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9 10:30: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具与艺术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艺术风格是艺术设计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艺术设计的风格,一般是指艺术设计家在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个性,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审美观念、素质层次、民族文化的总体需求与反映。融合性是指对设计风格的复合,有古今融合,东西融合,新旧融合等等。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风格;融合性
艺术设计的风格,一般是指艺术设计家在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个性。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审美观念、素质层次、民族文化的总体需求与反映。对于艺术设计风格,涉及艺术家主观方面,诸如思想感情、性格气质、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和审美理想的特殊性。而所有这些,又受到国家民族的物质、精神文明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殊性影响,受政治、哲学、宗教和美学思想的影响。艺术设计风格的多样性,也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由于欣赏主体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层次、文化层次、年龄层次,属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造成审美需要的千差万别,反过来刺激和推动着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
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必然要在艺术作品上留下艺术家个人的印记。艺术家作为艺术设计中的创作主体,他的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种种特点,都很自然地会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艺术品之中,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主体对象物化到精神产品之中,艺术家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或创作完成后的作品中都物化了艺术家的个性特点和认知原则。艺术风格是设计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
一.时代风格
艺术的时代风格,是反映某一时期、某一时代的科技、文化、审美意识的写照,艺术设计时代风格,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观念、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在设计上的物化表现。商周前期青铜器装饰性较强,幻想的成分较浓,形象也更为怪异,颇具凝重森严,威猛逼人的气势。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从总体上讲,都具有造型生动、纹饰精细、铭文清晰、装饰华丽等特点,但如果仔细区分,仍然可以从青铜器的风格中发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商周时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青铜艺术也随之达到了极盛的阶段,尤其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一般体积庞大厚重,尤其流行一种“饕餮”兽面纹,它既像牛头,又像虎头,既像某种凶猛的野兽,又像令人恐怖的妖魔鬼怪,它显出一种神秘的威力,一种狰狞的美,它带有明显的奴隶社会的印记,象征着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权威和秩序,这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才出现了“鼎”这样整齐、规范、条理、秩序的造型形式。
例如在中国虽然商代和周代同属奴隶制,但商代与周代的文化特征还有所不同。商代的文化更突出地表现在祭祀方面,它的生活内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主要是围绕着祭祀来进行的。因此,殷商的青铜器,其造型的体积感和力度大大加强,以此适应祭祀的需要。而周代的“礼”,尽管也有祭祀,但它不同于殷商的“先鬼而后礼”,而是“敬鬼神而远之”,成为一种比较理性的、有着丰富伦理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的礼仪活动。
又如中国明式家具在设计风格和审美特色上的迥异,也是由于不同文化的影响所造成。明式家具产生于明代私家园林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氛围里,而许多私家园林的园主,本身就是能书善画的文人墨客。他们以文人的审美要求和标准,对园林建筑内的家具设计风格进行整体规划,有的还亲自参与家具式样的设计。这就不仅使明式家具散发出浓浓的文人趣味和书卷气息,而且注入了更多的文人士大夫文化的内涵。明式家具是明代江南文人文化的一种物化。明代椅子由于造型所产生的比例尺度,以及素雅朴质的美,使家具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家具整体的长、宽和高,整体与局部的权衡比例都非常适宜。明式家具为封建统治阶级所占有使用,例如有的椅子座面和扶手都比较高宽,这是和封建统治阶级要求“正襟危坐”,以表示他们的威严分不开的。 因此,每一个时代设计风格的形成,都与当时的文化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一个时代的文化氛围,是那个时代设计发展的土壤,一个时代的艺术设计,又反映出那个时代文化的面貌和特征。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形式,它又自己创造出一种相对独立的宗教文化,使得宗教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世界文化发展链上的一个环节。在宗教文化中,包含着形形的宗教艺术。涉及建筑、雕塑、绘画等各门艺术。在中世纪,一本圣经是统治阶级的宝典,文化的传播地是教堂,教堂的设计最能代表当时的西方文化。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是其中典型代表。它们都是哥特式的风格,从外观上看,它那高耸的尖塔直刺青天使人敬畏,阴冷的墙面和框架式结构使人震惊。教堂内部狭长窄高的空间,以及一排排瘦长的柱子形成一种腾空而
包豪斯是1919年在的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这所由德国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创建的学院,通过十多年的努力,集中了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与试验成果,特别是荷兰“风格派”运动,苏联构成主义运动的成果,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大成的中心,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美国经济的强大实力为依托,把包豪斯的影响发展成一种新的设计风格——国际主义风格,从而影响到全世界。
马歇·布鲁耶是包豪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他完全接受了格罗皮乌斯关于“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的概念。在艺术设计中,他力图吸收现代工业的生产工艺,利用比较廉价和适用的材料,并解决标准化问题。他设计的镀铬的金属弯管支撑的家具体现了这种意图。1925年,他设计了第一把这种类型的折椅——瓦西里椅。
布鲁耶出生在匈牙利,1920年到包豪斯求学,对家具设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具部学习与工作,早期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德国表现主义特征,对于简单的原始主义设计也很感兴趣。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表现特征,特别受到荷兰风格派设计师里特维特的影响。当时他设计的椅子大部分是木头的,加上帆布坐垫和靠背,采用标准化构件,简单的几何体外型。
包豪斯迁到迪索以后,布鲁耶成为家具部的设计老师,在这期间,他设计出了最杰出的一系列家具,在世界上首本文由收集整理例钢管家具。他从他的“阿德勒”牌自行车的车把上得到启发,从而萌发了用钢管制作家具的设想。
1925年设计的第一把钢管椅——瓦西里椅子,造型轻巧优美,结构单纯简洁,具有很优良的性能,这种新的家具形式很快风行世界。瓦西里椅子曾被称作二十世纪椅子的象征,在现代家具设计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钢管家具具有包豪斯最典型的特点,以至于被后人认为是包豪斯的同义词。
他采用钢管和皮革或者纺织品结合,突破性地将传统的平板座椅换成了悬垂的、有支撑能力的垫子,使坐在椅子上的人感觉更舒适,椅子的重量也减轻了许多。这把优雅的座椅是设计拥促者们追捧的作品,蕴含其中的设计理念远远领先于设计师所在的时代,直至今日,它的简约外观与轻巧的实用性仍令人惊叹。
除此之外,布鲁耶还设计出大量功能良好、造型现代化的新家具,包括椅子、桌子、茶几等,得到世界广泛的欢迎,他也是第一个采用电镀镍来装饰的金属的设计家具。关于金属家具,布鲁耶写道:“金属家具是现代局室的一部分,它是无风格的,因为他除了用途和必要的结构外,并不期望表达任何特定的风格,所有类型的家具都是有同样的标准化的基本部分构成,这些部分随时都可以分开或转换。”
瓦西里椅是比较注重功能性的设计。艺术设计中的功能注意主张形式遵循功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功能主义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第一个在艺术设计理论中使用“功能主义”术语的是意大利建筑师阿尔贝托·萨托里斯。
布鲁耶设计的这宽瓦西里椅,采用镀铬的金属弯管作为元素,利用比较廉价和适用的材料,并解决标准化问题。因“坐”而“做”,为“座”而设计。这是一种典型的功能主义,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形式遵循功能。瓦西里椅的外观造型很简约,没有繁琐的装饰加以点缀,更注重椅子本身的实用价值,即椅子的功能性。
艺术创作的真正标准是形式和功能的相互关系。为了证明这一点,萨利文阐述了一条自然规律:“自然界中每个物都有形式,也就是说都有自己的外部特征,外部特征向我们指明这个物是什么,以及我们和其他物的区别。无论何时何地,形式都遵循功能。
包豪斯校长格罗皮乌乌斯的老师贝伦斯是德国功能主义的代表,他被称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贝伦斯把外貌的简洁和功能性作为工业产品的审美理想。贝伦斯主张,艺术设计产品一方面要注重形式对功能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形式的艺术形象性。
与瓦西里椅的功能主义完全不同的是式样主义,主要是过分强调注意形式的艺术形象性,导致式样主义的产生。式样主义注重强调设计的外观形式,而不是优先考虑功能性。式样主义不同于功能主义,它所奉行的不是形式和功能相统一,形式为功能服务的原则,而是使形式大于功能的手法,在游离于功能之外追求形式的新颖。
艺术设计在成为生产和销售之间的桥梁是,还给产品带来高附加值。这种价格不仅支付商品基本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直接功能,而且支付商品证实使用价值者身份和社会地位的符号意义,使消费者产生追求新潮产品的从众,趋同愿望,然而这种追求是有尺度的,因为过分追求会使消费者在他的社会环境中显得标新立异,同样得不到认同,这就产生了新产品的吸引力和对标新立异的担心之间的矛盾。
虽然功能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纯粹的功能主义原则从来没有在艺术设计中得到贯彻。可见,艺术设计产品的形式不仅要符合它的功能,而且要符合审美文化某个发展阶段所特有的器物形式。功能主义的代表贝伦斯也说过:“只遵循功能目的或者材料目的,不可能创造任何文化价值。”萨利文认为艺术创作的真正标准是形式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伊春高等职业教育,地方企业,教学方法,家具设计,有效的对接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别与学科教育属于平行关系。高职教育也有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等层次。职业类教育要做到对口招生,终身制学习。高职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好技术工人和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储备。伊春职业学院作为地方唯一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应该有效的适应教育体制改革,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学科教育的重要表现。优良的、合理的、科学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合格职业类学生的关键手段。实训基地是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大量实践性学习的重要场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与高职教育最为密切的专业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基地更应该有自己的特点特色。
1、欧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
(一)实践教学。艺术设计的产生之根本就是为了培养经济体制下的服务型人才。通过实践,创造出人们生产、生活的产品,是设计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最终目的。设计教育的发源地在德国、德国是设计大国,1919年的包豪斯更已一个完整的设计教育体系影响世界。当时的实践工作间有木材工作间、金属工作间、玻璃陶瓷工作间、塑料工作间等实训基地。直至今天,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多数院校都设置了一个完整设备施工间,实践工场有木工工具、小型电动工具、机床、烘干窑、油漆流水线以及吸尘设备等。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很强。这种实训基地的工厂化,还有实践动手能力很强的师傅指导下,培养出真正的设计师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理论基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首先引进了专业的设计课程体系,我国才有了一定的设计理论基础。在欧洲,理论的系统化、完整化直接关系到整个学科的高度。要想学好专业知识必须有强大的理论奠基,世界上发达设计教育院校都有自己一套完善的设计理论,并以理论指导实践、引领实践活动。
(三)教授负责制。教授负责制是大学采取的重要手段。例如,艺术设计专业只有1位教授,他应该是系里教学工作的权威,系主任起辅助作用。教授负责制定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评聘教师作为专兼职教师,对教师的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教授的工作能力是否称职关系到系里的发展情况。教授直接对校长负责,这种教授负责制充分体现了发达国家在教育方面尊重专家、尊重权威的基本教育思想,避免的行政对教学过度的干预。
(四)设计师任兼职教师。学生要想设计出与时俱进的好作品就必须了解最新设计动态、开拓眼界、提高创新意识、学院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与业界人士交流,聘请企业一线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兼职教师要比专职教师数量大,流动性快。避免了教学内容十年如一的死板状态,流动的,不断更新的知识才是新鲜的,才是丰富和活跃的。
(五)国际交流频繁。艺术大学之间,都会定期的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家具设计展览,如“意大利三年展”、“德国科隆展”、“英国伦敦展”等国际设计展,产生的费用,学校负担一些,再向社会基金申请一些。另外,除了参加这些世界级的家具博览会外,还会组织参加一些设计沙龙,这使学生可以更多的与业界人士接触。通过参加博览会,展示了自己,开阔了视野。
2、我国设计教育的不同
(一)师资取向不同。教设计的老师应该是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大都应该有自己的设计公司,或在业界的公司做兼职,同时在业界是一个有口皆碑的人。我国教师大多数从校门出来又走进校门,一直处于相对封闭、落后和保守的文化与教育环境中,缺乏参与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过程。工作的经验和有关市场、工程、新材科、新技术的知识的知识更是不足。
(二)教学方法不同。欧洲的教学形式多为教师尊重学生的设计取向,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主要以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学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的结业作品要求是实物模型。这种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评判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反观我国的设计教育,我国设计教育条件有限受金费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大多数院校没有没有工作车间和相应的实训基地,对学生的结业作品要求也停留在纸面图纸上。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设计思想也不容易被调动出来。设计思想不能充分的表现从而把学习重点转到了计算机绘图上。把一个工具或者说表现形式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本末倒置,设计思想,设计理念,设计功能都归结在一张效果图是否好看。
3、启发与具体措施
(一)创造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是创造,企业的灵魂是创造,因此,家具设计教育要培养的不只是学生的表现技法,不只停留在3DMAX效果图、cad施工图这些表面图纸上。还应包括创造能力、理论素养、认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期间为企业设计可观、可感、可考的设计作品并且要合理有效的投入到市场中去。
(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该重视与建筑、室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学科的交叉与整合,注重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业技术的结合,注重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强调设计理论与工程技术并重。
总之,设计教育这个系统应该是有序的、良性的、优化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要能够与时代、社会发展互动,而不是封闭的。环境艺术设计不能重蹈片面追求表面形式的覆辙,要避免陷入单纯强调木材加工的泥潭。
参考文献:
[1]孙亮.北欧等国的家具设计教育[J].家具,2002(10):21-22.
[2]许佳.斯堪的纳维亚现代主义的形成与崛起[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4(8):15-17.
关键词:陈设艺术、室内环境、室内空间、陈设品
1、陈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概念
陈设艺术设计,是以建筑空间为依托,业主的经济、文化背景和物质、精神需要为依据,按照整体的功能关系、文化关系、美学关系,进行陈设物之间,陈设物与空间、界面之间综合策划、选择和整体设计。营造高功能、高艺术性、高品质的生活、工作和活动环境。
近几年的陈设艺术方面的展览会很多,却没有陈设艺术设计方面的内容,还是过去的艺术品、家具等生活用品的物品展览会。社会有关方面对陈设艺术专业的概念还不够清楚。室内空间中主要物品,如实用物品:家具、灯具、织物、电器等;观赏物品: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品、饰品等,如同一台戏的演员在舞台上的重要的角色,可陈设艺术设计像戏剧艺术中的编剧、排戏,是解决整体关系和营造整体形象的工作。一个生活、工作、活动和环境各方面关系和谐的整体形象才是陈设艺术作品。因此,陈设艺术品不等于陈设艺术。
例如:某多功能厅室外茶座空间的水池旁边有一排蓝灰色的高墙,把这个空间和外面的居民小区隔开。业主原打算制作仿汉唐时期风格的人物锻铜浮雕装在墙上,设计师认为内容和形式不符合茶座的功能和空间氛围。最后做了一组从水池边起飞的姿态各异的白鹭装在墙上,再加以绿化陪衬,给茶座空间营造出轻松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氛围,特别是人们转身一看在多功能厅的玻璃幕墙上有一群白鹭含蓄的映影,增加了空间深远奥妙之感。这一陈设艺术设计提升了这个空间功能上和艺术上的价值。
2、简约型空间与陈设艺术设计
科技发展,建筑材料和技术进步,简约型建筑空间营造在设施性能上、空间变化上、界面外观上,日益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一般的办公楼、商业写字楼甚至宾馆和住宅成品房的简约风格越来越得到业主的认可,成为发展的趋势。但是,简约型建筑空间趋同于,低文化元素,满足不了不同文化背景业主的怀旧心理和精神需要。陈设艺术设计在选择陈设品和整体设计上进行一对一服务,能够按业主的要求赋予所需要的文化氛围,或高雅或热烈,或中式或欧美,或市井或田园等等,建筑空间能营造出不同文化氛围和情趣的生活环境。因此,陈设艺术的发展将促进简约型空间的发展,减少建筑空间重复装修量,将有益于社会节能减排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例如:某市级迎宾馆是一座现代风格的建筑,而迎宾馆的会客厅建筑形式是简约型的,但缺少中国文化元素,有可能重新装修。经过陈设艺术的重新设计和布置后,主立面墙嵌入《飞天祥云》磨漆画,侧立面摆上明式红木条案、盆景和“双面绣”屏风。文化氛围大变,一派典雅、庄重、精美的中国风十分夺目,得到迎宾馆上下一致满意。
同样,一套罗马餐桌椅,几幅欧洲风景油画,也营造出小餐厅浓郁的欧陆风情。
3、大众经济•生活与陈设艺术设计
相对于建筑空间设计,营造生活环境的陈设艺术设计和人的生活需要、精神感受更为密切和直接,更能满足业主的个性化需要。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大众生活水平提高,这种需要将相应提高。
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人们生活状态变化加快,生活空间稳定期缩短。如果生活空间变更,营造新生活环境着重在界面装修,对个人是不经济的,对社会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应把重点转移在室内陈设上,有价值的陈设物可以搬走继续使用,“今天的精品是未来的文物”还可能保值、升值,是一笔财富积累。
因此,人们在营造生活环境上的消费观念在发生变化,日趋减少在界面装修上进行的投资,而重视陈设物高品位的选择和整合设计,谋求达到高品质生活享受和财富积累双重目标。因此,陈设艺术设计会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关注。
4、陈设艺术是室内设计专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室内设计业偏重装修设计与景观营造,但一部分建筑师也把工作延伸到装修设计和景观设计,是有交叉的专业方面,未来有相互竞争的可能,对室内设计师来说业务空间可能会变小。
专业的设计师除了自身具有专业相关的艺术修养和生活阅历,面对新的设计项目还要依据大量资料和画家、工艺美术家、设计师和生产厂家进行广泛研究,选出特定空间所需要的类似的作品图片,做出陈设艺术整体设计反复推敲的图板。有了这些方向后,再和相关方面商量落实创作、设计、加工等事宜,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进行必要的调整。我国现在已有一部分室内设计机构和设计师开始关注陈设艺术设计并涉足陈设艺术设计工作。陈设艺术设计是一个具有特定设计法则,系统操作程序的专业。是室内设计师的主要专业研究方向,是室内设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发展比重可能不断增加。
5、结语
陈设艺术设计根据建筑空间、整体关系设计和选择陈设品,优则存、劣则汰,将影响相关陈设品设计及生产的方向、提高产品创意设计的空间整体形态的意识。意大利家具、家电等产品,在世界上能领导潮流与他们在室内设计方面整体发展是相关的。中国相关产业已关注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支持室内设计专业团体的学术活动、应建立合作网络。因此,意识到陈设艺术是带有全局性的创意产业,将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潘吾华编著,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
关键词:现代社会艺术设计慰藉功能
就艺术设计这一创造性的活动而非名称来说,它是伴随着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和器物文化的出现而出现的。它实际上就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人为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这种造物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因而是一种艺术质的造物。”⑴所以,虽然艺术设计在20世纪以前没有能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没能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出现,但是其上述的一些特点却能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被体现和发挥得淋漓尽致。按照以往的社会发展来看,人们拥有关于衣、食、住、行、乐的各种造物所包含的形式及功能基本能达到相互统一。然而,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地到来,随着科技进步引发的又一次工业革命地出现,艺术设计所应囊括的各种价值及功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某些偏差和遗漏。至少就现阶段而言,艺术设计所要体现的慰藉功能没有完全得以实现。这是始料未及的。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现在,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各类产品都得到极大地丰富,而作为弱小个体的“人”由于被分布在一个节奏飞快、人造物充斥周围的环境中,其心理及生理则难免会出现种种不适。这时,属于上层建筑文化领域的艺术设计应该分担起缓减这一压力的重责。而本文试图将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与艺术设计相联系,谈点有关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
一
丹纳很早就在《艺术哲学》一书中阐述过艺术作品须臾不可与环境分离这一观点。同样的道理,在谈及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之前,我们应该先分析艺术设计正处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以及这种环境对艺术设计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毕竟,艺术设计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它应该对社会生活作出反映,同时还要反作用于社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学技术跳跃发展的时期。所谓“跳跃发展”是因为当今人类进步呈现出连锁式的阶段性飞跃。由于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不可能始终获取直接经验,只能借助于纷繁复杂的各类知识、信息及技术等间接经验,才能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所以,当一件新的造物出现以后,以该造物为基础的其他产品会应运而生,从而使这个世界以比以往快几十甚至几百倍的速度迅猛发展。人们最熟悉的例子便是建立在大科学和大科技基础之上的计算机的发明及应用。它标志了又一轮科技革命地到来,并始终以其独特地生产方式不断地为现代社会注入发展的活力。而设计的本质是“为人造物的艺术”⑵,它在这种“跳跃发展”中更能体现自己的优越性,不仅可以借助科技成果丰富自己的素材及制作手段,而且还反作用于科技,为其提供具有艺术特征的产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科学和技术对生产方式的改变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日益与艺术设计相联系,与其共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同时,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制开发及应用为艺术在形式及内容的多样性上提供了可能因素。“仅以现代家具为例,就有单元系统家具、塑胶吹气家具、纸板家具、聚脂家具和超高堆积家具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⑶此外,科学技术对思维方式的改变产生了新的设计理念及思维,使艺术设计呈现多元趋势。特别是后工业时代的波普艺术、欧普艺术、幻觉艺术、偶发艺术等等都对现代生活观念及设计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艺术设计在这个时代更能体现风格化创作倾向,同时其系统化和专业化的程度也伴随着科技进步而更为加深。
二
但是,科学技术一直被誉为一把“双刃剑”,它既造福了人类,变革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全球性问题、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布热津斯基说过:“世界正在形成一个‘技术电子’的社会:一个在文化、心理、社会和经济多方面都按照技术和电子学,特别是计算机和通讯来塑造的社会。”⑷所以,如果科技的负面影响波及到整个社会的时候,其产生的破坏力是相当惊人的。一直困扰人类的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膨胀、粮食匮乏等问题就是最好的证明。
艺术设计在这种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就现状而言,很多艺术设计作品给人的印象多是局促、不安、焦躁、机器味过重、多种类设计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尤其是电脑艺术兴起以来,人们更加依赖计算机这种工具,想方设法摆脱传统思维方式和传统手工工艺的设计,制作。尽管在一定时期内计算机与网络艺术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开拓了多种新的设计领域,但是机器痕迹过于明显的问题一直是电脑与网络艺术挥之不去的阴影。
与艺术设计领域一样,其他艺术创造领域也在不同程度上被这个尖锐的问题困扰着。就拿音乐创作来说,计算机技术赋予其自身主题和风格以过分的焦灼和狂乱。使人与人之间好像产生了机器零件相互摩擦碰撞的特殊感受。例如,西方社会在80~90年代的时候,出现了一种电子舞曲--Techno,它的诞生使一种动作狂乱、奔放不羁的新舞蹈“锐舞”(Rave)变成人们发泄焦虑不安的渠道。“Techno音乐、昼夜狂舞的Rave舞蹈以及舞场上广泛使用的,给人带来的,是被一些英国作家称为‘集体脑休克’和‘借助化学手段对黑夜无感知’。”⑸但是,无论在哪种形式下的艺术创造领域,这种发泄终归不是一种健康的方式,它那种特有的畸形的性格可能会最终没落社会文化艺术。人类自身已在这个社会下承受了太多的压力,社会进步的步伐迈得越大,走得越快,人们内心的局促、不安、恐慌及压抑的感觉就越强烈。如果再对其精神世界给予缺乏人情味的冲击和刺激的话,人类心理和生理状态必然会相应地产生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变化。
虽然,20世纪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在科技的影响下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变革,但是文化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却表现为时不时地利用可能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甚至落后的意识形态阻碍着经济基础的长远发展。因此,缩小到艺术设计领域中看,人们正需要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寻求一种解放自己心灵使身心压力得以缓减的有效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将健康的思维方式投入到正常的物质生产实践中去。这时,设计艺术慰藉功能就应该被立即提上议事日程。
三
就字面理解,慰藉有抚慰,安慰的含义。功能则是指事物应发挥的作用。但是,要想在较深层面上去了解其含义,先从艺术设计的目的性方面着手分析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大概不会有很多人否认其明确的目的性。“不过,这种目的有双重本质:既是具体功利的,又是社会的”。⑹根据设计的本质可以推导出艺术设计是一种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的活动,是一种具有艺术质的造物行为。因此,它所具有的社会目的性是通过作为“人类与世界调解的工具”⑺这一面貌展现的,它具有多种的复合价值。既然是调解工具,艺术设计在满足功利目的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如何实现社会价值。换句话说,艺术设计不仅是通过造物和实现物品的实用性来服务于人类群体,还必须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一类人的情感,并非只就是设计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则是体现社会价值的一种载体,肩负起就设计领域来说应该具有的抚慰、安慰作用。一方面,人们在享受艺术设计成果时净化解放了心灵;减轻了身心压力;抚慰了焦躁的情绪;舒缓了疲惫的感、知觉。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为达到这一目的(内容)而采用了适应人类心理及生理的功能外在手段(形式)。因此,慰藉功能实际上是内容与形式在为达到统一过程中而努力具备的一种合目的性的理性因素,它的任务是在快节奏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环节中调节人际关系,引导竖立较为正确的生活消费观念,舒展和升华人类灵魂,使人们在体验物质生产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文化领域的同步发展,逐渐达到人类全面发展,从而既体现人的自我价值,又服务于社会,改善社会发展所具备的综合素质。
艺术设计的目的性决定着其功能性,但这些目的归根结底还源于人类的需求。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所以功能的概念也应该是多层次的。设计者的职责便是将人们朦胧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功能目标。在当今时展中,人类物质需求虽然复杂并且繁多,但对这种要求的功能性满足相对容易实现,且较直观,甚至具有可视性,易于衡量。然而那种在局促焦躁环境中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却不是很直观的,可具体操作的。满足这种需求就要以一种包含在设计作品中的气质或魅力为载体的慰藉功能来实现。诚如李泽厚先生曾经说过:“……吃、穿、用等物质需要都有一定限度,比较起来容易满足。但精神的追求却不是这样,它常常是无限的,不好解决,难以满足。”⑻所以,艺术设计才必须在造物的同时考虑到其产品的精神含量。当艺术设计所体现的精神气质或魅力在目标市场的精神追求中寻求到共鸣时,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就得到了实现。这其实遵循了格式塔心理学派所提出的“异质同构”原则。也就是说,当艺术设计作品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中所定位的目标群体的心理感受能在该或该类艺术设计作品中得到肯定的释放的时候,或者说,艺术设计作品使目标群体在心理和情感上获得一种最简单,最规范和最对称结构的时候,艺术设计才慰藉了目标市场,从而使其在精神上感到满足。说到底,这是一种心理平衡。人类由于前述的各种原因,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或多或少失去了一种内心的平衡机制,而艺术设计则可借助多种手段来平衡人们的内心机制,使其在精神上感到舒适。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讲,艺术设计慰藉功能还是从属于功能实用性的,是其实用功能在精神方面的体现,即因为它可以满足人类精神需求,所以应该是有用的。
不过,艺术设计的这种慰藉功能最终还必须通过物质手段表现出来。这里就涉及到表现方式的多元化。正如李泽厚先生认为的那样:“真理是一个由许多方面构成的整体。因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去接近它……”⑼从这层意义上说,慰藉功能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这也进一步丰满了艺术设计作品,从多种角度改善其质量提高数量,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的需求。此外,马斯洛曾经把人的基本需求分为五种:生理的,安全的,爱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设计的慰藉功能则可通过各种物质手段,根据这五种需求由浅入深地逐一实现,体现不同阶段功能目标。而在这层意义上,慰藉的对象不同,被要求的内容不同,最终导致其表现方式的不同,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规定了慰藉功能的多样形式。
然而,强调多样性不等于孤立统一性。在保证表达方式由多种语汇构成的同时,还应该将设计作品的品格统一到对目标人群进行心灵安慰及教化这一主旨上来。任何设计都不能以牺牲这一原则为代价来获得谄媚于多样性的途径。如果舍本逐末,脱离其慰藉功能宗旨抽象地谈论多样性,那么结果只能使设计作品得不到共鸣,实现不了其社会价值,而仅仅成为设计者孤芳自赏的个性表现品。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在现代社会中应该找到合理解决科技发展与文化心理之间矛盾的方法,实现自己多种价值结构,服务社会。然而,目前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还未能得以充分体现,这不能不说是艺术设计要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之一。因为,为了实现慰藉功能就必须先了解社会问题,研究造型心理、色彩心理、人体工学等等各类复杂学科。只有从这些方面入手才有可能在一般意义上体现艺术设计对目标市场的抚慰效用。如果要更深地把握慰藉功能的实质的话,还应该研究历史、哲学、民族民俗学等等。这些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更能让人们在作品中得到共鸣,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性研究活动,而是几代人共同努力,不断摸索的长期过程。所以,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所牵涉的问题是很广泛的,它不是单靠一两句话就能完全解释清楚的。但是有一条原则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应该注重“以人为本”,而此处说的“人”并非指单个的人,而是整个人类群体。只有坚持这一理念,艺术设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就能起到调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作用,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更大的价值,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
参考文献:
⑴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13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⑵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M],65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⑶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M],535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⑷金元浦,王军,邢建昌.美学与艺术鉴赏[M],505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⑸金元浦,王军,邢建昌.美学与艺术鉴赏[M],520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⑹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3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⑺〔美〕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M],400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⑻李泽厚.美学四讲[M],46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⑼李泽厚.美学四讲[M],20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TheDevelopmentoftheModernSocietyandtheSolacefulFunctioninDesignArt
HANChao
(ArtDept.,SuzhouUniv.,Suzhou232001,China)
Abstract:Ontheonehand,withtheterriblespeedofdevelopment,themodernsocietyhasbroughtthegreatadvance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Ontheotherhand,ithaspresentedunprecedentedpressureandunknownhabitationtohumanbeings.TheDesignArtisanewsubjectandprofessionlainbetweenartandscience,whichshouldenableitselfnotonlytorealizetheappliedfunctionforbody,butalsotoreflectthesolacefuloneformind.
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实施“双证书”教育模式的条件建设
“双证书”教育模式的核心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上岗为导向,并按照就业后的实际工作任务和岗位情景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培养教学师资和组织教学活动。构建课程体系实施“双证书”教育模式,首先要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入手,通过课堂教学环节把理论知识讲授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应知”要求相融合,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校的实训和实习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应会”要求相一致。因此,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在学历教育知识体系基本框架不变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对行业的能力标准和职业要求进行全面分析入手,根据行业的能力体系和职业资格框架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如上所述,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工种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工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既存大同也有小差异。例如,所有工种对学生的艺术修养、创新思维、造型能力和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但不同工种的具体工作内容有所差别。因此,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最好以模块化方式构建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既能满足艺术设计学科性教育对理论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又能兼顾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例如,按照家具的设计程序和生产过程,为有意在家具设计与生产相关工种就业的学生设置以木质家具为载体的基本模块和专攻模块。其中,基本模块可以提供几种不同风格的家具,要求学生3~5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各组成员分工完成目标家具的尺寸测绘、方案图和施工图的绘制等工作,并要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熟悉家具的功能、造型、尺寸、材料、连接方式等知识,最后要求每个学生项目组根据图纸按一定比例制作出家具模型或实物。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并向企业推荐优秀的作品,使之能投入生产。学生在完成了这些基本模块的学习与训练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目标进入专攻模块的学习与训练,最后可申请考取相应模块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家具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或制图员职业资格证书等。此外,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邀请相关企业和公司的专家、技师或负责人共同探讨。业内专家提供的有价值的建议将使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
重建课程标准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与软硬件条件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导致部分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教育模式仍以学科式教育为主,在教学上注重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追求理论知识的“宽、深、厚”以及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技能培养方面较为单一,只是偏重于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所开展的课程训练项目多为虚拟的,没有与企业、行业的实际项目对接。因此,尽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能完成视觉效果看起来不错的创意或项目方案图,但是在就业过程中还是信心不足,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依然会无所适从。这导致用人单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毕业生进行再培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些高等院校对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课程标准进行了改革。福建农林大学也不例外,对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课程标准进行了重建,要求尽量做到课程有方案、项目出产品,体现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因此,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课程考核都不再以理论考试为主,而是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项目或者围绕国内外相关大赛的主题,以考核完成项目设计或大赛设计任务的情况为主。但是,目前的课程标准还存在课程考核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结合不够充分、校内评价与企业和社会评价的结合尚未实现、学生的设计方案转化为企业生产力的比率还太低等问题。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所以如果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那么学生难以真正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因此,福建农林大学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断交替循环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安排如下:在大学一年级安排专业认识实习,让学生到学院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和兴趣培养;在大学二年级安排省外专业实习(艺术考察),加深学生对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全面了解,指导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大学三年级的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渗透实践教学内容,即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与相关职业标准相符的课程实践环节,通过专项实训强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大学四年级安排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到校外实训基地或签约单位进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并争取考取1~2个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使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顺利实现。在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课程教学与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和实际的生产过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主动探索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例如,以项目设计为载体,以项目开展为主线,以任务实施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问题讨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再如,通过“知识小词典”教学环节将职业资格考核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贯穿于课程教学,通过“技能辅导站”形式在项目教学中练习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的知识点,并通过实际操作工具、设备等实训环节,把考核要求的知识分解到各个实践环节中进行练习,以实现学科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的结合。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企业的实际要求、了解相关职业岗位的特点、积累现场经验和提高技能水平,为学生最终获取“双证书”奠定基础,而且能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角色转变的适应期[2]。
造就“双师型”师资队伍“双证书”教育模式的成效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保障,所以除了要建立能够满足职业训练要求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之外,更需要造就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目前,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较低,急需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适应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实施“双证书”教育模式的需要。首先,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进行工程项目和技术的开发,以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或者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提高专业技能,进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其次,引导专业教师熟悉职业资格认证考核的标准和评价规则,积极参与职业资格考试的考评培训,并取得1~2个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考评员资格。只有这样,专业教师才能熟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考查规则和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制定课程标准。最后,在制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时,从以考评教师解读课本的能力为主转向以考评教师驾驭教学工作的能力为主,要考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兼顾学科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如实训环节中典型工作任务(产品或项目)的选取是否与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相匹配,以及教师是否能更好地把控学生实际操作的效果和考级的通过率等[3]。此外,艺术学院还可以通过聘请行业或企业的专业人士担任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以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建设实训基地实验和实训条件是保证“双证书”教育模式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也是达成职业技能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在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来说,校内实训基地不是一般的理论验证实验室,也不是纯粹的实习车间,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教授工作室加工厂”式的人才培养空间。其主要功能是满足学生进行以设计实践为主的训练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较系统、规范的多种技能训练和艺术创造思维的培养。校内实训基地的最基础条件是拥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室、艺术设计创新实训室、模型制作实训室等;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实训室,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从而可以节省一些先进设备、设施的投入[4]。校内实训基地在材料消耗、维护、管理等方面均需要大量的资金,且很难做到仪器设备的齐全、先进,所以高校还要把企业作为学校办学的强大后盾,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的最佳平台,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因此,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应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一种双赢互动的长效机制。例如,通过与企业联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或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同,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开展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实践教学,使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任课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习、实训任务。另外,学校还可以把各地举办的家具博览会、家居体验馆等作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将其作为学生观摩、学习、体验和实践的真实情境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使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过程,能够让学生注意到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操作规范性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实际生产对技术和操作的要求。这既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又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5]。
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实施“双证书”教育模式的意义
目前,我国相关的中小型企业数量多、门类广,用人倾向侧重于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全面实施“双证书”教育模式,体现了“本科+技能”的人才培养优势,加强了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从而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增强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2],同时可以满足社会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尽管“双证书”教育模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但这种积极发掘学生潜能、拓展专业领域、主动与社会接轨的教育模式将有助于高校本科教育教学体制的完善,有助于推动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开展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也有助于企业发现有能力承担产品研发、品牌策划、项目管理等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因此,“双证书”教育模式必将在培养个性化专业人才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就业对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
作者:叶翠仙 董建文 丁铮 林皎皎
[关键词]高职 人体工程学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113-03
《人体工程学》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在第三学期。此课程是家居与陈设设计、住宅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课程的基础。此课程教学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是否能顺利展开,能帮助学生在具体课题的设计当中将艺术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对相应的设计理论课也起到示范作用。
一、《人体工程学》课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城市规划建设、乡村城镇化发展、房地产业的兴起、建筑装饰行业的迅速崛起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增加,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对生存装饰和历史传统认识的改变和新的要求,艺术设计越发受到重视,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这一专业人才的培养便成为许多高校办学的热点。装饰行业的迅猛发展,为《人体工程学》课程建设描绘了光明前景。
在对开设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相关公司的调查中发现,学生作品只重艺术表现,不重务实性设计;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缺乏主动的认知与贯通,缺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缺乏实践创新的能力;生搬硬套设计理论,对人性化设计考虑不足。21世纪是设计的世纪,装饰艺术设计的目的除了满足基本使用外,就是使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富有艺术性,设计者必须根据人们生活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行设计。学生除了要有创新意识,善于利用现有资源,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外,还要熟练地掌握人体工程学,并且在设计中广泛地应用它。《人体工程学》教学应根据设计师岗位技能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
二、《人体工程学》课程建设现状
(一)教学模式陈旧,缺乏针对性
高职院校的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建设时间不长、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人体工程学教学多采取传统的“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模式。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以求通过考试。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使学生真正在后续的各专业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中具体应用本学科的知识,同时也与将来所从事的展示设计岗位、室内设计表现岗位、室内装饰工程设计管理岗位、室内装饰工程监理岗位或室内设计教学培训教辅岗位等严重脱节。
(二)课程内容僵化,缺乏实用性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体工程学》教材如雨后春笋,版本众多。但这些教材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用大量的数据、生理原理来讲解相关知识,内容僵化,对于底子薄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无异于进入了呼吸困难的“高原”。这与高职教育教学的“必需、够用”原则相违背。学生只知原理,却无法将原理与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达不到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
(三)实践教学薄弱,缺乏实践性
实践教学薄弱是高职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各专业的建设重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建立各种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多数院校已经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以画室、专业机房居多,实训基地功能单一。投入较大的装饰材料实训室、装饰施工实训室以及模型制作实训室基本没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多为装饰设计公司,每次只能接收3-5名学生的见习或实习,无法提供大规模集中性的学生实训,给实习教师的指导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上述原因,造成人体工程学的实践教学在校内无法与工作岗位直接对接,在校外无法及时得到专业教师指导,教学效果较差。
三、《人体工程学》课程建设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课程设计思路
1.遵循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完成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中,将设计项目、设计要求、设计资料、优秀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艺术设计真实的氛围和环境(真实案例设计),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2.遵循多元智能理论学生观和教学观。根据生源情况、学生基础及学生形象思维型智力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使其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发挥潜能,成为各具风格的设计人员。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任务驱动,实行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四步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不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人体工程学》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室内装饰方案设计岗位、室内陈设设计岗位、家具设计岗位、展示设计岗位、室内设计表现岗位、室内装饰工程设计管理岗位和室内装饰工程监理岗位的任职要求,与装饰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施工)监理的岗位职责和职业能力,确定学习领域,对学习领域进行精确分析后,来确定学习情境的。每个学习情境都是来源于真实的工作任务。
在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仿真模拟、实训演练”的教学模式,以真实任务和仿真任务为导向选取和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形成易于在建构中学习,适于形象思维型智能特点,与相应职业资格标准吻合,由简单到复杂的家具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展示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四项学习情境。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设计了6个专题,分别侧重人体感知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行为心理。
(二)对接工作岗位,调整教学内容
本课程针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设计师、设计助理、绘图员、项目经理、施工员、预算员等职业岗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需求调查,确认了这些岗位所需要的相关科学知识体系是以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与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相结合的知识体系。技能结构是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者结合而成。技能训练采用基本技能训练深化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的程序组织教学,相应的知识内容编排则采用基本知识深化知识综合知识社会知识的顺序来适应技能训练内容。从“必需、够用”着手,确定核心学习内容为人体工程学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培养目标为使学生成为“能设计、会装饰、善工艺”的室内装饰艺术设计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1.以不同的“工作岗位”构成若干教学模块。《人体工程学》的教学内容分为了6个模块: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知识、人体的基本尺寸、室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运用、家具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运用、产品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运用、公共环境中人体工程学的运用。
2.以相同岗位上的不同工作任务或服务任务为工作技能或服务技能构成教学单元。《人体工程学》的“家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运用”分为3个教学单元:桌台类家具功能尺寸设计、坐卧类家具功能尺寸设计、贮存类家具功能尺寸设计。
3.以具体“工作过程或服务流程”构成教学内容。在“贮存类家具功能尺寸设计”教学单元中选择“衣柜功能尺寸设计”为教学内容,按照尺寸设计、功能尺寸设计、外观设计的顺序,将人体工程学内容融入衣柜整体设计之中。
4.以工作或服务中的设计要求和实操注意事项为“技能要点”构成教学重点难点。在“衣柜功能尺寸设计”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主要以人体的基本尺度为依据,同时还应照顾到性别及不同人体高矮的要求。教学情境设计为分别给不同年龄构成、不同性别比例构成和不同文化程度构成的家庭设计衣柜。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兴趣,教学效果明显。
(三)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人体工程学的授课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艺术设计是在具备艺术性的同时还应拥有科学性,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本课程安排了一次小课题设计“座椅设计”,根据美观实用的原则运用人体工程学知识,首先分析实物案例,如学生椅、阅览椅等,运用已具备的人体工程学知识,分析这些座椅设计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改进设计建议。作业提交内容包括改进效果图、必要的结构图、原设计中存在的人体工程学缺点。课题主要是对人体尺寸测量章节内容所进行的一次设计实践,通过训练使学生重点掌握椅类家具(休闲椅、工作椅)基本尺寸规律(对于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面、椅背的倾斜角度及其弯曲曲率规律。养成整体匹配意识,亦即尺寸、倾斜度、曲率的整体配合规律。最后通过作业的展示及点评,使学生受益匪浅。
改变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在“视觉与艺术设计”教学中,首先通过让学生试做《乐嘉色彩心理学测试》,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尝试总结出色彩与心理变化的关系,继而深入探讨色彩设计。在总结时,向学生展示目前在色彩设计中获得国际荣誉的作品,使其在作品欣赏过程中,体验设计大师如何运用空间色彩调节人的心理情绪。
本课程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开展了校园环境调查、商业环境调查、居住空间调查,和学生共同完成了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与结果统计与分析,使学生对不同空间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标准逐步熟悉。通过实地测量、考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重新理解。本课程设计了一次调研报告“定州大世界商场的商业空间设计”,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从商场外观设计(男装、女装、超市、内衣区等)的展台、灯光、通道、展示设计等多个角度,去发现现实商业环境当中不合理的人体工程学问题。学生通过调查分析汇总以后,不但加深了对人体工程学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的养成。学生将报告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陈述,不同的案例及每个学生的思考都能得到共享,加深了大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提升职业技能,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又是教学核心。在“触觉与艺术设计”的单元教学中,我们将课堂选在了定州市博陵建材市场,对学生下达不同的工作任务。真实的工作任务促使学生认真去思考,经常深入建材市场,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增加专业知识,熟悉工作岗位。比较在教室里的理论讲解,走入工作环境,明确工作任务的实践教学,更受学生和用人单位欢迎。
(五)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利用
《人体工程学》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中普遍开设,课程建设已逐步成熟。其中天津美术学院李维立老师团队的《人机工程学》、天津科技大学张峻霞老师团队的《人机工程学》、安徽工业大学晏群老师团队的《人机工程学》、华东理工大学程建新老师团队的《人机工程学》、江苏大学何灿群老师团队的《人机工程学》等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很多教学成果,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是值得借鉴参考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潘鲁生.艺术与技术并重――关于设计艺术职业技能教育的断想[J].设计在线,2004.
[2] 刘晓娟.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5).
[3] 朱星彬.“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人才培养模式之实践[J].宁波职业技学院学报,2008,(6).
摘 要:设计的思维方式可以理解成为设计的方法,而设计方法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它贯穿于整个设计活动的始终。前人通过经验总结出了这样一个规律:室内设计作品的水平高低、质量的好坏都与设计师的专业修养和艺术理论功底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关键词:思维;设计;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191-01
设计这个词最早源于西方,但设计属于人类,设计是无穷尽的,只要人活着,永不停息,设计就会有存在的地方。
随着对设计理解的加深,对设计认知就会慢慢发生变化,换句话说,应该是由量变到质的飞跃。而这逐渐沉淀下来的东西,亦便是在设计中最本质的东西。在接触设计的初期,更多关注类似于色彩、造型、功能等设计技术层面的问题;因此,面对设计项目,也仅仅是局限于色彩搭配以及造型手法的肤浅层面。经过项目的积累,我们对设计的认识,无形中会对设计产生许多启发和启迪,逐步会发现设计是解决人们心灵的问题,同时也是服务于客户。所以,设计首先是与客户心与心的沟通对话,了解客户对设计的需求、经济能力、文化 背景,只有在沟通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做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来。此外,设计师在进行一个项目设计的时候,不能有客户是在用金钱购买自己服务的心理状态,应该在精神和文化层面上有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称的上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否则,和匠人就没有区别。
设计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方法、手段。也就是要表达一种思想设计的内容,比如说室内艺术设计是一种以空间媒介为前提,对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融入一些设计理念与情感表达,强调空间要素的艺术效果。当然,功能性、科学性等是设计应该仔细考虑的因素。也就是说,室内艺术设计必须具备功能性和精神性;而且室内艺术设计营造出来的空间必须超越其使用范畴,从而与人的情感发生反应。才会让人与空间产生情感的互动。因此,室内艺术设计不外乎形式本身的探讨;也是一种倾注了人文内涵,包括艺术哲学、科技美学与智慧文化的某种演绎。有的人说,想不出设计了,灵感枯竭了,其实大自然给予了我们无穷尽的。
设计作品的优劣也跟设计师本身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设计本身也是一种思维活动,里面有相当大的艺术含量。“设计”的层面与“艺术”的层面可以说是互融的。例如:室内艺术设计应该是设计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文化修养因人而异,艺术的素养和技巧的熟练。对每一个设计师都是不可或缺的;真正的创造力、想象力也源于此。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艺术设计家的文化修养及其作品的质量与他本人的表现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文化修养是空间艺术设计思维与表现的坚实基础和灵魂中介。文化修养也离不开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对知识涉猎的广度和深度。这里所指的文化修养是很多方面的,关于艺术设计师的文化素质,也难与思想观念、深厚的理论素质绝对的分割开来。但凡做设计出色的设计师,必定是理论与实践并存。要想在设计上有所突破,就得冲破直接的思维屏障,建立自己的规则。要具备逆向思维的能力,能够用前人未曾用过的思维方式与角度去思考问题。此外,还需要颠覆既有的思维模式。我们生来具有创造、探索、学习、发现与发明的能力,可是只有少数人能够运用这种能力,那些“会思考”的人,将自己的思想、知识及实践经验转化为终生有用的可更新的“组织资源”与信息库。不应该恪守于已有的知识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以致于丧失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设计是离不开想象的,设计师应该具有艺术家一样的想象力。在艺术创造活动中,任何创造过程都是必须先有思想后才有思维,思维界定了表现方法。所以,思维之于表现的意义是决定性的,可谓“意在笔先”就源于此。“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人类活动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设计的思维方式可以理解成为设计的方法,而设计方法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它贯穿于整个设计活动的始终。前人通过经验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室内设计作品的水平高低、质量的好坏都与设计师的专业修养和艺术理论功底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还需和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需要结合人体工程学来对室内进行设计,只有结合人体工程学来设计才能更好的地服务于社会,比如说在进行室内空间划分的时候,需要充分结合人体尺寸来进行设计。比如,在对卧式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先考虑人与室内的东西关系,再来对室内家具进行布置。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等必须以人体的尺度为主要设计依据;同时,为了合理的设计空间;设计师得使这些家具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室内活动和使用的最小范围,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的。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的主要联系表现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测试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果,达到安全、健康以及舒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征.室内设计[M].四川: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
关键词:高职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42-03
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里新事物不断出现,而在信息传播中起着关键媒介作用的高职设计专业更是要能顺应这种发展与变化,这就要求艺术设计的人才必需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研件和软件,并灵活把握设计元素的表达。还要注重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关注市场经济和专业技术领域发展的新态势,构建以社会总体发展为导向,具备学习、继承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如何才能培养一批优秀的高职设计人才,并让高职的学生找到自己的社会认同感呢,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以职业为导向的特征,即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工作协作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实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这是综合了学科特性、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它决定了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1]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课程方案、教学实践、课程评价等活动所要达到的可以显示的、可以观测的标准。课程目标有助于澄清课程编制者的意图,不仅关注学科的逻辑体系,还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注到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关系。课程目标是课程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它制约着全部教学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调整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结构
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其逐渐具备设计师的综合素质,即“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这种定位和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是否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也就是一套科学的教学计划。为了使高职艺术设计学生成为技术与艺术并用、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性,符合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要求,现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1.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理论课程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为培养学生技能,课程设置应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我国国家教委在《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几点意见》中规定“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的50%左右”,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性和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基本任务还是主要内容,实习实践都占有一大比例,笔者认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60%左右为好。理论教学的“必需”和“够用”的确定,应根据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确定的操作能力来确定。当然,理论知识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而是要从职业出发,来选取讲课的内容。如:
根据这份装饰专业课程设置,我们可以看到总课时834,理论课350(占41.9%),实践课484,(58%),符合国家要求,顺应市场主导,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实践动手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加强,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担当设计任务,确保把学生打造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强化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理论是实践必不可少的指导依据,作为以技能为主导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更要遵循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强化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当然,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最重要还要偏重于技,尤其是高职教育要突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实现“培养创造型、能力型、实践操作型的高级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的目标。对于中国高职艺术设计学生来说,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技术,我们国家的设计教育讲究“由技入道”,加强实践课程比例,重视理论课程将对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有着极大的作用。
三、整合课程内容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是技术性、应用性的教育,理论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技术技能要求较高。当代科学技术知识快速增长,而学历教育的学习时间、学习周期却是有限的,每个人的学习兴趣能力又表现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采用不同的课程结构,以适应不同的培养目标。
1.横向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学科综合性。分析培养目标,为了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具有完整基础理论基本系统,形成较为宽广的艺术设计综合知识面。把课程内容的实行横向整合,主要是跨专业的整合,即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例如,艺术设计大体分二维设计、三维设计。而产品设计属于三维设计,同样环境艺术设计也是属于三维设计,那么作为大家拥有共同设计特性的专业,其课程必然有可整合的地方。
通过以上的整合,可以把专业基础课整合到一起,既可在一定范围内共享课程资源,又可节约人力、财力、物力,并能充分体现出学科的综合性。
2.纵向整合课程内容,突出学科专业性。为达到培养目标所学习的基本内容,如何在学科的综合性中体现专业性,并能在对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上提升设计意识,把知识内容升华到更高的层次,使学生学习一个课程可达到两个效果。这就要注重对课程内容进行纵向整合。其直接目的是避免课程内容不必要的交叉重复,精简课程内容,提升学习的档次。如果说课程内容的横向整合,是学科综合性的体现,那么课程内容的纵向整合,就是进行课程内容的相对单向的选择与精简[2]。设计专业涉及的是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但综观其课程,同一专业所学的内容总有重叠的内容,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纵向整合,以突出学科的专业性。以室内装饰专业为例,如:《室内设计原理》、《居住空间设计》、《家具陈设设计》是室内装饰专业主干课程。然而《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内容广泛,其核心内容包括了设计简史、居住空间设计、家具陈设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内容。那么就应该把《居住空间设计》、《家具陈设设计》课程进行精简合并到《室内设计原理》中,实现课程的纵向整合,使学科更显专业性,又避免了交叉重复。
本文从课程设置的几个原则出发,提出优化整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策略,希望能够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9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江门 529090)
摘要:高职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使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高职院校应以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为契机,解决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05-03
广东是我国工艺美术大省之一。据《广州日报》消息,2012年广东省工艺美术总产值为2 147.28亿元,约占全国同行业的四分之一,排名第一。广东工艺美术具有鲜明的岭南地方风格和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如古典家具、金银首饰、广绣、玉雕等已形成产业集群。目前,广东省工艺美术产业正处在跨越式发展阶段。2013年5月,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了《广东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规划》,为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制定了具体目标和发展重点。具体目标:到2015年,全省工艺美术产业产值实现5 0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0万人,工艺美术大师人数增加到300人;建设广东省工艺美术产业保护和发展基地40个,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50个。重点发展珠宝首饰、工艺品雕刻、艺术陶瓷、服装刺绣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中包括工艺美术产学研合作项目、工艺美术专业学校建设与人才培养项目。
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产业化,人才是关键。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200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指出,省人民政府通过实施建设文化大省的有关配套经济政策,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给予资金支持,包括:“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宣传工艺美术知识和产品”;“鼓励教育院校特别是工艺美术重点产区的教育院校,设立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基地,开设传统工艺美术课程”。我省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人才匮乏的局面依然很严重。如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仿古家具生产和销售已形成产业集群。笔者在与多家仿古家具企业老总的座谈中了解到,目前技师稀缺是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二个月时间的技师断层,严重影响业务开展。面对人才短缺的困境,有的企业家表示愿意出资和职业学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相信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企业的支持下,我省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现状
从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公布的我省76所高职学院网站了解到,有72所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占95%,设立了单独艺术设计类(院)系的高职学院有56所之多。专业设置方面,普遍以广告、装潢、多媒体等现代设计类专业为主,在传统工艺美术方面开设最多的专业为珠宝首饰类专业,但只有6所高职学院开设。其他60多所均没有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类相关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仅有5所学院在美术教育专业中开设了漆画、手工艺等部分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2011年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保护和发展基地12家、培训基地3家、产业展示基地5家,没有一家高职学院。
我省绝大部分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但对传统工艺美术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我省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产业化的高度重视及政策扶植对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存在重现代艺术设计、轻传统工艺美术的现象。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为什么在高职院校会出现重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轻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这一现象?
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媒体艺术人才需求量增加,生源多,就业范围广。而且开设现代设计艺术专业硬件投入相对较少,而学费相对较高,因此,高职学院对开设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热情高。
另一方面,高职学院面对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相对细致而专业技艺单一,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均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生源问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开设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并建立了校内陶瓷车间,联合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当年仅招生15人,勉强能够开班,次年招生人数更少,无法开班,从而停止招生。2012年学院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考虑,尝试从室内设计专业抽出一部分学生试办古典家具专业方向,但报名者寥寥无几,最终也没能开班。这是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创办初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影响力不够强,宣传力度不够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高职学院如果转变观念,不看重眼前利益,从长远考虑,从学院特色和内涵建设考虑,从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来考虑,对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加大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争取上级扶持和企业支持,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扩大影响,生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借鉴。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和陶瓷专业各从10多人的定单班开始,后来成立湘绣艺术学院、湘瓷艺术学院,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传承与保护基地,招生情况良好。我省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也成立了珠宝学院,现已探索出一条成功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之路。
(一)专业设置
相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工艺美术门类更多,分类也更细,在专业设置方面应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地方因素,应从传承、发展地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服务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入手,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如广州“三雕一彩一绣”(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和广绣)、佛山陶塑、肇庆端砚、潮州木雕和潮绣、阳江漆艺、江门新会葵艺和古典家具、汕头内画等,都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根据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特点设置专业,也是高职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同时在教学资源和学生实训及就业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第二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艺既不能过于单一也不能贪大求全,既要考虑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在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定位方面,要解决“广”与“专”的矛盾,狭义的“X型”或“T型”人才模式可以作为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设置的参考。“X型”人才,即系统掌握两门专业知识,并有明显的主要的交叉点、结合部。如古典家具与雕刻、刺绣和编织、漆画与版画等,二者在工艺和艺术特色方面具有交叉点,可作为同类型人才进行培养,避免人才培养过于单一,也拓宽了就业渠道,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T型”人才,即在本专业横向方面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技能,纵向方面在本专业领域某一方面具备精深的技艺。从传统工艺美术方面来看,就是既要掌握老艺人传承下来的精湛技艺,又要具有全面的艺术修养,能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传世精品。“T型”人才培养既有利于学生就业,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江门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在珠宝首饰设计专业下开设珠宝玉石雕刻方向,从而在专业设置的“广”与“专”之间获得平衡。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年公布了第一批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目录,包括8个类别:工艺雕刻类、抽纱刺绣类、艺术陶瓷类、编织工艺类、漆器类、工艺家具类、金属工艺类、其他类,共53个品种,并明确了主要产地。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此作为参考,从地方产业特点入手,专业设置方面按“X型”或“T型”模式进行分类或整合。
(二)课程设置
一是从上述“T型”人才培养的纵横两方面开设课程,兼顾“面广”与“精艺”两方面,在保证本专业必要的知识面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定位专业技艺,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
二是将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工艺美术的图形、文字、色彩元素及材料在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提升了现代设计的设计意境和文化内涵。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如产品设计专业可开设金属工艺、陶瓷工艺课程,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可开设古典家具设计课程。
三是开设传统工艺美术选修课。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至少应掌握一门传统工艺美术技能。
四是成立传统工艺美术或手工艺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五是积极与行业企业联系,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探索“工学结合”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实训基地建设
探索政、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引入或建立大师工作室,建立项目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并成立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认证机构和培训机构。在此基础上,争取政府支持,申报省级实训基地、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基地、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
在实训管理方面,校企双方共同组建管理机构,由双方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共同商讨确定基地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或方案,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据华商报消息,广东省每年从政府文化发展基金中安排1 800万元资金用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我省高职学院应利用自身优势,从传统工艺美术实训基地、保护和发展基地、大师工作室等方面申报专项资金,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做大做强且做出特色。
结语
高职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使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我省高职学院应抓住我省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加快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这一机遇,把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提升到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的高度,加强责任意识,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龚勤茵.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思考[J].浙江工艺美术,2002(2).
[2]蒋瑛.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J].浙江工艺美术,2003(3).
一、家具设计取得的成绩
(一)家具设计初见成效
我国家具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认识到家具设计研发的重要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家具设计正在从过去“小厂仿大厂、大厂仿国外、同类企业互仿”的模式开始向原创设计进发。比如2011年刚刚落下帷幕的金斧家具设计大奖赛中的作品就是一些很好的例子(见图1、图2)。它像一个学习走路的孩子,虽然步履蹒跚,但能量与信心并存,从模仿中走来,向新的自我走去。在这过程中,中国家具与中国家具设计经历了多少辛酸,又经历了多少失败。从在国际舞台上遭受别人的唾弃,受到反倾销的阻力,到现在在设计界具有一定影响的新中式家具,中国的家具设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在逐步走向成熟。
(二)传统材料向纵深利用扩展,新材料不断开发与利用
在现代家具设计中,木材仍然是首选,在所有材料中它是开发、利用最充分的材料之一,甚至木材活节以及小死节也成了现代家具设计的元素(见图3)。木材的纵深开发与利用为其它材料做出了一个好的榜样。在这一材料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开发使用新材料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家具设计对新材料的渴望不仅推动了材料科学的发展,加速了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同时也使设计师们及时地掌握了材料科学发展的新动态,而且善于利用新材料的研究成果,设计出与其相适应的造型,通过对新材料的应用实现了以往人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家具造型(见图4)。
(三)家具设计与企业发展配合的更加密切
伴随着家具行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南家具产业区、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东家具产业区、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的华北家具产业区、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中心的东北家具产业区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西部家具产业区。家具设计在这些地区进步、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华南和华东地区,开始走向良性发展之路。家具设计会以更快的速度配合企业的发展步伐,来更好的为家具业的发展服务。
二、家具设计面临的问题
(一)家具设计师面临的问题
概括的说,先天性自身知识结构不完善,后天成长发展过程不健全;国内尚缺少良好的培养设计人才的环境,企业对产品研发设计的认可程度不高;国外一些设计师及优秀设计的引进构成对国内家具设计的冲击等,是中国家具设计行业的真实写照。目前,国内许多设计师都有知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这在社会上和企业中都有所反映。这一问题的产生要追溯到我国的中学教育和大学的家具设计教育。中学学习阶段缺少专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艺术设计学习并不十分了解,而是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差才转学艺术设计的,所以,这部分艺术类考生存在着文化课水平较低、专业基础较差的问题。到了大学,由于文化理论知识和审美艺术基础较薄弱,因而对设计的核心内容认识和掌握不够充分。系统的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每个设计师都必须做到的,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进行继续学习艺术设计的能力,而对数理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同时,在实践环节和后续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缺少对生产和生活的体验,不注重完善自己,导致整体设计水平不高,没有发展后劲。一些设计还只停留在形式设计上,缺少技术设计的支撑和对设计产品的深入研究,虽然效果图画得很好,但一涉及到技术、工艺结构、设备、材料等问题,往往不能为企业提供完善的设计。说到培养设计人才的环境,就不能不说对设计实践的认识问题。设计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一个成功的设计凝聚了设计师多年的学习经历和智慧的结晶、艰苦的劳动和成本的付出,这些需要社会和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设计平台的支持。但是,社会和企业层面缺少对设计师的信任,急功近利的心态严重,过分追求眼前利益,也缺少对设计师的不断培养意识。这种短期行为思想导致他们不愿意为产品设计与研发投入,因此,拿来主义思想严重,导致设计师处于尴尬的局面。
(二)技术层面知识掌握不过关
常听到一些企业领导说,现在的一些家具设计人员效果图画得很好,但如果要求深入细化设计,从符号理念、材料选用、结构工艺、人体工学、经济成本等进一步推敲设计,他们就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到头来很难有高水平设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我们的设计人员太缺少社会实践和实际操作的经历与经验。设计包括形式设计和技术设计,形式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技术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两者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设计出一件好的作品,进而变成产品和商品。只有将艺术、技术、科技、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家具设计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设计师缺少品牌意识
设计同样是一种商业行为,也要考虑品牌效应,通俗点就是说要考虑设计的知名度。无论是自由设计师还是雇佣设计师,设计品牌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要努力提高品牌意识和品牌价值。设计师要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设计才会往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设计师品牌建立的基础关键是产品品牌,没有消费者认可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设计师打造个人品牌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形象,二是工作业务。个人形象就是我们日常的装束、言谈举止,衣着一定要干净、整洁,不是衣着另类就成为设计师了,也不是一身名牌就成为名牌了,而是要注意穿着得体、举止大方,交流间能使人心情愉悦,自己的设计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方便和美的享受。在工作业务方面,对个人品牌的塑造的首要问题就是讲诚信,切勿造假,按实际设计水平说话,特别是在做原创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脚踏实地,以诚信为本打造个人品牌,把自己推广出去。另外,专业知识的掌握一定要深入,并通过继续学习来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有了这些扎实的基本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本领,设计师就可以通过一些国内、国际性的设计赛事和设计论坛来扩大影响,也可以通过出版著作来打造个人品牌,在业内慢慢建立自己的知名度。当今网络发展迅速,网络资源利用十分广泛,设计师在推广自己的时候要好好利用网络这条渠道,在专业网站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果说前几种途径是让设计师在业内打造品牌,那么网络推广则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四)设计缺少良性互动的平台
平台是为设计师或设计机构与家具企业进行合作、交流提供的。它分为内部平台和外部平台,内部平台附属于企业内部,如企业的设计、研发部门等。外部平台像展览会、设计机构或设计会所、设计比赛、设计类网站等等。对于内部平台而言,这属于企业设计的管理问题,主动权与决策权在于企业。企业要努力提高对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和对设计价值的认识,要充分信任设计师并创造良好的设计条件,给予设计师适当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发掘他们的价值。作为企业,我们永远不可能像设计师那样懂得如何创造美和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一定要懂得审美,了解与把握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美的形式。企业有责任把设计的附加值挖掘出来,提供技术支持,让普通消费者领悟与接受设计师的作品,让设计师为大众服务。设计师要深入调查研究,设计是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所以要服务于社会,努力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这样企业、设计师和市场就有了良性的互动。对于外部平台,在运作的时候除了企业设计师参与外,大部分是自由设计师、有关高校师生等来参与的,他们把设计作品展现在公众面前,这时候主办方可邀请企业人员前来参观评判,若发现好的设计、适合于企业设计风格的作品,就可以再进行推敲,细化设计后投入生产。设计机构或设计会所是设计师云集的团体,除了企业委托设计外,可以定期举办各种设计沙龙、讲座、论坛,创办专门的设计网站等,相关设计前沿信息,实现与企业互动,宣传自己。
三、家具设计的思考
(一)把握时代脉搏,带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家具设计将成为新宠
设计具有时代性,家具设计也不例外,除了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同时设计还要有民族文化内涵。家具是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载体之一,“只有民族的才有可能是世界的”,这句话应用到家具设计中更能指引我们设计的方向。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如何体现民族文化是一个大课题,设计界的同仁们多年来进行了不断探索和设计实践,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民族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还不够深入,所以,在家具设计上的表现还不能打动广大消费者。同时,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起步较晚,受西方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影响较多,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致使当代一些家具设计师的民族文化底蕴比较匮乏,从而使得设计缺少生命力。要想使中国的家具设计重建辉煌,走向世界,设计师们别无选择,只有努力学习、研究中国设计文化,在借鉴西方设计的同时,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现代家具设计中,才能找到设计之灵感,才能表现中华民族设计之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家具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家具设计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工业设计或艺术设计。当我们翻开家具发展历史时就不难发现,经典设计的产生伴随的不只是设计师的创作灵感,还有匠人们的操作智慧。设计需要反复推敲,而在这一过程中,艺人与匠人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当下匠人短缺,这不能不说也是影响家具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具设计的发展离不开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更缺少不了匠人们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操作技巧。
(二)关注生活、重视功能、充分利用空间,是最直接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空间”蕴含着一种尺寸的概念,功能性感受源于人,室内空间尺寸同样源于人,这是共同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家具设计的理念。人是社会的主体,家具设计是一种服务,而服务的对象是家具的使用者,所以,家具设计师应更多的关注生活,体验生活,重视功能,应在充分研究人体工学的基础上,开展功能与艺术并重的家具设计,最终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人生活方式与态度的家具。把家具作为艺术品摆在家里的毕竟是少数,因此,要求在进行家具造型、结构等设计时都必须脚踏实地,落实到人们的每一项实际需求上。那些好卖的家具,不一定是个性十足的艺术品,但一定是使用者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方便并带有美感的实用产品。既有美感又实用的设计思想,需要根植于现实生活,不论是引领性的家具设计,还是偏向传统性的家具设计,都需要关注生活,要有生活气息,要有文化内涵,要有细节。我们摒弃那些偏重于形式、缺少功能和生活细节的设计,只有这样设计才是人性化,才有生命力,产品才能打动消费者。
(三)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向关注社会效益、关注自然的绿色低碳设计方向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多种文化、多种智慧的相互渗透。虽然我国现在是家具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但是与家具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的家具设计同样存在着差距。这不仅需要家具设计者挖掘本民族的文化精髓,还要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设计经验,以弥补我们在家具设计中的空缺和不足。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不仅仅是“拿来主义”,而是要学习精华,不是外表的模仿,而是学习其中的精髓,然后再立足本国设计的实际去消化吸收与利用,更好的发展自己的家具设计之路。这样我们做出的设计,既具有传统家具典雅清秀之外在美,又具有古典家具内敛华贵之内涵,既能满足本民族现代家具设计发展的需求,又符合国际现代主义家具设计的简约风格,将东方的审美情趣与西方的艺术品位融为一体。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家具设计应该是一种关注社会效益、关注自然的绿色低碳设计。低碳设计是以产品的生命周期为中心,以降低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人体的健康风险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家具设计的时候,从概念形成到生产制造、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回收、再利用及处理的各个阶段中,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预先防止产品及其工艺对环境产生的负作用。另外,国外对于环保低碳方面的研究比我们做的更深入,对于成功的经验我们要善于学习和领会。简而言之,完美的低碳家具设计就像氢在氧中燃烧一样,几乎是对外界没有污染的。为了减少能源过度消耗,为了未来的生存环境,家具的低碳设计显然是我们发展的最好方向。
2012年巴黎古董双年展中,位于S27的马瑟威特古董店带来了新艺术风格的家具。这两件家具都是阿曼德・阿尔伯特・雷图的作品。
阿曼德・阿尔伯特・雷图是一名著名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和家具制造商,他师从于“新艺术运动六人集团”成员之一的乔治・霍恩切尔。在年仅23岁的时候,雷图就成为了阿维尼翁最大的艺术设计公司的艺术总监。
1919年雷图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与珍妮・朗万合作,这次合作在他的诸多作品当中呈现出更多古典与现代折中的细微风格。在雷图作品的收藏者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欧洲和美国的商人。他们有着巨额财产和优秀的审美思维,他们收藏雷图设计的青铜家具以及其他艺术设计作品。
雷图最让世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与珍妮・朗万之间的合作。雷图与朗万合作创立了朗万装饰店。他最为著名的时尚设计是根据伊里勃的设计图为珍妮・朗万制作的Arpège香水瓶。这件作品曾经在中国博物馆“法国时尚一百年展”中展出。
在这次巴黎双年展所带来的两件家具作品中,一件是一个具有古典风格和新艺术风格的台灯,这件作品在20世纪20年代设计制作。灯座的灯柱以木头雕成,表面有镀金。
这件台灯与当时雷图给珍妮・朗万设计的室内陈设中的一件台灯相仿。郎万的那件台灯,首次出现在1925年的巴黎装饰艺术博览会上,在当时得到了广泛赞誉。而这件台灯是那件作品的变体作品。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那件作品的灯座和灯柱的材料是青铜的,而这件用的是镀金木雕。以木头雕刻而成的灯柱相对于青铜脱模来说,更大的优势在于其对于花纹细节的表达,我们可以看到更为优雅细腻的局部刻画。
另一件艺术品是雷图设计的一件金钱豹纹印花的丝绒包橡木沙发。
这件豹纹印花的橡木沙发是一件单人沙发座椅,座椅的扶手以优雅且简洁的扇形曲线,与高耸的靠背一同构成舒适的空间。光泽感的橡木支架上雕刻了细腻的纹饰,延伸至地面的支脚勾勒出微妙精巧的弧度。
金钱豹纹印花的丝绒散发出神秘又高贵的光芒,与同色系的温暖色调的橡木支架搭配巧妙,使这件艺术品显得温暖、柔软,吸引人们的目光。
2004年,佳士得在其伦敦拍卖会上以97.07万美元的价格拍出了阿曼德・阿尔伯特・雷图设计的铜质椅子(1920)。古典家具的拍卖盛事对于佳士得,苏富比、宝龙这样的拍卖行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样的价格也体现了公众对雷图作品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