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工程建设

农业工程建设

时间:2023-12-14 11:32: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工程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工程建设

第1篇

关键词:美国;ASABE;农业工程;标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3.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1.009

随着农业工程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努力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引入农业,对农业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了标准化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仅有少量为农业部项目需要而编制的标准,难以满足农业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非常薄弱,严重制约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发展,如何从规范和促进整个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的角度,构建农业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标准的有效实施和应用,来提升农业工程建设的整体技术水平,是当前政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1]。本研究试图对美国现代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后,提出一些对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借鉴和启示。

美国农业生物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ASABE)是ANSI授权的农业工程标准编制组织(SDO),负责美国农业工程建设的标准化工作,截止2013年,ASABE已经编制了246项标准,其中108项成为国家标准。作者搜集、整理了关于ASABE标准化管理的文献,从管理理念与政策、管理机构与流程及管理职能及分工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美国ASABE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农业工程建设管理的6点启示。(资料来源: Scott Cedarquist. Engineering Sustainability: Engagement by ASABE. 美国ASABE农业工程学术报告,北京,2013年8月23日。)

1 管理理念与政策

ASABE标准化管理理念包括以下6方面。(1)标准自愿采用。ASABE的标准资料包括三类:标准(包括采用的国际标准)、农业工程实践材料、数据库等;在产业和贸易中的任何个体和组织,ASABE的标准都是自愿采用的,ASABE仅为其标准提供咨询,并不为其实施后果承担任何责任。(2)任何团体和个人都被提供参与标准制定的机会。标准只有被采用,其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因此涉及标准的相关利益主体参与标准制定是非常重要的。ASABE将新批准的项目到官方网站公示30天,同时还在ASABE主办的期刊上通知,向社会招募参与标准编制的人员。(3)保持标准的先进性。ASABE要求标准要具有先进性,ASABE还对其标准明确提出了“为国际标准提供技术依据”的要求。(4)普及标准化教育。将标准是为教育的基础,标准的培训渠道多元且稳定,教师授课、网上授课、工作室等多种途径进行培训和宣传,并与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结合紧密,全方位实施标准教育。(5)专利授权推进标准应用。在美国,很多人采用标准主要是为了避免产生专利侵权。一般而言,标准在推广应用之前,ASABE已经获得专利持有人或一方授权代表做出的保证,这对实现ASABE标准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以一般免责声明的形式保证该持有人并不持有和目前并不打算持有任何专利声明,或者专利许可证被免费提供于标准应用,又或以合理的条件(没有任何不公平的歧视),许可证将被提供用于标准应用。(6)注重标准的国际化。ASABE标准应该在必要的方面与其他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及OECD等国际组织保持一致。同时,还积极将ASABE标准推荐为国际标准[2]。

2 管理机构与流程

ASABE除了拥有若干工作人员负责日常事务的组织管理之外,设有董事会和基金董事会。董事会负责技术事务的审查及管理,基金董事会主要负责筹集资金以及为做出杰出贡献的会员或人员颁发奖金。ASABE的董事会下设10个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Committee)和4个理事会(Council);4个理事会下设有200个部门技术委员会、27个颁奖委员会以及9个社团(见图1)[3]。标准化工作由其中的标准理事会、各技术部门的标准委员会、政策与程序委员会(Policy and Procedures Committee)、标准编制委员会(Standards Development Committee,SDC)及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等部门负责(图1)(资料来源:作者根据ASABE网站资料整理,图2同)。

在标准化工作中,标准委员会与ASABE工作人员之间的分工明确,职能清晰。ASABE员工主要对委员会进行组织和日常管理,具体职能包括:(1)帮助申请人完成申请;(2)组织监督及标准编制委员会投票;(3)保持会议记录和花名册;(4)确保标准化程序符合ANSI认证要求。各标准化委员会的职责是:(1)判断标准项目与ASABE的相关性;(2)起草标准草案的技术内容;(3)表决标准的技术内容;(4)回答评论者的问题。

2.1 管理机构

标准理事会统领整个标准化工作,对各项标准化活动进行整体把关;03标准委员会、政策与程序委员会主要发挥监督委员会的职责,负责对标准立项、标准编制过程及程序的合理性的审查;标准草案技术内容的审查主要由标准编制委员会负责;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则负责涉及国际标准的标准化工作。

2.1.1 标准理事会 标准理事会(Standards Council)由来自T-01、T-13以及相关的各个技术部门、利益主体及受影响主体的代表构成,主要负责监督审查03标准委员会报告的各项标准化工作;另外,在跨多个部门的标准编制中,标准理事会协助ASABE工作人员确定03标准化委员会的职责。

2.1.2 标准编制委员会 标准编制委员会(SDC)由新的或已成立的部门技术委员会、临时委员会、小组委员会及工作组构成。为了平衡利益,SDC通常还包括受影响的主体和相关利益主体方面的成员。

SDC通常由03标准委员会确认或组建,完成对标准草案的技术内容的评估及投票,可以说参与了从标准项目立项评估到标准编制的整个过程。具体工作包括以下5个方面:(1)提出标准编制大纲;(2)确定标准编制人员名单;(3)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4)标准草案的统稿。

2.1.3 标准委员会 几乎每个标准都要涉及1个以上的03标准委员会参与。参与的03标准委员会多于1 h,标准理事会将指定其中一个作为负责人。ASABE每个部门都有用一个03标准委员会,负责为标准项目指定编制组,标准项目立项审批及标准文件终稿的评审等工作。标准前,03标准委员主要对标准编制过程及程序进行充分评估,确保标准编制过程符合正当程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确认标准编制的必须性;(2)投票代表数目及75%以上支持率的正当程序已经被满足;(3)确保SDC恰当表达了委员会投票的结果和公众评估结论。SDC提出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应当被提交给委员会;(4)确认标准已经在ANSI编号中,或者被作为一个新项目推荐给国际组织。

2.1.4 政策与程序委员会 政策与程序委员会,代号“T-01”,主要对标准编制过程和程序负责,协调跨部门的标准编制活动及对社会标准提出政策建议,通常作为跨多个技术部门的标准编制的监督委员会。T-01的具体职能包括以下5方面:(1)确保ASABE作为ANSI授权的标准编制机构的资质和对相关要求的遵守;(2)与ANSI对接,审阅来自ANSI关于标准编制过程、程序及审计的文件;(3)负责ASABE标准化政策和程序相关的国内外标准化活动,与03标准化委员会进行信息沟通;(4)每年就准编制过程、程序、活动及与ANSI交流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向ASABE标准理事会汇报;

2.1.5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代号“T-13”,其主要职责如下:(1)通用标准方面协调ASABE与ISO、IEC、OECD等组织的标准化活动;(2)协助03标准化委员会组建既能熟悉ASABE标准项目编制要求,又能提供国际标准方面的专家来加入标准编制组(SDC),像美国技术咨询组一样发挥作用。

2.2 管理流程

ASABE标准化管理流程包括7个步骤(图2):第1步,探明标准需求;第2步,监督委员会进行标准申请表的评审,完成标准立项,并确定标准编制方法;监督委员会通常由03标准委员会、政策与程序委员会(T-01)来担任;在引用国际标准的情况下,国际标准化委员会(T-13)也参与到标准项目评审;第3步,标准编制委员会(SDC)编制标准草案,并完成对草案技术内容的评审工作;第4步,组织监督委员会对标准编制过程和程序等进行评估和投票;第5步,若推荐为国家标准,标准终稿还需要提交ANSI的进行评估和审批;第6步,ASABE标准;同时负责标准的咨询、教育及培训工作;第7步,ASABE标准可通过TAG推荐为国际标准。

ASABE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需要3个额外的步骤:(1)立项时,通过公共评论决定是否推荐为美国国家标准;(2)ASABE组织SDC对标准草案进行技术评审的同时,通过公共评论决定是否推荐为美国国家标准;(3)ANSI对标准最终稿进行评估和审批[4]。

ASABE标准升级为国际标准需要经过美国技术顾问组(Technical Advisory Groups,TAGs)的推荐。

3 管理职能与分工

ASABE负责美国农业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具体职能包括标准编制、标准的国际化及标准培训教育等3方面。ASABE的标准编制流程较为完善,操作程序规范;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ASABE非常关注标准的国际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积极引进国际标准;二是积极推动将ASABE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另外,ASABE对其标准、工程实践、数据以及由ASABE采用的国际标准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并提供充分的咨询。

3.1 标准编制管理

3.1.1 标准编制程序 ASABE标准编制流程较为完善,目的是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进而避免任何群体主导整个标准编制过程。ASABE的标准编制管理流程可简单归纳为:3次审批,3次公示(图3)。在这3次评审中,03标准委员会始终作为监督委员会成员参与审查;在标准跨部门的情况下,T-01需要参与标准立项审查,涉及到国际标准的情况下, T-13会参与标准评审。

第一,标准立项审查和结果公示。在探明标准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投票进行标准立项,并成立SDC。

(1)标准需求通过网上递交申请表的方式来征集。无论是否与ASABE相关,任何个人、委员会、组织及企业都可以提出制定新标准和修改现有ASABE标准的要求。申请人向ASABE提交一份项目申请表,其内容包括:标准的需求、背景、标准原理说明、标准编制的方法(修订、废弃、新编还是引用国际标准),若能提供技术专家及利益相关方的名单等更好。(2)ASABE人员组织监督委员会(03标准委员,T-01)对标准项目申请表进行评估和审批,此时确定标准编制方法以及是否升级为国家标准;如决定上升为国家标准,还要将申请书提交给ANSI进行评估,通过后在网上进行60 d的公示;若决定采用国际标准,则需要国际标准委员会(T-13)介入评审。每个委员会都拥有自己的网站,登录ASABE网络论坛进行投票。(3)要通过正当程序和公示来提供其他相关利益方的参与机会。通过评估后,评审结果将挂在网上进行30 d的公示;另外,03标准委员为该标准项目指定一个SDC,同时也通过网络征集SDC的参与者的公告;公示期结束后,SDC主席将会公布其成员的新名单,不仅包括新增的委员会,还包括任何相关的利益方;标准编制过程中,SDC成员发生大的变化时,需要向监督委员会报告。如果标准项目的主题与ISO标准有关联,03标准委员会将首先考虑咨询国际标准化委员会(T-13);如果有必要,03标准委员会将会要求资深的技术专家或ASABE外部的专家加入SDC。

第二,标准草案的审查和公示。

有4个步骤:(1)项目负责人提交标准草案,ASABE人员进行形式审查。(2)ASABE组织SDC对标准草案的技术内容进行投票,大于50%的SDC成员出席,超过75% 人员投赞成票,则草案通过。(3)通过后,草案在网上进行30 d的公示。相关利益团体和个人被提供程序和渠道参与标准草案的意见反馈;如果推荐为美国国家标准,则提交草案给ANSI,评估通过后,公示60 d。(4)根据修改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草案进行完善,形成标准终稿。其中原因和证据方面的内容以文档的方式在附录中说明。

第三,标准终稿的审查和公示。

ASABE组织监督委员会对标准编制过程和程序进行评估和投票表决。审批通过后公示30 d,然后ASABE标准。如果SDC希望某项标准被ANSI认可为国家标准,需要向ASABE工作人员提交一个简要的理由陈述。03标准委员会将就此及任何后续修订或再确认工作进行投票。一个报ANSI 的ASABE标准,应当是经过了充分的判断,认可为是当前最精炼和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因此,该标准应该至少满足下列一个或多个要求:(1)标准涉及了ASABE之外的相关团体的产品、过程、工程实践以及数据。因此当该项ASABE标准变为国家标准,这些相关团体也可以采用。(2)ASABE将因为其他领域的主体遵守其标准而受益。(3)作为美国国家标准,批准所需的额外公共审议提高了该标准的地位,同时,也提高了ASABE标准在某些地理和贸易领域的应用水平,尤其是通过其他方式该标准没法被采用。(4)作为美国国家标准,该标准在国际贸易或标准活动中将保护美国的立场。要想作为国际标准的提案,所有的美国标准首先需要被认可为美国国家标准,只有这样,其他国家才可能识别出哪些标准代表了美国的立场。美国国家标准可以直接作为国际标准的技术基础。

3.1.2 标准的上诉 任何人和机构对正在编写或已经存在的标准,或者任何未遵循标准化过程和程序的行为,可以提出质疑和异议,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上诉。在30 d内标准首席官要对其做出回应。如果上诉人对回应不满意,可以继续申诉。其中,监督委员会和标准理事会负责申诉内容涉及标准技术内容方面的上诉,而程序方面的申诉由标准理事会负责。申诉机构进行投票,50%以上的人员参加,50%的支持率,则视为同意;否则,则讨论原因,并再次投票直到达成一致[2]。

3.1.3 标准的维护 每隔5年,各部门的03监督委员会要对所负责的标准实施审查。结果包括修订、重新申明或者废除等3种;具体的标准审查工作由SDC承担;如果没有SDC,03标准委员会则指定或临时成立一个技术专家组成的工作组来完成审查;如果工作组建议修订或者废除,这时一个SDC需要被建立。(1)如果SDC建议修订或废除,一个项目建议表需要提交给ASABE的工作人员;经过监督委员会的投票,建议被否定的话,监督委员会要予以解释,并在标准上注明这段历史。(2)如果SDC没有任何建议,ASABE的工作人员组织监督委员会对重新申明进行投票,并在标准上注明5年内没有变化。参与投票的人员要超过50%,并且有50%以上的人投赞票。另外,临时标准则需要每年修订1次。

3.2 标准国际化

ASABE标准的国际化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吸收ISO、IE等组织的国际标准作为ASABE标准,便于贸易的开展;二是经由TGA将ASABE标准推荐给ISO,被采用后上升为国际标准。标准的国际化是美国标准化战略的重点之一。

3.2.1 对国际标准的引用 ASABE经常采用ISO标准作为ASABE标准。采用方式有2种:一是完全采用。这种情况下,对于国际标准不做任何的变动;二是部分采用或做一些修改。这2种情况下的采用,都沿用原有国际标准的名称。

3.2.2 转变为国际标准 标准要转变为国际标准,通常需要满足2个条件:首先该ASABE标准已成为事实标准(De Facto),即很多国家承认他们正在使用该标准;其次标准文本被ISO和IEC所采用。这个采纳过程包括3个步骤:(1)美国技术顾问组(Technical Advisory Groups,TAGs)将ASABE标准推荐给ISO或IEC;(2)ASABE标准文档被ISO或IEC列为新标准编制的基础材料,并且最终全部或部分ASABE标准文件内容被采纳到ISO/ IEC标准草案;(3)由美国TAGs对ISO/IEC标准草案进行投票,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考虑美国国家利益的基础上,由ASABE的官员将投票结果和评论内容编制成文件,经由ANSI提交给ISO。

3.3 标准培训与教育

ASABE充分利用了ISO和ANSI的标准教育策略和培训渠道,对ASABE标准化过程进行大力的宣传及教育。

3.3.1 标准化教育的策略 标准教育策略主要有2个:(1)ANSI的教育委员会负责监督所有大学有关标准教育及其符合性评估及推广工作。美国标准战略 (USSS)的第10项建议中专门对标准化教育做了要求。为了在学术界和公众中最大限度的宣传标准的重要性,该委员会正致力于建立整个标准教育及其符合性评估的团队建设工作。(2)ANSI标准化教育在大学的拓展主要通过倡议整合标准相关信息到学院、大学和高中的课程中。美国ASABE中有9个学生团体,主要致力于学生对农业工程师职业理想及标准化意识的培养。

3.3.2 标准培训的渠道 易于使用的教育工具对标准培训极为重要。标准学习网站是用户最早获得的在线资源。标准培训主要有以下4条渠道:(1)教师指导的课堂培训(Instructor-led classroom training);(2)网络培训(Web-based training);(3)虚拟工作室(Virtual workshops);(4)电子学习项目(E-learning programs)。自学教育模式可以让你根据自己的速度和便利来学习。所有的课程和资源都是ANSI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免费提供的[6]。

4 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以上美国ASABE标准化管理体制的分析,得出对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如下6点启示。

(1)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批相分离。行政审批采取投票的方式决定,技术审核具有全面合理的的标准编制专家队伍,这不仅提高了标准化管理的效率,还有效的保障了标准编制的技术水平[7]。(2)标准化管理机构完备,分工明确、职能清晰;标准编制流程完善,透明,具有较高的效率。标准宣贯培训机制健全,完备。(3)建立渠道让公众参与到标准编制过程中,使得标准与实际结合紧密。而当前,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滞后产业发展的实践,应当更多地征集产业的意见。比如可以考虑将协会标准纳入标准体制中来[8]。(4)注重标准的国际化。ASABE在标准化过程中不仅注重吸收国际标准中的先进技术,而且努力将ASABE标准推荐为国际标准,以抢占标准化的制高点[9]。(5)ASABE十分重视标准化意识的培养,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标准宣传教育培训机制。一方面,从大学生抓起,在含有农业工程专业的大学、研究生院建立了标准化教育的项目及课程;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向专业技术人员和公众提供标准化方面的课程,注重对标准化过程的教育,让公众明白标准化是怎么回事。让人们知道人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参与到标准化过程中来。可以说,标准化教育贯穿于标准化的始终。(6)建立激励机制。ASABE的理事会下设27个颁奖委员会,对标准编制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会员或人员授予名誉或资金方面的奖励,这也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及公众参与到标准化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石彦琴等.中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架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5):1-4.

[2] ASABE Standards Committee.ASABE standardization procedures[EB/OL].(2011-02-01).http:///standards.aspx.

[3] ASABES Staff.Your role in committees[EB/OL].[2013-08-01].http:///standards.aspx.

[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6):2-6.

[5] 陆津龙,王芬,毛凯.国外标准管理制度分析—美国[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2(6):4-8.

[6] ASABE.ASABE Standards training[EB/OL].(2011-12-01).http:///standards.asp.

[7] 陈国义.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研究[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3(2):14-18.

第2篇

关键词 农户;循环农业;参与程度;二元逻辑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8-0033-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8.00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循环农业建设在我国农村地区逐步推开,成效显著。同时,学术界也对循环农业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循环农业的理解。 目前关于循环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①关于循环农业概念、内涵及模式的研究[1-2];②关于各省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的研究[3-4];③关于循环农业发展的评价研究[5];④与循环农业发展相关的其他领域研究[6]。前人所做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领域,对于市场、组织、农户等微观领域研究甚少,尤其是对于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至今还未出现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分析农户经济行为的角度出发,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影响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数据来源于山东、湖北、山西3省的实地调查,调查样本点选取的理由是上述3省分别代表了我国省区农业发展的三种不同水平,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

1 理论框架

1.1 研究方法

农民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存在,可以大致分为3种类型:追求利润型、风险规避型和劳苦规避型,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民属于追求利润型群体[7]。循环农业工程的实施关系到农民利润的实现,农户在决定是否参加循环农业工程时,会综合考虑投入、产出等各方面因素,做出理性选择。此外,农户的家庭特征、生产经营情况、外部环境等因素也影响着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行为。为研究影响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因素,需要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及其显著性做出估计。根据前述分析,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①户主个体特征(A);②农户认知状况(B);③农户生产及生活状况(C)。计量模型可以用以下函数形式表示:

Pi=f(Ai+Bi+Ci)+εi(1)

(1)式中,Pi为农户是否参与循环农业工程,取值为0或1;εi为随即扰动项,反映无法观测到的其他影响因素。本文利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进行计量分析,回归模型的具体形式为:

Ln(Pi1-Pi)=α+∑nk=1βkx ki(2)

(2)式中,Pi代表事件发生的概率,α为常数项,βk为回归系数,xki 为解释变量。

1.2 变量说明及理论假设

本文在综合分析农户行为的基础上,提炼出影响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主要因素,将其归纳为户主个体特征、农户认知状况、农业家庭生产生活状况,见表1。并提出如下假说:

(1)农户是否参加循环农业工程受户主个体特征的影响,例如户主年龄、务农年限。具体地讲,青年户主的参与程度高于老年户主的参与程度,务农年限较短的户主参与程度高于务农时间较长的户主参与程度。

徐卫涛等:影响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因素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8期

表1 模型解释变量说明

Tab.1 Introduction on dependent variables of model

变量特征

Characteristic变量名称

Name影响方向Direction户主年龄x1-户主受教育程度x2?户主务农年限x3-户主兼业情况x4?对循环农业的认知x5+随意丢弃废弃物态度x6+对当地水资源满意度x7-对当地交通满意度x8+对当地通讯满意度x9+家庭劳动力个数x10?家庭人均耕地面积x11+家庭人均年收入x12?家庭人均年支出x13?生活垃圾数量x14+生活废水数量x15+禽畜粪便数量x16+农作物秸秆数量x17+

注1:“+”表示正向影响,“―”表示负向影响,“?”表示影响方向暂无法确认。

注2:变量定义如下,x1:29岁及以下=1,30~44岁=2,45~59岁=3,60岁及以上=4;x2:文盲及半文盲=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及中专=4,大专及以上=5;x3:5年及以下=1,6~10年=2,11年及以上=3;x4:兼业=1,不兼业=0;x5:听说过=1,没听说过=0;x6:对生产生活有影响=l,对生产生活没影响=0;x7:非常不满意=1,较不满意=2,一般=3,较满意=4,非常满意=5;x8:非常不满意=1,较不满意=2,一般=3,较满意=4,非常满意=5;x9:非常不满意=1,较不满意=2,一般=3,较满意=4,非常满意=5;x10:1个=1,2个=2,3个及以上=3;x1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x12: 5000元及以下=1,5001~10000元=2,10001元以上=3;x13:计量单位为元;x14:数量多=1,数量少=0; x15:数量多=1,数量少=0:x16:数量多=1,数量少=0;x17:数量多=1,数量少=0。

(2)农户是否参加循环农业工程受农户认知状况的影响,例如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对随意丢弃废弃物的态度、对当地水资源的满意程度、对当地交通的满意程度、对当地通讯的满意程度。具体地讲,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程度越高、对随意丢弃废弃物影响的认知越深刻、对当地交通的满意程度越高、对当地通讯的满意程度越高、对当地水资源的满意程度越低,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程度就越高。

(3)农户是否参加循环农业工程受其家庭生产生活状况的影响,例如家庭人均耕地面积、生活垃圾数量、生活废水数量、禽畜粪便数量、农作物秸秆数量。具体地讲,家庭人均耕地面积越多、生活垃圾越多、生活废水越多、禽畜粪便越多、农作物秸秆越多,农户越趋向于参加循环农业工程。

(4)有些因素对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影响方向不确定,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包括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兼业情况、家庭劳动力个数、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人均年支出。

2 数据说明与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产业链与生态价值链整合中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的实地调查,调查地点为湖北省荆州市、荆门市、随州市,山东省济宁市、莱芜市、菏泽市、潍坊市,山西省大同市。在调查中,共向3省农户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5份,问卷有效率达93.75%。调查内容涉及样本点基础设施与环境条件、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家庭经营情况、农户生产投入产出情况、农户对循环农业的看法等,调查样本的基本统计量见表2。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男性户主比例为8830%,女性户主比例为1170%,男性户主比例远远高于女性,这符合我国农村基本实情。在被调查者中,30岁以下的农户占145%,30-45岁的农户占2878%,45-60岁的农户占5320%,60岁以上的农户占1657%;劳动者为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为634%,小学比例为3003%,初中比例为4545%,高中及中专比例为1763%,大专及以上比例为055%,这反映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的现实。大多数户主务农时间较长,经验丰富,户主务农年限在11年以上的比例为9215%,在6-10年的比例为407%,少于5年的比例为378%。很多户主在农闲时节或全年从事农产品运输、加工、外出打工等兼业生产,户主兼业的比例达4194%。总体上看,样本省份的户主对循环农业的认知程度很低,“听说过”和“比较了解”循环农业的比例为3333%;同时有6124%的户主

表2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Tab.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 sampled data

变量

Variable最小值

Minimum最大值

Maximum平均值

Average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y010.380.485 0x1142.850.700 1x2152.760.834 6x3132.880.422 9x4010.420.494 2x5010.330.472 1x6010.610.487 9x7153.121.175 6x8153.521.162 8x9153.850.975 7x10032.330.643 6x11010.540.498 7x12132.560.657 5x1326.4245 040.671 774.104 732.14x14040.130.382 1x15030.110.337 2x16010.170.372 0x17010.510.500 5

认为随意丢弃废弃物对农民生产和生活没有影响,对循环农业的认知不足和农民环保意识较差,严重影响着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建设。对于水资源、交通、通讯等农村“公共物品”,有2838%的户主表示不满意,2002%的户主认为一般,5655%的户主表示很满意,这说明,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为循环农业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3 估计结果与分析

3.1 模型结果

运用Eviews 5.0软件对375个有效农户样本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处理,得到了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影响因素估计结果。LR统计量值在1%的水平上达到显著,说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总体样本数据,而且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力较强。根据模型的估计结果,将各种因素对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影响情况归纳如下,见表3。

3.2 结果分析

(1)户主年龄对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有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回归结果表明,户主年龄越大,参加循环农业工程的动机越弱,参与程度越低;而户主年龄越小,越会积极参加循环农业工程。一般来看,户主年龄由青年向老年变化时,其身体素质、智力、事业心都趋于下降,并且大多数老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年限较长,习惯于延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他们进行农业生产的目的更多是满足吃、穿等基本生理要求,维持生活现状;而青年农民的体力和智力等各方面都优于老年农民,青年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目的除了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外,还有发家致富目标的实现。所以青年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会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循环利用[8-9],以节约生产成本,取得更高的生产效益。

表3 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

Tab.3 Estimated results on econometrics model

变量

Variable系数

CoefficientZ值

Zstatistic显著性

Significance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常数-0.422 4-0.217 60.827 71.941 2户主年龄-0.871 9**2.637 70.008 30.330 6户主受教育程度-0.273 2-1.051 40.293 10.259 8户主务农年限-0.026 30.064 50.948 60.407 0户主兼业情况-0.897 2*-2.187 40.028 70.410 2户主对循环农业的认知0.949 1*2.146 00.031 90.442 3户主对“丢弃废物影响”的认知0.628 81.550 30.121 10.405 6对生产生活用水满意程度-0.015 7-0.083 70.933 30.188 2对当地交通条件满意程度0.407 9*-2.180 60.029 20.187 1对当地通讯条件满意程度0.150 90.657 10.511 10.229 6家庭劳动力个数0.266 40.780 30.435 20.341 4人均耕地面积是否超过全国水平-0.223 0-0.467 00.640 50.477 6家庭人均年收入-0.473 8-1.494 70.135 00.317 0家庭人均年支出0.000 00.255 20.798 50.000 0生活垃圾数量-1.130 8-1.402 80.160 70.806 2生活废水数量1.594 51.731 60.083 30.920 8禽畜粪便数量-0.218 7-0.436 00.662 80.501 6农作物秸秆数量0.712 91.677 90.093 40.424 9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2)户主是否兼业对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户主兼业程度越高,其家庭参加循环农业工程的程度就越低。调查数据显示,户主兼业的家庭参加循环农业工程的比例仅为3377%,而非兼业家庭的参加比例为4012%。在农闲时节或全年兼业的户主,其家庭收入来源更加广泛,往往兼业收入高于农业收入,“资源配置理论”决定着户主会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兼业生产中,而减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很多常年外出打工的户主,家庭中仅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缺乏强壮的劳动力,对于有些劳动密集型的循环农业工程,有心参加,但却无力实施。

(3)受访者对循环农业的认知对其参与循环农业工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二元回归模型显示,对循环农业的认知,是影响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重要因素,对循环农业认知度较高的家庭,其参加循环农业工程的比例远远高于认知度较低的家庭。在对循环农业认知程度的实地测评中发现,回答“比较了解”的家庭,参加循环农业工程的比例为4697%,回答“基本不了解”的家庭,其参加比例仅为3346%。对循环农业认知度较高的家庭,户主往往具备文化程度较高,对国家大事比较关心,在农村公共事务中表现比较活跃,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特征。

(4)受访者对当地交通条件的满意程度对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当地交通条件的满意度越高,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比例也越高。农户对当地交通条件满意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的交通条件较好,距离公路较近,到达附近集镇或市场比较方便等特征。调查中发现,参加循环农业工程的家庭中,对当地交通条件“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为451%,“比较不满意”的比例为901%,“一般”的比例为2252%,“比较满意”的比例为4054%,“非常满意”的比例为2342%。便捷的交通使得农户更容易接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比较方便,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建设。

(5)家庭生活废水数量对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结果显示,家庭日常生活产生的废水量越多,农户越趋向于参与循环农业工程。实地调查发现,生活废水多的农户参加循环农业工程的比例为4359%,而生活废水少的农户参加循环农业工程的比例仅为3988%,这说明当前我国农民的环境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很多农民的环保关注点集中在自身周围的生活环境上,而对生活环境影响不大的固体垃圾处理却没有引起农民足够的重视。

(6)家庭农作物秸秆数量对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农作物秸秆数量较多的农户更倾向于参加循环农业工程,而农作物秸秆量较少的农户,参加循环农业工程的比例相对较低。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农作物秸秆数量多的家庭参加循环农业工程的比例为4352%,秸秆数量少的家庭参加比例为3681%,这说明样本省份的农民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式有明显改进,在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推动了循环农业发展。

4 结论与政策含义

通过对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户主对循环农业的认知程度越高、农户对当地交通条件越满意、农户生活废水数量越多、家庭农作物秸秆数量越多,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程度就越强;而户主年龄越大、户主的兼业程度越高,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程度就越弱。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揭示如下政策含义:

(1)提高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程度。认知影响态度,态度形成动机,动机决定行为。要提高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比例,必须要提高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程度。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媒体多渠道宣传循环农业知识,并通过实地技术指导、参观示范工程等方式使循环农业思想深入人心。基于农户“有限理性人”的经济假设,在向农户传播循环农业知识时,除突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外,更要强调发展循环农业对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农民收入等经济方面的作用,以吸引和鼓励农户参与循环农业建设。

(2)增强和引导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当前我国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以前有所提高,在样本省份已有很多农户开始关注生活废水的处理,但对于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却没有引起农民足够的重视。对此,相关部门和媒体要积极宣传和引导,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强调无论是生产垃圾还是生活垃圾,无论是生活废水还是生活固体垃圾的任意排放都会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只是有些影响是可见的,而有些影响是无形的。农民的环保观念增强后,可以增强其参与循环农业工程的动机。

(3)突出重要农户在循环农业工程中的作用。对比农村其他户主主体,年龄较小的户主和兼业程度较低的户主更趋向于参与循环农业工程。在循环农业工程的宣传和实施中,应该将上述户主作为重点对象,并在重点对象中选出一些条件好的户主作为典型,进行大力扶持,以凸显循环农业工程的实施效果,可对周围农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农户参加循环农业工程。

(4)将循环农业建设与农村交通设施建设相联系。居住地交通条件较好的农户,更趋向于参与循环农业工程。所以,在循环农业的实施中,应进一步向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倾斜,以优化循环农业工程实施效果。对于偏僻落后、交通不便的地区,在推广循环农业建设时,应首先侧重于改善当地的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为循环农业工程的实施奠定基础。

(5)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实施循环农业工程。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合理设计循环农业项目,而非将其他地区的循环农业项目生搬硬套。针对于有些地区生活固体垃圾和农作物秸秆较多,而有些地区禽畜粪便和生活废水较多;有些地区交通便利,而有些地区偏僻落后;有些地区农户文化素质较高,而有些地区农户受教育程度较低等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适合当地的循环农业项目,以提高循环农业工程的实施效果,推动循环农业的进一步建设。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宣亚南, 欧名豪, 曲福田. 循环型农业的含义、经济学解读及其政策含义[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15(2): 27-31. [Xuan Yanan, Ou Minghao, Qu Futian. Meaning, Economics Analysis and Policy Meaning of Circulative Agriculture[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2005, 15(2): 27-31.]

[2]周震峰. 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29(1): 61-64. [Zhou Zhenfeng.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Models of Circulative Agriculture[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08, 29(1): 61-64.]

[3]李文, 马友华, 夏蕾, 等. 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典型案例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16(6): 1568-1571. [Li Wen, Ma Youhua, Xia Lei, et al. Research on Typical Cases of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ve Agriculture in Anhui Province[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08, 16(6): 1568-1571.]

[4]周颖, 尹昌斌. 我国东部地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析与路径选择[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29(4): 399-403. [Zhou Ying, Yin Changbin. Models Analysis and Paths Sel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ve Agriculture in Eastern Region in China[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08, 29(4): 399-403.]

[5]邢美华, 张俊飚, 黄光体. 未参与循环农业农户的环保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 2009, (4): 72-79. [Xing Meihua, Zhang Junbiao, Huang Guangti. Research on Environment Protecting Cogni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bout Farmers of NonInvolving Circular Agriculture[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09, (4): 72-79.]

[6]陈诗波, 王亚静, 樊丹. 基于农户视角的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实践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09, (4): 62-71. [Chen Shibo, Wang Yajing, Fan Dan. Empirical Analysis to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Cleaning Project” Basing on Angle of Peasants,2009, (4):62-71.]

[7]弗兰克•艾利思. 农民经济学――农民家庭农业和农业发展[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71-134. [Frank Ellis. Peasant Economics:Farm Households and Agrarian Development[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6: 71-134.]

[8]张坤.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Zhang Ku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ircular Economy[M].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 Science Press, 2003.]

[9]孙启宏, 段宁, 毛玉如.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6. [Sun Qihong, Duanning, Mao Yuru. Research on Developing Strategies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M]. Beijing: Xinhua Publishing House, 2006.]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Farmer Participating in

Circular Agricultural Project

XU Weitao ZHANG Junbiao LI Shuming

(Colleg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 China)

第3篇

关键词 农村能源;现状;建议;浙江丽水;莲都区

中图分类号 F32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226-02

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大事,是一件让农民得实惠的实事。随着石化能源的迅速消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快农村能源发展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丽水市莲都区地处浙西南山区,人多地广,资源丰富。

1 莲都区农村能源发展现状

莲都区按照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方针,以建设农村清洁能源为抓手,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和“国家园林城”为切入点,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主线,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注重“猪―沼―作物”沼气模式推广,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莲都区农村沼气发展从20世纪70―90年代几经起伏,随着沼气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农村沼气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从单纯解决农村生活用能向注重沼气综合利用、发挥生态功能与效益方向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能源建设的投入,实施农村中、小型公益设施农村能源项目,大大促进了莲都区农村沼气建设。在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中,积极开展沼气利用生态示范建设,推进“猪―沼―作物”三沼综合利用,加强沼液综合利用服务。据调查,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沼气池283个,规模养殖场建设沼气工程,总池容达29 471 m3,沼气工程利用成效明显,每年可产气约216万m3,替代标煤约1 542 t,消耗粪污约1.1万t,产生沼渣、沼液6万t,减少化肥使用量1 250 t,为农户年增收节支300万元以上。目前,养殖场中、小型沼气工程通过“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减少了面源污染,实现了节能减排。使村庄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整治,推动丽水市“国家卫生城”创建工作。

1.2 实施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建设,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莲都区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集中养殖导致畜禽粪便污水过度集中,难以全部自行消化,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因而为有效控制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提高综合治理环境、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面源污染“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治理探索一条新路子,莲都区通过实施以“养殖―沼气―综合利用”沼气生态工程项目建设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促进农村能源发展。2008年莲都区申请投资建设国家农村沼气项目――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试点项目。该养殖小区沼气工程以“一池三建”为建设单元,主要建设沼气发酵池、原料预处理池、沼气供气和沼肥利用设施等。在碧湖镇河口村、三丰等村、水阁街道旭光村,富岭街道大塘后等9个行政村30多个规模养猪场建设沼气厌氧发酵池3 825 m3、原料预处理池496 m3、沼液贮肥池436 m3,年处理畜禽粪便污水4.5万t,年产沼气23.42万m3;年产清洁能源167.2 t标煤,相当于97.4 t液化气;年能源经济效益可达51.97万元。实际供给500余户农户使用,按户用燃料费800元计算,每年可节约能源支出33.6万元,经济效益尤为明显。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充分利用现有畜禽粪便资源,在农村推广普及使用沼气代替常规能源,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促进养殖场畜禽粪便污染的生态治理,改善生活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

1.3 推广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技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莲都区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和“811”环境污染整治工程,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主线,积极开展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处理工程建设,治理面源污染。近年来,莲都区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处理工程3处共1 173 m3,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推广中小型沼气池和户用沼气池55处,厌氧池池容3 094 m3,受益人数逾2 000人,日处理畜禽粪便污水和生活污水近500 t。通过开展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处理工程建设及生态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治理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莲都区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1.4 加强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推广运用,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莲都区一次性能源比较匮乏,因此应用沼气、太阳能、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加快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是莲都区农村能源建设的主要任务。近几年来,莲都区清洁能源积极推广运用,最先受惠的是2007年获得省级新农村示范村――莲都区太平乡小安村,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00台,折合有效集热面积500 m2,按太阳能热水器年节省标煤0.18 t/m2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0 t,相当于节电26.8万 kW・h,节支6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2 t。安装太阳能路灯8盏,每年可节电2 880 kW・h,节约标煤0.96 t,节约电费1 500元。近年来,太阳能杀虫灯也深受农户的欢迎和好评,莲都区也在积极的推广应用中,截至目前,莲都区太阳能杀虫灯已遍布碧湖、雅溪、联城、老竹、紫金等乡镇、街道共安装逾20户约100盏。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不仅惠及于民,而且还原了美丽山区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了山区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2 建议

莲都区农村能源建设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虽有明显起色,对莲都区生态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农村能源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2.1 转变观念,拓展农村能源建设功能

转变观念,拓展思路,才能解决农村能源建设发展中的问题,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建设和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重大决策为契机,将农村能源建设放在莲都区建设的重要地位。一是加强对农村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大力实施能源环境工程;二是重点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能源,建设小型生态公益设施;三是大力推广农村能源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四是通过各种媒体等大力宣传农村能源技术、产品和示范项目建设,统一思想,使全社会都关心并支持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1-4]。

2.2 建立技术保障和服务体系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涉及面广,任务繁重,是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建立和加强市、县、乡可再生能源建设管理机构,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管理体系。可再生能源资源由于资源分散,不便于大规模集中开发,一般是上门服务,就地建设,就地开发,就地使用[5-7]。项目的实施必须有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的服务网络支撑。因此,乡镇农村能源服务站的建立健全,在技术推广服务中至关重要。服务站负责组织农村能源建设工程施工,物质、器材和产品的就地供应,产品工程的安装和维护等,更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对民间技术队伍的管理。

2.3 强化管理,加强农村能源自身体系建设

农村能源建设目前面临的诸多困难和矛盾,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能源工作部门越要高度重视自己的工作,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管理内涵和方法的创新。要加强农村能源自身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农村能源管理体制[8-10]。同时,要加强对农村能源系统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加强对沼气生产工和太阳能利用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注重对农村能源经营管理者的培养,把农村能源行业的人才培养纳入跨世纪人才培训计划,保持农村能源事业后继有人。并且要引导农村能源行业干部职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知难而进、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促进莲都区农村能源建设发展。

3 结语

莲都区紧紧围绕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的总体思路,始终以创建“国家生态城、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打造秀山丽水、养生莲都、发展效益农业为目标,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主线,以推广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技术为手段,以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加强农村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莲都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 参考文献

[1] 华永新.基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能源生态建设[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8 (1):32-35.

[2] 曹旭东,谌德宽.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几点认识[J].农村经济,2006(10):29.

[3] 周颖玲.淮北市农村能源改革发展回顾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9, 15(9):35-36.

[4] 黄丹弘.云南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对策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

[5] 王金宝,梁丽珍.山西阳泉市农村可再生能源的现状与思考[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3(1):20-21.

[6] 王永福,柴绍芳,翟海静.酒泉市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探讨[J].畜牧兽医杂志,2012,31(5):66-67.

[7] 王效华,高树铭.中国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J].中国沼气,2003,21(4):41-43.

[8] 翟辅东.我国农村能源发展方针调整问题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03, 18(1):82-87.

第4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科学合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1.1农田水利建设关系社会的稳定。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农田基础建设之一,在农业、农村工程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才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1.2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辽阔,但我国依然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用水不可能大幅增加,然而,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同时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对灌溉的依赖性愈来愈更强,而原有的技术和条件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1.3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成本的降低、效益提高的重要保障。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规划过程中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在工程立项时常常忽略可行性研究,常常在立项后才发现诸多问题,在迫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形势下,常常追求急功近利,甚至有时不顾技术规范,违背自然规律,在工程立项问题上搞政绩项目。

2.2立项不规范,对工程了解不周全,致使有些工程今年建,明年坏,后年废,达不到应有的设计使用周期。某些工程设计,对项目的远景发展分析不够充分,在项目方案的分析比较和选择上,项目方案所适应的整体条件和个别条件区分不够严密,常造成顾此失彼,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性能大大减低。

2.3在投资上对项目实行强挤、硬压,明知某些费用严重不足,却要强行开工建设,常常对工程项目缺乏技术经济分析或不搞技术经济分析。在某些设计方案上采用生搬硬套的办法,造价能够节省的方案没被采用,所以,一些工程项目在进行实施建设之前,其方案预算成本就已经失控了。

2.4工程建设前期规划不够深入,相关部门配合意识不强。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

2.5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至今已运行四、五十年,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

3.1实事求是

在设计建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应该充分考虑项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质和地形条件,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3.2申报和建设,要讲实际

在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时候,不能只搞形象工程而不顾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经久耐用、利于环保”等原则,申报建设项目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可一窝蜂的上,以免给农民群众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

3.3认真做好农民群众的动员工作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受益者是农民群众,农民群众也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力量。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前,要把农民群众的工作做通,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3.4 坚持筹资筹劳的多样性

根据国家财政投入及地方财力的可能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目标。通过国家投资、地方积极筹资、社会广泛集资、银行贷款融资等方式,积极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来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现象。发动群众投资投劳时,必须坚持自愿、公开、量力而行的原则,切不可因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对群众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4、科学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措施

4.1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统筹使用农村各类涉水资金,从整体、长远角度重点加强对农民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支持灌溉、储水、排水等农田水利设施的改、扩、新建项目,做到主支衔接、因地制宜,引水、蓄水、灌溉并重,大小水利并进。做到水库、塘坝、水窖等相互补充,建设旱能灌、涝能排,有水存得住、没雨用得上的水利工程体系。

4.2规划设计要结合当地实际

要根据当地水利设施现状,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加强田间工程、末级渠系及涵闸泵站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域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同时,进一步增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入,做到完成一批、验收一批、销号一批。积极推进大中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加强重点涝区治理,不断提高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和完好率。

4.3突出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和推广

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通过协调各行业的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行改造与改革、骨干与田间、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制定适宜的改造方案。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促进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建立节水型用水模式和节水型经济发展与运行体系,突出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

4.4技术标准执行要灵活

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尚不完善,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依据现行的技术标准,但不能片面地追求高标准,不能教条地应用技术指标,可在现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或建立地方性技术标准。

4.5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安案制定要严格

工程施工要严格按施工方案和基建程序运作,项目实施时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完成项目的前期咨询、设计、招标、施工和监理,建设过程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按“四制”要求管理。要求材料设备供应商的产品必须要有“一照、三证”,施工队伍要严格按招投标法律法规进行招投标活动,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落实分级管理负责制,切实加强技术指导,严把质量关。项目建设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交付管理。使用过程中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明确管理责任。

第5篇

总结回顾年农办主要工作:突出体现“二个抓一个保”即二个抓是“抓服务”、“抓投入”、一个保就是“保安全”:

一是抓服务:(一)继续做好粮食订单服务工作,和各类农资补助款的正确发放。认真做好早晚稻及小麦的种植面积核实工作及发放各级补助款,使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上半年共落实全镇10个村的早稻订单403.4万公斤、晚稻170万公斤、小麦120万公斤。

(二)积极推广机插秧,推进农业机械化。

积极开展早稻机插秧培训,实行机手订单式作业,由各农机手与所在村共同落实机插秧户数和数量,进行早稻代耕作、代育秧、代机插等一条龙服务,全年完成机插秧面积14000亩。

(三)加强农资供应管理服务,确保有序供应。

为保证农业生产正常,我们严把种子和农资质量关,积极做好种子、化肥等农资的落实工作,落实早晚稻种子9万公斤。同时加强与市农业部门衔接,加强对全镇农资经营单位的监管,保证化肥、农药等农资的正常有序供应。

(四)积极开展农技推广培训服务。年,农办及各农民合作组织开展蜜梨、葡萄种植技术,水产养殖技术,榨菜种植技术、水稻培育及机插秧技术、绿证培训等培训班十二期,参加人数达八百余人,方便群众了解种养新品种、推广应用种养新技术。

(五)加强农业项目组织实施服务。我镇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申报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标准鱼塘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等项目35个,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增强我镇农业发展后劲。

(六)加强信息为农服务水平。进一步利用余姚市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万村联网工程、农技110等农业信息平台,举行村农业信息员、大学生村官等培训,开展农民信箱注册用户属性规范化建设。广泛宣传我镇农业和新农村发展建设工作,为广大农户提供种养信息、买卖信息和技术支持,全镇10个村全部加入省“万村联网”工程,建立了自己的村级网站,及时各类村镇信息和农户买卖信息。(七)积极做好农业保险服务工作。根据市政府和农业保险承保体文件精神,今年的农业保险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险包括水稻、蔬菜大棚、家禽、畜牧种养和青瓜、小麦、油菜等。我们进村入企,加强宣传,如期做好年的农业保险工作。符合条件的农户和企业积极参保,单季10以上水稻保户为118户6872亩,葡萄钢架大棚1户10亩,鸡、鸭、猪养殖单位各1家。油菜、小麦4千余亩。

二是抓投入:年农办克服面上工作多,人手不足等不利因素,集中精力,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总投资达到2450万元,完成了横塘片农业综合开发。3920亩粮食功能区建设任务,还完成了韩夏村抗旱翻水站(2立方/秒)工程,回龙村宁波市级生态河道工程。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工程等六项农业工程,农业生产环境不断改善。

三是保安全

(一)健全防汛体系。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扎实开展防汛工程安全检查、加快在建工程建设进度,加强预案修编管理,完善监测设施,明确预警程序和职责,建立防汛抢险队伍,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并圆满通过了市政府的防汛体系建设验收。

(二)加强山林防火工作。通过加强宣传和山林专职护林员督促巡查,确保春节、清明等重大节日及日常的山林防火安全。

(三)加大重大疫病的防控工作,通过畜牧标准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对动物疫病的防控。

(四)进一步完善渔船定人联船制度,确保海洋捕捞的安全。

(五)积极防治一枝黄花等外来生物。上半年,针对一枝黄花春季发芽阶段,下半年又对镇域内各一枝黄花高发地段和死角等进行拉网式清除,并督促帮助做好相关属地管理单位进行防控清除。目前全镇一枝黄花的控制率达到95%以上。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的清理工作。通过三年来保质保量完成春防和冬季治理工作,我镇顺利地完成了宁波市松材线虫病拔点工程,防止病害向周边扩散;发病面积和病死树的数量得到“双下降”,遏制住了疫情扩散势头,病株率控制达到了国家林业局要求的万分之三以下。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之年,根据年初镇两代会提出的11年农业生产目标和上级有关工作要求今年我们的主要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现代农业总目标,强基础抓示范实现三个提高:

一是进一步增强农业基础设施保障水平。2011年,投资3000余万元,主要实施以下农业工程:1、做好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续建工作,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于年11月开工建设,计划在今年3月底前完工,项目总投资1150万元,涉及5个村,受益面积13600亩;2、开工建设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国道线以东5个行政村,项目受益面积14500亩,项目总投资1470万元;3、做好第三批粮食功能区建设,涉及面积4500亩,总投资99万元;4、开展镇、村河道疏浚15000米,预计投资200万元;5、镇级河道整治1000米,计划投资100万元;6、实施村级水环境整治项目1个(横塘村),工程投资200万元。

二是大力开展“一区两园两示范工程”建设:“一区”为列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水产养殖示范园区;“两园”为甲鱼和生猪两个省级农业精品园,“两示范”即为南美白对虾和野鸭两个市级农业“315”示范工程。二是继续推广旱地“万元亩值”轮作种植模式,大力引进适宜我镇的高效果蔬品种,积极推广钢棚葡萄、蜜梨棚架和高位嫁接等新技术,提高水果种植效益。三是稻区积极引导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开展规模经营,发展冬季农业和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土地复种利用率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力推广水稻优质种子的应用和开展水稻高产示范方建设,同时积极探索稻区种养结合模式创新,开展稻田甲鱼套养、冬闲农牧结合、谷物果蔬结合等模式试验推广。

三是高度重视和做好村级社管会换届工作,确保村级经济组织健全。同时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村级三资清理成果,加强会计服务站建设,从严规范村级财务,实现村级三资管理水平的提高。完善村级财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村级可用资源、资产,促进村级集体可用资金不断增加,严格规范村级工程实施,同时合理控制村级负责,做到村级工程建设量力而行。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承包合同的管理,加强对村级土地流转的引导、指导和管理,加大宣传和服务力度,及时调解土地纠纷矛盾,指导各村开展土地二轮承包完善工作。继续抓实抓好农民减负和惠农政策落实工作,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村级经济健康发展。

四是要以“甲鱼文化节”为载体,大力宣传我镇特色农业,实现我镇品牌农业水平的提高。推介农业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和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同时以节为媒,大力宣传我镇镇蕴文化,促进全镇休闲农业和文化旅游的发展。

第6篇

“猪、沼、作物”生态农业循环利用工程,成立了农村能源施工队伍,建立了沼气后续服务网点,建设了年产70万袋黑木耳生产基地等农村能源生态项目和循环农业工程。成了我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典型村。他们主要经验和成效是:

一、能源工程与生态建设结合

该村在农村能源工程建设中,充分考虑与农村生态建设结合。一是把农村能源工程与农村污染源治理相结合。建设户用沼气池处理养殖污水,建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处理农村有机废弃物,建污水净化沼气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二是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积极引导农户开展沼液浸种,沼液沼渣施肥,针对村级小型猪场建设沼气工程,开展“猪、沼、作物”生态循环农业;三是把解决清洁能源与美化村庄环境相结合,村民用上沼气,清洁能源使用比重提高,减少了对山林植被的破坏,通过太阳能亮化工程,给村民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

二、健全体系为农村能源服务

几年来,寺坞村不但沼气建设比率高,而且沼气使用效率高,全村始终保持100%完好使用率,解除了农户对沼气长效使用的担忧,这一切都得益于该村有一支过硬的沼气技术队伍。2005年,该村在沼气建设初期,村主要领导就带头参加沼气技术培训,学习了一套施工管理技术,并组建了一支(目前拥有技师1人、高级技工1人,中级技72人、初级技79人)沼气施工队,配备了槽罐车、三轮摩托车等施工服务装备,系沼气池施工、管理、服务为一体,承担起村里沼气建设和后续服务。同时,还承担了全县6个乡镇的沼气施工兼后续服务,为沼气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实践中,一方面壮大了施工队力量,另一方面确保了片区沼气用户使用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积极引导提升管理水平

沼气建成运行,他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技术服务,一手抓技术指导。村领导说的好;“沼气使用管理的主体是农户,村级沼气技术队伍除了提高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外,更重要是提高农户自我管护水平”。几年来,施工队在做好服务的同时,积极帮助农户掌握使用管理知识,指导农户运用各种小巧门(原料搭配,预处理,进出料管理等等),提高了沼气使用效益。为掌握户用沼气池一般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区别,为农户提供更好的科学管理依据。2009年,该村选择12口沼气池,进行了不同发酵原料产气效果和运行管理的对比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的数据让农户清楚地认识到沼气池管与不管,一般管理与科学管理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以此来提高农户的科学管理水平。

四、循环利用推进生态发展

作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规划内的寺坞村,不但农村能源建设普及,还有两大产业基地,一是蚕桑种养基地,二是黑木耳栽培基地。为了利用农业废弃物开展循环利用,他们找准了切入点,一是将养蚕后到处堆积的蚕粪收集,作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发酵原料,使之能源化利用。二是将蚕桑修剪后的大量枝条,创新用于黑木耳栽培袋料,一方面废物利用,另一方面保护了对杂木林的砍伐。取得了生态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第7篇

关键词:沼气;能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的沼气能源站多处于相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村沼气建设是现阶段沼气探索的主要实验先锋,为可持续发展能源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虽然目前农村沼气能源建设正在逐步完善、扩充当中,但是当前农村沼气能源还存在大量问题,如:发酵原料不足、产气量差距悬殊、系统效益不高、小型沼气工程未能有效利用、后续服务不到位、农户集中供气难度大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随着沼气使用经验的累积逐一解决。

一、我国沼气能源使用现状

(一)居民自用沼气都处于荒废状态

根据研究调查资料有表明,在已使用沼气能源的居民当中,因为自我管护不当、外出务工、自然灾害、移民搬迁等原因造成大量居民弃用沼气能源,导致能源浪费。而在沼气建设管理和后续服务当中,更是有超过三分之一居民从未未接受过,并且在调查中发现建池农户几乎都认为使用沼气应该享受国家补贴。在建池户中基本都是利用沼肥,但却因为使用技术比较传统和粗放,不能按照要求分类配方,同样造成大量的浪费。

(二)小型沼气工程使用程度低

目前农村小型的养殖小区以及联户沼气工程现在基本以粪便为原料的为主,秸秆原料占比非常小,而且实际供气量远远小于计划供气量,甚至因为原料短缺等原因造成工程没有正常使用。而因为当地政府对于沼气和沼肥使用大多都没有补贴,小型的沼气工程业主不愿意管理,也多数也处于半荒废状态,使用程度远远不够,实际供应量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三)中大型沼气工程缺乏管理经验

相对于民用或小型的沼气工程,中大型沼气工程的使用率要高得多。多采用以猪粪为发酵原料,可研批复的发酵装置总容积大,理论产气量高,可是因为投入使用率不够导致沼气产生能源大部分还是用于发电自用,不能供应给更多的业主用于生产、生活用能。几乎所有工程都没有安装供气设备,不能实现农户集中供气。而且大部分工程都没有配套有机肥生产设备,导致沼渣、沼液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使可再生能源无法“再生”,这主要是因为沼气工程业主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使用经验,导致了沼气工程收益远小于支出,进一步降低业主积极性,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二、沼气能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沼气工程效益低,循环使用率低

大部分沼气工程系统都处于一个“入不敷出”的状态是现阶段沼气工程的业主们最头疼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系统运行成本高,业主们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面,导致整个工程循环使用率低,资源浪费,同时业主资金造成亏损;其次还有工程系统内发电机组功率达不到设计要求,养殖量也不足以支撑产气效率,没有经过严密的计算,导致发电效益低;最后,因为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沼渣、沼液难以利用,缺乏有机农作物的支持导致沼气能源的难以循环再使用。

(二)各工程因原料不足导致废弃率高

现阶段我过大部分沼气工程都是以自有原料来维持,无论是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大型沼气工程均是如此,其中又多是通过养猪。因为养殖量的限制,导致原料很难满足工程规模,致使发酵原料严重不足,工程效率低,产气量低。虽然有秸秆原料来做补充,但也因为主观认识的原因,不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同时利用技术比较落后,无法组成有效的原料供应渠道。因此沼气工程大多空置,因为原料不足的原因而无法使用,那么在沼气能源发展中,原料供应也成为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预计产气量和实际产气量严重不符

除了因为以上两种原因导致的沼气工程荒废,正常使用中的工程产气量也同样存在问题。其中包括了发酵容积与设计不符、缺乏相关技术人员、沼气运行系统管理不到位、工程施工质量不高、设备落后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工程运行达不到正常的要求的原因,于是实际产气量远远低于预计产气量,只有将这些细节问题做出改善后才能提高沼气能源的利用效率。

(四)缺乏后续的服务工作

由于当前沼气能源还不像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一样深入人心,民众缺乏更换传统能源使用沼气能源动力,使得沼气能源建设难度加大。政府为了能够提升沼气能源建设量,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考核指标,这致使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和技术单位疲于建设,而忽略后续的服务,导致原本愿意使用沼气的居民纷纷因为得不到后续服务的保障而放弃使用。

(五)农户集中供气难以实现

无论是小型的还是中大型的沼气工程,造成这个问题大致是三个原因导致。首先,由于项目设计上的先天不足,沼气工程大多数坐落地点相对偏远,而使用沼气的居民大多距离供气输送地点较远,供气输送距离太远导致沼气供应难度大、灶前压力小,沼气供应难的主要原因之。其次,因为沼气输配系统安装难度大,花费资金不菲,许多业主不愿意投入建设,沼气使用难准确计量,收费难度大。最后,沼气工程本身产气量不足,同样难以满足用户正常使用。

三、如何强化沼气服务促进能源发展

(一)通过媒体宣传引导居民自愿行动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应充分利用到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极力的宣传沼气能源对生活中的功效,能产生的效益。让沼气能源的作用和意义深入人心,改变农户思想,所有人都能自愿行动,配合农村能源职能部门完成沼气项目的建设和覆盖。

(二)推行市场化运作,集中居民一起行动

由于沼气能源的可循环再生使用需要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来支持,涉及了沼气产业、养殖业以及种植业多个行业,仅凭一家一户很难实现能源再生循环。所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统一管理、集中行动,将所有居民通过服务网点联系起来,已合作为基础,打造出一条完善的沼气能源循环使用线路。

(三)规范管理制度,加强服务力度

在沼气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规范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包括检查、监督、管理等在内的各项制度都必须严格执行,尽量保证到相关工作人员能一丝不苟的完成沼气能源覆盖工作以及后续服务工作。同时,建立群众监督体系,统一相关工作的行动指标,保证公正公开的形式为居民服务。

(四)通过政策扶持吸引更多的业主

其实推动沼气工程事业不光光是因为这是一项无污染新兴能源这一个原因,他还是对于生态环境也同样十分有利的一项公益事业,即防治了禽畜养殖污染,还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在不是没人认识到这些,只是因为沼气工程建设所需资金庞大而无力参与,政府应该就此多做出一些补助措施,给予愿意参与这项事业中的业主给予大力支持。

四、结束语

沼气能源作为一个新兴的可再生能源,符合了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降低了资源的损耗。不难看出,其实沼气工程的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然后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现在国内沼气能源利用率低,着实是国民经济的一大损失。

本文通过对沼气能源现状的概述,希望能给沼气工程建设给出一点建议,早日完成沼气能源的广泛覆盖,真正意义的让国内全面使用上可再生的能源,进而推进整体能源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冰.完善沼气服务体系,促进能源事业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4(4).

[2]高彩均,邝继云,张永发.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促进节能减排[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1(Z1).

第8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内涵;目标;内容

水利工程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是水利工程从传统向着现代化转变的重要标志。水利工程管理就是结合相应的工程项目,按照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对系统不断进行完善和强化管理。当前在我国各个领域现代化飞速推进进程中,也需要水利工程领域积极应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形成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1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内涵分析

水利工程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需要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显示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从传统模式向着现代化模式转变。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是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水利领域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要想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就需要我们建立和时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作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可以涵盖为以下几方面内容:能够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水利工程设施,同时结合水利领域发展需求能够制定科学的、先进的,适应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建设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素质过硬,具有现代化思想意识和管理理念的工作队伍。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尽管能够带来多种好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的开展,其是一个漫长的动态化过程。

2 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目标分析

2.1 对水利工程管理方式进行大胆革新

首先,要尽快改变过去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管理方法和手段,逐渐向着现代化管理方向转变;其次,结合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特点、趋势,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水利领域发展规律的水利工程高效运行管理的管理体制,确保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能够安全高效的运行下去。

2.2 促进先进技术的应用,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

首先,促进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水利工程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为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其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平,同时还能够保证水利工程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进行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需要我们重视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实现一个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保证水利工程项目能否实现安全运行对于确保居民正常用水、农业和工业正常用水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社会秩序稳定和人民群众团结。所以,水利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需要我们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确保项目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确保工程运行安全高效的前提下,进一步延长工程使用寿命,更长久的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

2.3 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

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涵盖了丰富的现代化管理学理论,其中就包含精细化管理理论。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积极应用精细化管理理论,能够保证整个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该以相关的规章制度为指导思想,制定出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确保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 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分析

3.1 坚持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该种理念才能体现出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服务性特点。要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好水利工程在供水、发电、防洪抗旱的功能,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还要避免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尽可能降低这种危害程度;其次,要全面坚持安全为中心的管理目标。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直接威胁到周围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一定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安全性。只有全面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水利工程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要猿忠钥蒲Х⒄构畚前提,为社会稳定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既符合时展潮流,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能更好体现出水利工程的公益性。

3.2 积极应用现代化管理手

首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体现出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在管理体系中引进信息技术设备,构建完善数据整理、储存、传输和分析系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效率;其次,积极应用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在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过程中应用智能化设备能够提高管理的自动化水平,确保对水利工程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管理,同时,在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中还可以应用实时监测设备,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水利工程运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中国与日本的水管理及其比较研究(一)――水管理体系的评价系统[J]. 陈菁,水谷正一,後藤章.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5)

[2]水利工程公益性耗费补偿的状况及难点――建立良性水利工程公益性耗费补偿机制探讨之二[J]. 董文虎.中国水利. 2000(02)

第9篇

从本次政策调整来看,将带来许多行业及产业的重大利好,那么与之相关的专业在未来几年将相对容易就业。具体分析如下:

中央此次出台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其资金流向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央政府投资1000亿

涉及保障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及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简称“6+1”。

新增中央投资的方向可以简称为“6+1”: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同时要加快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

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居住条件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首先是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初步计划用3年时间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其次是加快棚户区的改造工程,改造国有林区、垦区和中西部地区中央下放煤矿的棚户区。三是组织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在加快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是紧紧围绕改善农民生活和解决制约农业生产的突出矛盾加大投入。

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铁路重点是加快京沪高速铁路等一批客运专线建设,包头至西安铁路扩能等煤运通道建设,以及贵阳至广州等资源开发性西部干线铁路建设:公路方面要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加快拥挤路段扩能改造等:机场建设加快重点是中西部支线机场和西部干线机场。此外,还要加快城市电刚改造。

在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要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建设,重点是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污水管网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快国家十大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在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方面,要加大对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以上行业将带动的相关产业为:家具设计与制造、日用电器制造、物流业、轻纺产品、机械制造、建筑材料(钢材、水泥等)、药品加工与制造、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

行业动态对所学专业的影响:

由于国家对以上行业加大投资力度,未来几年,与之相关的专业必然容易就业。以上行业涉及的专业有:土建类专业(建筑、土木、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水务工程、给排水工程、道桥与渡河工程等)、电气信息类专业、职业教育师资类专业、幼儿教育、旅游管理、涉外旅游、水利水电类专业、测绘类专业、轻工纺织食品类专业、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医疗器械、生物化工、护理学(男生尤好)、涉外护理等。

二、民航2010年基建投资将达2500亿

中国民航局迅速部署国务院扩大内需相关措施,民航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在建投资规模为1000亿元,到2010年,投资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民航业内专家指出,国家增加对民航的投资力度,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先导性作用。此外,民航对社会公共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此举将带动钢铁、水泥、工程机械、建筑开发、电网设备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也将带动以下专业的学生就业相对容易:冶金地质、金属材料、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制造、城市规划、测绘、电气信息等。

三、交通运输部投资总额上万亿元

1、高速公路建设、农村公路的建设、扩大国道及省道的干线公路改造。

2、此外适当考虑水运建设、航道

此类投资带动行业有:基本建设、建筑材料、工程机械、测绘、工程设计等。由此带动相对容易就业的专业有:土木工程、建筑设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材料学、机械类专业、冶金地质、测绘类专业、船舶制造、港口与河道工程等。

四、建设部:9000亿住房保障

1、三年内要新增200万套廉租房、400万套经济适用房:完成100多万户林业、农垦区棚户区改造。

2、总投资将达9000亿,平均每年3000亿。

此举带动行业有:建筑业、工程建设、轻工纺织、家具制造、口用电器等。相关专业为:建筑设计、景观园林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土木工程、林业工程、林产化工、轻工纺织食品、电气信息类专业等

五、铁道部2.3万亿元

1、国家已批准的新建铁路里程有2万余公里。

2、投资规模超过2万亿元,其中2009年铁路计划完成6000亿元的基本建设投资。

此举带动行业有: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物流等与之相关的专业有:材料学、冶金、地质、机械类专业、物流工程、物流管理、交通运输、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专业

六、能源局:1885亿

1、年内将有包括核电厂、西气东输、炼油厂等在内的一批大型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

2、总计1885亿元。

此举带动专业:能源动力类专业(石油工程、核电工程)油气储运、石油化工、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专业。

七、环保局:1万亿

1、重点将集中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治理、核安全治理等六方面。

2、今后3年,将筹集1万亿元资金。

环保板块极有可能接过市场的领涨大旗,此举将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与之相关的专业有:环境与安全类专业、林业工程、森林资源与旅游、草业科学、景观园林设计、园艺、植保、核科学与核技术等

八、水利局:300亿

1、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第10篇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层次分析法;鄂西北;南漳县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5-1151-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05.016

High-standard Primary Farmland Construction Area Zoning in

Northwest of Hubei Province

QIU Li-juana,LIN Ai-wena,b,LI Hai-jianga,PENG Peia,ZOU Linga

(Wuhan University, a.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b. Key Laborator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Ministry of Education,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Abstract: Taking Nanzhang county in northwest of Hubei province as case, selecting factors from four aspects of natural quality, producing condition, location and ecology, an evaluation model for zoning high-standard primary farmland construction area was established by AHP method, then an analysis of limited factors was conducted to define the construction dire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in Nanzhang county indicated a certain spatial pattern. To be specific, conditions in the eastern area, southern area and the northwest area were the best, worse and the worst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42 800.48 hm2 of primary farmland were zoned into the high-standard primary farmland construction area. Further, for the zoned construction area was deeply restricted by conditions of production and ecology, the constructions of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projec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evaluation model can quantify influencing factors effectively, especially its try of bringing in landscape indexes in describing ec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farmland protection area radio and pollution intensity to quantify it, which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high-standard primary farmland construction area zoning.

Key words: high-standard primary farmland; construction area; zoning; AHP; northwest of Hubei; Nanzhang county

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内热点,耕地资源在庞大的人口下显得十分稀缺,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加快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又使耕地资源大量流向非农利用,耕地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国家粮食安全[1]。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确保人类粮食总体需求的根本途径只有两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与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粮食的产量[2]。就当前发展形势而言,提升耕地产能无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国家已从战略层面明确大力推进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整治。2010-2014年中央“1号文件”多次强调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兼顾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管理的内涵,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基本农田承担越来越大的生态涵养功能和景观美化功能[3]。目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潜力评价[4-6]、空间划定[7-10]、建设时序与模式分区[11-14]等方面。在空间划定研究的指标体系构建中,耕地质量与基础设施完备度的量化指标相对完善,但生态方面相对欠缺,一些学者对此进行积极地尝试,通过判断区域是否为重点生态保护区对生态影响进行量化[7],通过对研究区土地进行生态安全分级后对其内的基本农田赋值生态安全修正系数[8],引入田块集聚度对生态景观进行量化[9],用农田防护林相关指标来刻画农田的生态良好程度[10]。但这些研究所选量化指标相对单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本研究尝试引入景观指数结合农田防护面积比例及环境污染强度来定量刻画耕地的生态良好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划定方法。鄂西北地区地形条件复杂,以南漳县为例,对其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研究,为鄂西北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南漳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位于111°26′-112°09′E、31°13′-32°01′N,地处江汉平原北缘,南阳盆地南缘,荆山山脉东麓。地形复杂,西高东低,大致可分为中山地带、低山丘陵地带、平原岗畈地带三级阶梯。研究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日照充足,年均温10~16 ℃,境内水资源丰富,自北向南分布有潍水、蛮河、漳河、沮河四大河流,自西向东穿越县境,泉眼众多,有水库130余座,为灌田提供了重要保障。全县耕地总面积85 211.68 hm2,基本农田面积58 547.11 hm2。

1.2 数据来源

空间数据主要从南漳县1∶1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矢量数据(2011年)、南漳县1∶1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 2020年)、南漳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更新成果中提取,统计数据从南漳县统计年鉴(2012年)和实地调研得到。

2 研究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自然质量、生产、区位、生态4个方面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模型,基于已有数据利用ArcGIS 10、Fragstats 4.2软件获取指标值,并对其进行标准化,根据评价模型计算各基本农田片块的综合得分,根据评价结果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

2.1 评价单元的确定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在规划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15]。在以往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研究中常以基本农田图斑或耕地图斑作为评价单元[8-10],这可能会导致相互连接(有公共边)的地块中只有部分被选中,这样在最后的划定结果中连片性无形中就被削弱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强调规模生产,十分注重地块的连片性,为避免上述情况出现,同时考虑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属土地整治范畴,土地整治是以行政村为具体实施单位,而基本农田片块是以村或自然地块为单位的耕地保护区域,即以村为单位对基本农田图斑进行融合后形成的区域,因此将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确定为评价单元。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内涵、相关标准[15,16],结合专家意见,从自然质量、生产、区位、生态4个方面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评价指标体系。自然质量条件主要体现在耕地肥力、规模、坡度等因素对工程建设难度的影响;生产条件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对建设工程量影响;区位条件体现在距道路、城镇、村庄的远近对农资投入效率、农产品商品化便捷度及耕作便利度的影响;生态条件的限制主要指农田防护、环境污染及农田景观对农田生态建设的影响。另因评价对象是基本农田,规划时已避开城镇规划区、有条件建设区、重点项目建设区等,故指标体系中不考虑此类政策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特尔菲法确定指标因子的权重。同时为消除指标量纲影响,参照相关研究[8,17,18],采用分级给分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由此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模型(表1)。

2.3 评价指标值的获取

自然质量等、连片性等空间指标是在ArcGIS 10的支持下,基于基本农田数据、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农用地分等数据,通过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等功能获取的。农机化水平及环境污染强度由统计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得到,并通过属性挂接的方式赋值给基本农田片块。指标的具体参数设置:①将相隔20 m以内的基本农田视为连片。②环境污染强度主要是指耕地中残留的化肥、农药、地膜造成的污染,三者残留率分别取64%、65%、42%[19,20]。③景观脆弱度采用的是脆弱度模型V=α×AWMSI+β×F+γ×D,其中α、β、γ分别取值0.59、0.28、0.13,AWMSI、F、D分别为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因子、分维数、分离度[21],通过Fragstats 4.2软件求得。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

对南漳县6 152块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进行评价,并用自然断点法对各片块的综合得分进行分级:Ⅰ级(高度适宜)、Ⅱ级(中度适宜)、Ⅲ级(低度适宜)、Ⅳ级(不适宜),结果见图1。

Ⅰ级区面积28 724.51 hm2,所占比例为49.06%,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平原岗畈地区。该区地势平坦,土壤熟化度高,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一般在2.0%~3.0%之间,最高可达3.9%,连片规模均在150 hm2以上,形状规整,聚集度高,非常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该地区同时也是南漳县经济发展的腹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良好,石门、三道河、云台山三大水库加上密布的沟渠为该区的农田灌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发达的交通路网及集镇为物资投放及农产品交易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Ⅱ级区面积14 075.97 hm2,所占比例为24.04%,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地区及东部平原区的边缘地带。交通及集镇的发达程度虽不及平原区,但从该区穿流而过的沮河、漳河两岸分布有较大规模的冲击平原,土壤肥沃,质量等别高。农机化水平达到该县的中等水平,防护林分布较多,斑块形状较规整,农田生态条件较好。

Ⅲ级区基本农田面积10 679.19 hm2,所占比例为18.24%,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这些地区土壤质地较差,肥力低,有的基本农田片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高者亦可达上百公顷,但复杂度高,外形多呈枝丫状,景观脆弱度大,易敏感,生态条件较差。

Ⅳ级区面积为5 067.44 hm2,所占比例仅为8.66%,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山区及乡镇交界带上。受地形因素影响,该地区的土类多为砂石、砾石,土层薄,有机质含量低,破碎度高,坡度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生态安全度低。加上地处偏远,农路基础设施条件差,基本无灌溉水利设施。

根据以上分析,Ⅰ级区已基本具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条件,Ⅱ级区需稍加改造可建设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Ⅲ、Ⅳ级条件较差,不太适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因此将Ⅰ、Ⅱ级区划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共2458个基本农田片块,面积合计42 800.48 hm2,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73.1%。

3.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方向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针对相应的限制性因素制定正确的方向,对限制因素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加以削弱和消除,打破低效均衡利用状态,充分挖掘基本农田生产潜力。针对划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分别从自然质量、生产、区位、生态条件4个方面考察其限制区分布,根据各评价因素得分,划分为三个级别:优(≥80分)、一般(60~80分)、差(

自然质量条件限制区面积16 459.94 hm2,占划定建设区域总面积的39.48%,主要分布在西部及南部。该地区主要为山地丘陵,土层薄,有机质含量一般在2%以下,坡度多为Ⅱ级,连片性一般。该区可通过实施培肥地力工程提高耕地肥力水平,对于坡度较大的可实行坡改梯,增加农田的保水保肥能力,西部山区应注意辅以生态护坡工程,控制水土流失。

生产条件限制区面积共33 607.12 hm2,所占比例达78.66%,除东部经济发达区外,其余地区的生产条件均不理想。应加强水利及田间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灌溉用水,提高田间道路通达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农田的生产潜力得以发挥。

区位条件限制区面积共10 064.02 hm2,所占比例为24.31%,主要分布在乡镇边缘且距公路较远的地区,尤其是九集北部和巡检西部。可通过完善公路网,消除交通死角,提高农业物资投放效率及农产品商品化率。

生态条件限制区面积共39 076.12 hm2,所占比例高达90.19%,县内均有分布。由于南漳多山地、低岗,耕地的空间形态多呈枝丫状,形态复杂,分离度高,脆弱度大,农田防护面积比例小,多数地区基本无农田防护工程。加上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农膜容易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作物生长受到抑制,农田生物多样性降低。应大力推广精准施肥施药等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农田环境污染负荷,实施土地平整和景观提升工程,优化农田的景观格局。

4 小结与讨论

以基本农田为评价对象,从自然质量、生产、区位、生态条件4个方面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模型,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区空间布局,并进一步地对划定区域进行限制因素分析,明确其建设方向。主要结论如下:

1)基于评价模型将南漳县基本农田划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面积分别为28 724.5 1、14 075.97、10 679.19、5067.44 hm2,且呈现出东部平原岗畈区较优、南部丘陵地区次之、西部山区最差的空间规律性。将基本已具备高标准基本农田条件的高度适宜区和稍加改造可建设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中度适宜区划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共42 800.48 hm2,占全县基本农田总面积的73.1%。

2)分别从自然质量、生产、区位、生态4个评价因素出发,对划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各要素的限制区范围及分布。其中,区位条件限制区面积最小,主要分布在乡镇交界处,可通过完善交通路网消除交通死角;其次为自然条件限制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及南部,应以地力提升工程为主;生产条件限制区面积较大且限制程度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及东南部,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生态条件限制区最广,应注重耕地生态建设,扩大耕地防护面积,推广精准化农业,减轻农田污染负荷,实施土地平整和景观提升工程,降低耕地脆弱度。

3)评价模型能够有效地量化各影响因素,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划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现实意义。在生态条件刻画上,尝试借助农田防护面积比例、环境污染强度、景观脆弱度来量化耕地的生态良好程度,弥补了以往研究对耕地生态方面刻画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邹 健,龙花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安全格局变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8):1366-1377.

[2] 李玉平,蔡运龙.区域耕地-人口-粮食系统动态分析与耕地压力预测――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2):230-234.

[3] 刘新卫,李景瑜,赵崔莉.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3):1-5.

[4] 郭凤玉,马立军.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分区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0):2287-2289.

[5] 方勤先,严 飞,魏朝富,等.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及潜力分析――以重庆市荣昌县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3):122-130.

[6] 龙雨涵,杨朝现,程相友,等.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测算及模式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9(7):144-150.

[7] 沈 明,陈飞香,苏少青,等.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划定方法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 2012,26(7):28-33.

[8] 王新盼,姜广辉,张瑞娟,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0):241-250.

[9] 薛 剑,韩 娟,张凤荣,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建设时序的确定[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5):193-203.

[10] 王 晨,汪景宽,李红丹,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区域分布与建设潜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S2):226-229.

[11] 冯 锐,吴克宁,王 倩.四川省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2):243-251.

[12] 韩春兰,刘庆川,么欣欣,等.辽宁省清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类型分区研究[J].土壤通报,2013,44(5):1041-1046.

[13] 张 忠,雷国平,张 慧,等.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6):155-161.

[14] 马立军,郭凤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1):2661-2666.

[15] TD/T1033-201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S].

[16] GB/T30600-2014,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S].

[17] 郭 龙,张海涛,于 波,等.基本农田易侵占区域的划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30(6):740-745.

[18] 董秀茹,尤明英,王秋兵.基于土地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4):336-339.

[19] 祁兴芬.区域农田生态系统正、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5):622-626.

第11篇

1设计单位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设计工作对工程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工程是干出来的、是管理出来的,同时也必须首先是设计出来的。设计是先导、是基础,事关工程全局。设计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农业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结合行业、地区发展规划,国家产业政策、技术装备政策,以及国家和地区有关投资建设方针、政策,在深入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经预测、分析及掌握项目的技术、经济条件后编制。设计方案应遵守现行的国家设计规范及标准,保证安全、经济、可靠、技术先进,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2)设计单位应及时准确地设计出图纸,且设计图纸应能满足各阶段的深度要求。国家发改委对投资较大的项目要求先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可以由项目单位或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写。设计咨询单位根据项目建议书及与项目行业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的调查资料进行的分析、比较,以及预测项目建成后能够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是项目申报审批的一个重要环节,决定工程采取何种技术方案,以达到项目决策阶段的质量标准。设计单位要确保技术方案符合总体方案的要求。施工图设计要求能够指导施工,对工程的结构、设备、管线等部件都有详细的尺寸标注、材料选用和构造做法等。3)设计方案遵循限额设计原则,项目下阶段设计要按照上一阶段的投资或造价限额达到设计技术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总投资是项目建议书总投资的上下浮动10%。初步设计概算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总投资的上下浮动10%。施工图预算是初步设计概算的上下浮动10%。4)设计单位应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方案比选,结合当地气候、周围建筑环境特点,以及建筑自身的使用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方案。应注意结构的选型,节约造价;田间工程应注意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的接驳和竖向设计。

2监理单位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农业建设项目中工程建设必须执行工程监理制。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应公开招标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监理的主要内容是依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监理合同对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1)监理单位应编写监理规划及具体实施细则。2)首先要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资质审查,包括监理工程师对总包单位及分包单位技术素质、施工队伍技术资质的审查。要求施工单位有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方案、质量管理检验制度及质量评定考核制度。3)监理工程师应定期开工地例会。组织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工程队组长总结上一阶段的工作,解决、协调工程中出现的质量、进度及造价等方面的事宜。4)监理工程师应对所采用的材料、设备按规定进行抽检,检查合格后方可采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需由监理人员签字才可继续进行施工。5)监理工程师应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多看施工图,对关键部位要采取旁监,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消除隐患。6)严格实行工程施工的报验制度,对每一工序、分项分部工程完成后,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申报监理工程师,以优良工程的目标对分项、分部工程进行验收,规范工程验收制度。

3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施工单位应在技术人员、施工机械设备、各种检测仪器配备等方面满足工程需要。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合同的任务和质量要求,通过全过程、全面的施工质量自控,保证最终交付满足施工合同及设计文件所规定质量标准的建设工程产品。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纸、施工现场调查的资料及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制定施工方案。选择安全、可靠、经济的最优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工程质量责任。2)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制度。做好材料及设备的检查验收。建立施工试验、检验机构制度。做好隐蔽工程部位的检查验收。3)施工单位加强自检,对施工工序或完成的检验批、分项工程进行自我检查。对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予以拆除。

4质量监督机构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质量监督机构根据工程等级、规模,制定质量监督方案。对不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和规范规程的不批准,要求监理单位组织有关单位重新优化和调整。工程项目划分是工程质量检查、评定和验收的依据,不得随意更改,以确保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监督机构随时进行质量抽查,同时要参与各分部工程验收,并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评定。

5结语

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不是某个参建主体或工程建设某个环节孤立存在的,而是各方共同构成的有机的系统过程。工程产品的多样性和单件性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各个具体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特性和目标差异,但其质量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却有共同的规律。只有严格把好每个参与主体、每个环节、每项因素的关口,才能确保工程建设按时保质完成。

作者:李洁 单位:辽宁省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

第12篇

关键词: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301.24;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1-2717-04

1 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

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是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在项目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为衡量项目的真实效益和指导后期项目的顺利开展,对项目综合效益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1]。根据土地整治的目标和任务,从影响绩效的各项关键因素入手,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具体分解为项目实施情况、项目效益情况、附加效益情况3个方面。

1.1 项目实施情况

主要考虑项目实施过程及项目验收时的绩效情况。具体为资金使用、管理规范和工程实施情况。根据土地整治项目相关标准和规范,分析项目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及时性等方面的实现程度以及考察项目资料完备性、组织管理水平等[2,3]。

1.2 项目效益情况

项目效益情况主要考虑项目竣工后效益发挥情况,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主要是分析土地整治项目资金使用的效果,反映资金的投入与产出比较效益[4];社会效益主要是反映公众对项目实施后的满意度以及推动区域社会发展情况等[4];生态效益主要是指实施土地整治后项目区生态环境改善程度等[5]。

1.3 附加效益情况

附加效益情况起正向激励作用,作为项目实施情况和项目效益情况的补充,主要考虑个别项目的特色效益发挥情况。

2 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1.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可重复操作上,无论评价主体是谁,不管什么时候评价,对同一个项目的评价结果应该是基本相同的,评价指标要能够准确表达土地整治项目绩效的内涵。

2.1.2 系统性原则 各评价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定层级的绩效评价指标必须与同一层级的绩效评价目的相一致,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主要特征和状态,并能体现出土地整治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势。

2.1.3 可操作性原则 要充分考虑数据及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各评价指标应该概念确切、含义清楚、信息集中、数据资料容易获得,计算范围明确,计算方法简明易懂,尽量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及有关规范标准。

2.1.4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根据指标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既有定量数据,又进行定性分析。

2.1.5 激励性原则 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并不只是为了获取评价结果,还应该注意对地方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激励和引导,指标选择尽量能够反映地方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果,以“正向”指标为主,激发地方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2.2 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土地整治绩效评价的重点和难点。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除了要遵循指标甄选的一般原则外,还要从战略上把握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根据土地整治的目标和任务,从影响绩效的项目实施情况、项目效益情况、附加效益情况入手,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将指标体系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因子层、指标层等4个层次,形成一个由相互联系指标组成的多层次指标体系,从上到下反映出与土地整治目标紧密联系的土地整治绩效的实现程度(表1)。

3 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3.1 项目实施情况指标分析

3.1.1 资金拨付情况 反映财政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按照计划进度将工程资金拨付到施工单位的及时程度。以项目承担单位提交资金拨款申请之日到资金拨付到施工单位的时间作为评价依据。

评价标准:20个工作日内拨付为及时;超出20个工作日拨付为不及时。

3.1.2 预算执行情况 反映土地整治项目预算资金的执行程度。以预算执行率作为评价依据。

计算公式:预算执行率=项目实际资金支出总额/项目预算资金总额×100%

评价标准:预算执行率达到100%为较好;

预算执行率未达到100%为较差。

3.1.3 资金使用规范情况 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不可预见费等各项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程度[6]。以各项资金使用是否超额作为评价依据,如果单项资金使用中占用了部分不可预见费也应扣除。

计算公式:资金使用超额量=项目实际支出金额-拨付资金数

评价标准:各项资金均不超额为规范;有一项或一项以上超额为不规范。

3.1.4 项目变更规范情况 反映项目变更的规范程度。主要以土地整治项目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防护林工程等单项工程的变更项数作为评价依据。

评价标准:无变更或者仅变更1项,且有规范的变更程序、手续为规范;变更2项或2项以上,有规范的变更程序、手续为基本规范;变更2项或2项以上,变更程序、手续不规范为不规范。

3.1.5 规划方案设计情况 反映项目规划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主要以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其他工程等单项工程调整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评价依据。

计算公式:单项工程调整率=

变更调整工程量/计划工程量×100%

评价标准:5%以下为合理;5%~15%为基本合理;15%以上为不合理。  3.1.6 5项制度执行情况 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中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公告制、合同制等5项制度的执行情况[7]。

评价标准:执行了5项制度为规范;5项制度中有1项或1项以上未执行为不规范。

3.1.7 权属管理情况 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中项目区农民群众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和结果的响应程度。以权属调整工作是否符合规定程序及项目区群众有无异议作为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调整符合规定程序且群众无异议为较好;调整不符合规定程序或群众有异议为较差。

3.1.8 档案管理情况 反映土地整治项目从立项到竣工过程中有关工程建设档案完整程度。以验收规程等相关规定作为评价依据。

评价标准:项目相关档案材料齐全完整为较好;项目相关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完整为较差。

3.1.9 主要工程量完成情况 反映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及规划变更方案中工程量的完成情况,以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其他工程等单项工程完成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评价依据。

计算公式:单项工程完成率=

实际完成工程量/计划工程量×100%

评价标准:完成率为100%的为完成;完成率低于100%的为未完成。

3.1.10 工程建设质量情况 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竣工后土地平整工程质量情况,以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的质量合格情况作为评价依据。以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和竣工验收报告等有关材料要求作为评价依据。

评价标准:无质量问题,没有返修为合格;无质量事故,略有返修为基本合格;发生一般质量事故,有部分返修为不合格。

3.1.11 按期完工情况 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按照实施方案约定时间准时完工的情况。以工程是否延期作为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按期完成为较好;延迟3~6个月为一般;延迟6个月以上为较差。

3.2 项目效益情况指标分析

3.2.1 单位面积产量增长率 土地整治后项目区根据标准粮折算后的每公顷平均粮食产出增长率,反映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改善程度。以项目建设新增及标准粮折算的粮食产量增长率作为评价依据。

计算公式:p=(pa-pb)/pb×100%

式中,p表示粮食产量增长率,pa表示整理后的每公顷平均粮食产量,pb表示整理前的每公顷平均粮食产量。

评价标准(基准作物为小麦):15%以上为较高;5%~15%为一般;5%以下为较低。

3.2.2 投资收益率 主要反映项目投资收益能力。项目纯收益为项目实施后2~3年的平均纯收益。

计算公式:投资收益率=项目纯收益/项目总投资

评价标准:收益率大于20%为较高;收益率10%~20%为一般;收益率小于10%为较低。

3.2.3 新增耕地计划完成情况 反映的是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方案中新增耕地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计划完成率作为评价依据[8,9]。

计算公式:新增耕地计划完成率=实际新增耕地面积/计划新增耕地面积×100%

评价标准:新增耕地计划完成率100%为完成;新增耕地计划完成率低于100%为未

成。

3.2.4 主要工程正常使用情况 反映项目主要工程在项目实施后是否正常发挥了效用。以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其他工程等单项工程正常使用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评价依据。

计算公式:工程正常使用率=

工程正常使用量/工程总量×100%

评价标准:工程正常使用率大于95%为较高;工程正常使用率在80%~95%的为一般;工程正常使用率小于80%为较低。

3.2.5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度 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对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程度。以播种、灌溉、收割等主要农业劳动时间减少率为依据。

计算公式:农业劳动时间减少率=(整治前需要投入农业劳动时间-整治后需要投入农业劳动时间)/整治前需要投入农业劳动时间×100%

评价标准:农业劳动时间减少率大于50%以上为较高;农业劳动时间减少率在30%~50%的为一般;农业劳动时间减少率小于30%为较低。

3.2.6 公众满意度 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区内对项目工程整体建设情况感到满意的农民占项目区总人数的比例,反映土地整治的社会可接受程度[10]。该指标数值可通过开展项目区的随机调查(调查比例为2%~5%)来获取,并根据调查结果赋予分值。

计算公式:公众满意度=调查中表示满意的农民人数/接受调查的农民总人数×100%

评价标准:公众满意度在90%~100%的为较好;公众满意度在80%~90%的为一般;公众满意度低于80%为较差。

3.2.7 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度 反映土地整治后项目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程度。以进行土地整治后交通条件、灌溉条件、防涝条件、村容村貌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等5项内容改善是否明显作为评价依据,由专家根据实地调查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5项内容均有明显改善为较好;3项及3项以上有明显改善为一般;2项或仅有1项改善明显为较差。

3.2.8 绿色植被覆盖率增长率 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区对生态环境起重要作用的绿色植被增长情况。

计算公式:绿色植被覆盖率增长率=(整治后农作物、林地、草地总面积-整治前农作物、林地、草地总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评价标准:增长20%以上为较高;增长10%~20%为一般;增长10%以下为较低。

3.2.9 林木存活率 反映项目实施后对林木的管护程度。

计算公式:林木存活率=存活林木数量/种植的林木数量×100%  评价标准:80%以上为较高;60%~80%为一般;60%以下为较低。

3.2.10 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反映经过土地整治后项目区内农业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保证高产稳产的能力。以整治后项目区内灾年的粮食减产率作为衡量标准。

计算公式:粮食减产率=(正常年份粮食平均单产-灾害年份粮食平均单产)/正常年份粮食平均单产×100%

评价标准:粮食减产率小于10%为较好;粮食减产率在10%~20%的为一般;粮食减产率大于20%为较差。

3.3 附加效益情况指标分析

3.3.1 新增耕地质量提高等级 反映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的质量改善程度。以耕地质量等级的提高数作为评价依据,整治前新增耕地质量等级的测算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为依据。

计算公式:提高等级数=整治后新增耕地的适宜性等级-整治前新增耕地的适宜性等级

评价标准:提高2个或2个以上等级的为较好;提高1个等级为一般;未提高等级为较差。

3.3.2 农地集约经营程度 反映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农地流转及集约化经营程度。规模经营受田块大小的影响, 因为田块面积的增大为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因此田块面积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规模经营提高的程度[2]。

计算公式:田块面积增长率=土地整治后田块平均面积-土地整治前田块平均面积/土地整治前田块平均面积×100%

评价标准:田块面积增长20%以上为较高;增长10%~20%为一般;增长10%以下为较低。

3.3.3 后期管护规范情况 反映土地整治工程完工后,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工程等管理、养护制度的健全程度,由评价专家根据项目是否按要求签订后期管护合同为评价依据。

评价标准:有1项主要工程未签订后期管护合同为较好;有2项主要工程未签订后期管护合同为一般;2项以上主要工程未签订后期管护合同为较差。

4 讨论与建议

土地整治项

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是土地整治理论及其方法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标体系对于全面衡量土地整治项目的绩效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目前这项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诸如权重分值的设置、评价结果分等定级等,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展 炜,何立恒,金晓斌,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2):145-148.

[2] 卢景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33(5):90-93.

[3] 钟沛林,周佳松,张 弘,等.南方丘陵山区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4):395-399.

[4] 王红雷,王秀茹,刘 曦,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0(8):67-70.

[5] 胡廷兰,杨志峰.农用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5):275-280.

[6] 杨庆媛,张占录,杨华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3):44-49.

[7] 王瑷玲,赵庚星,李占军.土地整理效益项目后综合评价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4):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