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生儿护理评估的内容

新生儿护理评估的内容

时间:2023-12-19 10:30: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生儿护理评估的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生儿护理评估的内容

第1篇

〔关键词〕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

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是反映新生儿病情变化与医疗护理活动全过程的客观记录,主要包括观察记录指标、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效果、健康教育等组成部分[1]。为深化产科专科护理的发展,本院产科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广东省临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妇产科护理指南》,设计出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思维,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本院产科自然分娩的6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其中,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9.2±0.8)岁;文化程度:36例小学,65例初中,93例高中,106例大专及以上。两组产妇均无高危因素。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异常情况记录于产科护理记录单中,观察组应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具体如下。

1.2.1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样式

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制成表格式,记录项目包括母亲姓名、新生儿出生日期、病区、床号、住院号、日期、时间、体温、心率、呼吸、体质量、皮测胆红素值、反应、面色、哭声、吸吮力、脐部、臀部情况、大小便次数、喂哺方式与次数、健康教育、特殊情况记录等。

1.2.2记录要求

记录书写频率为新生儿出生24h内,按照常规生命体征监测频次进行观察记录,24h后如无特殊情况,每班观察记录1次,有特殊随时记录。除表格中的观察项目外,严格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医嘱对其他指标进行监测,如产瘤、血糖等,在表格空白栏填写项目并文字描述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新生儿各项生理指标以及并发症等指标。其中,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应用技能及笔试法评估,优:产妇出院前,能熟练掌握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笔试成绩≥90分;良:能掌握大部分知识及技能,偶尔需要护士协助,笔试成绩80~89分;中:能基本掌握知识及技能,有时需要护士协助,笔试成绩60~79分;差:能掌握少部分知识及技能,经常需要护士协助,笔试成绩≤60分[3,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比较

观察组护理知识掌握熟练度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新生儿的各项生理指标比较

观察组:心率为(138.50±4.92)次/min,呼吸频率为(39.5±4.9)次/min,氧饱和度为(98.6±1.2)%;对照组:心率为(149.8±7.9)次/min,呼吸频率为(46.6±5.1)次/min,氧饱和度为(95.2±2.5)%;观察组新生儿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氧饱和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以往产科实施母婴护理,护士对新生儿进行监测的内容及频次欠缺细化,工作思维得不到整体培养。本院自2014年4月以来应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取得良好效果,其主要具备以下优势。

3.1深化专科发展,培养护士的整体护理思维

护士每天按照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对新生儿病情进行规范的监测和记录,能有效提高护士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能力,规范护士对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同时有效地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5],有利于产科专科的发展。

3.2提高护理记录书写的完整性及准确度

使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后,可对产科新生儿观察、护理模式进行严格规范,进而大大降低记录单书写错误发生率,提高准确度[6]。

3.3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通过应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使护士充分掌握新生儿观察及护理知识,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保障新生儿出生质量,改善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指标。同时提高产妇对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保证新生儿的安全。另外,通过对产妇加强宣教,也使其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熟练度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应用产科新生儿护理记录单,促进产科专科护理的发展,有效保障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蒋红,沈君,孙超峰.母婴同室中新生儿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杂志,2010,27(20):1596

〔2〕杨兰兰,王玉霞.产妇及新生儿交接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4,13(11):1091-1094

〔3〕宣春梅.优质护理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31(14):251

〔4〕张芳.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429-7430

〔5〕杜海燕,吴涛,安桓奇,等.全自动配血系统在新生儿交叉配血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7):504-505

第2篇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共同参与式

新生儿是特殊的群体,其生长器官以及免疫系统发展并不完善,可能很微小的护理失误就会对新生儿产生致命的影响[1]。因此,作为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明确儿科护理的内容,还需要探究新的新生儿护理模式。共同参与式是当前医院发展的新的医患关系模式,患者与医生有几乎平等的权利和地位,相互配合,有助于医患间的沟通,消除彼此间的矛盾与隔阂,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20例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分娩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中,年龄20~28岁,平均年龄(23.8±1.4)岁,有37例产妇剖宫产,23例产妇阴道分娩,新生儿的体质量3.0~4.0 kg,平均(3.5±0.6)kg。观察组产妇中,年龄21~29岁,平均年龄(24.6±1.7)岁,有38例产妇剖宫产,22例产妇阴道分娩,新生儿的体质量2.9~4.2 kg,平均(3.4±0.4)kg。对比两组产妇以及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的方式。主要是护理人员独立对新生儿进行沐浴、抚触、脐部护理、更换尿布、口腔护理、眼部护理,产妇和家属不参与其中。

1.2.2观察组 给予共同参与式的护理模式。新生儿出生后,让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及家属观察新生儿的呼吸、体温以及体重,指导她们对新生儿进行洗澡、抚触、更换尿布以及臀部和脐部的护理等[2]。护理人员对于新生儿的护理操作应是开放性的,新生儿沐浴抚触及护理在母亲身边实施床旁护理,能够让产妇和家属看到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沐浴、抚触等过程[3]。护理过程中需要耐心解答产妇的问题,使产妇的精神顾虑得以消除,让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3评价标准 对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产妇护理婴儿的能力,角色适应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①产妇护理婴儿的能力主要是产妇能够独立给新生儿穿衣、喂奶、换尿布、沐浴和抚触等,能够进行臀部以及部护理,正确认识新生儿的生理以及病理特点。分为优、良、差三个级别。②角色适应情况分为适应和不适应两个等级,适应: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比较好,心情舒畅、母婴关系融洽等。不适应:母亲角色强化或缺失[4]。③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分析,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的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婴儿的能力对比 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婴儿的能力,观察组产妇的效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产妇角色适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角色适应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母婴同室是刚出生的新生儿与产妇被安置在同一房间中并进行护理,每天新生儿离开母亲的时间不会多于1 h。母婴同室能够使产妇与新生儿更好的情感交流,有助于产妇早开奶,使新生儿能够得到充足的初乳,使其健康成长。但同时母婴同室也存在中一定的隐患。通过利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方式对新生儿进行护理,能够避免一些不合理的护理行为。

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能够提升产妇护理婴儿的能力,在住院期间,产妇及家属会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掌握为婴儿沐浴、抚触、更换尿布以及脐部护理等能力,能够满足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的需要。

当前社会中,产后抑郁的现象逐渐增多,很多产妇之所以产后抑郁是对母亲这一角色还不能适应,不知道怎样护理婴儿,有恐惧感,出现焦虑,严重的发展成抑郁症。因此,怎样帮助产妇尽快的适应母亲这一角色也是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下,护理可以根据产妇对婴儿护理知识的需要给予耐心的、针对性的指导,让产妇学会观察婴儿的生理以及病理特点,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尽快的适应母亲的角色,能够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减少抑郁症的出现。

医患矛盾冲突增多是当前医院急需解决的问题,医患关系之所以紧张,很大部分原因是医患沟通不畅,彼此不理解、不信任[5]。常规的婴儿护理是护理人员独立完成的,产妇和家属不参与,甚至不能看,这就使得产妇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行为产生质疑,进而引发医疗纠纷。而进行共同参与式护理,护理人员对婴儿的护理行为都是在产妇和家属面前进行的,并且产妇和家属也参与到护理过程中,能够更加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好感,护理行为也更加人性化,有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产妇护理婴儿的能力、角色适应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产妇的效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韩荣欣.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婴儿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1):154-156.

[2]杨东英,雷叶琴.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8):68-69.

[3]杨霞.新生儿护理中实施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模式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5(33):100-101.

第3篇

[关键词] 母婴同室护理;反馈式健康宣教;新生儿;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156—02

初产产妇不仅因为身体受到分娩的重创,体质虚弱,还因为角色转变后,心理常会出现大幅度波动,因此在进行产褥期产妇护理时,正确有效的健康宣教方法可以在促进产妇身体恢复的同时缓解因为照顾新生儿而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1—2]。本研究选取本院2011年6~12月入住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行反馈式健康宣教,对照组采用普通宣教法,最终实验结果显示,120例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护理效果全部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40例于2011年6~12月入住本院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20例,平均年龄31.5岁;观察组120例,平均年龄30.8岁。两组产妇均为母婴同室护理,产妇无认知障碍,新生儿未发现明显外部畸形或其他疾病。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使用普通宣教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反馈式宣教进行护理,即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定期对产妇做问卷调查,并根据不同时期产妇反馈的问题适当调整宣教的内容和方式,例如,(1)产妇身体恢复指导:产妇如有伤口疼痛应如何处理;注意会的清洁;应多进行床上、床旁活动及尽早下床;产后4 h内排尿防止尿潴留,如为留置尿管应定时夹毕尿管锻炼膀胱功能,尽早拔除尿管。(2)母乳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其正确的哺乳方法,应合理喂养,按需哺乳,教会其婴儿喂奶后的护理。(3)新生儿护理:以示范的方式指导产妇进行新生儿抚触,脐带消毒的手法,并告知其两项操作的时间、频率。教会家长给新生儿换衣服及尿布;提醒产妇注意观察新生儿有无溢奶情况,并注意新生儿的面色与肚脐变化,同时关注新生儿的黄疸情况以及排便情况。(4)护理:教会哺乳时新生儿吮吸的部位,注意的清洁,告知涨奶的表现,以及处理方法。(5)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提醒:嘱咐产妇出院后要注意合理膳食,遵守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学会自我体温监测,恶露的观察,对于观察组产妇,医务人员在不同时期要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势来初步判断产妇对健康宣教的掌握情况,明确产妇对宣教内容的熟悉和应用程度,再结合实际情况对产妇的身体恢复状况进行分析,根据结果适当调整宣教内容和护理方式,使产妇能够完全掌握宣教内容,如有必要可通过亲身示范、书面讲解、观看影视资料等方式,使宣教内容更加完善。

1.3 判定标准

针对产妇产后的子宫复旧情况、对新生儿的照顾、喂养情况及出院后注意事项实行情况几项内容设计调查问卷,让两组产妇全部对健康宣教结果作出评价,评价分为好、较好、不好3种。(1)产妇子宫复旧标准:子宫复位,恶露消失为好;子宫降入骨盆腔内,恶露减少,未出现血性恶露为较好;子宫复旧不全,恶露增多出现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为不好。(2)喂养标准:产妇未出现龟裂、涨奶等不良症状,可以顺利为新生儿哺乳为好;可以顺利哺育但是出现涨奶或龟裂,程度较轻,为较好;不能顺利哺乳,并伴有涨奶或龟裂等不良情况,程度较重,为不好。(3)新生儿的照顾标准:产妇能够自行完成教给她的所有新生儿照顾操作,并且能够区分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特点与病理特点,为好;能够独自完成其中3项新生儿护理操作,较为准确地分析判断新生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较好;只能单独完成1~2项新生儿护理操作为不好。(4)出院后自身护理知识掌握标准:产妇熟知产后注意事项,并能加以理解运用的为好;可以复述大部分产后注意事项,对多数事项能够理解运用的为较好;对产后注意事项含混不清、无法理解的为不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通过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当P < 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综合分析问卷的反馈数据,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在身体恢复情况、母乳喂养情况、新生儿护理及出院后自身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产妇调查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妇对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如表1、2所示。

3 讨论

初产妇生产后不仅在生理上各方面处于较弱的状态,抵抗力差,易被各种疾病入侵,而且在心理上容易发生角色适应不良,易产生产后抑郁;另外初产妇缺乏自我保健以及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因此产妇在产后的恢复阶段面对着巨大的挑战[3]。鉴于这种需求,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寻找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方式进行研讨,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可以同时满足产妇自身恢复和新生儿护理两方面要求的方法[4—5]。

反馈式健康宣教法是指对宣教对象进行健康教育,之后医务人员会搜集宣教对象反馈的内容,包括产妇对自身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新生儿护理方法的应用及新生儿病理生理特点的判断情况,然后对该内容进行评估、整理,做出新的具有针对性的计划,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健康宣教,如此良性循环,直到达到最终目的。

人是具有不同程度自理能力的整体[6—7]。当人在自理程度上不能满足自身需要时就产生了自理缺陷,而护理就是用来补偿这种自理缺陷,其主要依据3个护理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完全补偿系统以及辅助教育系统[8]来完成自理缺陷的弥补。反馈式健康宣教育能够及时地了解产妇对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的宣教,从而对产妇在产后出现的自理缺陷进行补偿式护理。另外通过反馈结果,医护人员可以及时找出产妇在新生儿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初产产妇在产后社会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避免出现焦虑情绪。

与产妇的有效沟通是反馈式健康宣教的前提[9]。因此,医务人员应掌握有效的沟通方式,做到真诚自然,主动关心产妇的生理、心理需求,耐心讲解,以此来完善治疗效果。本院此次实验结果显示,母婴同室使用反馈式健康宣教之后,患者在自身保健及新生儿护理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反馈式健康宣教法在母婴同室的产后护理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程宛,黄鹦. 产妇产褥期健康问题的调查及健康指导[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8):113—114.

[2] 朱淑君. 产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分析[J]. 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 3(21):216—217.

[3] 范桂红,王秀清,方淑彩,等. 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73—74.

[4] 张艳玲,随风湖. 产后访视在产褥期健康教育的作用[J]. 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0):376.

[5] 姚培琴. 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心理状况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297—5298.

[6] 李灵娟,张庆玲. Orem自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病房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09,7(10):139.

[7] 刘宝珍. Orem自护理论在产妇产褥期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8):18—20.

第4篇

[关键词] 母婴同室;风险管理;零缺陷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c)-0113-03

所谓风险管理就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的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处理、监控,并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1]。产科是高风险科室,母婴同室护理中存在许多风险[2]。因此加强产科风险管理,是提高产科护理管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及2010~2013年在本院出生并入母婴同室的3491、35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新风险管理制度对母婴同室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9月在本院出生并入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共3580例作为观察组,胎龄35~43周,体重2230~4650 g,新生儿Apgar评分5~10分,平均(8.6±1.1)分;母亲年龄21~35岁,平均(26.9±5.5)岁;所有新生儿均未见明显异常,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硬肿症等疾病。另外,选择2006~2009年在本院出生并入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共3491例作为对照组,胎龄35~42周,体重2201~4721 g;新生儿Apgar评分4~10分,平均(8.5±1.6)分;母亲年龄21~37岁,平均(27.3±6.1)岁。两组研究对象在胎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风险管理方法

对照组仅行院内常规风险管理制度,观察组则实施新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1.2.1 规范新生儿入室的评估 ①核对身份标识:在其手腕及脚腕佩带床号,并对姓名、出生年月、体重等项目进行核对,防止治疗护理时出现换错婴儿等事故的发生。②新生儿出生时情况的评估:如出生Apgar评分的评估情况,对Apgar评分

1.2.2 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认知程度的评估 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在出生后放在母亲身边,喂奶及更换尿布等基本护理由产妇或家属完成,评估其对婴儿喂养方式的知晓能力,对更换尿布的技巧,睡眠方式与周期,对婴儿一般情况的观察等护理水平,有利于做好护理指导,预防新生儿臀红、窒息及家属焦虑等情况的发生。

1.2.3 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①新生儿异常情况的护理: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异常、口吐白沫等情况的新生儿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新生儿出生24 h无大小便时应引起重视;新生儿出现呛奶时,俯卧拍背,引出口腔残留奶,必要时吸氧吸痰,转新生儿科观察;对于重度黄疸不转新生儿科的婴儿,应严密观察有无拒乳、抽搐情况;新生儿头皮血肿者应静卧3 d,观察血肿变化及新生儿的反应情况,告知家属勿按摩、碰撞局部等;新生儿红斑应请皮肤科会诊。②落实护理巡视制度:新生儿出生24 h内每小时巡视1次,24 h后每2小时巡视1次,有异常情况者加强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反应、呼吸、哺乳、呕吐及大小便等情况,同时督促及指导母乳喂养,告知母亲发现异常及时呼叫,呼叫后护士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患者床边,防止新生儿发生呕吐、窒息。③落实告知制度,做好健康宣教:告知与宣教是辅相成的,新生儿入母婴同室时,须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知识及注意事项,并由产妇或家属在入院须知上签字;针对产妇及家属的护理能力做好护理指导,告知新生儿应单独睡小床,每次喂母乳后竖抱,轻拍婴儿的背部,头侧卧位睡,防止呕吐、窒息;在新生儿沐浴前后须认真查对,避免出现新生儿错抱现象;在母婴分开时防止婴儿被盗。④制订安全防范流程及护理工作指引:查找工作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环节,制订工作流程及护理工作指引,如新生儿转入转出流程、疫苗接种流程、探视指引等,防止隐患发生。⑤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化、质控化:在法制社会里,医疗护理记录成为医疗官司的证据记录[3];随着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的日愈增高,要求各种文件书写应及时、全面、准确,防止因书写记录导致医疗护理纠纷及事故的发生,降低风险的发生;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化、质控化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如实记录新生儿的护理变化,尽量避免遗漏、错写、涂改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书写能力[4-5]。

1.2.4 坚持“零缺陷”的管理理念 强调第1次就把事情做好,针对每一步进行事先预测和实时监控[6],为消除或减少母婴同室的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进行隐患评估与自我考核,从而获得持久的进步。

1.2.5 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 及时通报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等;注重培养护士的个人修养和“慎独”能力,加强培训、考核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制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7]。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新生儿并发症情况,包括误吸、病理性黄疸、脐部感染、低血糖及猝死等;记录母婴同室中的差错、事故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制订满意度调查表,以100分计,于产妇出院前发放并由产妇及家属自主填写,全数回收后实施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入母婴同室后的院内感染等并发症情况明显减少,且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母婴同室虽然对母婴有利,但也加大了护理管理的风险。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一切有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8]。爱婴区护士务必要有防范风险意识、能预见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作为管理者,应做好以下几点:①要做好人力资源调配,科学排班,职责明确,医护紧密配合,层级清晰,发挥传帮带的效果。有资料显示,医疗护理差错事故最容易发生在夜间、午间以及交接班期间[9],因此,应做好这些薄弱环节的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加强巡视,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发生。产科应根据其特点,在生育高峰期实行弹性排班制,增加工作人员的力量[10]。②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护士长参与与组织制订护理工作流程,降低安全隐患。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操作常规,并将告知制度贯穿于护理的各个环节,以提高产妇及家属的警惕性,对各种不安全事件起到防范作用。③加强护理人员基本理论学习,熟练掌握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特点及特殊生理表现、早产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新生儿相关的疾病知识等,以提高自身水平,更好地应对新生儿出现病情变化的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 赖兰萍,邹晓清.实施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护理杂志,2004,21(3):77-78.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92-994.

[3] 闫桂环.从护理记录的缺陷看举证倒置存在的隐患[J].护理研究,2003,17(7):789-790.

[4] 徐耀凤,李运风.护理记录规范管理[J].护理研究,2003, 17(10):1157-1159.

[5] 蒋苏月.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记录的缺陷及防范对策[J].浙江临床医学,2005,7(10):1110.

[6] 杜合英,谢卫珊,李美清.“零缺陷”服务管理理念在小儿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6,5(5):64.

[7] 魏革,胡玲,林华,等.术中护理记录与“举证责任倒置”的新思维[J].护理杂志,2004,21(2):71-72.

[8] 李晓惠,周晓晴.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9] 范传玲,吕瑞华.护理差错事故与行为科学相关因素探讨[J].护理研究,2002,16(3):135-136.

第5篇

1.1方法

①孕期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进行各项健康检查,医护人员应态度温和,给产妇以安全感,取得其信任与配合。评估相应的医疗程序,以评估结果为依据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做好分娩前准备。坚持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缓解产妇的紧张心理。②产前健康教育:进行生理护理的同时,给予产妇心理上的支持,排除干扰分娩的各种外界因素,稳定其家属情绪,指导产妇学会自我监护,耐心讲解相关的分娩知识,介绍产中呼吸技巧。③临产时健康教育:全程陪伴产妇分娩,选择有经验母亲医师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分娩过程中,助产护士指导减轻痛苦的方法,关注产妇的变化,采取措施分散孕妇疼痛的注意力。④产后健康教育:监测产妇生命体征,注意出血、伤口敷料污染等情况,一经发现及时处理。待产妇恢复体力,向其讲解育儿知识,介绍育儿方法。其中母乳喂养知识、胎儿护理方法以及母婴保健知识均为讲解的重点内容,与此同时应制定健康饮食计划。产妇出院时要指导其合理进食、注意休息,督促其定期来院进行产后检查,给予产妇避孕指导,告之婴儿具体的接种时间和地点。

1.2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观察的指标包括营养水平、药物知识水平、计划生育水平、新生儿护理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肌肉疼痛、产后尿潴留。

1.3评价标准

以问卷形式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调查问卷由本院专家参考相关文献制定,共20个问题,每题5分,满分为100,其中>80分为满意,50~80分为比较满意,<50分为不满意,其中>50分为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关水平的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水平、药物知识水平、计划生育水平、新生儿护理水平,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的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9.0%显著优于对照组85.5%,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肌肉疼痛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5%显著低于对照组36.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健康教育是适应新医疗模式的护理服务,在妇产科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开展健康教育,不仅可以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可有效减少难产以及产后出血等情况发生。健康教育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在护理的过程中,护士对患者进行生理到心理上的健康教育,设身处地在为患者解决问题,因此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依赖和信任。健康教育也丰富了患者的疾病知识,使其满意度提升。本组实验中,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9.0%显著优于对照组85.5%,与时红梅,时丽在健康教育在产科实施的体会中所得满意度97.2%基本吻合。在此也可证实前人结论的可靠性。

在孕妇住院期健康知识需求的调查中提及,健康教育指导可有效的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理论为本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知识可缓解医护工作压力,本组实验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肌肉疼痛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5%显著低于对照组36.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就诊的过程中,经过医生的诊治和护士的指导,患者掌握了大量知识,从而提高了健康水平。本组实验中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水平、药物知识水平、计划生育水平、新生儿护理水平,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新问题能主动学习、研究,因此其知识面得到了拓展,整体素质相应提高,社会的认可度也大幅度提升。

第6篇

本文探讨产后访视在产褥期的作用,观察产妇产褥期的基本情况,通过产后访视促使产妇在产褥期中的生理和心理得到良好恢复,增加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婴儿顺利度过新生儿期,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

资料与方法

所辖地段社区2008~2010年1600例产后休养的产妇和1612例婴儿(12对双胎)。其中顺产981例,剖宫产619例。

方法:由经过母婴保健知识培训取得合格证的妇幼保人员,根据南宁市产后访视工作规范的要求,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孕产妇围产保健系统卡的内容,在产妇出院后,访视人员分别在产后7天或出院3天、14天、28天对产妇进行产后访视。特殊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或转医院诊治。产后42天回医院检查。

产后访视内容:⑴产妇方面:①了解有无产程异常、难产及产后出血。手术产的手术指征、麻醉方法、手术方式、腹部刀口及抗生素的应用。②了解产妇一般情况。③检查宫底高度,评估子宫缩复情况及恶露排除有无异常。检查产妇是否充盈,局部有无红肿,有无皲裂等。④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同时指导正确母乳喂养方法。⑤指导产妇进行产后康复训练。⑥指导产妇避孕,进行健康教育,提醒产后42天复查。⑵婴儿方面:①了解有无胎儿窘迫、产程异常、难产、产伤及窒息,出生时体重,疫苗接种情况。②新生儿的面色、精神状态、呼吸、睡眠、哭声、吸吮能力、大小便。③新生儿体温、体重、身长、黄疸、有无头皮血肿、皮肤黏膜有无感染情况、脐带情况。④向产妇及家人传授新生儿沐浴、抚触、按摩的方法。⑤提醒家长按时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指导科学育儿。

健康指导:①母乳喂养知识指导:母乳含有抗感染的活性白细胞、免疫抗体和其他免疫因子,尤其是初乳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物质就像抗生素一样,可以保护婴儿免收细菌感染,不易发生肺炎等疾病。正确的授乳方法和技巧,按需哺乳,正确合理的喂养,利于婴儿生长发育。②婴儿护理保健:周到细致的护理才能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喂养、保暖、防感染及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情况是护理指导的主要内容。初产妇因缺乏科学育儿经验,指导产妇及家属对婴儿的脐部皮肤日常护理,常见症状的观察和护理等是非常重要的,有条件的家庭指导婴儿沐浴、游泳、新生儿抚触等。③心理保健指导,保持心情舒畅,鼓励与亲友沟通,交流经验,宣泄情绪,协助产妇与婴儿建立亲子依附关系,讲解母婴同室的重要性。④饮食调理,合理营养,进食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鱼、蛋、禽等以利产妇身体恢复,乳汁化生,增强抗病能力,忌生冷、硬、固、辛、酸、辣味。保持大便通畅,多食新鲜蔬菜,预防便秘。⑤计划生育指导,适当运动,充分休息,注意会卫生,避免受热受冷,注意腹部保暖,产褥期禁,盆浴以免感染,产后42天开始正确避孕。⑥计划免疫指导,建立婴儿预防接种证,按时接种。

结 果

产妇访视情况,见表1。

婴儿访视情况,见表2。

影响母亲健康的因素,见表3。

讨 论

本组结果显示,1600例产妇3次访视出现症状与体征最多的为产后出血,其次为相关疾病,出现症状与体征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少。1612例婴儿3次访视,正常49.5%,有症状与体征者以新生儿黄疸、湿疹和红臀发生率较高。不良习俗影响母亲健康的恢复。通过产后访视,产妇能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尤其是面对面的具体指导,提高产妇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新生儿护理能力,纠正不良的习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影响母乳喂养的不良因素,从而保证母婴能够健康平安地度过产褥期。产褥期母亲身体恢复得好坏关系到她们一生的幸福[1,2]。产后访视是健康教育的继续,对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母婴健康,提高妇幼保健两个系统管理率起到积极作用[3]。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

第7篇

[中图分类号] R135.9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96-01

自1992年我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我们深深体会到母婴同室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措施,同时能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新生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促进母亲产后康复。但由于母婴同室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客观上存在安全隐患及护理风险。因此如何做好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安全管理,是我们必须重视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四年来,我科通过总结近年来院内、外母婴同室所发生的婴儿不安全事件,分析相关因素,识别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采取风险管理对策,制定了防范措施,控制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是2006年我们医院新增设的母婴同室病房。现有护理人员12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3人,护士4人。共有产妇床位44张。其中有5张床位是作为惠民病房,专门收住贫困产妇,相对文化层次较低,管理上有一定难度。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我科共收住产妇7250人,新生儿6850人,其中男婴3540人,女婴3310人,胎龄 34-43 周 ,体重1800-4650g,Apgar 评分8-10分,早产儿入母婴同室时均未见明显异常,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发生。

2 护理风险分析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有:(1)新生儿窒息: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不当造成呛水或呛奶;母婴同床同被,母亲的身体或过厚的被子压住新生儿,其无力反抗;夜间母亲躺着喂奶睡着时堵住新生儿口鼻;新生儿卧位不当,导致呕吐物返吸进入气管等。(2)新生儿烫伤、摔伤:烫伤多数与洗浴时水温过高或不稳定有关,我院曾发生一例因为热水器水温调控不当而造成婴儿手臂皮肤一度烫伤的事件,由于处理及时,未对婴儿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摔伤多与母婴同床未拉好床栏有关。(3)新生儿被调包或被盗:母婴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人流复杂,这给安全管理上带来一定难度,个别护士责任心欠强,告知责任和签字制度执行不到位;接送及护理新生儿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均是导致新生儿被调包或被盗的风险因素。(4)婴儿猝死:婴儿猝死除与新生儿生命力脆弱、本身存在病理生理方面的问题外,不当(下颌紧贴胸部)、口鼻被衣被等遮盖、保暖过度也是导致猝死的直接或间接因素[1]。(5)其他安全隐患:如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婴儿用药错误,消毒隔离不严引起感染,护理记录错误、未实行告知义务引起投诉等都与护士工作责任心欠强有关。

3 讨论及管理对策

3.1 不断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 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要确保护理安全,必须首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2]。有的护士在工作中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其原因主要是护士缺少相关的法律知识。我院领导始终对此非常重视,每季都会邀请擅长调解医疗纠纷的律师或管理一流的专家来医院讲课,分析一些典型医疗事故,借鉴别人的教训、经验,逐步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及护理风险意识。由于护士风险意识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自觉规范了护理措施及护理行为,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自律性和安全意识,使各种潜在的风险得到控制,提高护理质量。

3.2 严格执行交接班及查对制度 增强护士的风险预见性 分娩后,产妇及新生儿被送回母婴同室时,我们要求病房接班护士立即进行床头交班检查,内容包括再次新生儿Apgar评分,胎龄评估,新生儿全身健康及脐部情况,新生儿腕带及胸牌信息有无错误,字迹是否清晰。新生儿转科转床,及时更改有关信息,并注意保持新生儿腕带与婴儿胸卡及床头卡等信息相符。为新生儿洗澡和更衣时,重点查对婴儿的床号、母亲姓名及新生儿性别等。与产妇交接时,必须严格查对,准确无误后交给产妇,并与产妇及家属签署新生儿安全告知书。执行药物医嘱要严格三查七对,保证婴儿用药安全。

3.3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登记 对护理风险进行防范分析 从管理上加强对护士的风险教育,以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我们于每月15日组织一次护理安全警示会,针对科内出现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及原因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登记。如针对婴儿手腕带易脱落现象,通过分析,手腕带便于查对,而脚腕带比手腕带不易脱落,我们及时改用手腕带、脚腕带同用,脱落后及时核对补上,同时要求腕带跟手腕、脚腕之间松紧合适,结要打实,使用这一方法后效果良好,这样基本杜绝腕带脱落现象。

3.4 加强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进行婴儿护理技能培训 我科每周组织一次对新产妇及家属的集体健康教育,由高年资护士讲课,内容包括婴儿安全护理知识:(1)要求新生儿独自睡婴儿床,衣被不能裹得太紧太厚,教会产妇正确喂哺姿势,新生儿喂饱后应轻拍背部,排出吞入胃内的空气,再将新生儿侧卧位,人工喂养奶嘴孔不宜过大,防止呛咳而致的新生儿窒息。(2)新生儿做任何检查或治疗需要母婴分离时,都应由家属一起陪同,家属晚上睡觉时保持觉醒,看护好宝宝,如有陌生人进入房内要询问或报告,防止婴儿被偷事件发生。(3)不要随意取下新生儿腕带和胸牌,发现遗失及时告知护士补上,防止新生儿调错。

3.5 加强母婴同室院内感染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 新生儿由于生理解剖和免疫特点 ,本身对病原体普遍易感,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3]。因此治疗护理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严密消毒隔离。接触和护理新生儿前后均需洗手,以减少手表面的细菌,从而减少传播机会。新生儿沐浴用品均须高压消毒,做到一人一巾一被,沐浴室每日进行常规消毒,新生儿脐部常规消毒每日二次,以杜绝新生儿感染,为预防交叉感染,隔离产妇的新生儿须在专用沐浴池内沐浴,所有使用过的衣服、包被等均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进行清洗。加强对卫生员的交叉感染知识教育,保证环境清洁、整齐,注意病房通风。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护士的手及咽喉部、消毒液和无菌物品等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3.6 规范病区和医院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新生儿被盗事件 根据母婴同室的特点,建立母婴同室管理制度、婴儿安全制度、婴儿父母与医护人员共同管理制度等,并将制度张贴于母婴同室,做到人人知晓。针对媒体曾报道的婴儿被盗事件,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医院设24h监控录像,对监管人员在岗情况相互监督。加强陪护人员管理 ,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夜班护士加强巡视,22:00关闭病区大门,安装门警系统。单人病房告知关门要求,临时出院开出门证,婴儿外出检查要有特殊标识。病区特殊情况立即与医院保安联系。

总之,护理安全涉及到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个人员及各个环节[4]。而母婴同室病房是个高风险领域。作为一名母婴同室护士,更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风险敏锐性,并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5]。四年来,通过一系列有效可行的管理措施实施,3540例新生儿均平安健康出院。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及新生儿不安全事件发生,产妇满意率达98%以上。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7-209.

[2]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3-209.

[3] 任南,文细毛,易云霞,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儿科和产科新生儿室院内感染监测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2):121

第8篇

[关键词] 低文化水平;新生儿;认知;需求;父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036-02

随着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低文化层次住院产妇越来越多,既往的护理宣教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1]。低文化水平父母对新生儿知识认知水平如何及其护理需求仍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低文化水平父母对新生儿知识认知水平及其护理需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后2~4 d低文化水平(小学或文盲)3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以初中文化及以上产妇为对照。试验组180例,年龄23~34岁,平均(27.32±3.12)岁;初产妇166例,再产妇14例。对照组180例,年龄22~33岁,平均(27.29±3.10)岁;初产妇164例,再产妇16例。两组在年龄及初产妇/再产妇比值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父母对新生儿知识认知调查 采用本研究组设计的“父母对新生儿知识认知调查表”,内容包括:产妇的一般资料、日常基本护理知识(洗澡、脐部护理、抚触、喂养、大小便次数及观察、皮肤护理)、新生儿生长监护知识(婴儿早期教育、体重增长正常范围)、新生儿预防接种(卡介苗注射后的注意事项、乙肝疫苗复种时间)和新生儿常见疾病(生理性黄疸观察、鹅口疮的预防、腹泻的观察及处理、肺炎的预防、皮疹护理)4个模块。除产妇一般资料模块外,其余模块中的条目选项分为3级,即了解、部分了解和不了解。

1.2.2 父母对新生儿知识需求调查 采用本研究组设计的“父母对新生儿知识需求调查表”,内容同“父母对新生儿知识认知调查表”,需求调查包括:个体指导、集中授课、动作示范、书面材料和网络报刊。

1.2.3 问卷发放及填写方法 首先不记名方式发放问卷,专人进行初步讲解问卷内容,由新生儿父母共同讨论完成,完成时间规定为30 min,填写选项不得缺失,当场回收。统计结果采用构成比表示。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低文化水平父母对新生儿知识的认知水平

试验组日常基本护理、新生儿生长监护知识及新生儿预防接种知识了解程度显著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新生儿常见疾病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低文化水平父母对新生儿知识的需求

新生儿日常基本护理及新生儿生长监护知识方面两组大多数选择动作示范,但试验组对动作示范需求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方面两组大多数选择书面材料,但试验组选择书面材料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对新生儿常见疾病的知识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对新生儿知识认知情况直接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影响其整个成长过程[2]。因此,评估新生儿父母对新生儿知识认知情况,了解其需求,进行针对性护理宣教至关重要[3]。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施行,广大农村低文化层次产妇大多选择医院内生产,给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4]。因此,本研究调查分析低文化层次新生儿父母对新生儿知识认知情况及其护理需求,对提高护理质量、帮助新生儿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研究发现,低文化层次父母对日常基本护理、新生儿生长监护知识及新生儿预防接种知识了解程度显著差于文化层次较高父母,提示低文化层次新生儿父母这方面知识更加缺乏,护理宣教应更加全面、细致,根据护理需求调查,对日常基本护理和生长监护方面,应选择动作示范的宣教方法,而对于预防接种方面,可选择书面材料方式。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多选择集中授课配合个体指导[5],从本调查来看,这种做法并不受欢迎,尤其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父母,更应采用动作示范,可能文化层次与理解和接受能力有关[6],提示护理工作应强调变通,做到“因材施教”[7]。在新生儿常见疾病知识方面,无论文化层次高低,对这方面的了解均不够,均想通过集中授课来增强这方面知识,可能与这方面知识太具有专业性有关,因此,在常见疾病知识护理方面,护士应做到更详尽和通俗易懂,以确保新生儿父母更好理解。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低文化层次新生儿父母对新生儿知识认知能力较差,在护理宣教方面更倾向于动作示范和书面材料。对于新生儿常见疾病知识,无论文化层次高低,认知水平均不高,多要求集中授课。

[参考文献]

[1] 游彩玲,何惠玲,吴怀真. 传统“坐月子"习俗对产妇健康影响调查结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35-1137.

[2] 叶绿,陈镭. 137例流动人口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与需求情况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887-889.

[3] 李玉红,钱小静,谢伦芳,等. 产褥期新生儿父母养育行为的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24(15):40-42.

[4] 茅焕美,李海明,施南峰. 慈溪市农民工新生儿破伤风知识调查与分析[J]. 医学与社会,2010,23(8):16-17.

[5] 刘小玮. 初产妇配偶新生儿知识认知水平及需求的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67-69.

[6] 闫国强. 强化实践指导培养实践能力[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11(1):54-55.

第9篇

本年度共收住院病人916人(其中,产科758人,妇科158人),比去年增加209人,上涨30%;出院891人;新生儿763人,(其中,剖宫产578例,自然分娩185例);全年剖宫产率75%。实现业务收入732881.85元(病房治疗费);全年无产妇及新生儿死亡,无护理差错及事故及投诉发生。

二、转化思想,服务先行:率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成为医院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实行高接远送服务:对所有住院顾客,有门诊护士送至病区,病区护士热情迎接,使顾客体会到亲人般的感觉;

实现所有住院顾客陪同检查服务:全年共陪检907人次;

送大小便标本有护士送检:全年共送标本987人次;

开展不叫液服务:加强输液主动巡视,体现护士的主动服务,通过一年全科护理共同努力,科室输液不交液率达80%左右;

开展静脉穿刺不成功赔付服务:激发护士熟练静脉穿刺技术,提高技术支持,全年共实施静脉穿刺2727人次,不成功35人次,穿刺成功率99%;

推广《剖宫产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个性化健康处方:对剖宫产术后的生命体征监测、切口护理、饮食、、活动、子宫复旧,尿管护理及护理等方面实行时段性护理,体现很、对顾客的个;

推广《新生儿护理指导》明白纸:对新生儿各时段的重点进行书面指导,并由责任护士利用每日晨护及其他治疗时间进行宣教和护理指导,确保新生儿住院期间安全;

开展科室特色出院指导:对所有出院顾客发放个性出院告知处方。针对每一位出院顾客出院后饮食、用药、康复、产后复查及新生儿的脐带护理、生理性现象观察、预防接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时间及注意事项等各方面做详细书面交代,并留科室电话以方便出院顾客咨询;

对所有住院顾客实施入院及住院评估,给予及时的生活护理和专业照顾;

加大回访力度,全面拉近与顾客距离,和谐医患和护患关系:医院有服务部对所有出院顾客进行回访,病区由科主任、护士长对本病区重点顾客进行专业回访,搞好后续专业指导,实现亲情化服务。护士长本年度回访重点顾客42人次,出院顾客反映良好;

病区提供各种便民措施和便民服务:针线包、雨具、各种报刊、杂志、万能充电器、红糖等,顾客反映良好;

实现顾客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对住院顾客一日内发生的费用实行一日清单,接受顾客监督,使顾客明白消费,消费的、透明,严防少收、漏收和多收,对顾客的疑问及时解答,对费用发生错误,认真道歉,及时退赔;

上述服务举措的实施,极大的满足了住院顾客的要求,方便了顾客,树立了医院及科室在顾客中形象,赢得了顾客的信任。

三、提高护理技术,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制度是保证各项工作安全、顺利实施的保障。

妇产科护理本年度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重新制定了各班次岗位责任制,将新开展的各项护理服务界定到各班次,责任到人,强调分工合作,相互补位,严防各项护理和治疗遗漏、或执行不及时,并在科室设立了四个工作小组:质控小组、宣教小组、带教小组、抢救小组,制定了各小组成员、认定组长,有小组工作职责及活动规定,并记录活动情况。制定了治疗室、产房工作制度,并认定责任人,科室有科主任、护士长组成的医疗、护理检查小组定期对产房管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找责任人督察整改。

四、加强医疗安全,严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加强病房管理,加大病房管理力度,加强病房巡视,设立输液巡视卡,严格三查七对,防止差错事故发生,通过科室、医院的医疗安全会,树立医疗安全意识,强调医疗安全的重要性,医始终绷紧医疗安全这根弦;加强沟通,对入院病人实行责任制护理,入院宣教,温馨提示、多次沟通,将可预见的护理隐患提前干预,用电安全、新生儿安全贵重物品防盗等各个环节充分预估,多次提示。本年度科室召开医疗安全会次,通过全科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五、强调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面,放宽视野: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习联系实际,以自学为主,本年度安排了十二次集中学习,学习内容以新版妇产科教材为主,安排护理查房十二次,护理查房结合本病区病种,全体参与。通过护理查房,使大家对所学病种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掌握,从而对该病的护理做到心中有数,实现了对病人更好的服务。配合护理部完成对低年资护士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本科上述护理人员成绩合格。

六、积极配合妇幼保健及预防接种工作:

积极配合防疫站做好新生儿的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本年度为新生儿实施卡介苗接种763人,首针乙肝疫苗接种763人。全科共有名护士完成防疫站发放的计划免疫试卷1份。

配合妇幼保健站工作:积极配合区妇幼保健站做好孕产妇的各种保健,如孕产妇护理、母乳喂养宣教、做好孕产妇的死亡报表、新生儿死亡报表、新生儿畸形报表、孕产妇艾滋、梅毒及淋病检查并上报,开具出生医学记录763份,配合市妇幼工作检查一次,效果良好。

第10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7年9~11月在本科室住院的孕产妇399例为观察组,年龄19~40岁,平均(25.0±5.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3例,中专或高中126例,初中及以下110例。选择2006年9~11月在本科室住院的孕产妇386例为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24.0±5.0)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0例,中专或高中123例,初中及以下103例。2组孕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健康教育小组成员由本科室年资较高的护师担任。设组长1名,组员3~5名。要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具有较强的沟通及口头表达能力,熟悉本专业的健康教育知识及行为方法,并热爱本专业,富有爱心及耐心的护理人员;并要求组长定期组织成员进行知识更新和培训学习。

1.2.2健康教育小组工作方法对照组的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全程负责。观察组在责任护士完成孕产妇的资料收集、评估、计划和实施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协助责任护士完成全科室孕产妇及陪伴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对病房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加以重点指导及帮助。健康教育小组成员每天上午利用8:00~10:00医生查房时间组织病房内所有家属陪护进行集中的讲座,特别对当日新住院、手术、分娩的孕产妇的家属,主要讲解查房陪伴制度的重要性,病房的空气消毒及安全管理,新生儿异常情况的识别,费用查询等家属最关心的问题。上午10:00医生查房后,小组成员到病房评价每位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剖宫产术后第1d,评价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新生儿护理的方法,评价其能否按需哺乳,是否掌握腹部伤口自护办法等,如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的内容掌握不全或不到位,孕产妇小组成员将结果反馈给责任护士,责任护士给予个别指导;小组成员在完成每位孕产妇的健康教育评价后,填写健康教育反馈卡,并插入孕产妇床头卡上,使责任护士能随时了解此孕产妇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下午小组成员针对孕产妇及家属所存在的不足或特别需求,进行集体讲座或组织孕产妇进行小范围沟通、示范、交流,如开展新生儿抚触的指导、新生儿游泳的好处及方法演示、新生儿换尿裤的技巧、产妇挤奶的方法、产后健身操等和进行产妇饮食制作方法的交流,或者组织孕产妇进行心得和经验交流等。

1.2.3评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及孕产妇满意度调查表,调查2组孕产妇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的内容包括孕产妇对住院须知、产前产后相关护理知识、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产后恢复运动、避孕知识、伤口护理、饮食护理、复诊知识和护理10项等内容的掌握情况,每项分别为10分,根据总分得分情况,分好(>90分)、一般(>80分)、差(>60分)3个等级。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病房管理、沟通能力4项,每项分别为25分,根据总分得分情况,分满意(>95分)、基本满意(>85分)、不满意(<75分)3个等级。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2.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结果

2.12组孕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2组孕产妇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比较,Z=-8.3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2组孕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2组孕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2。从表2可见,2组孕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χ2=61.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成立健康教育小组的必要性健康教育是一项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实行病人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而病人家属教育尤显重要,且自我护理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2]。以往产科病房的健康教育是以责任护士为主的针对孕产妇实施的健康教育,由于产科病房住院天数短、周转快、陪伴家属多,且更换频繁,仅靠责任护士个人的健康教育及指导易使计划落实不到位,家属和陪护不良的健康习惯极易影响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只有建立整个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才能保证孕产妇及婴儿的健康行为。因此,仅靠责任护士个人的力量远远达不到这些要求,由于产妇住院天数较短,要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产妇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和不能保证效果,健康教育小组的成立为孕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健康教育创造了平台,在提高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建立健康行为,尽快恢复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3.2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可促进护士间的协作精神传统的责任护士负责制是责任护士个人独立完成孕产妇的评估、计划、实施及评价,有时自我评价欠客观,使健康教育效果不能保证。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后,通过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对责任护士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反馈,使结果客观真实,从而促使责任护士不断改进健康教育的方法,促进了护士间的交流和协作,提高护理团队精神。

3.3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本调查结果显示,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后,观察组孕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这是因为,通过健康教育小组成员的参与,减轻了责任护士的工作量,有效地保证了护士与孕产妇的沟通和护理时间,同时可以通过家属的督促,保证孕产妇的遵医行为和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使孕产妇掌握知识更全面准确,保证了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提高了产科的护理质量[3]。#p#分页标题#e#

第11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产科;临床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38-02

妊娠、分娩是妇女一生正常而又特殊的生理过程。由于缺乏对分娩的直接经验,加之周围分娩所造成的可怕现象,使产妇在妊娠、分娩期有明显的心理负担。只有及时地进行健康教育,适时调整调和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才能更好地预防难产,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对2013年1月至6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150例孕产妇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6月在我院待产37-41周无任何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孕妇150例在知情同意下以谈话方式进行心理惆查。150例均为初产妇,除9例(6%)孕妇对产程抱无所谓态度外,141例(94%)均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本组中30岁以下125例,顺产分娩105例,20例因臀位、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术;30岁以上25例,顺产分娩16例,9例因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双胎、臂位行剖宫产术。

1.2 方法

1.2.1 孕期的健康教育 不论是否选择在我院分娩均鼓励她们参加我院孕妇学校培训。

培训内容:预产期保健、分娩方式的选择、关于导乐分娩、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

培训方法:授课、操作示范、个体指导。让孕妇了解妊娠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妊娠不仅会造成孕妇身体各系统的生理改变,孕妇的心理也会随着妊娠而不同的变化[1],孕期健康教育针对孕妇的心理变化、生理变化给予指导,使孕妇保持活跃、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指导孕期营养与保健、告知剖宫产的适应证、术后或产后常见症状有护理、引导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

1.2.2 临产前的健康教育 包括心理、饮食、衣着、睡眠、妊娠晚期的自我护理,如自我数胎动、卧位、吸氧、护理等,新生儿用物准备,临产的先兆症状如“见红”、“破水”、“宫缩”的认识及处理,了解什么是正规宫缩,简单介绍分娩的3个阶段,为顺利分娩做准备。

1.2.3 产时的健康教育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是大多数孕妇感到恐惧和犹豫,以致造成宫缩不协调,造成难产甚至危及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2]。为减少孕产妇对分娩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孕产妇进入分娩室时可由导乐护士陪伴,开展“一对一”的教育,指导分娩过程及解释产生疼痛的原因、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规律,讲解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巧,尝试使用鼓励性语言,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如“你真了不起,我们刚一说您就会做了”、“做得非常好”、“继续努力”等等,并同时让助产士在分娩期间向孕妇讲解新生儿护理知识以及产妇自我护理知识,如活动、休息、饮食、母乳喂养、护理、会阴护理等,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人为难产[3]。指导孕妇在宫缩间歇时要充分休息,多饮水、多排尿、进清淡而富含营养的食物,以适应分娩的体力消耗。同时给予安慰和抚摸,使产妇消除紧张情绪。及时报告产程进展情况,开设导乐分娩,让家属陪伴,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使之顺利度过分娩过程[4]。胎儿娩出后应热情祝贺产妇初为人母,把新生儿放在母亲胸前进行第一次接触、早吸吮、建立母子感情。通过吸吮还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同时,为母乳喂养打下基础。

1.2.4 产后的健康教育 由于产妇经历了艰苦的分娩过程,身心处于极度疲惫状态,护士应对产妇的身心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在产后24h(剖宫产后48h),精神、体力逐渐恢复后,指导和讲解如下知识。

1.2.4.1 合理的饮食营养 应指导产妇进高热理、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矿物质的易消化软食或半流质饮食,多吃鱼汤、骨头汤、鸡汤等。以补充足够的营养,使产妇早日康复,并给宝宝一个营养更丰富的乳汁。多食蔬菜,定时排便,24h下床活动,以防便秘。

1.2.4.2 做好母乳喂养的教育 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实行“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及母婴同室的意义[5]。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哺乳的产妇进行恰当的教育,手把手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方法,同时进行评价。

1.2.4.3 新生儿的健康护理 正确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哭声及大小便,脐部护理、婴儿沐浴、新生儿预防接种、黄疸的观察,详细告知如何更换小儿的,做到定时翻身和侧卧位,以及衣、物的合理添加;告知如何逐步增加喂奶次数和正常的体重增加范围以及必要的急救须知,同时可以适当介绍新而有益的育儿方法,如婴儿游泳、婴儿抚触。

2 讨 论

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它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践证明,有效的健康教育使产妇掌握了产前、产时、产后的健康知识,提高了自我保健的健康意识能力。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给予产妇心理上的安慰,感情上的支持和生理上的帮助,使产妇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减少产妇因不良情绪造成的难产,对优生优育,减少疾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健康教育实施拓展了护理人员的知识面,锻炼了她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实施健康教育面对的是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与背景,不同风俗习惯及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的孕产妇,要与这一群体进行交流,除了要有一定的知识面,还必须善于运用人际沟通手段。在交流中,护士应联系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交流技巧,选择适当的语言和教育方式,进行双向交流,建立一种指导合作或参与型护患关系,解答孕产妇的各种健康问题,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和护士综合素质,使我们的护理对象得到最佳的健康教育和最佳的优质护理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受益于患者,服务于社会。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采用综合手段,注意实效,使产科健康教育实现手段具体化、专业化;教育途径多样化、现代化;教育理论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周昌菊,陶新陆,丁娟.现代妇产科护理模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

[2] 杨整哉.孕产妇住院期间健康教育需求及施教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1,16(8):509.

[3] 葛华凤,白哈然.妇产科护士的语言素养[J].当代护士,2004,(3):71-72.

第12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产科;初产妇;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61-01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CNP)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护理模式以科学为依据,根据每日患者的护理标准制定工作计划,患者从发病、病情延续发展一直到痊愈整个过程的健康需要,为患者提供住院时期护理工作的路线图和相关管理计划表格[1]。选择2008年1月~2011年6月 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26例初产妇,与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比较,探讨产科初产妇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1年6月 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26例初产妇, 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有63 例。年龄在24~40岁,平均我27.6岁;怀孕时间37~41周,平均为38.1周;顺产孕妇有95例,剖腹产孕妇为31例。两组产妇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产次、经济状况等方面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来将首先要确定好研究小组, 医护人员均由科室骨干组成,需筛选临床路径护理研究对象、设计路径表、制定流程图、评价使用的临床路径,并给予相应的临床指导,对其进行经验的总结和改进,确保实施临床路径的有效性。培训护理人员,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明确临床路径护理的要点重点,并能够正确处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研究中各种数据的有效可靠。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制定正确的护理路径表,满足产妇基本需求,要根据治疗以及护理特点,综合科室实际情况,由产科医疗、护理组一起确定合理的有特点的临床护理路径表,通过综合分析后明确干预项目和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孕妇入院需责任护士进行热情接待,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环境、制度、陪护的介绍,了解相应的科主任、护士长和相应床位的主管医师及护士。责任护士需依据产妇分娩情况仔细讲解相关护理内容和护理目标,保证护患双方一起努力达成。执行临床护理路径表的过程中,责任护士需要根据设计的临床护理路径流程及表格内容,对治疗、检验、护理、饮食、手术(产)前后等进行指导和健康教育,并及时对出院指导和变异记录等进行相关的记录评估。而且责任护士需要每天按照路径表内容,针对病情需要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患者具体实施内容要明确标注于路径表上并有签名,如果没有完成则需要记录其原因并及时补救,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小组的成员要针对患者实行专项满意度调查并分析变异原因,修正和完善路径,协调医师和相关部门人员,保证路径实施的顺畅性[2]。

1.3评价标准:产妇出院之前实行匿名调查表,调查产妇满意度。让产妇按照正确的方法实习相关婴儿的护理操作,并对产妇具体的护理操作进行评价,确保其合格。以理论试卷形式测评产妇对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的掌握度,并进行相关的统计,产妇产后并发症也要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

2结果

两组初产妇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达标率进行比较,研究组满意度为97.3%,对照组是92.5%,护理质量达标率研究组为98.2%,对照组是91.6%,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科与孕妇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3]:入院:病区环境和具体医护人员要及时对孕妇和家属接受接收,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关作息时间,安排合理的陪护,制定正确的安全规范;给孕妇及家属发放相关知识手册,并进行一对一仔细讲解。产前、产时:分娩过程需对孕妇全程陪护,及时讲解相关分娩知识;针对其情况指导进食情况,确保因人而异;在宫缩间歇指导产妇合理放松休息,屏气用力方法,新生儿出生之后在第一时间进行皮肤早接触并且要及早吸吮。产后:讲解正确按摩和母乳喂养方法,产褥期的自我护理方法和新生儿护理要点,用药情况等,出院时进行相关出院指导等。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在临床上提高初产妇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使整体临床护理工作得到深化,通过使用临床路径图,可以让产妇了解整个护理过程和时间安排,使之能积极配合,增加护理效果,增强了产妇对医院的的信任度,减少护患纠纷。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知道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使用效果,确保产妇和婴儿得到更为具体合理的护理,建设产妇并发症,增加妇婴的安全护理,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郭燕.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