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8 10:11: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养殖水产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水产养殖 技术 问题 措施
一、我国水产养殖现状
1、缺乏科学的水产养殖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的数量及面积正在不断增加,但渔民的专业养鱼水平却不高,乱用、滥用药物的现象还常有发生。渔民安全用药的意识过于淡薄,政府部门对此的监督和指导较少,导致不规范的行为不断出现。在用药的过程中,渔民对药物的用途和药性没有进行了解,甚至不看说明书,对药物的剂量、给药方式、用药部位等模糊不清。加之平时不注意鱼病的预防,鱼类一旦发病,局面就变得非常难以控制。
2、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渔药发展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且从事专门研究的人才匮乏,缺乏最基础的理论研究。而鱼药的生产没有专门的机构,多是顺带着生产。由于缺少研究和实践上具体的数据,很多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风险,如毒副作用大、效果差、药物残留等问题。
二、水产养殖技术问题探究
1、适宜鱼类生长的环境
(1)加注新水来调节水质
水是鱼类生活的载体,水质的好坏是水产养殖中的关键问题。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主要有适当施肥和加注新水。
调节水质最有效的主要措施是加注新水。在生长旺季(6~9月份)每隔7~10天要加一次新水;早春与晚秋则每隔10~15天加一次。每次加水约20~30cm。具体情况也要根据水池及所养殖鱼类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2)冲水压制或药物杀灭的方法来调节水质
池塘中浮游生物过多时就威胁到池塘的氧平衡。此时就要采取冲水压制或药物杀灭的方法来解决。大量冲水对水蚤数量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泼洒不同浓度的敌百虫可以选择性的杀灭各种浮游动物,效果非常明显。对于池水中过多的蓝藻,可以全池泼洒硫酸铜。但由于硫酸铜对鱼类有很大的毒性,因而在不得已使用后,要立即大换水,即换掉池水的1/2~2/3。
(3)化学方法改良水质
在池水中施放一些化学药剂,能够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如生石灰能够调整池水的PH值及增大水的硬度,且生石灰法价格优廉、用法简单,是目前最为实用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用于改良水质的生氧剂还有二硫酸铵、过氧化钙等。
(4)水位的控制
水是鱼类的必要生存环境,对于水产养殖中水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是保证水产养殖顺利进行的必要举措。水位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鱼类的生长还有一些浮游生物的生长,适和的水位可以减少鱼类与鱼类、鱼类与浮游生物之间的竞争,适当的水位还可以使鱼类与浮游生物能够充分地利用水里的各种资源。总之,一定要保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保证能够形成简单的食物链。
2、挑选鱼种及最佳的生长密度
(1)选择优质鱼种
鱼类能够成长为健康成鱼的前提是要选择优良的鱼种。优质鱼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病害少的特点。在选种时要注意鱼种的来源。提倡由自己或附近的池塘进行培育的方法。这样既能够生产自己所需的鱼种,又能在品种搭配、数量和规格上灵活选择。放鱼种时要选择晴天进行,放鱼时操作要轻柔、细心,不能将鱼体弄伤,避免鱼病的发生。
(2)鱼最佳的生长密度
池塘在一定条件下所最多能饲养鱼的总重量是有限制的,即鱼栽力。因而要把握好最合理的饲养密度。若存塘鱼重量达到鱼栽力时,鱼就会停止生长并出现养殖事故,造成产量上的损失。因此在鱼类饲养时要根据池塘条件、放养品种、管理措施和水平等掌握好鱼类饲养的密度。
(3)鱼食的挑选与投放时间
我国目前鱼类养殖的饵料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人工生产颗粒饲料和经施肥而培养出来的天然饵料。
在进行饵料的投放时,一般对已经养过鱼的塘口,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大致确定全年的饲料用量。对于初次养鱼或条件发生较大变动的养过鱼的池塘,全年饲料的用量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
(4)防治鱼得病及传染
鱼类养殖是否能够达到高产,与鱼类是否得病及病情的传染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鱼类养殖时务必注意鱼病的防治。鱼病防治主要有清塘、鱼种消毒及合理放养三个基础工作。清塘可以首选生石灰清塘法,这种方法更为经济实用。其次为漂白粉清塘法,清塘时操作人员务必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顺风泼洒。鱼体消毒通常使用食盐水、漂白粉、硫酸铜和敌百虫的方法。
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杀虫是必不可少的。杀虫后要进行水质调控、适时消毒并采用科学喂养措施,这样在较为正常的条件下,可以实现鱼类疾病发病率很低甚至不发病。
1研究现状
在当前水产养殖工程中,水体净化技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乎着水产养殖事业的未来发展,具体是指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引入最新工程原理与现代方法,改善原有的养殖方式。在1975年已经开始出现与水体净化技术相关的报道,经过长期发展,截至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现阶段,池塘高密度养殖是一种应用最广的水产养殖手段,虽然它可有效提升水产养殖产量,但是因污染物的大肆排放也涌现出了较多的不足,导致水产品面临严重疾病威胁,频频发生死亡事故,使得人们愈发重视水体净化技术,并进行深入研究。
1.1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体净化技术,它在水体净化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具体是指借助硝化细菌,转换氨氮与亚硝酸盐,消除氨氮等不利于水产品生长的物质。
1.1.1藻类藻类净化水质是指通过微藻、卤虫来维持养殖系统的平衡,确保生物总量稳定,达到优化水提条件的目的。研究调查指出,微藻的实际生长速率以及水体的酸碱含量是影响水体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1.1.2生物过滤器生物过滤器可有效消除水体中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水溶性物质,它是保障封闭循环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转的重点,且能量消耗量以及成本投入均较大。
1.1.3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与当前渔业发展目标相符,它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也被称作有益微生物,其中最常用的微生物为光合细菌,该菌具有固氮、氧化等功效,生理功能具有多样性,可分解水体中不利于水产品生长的物质,可加快有机物循环速率,并可大幅缩氨氮含量。
1.1.4人工湿地人工湿地作为自然净化系统,可转换污染物,无需能源输入,也可不用进行定期维护,拥有自给自足的显著优势,它是一种经济、环保、便于操作的技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利用人工湿地进行处理,仍是一个新兴领域,它主要建立在城市污水湿地处理之上,最开始是被应用在淡水养殖中[1]。
1.2物理方法
1.2.1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其在水体养殖中的应用正处在探索阶段。现阶段,在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借助纳米材料来净化水质;另一方面,借助纳米材料进行消毒杀菌,其中在此方面的研究较多;
1.2.2泡沫分离泡沫分离是指借助气液界面中所包含中的物质持续提供气泡,进而消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杂质等。经过大量研究调查可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水体深度达到1m,在泡米分离操作中无需压缩空气,主要借助回转翼,外加水体的流动性来分化气泡。如果使用负压空气,将会获得更高的效率;
1.2.3物理过滤物理过滤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水体净化技术,旨在通过物理过滤手段来消除水体中的悬浮物。
1.3物理化学方法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中,水体中不仅包含致病因子,还存在致病菌,他们会消耗一定的溶解氧,进而制约水产品的正常生长。水体净化系统通常包含消毒杀菌设备,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来降低致病因子和致病菌对水产品的负面影响程度。紫外线、臭氧消毒等是较为常用的消毒手段,其中紫外线消毒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消毒效果稍微较差。
2最新研究成果
水产养殖既是引发环境污染的根源,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承受者。为在增加水产养殖密度,提升水产养殖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保护水资源,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尝试将生物和工程技术融合到一起,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有效净化养殖水体。而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更加重视水体净化技术,专家学者也针对水体净化开展了深入研究,格外注重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并研制出了许多新型微生物制剂和现代过滤材料,还进行了生物制剂在检测环节中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生物处理、全封闭式健康养殖系统等方面。
3发展策略
3.1重视基础研究对水体净化技术的进一步研究离不开物理、化学等方面的支撑,应重视基础研究,进而准确剖析水质改良技术,借助逻辑基础有效沟通水体净化技术所包含的各个工程。
3.2有效利用现代技术和新型材料目前,水产养殖业愈发重视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世界各国纷纷在节约工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物质和人力来进行研究,涌现出了较多的现代技术和新型材料,而这有利于水体净化技术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应从多种渠道着手,加强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进而将水体净化技术推向更高的水平。积极扭转高效、产量不高,节能、成本较大的局面。同时,着重研究现代技术和新型材料与水产养殖业的统一性,尽可能低降低成本投入,缩减运行成本,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状;问题;对策
近些年,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并不乐观,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养殖的效率、对环境优化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推广过程并不如想象顺利,出现一些阻碍,解决阻碍就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研究解决,与养殖者共同渡过难关,突破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
1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状
现阶段,我国水产养殖大多数规模较大,所以养殖的方式大多数采用集体养殖,方式比较粗犷,而且以池塘养殖为主[2]。养殖属性基本上属于高端农业,产业链也比较长,能够带动很多行业共同发展,所以将产业技术推广至关重要,能够有效提高市场需求,给养殖户也会带来巨大收益。
2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问题
2.1养殖者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需要十分重要因素就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养殖团队,一个好的养殖技术推广团队能够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当前我国的团队综合素质高低不平,一般省级推广人员素质还是较高的,但到下一级就比较低,专业理论掌握情况较差,实际应用技能更加不尽人意,这就使水产养殖业技术推广工作出现阻碍[3]。除此之外,水产养殖技术培训比较简单,缺乏对新品种引进和开发,导致水产养殖业发展停滞。
2.2缺乏先进的推广手段
当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对市场上养殖业是一项有效发展手段,在此推广过程当中,养殖者为达到获利目的,最终实现最大利益,不断完善自身服务、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同时不断策划更加适合当前市场发展推广策略,也使我国市场的产品份额扩大。这种市场现象看似正常,但是在实际市场操作过程中,会因为技术手段不够先进,技术推广出现供需矛盾,我国的水产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各个部门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成果转化也缺乏高效手段,所以市场需求也就不能及时被养殖者所掌握,对技术人员的素质培训较少,不能更好的反馈给上级有关部门,所以水厂养殖技术的推广也就缺乏全面性,而且我国有关养殖者对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的思维不够牢固,缺乏一定立场,所以在操作过程也不到位,不能有效完成技术推广工作[4]。
2.3技术推广资金不足
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技术的推广资金存在不足的现象,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5]。水产养殖业的技术推广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才能正常的进行,但当前大部分地区这一技术推广并没有足够的经费,所以很多技术推广人员就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工作没有动力,推广人员的待遇也不高,留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阻碍水产养殖业发展。
3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对策
3.1加强培训、提高养殖者综合素质
我国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数量少,推广技能较陈旧,缺乏新理论,不能满足水产养殖业当前发展需要,所以要不断加强这一部分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养殖者的综合素质。培训加强能够有效提高养殖者的基本技能,优化推广手段,引导养殖者学到更多、更新的技术,以此来提高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有对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将养殖技术做到掌握稳固、扎实,通过激励和引导的办法,使养殖者主动、积极的学习新技术,打消对新技术的抵触心理,敢于改变、敢于创新,进而更好地推广养殖技术。
3.2完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
水产技术的推广需要不断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政府的干预要适度减弱。除此之外,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还要不断完善体系,满足市场需求,推广手段要不断丰富、优化,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发展技术推广,转化水产技术的运作方式,规范发展,对教育推广给予统一的发展和经费的分配,进而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与科研技术的完美结合,使教育机构人才能够有施展之地,引进人才带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宣传模式,创新工作方法,想办法吸引养殖户的目光,切合实际的为养殖户考虑,让推广人员走进养殖户家中,针对不同养殖户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技术帮助,并对养殖户的整个技术改造过程进行跟踪,让他们从内心接受技术推广人员。
3.3加大资金投入
当前基础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所以国家要给予一定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国家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支持,根据当地水产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资金分配方案,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发展和推进。资金的预算也要充分考虑推广过程需要的资金,要通过各种方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使资金来源更加丰富,水产养殖业不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停滞不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工作中要有创新意识,可以尝试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试点,试点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的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的步伐。
4结语
水产养殖受气候和水质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对养殖技术要求比较严格。为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保证养殖户的收益,必须不断推广水产养殖技术。为此,人们要在提高养殖户科学养殖技术的基础上,做好水产养殖示范园和养殖合作社的管理工作,提高行政部门工作水平,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昌福.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现状、问题与对策(连载一)[J].中国水产,2015(4):23.
[2]陈昌福.试谈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问题与对策(上)[J].科学养鱼,2014(4):45.
[3]沈水娥.浙江省德清县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2015(3):153-155.
[4]蒋高中.20世纪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对淡水养殖业发展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初探[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9-116.
1.1水产养殖户缺乏先进养殖理念与扎实养殖知识
因为从事水产方面的群众类似于从事农产品的,零门槛,文化以及受教育水平较低,养殖经验严重不足,所以造成水产养殖技术很难普及到群众。另各个高校对水产养殖也不太重视,对此方面高端人才的培养不足,形成紧缺态势。
1.2技术的学习与培训问题
这个问题事关高校以及相关部门层面,水产养殖的技术提升也需要经过大量的试验以及高新人才的参与。但是目前由于相关方面的重视不够,相关性的专业人才极度紧缺,加上投入资源不足,所以研制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对水产养殖培训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大部分需要接受培训的养殖户根本没得到消息,培训的目的没有达到,所以一些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也得不到推广与普及,非常不利于水产养殖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1.3水产养殖管理部门不专业
我国现在的水产养殖管理是极其不专业的,首先是培训的宣传管理,大部分养殖者没有收到相关消息足以说明这方面的松懈,还有监管制度也不完善,导致水产养殖养殖技术根本无法很好的扩散,这些问题反映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2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
2.1加强对水产养殖户的专业知识培训与指导
因为各方面原因我国对于水产养殖培训可谓是相当的不重视了,养殖户对培训开展一无所知的情况就可以看出,现在水产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薄弱。各个地区由各自负责寻找专业人才来开展培训,不如直接由国家组织专家,分别配送到水产业发达的地区开展公众讲堂,也可利用中央教育频道直接插播讲座信息,或者直接在卫视或者广播开展公开普及教育。或者“先者带动后者”,先进技术的推广一定是远远超出旧技术的,只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一定会有显著的成绩,这样才会带动全村共同富裕的念头,才会激发养殖户学习的热情。
2.2积极建立和推广示范园区的成功经验,做好水产养殖示范工作
村民个别的成功案例可能还无法吸引部分守旧者改变,如果大的水产基地都成功了,那对他们的影响肯定更大。所以国家应该花费一些心思建立水产养殖的示范基地,这样既能提起大家对技术的追求,也能方便养殖户在改革过程中遇到难题去就近的示范基地询问,实现带动全国水产养殖业品质的提升,让高科技的养殖技术有了其用武之地,同样也方便示范基地随时与有创新性的养殖户交流技术。
一、坚持实用原则,改革教学内容
在明确水产养殖专业高职层次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技术理论教学讲授过程中不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采取“实用”原则。例如讲授“海蜇的养殖技术”时,重点讲述了海蜇的苗种培育以及近几年兴起的海蜇大规模苗种养殖技术。在讲授“河豚的养殖技术”时,重点讲授了辽西沿海兴起的河豚网箱养殖技术。在讲授“大菱鲆的养殖技术”时,针对辽宁葫芦岛沿海地区是我国大菱鲆的养殖基地,以及大菱鲆养殖过程中药残问题,重点讲授了大菱鲆的健康养殖技术。在讲授“牙鲆的养殖技术”内容时,增加了全雌牙鲆苗种培育技术等内容。由于近几年来海参养殖业在辽宁沿海地区发展迅速,所以在讲授“海参的养殖技术”时,海参苗种的培育技术和海参的池塘养殖技术都作为重点进行了讲解,另外还增加了逐渐成熟的海参苗种网箱培育技术。
二、理论教学方式改革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传统的水产专业养殖课教学方式是教师对书本知识进行课堂讲授,教师写板书,学生记笔记,造成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1]。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在许多领域已广泛应用,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通过在水产专业养殖课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课堂讲授过程中增加大量的生产图片,同时配合视频录像,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水产动物育苗及养殖过程中各种设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通过近几年教学效果评价来看,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绪论讲解
虽然大多数选择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对水产这一行业都有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会慢慢对枯燥的理论课失去兴趣。如何让学生把这门课程学好,该课程的第一节课也就是绪论内容讲解就显得尤为重要[3]。绪论对任何一门课来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引发学生对该课兴趣的关键所在,因此笔者对该课程的绪论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首先介绍近五年水产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由于近几年来大多数毕业生从事海参的苗种培育工作,所以要求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就非常关键。在绪论这节课时首先需要和学生进行面对面心贴心地探讨与交流,让学生在脑海中对这门课程有理性认识。其次,让大家对一些知名企业有所了解,以及这些知名企业家的创业致富过程。通过这些内容激发学生对水产行业的兴趣和激情。
三、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4]。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为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我们采取了校内实验实训、校外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办法来加强学生技能。实验课主要包括牙鲆、大菱鲆等品种的生物学特征的认识和雌雄鉴别等内容。实习实训课安排学生去海参育苗生产厂家,直接参与海参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等过程;并组织学生参观海参养殖场、牙鲆、大菱鲆养殖场。通过切身体会,增强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使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更具有实用性。学生增强了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使该课程更符合辽宁沿海地区水产养殖专业的特点。笔者今后将不断努力,争取早日将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技术建设成精品课程。
作者:张安国刘革利王宏单位: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水产养殖;饵料;投喂技术
在渔业生产过程中,投饲技术是直接影响饲料系数和养殖生产效果的重要因素。饲料的投喂技术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十分重要,是现代水产养殖生产者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实用技术。
一、投饲原则
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在养殖鱼类投喂饲料时,要坚持“四定”和“三看”的投饲原则,以提高饲料效率。
1.定时:即天气正常时,每天的投饲时间应相对固定。
2.定量:投喂饲料一定要科学、定量,防止忽多或忽少,以免饥饱不均,从而影响养殖鱼类的消化吸收和生长。
3.定质:投喂的饲料必须新鲜,清洁、适口,营养相对平衡并尽量符合养殖鱼类的日常需求。腐败变质的饲料不能投喂。
4.定位:投喂饲料必须有固定的食场和饲料台,使养殖的鱼类养成在固定点吃食的习惯。
5.看天气:要注意天气状况、水温状况随时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
6.看水质:注意观察水质和水体溶氧量的变化,依据水质好坏适当增减投饵量。
7.看养殖鱼类的生长和摄食:养殖鱼类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饵料投喂有不同要求。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节投饲量。在温度适宜养殖鱼类的季节,天气晴朗时适当增加投饲量;阴雨天气、溶氧低时应停止投喂或减少投喂次数和数量。
二、投饲数量
投饲数量是否科学,对饲料的利用和养殖的成本影响很大。投饲量过低时,养殖的鱼处于饥饿状态,生长发育缓慢;投饲过量,不但饲料利用率低,水质易受污染,增加了鱼病的发病机会,且造成饲料浪费,人为增加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因此,正确确定投饲量,合理投喂饲料,对提高鱼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养殖鱼类的增重与投饲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确定投饲量是投饲技术的一个关键问题。
1.影响投饲数量的因素
投饲数量的多少,主要受养殖鱼类的品种、规格、大小、天气、水温、水质、饲料质量以及养殖对象的不同生长特点等诸因素的影响。不同鱼类因对其饲料的消化利用能力不同,摄食量亦不同,故对投饲量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草食性鱼类的摄食量高于杂食性负类和肉食性鱼类。随着鱼类的生长,体重增加,摄食量增大,绝对投饲量增高。但随着鱼体重的增加,投饲率反而下降,鱼类的摄食量与体重呈负相关。池塘水质好环对鱼类摄食量影响很大,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鱼类摄食量大。反之摄食量则减少;同时投饲数量的多少还与饲料的质量、养殖对象不同的生长阶段和生长特点有关。
2.养殖鱼类的日投饲量的计算方法
在生产中,确定日投喂量有两种方法:饲料全年分配法和投喂率表法。①饲料全年分配法:首先按池塘或网箱等不同养殖方式估算全年净产量,再确定所用饲料的饲料系数,估算出全年饲料总需要量,然后根据季节、水温、水质与养殖对象的生长特点,逐月、逐旬甚至逐天的分配投饲量。②投喂率表法:即参考投喂率和池塘中鱼的重量来确定日投喂量,(即日投喂量=池塘鱼的重量×投喂率,池中鱼的重量可通过抽样计算获得。)目前,我国的池塘养鱼对几种主要养殖鱼类的投饵率一般掌握在3%~6%为宜,当水温在15~20℃时,可控制投饵率在1%~2%,水温20~25℃时,可控制投饵率在3%~4%,水温在25℃以上时,可依据养殖品种、天气、水质的状况控制投饵率在4%~6%。此外,还应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和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可在7日左右对日投喂量进行一次调整,这样才能较好满足鱼的生长需求。
3.摄食状态与实际投饲量
养殖鱼类的摄食状态受“鱼”“、水”“饲”及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用以上方法确定的投饲量,有时是不能满足鱼的摄食量的;鱼体重量的推算也有一定的误差。必须边投喂,边仔细观察鱼群的摄食状态,灵活掌握实际投饲量,才能确保鱼饲料的高效利用。
为此,根据实际养殖经验,提出投饲量掌握和控制在“七八成饱”的范围内。保持养殖鱼类有旺盛的食欲,以提高饲料效率。“七八成饱”的原则有两层意思:(1)是指只喂到养殖鱼饱食量的七八成;(2)养殖鱼有70%~80%能吃饱,余下的30%~20%吃不饱。
“七八成饱”的原则从表象观察:摄食状态先水面后水底,先大鱼后小鱼,先中间后周边。摄食表现为先急后缓,直到平静。平静而不抢食则投饲停止。这才是真正的投饲量。
三、投饲技术
1.投饲方法
鱼类饲料的投喂方法有:手撒投喂、饲料台投喂、投饵机投喂等三种。手撒投喂使用比较普遍。手撒投喂方法简便、利于观察鱼群的吃食和活动情况,投饲准确集中,使用灵活,易于掌握,而且有节约能源的优点;其缺点是耗费人工和时间,对于中小型渔场,劳动力充足,或者养殖名、特、优水产动物时投喂饲料值得提倡这种投饲方法。手撒投喂饲料利用率高而稳定,投喂有效率可达86%以上。利用投饵机投喂,这种方式可以定时、定量、定位,同时也具有省时、省工的优点。但是,应指出的是利用机械投饲机不易掌握鱼的摄食状态,不能灵活控制投饲量。另外机械投饲成本较高,增加了养殖者的养殖成本。
2.投喂次数
科学的投喂数量确定之后,一天中分几次投喂,同样关系到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促进养殖鱼类的生长问题。投喂次数的确定也由水温、水质、天气、饲料质量及养殖鱼类品种、大小和其消化器官的特性以及摄食特点决定。鲤、鲫、团头鲂、草鱼等都是无胃鱼,摄取饲料由食道直接进入肠内消化,一次容纳的食物量远不及肉食性的有胃鱼,是摄食缓慢的鱼类,一天内摄食的时间相对较长,采取多次投喂有助于提高消化吸收率和提高饲料效率。用配合饲料饲养,要根据其摄食特点和季节、水温的变化,确定科学的投喂次数,对于提高这些鱼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减少饲料成分在水中的流失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投喂次数太多,鱼较长时间处于摄食兴奋状态,过多消耗体能,这也是不科学的。如鲤鱼乃典型的无胃鱼,投喂次数和投喂时间应长些。在适于鲤鱼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投喂次数增加,鲤鱼的摄食量和消化率随之提高。对鲤鱼苗,每日投喂6~8次生长效果好,每次投喂20~30min;对鲤鱼种,每日投喂5~6次生长效果好。我国的池塘养鱼是以鲤科鱼类为主,应以连续投饲为好,但是由于养殖场规模较大,限于人力等因素,成品鱼养殖阶段,每天投喂次数一般以2~4次为宜。投饲技术的科学掌握,需要我们水产科技工作者不懈的实践和研究,使这项技术的可操作性更实用和科学。本文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旨在引起同行对水产养殖投饲技术的科学性深入研究。
3.投喂时间
配合饲料投喂投喂时间与养殖方式有关,通常情况下网箱养鱼时,每天第一次投喂的时间应在早上7:00开始,而最后一次的投喂的时间应该在18:00左右结束;池塘养鱼条件下,每天第一次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00左右,最后一次投喂的时间应该在下午17:00结束。人工投喂需控制投喂速度,投喂时要掌握两头慢中间快,即开始投喂时慢,当鱼绝大多数已集中抢食时快速投喂,当鱼摄食趋于缓和,大部分鱼几乎吃饱后要慢投,无论网箱养鱼还是池塘养鱼,每次投喂投喂时间一般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7月底到8月中旬,天气晴好,温度在32℃左右时,鱼类摄食量大,可适当延长投喂时间,但是一般也不要超过45分钟为宜。对于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人工投喂时可以灵活掌握投喂量,能够做到精心投喂,有利提高饲料效率。
鱼类养殖过程中,投饲技术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养殖者养殖鱼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广大渔民朋友应对日常投饵技术给予高度重视,才能有效提高池塘生产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廖朝兴,贾敬德.鱼饲料配制与投喂技术160问[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7
1鱼种的选择
鱼类能够成长为健康成鱼的前提是要选择优良的鱼种[4]。优质鱼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病害少的特点。在选种时要注意鱼种的来源。提倡由自己或附近的池塘进行培育的方法。这样既能够生产自己所需的鱼种,又能在品种搭配、数量和规格上灵活选择。降低了成本,又防治鱼在运输过程中受伤或带病。其次在鱼种放养时,适宜放养大规格鱼种。放养鱼种的规格越大,成鱼规格越大,成长时间也能相应的缩短。同时还要注意鱼种的放养时间,提倡提早放养。目的是延长成鱼的生长期。放鱼种时要选择晴天进行,放鱼时操作要轻柔、细心,不能将鱼体弄伤,避免鱼病的发生。
2饲养密度的设置
池塘在一定条件下所最多能饲养鱼的总重量是有限制的,即鱼栽力。因而要把握好最合理的饲养密度。若存塘鱼重量达到鱼栽力时,鱼就会停止生长并出现养殖事故,造成产量上的损失。因此在鱼类饲养时要根据池塘条件、放养品种、管理措施和水平等掌握好鱼类饲养的密度。此外在放养鱼种时,多品种、多规格的鱼类可以放在同一池塘中进行养殖。充分利用鱼类栖息水层及食性不同的特点来进行立体养殖,充分发挥池塘的经济效益。
3饵料的选择及投放
我国目前鱼类养殖的饵料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人工生产颗粒饲料和经施肥而培养出来的天然饵料。其中施肥培养天然饵料是实现高产的重要措施。鱼种放养后,要根据池塘水质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阶段适时的施肥。保证水中的营养物质能够不断地被补充。施肥时刻采取“三看”的方法,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在进行饵料的投放时,一般对已经养过鱼的塘口,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大致确定全年的饲料用量。对于初次养鱼或条件发生较大变动的养过鱼的池塘,全年饲料的用量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月投饵量要根据各月分水温、鱼生长情况等来确定。日投饵量主要根据季节、水色、天气及鱼摄食情况而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4鱼病的防治
鱼类养殖是否能够达到高产,与鱼类是否得病及病情的传染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鱼类养殖时务必注意鱼病的防治。鱼病防治主要有清塘、鱼种消毒及合理放养三个基础工作。清塘可以首选生石灰清塘法,这种方法更为经济实用。其次为漂白粉清塘法,清塘时操作人员务必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顺风泼洒。鱼体消毒通常使用食盐水、漂白粉、硫酸铜和敌百虫的方法。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杀虫是必不可少的。主要针对的是环虫、车轮虫、中华鳋及锚头鳋四大虫害。杀虫后要进行水质调控、适时消毒并采用科学喂养措施,这样在较为正常的条件下,可以实现鱼类疾病发病率很低甚至不发病。鱼病的防治重点在于调水,即养护鱼生活的环境、改善和修复。调水工作主要有调水、改底、肥水和抗应激。而调水的重点在于增氧、改底和保持水质稳定。池中氧含量的增加,一方面要补充溶氧,一方面还要减少耗氧量。要适时灭藻抑藻减少耗氧。
5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形势下,鱼类养殖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理论指导缺乏、养殖技术落后等问题。为此,在鱼类养殖时要注意将水质调节到最符合鱼类生存的状态,选择强壮健康的鱼种并设计好合理的养殖密度,饵料要根据各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饵料,并高度重视鱼病的防治工作。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加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王建 单位:农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阜南县水产 高效健康养殖 关键技术 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 S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288-01
阜南县水产养殖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积极应用高效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保证可以提升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培育出较为健康的水产养殖产品,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1 阜南县水产水质管理分析
阜南县的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体系主要由自然降水组v成,其中河道过境水与地下水较多,阜南县每年的降水量可以超过17万亿立方米,有利于养殖水产品,在阜南县境内河流中,淮河水系占重要位置,主要包括淮河水系、洪河水系、谷河水系等,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长远进步。在此期间,水产养殖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水质管理工作,保证可以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1 养殖水源水质管理
阜南县水产养殖部门必须要做好养殖业的水质管理工作,保证可以提升水质的清洁性,避免出现水质污染的现象,进而提升其管理效率与质量。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无工业废水与农业废水的河流与湖泊作为水资源,保证水源可以满足养殖户的用水需求,并且养殖户可以方便的取水。同时,还要保证水源附近电力设施充足,不会出现各类取水问题。另外,养殖户需要在养殖池塘附近设置排水闸,保证提升排水效率,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
1.2 水质调控措施
在水质调控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可以提升技术的应用效率。
1)保证理化指标达到相关规定。养殖户在水质调控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水质的理化指标符合相关规定,理化指标主要包括:溶解氧、pH值等。其中,溶解氧较为重要,因为养殖户中的水资源溶解氧含量高,就可以减轻水资源中亚硝酸盐的毒害作用,提升鱼类的进食效率,增强饵料的使用效果。在此期间,技术人员可以在水资源中投放一些增氧制剂,或是安装增氧管道基础设施,保证可以提升鱼类的生长效率。如果水资源中的pH值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就会导致鱼类生长受到影响,无法健康的生长。所以,技术人员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对饵料投放量进行控制,保证不会出现过多的残食,减少水资源中氨氮超标等问题。对于亚硝酸盐的转化工作而言,技术人员需要控制鱼饵投放量,降低水资源中亚硝酸盐的浓度。
2)保证生物指标达到相关标准。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水资源的生物指标,在投放鱼苗之前,技术人员需要全面分析池塘的水质,保证水资源的透明度达到46cm左右,当水资源透明度达到相关标准的时候,就要施加一些无机肥料繁殖浮游生物,确保在投放鱼苗前期就做好饵料的准备工作。
2 鱼苗管理措施
鱼苗管理是高效健康养殖技术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阜南县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必须要做好鱼苗管理工作,保证可以提升鱼苗的存活率,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2.1 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全面分析鱼苗生产厂家的实际情况,对鱼苗生产厂家的生产品种、生产出苗率等进行仔细的分析,并且要求鱼苗生产厂家出示生产合格证书等。同时,技术人员还要检测鱼苗养殖中是否喂食了违禁药物,保证鱼苗的健康性[1]。
2.2 为鱼苗生产厂家提供先进技术。阜南县政府部门与相关技术部门必须要重视鱼苗的繁育,保证可以委派专业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到鱼苗生产厂家中指导,阶段性的对鱼苗的生产进行检查,保证可以提升鱼苗的生产质量。同时,还要积极监督鱼苗生产厂家的实际生产情况,合理优化鱼苗生a体系,严格控制鱼苗繁育的用药情况,避免出现各类质量问题。
2.3 第三,制定完善的检验检疫制度。阜南县水产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检验检疫制度,保证可以提升鱼苗的繁育质量与效率。一方面,要求鱼苗生产厂家在经过法定检验检疫之后,才能将鱼苗流放到相关市场,在出售鱼苗之后,定期到养殖户家中做出技术指导,保证可以实现全程服务。另一方面,阜南县水产管理部门需要严格要求鱼苗生产的药物残留程度,及时发现药物残留程度较高的鱼苗,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避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2]。
3 饵料的管理措施
在阜南县水产高效健康养殖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做好饵料管理工作,积极应用绿色化投食技术,逐渐提升饵料的喂食质量,保证可以增强水产养殖效果,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3.1 购买质量较高的饵料。阜南县水产养殖户必须要购买质量较高的饵料,保证饵料是正规厂家生产,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同时,养殖户需要保证饵料蛋白质符合相关规定,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加快鱼类的生长速度,提升饵料的利用效率。在购买饵料之后,相关技术人员需要留好发票作为凭证,以便于日后的管理。
3.2 制定完善的投食制度。阜南县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投食制度,保证可以提升投食工作效率,利用绿色的投食技术对其进行管理,保证可以减少饵料的浪费数量,降低饵料的购买成本,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4 积极应用安全用药技术
阜南县水产养殖户必须要重视安全用药技术的应用,保证可以提升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可以提升用药安全性。首先,技术人员需要严格控制用药产品,不可以使用国家违禁的药物,必须使用通过相关部门检验合格之后的药物,保证产品具有批准文号,并且保留相关小票。其次,在水产用药的时候,相关部门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用药技术专业知识的培训,要求技术人员做好事先预防工作,逐步提升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保证可以达到相关标准,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5 结语
在阜南县水产养殖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应用,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饵料与用药的管理水平,逐渐创新鱼苗的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一、水产养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信息文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经济为基础,以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在此基础上对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核心,以实现人类社会各领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为目的,以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最高社会理想为终极目标的新时代。水产养殖档案是一定时期水产养殖情况的真实反映和记录,记录着水产养殖的过去和现在,承载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完善水产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推进水产养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水产养殖水平,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传统水产养殖档案管理方式的缺点
档案管理系统是一个水产养殖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应该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及时的查询手段。传统的人工管理档案方式存在着一些缺点:
(一)效率低下
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使档案的检索极为烦琐,严重影响着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呈爆炸式涌来,过往的人工管理方式往往会让档案工作者应接不暇。
(二)保密性差
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档案所接触的主体较多,给档案的保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没有良好的分级保密制度,只会让档案的保密性一降再降。
(三)档案查找、更新和维护困难
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若档案积累的时间一长,大量的文件和数据将几乎呈指数倍增长,这对于档案的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三、水产养殖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点
(一)档案管理不再费时费力
1.数据一次性录入即可多次利用。数据无论从文书管理录入还是从档案管理录入只需录入一次,即可在档案管理内部进行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2.各种报表可以自动打印。数据录入后不论是文书管理还是档案管理,可以方便打印出相关的收发文单据、汇总表,可以方便打印出档案的背脊、封面、案卷目录、文件目录等。
3.自动统计档案信息。档案库中的信息需要统计,并形成报表,此工作由计算机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率。
(二)档案查询更为方便
1.提供多种查询手段。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
2.提供网上查询手段。单位内部员工可以根据档案管理权限从网上自行查询档案信息,极大地减轻了员工的负担。
(三)可以解决档案损坏丢失的问题
依靠手工方式来收集档案,随着时间的久远,有时候会造成个别档案的丢失和损失,档案管理实行信息化后可以避免档案的损坏及丢失。
四、实现水产养殖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路径
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水产养殖应建立起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系统,走档案管理信息化之路。档案管理工作从实体管理上升到知识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引进大数据技术。作者认为实现水产养殖档案管理信息化应从通过途径实行:
(一)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把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二)抓好水产养殖档案数据库的建设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目前,档案馆知识服务的技术核心为技术引擎。新型知识服务引擎包括资源及学术搜索引擎、资源及服务推荐引擎、知识服务社区实体(包括用户及资源)行为智能分析引擎、用户知识需求预测引擎和多维度信息资源获取、组织、分析及决策引擎等,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构建档案馆的新型知识服务引擎。
(三)档案工作者必备良好的素质
水产养殖的方式主要有静水土池塘养殖、微流水养殖、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水库和湖泊放养以及稻田养殖等,养殖产量以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方式最高,产量可达100公斤/m3以上,静水土池塘产量一般7.5吨/公顷左右。集约化高密度的网箱、流水和工厂化养殖为什么产量高?主要是因为单位水体放养密度高,养殖环境优越,养殖品种优良,投入饲料营养全面。为了提高静水土池塘单位水体的产量,我们可以借鉴集约化养殖方式的条件,设法提高静水池塘的放养密度,营造优越的水环境,选择优良的品种,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
二、水产养殖对象生长存活的关键
1.环境:无论何种养殖方式,要使养殖对象存活,就必须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水产养殖对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质和水温。
①水质:水产养殖对象必须依赖水来生存,它不仅要在水中栖居,还要在水中生活,呼吸水中的溶解氧,而且还要在水中排泄代谢物。因此,要使养殖对象能存活,更好的生长,就必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维持一个良好的水质条件,主要是设法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水中的养殖对象代谢物,溶解氧和养殖对象的生长呈正相关,而代谢物和养殖对象的生长负相关。
②水温:水产养殖对象几乎都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和水温有着很大关系,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水温的降低而降低,养殖对象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和水温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在养殖对象的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其新陈代谢的能力越强,生长就越快。因此在水产养殖活动中,在养殖对象的适温范围内,要设法提高水温,加快养殖对象的生长速度。
2.营养:养殖对象要存活、要生长,就必须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是营养。由于养殖对象的不同,它们对营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自然条件下,鲢、鳙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鳜、鲈以水生昆虫和小型鱼类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我们就要根据养殖对象来选择最适宜的饲料,尽量达到养殖对象的最佳营养要求,这样,才能维持养殖对象的最快生长需要,在具体养殖生产中,不仅要让养殖对象吃饱,还要让它吃好,养殖对象摄食的饲料要最大可能来长肉。
3.品种:我国地域广阔,南北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在自然条件下,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土著品种,因此,我们在具体养殖过程中,不仅要选择生长、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还要考虑选择品种对环境的适宜性,还要考虑养殖对象的市场情况,更重要的是在确定了要养殖的品种后,必须要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场家的苗种。
进行静水土池塘养殖,首先要选择一个优良的适宜本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的品种;然后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营造一个优良的水环境,具体就是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水中的代谢物,在养殖品种的适温范围内尽量提高水温;再次,要投喂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最后选择一个最佳时机捕捞销售养殖的产品。
三、提高静水土池塘产量的关键进行静水土池塘养殖,选择优良优质的苗种,营造优越的水环境,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这样,就使每个养殖个体达到最佳的生长速度。产量要求的是群体的生长量,要提高养殖产量,就必须提高放养量,加大投放密度。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如果环境优越,水温适宜、营养充足,在一定范围内,密度越大,产量就会越高。因此,加大放养密度是静水土池塘养殖产量提高的关键。
四、静水土池塘高产增收的措施
1.池塘选择:面积0.33公顷以上,池塘可以加注水1~1.5米,渗漏小、淤泥少,进、排水方便,有电力保障。
2.机械的准备:每0.33公顷配备自动投饵机一台,1.5千瓦增氧机一台,并配备相应的发电机。
3.池塘的清整:投放苗种之前将池塘水排干,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维修好进、排水系统,整理好电路,设置好增氧机和投饵机。
4.注水:将维护和设置搞好后就可以给池塘注水,尽量选择干净水源,进水口设置筛网,防止野杂鱼进入。
5.放养:注水达到50厘米深就可以投放苗种,商品鱼养殖主养的吃食鱼放养数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至少应在15000尾/公顷以上,规格80~150克/尾,每公顷可搭配规格为150克~300克/尾的3000尾鲢和1500尾鳙。放养时间选择秋末或春初(水温10℃左右)。
6.饲料: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加工饲料,必须使配方达到营养全面。没有加工条件的,选择购买正规厂家的成品饲料。
五、静水土池塘高产池塘的管理技术
1.苗种投放技术: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苗种,同一品种的规格力求一致。夏花放养量45万~75万尾/公顷,并适当搭配鲢、鳙夏花,投放鱼苗前十天清塘,然后注水到50厘米,每公顷施有机肥7.5吨,力争投放鱼苗时达到枝角类高峰前期,投放鱼苗时进行缓苗处理。商品鱼养殖,投放主养品种规格在80~150克/尾,密度15000尾/公顷以上,放养前5天清塘,然后注水到50厘米,不施有机肥,放养时用食盐水在捆箱中浸浴消毒。
2.生态调温技术:鱼是变温动物,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新陈代谢快,生长也就越快。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早晨水温较低,下午水温较高,如何使太阳出来尽快提高水温,这就是在具体养殖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在单位面积内,水越深,存水量就多,提高同样的水温需要的热量就越多,在同一热源的条件下,持续的时间就要长。在自然条件下,池塘的水温和气温有着很大关系,另外和光照有关系,在同一面积情况下,池塘水越浅,太阳出来气温逐渐升高,水温上升就快,而池塘水越深,水厣仙就慢,因此水温和水深呈负相关。因此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灵活掌握,在养殖前期,即每年的春末和夏初,水深可保持在50~80厘米,到了夏末,水深可保持在1~1.5米,这样可以达到最佳利用气温和太阳调节水温的效果。另外,在春末和夏初,刚投放的苗种重量较少,池塘单位载鱼量也不是很大,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鱼不断增长,水也逐渐加深,单位面积载鱼量增大,而单位水体的载鱼量还是没有增加。北方地区池塘养殖,前期切忌水深超过1米,水深水温升高慢,鱼类生长就慢,如果水较浅,水温升高快,延长了鱼的最佳生长时间,从而加快了生长速度,提高了产量。
3.生物调水技术:池塘中生活着许多微生物,它们分解鱼类的粪便,将有机质变为无机质,给池塘中的浮游植物提供营养,浮游植物不仅生产氧气,还是滤食性鱼类的饵料。为了加快这个有益的过程,要定期(每10~15天)给池塘泼洒有益微生物制剂,并在饲料中添加有益菌类,最大限度的减少鱼类代谢产物的存在。
4.机械增氧技术:静水土池塘水中的溶解氧在自然条件下一是靠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另外是水中的浮游植物生产。而静水土池塘要高产,就必须用增氧机来机械增氧,增氧机的具体开启办法是:晴天每天中午12:00~15:00开启,晚上22:00开启到早晨太阳出来;阴雨天24小时开启。
5.自动投喂技术:配置自动投饵机,根据池塘存鱼的总存量,确定全天总投喂量,分配每次的投饲量,调整好投饵机,每次投饲时间在30~40分钟,每日投喂2~4次,投喂量根据水温按鱼体重的2%~5%投喂。商品鱼养殖,投放密度比常规大,开始就可以使用自动投饵机驯化,先少量长时间投喂,待鱼全部上浮摄食后正常投喂;鱼苗养殖,投放密度是常规的许多倍,下塘后,池塘中的天然饵料很快就被鱼苗吃光,先采用人工的办法在投喂点投放少量饲料,等有大量鱼苗摄食时开始使用自动投饵机驯化,方法和商品鱼养殖用自动投饵机驯化一样。
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总量巨大,传统的水产监控手段已不适用于现今的状况,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监控能较好地适应新世纪的需求,它协调了低成本、高效率两种需求,提供详尽且精确的数据,真正地将科学融入了生产之中。
【关键词】水产养殖 智能监控 物联网
中国的水产养殖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而如今中国的水产养殖业没有辜负这段历史,在世界上拥有举足轻重的产量比(占全球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五)。改革开放后水产养殖逐步地替代了传统的捕捞,从八十年代起两者的产量持平,到二十一世纪初水产养殖的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故而陈旧的养殖手段已然无法适应当今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物联网技术的抬头,新世纪的变革已悄然而至。
1 物联网技术的优势
陈旧的养殖手段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效率低、收益率低、破坏环境等等。但以上种种弱点皆是由缺乏科学性导致,以经验为指导的旧养殖手段已经不适应当代的生产需求,而传统的人力监控手段更是落后。但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智能监控水溶氧含量、酸碱性等等环境数据成为了可能。
物联网技术以ZigBee技术为核心,它基于IEEE802.15.4协议,简单、方便、能耗小、续航能力高、价格亲民。这将现代机械自动化与传统的水产养殖结合在了一起,将节能、环保与高效率无缝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了水产养殖业的智能化。
2 关键技术
2.1 传感器技术
人类通过感觉来感知外界,除了视听嗅味触五感以外,还有冷热感、方向感等等,人类也只能通过这样来获得外界的信息,所以基于传感器的监控技术也仅仅是人类感觉的延长,倘若游离到感觉之外,那就称不上所谓的监控技术了。一般用到的传感器大致有光敏、声敏、气敏、味敏、压敏、热敏、湿敏等几种传感器。在本次设计中用到的主要有溶解氧传感器、PH值传感器、盐度传感器、浊度传感器、氦氮传感器等几种。传感器的原理很简单,假如要监控水的酸碱度,那么用到的是PH值传感器,水中PH值的高低将影响到传感器的电阻值(因为传感器中有对PH值变化敏感的半导体),换句话说不同的PH值对应不同的电阻值,再将电阻值转变成肉眼可见的数值显示在屏幕上,这就达到了监控PH值的效果。
2.2 ZigBee技术
假如说本次设计的监控系统是一只章鱼,那么传感器就是章鱼的触手,而ZigBee网络则是章鱼的神经。ZigBee其实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小米的智能家居便是使用ZigBee协议,其最大的特征是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非常适合续航能力要求高的智能水产养殖。而另一个ZigBee的巨大优势则是安全性极高,至今尚未发现一起破解的先例。虽然在各方面Z-Wave可以替代ZigBee,但Z-Wave所使用的频段在国内是非民用频段。
3 系统设计架构
3.1 底层设计
底层是传感器节点,密集分散在养殖区之中,包括溶解氧传感器、PH值传感器、盐度传感器、浊度传感器、氦氮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它们会自动搜索并参与到ZigBee的自组网中,同时也会把本节点的网络IP一并发过去。
本传感器的处理器采用CC2530处理器,除了处理器外,还包括电池、CCDBUGER调试接口、串口、功放模块,并接有溶解氧、PH值、盐度、浊度、氦氮等传感单元,如果希望传感器可以接受命令,还可以接上增氧泵、水泵等控制器。
3.2 中层设计
中层是ZigBee的无线自组网,需要有能对传感器发起信息的响应能力。当传感器收集到数据后,将自动上传到无线自组网中,无线自主网就像神经一样,将数据上传到“大脑”,也就是上位机之中。而上位机想要对各节点下达命令的话,也是会将命令流入无线自组网中再通过自组网传递给传感器节点的。当数据抵达无线自组网时,自组网本身还要对数据进行粗处理,以满足上位机或传感器的需求。
无线自组网由协调器节点产生,协调器节点同样使用CC2530处理器,并包括了晶振、DB9串口、LED等各类外设模块以满足全方位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通信范围足够的大,协调器的RF前端正是TI公司的CC2591,并集成了包括功率放大器在内的一系列放大器。这使得仅需少量的电流便可以有效扩大网络覆盖范围。
3.3 顶层设计
上层则包括了上位机、数据库、远程监控终端等等。数据上传到上位机中时,上位机会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并将处理过的数据呈现在远程监控终端的屏幕上。这里可以将上位机与数据库等合并称为监控中心,其能力除了保存数据、显示数据外还有调和数据、数据、命令等等。
4 结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产品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水产养殖本身就是一种需要和大自然紧密联系起来的行业,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进行水产养殖本就是一件杀鸡取卵的差劲交易,物联网技术可以将人类科技同大自然联系起来,已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传统的人工养殖对水质变化反应迟钝,迟钝到等到无法挽回的时候才反应过来,这份迟钝不知浪费了多少人力与自然资源,倘若想要做出敏捷的反应那就需要巨大的人力资源,直接提升了成本。智能水产养殖同时解决了两种需求,它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实时检测水质状况,提供详尽且精确的数据,还允许远程控制,真正地将科学融入了生产。不仅如此,同样的系统亦可以无缝链接到农业、畜牧业之中,具背了强大的潜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晓姗.基于物联网和3G技术的智能水产养殖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9):235-236.DOI:10.3969/j.issn.1009-6833.2014.09.149.
[2]Rubberso.小米智能家庭套装为什么选择ZigBee协议?[EB/OL].极客公园,2014.
[3]王春明,王翔宇,缪明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控系统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2):154-157.
[4]颜波,石平.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控系统[J].农业机械学报,2014,45(1):259-265.DOI:10.6041/j.issn.1000-1298.2014.01.040.
关键词:水产养殖;规划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34
1 我国水产养殖现状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水产养殖的产量在1988年占水产品总量的50%,之后水产养殖的产量占比不断上升,2013年我国水产水产品养殖的产量为4547万t,2014年便又增加了200多t,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水产计,2015年我国养殖的水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全部养殖产量中占有61.7%的份额,且我国2015水产年1―11月期间累计水海产品的总出口量为347万t,金额达到了1743655.2万美元。
近些年,我国的养殖方式发生了改变,网箱养殖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科学的养殖方法,将纤维或金属网片等不同材水产料制成的箱体架设在水体中,使水体形成一个天然的渔场形式,网箱养殖投资的资本少,水产但收益比粗放养殖要高,而目水产品的更为优质,因此在国内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产量虽然居世界首位,养殖水域的面积也比较广阔,但是我国的水水产产养殖模式、水域管理、养殖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较国外发达国家落后。水产在追求水产养殖产量逐年增长的同时,由于我国水产品的养殖水域范围愈来愈大和水水产域管理的不善,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增加养殖的密度,并为防止水生物因病害或密度过大死水产亡,大量的投入鱼药、饵料,这些饵料、鱼药以及水生物的排泄物不断在水中堆积,造成水产了水质的富营养化和养殖水域及周边水域的污染,水体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 提高水产养殖规划的对策建议
2.1 建立良好的水产养殖环境
强化对水产品质量的监管。政府必须大力推广国内外的各类水产品质水产量标准,大力推广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造作规范,从苗种的生产放养、饲料、水产肥料、药品等的使用、再到产品的捕捞、包装等各个环节,将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水产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完善各地区的水产质量检测设施,提高检测水平和检测能水产力。对检测结果采取奖惩措施,保护和奖励优质水产品,曝光质量不合格产品,水产提高社会舆论对水产品质量的监督。
加快水产养殖标准的建立,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同时,加强水产品养水产殖过程中育种、捕捞、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确保水产品符合水产无公害水产品标准。
采取措施积极扶持本地水产品牌的发展,不断扩大水产品牌的生产规模,形成市场经营优势。
2.2 深化养殖结构、优化养殖品种
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还要不断深化养殖结构、优化养殖品种。水产改变养殖结构,可以从养殖属性和养殖方向着手。在发展滩涂养殖的同时,也有必要尝试工厂化作业养殖或水产者深海养殖,将养殖空间最大化扩张。利用养殖业天然的地域优势来吸引消费,带动地域化养殖业的发展,继而带动该地域的相水产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水产在养育品种上,除了选择一种稳定性较强的鱼种,类似于草鱼、鲈鱼、大白水产鱼等需求量较大的淡水鱼类大规模养殖外,另外也可以引进其他有优势的鱼种进水产行实验性养殖,例如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种在市场上就颇受欢迎。需要注意的水产是,养殖珍稀或者外地鱼种过程中必须有相关技术专家的监督和指导,尽量避免水产因鱼种养殖的技术性问题所造成的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2.3 制定科学的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促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是指在不破坏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和水产不削弱养殖能力的前提下特定养殖环境中所能承受的养殖容量和密度。当养殖规水产模和密度在科学范围之内,水产养殖才有可能顺利而持续的发展。为单纯提高经水产济效益而盲目加鱼苗的投放,导致养殖密度远远超出合理范围,是部分水产养殖区生态环境恶化和养殖能力不断减弱的主要原因。因为养殖容量受到养殖品水产种和水域的影响,应当不同的水产养殖生物在特定养殖水域的养殖容量和密度进水产行深入研究,针对不同养殖区域制定单独的科学养殖容量,为确定不同养殖阶段、水产规格下,水产养殖生物的合理养殖容量和密度提供科学的依据。逐步降低因为养水产殖密度过大而导致的水产养殖产品质量下降、水产养殖区养殖能力减弱的问题。
3 结语
面对我国目前的水产养殖现状,一定要不断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