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云计算的必要性

云计算的必要性

时间:2023-12-15 10:12: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云计算的必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云计算的必要性

第1篇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在就业竞争和上岗后竞争都十分激烈的当今时代,对于新闻学子而言,新闻学专业学习并没有失去其重要性,

>> 新闻学专业学习的必要性研究 高校新闻学专业新闻策划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针灸专业研究生学习《神经生物学》的必要性 浅谈信管专业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必要性 论 “用情境说新闻”的必要性 论新媒体对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影响 再论何微先生的新闻学专业教育思想 论声乐专业学生相关文化学习的必要性 论舞蹈专业学生学学音乐的必要性 论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论中职开设云计算专业的必要性 工科专业学生学习物理的必要性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学专业教学探析 关于新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探析当前新闻学教育专业的矛盾 新闻学专业学生的自我培养 高校新闻学专业的系统建设探索 论分子生物学课程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的必要性 调查性报道在新闻学中的意义 构建民族新闻学的历史必然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李钧德,王方杰. 豫南庄户纷纷举行交接仪式/取下神像挂地图/上蔡县新华书店说,农民一年买走17500幅[N]. 中国青年报,1994-04-26.

[4] 辽宁日报,1982-03-15.

[5] 杨永辉,王雪莲,昊怡. 法警背起生病被告[N]. 北京青年报,2000-12-16.

[6] 石磊文,河北日报,2002-08-10.

[7] 郝斌生,王占禹,张维敬文,长治日报,2006-12-09.

[8] 邓涛. 名记者的成功奥秘——访四获中国新闻奖的郝斌生[J]. 新闻爱好者,2011(6).

第2篇

关键词:家庭防雷重要性必要性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e ceaselessly, electronic products widely used, computer and network is more and more into people's life and work.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d, but people's lightning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doesn't improve. With lightning accident frequency, the life of the electrical appliances for the probability of be struck by lightning is more and more, people also slowly to value the family the necessity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Keywords: family lightning protection importance necessity

中图分类号:TU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雷电是雷云与大地间或带异号电荷的雷云间的放电现象,当这些电荷积聚到某一程度时相遇就会产生放电现象。放电产生的闪电会产生强大的电压,会释放大量的热能,极具的破坏力。现代城市家庭住宅建筑物多为高楼建筑,雷雨云易对高层建筑放电,雷击事故不可避免地会有所增加;其次大气污染难辞其咎,空气中的污染物与水汽相互摩擦,会加速雷雨云中电荷的积累,雷雨云对建筑物或地面物体放电的次数也会增加,从而家庭遭雷击的概率也不断增加。

二、防雷现状

家庭遭雷击客观上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分不开。我们国家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其中对居民区或者居民住宅的建筑物分类,是划入防雷需求最不强烈的这类建筑,因为他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居民住宅除了高层建筑外,其他的家庭建筑连第三类也排不上,可想而知,到一般居民那里,涉及专业和兴趣的问题,就关心的更少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防雷措施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基本上只是注重一级防雷,也就是只有避雷针的防雷。普通的家庭用户在防雷意识方面也还普遍比较淡薄,没能够意识到防雷的重要性以及积极采取更多层次的主动防雷措施;在发达国家中,防雷产品的运用已经达到了全面普及的阶段:对于雷电防护方面,在建造建筑物初期就加入了全套的防雷系统,这正是我国国民防雷意识的差距所在。

三、防雷的重要性、必要性

很多人以为楼顶上已经设置了避雷针,就能保证我们所有的家电设备安全防护,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避雷针只能防直击雷,且只能对建筑物形成保护。它在防直击雷的时候,还会泄放大量感应雷。而避雷针泄放的感应雷会在瞬间沿着天线、信号线和电源线等侵入电器内部,给电器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仅靠避雷针防雷还不够,必须添加 相应的感应雷防雷装置。

现在家庭使用电脑、电器和其他高档数码产品的越来越多,所以造成的财产损失越来越大,另外,因为这些产品损坏造成后果的不确定性和电力设备损坏,都对人体造成越来越大的危险,所以现在家庭防雷,已经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如何解决和寻求出路的问题。

四、雷击的形式

雷击形成雷击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

1、直击雷是带电云层与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之间发生的迅猛放电现象,并由此伴随而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或机械力等一系列的破坏作用

2、 感应雷,在雷电闪击时,由于雷电流的变化率大而在雷电流的通道附近就形成了一个很强的感应电磁场,对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破坏,又或者使周围的金属构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大量的热而引起火灾。另外,当架空线遭受直击雷或产生感应雷,高电位便会沿着导线电源线以及信号侵入建筑物内,这种雷电波侵入也会对电气设备造成危害或使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放电,引起破坏作用。

五、雷电的防护

5.1、直击雷防护

现代的高楼家庭建筑物一般都会有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格装置,通过大楼主筋或引下线引入接地网,只要接地网电阻合格一般不会有大的破坏作用。但是如今,不少家庭都在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一般安装在高于楼面的地方,很容易遭受直击雷,雷电可能会通过其管道途径等进入室内,直接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太阳能热水器应安装在避雷针保护范围内,热水器要连接避雷带做等电位连接,另外热水器的金属架(座)也应做接地处理;热水器如果不在接避雷针或避雷带的保护范围内,除其金属架(座)做接地处理外,还应单独装设避雷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避雷针与热水器的距离不应小于3米,高出热水器顶部1.5米),使其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能够使热水器不会遭到直击雷。

5.2、感应雷防护

现代的家庭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曾加了感应雷的浸入,通常雷电侵入室内有三条主要途径:

5.2.1从电源线入侵;

5.2.2从信号线(如通讯线路、电视天线、计算机网络)入侵;

5.2.3雷击大地形成的地电位反击。

5.2.4防护方法:

考虑到家庭防雷重要性、必要性,也考虑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接受能力,应该怎么选合适的防雷器,从经济角度考虑,建议电源做一级防护就满足要求。 信号线方面应配备相应的信号防雷器。对一般家庭而言,需要四个避雷器:第一个是单相电源避雷器,第二个是电视机馈线避雷器,第三个是电话机避雷器,第四个是计算机网络避雷器。这些避雷器的作用是对从线路上入侵的雷电电磁脉冲进行分流限压,从而实现家用电器的安全。单单考虑电源与信号防护还不是最全面的防护,应该把所有的电器设备外壳用铜线与房间地线相连,实现等电位,全方位的保护。安装了防雷装置的家庭,不一定是万无一失的,都知道雷电流的大小是不可估计的,我们只是以一个相对的数据来模仿雷电,从而来防护雷击,雷雨季节时,大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打雷时,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尽可能地关闭各类家用电器,比如电脑、电视机、空调等、一定要拔掉电源插头,不宜使用水龙头。

⑵、打雷时,不要用手触摸窗户的金属架,以防受到雷击。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以防雷电波沿通信信号入侵,造成人员伤亡。

⑶、平时要安装好防雷击的配套设施,应将电线穿于金属管内,以实现可靠的屏蔽保障。另外,在雷雨季节前,要请有关人员对防雷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消除可能招至雷击的各种隐患。

六、总结

目前气象部门应加大防雷宣传力度,提高普通家庭用户在防雷方面的意识,全社会参与,长效防雷减灾宣传教育体系,才能够科学地采取雷击防护措施,将防雷的重要性、必要性实施下去,只有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努力,防雷才能真正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第3篇

摘 要:未来课堂是针对未来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以新课程改革为支撑,以互动为核心,以促进课堂主体和谐、自由发展的一种高效课堂。本文分析了未来课堂的必要性和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云端的未来课堂理论模型,该模型对创新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 键 词:云端;未来课堂;未来课堂教学模型

1.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发展、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当今的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抵制,信息化和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变革的两个主旋律,教育工作者需要紧跟这两个旋律,如何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成为当代教育者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2.什么是未来课堂

未来课堂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未来高度发达的网络将为这种课堂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而日趋紧密的人网关系也暗示着未来课堂必将与网络融为一体;未来课堂是一种高效的课堂,它为响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和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在课堂重构时以师生互动为核心,注重发挥课堂主体(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以促进主体自由发展、师生和谐的教学活动环境;它能够利用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从而达到师生一起进步的教学目的。

3.研究未来课堂的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满足不了现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重构现有课堂,使得未来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以成为21世纪人才培养需要,其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育创新;②新一代的学生已适应了数字化的世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现代学生的需要;③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现有课堂的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的等弊端已越来越明显;④未来社会需要我们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会生存。学习化社会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引导全体社会成员,树立一个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1]。现在的传统教育必须接受这种改革要求,将教育的理念从“学会”转向“会学”,培养学习者的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让学习者适应数字化社会的发展需要,为21世纪的学习型社会做好准备。

4.未来课堂的特性

未来课堂是融先进理念和科学技术于一体;时刻关注教与学的主体自由发展;集成多种媒体的课堂。未来课堂具体体现为多屏显示、能提供多种媒体、实现无线上网、分区学习、协作、互动等[1]。未来课堂的特性包括人性化、混合性、开放性、智能性、生态性和交互性等六个方面的特性[2]。

5.基于云端的未来课堂模型构建

5.1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通常简称为“云”,是一种通过 Internet 按需交付计算资源(从应用到数据中心都属于计算资源)和按使用付费的基础架构。

5.2 基于云端的未来课堂模型的目标

未来课堂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具体表现为能够促进学习者进行个体学习和社会化学习的环境与活动,并能符合和体现未来空间设计的新理念,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

5.3 基于云端的未来课堂模型构建过程

基于云端的未来课堂,该课堂中一切资源的存取与处理均在云端,教师与学习者通过交互终端接入云端的学习支持平台,实现不同未来课堂间资源互享,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设计成一体化[3],具体构建过程如图1所示。 [ ] 

未来课堂课中的师生活动主要包括教、学、评,在教的活动中,教师借助多个教学显示屏进行教学;学的活动主要包括学生自我指导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评的活动主要包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即时反馈系统随机出题的意见征集和应答反馈,利用在线测试系统,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测试。

课后活动是课中教与学活动的延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实录系统记录的视频和学习支持平台记录的教学生成性资源进行分析,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并撰写反思;学生在课后也可以撰写反思日志,并利用交互学习终端完成系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推送个性化的作业[1]。另外未来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课堂,它可借助于视频会议技术实现课堂扩展,还可以与远程课堂、虚拟课堂、实地场景等进行连接,方便学习者与远程学习者、专家、虚拟学习者、实地场景内容的互动。学习者还可以利用交互学习终端到自然界中采集学习所需的资源,包括图片、文献资料、实景视频等,将这些素材上传到云学习支持系统中,供自己预习,使课堂得到扩展,使学习者能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迁移到实际生活中[1]。

未来课堂学习支持系统是可以将基于泛在网络实现高互动教与学设备、智能环控设备的接入与控制,支持未来课堂教与学等活动的开展[1]。教师、学生可以通过交互终端接入未来课堂学习支持系统,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实施,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同事、家长等也可以接入未来课堂学习支持系统,参与教学过程,了解教学情况。

6.对未来课堂模型评价

通过对教育专家和学生进行调研,认为未来课堂模型是合理的。未来课堂模型能有效地实现个体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能很好地体现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 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51-56.

第4篇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资源;虚拟化;共享;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

目前云计算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大家普遍认可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也是IT技术和应用实践长期演变的产物,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新发展,是IT基础架构管理的方法论[1]。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云计算通过虚拟化等技术动态整合、共享软硬件资源实现投入产出效能最大化的解决方案,利用信息服务自动化技术,将云系统中的基础设施、平台及软件均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终端用户。云计算最终实现随时获取、按需使用、按量付费,使用IT基础设施就如同使用煤气、水电等公共设施一样简单、易用。

随着云计算应用范围和深度日益拓展,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高校目前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并积极进行方案的研究、探索和实施,在新一轮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建设中争取新的突破。这也是本文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规模庞大、涉及面广、技术复杂、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前期深入调研,特别是借鉴Google、IBM、Amazon、Microsoft等目前成熟的云计算应用项目,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之后再进行科学规范的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运行维护。

为了能够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本文从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两个主要部分来阐述,即云计算资源平台建设和基于该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建设。

1云时代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目前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 基础设施利用率低、数字资源共享度弱。目前,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IT基础设施也与日俱增,而据统计资料显示,这些基础设施的平均利用率不到50%。另外,高校的优质数字化资源通常挂在校园内网上,对于校外用户的共享存在不少限制,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 资源建设、分布不平衡,重复建设严重。高校间的学科、专业重叠交叉较大,势必造成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不断重复和浪费。

3) 规划欠科学、标准欠明确。一些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没有明确国际、国内或者行业标准;对于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考虑不周,从而影响到资源的质量、管理及应用效果。

4) 资源维护不到位。数字化资源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必须进行改正性、适应性、预防性和完善性维护,需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5) 资源管理不完善。随着多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数字化资源的类型日益丰富、数据结构日益复杂、数据量快速膨胀,而资源管理系统对于资源的有效组织、存储、检索和分析存在诸多不足,很难有效发挥数字化资源应有的作用。

6) 资源评价不足。数字化资源建设不是为了建而建,而是为用而建。因此,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对其应用效果的好坏必须进行有效评价,并及时反馈到资源制作源头,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建以致用。

1.2云计算环境下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云计算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基于云计算率先迈出一步是非常必要,主要表现如下方面:

1) 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扩大数字资源共享度,避免资源重复建设。云计算能够改变传统IT基础设施建设和交付使用模式,为资源共享带来了变革。校际之间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将变得更加通畅;云计算提供对终端设备的跨平台、多样化支持,只要网络通畅,云用户就能随时访问、自由选择、按需使用付费,为资源共享带来了天然优势。另外,云计算可以无限整合国内外高校优质数字化资源,形成一个超大规模的学科、专业、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有效地解决了数字化资源建设分布不均,甚至重复建设问题。

2) 提高资源管理和应用水平。云计算系统通过先进的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技术和并行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高效计算、存储、分析、检索和管理,其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能够保证数字化资源建设和资源服务运转良好;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实现云计算系统的可运营、可管理和可维护,为云用户提供优质、高效、低成本服务,进一步提高数字化资源应用水平。

3) 系统安全性得到加强。信息集中存储和管理便于专业团队采取专业安全防控措施与手段,可以避免因为个人原因(如感染病毒、木马入侵、设备损坏)造成的数据丢失、破坏等情形。另外,云存储服务的冗余存储、容灾机制都是数据安全的保证。

4) 便于对资源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在各高校范围内共享程度更高,也能够在更广泛范围内接受云用户的评价,从而促进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不断完善。

2云计算主要技术

云计算是面向密集型数据、超大容量存储和超大规模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在数据存储、数据管理、编程模式、并发控制和系统管理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理念和技术。云计算的主要技术包括虚拟化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

2.1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是一种早已广泛应用的技术,是指从逻辑角度来配置、管理和使用物理资源。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最重要的支撑技术。通过全虚拟化、半虚拟化和硬件虚拟化技术实现了云计算平台硬件资源的逻辑抽象和统一表示,从而跨越了硬件设备固有的物理隔离障碍,提供了透明、统一的虚拟运行环境,明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管理复杂度,同时为云计算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提供了有效保证。

2.2分布式计算

分布式计算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的计算方式,是对多线程、多任务思想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所谓分布式计算就是在两个或多个软件互相共享信息,这些软件既可以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也可以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多台计算机上运行。”

云计算属于分布式系统,利用云计算系统资源池中处理器和存储设备的闲置计算和存储能力,处理云客户的请求,并为其提供相应服务,保证云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使云计算成为拥有处理超大规模数据能力的新型计算模式,分布式计算也开拓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2.3并行计算

并行计算,是相对于串行计算而言的,即同时对多个任务或多条指令或多个数据进行处理。并行计算可分为时间上的并行和空间上的并行。时间上的并行就是指流水线技术,而空间上的并行则是指用多个处理器并发的执行计算[2]。并行计算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快速解决大型且复杂的计算问题。

3云计算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

3.1云计算系统架构设计

云计算对于其系统架构(图1)设计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综合应用虚拟化、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等技术,建议采用开源软件,加强中间件等基础构件的建设,保证基础架构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扩展性。

1) 硬件资源层。该层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子层和虚拟资源子层,是云计算系统架构的最底层,提供最基本的物理资源,包括计算、存储、数据和网络设备,并通过虚拟化技术和集群技术对底层硬件资源进行抽象,消除物理硬件的限制,降低了硬件管理复杂度,提高了硬件资源的利用率,有效控制其成本,并且保证了云计算系统的可扩展性。

2) 软件平台层。该层主要由操作系统和中间件组成,实现计算能力、存储资源的调度、协调和监控,从而为业务应用提供基础运行环境和基础服务支撑。操作系统子层负责与虚拟机对话,并提供最基本的软件环境和系统服务支撑;中间件子层对网络协议和软件平台进行抽象和统一表示,从而实现对软件运行环境进行按需定制,并且对各类业务应用提供基础服务和管理。

3) 应用服务层。该层主要由应用接口层和应用服务层组成,主要功能是向云用户提供应用服务和解决方案。应用接口子层用来将云计算功能封装成一套标准的接口,支持开发新的应用,提供新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应用服务层位于云计算系统架构的最高层,是云计算系统与终端用户的接口,直接面向用户,分别以IaaS、Paas、Saas形式向用户提供各类计算、存储服务。

3.2云计算系统管理设计

云计算管理系统是云计算的灵魂和神经中枢,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实现云计算系统的可运营、可管理和可维护。

基于使用Xen、KVM等虚拟化开源管理软件及Linux开源操作系统实现对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形成资源池,通过集群技术对云计算系统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调度,实现各节点协同工作,保证完成部署、监控、调度、分配、协同、冗错、负载均衡、故障恢复等功能,及时向用户提供可靠并按需定制的IaaS、PaaS、SaaS服务。

基于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模式,支持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融合分布式文件管理、超大规模数据管理、数字介质管理、数字内容检索和分析等功能,实现对密集型数据进行存储、查询、处理,同时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保证超大规模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性能,提供多种便捷的文件检索、访问方式,支持多副本机制、可实现冗余备份,向云用户提供高可靠性、高可用。

目前,基于GFS分布式文件系统、BigTable大规模数据管理、MapReduce并行计算、Chubby分布式资源锁机制等技术的Google云计算系统是成熟的数据资源管理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开源组织Hadoop开发的HBase和HDFS等技术,在云计算平台的应用日益广泛,也是可参考的管理计算模型。

4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资源建设

4.1科学规划数字化资源体系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科学地规划整个数字化资源体系。

目前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主要面向课程,主要针对课程的试题库、素材库、课件库、案例库、常见问题库等数字化资源建设。其实,课程蕴含在学科和专业中,因为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是构成高等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必然包含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因而对这三个要素的建设就成了高校的三项基本任务。由于学科、专业、课程三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学科建设、专业建没与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也是互有异同、对立统一的[3]。因此,数字化资源建设应该着眼于学科、专业和课程三位一体的科学体系进行建设。

为此,建议制订一个树状蓝图,森林为学科、树木为专业、树枝为课程及章节(可根据其教授先后顺序排列)、树叶为资源。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云计算平台集中管理这些规模庞大的数据资源,还必须对其进行统一编码,这样也就充分发挥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索引和检索功能。另外,通过这个有机体系和编码系统,还就能够概括、抽象出学科、专业中的一些共性的基本资源组件,便于复用;同时能够突出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单元数字资源,二者相得益彰。

4.2严格遵循数字化资源标准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而数字资源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基于云计算的数据资源的显著特点是:来源广泛、数量庞大、各类多样、结构复杂、形态各异,如果不遵循相关标准规范,那些数字资源就是“一盘散沙”,正所谓“没有规尺,不成方圆”,其价值很可能会大打折扣。

因此,基于云计算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必须遵循相关标准。目前,国际方面,可以参照ISO15836-2003等标准;国内方面,可以参照科技部 “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订的“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的“平台与媒体标准引用规范”与“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标准。在此前提下,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资源才有可能保证标准与规范、兼容与通用,也是能够为云用户提供标准服务的必要条件。

4.3精心制作数字资源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最终目标就是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因此,数字化资源的制作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流程:先进行需求分析,解决“为什么做”的问题;然后进行设计阶段,解决“做什么”问题;最后进入制作阶段,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下面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循环结构”章节的数字资源制作为例简述一下。

“为什么做”――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不适合用顺序结构或选择结构的方法来实现(通常不提倡用goto语句实现循环结构),如判断100以内的素数问题。

“做什么”――介绍几种循环语句(for、while、do-while)的功能、结构、语法及执行流程,并融入实例讲解,强调注意事项(如:循环执行条件与次数、“死循环”等)。

“如何做”――把“为什么做”与“做什么”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即综合应用文本(介绍应用背景等)、图像/形(展示语法结构、流程图)、动画(表现循环执行过程)、音频(给动画配音)及视频(录制讲解过程)等媒体元素,从而实现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效果。即对于数字化资源的制作,除了重视资源内容外,还需要强调资源的表现形式,即可读性和易读性。

4.4努力加强数字化资源整合

这需要高校利用云计算先进的理念、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对高校内部或其他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的相对离散的数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数字化资源传播、共享与应用效率。

目前,实现数字资源整合的方式主要有基于导航、基于异构统一平台、基于知识管理和基于语义的数字资源整合,对于整合的程度而言这4种整合方式是逐渐深入的[4]。基于语义的资源整合,是最高级的整合方式,对数字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借助XML等分布式异构技术构建以元数据为基础的知识本体,通过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技术实现元数据的描述和交换[4],无缝对接到以云计算体系架构为统一系统平台上。在数字资源整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系统兼容性、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问题。

通过云计算的数字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校际之间、高校内部离散的、异构的数字化资源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消除了“信息孤岛”现象。整合后的数字化资源通过云计算提供的统一规范服务向全部云用户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4.5强化数字化资源的维护

第5篇

有人说2012年是中国云计算元年,这说明之前以云计算为核心的鼓噪、议论、喧嚣正渐行渐远,云计算已经到了踏踏实实落地的时候了。从趋势上看,信息科技发展最迅速的美国正在对云计算做精细化探索与垂直化挖掘。从最早提供简单存储服务(Simple Storage Service,S3)和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的亚马逊,到因应社交网络资源存储和分享需求而走向兴盛的Dropbox;从谷歌的“云计算学术合作计划”到Evernote的跨平台云笔记服务;从企业资源租用到个人数据存储,云计算的作用领域和价值在持续扩展中。而在中国,金山、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应用和服务提供商也在致力于释放云计算的潜力,只是各自的路径有所不同。

尽管在互联网行业,“快鱼吃慢鱼”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国内企业还是应该更谨慎、更稳健地研判和投入到云计算大业中。

以亚马逊为例,这个原本以B2C电商为核心业务的企业之所以能将云计算从一种设想变成一门生意,主要得益于其多年电商运营所构建的规模巨大而又稳定完备的IT基础架构和平台。该平台显然是为暑促、圣诞假期等交易峰值而设计的,平时会有许多计算资源被闲置,而将之租赁给其他中小企业使用,在某种程度上让这家开创云计算潮流的电商避免面对业务成本飙升的尴尬局面,也因此,分析师们认为,亚马逊网络服务(AWS)的毛利率未来将比亚马逊整个公司的毛利率高出4倍。

再看苹果公司的iCloud,其目标是将所有的苹果终端连在一起、共享数据。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高科技公司,苹果有足够的经验、资金和一流的技术团队自己搭建云服务平台,但事实上苹果并没有这样做——iCloud后台的服务提供商是微软和亚马逊,这表明苹果更愿意专心投入本业,而将用户数据存储服务外包给更专业的服务商。

亚马逊和苹果的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投身云计算大潮之前,企业管理者首先应保证这种新尝试不会给公司先前的业务和营收造成太大的负担,其次要考虑在战略方面的必要性。

此外,我认为企业要进入云中,“找对切入点”最重要,而通过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解决所谓“商业模式”所带来的桎梏,尤为意义重大。今年年初,我们成立了金山云子公司,但其实早在2007年,金山就启动了云存储实验室的准备工作,在安全存储、算法等方面开始了探索,并以快盘为切入点搭建金山的云平台。今天,金山快盘已拥有超过1600万注册用户,同时,我们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推动云平台的发展,希望未来在托管方面提供更好的云计算服务。

我认为,对像金山这样由PC软件行业向互联网应用与服务转型的中国企业而言,要想取得成功,至少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聚焦,放弃过于宽广和利润薄弱的业务线,在重点产品和方向上真正做到聚精会神;二是极致,优秀的用户体验是品牌和产品得用户心的关键,在产品体验上追求完美,才能期望获得回报;三是再创业的心态,往昔的辉煌不值得一再回顾,没有创业者气质的企业很难在竞争激烈的云计算战场上生存。

(张宏江 2011年10月加盟金山,之前在微软工作12年,曾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CTO,是10位“微软杰出科学家”之一 ,并创立了微软亚洲工程院并任院长。

张宏江博士是IEEE及ACM(国际计算机协会)院士,曾获2010年IEEE技术成就奖和2008年度美国杰出亚裔工程师奖,近日被ACM授予2012年度通信和应用行业多媒体计算领域杰出技术贡献奖。)

第6篇

关键词:云计算 云生态系统 竞争 垄断 监管

在宽带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CC产业蓬勃发展,从政府到企业、个人用户,从IT行业向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领域不断延伸,云经济雏形已现。Lerner(2012)研究指出,CC产业缺乏明晰的监管,是抑制该产业创新投资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行业监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市场力量或垄断行为的监管。目前,CC行业面临快速成长的新兴市场,但同时CC行业并购风潮兴起,主要厂商的市场控制力不断增强,该行业是否存在垄断力量滥用的问题?这就需要对CC生态系统发展及市场特征进行分析,以确定适当的监管方式。

云生态系统发展

CC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加快科技业务创新、支撑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助力节能减排,已经引起政府和产业界的一致认同。全球CC产业2010年收入超过121亿美元,据KPMG预测,未来5年增幅将在13%左右。CC产业主要由少数美国知名企业控制,亚马逊、微软、谷歌三足鼎立,AT&T、EMC、HP、IBM等传统提供商也实力雄厚, RightScale,GoGrid,SalesForce, NetSuite等高度专业企业市场表现不俗。云计算可划分为软件服务(SaaS)、基础设施服务(IaaS)和平台服务(PaaS)三个细分市场。2010年,SaaS占行业总收入的近70%,IaaS接近30%,PaaS份额非常有限。此外,鉴于CC产业的市场潜力,预计未来会吸引大量新进入者,竞争更为激烈,在进入稳定期之前会有许多并购发生。

有别于传统IT生态系统,云服务提供商采取“一对多”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由需求决定,仅需用户对专用硬件和软件进行投资,因此云生态系统更具便携性、可移植性、用户容量大等灵活性特点。云生态系统构建的金钱成本、时间成本以及定制化成本均要低于传统IT生态系统,使企业可以释放更多资源投资其他更具价值的领域。混合型CC生态系统结合了传统IT和CC生态系统的优势,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模式,不仅满足用户的灵活性需求,而且避免了用户原有的IT巨额投资的浪费,更易被用户所接受。

云计算产业并购行为和垄断力量

在快速增长的CC市场中,并购是领先企业的重要先发战略选择。大型软件及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云计算领域,并购对象不仅包括技术专精、有前景的小型新创企业,还包括一些拥有核心技术的大中型企业。鉴于CC市场的庞大潜力,以及新兴产业的生命周期发展考虑,预计该趋势将继续加强,行业会得以整合并趋于成熟。PwC(2013)回顾了2012年该行业全球重大并购案,其中Cisco以50亿美元收购NDS为最高,前五大并购案金额均超过20亿美元。通过纵向并购,企业能提供全域云服务、实现范围经济;通过横向并购,企业能快速实现规模经济。Microsoft分析了主机、客户机/服务器和CC对企业平均成本的影响效果,发现CC技术更具规模成本优势。但不可避免的,并购会赋予提供商垄断优势,威胁市场充分竞争性。概括起来,CC产业垄断力量源于以下方面:可用带宽稀缺性:云服务消耗大量网络带宽,可靠的、低成本的、易于获取的带宽资源,是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前提。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都在积极鼓励通讯行业投资宽带,但带宽不足、流量成本高制约云计算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规模和范围经济导致的进入壁垒:领先企业先入主市场,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构建进入壁垒,阻止了新进入者,虽然可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但也易形成垄断力量。旨在控制CC平台的并购战略:提供商可以通过并购战略对平台(及标准)形成控制权,造成市场垄断,对客户进行价格歧视。

云生态系统监管

(一)云监管及其对创新投资的影响

CC产业发展需要政府机构对其进行监管,以解决CC产业的竞争充分性和数据安全性问题。虽然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均认可了监管的必要性,但鲜有付诸实践来填补制度和现实产业发展间的差距。监管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诸如促进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事前监管,诸如针对服务成本的事后监管。安全和隐私贯穿CC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可以针对性的特定监管,以激励产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增强技术安全性。监管必然会对CC产业的创新投资行为产生影响。Lerner(2012)比较分析了美国和欧洲版权政策变动对CC产业风险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区域之间的版权监管政策差异对CC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美国在2008年8月关于Cartoon Network对Cablevision的诉讼后,相关法律制度更为清晰和透明,两年时间里,CC产业风险投资总量从7.28亿美元大幅增长到13亿美元,也拉开了与欧洲CC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

(二)云监管的范围

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同事后监管,如针对服务成本价格的规制可以降低CC产业领先企业滥用市场力量,但在引入事前监督上尚存在分歧。业内领先者会利用自己的市场地位,通过提高产业市场进入壁垒,或提供专用型设备,降低技术的可移植性和可转换性,来减少消费者选择,最终会导致产品或服务售价远高于生产成本、消费者境况恶化,故引入事后监督十分必要。

CC产业中存在着一定的规模和范围经济,但并不意味着有市场垄断力量。CC产业仍然属于一种新兴产业,就其目前发展水平而言,尚未产生绝对市场控制力的企业,且未来发展仍有许多不确定性挑战,可能并不需要针对大型CC提供商进行事前监管。目前CC市场规模尚小,仅占信息产业的很小一部分份额,且其技术发展充满变数,必将产生许多竞争性细分市场,潜在的市场主导地位或滥用市场力量行为实在有限。随着技术的进步,CC产业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得到越来越多客户认可,若干年后市场可能会变得趋于成熟或饱和,届时滥用垄断力量通常可以观察得到,但目前该产业远未达到此阶段,因此引入事前监督为时尚早,采取“等待和观望”做法更为可取。

此外,CC产业的数据安全和隐私监管十分迫切,其设计和应用有助于行业有序发展。不仅要强化对CC相关的系统技术、可扩展的并行计算技术、海量数据的挖掘技术和数据安全技术专利和软件版权保护,而且要对还包括对于CC这种新型服务模式进行法律保护,防止他人恶意破坏或者干扰数据交换服务。此外,通过国际多边协定和建立超国家的监管机构,为云计算构建一项国际治理框架来协调国际CC贸易和合作中的各方利益,减少欺诈行为和政策法律适用的摩擦,将有利于简化多重管辖权的复杂性,构建促进云计算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利的国际商业环境。这种一并保护生产者和用户的“生产者―消费者保护监管”模式,是可取的能刺激投资和创新的政策选择。

(三) 我国云监管的思考

我国CC产业正在进入全面起飞期。2011年我国CC市场规模达到289亿元,同比增长72.7%,预计2015年,将达到7500亿至1万亿元。行业企业加速产业布局,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企业成为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的主导力量,华为、中兴、用友等企业重点在云计算相关软硬件研发和云计算系统解决方案提供等方面开展工作,中国银联、华数传媒等行业云快速发展。CC产业并购更为火热,华为并购华赛、联想收购Stoneware、阿里云并购万网,领先企业纷纷在云计算领域投入巨资。

与国外CC领先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尚未完全掌握虚拟化、分布式存储、海量资源管理、分布式处理、并行计算等CC核心技术,也缺少像国外亚马逊、微软、谷歌等掌握CC核心技术的企业,且我国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市场空间巨大,CC市场竞争度、市场成熟度相对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故针对CC产业的事前和事后监管还为时尚早,当务之急在于加强CC产业的数据安全和隐私监管,采取“生产者―消费者保护监管”方式,完善CC产业发展环境。要加强云安全架构总体研究和CC安全、CC检验检测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CC模式下信息安全标准、规范的制定与落实,加快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引导CC安全可控发展和有序发展。结合CC应用的特点,对个人隐私和数据进行保护,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上保障云环境下我国信息安全和国家利益。加大对CC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CC技术和服务标准研究制定、CC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出台税收、市场准入、专利保护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

结论

云计算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如何发展、壮大、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是国家在新兴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借助近期统计资料,概述云生态系统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产业并购行为和垄断力量来源,探讨引入监管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得到以下结论:云生态系统随着技术、市场的快速演变而高度动态化发展,传统IT、云和混合生态系统各具优势,目前用户更倾向于采用混合生态系统这一中间模式。CC产业的垄断力量源于可用带宽稀缺性、规模和范围经济导致的进入壁垒、旨在控制CC平台的并购战略三方面。监管、安全和隐私是影响CC产业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各国政府和监管当局应着力在国家和国际层面解决相关监管和安全、隐私保护问题,以确保CC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CC业引入“生产者―消费者保护监管”方式,有效保护提供商和用户利益,才能更大程度上激发CC产业投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Lerner,J.The Impact of Copyright Policy Changes on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in Cloud Computing Companies[EB/OL].http:///uploadedFiles/Publishing/Articles/Lerner_Fall2011_ Copyright_Policy_VC_Investments.pdf,2012

2.KPMG.The Cloud Changing the Business Ecosystem[EB/OL].http:///IN/en/ IssuesAndInsights/ThoughtLeadership/The_Cloud_Changing_the_Business_Ecosystem.pdf,2011

3.PwC.US technology M&A insights [EB/OL].http:///en_US/us/transaction-services/ publications/assets/pwc-2013-us-technology-m-a-insights.pdf,2013

4.Microsoft.Submission to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fice In response to the Cloud Computing Strategic Direction Paper,Opportunities and applicability for use by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EB/OL].http:///documents/australia/government/2011/MicrosoftResponse_AGIMO _CloudStrategyPaper.pdf,2011

5.彭云.云计算商业模式专利保护探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1(2)

6.赛迪顾问.中国云计算服务创新白皮书[R].2012

第7篇

在今年的台北电脑展上,记者见到了老朋友――存储厂商PROMISE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志恩。在交谈中,李志恩谈及公司的云计算业务做得风声水起。最早从IC设计起家,后来专注于存储系统的开发和销售,现在又积极地向云计算转型,PROMISE一直在追随潮流,既是挑战市场,也是挑战自己。“每个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我们每五年就会变一次脸。我们现在关注的是未来3~5年可能发生的趋势。”李志恩表示,PROMISE的主动“变脸”让公司一直保持着活力和创造力。

专心做好云基础架构

“云计算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我们一直在跟随这一市场趋势对公司做出调整,以满足企业级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李志恩告诉记者,“以前是科技引导用户的需求和使用,比如Intel不断升级换代的处理器、微软不断更新的操作系统版本等驱动着IT应用的发展。但是现在正好相反,客户的应用激发并驱动着IT变革。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希望随时随地访问所需的信息。这直接导致了云计算的出现。”

为满足云计算的需求,IT产品必须具有以下特征:可以快速共享,并且使用方便;计算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存储可以自由地实现扩展。以存储为例,以前存储系统都围绕着某个应用构建,这种“烟囱式”的垂直构建方式导致了信息孤岛的产生,存储资源不能充分共享。当一套存储系统的性能、容量等达到一定极限时,就必须再购买一套新的设备。在传统的数据中心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一个紧挨着的存储机柜,但实际上,不同机柜中的存储设备是不兼容的,存储资源不能跨机柜实现共享和调配。“云计算要求改变这种传统的不能互通有无的存储架构,实现无限制的扩展。”李志恩说。

PROMISE主要做的是支持云计算的后端存储基础架构。“为了满足云计算的需求,服务器虚拟化是第一步,现在则轮到了存储。存储架构一定要具有方便扩展的特性。”李志恩介绍说,“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在台湾市场第一个引入云计算的概念。PROMISE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最早是美国的客户主动上门找到PROMISE,询问如何对存储进行扩展,以满足云计算的需求。云计算要求传统的基础架构必须改变,我们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做好后台的保障

从传统的存储架构过渡到云架构,这中间的跨越到底有多大?用户是不是要完全抛弃传统的存储技术和产品呢?“一项新技术兴起并不意味着原有的技术就不能再使用。”李志恩表示,“对于存储来说,我们在善用新技术的同时,还要保证数据本身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不管应用和技术发生了什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保证数据不丢对存储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云计算可能会改变IT架构、上层应用、服务模式甚至是商业形态,但在存储层面,对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是不变的。只不过以前存储是纵向扩展的,而在云计算的要求下,存储还要实现横向扩展。”

为了适应云计算的需求,存储不能再单打独斗,而是要更好地与操作系统、虚拟化、网络技术等进行融合和连接,从整体的角度实现更好的扩展。“在云计算架构中,70%的技术仍然是原来的技术,30%的技术可能是全新的。”李志恩表示,“厂商转向云计算,技术本身并不是最大的难点,关键是厂商要善于将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原有的技术相结合,将它变成自己的有价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了实现向云的转型,我们积极地与各类软件公司进行合作。云计算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更好地实现整合。”

在云计算时代,很多存储厂商都急于摆脱硬件厂商的定位,开始转向软件和解决方案。云计算技术架构包括三个层面:底层基础架构、平台层(包括操作系统、虚拟化等)、应用层。PROMISE将专注于云计算的底层基础架构,更好地支持平台层和应用层,而不会直接插手平台层和应用层。“现在,各种移动应用越来越多,保险、房地产行业的很多销售人员都开始用平板电脑作为展示和销售工具。我们的工作就是做好后台的存储架构,更好地支持前端的移动应用。”李志恩解释说,“我们面向的是企业级客户,必须保证云中数据的安全性。”

进入云计算时代,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许多传统存储观念和应用模式都不得不改变。以容灾为例,在传统的容灾系统中,主数据中心与容灾中心必须部署两套一模一样的高端存储设备,不仅成本高,而且管理复杂,浪费资源。在云计算的概念被引入后,人们可以用大量的商业化硬件来构建存储系统,其中一台硬件设备坏了,其他的硬件会自动顶上来,同样可以保证系统的连续运行。“以前,用户为了保证最高的系统可靠性,通常会采购价格昂贵的高端存储设备。而在云计算模式下,用户不必使用名牌的高端存储设备,用大量价格低廉的商业化硬件同样可以达到很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李志恩告诉记者。

云计算的兴起对于那些在传统存储市场耕耘了几十年的存储厂商来说冲击很大。俗话说,船大难调头。以前,存储厂商销售的产品之所以那么贵,主要是因为其中捆绑了厂商的服务。厂商希望用户在购买了硬件产品以后还能一直使用厂商提供的专业服务,并通过绑定的服务黏住客户,而用户则非常想摆脱这种束缚。云计算的到来给了用户挣脱这种束缚的动力。许多大型互联网企业已经不再采购品牌服务器,而大量使用白牌机就是一例。率先发生在服务器领域的这种替代,接下来可能会发生在存储领域。PROMISE审时度势,早就注意到这种变化,并积极地做出改变。目前,已经有不少用户在使用或测试PROMISE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我们不仅在做存储硬件,也在做软件。我们希望帮助企业客户更好地构建其云基础架构。”李志恩表示。

小步快跑

目前,云计算还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不过越来越多企业用户已经在尝试采用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

云计算在美国已经谈了很多年,但是云计算真正得到较大规模应用也是近一两年的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政府、互联网企业和一些大型的商业企业开始大规模地应用云计算,这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我们还在期待云应用的一个爆发点。”李志恩向记者表示,“人们只有在经历了数据丢失的惨痛教训后,才会感到数据备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云计算也一样,只有到了一个时间点,用户的需求才会被真正激发出来,云应用才会得到快速普及。云计算已经在互联网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接下来政府部门也会慢慢接受并推广云计算,最后再落实到企业,这对云计算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发展和推广过程。”

对于一个从事云计算的公司来说,选对切入这个市场的时间点非常重要。李志恩表示:“有些当初十分激进的云计算公司已经成了‘先烈’。我们的策略是小步快跑,跟随这一趋势,在云计算的到来前,先做好充分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准备,当云计算的爆发点到来时,再迅速切入。”

第8篇

用户为何总觉得云服务飘在天上?

要让用户像使用自来水和电力一样方便地使用云服务,这是很多厂商为我们描绘的美好蓝图。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纯属忽悠。

IT领域的游戏规则制定权,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被微软、英特尔、甲骨文、IBM、EMC等国际巨头所左右,他们制定了事实上的产业标准和产品规范,大多数中国IT企业仅仅扮演的是组装工人、搬运工人和销售员的角色。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将IT预算中80%的钱,投入到软硬件平台,而真正花在应用创新上的钱不到20%。这些通用性的软硬件并不是针对中国用户的业务需求和痛点而开发的,说直白点,就是国际科技巨头们卖什么,我们也只好买什么。

之前绝大多数中国用户的应用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即便是所谓的云服务,也只是把本地化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搬到了网上,用户对个性化应用服务的渴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很多用户都觉得云服务是飘在天上的。

中国公司在IT投入上大致只有营收的2%,这只是国际平均标准一半左右。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中国企业的决策者缺乏远见,而是大多数的IT解决方案,并不能帮助企业带来多大的价值,很多造价高昂的IT系统仅仅解决了电子化的问题,IT系统对于公司业务流程的帮助和再造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很多公司仅仅是为了满足上市规范,才花大笔资金购买企业级解决方案,部署之后束之高阁的不在少数。

现在是化云为雨的良机

云计算应用最早由亚马逊等国际企业发起,它可以有效地提升计算资源,为用户提供低廉的计算服务,所以在国外云计算产业得到了飞快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的云计算产业也是蓬勃发展,各地政府的数据中心建设更是热情似火,云计算在硬件和网络上的资源总量可以说是一路狂增,但很多建好的数据中心因为应用匮乏只能空转,甚至干脆服务器就不开机以节省电费,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计算资源的严重浪费,但我认为正是由于云计算资源供给的冗余,才使得云服务落地具有了紧迫性和必要性。

从需求的角度来说,在中国经济转型的今天,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压缩开支,提升效率,成为了绝大多数企业的必然选择。

优质的云服务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IT投入成本,可以让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拓展上。但对于大多数中国的普通企业来说,他们并不具有很强的IT开发和运营实力,所以市场对交钥匙方式的云服务方案具有庞大的需求。

云服务领域有可能复刻“淘宝时刻”

云计算资源的充裕甚至过剩,用户对云服务和低成本、高效率的渴求,综合起来,给云服务的超高速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时机。

阿里云总裁王文彬表示:“未来五年,IT服务商将大量转型为云服务商,同时将诞生一大批新型的云服务公司。云计算正处在十年前的‘淘宝时刻’。”十年来,围绕淘宝的电商生态,诞生了数十种新职业、数十万家电商服务企业和数百万网商,形成了触达全国每一个乡镇的快递网络。云服务将是下一个万亿级市场,一定也会诞生各类“新型物种”。

阿里云合计划的意义,就在于可以通过平台化运作,将中国庞大的企业用户的应用需求与云计算资源有效地整合,在这个过程中,云服务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企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必将得到充分满足。

在新的云生态体系中,大型服务商、中小服务商乃至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阿里云像淘宝一样,提供底层的云计算服务,合作伙伴则在此基础上,提供金融、政府、制造、教育、医药等不同领域的解决方案,包括咨询、架构设计、云迁移、工具应用开发、数据等综合云服务。

“基于阿里云计算平台,我们将产业收入占比从8:2变成2:8,负责应用创新的云服务商拿80%的收入。”王文彬表示,当“造房子”的云服务商有了创新动力,中国才能诞生世界级的企业软件公司。

第9篇

一、云计算特点及现状

应用程序、软件构成云计算服务框架,它们无需在个人电脑设备上运行而是由大规模计算机来承担任务。同时,所需要的数据也不用储存在本地磁盘,而是保存在计算机集群中心,然后再由网络协议确保数据信息安全和便捷。云计算理念具有以下几大特点:大规模、虚拟化、安全可靠、通用性、可扩展性以及廉价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潜在威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危险性。

云计算当中的“云”拥有相当大规模,其中在Google云计算中就已存在100多万台服务器,包括微软在内的其他“云”也拥有好几十万台服务器。云计算中虚拟化特点就是运用软件来促成硬件资源虚拟化管理以及调度应用,它支持所有用户任意进行设置,以此来获取各种应用服务。“云”中需要使用副本较多,这就导致多种文件容易造成混乱,这时候就可以利用计算节点同构可以互换的原则措施来管理共享资源,保护共享资源。云计算还可根据用户需求制定客户满意的相关服务,提供客户需要的相关资源。云计算对于硬件要求较低,软件服务只需要能够定制即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软件升级和维修费用。近几年,我国在云计算基础产品及技术操作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同时,网络企业在大规模云计算操作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突破,其中包括计算机系统、分布式计算机以及结构化数据储存体系和开放式储存体系等等。使得云计算这一高端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现实生活。

二、档案管理创新

(一)档案管理创新内容

在档案管理中,服务是它的基本宗旨。档案管理创新是依赖于网络技术、服务空间以及深入服务发展来进行,以此满足用户对于资源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特色服务。

(二)创新的必要性

在现代化社会进程之中,有创新才会有进步,创新是时展基本要求。随着现代化信息社会迅速发展,网络上资源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更加要求档案馆将其中的文献资料进行优化创新,向多元化信息服务靠近,从封闭向开放进行转型,加强档案管理服务质量,与用户多进行沟通,为用户提供更多有效的多元化服务。

(三)树立创新意识

在先进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应该不断优化创新,积极应对社会需求。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也应该主动完善自身专业知识与工作素质,开设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增强服务理念,满足客户一切合理需求。

三、档案管理中运用云计算的可行性和优势

(一)可行性

此前,有关专业人士提出:云计算无论是在技术管理还是在经济上都已经拥有数字档案储存条件。分布式文件体系、网络格局技术、集群技术相结合形成云储蓄,这三种技术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在逐渐走向成熟。云储蓄可以将分布在各个地方的数字信息进行集合,再由各个档案馆根据自身需求来申请有效的储存空间,以此来降低资金投入。

(二)优势

云计算在档案管理中存在包括确保服务器正常运行,可降低出错机率,减少相关服务器维护费用以及拓展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在内四大优势。这些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软硬件资金投入,有利于政务信息透明和全国档案工作标准统一。同时,也减少了市场对于计算机领域人才需求和依赖。

四、档案管理中云计算实施难题和解决方案

云计算虽然在很多领域等到了拓展运用,但任何项目在使用和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困难和障碍,有强项就也会存在弱项。未来,云计算还应该在发展中寻求突破开展更进一步改革创新。云计算在管理以及运用上存在分歧,要将一个个孤立的小子集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本身就存在一定困难。首先,需要与各部分进行沟通交流,其次进行必要协议签订,资源共享指的并不是无节制无限制进行共同使用,在沟通过程中出现漏洞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安全性和保密性是至关重要的。保障信息安全,能够为项目技术正常运行提供有利保障。同时,设备基础建设也是项目进行过程中重要环节,必不可少。

想要建设健全完善“云”体系,就要制定出强而有效的解决对策。完善软硬设备基础建设是建设健全体系的基础。制定可靠检测环节,针对用户制定登录名以及登录密码,防止他人窃取。制定和完善监督管理体制,确保系统运行时可靠和安全。

第10篇

项目(课题)名称:

承担单位:

参加单位:

项目(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

通讯地址、邮编:

联系电话、传真:

电子邮箱:

报告编制单位:

云南省科技厅

编 写 说 明

一、申报云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并进入第二轮专家立项评估的项目,须按此编写提纲和要求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

二、本报告是组织进行立项评估向省科技厅推荐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主要依据,各项内容应实事求是,逐条认真编写。

三、本报告一律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一式十五份报送到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

四、本报告格式可以自行复制或从云南科技信息网上下载,网址:略。

云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和要求

一、项目概述,简要介绍以下(二)至(七)项的主要内容,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包括项目所研究的问题对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重大决策的影响和作用(重要性)、适应决策需求的程度(必要性)、解决当前重大决策的迫切程度(紧迫性),以及对所研究问题的基本认识与分析。

三、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概况和已有理论及方法的要点与评价,本项目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

四、研究内容,包括研究的总体框架、内容和必要的专题设置,重点解决的问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五、预期目标,包括预期提交的成果和成果形式,项目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可能带来的直接和间接、近期和远期、有形和无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推广应用的范围和主要决策咨询建议的应用部门。

六、组织措施,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参加单位的简要情况,主要研究人员的简要情况(姓名、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工作单位、业务专长、承担过的重大软科学研究项目、取得的成果及获奖情况、发表过的论文和专著、在本研究项目中承担的任务)

七、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包括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具有的数据、信息、背景材料,取得的有关研究成果,拥有的技术设备条件,以及对实施的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的分析等。

八、经费预算及筹措方案,包括自筹经费、其它部门匹配经费、拟向省科技厅申请资助经费及开支预算。经费开支预算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必需的调研差旅费;2、资料费及翻译费;3、研究资料文印费;4、计算机机时费;5、专家咨询及技术论证费;6、必需的分析化验费和有关试验费;7、必需的会议费;8、直接为研究工作服务的其它费用。

第11篇

【关键词】虚拟技术 中职院校 计算机

虚拟技术最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到了新千年之后,虚拟技术开始在全世界大范围使用。它的优势是TCO 节省,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广泛应用与科技开发、商业、医疗业、城市规划、军事领域、教育领域等等。在教育领域当中,包括本文所要探讨的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如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与病毒防范》等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当中,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我国的中职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 虚拟技术的优越性

虚拟技术,简单来讲就是一台普通计算机上模拟出若干台电脑,而模拟出来的电脑可以不受干扰的独立运行。虚拟机的虚拟硬盘是以计算机上VDI文件形式保存在真实计算机上的,因此对于虚拟机硬盘的读写操作实际上就是对虚拟机相关文件的修改,因此,虚拟机在硬件的底层操作是完全可以以假乱真、安全有效,如进行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即使在操作过程中失误,也不会产生其它影响。虚拟机具有一定经济性,一个电脑能运行多个虚拟机,一个虚拟机可以安装多个操作系统,减低了学校的投入成本。另外,在中职学校许多计算机课程中都需要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操作系统,虚拟机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客观条件,在不安装所用系统和插件的环境下进行各种实验操作,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整体水平。

2 虚拟技术的必要性

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当中,我们对于虚拟机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总结出了虚拟技术对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必要性。首先,虚拟技术打破了学生传统学习中的二维限制,即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我们以往的教学当中,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必须要有大量的网络设备来做支撑,但是由于一些学校基础设施的薄弱,学生们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来接触网络设备,基本上在下课之后就无法进行实验了。虚拟机就不同了,它的经济性和便捷性使学生用自己的电脑就可以安装虚拟机,继续进行实验。其次,虚拟机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编程,由虚拟机提供模拟的测试环境,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测试程序的健壮性。同时虚拟机又可以自己组建局域网,模拟出网络环境,进行数据通信测试。最后,对于学校而言,正如前面所讲,虚拟机很好地解决了学习硬件不足的限制,为学校解决了一大笔开销,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虚拟技术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3.1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

中职院校的经费并不多,计算机设备相对较少,公共机房通常情况下都是各个专业共同使用,很少会有专用的机房用于家算计算计课程的教学。因此,计算机课程中的很多操作,如BIOS设置,就不能进行实践的演示。虚拟技术的应用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虚拟计算机独立的硬件设备来进行相关的操作,由于不会影响到主机,因此就可以放心地进行破坏试验。对于以往课程中那些不允许学生直接操作的情况,例如:磁盘的分区、格式化、重装系统等容易出现破话问题的情况,机房大都不允许此类操作,那么在虚拟机的帮助下就可以完成以上操作,然后再进行恢复,而且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3.2 操作系统的教学

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人才也慢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且在社会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当下,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系统平台是以window XP 、window 7为主,掌握这两种操作系统是学生必备的技能。在培养学生多种系统操作能力时,虚拟机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够进行多种系统的安装,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操作系统的教学中,除了一般的操作,如常用Shell命令和Vi编辑器的使用,还有安装Linux等较为危险性的操作,一旦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数据大面积丢失。而在虚拟机情况下进行安装,则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3.3 网络实验的教学

网络实验的教学一直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难点。这是因为网络实验教学需要较高的试验环境和试验设备,在局域网组建。远程共享等方面的试验的技术也很难理解,必须依靠多台计算机和多种设备作为基础进行试验教学。虚拟技术可以在学校硬件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虚拟机以及虚拟网络相关参数文件进行共享,学生们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试验,降低学生网络试验成本。网络安全是虚拟技术中的重要一种,也是网络试验教学中必备的环节。过去,在缺乏硬件条件和虚拟技术的时候,老师只能根据课本用黑板书写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而通过虚拟技术不仅节省了硬件投入,而且更加的方便快捷,只需要直接在虚拟系统上植入病毒程序,让其攻击系统,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3.4 试验辅导与作业检查

虚拟机软件自带有屏幕录像功能,能够自动地记录和保持操作过程中系统的屏幕变化。老师可以制作试验视频课件,让学生按照视频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操作。同样,学生也可以根据这一功能的特点,将自己课堂中所作的操作作为视频形式保存下来,既能以备日后重温和检查,也能让老师根据自己操作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指正与辅导。通过老师的检查与指正,师生之间可以直观的沟通与交流,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 结束语

综合所述,虚拟技术在中职学院计算机中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中职院校节省了大量的成本,也使师生能够更加便捷地授课与学习。当前,我国的中职教育越来越趋向专业化,计算机教学也开始侧重于编程的教学,因此,一定要充分应用好虚拟技术,实现编程所需要的各种测试,有效解决教学中的各类问题,为我国的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庆波.虚拟化与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刘松瑾.虚拟机在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6).

[3]高琳.虚拟机技术在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8).

作者简介

夏雪花(1983-),女,江苏省江阴市人。现供职于江阴市南华中等专业学校。

第12篇

【摘要】 在幼儿语言课堂教学中,通过对传统教学班和多媒体教学班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次数、回答问题次数、回答问题效果以及课后复述学习内容效果等数据,检验多媒体教学是否更有利于幼儿的语言课堂学习,并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兴趣,分析多媒体教学在幼儿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幼儿课堂;教学效果

一 实验目的

计算机以及网络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整个教育教学的环境,多媒体教学以视听结合、声像并茂、灵活高效的优势早已在大中小学普及起来。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化,多媒体教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也迅速的推广了起来,然而对于多媒体教学在幼儿课堂中应用的效果研究还不多。因此,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与心理因素,对比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幼儿课堂中教学效果的差异,不仅能在理论上论证现代教育传播媒体运用于幼儿课堂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其提升幼儿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意义,而且能为多媒体技术优化幼儿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提供实践参考。

二 实验设计

1 取样:本实验从义乌市宾王幼儿园的一个中班班级中随机选取32名幼儿,其中20名男生、12名女生,分为两个教学班,即多媒体教学班(实验组:10男+6女)和传统教学班(对照组:10男+6女)。由于32名幼儿之前同在一个教学班学习,因此,从整体来看,他们的原有基础、接受水平、平均年龄、学习风气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再加上两个班级由同一位老师授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两个班级的导入、提问、总结等环节设置基本一致,所以可以认为此实验为等组实验。

2 教学实验:由同一位老师分别在两个班级讲授语言课(内容分别为《乌龟开店》、《云彩和风儿》、《逗蚂蚁》和《春雨的色彩》),另外七名老师负责观察并记录课堂情况,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次数、课堂回答问题次数、课堂回答问题效果作详细记录,并在课后及时让所有被试幼儿复述当堂课的教学内容,以观复述效果。实验分为四组进行,同时,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时间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将两个班级的授课时间依次进行轮换,时间安排如表1所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