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微创技术治疗方法

微创技术治疗方法

时间:2023-12-18 10:11: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微创技术治疗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微创技术治疗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关节镜;微创技术;膝关节骨创伤;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8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66-02

所谓的膝关节骨创伤是指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膝关节损伤性创伤,患者临床表现为膝关节有痛感,属于临床多发和常见性疾病[1]。该病不仅使患者经受病痛的折磨,而且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各种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探索有效的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58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58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男41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18-54岁,平均年龄为(3412±591)岁;其中33例患者表现为胫骨平台性骨折,13例患者表现为髌骨性骨折,12例患者表现为股骨单踝性骨折。不同的骨折患者中31例患者为左侧骨折,而27例患者为右侧骨折。所有患者的临床检查均显示为创伤闭合性骨折,不合并其他系统的伤害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严重程度和病情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膝关节创伤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则按照关节镜膝关节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即手术前的3-10天,患者可通过支架或是石膏托将受损侧的膝盖进行固定。手术开始前,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术进行麻醉,置止血带。80-130cm的水压下,在患者的患膝的外侧前方切开一个小的切口,留关节镜鞘后,用适量的生理盐水对切口行清洗步骤,洗至切口的流出液为清亮状态为止。随后,在患膝的内侧前方取另一切口,在wolf关节镜下观察患者膝盖损伤情况,按照患者的病情进行游离体摘除、半月板成形、切除部分膝盖腔内的滑膜、切除部分的骨赘或是错位半月板的复位等。术后,关节腔不断地用生理盐水进行灌注,并进行加压性包扎。

13 疗效判断标准[2-3] 痊愈: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感基本消失,活动范围属正常范围,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偶有疼痛感,活动范围趋于正常范围,日常生活部分受影响;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感强,活动范围严重受限,日常生活严重受影响。(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其中P

2 结 果

我院收治的58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关节镜微创技术的治疗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痊愈患者,(X2=46869,P005);无效患者,(X2=43500,P

3 结 论

膝关节骨创伤作为一种常见的非接触性或接触性的关节创伤,其发生率位居关节创伤整体发病率前列[4-5]。这类创伤发生时常会伴有非骨性损伤,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疼痛,出血以及相关软组织肿胀等症状,为患者的治疗带来阻碍。关节镜作为膝关节创伤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先进设备,可将患者的膝关节损伤情况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医生眼前,利于医生做出准确和有效的病情判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对膝关节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成为膝关节骨微创技术手术中安全和可靠的保证。本文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58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分别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关节镜微创技术的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即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关节镜微创手术在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的治疗中表现出更有效的治疗效果,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邵炯光,郭飞,陈绒波,马真胜骨科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190-192

[2] 彤军强,高立,张力,尹卫军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69-470

[3] 张超,孙文敏浅析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J]中国保健营养,2012,9:3442

第2篇

【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74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088-02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尤其当血肿大于30mL时死亡率更高。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有3种,即内科保守治疗、开颅清除血肿治疗、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传统外科治疗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死亡率和致残率仍比较高。我科比较观察3种治疗方法及疗效,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1 治疗方法

1.1 内科组 单纯采用保守治疗:(1)脱水降颅内压;(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3)控制血压;(4)应用止血剂;(5)应用脑代谢保护剂;(6)防治感染;(7)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8)对症及支持治疗。

1.2 开颅组 行脱水、降低颅内压、降血压以及低温、抗感染治疗,患者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全麻下取出血侧颞顶部马蹄形头皮切口,游离骨瓣开颅,于颞中回后部切开脑皮质探查、清除脑内血肿,视脑内减压情况及脑水肿程度选择去除或保留骨瓣。余治疗同内科组。

1.3 微创组 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依据头颅CT片(基线、层距等)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位置,或在CT引导下用金属物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位置,局麻下选择合适长度的穿刺针进行穿刺。选择合适长度的穿刺针,接枪式电钻钻颅,先抽出液态血肿,若为半凝固或血凝块,可抽吸或用粉碎针粉碎部分血块,用生理盐水加尿激酶(10万/200ml)冲洗,注入尿激酶1~2万U夹管2小时,留针5~7d。两组术后向血肿腔注入尿激酶2万U,每日1~2次,并给脱水剂、抗生素、神经营养药。术后1~3d、5~7d、10~12d复查CT,残余量较多的可用碎吸器或粉碎针粉碎血肿后液化引流。

2 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微创组的总有效率为79.5%,较开颅组的(55.4%)和内科组的(31.7%)明显提高,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开颅组和内科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并发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突然升高时破裂引起的脑自发性出血(ICH),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复杂、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较多,手术目的是清除血肿,解除对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有利于病人恢复。传统手术治疗是采用骨瓣或骨窗开颅术,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死亡率和致残率仍比较高。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因创伤大、后遗症重、患者耐受性差而难以接受。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血肿清除术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开辟了新的领域,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分析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具有以下优点:①床旁局麻下进行手术,操作简便。②手术时间短,半小时即可达到清除血肿,紧急减压的目的。③手术创伤小,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小。④对病人全身干扰小,不受年龄及血肿深浅的限制,对心肺肝肾功能差的病人也适用。穿刺针还具有一次性使用,避免了反复使用容易污染;采用枪式电钻锥颅省力。从结果可看出治疗有效率大于70%,血肿清除后残余率小,达到了开颅手术的效果;术前病情危重伴脑疝或丘脑出血的病人治疗效果差。由于锥颅穿刺清除血肿创伤小,操作简便,因此可替代大部分开颅手术。

正确及时治疗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有重要作用。采用微创治疗进行清除急性颅内出血,手术方法简便,临床疗效好,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脑出血仅是其脑部表现,应综合治疗,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穿刺定位要准确,避开皮层重要血管和功能区。②术后良好的血压控制,防止再出血。③要及时复查CT指导治疗。④积极预防和治疗心肺肝肾等器官的并发症。

总之,经比较微创清除术疗效显著,并且该技术方法先进、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费用较低,能在基层单位广泛开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篇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石笋医师,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一新的治疗方式。

病例:33岁的王女士是一家公司的白领,由于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导致她近两个月来腰腿经常疼痛,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患上了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医院的医生给出的治疗方式又不尽相同,有建议保守治疗的,也有建议做手术治疗的。王女士为此感到痛苦异常。

《养生杂志》:石老师,对于现在的椎间盘突出病症,您有什么比较好的治疗建议吗?

石主任:我们医院通过10年来对颈腰椎疾病的重点攻关,总结出“能简单不复杂,能微创不手术”的椎间盘疾病治疗原则。

《养生杂志》:能具体讲讲“能简单不复杂,能微创不手术”是什么意思吗?

石主任:就是说根据患者的病情我们尽可能的采用简单和微创的方法来治疗。颈、腰椎间盘 突出症是当前社会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治疗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开放手术治疗。以前一般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随后多会选择开放手术治疗;但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针对病因的微创手术能够从根本解决治疗的问题,而且相对开放手术,微创治疗更安全、创伤更小,所以选择微创治疗是保守治疗无效后的最佳解决方案。我们不到万不得已不主张开放手术。也正是因为微创手术的兴起,据不完全统计,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开放手术例数,近十年国内外已呈较大的下降趋势,而微创手术正逐步受到医患双方的欢迎。微创手术也是目前外科系统治疗的必然趋势。

《养生杂志》: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微创技术?

石主任: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简称:PLDD)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历史,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将PLDD作为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方法,现在国内很多医院都在开展此项技术,并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所以我院也引进了这项技术,为患者更加轻松解决颈腰椎间盘突出带来的痛苦。除此之外,经过专家们长期经验累积证明,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臭氧的结合使用可以使治疗效果更加完善。我院为此也引进了臭氧设备,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后会对患者追加臭氧治疗。

《养生杂志》:那是不是说微创治疗是患者最好的选择?

石主任:不能这样讲。再好的技术,再好的设备也有其对病症的选择性,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并不是所有的椎间盘突出病症都适合此项技术。所以,为了更好解决大家的病痛,我院专家组会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同时,微创治疗只要配合中医传统疗法就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所以我们又总结出了治疗方法的十六字原则,即“盘内消融、整体松解、康复理疗、配合药物”。也就是说,微创针对椎间盘因素,再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对脊柱相关环节进行针刀整体松解,调整力学平衡,并运用传统中医理疗方法促进机体恢复,适当运用药物解决诸如性期疼痛等问题。

第4篇

【关键词】 静脉曲张;手术方法;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

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8.6%~16.4%[1],手术是众多治疗方法中疗效最为肯定的。治疗方法有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疗效虽好,但手术创伤大。2000年3月至2008年7月,我们先后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治疗了108例下肢静脉曲张。本文旨在探讨这些方法的适应证与疗效,为不同病例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和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男67例,女41例;年龄36~78岁,平均43.5岁;病程3~40年,平均18.2年。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浅静脉迂回扩张表现,有患肢酸胀沉重感,其中皮肤粗糙与色素沉着40例,下肢水肿80例,下肢疼痛跛行75例,慢性溃疡10例。全部病例术前彩超显示深静脉通畅。

1.2 方法 (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法75 例(对照组),早期病例、病情较重伴慢性溃疡者主要用此法。(2)静脉腔内激光闭合(EVLT)33例(治疗组),用于静脉曲张较轻,无明显慢性溃疡者。

1.3 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 EVLT治疗是针对大隐静脉的主干反流,是运用激光产生热能使管腔收缩迅速机化并形成纤维条索,最终导致静脉闭合以达到消除反流的目的。选择术前造影曲张静脉直径

2 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后,术后患肢酸胀坠痛感消失,疼痛及跛行消失,色素沉着、皮肤粗糙均明显改善。10例肢体慢性溃疡在术后4~7周均愈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微创、痛苦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对于病情较重、病程时间长、局部溃疡严重的患者,疗效尚无明确对照。出院后108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患者疗效满意,治疗组有1例患者于术后21个月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见表1。

3 讨论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两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选择最佳的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关键。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一直以来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最主要手段,有学者认为具有根治效果,并推荐为首选术式[3]。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切口较大,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易损伤周围组织,造成淋巴漏、深静脉损伤、隐神经损伤等;大隐静脉剥脱后皮下隧道内血肿、切

口感染、影响切口愈合等情况时有发生[4]。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较传统手术具有伤口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以及复发率低等优点,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微创手术的理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和追求,这使得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已成为一种潮流。但是,治疗方法的选择还是要根据具体病情,不能一味地追求微创效果而导致患者短期内就复发,使患者再次遭受手术的痛苦。施术者的操作技术也与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相关。表1 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比较

参考文献

1 张培华,蒋米尔,戴乐天,等.华东四省一市周围血管疾病调查研究.普外临床,1993,3(8):162.

2 马庆久.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5,26(1):4-6.

第5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冷冻微创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冷冻微创剥脱术对55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使用冷冻微创剥脱术治疗的55例患者经随访6~23个月,均无局部复发。结论 冷冻微创剥脱术具有微创、安全、术后无复发等优点,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冷冻;微创;下肢静脉曲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ryosurgical plus dot stripping on varicosed great saphenous veins surgery. Methods Totally 55 cases with varicosed great saphenous veins were performed with cryosurgical plus dot stripping. Results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6~23 months showed no recurrence. Conclusion Cryosurgical plus dot stripping is the best therapeutics on varicosed great saphenous veins surgery.

Keywords: cryosurgical; microcut; varicose veins of lower extremity

下肢静脉曲张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其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患者恢复较慢,已不能满足患者治疗的全面要求。近年来,多种新技术的兴起为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治疗方法有冷冻点式抽剥术、腔内激光照射术等。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冷冻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55例,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55例,其中男40例,女15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4~30年,平均15年。本组病例共有75侧患肢,所有患肢均有大隐静脉曲张,Perthes试验均提示深静脉通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均为阳性,患肢轻度水肿5例,酸胀36例,皮肤搔痒、色素沉着50例,溃疡33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冷冻点式剥脱术进行手术治疗。术前标记曲张的静脉,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从足端开始驱血,在大腿中部上止血带阻断动、静脉血流。高位结扎切断大隐静脉分支及主干的方法与传统手术相同,自大隐静脉远侧断端插入血管探针,尽可能向远端插入,接通冷冻开关,经冷冻5 s之后以2 cm/s的速度拉出探针,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若拉断静脉,则在断裂处重新冷冻粘结后再行剥脱,直至将曲张的静脉主干完全抽出。小腿曲张成团的静脉采用手工点式抽剥,作1 cm小切口,用血管钳抽剥切口四周的曲张静脉团,切口缝合1针或不缝合,以小块凡士林纱布覆盖,术毕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术后常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抬高20°~30°,观察弹力绷带紧张程度及患肢末梢循环、温度、切口渗出情况,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足背伸屈活动。

2 结果

全组病例手术时间为40~120 min,平均手术时间55 min,手术住院时间5~12 d,平均住院时间7 d。切口均一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6至23个月,均无局部复发,术后下肢肿胀6例,经对症治疗后缓解。下肢疼痛、麻木11例,均于3个月后缓解。

3 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多种新技术的兴起,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也有了多种微创的手术方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方法包括冷冻点式抽剥术、腔内激光照射术、电凝术、硬化疗法等。冷冻点式抽剥术的治疗原理是高压CO2通过血管探针头端小孔迅速膨胀产生急剧降温(可达-80 ℃),在探针头端迅速结成冰球并与血管壁粘结,从而达到将静脉结扎于远端剥离子的效果,减少了远端切口。传统的剥离子易打弯盘绕难以达到静脉远端,冷冻金属杆状探头则质地较硬,可直接送至血管远端,并易于在皮下触及,这一点在部分肥胖患者中的优势更为明显。结合局部曲张静脉的点式剥脱,手术出血量极少,避免了多次分离及缝合的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且手术切口小,愈合后无明显疤痕,外形美观[12]。

目前,下肢静脉曲张常用的治疗方法还有腔内激光照射技术,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光纤利用激光热能照射血管内膜,使血管闭合纤维化,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疤痕小的特点。但在具体使用中也有其局限性,如照射后血管闭合不全易造成血栓脱落,局部照射过度可引起灼伤等。同时光纤头在使用中较难定位,多数情况仍需联合手术来进行彻底剥脱[35]。电凝法也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种微创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凝产生的热量灼伤静脉壁,辅助压迫促使其形成粘连,达到使曲张静脉闭合的目的。电凝法与传统剥脱术的不同点是电凝法不剥脱大隐静脉主干和曲张静脉,而是使其原位闭塞。因此对曲张静脉壁的损伤程度就成为影响疗效的关键。组织学观察证实,电凝治疗后静脉内皮细胞脱落, 中层弹力纤维断裂,腔内可继发血栓形成,辅以压迫后血管壁发生粘连,从而使管腔闭塞[67]。硬化疗法的应用目前仍存在争议。硬化疗法的治疗原理是将硬化剂注入到曲张静脉内,使静脉内膜受化学刺激产生无菌性炎症,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内膜损伤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血栓机化为纤维组织所替代,管腔变窄,纤维组织收缩使静脉腔粘连、闭塞或栓塞,从而降低了静脉内压力,解除了静脉曲张的静脉壁薄弱、静脉压力升高的病因,达到治疗静脉曲张的目的[8]。硬化疗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病人痛苦轻,不需住院,对包括术后复发和残留的局部静脉曲张效果较好,且能满足不愿手术和顾及肢体美容的病人的心理需要。但由于用药选择不规范,药物浓度比例不当及药物副作用,手术者操作不规范,未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禁忌证等原因,常常造成一系列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高,有报道称复发率高达50%~63%,其原因主要在于未高位结扎主干静脉,未阻断交通支静脉的血液逆流[8]。

目前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是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主流趋势,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既坚持了手术的微创化,也降低了术后复发率。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例如,患者下肢周径较细,静脉曲张程度不严重,可使用腔内激光照射治疗,其效果较好,术后恢复快;对于程度较严重的静脉曲张患者,冷冻点式抽剥的治疗效果则更为彻底。同时,无论应用何种术式,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仍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必要时仍应联合传统的高位结扎术,在保证术后不复发的前提下达到手术的微创化,以及术后患者的快速恢复[9-10]。

虽然冷冻点式抽剥术等众多新技术较传统抽剥术的手术创伤小,患者的耐受性较好,但术前仍需向患者详细解释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及该手术方式的特点,术后注意抬高患肢20°~30°,防止下肢回流不畅,密切观察弹力绷带紧张程度及患肢的末梢循环、温度、切口渗出情况,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足背伸屈活动,防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出院时做好宣教工作,嘱患者出院后必要时可着定制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包扎1~3个月,日常生活中注意适度变换,预防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同时术后短期内出现患肢麻木、酸痛等症状均为常见现象,经过适度调理后一般可自行缓解。

参考文献

[1] 马小干,秦 荣,范 宇,等. 冷冻加点式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7):1579-1580.

[2] 于长波,范东旭,王亚洲. 应用改良术式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45例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3):206-207.

[3] 刘咸罗,柳小刚,汤永胜,等. 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评价[J].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2):117-119.

[4] 陈若飞,罗文军.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2):82-83.

[5] 吴学君,金 星,种振岳,等. 静脉腔内激光术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5,14(4):239-241.

[6] 栾景源,董国祥,翟国钧. HWDJI高频电凝导管对大隐静脉的闭合效果[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6):618-620.

[7] 栾景源,董国祥,刘 鹏,等. 电凝及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病理研究[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3):289-292.

[8] 刘 辉,吴建萍,崔 炎. 硬化剂治疗肢体静脉曲张[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8,14(3):286-288.

第6篇

【关键字】肩关节镜;微创清理;钙化性冈上肌腱炎;VAS 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68-02

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是指钙质沉积在冈上肌腱内引起炎症,造成肩关节疼痛以及活动不便[1]。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是导致肩部疼痛和肩部僵直的常见原因,年龄集中于40-50岁,与长期从事轻微劳动密切相关,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轻度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可以通过采用药物治疗、理疗或封闭治疗等保守治疗方法获得较好的效果;对于较严重或严重的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保守治疗方式已不能取得实质性治疗效果,通常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治疗方式有超声引导下治疗[2]、肩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治疗等,本研究便是探讨观察肩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24例,均就诊于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其中女性 16例,男性8例,平均年龄(44.5±8)岁。患者中右侧患病14例,左侧患病10 例。所用患者中,病程均在6-24个月,平均患病时间为(14.5±4.6)个月。所有患者在手术前期均不同程度的接受过药物治疗、理疗或封闭治疗等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但效果甚微,疼痛症状未得到缓解或复发。经过对比研究,24例患者中各方面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将患者全身麻醉,侧卧位或沙滩椅位固定。建立肩关节镜后侧入路和外侧入路[3],以便插入关节镜。当置入肩峰下间隙时,使用生理盐水对工作腔隙进行灌注,同时使用射频等离子刀和刨削刀清理炎性滑囊以及应经增生充血的滑膜组织,从而形成肩袖表面软组织腔隙。透过肌腱膜可探见黄白色斑块,并且局部软组织充血呈现草莓斑。经操作孔用探钩沿肌腱走行方向开放斑块表面包膜,使团块状、石灰样钙化沉积物随即溢出[4]。如果冈上肌腱表面正常,便可将1枚腰穿针自外侧插入,接着在关节镜监视下向冈上肌腱内可能的病灶部位多处刺入,注意深度不可过大,以防进入关节腔内,直到有白色钙化物渗漏进入肩峰下间隙,整个过程中结合使用探钩、刮匙、刨刀、射频汽化消融以及灌注抽吸,从而逐一将钙化性病灶彻底清除,并行肩峰下滑囊清理[5]。手术若出现肩袖撕裂的宽度超过1cm,必须进行缝合。

1.3 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可服用一定非甾体抗炎药物来减轻术后炎症以及疼痛;引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方面的康复训练,可进行全方位的主动和被动肩关节活动。

1.4 疼痛评分 严格按照VAS 疼痛和Constant-Murley 评分标准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记录每位患者的疼痛评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a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x±s)表示。数据之间进行t检验,若P

2 结果

3 讨论

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发病率较高,约为2.7%-28.0%,是导致肩关节疼痛的一个重要因素。曾经多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闭合穿刺即抽吸治疗、局部冷敷治疗、 捣碎法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局部可的松激素封闭治疗等传统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慢性或者严重的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传统保守治疗以收效甚微,复发率高,肩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治疗成了治疗最佳方式。该技术现已非常成熟,具有以下优势:①微创操作,创伤小,对周围组织尤其是三角肌止点的破坏很小,②通过镜下直视探查和手术能将病灶彻底清理,③术后便能够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恢复快而好[6]。

本研究发现,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经过肩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治疗后VAS 疼痛明显下降以及Constant-Murley 评分明显上升,患者疼痛明显得到了改善,经过X 线检查发现冈上肌腱内钙化性病灶均已基本清除,提示肩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效果良好。同时,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其他异样,后期跟踪进一步得知不良反应很少,而且复发率很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肩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效果良好,适合于临床治疗钙化性刚上肌腱炎。

参考文献:

[1] 魏均强,蔡,刘玉杰,等.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关节外微创清理和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7):501-503.

[2] 李海峰,刘玉杰,李众利.慢性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关节镜下治疗[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30(3):286-288.

[3] Spivey JL,Carrell TM. Severe pain in the shoulder with no history of trauma. Calcific tendinitis[J].JAAPA,2009,22: 59 - 60.

[4] Farr S,Sevelda F,Mader P,et al.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in calcifying tendinitis of the shoulder[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1(12):2085-2089.

第7篇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目前手术方法有手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立体定向及微创穿刺清除术。本院自2006年2月至2007年9月,应用CT定位应用改良式微创装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8例,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男35例,女23例,年龄33~79岁,平均60.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1],并经脑CT证实,出血部位基底节区42例,出血量为50~118 ml,丘脑出血10例,出血量23~43 ml;脑叶出血为6例,出血量50~90 ml。发病7~48 h手术者为35例,发病8 d后手术者1例。

1.2 治疗方法 剃头备皮,根据:①CT片定位;②根据三维原理计算血肿中心,并确定钻颅点;③对于较大血肿或血肿不规则者可选用两个钻颅点植入两根引流管;④选择适合的钻头,置好限位器钻颅,当钻头钻透颅骨及硬膜后将带有超滑导丝作为内芯硅胶引流管插入血肿中心后:a.先缓慢地抽吸血肿液态部分;b.抽出血肿液态部分后用生理盐水经硅胶引流管加压冲洗残余的液态血肿和半固态血肿,冲洗时应等量置换c. 尿激酶4万U+生理盐水3 ml+肝素50 mg+透明质酸酶保留4 h后开放引流2 h;2次/d;保留4 h后开放引流。

2 结果

本组患者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后定期复查头颅CT。术后第1天复查头CT清除血肿量40%26例,50%21例,60%11例。血肿清除后拔管时间,最短3 d,最长10 d平均5.7 d。58例中出院时存活47例,19例意识清醒,肢体功能恢复,生活自理。21例意识清醒,但留有肢体转偏瘫或部分失语,生活部分自理。7例生活不能自理。死亡11例。6例并发消化道出血全身衰竭死亡,3例合并肺炎死亡,2例再出血死亡。出院患者随访6~12个月。恢复工作10例,生活自理24例,生活部分自理8例,不能生活自理3例,死亡2例。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近年临床研究的重点。过去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可达70%~80%,而出血量>60 ml死亡率达100%。传统开颅手术,脑组织损伤大,脑水肿严重,死亡率仍高达60%,致残率极高。脑出血多发生于长期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患

作者单位:136000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者,患者常伴有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因此不易耐受全麻开颅手术。而且开颅手术费用较高。随着立体定向技术[2]和微创技术[3]的开展,特别是运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技术以来,这种局面有很大改善。但是CT应用下辅助立体定向技术血肿清除,需在手术室进行,操作繁杂,不利于患者床旁穿刺,费用相对昂贵。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进行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以下不足:① 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是金属性硬通道,且针头端是锯齿形的,旋转时可能会损伤脑组织的血管,发生颅内出血。不易调整穿刺的深度;②粉碎血肿时可能会引起再出血;③手术费用相对较高,每一例直接费用约 2000余元。

本研究改良式微创装置的优点是:①自制颅骨钻头及限位器配合电钻使用进行颅骨钻孔;②使用硅胶脑室引流管作为微创治疗的血肿腔引流管,硅胶脑室引流管的头端为钝头不会损伤脑组织的血管。带有多个侧孔,可以用生理盐水加压冲洗残余的液态血肿和半固态血肿,有利于液化的血肿引流,不易堵管;③将神经介入的超滑泥鳅导丝截成短导丝作为硅胶脑室引流管的内芯,使硅胶脑室引流管有足够的硬度直接插入血肿腔,而且超滑内芯易于拔除;④采用改良式微创装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操作简单;⑤费用低 常规的开颅血肿清除费用为5000余元,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进行微创治疗费用为2000余元,采用改良式微创装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费用约1200元。

本研究的治疗方法有以下优点:操作更简便,创伤小,紧急情况下可以在患者床旁穿刺。自制的微创装置低廉,明显降低了治疗费用。应用改良式微创装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以达到与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一样的疗效。手术操作更简单,值得推广,特别是易在基层医院中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陈衔城,陈振平,杨涵铭.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级的建议.中国急救医学,1991,3:31-34.

第8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中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原理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腰部的损伤易使髓核及破损的纤维环侧向后突出,压迫神经而引起的腰腿痛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以往的保守治疗见效较慢,而传统开放手术则创伤大、住院时间长[1]。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越来越受到骨科医生的青睐。笔者于2009年以来采用微创手术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我科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②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③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④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⑤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排除有髓核物突破后韧带脱于椎管内或游离、椎管内肿瘤、椎管狭窄、不愿接受治疗方案者,最后纳入观察患者130例。其中男73例,女57例;年龄20~68岁,平均41.7±13.3岁;病程2个月至5年,平均25.6±12.8月;突出间隙:L3~4腰推突出45例,L4~5突出59例,L5~S1突出26例;突出物在左侧46例,右侧61例,中央型23例;按患者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微创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和微创手术结合中药内服治疗组(治疗组)各6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在患侧棘突中旁开7~10cm斜450处作穿刺点,首先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用18G、长15厘米穿刺针(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C臂机(PHL.INTEGRIS.AI IURAMONOP型)引导下进入病变椎间盘中央或后1/2区域,穿刺成功后,放置切吸工作套管(山东冠龙公司),用髓核钳夹取髓核,形成空洞,然后用切吸机反复切割几次,吸出碎小的髓核,然后用臭氧机(德国赫尔曼MEDO-20U型)在盘内注入浓度为60g/ml臭氧30~40 ml,如果患者腰痛明显,则采用低压循环法注射,然后退针至椎间孔旁注射10ml臭氧,针眼敷创可贴,术后卧床休息,对症、抗感染治疗1d。治疗组术后第1d同时内服自拟中药腰痛方,方药如下:杜仲10g、续断10g、独活10g、桑寄生15g、黄芪20g、狗脊10g、乳香10g、没药10g、牛膝10g、地龙10、甘草5g;术后腰部疼痛甚者加制川乌10g、延胡15g;下肢麻木甚者加伸筋草10g、蜈蚣0.5g(研末冲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连服5d。

1.3疗效标准标准[2]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1周评定疗效,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用х2检验。

2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疗效,有效率均达100%,但治疗组治愈61例,治愈率达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尤其是近几年来,微创介入兴起给腰间盘突出治疗方法上开辟了另一条通道,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解决了保守治疗无法解决的问题。切吸机的反复切吸可以通过穿刺突破边缘纤维环,使外环减压;在髓核内形成空洞,髓内减压;同时使突出物缩小回纳,直接对神经减压;臭氧则能氧化髓核组织内蛋白多糖使髓核萎缩,并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迅速缓解痛症状;另外臭氧的氧化作用可刺激抗氧过酶过度表达,以此来中和受压神经周围无菌性炎症反应中过量反应性氧化物。尽管如此,微创术后仍会残存有腰部疼痛或部分神经根性症状,有报道称[3]约有60%的病例微创术后1周有腰背痛,考虑可能为无菌性椎间盘炎,另外有可能因为热传导导致神经根损伤。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手术过程中的精确定位和操作技术,同时给予中药内服进行调理,加快神经恢复。

笔者研究表明微创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减少了微创术后的腰背痛,疗效满意,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挺锐,孟志斌,李俊.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1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8,48(24):48.

第9篇

    传统治疗方法

    在微创外科技术上以确切的疗效和定型的术式的传统胆道外科正面临着的巨大挑战,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基层医院此疗法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同时在微创治疗失败后也是最后选择,将配合术中胆道镜检查或胆道造影,可明显减少术后残石的发生率,该手术缺陷是恢复慢、创伤大、残留结石率和术后并发症较高等[1]。

    微创治疗方法

    近研究显示,当今治疗胆管结石治疗首选方法是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和EST[2],对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3]应首选的治疗措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

    经ERCP证实肝外胆管内存在结石后,选择不同的内镜治疗方法是根据结石大小来选择的。①结石直径<1.0cm时,可采取EPBD方法进行治疗;②结石直径1.0~1.5cm时,采用EST的方法进行治疗;③结石直径>1.5cm时,应进行内镜下碎石的方法治疗[4]。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对于胆总管取石技术,EST是较为安全、成熟的。对于85%的病例肝外胆管结石,可通过EST进行清除[5]。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具有痛苦少、恢复快、不受多次手术后胆管周围粘连和年老体弱等因素限制的优点。其方法是先行ERCP以确定胆总管结石的多少、大小、部位和胆管狭窄程度等,位于十二指肠11~12点处置刀丝开口,切开方式为退刀切开法,然后在X线透视下用气囊或网篮进行结石取出[6]。掌握好结石大小和括约肌切开长度是EST取石成功及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应采取电凝和电切混合电流,沿11~12点方向切开,切开长度不宜>15mm。

    内镜下气囊扩张术(EPBD):EPBD是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另一选择。十二指肠镜在插至十二指肠成功后,首先进行ERCP确定胆总管和结石大小,沿导丝插入气囊导管进入,将扩张球囊中部置于括约肌处进行扩张,经导管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至压力110~120Pa,持续1分钟,反复2~3次后取出扩张导管及导丝,再将取石网篮插入胆总管,直接用球囊探查胆总管并取出结石。EPBD优点是侵入性少,操作相对简单,减少了出血和穿孔的危险并能长期保存括约肌功能,其优势是减少胆总管结石的复发、胆囊炎、胆管炎等远期并发症具有临床意义。不足之处是术后胆道感染及胰腺炎发生率低于EST。对于单纯的胆总管结石,EPBD与EST取石效果相当,但中远期结石的复发率EPBD明显低于EST[7]。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ENBD方法是首先进行十二指肠镜检查[8],做选择性胆管插管,插管后行低压胆道造影,最好不使胰管显影,防止感染扩散。将导管前端尽量深插达肝总管,然后边缓慢退镜边内送导管,力争使导管在胆管内迂曲折叠,最好将导管外露部分从口腔移入鼻腔外固定接无菌瓶,进行胆管减压、灌洗、注药及造影、胆汁的细菌培养等。ENBD并发症少且多不严重。ENBD独特的临床价值在于将诊断和治疗融合为一体[9]:首先ENBD是迅速降低胆道压力、解除胆道梗阻、细菌代谢产物的吸收及减少内毒霉素,从而改善患者的内环境、低血压状态、败血症,为Ⅱ期治疗创造条件。其次为Ⅱ期LCBDE中寻找胆总管提供标记,LCBDE中胆总管可Ⅰ期缝合,保持其完整性,为进一步彻底治疗提供依据,避免再次手术的盲目性。

    结合胆总管结石情况,将肝外胆管结石的内镜、腹腔镜及其联合治疗的最佳方法,创建了对肝胆管结石的外科微创治疗一系列方案[10],如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成功联合应用腹腔镜行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胆道镜取净胆管结石,一期缝合胆总管切口。即:三镜方案(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十二指肠镜)。

    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作为单项技术各自经历多年的发展,“三镜”联合方案逐渐完善。但针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特别是存在巨大、多发性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及胆道狭窄者,在独立操作治疗上各自方法仍存局限性。当“三镜”有机组合,即能克服各自的不足,且能极尽发挥各自的长处。三镜方案适用于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但能完成ENBD治疗的患者。具体方法:①内镜治疗阶段:经ERCP成功后,若确定内镜取胆总管结石较困难,即可采取有效的ENBD导管引流治疗;②腹腔镜治疗段:ENBD l~2天后行LCBDE,联合应用取石器械取净结石,然后经胆道镜检查无结石残留,内衬ENBD导管Ⅰ期胆管切开处;③术后45天经ENBD导管造影,若无异常即可拔除导管[11]。

    讨 论

    当今诊断、治疗胆道疾病中“三镜”的联合已成为十分有效的微创外科技术,该技术不仅要求术者具备扎实的胆道解剖基础,而且需要内镜的经验和熟练的腹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治疗腔镜操作技巧,虽然“三镜”仍处于探索阶段,三镜技术最佳的相互链接仍需临床上的长期应用和总结,其有效的实施仍需依赖于最佳治疗时机的选择和三镜技术的熟练操作及运用。另外,要充分意识到胆道手术潜在危险性,必需重视100多年来胆道外科的临床经验,建立全面的肝胆及微创外科技术理论,这样才能使“三镜”联合胆道微创外科技术走上正轨和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马霄.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J].中华外科杂志,1958,6:1221.

    2 王成,黄强,谷新珠,等.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中国消化内镜杂志,2005,22:40-42.

    3 吴孟超.重视消化内镜技术在胆道疾病中的诊疗作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8l-82.

第10篇

近年来,上消化道肿瘤发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外科根治性手术是此类肿瘤首选治疗方法,目前多数的地、市级以上医院可以开展此类癌肿的根治性手术,但由于医师培养层次不同,手术技能差别而异,因而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现象层出不穷。近年来,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吻合口狭窄得到了广泛应用,诸多的吻合口狭窄患者即使手术和药物治疗无效,也可取得“完璧归赵”的治疗效果。内镜治疗的新突破,使临床医学摆脱了诸多尴尬局面,如药物治疗无效,外科再次开放性手术后并发症多,术后脏器和功能缺失,生理功能恢复困难,出现一系列新的医学难题等。现就相关内镜治疗和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总结。

内镜介入治疗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微创性治疗方法,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较低,有特殊适用范围,操作简便易行,创伤性较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较快,住院时间较短等优点,内镜治疗主要用于上述良性病变首选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不能耐受麻醉、手术和放疗的恶性病变可以进行内镜治疗。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完成食管和贲门测压后,插入内镜,用超声内镜探头测量贲门部LES食管壁各层的厚度,并调节注射器针的刺入深度。在前视内镜下用硬化剂注射针在齿状线上0.5cm为注射点选定目标线,分别在3、6、9和12点钟处分点注射,注射针尽可能与黏膜表面垂直,刺入深度约0.5cm,每位点注射毒素20U(1ml)。注射后再行超声内镜探头检查,以固有肌层较注射前明显增厚,固有肌层有明显回声减低区为达到治疗要求。若1个月内症状复发,需每月注射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3次后吞咽困难、呕吐和反流等症状复发,但症状较轻(症状积分5分),继续观察。若影响生活、学习或工作者(症状积分>5分),可改为球囊扩张治疗。

球囊扩张术:经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初步了解食管LES距门齿长度和贲门紧张度,在内镜下导入胃内后,从内镜活检孔送入球囊,内镜下固定球囊上极在狭窄部位上2cm处,球囊中逐渐注水加压扩张,球囊注水量主要根据患者胸骨后疼痛分度和球囊压力决定。我们将患者的疼痛忍耐程度分为Ⅰ~Ⅳ度。Ⅰ度:有疼痛感觉;Ⅱ度:疼痛明显;Ⅲ度:疼痛剧烈,可以忍受;Ⅳ:疼痛剧烈,无法忍受。给压时,一般选择Ⅱ~Ⅲ度,检查前与患者手语约定,检查中患者可根据疼痛忍耐程度以手语表示。扩张完成后,退出球囊,内镜检查贲门扩张黏膜撕裂、擦伤、渗血和穿孔等情况。

支架植入术:术前钡餐和胃镜了解狭窄的部位、长度、病变性质及程度,选择相应长度的球囊扩张导管和支架,球囊扩张术和记忆金属支架置入术皆在电子胃十二指肠镜直视下进行操作。①完全梗阻性狭窄:内镜下分级0~Ⅰ级,通过内窥镜活检孔直接插入球囊直接进行扩张;然后再根据病变长度选择相应长度支架。②不完全梗阻性狭窄:内镜下分级Ⅱ级先插入电子胃十二指肠镜,通过内镜从活检孔送入交换导丝,再插入较小(φ20mm)球囊扩张导管,对狭窄的病变部位可先行一次扩张。③扩张程度的选择同上。扩张完成后,胃镜复查病变损伤情况和狭窄程度,以镜身是否可以通过为度。扩张完成后,在导丝引导下,放置支架植入器至狭窄段的远端,使支架下缘位于狭窄以下1.5cm处,固定支架植入器,退鞘置入支架,同时缓慢退出胃镜至支架近端,支架释放完全后,再抽出植入器,将胃镜伸入已放置好的支架内窥视至远端,确定支架放置准确后,退出胃镜。

术后处理:术后3小时内禁食,所有病例给予常规止血、抑酸和止痛剂等对症治疗。为了避免食管贲门口黏膜撕裂和擦伤所致的持续渗血,在患者接受手术3小时后可以进食流质饮食,手术3天后可以进食固体食物。术后1周内行食管钡餐X线检查。以上病例分别按照每个月电话或门诊定期随访1次,3个月复查胃镜和食管钡餐X线检查,并登记随访观察和检查结果。

上消化道吻合口狭窄的病因为肿瘤术后或胃旁路等手术后引起的吻合口炎症、水肿、溃疡及吻合口癌等,对于不同病因和特征的病变,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现代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内科治疗消化道疾病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从此“微创治疗”的理念也引入了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之中,同时,也使传统意义上的外科疾病由内科医师进行治疗,并收到明显的效果,与外科手术相比,内科治疗方法更简单、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充分显示出“微创”治疗的优势。其最大优点是在保证脏器功能顺利执行的同时,尽可能保持人体生理学通道完整性和连续性,减少脏器缺如所导致的新的医学难题。近年来,以内镜下球囊、探条扩张、支架植入治疗和其他内镜治疗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未来微创治疗中,临床医师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出更多地解决问题的途径。产品研发人员和生产商为了获得突破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出发,从技术、方法和材料学上入手,逐渐提高产品质量,开拓产品应用范围,并日趋成熟和完善。希望未来内镜治疗会出现新的更多的治疗方法和材料,使诸多的上消化道狭窄患者早日获得康复。

第11篇

【关键词】颅内血肿;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 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16-01

高血压下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损伤。目前对于该疾病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也是不断的深入发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证实一种比较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1]。本文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至2011年期间,我院共有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对他们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碎吸穿刺清除术,观察组使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两组换到额各项资料均不具备明显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1.2.1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根据血肿的部位选择仰卧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5 ml做皮内、皮下、肌肉和骨膜浸润麻醉,并在所需长度钻头上安装限位器,以免钻颅时由于高速旋转的钻头引起脑组织损伤[2]。根据CT片定位选择穿刺点,避开翼点(颧弓上4 cm太阳穴部位)、中央沟、脑膜中动脉起始部(眼眶外侧),穿刺后利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和生化酶技术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用5 mL注射器抽吸3~5 mL肝素生理盐水、用适当力度快速推注、缓慢回吸,重复2~3次,抽吸量控制在血肿量的30%左右(较大血肿不超过15 mL),血肿余下部分可通过“等量置换”冲洗液及引流液方法排出。最后连接管接无菌引流袋,闭管4 h后开放引流管。

1.2.2 碎吸穿刺清除术 需小骨窗开颅,利用阿基米得原理继以螺旋钢丝捣碎血肿,同时负压吸引以吸引出血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观察组患者剧烈头痛缓解18例、频繁呕吐缓解16例、意识障碍缓解15例、癫痫发作缓解17例、生命体征剧烈波动缓解18例、病理征阳性缓解17例,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快,发展快,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临床中比较重视该类疾病的治疗研究。现在关于该疾病的发生研究显示,高血压和其发病联系比较紧密[3]。

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让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越来越成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效果显著,对患者的损伤比较小。该手术治疗比较安全,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不会受到较大的损伤,不需要开颅治疗,因此出血量少,安全性高,操作也不复杂,这些优点都使得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6]。此次研究中的患者中,观察组具有明显的头痛、呕吐、生命体征不稳等情况,对照组相对比较少,因此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确实治疗效果比较优秀。

关于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治疗安全性研究可以发现,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要高一些,因为改组患者的再出血和感染几率比较低,各项平复也比较低。罗兴梅[7]在对家犬的研究中,也得出了该结论,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比对照组评分低,和本文的结论一样。

临床中使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来进行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应用价值高,因此临床中比较推荐使用该种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能够给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保证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1.12~2012.12的住院患者中以以下条件选出:①病理学确诊。②因技术上或医学上(如肺功能不全)或人为的原因导致不能手术切除。③一般状况:karnofskg评分≥60分。④能随访, 依从性好。⑤预计生存期>3个月。⑥无凝血功能障碍。45例患者中, 男37例, 女8例, 年龄45~79岁。肺部原发性肺癌40例(病灶数42个), 肺部转移性癌5例(病灶数12个, 其中乳腺癌2例, 结肠癌2例, 胃癌1例), 总病灶数54个。病灶直径3.2~7.8 cm, 平均4.2 cm。

1. 2 治疗方法 在CT扫描定位下准确选择穿刺点, 应用北京博来德公司生产的射频消融治疗仪, 局部麻醉下将消融针准确刺入肿瘤, 根据肿瘤大小将子针打开至合适直径进行消融。RFA的治疗时间是根据肿瘤的大小决定:肿瘤直径5 cm者,消融时间为15 min。对于病变较大者, 在治疗过程中变换消融电极位点, 行多点叠加消融治疗, 确保消融范围超过正常组织0.5~1 cm, 保证肿瘤组织充分坏死和杀灭肿瘤可能浸润的部分。为避免治疗中局部组织“空化”影响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中可通过消融电极注药孔注射生理盐水或利多卡因, 治疗完毕后酌情电凝, 消融针道, 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2~3 d。

1. 3 结果判定标准 射频消融后1~3月内病灶反应性充血, 反应性增生一般尚未消失, CT的变化难以与残留病灶或复发作鉴别, 此时CT评价疗效存在缺陷。3个月后病灶逐渐缩小, 成低密度改变, 此时评价其疗效比较客观。

治疗结束3个月、6个月后复查胸部CT, 按照WHO制定的实体肿瘤治疗标准判定疗效[4]。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完全消失, 持续8周以上;部分缓解(PR):肿瘤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横经乘积缩小>50%以上;微效(MR):二者乘积缩小25%~50%;无变化(NR):二者乘积缩小

对于RFA治疗肺癌的效果评价, 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CT通常作为疗效判断的标准[5]。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CT)虽为较好的方法, 但费用较为昂贵, 难以为一般人承受。

2 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无围手术期死亡。完全缓解28例, 部分缓解10例, 无变化 4例, 进展3例 。

并发症:射频消融术中一般感觉电极板处局部发热, 极个别需降低功率, 无烧伤病例。术中咯血6例未影响治疗, 剧烈咳嗽3例, 经注药孔注入利多卡因缓解。出现气胸5例, 1例行闭式引流, 其余自行吸收, 治疗侧胸痛均能耐受, 1例术后4 d胸痛、发热38.5℃, 白细胞计数升高, 诊断为肿瘤坏死并发感染, 经抗炎治疗痊愈。

3 讨论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我国城市中肺癌发病率居首位, 农村居第二位,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虽然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但70%~80%的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 失去了手术机会。近年来微创治疗新技术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射频消融作为继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之后的第五大主要治疗方法:“热疗”的主要代表, 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重视。

射频消融是对肿瘤给与频率460 ~500 kHz的射频电流, 是肿瘤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处于一种激励状态, 发生高速震荡摩擦而产生热能[6], 当达到80~90℃时可有效快速杀死局部肿瘤细胞, 同时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 不能继续向肿瘤供血, 有利于防止肿瘤的转移。由于肺部正常组织可通过肺部大血管的血液循环和呼气散热, 并起着绝缘的效果, 使能量充分集中在病变部位。肺部肿瘤组织血流量相对偏低, 散热困难, 热量聚集, 温度升温快, 成为一个大热库。坏死后的肿瘤组织抗原性改变, 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增强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 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 因此肺部恶性肿瘤非常适合射频消融治疗, Dupuy等[2]2000年将这一技术成功用于3例肺癌的治疗, 国内多家单位也对其疗效进行了研究报告[7, 8]。

射频消融作为一种全新的微创治疗手段 , 用于肺癌的局部治疗已充分体现了它的价值, 已成为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 本文的报告也验证了它的效果。具有安全、微创、高效, 并发症少、重复性好的特点。对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高龄体弱、多发病灶、化疗效果不理想可优先考虑用RFA治疗。

射频消融作为一种微创技术, 优点显而易见, 但不能忽视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从本组的治疗效果来看, 小于5 cm, 外形规则的肿瘤效果最好。大于5 cm, 中心液化坏死的效果差。RFA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 合理有序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 如放射性粒子植入、化疗粒子植入、中医中药等, 更能进一步提高肺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薇,陈敏华.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中华医学杂志, 2005(85):354-355.

[2] Dupuy De, Zagoria RJ, AKerley W, et al. Pere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malignancies in the lung. AJR, 2000,174(1):57-59.

[3] 陈俊辉,王少彬,曹伟华,等.肺癌的集束电极射频人凝固治疗观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1, 21(5):289-290.

[4] 孙燕.肿瘤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5.

[5] Lencioni R, Cioni D, Goleui O, et al. Radiofrequency therml ablation of liver tumor: state of the Art. Cancer, 2000,6(supple 4):304-315.

[6] Ros DM, Allerga DP, Bostick PJ, et 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a novel primary and adjunetive ablative technique for hepatie malignanies. Am Surg, 1999(65):10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