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2 10:17: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想象力和知识的关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19课《夹竹桃》,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目:“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放一些入情的音乐,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孩子们进入了情境,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回答自然是异彩纷呈。
又如在教学《海伦・凯勒》这篇课文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海伦・凯勒三岁得了重病,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然而,海伦・凯勒并没有沉沦,她奋斗拼搏,吃尽苦头,最终成为美国著名的作家、教授。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起眼睛,想象一下,你看不见,听不到了。
一秒、两秒……
师:假如时间一直持续下去,你的感受如何呢?
生1:我想死。
生2:我感到了生活的绝望。
生3:我害怕极了。
……
师:那么你想对海伦・凯勒说些什么呢?
生1:我想对她说:“你太了不起了!你对待生活的苦难,坚强面对!”
生2: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师:那么你能找出描写海伦・凯勒的语句,读出心中的感受吗?
生动情地朗读。
一、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储备
小学生想象的水平主要是由他们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创造各种条件,采取各种手段,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其质量,充实其数量,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学生表象储备的方法很多,学校的各科教学对扩大学生的表象储备、发展想象力都有积极的作用。例如,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小学生阅读、欣赏文艺作品,增强学生对艺术形象的感受;自然常识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现象,认识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特性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教材,组织学生参观、游览、看电视或电影,以及参加文艺、体育、科技活动等来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在实际活动中,要引导小学生广泛接触各种事物,仔细地、全面地、准确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教师也可用富有感染力的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讲述,使他们积累丰富和准确的表象,保证想象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丰富小学生的知识经验
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必须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两千多项科学发明,源于他从小勤奋好学。他10岁时就阅读了《美国史》《罗马兴亡史》《大英百科全书》,11岁时就阅读了牛顿的一些著作,以后又阅读了诸如电学家法拉第等人的著作。正是由于他从小涉猎各种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才为他以后发挥超常的想象力,进行发明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实践经验也证明,知识经验越丰富、广博的学生,头脑越充实,想象力的驰骋面就越广阔。正如富兰克林所说的,不学无术的人的想象力不过是只有翅膀没有脚。
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努力学好各科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鼓励小学生广泛涉猎多学科、多领域里的知识,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进行课外阅读、科技制作、绘画、写作、科学实验及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等,以丰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小学生的言语
小学生的想象是在言语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仅有丰富的想象,而无丰富生动的言语,就会使自己的想象永远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而不能上升到词的思维水平上来。
可见,言语的发展与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小学生的言语发展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的想象才可能从形象的水平提高到符号水平,使想象变得更加广阔、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逻辑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用丰富、优美、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事物,这不仅可以唤起小学生的想象力,更为他们表现想象力作出榜样,这对提高小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发展其想象力,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在各科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列宁曾说过,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想象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想象力,科学理论的建立更需要想象的参与,因为想象超越经验事实,从而导致发现新的事实和理论。因此,教师要结合各科教学活动,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想象力。例如,语文课上,要求小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鼓励他们通过想象体会作品的内容,以增强小学生的感受;音乐课上,教师可根据歌词和乐曲,引导小学生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课上,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去想象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五、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途径很多,主要有课外阅读、写作、绘画、手工、雕刻、科技制作等。
想象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导入想象力机制,不但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灵动性,同时还能激发小学生的童真童趣,让他们更加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之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为目标,而想象力是推动另外两项能力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信息技术教师合理使用想象力这一元素,并以此催发小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信心和趣味,这样可以让教学工作变得事半功倍。
一、促发想象。趣味生成
想象力的生成需要兴趣来推动,而兴趣可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所以说想象力和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以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制作课程表”为例:课程表是小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件事物,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要准备一份属于自己的课程表。所以,在教学之处我利用幻灯片为学生们展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课程表。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开动自己的想象力,幻想一下你们会如何制作自己的课程表呢?”在图片的吸引下,学生立即对我的提问展开了思考。在回答的过程中,虽然学生的想法和建议五花八门,天马行空,但当我问道如何将这些想法落实到实处的时候,他们却犯难了,对此我向他们询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该如何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变成现实呢?”看到孩子们渴望而期待的眼神,我立即将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交代而出,并让他们了解表格中常用的一些名词,以及简单的表格制作方法,从而将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下来。整体来看,在这个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想象力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生成兴趣,同时还能为学生所用,让他们进一步窥探知识、感受知识、猜测知识,继而在求知欲的带领下迈向知识。
二、巧设任务。自主能动
当教师利用想象力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欲望之后。教师要合理布设任务,力求借助“巧设任务”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活自主。以“美化文章”为例:该节知识要求学生了解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在文章中的作用,并了解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自选图形,以此促进小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敢于利用技术诠释美。针对此,在完成教学之后,我为学生们布设了这样的课堂任务:首先,我选取了李白的《静夜思》作为任务主题,然后让他们读一遍诗歌,感受诗歌的寓意和思想,之后提出问题:将诗歌输入到Word文档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选择合理的插图和艺术字修饰诗歌版面,让版面布局变得更加合理、美观,富有韵味。在操作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创新,并思考如何合理使用艺术字,如何选择正确的艺术字,尝试挖掘这些艺术字背后蕴涵的秘密和含义.以此确保文字的应用和插图的选择符合诗歌的意境。在插入图片的过程里,有些学生由于操作不当,致使整个版面、文字、段落出现了混乱,并因此心生急躁。对此我给予了鼓励,并帮助他们寻出问题的源头,从而让他们循着正确的路线完成任务。
三、习惯培养。增强技能
想象力的培养和运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坚定的恒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所以,在借助想象力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质量的时候,教师更要选取合理的教学手法培养学生调动想象力的习惯,继而增强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把握与实践能力。譬如上述两个案例,在讲解完毕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想象与操作并行的任务,如:将制作课程表和美化文章相结合,利用艺术字和插图让课程表变得更加圆润饱满,富有趣味性。在操作这个任务时,学生不但要全面调动起自己的想象力,同时还要将想象和生活元素进行结合,从而制作出属于他们独有的课程表。又如,在教学“收发电子邮件”的时候,同样可以导入美化文章的知识,让学生凭借想象力创造出一份精美而不失意义的电子邮件,然后尝试发送给其他的同学,让他们在操作的同时学会进入自己的电子邮箱,并让他们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增强对因特网的使用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既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他们在想象力的牵引下可以自由地探寻知识,感受知识,继而把握知识。
四、结语
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小学生受到能力的限制,乍一接触这门学科时往往会表现的恐惧、怀疑、好奇。这时,如果教师可以善加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并从信息技术的特点人手,让想象力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完美结合,这样势必会打造出灵动有趣的课堂,并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想象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想象力是人类深度思考的过程,通过想象的进行让人类得以更好地联想一些更为美好的事物与现象。想象力已经成为时下社会竞争的一个主要方面,无论是在图纸的设计与想象,还是在企业的发展与规划都需要人才发挥自身想象力进行策划与发。想象力贫乏的孩子对于其日后正常的社会竞争都会出现一定问题。因此,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均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幼儿阶段是人类成长的早期阶段,也是人类成长的重要历程,在幼儿阶段学生的大脑和思维均会得到较快发展,是教育幼儿发展自身想象力的黄金阶段。错过这一阶段的培养,对于幼儿想象力的挖掘则是很大损失。因此,在现实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前提和基础便是更好的感悟生活
人类的想象的基础是介于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当前的科学研究显示,知识越丰富,其懂得的社会事务越多,则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其表现出来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是想象力也会越丰富。在现实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很多教师会采取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便是在课堂上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启发和诱导,让幼儿进入另一层面的想象,这种强制幼儿去思想的想象的教学手段,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为幼儿的想象,缺少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支撑,则很难将想象的高度提升到一定境界与层面。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则要求家长或者教师要经常带幼儿深人自然环境,去学习更多的人文知识,去体会更多的自然情怀。在深人自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到蓝蓝的天空,更好了解白云,了解风吹柳树摇,以及河水呢喃等等。在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自然知识的同时,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很多时候幼儿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想去碰触一些新鲜事物,家长则会以弄坏等为借口组织学生去接触新鲜器物,其实学生在接触和玩耍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玩耍中了解到了这一器物的特点、名称、以及用途等等。这些知识的累积和对生活的感悟,都会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想的层面与空间更加遥远。
2培养幼儿想象力需要注意幼儿情感的发展
情感属于心理学的附属概念,是动物对于同类或者异类所产生的好感。情感越丰富,某种角度上讲则会对现实社会与生活的一些事物的感触月丰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不仅仅人类具有情感,很多动物与动物之间也会产生情感。幼儿阶段良好情感的建立与发展,对于幼儿正常成长,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具有积极作用,现实的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幼儿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向幼儿灌输一些积极情感,以更好的让幼儿形成健康情感,以更好地进行日后的社会生活。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幼儿情感的变化,实际上在很多时候幼儿经常进行自身情感的发泄,只是很多教师没有发现罢了。例如在幼儿进行绘画练习时,很多幼儿所自发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便是其内心深处的情感体现,绘画作品多是幼儿内心深处的独白。在现实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多在课堂进行绘画教学,有时也准许幼儿自由创作,很多幼儿便会利用这个机会,在画纸上面涂涂改改,尽情地创作自己喜爱的作品,甚至部分幼儿会出现胡乱绘画的时候,遇到这一情况教师多会严厉训斥幼儿不认真绘画,不认真学习等等。其实,涂涂改改甚至胡乱绘画也是幼儿内心一种特殊的情感,幼儿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发泄内心情感,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因此,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诱导,让幼儿的情感得意正常发展。
3培养幼儿想象力应该多带领幼儿进行社会实践
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想象力丰富,作画自由,无所顾忌,随意夸张,对世界充满新鲜感,什么都想知道,他们好奇好动的特征大都反映在玩上,在玩中增长知识,在玩中求乐。了解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在辅导时就应该从玩开始,玩就是美术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例如小班的玩色话动就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在辅导画画时,应打破常规,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顺应童心,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判断能力,为其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尊重天性,顺其自然,潜移默化地引导。想象是创造的前奏,不会想象就不会创造。
4密切配合家长,让家庭有一个激发想象的气氛
幼儿在家里的时间很长幼儿经常在家里看画报、看一些丰富想象力的动画片,另外还有许多优美的童话故事,都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好材料。因此让家长配合也来积极参与幼儿发展想象力的活动。让家长经常给孩子讲些《格林童话》、《寓言故事》等。并随时准备绘画材料,让幼儿把想象的故事绘画下来。
5结语
幼儿的想象力是是幼儿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象力的增强对于日后幼儿学习成绩的增长,智慧的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幼儿的想象力进行培养与教育。为更好的培养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分别为: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前提和基础便是更好地感悟生活;培养幼儿想象力需要注意幼儿情感的发展;培养幼儿想象力应该多带领幼儿进行社会实践。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来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增强其智慧,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关键词:音乐 培养 想象力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音乐教育中的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语言对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促进创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音乐又是一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艺术。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那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音乐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想象。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常利用一些简短的音乐旋律让学生想象一些画面,这种练习,不仅刺激着学生去主动想象周围的事物,还丰富了儿童的音乐生活,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在音乐课上有了这些想象力的训练,学生的音乐世界就丰富多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心插上翅膀,打破常规,产生奇妙的火花,创造出音乐的奇迹。
在小学阶段,根据儿童善模仿、爱表现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让他们在音乐课上随着音乐的节拍自由发挥想象,扭动自己的身体,跳出相应的舞蹈。让他们在音乐演奏的过程中,自己感觉节奏、音高、力度、速度等。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在欣赏《牧童》一课时,让学生随着音乐,表演出牧童的一天生活,根据节奏的变化表演出牧童早起出门放牛,中午和牛儿一起唱歌,下午伴着露珠而归的不同场景。对这种伴随着音乐自由发挥的表演,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表现欲。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中上音乐课,学生的表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小学音乐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及手段之一,它通过视、听、唱、动及音乐理论等几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点和艺术水平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音乐课上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尽量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自由翱翔。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想象音乐的美。让学生在音乐课中自由发挥,自由想象,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认识音乐,获得审美的满足,并得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孩子们现在正是“玩”的时代,他们对未来充满好奇,充满憧憬,充满想象。音乐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地去追逐知识,要给孩子们创造想象的空间。我们要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充分发挥想象,演绎出生动,演绎出个性,演绎出智慧。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守住一颗单纯的童心,珍视一对想象的翅膀,莫让知识代替想象。如:在讲授《小螺号》一课时,把大海和沙滩的画面播放给学生,学生沉浸在大海的怀抱中,展开想象:茫茫的沙滩,蓝蓝的海水,吹起小小的螺号……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更能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想象力。通过学生的想象,不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音乐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儿童想象力。
1.利用图画来启迪、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二年级歌曲《其多列》的教学,三段歌词很长。因学生识字不多,给学唱歌曲带来一定的困难。我就在黑板上画出山坡、竹筒、太阳的形象,用讲故事的方式说出歌曲的内容,加上教师的范唱,不用更多的启发,学生就能够很快记住歌词,充分把握绘画和音乐的相互渗透的特点。利用小朋友喜欢用图画来表达自己想法的心理特点,让他们通过图画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例如:在教《郊游》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根据歌曲意境画出郊游的情景,同时将自己去野外郊游的话写出来(可以在课后写,课堂上先说)。学生们画得丰富多彩,有的学生画了很多小朋友手拉手的画面,还有的小朋友画了柳树、桃花、青蛙、小燕子、小草,小朋友们高兴地到大自然中踏青。我就利用这幅画进行教学,既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使学生有种亲切感,更容易感知音乐。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启迪学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我们有效地进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如:教学《渔舟唱晚》这首欣赏曲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我根据欣赏曲内容,用抑扬顿挫的普通话,恰如其分地朗诵:“夕阳西下,黄昏来临。美丽的湖面上一片宁静,远处渔舟点点,那是辛劳了一天的渔民正驾舟归来。近了近了,满怀喜悦的渔民鼓着劲儿荡桨摇橹,划破了如镜的湖面。但见浪花四溅,似闻渔歌飞扬。夜色渐浓,渔舟泊岸,四周寂然无声,一切又归于平静。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学生边欣赏,边想象,在陶醉于曲子的同时,理解了欣赏曲子的意境。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还能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能够让学生从蔚蓝的天空想到《自由飞翔》,从朋友间的嬉戏想到《同桌的你》,从鱼戏荷叶间想到《荷塘月色》,从升国旗想到《歌唱祖国》等。因此,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想象,引起师生共鸣,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学到知识。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想象力是创新的前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关系到音乐教学质量,还关系到新世纪人才的素质,而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因此,音乐教学要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允许学生发挥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想象力;综合;知;图型
一、想象力的基本含义及分类
康德的“想象力”一词德文为“Einbildungskraft”,它意指的是一种与图像有关的“能力”。在《实用人类学》和《纯粹理性批判》中想象力皆被定义为一种即使对象不在场时的直观能力。
想象力划分为先验的想象力和经验性的想象力,这种经验性的想象力在第二版中被划入心理学的范围,“不属于先验哲学之列”。
二、想象力和综合
在第10节的形而上学演绎中,广义的综合是“把各种表象相互加在一起并将它们的杂多性在一个认识中加以把握的行动”,这涉及了“各种表象”。
想象力的综合在第一版中被分为三个层次,是三重综合的统一,直观中领会的综合以想像中再生的综合为基础,以便在直观中将表象杂多联结起来,概念中认定的综合体现了想象力综合的合规则性,“没有概念的综合,想象力的综合照样发生。”
在第二版中它表述为“想象力的先验综合”,形象的综合如果指向“统觉的本源的综合的统一,即指向这种在范畴中被思维的先验统一的话,那它就必须与单纯智性的结合不同,而叫作想象力的先验综合。这是依照范畴对直观的综合,“知性对感性的一种作用,知性在我们所可能有的直观的对象上的最初应用(同时也是其他一切应用的基础)”。想象力的综合本质被归结为知性的作用。
这种修改是康德由心理学倾向向逻辑学倾向转化的体现。
三、想象力和知性
第一版中知性的功能是统一,第二版中知性还具有综合的功能,“当知性单独地就自身被考察时,它的综合无非就是这种行动的统一性”,综合与统一的关系界限不明显。在第二版中,想象力的综合被纳入知性综合之下,删除了第一版中的主观演绎的内容,更加注重客观演绎。
一方面,康德说,它“依照统觉的统一而根据感官的形式来规定感官”。也就是说,想象力的规则在第二版中乃是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所以,知性综合先于想象力的综合发生。
另一方面,在第一版中,“想象力的这种综合也就先于一切经验而被建立在先天原则之上……”。而“对杂多的联想的可能性根据,就其置于客体中而言,就叫做杂多的亲和性”。康德紧接着就问,如何理解“诸现象的这种毫无例外的亲和性(诸现象由此而服从那些持存的法则,并且必须隶属于其下)”?在这里,康德还是把现象的亲和性最终追溯到了“本源的统觉”这个先验的根据。然而康德又说,“想象力的纯粹的(生产性的)综合的必然统一这条原则先于统觉而成了一切知识、特别是经验知识的可能性基础”,也就是说,想象力的必然统一这条原则并不依赖于统觉,而是独立于统觉而发挥作用。想象力的综合统一并不是范畴带来的,而是“前语言的(pre-linguistic)、前概念的”。
所以,从想象力与知性在两版中的关系变更可以看出,想象力从“一种独立的能力”变成知性对感性的一种作用的体现。
四、想象力和图型
在原理分析论中,主要涉及的是范畴应用于现象的具体原理,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范畴与直观的异质性问题。范畴与现象之间需要一个第三者,它一方面必须与范畴同质,一方面与现象同质,“这个中介性的表象必须是纯粹的(没有任何经验性的东西),但却一方面是智性的,另一方面是感性的”,这样一种表象就是先验的图型。
知性是规则的能力,判断力就是把事物归摄到规则之下的能力。康德通过将范畴时间化成感性图型,与内感官形式下的一切现象有了“同质”的“时间”规定,从而将知性范畴与感性直观联系起来。每一个范畴的图型都是一个感性概念,都包含一种时间的规定。“当我们被一个对象所刺激时,它在表象能力上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感觉,与感觉相应的东西称为现象的质料,使得现象的杂多在某种关系中得到整理的东西称为现象的形式。”形式与质料的统一通过图型得以联结。
纯粹知性的原理则对照范畴的秩序是直观的公理、知觉的预测、经验的类比、一般经验性思维的公设。
前两者涉及一般现象的直观,是直觉性的,后两者涉及一般现象的存有,是推论性的。关于前两条原理,康德称“一切现象一般说都是连续的量,要么按照其直观而是外延的量,要么按照单纯的直觉(按照感觉,因而按照实在性)而是内包的量”。 这里突出的是量的连续性。例如,我知觉到“疼痛”这是由知觉的预测原理来解释的,对于疼痛本身我并不能言说什么,但疼痛的知觉却包含一个内包的量即由有到无的一个知觉系列,这就需要想象力把这种量按照时间先后次序进行一个综合。
针对第三条原理,突出的是时间的三种样态即持存性、相继性、同时并存。模态原理讨论的不直接是经验对象的可能性条件,是认识主体在把握、认识经验世界时所必须服从的条件,这就是可能性、现实性、必然性。
五、结语
想象力通过量来贯通直观与范畴,想象力一方面与先验的时间要素相关,一方面又与有限的经验相关,想象力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功能还需深入地阐明。
参考文献
[1]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2] 宫睿.康德的想象力理论[M].北京:北京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3页.
关键词:机械制图;空间想象力;培养
《机械制图》课是机械类通用工种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既有抽象的投影理论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将来能否胜任本专业的工作。因此,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值得研究的一大课题。
培养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性
《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是正投影原理和投影制图,主要是研究空间到平面(绘图)和平面到空间(读图)相互转化的关系、规律和方法。而读图和绘图都离不开空间想象,都离不开对空间物体的分析与表达。只有不断地通过由物到图、由图到物的反复实践,逐步提高空间想象力和空间分析能力,才能掌握投影理论及其应用。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分析能力和熟练的绘图、读图技能。
读图和绘图想象的特点
“想象”不是简单地再现以往已经感知过的形象,而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空间想象”是指工程技术领域对空间形体或几何元素的形状、大小、方位及深度等的想象。
在读图和绘图的过程中,人们进行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读图时,人们根据图中视图、尺寸和其他符号、文字对物体形状、大小的描述和示意,想象物体的空间形象,这是再造想象。设计绘制产品图纸时,人们对已有的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造,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这是创造想象。在绘图和读图过程中,需要边画边想,边想边画,或者边看边想,边想边看,使想象的形体逐步具体、完善、清晰起来,在这当中需要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培养空间想象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方法很多,但无论用何种方法,都要注意夯实制图知识基础,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养成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培养方法。
(一)明确基本概念,打好理论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精髓就是正投影理论。空间几何形体是由点、线、面等几何元素构成,因此空间几何形体的投影可转化为点、线、面的投影。在明了正投影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体、组合体及零件的大量观察与绘图练习,实施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多看、多画、多想的教学策略,便能使学生对空间与平面的转换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采用直观教学,提高感性认识
直观教学就是利用一些实物、模型来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感性认识是空间想象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课堂中通过对模型、实物的观察、分析,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空间的感性认识,形成空间骨架,进而再抽象为空间形体的平面图形。在看图时,由“图”想到“面”,由“面”想到“体”,从而形成“一图为一体”的概念,这样学生在思维中存储的立体信息多了,空间思维能力也随之增强了。
(三)精选作业题目,训练创新思维
培养思维的创新性和广阔性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重要环节。要培养这种思维品质,就是要使学生在解题时会思考,善于思考,而不陷入茫茫题海中。教师在精选题目的同时,要善于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图1、图2所示,求作两图的第三投影。初看这两图,觉得两体相差很远,难易不一,其实它们所表达的是同一物体。图1是一正四棱柱按特殊位置放置,即四棱面都为投影面的平行面。截平面为正垂面,截交线为一平面四边形。图2也是该正四棱柱的截割体,只是放置的位置水平转动了45°。再如,按图3所给视图想象其形体。学生可以想象出图4、图5、图6等多个形体。经过这样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扩大了学生的思维领域,使学生不满足原有的方法而求新、求异、求多,充分发挥和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动手能力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重视实践环节,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如让学生亲自做一些模型并按要求绘制各种视图;或者带领学生到实习点,对机器进行拆装并对零件进行测绘,然后再画出图纸。这样,极富情趣的实践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做中学,在乐中学,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必会得到较大提高。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及制图软件教学,拓展知识层面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三维动画可以清晰、直观地表达出每个形体的形成过程及其形状和投影的关系。而AutoCAD等制图软件在制图过程中更能给学生带来空间感受,二维图形与三维立体间的转化关系更为直观、生动。这些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激发学生追求高新知识的兴趣,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在二维和三维空间反复思索加深印象,非常有助于培养空间想象力。
空间想象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精心准备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恰当选择能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学生应在认真学习正投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多看、多画、多想、多练。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梁东晓.机械制图[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关键词:数学的解释;数学想象;空间;数量;形与数;数学教育;数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O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58-01
放眼茫茫苍穹和时间生灵,它不是统治万物的神,却无时无处少不了它的影踪,是美丽与神秘让我们始终对它充满期待、渴望。它――数学,像慈爱而又智慧的上帝赐予我们:
一双数学家的眼睛,丰富你观察世界的方式。
一颗好奇心,胸中的求知欲望。
一个睿智头脑,帮助你进行理性思维。
一套研究模式,使它成为你探索世界奥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给你提供新的机会,让你在交叉学科中寻求乐土,利用你的勤奋和智慧做出发明创造。
人类一直经历着从降生到死亡的过程,反反复复在这数亿个轮回中,人也本能的就自己所处思维(三维+时间)空间以及自身和它之间的关系不懈的作着思考。柏拉图对此相信有两个世界:
一个看得见的世界――个感觉的世界,一个“见解”的世界。
一个智慧的世界――个感觉之外的世界,一个“真知”的世界。
而数学也就成为人们思考解释世界的一种手段。伽利略就说:“数学是上帝用来写宇宙的文字。”抽象化、符号化、公理化、最优化、建立模型是数学独具特色的思考方式。其中符号就是基础,正是以数学符号的运用为本,通过建立模型,逻辑分析,推理计算,从数据进行推断,优化以及应用熟知计算和模拟实验等一系列数学思想方法,我们才可以把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现出来。因此人类在经过一段很长的数学意识观念的符号化过程,数学有了自己的语言体系。它被视为一种语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有这样一句话可以很好做一说明,即“要是数学没有数学语言,宇宙是不可描绘的!”迄今为止,我们的经验已经有理由使我们相信:自然界是可以想象到的最简单的数学的观念的实际体现。我们能够用纯粹数学的构造来发现概念以及把概念联系起来的定律,这些观念是自然现象的钥匙。
数学是关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在数学里,数和形的划分,简化和方便了人们对数学的理解。数即数量关系的科学。有序思维占主导,培养符号的运算能力。形即空间形式的科学。视觉思维占主导,培养知觉能力,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这也使二者在数学中的关系地位明白清晰,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知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我们知道,几何代数同为一体,永远联系,永远不会分开。
数学具有确切的概念和严谨的论证方法是高度抽象的,形式化了的逻辑演绎科学。因此想象的运用是理解它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它在数学思考和学习中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从科学的角度对纯粹想象意义的看法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了世界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鉴于想象力是如此重要,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培养科学的想象力,将想象力二分为两个概念作以分析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描绘或根据图解、符号等在头脑中产生新的形象;再造想象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它甚至理解点、线、面这类原始概念,当然更谈不上形成空间想象力。因此作为数学老师应对学生的想象力要保持、要鼓励、培养他们良好的想象思维习惯,提高认识理解能力,这对于他们成为自由、独立思考、有创造力至关重要。创造想象即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是独立创造出新想象的过程,其特点是新颖、独特。它直接体现在对数学难题的解决。
以上是从一个角度提供了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数学给予的一种思维能力,就个体对数学理解应用和数学本身对个体的影响提高而言,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它更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它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言行、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一个人的数学修养并不表现在他能理解多难的题,解题有多快和数学能考多少分,关键是他是否真正领悟了数学的思想和美,数学精神是否能将这些思想融合到他的日常生活及言行中去呢?一个真正懂数学的人未必是个数学天才,但他一定是个高素质的人。传统以知识为主的数学教育暴露出的弊病我们应批评改正。两千年来,掌握一定数学知识已经被视为每个受教育者必须具备的智力,数学在教育中的这种特殊地位,今天正出现危机,幸运的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发现弊病,并在新课程改革之下让我们的教育扬长避短,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其实不管一个人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铭刻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都是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每一个人受益终生。
当今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增长与更新的速度让人吃惊,就一门学科来说,也是叫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的、形式的东西是会变的,但那些凝聚在其中有一定不变性的内涵,却是令这门学科焕发永久魅力的不竭源泉。显然不注重知识的学习,也就是导致了人们整体知识的理解僵化,感受弱化,做不到通观全局。
以上从与数学相关的几个方面作了思考阐述,对衍衍生息永不止息的人类来说,数学永远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不断提高可贵的情与智,数学自身所具的神奇艺术魅力永存,我们对他的探究也永不止。
参考书目:
1.张顺燕主编《心灵之花》,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空间想象力三面投影模型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制和识读建筑工程图的能力,熟悉房屋建筑的构造原理及做法,同时也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课。识图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第一门专业课的学习的好坏也将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学好《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显得至关重要。
建筑工程图的绘制与识读是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所谓绘图是指通过投影原理将三维形体表达到二维图纸上,识图是将二维图纸在脑海里还原成三维形体。无论是绘图还是识图,实物与图纸的转换都要依靠空间想象力来实现。没有空间想象力则无法将实物与图纸联系,更无法完成绘图与识图。可以说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教学经验,简要介绍一下对于空间想象力培养的方法和心得。
一、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记忆表象是想象的素材,而想象是对记忆表象的改组、重建。比如要让学生认识一个被切割的三棱锥,那么首先在学生头脑中应有一个完整三棱锥的形象。通过展示教学模型,学生动手制作几何模型,组织参观建筑构造模型等教学环节,由基本几何体,再到组合体,再到建筑细部构造,让学生反复对比实物模型与投影图形,逐步熟知各种形体的几何特征和投影特征,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头脑中储备的几何形象越多,在想象时能提取的信息也就越多,能够由图纸联想到形体,再由形体联想到图纸,为进一步在脑海中进行形体的组合做好储备。
二、加强三面投影基本理论教学
要认识图纸与形体的转换,必须先在头脑里形成三面投影体系。三面投影体系的学习建立也正是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过程,从投影原理到点、线、面的投影,逐步深入,环环相扣,不断强化,循序渐进。在教学中应多举例、多演示,先有具象再有抽象。比如在讲解正投影特性时,可使用铁丝制作一个长方体,利用教室里投影机的光线对其分别做斜投影、正投影等,展示其投影形成的过程及规律;将教室的黑板、地面、右墙分别比作V、H、W三个投影面,让三面投影体系在学生头脑中形象化;将教室里的吊扇中心比作一个空间点,将铅笔比作空间直线,将书本比作空间平面等。增加感性认知,帮助学生从空间实物进入抽象思维,在头脑中反复进行实物与投影图的转化。此外点的投影规律虽然简单,但是越基础越重要,特别是点的坐标和两点相对位置应重点训练,做到快速反应、张口即答。空间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位置与坐标关系,点在三面投影图上的表达规律,这几点都做到烂熟于胸才算是空间概念形成的成功第一步。基础夯实稳固了,后面的特殊直线、特殊平面、直线上的点、平面上的直线等投影规律的学习才能游刃有余。
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运用AutoCAD、3DsMAX等制图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表达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的转化,以及组合体的形成过程,不仅清晰直观,而且形象生动,有助于空间想象力的提高。运用AutoCAD建立三维模型,通过三维动态可视化功能,可将三维模型与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轴测图等进行反复对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不断思考二维和三维的转换过程,总结各种形体的投影规律,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另外,在组合体的教学过程中通常将组合体的形成分为叠加、切割和综合三种方式,在AutoCAD中通过并集、交集、差集3种布尔运算即可进行基本体的叠加和切割,使组合体的形成过程一览无余。不仅直观地表现了复杂形体的形状和投影的关系,还能够通过这一过程验证自己的空间想象是否正确,使学习更具有趣味性。此外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功能也能更方便地展示投影图的绘制过程、绘图技巧和规律。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多媒体技术的确将教师从三角板和粉笔中解放了出来,提供了更便捷的演示方式。但是电脑的速度总是快于学生的反应速度,容易出现学生思维跟不上演示速度,或者长期面对电子屏幕感到厌倦等情况。所以我认为传统的黑板演示仍然有必要保留。教师以三角板、圆规、粉笔在黑板上演示绘图思路、方法、步骤,学生逐步模仿,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思考还有动作,能加深学生对体形特点和绘图思路的理解记忆。实践证明有时传统方法的教学效果甚至好于多媒体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取长补短,将两者良好结合使用。
四、讲练结合,加强训练
空间想象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除了学好投影理论基础和建立空间概念以外,更多地则需要学生多看、多画、多想、多练。课堂上每一个知识点讲解结束后,都应附以一定的习题训练,在练习中强化抽象概念,摸索绘图规律,发现问题并纠正,课后也应有足量的练习来巩固。空间想象力的形成没有捷径,只有坚持强化训练,才能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提高效率。特别是已知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这种题目,是提高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普遍反映最难的,更需要强化练习,也需要加强辅导。
五、激发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基础薄弱,立体几何知识较欠缺,空间思维能力较差,在学习之即感到吃力,进而失去学习信心;还有些学生则因感觉内容枯燥、抽象而产生消极情绪。对于教师而言,需要积极引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举办绘图竞赛,用魔方做游戏以训练空间思维速度,用橡皮泥的叠加切割模拟组合体等,让学生在游戏和实践中逐步建立空间概念,形成空间想象力,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结语: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立体几何知识欠缺,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主动性不高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手工制作模型、加强投影理论教学、计算机三维建模、强化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不断启发引导,先形象后抽象,先感性认知后理论总结,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建林. 浅析《建筑制图》中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的策略[J]. 无线互联科技, 2012(6):193.
[2] 高恒聚. 用AutoCAD解决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看图问题[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2):75-78.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写作基础
一、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低年级儿童的知识面比较狭窄,而语言的形成、文字的表达与知识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教师要适当地把儿童带出校园,走进自然,体验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无比乐趣。教师还要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实践类活动,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些,比如在校园里进行找春天活动,农村孩子到市里来,市里的孩子到农村中去。写作水平的高低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有转变的,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积月累,知识面拓宽了,看图写话也就简单多了。
二、观察能力的提高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平时注意力不集中,提高观察能力能有效控制学生的随意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有学会了观察,才能由心而发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看图写话离不开儿童的观察能力,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呢?(1)整体观察,在写作前引导学生,比如画面上都讲些什么内容,画上的人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做的目的是什么等等。(2)引导好背景分析,时间(早、中、晚、春、夏、秋、冬)、内容、人物之间关系等等。(3)细节的突出,他们穿些什么衣服,什么颜色,在做些什么,表现出了什么。(4)引导学生有次序地观察,写出的内容有条理,关键在于要有一定的观察次序,比如从远到近、从左往右、由上及下、先主后次等多角度地进行观察。(5)化静为动,对看图写话画面的选择要注重儿童平常喜闻乐见的、能够接受的,由浅入深地安排写作。儿童在看到画面时能够联想到平时的生活,那么儿童在看图写话
时就没有那么困难了。(6)在多幅图进行观察时不要忙着让他们单幅图进行观察,先要多幅图进行观察,了解多幅图拼成的故事情节,再进行单幅图观察。
三、想象力的提高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发挥对于儿童看图写话而言同样重要,他们处于的年龄阶段想象力比较丰富,思维的跳跃性较大,而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比较单调,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画面鲜活起来是挖掘想象力的关键。教师要创立各种情境让儿童仿佛置身于画面当中,自己就是画面中的人物,自由地让他们发挥想象,教师对儿童发挥想象力说出的话应当予以鼓励,必要时还可以设立简单的课堂小品进行演练,或者让班中的看图写话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示范。孩子的想象翅膀一旦展开,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笔下之言也栩栩如生。
四、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物体本身完整而有式样,拍成照片当然完整而有式样;语言周妥而没有毛病,按语言写下来的文章当然周妥而没有毛病了。”可见“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低年级的儿童学习写作只有说得明白才能写得清楚,所以从想象力的挖掘到写话,中间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口头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儿童在进行语言表达时通常会出现说话口齿不清、语言表达没有条理等问题。其实看图写话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孩子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出色才能为看图写话打下不错的基础。前面提到了想象能力,学生在展开想象进行口头表达时要鼓励学生表达,比如有的学生用到不错的词,如“花园里的蝴蝶翩翩起舞”,我们就要鼓励他:“你用的词真美啊!”这样一来,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有语言表达的欲望。另外,儿童在语言表达时要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要有开头、结尾,条理要清楚,句子要完整等。还要培养儿童的说话兴趣,教师可以在每天上课前让学生说些生活趣事或者谜语、笑话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说话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表达,那么在说的基础上写话,就容易多了。
五、降低要求,动笔写话
通过以上要点的层层培养,儿童就可以进行简单的看图写话了,开始阶段尽量安排一些简单的看图写话,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增强,就要适当提高学生的写作要求。在开始阶段写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格式要规范,语句要通顺,无错别字,有常用的标点。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断地丰富和积累知识。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进行鼓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作品,在语评的时候注意与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让他们喜欢上写作,爱上写作。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美版第九册教材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环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了解绘画中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并掌握用环境衬托人物活动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表现完整画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热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自主学习能力,可配合教材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丰富的教学活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活动时间。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导,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下,逐步提高美术能力,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学生能较好地表现。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看看、画画、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训练学生想象
能力。
难点: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欣赏导入
出示欣赏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
尽可能分析其中的关系。
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体会人类由于劳动关系形成的自己生存的环境
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探究学习活动
1、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
2、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3、揭题:人物与环境
4.、启发思路。
你准备画一张什么样的画,怎样画?
1、观察作品。
思考存在问题,提出好的建议。
学生介绍练习成功的经验。
2、欣赏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见解。
汇报讨论结果:明度变化还可以涂上本来就浅或深的颜色。
3、思考创作思路,交流想法。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总结实践经验。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动手实践活动
1、
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
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2、
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
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
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倾听练习要求。
学生根据练习要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
什么环境中的创作实践活动。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组织学生展示评价作品。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自己了解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的方法?
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
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学生展示评价自己的作品。
自己了解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色彩调配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体会实践成功的喜悦。
八、板书设计
人物与环境
关键词:声乐表演;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115-01
一、想象力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作用
1.想象力的作用。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象力,在声乐表演中更是重要。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在掌握歌唱技巧的同时,再借助于想象力就能够形象的掌握亲身无法感知的事物,让想象力和感性融为一体,更利于理解抽象的音乐教材和音乐概念。
在声乐教学的演唱中,歌词的想象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好的歌词能够刺激歌曲演唱者的机体反应,每一句歌词都会使演唱者产生对应的联想,如在演唱人物形象的歌词时,情感是通过人物形象来进行的,想象力越具体,歌词中的任务形象就越真实,越生动,演唱者的情感也就越强烈,这就真正的做到了以歌动人。由此可见,演唱者在声乐表演中的想象活动,不仅是一个体验情感的过程,还是一个情感思考的过程,同时也说明了想象力在声乐表演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一切的前提。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常发生的,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想象力往往比技巧更重要,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学生的标准就是按照老师的标准死记硬背,把一切规范在条条框框中,长此以往,学生们的思维就会变得被动,所以作为音乐教育者,应当把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打破传统教学理念,不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们去想象。比如通过同一首音乐,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主观的理解和内心的感知来活跃他们的想象和思维能力,通过讨论和对比,以及各自对歌曲的认知程度和表达,让每个人都得到发挥,当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达到了教师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作用。
在声乐表演中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不要先讲解,要给学生们留出空间,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表达感想,要学会转换角色,在课堂上,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题,通过提问,观察和思考来逐渐培养勤于学习和想象的好习惯。声乐是一门聆听艺术,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把握音乐要素,让学生去自由想象和创造,为今后的声乐表演发展奠定基础。
3.声乐表演艺术想象力的意义。在声乐教学中,每个环节都渗透着想象力,比如歌词,比如发声技巧。声乐演唱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艺术,对声乐表演艺术的拿捏和控制要恰到好处,这样歌曲才有灵魂,才富有感染力,所以想象力是表演艺术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功能,它与思维和情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表演中诱发想象力,推动表演的完善完整,促进声乐表演者更好的完成作品,让声乐表演者在演唱中得到不断的自我提升,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
二、如何培养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想象力
1.培养正确的歌唱观念。培养正确的歌唱心理和歌唱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的歌唱心理都是不同的,也是复杂多样的,它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意识的影响。比如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情绪紧张,导致原本已经熟练的作品不能完好的表达,这通常被称为“怯场”,怯场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活动,要改善这种心理障碍也不是没有办法,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学会排除身体和心理的压力,在练习中药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想法,建立起与陌生人交流的欲望,及时排解心理顾虑,调整状态,在有压力出现时能够有能力应对。所以我们在声乐表演中一定不要顾虑重重,要拿出在平时学习中所积累的经验,当困难和问题到来时,调整心态,随机应变的去面对一切,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水平。
2.培养声乐表演艺术中想象力的作用 。在声乐表演中,想象力是音乐创作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功能,它可以促进声乐表演艺术的完成。想象力和情绪情感互相渗透,互相联系,表演行为诱发想象力的产生,想象力同样也推动表演的进行。声乐表演者通过对作品的想象,再根据作品本身的信息来进行表演,通过这种体验来获得真情实感,让作品声情并茂的表现出来。作品内容再好,也要表演者表达的好,情感抒发的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听众有艺术上和听觉上的享受。所以,声乐表演者在平时的练习和表演中,要做到以声传情,融入情感,这样学习兴趣才会逐渐提高。不论现在还是将来,要想尽快的投入到演唱状态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尽情的发挥自己对声乐作品的想象力,表演时融入情感,让表演者做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想象力是声乐表演艺术的源泉,为声乐中的语言和乐谱注入了活力,每一个声乐表演者一定要借助想象力的翅膀,善思好问,大胆想象,在体验和实践中唤醒声乐表演艺术的想象之门。
参考文献:
[1]喻宣萱.喻宣萱声乐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