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账务处理的内容

会计账务处理的内容

时间:2023-12-17 15:22:52

会计账务处理的内容

第1篇

一、理论教学内容

传统的成本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了阐述,如成本会计概述、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及一般程序、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及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等内容,并未涉及其他行业成本的核算,对成本管理、成本会计的前沿理论知识也未进行阐释,因此,为及时吸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理论视野,该理论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成本会计课程新理论教学内容中,补充了本量利分析、其他行业成本的核算、成本会计前沿理论,以及成本管理理论知识等内容。通过进一步完善成本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理论内容进行新知识的探索,从而为其将来从事相关方面的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此外,理论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扎实的理论基础将有益于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实验教学内容

一般来说,成本会计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应当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将理论教学内容充分反映在实验过程中,因此,成本会计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应当结合其实务操作的特点,在充分考虑实验模式影响的基础上,选择与运用相关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重点突出成本核算的实验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鉴于此,从总体上看,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模式、实验程序、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实验的心得体会。由于实验的模式、程序和步骤较为重要,因此仅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实验模式可供选择的实验模式主要有两种,即:手工模式与电算化模式。其中,“手工模式”是传统的实验模式,采用该模式的数据处理工作量大,也会对会计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造成一定影响,但是,该模式会使学生全面了解账务处理的来龙去脉,并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其从手工模式向电算化模式的过渡。“电算化模式”是在引入计算机技术之后,所形成的现代会计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新成果,该模式正越来越多地为会计工作者所用,且其高速、高效、准确的数据处理效率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对会计信息的分析过程。然而,针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实验教学,电算化模式中有相应的账务处理模块,即“成本计算”模块,因此,成本会计实验教学内容应当重点阐述该模块的应用。

2.实验程序在实验程序的选择上,可以采用的较多,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等。由于成本会计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应重点突出成本核算,因此,可以选择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该账务处理程序具有步骤简单、易于操作、运用方便的特点,能够满足成本会计课程实验教学的要求。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中,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操作步骤,以及根据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操作步骤,应注意突出成本核算的实验内容。此外,编制的会计报表不仅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三张基本报表,还应当包括相关的成本报表。

3.实验步骤成本会计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中对于实验步骤的安排,应当与财务会计实务保持一致,只是在实务操作具体的某个步骤中,注重相关成本会计实务的操作。一般来说,财务会计实务操作的步骤主要包括:期初建账;会计事项分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账簿的登记(包括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编制调整前试算表;错账的查找与更正;对账;结账前的账项调整;编制结账工作底稿;结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凭证的装订与会计资料的保管等。因此,在成本会计课程实验教学中,其实务操作步骤应当注意三个主要环节,即: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账簿的登记;编制会计报表。在前两个环节中,应当注意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核算,以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与具体运用;在编制会计报表环节中,应当注意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与成本计划、控制等。

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的结合理论对实验具有指导意义,而实验又可以对理论进行验证。鉴于此,在进行成本会计课程理论教学时,可以简单介绍实验的相关内容,从而为将来进行实验教学做铺垫;同时,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将理论内容进行重复讲解,以期将理论运用到实验中去。因此,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是成本会计教学的统一,也是两方面教学内容的综合,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安排,进而达到财会类课程教学的要求。

三、结束语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构建新体系的过程中应参考学生与“一线”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体现新会计准则与制度的要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从而不断完善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作者:宫业兴乔娟陈秉谱李之凤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实践

一、概述

(一)账务处理能力为导向教学实践概述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课程体系的入门课,理论性强、专业性高。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方式并不适合高职学生,实践操作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账务处理实务作为引导思维的切入点和立足点,从实务导出理论;引导学生在实务中设疑,在理论中找到解答;并寻求实务、理论与实训的前后呼应,这是账务处理为导向的教学法设计思路。

(二)账务处理能力为导向教学法作用

第一堂课学生就动手练习“怎么做账”以及以后课程强调先实务后理论,理论与实务相互融合,加强实务操作的比重,使枯燥的课程学习变得形象而生动。第一堂课就看到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等内容,学生感觉非常新鲜、好奇且激动,而这情绪与感受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对课程的情感,调动良好课堂氛围。研究表明,学生们在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时,学习的效果最好[1]。本教学法还致力于提升课程对学生的相关性与趣味性,“账务处理”与学生就业息息相关,通过“账务处理”训练、重点内容背诵、课堂默写、个性化的思维图制作等方式,学生积极地参与并体会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骤。教学强调“个性化图表”的设计以帮助学生将会计概念形象化。个性化的图表,有的是结构简图(类似于思维导图),有的是信息归纳图表,还有的利用现有图表(如资产负债表)对信息重新加工整理出延伸的图表。众所周知,会计的知识点非常多,个性化图表设计的学习方法不仅提高了记忆的质量,还创新地把不同知识串到一起。例如: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融合到资产负债表中,学生不需要记忆就知道这几个账户的增减方向、期初期末余额所在位置。

二、账务处理为导向教学方法的操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

从现实世界账务处理的视角来学习和把握基础会计的内容,这是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实践的一条主线和基本精神。基于这一精神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把具体的会计基础理论与丰富多彩的企业账务处理操作结合起来。现实世界的“味道”贯穿于每个章节。财务处理能力的核心是“会计是干什么的,怎么做”。也就是要掌握:自制或取得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薄,根据账薄编制财务报表(简称四大内容)。在开学前两周,老师演示学生模仿四大内容的操作步骤;二周之后围绕四大内容以及书写会计分录讲授理论;最后,以《基础会计实训》夯实前面的实务与理论。也就是说,课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二)具体操作

1.第一阶段:会计初体验(开学前2周)仿真实训为主穿插核心理论,学生模仿四大内容操作步骤。模仿之前,要求学生当场背下四大内容,以建立实务工作的基本框架结构;简要介绍财务报表,把“背诵财务报表”的第一次课后作业布置给大家。背诵报表有助于理解财务目标,有助于学生从使用者的角度打开会计思路,有助于深化对报表本身的掌握,为后续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打好坚实基础。课程讲授不从总论而从报表起头,因为以形象化的方式讲解抽象原理是本教学法指引。财务报表是基础会计里最形象且是理论知识中最为提纲挈领的部分。教学从这里作为切入点,整门课程是以知识网而非切割成零星知识点方式传授给学生。背诵时学生需关注报表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表中所隐含的恒等关系,探索式的理解报表项目、计算公式,尝试计算报表金额,并与老师的答案作比较。接下来是正式的会计初体验环节,思路如下:(1)以实物方式向学生展示原始凭证、账薄、报表等。其中出库单、入库单、各种结算凭证、发票、差旅费报销单、领料单、纳税凭证,需请学生仔细观察里主要记载事项。(2)学生模仿填三张代表性的原始凭证。建议填增值税专用发票、现金支票、入库单。(3)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只需填“通用记账凭证”,教师需要强调分录在各种考试中比重,以往同学没入门,问题基本上出在书写分录上,多角度向学生灌输,分录书写是难点、重点。(4)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薄。跟着老师登记总账与明细账等。此处需向学生传达平行登记的概念。(5)报表填制。操作方法此处先行省略。只需要给学生展示课本样例。到此学生虽理解有限,后面的两个阶段可弥补这一不足。2.第二阶段:编制会计分录与四大内容理论(第3周开始)编制会计分录分书写理论和借贷记账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处理,处理思路:(1)编制分录理论。本阶段开始前,学生需要记住并理解:①会计科目表(包括代码),理解常用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关键词8次以上;熟悉科目隶属于哪个会计要素。②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③记住“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上述内容除课堂讲解,还要默写、书面测试加以强化,此外课外还要求学生加强自学,以达到背诵的目的。背诵能有效帮助快速建立初步概念,被迫调动思维,这对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高职学生必要且有效。在此基础上,讲解编制会计分录理论和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学生的理解水到渠成。(2)“三轮式”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①分解主要业务账务处理。但凡基础会计教材,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均集中在一章;但是,作为初入门要克服的难点与重点,集中讲解并要求熟练掌握,学生“压力山大”。从第一次课起,主要经济业务的分录尽量分配到每节课,以举例方式每次10分种为宜,并作为当天的课后作业要求进一步复习巩固。特别是采购材料,领料,产品完工入库,销售商品确认收入,结转已销产品成本,结账损益类账户,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有关分录要讲到。这是逐步积累的第一轮。②第二轮讲解分二段。第一段材料采购、生产、销售、资金筹集、固定资产、期间费用,这段放在讲完如何书写正确分录理论之后。第二段为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这块放在账薄之后、报表之前。最难掌握是损益类科目的结转、利润的计算、利润分配、所得税计算、本年利润的结转,这些分录在讲解时要放慢速度、多加训练。③分录的第三轮学习。所有理论结束后,以一个小型企业的案例形式给出,让学生在课程综合实训中的巩固、串连所需掌握的分录。(3)四大内容中的其他。会计凭证、账薄、报表理论的理论知识学习,下面以记账凭证填制为例。先回忆第一阶段填过的记账凭证。出几道经济业务,老师不讲解学生各自直接把分录填到记账凭证上,校对答案。对于曾经做过的内容若再出错,学生必然印象深刻。分发收款、付款、转账凭证。让学生总结三种凭证的相同与不同点,思考不同点的填写方法,随后老师再一起总结、补充。再分别给出几笔收款、付款、未涉及到收付款的经济业务,学生猜测填哪种类别的凭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三种凭证的填制。取现存现的经济业务,让学生判断该填哪种凭证。做完以上内容,再讲记账凭证的分类,按用途、填列方式。对于纯理论知识部分,教会学生关键词学习法和用EXCEL整理思维图的方法。所谓关键词学习法,要求学生重视关键专业词汇。具体有形象化、粗显化、多次重复、异想天开式的想象(想得越离奇,记忆越深刻)等。所谓用EXCEL整理思维图是用EXCEL工具把每一小节的内容按并头脑思考问题的方式,把知识点理成合乎自己思维的内容。使用此法后学习效果显著提升,之前零散抽象知识点变得形象具体而系统,此外整理是把书从厚读到薄,精简知识点的过程。需强调,这种整理强调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否则学习易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填了多张记账凭证后,再听有关理论,学生就不会再那么茫然与没有知觉。而凭证的填制要求,在做的过程中已经掌握,这里只是系统化整合的过程。凭证的审核需要结合会计技能大赛的样题来讲解。因为大赛审核成本会计与会计主管填制的凭证是总账会计的职责,这个岗位没有尽责的危害,同学们一听便触目惊心,从而印象深刻。同样道理,账薄、报表处理的思路基本上相似,此处不再展开。3.第三阶段:综合实训(20个课时)在实训老师的协助与指导下完成小型工业企业的一个月经济业务的完整账务处理。达到真正入门,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了解的重点难点,搭好初级会计工作的结构框架。至此,学生体会到“会计知识深如海”,对学好会计需要的投入耐心、精力有了充分的认识;产生学习紧迫感。受到以上启蒙教育后,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自动性更强。而这正好满足大学阶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要求。

三、账务处理为导向教学法注意事项

(一)强调课前课后的背诵与预习复习需注意,虽然我们强调背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并不认为它是唯一的好方法。背诵的最终目的是迫使学生被动思考。而思考才是学好会计最好根本途径。预习复习是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学习思考的过程;会计知识深如海,任何个体没有个性化整合知识的过程是学不好会计的,不按着自己的思维梳理,学习便是呆板的死记硬背。课堂学习应该是师生共同演奏的交响乐,而预习则是正式演出之前的预演,新的课程犹如新的曲目,合奏者必须都熟谙此曲,否则上台之后,就成了教师的独奏[2]。归根结底,背诵预习复习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其他注意事项在分配本课授课任务时,最好选同时具备企业经历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承担。学精会计是很难的,倘若入门课授课教师经验丰富,学生一开始就获得更好的启迪,势必在专业的学习生涯中将少走许多弯路。教师要多设问,鼓励学生多提问,以勾起学生思考欲望。有疑问才有自主的思考,进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己悟出答案,而非直接把答案告诉给学生。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才能把灌输知识化为吸取知识,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四、结束语

总之,本教学方法强调实践与理论交互式的学习氛围,尽量使课程充满趣味性,它使相对枯燥的会计课程的学习变得生动而形象。从现实世界的账务处理的视角来学习和把握基础会计的内容。现实世界的感觉贯穿于每个章节,并能轻而易举地使学生对会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

对于初次接触会计的学生而言,基础会计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其理论体系、学习方法、语言表述与文化基础课程大不相同,从而导致入门难;而且基础会计的内容较多且分散,则难以抓住重点。为使学生学好基础会计学这门课,首先应了解这门课程的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再添加相关课程内容,将各知识点连接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真正地把握其实质内容。

一、基础会计各章的主要内容

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各章节主要阐述的是:第一章会计基本理论;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

二、从账务处理程序的来看相关各章之间的彼此关系

会计工作的起点是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体系中的基本环节;真实、完整和合法的会计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为保证会计账簿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清查;根据核对的会计账簿定期编制报表。

三、分步演示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根据原始凭证运用第一、二、三、四章的内容填制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办理业务手续的书面证明,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如收据、发货票、借款单等。记账凭证需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这需要前四章的理论知识内容作铺垫。举例如下:

A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B公司(商品已发出),货款10 000元(不考虑税金),收到一张商业承兑汇票。A公司收到的商业汇票是一项应收而未收款权利的增加,即一项资产增加;B公司未付货币资金是增加了一项应付而未付款的义务,是负债的增加。可见这一笔经济业务对于A和B会计主体来说,产生了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对会计主体加以确认;A公司虽然在销售当期没收到货款,但能否在当期确认收入,这涉及到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权责发生制。而权责发生制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之上,狭义的确认是解决了入账的时间,而入账的金额为多少,这关系到计量属性。具体到计量属性,一般要考虑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计量单位,同时需要会计人员具有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从以上过程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涉及到的内容有: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要素、会计基本前提、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等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这些在第一章中进行阐述。

A公司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下确认了当期收入,接下来应如何记录呢?A公司应作如下处理:

借:应收票据1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 000

这是通过会计分录的形式对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会计分录中的“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是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为什么要运用这两个会计账户反映此笔经济业务?“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各自核算的内容是什么?这需要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内容;会计分录中的“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为什么要在借方登记应收票据,贷方登记主营业务收入,这是第三章复式记账中借贷记账法的相关内容。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使用。所以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前三章内容深刻领会。

会计分录一般常在教学中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是将会计分录所反映的内容体现在记账凭证上,当然记账凭证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有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在第五章会计凭证中讲解的。

(二)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反映和监督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每张会计凭证所记载的是个别经济业务,它们提供的核算资料是零散的,不便于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活动,不便于日后查阅。需将分散会计凭证资料加以归类整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核算资料。因此就必须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这是第六章应讲述的内容。

(三)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财产物资进行核对即进行财产清查

由于账簿记录各项财产物资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会产生差异,如在会计记录中出现漏记、重记或计算错误,财产受自然和其他原因的影响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等情况。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查明差异和发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措施防止后期差错。这样做也便于按照有关的程序和办法调整账面记录,做到账实相符,这是第七章的财产清查。

(四)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

企事业单位对经济业务的日常核算是通过账簿进行连续、系统的登记和计算,这些账簿记录可以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对于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和实行会计监督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账簿反映的经济活动不够概括,账簿资料也不便为其他职能部门使用,更不便为企业外部的部门和人员使用。因此,需根据账簿资料定期编制会计报表。这是第八章会计报表要讲述的内容。

(五)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再到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

由于各核算单位的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同、经济业务量多少存在差异,可以选用不同的核算形式,它融汇前面各章节的内容于其中,这是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总体框架体系的搭建可使整个知识体系变得一目了然、十分清楚,为初学者学习这门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教学中面临的学生层次有所不同,但这种方法为学习该课程或其他学科提供一种思路。并为学生将来能独立处理企事业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34.

第4篇

关键词:业务流程 基础会计 教学程序设计

民办本科高校的基础会计教学多数是先讲理论知识,再单独设立其实训课程,配合理论教学,在现有条件下,尽量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应用技能,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但是,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理论课与实训课单独开设,有其不完善之处。首先,学生反映专业知识比较枯燥,没有学习兴趣;其次,目前的理论教学是按学科体系组织的,根据大多数本科教材的编写体例安排教学程序,一般先讲授总论、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制造业主要业务处理等,然后讲授会计凭证、账簿登记等内容。前部分为理论知识,对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理解不透彻,不清楚为什么学这些知识,不明确在将来的工作中如何使用这些知识,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教师在讲课时,也会谈及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但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也就没有深刻印象。后半部分除理论内容外,涉及到实际会计操作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实操能力,教师在理论课上会安排一部分实操练习,但是由于前半部分的理论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认真操作,总体学习效果不理想。

一、提出的依据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在该规划中,可以看到民办本科院校应与高职高专院校有所区别,可以定位在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学生以学习技术技能为主,并能够运用基本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该规划的第四部分是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其中第九条是: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在这部分内容中,提到“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指出应当“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同时指出“推动教学流程改革,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职业兴趣”。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改革规划是积极推动以真实的业务流程进行教学程序改革的。

(二)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会计工作也有其规律性,即按照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账簿登记、最后到会计报表的编制,周而复始地循环着。这一规律是会计工作所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当遵循其工作规律,设计基础会计的教学程序。

(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顺利就业,即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那么,理论知识应为其技术、技能服务。这就是说在学习某项技能之前或在其过程中学习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更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更加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基于职教改革背景,基础会计的教学设计应当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或者说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同时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结合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适当指引与启发,让学生广泛参与,积极主动学习,教师改变已有的教学程序,对现有知识进行整合,重新设计教学步骤,按照会计真实业务流程作为授课程序,在需要的地方引入所需学习的理论知识,并对学生说明为什么讲这部分理论知识,它是解决什么问题的,贯彻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

二、教学程序设计

基础会计的教学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会计工作要求的基本素养,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会计方法、会计技能完成实际日常会计工作任务。基于以上依据及教学总目标的要求,对基础会计教学程序进行如下设计:

(一)会计基础知识概要介绍。以提问、引导的形式,对会计做简要介绍,比如:什么是会计?(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出会计的产生、概念)会计是解决什么问题的?(讲授会计的目标,由会计的目标引入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是使用者用来决策的,所以会计信息必须真实,从而引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可以给学生展示纸质会计报表样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什么方法?(讲授会计的方法,后面的学习会用到这些方法)会计工作到底是做什么的?(讲授会计的职能,可以展示装订好的凭证与账簿)会计工作是如何开展的?(讲授会计主要账务处理程序,引导学生最后的程序是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就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与会计的目标相呼应)学生的回答是他们日常经验的表述,教师可以先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日常语言进行引导与解释,将学生的答案与书面语言相衔接,让学生能够理解专业语言的含义,避免听到专业术语就已茫然。可以采用图示的方法展示会计的方法、账务处理程序,展示即可,不用多讲。这些内容的讲解,一定要简单,不要过于深入,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整体的概要性的了解,不要求学生强行记忆。

由于会计工作的真实业务流程是:首先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无误之后,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期末对账簿的记录进行核对无误后,据此编制会计报表对外报送。基于会计真实工作过程所涉及的主要载体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可以这四个载体为主线,进行基础会计教学程序的设计。

(二)原始凭证。

1.原始凭证的概念。在讲授之前,回顾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画图),结合会计的目标(会计最终解决的问题),开始原始凭证的讲授。教师指出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的起点,让学生课前准备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原始凭证,比如车票、购物发票、收据等,在课堂中提问,这些原始凭证上记载了些什么内容,让学生读出原始凭证上的文字。再提问,这些读出的文字证明什么?是买了一样东西,还是收到了什么款项?从而引出原始凭证的概念。

2.原始凭证的内容。教师展示企业经常使用的原始凭证,比如采购发票、领料单、银行票据等等。试问学生所有展示的原始凭证虽然内容各异,但有什么相同点吗?学生参与回答,教师引导其列示出原始凭证的内容。

3.原始凭证的填制。教师发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空白原始凭证如发票,给出一个日常业务,比如某年月日从爱心文具店购买了8支碳素笔,每支2元,文具店如何开具发票?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比照填好的原始凭证,填写空白发票。这个过程可以慢些,但一定让学生亲自做,树立学习信心,养成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学生会填列基本的要素之后,即可对数字文字的书写、银行票据的填列、其他原始凭证的填列等内容进行反复练习,教师组织典型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由简到繁、设计的业务内容尽量全面一些,但无需太多,可以包括制造业的典型业务,如资金的取得、固定资产的购置、采购材料、领用材料、产品成本、销售、费用、款项的收付等业务的原始凭证。并要求学生保留,以便为记账凭证的学习做准备。

4.原始凭证的分类。此时,学生手中已经有了比较多的原始凭证,试问学生怎样把它们进行分类?经引导之后让学生说出自制凭证和外来凭证即可,其他的教师补充。

5.原始凭证的审核。试问学生原始凭证是否有错误的可能?学生回答之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原始凭证是需要审核的,审核无误之后,才能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那么,审核哪些内容呢?引导学生整理列示需要审核的内容,如果学生考虑的不是很全面,教师补充列示。

(三)记账凭证。再简单回顾会计核算流程,第二个步骤应当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从而过渡到记账凭证的讲解。

1.记账凭证的内容。用多媒体或直接展示纸质记账凭证,让学生看清楚记账凭证有哪些内容,与学生一同列示。

2.记账凭证的填制。试问学生为什么填制记账凭证?如何填制呢?为什么填制记账凭证,因为前面讲过会计业务流程,学生一般能够答出,但如何填制的问题,只能答出时间的填制,其他都无法回答,此时可以问学生,这张凭证中有没有不懂之处?学生可能指出摘要、会计科目、借方、贷方不懂。提示学生为了填制记账凭证,需要解决两个基础问题,一是将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涉及会计对象、会计六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等基础知识),解决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的填写问题;二是借贷记账法(涉及复式记账法的基础知识),解决记账凭证中的借方贷方的填列问题。带着明确的任务学习以下内容;

(1)会计对象。举例的方式引出经济业务,强调会计对象是可以用货币表现的各种经济业务。经济业务数量繁多,需要进行分类,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系统、全面地提供会计信息,实现会计目标,从而引入会计要素。

(2)会计要素。可以从企业刚刚成立讲起,引出资金的来源与占用,分别形成所有者权益和资产,企业为了扩大规模,借入的款项形成负债,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形成资产。收入、费用、利润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出,分别讲解六要素的概念、特点,并引出会计等式。

(3)会计科目及账户。指出会计科目是会计六要素的进一步分类,并对会计科目的概念、分类进行简要讲解,了解会计科目表。讲授账户的概念、基本结构、与会计科目的关系。教师指出账户是为了数据的归集而设置的,在讲授账户的基本结构时,可以给学生展示空白账页及记录数据的账页,让学生有感性认识,体会到账页上要记录大量的数据,并引出其简化形式,即T型账。

(4)复式记账法。通过举例的方式简介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引出目前使用广泛的借贷记账法,该方法的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该记账法下账户的设置、账户的性质,必须强化记忆。以例题的形式对借贷记账法进行初步运用,分析经济业务,以分录进行记录,讲授分录如何书写(指出实际工作中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应当填制到记账凭证上,鉴于目前各种考试对业务处理仍使用会计分录,所以在此处还是应当讲分录的写法),并让学生试算平衡表。

(5)记账凭证的填制及审核。教师引导、示范,学生填制。教师指出填制要求。之后,先让同桌或小组成员相互审核,审核哪些内容呢?让学生将他所审核的内容写到黑板上,教师补充。利用学生手中的原始凭证,作为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制造业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得到了练习。在处理成本结转的业务时,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的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业务并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应督促学生认真学做。简单介绍凭证的传递与保管,择期让学生把这些凭证粘贴、整理、装订成册,并要求学生妥善保管,为账簿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账簿。

1.账簿的概念、作用、分类及内容。回顾账务处理程序图,准备好记账凭证,开始账簿的学习。简要介绍账簿的概念、作用,强调账簿是账页的集合,是为了保证数据的系统性、完整性而设置的。教师准备总账、明细账、日记账、活页账等对学生展示,并引出账簿的分类。展示账簿的封面、扉页、账页及账页中所记录的内容。

2.账簿的设置及登记要求。演示账户的设置,并以记账凭证中的某项业务为例进行登记,指导学生登记,使学生对依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有感性认识。学生对登记的过程有基本认识之后,指出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并以学生保留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首先登记日记账及各类明细账。

3.账簿的平行登记。登记完毕明细账之后,问学生,是不是大家登记的账簿100%正确呢?引出为了防止记错账,采用试算平衡表及账簿核对进行检验,试算平衡表前面已经讲过,这里学做即可。为了核对账簿,会计上有专门的方法就是平行登记。此时让学生们观察自己记录账簿的名称是明细账,那平行登记指的就是发生的同样业务要在明细账及总账中同时登记,并指出总账与明细账的不同。那么依据什么登记总账呢?

4.账务处理程序及账簿核对。引出根据登记总账的依据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分类,简单知道名称,并主要学会应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然后引入科目汇总表如何编制,提问学生明细账是根据什么登记的?学生回答是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这些业务在总账中也要反映出来,那么说总账登记的最终依据应当是记账凭证,只不过在中间借助了科目汇总表而已,所以科目汇总表应当根据记账凭证进行汇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编制完成科目汇总表之后,再演示总账的登记。随后,演示总账与所属明细账的核对。

5.错账更正。试问学生,账簿核对出错误怎么办?引出错账的更正,讲明几种错账的更正方法及适用情况。

6.对账及财产清查。期末,有对账和结账两项工作,对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表核对,简介基本含义。对账是保证账簿记录真实可靠的专门方法,一般在期末进行。财产清查是账实核对的重要方法。简介财产清查的含义、作用、方法,重点讲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若发现账实不符,要进行账务处理,了解财产清查的账务处理。简单介绍结账的概念、程序、方法,以演示为主。简介账簿保管规定。

(五)会计报表。回顾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指出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的产品,再回顾会计目标――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报表就是根据核对无误的账簿数据为依据编制的,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载体。由于一般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后续的课程中会学习专门的报表课程,在此阶段,简要介绍会计报表的概念、种类、编制的一般要求,为了使学生了解完整的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各种报表的填制还是要讲的,但一定要简练。在讲授会计报表具体填列之前,试问学生,报表什么时候填列?引出在会计期末做会计报表,从而引出会计分期假设,继而讲授会计的其他假设,由于已经有前面的诸多练习与操作,此时学生能够很快理解这些假设的含义。在介绍四张报表时,简要介绍各报表的概念、结构、内容即可。在讲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时,可以从会计六要素引入。实际操作时,可以学生保留的账簿中的数据为依据进行填列,主要采用演示的方法,并要求学生一同填写完成。应当指出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不可缺少的部分,简介其含义即可。提示学生以上我们所做的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就是会计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业务,即会计对象的反映,并形成会计的产品――会计报表的全过程,以便提供对报表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与会计的概念、对象、方法、目标、流程等相呼应。

(六)案例演练。学习基本的内容之后,可以将某中小企业一个月的业务复制,让学生演练真实案例,也可以安排一轮分岗位的实操练习,使学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初步了解。

三、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程序,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基本内容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提问、启发引导、举例、演示、小组讨论与操作、案例教学等方法,注重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能力,在实操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可以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事的习惯,培养其守法意识,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必要的准备。

四、考核方式

考核应从对知识的重点考核,到注重对能力的考核,基本理论知识考试可以卷面的形式考核,重点考核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内容,比重占30%;实践部分考核必须有教师监考,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操作完成,比重占40%;平时学习的主动程度、参与程度、积极程度、课堂操作的实际效果等评价得出平时成绩,比重占30%。

五、教学实践与效果

笔者在我校审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中,实施了这样的教学程序,从实践情况看,效果优于以前各届学生。课堂状态方面,学生能够与教师积极互动,广泛参与各种实操训练,杜绝上课看手机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对知识理解方面,这种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边讲边实践,理论与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期末成绩方面,前三届学生基础会计的平均分为67分,经过该教学程序的实施,期末平均分75分,提高8分,该平均分有实训占比增加的因素,原来的实训考核占20%,现在占40%,这一方面增加了平均分,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的实操能力有所提高。

六、总结

这种教学程序设计改变了原有理论与实践分开的教学现状,从以上设计中可以看出,以前集中讲授的理论知识已经融入各种技能的训练之中,没有过去的整块的理论讲授。这种设计,真实还原了实际会计工作流程,学生明确为什么学习理论知识、各知识点是解决什么样问题的,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处理实际业务。实践表明,这种教学程序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均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黄明卿,曹世凤.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教学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

2.陈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4).

3.卢新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职业基础》教学内容设计[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

作者简介:

第5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 手工系统 电算系统 融合

《会计信息系统》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审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今天,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既要考虑传承,又要考虑创新,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课程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的界定问题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前,会计信息系统及其相关课程中,《基础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综合实验》、《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学要求较为清晰。《基础会计学》教学重点是会计的核算方法,如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教学要求是了解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企业财务处理。《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重点围绕会计要素来展开,包括:货币资金的核算、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核算、存货的核算、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报表的核算。教学要求在于了解产品成本核算一般程序,熟练掌握要素费用、综合费用的核算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掌握品种法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材料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各种费用项目的归集与分配。《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内容要点包括: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管理及安全,数据库,信息技术概论。金蝶、用友软件的操作。教学要求: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以及会计核算软件各功能模块基本工作原理,学会编写部分具备基本功能的会计核算功能模块,掌握财务软件的处理原理和应用方法。具有熟练运用、维护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高级财务会计》结合我国会计的实际情况,对财务会计学未涉及或深入论述的一些特殊会计业务进行研究,弥补一般财务会计学的不足,从而与一般财务会计学共同形成财务会计学的完整体系。教学要求是使学生全面掌握特殊经济业务、特殊会计事项和特殊行业的会计理论与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处理特殊会计业务的能力。教学内容包括:外币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租赁、债务重组、或有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会计综合实验》主要是要求学生将所学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通过手工模拟,让学生学会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及方法;掌握填审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的业务技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后,由于会计核算工具、信息载体、记账规则及内部控制方式发生了变化,以上系列课程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的界定显然存在内容陈旧、重叠、无效等问题。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融合

为解决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后,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课程教学重点、教学要求中存在的内容陈旧、重叠无效等问题,有必要重新设定会计系列课程,界定各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维持不变。《会计信息系统》分设为《会计信息系统基础》和《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两门课程。在课程定位上,《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主要解决会计信息系统入门知识和技能,以获取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达到会计从业资格会计技能要求为目标。讲授从业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计算机基本操作及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五大内容。《会计信息系统运用》则强调会计信息系统拓展知识和技能,以宽口径方式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将基础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学会常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维护,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及软件处理能力。在内容分配上,《会计信息系统运用》拟以金蝶系列财务软件和用友财务软件为例,分别编辑适应小型企业的金蝶KIS软件、用友通软件,适应大中型企业的金蝶K/3软件、用友U860软件四个教学案例,从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到期末处理及进销存处理模块的实验内容和步骤。根据学生水平及专业课程要求,实验中有关的项目可以根据授课对象及课时数灵活选择使用。

取消《会计综合实验》课程,将手工会计模拟并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课程。设置一套特定会计数据,同时应用于手工会计系统和电算化会计系统,实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的融合。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一致的会计信息。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明了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联系与区别,减轻其他课程的压力,提高课时的利用率。

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储存和处理,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向使用者输出所需会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管理、预测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教学中,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以外,需要更多地使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和体验式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软件初始化过程中,要求学生拟定会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包括:会计单位名称、软件应用模式、账套参数及基础资料等。在会计处理中,虚拟会计单位的各类业务,包括:外币类业务、存货类业务、往来类业务、多项目核算业务;固定资产业务、自动转账业务等。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会计软件操作技能训练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自主选择不同系列(金蝶、用友)不同版本(kis/k3/t3/u8)的会计软件完成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期末处理及进销存处理基本模块和辅助模块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得出及时、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代入角色,体验会计主管、出纳、制单员、审核员、记账员及预算员、资金管理员的工作内容。无论是一个学生在一个账套内依次完成不同角色的转换,还是几个学生组成团队分担一个账套中的不同角色,都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完成技能训练。

经过以上改革,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理论及技能初中高层次得以清晰、内容相对更规范。特别是通过整合,把手工会计综合实验的教学内容加入会计信息系统,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时,可以深刻体会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比如证账表处理中,手工填制凭证与计算机制单的区别在于:手工填制凭证只需在第一条分录书写摘要,计算机制单必须给每条分录输入摘要,计算机制单可以通过辅助录入窗口丰富凭证反映的核算内容;手工环境下,所有经济业务发生后都需要手工填制凭证,计算机环境下除制单员录入凭证外,计算机功能模块会自动生成凭证,如固定资产折旧及其增减变动、期末损益结转、存货的收发存等;手工环境下,会计工作存在证证核对、证账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以及表表核对,计算机环境下只要凭证录入无误(保证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相符)、表格公式设置正确,会计处理中的记账、报表生成瞬间即可完成,且无需证账表核对。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融合需注意的问题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融合的关键在于特定会计数据的设计,要保证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一致的会计信息,设计会计数据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初始数据必须尽可能详细。比如固定资产资料中必须列明资产的原始价值、累计折旧、预计残值、用途、入账日期及使用年限等,便于电算化处理时自动计提折旧;往来业务必须列明业务发生的时间、业务编号、摘要、往来单位、发生额及余额,便于电算化处理时的往来核销;期初在产品成本必须列明各成本项目的详细资料,便于电算化处理时生成生产成本明细账;存货必须列明数量、单价、计量单位、计价方法等,便于进行存货数量金额核算;除具备单位基本信息外,还需要设定部门档案、职员档案,便于工资核算。

二是要合理确定会计期及分段业务内容。目前,各高校使用的会计软件均为教学版,只能处理不超过三个月的业务。要明确分段业务的处理流程,例如损益结转前必须完成损益类业务凭证的审核与记账等。

三是设计的会计资料要便于使用相同的会计处理组织程序,例如记账凭证(专用记账凭证或通用记账凭证)会计处理组织程序既适应手工环境也适应电算化。手工环境适应的汇总记账凭证会计处理组织程序和科目汇总表会计处理组织程序,电算化环境已经不再使用。X

参考文献:

1.张捷.基础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张维宾.中级财务会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3.欧阳电平.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大学出版社,2008.

第6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综合柜员制;基本核算方法

一、会计电算化对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全面实现了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

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进入全面开发应用阶段。目前,计算机、通讯技术已在银行柜面业务、清算业务、经营管理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全面应用,已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网络体系和基础平台,全面实现了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以建设银行为例,会计核算系统从最原始的手工记账,到单机版(1986年)、城市综合网络系统(1990年),到全国数据大集中(2005年),再到建立全行统一、完整的总账系统(2007)。总账系统建立后,各营业网点只负责对会计凭证要素的录入和复核工作,总行负责对整个银行的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各营业网点将发生的每一笔业务输送到总行后,以集成的方式在总行层面自动生成报表,然后对下层层,杜绝了人工干预,提高了全行会计数据管理水平。又如中国工商银行在2005年将财务集中在城市分行和二级分行后,2007年又实现了将财务集中到一级分行和直属分行,并且细化了会计核算单位,会计核算单位由原来的3000多个增加到26000多个,改革后中国工商银行统一了会计核算方式和会计核算流程,37家一级(直属)分行按照统一的凭证、统一的标准,对同类支出采用统一的科目进行核算,提高了会计核算的精细度及风险控制水平。以工行广东省分行为例,改革前只可以对271个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财务集中后可以直接对1988个考核对象设置账务进行核算和考核,其他银行也经历过类似的发展过程。科技的进步使现代银行会计面临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它不仅使银行会计工作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对我国传统的银行会计核算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传统的银行会计核算方法及会计理论,在电算化条件下已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对银行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广泛实行综合柜员制度

在手工操作下,银行对柜面服务人员的分工是固定的,他们受理各自分管的开户单位业务,控制账面存款、登记账簿,柜员间的信息是封闭的。在电算化条件下,各家银行对各自的业务系统进行了改造,开发出能处理各种柜面业务的综合业务系统,即综合柜员制。所谓综合柜员制,就是在银行柜面业务高度电子化的基础上,前台人员打破业务分工界限,单人临柜综合处理单位和个人的存款、取款、转账结算等业务的一种劳动组合模式。在这种方式下,前台柜面人员只须知道业务的交易代码,在系统的提示下完成业务的处理,但是柜员的整个业务操作必须在监视器的监控下进行,超限额业务及特殊的业务还必须经后台授权,而授权是通过刷卡实现的。这种新型的银行柜员制具有操作业务直观、处理业务快捷、经营责任明确、劳动组合优化等优点。它已在西方商业银行得到普遍推行,并被实践证明是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因此,它也被国内越来越多的银行采用和推广。

二、取消《银行会计学》课程对基本核算方法单设一章的做法

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会计凭证、账务组织与账务处理等内容,在电算化条件下,它们已和《会计学原理》所论述的内容相差无几,为了减少课程内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取消《银行会计学》课程对基本核算方法单设一章的做法势在必行。

(一)取消单式记账法,表内、表外科目均使用复式记账法

在手工操作下,银行对表内科目使用复式记账法,表外科目则采用单式记账法,而其他企业一般只使用复式记账法。采用单式记账法一方面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手续;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不发达,单式记账法主要是对一些重要空白凭证和有价证券进行备查登记。目前,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传统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特别是业务)发展非常迅速,名目繁多的衍生金融工具在银行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类业务一般同时涉及或有资产与或有负债。例如,期权业务,可能会引起应收款项与应付款项的增加,如果仍然运用单式记账法反映,就无法全面反映会计信息,不能及时披露或有事项,特别是或有负债,这对银行风险防范是不利的。因此,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科目反映,(《企业会计准则》除已在上市公司和大型央企中实行外,银监会又出台了金融机构全面执行新准则的时间表)。其次,在电算化条件下,将表外科目纳入复式记账框架,不会增加业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便于电脑对输入数据进行逻辑性校验,如会计科目逻辑性校验、借贷发生额平衡校验等,以保证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在实际工作中,国际、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如工行和中行等)、中资海外分行对表外科目已采用复式记账法登记。

(二)取消单式记账凭证,统一使用复式记账凭证

在手工操作下,银行主要使用单式记账凭证,这是因为银行处理一笔业务可能涉及几个柜台,甚至几个行处,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一是便于凭证传递和分工记账;二是便于正确编制科目日结单,编制科目日结单需要计算每个会计科目每天的发生额合计,如采用单式记账凭证,每张凭证只需用一次,而复式记账凭证至少要重复二次,很容易造成重记或漏记。因此,银行一直广泛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但在电算化条件下,打破了按科目、按账户分工处理会计事项的传统习惯,银行普遍采取了综合柜员制,任何一笔业务都可以由一人同时记载收付款双方的账户。在这种情况下单式记账凭证的“优点”已经丧失,如果继续采用单式记账凭证将不利于财会工作质量的提高。这是因为在电算化条件下,账簿登记、报表编制都是由电脑自动完成的,会计核算质量取决于凭证要素输入的正确性。在基层银行,日常会计工作主要是凭证要素输入和“勾流水”。如采用单式记账凭证,对一笔业务既要审核借方凭证还要审核贷方凭证,相对于复式记账凭证来讲,单式记账凭证重复审查的内容多,联次多,时间长,这不但会增加“勾流水”的工作量,还会导致会计差错率的提高,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同时,现在银行的记账凭证一般都是电脑打印的,如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一笔业务要打印两张以上凭证,显然是没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已采用复式凭证。

(三)银行十大基本凭证已丧失存在基础

在手工操作下,银行会计凭证按照格式和用途不同分为基本凭证和特定凭证,基本凭证按照性质不同分为现金收入传票和现金付出传票、转账借方传票和转账贷方传票、特种转账借方传票和特种转账贷方传票、外汇买卖借方传票和外汇买卖贷方传票、表外科目收入传票和表外科目付出传票等十大类。在电算化条件下,银行十大基本凭证已丧失存在基础。因为记账凭证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手工输入业务电脑打印的凭证;其他业务子系统在对业务处理后自动生成的凭证;账务处理系统自身产生的固定凭证;客户提交的凭证。上述前三类记账凭证都是由电脑打印,并不许更改。也就是说,银行根据原始凭证或业务事实自行编制的具有通用格式和用途的基本凭证已不存在。由于受技术与电脑容量的限制,机制凭证与手工凭证的格式出入较大,机制凭证一般是打印在几乎只标明凭证名称的空白凭证上,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凭证格式不复存在。同时,由于银行已采用复式记账凭证,就没有必要再分借方传票与贷方传票了。至于特种转账借方传票和特种转账贷方传票的使用原理在工商企业也存在,例如,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费用时,也需要使用“代收款通知单”和“代付款通知单”。四)商业银行特有的账务组织已消亡

在手工操作下,业务发生时由柜员根据凭证登记分户账(包括甲种账、乙种账、丙种账、丁种账四种格式),若为现金业务还要登记现金收付日记簿,表外业务则在登记簿中进行记载,营业终了根椐分户账抄制余额表;后台综合人员则根据凭证编制科目日结单,登记总账,编制日计表,并通过总分核对以保证账务处理的准确性。

在电算化条件下,柜员办理业务只要按照系统提示的画面和有关规定在计算机中录入必要的原始信息,系统就会自动将有关数据过渡到相应的会计科目上,并生成账簿。整个账务处理都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柜员只是在上班、下班、中途交接班时打印柜员重要凭证日结表、柜员现金收付日结表,营业结束时打印交易流水和汇总传票(类似科目汇总表而非科目日结单)。不必再用现金收付日记簿,科目日结单,而且电脑程序也没有设定先出科目日结单;然后出总账;最后才出日计表这一综合核算系统的固定模式。至于其他账簿,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打印或集中由省分行打印。受技术与电脑容量的限制,打印的账表也非传统意义上的账表。由于是电脑计息,也没有使用乙种账和余额表,寄给客户的对账单也是普通的三栏式账页。也就是说银行特有的由两大系统组成的核算模式已不复存在,银行会计总分核算原理与会计原理所述相同。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完全可以取消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分户账(甲种账、乙种账、丙种账、丁种账)、现金收付日记簿、余额表、科目日结单等账表形式。

三、对《银行会计学》基本核算方法的整合

在电算化条件下,虽然银行会计与工商企业会计的核算原理基本相同,但银行毕竟是经营货币的特殊经济组织,该行业的业务特点、职能和作用与其他行业相比有明显的区别,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这一章取消后,应对银行一些较独特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整合。

(一)在《银行会计学》总论中增加的内容

1.银行业会计科目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范的科目体系涵盖了工商企业、银行、证券、保险、租赁等各类企业的各种交易或事项,但银行业的经济业务及科目设置毕竟与工商企业存在着有较大差异,而会计原理只讲授工商企业一些常用会计科目的运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银行各项业务的会计处理之前,对银行业会计科目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有必要在《银行会计学》总论中增加介绍银行业会计科目这一内容。

2.借贷记账法在银行业的应用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办理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而存款、贷款科目的属性与工商企业完全相反,如存款科目在工商企业为资产,而在银行则为负债,这对于刚学完《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的学生来说很不习惯,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一特性,也可以在总论中增加借贷记账法在银行业的应用。

上述内容可以在《银行会计学》总论中作为银行会计的特点来介绍。

(二)在《会计学原理》有关章节中增加的内容

1.会计科目代号及账号

工商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已普遍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在实务中,大都使用科目代号及账号代替科目的中文名称来处理经济业务,在金融企业,其凭证、账簿、内部报表上牵涉到的会计科目都是用代号及账号来体现的,没有记住科目代号及账号几乎是会计上的文盲,而工商企业的会计人员也要知道银行账号的编制方法,以避免办理结算时账号填写错误,因此,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使用科目代号及账号的习惯,改变传统上只用会计科目中文名称处理会计业务的做法。科目代号的编制比较简单,而银行账号的编制则比较复杂,为了便于通存通兑,账号是由多位数字组成,如中国银行的会计账号结构为:系统标识(1位)+机构号(3位)+客户号(7位)+核算码(4位)+货币码(3位),其中前4位隐含在系统中,通常柜员及客户只需记住后14位。

2.会计账簿按格式分类中增加乙种账的格式

乙种账以前只在银行会计中出现,它是银行用来计算利息的。但计算利息,银行会计人员要知道,工商企业的会计人员也必须知道,以避免万一银行算错利息而工商企业不知道的困境。当然电脑计息出错的概率相当低,但也不是没发生过。至于是否叫乙种账还是叫其他什么名字可以进一步探讨。

3.会计电算化记账规则与错账的更正

在实际工作中已普遍使用电脑处理会计业务,由于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记账规则与错账更正方法差别较大,因此,《会计学原理》阐述记账规则与错账更正方法时,应增加电算化会计记账规则与错账更正的原理。目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维护都是各自为政的,如何对各单位开发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记账规则、错账冲正方法进行总结、提升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萃.金融时报[N].2008,3:(21).

[2]鲁可贵.建设银行会计管理情况介绍[J].金融会计2007.11.

第7篇

关键词:红字会计分录 相反会计分录 会计核算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各项会计核算内容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材料的成本差异需要按照指定的内容来完成,包括“成本管理”、“销售费用”以及“委托加工物资”等相关科目;而如果计划成本高于实际成本,要进行相应的反向会计分录。同时,在《企业会计制度》中也明确提出:在计划成本高于实际成本差异时,需要明确的进行红字标注登记。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二者对所规范的内容也有了明显的区别,同时,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的处理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用相反会计分录代替红字会计分录的变化。而目前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会计核算无论是在目的还是在结果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通过对会计准则的研究发现,相反会计分录与红字会计分录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依然不能够将二者随意的进行替代。

一、对相反会计分录和红字会计分录二者的分析对比

会计记录要求对正数记录采用蓝字,而负数记录采用红字,这样的记录方式能够将记录的信息表现的更为明显。红字会计分录中对于已经过账的错误会计分录需要用红字将多记的金额部分进行相应的改写,从而表明对会计分录中的错误信息的更正。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将会计红字分录的内容看成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分类而进行的账务处理。而在出现于经济业务相反的情况发生时,还要对原来的账务处理进行相应的红字账务处理,处理原则按照借贷方向相同的原则来进行。而相反会计分录在进行会计结算时,所包含的会计科目是一致的,但借贷方向是相反的,记账金额相同或者不同的会计分录之间的会计信息为相反的分录。这种相反的会计分录在经济业务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对立特征,并且与红字会计分录的形式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红字会计分录所强调的是对于过去已经过账的错误信息进行相应的更正,同时也包含了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变化的调整,被更正和被调整的会计分录和红字会计分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而相反会计分录则更多的强调了对于会计主体中存在的不同的经济业务,两个经济业务之间的不存在一致性。所以从上述内容也可以看出,相反会计分录与红字会计分录之间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二、相反会计分录代替红字会计分录的分析

(一)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用相反会计分录代替了红字会计分录,这种变化也正说明了会计准则的一种发展趋势。在最早的会计工作中,红字所代表的往往是差额的部分,这部分内容也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赤字”,并且在会计核算时并不把这部分内容核算在内。我国的会计核算理论基础是从前苏联的会计理论中传入的,当时苏联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也是计划经济,对于国民经济计划的严肃性较为重视,所以在会计核算时,所涉及到的国民经济的相关指标账户都需要反映出监督本期发生额指标,在出现相反记录或者取消原交易等业务的前提下,还用通过红字的方法来对负数的作用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才能够明确的反映出计划指标的各项信息。但是在西方的一些市场经济国家中,他们很少利用“红字”来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因此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也逐渐的建立起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对于红字会计信息处理的方式也相应的有所改变,这也是我国向国际会计准则逐步统一的过程,因此相反会计分录代替红字会计分录也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二)红字会计分录的主要内容

1.红字会计分录所反映的是经济业务中反向运动的内容,其中会计核算要对企业的各项资金活动进行相应的记录,包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业务信息等,按照不同的经济活动类型来表现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信息。如在会计实务中,对于企业经营所进行的经济业务,这里所指的是企业正常经营情况下的经济活动等,在记账时都需要用蓝字来进行。而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经济业务如果是反向的,如采购退回或者业务中断等情况,这种业务的资金运行都被看做是反向的,而反向的资金活动需要用红字来进行记账。所以,红字会计分录中正方向的资金活动和反方向的资金活动需要明确的进行区分,二者之间不能够有错乱的现象发生。

2.红字记账也是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从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来看,无论是红字记账还是蓝字记账都没有太大的区别,所针对的会计主体都是一致的,但红字记账和蓝字记账为什么还要有所区分呢?这里所涉及的内容一方面体现在对资金活动的反向反映,另一方面也说明会计核算的目的是建立在高质量信息系统的角度上,会计主体的各个活动方向在会计信息上都需要有明确的标识。如果借方和贷方出现混淆或者二者出现错乱,那么会计的信息核算也将会出现问题,整个会计核算系统也不能够实现获取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目的。

三、相反会计分录与红字会计分录举例分析

(一)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例:某制造企业按计划成本进行原材料核算。本期发出材料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其中:60万元用于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30万元属于车间一般耗用;10万元用于工厂管理部门。本期原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5%。

1.结转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

借:生产成本 600 000

制造费用 300 000

管理费用 100 000

贷:原材料 1 000 000

2.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用红字会计分录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 30 000

制造费用 1 5 000

管理费用 5 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50 000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用相反会计分录处理如下:

该例的生产成本用T型账户表示:

1.用红字会计分录登账。

2.用相反会计分录登账。

(二)销售退回与销售折让。

例:某企业发生销货退回,货款50 000元,增值税额8 500元。销货方根据购买方送来的进货退出证明单,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并登记入账。

1.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本期发生的销售退回或销售折让,按应冲减的营业收入,借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 500

贷:应收账款 58 500

2.运用红字会计分录,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 58 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 500

结语:在会计实务中,红字会计分录对于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变化过程,以确保对过程反映的正确性、可比性有重要意义。用红字会计分录还是用相反会计分录应加以区分,不能混淆。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综合柜员制; 基本核算方法

一、会计电算化对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全面实现了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

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进入全面开发应用阶段。目前,计算机、通讯技术已在银行柜面业务、清算业务、经营管理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全面应用,已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网络体系和基础平台,全面实现了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以建设银行为例,会计核算系统从最原始的手工记账,到单机版(1986年)、城市综合网络系统(1990年),到全国数据大集中(2005年),再到建立全行统一、完整的总账系统(2007)。总账系统建立后,各营业网点只负责对会计凭证要素的录入和复核工作,总行负责对整个银行的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各营业网点将发生的每一笔业务输送到总行后,以集成的方式在总行层面自动生成报表,然后对下层层发布,杜绝了人工干预,提高了全行会计数据管理水平。又如中国工商银行在2005年将财务集中在城市分行和二级分行后,2007年又实现了将财务集中到一级分行和直属分行,并且细化了会计核算单位,会计核算单位由原来的3 000多个增加到26 000多个,改革后中国工商银行统一了会计核算方式和会计核算流程,37家一级(直属)分行按照统一的凭证、统一的标准,对同类支出采用统一的科目进行核算,提高了会计核算的精细度及风险控制水平。以工行广东省分行为例,改革前只可以对271个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财务集中后可以直接对1 988个考核对象设置账务进行核算和考核,其他银行也经历过类似的发展过程。科技的进步使现代银行会计面临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它不仅使银行会计工作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对我国传统的银行会计核算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传统的银行会计核算方法及会计理论,在电算化条件下已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对银行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广泛实行综合柜员制度

在手工操作下,银行对柜面服务人员的分工是固定的,他们受理各自分管的开户单位业务,控制账面存款、登记账簿,柜员间的信息是封闭的。在电算化条件下,各家银行对各自的业务系统进行了改造,开发出能处理各种柜面业务的综合业务系统,即综合柜员制。所谓综合柜员制,就是在银行柜面业务高度电子化的基础上,前台人员打破业务分工界限,单人临柜综合处理单位和个人的存款、取款、转账结算等业务的一种劳动组合模式。在这种方式下,前台柜面人员只须知道业务的交易代码,在系统的提示下完成业务的处理,但是柜员的整个业务操作必须在监视器的监控下进行,超限额业务及特殊的业务还必须经后台授权,而授权是通过刷卡实现的。这种新型的银行柜员制具有操作业务直观、处理业务快捷、经营责任明确、劳动组合优化等优点。它已在西方商业银行得到普遍推行,并被实践证明是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因此,它也被国内越来越多的银行采用和推广。

二、取消《银行会计学》课程对基本核算方法单设一章的做法

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会计凭证、账务组织与账务处理等内容,在电算化条件下,它们已和《会计学原理》所论述的内容相差无几,为了减少课程内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取消《银行会计学》课程对基本核算方法单设一章的做法势在必行。

(一)取消单式记账法,表内、表外科目均使用复式记账法

在手工操作下,银行对表内科目使用复式记账法,表外科目则采用单式记账法,而其他企业一般只使用复式记账法。采用单式记账法一方面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手续;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不发达,单式记账法主要是对一些重要空白凭证和有价证券进行备查登记。目前,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传统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特别是代理业务)发展非常迅速,名目繁多的衍生金融工具在银行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类业务一般同时涉及或有资产与或有负债。例如,期权业务,可能会引起应收款项与应付款项的增加,如果仍然运用单式记账法反映,就无法全面反映会计信息,不能及时披露或有事项,特别是或有负债,这对银行风险防范是不利的。因此,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科目反映,(《企业会计准则》除已在上市公司和大型央企中实行外,银监会又出台了金融机构全面执行新准则的时间表)。其次,在电算化条件下,将表外科目纳入复式记账框架,不会增加业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便于电脑对输入数据进行逻辑性校验,如会计科目逻辑性校验、借贷发生额平衡校验等,以保证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在实际工作中,国际、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如工行和中行等)、中资海外分行对表外科目已采用复式记账法登记。

(二)取消单式记账凭证,统一使用复式记账凭证

在手工操作下,银行主要使用单式记账凭证,这是因为银行处理一笔业务可能涉及几个柜台,甚至几个行处,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一是便于凭证传递和分工记账;二是便于正确编制科目日结单,编制科目日结单需要计算每个会计科目每天的发生额合计,如采用单式记账凭证,每张凭证只需用一次,而复式记账凭证至少要重复二次,很容易造成重记或漏记。因此,银行一直广泛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但在电算化条件下,打破了按科目、按账户分工处理会计事项的传统习惯,银行普遍采取了综合柜员制,任何一笔业务都可以由一人同时记载收付款双方的账户。在这种情况下单式记账凭证的“优点”已经丧失,如果继续采用单式记账凭证将不利于财会工作质量的提高。这是因为在电算化条件下,账簿登记、报表编制都是由电脑自动完成的,会计核算质量取决于凭证要素输入的正确性。在基层银行,日常会计工作主要是凭证要素输入和“勾流水”。如采用单式记账凭证,对一笔业务既要审核借方凭证还要审核贷方凭证,相对于复式记账凭证来讲,单式记账凭证重复审查的内容多,联次多,时间长,这不但会增加“勾流水”的工作量,还会导致会计差错率的提高,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同时,现在银行的记账凭证一般都是电脑打印的,如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一笔业务要打印两张以上凭证,显然是没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已采用复式凭证。

(三)银行十大基本凭证已丧失存在基础

在手工操作下,银行会计凭证按照格式和用途不同分为基本凭证和特定凭证,基本凭证按照性质不同分为现金收入传票和现金付出传票、转账借方传票和转账贷方传票、特种转账借方传票和特种转账贷方传票、外汇买卖借方传票和外汇买卖贷方传票、表外科目收入传票和表外科目付出传票等十大类。在电算化条件下,银行十大基本凭证已丧失存在基础。因为记账凭证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手工输入业务电脑打印的凭证;其他业务子系统在对业务处理后自动生成的凭证;账务处理系统自身产生的固定凭证;客户提交的凭证。上述前三类记账凭证都是由电脑打印,并不许更改。也就是说,银行根据原始凭证或业务事实自行编制的具有通用格式和用途的基本凭证已不存在。由于受技术与电脑容量的限制,机制凭证与手工凭证的格式出入较大,机制凭证一般是打印在几乎只标明凭证名称的空白凭证上,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凭证格式不复存在。同时,由于银行已采用复式记账凭证,就没有必要再分借方传票与贷方传票了。至于特种转账借方传票和特种转账贷方传票的使用原理在工商企业也存在,例如,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费用时,也需要使用“代收款通知单”和“代付款通知单”。

(四)商业银行特有的账务组织已消亡

在手工操作下,业务发生时由柜员根据凭证登记分户账(包括甲种账、乙种账、丙种账、丁种账四种格式),若为现金业务还要登记现金收付日记簿,表外业务则在登记簿中进行记载,营业终了根椐分户账抄制余额表;后台综合人员则根据凭证编制科目日结单,登记总账,编制日计表,并通过总分核对以保证账务处理的准确性。

在电算化条件下,柜员办理业务只要按照系统提示的画面和有关规定在计算机中录入必要的原始信息,系统就会自动将有关数据过渡到相应的会计科目上,并生成账簿。整个账务处理都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柜员只是在上班、下班、中途交接班时打印柜员重要凭证日结表、柜员现金收付日结表,营业结束时打印交易流水和汇总传票(类似科目汇总表而非科目日结单)。不必再用现金收付日记簿,科目日结单,而且电脑程序也没有设定先出科目日结单;然后出总账;最后才出日计表这一综合核算系统的固定模式。至于其他账簿,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打印或集中由省分行打印。受技术与电脑容量的限制,打印的账表也非传统意义上的账表。由于是电脑计息,也没有使用乙种账和余额表,寄给客户的对账单也是普通的三栏式账页。也就是说银行特有的由两大系统组成的核算模式已不复存在,银行会计总分核算原理与会计原理所述相同。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完全可以取消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分户账(甲种账、乙种账、丙种账、丁种账)、现金收付日记簿、余额表、科目日结单等账表形式。

三、对《银行会计学》基本核算方法的整合

在电算化条件下,虽然银行会计与工商企业会计的核算原理基本相同,但银行毕竟是经营货币的特殊经济组织,该行业的业务特点、职能和作用与其他行业相比有明显的区别,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这一章取消后,应对银行一些较独特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整合。

(一)在《银行会计学》总论中增加的内容

1.银行业会计科目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范的科目体系涵盖了工商企业、银行、证券、保险、租赁等各类企业的各种交易或事项,但银行业的经济业务及科目设置毕竟与工商企业存在着有较大差异,而会计原理只讲授工商企业一些常用会计科目的运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银行各项业务的会计处理之前,对银行业会计科目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有必要在《银行会计学》总论中增加介绍银行业会计科目这一内容。

2.借贷记账法在银行业的应用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办理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而存款、贷款科目的属性与工商企业完全相反,如存款科目在工商企业为资产,而在银行则为负债,这对于刚学完《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的学生来说很不习惯,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一特性,也可以在总论中增加借贷记账法在银行业的应用。

上述内容可以在《银行会计学》总论中作为银行会计的特点来介绍。

(二)在《会计学原理》有关章节中增加的内容

1.会计科目代号及账号

第9篇

一、实习的目的

在当前经济迅速发展及企业业务的多元化与复杂化加剧的情况下,企业实际需要对于会计人员做账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的手工做帐既费时间又费人力而且容易出错,已不能满足企业需要。因此在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会计手工操作已逐步被计算机取代。计算机操作即会计电算化,它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代替一部分由我们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它是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理论学习的实践环节,也是我们财务管理专业和财务会计专业学习和提高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流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实践课程的学习,我们要基本掌握实际企业账务处理流程、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财务软件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对企业业务进行会计处理。通过对电算化的学习,可以为明年毕业后做会计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

(一)用友财务软件系统管理

财务软件系统管理这部分,主要学习了系统管理的相关概念,功能及基础设置。系统管理是用友财务软件(ERP-U8)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该软件管理系统的各个产品进行统一的操作管理和数据的维护,具体包括账套管理、年度账管理、操作员及权限的集中管理、系统数据及运行安全的管理等方面。

(二)用友财务软件总账管理

通过实验掌握了总账管理系统的概念、功能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设置控制系数、设置基础数据、输入期初余额等内容。总账管理系统是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的核心系统,适用于各行业账务核算及管理工作。总账管理主要功能有:初始设置、凭证管理、出纳管理、账簿管理、辅助核算管理和月末处理。总账管理系统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其他管理如:工资管理、固定资产、应收应付款、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存货管理等都是在围绕着总账管理来运作的。总账管理系统最后一步是期末处理,主要包括银行对账、自动转帐、对账、月末处理和年末处理。手工做账数量不多但是业务种类繁杂时间紧迫,而在计算机操作下许多期末处理具有规律性,不但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加强了财务核算的规范性。

(三)用友财务软件UFO报表管理

主要学习内容是对UFO报表系统概述,了解UFO报表与其他系统主要关系、业务处理流程等。用友ERP-U8软件的UFO报表管理系统是报表事务处理的工具。他与用友账务等各系统有着完善的接口,具有方便的自定义报表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内置多个行业的常用会计报表;此系统可独立运行,用于处理日常办公事务。报表的格式定义、公式定义和报表模板、报表数据处理、表页管理以及报表输出和图表功能都是UFO报表管理的主要操作处理内容。

(四)用友财务软件薪资管理

用友软件薪资管理即工资管理,这章主要学习了工资管理系统的相关环节的概述和日常业务处理两大块的内容。

工资管理是用友ERP-U8管理软件的一个子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有工资类别的管理、人员档案的管理、人员数据管理和工资报表管理。工资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是由工资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和日常处理以及期末处理来组成的。计算机处理工资程序基本类似于手工,只是用户要做一次性的初始设置,如部门类别、工资项目、公式、个人工资、个人所得税的设置,银行设置、各种表样的定义等,每月只需对有变动的地方进行修改,系统自动进行计算,汇总生成各种报表。由此可知,工资管理系统对员工的按类别分薪、自动扣税、期末结转等处理比手工计算和处理简单易行的多了。

第10篇

关键词 财务集中;财务信息系统;系统功能

一、施工企业的传统会计特征及面临的财务问题

大型施工企业一般采用项目部制的“总部一分公司一项目部”三级管理、二级(有时甚至三级)会计核算模式。即:以建筑施工合同所指向的工程作为自己的“产品”,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和效益评。价,一个分公司、一个项目部可能就是一个会计报告主体。

一般而言,一个工程项目(或项目部)实行合同管理,编制定额预决算,在会计结果控制上似乎可以实现项目利润的预期。但其在实务中具有如下特性:1.一般按统计的形象进度确定会计期间,分期计算项目的收入、成本和毛利。统计的误差影响会计计量的准确性;2.在施工期间,存在大量的施工性实物资产,除主材外,还包括组织施工的设备及机械,具有品种杂、数量大、采购环节多的特征;3.工程涉及的内部职能化分工细,如土建、水电、安装、结构、设计、装饰等:4.工程的区域分布比较分散,分公司或项目分属于不同的区域,与总部之间存在时空距离,影响了信息的传递。

这些特征,在三级管理、分级核算和传统的报账制财务管理方式下,都有可能弱化总部的财务信息的获取功能,也产生以下财务问题:

(一)会计核算分散化

总部难于及时、动态地掌握各项目部(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而影响整个企业汇总、合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准确反映。

(二)总部财务管治水平弱化

总部与下级会计报告主体之间,可能会由于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操守的差异,使财务的上下控制水平弱化。

(三)资金整体效率低下

项目部或分公司控制了工程收支的全部,资金只在单个项目的层面运转,不能在企业层面实现盈缺调配。降低了资金的整体财务效能。

(四)分析与决策功能欠缺

由于总部掌握基础会计数据的能力受到影响,使基于会计基数据的财务分析和基于财务分析的财务决策功能弱化并欠缺,传统财务体制下的财务的重要性受到了挑战。

因此,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要解决总部会计对项目部会计的控制问题。解决总部对项目部财务信息不对称问题。笔者认为,导入财务集中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建立自上而下的财务核算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施工企业集中财务管理系统的导入

(一)标准化的、集中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1.集中会计核算。取消项目部或分公司的会计报告主体资格,实行总部一级核算制。2.集中资金管理。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资金集中管理,资金计划、项目资金收支、往来对账、利息计算全部由总部信息系统控制,实现收支两条线等。3.集中财务管理。系统除会计核算集中外,还包括项目成本、全面预算、财务分析、往来对账等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功能。4.集中数据分析。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总部一分公司一项目部”的三级管理、一级核算,建立依赖于总部数据库的财务分析机制和财务决策机制。从上述功能要求看,施工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其架构和作业流程可归结如图1:

(二)符合功能要求的财务信息系统,应当满足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集中及财务与业务系统集成的需要

1.在会计核算集中方面,要建立主子账数据系统。在总部建立单一会计主账,它是集中的数据库,它确定整个企业的会计政策、科目设置和主要会计流程。在该主账下,可以按分公司或项目部建立多个相对独立核算的子账;在每个独立核算的子账下,又可以按照部门进行更加明细的核算与管理,但子账必须是在主账授权下进行核算的。其账套之间的控制关系为:总部主账分公司或项目部子帐部门账。主子账是进行集中核算、集中控制、实时查询统计分析的关键。在这种自上而下的账套控制关系中,在一个会计账套中集中了各分公司、项目部的所有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保证了信息的共享,为业务、管理与控制、决策各层人员提供了直接、完整的数据,既能保证各核算主体数据相对独立、保密。又可保证在财务管理层面上整个企业财务信息的整体性。

2.以分级授权形式实现会计政策的统一。一个自上而下设计的会计账套系统为实现企业整体的统一会计政策提供了手段。如:统一会计期间,会计账套内的所有核算单元均采用相同的会计期间;基础数据控制,所有数据均可以定义是否要进行统一管理与控制,是否允许下级单位增加新数据;基本档案如总账的会计科目、固定的资产类别、增减方式、现金银行的现金流量项目等实现了系统性控制;运行参数得到控制:所有系统的运行参数,均能够按照组织结构,由上级来制定和控制下级单位。这种自上而下的控制。是以分级授权的形式实现的。如图2所示:

当然,在分级授权统一政策时,系统还应当提供个性化应用功能。例如。境外项目或分公司,可能存在记账本位币、会计政策、科目体系及凭证分类的差异,因此,系统在集中控制的同时,应当允许个性化的设置。系统需提供灵活的设置机制和控制手段,满足企业集中管理与分级控制的要求。

3.在系统中实现数据分级共享。在系统内,要实现总部、分公司和项目部之间的数据分级共享。共享是指产生于主子账内的所有企业工程项目和总部费用分摊。在企业内部各个子账中,可供使用者查询、提供加工使用;所谓分级是指根据授权,规定哪些数据下级分公司或项目部可用。这就需要系统具有提供实时汇总分析、跨账查询和审批预警控制的功能。当然,系统中还应建立各子账间的统计分析、账簿查询,跨项目汇总功能,在授权下可以跨账查询数据,也可以汇总、合并数据。这种由底层数据向上层直接汇总、合并的方式,可使信息不经过中间层的处理。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及时性。如图3所示:

另外,系统还可以建立跨账套的审批流机制与预警机制。审批流上的各个环节可以实现跨账审核审批,预警信息也可以跨账传递,这有助于解决传统审批审核可能带来的滞后对企业整体利益的影响。

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设计

根据施工企业财务核算特点和内容要求,就财务模块而言,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至少应当包括总账、应收应付、现金、对账、成本和预算等系统,每个系统分别承载了不同的管理目的。

(一)总账系统

总账系统是会计核算集中的核心,所有业务最终都归集到总账系统中。主要功能包括:1.基础数据管理,如科目体系、凭证分类与编号方式设定、辅助核算设置等内容;2.凭证管理,如凭证录入及修

改、审批和签字、入账、调整、打印等内容。3.往来管理,如对账、核销、账龄分析等;4.账簿查询打印,如总账、余额表、明细账、序时账、日记账、日报表、多栏账、综合账的查询及打印等;5.辅助账簿查询:6.期末处理,如期末损益结转、自定义结转;试算平衡,月末结账等工作。其架构流程如图4所示:

(二)应收款系统

应收款管理系统主要提供业主管理、建筑发票和应收单据的录入、工程收款和核销的处理、坏账处理、账龄分析、欠款分析、资金流入分析等。主要功能如下:1.业主管理,如工程档案维护、业主信用评估、付款条件等;2.单据管理:保持各类发票和其它收款单据;3.收款、核销和坏账处理,及时处理工程收款,分析计提坏账准备等;4.统计分析,如账龄分析、欠款分析、催款和对账记录、坏账预估及资金预测等。其架构流程如图5所示:

(三)应付款系统

应付款系统主要提供采购发票和应付单据的录入、向供应商付款处理、获取现金折扣处理、单据核销处理等业务处理功能。提供应付账龄、欠款分析,提供资金流出预测等。主要功能如下:1.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档案维护,供应商价格管理,供应商付款条件管理、供应商评估等;2.应付管理,如维护供应商采购发票和其他应付单据;3.付款和核销处理,对应付款进行付款处理并予核销,根据付款条件选择付款功能,提供应付并账等;4.统计分析,提供账龄、欠款分析及资金预测。其架构流程如图6所示:

(四)员工管理系统

施工企业员工成本是主要的成本项目,合理的员工管理系统是财务信息系统应用开发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功能如下:1.档案管理,如员工基本资料等;2.薪酬管理,如员工的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等;3.收付款管理,如员工借款、报销及费用;4.统计分析,如员工成本占比等。

(五)资金对账系统

各分公司、项目部及核算主体之间的资金往来。需要定期进行对账。资金对账系统针对上述业务,提供集中的对账平台。主要功能如下:1.对账设置。设置主子账之间要进行对账的科目,以及相应的对账规则;2.集中对账,定期对各主子账之间的资金往来进行对账;3.对账查询,对对符结果和未对符结果进行辨别,对长期未对符结果给予报警。其架构流程如图7所示:

(六)项目成本管理系统

按项目归集收入、成本、利润;对项目预算与实际执行的控制和分析;涵盖了项目全程,项目管理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结构。主要功能如下:1.项目建立,包括立项、建立项目类型和档案、建立责任中心、建立项目要素、设置成本动因、设置作业单位等内容;2.项目预算,按项目进行收入、成本预算的编制;3.收入、成本归集与核算,当与其他系统集成时,大部分收入成本数据通过动态管理会计平台进行收集,在项目管理系统中。也可以进行收入、成本数据的录入;4.查询分析。查询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收入、成本、利润情况。状态查询等。其架构业务流程如图8所示:

第11篇

一、模拟实验教学法

在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中,模拟实验教学常被称作情境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学习掌握某项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等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案例资料,设定活动情景,运用会计软件等专业技术手段开展财务处理,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意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把控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实践教学的主角,通过对实验业务流程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为学生的日后工作积累经验。

二、模拟实践教学法在固定资产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1.制定固定资产知识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解固定资产清理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要了解与固定资产清理有关的业务理论知识及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清理归属于资产类要素,通常用以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经济业务的清理工作。它也是一个过渡性的科目,与损益类科目一样,在清理工作结束前,用以记载为清理所发生的损失或收益,借方记入清理收益、贷方记入清理的损失,最终结出借贷方的差,借方差为清理收益,转入营业外收入;贷方差为清理损失,转入营业外支出。

2.寻找教学案例

在案例的设计中,尽可能地接近实务工作,企业一般常见出售厂房、机器设备等经济业务。例如,企业出售闲置的打印设备一台,开具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48450元,该设备的原值为50 000元,已提折旧额2000元,购买方已支付款项并存入银行。(假设除增值税以外不考虑其他的税费)

(1)制定账务处理流程

首先,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清理账户中

借:固定资产清理48000

累计折旧2000

贷:固定资产50000

其次,出售固定资产开发票,并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48450

贷:固定资产清理414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040

最后,结转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6590

贷:固定资清理6590

(2)组织教学实施

首先,在具体的实施前,教师将教学任务提前讲授给学生,要求学生及时复习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基础知识内容,特别是与固定资产有关的账面价值,折旧的计提,交纳的增值税等。整理出出售固定资产的相关单据:固定资产清理单、出售设备净收益计算表、开具的增值税普通发票的票样及银行进账单(收款通知)的票样等。另外还要准备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模拟资料。

其次,在课上将固定资产案例具体地运用,引导学生按手工做账的操作方式,编制记账凭证:审核原始单据,依据清理单完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结转;依据进账单与开具的普通发票记入银行存款和确认应交税费;依据设备净收益计算表结转净损失。以记账凭证登记账簿: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明细账、应交税费明细账等。也可以通过财务软件的形式将该案例的手工记账的程序演示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增添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最后,课堂教学内容知识的总结,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这一业务案例的处理,可以由出售打印设备联想到对不动产及其他有形动产的出售,其在会计处理上基本是一致的,只是所涉及的纳税情况有些差异,由此可见,模拟实践教学在教学设计上以一个典型案例为起点,对与之相近业务的学习起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分析与总结教学效果

模拟实验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应包括两部分:理论课和实验课。理论课程的安排是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讲解;实验课是对具体会计核算操作技能的实训以及对会计软件熟练操作的应用。评价教学效果有:在案例设计上是否满足教学内容的需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及相关资料准备情况是否充分;教学形式是否直观、生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等等。也可以借助一些真实的财务业务案例,让学生指出账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模拟实验教学法,以启发、实验式的教学理念,将实践性运用到教学中,是提升会计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尝试模拟实验教学对会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会更有意义。

第12篇

关键词 培养目标

基本技能

基础会计

教学改革

思路

实效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专业培养的角度来说就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因此,要求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现在高职高专院校制订的教学计划也确实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增加实训、教学实习的时间和内容,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而仅仅这样是不是就能够很好地达到培养目标呢?它与各专业的对应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流程又是否能够很好地融通呢?

十几年来,对于财务及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一些高职院校还是中等职业学校时,就特别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也就是说《基础会计》的课程改革在那时就已经提出,而且这个步子的确是迈了,究竟是否有实效而且是实质性的迈出了这个步伐?如今来说仍然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课题。本文想就《基础会计》为例来说明课程改革的思路。因为这门课程是今后学习其他相关专业技术课程的重要基础,它的改革力度直接关系到后面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一直以来教师对《基础会计》的课程内容不敢动,认为所涉及的内容都应该扎实地进行学习,否则今后的相关课程就无法学习。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基础会计》或者《会计学原理》的知识体系:先讲总论,对会计概念、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目标和任务、会计方法有一个总括的印象;然后是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账户和复式记账、交易或事项的确认记录、财产清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账务处理程序,有些教材还添加了简单的成本计算、会计工作组织管理等项内容。无论怎样添加都认为主要内容是以这样的主线来进行: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账务处理程序。这些年对它的教学改革始终停留在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然后增加了实训、教学实习的时间和内容,但是根本的体系还是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流程无法进行衔接,学生学完一学期的课程,还是感觉懵懵懂懂,很难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难以有好的实效。

针对这样一种现状,要对《基础会计》进行教学改革必须打破陈规,突破思路。内容还是这些内容,只是我们怎样授课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已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学习者应当不再是满堂灌式的被动受知状态,尤其是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毕业就要走上工作岗位,就应达到一个成手水平。这就要求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被动受知,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以来教学和实际工作的经验,针对上面的思路提出自己的改革见解:

第一,《基础会计》的教材体系一定要进行大幅度变动。因为实际工作中的第一步主要就是根据一个会计主体交易、事项发生的书面证明——原始凭证来进行记账凭证的编制,所以要列举出原始凭证的实际样式,这样一目了然地就可以把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也就是原始凭证的要素掌握了,非常直观。然后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原始凭证的种类进行识别,关键是分析交易、事项所涉及的具体会计要素,这时候可以结合原始凭证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对一些具体的会计要素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通过具体原始凭证内容的体现又可以进行原始凭证的审核。将可能的典型凭证错误包括文字和数字方面的,列举几个实例,从中学会审核的要点。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就可以走入下一步程序——编制记账凭证,把几种记账凭证都让学生直观的识别,凭证要素当然也就一目了然,可以迅速达到理想具体的效果。因为已经对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的相关会计要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所以填制记账凭证就是一个体现在书面上的一个过程,这里的一个关键就是解决会计科目的使用问题,在原始凭证所反映的具体内容中已对一些会计要素进行了学习,有了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将复式记账原理加以深化使用。编制完成的记账凭证需要进行审核,审核可以按照:上下——借贷方金额与合计金额核对、左右——借贷方科目与金额核对、前后——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内容核对的方向进行。无误之后可以进行会计账簿的登记,登记账簿实际就是抄记账凭证的过程。这时可以将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账簿包括外在形式、账页格式、性质和用途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账户的设置及进行相关的记账凭证的登记。进行月末的对账、结账,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然后进行会计报告的编制。以上过程反复操作,每个月为一个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接下来再进行下个月份的以上内容的再循环,整个一学期下来,就可以完整地完成至少三个月的会计核算程序。把一个企业经常发生的交易事项类型都演练到位,这样的学生在一个业务不是很复杂的单位胜任会计工作应当是绰绰有余了。在一些交易事项的处理方法使用时,有必要做一些相应的讲解,然后再进行必要的训练。以上教材所体现的内容程序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将所有的必备知识点贯穿于一个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之中,以账务处理程序作为主线条,把相关的内容合理、适时、恰当地融入其中。关于《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就体现在教材上,本文所提出的教材变革思路应该是一些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而又有一定授课水平的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必备工具资料。

第二,学生不再使用简易印刷的凭证和账页,而是真正使用实际工作应用的工具,以至于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对这些必用的工具形式不是陌生的感觉。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在学习时,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职务角色进行分工,每个月轮换一次。

出纳岗位需要用到的预留印鉴等用具都要齐全。设置一个模拟银行,进行单位与模拟银行之间的模拟业务,存款业务和取款及办理票据业务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如果是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可以将记账凭证的填制步骤转到计算机上进行。

第三,要让学生有一个接触实际工作环境的过程,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财务工作的职业特点。这个环境不但包括所到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如单位的财务室、仓库、车间、办公室等,还应当包括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外部环境,如国税局、地税局、银行、工商局等相关部门。

以上仅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一己之见,与同行切磋,为培养出来更多从事财会专业实用型人才做出自己的一点点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