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脑开发课程培训

电脑开发课程培训

时间:2023-12-17 15:22:52

电脑开发课程培训

第1篇

关键词:农民培训 电脑技术 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297-02

千百年来,中国的农民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农业模式下下生产生活,现行的学校教育模式对于大多数没有文化基础的他们而言没有效果,更何况是更为复杂的电脑知识的学习。摆在农村成人教育学校的教育者面前的,仍然是一条漫长的求索之路。

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95%的农民感觉到自己以前读书时没有学好文化,对现在参加生产和市场竞争有很大的压力。87%的农民认为有必要学习电脑基础操作知识,但仅有38%的学员认为自己具备学习电脑技能的条件,不是认为自己头脑太笨,就是认为电脑太高深了,没必要学习。为了努力实现农民培训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让电脑在课堂教学和各类培训中能真正用到实处,达到教学、培训效率的最大化。培训中,我们成人教育学校的老师们笔者也是希望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的经验,为今后的优化农民电脑培训,探索出一条更广阔的道路。

一、援引身边成功实例,激发学习和创业意识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不是缺少学习的能力,而是缺少学习的意识。因此,针对农民的电脑培训,首先要激发他们的电脑知识学习意识,向他们证明只要不懈坚持,一定有所收获。

在这个过程中,要多以故事和身边成功的实例激励他们学习。笔者所从事培训工作的谷来镇有个马溪村,那里是我国知名企业家马云先生的故乡,他当年就是从偏远的农村走向了繁华的大都市,依靠着对中国互联网的开发和发展,一跃成为人尽皆知的著名企业家。近的来看,各村不泛依赖网络技术使经济腾飞的大户。比如王水军是茶叶、香榧的种植大户,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之一。他参加过各类培训,尤其是电脑与网络课程和农村经纪人培训,使他树立了良好的营销与种植意识,去年在香榧种植园投资了七八十万元,并引入了生态循环理念。浙江经济报记者曾报道:从“执照农民”到农村经纪人,谷来镇正在探索一条让农民致富、让农产品畅销的新路。

在培训的过程中这样鲜活的案例材料提供给我镇的农民学员,用类似的例子来向他们说明网络改变世界的伟大力量,让他们坚定信念,学习使用网络技术来振兴经济,助力发展。

另外,为激发农民的学习与创业精神,我们也将近期的国家大形势讲给他们听,比如说杭绍台高速即将开通,谷来镇离大都市上海将只要一个半小时车程,山野情趣与特产开发更具潜力。在尝到了网络带给现实农业生产的甜头之后,农民对自己素质提高会更有积极性。

二、教授实用操作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生产问题

纵观现在不少农村的培训,不少还处于让学员被动学,培训机构只为完成上级任务的现象,难怪不少培训需要给农民以补贴、报销来回车费,甚至还有一些农民为了拿几十块钱的补助而来看热闹聊天的。农民电脑培训应该教些什么?这是所有培训者思考的最多的问题,在经过了长期的教育实践之后,笔者认为针对农民的电脑培训首要是加强他们对电脑基础知识和电脑的实用操作,如网页的浏览和对常用网站的在线收藏;网上银行的申请与开通;对于常用视频、聊天、下载软件的安装与使用,如QQ、阿里旺旺、迅雷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实用的,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只有这样,培训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例如:我们聘请工商银行徐老师来做“网上银行”专题培训,是基于几个考虑:一是不少网上的业务需要外地客户通过银行汇款,方便本地农民在网上开店,尽快将香榧和茶叶等农产品销售出去;二是由于不法分子的恶意软件的侵袭,我们这也发生过款项被窃取的现象。通过培训,学员学会了用手机验证码,学会了重置密码,还学会了设置密码问题,并妥善保管密码,既做到了快速转账,又提高了财务安全性。

再如,对于EXCEL软件的使用,本来我们的农民习惯于用手写在本子上做账,结果计算麻烦,还常常出错,而使用新软件,不少学会操作软件的学员却不会做备份,导致了大量数据丢失的情况。于是我们请小学的沈老师给大家上了一常数据备份的专题课,个别学员还学会了邮箱存档、云端存档等方式,使得这些学员到外地出差都能随时查到数据。大家十分兴奋,盛赞我们的课堂实用而实际。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时时刻刻都会出现新的内容和新的知识,而农民朋友大多数没有使用过电脑或是对电脑的操作并不熟悉。为了让农民学员更容易、更快速地了解、学习直至熟练操作电脑,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要适当地调整切入点,力求在讲解的过程中贴近工作和生活,培养学员对电脑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要主动地了解农民学员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电脑操作时遇到的常见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应当简化理论知识把讲解的重点放在操作上,并要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讲解,以生动活泼的案例讲解理论知识,以贴切生活工作的案例来讲解操作方法,使农民工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熟练操作。

三、优化培训方法,坚持互动探讨教学

为了确保培训的效果,培训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够只走形式,而是要在本质上优化信息技术培训方法,在培训方式上力求灵活,在传统的培训模式基础上因人施教,因需施教,针对不同文化,不同水平和不同需求的农民使用适合的教学手段。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要手把手地去教,更要互动式地去教。

1.手把手、互动式教

我们不搞空洞的理论教学,坚持手把手教,是因为农民长期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很少走出去全面而仔细地去观察和接触整个世界,对于电脑技术的学习都是零基础,培训的教师要时时了解学员学习上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并且要及时地做出解答。如WORD软件的表格插入功能教学:

学员A:老师,我不会给表格增加一行,请问有什么方法?

老师:我来了,您在这边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行选项,并且选择行数,行高就可以了。

学员B:那如果要插入列呢?

老师:我想,这个你是不是可以自摸索一下,跟刚才的方法有否相似之处。

学员A:我明白了,我就在一列插入的位置点……就可以了

2.学用结合,实践中强化

在每次教学课程讲解完毕后,我们应安排合理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应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相结合的方式,对课上讲解的知识点进行逐一分析练习,有效的巩固课上讲解的内容。与此同时应对次日讲解内容进行预习,把课本上有疑问的内容进行记录,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会有助于第二天内容的吸收和消化,使学员理解的更快、更有针对性。学会以后,就让大家实际运用并产生操作的价值与意义。

比如对于图片的操作与编辑,我们在老师教学后,直接让大家用自己的手机给周边环境拍照。我们嵊州市谷来镇,虽然是偏远山区,却是一个生态环境极好的地方,这里有丰富的特产与强大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许多渴望回归自然,喜爱原生态的城里人。大家把这些图片经过明暗、色调、对比等的处理,然后发到网上,做到自己的淘宝店里,引来了更多的客户,兴奋之情,难于言表。

总之,实用性是农民培训和生命线,如果课程流于形式,学员就会功利性地来培训一下,缺课、讲空话也会成为管理的一大难点。相反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有关农业科技的问题,让学员们自己动手操作电脑搜集资料,综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加以总结给出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和学员共同探讨,在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将答案进行优化,力图在应用中求进步。就得赢得学员的认可与赞同。

四、完善考核制度,以评价强化学习动机

让农民学习电脑技术,不是为了单纯地普及科技知识,而是为了让农民能够应用科学技术创造更强大的生产力。因此,就必须建立非常完善的考核制度,在培训正式结束之前,进行全面的考核。

因为农民群体的特殊性,并没有特别多能够借鉴的同类型考核制度,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要参照其他种类的培训制度来严格制定农民实训的考核办法,综合农民培训的特点和培训的计划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和目标,意在全面检验学员的理论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技能。在考核前,将学员进行分组管理,根据分组情况,对每小组进行实际操作指导,提早让农民学员了解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让学员做好全面充分的准备;考核时,要认真公正地判定成绩,切实加强训练措施的落实,保证每个学员都有亲自上机操作的时间,培养学生上机操作的动手能力。培训教师在考核过程中要对学员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解答。并对于成绩差动手慢的学员给予耐心的指导,以提高学员持续学习的信心。考核结束后,对理论部分和实际操作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和讲解,帮助学员找出问题与差距,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学员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使其掌握更多的计算机技能。

我镇学员现在已经有90%拿到农民电脑培训合格证书,之所以要定位在90%而不是一半,是为了让他们感到学习并不太难,克服畏惧心理;只所以还有一小部分学员拿不到证,就是为了给全体学员一个紧张意识,不通过努力,天下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这样,前有成功者,后有竞争者,良性的培训机制才得以形成。

两年的系列培训后,我们再一次进行调研,结果发现:有88%的学员认为电脑基础知识是可学而可用的,他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意识明显增强。45%的学员从电脑培训中改变了自己的农产品种植和经营模式,开始向电商时代迈进。94%的学员从培训中感觉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自己已经从过去的“大老粗”式农民改造成为新时期知识型农民。实践告诉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最需要的是换脑筋,传统的农民文化知识不高,培训学校不仅要传授技术,更重要的是培育现代观念和市场意识,增强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

我们的经验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依照广大农民需求,确定培训内容;通过进村办班,利用集中讲解、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便广大农民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确保取得实效。培训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增加学员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直观、更容易接受。从而真正把培训做到农民心坎上,想学、乐学,而真实学会,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张昭文.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和推进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8).

第2篇

一、课程现状

《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是本科、中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多数是以软件教学为主。近年来,随着教学教改的浪潮,很多院校都在探索电脑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模式,也有部分院校在探索软件教学之外的新方法,如加入商业应用案例的讲解,也有针对岗位能力培养的探讨。不管形式与目的如何,《电脑平面设计》这门传统课程一直处在教学教改的风口浪尖。在此,本文针对我校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方案做了一些探讨。

二、教学改革方案

1、课程性质。《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是本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职业通用能力课,属必修课,学时90课时,共5学分。该课程是依据艺术设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电脑平面设计工作项目设置的,该课程是集“软件操作基础知识”、“平面设计表现技能”“、软件应用及项目设计”于一体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2、课程理念。本课程自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以来,一直提倡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平面设计原理、制作技巧之余,能够通过实际企业设计项目进行训练,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电脑平面设计软件进行专业设计的目的。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打破以平面设计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具体电脑平面设计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从“软件操作基础知识”、“设计表现技能”、“软件应用及企业项目实践”三大模块突出学生平面设计的创意与表现能力的训练。该课程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提供电脑平面设计的软件基础操作知识,使学生掌握电脑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为学生开设平面设计表现技巧训练,使学生获得软件表现技能;为学生开展企业实际项目设计练习,使学生具有软件应用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与市场紧密联系的意识。课程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商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内容以平面设计职业能力为线索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3、课程建设(1)、教学团队建设。本课程为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因此教学团队配备了集软件操作基础、专业设计、艺术理论、教学理论、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专业复合型队伍,安排有艺术理论背景、电脑技术专业背景、设计专业背景和企业从业经验的教师对应教学。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要求,配备了有理科背景从事计算机网络维护十余年工作经验的专业老师,有教育学背景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专业教师;团队成员整体素质较强,团队的学缘结构、“双师”结构合理,团队成员有60%为“国家级———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有50%曾参加过精品课程建设。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专业知识较扎实、教育教学能力较强,具备了建设国家级《电脑平面设计》资源共享课程条件。(2)、教学资源建设。本课程的教学已具备较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场地具备理论课与实践课一体、可视与演示同步。如多媒体艺术教室既适用于知识理论讲授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电脑平面设计机房既有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体现,又兼具现代声像演示效果;教学资源充足,从《电脑平面设计基础与实例教程》的“十五”教材到“十二五”的《电脑平面设计》规划教材,从省级精品课程《电脑平面设计》到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从《电脑平面设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到企业的电脑平面设计流程、企业的平面设计方案策划,从教师的优秀作品到学生的获奖作品,从电脑平面设计作品的获奖到电脑表现的产品设计专利,可谓是类型丰富,资源充足。(3)、教学方法改革。近年我院教师在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学规律、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根据“珠三角”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用人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改革与实现,在解决“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教学目标与岗位要求的对接”“、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关系”等问题,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从“教软件”到“教技能”的教学目的转变:软件教学不能等同于设计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软件教学既不能是纯粹软件操作知识的教学,也不能仅仅是平面元素的简单排版教学。电脑平面设计教学应该是设计技能的教学。从软件操作教学转向设计技能教学是电脑平面设计的根本出路。设计技能的表现实际上是体现了设计者对设计素质的深度理解,是设计者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如何有效的传播信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设计技能只有结合设计项目才能不断提高设计者的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商业执行能力。软件仅仅是设计的工具,而不再是为了学软件而学软件。设计技能的教学直接导致的结果不但是学习者设计能力的提高,更可以形成正确的设计思维方式,重组设计理念、塑造设计风格。

创立了从“专业———基础———专业”的教学思路: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目标定位,通过对广告设计行业、包装设计行业及其相关的艺术设计行业的职业能力分析,从艺术设计行业的职业范围、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具有商业艺术设计特色的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方案,一方面强化学生的艺术设计表现手段和设计制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学生设计思维、设计风格、艺术审美方面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以专业统帅基础,以项目承载教学,以任务驱动学习。用致以学,为用而去“补”基础,为用而去学知识,为用而去练技能。把原来游离于专业之外的“纯基础”、“纯知识”、“纯技能”的孤立训练课程融入到项目中,回归到职业能力培养这个点上来。实现了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职业的高度融合。实践了“专业基础专业”教学新思路,创立了的“先专业”的课程体系,节省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职业能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创建了“技能+项目”的教学模式:本课程教学以项目贯穿课程的整个教学,用项目把过去静态的单体课程“激活”,让原来的孤立的课程知识与技能在项目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课程知识与技能学习系统化,形成一个为完成项目任务而教,为完成项目中的工作而学习的氛围。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知识和技能,遵循设计行业的职业道德,获得设计岗位的职业能力。把企业项目带到课堂、带给学生,既是实践教学,又能完成方案,既是培养学生,又能培养员工,既是教室,又是公司,真正体现企业融入学校,使设计师成为教师、企业项目成为教学内容、学生成为成员工,弥补了中小型设计公司资金、人员紧张的关键性问题,提升了中小型设计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校企双赢。创立了“学生工作室”对外服务机制:工作室模式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在现代日益繁荣的商业社会中,这种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紧跟市场脚步,适应市场需求,增强社会适应力,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力。成立“学生工作室”,用相对传统教学更开放的教学方式,围绕课程基础知识,以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达到基础教学、技能训练、项目执行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的效果。“学生工作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担任设计指导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对外承接设计项目,以工作室为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责任心、社会道德心,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素养和专业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有效途径。

建立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承担社会项目的机制:作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是能够提高教师真实的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只有专业教师及时了解当前专业市场行情,掌握当前的先进生产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才能在专业教学中结合市场行情与最新的技术进行教学。高职的专业课开发也必须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适应职业资格规范要求,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本课程的专业教师一年两次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对学校的具体专业要求,了解企业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流程,生产场景的布置,所需的相应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思想素质等,然后在教学中将工作项目按照企业流程进行分析,并对专业课程的进行重组与开发,将课程项目进行实施和完善。形成了高职特色的“电脑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全部采用真实项目作为课程的教学项目,采用“教、学、做”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方案设计。专业教师利用自身在设计行业的影响力,承担商业设计项目,并引入课堂,作为学生学习与训练的素材,同时按照设计师的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学习到了电脑软件的基础知识,又学习到了在企业项目设计过程中该如何使用软件为企业服务。如为企业做标志设计、宣传画册、户外招贴、杂志封面、报纸广告、展板设计、包装设计等项目,学生直接与市场、公司的设计要求对接,使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直接体现了职业性与行业性的特点,成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体、基础学习与专业学习相融合、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训练相联系、课程内容与项目任务相一致的“工学结合”的课程。

三、课程建设作用

《电脑平面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该课程的平面软件操作知识、电脑表现技能、软件应用实践能力,是设计行业设计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更是学生后续学习专业必须具备设计基础能力。“《电脑平面设计》既不是基础课,也不属于专业课,它承担了部分专业课的功能,又直接为专业课服务,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该架起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电脑平面设计》课程可谓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中端与桥梁,既对接前段的艺术理论基础课程又连接后端的专业设计课程。学生能在学习中掌握专业工具的使用,在练习中掌握平面设计的表现技巧,以便更好地在后续的《书籍装帧设计》、《VI与企业形象设计》、《商业广告设计与制作》、《商业包装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中得到应用。因此《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学习程度直接决定整个专业学习状况。所以《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建设关系到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设计类专业的发展水平。把《电脑平面设计》课程建设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就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对专业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行业、企业的平面设计发展也有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在《电脑平面设计》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不是只考虑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而是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角度出发,与前置课程和后置课程进行一个完美的衔接,同时结合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以企业的眼光和要求来培训学生的设计表现和创意能力。另外,本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对教学资料的共享提出了很高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建设、教师团队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室建设、学生工作室建设时都是遵从教学改革的直接目的,以专业对接职业的目标来总体策划各个方面的内容的,以此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作者:廖琼 玄颖双 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第3篇

【关键词】 电脑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43-01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面向我国信息化产业相关领域的一线专业,是艺术设计理论、技艺与电脑操作技术有机结合,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是传媒学院的重点专业。

1 正确定位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艺术设计创作能力,系统掌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利用各类图形图像编辑、室内设计软件工具实现不同的设计创作,能在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形象设计等行业领域从事电脑设计、制作和管理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因此,高职电脑艺术设计的人才,除具有必需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外,学生通过学习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知识面宽广、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即具有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又具有丰富的专业设计实际能力,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公关管理能力,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复合人才。

2 制定适应市场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方案的制定与调整,主要受区域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其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首先要做到对产业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深入了解。根据新疆及巴州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区域特色,我们感到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是自然和科学,民族性和地方性是该专业突出主题。在制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增加部分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相应调整了课时分配;对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则增设新课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充实,突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实用性;科学论证,对有关课程进行整合,课程开设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3 合理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办学方向上可根据市场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学校自身的优势,有所侧重的构建课程体系,以形成自己的特色。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际以及市场调研的反馈,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做了调整。变从前的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模块为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核心技术课和考试课五大模块。每个模块之间及课程的设置都根据需要进行了调整。比如,将原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课程按照现代教学要求,合为一门“设计构成”课程,克服了原有教学过程中,重点不突出,教学风格不一等不足,加强了课程在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4 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必须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现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产学结合。

4.1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专业教学与设计开发的一体化传媒学院通过个人出资一部分,学院出资一部分,建起了校办产业“大博士”设计制作中心,购置电脑及教学必备设施设备,并根据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随时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对内为实训工作室,承担专业课教学实践及培训任务;对外为设计工作室,采用公司运作模式,通过与相关企业开展业务往来,并将有关设计与教学紧密结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专业、走向社会的练兵场,为学生勤工俭学提供了岗位,而且搭建了电脑美术专业教研室对内、对外开展教学研究与技术合作的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订单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制定具体的工作内容,按照工作流程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实际广告图像制作设计的全过程,并从中得到锻炼。

4.2 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教学与社会实践一体化

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校园环境的实践教学场地或环境,提供专业技能训练学院尚不具备的、必需的现场设备、师资或其它设备,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的全方位预演。为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关键点,寻找联系行业企业的纽带,将“产”与“学”联系起来,并充分发挥这条纽带的作用。

5 以“改革每一次课”为突破口,突出实践教学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驱动,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和实践动手技能。从上好每一次课入手,每一次课以真实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实践教学训练项目,营造教学情境,编制实训大纲,让学生每一次课都能进行真实的或仿真的生产性实践训练,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的结合,教学方式与生产流程的融合。在每一次课的内容中都融入了职业资格内容,将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操作技能融入至每一次课中,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结合,教学方式与操作技能的融合。

6 注重电脑美术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提倡教师对不同艺术风格的吸收,加强对创造性思维教学理论的研究,并把其他学科一些专门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运用到电脑艺术设计教学中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创新意识。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设立创新学分,将课内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有创新精神并在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认定学分并给予奖励。创新学分主要由设计竞赛、行业证书和社会实践三部分构成。

第4篇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我市电教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近5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和《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教基[2000]34号),多渠道加大投资力度筹集资金,利用企业垫资为学校发放多媒体计算机室和实现农远工程。我市广大学校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普及和提高,基本达到教育部要求的:“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10年前争取使全国90%以上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目标。我市中小学生信息化发展成绩突出表现为:

一、学校硬件设备,为信息化开展提供了条件保障。

几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学校开展信息化课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省教育厅利用企业垫资,为学校进行了四期多媒体网络教室配备;其次是由有条件的学校,自筹资金配备;第三是国家、省、市政府配套资金实施四期农远工程。使的全市区中小学校配备计算机室,每校都在两口教室以上,多媒体教室多台以上,另外还配备教师课件制作室,图书电子阅览室,校园网,闭路电视等;杜集区、濉溪县农村中学都配备计算机室和多媒体室,小学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和dvd播放系统。这样设备的配备为我市中小学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条件,也缩小了城乡信息化教育的差距。

二、培养了一大批教育信息化的教师队伍。

随着我市信息化的逐步开展,造就一大批计算机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全市用于计算机培训经费在80万元余。几年来,我馆始终把硬件(设备)、软件(软件教材和管理)、潜件(教师队伍),三件协调发展作为电教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通过抓点带面,抓个别促一般不同形式的培训班,一大批骨干计算机课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近几年,我市有不少中青年教师信息课和多媒体教学课在国家、省、市获奖。全市在45岁以上的教师计算机培训至少在一次以上。通过培训,广大教师提高素质,学到了本领,为学校开展信息课提供人力保障。

三、信息化的开展,提高全市广大师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普及教育信息化,就是为了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及经济化的挑战的人才,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年来,我们在边配设备,边进行教师培训,边抓课堂的教学运用。以活动促运用,以运用促教学。通过电教课评比,多媒体课件评比,电教论文评比等多种形式,电教工作的开展卓有成效,也取的骄人成就。5年来全市共有1700余人在国家、省电教电教课与多项活动中获奖,其中西园中学每年都有40人次在国家和省里获奖,有300多名学生的电脑创作作品在国家省里获奖。

2007年电教馆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着重推动我市农远工程的广泛应用,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1、协助区县继续做农远工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为推进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配合区县制定校本培训方案,利用星期天,分期分批进行三种模式应用骨干教师培训。另外,组织我市三区一县骨干教师共66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

2、积极推进农远工程教学应用的普及

结合我市的实际,组织区县电教馆同志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关于普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应用工作的通知》,认真做好教学光盘应用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指导各单位做好档案材料整理和归类以及卫星教学资源的接收、存储和整合工作,大大地推动了“农远工程”的教学应用。

3、协助杜集区召开农远工程现场会

为了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的研究,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抓好“三种模式”应用典型,广泛开展“三种模式”教学应用的交流和研讨活动,大力推进工程的教学应用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杜集区于4月份在市朔里矿小学召开了全区农远工程现场会,会议安排示范课、经验介绍现场参观等内容,为参会人员提供可资学习和借鉴的范例。为把杜集区农远工作应用的经验推广到区县,由电教馆牵头组织区县电教馆负责同志到杜集区参观学习。

二、举办全市中小学电脑制作评比活动。

1、举办全市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评选活动,全市共收到各单位推荐中小学电脑参赛作品50余件,有30余件作品推荐到省电教馆参评。有7人获省奖,有28人获市级奖,教育局获第七届全省中小学“讯飞杯”电脑制作活动最佳组织奖

2、组织西园初中、市实小和实验高中学生参加5月份由省教育厅在铜陵市举办的全省中小学机器人大赛,我市实小代表队夺得小学组足球赛第三名。实现了我市机器人比赛零的突破,为我市争得了荣誉。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电教校教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的应用。

1、组织全市多媒体教育软件和基础教育领域里教学设计、教育叙事、教育论文、教师博客、课题研讨等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活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涌跃拟稿,共收到作品300余件,在市评选的基础上推荐到省里参评。我市有73人在省评获奖,31人获市级奖,市电教馆再一次被省电教馆评为最佳组织奖。

2、组织我市新课程典型课例的推荐工作。全市共推选出基础教育课例12节,推荐到省电教馆进行交流。

3、配合市直各校拍摄我市优质电教课10节,参加省馆评选。

4、举办市直各校计算机教师多媒体制作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计算机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5月19日在西园中学举办了市直学校计算机教师多媒体课件培训班。培训班请我市近几年在国家、省、市获奖的老师授课,受到参加培训教师的欢迎。

5、在市直学校开展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比赛。

四、组织全市教育系统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

为贯彻完成全省教育系统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全体工作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精神、战高温、争时间、抢速度、克服各种困难,在半个月内,共调整卫星地面接收站617座,顺利完成了转星调整这一重大的政治任务。

2008年电教工作安排:

一、继续加大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分类培训,市区教师进行高层次培训;区、县、农村的学校教师,在基础知识培训以后,要进行中级水平的培训和提高班的培训。

二、加大农远设备和资源应用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应用,促进教学。

三、做好相山区、烈山区第四期农远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培训、应用;力争与濉溪县、杜集区第三批农运工程同步发展。

四、实现我市三个在全省率先实现的目标之一—率先在全省普及教育信息化。

五、在十一•五期间,争取在全市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信息化普及和开展均衡发展,做到优质资源共享。

第5篇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种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专业,经过短短数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电脑艺术设计人员大量涌向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影视广告、影视动画、电脑游戏……等等。电脑艺术设计人员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设计人才,正成为当代各类艺术设计领域的宠儿。但全国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也良莠不齐,存在多种问题,中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式下,结合本校实际,探索出适合地方特色的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在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探索与研究。

1 校企联手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资深的影视导演、编剧、摄像师、影视剪辑师、影视特效师、企业负责人等兼职教师组成。集合了6名资深院校专职教师及行业专家,作为团队专兼教师的中坚力量,代表了广西数字艺术设计领域一流水平,引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紧跟市场发展前沿。团队现有教师14名,其中专任教师7名,兼职教师7名。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3名,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为1:1,是一支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专兼融合的优秀教师团队。这支由校企联手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成为此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导力量,参与了“二校、一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和实施。

2 校企合作构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从2000年新专业创始起,经过近10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体现公学结合的“二校、一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电脑艺术教学团队与广西南宁瑞宝麒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广西天高影视动画有限公司、柳州蓝海国际集团等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发设计出体现工学结合的“二校、一企”人才培养方案,校内学习实训2年,校外企业顶岗实习1年,每门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学与做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专业课程的实训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学生第三学年实施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时间为1年,带队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同时,协助企业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企业利用自己的生产和技术优势,安排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根据需要聘用顶岗实习学生就业。校企共同制订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运作机制、实训实纲,开设的企业课程及工作表现、业绩成果等综合考核评价的办法和标准,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至少获得一项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学校与企业一起共同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能胜任岗位任职能力要求并具有发展潜能的高技能人才。

2.1 “二校、一企”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实训教学模式

根据电脑艺术设计领域岗位要求,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与企业共同设计了行业认知、核心课程生产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实训项目。主要实践环节及教学实施由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项目训练到综合项目训练的原则,按技能要求,分层次、分阶段地组织实施,专业实施“四阶段、四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由认知实训、非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四个阶段组成。“二校、一企”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训为校内学习实训2年,顶岗实习1年,生产性实训教学全部在校内公司、实训基地完成。生产性教学在企业完成。主要实践环节及教学实施安排如下表所示:

表1 主要实践环节及教学实施

2.2 “二校、一企”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顶岗实习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通过与广西南宁瑞宝麒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广西天高影视动画有限公司、柳州蓝海国际集团等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与企业一起共同制定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企业一起制定学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评价考核办法与标准等,共同对顶岗实习进行管理。

2.2.1 顶岗实习安排

顶岗实习安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动员安排阶段:①宣讲实习管理制度、实习的意义、主要内容和组织安排意见,召开动员大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②联系实习单位,组织学生选择实习单位的面试,落实实习岗位;③自找单位实习的学生办理《双向选择实习单位》的审批手续;④落实实习单位;⑤签订实习协议书;⑥组织企业行业专家集中授课;第二阶段,顶岗实习阶段:①与企业一起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定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在企业单位顶岗实习;②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定期、不定期检查实习现场,通过检查学生的实习日志、召开学生座谈会、与实习企业指导教师交流等多种形式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③撰写实习业务工作总结和思想工作总结;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顶岗实习结束后,返校总结交流实习成果与经验。向指导教师提交顶岗实结、顶岗实习日志、设计及施工项目相关材料。参加不及格课程清考。

2.2.2 顶岗实习考核

顶岗实习考核及成绩评定:顶岗实习的考核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并以企业指导教师的考核为主。评定成绩从实习现场表现、实习作业完成情况两方面综合考核。考核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

2.2.3 顶岗实习制度保障

专业与企业一起管理,制定有《艺术工程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艺术工程学院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责任书》、《顶岗实习日志》、《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学生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细则》、《顶岗实习课程标准》、《学生顶岗实习学分制与成绩评定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指导老师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

3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3.1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成效

2006年,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成为广西优质专业,同时成为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基地;2007年,影视动画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校内动漫技术实训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8年,艺术工程学院成为国家动漫游戏人才培养工程――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授权合作院校,标志着艺术工程学院成为广西动漫游戏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成为中国残联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的长江新里程计划高科技助残就业重点项目的培训基地;2009年,《三维动画》获自治区精品课程,同年也同时荣获艺术教指委精品课程;共获省部级八项科研成果;《三维动画》等八部教材出版发行;学生作品获37个国内外大奖奖项;校企合作76项商业项目。2012年末,签约由国家文化部、中央电视台及北京电影学院共同主办的“百校百城”项目,加入全国首批签约的8所高职名校的行列,将国家级非遗项目融入日常教学、实训、毕业环节,共同演绎打造百集大型动画及影视系列片《古城漫游记》,全力推进校企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校企共育人才成效

电脑艺术教学团队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发设计出体现工学结合的“二校、一企”人才培养方案。近三年来,培养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历届毕业生,理论基础好、实践创新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平均就业率为98%。质量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优秀率达96.5%。“专业技能、吃苦耐劳、敬业肯干、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评价优秀率都达97.5%。

【参考文献】

[1]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继续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以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建设实际情况,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推动我校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的建设工作全面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与管理工作

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是我校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基石。因此,加强组织领导与管理工作是本年度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

1、继续健全以校长为组长的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细化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明确责任,做到各明其责,各尽所职。将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的建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提高其重要性,将本项工作作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召开专题研究会议,探讨推进我校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建设的方式、方法。

2、领导小组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召开专题会议,共同讨论制定特色学校建设工作计划。

3、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做到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并作好检查的反馈及纠正。落实奖励制度,凡在各级全国的电脑制作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及辅导教师都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具体实施办法见《管理制度》)。

4、学校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满足特色学校的建设、活动的开展、教师培训及参加各类比赛等。作好专项资金保障机制,做到专款专用,并多方筹措资金,支持特色学校建设工作。

三、做好电脑制作活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实和维护工作。

本年度,我校将继续加大对电脑制作活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充实电脑制作活动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派专人对专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电脑制作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实电脑制作活动的各种软件资料,不断更新。

四、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工作畅行。

在本年度的工作中,我校将在配备一名专职电脑制作活动辅导教师和一名兼职电脑制作活动辅导教师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吸收其他学科教师参与辅导活动的范围,争取更多的教师能够参与到电脑制作活动中来,扩大电脑制作活动的影响力。

积极组织辅导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电脑制作方面的培训活动,积极组织辅导教师学习外校先进经验和业务知识,定期开展电脑制作活动专题研究会议,探索辅导电脑制作活动的新方法,新技巧。作好电脑制作活动的校本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关注电脑制作活动发展的新动向,提高教师电脑制作活动的辅导水平。

五、落实课程开设,加大电脑制作活动的开展力度。

1、继续深化我校电脑制作活动校本课程的开设,做到班班开课,人人学习,对任课教师进行专门辅导,提升校本课程的开设质量和辅导水平。

2、继续开展电脑制作活动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制定专门的辅导计划,确定目标任务,做到先备课后福到,并每周活动一次,做好活动的记录工作。

第7篇

究其原因,在于乡村交通不便、资金匮乏、信息闭塞,请不进来,走不出去,理论、专家、优秀教师缺乏。现在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教师培训送来了福音,化解了这个“瓶颈”。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珍惜机会,依托远程教育资源平台,积极创新校本培训,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加速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确保新课程改革的纵身推进。

一、利用远教资源,提高教育技术

信息闭塞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远程教育工程让电脑走进了农村小学校,实现信息化平台的开放、共享、协作和交互作用。师生们认识了电脑,进入了信息“高速路”,带动了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远程教育工程对我们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将改变我们“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教案”的办公模式。教师的电脑操作水平,决定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程度,教师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执行“终端”,面对挑战,我们只有提高电脑操作技术,才能确保远程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助我成长,从而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积极共享。所以,学校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全力对教师进行电脑操作培训,致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采集能力。

镇中心学校,专门设立了微机培训室和多媒体工作室。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中,把电脑送到教师身边,让电脑走进教师的工作、生活、学习,成为他们的办公用品。充分利用青年教师接受新事物的快捷优势,“传、帮、带”老年教师,他们能够练有平台,用有内容,学有兴趣。多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师均能便捷使用多媒体授课。

二、搜索远教资源,提高学习效能

常规的教师培训,经常是上面一个教师讲,下面教师边听边记。从实践看,效果并不明显。因为这样,教师是被动的、麻木的,获取的信息相当有限,且实效性不强。远程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博的资源天地,教师可以在里面主动的、有选择的、有个性的按需学习,自由冲浪,可以记“理论观点、看课随笔、学习随想”等。自由学习、自由发挥,可以点燃教师学习的激情,满足教师的需求。

过去老师们渴望看优质课和听专家讲座,机会少,去的人也少,一般选派外出培训才有机会一饱眼福,有时甚至要花成百上千块钱到才如愿以偿。而现在老师们人人可以随时看到全国各地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特级教师的课,可以随时听专家教授的讲座,而且还可以反复聆听。

教师平时备课资料少,信息面窄,做好备课工作不易。现在老师们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同步课堂、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等查找各年级、各学科的备课资料,有时某些内容甚至有七、八种教学设计供选择。为老师们创建自己的电子备课文档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学习,改变了教师被动的学习地位。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师学习积极性和实效性。从这点也可看出,远程教育资源给我们带来的除了资源方便,还最大限度地尊重了教师鲜活的个性。

三、激活远教资源,破解教学困境

学生在学习中问题积累多了就会逐步变成差生,教师在工作中问题积累多了就会慢慢落伍。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有众多的疑惑、问题急需解答。这时,远程教育资源便成了教师排忧解难的专家,如同打开了教师心中的一扇窗,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都是远程教育资源能时时为教师教育教学排忧解难带来的自信心和推动力。如教师们观念更新乏力,对“三维”目标理解不透,对课标与大纲区分不开,还有的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感到很茫然,教师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中“课程改革”专栏的“专家视点”、“通识培训”、“课标解读”、“理论研讨”等就能找到答案。如果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等整合课程、《语文》中的“口语交际”、“对联”不知道怎么上,现在,他们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上的“示范课”“同步课堂”直接看课,领悟其中的精髓,学以致用,用以致教。

四、共享远教资源,搭建校本培训

以往的教研活动主要是参加一节公开课,说课、评课,写写论文,听听课,学学理论文章,上档次的就是承担各级课题研究。新课程倡导以校为本的研究,远程教育资源为研究活动提供了前沿的理论和丰富的资源,从本质上改变了以往教研的单一性,化解教师被动研究的局面。

第8篇

为加强农民电脑知识以及信息化技能培训,在广大农村普及电脑知识,让农民学电脑、用电脑,掌握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从2005年开始,东台市农广校借助全省农民培训工程平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各种培训手段,对全市农民开展免费电脑培训,培训辐射全市14个镇、380个村,到2013年,九年间累计投入经费120多万元,共培训农民5100多人。参训农民普遍达到了“会开机、会上网、会打字、会查询信息、会收发邮件”的基本要求,不少农民率先进入了“网上备耕,鼠标种田”的新时代,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其主要做法是:

一、争取领导支持,为培训实施提供组织和资金保证

为切实加强农民免费电脑培训的组织领导,确保组织、宣传、发动、培训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到位,市政府建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分管主任、市农业局局长(农委主任)为副组长,市财政局、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市农技推广中心、市农业局(农委)科教科、市农广校等部门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农广校,并由市农广校具体负责日常培训工作。市财政部门按培训的序时进度及时拨付培训资金。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资金保证。

二、广泛宣传发动,为培训实施大造舆论声势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免费电脑培训家喻户晓。一是利用本市报纸、电视台和电台媒体进行宣传,每年多次在报纸上刊登招生广告进行宣传。二是通过会议进行宣传。每年培训工作开始前,由市政府专门召开有各镇分管镇长、农技站长参加的培训工作实施动员会议,市政府分管市长作动员讲话,会议明确由各镇分管农业的领导和农技站长为培训工作具体负责人,负责本镇范围内的宣传和报名组织工作。同时将培训计划指标分解到各镇,并要求各镇将会议的精神和要求及时宣传到每个村组。三是在全市农村各交通要道张贴免费电脑培训宣传品,在各镇农技服务中心设立报名点。四是利用电视台做滚动字幕报名广告,宣传开放式报名热线,扩大宣传层面。通过有组织的宣传发动,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对免费培训电脑实施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培训对象和培训方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报名踊跃。每年报名人数都近千人,报名对象包括村组干部、计生工作人员、村农副技术员、普通农民(含青年农民)、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民企业家、经商务工人员等。

三、精心组织安排,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根据全市农村产业和农民素质情况,按照培训工作要求,着重开展七个方面的培训:1、计算机基本操作(基本组成、启动与关闭、鼠标和键盘操作),2、汉字输入方法(初步掌握一种输入方法),3、windows2000(XP)简单应用(桌面图标、菜单的使用),4、互联网操作(拨号上网、信息检索与浏览、收发电子邮件),5、日常维护,6、涉农网络检索和使用,7、网页制作基础等。

培训农民必须根据农村特点,错开农忙,利用农闲时节,分期分批开展培训,每期培训5天时间。在培训的组织上,我们着重抓了三个结合,一是进城培训与下乡培训相结合,对靠近学校周边的学员,组织到校开展培训;对边远地区的学员,我们就利用当地成人教育中心和中小学校的电脑机房,让学员就近参加培训。二是课堂培训与远程教学相结合,在对学员进行课堂集中培训的同时,利用各镇村党员远程电教点,对农民进行相关培训。三是理论培训与实际应用操作相结合,每期培训班理论培训结束后,我们都组织教师对学员进行跟踪服务,对学员实际操作应用电脑进行现场指导。

整个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着重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课程安排、后勤保障、主讲老师、实习指导老师及各期培训班的班主任落实等。二是精心组织教学,每期培训只有五天时间,为在短短的五天时间内使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根据省编培训教材,结合每期学员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日程表和操作步骤,重点是让学员先在电脑上“入门”,如开机、关机和鼠标的使用,汉字的输入方法等,同时让学员能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主要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如常用网站的浏览、资料下载、电子邮件的收发等。不求多,只求精,急用先学。三是加强培训的组织和管理,每期培训开班前,我们都电话通知到每位参训学员;培训开始时,召开10分钟左右的小型开学典礼,向学员宣传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宣布培训的要求和纪律;培训过程中,每一节课都点名签到;培训结束前,对参训学员进行基本知识的书面考试和上机考核;培训结束后,及时与有关学员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培训时间虽短,但大多数学员反映良好。

四、严格项目管理,合理安排培训经费

电脑培训的经费来自于省市财政补助。在经费使用中,我们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实行专款专用和财政报账制,电脑等大件项目实行政府统一采购。按照专项经费专项使用的原则,我们从节约使用的角度出发,实行单独核算.主要支出培训广告宣传费、机房运转及维护费、聘请教师和服务人员工资、参训学员食宿费及少量的办公费,确保下拨经费足额用于培训项目。学员伙食坚持标准,确保学员吃饱吃好。

五、宣传培训典型,扩大培训辐射效应

在培训过程中及每期培训结束后,我们对部分参训学员进行了跟踪调查,了解培训效果,听取学员对培训的建议和意见。不少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电脑操作的基本知识,并通过网络浏览信息,下载资料,还有部分学员能借助网络进行网上交易。对各类培训典型,我们及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培训的辐射效应。

东台镇蟒河村“瓜菜产销合作社”社长赵永宽,是当地有名的农民经纪人。过去对电脑信息知识一窍不通,参加电脑培训以后,他对电脑及网络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都是跑各大中城市市场了解行情,靠手机电话咨询信息,如今能通过网络查询信息,联系订单,业务更加方便快捷。通过“引导农民种,指导农民长,帮助农民销”,促进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在他的带动和辐射下,其所在的村及周边几个村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年产蔬菜5000多吨,农民种蔬菜的收入达500多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和富裕典型,当地农民形象地称他为“绿色使者”,被表彰为全省“20佳科技富民标兵”,省里还奖励他一台价值4000多元的电脑。

第9篇

中国高速发展的软件业正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软件外包业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业务的迅速增长使得IT软件人才缺口加大,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软件人才成为很多软件企业、软件园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同样引起了Java技术拥有者Sun的关注。日前,Sun公司首席教育官Karie Willyerd专程赶赴中国,了近期的三项重要举措,并声称在这三项措施之下,Sun认证将大大加强在中国市场的覆盖面和推广力度。

三项举措中最重要的一项是Sun中国培训部宣布将正式就Sun国际认证项目向中国政府提交注册认证申请,Karie表示,这预示着Sun国际认证项目在中国地区更为深远的发展。而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鉴定总监李京申则认为,这对于中国整个IT认证和培训行业来说,也同样是一项里程碑性的合作创举,它将国际认证的尖端技术性与政府的权威认可融合在了一起。

第二项措施是Sun公司中国培训部宣布,与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合作,共同创建“基于Java技术院校实训解决方案”。据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主任胡青华介绍,通过此项合作,北软教育将会把Sun公司权威的培训课程、课件和认证项目整合到其院校培训体系当中,并计划在第一年将Sun技术课程引入到八十所大学,然后在次年将Sun技术课程引入到三百所大学,预期每所大学至少将会有三百名学生参加到Sun技术课程培训计划当中。

第三个举措是,Sun中国区培训部将其在中国台湾省的合作伙伴巨匠电脑(Gjun)引进内地,共同开创Sun中国培训部在内地市场的e-Learning市场。据悉,巨匠电脑在e-Learning领域拥有丰富的在线教学经验。据巨匠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梁权介绍,在此次合作中,巨匠电脑主要为Sun大中国区培训部开发、构建和推广在线教育,将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和光盘课件延伸到网络教学领域。这些在线教育资源不但可以作为传统面授教学的重要补充,同时还可以为学生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提供必要的辅助学习资源,帮助在职员工快速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增强竞争力。

由此不难看出,Sun中国培训部三项举措的合作伙伴涵盖了政府、培训合作伙伴、在线教育合作伙伴等在产业链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合作伙伴,为加大覆盖面做好了政策和技术以及服务支持方面的准备,据Sun亚太地区总监郭家强介绍,下一步,Sun中国培训部还将与各地的软件园合作,扩大Sun培训认证的覆盖面。(侯霁恒)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教师 信息素养 培养途径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要内容

所谓信息素养,是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当前教育领域普遍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也成为业内共同关注的话题。

信息素养绝不仅仅是以往图书情报检索技能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而是综合运用以上技能所形成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素养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在认识、形态层面,既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二是信息能力,既实际操作层面的素养,是对信息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

信息素养主要变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

运用信息工具能力。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获取信息能力。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处理信息能力。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

生成信息能力。在信息搜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改造和表述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介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创造信息能力。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道道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发挥信息的效益能力。善于运用接收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信息协作能力。是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协作关系。

信息免疫能力。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性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地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呵护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

二、培养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一)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在起初的阶段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教师的组织视培训内容的不同既可以年级组为单位(如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等课程),也可以学科组为单位(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如数学组培训如何应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或者以中青年教师为突破口,重点培训,以点带面。

培训结果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上机考试考查操作能力;也可以电教课的形式展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际应用。

(二)加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

要有效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要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素质结构中一直忽视甚至缺乏教师的信息素养这一项指标。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各级行政部门及教育工作者的意识尚未到位。

(三)以制度的约束为保障

要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有制度上的保障。比如,学校成绩档案系统,某些学科教师不及时将成绩输入汇总上来,某部门网页没有及时更新等,应该追究其责任人的责任,从而培养让俺们发布信息的素养。建立考核机制,对在培训中取得合格证书的教师,以及在网络应用或信息领域取得成绩的教师实行奖励等。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积极的、有助于信息化推广的相关评价制度。

(四)创造条件让教师自己培养信息素养

1.网络上阅读。在印刷时代,阅读、写作和计算被公认为文化之鼎的三足,也被视为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当代信息技术正使这三大基石发生裂变。阅读方式的变革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 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阅读; 基于网络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也就是说,在不远的将来,网络阅读将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重视并坚持网络阅读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2.电脑写作。在电脑上写作,除了方便于编辑、修改和保存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实现网络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即利用网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写作。当然,用电脑写作,不仅仅是进行顺序文字的写作,而且包括超文本结构的多媒体写作。经常在电脑上写作(如教案、试卷、教学总结、电子幻灯片、论文等),有利于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就感。

3.多媒体室或电脑室上课。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在多媒体室或电脑室上课,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过程中的分水岭。要充分创造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不要求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信息技术,也不要等自己的技术水平很高后再用。

4.电脑处理日常事务。只要能用电脑处理的事情,就要尽可能让电脑来做,如学生成绩统计、电话号码管理、家庭藏书管理、帮助子女学习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教育来说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教育必须面对信息化社会,迎接信息化挑战,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带动整个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革新。作为教育中的关键因素,教师在信息化社会的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所提出的新要求,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信息素质培养,适应信息化浪潮。

(五)紧密结合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

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 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 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训练学生的信息技能,从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着重抓师德与现代化教育理念更新 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和各科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整合。教师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汇报课和研究课。每学期教师必须上电教展示课。根据各学科自己的特点,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管理中表现为教学信息的数字化,系统化,管理的规范化;例如学籍管理、成绩分析等等。应用到教学中,则表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从现在开始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很大一部分表现在课堂教学的现代化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上的效率,落到实处是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水平与应用效率。

总之,作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与传播者,高职教师必须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只有在教育观念上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肩负起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第11篇

和单位关于联合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精神,发展山

区信息化,以信息化助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梅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从2010年9月到2010年8月组织开展为期一

年的“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通过培训全市广大农民学电脑并实现会电脑、用电脑,提高我市的山区信息建设工

作水平,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帮助农民创业致富作出应有贡献,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按照市信息化建设项工作和市山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加强农民电脑知识以及信息化等技能培训,在全市

掀起百万农民学电脑的高潮,达到让农民熟悉信息化知识,增长信息化技能,掌握信息化技巧,助力实现创业致富

,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新梅州。

二、活动组织方式

(一)主办单位:梅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信息产业厅。

(二)承办单位:梅州市信息产业局。

(三)协办单位:中国电信梅州分公司、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梅州分公司。

三、活动时间

2010年9月至2010年8月。

四、活动经费来源

活动各项工作由市信息产业局统筹安排,活动所需有关费用由市电信、移动二家通信运营部门负责承担。

五、活动内容及安排

活动分三个阶段四个部分进行,第一阶段是前期工作和全面启动阶段,时间安排为2010年9月底前,开展活动第一部

分内容(前期准备工作、试点实践、宣传造势等)和第二部分内容(全面推进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动员大会);第

二阶段是活动主体实施阶段,从2010年10月开始至2010年6月,开展第三部分“百万农民学电脑系列活动”内容;第

三阶段是总结提升阶段,从2010年7月至8月,开展第四部分内容,即总结前段工作,并保持做好活动的延续工作。

(一)活动第一部分:开展前期准备工作、试点实践、宣传造势(第一阶段范围)。

1、制作统一的宣传标语、横幅、彩带等,加于张贴、悬挂、配戴。在有关通信运营公司属下的指定培训网点和我市

山区信息化各县、镇、村级信息服务网点、农村新网桥工程信息点等悬挂统一的宣传标语。

2、做好在报刊、媒体等平面、立体式宣传。积极在梅州日报、市广播电视台,各县级电视台等进行百万农民学电脑

活动宣传。

3、在政府门户网站、专业网站等加强网上宣传。市政府公众网和各县(市、区)政府公众网、各专业性网站(如梅

州市山区信息网)等显要位置上放置“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字样宣传广告。

4、充分发挥各通信运营部门的网点和业务优势加强宣传造势。利用有关通信运营部门的网点和相关业务加强面向农

村、农民用户的宣传和服务。

(二)活动第二部分:全面推进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动员大会(第一阶段范围)。

(三)活动第三部分:开展百万农民学电脑系列活动(第二阶段范围)。

1、全面铺开帮助农民学电脑活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

富、效果明显的电脑培训、学习活动。将电脑等信息化科普知识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对农民群众进行电脑知识的

扫盲式培训、辅导以及相关服务。

2、借助农村远程党教系统的作用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远程党教系统布及村委一级的大网络,开展电脑知识有线

实时讲课或录播,及时提供网上点播资料方便农民学习。

3、发挥山区信息化服务站、点开展培训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已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山区信息化服务体系,

建立了9个市、县级山区信息化培训中心、80多个镇级信息服务站和700多个村级信息服务点,随着第五批山区信息

化项目的实施,今年将再建35个镇级信息服务站和736个村级服务点,要充分利用这些培训场地、服务站点为农民学

习电脑知识提供有效载体,定期、定点,不定时向农民开放设施、提供辅导,切实把农民学电脑活动做到实处。

4、利用农村新网桥工程网点,加强培训工作。由信息产业局组织、移动公司出资、电信公司等协助建设的农村新网

桥工程已在全市村一级普开,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1000多个网点(主要在村委、农业大户、农村供销合作店等)

,这些网点都配备了电脑(含宽带互联网)或农村信息机,能大大方便就近农户等的使用和学习。

5、利用通信运营部门网点开展培训服务。一是要求有关通信运营部门有关服务营业厅提供培训,挑选一批有设备、

有人员、有空间的镇级服务厅,包装成为电脑培训点,提供电脑培训服务。二是借此渠道代办点合作:要求全市有

关通信运营公司的渠道代办点定期或不定期免费开放电脑给该区域内的农户学习和使用,并配备一定数量的老师参

与辅导。三是结合“走近通信部门”活动,邀请农民走进有关通信运营公司工作空间,体验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和带

来的实惠。

6、开展网上培训。在政府公众网、有关部门网站上必须提供方便农民学电脑的有关视频资料、有声教材、文字资料

等。

7、加强信息化大篷车、流动服务车等流动型宣传和培训服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信息化大篷车、流动服务车等到县

、下乡、进村进行宣传、展示并提供服务。服务车辆挂“百万农民学电脑”横幅,并备有技术人员随时为农民群众

讲解电脑使用知识。

8、提供多样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果。协助单位可以想方设法提供电脑知识学习互动环节,如一些有奖问答等,把

农民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参与进来,在加大宣传的同时做到知识培训。

(四)活动第四部分:活动总结提升(第三阶段范围)。

1、以各县(市、区)为范围,各信息化主管部门自行组织对活动进行总结、自评。

2、以有关通信运营部门为对象,各自开展活动总结、自评。

3、由市信息产业局统一组织召开活动总结大会,通报情况,部署下一步工作。

六、活动要求

(一)成立机构,加强协调。成立活动工作小组,将各工作落实到位。由市信息产业局负责成立百万农民学电脑活

动工作小组,各有关通信运营部门有关人员加入成员名单,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二)细化方案,积极承办。各有关通信运营部门和各县(市、区)信息化主管部门要认真细化活动方案,落实具

体的培训任务等工作,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各种信息化服务网点、充分调动起镇、村级信息服务点工作积极性,积

极承担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做好定期向市信息产业局的信息报送工作。

(三)统筹安排,共同实施。市信息产业局负责活动的总体策划和组织协调等工作。将统筹安排各相关工作,如制

作多媒体学习课件,普通话和客家话版有声学习课件等;各县(市、区)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活动的具体组

织、协调、实施等任务,各镇级、村级信息服务站点必须切实行动起来,形成市、县、镇、村多级联动,充分配合

、积极支持,切实把全市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实施好。此次活动得到市有关通信运营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资助,各县

(市、区)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与本级通信运营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取得效果。

附:宣传标语

农民免费学电脑,网上寻找致富路!

第12篇

一、完善相关设备设施的建设

1、检修我校网络教室,进行硬件维护升级,确保设备正常稳定的运行。

2、全校局域网内电脑接入互联网。

3、添置刻录机及160g硬盘,以便于资源的存储。

二、强化管理,建立运行保障机制

明确人员分工,落实责任,做好设备管理,资料收集和应用,教师培训,应用研究等各环节的组织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和保养,制定管理制度,建立使用、维护档案;推进教学资源的运用;制定资源播放、接收计录,使用计划,远程教育资源分发和使用记录。

三、面向教师与学生,强化模式三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校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模式的功能和作用,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将光盘教学或辅助教学迅速普及开来,要特别注意发挥教学光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导者,领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抓好教学光盘在实景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方面的优势。卫星教学收视点必须面向学生,进入课堂。学校要根据教育电视台卫星数据节目播出时间表,做出合理的安排,组织学生收看,同时,负责接收、整理、刻录各学科课程资源,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充分利用卫星教学收视点的设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精彩的课堂和课外活动。计算机网络教室不能只用来上信息技术课,要和多媒体教室的应用结合起来,与不同学科教学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挖掘两种模式的综合应用效益。学校应将已有的课程资源目录在学校网站上,新收集、刻录的资源及时补充上目录,便于教师使用。分学科提出课时安排要求,力争排满课表,充分应用,达到每个学生每周有两节以上的课在多媒体教室或电脑网络教室上。

四、积极探索远程教育教学的方法

由于远程教育中使用的教学资源,并不能像以前那样零打碎敲地进行制作,而必须以专业为导向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制作。因此,既要给传统课堂教育与网络远程教育之间一定的缓冲期,又要使教学资源的构建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如此这样,在开展远程教育的初期,采取远程实时授课、适当的本地面授和多媒体课件光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整个转变过程,争取用1~3年的时间,逐步向基于互联网、以学习者为中心、真正的远程网络教育转化。

我校目前处于远程教育的首期,运用网络多媒体新技术制作基于网络的课堂授课型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型”课件的研制,力争使本届学生在接受面授之余,作为辅助学习之用。再通过征询学生的使用意见,将修改后的课件投入到下届学生的正式学习中去。

五、认真做好校本培训工作,搞好现代远程教学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