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学的重要性

生物学的重要性

时间:2023-12-16 18:23: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学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学的重要性

第1篇

生物学习 兴趣 重要性 实用性

由于很多省份的中考不考生物,所以初中生根本不重视生物的学习,再加上很多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也不重视生物学的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搞好生物学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初中生物学教学要想真正的“破茧重生”,就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结合我近几年的摸索,下面谈一下我的一些做法或观点。

一、让同学们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

虽然中考不考生物,但是并不代表高考不考,在高考科目中,理科综合是由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科组成,其中生物占到90分。而初中生物所学的很多知识,是学好高中生物的基础,因此,从考大学成就自己的梦想这个角度来看,学好生物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生物学开课伊始,我就明确的告诉学生这些基本情况,从而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使其认识到学好生物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让同学们认识到学习生物的实用性

生物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即使不想考大学,学会生物学知识,会给我们的生活实践带来很大的好处。例如,了解了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六大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对花卉、蔬菜等的科学种植,高产、优产带来非常大的好处;学会了免疫学的相关知识,对疾病预防不无裨益;了解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对强身健体益处多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结合一些与生活实践相关的实例,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的实用性,进而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结合实际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等特点,我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性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争取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果实的结构》内容时,我就布置学生提前带来家里有的一些果实,然后剖开,通过观察各部分的结构,指出哪些结构是果皮、种皮、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等。再如,在学习“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他们开动脑筋思考、积极发言讨论,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最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也是一门实践性科学,教材中常常有一些验证性试验,这类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规范,结果易于预料和控制。但它也有不利于教学的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而且事先知道了结果的实验,会使学生的兴趣下降,对于教师而言,也容易变得思想僵化。而新课程下的教学过程,应该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良好的探究能力为主,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将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究性的实验,或至少是带有探索成分在内的验证性实验。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究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第2篇

【关键词】: 微生物学、教学、农业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172-01

一、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在前汉后期的《泛胜之书》记录中就提起到肥田中用熟粪及小豆与瓜果轮作的种植方法,公元141年,名医华佗进行麻醉和外科手术时主张割去腐肉以防传染,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生物,第一次观察到了细菌并对其形状进行了描述。后来细菌奠基人柯赫先生提出了细菌会产生于农业牲畜体内,这种病菌可以分离出来,在牲畜体外培养,并认为患某种疾病的动物体内一定存在特定病原菌,将此原菌接种到敏感动物,必然会引发相同的疾病。还有一个就是和农业微生物学有着巨大关系的施勒辛和明茨,19世纪后期,农业化学和细菌学的形成和发展为研究土壤中物质转变开辟了道路,在1877年,施勒辛和明茨证实土壤中的硝化作用是通过微生物进行的,1891年,伟林顿又证实了硝化作用不仅在土壤中,也可以在含有铵盐的液体中用土壤接种来产生。

这三个研究成果,随后在民国时期正式传入中国,不可否认,这三个研究成果对中国微生物学发展起到了莫大的帮助,截止现在,我们微生物学界内还会用及到这三个研究成果的理论知识。对于现代微生物来说,微生物成为了一门热门的前沿基础学科,在基础学理论研究方面,逐步进入到了分子水平的研究中,在应用研究中,向着更有效和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 农业微生物学教育的重要性

现今生活中离不开微生物的影子,也更离不开微生物学的研究。水果、蔬菜、毛巾、化妆品等等,都含有微生物的存在,这些物品的成分由来,就是微生物学科学家和学生们多年研究出的成果,把反复试验成功的微生物加载到需要的物品中,制造出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微生物学的研究教育工作,给我国的经济、高新、生物、农业等带来很大的帮助,中国的矿物质随着人为和环境的破坏而日益减少,具新华社报道,以中国目前的煤炭使用量来说,中国煤炭资源只能在维持70年,可以试想,70年以后,灭绝的不只是煤炭,还有石油、稀有物质等,如果我们没有了这些必要物资,我们该怎么办?只有通过自主研究新的微生物能源,创新出更有效地物资来保证人类生活的正常运转。

微生物学的应用范围不单单限制于生活应用中,它的分布范围非常广,对于土地来说,1g沃土中含菌量高达几亿甚至几十亿。正介于微生物具有生长快、代谢能力强的特点,才使得微生物能够成为发酵工业的产业大军,在工、农、医等战线上发挥巨大作用。正因为微生物学的重要度如此之大,所以中国和世界都极其需要微生物学的教育者和探索者,用他们的努力成果来给我们未来的生活保障和依靠。所以说,微生物学的教育是必然的,微生物学的探索研究也是必要的。

三、 如何开展微生物学的教育和探索

1、让学者正确认识微生物学的重要性。只有正确意识到微生物学对人类的帮助,才能用心的去学习,,社会中的事物是多面性的,都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都全面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密切关联,正确看待、正确理解。才能学好微生物学的奥妙知识。

2、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微生物学最重视的是自身学术梯队的建设,要有多面人才得产于,融合老专家、老学者。使这个队伍变得更加有力,创新能力更强。然后注重新人的培养,带动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只有坚实科学研究基础,才有微生物学教育和研究进步。

3、加强微生物学的教学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微生物学课程在相关院校中基础教学地位,加强基础、扩宽面向,无论是综合性还是工程性的大学,还是农业院校的植物生长和动物生产类的专业,微生物学都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或专业课,因此,微生物学的发展力量不会削弱。

4、基础课程的合理设置。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微生物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由许多相关的学科绑定在一起,息息相关,为让更多的被教育者适应这种学习环境,所以要以加强基础教育,扩宽基础口径,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的原则,来建立合理的课程设置。

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去探索微生物学中的知识,将基础课实验、专业实验、实习、论文等环节合理的衔接和优化,围绕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不同阶段向学生们提出合理的要求。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总结:

以上是笔者在当代微生物学的研究和探索中所整合的经验来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研究,微生物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是未来开展的一个方向,只有通过合理的手段、合理的方法,完成微生物学的教育目标和微生物学的探索研究工作,才能使我们的微生物学技术由基本走向成熟,对我们未来中国发展和人类居住环境给予保障,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微生物学的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习巴施勒辛和明茨等微生物前辈们的丰功伟绩和高尚情操,热爱微生物学专业,为微生物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忠印. 关于现代微生物学的认识[J]. 生物学杂志,2009(02)

[2]刘琛. 2006年中国生物化学及微生物农药制造行业发展分析[N].环球日报,2007(05)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人文关怀;重要性;策略

一、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一)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当前教育的核心走向是实施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综合培养学生的知识接受与拓展能力,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领悟人文关怀的一种科学的教育模式。初中生物教学作为初中生教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在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这是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成当前初中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实施人文关怀的渗透,势在必行。

(二)由受教育群体及生物学科特点所决定

初中生物教学的对象是刚从小学毕业的青少年,多数年龄尚处于十一岁到十五岁之间,对世界的感受和认知能力有限,需要家庭和学校积极施加正面的引导,初中教育因此显得任重道远。学校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对于端正初中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认识世界的角度,对于初中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初中生物教学实施人文关怀,也是由生物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生物,顾名思义,指的是具有某些生命特征的个体或群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有助于学生对生命产生更为准确的认识,从而珍爱生命,严肃处理与生命攸关的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充满活力而不失和谐的世界。

(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育人

任何教学,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教育人,促成人更好更快的成长,生物教学也不例外。有的人误以为人文关怀只是诸如语文一类人文学科所要重视的东西。初中生物教学如果脱离了人文关怀,就不是教育的真谛所在,无法称为完整的教学。如果说语文之类的人文学科是从文化的角度去阐释世界文明的起源、发生、发展和延续,那么,生物教学就是从生物(人和除人以外的动物)本身构造去搞清楚人类和世界的起源、发生、发展和延续,两者只是探讨的角度不同,落脚点是一致的。因此,从实施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言,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关怀,是题中应有之义。

二、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关怀的策略

(一)认识初中生物教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我们要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客观地认识到其重要性――也就是正确认识做这件事的价值――才有可能全力以赴去做好它。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关怀,首要的也是准确认识这一行为的重要性。老师认识其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才会有意识地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彻到知识的传授流程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良好而完整的生物教学;而学生认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才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不会认为生物老师在课堂渗透人文关怀为“多管闲事”。学校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生物教学渗透人文关怀的宣传,引导学生在遇到类似情形时进行妥善处理;也可以出一些与生物教学相关的黑板报,将人文关怀渗入其中。

(二)以人文关怀为导向,领悟生命之真谛

初中生物教学要坚持以人文关怀为向导,领悟生命的真谛,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每个人都具备拥有生命的权利,生命与生命之间应该是平等而同样珍贵的――因为生命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一生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便不再拥有。这启示初中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既要警示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时刻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成长。举个例子,在学习《健康的生活》这一个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例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危害生命安全的不良习惯,包括抽烟、喝酒、熬夜、长时间游戏等,告诉学生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这样,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方法中学习,可以渐渐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三)充分借助学科衔接点,传播人文关怀

学科与学科的融合,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我们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时,应该充分借助学科的衔接点,尤其是一些人文学科与生物学科的交叉点,来展开人文关怀的传播。比如,现在的初中生物课本有“生物学与文学”的专题小栏目,为我们的人文关怀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文学的积淀基本与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真实的记录着文明发生、发展的点滴,将文学引入初中生物教材,无疑是有卓识远见的。一方面,文学的加盟可以促使生物教学的诗化,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之美;另一方面,学科与学科的交叉学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强化所学知识。

总之,人文关怀的渗透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应尽之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一如既往地贯彻执行。实施初中生物教学人文关怀的渗透,既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素质教育内涵的要求,也是由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生成长的阶段性特点所决定的。实现将人文关怀切实渗入初中生物教学的每一个角落,需要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认识到人文关怀对于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初中生物老师要以人文关怀为指引灯,指导学生领悟生命的真谛。同时,还要关注学科间的衔接点,积极传播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巩美玲.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题[D].山东师范大学,2012.

第4篇

关键词: 情感价值目标 生物课程标准 策略

生物学是解读生命奥秘的科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作为学习与研究生物学的课堂,理应充满对生命奥秘探求的气息。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审视我们的生物学教学时,发现大多数生物学的教学只是一种讲述――“学习”了花的结构,面对鲜活的花朵却一片茫然;一种让学生被动的记忆――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热情,很少涉及情感价值的层面。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晓之以理――传授以人类的研究成果、生活经验,还要动之以情――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和情感调控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未来的社会要求教育应包括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2]。2003年《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现情感价值目标,大多数教师感觉有困难――因为这个目标太过抽象,不容易把握:或情感教育在生物课上“喧宾夺主”,或脱离教材的具体内容,牵强附会,空发议论,使一堂生物课变成生硬的“政治课”。那么如何恰到好处地实现这一目标呢?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及所取得的结果来看,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六种策略:

一、密切与现实生活联系

既然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多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深圳的女士买了一种干细胞美容产品美容,结果,该女士不但没美容,反倒“毁容”。在产品的广告中,厂商提出这样一种解释:“干细胞――就是很能干的细胞”。稍有生物学常识的人应该知道干细胞这样解释是不正确的,所以它的功能也是值得怀疑的。但这位女士没有这样的常识,不明白厂家是卖“干细胞”的概念。所以,在《细胞分化》一节的教学中,当学习完相关的知识后,笔者就向学生抛出这个案例,让他们思考、讨论,他们通过讨论得到了这样的结论:不能只看表明的东西,应该深入了解,实事求是。现实中类似的案例非常多,笔者相信只要教师能将生物教学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情感价值目标很容易就能实现。

二、实验

我们常抛开实验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不如让学生亲手做一个实验。但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陷入一个误区:大部分实验是教师做准备工作,学生在教师的要求范围内,不加思考地机械地操作。这样的实验收效甚微,甚至有反作用――学生认为实验只是走过场,所以实验时就粗心大意,完全体味不到科学的严谨。那么如何高效地利用实验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者让他们自己动手准备实验。例如: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这一实验,在预实验时,笔者提出问题:“如何确定低温是否会引起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学生回答:“看细胞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数目是否加倍。”接着我又问:“如何确定这个‘细胞分裂的中期’?”学生们经过思考,认为要注意低温处理的时间,即实验记录时应注意低温处理的时间梯度,由此学生懂得记录的科学性。实验时,我们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在一个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实验是由教师做准备,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教师的指导操作、记录;另一小部分学生(操作技能不错,对生物学有很强的兴趣)实验前自己准备实验,按照实验手册上的要求操作、记录。从实验的结果来看,前者中大部分都能观察到预期的结果,看似成功;而后者中则较少观察到,反而暴露出其他很多问题,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看似失败。但从情感价值的目标来看,前者感受到实验就是在走过场,无法体味科学的严谨及实验过程中的乐趣;后者则能够比较真切地感觉到科学中的严谨设计,科学的记录、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体味到研究的乐趣。

三、研究前沿

上个世纪初自然科学中研究最为活跃的是物理学,结果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自然科学中生物学的研究最为活跃,所以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生物学的春天马上就要来临了,你做好准备了吗?”引起学生学习生物学,或者关心生物的兴趣。生物学中研究热点很多,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抛出很多类似的问题,例如:在讲解“艾滋病”时,根据艾滋病病毒繁殖必须依赖逆转录酶,而这种酶在人的体细胞中不存在的特点,提出问题:“如果你是防治艾滋病的专家,你将何处着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刺激他们搜寻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而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四、生物科学史

新教材在编排上有很多涉及科学史的内容,大体上遵循发现―新问题―再研究―再发现的过程来描述,即问题驱动模式。让学生阅读,教师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科学研究的过程,实际上遵循了“发现―新问题―再研究―再发现”的过程。此外还可以深入挖掘,开展深层次的情感价值教育,例如在学习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是一个生物学家J.D.Watson和一个物理学家F.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可以让学生懂得与别人合作的重要性,同时知道学科综合的重要性,还可以提一下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的工作,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过程中坚持的重要性,等等。

五、世界日

现在的地球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等,所以为了引起世界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联合国规定了很多世界日,例如:世界环境日(6月5号)、世界水日(3月22号)、世界艾滋病日(12月1号)、“世界无烟日(World No-Tobacco Day)”(5月31日)等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世界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引起学生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生物资源状况、环境状况的关注,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等。

六、持之以恒

情感价值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节课或者一个学期就能够达到的,它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

总之,情感价值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手段非常丰富,在此且抛砖引玉。笔者坚信,只要我们努力挖掘,积极渗透,就完全可以“情―理”交融,使科学知识传授与思想情感教育交相辉映,从而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产业的开发需要生物学的发展。我国在基础科学发展规划中, 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反映了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1]。细胞生物学目前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一个前沿领域,随着新方法、新技术的建立,更促使该学科取得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并且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2-3]。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围绕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自己多年的《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对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方法进行了合理的改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突出教学主线。《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多,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主线不清晰,使得学生感到内容多而乱,不容易系统地理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熟练掌握该课程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应用到实践中去,成为本课程改革的关键。比如我校生物技术专业选用了翟中和主编的《细胞生物学》第三版作为主要参考教材,全书分为15章,内容较多。我们在讲解的时候,从课程的体系出发,以真核细胞三大体系为主线。将所有部分分为膜系统(第一章到第八章及第十五章内容)、骨架系统(第九章内容)和遗传系统(第十章到第十四章内容)三大系统。

整合教学内容。《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多且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广,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内容重复、轻重不分的情况。针对这些特点,细胞生物学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必须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如前八章的内容可以从膜系统相关性来讲,不管是物质代谢、能量转换、还是信号传导都是发生在细胞的膜上,这样联系地讲解起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另外,《细胞生物学》课程与其它课程,如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因此,在该课程的讲解过程要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避免与先行课中某些内容重复,又要为后续课程留有余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细胞生物学的联系性、统一性和辩证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承前启后的教学方式,既保持了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又解决相关课程间的重复教学问题,对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积极作用[4]。

追踪学科前沿。《细胞生物学》课程发展快,因此,教学内容是否新颖,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细胞生物学》的教师需要站在该学科领域的前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并及时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和应用价值归纳总结后在相关的章节中进行讲授,从而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问题式”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和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后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以一个学习小组或一个宿舍集体为单位,进行课后小论文。在一些重要章节讲解介绍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论文题目,通过学生的查阅文献、设计方案、过程操作、结果分析和论文写作等环节。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以后的科研训练和毕业设计的文献综述写作大有帮助。

加强课程实践环节。细胞生物学是一门试验性很强的学科,光是“听”和“读”是不够的,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环节,开设一些综合性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找出与本课程的实践结合点,培养对知识应用的能力,在设计实验的时候、一改以往有的单纯的、验证性的实验,开设一些具有设计性的综合实验,使得学生在实验设计、过程操作和结果观察与分析中了解该课程的内容,并对整个研究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学习,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有科学研究的教师,要鼓励一些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自己的一些课题。一般到大三时候,学生完全可以利用他们学过的一些专业基础理论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小实验,通过他们的收集资料、设计方案、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的全过程,大大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

3 考核体系的改革

树立科学的考核观,使课程考核过程化。课程考核不仅要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应该评价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课程最后成绩包括考试成绩(50%)、实验成绩(30%)和平时成绩(20%)。课程考核过程化不仅有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能起到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把考核有机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促使“教、学、考”有机结合,形成“教、学、考”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消除部分学生平时松懈、考前背诵、考试作弊、考后遗忘的不良现象。

通过对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对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法进行了合理的改革,优化改革后新教学体系已在生物技术专业的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宏.细胞生物学教学与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4(4).

[2]余晓丽,杨珂金,高宛丽,陶爱丽,吴红.高师院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新课程设置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

第6篇

关键词:培养 中学生 生物课兴趣

一、将课堂教学与大自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课本上的生物学知识,只是自然现象的文字再现,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种自然知识硬性地放到课堂上解决,不仅是学生,即使是我们教师也会感到索然无味的。实际上,自然界才是学生真正的生物课堂。生物学知识,只不过是自然界中生物现象的一种文字概括。生物学教师只有把我们的生物课堂嫁接到大自然,才能使我们的生物课堂变得真实而具体,充满趣味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更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

二、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特别紧密。如合理膳食,食物的营养成分,健康地生活,利用微生物制作泡菜和酸奶等等,这些知识,在课堂上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不过那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如果我们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拿到生活中去加以体验的话,那么,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大大的提高。比如,在讲解了微生物的用途以后,课后让学生自己制作泡菜和酸奶,学生一定会积极地投入到这项活动当中去的,因为这些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活动,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那么,在活动中我们就能够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三、将课堂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有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一些高新科技与生物知识有关,生物科学是现代的前沿科学之一,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代的许多行业,特别是医学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变革。比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仿生学的应用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生物技术研究的领域中来,以他们的热情与创新精神正在拨开生物界的层层神秘面纱。所以,课堂上适当引入生物科学的前沿技术,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生物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激情与兴趣。

四、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实验除了真实、直观、形象、生动之外,还是一项目的性十分明确的操作活动。它对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概念都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方法均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并力求使学生实验成功。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不仅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获得实验成功之后,此时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能够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从而刺激学生更深入地探索。

五、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我们的教学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进行教学,如将猜谜语、演小品、讲故事、唱儿歌等活动引入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两栖类动物的学习兴趣;可以自编小品“多莉找妈妈”激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强烈的探求欲望;可以将《三国演义》中“望梅止渴”的故事与“条件反射”的教学结合起来,这既增加了课堂的文学气氛,诗化了教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将课堂教学与生物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生物教学理论要求我们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课内外结合和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那么作为教师,就必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堂以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课外活动中,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食用菌的栽培、动植物标本的制作等,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七、将课堂教学与谚语俗语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一节课整个过程如果只有干巴巴的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贯穿始终,教学氛围肯定显得沉闷。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谚语和俗语来调动学生。

所谓谚语俗语是指那些具有哲理性的地方语言,它们是一些将某些现象、事实或规律用精练上口的词句加以描述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如生物的遗传可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引入;条件反射可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引入。

兴趣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短暂兴趣引导到稳定兴趣,促进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向高层次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脱离开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不能为激发兴趣而去迎合学生,更不能为激发兴趣而用庸俗的玩笑或不恰当的比喻去逗学生发笑。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趣味性,教学的趣味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教学的趣味性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不宜引起学生哄堂大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一个“度”。

第7篇

【关 键 词】 中学生物学习;生物教学;应用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正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在生物教学中,生动幽默的课堂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幽默能缓解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激起更大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好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因素所在,但要想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每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都应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一、质性评价在中学生物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中学生物合作学习,建立知识点框架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在知识点框架构建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遵循学生心理的认知规律:“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所构建的知识框架,最终形成学习者特定的认知结构。

(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那么中学生物实验到底有哪些重要性,我认为,中学生物学实验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加深理解,巩固和验证学到的基础知识。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而抽象的,学生没有感性知识很难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从一个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的认识,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和巩固有关知识。

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学习,也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深造和参加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近年来,各种国际调查发现,我国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糟糕,这就出现了我们现在通常说的“高分低能”的现象。

第三,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看世界的观点。通过实验的具体操作,让学生自己探究实验本身。这样可以逐渐地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使学生科学客观地认识世界。

第四,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实验的整个过程以及每一个步骤在学生自己的操作,并且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出错,自然而然就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工作的工作习惯。

(三)培养中学生学习的思维性

学习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目的就是培养合格的学生和合格的未来人才。这样也对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要求很高,主要有这样的几点:1. 演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教师的一切操作都要合乎规范,做到规范化,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2.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用踏实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得实验能够达到准确的预期结果。3. 实验的全局性,既要教师认真,又要达到启发学生开动脑筋。4. 在完成实(下转60页)(上接58页)验时,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而应当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自己做出结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中学生物学课程学习的意义

全世界的化工能源(石油、煤等)贮备都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枯竭。因此,自然界中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生物量)又重新被人们所重视。自然界中的生物量大多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将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加工,就可以把纤维素转化为酒精,用作能源。有人估计,到20世纪末全世界的汽车约有35%将使用生物量(酒精)。沼气是利用生物量开发能源的另一产品。中国和印度利用农村废料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已作出显著成绩。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利用固相化细胞技术的工业化沼气厌氧反应器。一些单细胞藻类中含有与原油结构类似的油类,而且可高达总重的70%,这是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太阳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强大的能源,而生物的光合作用则是将太阳能固定下来的最主要的途径,可以预测,利用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能源问题是大有希望的。

此外,对人口、食物、环境、能源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开创各种综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农业生态工程的兴起,最终将发展新的、大规模的近代化农业。

综上所述,生物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人类的各方面密切相关。是一门不能忽略、不可缺少的学科。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有新课程标准的意识,而且还要能够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因此,我们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及信息技术进一步丰富我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合理运用质性评价,提高学生搜集、分析生物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洪霞. 幽默―生物课堂教学成功的助推器[J]. 科学教育,2009(1).

[2] 谢利民. 现代教育基础理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

第8篇

一、从学校方面改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学校应当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以及科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美国教育中,能力远大于知识,能力并不来源于知识,而知识却可以来源于能力,能力的来源在于“参与”,在于“做”。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则必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实验课、实践课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医学院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强化对实验教学的认识:1.在教学实验室当中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从教学硬件设备上保障教学目的得以实现;2.在资金方面上,加大对实验室设备、先进实验室的建设投入,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符合社会需求;3.在教学计划方面需要不断的审视实验室教学的重要性,不断的优化实验性教育。 

传统的医学基础教学实验课是属于理论课的,其实验课都归属于教研室管理,没有独立的实验室,其教研室又被划分得比较细,其规模较小,教学仪器设备普遍较为单一、分散,对于教育而言有着极大程度的阻碍性。对此,医学院校就应当根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需求,统一性调配实验教学的管理,做好真正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教学仪器的教学作用。 

二、从教师方面改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改善教学方式,保障教学方式能够与时俱进[3]。教师不能因循守旧,应当与世界接轨,及时的了解学科的教学新技术,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并引导教师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获取最新的科学知识动态,从而实现搞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 

承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保障课堂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能够获取相关知识、技能内容。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必须要对实验课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改善,在布置实验课的方式上、实验课的步骤上。应当保障每一个实验都能够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熟悉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以及引发学生的思考。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实验性课堂当中显然不适用,尤其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样创新性非常强的课程,其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许多教师会在实验前帮助学生准备好实验中所可能用到的物品,并梳理好实验中的步骤,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知识去完成实验,这样的方式从根本上就剥夺了学生的独立操作,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从学生方面改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高校学生应当对实验性课程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以及同等的重视程度,在实验当中学生不仅仅需要在培养实践技能,更多的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4]。学生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当中首先应当重视实验课,并杜绝实验课不重要的意识,强化自身在实验课当中所获取的技能、知识的渴望与认识。在课堂开展之前,学生应当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基本了解实验原理以及步骤,在进入实验室时必须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做好相关的实验准备。通过这样的做法,能够基本杜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帮助学生提升对实验课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改善以往被动式的学习现象。例如,在做蛋白质印迹实验之前,学生应当先了解并熟悉其抗体特异性的结构特征,并基本了解整个实验步骤,其中主要包含配胶、上样、电泳、电转、结合抗体以及显色等。因为聚丙烯酰胺的凝胶时间比较长,普遍在实验课开始之前教师便已经开始配置,所以如果在课前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很难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的教学最终目标在于给予社会提供更多实用性、高技术人才,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育必须要依据社会、行业的需求进行创新,通过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促使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得以稳固提升。 

参考文献: 

[1]文朝阳,马惠苹,孙林,等.研究生担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助教的实践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2,9(11):72-74. 

[2]刘湘新,苏建明,刘进辉,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4):197-198. 

第9篇

【关键词】 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沟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0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20-01

随着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以及生物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临床医学微生物检验获得了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因此,在现代医疗工作中,许多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越来越依赖医学微生物检验。但随着微生物检验项目增加,影响检验标本及检验结果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从而影响了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2]。故加强临床医生与微生物检验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临床实践与检验诊断紧密结合对于提高临床诊断及疾病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经验,旨在说明加强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选择检验科微生物学检验人员7名,其中,男2名,女5名,年龄在22-55岁之间,平均为(39.5±2.2)岁;同期临床医生55名,其中,男28名,女27名,年龄在28-48岁之间,平均为(33.2±2.9)岁。

1.2 方法

1.2.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检验操作规程规范化、提高临床检验及诊疗质量的根本保障,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全程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可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病原学诊断信息,确保临床治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2 建立检验与临床沟通制度 应定期开展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由微生物学科室医生定期向临床各科室咨询检验项目的设置是否合理以及相关意见和建议,并随时处理临床医生对于相关检验项目所提出的建议,及时予以咨询、答疑和反馈,并定期进行汇总和评估。制定微生物科参与临床病房巡房、危重及疑难病例会诊制度[3]。此外,微生物检验医生应及时对检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根据检验结果向临床各科室诊疗措施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将检验数据转化成为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信息[3]。

1.2.3 组建临床沟通小组 组建临床沟通小组,积极主动地与临床进行沟通交流,可将各科室分配到各个专业沟通点,定期由各专业主管对相应科室进行重点沟通可意见询问,同时详细填写沟通记录表,并由定期科主任与各专业主管召开临床回馈信息讨论会,做好记录和存档,并及时将讨论结果回馈给临床[4]。

1.2.4 加强检验培训和学习 医学微生物检验项目与各类感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密切关系,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仅应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过程,还应积极主动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微生物检验相关资讯和服务,而这就需要检验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应定期组织微生物检验人员的检验专业培训以及相关临床疾病知识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知识和技能[5]。同时,应加强对国内外本专业相关研究的最新动向、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成果等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检验效率和质量。

1.2.5 构建沟通平台 充分利用短信、微博、网络技术等建立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的信息化沟通平台,也可定期组织召开座谈讨论会、专题讲座、查房、墙报园地以及简讯传递等形式,增强医学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便临床医生能够及时了解微生物检验相关技术及研究进展,并及时更新相关的检验知识[6]。建立专门的网络留言薄,及时将微生物检验以及临床相关信息共享,以便医生、护理人员、同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互动交流。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协助临床各科医生正确进行微生物检验报告的阅读以及分析,以解除其对于检验资料的错误认识或者疑惑,协助其及时、正确地判别检验报告中的各类信息,并正确地理解报告中较为罕见或者少见的菌种,分析其临床意义,并准确判断药敏实验结果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支撑[7]。

1.3 观察指标 统计实施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沟通交流前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P

2 结 果

实施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策略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显著提高,而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显著降低(P

3 讨 论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主要是分析和检验各类标本的微生物检验指标,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而各项标本均是由临床医务人员所采集,标本采集的规范性以及准确性均对检测结果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应加强检验科与临床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遵循技术操作规范及检验要求。这就需要加强对检验人员以及临床医生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医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往往只是阅览检验报告,护理人员则负责将检验单传递给患者及其家属,而对样本留取注意事项缺乏详细的说明。此外,检验人员往往只是针对性地进行项目检测,对于检验异常结果缺乏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沟通。当临床科室对于检验科提出质量问题时,未及时进行解答,从而无法及时纠正相关问题或者及时纠正检验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变异因素。应加强检验人员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而不是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脱责任、指责等,而应及时补救工作,以免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在临床诊断中,对于疾病的诊断主要是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诉、疾病变化、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实验室检验指标进行判断。而实验室检验指标参考范围的设置,均应由临床医生以及检验人员沟通和相互配合,方可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的合理性。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健全微生物学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检验与临床沟通制度、组建临床沟通小组、加强检验培训以及构建沟通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沟通之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达80.8%,较此前的34.6%显著提高,而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仅为3.8%,较此前的15.4%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微生物学检验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临床医学工作提供全面、先进的技术支持,而临床医学的发展又可促进微生物检验领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更新,促进微生物的快速发展。加强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临床更加科学地收集完整、合格的标本,确保检验前质量控制效果,并更好地判断和利用检验结果。与此同时,加强两者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微生物学检验更就具有针对性,使微生物检验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最终提高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田红彪.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276.

[2] 陆德胜.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3,(11):157-157,164.

[3] 洪继波,陈海泉.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0):5491-5492.

[4] 曹慧玲,史恒芳,李岷等.浅析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9):1194-1195.

[5] 花南霞,陈翠.加强微生物室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21):2670-2671.

[6] 刘文阁.临床微生物检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1,01(9):152,154.

第10篇

关键词: 海洋管理专业 海洋生物学 课程教学

1.引言

目前我国各级海洋管理部门及涉海企事业单位从事海洋管理的专门人才较为匮乏,特别是具备一定海洋专门知识的海洋管理人才更少[1],为了适应海洋管理部门和涉海企事业单位加强海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海洋管理专业应运而生。

海洋管理专业开设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海洋科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海洋管理、海洋法等理论知识,能从事海洋管理及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由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该专业实际上是“海洋+管理”,因此,海洋科学基本知识和管理学知识对该专业来说都非常重要。由于管理学和海洋学这两类知识属于不同范畴,在专业开设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两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该专业在加强管理学知识传授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的海洋学知识水平,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海洋生物学是海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海洋生物资源管理也已经成为海洋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领域[2]。海洋管理人员掌握必要的海洋生物学知识,是其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保证,因此,应当重视在海洋管理专业的学生中开展海洋生物学等海洋科学知识的教育[3],[4]。为了进一步了解我院海洋管理专业在海洋生物学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同时,为其它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参考,我们对学过该课程的海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2.问卷设计与实施

本次问卷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对课程实用性的认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教材及参考书使用情况等方面设计了不同形式的问题,形成了本次调查的问卷。接受问卷的对象主要是开设过“海洋生物学”课程的海洋管理专业学生,包括海管071班、海管061班和海管051班的部分学生,以上3个班共计81人。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学生态度方面

在对学生关于海洋生物学课程兴趣调查中,仅有23.5%学生明确表示喜欢海洋生物一类的课程;有33.3%的学生对该课程感到好奇;有43.2%的学生对该课程兴趣不大或没有兴趣。

对于该课程在学生今后工作中预期实用价值的调查中,有24.7%的学生认为能用到该课程所学的知识,18.5%学生认为不能,而一半以上的学生(56.8%)对于该课程在今后工作中究竟有什么作用认识不清。同时,我们还发现,虽然我们开设的是海洋管理专业,但是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45.6%)希望将来能从事海洋管理工作,有30.9%的学生选择不希望从事涉海工作,而另外23.5%的学生则对职业预期不明确。

以上结果表明,相当多的学生对于目前所学的海洋生物学知识在今后工作实际中究竟有什么用处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态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生工作中,多向学生介绍海洋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多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在海洋生物学教学中,也应当注意多联系海洋管理工作的实际。

3.2授课内容方面

我们将海洋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大致划分为六个方面(见表1),试图了解学生关注的重点内容和学习难点。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A 海洋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B 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 海洋生物的习性、生理和代谢;D 海洋生物的资源、生态和环境;E 海洋生物的进化、分类和分布;F 海洋生物应用与开发技术

由表中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以及海洋生物的应用与开发技术比较关注。这与学生对将来工作中能用到哪些方面的海洋生物学知识的认识相一致:在该项目调查中,有67.9%的学生认为将来工作中最可能用到海洋生物应用与开发技术方面的知识;其次是海洋生物的资源、生态和环境方面的知识(49.4%),并且认为其它方面的内容可能较少用到。此外,部分学生表示还比较关注海洋生物的发展史、远古及未来海洋生物研究、海洋生物与海洋地理之间的关系、海洋生物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难点,学生的看法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例如,有35.8%的学生认为海洋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比较难以掌握;相反,有33.3%的学生认为该项内容比较容易掌握。其它各项内容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学生生物学基础不同,造成学生在对课程难点的感受不一致。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到生物学门类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采用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

此外,我们还根据海洋生物的物种分类,将海洋生物划分为海洋鸟类和哺乳动物类、海洋鱼类、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植物及海洋微生物等生物类别,分别调查这些生物类别的教学情况。结果见表2。

由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海洋鱼类方面的内容最为关注,对于其它生物类别的关注则差异不大;同时,学生认为海洋鱼类方面的知识较容易掌握,而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海洋微生物则较难掌握。由于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关注海洋鱼类,因而学习兴趣较高,有利于这方面知识的掌握。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海洋微生物由于种类繁多、各门类差异很大,因而成为了学习的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应当重点突出,尤其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海洋无脊椎动物各个门的联系与区别,便于学生在学习时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提高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

另外,60.5%的学生认为将来工作中最可能接触到的海洋生物门类是海洋鱼类,其次是海洋植物(占35.8%),绝大多数人(占87.7%)认为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将来的工作中难以接触到。实际上,海洋无脊椎动物也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可作为渔业捕捞对象、水产养殖饵料,或在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学生恰恰忽略了这一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课上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不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注意联系海洋管理工作的实际。

3.3教学方式方法方面

通过调查和走访,大多数学生(83.0%)认为采用多媒体的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认为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其它教学形式中,54.3%的学生选择实验或调查实习,有49.4%的学生选择观看实物展示。因此,在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海洋生物图片和视频的同时,教师还应当多组织学生开展实习、观看实物或标本,使学生获得对海洋生物更加生动鲜明的印象。此外,大多数学生(77.7%)认为今后还应当专门安排海洋生物学实验课程,一些学生认为应当结合海洋管理专业多作实地考察,拓宽授课内容。

上述调查表明,学生普遍欢迎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同时应当重视实践过程在海洋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增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吸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4教材和参考资料使用方面

调查发现,学生对于教材的依赖并不是很强。56.8%的学生认为,教材的有无,对于学习该课程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只有22.2%的学生认为有较大影响。绝大多数学生(87.6%)课后复习主要依靠教师的授课课件和上课笔记,只有11.1%的学生课后复习主要依靠教材。

调查还发现,22.1%的学生经常查阅我院图书馆的相关参考书,47.0%的学生有时查阅这些参考书,25.9%的学生偶尔查阅过这方面的参考书,还有5.0%的学生则从未在我院图书馆查阅相关的参考书。这表明,图书馆中海洋生物学方面的参考资料已成为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一条重要渠道。

上述调查结果提示,今后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课外的知识,同时,在学生成绩考核中也应当注意增加对授课课件内容以外知识的考查。鉴于图书馆中的参考资料对于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作用,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参考资料的建设力度。

4.结语

“海洋生物学”是海洋科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同时,该学科的知识对于海洋管理的许多方面都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增强海洋管理专业“海洋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教学。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该课程的重要性,尤其要结合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使得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于学生较感兴趣的方面,比如海洋生物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以及海洋生物应用和开发技术,在内容上应当有所拓展。在课程教学的同时,还有必要开展就业指导,使学生明确所学内容的用处,增加学习动力。

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方面,应该做到重点、难点突出。适当照顾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采用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活体或固定标本展示、幻灯片和多媒体放映等直观手段,创设形式多样、直观生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形象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吸取知识。海洋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海洋生物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研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提高“海洋生物学”教材的使用价值,可以组织本院专业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编写适合的讲义。除此之外,仅仅依靠一本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挖掘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使学生能巩固课堂知识,并拓展课外知识。

以上调查分析结果对于改进我院海洋管理专业海洋生物学教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其它院校海洋管理和其它海洋相关专业开展海洋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苗振清,刘煜.对海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J].高教论坛,2009,2:21-24.

[2]王斌.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对策[J].生物多样性,1999,7(4):347-350.

[3]李百齐.加强海洋管理,保护海洋环境[J].理论界,2007,12:229-230.

[4]勾维民.海洋经济崛起与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5,5:14-17.

第11篇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各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前沿学科。正是基于该课程鲜明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同时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2001年提出的各高校开设双语课程的要求,我校自2006年以来,开设了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课程。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实际效果与利弊,已见诸多报道[1-6]。为了探究我校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在经过7年的实践与摸索后的实际教学效果,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后续教学提出更加有益的借鉴,本文笔者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适应情况及双语教学效果,力求为普通地方高校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1 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本双语课程的开课对象为我校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课时间为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课程组对已修完本课程的215名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涉及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和评价、学生对双语教材、教辅资料及考试方法的评价与本文由收集整理要求、学生对双语教学方式和内容的看法、学生对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建议等诸多方面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的人数和比例偏低。但绝大多数(78.2%)学生认为自己具有基础英语学习的准备,且有18.2%的学生具有专业词汇的准备,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客观上为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好的语言基础。

此外,绝大部分学生(80%以上)主观上认为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开展非常有必要而且适合于开展双语教学,充分说明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开展与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是相一致的。

2 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分析

2.1 细胞生物学双语教材、教辅资料及考试方法的实践分析: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使用双语教材时对于中文的依赖性是很强的,没有形成用英文阅读的习惯或是能力,因此更谈不上用英文思考,而归根结底,这均是英文基础较差引发的,学生对此本身有畏惧感,担心完全用英文后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在教辅资料及考试方法上,尽管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双语教学的教辅与传统教学区别不大。为学好本课程,60%以上的学生每周花费的课外时间在2小时以上,说明多数学生在主观上是很重视这门课程的。

2.2 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实践分析: 由表1的调查结果可见,较受学生欢迎的授课形式是幻灯(板书)内容有中英文对照且以英文为主,或是幻灯(板书)内容有中英文对照但以中文为主,老师均用中英文交替解释,支持这两种授课形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8.3%。此外,有4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内容应是相对重要性较低的章节,仅27%的学生认为应是所有教学内容,这些都充分说明多数学生对中文授课及中文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而且由于与学生成绩直接相关,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内容应是相对重要性较低的章节。但我们也看到,有58.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应在理论与实验(践)课中均应用,这也表明大多数学生主观上是认可双语教学的。

2.3 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实践分析: 在调查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时(见表2),有55.3%的学生认为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提高了自身学习兴趣,特别是其中还有9.3%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学习兴趣的提高很有帮助;绝大多数学生(74%)认为双语教学对其英语水平提高是有帮助的,认为无影响者仅占26%;对采用双语教学后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分散,但总体来讲,觉得听不懂的学生比例较大,占了39.5%,继而,分别有42.8%和34.9%的学生认为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效果一般或不如中文授课效果。由此可见,多数学生主观上对此课程感兴趣,但因自身英语基础较差而增加了双语课程的学习难度等原因而使教学效果普遍不佳,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地方院校而言,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第12篇

一、进行生物学价值观的树立

由于在中考中的比例不大,很多学校都是将生物作为副科来对待的,这对生物教学更好地进行是非常不利的,导致生物教学活力非常的差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教学的对象是生机活力都比较充沛的中学生,并且生物这个课程研究的也是生命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一些规律,所以必须认识到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并根据需要进行生物学价值取向的确定,在确定的时候必须保证其正确性

二、老师必须重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对教学质量影响非常大,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老师想要切实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便必须做好这一个环节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生物掌握情况,这样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还应该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课堂也会更加的活跃老师还可以将多媒体资源利用起来,在上课之前,进行多媒体资料的收集,这能够让学生看得更加直观,学生的兴趣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以往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老师往往重视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往往是挂图,这种教学模式直接导致了学生没有认识到生物的重要性,这样生物教学的目的便很难实现,所以,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农村的生物资源利用进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印证课堂教学

此外,老师还必须重视导入的运用,一节课成功与否和导入是有着直接关系的,若是老师导入运用得好,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的生物学习任务也能够更好地完成

三、对学生进行引导,重视学生主动性的激发

教学包含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想要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也必须做好这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更加重视给学生的学提供服务,这样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有一定的提高,在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才会更加的积极主动

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首先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便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时候必须保证其针对性,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老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HJ175mm]方式运用进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阐述,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鉴别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在问题解决之后,老师还应该设置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重视教学实践

想要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掌握生物教学内容,老师还必须重视教学实践,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想要激发学生本身的创新意识,进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给生物实验足够的重视,做好实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老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探索性比较强的实验,这样能够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在进行探索实验的时候,老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选择实验材料,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探索实验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此外,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老师还可以将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采集动植物标本等手段使用进去,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索,还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的创新能力

五、组建生物活动小组,重视学生特长发挥

想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老师便必须重视学生探究问题,只有经过问题探究和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思维才可能真正的得到发展社会实践对于问题提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生物教学的特点来进行生物活动小组的组建比如说指导学生组建养殖小组、组建栽培小组等在进行小组组建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的积极作用结合在一起,进行实验基地的开发,让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实验的设计,并通过实验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方面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生物特长,帮助其更好地成长

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