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8 11:13: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食品营养与安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84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269-02
食品问题作为与民生关联最紧密的问题之一,近些年来却接二连三地出现严重问题,在国际舆论中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现行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中对于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这两个方面的缺失,从法规上看有时两者还会出现冲突。如何迈过食品安全性与营养性这两个关卡,使两者共同发展,达到一个均衡点,以满足人民对食品的最大化需求,这将是我们近十年来首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1我国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现状
我国自1982年起颁布第一本有关食品卫生健康管理的法文条例以来,食品为题就成为每年修议案上不可缺少的话题。从对外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方法到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条文,不可否认我国在食品安全和管理这条路上正越走越远,越走越深,数年间也取得了一定喜人的成绩。但不可否认我国食品卫生管理意识起步晚,在探索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是在所难免的,见表1、表2。
由表2可以看出2012年全年度我国主要城市消费对食品满意度评分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其中食用油和蛋制品的营养价值认可度较高,北京和上海消费者对食品营养结构的满意度偏高。
我国当前对“食品”的普遍共识为“无毒,对身体无伤害,能够食用”,可见这层定义只停留在对食品卫生安全的表面认识上,而没有对食品的用途以及可能会对使用者产生的影响做出进一步阐述,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条文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内容涉及到食品安全与营养兼容问题,且内容差异不大,都是约束事物不能有毒、害性。首先从法律层面上就有了偏向性。这里我们需要借鉴一下国际卫生组织对“食品”的定义,规定“以食品是一种以其加工目的以及设计理念为出发其结果不能对人体生产不良影响以及伤害的保证。”这句话缩略来说就是“食品是一种保证。”这种理念体现出一种广义性的“食品”理论,即食品的用途以及设计目的不能以侵害人类身体为前提的,而且可以作为一种食用保证。这不仅仅要求食品具有安全性,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使用作用,即膳食营养。
2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的关系以及重要作用
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是互促共存的关系,可以这样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一个理解,食品的安全性包括食品的营养性,而食品的营养性反过来促进食品的安全性,如果食品失去了安全性那么食品的营养价值将得不到保证,然而食品失去了营养价值那么食品的安全性又失去了意义。这个重要因素小心意义地处在食品杠杆的中间,其中有任何一端发生的偏失杠杆将会失去平衡能力,食用者得到的食品就不是全面的、安全的,有营养的,食品也就失去了其既定价值,这种食品在人们中流传迟早是会出现问题的。
那么我们如何来平衡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两者对食品产业的发展有能起到怎样的效果呢?
2.1增加法律约束食品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力和扶持作用,首先在《食品卫生管理条例》中明确食品的广义含义与狭义含义,将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放进“食品”的定义之中,也就是说食品要满足生理支持,也要能够满足营养支持。在食品检测时也要规定安全与营养这两个方面的检查内容。
2.2食品营养成分多样性管理提高食品营养成分的多样性管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食品组成内含有各种不同的营养物质,其中有些营养物质之间存在化学反应或是药理反应,导致食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平衡食品营养物质多样性的标准为:食品在体内分解后各营养物质之间不存抗结作用;食品在体内分解过程中不分解有害物质,不予其他物质化合成有害物质;无大寒营养物与温性营养物共存。
2.3降低化合物、细菌物成分化学添加剂、细菌类物质、食用色素等虽然在一定的规定上限内可以添加,同时也是食品中的必要成分,但要尽可能地降低其使用量,过多的化合添加剂以及细菌类物质将会对人体内脏结构有所破坏。
2.4提升均衡性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同样也不能乱加、多加,要控制在一个均衡的临界点之下,过多过丰富的营养素会导致使用者内脏(如:肝、肾、肠、胃等刺激增加,分泌物增多,进而发生内脏功能失衡、衰竭,甚至诱发病变,失去营养作用。
所以说食品的营养性与安全性是相互关联的,有效地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将有助规范食品卫生检测标准,营造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产业量,进而提升我国人民对食品的满意程度和需求程度,从而优化与民生问题的契合度。
3讨论
虽然我国已经认识到食品意识存在一定的缺失,并且使用各种方法弥补,但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认知和改变的过程。近些年来豆奶粉事件,某知名奶粉品牌事件等接连发生,其中不乏食品卫生管理的疏忽,一些地区利用卫生管理法的漏洞将安全作为食品检测的标准,或是将膳食营养作为食品检查的唯一标准,然而事实证明没有用途的食品或是用途不明确的食品在食用后会给患者的机体带来一些不良反应、严重损伤甚至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威胁,可见食品的安全性检测与营养性检测二者缺一不可,偏向了任何一方食品检测标准都是失去意义,我国食品卫生安全就得不到保证。
参考文献
[1]余淑贤,黄少容.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报告情况[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20(13:285-288.
[2]王君,刘秀梅.中国食物中毒的现况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4(16:426-428.
[3]翟凤英.发展中国家营养问题双重负担及对策[C].中国营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论文集,2011:16-26.
[4]于小冬,周海春,王为农,等.公众营养与社会经济发展[J].中国经济(电子版,2012,12(10:119-120.
[5]丁洁.食品问题所引起常见肾脏病诊治循征指南的制定及相关问题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10,47(23:61-63.
[6]曾红颖.美国和日本营养立法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1,59(1923:129-130.
1935年6月出生于上海的陈君石,是我国著名诗人柳亚子的外孙。青少年时期,陈君石受外祖父和同样从事文化事业的父母熏陶,不仅拥有良好的文化教养,还养成了良好的个性、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即使后来,他并没有像他的外祖父那样成为著名的“一代诗圣”,但家庭中浓厚的文化气息,还是让陈君石受益无穷,最终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营养学和食品安全专家,取得多项突出科研成果。
陈君石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此后,他一直从事营养学与食品毒理、食品安全等科技工作。作为一个科学家,陈君石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还具有干实事的精神。他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和实际行动,让中国老百姓真正享受到营养研究的好处。他更关心食品安全,曾多次提出加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重要建议,为我国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硒与克山病研究的先驱,标志着中国在世界“硒”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
20世纪70年代,陈君石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防治小分队(由临床医生、基础医学家、营养学家共同组成)的负责人之一,证明了硒缺乏是克山病的重要病因,而补充亚硒酸钠对预防和控制克山病的发生有明显效果。这一成果不但为阐明硒与克山病的病因关系和控制克山病发生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成为国际上确认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重要直接依据。同时,小分队还进一步论证了硒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重要功效。为此,国际无机化学家学会在1984年授予小分队国际“施瓦茨奖”。
此后,陈君石从事硒与癌症关系的动物实验和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硒缺乏与多种癌症高发有关的支持证据。国际上不少国家,包括美国和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人体适宜和安全硒摄入量都是以中国学者对硒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硒研究领域里,陈君石所带领的中国科学家团队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陈君石本人也曾多次担任国际硒学术会议大会主席,标志着中国在世界“硒”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
开展规模庞大的“中国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关系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陈君石与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合作,先后在我国14个省、69个县,开展近1万人的膳食和慢性病关系调查。首次调查涉及576个变量和十余万次相关分析,仅原始数据就有50多万个,为了解膳食与慢性病的关系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硒和克山病及某些肿瘤的关系也再一次得到证实。这是我国当时规模最庞大的关于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作为此项目一部分的吸烟与健康大规模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崭新设计思路,对中国人的吸烟危害进行深入分析,支持了到2025年,中国每年会有100万人死于吸烟的论述。
2005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陈君石与康奈尔大学和牛津大学合作开展的“中国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关系研究”第二部专著,而它的第一部早在1990年就已出版。这些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陈君石为第一作者)。
此外,陈君石还主持了茶叶防癌研究重点项目,人群干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0~2000年,在陈君石领导下,开展了3次中国总膳食研究,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总膳食研究的“典范”。
1998年至今,陈君石和他带领的团队系统研究和推广铁强化酱油预防贫血,获300万美元国际基金。他们在贵州做了1万多人的现场干预实验,证明应用铁强化酱油,确实有控制人群铁缺乏和贫血的效果。现已有9个省、市、自治区正式启动铁强化酱油的推广应用工作。今后将会有1.29亿高危人群通过铁强化酱油的营养干预摆脱缺铁性贫血。
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建立安全检测防线孜孜不倦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食品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陈君石一直都觉得,我国食品安全存在很多问题,有技术问题,也有管理问题。2001年,他上书卫生部,陈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强调食品安全不仅影响消费者健康,还影响经济和贸易,还往往涉及政治。他给卫生部领导的“关于加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和体系”的建议,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高度重视,最终科技部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纳入“十五”攻关项目。
从2002年开始,由科技部牵头,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合作进行“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从检测、监测、控制和示范4个方面入手,为政府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减少和控制食品污染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陈君石是该项目专家组组长。通过攻关,项目开发的技术可以有效检测农药、兽药残留、真菌、天然毒素和病源微生物,用一个样品1次就能检查150多种农药残留。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禽流感快速检测试剂盒,将过去21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缩短到4个小时,结果非常牢靠。
此外,在国际食品法典活动中,陈君石带头捍卫我国利益,以充分的数据,挫败了欧洲国家制定酱油中氯丙醇限量标准的动议。同时,陈君石还开创了由我国牵头起草《国际食品标准》的先河,并为我国“入世”后,应对食品进出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做出重要贡献。目前,陈君石代表我国政府连续3年担任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席,为推动食品添加剂的国际标准做出了重要贡献。
要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监管体系
继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非法添加事件之后,又出现染色花椒。对此事件,任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卫生部食品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主任陈君石称:安全的食品不是靠检测出来的,也不是靠监管出来的,而是靠生产出来的。
检测是监管工作的一部分,但不是万能的。比如现在公布的黑名单中有50多种非法添加物,以奶制品为例,不可能把每个项目都检测一遍。成本高,周期长,等50多个指标检测完,鲜奶还能供应吗?高昂的检测费用让消费者来买单吗?实际上,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是这么做的。
国家标准中规定,食品添加剂加在什么食品中,加多少量,都有明确的规定。滥用食品添加剂一般是超范围使用或者超量使用,都是违法的。比如胭脂红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使用范围不包括花椒,用了就是违法。
陈君石称,人不是烧杯,放进去的东西一点点积累。人体有代谢功能,吃进添加剂后,只要不是量很大,自然会代谢排出体外,并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像柠檬黄这类食品添加剂,毒性较低,只要不是吃很多,天天吃也不会影响健康。
食品添加剂如果按照国家规定使用,是不会有安全问题的。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分为23类,其中食品添加剂334种,食品用香料1850多种。美国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数量比我们多,使用范围也比我们广。
各种食品中都可能存在有危害的化学物质,如果盯着一种食品吃的话,风险无形中就会大一些。所以陈君石建议老百姓应该食物多样化,合理搭配膳食既能达到均衡营养,又能化解安全风险。
那么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呢?
陈君石给出的答案是: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是由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食品,老百姓食用之后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如食物中毒。这是全世界第一号食品安全问题。现在大家普遍关心食品当中存在的化学性污染,像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甚至是食品添加剂,对真正第一号的食品安全问题反而比较忽视。
那么食品安全监管上政府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呢?
陈君石称还有不少工作,例如我国还没有形成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物链的监管体系,不同的生产环节间的监管存在漏洞。现在还是过于依赖终端产品的抽样、检验等等。
劳逸结合 合理饮食
作为我国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界的泰斗,陈君石担负着众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120篇,编著9本,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多人。虽然工作十分繁忙,但陈君石特别注意劳逸结合。他的作息时间十分规律,除在外开会,每天早晨8时30分,他准时来到单位上班,晚上10时休息。他的亲戚、朋友、同事都知道,晚上9时以后,尽可能不要给他家里打电话。陈君石的夫人是他的大学同学,是口腔科的专家。两人结婚近50年,一直相敬如宾,感情甚笃,追求着目标高尚、和睦愉快的生活。
陈君石的饮食习惯十分合理。瘦瘦的陈君石并不想人们想象那样拒绝“美食”,在宴会上,除了通常的鱼、肉、蔬菜、水果外,女士、小姐们害怕的冰激凌和蛋糕,他也会一一品尝。只是,与别人不同的是,每一样东西,他都吃得很少,基本是“点到”。这与他一直以来倡导的“食物不仅需要合理搭配,还需要控制总量,强调有节制”,十分吻合。他重视身体运动,能够走路去,就绝不坐车。他认为,人人都需要吃动两平衡。
作为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的著名专家,陈君石对待食品安全的自我保障也很有心得。他认为,食物要营养,也要讲究安全。为此,他提出了3点建议:
1. 食物多样化。通常,食品当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危害或有害物质,假如一个人天天盯着一种食品吃,风险无形中会比较大;但如果不盯住一、两种食品,风险就会化解。因此,选择多种,既照顾了均衡营养,又能化解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风险,何乐而不为。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 双语教学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2-171-02
1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目前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节奏缓慢、缺少实践,课堂以老师为中心,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大学生要求掌握的专业词汇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很难接触到。外语学习效率非常低下,许多学生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多,但收效却不明显,他们已经过9年到11年的英语学习,却不能非常熟练地阅读英语原版书籍,口语交流能力更是不行。
开展双语教学是教育国际化的需要。如今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国际化办学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2004 年教育部试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工程,“双语教学”被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应用,把语言教学与真实内容的专业课结合在一起也是语言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开展双语教学是国际竞争的需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世界纸质出版物使用英语的占大多数,很多新发现、新技术都刊登在英文杂志上。我国学者要想获得认同,就必须用英文发表文章。即使是与其他官方语言是非英语的国家的同行交往,也必须使用英语。国际互联网内容中使用英语的占总量的80%。这就要求21世纪的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流利的英语、过硬的信息技术、还要具有宽阔的国际眼光。过去人们认为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今,英语被认为人们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开展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现在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 的人才,不管何种专业,英语是不可缺少的。为了谋得一份理想的工作,其首要条件就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甚至口语证书,如果英语不好,机会即使就在你眼前,你也只能无耐地望而却步。考研、评职称也都必须过英语关。双语教学通过引进英文原版教材,让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及其差异,也扩展自己的视野,通过大量的与外语亲密接触,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学生在无意识状况下感悟英语、习得英语。因此,双语教学能使英语和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增加,食品的营养与安全问题成了消费者们关注的焦点。同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频发,也成了影响农业与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因素,由于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人才的迫切需要,2002年开始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先后开始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按照本科培养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食品科学、生物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标准与法规和食品质量管理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要求掌握食品原料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食品法规和食品微生物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国际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除了质量监管外,关键还在监测技术。在许多关键检测技术方面,对于目前一些公认的重要食源性危害,不少尚属空白或不够完善,不能满足食品安全控制的需要,需要开展基础研究。
由于国际交流和国际贸易日益频繁,食品安全事件影响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疯牛病、口蹄疫、二恶英、苏丹红、禽流感等,对于这些领域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国际合作。
如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增强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和形象?如何保证我国食品工业可持续竞争力?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是造就一批既懂食品安全专业基础知识又掌握流利的英语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奇缺。为此,在我们新设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也把人才培养方案定得高远些,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要考虑到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但要具有国际视野,还要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英语能力也要强,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与国际同行积极磋商,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双语教学正是实现培养食品安全专业国际化人才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法。
3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3.1双语教学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根据双语教育的阈限理论,我国大学生完全可以接受双语教学。精通两种语言中的一门对认知发展既不产生正面效应,也不产生负面效应。如果精通两种语言,那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会产生正面效应的。我国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必需的母语能力,因此,在学习第二门语言时,会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起促进作用。思想库模式也认为,思维同时被两种语言刺激,会促进认知的发展。国外多语者的学习经验也表明,只要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掌握第二门、第三门语言是完全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张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多掌握一种语言即就多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习惯和能力。
3.2双语教学师资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
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的关键。双语教师要求英语能力要强,专业知识要精通, 还要求能用英语讲解专业内容、解析专业词汇。因此,高素质的师资是实施高质量双语教学的保证。教研室有一批具有出国留学和中外科研合作经历的教师,而且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的大量引进也充实了老师队伍,与我院合作院校如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和美国的缅因大学的教授不定期的访问,提供了老师用英语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如果学校再投入一定的财力进行专业教师的英语强化培训,如派选担任专业课的优秀教师到国外进修和国内相关院校进行培训,提高教师英语口头表达能力,部分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是完全做到的。国外合作院校的教授给我们在课程设置、教材规划、教材编制这些方面提供了一些宝贵意见和交流,也是能够做到。
3.3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
在大三时,我国很多大学生已经过9-11年的外语学习,而且已参加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听、说、写、和阅读能力。学生在大三的第一学期也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已具备了进行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这时开展双语教学,能够将所学英语知识用于某一专业领域并进行深化和加以运用。
3.4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适合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由于课程任务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较强的学习动机才能增强学习者的积极性、意志力,如今人才市场对英语的要求,应该能够成为学生学好英语的动力。大学生经过高考的训练,学习方法应该也能适合双语教学的需要,专业词汇在课文中一般会反复出现,学生只要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记忆,通过积累,应该能取得很大的收获。另外,课堂上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但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均衡,学生要能承受你追我赶的竞争压力。
3.5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多媒体可以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中国人学习外语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英语环境,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出具有鲜明的真实性和强烈的感染力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食品质量与安全很多课程包括食品营养学的知识都有大量的英语视频,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另外,还利用网络资源学习,食品营养学课程在网上是非常丰富的,因为营养学不但食品专业开设,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也开设,并且现在它还是属于科普知识。利用互联网,也可以享受国外高校课程网站上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 马蕾,于花.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59-60.
【关键词】营养 检测 专业人才 行业企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49-02
人人要吃饭,个个想长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民众对营养的知识不断增强,社会对食品的营养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是以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其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顺应国家食品产业政策及发展方向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中国国民营养条例》、《营养法》等的相继出台,一个突出特点是让专业营养人员走进寻常百姓生活,改善国民膳食结构、营养不均衡的现状,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国民素质。我国正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结合我国食物资源的具体情况,大力开展营养工作,引导国民参与及改善营养膳食搭配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营养专业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是民生的基础和最重要的保障。“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制度,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强化源头治理,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网格化监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和抽检监测覆盖面,实行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被称为“史上最严” 的《食品安全法》提出改革完善食品监督管理体制,提高食品检测和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数量充足、质量安全有保障的食品,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湖北省及武汉市的食品行业企业培养急需人才
食品行业是湖北省五大千亿支柱产业之一,全省9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中,食品产业集群有21个,占全省重点产业集群总数的23.3%。截至2015年底,湖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60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900多家,过30亿元企业22家,过50亿元企业13家,过100亿元企业5家。产业规模连续四年稳居全省各大产业之首,实现利润450亿元左右。2016年预计全省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将在8800亿元左右。
湖北省及武汉市的食品工业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系列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预计未来十年,各种方便主副食品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安全、营养、方便成为食品工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省内食品加工、流通、餐饮企业及食品检测机构需求众多,在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食品营养与检测岗位群急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作为武汉市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保障了湖北省及武汉市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服务于地域经济建设,在中部崛起和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方面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
三、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资源优势促进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产生社会效益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地处“武汉・中国光谷”腹地,是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三所高职院校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和“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为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有优秀的硬件环境,校园网及实训室局域网都实现千兆到室、百兆到桌面的高性能网络硬件环境。高质量数字化校园、“互联网+”优质资源,开放性实训室提供了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的学习环境。
学院具备有食品营养与检测课程教学与拓展应用的资源,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专家队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团队是我校的优秀教师团队,年富力强,专兼结合,现有专任教师10名,兼职教师6名。其中正教授3名,副高级以上职称11人,专任教师均具备“双师型”素质,兼职教师均是食品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和管理人员。近年来,专业教师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公开60余篇,承担省级市级课题2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多次获一、二、三等奖。
四、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也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结构失衡的双重挑战。要关注儿童、妇女和婴幼儿、老年人等三个重点人群的营养改善工作,贫困地区人口、最低生活保障人群的营养扶贫与营养脱贫工作,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富贵病”人群的营养改善工作等等。在美国,凡是住院病人的治疗都必须有营养师参与。在日本,每300人就拥有一名营养师,营养师数量相当于临床医师的2.4 倍。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在营养专业人才相当匮乏,还不能满足社会民众的需求。
食品检测岗位专业性、技术性强,第三方食品检测业务快速发展,依据《食品安全法》,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建立专职化食品检查员队伍,打造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监管队伍。健全检验检测等技术支撑体系和信息化监管系统,实现各级监管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化,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可以预见,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培养的具备公共营养师和食品检验工双证的人才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黄海燕,陈亮q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2(62):15-16.
幼儿园的食品安全、膳食营养事关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我园坚持“以幼为本”,严格把好“十个关”,切实保证幼儿的食品安全和膳食营养。
1.食品进货关——依托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寻求社会各方的支持,为幼儿园的食材提供安全的源头。
2.营养达标关——为幼儿提供均衡充足的营养,在食物的花色品种和营养搭配上寻求新思路。
3.食谱带量关——根据幼儿每天所需的营养素和不同年龄幼儿所需的量,配置食物结构,完善膳食营养模式,保证膳食营养质量。
4.食物验收关——制定严格的验收制度,每天有专人负责验收、记录,保障各类食品的新鲜和安全。
5.科学烹饪关——幼儿营养膳食的合理烹调工作必须经过精心选料、合理洗涤切配、营养烹调这三道工序,方能达到有效的目的。
6.卫生消毒关——清洗消毒是加工原料的首要工作,把这项工作责任到人,保证定时定点记录检查。
7.伙食费公示关——伙食费使用清单张贴在园所的公示栏上,公开费用收支,接受社会的监督。
8.反馈改进关——建立幼儿园膳委会例会制,每月进行一次营养计算,研究幼儿营养的膳食结构和烹调,请家长和幼儿园代表及时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改进。
9.科学进餐关——给孩子创设温馨和谐的进餐环境,进行丰富的进餐教育,提高幼儿对进餐的兴趣,让孩子想吃、吃好、吃饱。
10.体弱儿干预关——通过科学的膳食管理,对个别幼儿根据其身体特点烹调食谱;按照季节特点,配置“特色营养茶”等。
大丰市明达幼儿园副园长康宗萍介绍说:
我园从维护师幼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1.加强制度管理,做到行有可依,做有方法,查有凭据。
我园实行食品安全管理园长负责制,设置膳管会,明确总务主任与保健教师为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幼儿园健全了各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使食品安全工作行有可依,做有方法,查有凭据。
2.加强硬件的投入,为食品卫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我园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对食堂设施设备进行了合理布局,设置了相对独立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原料存放间、消毒间、蒸煮间等。各班级、食堂均配有消毒柜,做到幼儿餐饮具每餐消毒等,为幼儿的食品卫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3.加强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提升从业人员的水平。
我园还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知识培训,除了参加市教育局、市卫生防疫部门组织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外,在园内还经常组织他们学习幼儿园的各项食品卫生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等,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
在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方面,我们还对幼儿进行教育。教育幼儿“不吃陌生人的食物”、“过期食品我不吃”等,使孩子从小形成食品安全意识。
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心幼儿园副园长浦雪华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另一种管理方法,她说:
我园在幼儿食品安全方面从细微处着手,层层把关,不断调整管理措施,完善和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1.形成管理网络,完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
我园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网络,从园长到各部门实行分管负责制。由园长全面统筹管理、后勤园长分管负责,保健老师、食堂工作人员、全体教师及保育员分层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保障食品安全。
2.日常食品安全层层把关,杜绝安全隐患。
每天从食品进园的第一道关口到食品进班,我们都层层把关,尽可能将食品安全隐患杜绝。营养员和教师各负其责,保证幼儿吃到卫生健康的食品。
3.营养膳食的改良与优化。
我园组建了伙委会、菜单审核小组,定期调查,听取家长、教师和营养员的意见和建议,全面分析、合理搭配,设计营养食谱。在烹饪制作方面,通过不定期的园部培训和比赛,促进营养员们的专业技能提高,在饭菜的花样上力求创新,激发孩子的食欲。
镇江市大港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副园长马雪涛认为:
饮食安全是保证幼儿身体发育的第一步,营养才是更高的追求。针对3-6岁儿童的身体发展规律和饮食规律,结合季节特点,采用应季食材,利用颜色、外形、教师的介绍激发孩子们的食欲,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帮助孩子体能与智能的综合发育。
因此,我园一直以来都是根据订餐小组制定的食谱,每天定点采购粮油、肉类、鸡蛋、调料食品,在附近菜农手上买新鲜的蔬菜。在储藏、抽检、制作等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责任到人,建立园长直接管理食堂的制度。
此外,提高幼儿园管理者、保健老师与食品安全员等的相关素质,也是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同时,还要培养孩子自护自律的良好习惯。让孩子知道简单的营养搭配、正确的食用方法,掌握识别包装的知识等。
江苏省应天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幼教工作的专家鲍文娟告诉记者:
幼儿园的食品工作主要是上午点心、午餐、下午点心和日常饮水几个方面,这一工作的安全开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同时还必须注意采购、运输、存放、加工等环节。
1.搭建安全的食品供应、采购途径:幼儿园要与安全的食品供应商确立供应关系,或建立绿色无污染的食品生产基地,专供、特供幼儿园中的食品使用。
2.优化幼儿园食品工作环境:幼儿园应加大对食品工作环境的建设,包括形成合理的布局、配备齐全的设施,创设干净卫生的环境。
3.定期开展食品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幼儿园中的食品工作人员应具有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要定期地对其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其食品加工烹饪技能、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强化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4.建立和完善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的持续开展和深入发展离不开健全有力的监管制度,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和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营养改善计划保障措施营养卫生安全热乎存在问题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于巩固“普九”水平、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我校于2012年2月23日开始实施学生营养午餐以来,全体教师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把学生的营养午餐工作也真正地纳入了自己每天的常态工作中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民生工作,把之纳入学校的工作之首,列入各班主任、各位老师的常规考核之中,为了使这一好事办实、办好,真正让学生吃上“营养、卫生、安全、热乎”的营养餐,我校开始实施“学生营养午餐工程”以来,做了大量细仔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方面,切实保障了学生营养午餐的营养和卫生安全;另一方面,改善了农村家庭困难学生的生活条件,促进了每一个农村贫困学生健康成长,为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发展正在作出应有的贡献。为了对“学生营养午餐工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以便以后更好的实施这一工程,这段时间,我对“学生营养午餐工程” 实施的基本情况等作了调查与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生营养午餐”工程保障措施和实施要求:
1、加强领导,确保责任落实。我校成立了“学生营养午餐”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本工作的领导。确定专人负责“学生营养五餐工程”的具体工作,为保质保量实施好“学生营养餐”工程提供了组织保障。
2、因地制宜,严格管理。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享受到“营养午餐”,我校要求统一确定每天营养餐的开设时间,并将时间表及菜单,以书面形式向学生、家长公布。学校将营养餐开设情况及时汇总备查。
3、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学校对就餐建立档案库,每学期实行动态管理,对享受营养餐学生的名单在学校予以公示。学校还建立了教师、学生家长、村委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并实行采购员、工勤人员、食堂监督员多方签字审核,建立考核责任制度。
学校对营养餐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按“营养餐”标准和数量足额配餐;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学校营养餐的财务实行一月一清算、一学期一公布制度,自觉接受学生、家长、社会、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要把“学生营养餐”工作的实施情况作为学校、校长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开展营养餐开展不力,虚报寄宿生数,克扣、挪用营养餐经费的学校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4、强化安全意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为保证“营养午餐的卫生安全,我校针对“学生营养午餐”工程实施后学生就餐人数的大量增加、食堂卫生安全显得更为突出的新情况,于2012年3月制订了《新缘小学学生营养餐安全目标责任告家长通知书书》及《学生营养餐安全目标责任对班主任通知书》并要求各班要认真贯彻执行。在日常管理中,确定一名学校领导联系学生家长,加强对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指导及平时的督查工作。并要求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进行督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学校进行反馈,较重大的安全隐患一般以卫生监督笔录的形式反馈并限期整改。我校对食品卫生安全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如我校有600多名师生在学校食堂就餐,学校为了做好食品安全工作,采取六项举措:一是健全食品安全工作组织管理工作机构;二是建立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制度和食品安全工作应急机制;三是严格把好食品采购的卫生安全关(学校消费的盐、酱、醋实行定点采购,做到采购记录齐全,严禁学校小店出售“三无食品”);四是积极推进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管理,有针对性的做好防范工作(加强食堂内部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食品库存、操作间,防止投毒事件发生等);五是加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六是邀请家长、村委人员和家长代表等参与学校食堂的监督与管理,常采用明查与暗访、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等办法,对学校食堂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整改。
二、“学生营养餐”工程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1、学校对“学生营养餐”工程的管理仍有不规范之处。如在开学初的一周,有时学生上学迟到,学校没有按规定及时供应给学生,有些班级还把学生营养餐作为学生学习的奖罚。
2、学校给学生提供的营养午餐过于单调,只是大米为主食。
3、学校对食堂的管理监督仍有不到位之处,对食品卫生安全的工作重视不够。
4、学校的食堂面积小拥挤,学生每天的打饭很拥挤,直接影响食堂的规范管理与卫生安全。要彻底改变食堂硬件设施、设备的落后面貌光靠我校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5、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有新招工,管理工作的态度还有待提高和管理经验不足,还需进一步学习和培训。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关系;对策
食品添加剂是消费者广泛关注的话题,深入探讨食品添加剂问题有助于增强人们食品安全意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延长食品储藏时间,改善食品品质,提高食品营养更成分等。
一、食品添加剂概述
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基本没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2009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主要是指为了提高食品品质,或者满足食品保鲜、防腐或者加工工艺的需求,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物质或者人工合成物质。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有意识地添加到食品中少量的用来改善食品风味、储存性质、组织结构以及外观的非营养物质。
2、食品添加剂的内涵
站在营养价值的角度上来看,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有着很大的差别,人们不一定必须食用食品添加剂。站在食品安全的角度上来看,企业为了开发食品资源,满足食品加工需求,增强食品吸引力,在生产和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但是消费者主观上并不想直接食用食品添加剂,很多时候都是被迫食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最大区别在使用标准方面,后者比前者更严格,具体包括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限量以及使用目的等。使用限量是使用标准的重要数据,用ADI值表示。当食品添加剂使用限量较低时,即ADI值低于食品,此时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当食品添加剂使用限量较高时,即ADI值高于食品,则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应该尽可能减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食品添加剂在技术方面应该明确有必要添加,并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证明食品添加剂安全可靠。
3、食品添加剂的类型
食品添加剂分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天然食品添加剂以及营养食品添加剂三大类。国内外将食品添加剂分成23大类,主要包括乳化剂、着色剂、抗结剂、酶制剂、抗氧化剂、水分保持剂、漂白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食品用香料、面粉处理剂、膨松剂、增味剂、消泡剂、营养强化剂、护色剂、凝固剂、稳定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被膜剂、增稠剂、防腐剂等。
二、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的安全性
1、食品添加剂是否影响食品安全
如果食品添加剂用量在合理范围内,则不会影响食品安全。只有当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或者天机非食用物质,才会影响食品安全。
第一,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认识不全面。具体表现是:首先,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内涵、在食品加工工艺中的作用等方面认识不正确,有的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误解心理,提高经济效益,向消费者承诺其产品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从而导致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加深。许多消费者认为只要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就不安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其次,消费者容易混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有的不法分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从而将责任归结到食品添加剂上,进而导致消费者认为食品添加剂危害食品安全。
第二,食品添加剂在合理、科学基础上使用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具体表现是:食品添加剂经过严格质量检验,并利用遗传、亚慢性、急性以及传统致畸等毒性试验对其进行安全评价,保证其使用后对人体健康无安全隐患,才能投入使用。按照《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规定,食品添加剂应该采用国家标准GB2760规定的食品种类名称、产品名称,防腐剂、着色剂和甜味剂等产品都标有具体的名称。与很多国家相比,我国对食品添加剂安全用量规定更加严格,用量更少;随着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工业联系更加密切,对食品工业的创新有着积极作用。食品添加剂具有原料来源丰富、便于操作、价格低廉、储藏方便等优势。将食品添加剂加入食品产品中,能够改变食品色泽,保持食品营养,延长食品保存期,改变食品色泽,提高食品工艺性能,保持食品品质统一性。食品添加剂种类众多,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我国明文禁止,在食品中使用非食品添加剂,比如,有的商家在食品中添加吊白块、三聚氰胺或者苏丹红等工业级化工产品或者工业用添加剂,使食品添加蒙受不白之冤,从而加深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如果正确使用添加剂,对食品的营养价值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且有的食品添加剂还是一种营养物质。比如,我国研发了一种新的防腐剂――乳链菌肽。乳链菌肽是一种氨基酸,具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功能,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由于其含有丰富的锌、硒、铁、维生素A、维生素E等物质,所以不存在超标使用的问题。
2、食品添加剂未来发展趋势
食品添加剂未来发展趋势是营养化、多功能化、天然化。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应该是有益无害的,其发展主流是营养、多功能、天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仅关注食品的色、香、味,还关注食品安全、影响和健康,食品添加剂功能更加多样化,人们更加重视食品添加的保健性和安全性。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化学合成技术的提高,食品添加剂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可能会逐渐淡化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区别。
3、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作用
深入研究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的目的是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体健康。应该看到,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功能齐全,缺乏食品添加剂,则会减少能消费食品的品种,降低食品的保存时间,甚至有的食品可能会出现曲霉菌素繁衍、变质等不安全因素,影响食品的营养和安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由此可知,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性,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提高社会效益,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所采取的措施
1、对食品添加剂管理措施
第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证食品安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我国需要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弥补我国在这方面的不足。同时,政府应该给予大型食品企业一定的扶助,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食品安全。各大型企业间应该加强食品生产技术交流,完善工艺流程。当市场上出现新产品时,需要进行严格质量检验,严把质量关,反复试验,保证食品安全。各食品公司需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各环节质量的控制,遵照卫生标准,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因素。加大食品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保证人们能够吃着安全、放心的食品。
第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增强法律意识。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如《食品卫生法》、《食品添加剂卫生使用标准》等。国家需要加强与食品相关的法律建设,提高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可度。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欧盟经验,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推动食品产业的发展。同时,需要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和处罚力度。各国和各企业都要向人们宣传与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相关的知识,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让人们知道在安全范围内的食品添加剂可以使用。或者举办与“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相关的娱乐节目,人们在娱乐的同时能够学到与食品添加剂知识,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
2、保证食品安全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综合机制。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让法律条文深入人心,为人们所感知、所认可。另外,法律法规也是人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武器。同时,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监管机制,加大处罚力度,保证人们能够食用到安全的食品。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综合机制,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净化食品源头安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建立合理的检测体系,严格控制食品不安全的源头。加大新技术研发,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引进新设备,采用新工艺,对食品添加剂实施严格检测。
第二,加大违法的行政处罚力度。食品安全直接影响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也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一旦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则应该进行严厉的处罚,让其付出一定的代价。因为如果处罚过轻,起不到威慑作用,只有加大处罚力度,才能保障食品安全,才能遏制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的状况。
第三,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制度。提高食品安全条件和标准,对生产环境、生产设备以及产品质量有着严格要求,只有符合生产条件才能投入生产,同时,需要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保证书,召回责任书保障食品的安全。
第四,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加强公民食品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对于食品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而言,需要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法律意识,按照法律法规开展经营活动,明白自身的责任。因此,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以及食品安全卫生知识水平,应该正确引导公民,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防止其被生厂商所欺骗。对于食品生产经营者而言,应该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来生产食品,保证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安全,同时,需要提高食品生产职工的卫生意识,保证生产各环节的卫生。
四、总结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关系着人类的生活,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几年,由于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频频出现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引起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因此,需要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将其使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增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和违法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证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段艳红,文博,黄艳芹等.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关系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5.16(5)238-239.
2016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同期,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欧盟商会共同举办了首届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发展论坛。随着一系列法规与标准的出台,疾病状态人群无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一直都被看好但迟迟未能启动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从现在开始将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发展现状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是临床医生和临床营养师帮助病人康复的有效途径,它有助于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从而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在疾病治疗、康复及机体功能维持过程中起重要营养支持作用。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应用就已经十分广泛,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其在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病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国家已经将这类产品列入医保报销范围。FSMP的应用在中国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老龄化的来临,医疗费用和医保压力增大,以及人们对营养知识和营养状况的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营养学家、医生、临床营养师和患者本身开始逐渐重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临床上的使用。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于2016年7月1日起实施
中国政府为推动和规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发展,先后制定并颁布了相关法规与标准。2010年,卫生计生委员会《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2013年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及良好生产规范》。2016年3月,为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规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监管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同期,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欧盟商会共同举办了首届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发展论坛。在大会上,雀巢、雅培等8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企业在中国营养保健协会的带领下发起成立“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联盟(C-FSMP)”,并签署行业自律发展公约,共同维护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随后,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相关负责人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人员,就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特医食品标准等内容做了深入解读。
业内声音
针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院士介绍道:“FSMP在中国的应用与外国相比存在差距,这严重影响了各类病患的治疗效果。长远考虑,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沉重的临床医疗负担,FSMP的应用有着缓解作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能够加强病人的治疗效果、加快病人康复的时间,从而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加快医院病床周转。我希望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以及对于FSMP的宣传,特别是在临床医生当中的宣传,推动FSMP产品在中国广泛使用。”
关键词:食品行业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人才需求 实践能力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对营养和食品安全更加注重,食品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中国食品工业持续近30年的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2年食品工业总产值没有突破9万亿元,但是整体上还是保持一个向上的势头。快速发展的食品行业对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会有较大需求;同时,对食品行业高职技术应用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也有新的要求。当前食品专业毕业生对工作的综合适应能力表现一般,特别是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专业综合素质有待加强。由此看来注重实践教学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的重要环节。实践技能的培养过程是强化理论知识、锻炼操作技能、激发创新意识、探索创新点的重要途径。河套学院食品教研室在制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应对以上形势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然后通过社会调查分析,结合教育现状,才能确定所需的技术岗位、开设课程等,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专业人才。
一、调查过程
为了进一步修改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河套学院食品教研室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被评为教育厅科研项目。2010~2012年对2010届、2011届和2012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138名毕业生进行了职业岗位调查,涵盖区内外66家企事业单位。通过对学生从事岗位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完善2013届和2014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0年6月~2012年6月对2010届、2011届和2012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进行职业岗位调查。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对138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发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调查表138分。由于是应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可保证所有问卷全部收回。
二、结果分析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实习岗位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从调查结果(表1、表2)可以看出有47.3%的毕业生在本专业岗位上工作或实习,52.7%学生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还不到一半。毕业生的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食品检测和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这两个岗位上,各占43.07%和24.62%;从事食品营养、食品研发与加工、食品销售岗位的人数较少,分别占10.77%、7.69%和9.23%。有三名毕业生在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仅占4.62%。毕业生从事岗位分布如图1更为直观。
根据毕业生反馈工作或实习企业人才需求结果(表3、图2)表明目前食品企业对食品检测和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人才需求量很大,有80%的食品企业需要食品检测人才,需求人数占需求总人数的40.1%;对食品企业管理、食品加工、食品营销等人才的需求量也有一定增加;特别是食品营养岗位需求较为明显。分析职业岗位分布和人才需求的主要原因和社会需求有关,食品质量问题迫在眉睫,因此食品检测和质量控制人才需求量很大,现在食品企业数目很大,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比例较大,食品加工和销售也需要较多的人才,至于营养方面,由于人们认识不足和社会服务较少,所以目前需求相对较少。
图2 近几年食品企业对食品专业人才需求比例
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未来人才需求预测
当前,我国的食品工业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系列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调研发现,食品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型发生了变化,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出现较大缺口,从事食品加工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需要掌握现代食品贮藏、加工、管理和营销等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培养食品类专业人才的院校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一)食品营养方向人才需求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指出: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与膳食营养密切相关的疾病日益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结合我国食物资源的具体情况,大力开展营养工作,引导我国居民参与及改善营养膳食搭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因此,需要大量的食品营养人才如公共营养师、营养配菜师等满足社会需求。
(二)食品检测方向人才需求
2005年9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食品生产加工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必须取得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资质,食品检验人员实行职(执)业资格管理制度。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对食品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人才缺口达80万。培养优秀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方向的人才势在必行,功在千秋。
(三)食品相关方面人才需求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预测,今后食品工业发展的六大趋势将是有机化、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和国际化。中国食品工业企业必须振奋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同时,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与食品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配方的研究与生产人员也是市场和社会需要的。
四、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分析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理论学习与实际有机结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全面分析社会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通过岗位群进一步确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一)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分析
通过表4、表5可以看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对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目前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也比较完善,根据以上对社会需求及毕业生两个方面的分析,为以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较为全面的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第五届食品安全论坛.技术创新与食品安全分论坛.中国包装工业,2013(13)
[2]顾仁勇,颜文斌.中小型食品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科技创新导报,2012(11),251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基础标准,主要由第一、第二和第四部分组成
产品标准,主要由第三、第六和第八部分组成
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主要是第七部分
生产经营规范标准,主要是第五部分
食品安全标准的概念由《食品安全法》提出,对其定性为“强制执行的标准”,且“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卫生部负责组织制定和,它的内容包括八个部分,大致可分为四类:
基础标准包括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真菌毒素等的限量规定等,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以及标签标识等的规定,对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食品安全危害和措施进行了规定,涉及的食品类别多、范围广,标准的通用性较强。比如大家熟悉的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制定了近千种添加剂在十几大类的食品中使用规定,再比如大家不太熟悉的GB 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中制定了六种真菌毒素在十大类食品中的限量。还有与消费者关系最密切的GB 778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等等。
产品标准包括食品产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标准,比如大家关注的GB 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等食品产品标准、各种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以及各类食品包装材料、洗涤剂和消毒剂标准。若这些标准涉及了基础标准已经规定的内容,就引用基础标准。由于一些产品有其特殊性,可能存在其他的风险,就在相应产品标准中制定相应的指标、限量(或措施)和其他必要的技术要求等。
生产经营规范标准对食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为了达到食品安全这个最终目的,而在各个步骤所采取的措施和控制手段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要求,主要包括企业的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机构与人员要求、卫生管理要求、生产过程管理以及产品的追溯和召回要求等。
检验方法标准规定了物理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和毒理学检验规程的内容,针对不同的目标,规定所使用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仪器和设备以及相应的规格要求、操作步骤、结果判定和报告内容等内容。
食品安全标准的“唯一”和“强制”性注定了它在整个食品标准体系中的重要性,也意味着它应当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体系。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中,以基础标准为纬,以产品标准为经,就基本搭建起了一个基础的二维平面网状结构。生产经营规范标准将作为一个全方位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要求的部分,承担起将二维的网状结构变成三维的作用。检验方法标准将成为每一条经纬的支撑部件,起着不可忽视的加固作用。标准体系内各部分成为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依存的关系。
以GB 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为例。标准中规定了蜂蜜的范围、定义、蜜源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等。
标准的定义明确了蜂蜜的属性,将以蜂蜜为基础添加包括淀粉类、糖类、代糖类的任何其他物质的产品排除在了“蜂蜜”范围之外,而标准的范围明确了这项标准各项要求只针对符合定义的产品,也就是说,只有是蜂蜜才能谈得上是否符合这项标准。
标准中的各项指标除了有关于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如致病性微生物的限量,也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如果糖和葡萄糖、蔗糖等蜂蜜的特征性指标。标准还规定了监测是否符合这些要求或限量时应相应采用的检验方法。当适用的检验方法是已经的标准时,就采用引用的方式;当没有的标准时,检验方法通常作为一个附件放在标准正文后面。这项标准就是这样的。
除了检验方法标准,由于相应的基础标准中已经对蜂蜜中污染物、兽药残留和农药残留的限量做出了规定,因此在这项产品标准中也引用了相应的基础标准,一来避免了重复规定可能引起的管理混乱,二来可以让使用者尽快找到适用的标准。
标准中没有规定“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要求,因为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不允许向蜂蜜中加入包括防腐剂、澄清剂、增稠剂等在内的任何食品添加剂,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中也不允许向蜂蜜中加入任何食品营养强化剂。
很难想象,中国13亿人的营养需求由这两个陌生的机构在管理,更难以想象的是,两个机构的工作人员加起来不足50人。
在北京木樨地北里甲11号楼国宏大厦的B座20层,有3间挨着的办公室,办公室不大,却意义特殊,21位工作人员承担着全国人民营养改善的重任,这里是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简称“营养中心”),自2001年底成立至今已近10年。
这些年来,逐渐为公众熟知的强化大米、食用油、面粉、婴幼儿食品等均出自这里。为了推广这些强化食品,该中心主任于小东“每年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天上飞来飞去”。
如果不是近期媒体大肆报道的“铁强化酱油”(简称“铁酱油”),另外一个机构――食物强化办公室(简称“强化办”)不会为公众所熟悉。
强化办下设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负责组织和推动食物强化的研究、应用、产业化和宣传教育,其最主要的项目是推广铁酱油。
半吊子工程
与他们的名号相比,强化办和营养中心的工作看起来却不乐观。
早在2002年,中粮就被指定为“国家公众营养项目强化维A研发基地”,2010年5月又入选最新的全国营养强化大米重点研发12家生产基地之一,但强化大米至今未在国内正式上市。中粮东海粮油公司主管生产的许总经理坦言,强化大米投产计划现在几乎处于“半停滞状态”。
于小东坦言,国内现在几乎所有的营养计划都处境尴尬:上上下下都不买账,推动计划的人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宣传是营养中心和强化办面临的共同难题。“什么办法都用了。电视台、报纸,甚至扑克牌、日历,但效果依然不好。”铁酱油项目办主任陈君石感叹。
和营养中心一样,铁酱油强化办也仅有北京一处办公地,在各地方工作时再和当地相关部门合作,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机构都全力支持。碘盐风波时,陈君石到地方推动强化酱油,“当地官员明显不支持,说碘盐都困难了,这个更不好推。”2004年铁强化酱油项目启动时,计划到2008年铁强化酱油的覆盖人群达到3.6亿,但“现在的覆盖率只有2%”。
争议“强化”
强化食品难以推动,主要原因来自于强化食品组织方、企业等机构的利益交织。
目前能得到强化办授权,合法生产铁酱油的企业有23家,而这些企业购买铁强化酱油营养素的唯一途径是北京维他公司,这是中国大陆唯一的生产铁强化剂企业。
而北京维他公司网站首页清楚表明,该公司是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全资公司,并宣称1998年5月,该公司铁强化剂产品经国家疾控中心审定后,确认为中国铁强化酱油干预铁缺乏和贫血项目的铁强化剂供应单位。北京维他公司现任法人代表杨晓光则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研究员,有知情人士透露,营养与食品所内的多位成员均是该公司股东。
带着上述疑问,律师王振宇向卫生部提起信息公开申请。卫生部以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为由,拒绝提供专家名单、实验数据,以及强化办财务收支、是否接受捐助等内容。
营养中心面临着和强化办同样的质疑。营养中心办公地点国宏大厦是国家发改委直属研究机构宏观经济研究院(简称“宏观院”)的办公大楼,于小东曾担任过宏观院经济所所长。
当被问及营养中心的机构性质时,宏观院人事部门和经济所的工作人员均三缄其口,该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经费收入除少部分来自于宏观院外,大部分属于“自负盈亏”,主要源于一些项目,其中有公益的,也有一些企业赞助的宣传项目。
让食物更透明
强化办和营养中心一直都宣称他们致力于一个事关国人健康的阳光事业。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民营养普查,上一次2002年的第四次全国调查结果显示,前10年全国居民视黄醇当量摄取量几乎没有改善;维生素B1、维生素B2、铁元素摄取情况都不理想,且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但令人懊恼的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利国利民的营养强化计划国人却不买账。
有数据显示,人类吃的东西在过去50年里发生的变化比过去的1万年还要多,正因如此,食品安全面临严重挑战。近年来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强化推广雪上加霜。“不该添加的添加了公众反对,该添加的也反对。”于小东说。
公众们的担心是:如果连基本的安全都保证不了,何谈增加营养?
于小东强调,我国“营养盲”远远多于“文盲”,“上有国家政策难出,中有企业工作难做,下是老百姓认识空白。”不过,在王振宇律师看来,公众不买账的很大原因是强化食品缺乏“严肃而公开的决策程序”。
你家餐桌有没有“野味”?
“我刚生完小孩,奶水不足,婆婆听说穿山甲鳞片通经下乳,问我在哪可以买,我上网一搜还真有卖的。”上海市长宁区居民成佳妮对笔者说,“不过最近‘穿山甲公子’‘穿山甲公主’的事挺热,穿山甲是国家级保护动物,我就劝婆婆别买,不要迷信野味,伤害动物。”
不过,至今社会上仍有一些人“偏爱”野生动物。今年初,一位微博用户炫耀“第一次吃穿山甲,口感很好,已经深深地爱上这野味了”,遭到网友声讨,这位微博用户被称为“穿山甲公子”,上了搜索热词。随后,另外一位女性网友也发文声称“吃了穿山甲、蛇、天鹅和猫头鹰”等野生动物,字里行间流露着“优越感”,被网友称为“穿山甲公主”,目前这位“公主”已经归案。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高级顾问孙全辉认为,当今社会还存在食用野生动物的传统陋习。吃野味,在一些人看来能够滋补养生,甚至扭曲为猎奇炫耀。网友指责“穿山甲公子”“穿山甲公主”们,也表明越来越多人不认同这样的饮食陋习。
“饮食观念的改变,需要科学知识的普及。”成佳妮说:“比如,我曾迷信过‘野生’鱼,担心养殖鱼会有抗生素。后来,听营养师介绍,养殖鱼的抗生素残留其实很少,影响可以忽略,反而野生鱼生长周期长,体内重金属污染物更容易超标。”
北京航天总医院病理科医师李燕坤说,人们食用的野生动物,未经过检疫部门检测,其脑、血液及肌肉中可能含有病毒、寄生虫,食用后可能会感染结核、甲肝等疾病。
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食物营养评价室副主任王靖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饮食文化建设。消费者也要转变观念,追随健康、文明、安全的餐桌消费‘新食尚’。”
“概念”食品值得信赖吗?
“你看这超市货架,就有饮食观念的变化。几年前,方便面、薯片、巧克力、可乐都摆在超市显眼的位置,买的人也多。现在,有机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的货架明显增加了。”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居民赵晶做了30多年的家庭主妇。她一边逛超市一边说,“可是如果新概念太多,看着眼花缭乱,让人无所适从。如何挑选放心食品,还真得下不少工夫。”
“就说有机食品吧,各种形式的标签都有,在一些电商平台还有人直接贩卖标签,老百姓想花钱买更健康的食品,结果被骗了都不知道。”赵晶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对健康饮食的建议是,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但据市场调查研究公司AC尼尔森的报告,在一些人的概念里,并不看重食物的种类,而认为食物贴上“零添加”“纯天然”“无人工味素”等标签显得更“健康”。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说:“有些企业标榜‘零添加’,加深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现在,一些人谈‘添’色变,错把非法添加物当成了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苏丹红都是违法添加物,合格的食品添加剂不应该替它们背黑锅。”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日前《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以网络、电视、广播等方式做宣传,如有使用“纯绿色”“无污染”等夸大宣传用语、以转基因食品冒充非转基因食品等情形的,均属于食品宣传欺诈。
孙宝国认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有知情权,生产者有责任和义务告诉消费者食品里面添加了什么,所有的原料和配料必须标示清楚,对胡乱制造概念、夸大宣传的行为,应当严惩。
市场上一些所谓的“保健品”“营养品”也很迷惑人。
自从几个月前被查出骨质疏松后,哈尔滨居民张薰每天早上都给自己添一杯蛋白粉:“听说吃蛋白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我平常工作压力大,没时间运动锻炼,吃营养保健品总有好处吧?”
其实,这个观点未必正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说,目前,并没有研究证明长期服用蛋白粉能减少疾病风险。对于膳食中蛋白质确实不足或者正在练健美要快速增肌的人来说,服用蛋白粉类产品还是有帮助的。但是,那些膳食蛋白质已经充足的人,就要考虑到对身体其他方面的影响。过多的蛋白质增加肝肾负担,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就算真要补充蛋白质,吃蛋白粉不如喝豆浆,吃海参也不比吃鸡蛋更有效果。”
范志红说:“许多人喜欢吃味甜、精细、香浓的食物,不喜欢吃苦涩、粗糙、淡味的食物。事实上,那些‘不好吃’的食物往往更健康。”
《美国临床营养学》总结了天然食品中各种“保健活性物质”的味道,发现它们绝大多数都带有苦、涩或刺激性口感。比如食物中的单宁、植酸和草酸,味道发涩,却是强力的抗氧化物质,对预防糖尿病和高血脂有益。
品质食品去哪儿买?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质量可控、营养均衡、丰富多样和加工便捷的食材埋单,“新鲜”“安全”成为餐桌消费追求的核心。
“现在,我对食品消费的理解,首先是保证安全,继而追求健康,更高层次是追求色香味俱全。但生活中总感觉国内市场的食品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北京西城区新文化街居民秦健说,“从菜市场买的蔬菜没有农药残留超标,市场上不再有‘僵尸肉’‘毒大米’,这样的要求不过分吧?”
“都说电商生鲜挺火,但我在网上买了车厘子,到手后打开一看,竟然蔫了。”秦健说,在线下商场与线上电商平台都有过糟糕购买体验后,买到优质、放心的好食品,总感觉不容易。
“从总体上看,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代表的特色、安全、营养农产品总量仍然很低,占全国同类农产品产量不足20%。”王靖说。
“安全是前面的1,各种营养添加都是后面的0,不能保障安全,别的都没有意义。”刚刚成为母亲的成佳妮感叹,现在不少家庭为了安全,选择从国外代购奶粉,然而国外的奶粉是根据国外孩子的体质生产的,国外家庭的膳食习惯也跟国内不一样,“迷信‘洋奶粉’,并非安全就有保障。”
“比如日本明治、森永两大品牌奶粉碘含量低,这与日本的饮食结有关。日本人吃海产品比较多,例如海苔,就富含碘。但中国宝宝需要从奶粉中补充碘,长期给孩子食用外国奶粉,会不会产生新问题?”成佳妮对“洋奶粉”充满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