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5 10:12: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汽车机械行业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数控技术的特点
在机械行业传统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同时,物力的消耗也是比较大的,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非常大,这对生产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安全系数还比较低。当需要生产的产品数量比较多时,产品的质量就会的不到良好的保证,相反,如果想保证产品的质量,那么数量上就无法保证,质量和数量无法兼得,最终造成产能比较低。
1.2促使机械行业进行创新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机械行业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其生产工艺,以便于使生产出来的机械产品具备更高的技术含量。在机械行业的发展史上,数控技术的应用是行业的一次创新,通过数控技术,使得机械生产的过程完美的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这样一来,机械行业所具备的生产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数控技术在运行的过程中,形式为程序代码,因此,通过不同的程序代码,实现对整个生产流程的控制,同时,还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机械行业在应用数控技术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挥数控技术的作用,机械行业就会进行创新。
1.3在机械行业中的重要性增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机械行业的生产面临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依然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那么机械行业的生产水平就会变得十分的落后,最终被社会淘汰,但是在应用了数控技术之后,机械行业的生产水平得到了提升,而且生产方式和生产工业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从而促使机械行业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可见,数控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数控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
2.1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我国的幅员辽阔,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储藏了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煤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是其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煤机企业来说,设备所具备的自动化程度越高,那么其所具备的工业水平就会越来越高,当工业水平比较高时,煤机企业的生产效率就会得到显著地提升,进而促使企业的竞争力增强,最终实现长久发展。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炭开采时,受到生产环境的限制,大型的机床设备并不适合使用,但是添置新的设备并不是有效的方法,基于此,煤矿企业可以以现有的机床设备为基础,对其进行加工改装,改装成适合煤炭开采的设备,从而有效地提升生产效率。
2.2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与汽车行业相关连的企业也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在汽车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数控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提升了零部件制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汽车制造所面临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及需求,汽车制造业向着精密化及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在进行汽车生产的过程中,激光数控监测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升了各零部件的精度,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汽车的质量。
2.3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在工业领域,机械设备是正常生产的保证。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其所具备的现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这样一来,传统的人工操作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生产要求,因此,就必须要引进自动化技术来实现自动化生产。工业生产应用了数控技术之后,现代化的生产要求被很好地满足,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提示了生产的效率,另外,过去的人工操作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威胁比较大,数控技术的应用使得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了良好的保证。
2.4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
对于机械行业来说,机械设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没有机械设备,那么机械行业的生产将会无法进行,机械行业在应用了数控技术之后,数字化及自动化都得以实现,进而促进了机械行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数控机床设备具有很好地控制能力,这是机械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所谓数控机床设备,是指将数控技术应用在机床上,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代码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产品生产会具有各类数据,代码将其存储在介质中,进而发出指令,完成产品生产。
3结论
【关键词】机械类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随着大中专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紧张,但机械类毕业生却普遍因为机械行业发展景气而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在车辆工程等热门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例甚至高达1∶7。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机械类学生却并未将这一优势保持到职业生涯的发展中去。本人作为一名机械类院系的学生辅导员,试图解读这一悖论,并探寻机械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之途径。
一、为什么机械类大学生就业后发展优势难再
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以致对学习生活缺乏长远安排,难有质的飞跃,与长于规划的文科类、管理类学生相比,其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呈现劣势。原因不外乎两点:
1.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欠完善
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由于专业教师匮乏和资金配备限制,目前的工作大多停留在用几场讲座来宣传政策、制度的层面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习惯于对“事”而非对“人”的机械类学生很难自发地寻求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信息,这导致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的规划意识。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待加强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而在我国,大多数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即便在少数从学生进校起就施行生涯规划的大学里,学生每年修订一次的规划书也往往因为缺乏及时的指导,而让规划与行动渐行渐远,最终不了了之。
二、机械类大学生如何着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该如何改变机械类大学生“求职易,发展难”的状况?我认为让毕业生从专业特点出发,系统地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学会了解自己“是什么”,该“干什么”,想“要什么”,还“缺什么”,要“怎么办”,才能让他们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型。职业生涯指导者可以从以下程序入手,指导机械类学生有条不紊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1.科学评估自我,了解自己“是什么”
评估自我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在学生进校之初,就应当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你的评价等,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自己是否适合在机械行业发展、适合做设计还是适合做管理营销、适合研究技术的那个方向,做出一个判断,并且有计划、有重点地把精力投放到有可能“出彩”的领域中去。
2.进行职业分析,弄清去目标单位该“干什么”
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机械类行业属于应用范围广泛的种类,机械类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也相当广阔。在就业率多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因过度乐观而盲目,随便签一个单位了事,上岗后却感到并不如意。其实,学校应该在学生学习期间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业内知名企业和单位进行职业分析,深入了解其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人才供给情况、平均工资状况、职业发展前景等;不同类型的单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学生在在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将机械行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与目标类型单位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结合起来,作为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参照。只有这样,在临近毕业、面对蜂拥而至的就业单位之时,机械类学生才能从容地做出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
3.确定职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确立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关键是要确立好目标。任何人的职业目标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制约,大学生制定职业目标时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目标又分短期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规划的顶点,短期目标则一般是近期素质能力的提高等。大学期间就是培养和实现学生近期目标的好时机,把握好自己在参加工作之前要培养的技能和其他必备的素质能力,才能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奋斗。
4.理性剖析自我,发现自己还“缺什么”
全面提升自我,有的放矢增强职业发展能力。
在明晰了机械类学生共同的不足之后,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就要引导他们全面提升自身能力:
(1)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机械类学生应当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包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整合文化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
(2)加强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有:加大实验实习课程的比重,让学生认识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紧密关联;举办类型多样的创新大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相关企业联动,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成长等。
(3)增强社会调适能力。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等,更好地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与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学生内向的一个自我完善过程,也是一个外向的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调整过程。“计划赶不上变化”,尤其在高科技信息时代,变化更是永恒的主题,在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其中的很多变数是无法预测的。因此,习惯于埋头苦读的机械类学生尤其要时刻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注意社会对本行业现状的反馈以及社会对自身现状的反馈,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而经常地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如此方能让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兼具科学性与可行性。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十二五”规划中,机械行业被作为重点规划对象。度过产能过剩的短暂困难后,我国的机械类行业目前已经即将进入行业成熟期。如何对机械类上市公司进行准确得当的价值评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国内流行的公司估值方法对机械类上市公司进行定性分析,试图提出一个适合机械类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方法。
【关键词】
机械类上市公司;价值评估
1 机械类上市公司宏观分析
机械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性支柱产业。我国机械行业目前正面临着短暂的市场困难,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市场倒逼企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好时机。
2013年机械工业运行呈现四个特点:总体上机械行业缓慢回升、温和增长、平稳发展;产品结构继续向预期方向调整,表现为与消费、信息化自动化密切相关的子行业景气度明显好于投资类产品制造业。从数据上来看2013年机械工业运行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2013年1-9月份机械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利润9243亿元,同比增长13.39%,其中汽车行业增长19.8%,其余机械行业增长9.58%。预计2013年全年机械行业经济运行速度有望略高于2012年,但总体仍处在较低水平,其中全年产销增速同比增长12%左右,利润增长速度将达到12%左右,表现平稳。
虽然我国机械行业遇到了短暂困难,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基础建设设施尚处于大规模建设之中,所以对机械产品需求仍然很大,在中国经济平稳着陆并实现经济转型后,中国的机械行业的成长空间仍然是巨大的。短期来看,我国机械行业主要依靠我国政府对高端装备业发展的大力扶持政策实现增长。长期来看,第一,在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下,创新驱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致力于靠新产品开拓市场、靠技术进步降低成本、靠替代进口增加效益,通过创新驱动培育新增长点。第二,我国的城镇化率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城镇化所需的房地产建设和基础建设仍会继续增加机械行业的需求。
总体来说我国的机械行业已经逐步走向成熟稳定期,但仍受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的短期影响。
2 机械类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方法
上市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估值方法(如市盈率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等);另一类是绝对估值方法(如股利折现模型估值、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估值等)。
在机械类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中,相对估值法是被投资分析者所广泛使用的,相对估值法的特点是使用现行市场上相似公司的价值对目标公司进行评估。而绝对估值法中的公司自由现金流模型法的着眼点是公司预期的自由现金流量。从机械行业的宏观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机械行业虽然遇到了短暂困难,但长期来看经济效益还是会不断提高,短暂困难过后,行业发展会逐步趋于成熟,以一个比较稳定的速度增长。
对于机械类上市公司来说,其股价受政策影响较大,容易受到市场炒作,交易价格可能与市场价值背离较大。相对估值法在此只能作为参考,而主要选用绝对估值法。绝对估值方法主要包括公司股利贴现模型方法、公司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方法、公司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方法以及经济增加值模型方法。但在现实中,我国机械类上市公司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环境的影响,股利政策相当不稳定,股利和股权现金流都很难预测,这使公司股利贴现模型方法和公司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方法中的参数难以准确得出,评估结果与真实值存在着较大出入。而经济增加值模型方法目前使用尚不成熟,所以本文决定采用公司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方法。
公司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方法采用了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通过预测公司的未来自由现金流,然后将其贴现得到公司的评估价值。根据根据公司自由现金流增长特性的不同,它分为稳定增长的稳定增长绝对估值模型和阶段性的绝对估值模型两类。
(1)稳定增长绝对估值模型
当机械类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以某一个确定不变的增长率增长时,用稳定增长绝对估值模型进行评估。
企业价值=
FCFF表示该上市公司预期下一年度的自由现金流;WACC表示上市公司的资金加权贴现率;g表示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的年均增长率。
(2)阶段性绝对估值模型
当机械类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在一个高速增长之后会趋于一种稳定状态,可以理解为第一阶段的n年里,企业以一个递增的增长率高速增长,在第n年后达到稳定状态,增长率稳定在g。可以用公式表达为:
FCFFt表示第t年该上市公司预期的自由现金流;FCFFn+1表示第n+1年年末的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WACC表示上市公司的的资金加权贴现率;g表示n年后上市公司的稳定增长率。
3 机械类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流程
对机械类上市公司公司使用公司自由现金流模型方法分以下几个步骤:
(1)对公司未来现金流量进行合理预测。通过对过去十年的财务报表计算出公司过去各年份的自由现金流量。通过分析公司历年的财务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做出函数。并按照此函数计算出公司未来五年内的自由现金流量,推算出合理的稳定增长率。
(2)对公司贴现率进行合理确定。通过对机械类行业平均加权资本成本进行分析,获得一个合理的贴现率。
(3)对公司终期价值进行估测。考虑到机械类上市公司收益近几年的高速增长,本文采用公司自由现金流模型方法中的阶段性模型。公司价值分为高速成长期的公司价值和稳定增长期的公司价值,其中稳定增长期的公司价值即为终期价值。
(4)对公司价值进行计算。按照阶段性公司自由现金流模型代入(1)(2)(3)中的结果就可以计算出公司的价值。
(5)相对估值法对结果进行检验。通过行业内其他公司的估值结果与目标公司进行对比,修正差异。
参考文献:
1.1“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作为塑料制品的加工制造设备———塑料机械的用户遍及汽车工业、电器、电子、通信工业、交通、能源、包装工业、建筑材料工业、农业、航天航空工业、医疗、卫生领域、家电、文体、以及生活用品等各行各业,是上述领域中所用塑料件的重要加工设备。“十一五”期间我国塑料机械产量以台数计仍继续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国内市场容量也是世界第一。“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行业最高年份销售额为280亿元,其中近50%进入国际市场,最高年出口额为15.9亿美元。至2009年末,我国规模以上企业所统计的塑料制品产量仅次于美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二,达到4000余万吨,总产值9600余亿元。因此,塑料机械对全国各个工业领域的拉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1.2“十一五”期间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产塑料机械的产量以台数计占据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但是以金额计,我国塑机销售总值在全球塑机市场份额中只占14%,在世界出口市场份额中仅占6%。根据中国塑料机械协会《塑料机械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描述,国产塑机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大致如下:①设备效率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2;②制品精度比世界水平低一半以上;③单位能耗比国外水平高一倍以上;④测量和控制技术落后国外10~15年;⑤设备寿命比国外水平低一半。从价值上看,我国出口塑料机械和进口塑料机械的价格指数相差5倍以上,说明在设备附加值上存在较大差距。总体来看,国产塑机在世界上处于中低档水平,满足不了国内外高端客户的需求。因此,我国塑料行业每年还要进口数十亿美元的塑料机械,“十一五”期间,年进口额从23亿到30亿美元不等,年贸易逆差为10~15亿美元。进入20世纪后,我国塑料机械行业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逐渐成为世界塑机第一生产大国,但远非强国。因此我国塑料机械制造业大而不强。
1.3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案
大而不强的原因诸多,但我们认为现阶段核心问题有三。
(1)发展模式问题
世界塑料机械工业的形成是在塑料原材料的基础上,以开发塑料新产品为先导,继而为此设计制造生产装备,为市场提供解决方案,引导市场对塑料制品和相关装备的消费。而塑料制品的应用涉及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每个领域对塑料制品的特定用途、材料性能和应用需求有着千变万化的差异。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塑料机械工业是以模仿方式起步的,而且至今尚未摆脱这种发展模式。机器设计与制品开发相互脱节,甚至时常限于国际上流行什么新产品我们就跟进什么产品,或者更为简单地按照境外订单加工。由于不了解制品生产的核心需求,特别是制品对设备材质、机电一体化水平、设备电控精度、加工精度以及模具精度的特定要求,这种为机器而设计制造机器的方式就难免出现形似而神非的问题。从而就引发了诸如设备效率、制品精度、单位能耗、设备寿命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改变塑料机械开发理念就成了我们冲破数十年来低位模仿瓶颈而设法使产业提高的重要前提之一。
(2)能耗问题
由沿用至今的塑料加工理论所决定,塑料机械是能耗较高的设备。全国每年新增各类塑料加工设备在5万台套左右,在运行塑料加工设备逾55万台套,全年理论上耗电量约为300亿瓦,相当于目前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在当今和未来能源紧缺的时代,国产塑料机械在能源效率上没有优势也是在市场上缺乏价值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装备自主化问题
限于产品结构和技术水平,很多专用设备我们还不能生产制造,难以满足中高端用户的需求。塑料机械的国际贸易总体处于逆差,每年均有价值可观的设备需要进口,其特征大都是大型或精密、急需、高端、专用和高附加值。其价值占国内市场总份额一半以上。
2我国塑料机械“十二五”的主要发展思路
2.1改变发展模式
要求我们改变“模仿型”的发展模式,以所服务的工业领域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为市场导向,形成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引导塑料机械行业为前方用户行业提供完整的工程解决方案。这就顺应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推动装备制造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要求。
2.2为应用领域提供高效率低能耗装备
这就要求我们全行业采用国际先进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塑化节能技术取代传统的塑化理论和技术;采用国际领先的控制系统取代传统的控制系统;采用国际领先的电加热技术取代传统的传导式加热技术。具体说来就是年平均新增注塑机的5%、在运行注塑机的3%应用伺服系统;年平均新增塑料机械加热部分的5%、在线设备的3%应用高效加热系统;年均1%的设备塑化部分应用我国独创的塑化技术。几项节能技术叠加可使总体能耗下降1/3以上,达到年节电100亿度。这就融入了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
2.3重大装备自主化
发挥市场导向和政策支持的作用,对于长期大量进口的某些核心设备实施国产化替代,从而扭转国际贸易逆差的局面。对于有能力进行国产替代的企业和产品进行鼓励和政策扶持。这将满足十二五规划“加强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加快重点行业的装备自主化”的要求。3我国塑料机械“十二五”发展思路的可行性产业规划能否实施要经得住市场的检验,为此我们在行业内做了抽样调查。限于篇幅,本文只以占据塑料机械半壁江山的注塑成型装备为例,其它门类的装备将在以后讨论。我们在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的我国注塑机生产企业中做了随机抽样,抽到的企业为浙江申达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东华机械有限公司。根据浙江申达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近年来的情况,与我国塑料机械“十二五”发展思路做一对比,可以说明这些思路拥有一定的行业基础。浙江申达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大型注塑机主要用于运输仓储用的托盘,建筑用的钢塑模壳,维修公路用的临时行车用塑料网孑L板、大型垃圾箱、塑料电缆盘、生产垃圾桶,汽车保险杠等的成型制造,在汽车工业、建筑业、运输业、电信业、环保业及家电等领域中应用广泛。该公司的手机专用注塑机主要用于成型手机外壳,也可以成型精密连接器、记忆卡,数码相机外壳等各种小型精密电子产品。该类制品的壁厚要求薄,尺寸精度要求高,表面质量要求极高,成品率要求高,制品成型重复精度要求高。上述装备已经不是简单的注塑机,而是集模具、工艺配方、工艺条件、装备等为一体的与塑料材料所对应的具体功能产品,可为用户提供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这实质上是在“推动装备制造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方面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
自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制造业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对自身的技术不足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使制造技术、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制造体系,成为世界瞩目的制造大国。中国机械工业行业众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机械工业划分为工程机械行业、机床工具行业、汽车行业、石化通用机械行业、仪器仪表行业等十三个行业。其中最大的行业是汽车行业,其次是电工电器行业,这两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到行业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到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728万辆,居世界第三位;金属切削机床按销售额计仅次于日本、德国,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机械制造大国。
二、我国机械工业对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机械工业牵引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伴随世界制造业的转移,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机械工业的制造中心,中国机械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国内一些龙头机械企业借助最近几年行业的高速增长,在国内市场迅速扩张,同时也开始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如机床、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和发电设备企业,积极扩大出口,取得了良好的出口业绩。在未来,机械行业的发展将面临的几个机遇:一是我国目前日益加快的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为机械工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发展领域和服务空间;二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支撑,对装备需求的总量,仍将维持相当长的旺盛期,这必然会带动机械工业的发展;三是尽管国际上对我出口限制日益增多,但我国机械工业的比较优势正逐步显现,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将进一步为行业发展提供巨大动力;四是党和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效应日益显现,必将不断引导和带动机械工业加快发展步伐。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升级,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工业的逐步发展以及在整个产业中比重的不断增加,产品中有大部分销售给其他生产者而非最终使用者,此过程强化了制造业各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使那些因技术进步生产率较快提升的产业部门不但自身获得了快速增长,而且通过这种强化的产业关联带动了其他部门的快速增长和整个制造业的扩张,进而促进了一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机械工业是制造业中的重要产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变。机械工业不仅是推动我国工业发展和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且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装备,在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二)机械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国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逐步推进,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得到重点支持。今后一般性传统产品的需求会保持一定增长,这个领域产品技术水平不高,高技术产品短缺、低水平的产品重复过剩,这一局面将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大量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正确转型将逐步被淘汰;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重大技术装备需求将快速增长,这对于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和研发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来说相对有利,将通过参与国内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装备的配套研发,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并因此而培育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三)机械工业是提高就业率的重要产业
机械工业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的基础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就业也有同样深刻的影响。首先,机械工业的经济总量大,发展迅速,中国机械工业技术水平迅速提升,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吸收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机械工业的科技实力正不断增强。机械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就业来说,至少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技术的替代效应,机械工业从业人员将相对减少,我国已经出现大范围采用机器设备替代劳动力投入的现象;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使得机械工业对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与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机械工业就业的门槛。此外,机械工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是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是带动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它的发展对各个产业都起着推动的作用。随着它对其他部门产品消耗的进一步增大,需求的增加,必将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进而提升这些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三、我国机械工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机械工业中优势不突出,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还很多
在全球机械工业中我国机械工业的竞争力不强。我国机械产品的出口,尽管以每年的增长速度都是两位数以上,在2000年出口率增长不到百分之十八。但是,中国机械产品出口额也仅占世界机械产品总贸易量不到百分之二,而且产品技术含量低,多数为低档品。2004年中国机械工业仅占全球机械装备工业增加值总额的百分之十左右,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拥有四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但没有一家能成为世界顶尖机械制造企业。在全球机械工业产业链上,我国机械工业主要处于中低端。此外,机械工业企业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也制约了机械工业的发展。我国机械产品的营业网点和售后服务不健全,销售渠道不畅通,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造成了企业的应变能力差,决策缓慢,适应不了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
1.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仍较落后。我国机械工业产品的一个共性问题是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技术密集的产品与用户要求差距较大。从国内市场来看,虽然许多产品中国的产量已经非常大,但是其中高附加值的产品却需要大量进口,在大型成套设备、高档数控机床、精密机械、精密仪器设备等方面表现非常显着。提高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而中国机械工业各个行业共性的问题是关键部件技术薄弱、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薄弱。如何实现技术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发展中国机械工业的另外一个挑战。目前,我国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还相当落后,工业发达国家机械工业新产品寿命周期一般为三到五年,而我国新产品寿命周期为十年,新产品的贡献率仅为百分之六,只及工业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并且,我国机械产品无世界名牌,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虽然近几年我国机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不少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差距还很大,没有实现质的转变。许多与重大技术装备有关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依靠进口,高档数控机床也大量依赖进口。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日益扩大,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不断重复引进和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知识产权矛盾越来越突出,很多产品的品牌、关键技术和销售渠道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对我国进一步使用和引进国外技术造成困难。
2.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首先,企业需要高层次的、紧缺的、关键岗位的人才十分短缺,出现了万金难求高级技术人才的现象。其次,高级技工、技师短缺。武汉、上海、太原等产业工人居多的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技师缺乏的现象,成为影响企业效益和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技术工人的短缺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对我国机械工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务之急是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机械工业的创新研究能力,快速提高机械工业高技术、新技术含量,提高机械工业的市场竞争力。要振兴机械工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坚持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作为行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中心任务。
(二)对于这些深层次的矛盾,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逐步使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从一般的产品研发和工艺技术的改进,过渡到发展自主技术,为企业发展提供前瞻性技术储备,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引导企业大力引进科技成果,实现科研与生产、技术与市场的有效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其尽快形成生产力,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合理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工业资源,减少和制止行业重复建设,优化产业结构,统筹规划和发展全社会的机械制造力量。尤其是对一些制约我国机械工业技术进步、国外不可能提供给我们的技术,要加大自我培育力度,加速发展自主技术;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加快与国际的融合与接轨,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结合起来,积极利用合资经营、合作生产的技术溢出效应,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速培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保证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大力培养技术熟练的技术人员,加强岗位培训,为机械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产业配套群的发展,形成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提高产业区域竞争力。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现状;发展
1.机械自动化概述
机械自动化技术开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首先在机械制造冷加工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发展应用,上世纪60年代后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市场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开始建立可变性自动化生产系统,即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它是在制造系统不变或变化较小的情况下,机器设备或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并能够自动地从制造一种零件转换到制造另一种不同的零件。实践证明,这种定义下的制造系统自动化与当代大多数企业的实际不相容。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
2.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自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机械采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大加快了自动化的发展水平,但我国仍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11.4万个企业,发展很不平衡,大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屈指可数;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阶段迈进。当前,我国的技术水平、生产力水准、国民素质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机械自动化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过剩和分工的转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
3.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之路探索
3.1 结合生产实际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以企业的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结合实际,注重实用,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那种盲目搞自动化、搞自动线的做法和倾向应当纠正,对国民经济不产生显著促进、效率低下的要缓搞。我们要的是效益,而不单纯是速度。我国能在生产中长期服役的主力生产线很少,像第一汽车制造厂的01线、第二汽车制造厂的BMD线等具有全年开工业绩的线更是凤毛麟角。这种现象不属偶然或局部,而是带有普遍性。据调查,我国引进的弧焊机器人,完全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效益的只占1/3;另外1/3处于负荷不满或不能完全正常运转状态;还有1/3不能正常使用,直接影响了用户使用更多机器人的信心。
3.2 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
发展低成本自动化技术,潜力大,前景广,投资省,见效快,提高自动化程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和国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精节生产LP模式,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的具体表现。日本丰田公司采用适时生产JIT、全面质量管理TQC和成组技术GT、弹性作业人数和尊重人性为支柱的精节生产方式,使自动化程度不高的工厂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芬兰NOKOA Data机工厂的组装车间内拥有一条能制造286、386和486微机的灵活生产线,它并不完全由自动化设备组成,中间穿插着借助计算机指导的人工参与,将高新技术与原有工艺基础巧妙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这种生产线的造价较低,同时却具有柔性制造系统的性能。实际上精节生产本身就意味着从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借鉴了国外发展机械制造业低成本自动化技术的经验。我国机械制造业各企业有大量的通用设备,在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时,若以原有的设备为主,合理调整机床布局,添加少量的数控设备,引入CAD/CAM技术,就能充分发挥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优势和人的创造性,共同构成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信息自动化为先导、树立自主的单元化生产系统,为我国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提供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符合我国国情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新途径。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趋势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工业经济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对工业行业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工业行业中的核心部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1机械设计制造现状
近些年来,机械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地提高,与此同时,制造产业的不断发展,还加快了完善我国工业体系的步伐,因此,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创新的制造理念,使机械产品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极为重要的事情。目前,我国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当前我国在机械自动化技术以及工程系统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这些方面的基础理论还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只有坚持不懈的研究,才能推动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稳定发展,使其可以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获取立足之地[1]。
2自动化发展方向
2.1机电一体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是建立在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上的,是对其有效的延续,在工业行业中应用机电一体化,可以进一步的推动机械工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为其持续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以及动力。
2.2模块化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过程中,生产出的产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每家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人员研发机械自动化产品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此研究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对工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所以研发人员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努力的做好研究工作。比如说,研究人员需要对智能减速等动力单元的机械进行研究,还需要对包含视觉以及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进行有效的研究,研究人员做好此方向的研究工作,可以加快工业企业生产新产品的速度,还可以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与此同时,能够对电气产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实现推动机械自动化企业稳定发展的目标[2]。
2.3网络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其在工业行业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也愈发广泛。在此种情况下,机械自动化产品逐渐地转变为网络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拉近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也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所以若是可以推动机械自动化产品走向网络化,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扩大我国工业机械产品的销售和应用范围,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网络的远程控制等技术越来越成熟,所以工业企业在自动化产品中应用了此技术,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家庭网络,将多个家庭中所具有的电器进行连接,然后以计算机为中心,创设集成家电系统,这样人们就可以在家中享受到高科技所带来的便利,进而使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样化。
2.4微型化
机械自动化逐渐地进入微观领域,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自进入微观领域之后,所生产的自动化产品体积有了明显的减小,而且还具有消耗能源少、运动十分灵活等优点,可以这样说,机械自动化在微观领域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本需要消耗的成本,而且还节省了资源,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生物医疗以及军事等领域中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机械自动化在微观领域中的发展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微机械技术,应用此技术生产产品的难度比较高,所以该技术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5绿色化
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实际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倡导绿色环保,作为污染较为严重,并且消耗能源比较大的工业行业来说,生产绿色产品是非常有必要的。所谓的绿色产品,就是生产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保障人们健康的产品,在生产绿色产品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绿色环保理念,在设计生产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利用有效的资源,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工业机械绿色产品的设计,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而且使产品绿色化,还可以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6人格化
目前我国倡导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所以在工业机械自动化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人和产品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应该实现机械自动化的人格化。工业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只有被人们所认可,所使用,产品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为了让人们可以更好地使用产品,应该将智能以及情感等因素融入到产品中。与此同时,人格化的机械产品,还可以对生物机理进行模仿,使产品具有人格化,可以有效的推动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发展。
2.7智能化
所谓的智能化,就是指在应用控制理论的前提下,吸收更多具有先进性的思想以及想法,然后通过模拟人类智能,使机械产品具有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判断等能力,这样机械产品才能更好地为人们进行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机械设计自动化的未来发展中,提高机械产品的智能化是势在必行的。
3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既可以为工业行业的发展提供契机,使产品的生产效率得以提高,还可以促使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让人们享受高科技所带来的便利。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人们对工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种情况,相关人员必须坚持不懈的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进行深入地研究,逐渐拓宽其发展范围,进而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作者:许杨兵 单位:池州学院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机械制造的精度越来越重视,因此对于数控技术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数控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也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要求。因此,笔者针对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应用
现如今是信息化时代,数字信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数字信息被应用到机械加工,以及在机械运动的时候进行控制的技术,就是数控技术。数控技术是综合性的现代制造业技术,它是由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等综合在一起的一项技术。目前,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游刃有余,利用信息时代的高科技可以将机械制造业中所有的环节、所有的产品进行全面的监控,从而有效的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带动了机械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进行以下几点的分析。
1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从山西大同地区人们发家致富的方法中,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我国的煤炭资源是相对丰富的,并且煤矿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等众多的优点,因此,我国煤机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对煤炭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如今,我国工业化水平的目标,就是设备的自动化[1]。随着我国国门的开放,我国经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就意味着煤矿机械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升劳动效率,与此同时,将生产成本降低[2]。从煤矿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机床设备不适合使用大型的机床设备,同时也不适合花重金购买机械设备,这就意味着,煤矿企业可以利用现代的高科技,将原有的加工机床改装成为精度较高的、性能较好的,同时效率较高的高科技设备,从而有效的对煤矿资源进行开采[3]。这就意味着煤矿机械将原有的机床进行加工,并不断将落后的机床进行改革,不但将机床的精度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投入最低成本的情况下,有效的将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提升,现实了投资少、生产的效率高,同时有效的提高机床的利用率。
2数控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从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升,从而使得汽车行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将汽车制造业、零件的加工等都进行了快速的发展。现如今,数控技术的出现,将零件的加工效率进一步的提升[4]。现阶段,人们对于汽车的质量、漂亮等都有了新的要求,汽车工业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自动化、精密化是汽车行业对各种机械设备的目标,例如:激光数控检测技术的优点就是精度高、使用性极强、同时安全可靠,因此,人们将激光数控检测技术应用到汽车工业中,激光数控检测技术能够精密的、准确的将汽车的曲轴、轮轴等零件的长度、直线度等测量出来,达到了非常精密的数字,这就意味着将汽车零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延长,将汽车的质量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例如:美国的某汽车公司与机床公司进行了合作,研发出来HVM800型卧式加工设备,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零件进行完工,从此使得汽车制造业与数控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3数控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有效运用
在工业生产中,控制系统、驱动系统,以及执行系统构成了机械设备。从现代工业生产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很大一部分的工业生产环境都是极其恶劣的,人工操作的难度系数也是非常大,从新闻报道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在工业生产的时候,由于工作环境、或者是工作人员疲劳操作等原因,从而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严重时甚至导致了机械伤人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工业生产行业应该引进高科技的生产技术,从而将工业生产变成自动化生产,将传统的工业生产中存在的潜在危险进一步的消除。数控技术有监管功能,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当操作出现失误的时候,数控技术能够通过传感器,将错误操作输送到控制单元格中,最终对出现错误的地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从而将失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弱化、或者是消除。
4数控技术在机械设备上的运用
机械设备的先进性是整个机械制造业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同时也是处于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核心地位,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实现了机械制造行业数字自动化发展,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这就意味着在机械制造业的过程中,数控机床已经拥有了控制能力,数控技术在机床上的应用,主要依靠的是代码,代码可以将机床生产产品的各种数据进行存储,之后控制系统接收到指令,对整个机床进行控制,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数控技术是电脑,以及机械设备的结合体,计算机软件对主轴速度的变化、机床刀具的应用等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自动化技术。促进了机械设备行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不断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的机械行业精度、效率、质量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5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门的开放,西方先进的理念、高科技等都涌入了我国,从而使得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中的竞争力是日益激烈,对于数控技术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从本文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有效的提升了机械产品的质量、使用寿命,同时更好的将我国在机械制造方面面临的关卡进一步的解决,使得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不断的进行改革,促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最终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刘湃.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2,3:101-102.
[2]金艳姝.浅谈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2:63-64+73.
[3]唐香萍.数控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1:39-40.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产品质量;自动化
1当前机械制造工艺的薄弱环节
目前,机械制造工艺在技术上经历了三次大变革,每一次大变革都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械制造工艺支撑航天、通信、汽车制造和机床设计制造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汽车行业的官方数据表明,2013年汽车产量达到2387.42万辆,全年汽车销量2198.2万辆,已经连续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现阶段,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实现在研发平台、制造平台、采购平台、市场平台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成功突破了一系列的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系统性推进信息化管理、专项工艺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检测平台建设等核心攻关项目,提升了机械制造工艺的地位。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基础薄弱和产品种类较多,机械制造工艺在“两化融合”中还面临着诸多难题。如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调查表明,企业生产设备和仓储物流设备的数字化率和联网率均不足30%,在互联网时达的今天来看,这算是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除此之外,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在提升核心信息系统故障应对能力,保障核心数据的完整性和主要业务系统的连续性方面有欠缺。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企业一直实施以产品为对象的组织生产模式,工艺手法要求高,生产周期需要时间较长,导致生产效益低下。企业由于缺乏实时生产的监控信息平台导致产品在制造过程的信息无法及时采集,给生产管理层造成了极大困扰。总而言之,整个行业离全产业链实现纯粹智能化制造还有较大差距。
2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
研究《中国机械加工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可以得出结论,未来客户对于机械加工产品的细节和精确度将会更加重视,并且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机械制造加工也正在走向智能化。所以,各行各业也都在选择智能化的产品作为企业未来的研发项目。在国家层面上,国家在不断出台各种有利于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政策和规划,根据《机械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国机械工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2%左右。至2020年,我国机械工业主要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处于世界前三位,基本掌握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产品和知名品牌,重点行业的排头兵企业进入世界前三强。可见,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主流趋势。智能化目前在我国各个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机械制造工艺的智能化不仅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还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机械制造工艺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装备,同时也是我国制造业中最重要的子行业,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领域之一,是我国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同时,机械制造工艺面对市场经济、参与全球竞争,先进的机械制造工艺也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迫在眉睫。
3机械制造工艺转型升级的对策
(1)落实机械制造工艺智能化发展措施。目前我国机械制造工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对于企业也有了一定的帮助,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特别是东南亚部分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战略引发的高端制造企业快速发展,使我国机械制造工艺面临挑战。要想长期应对这一挑战,产品的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提升将成为重点。对于机械制造工艺来说,劳动力正在逐步超越原材料成为占据第一位的成本支出,推进机械制造工艺智能化发展是当务之急。(2)提高机械制造工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一个机械制造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有一批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机械制造工艺技术人员。工艺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产品制造工艺设计及产品工装设计,通过不断优化生产工艺,确保达到产品质量的要求标准。高端复合型工艺技术人员不仅是工艺、工装设计,同时还需要懂得企业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物流管理、成本控制等各方面的综合知识。(3)提升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水平。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制造企业要想占据主导地位,必须在成本管理上下功夫,要更新成本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法、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企业首先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经济责任,将管理工作系统化。特别要加强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在内部控制中要全面有效地落实。中国是制造大国,目前国内外竞争的激烈,加上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中国机械制造工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作者:胡烨 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鲁先珉.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
CISMA已经举办了二十余届。过去的二十几年间,行业几度风云变幻,企业也几经洗牌,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样,作为展会的另一个重要群体――我们的下游行业以及专业观众,也经历着各自的变迁。
对于展会来说,那些在数据库中越沉淀越多的专业观众,是最有价值的资源。也正是有了他们对展会持续的关注和参与,才推动了展会不断向前迈进。“专业观众的需求是展会的导向”,从这一层面上说,是他们塑造和成就了这个展会。
按照惯例,每届展会开幕之前,主办方都会向历届观众发送展会信息,包括展出规模、展商情况、新品推荐、展会亮点、展会活动等等,这些信息可以让展会的老朋友不定期获得展会的最新进展和动态,无需再进行信息搜索。特别是在当前行业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服装、鞋帽、箱包等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寻求更加高效、绿色、具备特殊功能的设备,支撑企业新梦想的腾飞。
主办方推出的新品推荐,对于缝制机械行业近两年来的创新成果是一种提炼,是对观众的一种信息服务。这些老客户提前获得信息,对于明确参观意向,调整设备结构,甚至是进行工艺流程改造,都大有裨益。展前的信息沟通和互动,对于促进展会平台上的贸易搭对也有积极作用,提高了观众参观的效率。同时,主办方进行提醒预登记服务,预登记的观众可以提前制作胸卡,无需在现场排队登记领取胸卡。而且,所有预登记观众都可以领取展会纪念品一份,并参加主办方的抽奖活动。
所有围绕往届观众的服务都有一个主题:“让他们觉得是CISMA的一份子,对CISMA非常重要。”
互动营销:放眼下游产业链,扩大视野
作为中国服装行业最具权威的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一直是CISMA的支持单位。除了中国服装协会,CISMA主办方――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与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的服装协会也形成了良好的上下游合作关系。
作为服装设备行业的优秀品牌展会,推荐CISMA这个一站式设备采购平台,被众多服装协会当作对会员的一种服务进行推广,更为可贵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模式取得了广泛的反响和好评。目前,主办方正在扩大和深化与其他下游行业的协会、资深媒体的接触和合作,通过产业链上的互动,把CISMA的信息及时送达各下游行业,同时也把下游行业不断变化和提升的要求反馈到展商,即设备制造商。这样,通过信息共享和反馈,实现两个行业共同发展。
同时,随着下游需求的不断延伸,缝制机械行业服务的领域也在逐步扩大。除了服装行业,在鞋帽、箱包、玩具等领域,在医疗保健、汽车内饰、新兴布艺等行业,对缝制机械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两年特种机的发展迅速,满足新型工艺要求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使得设备应用范围得到了更大的拓展。本届展会将就这一方面的内容,加大展示力度。
当然,缝制设备行业内的产销衔接链条,也是不能忽视的。今年,主办方与广东、福建、江苏、常熟、义乌等地方商会及2010年度经销商50强联手,共同邀请终端客户:服装生产商参观展会。主办方为此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经销商则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用户介绍产品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帮助客户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选择符合需要的产品。这也是产销联手,共推行业品牌的一种共赢发展。
网络营销:打好商务平台这张牌
全球整合营销传播创始人唐・ 舒尔茨教授认为,在互联网各类应用的冲击下,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正在由网络广告、新闻营销、口碑营销向借助搜索引擎营销、关键词营销、电子商务、3G移动互联网过渡。在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风行的大环境下,CISMA这个品牌要在更广的层面上得以传播,被更多的客户所了解和接受,做好网络营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今年,展会的买家团中会出现一个特别的群体:阿里巴巴买家团。众所周知,阿里巴巴在中小企业商务平台建设方面,特别是在服装行业,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CISMA需要的不仅仅是知名服装企业的参与,也需要那些默默无闻做贴牌加工的企业。而这种企业,很多都“潜水”在阿里巴巴,接订单、发货,而我们展会的触角有时候深入不到。正是基于这种资源的不平衡,我们决定和阿里巴巴进行合作。阿里巴巴把CISMA 作为一个优秀展会平台向所有的服装生产会员进行推荐,把这个作为对会员的服务,并把有参观意向的会员组成一个买家团到现场观摩。CISMA则提供阿里巴巴买家团的服务专区。另外,阿里巴巴将在其网站建立CISMA的专题页面,并在服装、原材料、机械行业相应位置分期放置CISMA的LOGO链接。
知识营销:吸引先进人才加入行业队伍
近年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积极密切与各相关院校联系、交流,把缝制机械作为新型的精密机械装备制造业重新向学校做了推介。特别是当前,缝制机械电控技术快速发展,机械与机电技术的结合,使得很多学校开始了解和重视缝制机械这个领域的技术发展和研究。并且,由协会提供平台,牵线搭桥,学校和企业就一些技术攻关难题成立了项目组进行研究、实验和攻关。产学研结合助推行业发展的脚步大大加快。
行业的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这些院校能够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该校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今年专门开设了“缝制机械机电系统设计”及“缝制机械噪声测量与分析”方向,对于培养有坚实基础的缝制机械领域的高端研究人才意义重大。此外,协会与北京科技大学、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校也在开展、探讨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合作,为培养行业后续发展所需人才做好储备。
CISMA2011,主办方也邀请这些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部分地参与实验和项目,但是,对于行业还缺乏整体和全面的了解。CISMA是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折射出行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前沿技术的集中展示,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而对于协会来说,这是向院校介绍行业的最好的平台,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投入到这个行业。学校组织学生参会的积极性很高,主办方也将出台各种措施激励学生前来参观。在莘莘学子充满探寻的目光中,CISMA必定又是另一种风貌。
文化营销:让人们“爱上”缝制
当服装不再仅是御寒保暖的生活工具,而是体现审美、品味、风格的手段和方法,缝制衣服,也不应被简简单单地说成是加工程序,而是体现美、创造美、创新美的一个过程。
当前,人们对服装成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缝制设备就要随之不断地改进,开发新功能、新工艺,尽力满足人们对于服装设计无穷无尽的想象。服装的千变万化,都折射着一种理念:服装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但是,绝大多数的个性,都是相对而言的。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让个性成为绝对,那就是――自己动手缝制或加工服装。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工研院作为一个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对自身定位进行了再总结和再思考,归纳为六个字,即“创新、创造、创业”。所谓创新,主要是技术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的创新:所谓创造,指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造血;所谓创业,就是要发展产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同时,实现自我壮大和快速发展。通过上述三个层次,实现以“技术一产品(服务)一产业”为载体的赢利模式,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鼓励教师在东莞工研院开展“创新、创造、创业”,华中科技大学在平台建设、人员安排和政策支持等方面也推出了一系列举措。首先,学校将五个与制造相关的国家级研究平台在东莞工研院进行延伸,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CA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均在东莞工研院建立了分中心或者研究部,直接为工研院提供创新的源泉。在人员安排上,派出学校副校长、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家亲自担任工研院院长,机械学院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工研院常务副院长,组建了一批由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组成的技术队伍,从产业集团抽调具有市场经验、资产运作经验的人员开展技术孵化工作。同时,学校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保障工研院的工作人员能够安心在东莞的科技服务平台工作。
一年多来,正如拨地而起的研究院大楼一样,东莞工研院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从技术研发、技术转化和技术孵化三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今后的“创新、创造、创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新是立足之本
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浪潮中,通过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型经济体系,广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具有非常好的经济基础。东莞是制造业名城,经济总量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是广东发展的一个典型和缩影,创造了无数经济奇迹。但东莞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即使有规模大的,又是大而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类型以“三来一补”、加工贸易等外向型企业为主,研发、营销两大头在外,技术、市场均受制于人,企业只负责劳动密集、利润最微薄的加工制造部分,靠量取胜,难以发展壮大。
最近几年,受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出口政策导向的影响,特别是受目前美国次贷以及随之引发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广东众多企业订单锐减,企业生存状况堪忧,广东的产业经济面临着一次重要的调整与转型升级时机。企业逐步意识到了两头在外的自身缺陷,开始自发搞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原来最先是政府意识到了加工贸易型发展模式的缺陷,并通过各种扶持政策和措施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企业对于搞技术创新多多少少有些“被动”。现在则是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企业积极主动地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工研院在其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呢?作为一个企业化运作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工研院也面临着生存的问题。如何将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广大企业的生存、发展结合起来,是工研院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创新,是连接两者的桥梁!以创新求生存,这是工研院立足的根本,也是企业最需要其去做的事。与高校和一般的研究机构强调的原始创新、理论创新不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应该更加强调技术创新,包括核心技术创新和工程化技术创新。
核心技术创新
工研院自入驻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以来,选择了多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行业,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在数字化制造装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如机电一体化创新产品设计技术、开放式数字化控制与智能测量技术、高性能关键功能部件等方面,通过组织技术力量攻关,已经取得了相关创新成果,并已成功应用在木工机械、建材装备、电子制造装备、模具制造装备等广东省典型装备行业中,不仅开发出新的行业重大关键装备,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经济效益,而且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与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工程化技术创新
除了开展重大项目攻关,针对一般行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工研院也积极与企业一起,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开发行业专用技术及设备。目前在广东众多制鞋企业应用广泛的鞋机装备,其高端自动化设备基本被意大利垄断;再如在钣金加工上应用广泛的折弯机,其数控系统基本被荷兰DELEM系统和瑞士CYBELEC系统垄断。工研院针对这两个行业,目前正在与相关企业合作,研发行业专用数控系统,不仅能替代国外产品,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并能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创新是立足的根本。通过创新,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推动企业及行业技术进步,企业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企业尝到了甜头,舍得投入,也解决了工研院的生存问题,真正实现了共赢。
创造是生存之道
创新不能是空中楼阁。对企业来说,创新要以实实在在的具体成果来体现,要能为企业研发出新产品、新技术,为企业创造出价值,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对工研院这个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来说,就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为企业创造价值,来实现创新最终向价值、向效益的转化。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工研院也能从中获得经济收益,从而实现自我造血。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最好的载体就是产品和服务,尤其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初期,技术服务是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工作。
服务无距离
在与多家企业的沟通中,发现很多企业对与高校合作抱有怀疑态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高校尤其是省外重点高校距离本地企业很远,来回一趟不容易,项目出现问题了不仅不能及时解决,述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工研院在建院之初,就提出了人才本地化的理念,不仅将华中科技大学骨干教师派到东莞本土,常驻工研院。同时从当地招聘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员工,实现人才本地化,拉近与企业的距离,随叫随到。
服务无界限
为企业服务,不仅仅体现在项目研发上,在企业设备引进、研发中心建设、管理咨询、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也同样按
照企业提出的需求,给予最大可能的服务。自工研院成立以来,就多次为企业提供免费服务,如指导部分企业申报项目(非与工研院合作项目)、建立工程中心、推荐人才等。凡是企业提出来的,工研院都认真对待,做好服务,尽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对企业来说,创新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要体现在创造出的具体产品上,看其是否具有经济效益。东莞南兴木工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木工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企业规模较大。但多年来产品一直徘徊在中低端,与竞争对手拼价格。国内木工机械行业基本如此,高端设备被国外企业垄断。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打破国外垄断,工研院与南兴木工合作开展高速木材复合加工中心的研发,将先进的数控技术、高速高精运动系统、环保技术、先进材料技术等高性能数控机械的共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在木工机械上,填补了国内空白。完成设备样机设计后,从试制阶段开始,工研院人员就与企业技术人员吃住在一起,共同调试,一起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在样机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家具及其装备国际展览会期间,工研院人员也随同企业人员一起参加,全程提供技术支持,真正体现了服务的内涵。在此次展览会上,该设备得到了客户高度认可,当即有企业要预订设备。此次展览会后。企业对高端产品越来越有信心,表示将继续加大投入,开展高速木材复合加工中心系列产品的研发工作。
另外,工研院正在建立精密加工和检测分析基地,可为企业在精密与特种加工、产品性能检测与质量分析、加工设备精度评定与调试等方面提供服务,从而建立起包括技术研发、技术咨询、产品检测、精密加工、管理咨询以及人才培养在内的多层次、多功能企业服务体系,能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科技创新平台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也要通过一定收入实现生存与自我发展,具备自身造血功能。工研院的技术创新工作通过服务和产品这个载体,最终为企业创造出价值和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企业的支持,才能实现一定的收益,才能实现自我造血。
创业是发展之路
创业就是要将技术和产品变成产业,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和企业合作,推动产业升级;二是发展新的产业,形成工研院长足发展的经济支撑。
工研院瞄准几个广东省典型行业,和行业内龙头企业合作,研发行业共性技术和产品,在全行业推广应用,推动了企业及所在行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企业发展了,工研院也就跟着发展了。2007年,工研院组织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包括数控机床业、电子制造装备业、模具制造业、轻工装备业等)中的龙头企业,成立了广东省数字化制造装备产学研战略联盟,针对广东省装备制造产业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实施了数字化制造装备产业共性技术重大专项,开发出多个典型行业的重大关键装备,不仅对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支撑作用和带动作用,还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产业升级。
例如,针对我国轻工装备中新型墙材装备整体水平落后的局面,工研院和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出新型墙体材料加工生产成套技术装备,不仅产品本身市场空间巨大,而且对整个建材产业的推动作用明显:一是通过先进技术装备的使用,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推动了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的使用,使产业做大;二是降低了下游新型建筑墙体材料行业的设备投资成本,促进了整个新型建筑墙体材料产业的发展壮大。
针对广东省木工机械行业多为低端和低价位产品的局面,和东莞南兴木工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代表当今木工机械最先进技术水平的高速木材复合加工中心,对行业发展及技术进步带动作用明显一是大力促进了木工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为我国木工机械产业的发展,也为广东省实现木工机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对家具制造业的带动作用明显,为家具制造行业提供了高性能低价位的先进制造装备,推动了家具制造行业在高档家具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广东省家具制造产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三是带动了数字化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向新的领域和方向进一步拓展,形成新的产业。
针对模具制造装备行业中模内层压技术被国外所垄断的局面,与深圳市群达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模内层压工艺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将普通注射成型机改造成低成本模内层压专用注射成型机。有助于模内层压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业化,有助于促进广东省及我国模具企业发挥规模优势,形成产业集群,增强模具产业市场竞争力,促进模具产业的壮大与发展,带动广东省及我国汽车、电子、通信、家电等相关行业做大做强并参与国际竞争。
但是,对工研院来说,仅仅只是以项目形式和企业合作,显然还不足以推动和支撑工研院未来长远发展。因此,工研院为了未来能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产业:选择在未来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自主研发相关技术、产品或者是引入学校已有成果,并通过与企业合作或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的方式,共同发展新的产业。如电子制造装备是我国目前重点发展的装备,LED产业是目前最热点的产业之一,工研院针对LED制造装备,自主开发出LED管芯高速检测设备与分选设备,不仅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为LED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大大降低LED产业投资成本,推动我国LED产业的高速发展,对整个LED产业链产生重大影响。
回顾本轮钢价下跌的过程及最近钢价的走势:3月份线材、螺纹钢的调整是市场自发,也就是涨幅过高后的一种正常调整,但是进入4月以来由于库存积压过多及最近宏观调控措施的更为严厉化,导致线材、螺纹钢的大幅度下跌。受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影响较小的线材、螺纹钢等建筑用钢材,多次下调价格,受此影响,热轧薄板卷、冷轧薄板卷的价格也出现小幅回落。但从5月份开始,受建材下跌造成与板材差价拉大的影响,板材市场也跟随下跌,随着5月14日国家将九大行业确定为调控范围后,板材也与建材一样进入为期4天的疯狂爆跌。非理性的下跌终会有所纠正,正因如此近期钢价出现了反弹。市场规律告诉笔者,钢价的短期暴跌受到调控的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供求关系仍是钢价趋势的决定性因素。
钢铁行业总体健康
近几个月来部分国际投行发表看法,认为中国钢铁发展极不健康,主要理由之一就是从2002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70%的投资主要依靠经营效率差的国有及国有控股钢铁企业完成的,而投资所需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信贷。但从最近钢铁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在钢铁行业全年投资的1427亿元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自有资金为主投资825亿元,占57.8%;民间投资462亿元,占32.4%,外商和港台投资140亿元,占9.8%。该组数据表明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是正面的,否定了国际投行对我国钢铁行业危机四伏的定论。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认为中国钢铁业的投资效率在不断提高,我国钢体业总体上是健康的,只是存在结构性矛盾,且在钢价飞涨的情况下有所激化。
我国钢材行业景气是有强大的内在需求基础的。我国处于重工业化时期,同的加上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宏观经济进入了以建筑、机械制造、汽车、造船、铁道、石油及天然气、家电、集装箱等高增长行业带动的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国民经济发展中拉动钢铁生产的主要是房地产,第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1820.4亿元,同比增长4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318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578亿元,同比增长20.1%。
钢铁行业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结构、地区结构、产品结构性矛盾。重点大中型企业钢产量的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中小企业,钢铁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
钢铁生产在地区布局上不合理: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山东五个省市一季度钢产量达3199.73万吨,占全国钢总量的52.06%。当前,由于铁路运输的影响,华北、东北产钢多的地区,钢材发往华南、华东地区出现困难,造成同一品种的钢材地区之间的价格差不协凋正是这一矛盾的体现。
钢铁生产中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一季度线构材、螺纹钢实现产需基本平衡,特厚、中厚板、涂镀板、硅钢片、冷轧和热轧薄板带产量占一季度钢材总量的比重为15.22%,与2003年同期的16.68%相比,下降1.46个百分点,产需之间的差距为695.73万吨。
产品结构矛盾
进口数据也说明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的产品结构性矛盾。今年一季度,国产钢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86.69%,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线材、钢筋、中小型材、棒材、窄带钢、无缝管、焊管等品种产需基本平衡,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内市场占有率偏低的钢材品种是,镀层板35.82%,硅钢片42.93%,冷轧薄板43.35%,涂层板53%等。今年一季度进口钢材总量达1007.8万吨,创季度进口钢材总量的最高纪录,同比多进口钢材150万吨,增幅17.49%;其中进口板材876.6万吨,同比增加90万吨,增长11.49%,占进口总量的比重为86.98%。
调控加快钢价走势分化
从长期来看,有选择性的“结构性调控”是强势钢铁公司的利好,而大多数钢铁上市公司又是行业内的强者。钢铁业调控的思路是“在总量扩张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发展总量”。调控政策是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鼓励增加板管等高附加值短缺钢材的供给能力,限制发展能力已经过剩、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长线材等品种。从总书记的讲话中,特别注意到适度控制货币信贷增长中的“适度”,坚决遏制某些行业中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中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对目前重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正在建设的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的一大批现代化生产线项目,工艺技术水平高,能耗低,环境负荷小,有利于提高仝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符合钢铁工业结构凋整的要求,有利于企业和全行业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当继续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在宏观调控之下,钢价走势将出现分化。
线材、螺纹钢:总消费量仍有望增长20%,继续大幅下跌可能不大,下半年维持合理肘价格水平
线形、螺纹钢需求分析2003年全年建筑行业钢材消费量为12813万吨,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还将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按照钢铁工业协会预计全年建筑业增长20%以上,建筑业钢材消费量将达到15647万吨。
1998―2002年我国主要用钢行业钢材消费量
建筑用钢材占社会钢材总消费量53%。建筑业包括房屋、矿山、铁路、公路、隧道、桥梁、堤坝、电站、码头和线路管线等。其中房屋用钢占建筑用钢总消耗量的78%。而房屋用钢又包括城镇房屋建筑用钢和农村房屋建筑用钢,两者的用钢比例分别为94%和6%。在城镇房屋建筑用钢总量中,其中钢结构建筑用钢占8.83%。由于国家控制房地产投资主要是城镇房地产投资,钢结构建筑是建筑消费升级所需,受调控影响很小。电解铝、水泥、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用钢相对较小,以2003年为例占总消费量不到1%。依据上述分析,可以测算出受到调控影响的主要为线材螺纹钢,其受影响的钢材总量占社会消耗钢材总量的36.36%(=53%x 78%x94%x 91.17%+1%)。
另外从城镇房地产的开发结构看,政府调控的思路是大力控制高档房及别墅的投资,而加大经济适用房、中低档房的市场供给量。由于线材、螺纹钢的消耗量与开发面积的关系要远强于与投资总额的相关程度,因此,笔者以预测未来两年房地产开发面积为作为线材、螺纹钢的测算基础。从房地产协会的规划来看,预计未来两年全国中低档住宅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开发面积将高速增长,笔者认为,2004~2005年我国房地产开发面积仍有望维持在25%左右的增速,尽管投资总额可能被控制在20%左右。根据我所通过消费弹性系数法预测非住宅商品房需求和城市化水平法预测住宅商品房需求,2004~2006年商业用房和住宅用房总需求量为9.08亿平方米,这个需求是实实在在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2004年线材、螺纹钢的社会总需求量仍将达到钢铁工业协会预测的15647万吨的水平。线材、螺纹钢供给分析
2002年国内钢材市场回暖,钢材价格的上涨诱导国内众多资本投向钢铁行业,小型材和线材作为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线的建设周期短,生产设备的要求不高,因此成为主要的投资品种,产能的扩张速度很快,目前该类产品的产能在1.9亿吨左右,要远超出市场需求量。但从长远的角度看,紧缩货币政策和“关停并转”行业规范政策将促使线材、螺纹钢供给量大大缩小,进而利于缓解以建材生产为主的钢铁上市公司的压力。另外铁矿石、运输瓶颈本身使部分线材、螺纹钢产能无法释放,再考虑过高的成本可能使部分钢厂不能弥补固定成本,也就不会继续生产,笔者认为许多研究文章由于没有考虑该点而过度放大了线材、螺纹钢的供给。
随着国家调控钢铁使新产能无法有效增加和线材、螺纹钢价格已经处于合理水平,加上处于施工高峰,笔者认为线材、螺纹钢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下半年价格将维持在合理的水平,而且从5月18日以来,以线材、螺纹钢为首的各钢铁品种开始止跌回升。但由于该类产品仍然严重供过于求,将部分产能清理出市场会有一段时间,加上在这段时间,将受到查处关闭的钢厂会不惜血本地把存货低价供给市场,因此,在2004年的未来7个月,该类钢铁品种价格波动仍然存在。
板材:受宏观调控影响相对较小,平均钢价水平仍将不低子2003年
板材的主要消费行业是机械、汽车、农用车、造船、铁道、石化、家电、集装箱等行业,而这些行业不在调控范围内,所受影响也较为有限,上述行业的用钢量仍将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机械行业:近几年,我国机械行业呈加速发展的态势,2003年机械行业消费钢材在3163万吨左右,2004年全年机械行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但考虑到2003年基数较大,预计增幅将达到25%。由此测算2004年机械行业钢材需求应在3637万吨左右。
汽车行业: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增长逐步加快。2002年全国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增长38.5%。2003年全年预计汽车产量将达到420万辆以上,同比增长30%左右,由此测算全年钢材消费量1230万吨。目前,国内汽车产能已经达到了550万辆,随着2004年一部分生产线的投产,预计2004年全年汽车产量有望达到560~570万辆,增幅与2003年基本相当,预计全年消费钢构量1660万吨。
农用车行业: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用车产量呈平稳下滑的局面,受轻型汽车的冲击,预计2004年的产量仍难以增长,预计2004年共钢材消费量与2002年持平。
造船行业:我国造船业总体呈平稳增长的态势。2003年我国造船产量将消费钢材250万吨。2004年我国造船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预计2004年造船产量将超过580万载重吨,消费钢材285万吨。
铁路行业:1998年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呈加速增长的态势。近五年,铁路全行业基本建设投资年平均为556亿元。2003年,铁路全行业基本建设计划投资规模约在580亿元至610亿元,钢材消费达330万吨。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刘而言我国铁路发展略显滞后,近年来运输问题也开始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2004年铁路行业仍将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预计2004年底我国铁路总里程将达到7.55万公里,再增0.18万公里,钢材消费量将达到360万吨。
石油化工:2003年钢材消费量将在400万吨左右。2004年,国际原油价格将维持高位稳定,石化行业正处于新一轮的上升阶段,行业投资增长仍将保持较高水平,预计全年钢材消费量在480万吨左右。
家电行业:在经历厂2000-2001年的低迷之后,受出口带动我国家电行业子2002年开始恢复高增长的态势。2002年,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家用电冰箱产量增长18%,家用冷冻箱增长17%,家用洗衣机增长18%,家用空调器增长34%。2003年继续保持高增长,钢材消费量达555万吨。2004
年是我国家电行业关键的一年,由于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家电出口成本相应提高,将对国内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产量增幅将有所卜降,预计全年钢材消费量635万吨。
集装箱行业:我国是世界集装箱生产的主要基地,2003年全年出口集装箱达150万左右,按出口集装箱占产量的90%计,全年集装箱产量168万TEU,消耗钢构252万吨。2004年对集装箱的需求仍将保持较高增长态势。保守测算,2004年我国集装箱生产将超过200万TEU,钢构消费量将达到350万吨。
另外由于板材的进口量一直较大,进口产品对国内板材价格的影响较大。但是随着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国际钢价水平人大高于国内,目前热轧板卷进㈠询盘报价已接近500美元/吨,冷轧板卷为580~600美元/吨,一级板坯为480~500美元川屯,方坯为440―450美元/吨。因此,4月份进入中国市场的冷热薄板资源大幅减少,而5月份则几乎没有询盘。由此看来,未来几个月,进口产品刘薄板的冲击不大。另外从中长期来分析,商务部会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来保护国内板材的销售市场,从取消贸易保护措施后,就对四国一地区的冷轧薄板进门提起反倾销就可以得到证明。
中厚板:仍将供不应求,止跌企稳有望
据钢铁工业协会预测,2005年我国小厚板的生产能力为2850万吨,另外热轧宽带钢轧机可以生产厚度4mm以上的中板,按一般经验分析,转产的中板产能不会超过1000万吨,因此,合计中板产能为3850万吨;而2005年预计中厚板的需求量为4011万吨,明显供不应求。
造船、集装箱、电力设备行业是消耗中厚板的大户,其对中厚板的强劲需求促成了中厚板价格的大幅上扬。1~2月份造船板生产47.9万吨;锅炉板生产4.6万吨,压力容器板生产13万吨,桥梁板生产4.1万吨,集装箱板生产27.4万吨;管线钢板生产14.9万吨。
由于5月14日的调控行业中包括了中厚板的用钢大户机械、石化行业,因此造成短期中厚板价格大幅下跌,目前与线材、螺纹钢的差价已经跌至1200元川屯左右的合理水平,不再存在由于两者差价过大而受线材、螺纹钢下拉的因素,另外从21日以来,线材、螺纹钢已经进入反弹,止跌企稳迹象明显。从机械、石化受调控的行业内范围来看,影响相对婴窄得多。从历史价格水平来看,中厚板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热轧薄板卷:供求基本均衡,钢价走势仍需谨慎
2003年,国产热轧板卷达到2600万吨左右,进口量为698万吨,消费量达到3200万吨。预计2004年热轧板卷消费量为3500万吨,而供给能力预计在3200万吨,缺口大幅缩小。2004年,随着新建轧机的投产及老轧机的改造完成,预计国产热轧卷将达到3300万吨,比2003年增加约700万吨,增加的主要有武钢二热轧、上钢一厂1780机组及马钢、涟钢等。虽然国际热轧板卷的高价利于稳定国内热轧薄板的价格走势,但从国内产能扩张来看,其将是最先达到供求平衡的板材。
冷轧薄板:市场前景仍然不错
2003年国内生产冷轧板700万吨,进口约980万吨,消费量为170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0%。据钢铁工业协会预测,2005年我国冷轧薄板的生产能力为2868万吨,需求量为4908万吨,仍然供不应求。目前国内具有现代化生产线,能批量生产冷轧板的企业主要是宝钢、武钢、鞍钢、本钢、攀钢等,这五个重点大型钢铁企业的冷轧板生产能力合计为1287万吨,占我国冷轧板总产能的85%以上,但数量仅能满足需求量的50%。为此,钢铁行业政策还是积极鼓励在原料条件好的企业扩大和发展冷轧板生产能力,尤其是国内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如宝钢、武钢、鞍钢等,重点解决冷轧板的品种问题,如汽车板、家电板等以及镀锌板和镀锡板的原板。
由于冷轧板受资金及技术的限制,市场能力的形成还有一个过程,特别是高质量薄规格的冷轧板和各类涂镀薄板国内产能无法满足,市场空间仍较大。预计在今后较长时期,这类产品仍然需要大量进口,估计每年仍需进口800万吨左右,以满足国内市场的大量需求。对冷轧板实施反倾销也将使在建的冷轧板项目在未来五年直接受益,目前在建或拟建该项目的企业有武钢、宝钢、鞍钢、本钢、攀钢、邯钢、唐钢、包钢、首钢、马钢、华菱等。
尽管进入5月以来,钢价进入调整,但以汽车、电力行业为首的冷轧薄板用钢大户仍然不在调控范围之内,如电器、电力用的硅钢片价格一直在上涨,根本不受调控的影响。因此,笔者对冷轧薄板的价格走势相对要乐观得多,不会出现如中厚板那样大的跌幅(3月份最高价以来跌幅达22%,略低于2004年初的价格)。
钢铁上市公司利润总额仍将增长
不同钢铁企业的成本是不一致的,但在宏观调控背景和炼钢原燃料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具备规模和资金优势的钢铁上市公司无疑优势明显。以宝钢和唐山建龙(民营钢铁厂,产能200万吨)为例,两者都从国外进口铁矿石,宝钢用于炼铁的铁矿石(65%成份为铁,而不是唐山当地的低铁含量铁矿石)成本在900元/吨,但建龙却在1300元/吨。因此,即使是螺纹钢、线材的目前价位,钢铁上市公司都是有不低于2003年的毛利水平,更不用说经营板材项目的公司了。
只要吨钢创造的毛利水平仍然高于2003年,那么,这些钢铁企业的业绩仍然不会低于2003年。根据利润表结构,只要毛利总额没有下降就依然可以创造出不低于可比年的利润水平,而由于钢价的基数要大于原材料,以铁矿石价格在第一季度上涨29%[=(1100―850)/850]计算,冷轧薄板只要上涨6%就可以保持毛利不变。从钢材的历史价格分析,目前钢价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依然可以抵消由于原材料上涨和近期钢价调整带来的经营压力。另外加上由于大部分钢铁上市公司在近两年都有新产能投产,因此依靠其扩张的规模,即使不考虑规模经济效应,笔者认为,钢铁上市公司的毛利水平都将比2003年增长20%。
从图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全国钢材市场十品种综合指数下跌到1200点的水平,其也比2003年该指数的平均水平1080点高出11.11%。而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建材用钢跌幅已经巨大、板材市场仍呈供不应求的前提下,这种可能性很小。
2004年的平均钢价将高出2003年的平均钢价水平25%
笔者认为2004年我国钢材市场十品种综合指数的平均值为1350点,那么,该点位比2003年的平均值1080点高出25%。扣除前面分析的6%,可以粗略计算得出所有钢铁公司的毛利总额(主营业务利润)将同比增长20%左右。在假定钢铁上市公司的期间费用同比增长20%的情况下,利润总额也将同比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