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4 14:58: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教育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文作者:沙登阁张延东作者单位: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体育教育的改革
高等职业体育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树立全面的教育观,推陈出新,从以往的传统的历史体育教育体系中走出来。注重学生的体育教育,从传统的体育教育系统转变为新的全面的素质教育系统。通过高等职业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而建立多功能的体育教育理念。提到体育教育,我们一直以来都把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然而现在这种观念已经不适应现代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的培养了,体育教学不单要以生理作为教学基础,还要从学生的心理、社会的需要等方面来制定体育教学的规划。高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运动习惯、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了现今高等职业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新的目标。体育教学不仅是我们近期所要重视的问题,它更多的是由阶段性向长期性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脚步下,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注重物质生活,更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怎样健康地生活成为了现代人所关注的焦点话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目标和内容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体质为中心的。一切的体育教学方案、计划都应该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开展,这样才能实现高等职业学院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首先,我们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学生在学校时受到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就是培养体育意识。只有正确地认识体育才能继续顺利地开展体育教学,所以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体育教学对学生一生的体育观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对于刚进入高等职业学院学习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未知的,老师应该抓住这一心态,对学生进行新生入学体育引导课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态度,更好地学习。其次,高职体育教育要与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接轨。高职思想体育教育要改变以往的单一的体能训练,要把思想、知识、趣味、技能融合成一体。对学生的体育思想和精神的教育更多的是对他们今后就业所遇到的困难进行铺垫。因为大多数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就业时会对工作有所挑剔,不能吃苦,适应社会能力差,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对招聘单位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有着健康状态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强的员工。那么,在高职体育教育中,努力提高学生健康的思想状态、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努力地将体育教育与就业思想结合起来,培养能吃苦耐劳、努力奋斗的复合型人才。
高等职业学院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1.对学生体能的培养。健康的身体是保证一切的根本。身体健康是我们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增强体质的最根本的方式,也是体育价值的重要体现。高等职业学院的体育教育通过各种健身运动和游戏运动等多方位的体能锻炼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增强了学生的体能和体育竞技精神从而适应社会,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面的提高,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2.对学生的精神文明的培养。同志在“八荣八耻”中提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本着这一原则,高等职业学院的体育教育要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勤奋耕耘作为重要内容。当今的体育教育要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教育进行结合,培养出艰苦奋斗、意志坚强的人才。3.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育教育最大的优点之一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企业中,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是至关重要的。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互相帮助,建立友情,增强集体意识,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关键词]更新;教育观念;体育教学;改革
Renewing Education Idea, Improving The Reformation of P.E Teaching
LI Zhi-qing
Abstract:P.E. Course can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harmoniously. It's a course that conbines educations of ideology with morality, culture with science, living with sports skills in physical exercises organically, and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arry out quality education and train students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profession.
Key word:Renewal;Education idea;P.E. teaching;Reformation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弊端
我国原有的学校体育教学受传统运动思想影响较深,突出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只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学目标,材内容,学进度,学标准。很少考虑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体育需要。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统队权威,忽视学生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教材转,教师一板一眼的教,学生一步一步地学,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沉闷,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受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更是如此,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没有能够实现真正的受益。此外,我们都应知道大学生是处于接受新观念,新理论的最佳时期,他们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学校体育应尽可能的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因此,我们只有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二、更新教育观念,与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相适应
1.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1)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
(3)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4)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地位。
(5)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6)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2.传统观念的相对滞后。
传统观念的相对滞后,促使我们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使体育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启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和自我教育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的好习惯,从更高的意义上来说,要树立以构建学生主体为目标的主体教育观,即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育机制,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自觉的主体意识、自信自律、自我完善。不管怎样,新的教育观念必须与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相适应。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观念才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才能实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更新教育观念是课改的先导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观念是课改的先导。迅速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
1.指导思想的转变
由注重“三基”向重视健康的转变,过去的体育课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2.体育意识的转变
由阶段体育意识向终身体育意识转变,学校体育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体力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而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态度的习惯。
3.素质教育观的体现
由“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变,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观,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应成为我们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4.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的职业观、成才观和发展观、师生关系观、教育主体观、教学观、素质观都要发生转变,才能真正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四、更新教育观念要在实践中体现
1.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较少,往往只是从规定课时与项目的搭配上做些简单的调整,教学内容比较固定单一,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兴趣。更新教育观念,在内容的选择上,要适合全体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符合科学性、基础性、实践性和全面性的原则,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学生带着深厚的兴趣学习,会变得积极主动,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想象丰富。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特点以及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灵活、合理、选择运用教学方法。从课堂上的讲解、示范、组织形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创造性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游戏法等,让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并结合学生的性别、健康状况、体质水平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同时适当安排有针对性的游戏和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来培养的,没有创造就没有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同一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来实现,而同一方法、手段又可以实现不同的目标。
4.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学习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多一把衡量的尺寸,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1)全面评价。改变以往教学中体育教师从外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的形式,从多方面评价学生。
(2)过程评价方式。开学初,对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起点。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期末进行测试,了解学生有没有进步。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给学生机会,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能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更多掌握,有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
总之,我们只有不断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开展好学校体育教学,使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育探讨.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 高职体育教育 培养 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育的变化,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自主创新一条有效的教育模式,是目前高职体育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有很明显的区别,其具有相对清晰的认知意识,本身各方面的潜能在开发当中,且处于青春发育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一个极度敏感的阶段。这些特点都要求体育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度地安排运动量,同时,结合职业和体育教育的特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将运动与生命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创新的思维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以此来促进学生向适应社会需求方面发展。
1 正确认识学生的展示欲望,树立对运动的自信
由于高职阶段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比如年龄、心理、性格等),各自对事物的认知都有自己的看法,虽然有很多想法有点极端,但是那毕竟是处于个人的潜意识,因此他想展示自己的方向也就有所不同。有的同学性格相对比较外向,喜欢直接、毫无顾忌地展示自己的最美的一面,有的同学含蓄,显得温文尔雅,而且气质相当平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性格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无论内向还是外向,他们都需要一个舞台来展示自己。而学生的这种展示欲望往往直接关系到对运动的喜恶,更关系到体育课堂中对教学内容的直接参与程度。作为高职体育老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展示欲望,并进行积极的引导,树立学习的自信,在运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 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机制,将传统教育模式向新的方向转变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学生已经逐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传统教育模式正在向新的方向转变。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愿参加到活动中来,真正体验运动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所在。作为老师,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要做相应的示范动作,还要将“终身运动”思想贯穿到每个人的脑海中,将锻炼方法尽可能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形成更高境界的思维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各个高校对人才培养方向的不同要求进行新的教学内容改进,以创新的思维模式来活跃体育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3 现代教学手段的出现,更促进了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
教育步入新的台阶的重要标志就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很多高等院校都已经将现代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去了,高职教育更为如此。现代教育手段,可以将过去老师单一示范的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比如,增加多层次的体育锻炼理论知识,将人物和运动过程当中人物的动作和形象以画面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理论联合实际,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前沿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将知识传授、技能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锻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生硬死板的东西“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对课堂认识的转变,多彩的画面和动作可以让高职学生收获很多知识与体能锻炼方面的相关知识,兴趣自然就顺理成章地走进每一个上进的人的内心世界。4 在课堂中让学生有成就感,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
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个学生都希望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这是由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在教学课堂的设计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比赛,并对比赛结果和参赛的人进行鼓励。尤其是失败方,我们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并表扬他们对比赛的支持和参与,当然成功者应该有被表扬的权利,这种对于行为和语言的表扬,会自然而然地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好感,保持其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因此,作为不同于其他教学科目的体育老师,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运动或者理论传授的课堂中不断肯定学生的行为和成绩,用更多的欣赏和肯定去对待学生,相信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
5 创新是出路,敢于实践是更高层次的进步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创新是其不断进步的重要出路。要想将学生的兴趣永恒地“绑定”在自己的课堂上,那就要不断推陈出新,职业院校的学生处于高端职业教育中,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很多高等院校学生的思维模式,因为他们属于“直接为经济服务”的这一类,因此,在我们看来他们是敢于并善于思考的群体,是一个培养创新精神的群体。体育课堂是他们创新的天地,作为老师,我们更多的是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6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成就课堂活跃气氛的前提
老师最起码的标准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老师,在课堂当中自己有自己的角色,而且始终是站在讲台上的,这就决定了老师的身份和地位。而现实教学中,对于一个老师的评价也许有很多因素,但是只有一点是无法磨灭的,那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孔子时代就已经提倡了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个老师能在学生面前艺术地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自然吸引别人的也就是这样的元素,学生只有喜欢你这个老师的教学方式和人格魅力,哪怕是再难的课程,也都会很容易就进入状态。因此,老师和学生之间更多的是朋友关系,彼此之间相互关心和帮助,拉近距离,以这样的身份和方式进入课堂,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7 小结
学校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教书育人,而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方面的技巧和方法,技能,引导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运动理念,同时还担负着育人和贯彻“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重要任务。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教育,体育教育不可或缺,新的社会形势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即:强健学生体魄,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发展终身体育教育。体魄是关键,技能是重点,知识是要点,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高职体育老师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和位置,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以创新的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乔亚军.关于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33:103-104.
[2]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吴志华,刘海民.论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养成及高师教育课程的有效教学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4.3.
[4] 于军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及对策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2.9.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 现状 未来发展 对策
体育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关键构成部分,随着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不断转变,如何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社会和国家输送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不仅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还是高校体育教学所面临的热点课题。为此,高校体育教师需明晰体育教育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对策,促进体育教育在未来获得良好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育具体现状的认真分析
第一,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现行的教学指导思想比较特殊,主要针对提升全民综合素质健康为目标制定的:高校需将健康意识当作第一指导思想,真正强化体育教育工作,明确要求体育教育的核心为整体学生,切实提升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第二,在新的教学指导思想现状下,高校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基础,且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出现俱乐部体育、成功体育和愉快体育等新颖个性的教学模式,不过受限于这些模式的约束,不利于体育教育面向多元化发展。第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颁布和深入实施,对高校体育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广大体育教师都在主动探索与制定适应新形势的课程体系。其中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仍然深受传统竞技体育思想的禁锢,缺乏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高校体育教育未来发展的适当对策
(一)更新体育教育观念,真正落实育人为本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要想改善当前现状,及时更新体育教育观念十分重要,教师要真正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要求,将育人为本当作体育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也是新课程发展与改革中提出的教育理念。高校体育教育属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社会实践与一种文化形态,其价值与意义主要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满足他们的发展、享受与需要,育人为本已经成为本质要求。为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将育人为本理念融入到具体教学目标中,提出以发展学生身心为本,并不是传授他们体育技能和技术动作为本。并基于社会发展的视点出发,更需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同时,高校体育教育坚持育人为本观念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自然内化出一种体育精神,其对体育精神进行追求,起始点均为育人。教师需明晰体育教育的培育学生的目的是以传授技能的基础,掌握锻炼技巧和方法为长远发展目标,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念,以及形成自我锻炼身体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教师最终形成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为主线的体育教育观念。
(二)优化体育课程结构,构建立体教育模式
在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当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之后,在课程结构方面教师需树立一种大课程观,不断优化体育课程结构,构建包含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立体教育模式,让体育教学超越课堂与校园的限制。高校体育教育为获得良好的未来发展,教师不仅可在课堂、教室和运动场上组织学生锻炼身体,还需利用一切空间和场所展开训练,从多个方面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将课堂教学与校外、课外体育活动有机整合,加强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等纳入到课程中,形成课堂内外有机关联的高校体育课程结构。另外,大学生身心健康情况的改善与身体素质的强化,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除利用课堂时间以外,还需将课外体育当作课内体育的延续和补充,以此促进他们在不一样的环境中得以全面发展。并建立健全课外活动激励评价体制,增强大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力度,促进“阳光体育”的展开,从而营造良好的高校体育活动氛围。
(三)精选体育教学内容,坚持科学实效原则
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教学内容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体教育质量,并关注到新课程改革是否可以顺利实施和有效开展。在高校体育教育实践中教师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坚持世界性和民族性、可行性与科学性、实效性与选择性、文化性与健身性等有机融合的原则,借此满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且着眼于满足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社会需求与长远需求。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应突出终身性、娱乐性和健身性的特点,以此满足与适应大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需要,尤其是使用部分职业的体能性体育项目,促使他们掌握几项专业的健身项目。同时,高校体育教师可结合教学对象的兴趣爱好与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让运动项目由竞技性转变为实用性和生活化,让体育运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此提高他们的体育实践能力;由复杂化转变为简单化,将正规的体育运动规则、技术、器材和运动场地进行简化,让教学内容更加适应教学目标、学校条件和学生学习;并突出文化色彩,在竞技体育运动中提取和升华文化要素,使学生感受到运动文化的氛围与情调。
三、结语
在高校体育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认清现状制定科学的未来发展对策,并从更新体育教育观念、优化体育课程结构、精选体育教学内容等多个角度切入,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模式和手段,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训练环境,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校w育教学面临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05).
[2]陈慧.我国高校体育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16).
关键词:职专;体育;问题;策略
体育教育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职专的体育教育承载着强健体格、培养健全人格的重任。然而当前我国职专体育教育却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制约着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强健体格的塑造。为此,笔者研究了职专生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转变体育教育观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专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过于侧重“技能教育”,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未能落实。
(二)传统教学方法呆板?
多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教学方法单一刻板,学生缺乏主动,体育课缺乏生机,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还存在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备老化、简陋、现代信息技术很少使用等现象。
(三)场地不足,设施落后。体育课程对于场地和设施的要求,是这门课程良好开展的基础。然而,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不足,不符合田径场规范要求,很多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缺乏维护管理,而在广大农村中学,体育器材一直以来严重不足。
(四)专业多男生女生比例失衡。职业学校由于专业多,且应用和就业前景不同,造成很多专业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衡,比如学前专业都是女生,汽修和机械专业全是男生,很少有专业男女生比例平衡,这就给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五)教师素质滞后。目前,职专体育教学改革难以将素质教育理论与方法付诸实践的主要原因,便是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滞后、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理论功底较薄、教学和科研经验不足、对教育思想、观念的理解跟不上时代步伐等等。因此,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二、完善中学体育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体育教育观念。职专体育教育方法的转变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指要求广大体育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转移到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上来。单纯的体能训练不能代替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宗旨和总体目标。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现代职专体育的根本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以“健康第一”为目标并以体现健康的指标为依据统一编写教学计划。根据这一总体计划的要求,不同的专业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出有专业特色的项目及计划、每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基本身体素质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目标和锻炼计划,并以“运动处方”的形式计划相应的表格,分阶段进行考核登记。这一计划不仅在课堂上是教师分类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课外活动所依据的纲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锻炼的自立性和积极性,并形成教师与学生双向的互动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学生学习体验是根本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成为课程设计者、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职业教育实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提高了,而不是降低了。在课堂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外活动中提高教师指导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大家围绕同一个目标进行配合、使体育教学的功能达到最优化。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学校的各种代表队,参加校际及各级组织的比赛活动。满足部分运动水平高的同学的需求,并以此来带动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校园的业余活动。以新兴的虽有较强吸引力的项目作为辅助、发挥游戏项目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提高身体的柔韧性、肌肉力量和耐力,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等健康标准进行锻炼,不讲求项目的规范性及系统性。通过目前流行或新兴娱乐项目的学习与兴趣培养。使学生进入社会后仍然能积极参与相关项目,从而具备了终身体育的能力。
(三)完善体育设施。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投入,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大选择空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发展;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利局面;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17-01
随着各级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农村教育从办学思想、办学规模、办学方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城市教育和国家新课标之要求,与城市中学相比,农村体育教育教学设备简陋、教学经费缺乏、师资不足,教学观念和模式滞后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广大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当前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存在的不利局面
当前,制约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初中体育发展的主要共性问题包括:体育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缺位、应试教育观念仍占主导、师资数量和质量双指标处于低位、教学模式落后等四大问题。具体而言:
(一)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缺位。当前,广大农村初中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硬件环境配备不足,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由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主要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初中体育受重视程度、社会、学校、家庭的体育教育观念等综合相关。而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上好体育课的物质保证,体育教学大纲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调研中显示,很多初中的体育场就是校园,或者是校园周围的某一空场,而器材设施主要就是跳绳、皮球等。
(二)应试教育观念一支独大,体育课不受重视。在广大农村,社会、学校、家庭的三方的教育观念仍为“应试教育独大”。由于音、体、美这些学科对于农村教育而言,基础性和后续的支撑性乏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除了文化课还是文化课,对于音、体、美、德等学科教育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调研中发现,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被挤占现象非常严重,虽然体育课基本上都已经排进了农村初中教育的课程表,但是很多情况下会被劳动课、自习课等挤占。
(三)师资明显不足。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是基础,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农村初中体育教育不受重视,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配备到位。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专职体育教师,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代课,由此师资的质量不难预见,这些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和基本知识的掌握都是一知半解,只是能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课教学。对于那些初中专职体育教师而言,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基础,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足,体育教师评价及鼓励机制不适用、没有继续教育的机会等,也使得体育教师的发展受限,这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四)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效果欠佳。体育学科有着明显的层次性,对于初中体育教育而言,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让学生产生会体育、对运动的认识和兴趣,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由于农村初中体育不受重视,体育教师的自我生成诉求不强,评级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到位,导致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责任心不强,很难主动去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实践中以放羊式教学和单向的教学为主,缺乏交流反馈和教学反思,教学效果欠佳。
二、改善农村体育发展不利局面的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这四大共性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四点着力来扭转农村体育发展不利局面,努力缩减初中体育教学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覆盖。全面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体育教学环境。硬件环境建设是改善当前农村初中体育教育不利局面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障。硬件环境建设缺位的农村初中所在的区域,应通过建设和强化农村体育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农村初中体育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切实建立城乡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初中体育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全面改善这些初中的体育教学设施,定期筹拔专项资金,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农村初中建立相应层次、相对专业的体育器材和设备。
(二)端正全面素质教育理念,重视初中体育教育发展。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育已经成为各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体育教育也不例外。对初中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针对当前这一不力局面,各农村初中要切实端正全面素质教育理念,重视初中体育教育发展,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将初中阶段的体育成绩考核也列入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制定相宜的考核机制,将过程管理考核指定其中,调动农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激励初中教师进行课程研究与改革,加强农村初中乡土体育教材编写和实施。
(三)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和实践主体,改善当前农村初中体育教育发展的不利局面,高素质的教师是成功的关键。当前农村初中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相对滞后,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笔者建议从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双渠道进行发力。
(四)改变单一的“教授”模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改变单一的“教授”模式,构建“教”“导”双向交流模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单单是体力教学,也蕴含了情感等的教育理论。笔者建议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要结合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参与性和创设性,完成初中层次体育教学之目标,还可通过加强城乡体育活动交流来达到城乡初中体育教师及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互补和共识。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而现在很多农村学校规模较小,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有限,直接给体育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不便,久而久之便形成学生智力高,体力差的不平衡的现象,这给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均衡发展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成了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如何要体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变,许多困难就迎刃而解了。现代学校教育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所以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不管在课堂还是课外,“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变枯燥教条 的“技术教学”、“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树立“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听得轻松学得愉快,以展示体育竞技之美和力量之美,让学生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其次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克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从而心违”的现象,树立终身体育的目标。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只是发号施令,学生也未必为令是从,教师既可以是学生的导师,又可以是学生的伙伴,还可以是学生的听众。这样师生关系才是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师的主导性得到最好的体现。在体育课中,教师讲解简明 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示范动作准确,协调,优美。这一切都能使学生耳濡目染,精神振奋,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积极主动”完成教学任务,从而确立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第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并区别对待。在课堂教学中,既需要鼓励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积极完成具体任务,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要在教育和教学方法上,因材施 教,因人制宜。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更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差异不仅是教育的独特资源,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 合理开发,此时学生在学习一项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引导他们,由易到难,让学生都能分享到成功和快乐。
二、如何要体育教师转变角色
首先体育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合作者。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极为重要。没有合作的教学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身体、心灵都走下讲台,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活动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其次体育教师应是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体育课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发展智力、接受思想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必须从课堂教学质量抓起。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一些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注意到了兴趣的问题,但很少有创造性的变化。很多学生喜欢跑步, 但他们喜欢在追逐性的游戏中尽情地跑,而不喜欢竞技运动味道的索然无味的跑。因此,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兴趣性应该站在学生立场上来考虑,当然不是说竞技性的 田径项目对学生而言兴趣性相对不强。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这些教学内容教“活”,使学生喜欢和参与这些运动项目,并达到课程标准所 提出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我们应该考虑他们的需求。然而客观现实是学生喜欢体育而 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过去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需求。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更多是成人化、竞技性较强的内容,这样就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不符合学生特别是低年纪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儿童时期,学生大多热衷于捉迷藏、过家家、堆沙等,称之为娱乐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同学开始喜欢那些温文尔 雅的、富有节奏的各种舞蹈称之为美感游戏;男同学则越来越喜欢充满竞争的球类运动称之为竞争游戏。我现在多面对的是初中学生,很多时候不能满足个别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满足学生,并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去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活动,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此体育教师想方设法发挥传统的特色项目,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强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所谓实效性,就是指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有效。例如:跳高是一种发展弹跳的教学内容,然而,无论是从组织教学、练习密度还是 从场地器材的角度来看,跳高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发展学生弹跳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发展学生弹跳的方法很多,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些实效性强,学生感兴趣的方法 和手段来发展学生的弹跳。
关键词 中学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对素质教育观念的引入,逐步改善中学体育的传统教学。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元素,让教学更人性化,更能培养学生热爱运动,进而到达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那么,在中学体育教学该如何引如素质教育观念呢?一、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观念(一)针对学生自己的特长,让学生自己做主。
有的学生喜欢田径,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足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把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成一组,对某一组的某一特长进行单独的讲解,这样教学既轻松,又有效率。针对学生自己的特长,让学生自己做主选择,有针对的学习更有利于兴趣的培养。相比,每节课大家都学的是一样的内容,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算是一种煎熬。
(二)人性化教育。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叛逆”是中学生最突出的表现。
由于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等多方面的困惑得不到答案,在心里就产生了“叛逆”心理。对于这种“叛逆”心理,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多引导,多鼓励,少批评。例如,在教某个技术动作的过程中,总有些学生掌握不了技术要领,对技术动作做错或做的不规范,这时,就得要求老师人性化的教学,多多鼓励引导,如果用些简单粗暴的办法来惩罚学生,结果只会让学生产生心理恐惧,久而久之,便放弃了体育兴趣爱好。素质教育不仅在于学生自我做主,而且也在于老师的鼓励很引导。
(三)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
身体的健康除了外在体魄的强壮,还应包括内在心理的健康。青春期最最痛苦的莫过于性心理的变化。老师可以安排相应的课程讲述青春期的性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中学生安全健康的渡过青春期的困惑。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知道,一份汗水才有一分收获,只有拼搏进取才会有赢的希望。让学生们在体育活动中培养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一)传统观念影响着素质教育教学的不彻底。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来了很多年,但实施起来仍然有很大的困难,尤其在农村中学,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严重制约了中学体育的素质教育教学。很多中学教育工作者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们跑跑步,打打球,随意玩玩就可以的。这样的传统教学态度,对体育教学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老师不愿改变教学方法,是某些老师脑子没有素质教育教学的概念。落后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体育课程安排过少。
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为了教学任务,安排的体育课程过少,一周保证不了了一课时,有的甚至直接取消体育课程。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学生很难在体育课上得到应有的体育教学,时间久了,只会让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散步,就是到处跑着玩,完全无纪律无组织。过少的体育课程安排,正常的体育教学都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更别提对学生们的心理方面的教育。
三、对在中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提议(一)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
要想素质教育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引进有较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是首要的。受过大学教育的体育教师,更能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知道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引进有大学学历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不仅让整个教师队伍得到提升,而且对待教育工作更有激情、更有效率。素质教育不仅在学生身上体现,更在老师的身上体现,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
(二)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重视中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是体育素质教育教学的体现。素质教育本就“以学生为本”,体育不仅让学生如何喜欢上运动,更重要的是在运动项目中培养学生坚韧、敢吃苦、敢拼搏的精神。
对中学生的心理教育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性心理的心理教育,帮助中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另一方面就是挫折心理教育,由于心智发育的不成熟,很多学生还是不敢面对挫折失败,在失败的阴影中形成自卑极端的性格,这些都是不利于中学生健康发展的。
重视对中学生的性心理教育和挫折心理教育,让学生健康的走过中学时代。
(三)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
很多学校没有采取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采取素质教育教学,是因为对素质教育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加强中学校园素质教育的宣传,让更多的老师了解知道素质教育,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体育的素质教育教学。
总之,中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体现。通过让学生自我选特长、人性化教学、心理方面的教育等措施让素质教育教学融入中学体育教学,虽然在体育素质教育教学中存在素质教育教学的不彻底、体育课程安排过少的问题,但可以通过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来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海兰.西部地区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7.
关键词:实施 新课标 适应 新课改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为我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无限生机。我校广大师生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其主要原因是我校体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精神和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了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和方法,加快了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能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课改的关键
新的课程改革是一轮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体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创新体现在教与学的方方面面。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评价。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长期过程,在一年多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认真学课标、提问题、找方法并通过分组交流、集中研讨等形式研究课标新理念。首先让教师明确认识到他们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与学生共同成长,树立新的学生观。同时在学习中,我们必须认识到,适应新课程,体育教师是不可能在改革前就准备好的,只有在改革过程中认真学习,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才能不断提高课程改革的意识。
二、制定《实施方案》是实施课改的重要保证
1.依据课程目标体系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设置了三级目标体系,为制订《实施方案》提供了依据。我校在制定学校具体的《实施方案》时,对《课程标准》中的水平目标作了进一步的细化。例如:身体健康领域水平四阶段有一条“发展速度、有氧耐力和灵敏性”的目标,由于速度、有氧耐力与灵敏性是并列的目标,又因为我们的学生属于农村,灵敏性方面较差,所以在制定方案时将灵敏性作为发展的重点,从而使学习目标具体化。
2.选择达成学习目标适合的教学内容。在制订《实施方案》时采用较为灵活的方法,根据学习目标,灵活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的首要条件是最有利于达成学习目标的、学生喜欢参与的内容。例如:农村学生的球类项目基础差,不易撑握技术动作,学习的参与热情不高,我们将教学内容重点放在游戏、娱乐性强的项目上。
3.制订各类教学计划。在确立了所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和选择了最适合的教学内容之后,应该考虑如何制订一份水平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好教学单元学习目标,以实际需求制订好课时计划。
三、深化体育教学是实施课改的核心
我校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通过新老教师对比课,教研组内的听评课、优秀教师示范课、外校教师观摩课、阶段性课堂教学评优课等活动。让教师逐步体验按新课程上体育课不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关键要看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是否全身心地参与体育的学习和锻炼,学习方式是否表现出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互帮互学、合作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对体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发生积极的变化,师生关系是否融洽。
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课改的重要目标
1.提高认识,转变育人观念。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影响,建立以育人为本,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并以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为中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抓住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平等对待,规范育人行为。传统体育教学中,由于受旧的教育行为和缺乏健康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不能平等对待学生,从而有意无意地摧残了学生心理健康。例如:教师经常讽刺后进生,对成绩一般的学生不闻不问,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过分重视、过高期望与过严要求等。在新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应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3.注重渗透,把握育人方法。新课标、新理念要求心理教育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原理,从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着手,把握学科特点,挖掘各学科教学中蕴含的内容和素材,掌握一些有利于实施心理教育的方法,把知识传授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如:通过体育教学情景体验、身体练习和比赛竞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在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耐挫能力。特别是对待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要有意识地把他们组织到集体的运转机制中,放手让他们去说、去干,身心愉悦地在集体活动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体育 教学改革
一、从理论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素质教育可以说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而这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而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环境与教育的积极影响,且在对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潜力作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的能动性,这就使所有学生都在已有发挥水平之上有所发展,且都在其可能发挥内充分的发展。而它既包括从解剖生理特点界定的先天遗传素质,而且也包括主体的发展能与教育因素的现实素质。但是素质教育不是教育的分类,而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且一种教育观念,是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所需要的全面的素质,即思想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素质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这是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体所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
二、小学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和适应性
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已经很早深人到了各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的工作之中。但是在国外他们则以尊重与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社会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等等;但是在我国,则表现为有看共性轻个性、重技术轻理论,强调纪律严明忽视轻松活泼,强调一板一眼的教学秩序忽略灵活多样具有实效的教学形式。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小学体育已经早以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现在了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对滞后。而在世纪之交,如何才可以构筑出面向21 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的小学体育,如何才可以主动适应跨世纪人才的培养,这是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且有十分紧迫的时代挑战性。
三、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体育教学观和应试教育对小学体育教学影响
根深蒂固。可以说长期以来,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了传统体育教学观和应试教育影响,总是片面的强调以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从而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与此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培养。而这种教育模式虽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有限的范围之内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但是却更多地造成了人才的培养的片面性,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发展隐患。其原因是很多方面的,第一是素质教育理论如何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研究不够,其中缺乏中间环节,而且没有形成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模式。第二是小学体育教育行政与业务指导部门监督指导的不力。
(二)小学现行体育课程的有些教学内容重点不够突出、且层次无区别、针对性也很差。
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的大纲很多内容都是用强调传习运动的技艺为中心,但是大多数活动的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因此这不能说是适应成年后的运动,而且使得不少的学生在成年之后,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也是有减无增。教学的内容安排,基本上选用了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的分类方式与直线式、间隔式与混合式的排列方式。
(三)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课程设定也不合理。在当其它的课程开始普及到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时候,但是体育的理论课的教学,还是停留在一块黑板与一张嘴和一支粉笔上。因此,实践课的教法往往满足于讲解和示范法,完整和分析法,重复练习法和游戏与比赛法等系统的教学方法,而且一些新教学方法比如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似乎还也没有被大部分老师接收。考核方法竞技化。
四、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确立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框架体系。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而课程改革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之一,这首先要从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自上而下的教育思想转变,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实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二是体育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育素质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二)优化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1)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乐学、愿学并从中得到快乐,同时学会一些简单的健身方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兴趣性和实用性趋势。(2)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少些干预,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锻炼。在准备部分教学中,可开设一个“你自选”小栏目,即让学生分成若干组,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自主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甚至可以打破固定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练习,自己编操,自喊口令等。
(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课程设置要实效化。在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中采用下列方法较好,如能动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与声像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体育课程改革还可以通过增加课的次数和开设教学辅导课,这就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阳光下,到大自然、到操场上去生动活拨地从事体育学习与锻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增加体育经费投人,改善体育硬件设施。
五、结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体育课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活力,新大纲、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出台,大大地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许多观点和设想冲击现行体育教学的弊端,为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应尽快地进入角色,积极追求一种全新教学方式,来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72-01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保证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在于教育者的素质。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师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较高体育素养、体育意识、身心健康的新型人才这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21世纪随着“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确立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中学体育教师的素养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以及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中学教育的新目标,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对体育教师的素养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为了培养新世纪的一代新人,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1 与时俱进,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变革,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武装自己,转变过去单纯的生物体育观和竞争体育观,树立把生理、心理、社会融为一体的多维的综合体育观。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彻底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以考试为中心,以成绩为目标的教育观,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诸育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作为唯一标准的观念,以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生理心理、个性专长等为标准综合全面的评价学生,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的建设者,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坚持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意义上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2 热爱教育,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尤其要加强个性与人格的修养。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坚强的意志, 稳定良好的情感以及浓厚广泛的兴趣, 都是跨世纪教师不可少有的重要心理品质。教师是道德的实践者与示范者。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厚实的专业基础和渊博的综合知识,还必须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对教育事业的来自灵魂深处的热爱。他应该热爱教育、关心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人,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能正确引导学生,传递着阳光和正能量,成为学生的楷模和表率。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相互攀比、追求享乐成为一种学生中一股不容忽视的不正之风,正在侵蚀和泯灭学生的理想和追求。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课堂里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引起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帮助学生辨是非,明善恶,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收获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未来社会理想和追求。
3 不断学习,完善教学技能,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体育教学要重视创设体育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联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信息技术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创设体育学习环境提供了许多便利。中学体育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服务,使学生在亲历其境的氛围中,拓宽视野、感悟体验、获取知识、激发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改变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索科学性的教育方法,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培养创新精神和素质教育能力。
在这个信息高度的发达的时代,学生从电视、电脑、手机中获得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认识都有深刻的影响。这就对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摆脱自己所教的内容是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书籍或者通过网络可以获得的知识的尴尬,只有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站在新的高度解读教材内容,高屋建瓴,帮助学生在冗杂而庞大的知识信息库中提炼到自己需要的精华部分。现在中学的体育课程,专业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同时又出现了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综合的趋势。因此,体育教师除了要具备较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外,还应该广泛涉猎史地、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甚至一些理科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增强教学与科研的能力。
没有教师的质量, 就没有教育和科学的质量。因此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引起重视, 加大管理力度, 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拓展继续教育的渠道, 采取多层次、多途径的培训方法, 来提高中小学体育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同时, 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引起自身的足够重视, 把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当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来对待, 为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培养合格人才,服务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实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认识到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反思,继续学习,努力探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使自己的育人之路更加色彩缤纷。
一、改变体育教育观念,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加强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以“健康第一”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中不能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做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应该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浅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重视学生接受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主体功能,让学生在体育课堂练而有趣;中学体育教师应当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自己对现代体育教育理论、新世纪教育技术及新时代体育健身方式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努力提高体育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熟练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可以有必要性从各门学科体系中,学习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会贯通到实践的体育工作中去,促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全面发展。
二、确立素质教育的课堂教育观念
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确立素质教育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念。
1、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
2、要促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3、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个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为基石。
5、要着眼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这些课堂教学理念是指导我们搞好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才能使课堂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不断前进。
三、改革体育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1、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理念。
只有理念的提升才能带动教学行为的改革。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想信热爱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因材施教;创造一切因素和条件,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2、注重学生全面的质量观。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学习掌握体育动作技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体育运动、自我锻炼和人际交往等能力;面向全体学生,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体质都得到增强。3、确立终身体育思想的基础观。终身体育是一种体育教育观念,一种体育教育的原则,而不是一种直接指导体育教学的思想或理论模式,它处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上位,具有培养能力、习惯、意识和增强体质、学习技术等内涵,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要实现学生近期身体发展的教学目标,更要使学生在不断增强体育意识和健身能力过程中,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2、突出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
以教师民主的教学作风,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的能力,改革封闭的思维方式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封闭的教学内容与手段。
3、注重激活学习和落实创新精神。
即要激活学生的体育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语言交流,激活学生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效果,要通过观念的创新、内容的创新、方法的创新、评价的创新等落实创新精神,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得以充分体现。
四、尊重学生的需求,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应做到:1、面向全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怀着满腔的爱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2、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3、及时鼓励。对于有进步的同学或发现其闪光点,要及时鼓励,热情洋溢的鼓励不仅能给被鼓励者以激励,同时对所有学生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4、体验成功。让每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发现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五、构建体育课堂教学新模式
树立现代体育教育观,构建21世纪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新模式。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学校体育主渠道的体育与健康学科,也应该根据未来社会人才的需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思想。21世纪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要改变以往单纯为“达标”而教的模式,创造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探索一条提供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途径和新的教学模式。
要构建体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第一是教学内容、教材需要改革,学习的内容必须突破现有的教材,教材必须开放,不断加以自选与充实贴近学生实际。第二是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改革,要突破过去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看——学生跟教师做”的封闭式教学方法。在组织形式上要突破当前分组教学的形式化,分组教学要在针对性、实效性上狠下功夫。要构建体育课堂教学新模式,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但课堂教学不能模式化,决不是新模式代替老模式,应该多样化。体育课堂教学要向课外延伸,以拓展教学空间,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使学生的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六、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