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9 15:1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外书阅读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课外阅读;农村小学;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65-01
新课标在小学生阅读要求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很好途径。学生在课内学习了许多名家名篇,但是阅读量很有限,还需要在课外作大量的补充阅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拓展思路,改变思维习惯,促进个人进步,起到净化心灵、修身养性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少。刚开学时我曾在阅读指导课上就课外读物拥有量、拥有的课外读物阅读情况、课外阅读笔记情况做过现场调查。我所任教的六年级有26人,其中拥有5本以上课外读物的有4人,十本以上的有2人;在拥有10本以上课外读物的2人中,其中一位只认真读过3本,其余的只是浏览一遍,另一位认真读过8本,还有3本没看;所有看课外书的同学都说自己没有做读书笔记。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可见一斑。
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阅读量少的原因主要有3个:①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再加上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得文字阅读枯燥无味,不像其他媒体那样使学生兴趣盎然。从而使本来就不多的课外书也积满了尘灰;②没有时间读;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充塞了学生的空间;③没有书读,他们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再加上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看等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量。
鉴于此,我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
1.制定读书计划,让学生有书可读
每接到新的班级,我就做一个全面的调查,了解他们的课外阅读情况,然后介绍本学年的教学内容,推荐本学年的课外读物,让同学们有一个整体的计划。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①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适合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定期更换,供学生借阅。②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为解决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③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读物。
2.保证时间,让学生从容阅读
读书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作后盾,只能走马观花,甚至只作为形式而已,不会留下任何痕迹。适当减少作业量,不布置机械重复作业;教会学生挤时间阅读;将阅读课外书作为一项常规作业;让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孩子读有益的课外书,最好能跟孩子一起阅读。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的学生一看见大部头的名著,就乱了方寸,产生畏难情绪。这种情况下,先不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文章。如采取联读,即立足于课本,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赤壁之战》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另外,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农村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熟悉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提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并向他们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4.做好读书笔记
好书对于我们就像有着无限宝藏的城堡,我们打开了这扇门就会不断地发现我们精神成长所需要的养分。但是,如果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就好比进了城堡空手归,所以我教导学生,不但要读好书,还要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也要讲究步骤,一般来说,我把它分成四步:①将感触最深与自己产生共鸣或最喜欢的精彩片段摘抄下来,反复诵读;②在原文旁批,指导学生尽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凝炼、精辟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谈自己的真切感受;③评价书中人物,学会表达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感情,并发表有独特见解的人物评价。④鉴赏作品的积极意义,初步评价作品。如作品的作者是谁,他一般写作的风格是什么?作者写作背景是什么?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以及某些意象是象征什么?在读书笔记中,表述自己在读书时的点滴体会,不讲求形式上的完整,也不要求内容上的联系,篇幅可长可短、灵活自由、有感而发,旨在达意。刚开始可要求学生写少一点,一段时间后,渐渐增加。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缺乏阅读的氛围。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或者因为文化水平较低,或者因为农事繁忙,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学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
(二)阅读的范围狭窄。在农村,80%的家长、学生买的课外书是优秀作文之类。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笔者班上学生的课外书除作文方面的书籍之外,就是练习方面的书籍。《新课标》等规定的诗文,学生阅读兴趣不高,也因为不能直接帮助学生考试而被学生、家长、教师拒之门外。
(三)阅读条件较差。在农村,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要帮助家长做家务事,这严重挤占了学生本就少得可怜的阅读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农村孩子一边放牛一边看书的现象,这其实看了除了让人欣喜之外,更让人心酸。一般的农村家庭没有给孩子开辟独立的书房,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空间,学生难以进入集中精力进行阅读的状态。在农村,书店等其他的阅读场所的缺乏也让学生课外阅读受到很大的制约。
(四)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对于那些诗歌、散文,学生没有兴趣,他们喜欢故事情节强的童话、小说,虽也有益处,却造成学生阅读面的狭隘。学生很少做读书笔记,就算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话,几个好词,极少写心得体会。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的办法
(一)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应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热爱读书的一些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鼓励学生热爱书籍;可以通过精彩片段赏析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指导,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心智不成熟,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要考虑以下几点: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读物的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阅读的书类应多方涉猎,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由选择。
(三)家校结合,完善课外阅读条件。首先,学校方面,可以组织各种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校图书室要全面向学生开放,不能为学生的借书设置任何的门槛。其次,家长方面,要给孩子开辟独立的读书空间,给孩子安排足够的读书时间;要做好孩子的带头人,即使家长不能带头读书,也要督促孩子经常性地进行阅读;家长要给孩子买一些书,让孩子因为拥有一本好书而骄傲,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第三,对于新形势下的网络阅读与手机阅读,家长与教师要加强引导。如今学生上网也极为方便,手机阅读越来越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但网络上的内容去世良莠不齐需引起家长与教师的高度重视。
(四)读写结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分层次地进行课外阅读,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对作品进行略读或者精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还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读后的感受等等,要通过范例展示,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读写结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功能,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与阅读条件,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加强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让学生尽情地邀游书海,增长学识,陶冶情操。
一、培养阅读兴趣
1.以读引读,拓展延伸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由于课外阅读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外进行,学生要抵挡住丰富有趣的电视节目、电脑游戏的诱惑,在没有老师的监督下而自觉地阅读,极需浓厚的兴趣作动力。学生只有对课外书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地投身于阅读中,因此,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注重以读引读、拓展延伸,多联系课外知识,如介绍课文作者的轶事,作者的其他作品;相机娓娓动听地讲述古今中外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谈论天文地理的知识。同时,老师要在课前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在全班展示。这样使学生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让他们体会到看课外书可以懂得丰富的知识,从而产生课外阅读的愿望。而且,由于小学生有向师性的心理特征,在钦佩老师知识渊博之余,会模仿老师去读课外读物,阅读兴趣自然悄然产生。
我布置学生的预习任务中,有一题是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作品。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适时地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我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课《火烧云》时,当学生陶醉在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变幻的形态时,我相机布置学生们读描写云或其他自然奇观的文章。教第七课《蟋蟀的住宅》时,让他们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了解更多可爱的昆虫。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环境布置具有隐性教育作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在班里要刻意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如,在班里建图书角,定期开展别开生面的读书交流会等,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我在教室布置了“读书之星”的评比栏、“读书心得”展示栏和“好书推介”专栏。学生将自己读的课外书的书名填写在评比栏上,将读书的感悟写下来贴在展示栏上。读书心得可以是领悟到的一个道理,用几句话记录下来;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细述读后的感想,洋洋洒洒几百字。“好书推介”专栏由学生填写。学生把一本好书读完了,就推荐给大家。每周老师对这三个专栏进行定期评比、更换,同时和同学一起评出“读书之星”。
每节语文课,我都规定有一个固定的教学环节——“一分钟小喇叭”:上课铃响后,让学生按顺序轮流上台展示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让他们讲故事、表演剧本、朗诵诗歌等。这个课堂环节给了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机会,学生总是希望在这宝贵的一分钟里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会在课外做好阅读准备。
每逢双周五,我就利用一节语文课举行“读书交流会”。学生们拿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读书笔记等,首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交流的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朗诵精彩片段,可以分享读书心得,可以表演等。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下,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参与,让书香飘溢教室,形成人人爱读书,以读书为荣的良好氛围。
3.争取家长的配合
当前,有部分家长的应试教育观念还没改正过来,他们的行为与素质教育相悖。有时,当学生津津有味地读课外书时,他们会斥责学生浪费时间,强迫他们温习课本。因此,老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争取家长的积极支持。只有家长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热情地配合老师,鼓励、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他们才会给学生订阅有益的报刊、购买各种书籍。假日还会带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小学生分辨能力不强,在选择读物时,需要家长帮助挑选。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较深奥的内容,也需要家长给予讲解。倡议营造书香家庭,定期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家长们通过实践证明,“书香家庭”令家长和学生都受益匪浅。
二、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阅读效果,因此,老师要重视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的训练不仅可以在课内阅读进行,如精读、略读、跳读等,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遇到生字、生词要自觉地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还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如摘录好词好句,写读后感等。定期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虽然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缺少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手段,对阅读的要求只停留在简单布置,偶尔检查上。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便十分肤浅,而且常不得要领,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偶尔读一读。如此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自学能力的形成。如何从科学认知的角度,进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模式及课外阅读课指导策略,从而优化学生的阅读行为,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依托教材,挖掘阅读资源
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研究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学生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社会,学会选择,是学习与生活的必备能力。教会学生选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如,巧用现行教学辅导用书《奇迹课堂》,在每一课内容的设计时,都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相应的补充,如每一课的“走进背景林”“作者我知道”“教你一写法”,都渗透了相应的课外材料,这些都能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佐料”。
我们还可以关注教材的课外书屋、资料袋。现行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在每一册教材都安排了“课外书屋、资料袋”。在“课外书屋、资料袋”安排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以及作者、名人的相应资料,这些都是适合学生的课外丰富的精神营养品,通过“课外书屋”推荐,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以此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充实资源,确保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阅读实践中被激发出来的。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以“书香校园创建”为载体,建立童话类课外阅读图书角。在阅读成果展示栏上,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剪贴本、优秀作文。在班级内均建立班级图书角,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每周设立读课外书的专用时间,老师必须在现场指导。这一段时间,老师在做什么?与学生一起读书,推荐好书,展示读书笔记。提倡节假日、双休日读课外书。此外,我们还可以召开家长会,或告家长书等,介绍读课外书的重要,在家长会上向家长推荐课外书籍,并帮助家长筛选课外读物。
三、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实现自能阅读的目标
读书的方法来自课内,来自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能注重利用教材中的“金钥匙”,因为它几乎包含了小学阶段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这些方法最主要的有:(1)读书时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2)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语言,高年级能为文章写批注。
四、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
我们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图书角、学习园地张贴有关童话的名人名言、格言。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上开辟出“阅读园地”主题专刊,定期更换展板内容。让学生置身于高雅的阅读氛围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爱上读书。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诸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有人说,在人性深处,有一种最原始的东西,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在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丰富的知识、出色的表现,带来了他人的赞许,一道敬佩的眼光,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
五、丰富教学策略,让学生爱上阅读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外阅读 兴趣培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一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修炼,是积学的捷径,是治学的起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二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完成这样的任务只有“趣”字当先,这样的“趣”在哪里来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兴趣是孩子们对课外读物最先的选择,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地培养学生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自己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营造氛围增强阅读兴趣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良好的读书环境是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应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远离格调低下、不健康的生活。在家里,家长应该创设一种宽松的读书环境,和孩子共创一个书房或读书角。房间里可贴一些孩子自己的绘画作品,书架上摆放各自爱好的书籍,孩子和家长在各自的小天地看书、学习,还可以就某个问题共同商量讨论,亲情之间像好伙伴、好朋友一样相处,经常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去浏览、阅读。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下,自然而然会喜欢上读书。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校园读书环境,学校应该注意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科学地利用各种途径渲染读书的作用和方法。校园文化长廊的宣传画应力求色彩鲜明、富有童趣,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好书,还可以贴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幽默故事、脑筋急转弯等。班级中可以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照片和苹果树等,在良好的环境里对学生潜移默化,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创造条件激发阅读兴趣
读书的环境只是外因,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内因作用,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广泛阅读,老师应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上。
一是在推荐读物中激发兴趣。向学生推荐阅读内容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年龄、生活实际出发,可让学生读一些适合他们读的《故事大王》等杂志、《格林童话》等中外童话故事、《我要做好孩子》等儿童文学……在推荐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所看的好书推荐给大家,交流阅读,学习长进。学生也可以根据各自爱好选择喜爱的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规范学生。课外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产生了,学生自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选择品位较高的阅读材料以扩展知识面,陶冶情操。
二是在引导阅读中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作为人师,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要推荐给学生读的书,在推荐过程中教师可预留悬念,如只讲故事的前部分或讲到故事的精彩情节戛然而止、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继续将这本书读下去的欲望,通过引导阅读激发他们读书兴趣。在教学中,有空我就呆在教室里,阅读一些篇幅短小、哲理性强,能感动人的文章。如《读者》、《微型小说》、《小小说》、《少年文摘报》等,读到吸引处,我会情不自禁地读给学生听,学生乐此不疲,还再三要求我多读几篇。于是我来个顺水推舟,借给喜欢看课外书的人,借不到的人急得直跺脚,唉声叹气。于是我规定一本书最多看3天,时间一到就得借给别人,无形之中给了他们压力,拿到书的学生都加紧时间看,早自习、中自习、课间10分钟,我惊喜地发现有好多孩子呆在教室里看课外书。
三是在合作看书中激发兴趣。在学校,由于学生学习的任务繁重,学生自主读课外书的时间几乎没有,如在学校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选择自己读课外书的合作伙伴,从而可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在实践中我每天安排30分钟和学生共读课外书,学生们常常在课前就选择好自己的合作伙伴,在一起读同类书并展开讨论,畅谈读书心得和体会,同学们畅所欲言,从而进一步激发了读书兴趣。
三、激励引导巩固阅读兴趣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采用评价激励,给予学生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有利于巩固和稳定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并能得到进一步升华。我在教学中采取了贴“苹果”自我评价办法,在学习园地上贴一棵“苹果树”,并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红苹果”,凡是看过一本书,就在一个“红苹果”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书名贴在“苹果树”上,比一比谁的“苹果”最多!为了防止流于形式,可要求学生在贴“苹果”之前要将所看书的主要内容讲给大家听,或以日记的形式写读后感,也可以将情节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不拘形式。学生贴着“苹果”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展开竞争,比赛谁的“苹果”最多,一学期谁能得到“小博士”的美称。使大家学有榜样,以典型带动一般,激励其他学生学习先进,努力奋进。学生在贴“苹果”的过程中达到了自我反馈、自我总结、自我激励的目的,这样不但保证了阅读速度,也保证了阅读的质量,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一方面,以激励先进再接再厉,继续奋进。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们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发奋进取,共同前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作文;阅读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很多,可是学生的作文能力却普遍低下。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看成不相干的两回事,阅读教学不得法,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一、让学生热爱阅读
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农村的学生及其缺少阅读的机会,接触到的书目也不多,所以他们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谈不上培养阅读兴趣了。此外,由于农村大众的学识和素质相对低下,家长忙于工作,他们自己阅读的就很少,很难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也不能给学生的阅读提供有益的建议。而且,在大多数家长心中,课外书往往是“闲书”,是与学习无关的书。这些因素不仅限制了学生的阅读,甚至妨碍了学生的阅读。有的家长能够想到让孩子多读书,但说起买课外书,大部分买的还是优秀作文选之类的教辅用书。在他们的心里,优秀作文选就是课外阅读书籍,其他的书会白白浪费学生的课外时间。这样,很多学生博览群书的动机会被逐渐磨灭,阅读的兴趣会逐渐变淡,热爱阅读就会无从谈起。
鉴于农村的这种实际情况,作为教师的我努力做了些尝试,如及时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课文为基础,用课外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眼界。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我向学生推荐了安徒生的童话集,让他们尽情地领略安徒生童话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如学完《草船借箭》之后,我就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但这不是适合所有小学生阅读的书,所以我只推荐某一章,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在这里,我不建议大家向小学生推荐删节版的或者小学生版的课外书。这种版本的书固然降低了阅读难度,但过于儿童化的叙述谋杀了原著的精神,学生阅读单单是为了知道,为了考试,这是没有意义的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推荐不同的课外阅读书籍。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教师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选择课外书,要保护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小学就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
二、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有些学生看起来读书不少,但作文水平却不高。原因何在?我曾经调查过几名这样的学生,发现他们阅读书籍时往往是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看看情节,看看图画,即认为是阅读了。但这对于他们的写作毫无帮助,原因在于他们只是为了阅读而读,不懂得积累。俗话说:“好记性赶不上烂笔头。”许多学生不善于用心看又不习惯用笔记下来那些优美的段落。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好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教师要教会学生分类做笔记,好词好句一类,名人名言一类,构思奇特的又可以分为一类。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善于作旁批,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为了鼓励学生,教师可以展示读书笔记的范例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标准,并树立读书笔记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让学生相互鼓励,彼此督促。教师还要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以监督学生把这件事长久地坚持下去。
三、从文字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阅读不能够直接以阅读为目的,一旦阅读具有了功利性,就会使阅读变得沉重而失去了其本应该有的乐趣。在阅读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让他们沉溺其中,如果阅读没有取得这样的效果,那么,阅读就是失败的。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他们阅读的自由,切勿草率地介入学生的阅读,不要充当权威。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阅读,表扬他们认真地阅读,使阅读成为作文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动人的语句。如《我的“长生果”》一课,讲的是作者自己小时候是怎样热爱阅读,并且如何从书籍中吸取营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的经历。在课文最后,作者告诉我们: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我想这样的文章正好证实了阅读有助于写作这个道理,应该让学生好好地体会和认识一下。我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题目叫“我的长生果”,“长生果”具体指的是什么。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长生果”具体所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静静地读,认真地找,情动于内心,对一些句子产生了兴趣。例如,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阅读这个句子时,我首先让学生注意体会比喻的好处和意义,再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读出对这句话的深刻认识,这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学生接着往下读,会发现这两个句子是说明“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的愉悦之情,“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的欢快音符的乐章”。我继续引导学生接着往下读。“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读到这里我又问学生:“你们读书有没有到过如醉如痴的状态啊?”学生表示没有。此时我再进行点拨,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作者说书是“长生果”,我们大家没有深入陶醉于这些营养丰富的物品中去,又怎么能从中吸取营养,又怎么能让营养补充到自己的头脑中再送达到笔端呢?这样,学生不仅理智地反思自己平时的阅读,更有意识地去注意文中作者的读书法和写作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
如果把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做一只小鸟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就是小鸟必不可少的两个翅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广泛的阅读是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关键。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写作的“加油站”。
参考文献:
【关键字】小学生 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要使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也是开展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调查对象及方法。为了解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习惯,本人自编调查问卷共10项,采用封闭形式,对红谷滩新区实验学校三、四、五、六年级的83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34份,回收调查问卷811份,其中有效问卷772份,有效回收率为92.6%。
2.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动机。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90%以上的小学生喜欢和比较喜欢课外阅读,不喜欢课外阅读三、四年级所占比例为7.2%,五、六年级所占比例为0.6%。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有课外阅读的兴趣。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及动机。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选择童话寓言类故事书和作文等辅导书籍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动机集中于“学到知识、增长能力”上。由此可见,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明确,阅读动机积极。(如表1)
表1 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及动机情况表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调查表明,课余时间小学生用于看电视或者玩耍的时间明显多于看课外书的时间,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为30分钟左右,每天花2小时以上时间看课外书的比率很小。(如表2)
表2 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统计表
3.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通过调查发现,96%的小学生希望或者非常希望阅读课外书时有人指导,有主动学习的欲望,而且大部分小学生有做笔记或经常做笔记的习惯,但是三、四年级有11.5%的学生,五、六年级有10.6%的学生从不做笔记,这22.1%的同学值得我们重视。(如表3)
表3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情况表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认知与行动反差明显。虽然学生对课外书的喜爱程度较高,但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其主要原因有:课外阅读氛围不浓。一天24个小时当中,小学生只有7个小时是在学校度过的,其余的17个小时都在家里度过。处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回家后没有同伴的影响和交流,父母又忙于家务,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读书,自然没有读书的氛围,导致小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
2.内容的选择急功近利。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学生都选择作文类等利于提高考试分数的教辅书籍进行课外阅读,而对于那些具备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能够真正滋养心灵的经典名著却很少问津。究其原因,大部分家长关注的是小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无暇关注或很少关注课外阅读。除此之外,我国目前考试机制、评价机制也会影响到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
三、改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建议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作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调查时间2012年7—8月(2)调查对象采取随即抽样的方法,选取了甘肃省永昌县的五所农村初中学校(新城子中学、红山窑中学、焦家庄中学、东寨中学、六坝中学)的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每校分别抽取200名,共一千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8份。(3)调查内容及方法为了解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1、学生阅读动机和兴趣;2、学生阅读时间;3、学生的阅读种类;
4、学生的阅读方式;5、学生阅读书籍的来源;6、学生阅读时间及做读书笔记的情况;7、阅读中外名著及杂志报刊的情况;8、学生阅读数量。结果采用问卷调查法、数学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其具体分析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768份,问卷调查整理后得到如下结果:1、阅读兴趣和动机阅读兴趣:a感兴趣70%,b一般24%c不感兴趣6%阅读动机:a增长知识,开拓视野48%b娱乐休闲8%c提高写作能力44%从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动机来看,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写作能力。2、阅读的时间
阅读时间段:a双休日24%b完成学习任务后49%c随时读27%阅读时间长度:a每周2小时内20%b2-4小时56%c4-6小时20%从阅读时间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每周阅读,基本不读的只占4%,这说明学生大部分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3、阅读的种类阅读种类:a作文选30%b故事书8%c影视娱乐10%d中国古典名著15%e童话寓言10%f武侠小说3%g杂志1%h诗歌散文2%
i卡通类15%j言情小说2%k报刊类5%l外国名著0%从阅读种类看,喜欢看作文选、卡通类口袋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人数多,其次是影视娱乐,童话寓言和故事书的人数也有一定比例,但对杂志、报刊、外国文学名著,诗歌散文的涉猎几乎为0。4、阅读的方式方法阅读方式:a随便翻翻8%b应付式15%c认真做笔记77%有无计划性:a有计划30%
b无计划70%从阅读方式和有无计划地阅读上来看,学生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如无计划性、无目的性,没有养成良好的作读书笔记的意识和习惯,这些也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5、阅读数量阅读数量:(一学期阅读量)a10本以上0%b5-10本0%c1-4本75%d0本25%
从阅读数量上看,一学期读5本以上的为0,还有25%的学生一学期未看一本书。这与《新课程标准》一学期阅读要求相距甚远。对《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文学书目调查中发现,阅读5本以上的只占5%,阅读5本以下的占75%,一本都没看过的占25%。
6、阅读书籍来源阅读书籍来源:a自己买50%b向别人借30%c学校图书室20%从阅读书籍的来源看,学生有自己购买书本的条件。7、他人对课外阅读的影响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a父母40%b老师38%c朋友20%d亲戚2%
从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看,教师的影响仍然很小,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四、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1、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较高,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为主要动机;
2、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且阅读量不足;3、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类单一,无选择性;4、自主地会做笔记的学生较少;5、学生读中国古典名著和卡通类娱乐杂志及影视作品的比例大,而对现代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刊类涉猎较少。五、反思与建议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课外阅读量如此贫乏,尤其文学名著阅读量严重不足,对科技读物也不重视。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自2000年试行新教材以来,任课教师感触最深的是学生知识面太窄,看的课外书太少,很多问题无法***交流,语言感知能力较差。课堂内的一些问题因少于或没有接触过此类知识而无法议论,无法自行解决,这样老师不得不越俎代庖,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很多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从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部分学生也非常喜欢,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有能力购买一些课外读物,可为什么课外阅读量还如此少,课外知识还如此贫乏?审视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本人觉得有如下原因:1、教师不真正重视课外阅读。教师比学生更清楚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教师为了完成指标,让学生扎进作业堆,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对语言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思考,没有在策略上取胜的意识。不会留些空余时间让学生看课外书,更没有心思指导学生看课外书。调查中发现,“阅读书源”来自自己购买的比例大,研究“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的潜力很大。“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是教师不重视。调查中,老师没有强行要求的占60%,很多学生在回答“为什么不看课外读物”时说,老师不强行要求,也看不懂。2、电视、音乐等视听媒体的冲击,这一代孩子基本在电视机、vcd前长大,他们更热衷于那些图像式、声音式的东西,对文学的迷恋程度大大降低了。阅读的启蒙教育太晚了,看书并不是为了领略语言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图消遣,寻开心。如今,家家户户都了有电视、vcd机。于是不少学生把课余时间都花在看电视、听音乐。80%的学生把“休闲娱乐”当作阅读目的,久而久之将会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维贫乏、文学修养贫乏、这是十分可怕的。面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这些教育者又该如何呢?首先,学校尤其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变苦教、苦学为讲究策略的巧教活学。新课程的推行,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全体语文教师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减轻作业量,调整出课时让学生读书。给出书目让学生去读,没有书籍的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购买到2本。学校也应开放图书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语文组还可以开展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其次,教师还应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优秀课外读物,挤出课时指导读书,开展读书交流会,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阅读。第三,学校语文老师还要宣传,让家长也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读书。
一、培养读书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虫子蠢蠢欲动,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我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
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我便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记得那是一节早读课,我夹着一本《草房子》进了教室,“同学们最近表现非常好,老师决定奖励你们听故事!”看着同学们惊愕的眼神,我开始了绘声绘色的讲故事之旅:“那是一九六一年八月的一个上午,秋风乍起,暑气已去,十四岁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幢的房顶……”孩子们对这样的奖励也许并不感兴趣,只有一半左右的孩子在用心倾听。我没有灰心,第二天坚持着我的故事,第三天,第四天……终于,当我把第一章《秃鹤》讲完的时候,有几个孩子开始跑来询问哪里能买到这本书,他们希望早点读完。我高兴地带他们到了图书室,把五本《草房子》全借了出来,告诉他们只要喜欢读,老师可以帮他们借,几个小家伙高兴地举着书跑走了,看着他们的笑脸,我的心头也洋溢着喜悦,我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开学第二周的周一中午,我抱来了自己的阅读笔记,看着厚厚的一摞,孩子们的眼里写满了惊羡。我把自己的《随想》《浪花》《拾贝》等小册子介绍给他们,并告诉他们只要愿意读书,爱读书,他们也会拥有自己的“采蜜本”。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师将和他们一起读书、笔记,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用自身阅读的情状、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让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我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在班上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等荣誉的评比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把读书化作孩子们自觉的行动,我鼓励孩子设计读书卡,做读书笔记,记录读书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每两周进行一次读书卡或读书笔记的评赏,优胜者奖励读书卡。这一做法让孩子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们纷纷开动脑筋设计极具个性的读书卡,装帧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并取个魅力十足的名字。为了在赏评中胜出,他们不仅读得认真,记得详实,读书感受更是各显神通。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孩子们的读书兴趣一点点被激发了出来!
二、提供读书书目,让学生能择书
书的世界有各种元素,如何发挥课外阅读最大的效益,书目的选择首为重要。在读书活动的开展上,我从孩子们实际出发,以他们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对他们阅读的书籍进行有效把关。
一是推荐优秀书目。我向他们推荐了曹文轩、金波、杨红樱等著名儿童文学家的作品,推荐了历经时间检验的不朽的名著,推荐了形形的科普读物,让学生周末时自主购买阅读相关书籍。
二是课堂教学当中,根据孩子课堂学习需要,推荐课外读物。推荐时关注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关注推荐的恰当时机,以捕捉学生阅读的兴奋点。推荐形式上有二种,一是在课前推荐读物,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二是在课后推荐读物,根据学生的年龄实际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及时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在书籍的推荐上,关注三个方面内容的书籍。一是和学生课堂学习相贴近的书籍,这类书籍主要是促进孩子的课堂学习。如学习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我推荐《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学习了《给家乡孩子的信》,我开展走进巴金的系列活动,引领孩子们们了解巴金生平及代表作品,有选择地读一读《家》、《春》、《秋》;学习了《三打白骨精》,我课前布置学生看看根据《西游记》改编的连环画、电视剧、白话小说甚至是原著的相关章节,组织“漫话西游”读书汇报会…… 二是迎合孩子们心理需求的少儿读物。小学阶段的孩子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根据这样的心理需求,我先后也推出了《木偶奇遇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哈利·波特》等最能引发孩子阅读兴趣的书籍。三是推出迎合孩子时尚需求的书籍。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在引导上也允许孩子选择时尚书籍。但是,时尚图书如同一柄双仞剑,既可能因为它的低劣质量导致孩子心理的扭曲,也可因为它的脱俗而为儿童撑开一方想像的天空。因而我注意把好这些时尚书籍的选择关,根据一定的范畴,要求孩子阅读老师提供范围内的书籍。
[摘 要] 新大纲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课也就由此诞生。“阅读课”不是去阅览室,而是在教室里自由阅读课外书,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课外阅读的延展性。阅读课的“延展性”主要体现在阅读的长期坚持不间断和阅读的广度。为了使课外阅读课不被成为摆设,教师可以从有规划、有兴趣、有方法、有评价等四个方向努力,提高它的实效性。
[关键词] 课外阅读;延展性;实效性
在当前电视、网络游戏、智能手机盛行的时代,大街上、客厅里、饭厅里、卧室等校外场所已被手机、电脑、电视统治,成人都无法抗拒,更何况是孩子。以致让孩子多读点书都只能寄希望于课内,因此大量课外阅读也就逐渐转移到课内。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延展性的课外阅读势在必行。“延展性”本义包括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锤击或滚轧)作用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阅读课的“延展性”主要体现在阅读的长期坚持不间断和阅读的广度。每日仅仅十分钟,十年坚持下来,就可以造就伟大的奇迹。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可以体察帝王生涯、布衣甘苦;也可以饱览山川景物、风土人情;还可以出入于欧洲的沙龙、拉美的丛林,或做风流倜傥的才子,或为跃马横戈的猛士……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坚持读书,有计划地读多方面的书。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史。只要激活孩子读书的热望,就一定能听到生命绽放的声音。
一、当下的课外阅读课存在的问题
1.漫无目的,打发时间。很多学生不知道阅读课自己要干什么,只是拿起书随便翻翻,欣赏一些图片,等待下课。
2.毫无兴趣,被动应付。随着大众文化传播的飞速发展,以图像符号为标志的现代传媒大有代替文字符号之势,人们逐渐习惯于不经过思考就获得外来信息。就像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之后,学生对古典名著《西游记》就不感兴趣了,文字在图像文化的冲击下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学生对文字提不起兴趣,阅读变得很被动。
3.不求质量,蜻蜓点水。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曾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课外书的一页页,就是“葡萄园”,一行行,就是葡萄房里挂满的“葡萄棚”,一个个词汇,就是“葡萄”。读书就是徜徉于“葡萄园”,把一个个“葡萄”加以品尝的快乐。很多学生在读课外书时,只注意了用了个好词,就像只看到了“葡萄”的外形诱人,而对语句表达的内涵根本没加以品味,所以也就无法品尝到“葡萄”的美味。至于用采来的“葡萄”酿酒就更不用提了。
4.读而不思,难为己有。阅读,当然要阅,也要读,更要思考。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阅读本身上来,让学生潜心阅读,思接千里,视通万里,心游万仞,享受阅读的快意。
5.不会选择,好坏不分。学生在阅读课上看的书什么都有,什么《阿衰》《老夫子》等娱乐性质的书往往会被学生争相借阅,而那些经典的名著却无人问津。所以教师要对进入课堂的课外书进行精心的挑选,不要浪费课堂的黄金阅读时间。对于那些沉迷于低俗、好玩、搞笑的通俗读物之中的学生,教师要在不打击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把他们引导到阅读有品位、有思想、有审美境界的好书当中去。
6.内容单一,缺乏计划。阅读经典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教师的指导,包括挑选阅读书目,内容应该由浅入深,语言应由白话文走向古文,古文应该由三言、四言,走向长短句。
7.书本太厚,望而却步。不能要求学生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给学生读的书要由浅入深。曹文轩先生认为书分为两种:一种是打底子的;一种是打底子之后再看的。那些精彩的优秀绘本可以作为打底子的书,绘本的根本意义在于给一个人的成长打下优良的人性基础。再把课文当引子,“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或“由选篇引向整本书的阅读”。
二、提高阅读有效性的“四有”方法
1.有规划地读。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n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评价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阅读目标可从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等方面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阅读内容注意“计划性”与“自主性”相结合。开学初确定本学期的“必读书目”,对一学期的阅读活动做好计划,同时确定好阅读评价方案。如采用故事会、片段朗诵会的形式考察记忆的情况;用写读书心得、谈读书心得的形式来考察理解程度等。
2.有兴趣地读。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调动学生的兴趣一要投其所好。从年龄上说,低年级喜欢读以图为主的动物童话故事、民间传说,中年级喜欢读配有插图的童话故事,高年级则喜欢读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入手选择读物。二要吊胃口。介绍书中的人物、内容简介或精彩片段,激发“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三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趣。教师采用故事法、讲解法、表演法、情境法、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外阅读的天堂。
3.有方法地读。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每一本书都细嚼慢咽就会落后于他人,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不同类型的书用不同的方法阅读。学生可以先把自己的书归一下类,主要有:趣味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鉴赏性阅读。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各种类型采用恰当的方法阅读。趣味性阅读主要是故事精彩动人,很有意思,不需要特别方法引导,学生也能一口气读完;消遣性阅读是调节一下,随便看看;积累性阅读是要记忆的知识,就要边读边记,适合朗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鉴赏性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书籍,应重点指导方法。
一是体会着读。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精神风貌,感受作品之美,人物之美。二是琅琅地读。优美的句段可以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让学生通过眼、口、脑、耳同时活动想象情境,感受意境,品味文辞。可以举办美文朗读竞赛。三是想象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使自己入情入境,和作者产生思想共鸣。四是联系地读。好的文章布局巧妙,构思新颖,让学生边读边想,如果是自己写会怎样写,多和作者比较,从中学会布局谋篇的方法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伴随着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活正式开始,让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至关重要。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积蓄,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在拓展认识世界的视野的同时也获得快乐,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快乐,孩子可以在想象的世界中获得。阅读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提供了挥洒自由与快乐的场合与机会。更为重要的事,学生从开始上学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不是按部就班跟随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与理解,照搬别人的东西,学生的精彩世界的丰富多彩也能由此而快速地发展。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教师可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教师首先要上好阅读指导课。这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其次,通过定时举办读书报告会、朗诵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书的经验、体会和收获,讲述所看书籍中的动人故事或朗诵所看书籍中的精彩篇章,以及开展摘抄或读书笔记展评等,实现相互启发相互带动。对读书多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对读书少或不读书的同学分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二、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一部分学生会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选择。只要不是暴力、、恐怖的书籍,学生们都可以看。事实上学生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自己想知道的事情,此时只要告诉他们在相关的书中可以找到答案,自然而然地,他们就会爱上阅读阅读了。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他们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他们所接触的课外书中并非所有都适合小学生读,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内容低劣的非正式出版物大量地在社会上流传,致使课外读物良莠并存。小学生一旦读了那些不健康的东西,身心反而会受到极大的损害。当同学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书显得尤其重要。为学生选择和推荐书籍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可选择以下几种:
1.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
2.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选择推荐。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中年级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就可以推荐一些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如十岁的蒋方舟写的《打开天窗》、《小学生必读佳作》、《少儿百科想和做》、《上下五千年》等等。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就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同时,还可以推荐一些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等。
3.结合活动推荐选材。为了配合社会、学校、班级开展的某一项活动,可以给学生选择推荐有关的书籍。
4.结合重要的节日、纪念日选择推荐。如国庆节到来之际,可以给学生选择推荐一些介绍祖国悠久历史、优秀文化、科学遗产、壮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方面的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祖国,更加热爱祖国。
5.结合乡土历史地理情况选择推荐。
三、让教材为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创造条件
学生阅读的教材和呈现形式要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地与人分享。如果学生面对着教材,无动于衷,毫无兴趣,没有喜欢阅读的动力,也就不可能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乐于读书。为使学生形成读书热潮,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
诵读名言警句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不可胜数。它们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催进器,是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导航灯。
讲益智故事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少年儿童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利用晨读课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便顺势引导他们自己去读;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课外书。
巧借名家读书故事教师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选取名家的文质兼美的精句华章,让学生细细地读,美美地品,让学生读出感情、品出味道,学生从中吮吸到甘霖,得到享受,进而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欲望。如向学生介绍“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高尔基“扑在书上就像饿汉扑在面包上一样”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使学生以他们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进行文摘和读书笔记的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对阅读摘记和读书笔记的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也是对课外阅读情况的一次互查。评选出优秀,进行表扬、展示,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学生年龄小,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因此,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实效性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会让他们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
选择适当的读物,打开学生视野好书美文如久旱甘霖,酷暑凉风,对学生的心灵起着浸润、净化的作用。教师应尽量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读物,以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打开学生视野,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创新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创新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是课外阅读的关键环节。但是若对这一方式把握不好,就容易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读而不思则罔”。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自由的同时,要对阅读过程适时监控和正确引导。
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鼓励学生多读书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鼓励学生多读书。因此,笔者开展了课本剧表演、手抄小报比赛、古诗擂台赛、诗歌朗诵赛、课外阅读知识大赛、课外书故事大赛、看谁读的课外书多评比赛、读课外书方法秘诀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对话及成果的展示中交流读书方法,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提高生命创新的价值。同时也会激励他们坚持课外阅读的兴趣,把课外阅读进行到底。
探究作者思绪,走近作者
文本是作者心声的流露,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也就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的过程,是从语言文字中汲取精神力量的过程。文本与人本的交融,才能支撑起语文斑斓广阔的创造空间。探寻作者思绪的阅读,能启迪学生与作者心灵的相通,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解读作者。
搜集信息,阅读信息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当人们看到一则文字材料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了阅读过程。因此,笔者在教学新课之前,往往都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在查找、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去阅读、思考。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事前,要求学生通过资料了解鲁迅是怎样一个人;教学《海伦•凯勒》时,先让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增加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