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三化学

高三化学

时间:2022-08-06 07:09: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三化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三化学

第1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高三复习;策略指导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其时间紧迫、内容繁多、任务繁重。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等知识的理解巩固都离不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密不可分,实验教学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思维与化学实验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完美结合在一起,它们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统一。切实发挥好实验的复习引导功能,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是高三的化学复习轻松、有趣高效的必要手段,已潜移默化成为化学教育界的共识。

如何才能把实验切实运用于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更好地发挥实验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上的催化作用呢?

一、激活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

传统的高三化学复习课,一般是执教者根据对课程标准和考纲的理解与经验,对复习内容进行知识点的罗列整理、习题讲解、巩固练习、归纳小结的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高一高二建立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会被高三一年的集中复习和题海训练给磨灭了,这样哪怕高考成绩提高了一些,学生可能再也不想学化学了。化学实验在高三复习课堂上的出现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题海磨炼中稍微喘息,甚至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复习效率,哪怕就是简单的演示,一遍都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关注。

如果说高一、高二新授课阶段的化学实验更多为了探索新知,高三实验则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高三学生已经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又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与设计能力,学生此时的实验视角更加宽广,思维层次也更上一层楼,许多在高一、高二时达不到较高层次的实验教学在高三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高三复习课化学实验的引入不仅是学生提高复习效率的需要,更是其建立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健康向上的学科态度的需要。

二、回归课本,以实验巩固基础

高考化学实验题是学生最难把握,最易失分的题型之一,是对高考化学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考查,具有选拔性强、所占分值比重大的特点。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试题中加强对化学实验的考查也逐年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化学实验题在高考中也备受青睐。命题者依据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标准,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化学实验题不仅是考查学生与化学实验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突出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科融合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等。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比如2015年全国卷(Ⅰ)11题,2015年全国卷(Ⅱ)13题,2014年全国卷(Ⅰ)13题和2014年全国卷(Ⅱ)9题)或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比如2015年全国卷(Ⅰ)26题,2014年全国卷(Ⅰ)26题和2014年全国卷(Ⅱ)28题)。因此,在实验复习过程中老师必须对课本上的每一个演示实验,要求学生实验逐一做到寻根溯源、融会贯通,并将有关实验的原理、基本仪器、基本技能逐一理解深化。因此,对实验中所涉及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均做到熟练掌握。

三、聚焦高考,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更加注重试题创新。(比如2015年全国卷(Ⅰ)26题,2014年全国卷(Ⅰ)26题)试题都将实验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考查进行有机结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的再加工能力。试题中还出现大量文字叙述、离子方程式、装置图、数据表格、关系曲线等方式,以此来呈现实验题信息,这不仅突出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题形式的新颖独特,还侧重考查了学生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进而进行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因此,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关注学生面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将知识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社会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中。

总之,高三化学总复习应当以实验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效果为标准。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实验题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同解、错例众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节约学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减轻学生负担,使教师潇洒自如,学生轻松愉快。

第2篇

我多年从事高三化学教学,结合当今高考作了一些尝试。简单总结为:归纳积累,构建有序知识结构;体验探究,感悟科学思想方法;关注细节,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超越自我,发扬高三拼搏精神。

一、善待课本,狠抓四基,钻研考试说明

课本是高考的“根”,考试说明是高考的“脉”。课本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和命题的依据。特别是《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型难易比例”与样题等重要信息,从中了解命题趋势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这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充分认识课本是根本,考试说明是依据,资料是补充。抛开书本,热衷于资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课本、钻课本,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切实落实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情感,注重效果与结果,关注过程与方法。

二、循序渐进,打好基础,辨析理清概念。

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并按部就班地进行,绝不赶进度,实行章节过关与双周考制度,不过关绝不放过,积小胜为大胜。加强集体备课,有统一的预案和根据不同学情所形成的各有特色的个案。基本上做到教案学案一体化,章节过关测试不过夜,及时总结评讲,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第一轮复习既全面不漏,更突出重点,还适时穿插小专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别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如物质结构、氧化还原、离子反应、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平衡、电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这些高考重现率为100%的内容,复习时注重基础,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力求做到“记住―理解―会用”。

三、讲透原理,总结规律,注重思路方法

化学原理如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电化学、电离平衡等是中学化学的理论基础,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规律,在解题中灵活应用,拓宽解题思路与方法。总结规律与方法,使深题巧解,浅题速解。注意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十字交叉法求得比值意义的确定。守恒法中主要物质或元素的选取;差量法中差量数值的计算技巧等。通过复习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适当做一些综合性试题,总结积累方法,将平常学生做错的典型题目和对其有启发性的题目集中在一个本子上,称为好题集,经常回顾和充实好题集可以启发思维。对于计算题,以物质的量为核心,教会学生情景想象,贯通过程,对于边计算边贯通的试题,计算一定要准,否则会“岔道”或贯不通。

四、情景想象,加强练习,重视实验复习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化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规律,以及物质的性质、制法等都是由实验推导和验证的。实验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概念、原理和物质性质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高考实验题的比重较大,在复习中应侧重于常用仪器的特点、使用、画法,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的设计、分析、评价。重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实验结果的处理与误差分析。学会比较,见物质想性质、见仪器想用法,从实验原理的领会,仪器的选择、查漏与装配,气密性检验与补救,药品的装加,物质的制取,除杂净化,物质的收集,性质的验证,尾气及废物处理,仪器的拆卸与清洗,误差分析,到得出结论。思维要严密有序,从“怎么做”到“为什么这样做”。

教师应适当关注开放性实验试题。开放性试题具备条件的不完备或可选择性,过程的探究性,知识的综合性,以及思维的不约束性。从多角度、多层次运用多种模式去解决问题。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如化学实验中一个实验多种现象及描述技巧,一个实验现象多种原因及分析思路,一种仪器多种用途及使用范围,一种用途多种装置及装置特点,一种物质多种制法及反应原理,一组物质多种鉴别方法及相互比较,等等。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历年高考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但由于学生学化学对基础操作重视不够,动手实验的机会太少或操作中不细心观摩、认真思考,故实验能力差。教师应强化课本上所有的实验,包括演示、分组、选做的实验和习题等,给学生尽量多的实践机会,总结答题技巧,平时在解答实验题时,把答题过程当作动手做实验来对待。

五、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适时反思纠错

教师复习时要把握重点,对于高考传统题目,重现率高的题目,反复强化,注重训练,让学生一看到它们心中就高兴――又稳得了几分。对于难点一定要突破,总结思维方法与技巧,让学生一见心中不怕,从容下手,轻松解题,得足该得、能得的分数。教师应让学生扫除盲点,强化弱点,走出“基础的东西易出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外,还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纠错。教师应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对差错作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补救。

反思是进行有效学习,获取知识、自我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高三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通过严格、合理、规范的要求来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教师应要求学生解完难题要反思: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简洁,过程是否合理、正确,是否还可以再优化,语言表达是否规范、合乎逻辑。对典型习题更要多下功夫,要一题多得,使知识得到不断弥补和完善,体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技巧与快乐,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兴趣。

每章节复习完应及时反思。本章节主要研究哪些问题,重难点是什么,典型计算可能出在哪儿,有哪些一般或特殊的解题方法,与以前或以后的哪些知识有联系,等等。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反思,融合同类知识而形成有效的知识块,使孤立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要求学生每次考试后要反思。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作好考后分析,认真填写失分统计表,要回头看一看,停下想一想:自己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技能是否得到了巩固和深化,还有什么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复习中对症下药,自我提高。

教师应重视反思纠错,不断完善、充实和利用好题集,要求学生将感触最深的错题与好题摘录在好题笔记本上,对差错作深入分析,找出错误根源,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当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疑点、盲点。教师应让学生努力在复习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绝不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错后不纠,屡错不改”的情况。

六、培优补弱,因材施教,找、盯、促边缘生

边缘生就是促一促就能上本科,松一松就是专科的学生。经过几次考试以后,教师应画出圈,找准学生,针对该生弱科,责任到人,特别是课堂上应多给予关注,他们不懂、不清楚的问题绝不放过;对他们的作业、讲义、试卷尽量面批;多找他们谈心、交流,多了解他们知识薄弱的地方,及时加强;同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总之,高三化学总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也不是简单的罗列与再现,而是通过复习在内容上要达到知识的完善与深入;在结构上要达到知识的集成化、系统化和网络化;在思维品质上要达到严密性、有序性、发散性;在意志品质上要达到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境界。

第3篇

一、复习过程要求“实”

《考纲》对高考复习的指导具有权威性。《考纲》中指出,化学科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应具有的各种能力。所以要想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在复习中应注重能力的培养提高。

1.化学复习仍要以“本”为本。

分析历届高考题,可看出基础知识一直是考题的基础,课本中的重点章节、重点内容总是考题的重点。有的内容年年都要考,仅仅是方式或题型有所改变而已,这些内容恰恰是考纲中所要求的。所以,教材仍然是复习的重要依据。由于教材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编排的科学性,是其它任何资料无法比拟的,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己复习都必须以它为根本,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熟悉元素的性质及其单质、化合物的重要反应、制法、用途等,强记一些基本常识,归纳总结其规律。尤其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阅读教材、强化基础更是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当然,复习课本知识要结合《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突出重点,也要注意《考试说明》中已经删去的但与前后知识联系比较密切的内容的学习和巩固。

2.注意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能力的考查往往是通过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延伸来体现的。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坚持知识的落实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得以充分体现,这就对考生的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必须加强对实验内容的复习,对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原理、过程、现象及结论进行回忆、分析、综合、归纳,充分认识实验规律,提高解决实验习题的能力。对于教材或《考试说明》中要求比较高的考点,复习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重要的知识体系和板块要进行专题复习和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型的训练,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化学平衡》等。通过复习,能对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灵活运用。要有意识地学会发散思维,从已经获取的知识中找出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解题中迅速处理信息,综合运用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答,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做练习要务实

做练习题、复习题是高三化学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练习能加深考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巩固、理解和运用,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试能力。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处理好复习与练习的关系

复习是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化学教材内容和体系的重要过程,是从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对化学知识的再学习,应引起教师和同学的高度重视。不能以练习代替复习,使同学陷入茫茫题海中,弄得晕头转向,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练习不可不做,也不可少做,但应掌握一个“度”,不能因为做练习排挤了必要的复习时间。

2.注意精练,提高质量

大部分考生只讲究多做多练,追求数量,却忽视了练的质量和效果,结果做了大量的无用功,甚至做了多少遍的题目到头来还是出错。这就是因为没有注意“精练”,没有练到家,只注意题目中的“什么”,不注意“为什么”,只注意了“这样”,不注意“不这样,,会“怎样”,练得不少,但投入和收获不成正比。所以做题不要贪多,要注意习题与知识的联系,强化思维力度。要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更要加强练习后的归纳、总结和落实,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练习要有所侧重,注意典型性

高考题的特点之一是“稳定”,题目稳定、题型稳定、难度稳定,有相当数量的常规题。要研究、分析和认真做一做近几年的高考题。高考题严密有代表性,能体现《考试说明》中的要求,能突出教材的重点,通过讨论、分析历年的高考题目,能够开拓视野。要注意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和应变能力,以适应高考发展中的“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的要求。要熟练掌握《考试说明》中的典型例题,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切实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以达到练习的目的。

三、复习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

第4篇

情境是知识生根发芽的土壤,新课教学不可缺失了情境的设置,对于复习课教学也是如此,那么高三复习如何设置情景呢?

1. 实验情境的设置

实验是化学知识形成的基础,不仅仅适用于新课教学,对于复习课教学一样适用.

例如,“铁及其化合物”复习,我在课堂上就和学生进行了实验探究:“提供一种浅绿色的溶液,接着向其中滴入一种无色液体,引导学生观察,没有任何现象发生,接着又滴加了另外一种黄绿色的液体,溶液变红,不过继续滴加,红色又逐渐褪去,恢复为无色.提供了上述实验情境后,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出发对化学反应进行科学的猜测,尝试着用原有知识经验出发对自己的猜测进行分析,并萌生出探究欲望,接着自主设计实验并加以验证.

实践经验表明,实验情境的复习方式顺利地将学生带入了课堂,避免了直接进行知识复习的枯燥感,而且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地搜索头脑中的记忆表象,知识和方法很自然地带了出来.

2.例题情境的生活化设置

复习离不开例题讲评和习题训练,脱离实际的化学习题训练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从近些年的高考实际情况来看,联系生产、生活实践也是高考命题的一大特色,为此,我们的高三复习例题情境应该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有效联系.

例1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个城市对生活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街道上垃圾桶也都进行了分类和标注,引导市民按照提示分类地投放各种生活垃圾,其中的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生活垃圾属于( ).

A.盐类 B. 非金属单质 C. 无机物 D. 有机物

评析从知识本身来看,这个例题的落点极低,但是却渗透着环境保护意识,立意高远,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有引导作用,带动学生从该题出发进行辐射式复习.

二、注重以问题为中心

学习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复习教学应该具有思考性和开放性,有效的、开放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复习指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复习的效果.

例2某个化学反应发生后,结合你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科学选择化学试剂设计实验,验证可能的产物:SO2、H2O、CO2.

评析这个问题的设置具有开放性,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将思维集中到SO2、H2O、CO2这三种物质有哪些性质,检测方法有哪些?同时几个物质集中在一块检测,需要学生在逻辑上思考检测的顺序,提高了思维能力.

再例如和学生复习浓硫酸的特性,可以抛出具体化的问题:“活泼金属锌、铁、铝遇到浓硫酸会发生怎样的结果?”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知识内容上来.

三、注重以高考为重心

高三复习具有应试性是毋庸置疑的,为了帮助学生提升高考化学成绩,笔者认为应该研读高考题,通过对高考题的解析和研读,实现知识的复习和能力的提升.

例3(2012年江苏卷):在25℃时,有c(CH3COOH)+c(CH3COO-)= 0. 1 mol・L-1的一组醋酸、醋酸钠的混合溶液,已知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pH=5.5的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c(H+)>c(OH-)

B.W点所表示的溶液中:

c(Na+)+c(H+)=c(CH3COOH)+c(OH-)

C. pH = 3. 5 的溶液中:

c(Na+)+c(H+)-c(OH-)+c(CH3COOH)=0.1 mol・L-1

D.向W点所表示的1.0 L溶液中通入0.05 mol HCl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c(H+)=c(CH3COOH)+c(OH-)

第5篇

1 转变复习观念。精研“两纲”。把握方向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具体的考试范围以及能力要求。高三时间紧,任务重,鉴于化学学科知识点繁琐的特点,教师往往通过归纳、梳理知识点,要点突破,进行典型习题分析,教师讲的十分细致、分析透彻,然而教师代替了学生知识框架的建构。这种传统的灌输式复习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死记硬背,课堂缺乏生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有效调动,这样的教学无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激励他们在学习进程里发挥主动精神。

2 夯实双基。构建网络

新教材实施模块教学,着眼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与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编写体系上淡化了知识体系。新课程复习的重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合,将零散、孤立的知识点串成线,结成网,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序的储存在脑海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联想能力,还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且在练习中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将某单元的知识点设计成填空、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课前依照课本自行完成学案。上课时教师不是简单地按顺序校对学案,可以采取让学生提问逐一解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进行随堂小测试等多种形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参与,帮助学生有效地梳理知识,同时通过教师点击要点,答疑解惑,拓展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对夯实基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 延伸拓展。提升能力

新课程下高考化学注重基础的延伸和拓展,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综合与应用。高三复习不应是单纯的知识重复,复习课应该是新课的发展与延伸。教师要善于从旧知识中挖掘出新内涵,通过串联,整合,归纳找出其中的规律,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和浓缩,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复习时创设一系列问题.隋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与拓展,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复习的效益。

4 注重实验。提高技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新课程高考强调了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的分析、实验结论的评价,突出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定量实验、实验探究以及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强调绿色化学思想、安全环境保护意识。针对历年高考中实验题的所占比分大多数学生的得分率却普遍较低的状况,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化学实验的复习。在复习时要重视课本中的每一个实验,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等,进行归纳、综合并有序储存。注重实验基础知识复习,可以对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习来强化实验知识与技能。要让学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实验,对实验方案明确其优缺点,将其改进、重组。引导加强基本实验操作和对其原理的探究,如启普发生器原理制气装置、防止倒吸装置的创新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5 规范训练。培养素养

学生往往在考试后,自我感觉良好,批改后试卷拿到手,会发现自己认为会做的题目却得不到分数,这都源于平时训练时审题不够仔细,答题不够规范导致失分。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平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解题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使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以全面提高素质。

5.1注重规范,培养科学素养

高考中常见的失分有,如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把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等的单位漏掉;漏写或错写特殊的反应条件等。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教师自身要做好示范,课堂上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简练、到位,板书规范。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多搞定时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纠正,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注重简答题的训练,做到化学用语的准确表述,以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5.2细心审题,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在试题命题中常巧设关键词语、限制条件、隐含条件、干扰信息等,考查考生能否通过阅读、思考、分析,抓住题目所提供的新信息,并进一步与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相联系来解决问题。解题时要提醒学生看清要求,是?写“元素符号”还是“元素名称”;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还是“分子式”;划出关键字词“从大到小”、“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可能”“一定”等以提高审题能力,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6 联系实际。开阔视野

第6篇

一、对高三化学复习中瓶颈性问题的分析

1.教师的复习教学理念

教师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复习教学理念关系到复习的思路与效果。由于高三总复习是直接面向高考的系统性回顾与梳理,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高中化学知识做全面的梳理,另一方面在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取得化学思维和能力上的跨越。尽管经过十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思想和意识早已深入人心,但一些教师总是放不开手脚,唯恐学生的复习不到位,习惯于越俎代庖,不厌其烦地强调哪些应该让学生自己复习的概念性内容。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复习课堂的大容量、快节奏,一节复习课从头到尾,没有太多的时间给学生去探究、去实践,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内容,不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感悟实验原理、认识实验规律,而是通过课堂讲述和书面试题的形式,讲实验、考实验。

2.学生的复习方法

受长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一些学生在高中化学复习时总是希望教师多讲些、讲得细一些,亦步亦趋地随着老师的复习思路走,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静止、呆板、抓不住知识的核心和重点,在化学应用训练时过多地依赖《三年高考,五年模拟》《高考试题详解》等复习资料,机械式地做大量的习题,却疏于对问题做总结和反思,难以自主地归纳和总结复习的收获与体会。一些学生缺少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欲望,不善于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和辨析理清高中化学的知识脉络,掌握处理实际应用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复习效果。

3.高考信息的不对称性

我们生活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效率。高中化学复习同样离不开高考信息的获取。由于不同的地区和学校,高考信息的来源和渠道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高考信息也丰富,而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高考信息自然相对贫乏。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高考信息的不对称,也是影响高三化学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突破高三化学复习中瓶颈性问题的有效举措

1.教师要更新复习教学理念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更新复习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解疑纠误,更要引导学生探索方法、总结规律、提高能力,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高考备考有机融合在一起。根据高三化学一般采取三轮复习的实践情况,将第一轮复习作为高三化学复习的“形成期”,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贯彻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复习备考原则,侧重基础、查缺补漏,初步构建明晰的知识网络,逐步形成化学思想方法;将第二轮复习作为高三化学复习的“整合期”,突出教材各章节的内部整合和章节之间的整合,以专题的形式完善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摆正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关系,强化小综合练习。将第三轮复习作为高三化学复习的“优化期”,加大知识交汇点的习题训练,增强练习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激励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熟练解题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学生是高三化学复习的主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是高中化学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复习中的独立性,注重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根据自己的复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其次,要在核心知识、核心概念和核心应用上多下功夫,抓住各个知识点的内在有机联系,实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例如,复习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的特性时,应注意联系氨的实验室制法。因为氨的实验室制法,就是根据铵盐的这一特性,对于每项化学实验关注其变化、现象,仪器装置和操作过程,通过认识现象逐步理解本质;再次,要结合《考试说明》中关于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比例为3:5:2的题型分配原则,做好、做实基础性应用训练,适度进行难题的训练与研究;最后,要摒弃“题海战术”,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应用练习,在习题解答中注重反思和总结,在反思和总结中升华自己的复习感悟,强化主动探究和大胆创新的意识,进而提高应试能力和高考成绩。

3.多渠道获取与高考相关的信息

明确“信息决定成败”的哲理,把高三化学复习看做一场信息战,努力从多渠道获取与高考相关的信息。一是借助现代信息资源更新迅速、超越时空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了解高考动态,获取最新的高考信息,把握高考新动向。二是向资深的高考研究专家请教,掌握现代高考复习理念和方法,合理设计复习教学活动。三是到高考成绩先进地区和学校考察、学习,以“他山之石”促进本校的高三化学复习。

第7篇

高中化学学科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起来是有些吃力的,化学成绩上一直处于低分水平,那么有哪些提高化学成绩的学习方法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一: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例如对催化剂的认识,教材这样定义:"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假如我们对其细细品味一番,枯燥的概念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思索一下"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而言,'改变'一词指加快或是减慢?""'化学性质都不改变',那物理性质会变吗"等问题。经过一番折腾,对催化剂的认识就会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再者,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二:经常联想,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

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是一个好办法。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因此在选做习题时,要听从老师的安排,注重做后反思,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再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支链由整到分散,位置由中移到边,写毕命名来检验",这样就避免了遗漏或重复,十分快捷,非常实用。

四: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因人而异的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这里就扼要介绍几种常见纠错做法,以供参考。

1、摘抄法:将纠错内容分类摘抄,在其题下或旁边加以注释;

2、剪贴法:将纠错题目从试卷上剪裁下来,按照时间、科目、类别分别贴在不同的纠错本上,并在题目下部或旁边加上注释;

3、在资料及试卷上纠错:有序整理资料及试卷,或按时间段、或按类别、或按科目地分门别类,加以注释;

4、将纠错还原到课本:将纠错点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记纠错点,同时在其下部或旁边或附一纸片,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误原由及简易分析等内容。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备考方法构建知识网络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关注以下“3条线”,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1)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线

a)以某种具体物质为线索。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应用——对环境影响。其中对“性质”的复习应归纳为:物质类属的通性、氧化性、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等方面。“应用”则包括: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物质的分类提纯、环保科研中的应用等。

b)以某种元素为线索。元素——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盐,掌握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c)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高三化学方法线

化学反应类型讲清反应规律: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复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应按反应类型注重讲清化学反应的规律,避免因死记硬背化学反应方程式而产生对化学方程式恐惧、混乱、乱用、误用等问题.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元素周期规律。

抓好“三个结合”

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在复习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时要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使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理论、实验、计算融为一体。

(1)与基本理论结合

在复习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灵活运用。

(2)与实验结合

高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与计算结合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1)在复习高三化学主族元素时,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入手,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2)适时总结规律,有利于突出重点,强化记忆。

高三化学答题的加分技巧一、基础概念要清晰

化学这门科目很多基本概念都是比较难懂的,会有很多专业名词和一些方程式。但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只有打好基础复习才会更顺利。因而,平时考生就要复习好这些基本概念,对于一些名词、术语考生可以编一些口诀来帮助自己更好的记住。对于很多相似的名称,考生要擅于去区分,分析这些化学反应或者是元素之间的不同,只有找到了不同之处,考生才能更好的记住。有不懂的地方,考生更是要找老师问清楚,不要让不懂的知识点越积越多。

二、进行题型分析

考生除了教材上面的知识点要牢记之外,也要多多做题去巩固。考生每拿到一种题的时候,都要去分析解题的思路,运用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去解题。当然首先的一点就是考生要明白题目当中考察了哪些知识,然后才能用规范、科学的文字进行表述。那平时考生就要多多训练自己读题的能力了,也就是要看懂关键词,看看具体考察那点知识。

三、训练自己的答题技巧

要做好各种题型,考生就要多多训练自己的技能。例如训练自己实验操作的能力,毕竟化学这门科目,少不了做实验。平时考生就要把握实验操作的每个机会。按照老师实验的每个步骤,做好每一步,不能出错。实验做完之后,考生就要把实验操作的目的、操作步骤、原理等等这些知识点都写出来,有空的时候就要反复看。也能使考生的理解知识点,更快的掌握做题的技巧。

四、注重错题分析

第8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8―0086―01

一、夯实知识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近年来的高考命题已从“考知识”转向了“考能力”,但脱离不了基础知识。高考命题的基础是教材,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有的高考试题,可以从教材中找到原型或原题,如,大纲版化学第二册第四节的课后作业题(NH4)2SO4 的分解,曾演变为2008年全国Ⅱ卷12题的“方程式配平”和2010年全国Ⅱ卷10题(NH4)2SO4 的分解反应,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个数比等。因此,在高考备考的第一轮复习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并根据考纲要求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对每一章、每一节知识强化记忆,形成网络,方可厚积薄发。

二、确定复习范围,突出主干知识

高考试题一直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不避热点。因此,确定有效的专题复习范围对第二轮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专题确定的原则应是:突出主干、热点知识。如近三年全国理综(课标卷)即宁夏卷的必答部分,常考的重要知识点有:1.关于Na的基本计算。2.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计算。3.有机物同分异构体判断。4.电化学基础知识。5.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基本知识及平衡常数的计算。6.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及离子共存。7.元素化合物推断。8.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及重要应用。9.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0.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等。选修部分近三年均以有机合成和有机推断形式呈现,且常考查的重要知识点有:有机反应类型和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依据波谱结果写有机物结构简式等。所以,我们可以将上述知识点分设专题进行强化训练。

三、精练典型例题和习题

教师必须依据考纲大胆取舍,精选习题,正确处理好练与讲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并总结各种高考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避免学生盲目做题而浪费时间。如实验题,应要求学生始终围绕实验目的解答,一般不会因能力因素而失分,同时归纳解题技巧、方法,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四、用心审题,明确题目指向

审清题是做题的前提,要解决审题问题,学生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读题速度适当放慢,要逐字逐句认真审题。只有这样才不会遗漏题目的各种信息,包括隐藏信息,从而做到心中有数。2.要把握设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题目指向。3.把握出题人的意图,形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将储备的化学知识与题干的问题联系起来,明确该题考查哪些知识点,这样效率自然会提高。

五、用化学用语教学,规范书写

高考化学对化学用语的考查量大,如宁夏卷2010年化学用语考查22处,2011年和2012年均18处,分值均在50~60分之间,所以教师在高考备考工作中,应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每周都检查学生的化学用语记忆情况(可根据自己教学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在知识能力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高考成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规范书写,每年都有因考生写错别字、错写化学用语,甚至乱写乱画而被扣分,如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化合物名称写成化学式等。总之,让学生学习化学用语、书写规范,力争会做的试题中不因化学用语的误写失一分。

第9篇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预备铃后10分钟;合作学习;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知识点零散、繁多,而且学生对知识缺乏深入的理解,往往不能较好地将选修模块中的深层次内容与必修模块中的基础内容衔接整合,导致知识的存储始终处于零星状态,难以形成知识网络,使得“一学就会,一放就忘,一做就错”成为常态。

而高三化学总复习的目的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散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第二是促使学生形成学科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在时间紧迫的高三化学复习当中,每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更有学生由于成绩落后而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出于对学生能力的担忧而不敢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反而会不自觉地只注意系统的书面知识,采用“满堂灌,拼时间,多练习”的方式来进行复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学科知识片段以及一定水平的自主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只需要教师创造足够的机会,充分{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学会主动地把知识进行关联和整合,能力素养也会慢慢地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使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样的高三化学复习也能实现新课标中关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目的。

在上述想法的指引下,在过去两年高三复习里面,笔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就是以学科结构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利用预备铃后10分钟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 学科结构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是指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是指知识的整体性和事物的普遍联系,而非孤立的事实本身和零碎的知识结论”。他认为任何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观念、概念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这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内。这种基本结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因素,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因为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他就可以独立并深入地面对新的知识领域,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笔者认为高三化学总复习先让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是预备铃后10分钟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 建构主义与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即学习者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学习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过程,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基础上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合作学习要求日常的学习时间里,小组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积极主动地通过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因此合作学习的一些形式及方法的设计要能够保证组员之间进行真正充分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成员自己的先前经验、对知识的理解,都成为一种资源供大家分享和学习。在预备铃后10分钟的教学当中,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学生主动、积极、互助地共同参与到学习当中,有助于知识意义建构的高效实现。

三、预备铃后10分钟复习策略新探

带着对预备铃后10分钟怎么用的各种设想,笔者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高三化学总复习中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这个原则进行了尝试,从这两年的各次模拟考试和高考成绩来看,在年级13个理科班中,笔者所带的两个班基本上能够稳定在前几名。笔者分析总结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和实施的反馈,最终确定下来完整的实施策略。下面把预备铃后10分钟复习策略简单概括成“五步曲”:

第一步:学情分析(前期准备,8月份第一个星期)

我们都很清楚要上好一节课,都离不开准确到位的学情分析,只有对学生学习情况充分地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以2015年所带的高三(11)、(12)班为例,这是接手的两个全新的班级。初步了解到11班成绩在年级上基本都是倒数的,而12班属于中等偏下的班,但这只是一个整体大概的了解,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学生有关化学学习的具体情况,笔者在两个班94名学生当中展开了问卷调查。下面列出调查的一个问题。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到以前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情况,学生的化学基础情况、化学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学科知识点掌握情况等等,为以后整个预备铃后10分钟的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二步:组成学习小组(前期准备,8月份第一个星期)

根据上面的学情分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采用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当今各国的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其有用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不仅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对于改善课堂的社会心理氛围,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对充分利用教学中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其实效是令世人瞩目的。 合作学习小组采用4人为一组,一名组长和三名学生的组成形式。在这里,笔者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情况,把一个班所有学生分成A、B、C、D四个层次的学生,然后让学生在每个层次各一人,不分男女,自由组合,然后笔者在尊重学生的意愿为前提进行调整,最后组成异质小组。具体的合作学习小组的运行机理,笔者用下面的关系图(图1)来加以说明:

第三步:基础知识梳理整合(一轮复习开始,持续两个月)

高中化学可划分为如下五大模块:基本概念 、 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和化学实验与计算。一般情况,多数教师是机械地按课本章节顺序或知识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浅层次的重复,没有真正把握新课标的要求,没有对课本和复习资料进行有机地整合,过分地依靠复习资料,不注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的,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这样的复习的模式往往会出现复习了后面的内容,很快又把前面的内容忘记了的情况。在此,笔者认为在整个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要把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和整合,一定要做到主动和反复。主动指的是要走到教师复习之前,先自己把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反复指的是要把复习过的内容进行再复习从而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为了做到以上两点,笔者以小组抽签的形式把具体的基础知识点分派到每个学习小组身上,然后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把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并汇总在PPT上,并于预备铃后10分钟以汇报的形式给同学们进行复习讲解。下面我们以有机反应类型知识点归纳为例:

在预备铃后10分钟内,先由学习小组成员对以上内容在全班同学面前呈现并进行讲解,有时候可能表达不是太好,不过没关系,笔者会从旁引导、及时纠正并给予肯定,然后全班同学把该小组的总结进行集体朗诵和记忆,这样以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最后,当基本知识点都复习完之后,P者再把学生整理的内容全部整合到PPT中,用于每节课预备铃后10分钟集体朗诵或者抽查等形式进行再复习以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整个过程从高三化学复习开始持续两个月,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大大地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本来看似重复单调、枯燥无味的高三化学复习增添了不少乐趣。

第四步:化学方程式有意义化记忆(紧跟第三步结束之后,持续两个月)

经过上一步,学生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要想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运用到具体的问题当中。面对高中化学如此多而乱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普遍反映记不住,很容易出错,或者记住了很快就忘记了。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很多针对化学方程式的教学策略,实践起来也有不错的效果。然而,笔者认为,不管怎样的方法,都只是帮助学生在一定时间容易记住,但是要真正做到把方程式烂熟于心还是要通过把化学方程式通过关联以达到有意义化记忆,并且要不断地回顾重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基础知识的梳理整合完毕之后,笔者在预备铃后10分钟做出了调整,具体的流程分两步:

一是从“面”出发。把课本出现的化学方程式按出现的顺序整理到PPT中,让学生在预备铃后5分钟内进行默写,每次默写10个化学方程式左右。剩下5分钟,让学习小组把他们提前准备好的,觉得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或者多个方程式,通过联系生活、联系课本甚至是可以联系亲身经历来进行有意义化讲解。如下图2所示,某小组在默写完上面方程式之后,通过结合课本具体的实验装置、现象、注意事项等与该化学方程式有关的内容来进行关联,在讲到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时候,通过简单介绍了钢铁淬火的过程,然后提出“钢铁淬火之后,表面形成的黑色氧化膜是否是四氧化三铁?”,问题抛出之后,引起同学们一番激烈讨论,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学生把化学方程式给记住了,还能形成这样一种关联的思维,每当看到化学方程式,都会自觉地进行一番思维的发散,让化学方程式的默写不再那么枯燥无味,反而变得充实有趣。

二是从“点”出发。经过第一步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住了课本上比较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也具备了一定的关联能力。紧接着笔者进行了一个提升,改成以某种元素出发,以网络状呈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如下图3所示,金属铁与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通过这样的做法,学生可以把同一种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关的方程式进行网络化关联,让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更加的准确和全面。

第五步:小组合作,习题讲解(第四步结束到高考前一个月)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习题讲解其实很常见,但在笔者看来,更多的教师只是停留在表面,纯粹只是让学生讲题而讲题,并没有事先为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而让学生做充分的准备,导致学生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做到有针对性地讲题,更不可能把题目讲通讲精。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一个班级50多人中,最后真正能够从这样的习题课中取得进步的学生是少之又少,更多的学生是在所谓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愉快”地度过宝贵的40分钟。而笔者不同于他人的做法的一点在于充分利用好预备铃后10分钟,为学生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储备。这是习题讲解活动的坚实基础。

在习题讲解环节,笔者同样进行两个阶段的安排:

第一阶段:教师指导,分模块讲题。首先,笔者按模块先后顺序,给学习小组指定某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自己做过的或者没有做过的题目当中挑选一道或者两道题目备选,当把题目准备好之后,小组成员会在笔者面前先陈述选题的理由并简单口述一下讲解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笔者会适当地给予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和方法性错误。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由于过分紧张,导致一些自己准备好的内容无法顺利呈现给同学们,在这个时候,笔者会通过针对学生的问题,适当地抛出几个引导性的小问题,让学生重新找到题目讲解的方向,同时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

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适应该阶段的学习活动,笔者在内容安排上,先由较容易讲解的选择题开始,等学生基本适应了,再进入到难度较大的填空题讲解。 在本阶段,笔者只要求学生能够针对某一道题目做到能够把题目讲明白就足够了,这样让学生慢慢掌握讲题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不会给学生强加太大的压力。

第二阶段:根据组内实际情况,重点突破。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讲解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能够初步根据题目提炼出考查知识点和方向。进入到第二阶段,为了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切实解决每个小组的实际问题,笔者让小组成员根据平时练习、考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选取对应的题目,进行重点突破。在这个阶段,学生除了要把所选题目讲明白,笔者还鼓励学生可以针对题目的考点做出一些必要的延伸和总结,以此作为一个更大的提升机会。

从整个小组合作讲题实践情况来看,起初部分学生可能由于时覆还怀浞只蛘吖分紧张连选择题也讲得不清不楚,但是经过笔者耐心指导讲题要点之后,情况明显得到很大改善。最后两个阶段训练下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独立地把题目清晰完整地讲解下来。下面展示两个案例来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案例1

这是一道有关硫酸亚铁晶体制备的题目,上图为某小组成员讲稿,学生在处理这道题的时候,把整个过程的每一步的设计的原理和意图都进行了分析,真正做到把题目做透了。 同时,该学生不止把设问解决了,还针对本题设计到的结晶问题进行了延伸并进行了归纳总结。 笔者认为,这充分体现了该生已经走出来就题讲题的困境,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来完成一道题目,实属难能可贵!

案例2

这道题目所呈现的是一种学生完全陌生的元素化合物,该学习小组把对该题型的分析过程和注意的地方都进行了详细说明,把一道本来看似很难的题目用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给解决了。同时能够参照该题的考点,进行考点的类比延伸,并给出相对应的类似考点的练习。笔者认为该生在一道题的讲解已经可以做到尝试从教师的高度来理解一道题目。

四、教学效果分析

1.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地把握预备铃后10分钟的复习策略的实施效果,笔者于第一学期末再次用调查问卷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高三(11)班和高三(12)班合共94位同学。发放问卷94份,收回94份有效问卷。下面将两次问卷调查的相同问题进行对比。

从以上成绩对比可以看出,学生在进行了预备铃后10分钟的“五步曲”复习之后,两个班的成绩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其中11班由于基础得到很好的加强,因此成绩进步体现得更加明显,而12班成绩则是稳重有进。

通过两次调查问卷的分析对比以及高二高三成绩的比较可以证明,预备铃后10分钟的“五步曲”复习实践探究对于学生的合作意识、认知、表达、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逐渐摆脱往日以“题海战术”为主的学习方法,减轻了记忆负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会了反思和整合知识的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反思及展望

笔者对本次实践探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期间不断地进行复习策略的完善和总结。学生成绩证明该复习策略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确实能起到积极作用。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笔者理论水平、研究时间、教学实践等因素的限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 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够全面。笔者所在学校的生源于全市为中等偏上,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科基础较一般学校可能会好一点,同时研究对象也仅仅是年级的两个班级,因此得出的相关结论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要进行策略推广,还需要进行研究样本的扩大才可以。

2. 本探究采用4人异质化分组,但学生层次有时候区分并不明显。在异质组中好、中、差学生的个体能力有时差异较大,易造成沟通和合作上的困难,容易导致合作学习开展受阻,同时学生之间复杂的感情因素也有可能影响小组合作的开展效果。因此,在进行异质化分组的时候,还需要增加组内的情况调查,了解组内的成员是否存在矛盾、彼此间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差异,并对组内成员进行及时调配,务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展现自己的机会。

3. 预备铃后10分钟时间比较紧,学生时间容易把握不准,容易造成课堂拖沓。因此小组需要提前两到三天开始准备,并把准备好的内容事先给教师浏览,这样便于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提前演练,掌控好时间的分配,让讲解更清晰,更有条理。

4. 学生在台上做汇报讲解时,要确保台下学生认真听讲、积极配合。因此教师需要实时关注学生动态,必要时可通过提问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 学生在本环节准备的内容多种多样,教师如何保证这10分钟出效果并顺利过渡到正课并完成教学任务,这其中的难度和挑战性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备课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多方准备,灵活实施,确保两方面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兼顾。

鉴于本复习策略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在当下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背景下,高一高二也可以灵活运用预备铃后10分钟来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作为一个过渡阶段,最终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教师为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来全面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杨文斌.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

[3] 王晓魏.基于高中化学自主学习下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 马振亚.高三学生化学高考复习现状调查分析与反馈[J].化学教与学,2014(6):65-68

第10篇

【关键词】试卷讲评 课型探讨 三个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2-0164-01

试卷讲评是高三化学复习阶段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试卷讲评课,对于纠正错误、巩固双基、规范解题、熟练技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有着特殊的意义。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对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教师上课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详细分析到最后一题,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效果自然不好。那么,试卷讲评课应讲些什么,怎样讲,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去讲呢?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在校专家督导组的指导下,就高三化学试卷讲评课模式进行了摸索、尝试、探讨。下面笔者把我们共同研讨的成果与各位老师分享和交流。

一、重视课前的充分准备

化学试卷讲评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做充分的准备,以便准确把握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的缺陷。化学试卷讲评课的课前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认真阅卷

只有通过及时批阅试卷才能够准确发现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深刻了解到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准确统计

统计时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①试卷分数以及过线人数的统计;②学生主要错误类型的统计,学生主要错误类型的统计我往往通过设计问卷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完成,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题技巧、临场心理因素等方面。

3.归类分析

做好试卷的归类可以有效地提高讲评课的课堂效率。归类方法应根据试题的具体情况进行,如按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按解题的方法进行归类,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

二、注重课堂的精心设计

一节高效的试卷讲评课,除了教师课前深入分析试题内容、全面把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外,还要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同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1.试卷讲评要及时

每次考试结束之后,学生对于自己的考试成绩和正确答案有着强烈的渴望,此时讲评效果最好。如果拖延久了学生已把试题忘了,情绪懈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试卷讲评应突出时效性。

2.试卷讲评要有针对性

试卷讲评要突出重点,要抓住关键性、典型性问题加以点拨剖析。对于学生存在的典型错误,教师应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总结:是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不清楚,还是审题不清,题目要求理解不准确;是化学用语书写错误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是解题格式不规范还是考试心理紧张等等。教师评析时应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重视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突出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的培养。

3.试卷讲评要有拓展

由于受考试卷面、考试时间等的限制,试卷不可能涉及所学知识的全部,在考察主干知识时,命题人往往通过变换题意、角度、题设条件等,以点带面来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显然教师试卷讲评时就题论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应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试题,把题目的知识点向广度和深度上加以延伸、拓展,尽可能地构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

4.试卷讲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试卷讲评课中,老师要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我通常的做法是做好试卷统计分析后提前将试卷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独立纠错,自查自纠,期间鼓励学生间的同伴互助、相互交流。在课堂讲解时,我会让程度一般的学生去反映问题,让中等程度的学生去解决问题,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去评价问题。老师要善于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体会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其内在兴趣,使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

三、强化课后的自我反思

第11篇

1.1看准方向研究信息

1.1.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高考化学试题可发现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连续和稳定性,一直保持稳中有变原则。即便高考形式有多种版本(如3+2、3+理综、3+文理综合+1等),但只要根据自己所在地高考形式重点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就可发现它们具有共同特征,如试卷构成、试题类别、考查方法和能力要求等,进而理清复习思路,制定合适复习计划。

1.1.2注重新教材和新大纲转变

和以往教材和大纲相比,目前运用新版教材和大纲已发生巨变,如内容变化,实验比重加多,知识传授过程加入科学思想和方法,加大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资料。这些变化显然是体现在高考命题里,熟悉新教材和新大纲转变会有助于掌握复习方向和深广度,有助于加强复习目标性。

1.1.3合理运用其他材料

除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大纲外,获取信息途径、方法也有许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这些材料运用必须合理,除老师规定材料外,其他都能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标,避免复习被打扰并浪费时间。

1.2优化教学模式,搞好课堂教学,坚实基础

1.2.1运用学案式复习模式

每个学案涵盖五方面内容:复习要点;双基回顾;经典例题;课堂例题;课后练习。将教材内容涉及知识点设计成填空、图表形式,学生根据课本可自行回顾和整理。教师通过与学生谈心、检查作业、课堂提问、测试等形式掌握学生实际了解和落实状况。课堂上教师指出要点,答疑解惑,开拓知识点深度和广度,既保障课堂含量,又提升课堂效益,对坚实基础起到优良功能。

1.2.2坚实基础切忌单一反复旧知识

有些教师误以为抓基础就是对已学过知识的回忆、再现,通常把复习做成单一反复,温故有余,知新不足。例如:在复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考点时,通过按教材顺序复习,要求学生回想什么叫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有几个主族、副族,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性质怎样递变规律。其结果虽然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重新认识并加深记忆,但还是没有新发现和理解,灵活运用更谈不上。而有经验教师通过给旧知识创设新情景,例如:让学生不看书就能画出元素周期表,并在表中填上主族元素符号;请写出10e-构型和18e-构型所有微粒化学式和符号。要回答这一问题凭单一回想旧知识远不够。要对元素周期表特别是原子序数18号以前元素原子结构非常熟悉才可回答。对18e-微粒要引入学生推导从分子角度较容易写出:Ar,HCl,H2S,PH3,SiH4等,从离子角度可写出:K+、Ca2+、Cl-、S2-、HS-、P3-等。更关键是推出“9+9”e-微粒。例如:9个电子基团有-F,-OH、-NH2、-CH3等,相同基团结合形成F2、H2O2、N2H4、C2H6;不同基团结合可形成HOF、NH2F、CH3F、NH2OH、CH3OH等。这样在复习进程中,通过串联、整合、归纳找出当中规律,运用这些知识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1.3规范训练,精选习题,优化评价,提升潜力

纵观近几年高考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改变,“题海战术”不再是应对高考最有效手段。高三学生负担重,压力大,怎样在保障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同时,又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就要求教师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题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某些改编,力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同时注重审题指导,思维分析,方法归纳,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效果。高考化学试题题量少、分值高,每道题在考试中都有举足轻重作用。学生必须做到少失误或不失误,力争万无一失。有些问题学生认为自己学会了,但做题常练常错。主要原因是学生眼高手低产生的。克服这点必须在准确率上下功夫。把审题和规范参题上升到科学态度培育高度来认识。审题要看清关键字词,例如:“可能”不可能“正确”“不正确”;要看清要求,例如:是“分子式”还是“电子式”,是“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要字斟句酌。

2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策略

2.1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复习有效性

新课程展现知识点不象旧课程那样有体系,有条理;所涉及知识面广,给高三复习备考工作加大难度。要提升复习有效性就定要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找准知识结合点,理清知识脉络,创建学科知识系统和主干知识。由于高考范围大而多,考试时间、试题数量有限,每年试题内容选择和侧重点不可能一成不变。从考试命题本身看,需要有稳定命题要求,也需要有一定变化,才有利于提高测试公平性、客观性。复致思路是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非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实验专题微观结构和物质多样性化学反应原理(按专题顺序)有机化学(必修+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按专题顺序)。重点解决基本概念、原理、技能、知识理解和掌握。重点解决审题、解题技巧和速度、答题规范等关键问题。临近高考是再回归课本,梳理知识,总结拔高。

2.2精编习题提升复习针对性

新课程考纲要求:“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过程中,运用科学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解释”;同时重视思维开放性,突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考查,体现对学习过程与结果关注,实现学科内知识综合考查,注重从微观到宏观,从定性到定量,从单一到综合等方面体现化学科学特点。新课程实行刚开始,所涉及知识点面广,情境素材新,注重和STS联系。能与其相配套教辅材料基本没有,最近市面上出售多种高三复习资料,都挂名新课程,但实际还是很多旧课程内容,题型老旧。如果不进行精选定会增加学生负担,缺少复习针对性。建议高三复习资料最好由备课组教师按照学生状况独创精编习题,提升复习效率。编写时要注意下面事项:符合《课标》和《新考纲》要求;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重视学生能力发展;关注新增知识点和科技发展,注重和STS的关联。[例题]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它的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易溶于热水

B.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C3N6H6

C.三聚氰胺属于氨基酸的一种

D.三聚氰胺含氮量很高(66%),因此它能冒充蛋白质

2.3强化实验复习,提升实验探究潜力

第12篇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化学高考复习并没有真正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来进行,而是把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这使得许多教师在开展高三化学总复习时囿于复习的“怪圈”之中,其结果是复习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科学的复习备考方法,能提高复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学案教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案设计的原则

1.课时化原则。分课时处理复习内容,一般一个小专题学案为1-2课时。这样有利于控制本课时学习内容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的实现课时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案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学案激发人人参与的兴趣,培养人人参与的能力,提高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成功,内化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还课堂给学生。

4.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设计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等。

5.层次化原则。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复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变无效课堂、低效课堂为高效课堂。

二、学案的编写方法

1.先备课后设计学案。教师在编写学案之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课程理念要非常清楚。明确目标,掌握重点、难点以及高考的考点,并将其体现在学案中。在备好课的基础上,开始编写学案,将所授知识设置成填空题、表格题、思考题等。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哪些让学生填写,哪些可以在学案上直接写好,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教学可行性,将课本内容进行重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多设计表格进行对比。在高三化学复习中,许多知识通过对比归纳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若课堂上在黑板上或通过多媒体画出表格,学生记录,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因此可充分利用学案,将这些表格设计在学案中,既方便讲解,又容易归纳总结。

3.学案设计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高三化学复习中,有些知识需重组并细化。因此在编制学案时,要多使用数字标题,在大标题下多用一些小标题。这样能帮助学生理清一节课的知识脉络,条理清晰。同时,为了突出重点,可在字体、字号上有所改变,在重要字词下加点或下划线,也可在填写时,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笔写,以示重点。

4.设置巩固练习。学案要设置适当的巩固练习。习题要精选,量不宜过多,应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目(包括历届高考题),在其他练习册中重复较多的习题如非必要则不宜再出现。另外,可以增加一些较难题、提高题以及原创题,以提高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

5.设置“考情分析”和“学习反思”栏目。在学案的开始设置考情分析栏目,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在高考中的地位和近年来的命题趋势。在学案的最后设置学习反思,让学生对照考点要求来认真反思,检查自己是否已全部掌握,有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并在反思之后,将问题及时解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养成自我总结,自我弥补的好习惯。

6.页面设置有讲究。首先学案的大小以一节课一张双面A4纸大小为最适宜,这样有利于整理和检查。其次,页眉页脚设置也要注意,要便于整理。可以在学案的页眉页脚设置标题和页码,这样在整理时比较方便,并且可以让学生在遗漏了某一张学案时,根据页眉页脚迅速查出并及时补齐。

三、学案实施的策略

1.课前准备。教师将学案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了解复习要点,做好课前的一切知识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学习,对基础知识中尚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中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在完成基础知识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优等生不准看教材、笔记,中等生提倡不看教材、笔记,学困生则在自己努力后可借助其他方法。

2.课堂学习。(1)知识结构的落实。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提问、学生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2)认知方法的传授。对于学案中的例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经教师对解题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东西,真正达到把例题搞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对某些例题进行拓展,指导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3)技能训练的实施。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在课将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