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2 15:27: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教师教育叙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的音乐教学主要是音乐欣赏,按照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经典歌曲让学生欣赏。但由于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很少,欣赏能力很低,教学中需要老师作好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要提出过高的欣赏要求,就是让学生在美妙的音符中感受音乐的美妙,接受音乐的熏陶。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不要过多介绍作者和歌曲的背景,也不要过多地进行曲式理论分析,因为小学生不可能理解各种音乐题材的区别。只需要让学生在不断的欣赏中去学会听,在听中领悟歌曲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过于专业化的讲授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小学的音乐欣赏课的核心,就是选取有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经典歌曲和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让他们享受音乐。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歌曲的欣赏,只是简单地欣赏歌曲旋律和歌词的教育意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用听觉去感知艺术的一种享受和感知。音乐艺术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同,它不像故事和寓言那样有情节和具体形象的描写,也不像美术作品那样有色彩和艺术形象,有的只是抽象的音符和旋律。音乐欣赏需要用听去感知艺术的内涵。例如,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明天会更美好》《我们的纪念册》等,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歌曲优美动听,歌词浅显易懂,对小学生能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音乐欣赏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教育意义和艺术感染力。许多革命歌曲都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如《黄河大合唱》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也这样诠释音乐作品,这是不对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让他们在欣赏中热爱音乐,并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产生情感共鸣,用音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滋润。
二、音乐欣赏教学要精心设计
小学音乐欣赏课内容和形式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安排规定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小学生音乐欣赏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小学生自己喜欢的歌曲。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生对经典歌曲的欣赏兴趣不高,对那些传统的歌曲也缺乏兴趣。这并不是因为学生不喜欢这些歌曲,而是我们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不感兴趣,那些单一的听录音,教师的教唱形式,学生都很反感。这种音乐常规课堂满意度直线下降的原因在于教学的形式,而不是教学内容。这种情况确实和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消极态度相吻合。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课的教学设计中,要从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形式两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保证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既能有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内容,又有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音乐欣赏形式。
(一)欣赏教学中听的教学设计
1.单纯听的教学设计
虽然学生的记忆力比较强,但他们非常容易受外界干扰,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单纯的听来加深印象。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你喜欢歌曲中那几句歌词?哪一段旋律最好听?听到这个音乐让你会想到什么?等等。让学生在欣赏中感知音乐形象。
2.对比听的设计
对比听是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基本上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对音乐加深印象,比如“动”和“静”的对比,使学生在音乐中充分感受体会这种美,掌握这一知识。
3.类比听的设计
类比听是在对比听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学生做完之前“动”和“静”对比后,再听一些其他的类似的音乐让他们归类,从而加深学生的感受。
(二)学唱的教学设计
学唱即动口。在音乐欣赏中,动口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时常想到这首曲子,才会“恋恋不忘”。
1.体态律动的设计
小学生在唱歌时喜欢一边唱一边动,在唱到高兴时还会跳起来,有的还会大声地唱。音乐欣赏中,安排一定的歌曲,要求学生跟随音乐的节拍一边唱一边跳,也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形式。有的学生在音乐欣赏中会情不自禁的摇头晃脑,晃动身躯,甚至手舞足蹈,这是本能的自然流露。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律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起学生的互动,也是学生抒感的一种途径。
2.即兴表演的设计
演是最能体现自身价值,发挥创造性,体现教学民主,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在教授《梁祝》时,请学生表演主人公“草桥结拜”,学生参与率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非常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情感素质;培养方法
关于音乐教育与人的情感发展及人的人文素养的关系,许多教育家都有过精辟的论断。苏霍姆林斯基,这位对中国教育有深刻影响的前苏联教育家就曾说:“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我们的邻国日本,有一位音乐教育家,叫铃木,他也强调:音乐教育的首要目的“不是刻意的培育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透过音乐教育把一个小孩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到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德国音乐家奥尔夫,也表达过类似观点,他说:“音乐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早在几千年前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名言,其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了音乐教育之于人的情感健康发展、人格完善等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在人的培养发展过程中,音乐不可或缺。小学音乐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不仅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和音乐审美能力,而且要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陶冶,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我就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和素质的培养谈一些看法。
一、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情感
最具情感的艺术就是音乐,所以它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感及审美情趣上的作用不可小看,也不可替代。一部音乐作品,是作曲家情感的宣泄,是音乐家灵魂的写照。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奏,演化出的都是音乐家内心的高尚情感。我们听音乐,听到的不是音乐本身,而是音乐背后的丰富情感内容。因此聆听贝多芬的慢板乐章,我们会不自觉地进入沉思;聆听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体验到愉悦,甚至迈开轻松的舞步。古今中外,每一部称得上优秀的音乐作品,背后一定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和情感在支撑,无论是中国的《二泉映月》,还是西方的贝多芬《命运》交响乐,我们聆听,都能随之获得情感升华,人格也会提到纯净。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节奏与音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他们就会用美来滋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会因此而丑化。”也就是说,音乐的创作源于情感的驱动,大凡有影响力的音乐作品,都饱含作者的丰富情感内容。
那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聆听,从音乐的旋律变化中体味到其中包含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为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中的情感内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音乐中的歌词及旋律变化。有一位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先让学生听两遍,让学生初步体会其中感情,很多学生很快说出“喜悦”、“欢乐”、“幸福”等词,能说出这些,说明学生通过旋律正确体验到了这首歌曲中的主基调情感。而这样的情感如何通过旋律表现出来呢?接下来就是教师分解说明并演示了。在分解说明中,这位教师通过自身演示说明了每句歌词旋律走向趋势与情感起伏变化的关系,说得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学生很快体味到每一句歌词中蕴含的情感内容。分解说明完成后,再让学生反复听录音,闭着眼睛体味每一句歌词中的情感,学会调节自身情感,使自己与歌曲产生共鸣。学生理解了情感,带着情感体验欣赏音乐,才真正从音乐欣赏活动之中获得审美享受,获得莫名的愉悦感,进而培养起对音乐的兴趣和热受情感。与此同时,学生的心性从中得到陶冶,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在歌曲学唱中培养学生情感
在学唱歌曲时,为了唱出感情,同样需要充分理解歌词中对应的旋律特点和蕴含的情感内容。教师在教学生唱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歌词中的情感因素,力求唱的时候有相应动态和表情。比如教学生唱《王二小》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关于王二小的故事,了解其惨遭日本鬼子杀害的背景,以此建立起基本的情感基调。整首歌并非一种情感状态从头贯到尾,而是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比如开头“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里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这样的内容是陈述性的,重在以平缓的情感叙述事件。从“九月十六那天早上”开始,故事的叙述开始渐渐沉重。当唱到“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这部分时,情感应是深切悲痛之感。在这部分,如果学生体会得当,则应有欲泪之感。这样一句一句,逐步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充分体会歌中所含情感,并努力将情感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素养会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
三、通过角色扮演助推情感培养
儿童歌曲很多都是叙事性的,适于表演。为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适当组织角色表演十分必要。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要表现出一种童真和欢乐,让一位女生扮演采蘑菇的小姑娘,根据歌词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情,做得好不好,可以让其他学生评判。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生会慢慢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内容。角色扮演由于现场感强,且有较强的互动性,因此学生往往乐于参与。学生在参与中情感上会有更深入体验,能得到更好的升华。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增长,还使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更使动作协调能力得到发展。综上,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以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和塑造完善的人格为目标的,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味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提升审美能力,陶冶其高尚情怀。
参考文献:
[1]付晗.浅谈音乐教育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通俗歌曲,2013(11).
【关键词】研究性课堂;研究方式;转变
研究性课堂,是我校师生所一致倡导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她改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沉闷与束缚,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创新精神。自然,教师的研究方式,也应该因为研究性课堂而转变。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方式过去往往模仿专业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方式,以理论研究为主,按照研究规则,遵照学术标准,重在描述解释教学现象,建构教学理论,落脚点在研究上。而现在许多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选择研究方式,无意追求宏大的理论建构,而是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反思或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落脚点是在教学,是为了教学而研究。基于研究性课堂的研究,使教学研究方式本身变得更为多样和丰富,课题研究,被看作是改善教学过程和提高我校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1 研究性课堂中一般的研究方式
1.1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操作起来比较容易的研究形式。它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实际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为研究课题,以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为研究目的,与以往的教学研究相比,它更有利于体现教师进行研究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促成教师从教学型、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的转变。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积累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基于认知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我校教师进行的行动研究是在课堂中研究“课堂”,在突出研究情境与研究内容的整合,在课堂的情境中研究课堂教学。从课堂上去解读,不难发现,其中深含的是课堂研究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我们的一开始提出的“课堂教学的理想追求”,我们追求理想的课堂;继而提出的“课堂品质:有效教学的新追求”,我们追求的是具有高品质和高质量的理想课堂。这种明确的价值取向,让我们的研究视角、研究思维一直聚集在课堂。我们常问:我们的“课堂”研究了吗?因此,我们进行“课堂观察”,观察师生的研究情境,研究行为;我们进行“课堂解读”,一个课例一个课例地进行分析;我们进行“课堂试验”,比较不同的教学设计,比较不同的教学方法,比较怎样的教学更能引导学生的研究;我们不断迸发“课堂创意”,减少改革中课堂的低效行为,创造、完善课堂的研究性教学行为;我们进行“课堂追问”,我们进行“课堂叙事”,我们进行“课堂观察追踪”……行动研究使教师的研究比日常行为具有更严格的程序,从而使教师的行动建立在一个合理的基础上,确保实践得到提高,教学行为得到改善。
1.2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对“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方法。它是一个教师专业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它能够促进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们采取专项会诊和微格课堂的方式,对课堂进行“望闻问切”,对课堂进行案例研究,可以针对一节现场课,一节录像课,一个片段,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进行案例研究。我们把医学中的“会诊制度”运用到案例研究中去,“会诊”的主体是年级组、学科组甚至跨学科的老师,“会诊”的对象可以是某位教师的某堂课,可以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专项会诊活动有很多,比如有效听课的会诊、关于有效备课的会诊、课堂作业设计专项会诊、命题与测试的专项会诊、资料补充有效性的专项会诊、教学前概念的研究会诊……
除了专项会诊,我们还采用“微格课堂”的方式。所谓“微格课堂”,“微”即微小,而“格”既有探究,又含有定格的意思。“微格课堂”,首先意味着缩小、意味着聚焦,将关注的视野定格在40分钟中的某一个关键环节,因为小了,所以看得更真切、更细致;其次意味着探究,我们在观察的基础上反馈、分析,在反思的前提下改进、重构;最后“微格课堂”也承担着训练的任务,选取一个环节人人上台演练。在一次由我校承办的省级英语展示活动中,三位英语老师分别执教了“An English friend”“What’s your job?”“Open Day”三个片段,通过这样的微格课堂进行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通过角色体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营造会话情境等研究。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的主渠道。结合全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创立的课堂“六步”教学法,盘锦市中小学实施“定向自学、释疑探究、互测自结”的“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从音乐学科特点出发,结合盘锦教学模式,在欣赏教学中获得了一些心得。
欣赏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重视音乐欣赏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位音乐工作者的共识。于是有关音乐欣赏方面的教学方法也逐渐多起来,但即使再多教学方法的出现也掩盖不了现在中小学音乐欣赏的教学现状:从教师的主观感觉出发;以一成不变的素材为主要内容;不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把学生放在“欣赏者”而不“鉴赏者”的地位。目前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而对素质教育这个大而无边的概念,很多老师感到无从入手,我认为: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盘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也许能帮你走进素质教育的殿堂。
一、定向自学,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
一些老师认为教材上的曲目都是精选的经典作品,学生没有理由不喜欢。但事实上是“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但却很少唱教材中的歌”。
喜欢与不喜欢只是学生的个人感觉,但是众多个人感觉的集合便形成教育现象,面对这样的教育现象我们只能因势利导,积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中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说明原因;教师要善于使古今结合、中外联姻,打破一成不变的内容。根据调查,中小学生大都偏爱通俗歌曲和现代流行音乐,学生喜欢通俗音乐正是因为它的浅易性的易接受性,教学中如果老师尊重学生的事实,把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的通俗音乐引进课堂,并且进行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引导,逐步丰富他们的欣赏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欣赏习惯。
二、学生帮助老师找到合适的教法
我们上学时《音乐教学法》告诉我们音乐欣赏课应该分几个步骤,如何去上,于是我们毕业后便像一个个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肢解作品,在不断不休地向学生讲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德育渗透,而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性、审美性。教师与其用一种毫无美感的单调手法亦或喋喋不休的枯燥语言向学生讲解《国歌》的历史意义及艺术价值,不如让学生在《国歌》声中仰望五星红旗飘扬在香港上空,他们似乎听到了12亿中国人咚咚的心跳,似乎看到所有华人润泽的双眸。
我们的教学方法应是强调“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重要性是许多著名教育家所共同提倡的。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宝库和宇宙的宝藏。”困此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运用获得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新问题的能力。
当然,掌握作品曲式方面的理论和作品相关的内容是音乐教师必需的基本功,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教师一定要从“生本位”出发,自己当好导演,学生充当演员,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甚至教师可以故意设计一些“障碍”去锻炼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在真假共存中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三、释疑探究阶段,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见解
每一个教授过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老师大概都让学生去联想皎洁的月夜和流动的月光。所以在学生的心目中《月光》便成了宁静、安详的代表作了。笔者做过一种尝试:在欣赏《月光》之前先不提及贝多芬和标题,完全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最后真正能和月光相联系的不过几人。有的说心里有些悲伤、凄凉;有的说好像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有的说听了后半部分心情非常激动不安。事实上贝多芬也并没有把《#D小调奏鸣曲》定名为《月光奏鸣曲》,而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才命名的,如果我们仅仅从标题出发,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也曲解了贝多芬的初衷吧?
四、互测自结阶段,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创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探微
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具体是指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正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加成熟,人格上趋向完美。但是,教师应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高金岭老师认为“学生审美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联想力等心理活动;一是学生在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能力。”这就为我们的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美,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读经典课文 品语言之美
小学阶段所选课文中,有较大一部分都是经典的美文,对这部分文章的合理使用、深入挖掘,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语言之美。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博大精深,表情达意准确、细腻。可以讲所选课文都体现了这些特点,通过读这些经典文章,一定会让学生获得好的语言训练,得到美的熏陶。
比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燕子》,就是这种文章的代表。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上时间加强阅读,从中让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上课伊始,我使用多媒体,先配乐让学生看相关画面。
当学生们伴着音乐看到燕子在春风中上下翻飞,欢快鸣叫时,他们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这个时候,我并没让他们马上就读,而是又放了一遍经典朗读。到这时,学生的阅读期待就很强了。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阅读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节奏美,是对学生审美的一种很好的训练,并且得到了美的熏陶!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品味和欣赏,从而感受美的味道,增强对美的享受。
二、诵古典诗词 赏意境之美
中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璀璨的诗歌文化遗产。它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倍受人们的喜爱。它以简练、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读诗让我们了解了旷夫之悲、闺妇之怨、征夫之愁等等。学习诗歌的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多积累一部分诗词,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本节通过对古诗特点及教学方法的梳理,希望能为老师们今后的古诗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古诗的特点
小学阶段所学古诗一般有两大类: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以叙事写人为主,如《雨过山村》、《小儿垂钓》、《送梓州李使君》等;抒情诗是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如《静夜思》、《悯农》等,这类诗歌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情思,言短情深是其特色。
小学阶段所选诗词,大多简单明了,但是,因为学生文学鉴赏基础差,针对古诗的教学应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重在引导。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背,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拨就行了。这种做法也是由古诗文的特点决定的。
2.想象教学法
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再创造。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这时,可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3.意境引导法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具体教学方法有如下: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理解。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运用直观法,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游园不值》一诗: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在本诗的讲解中,我对诗歌进行了深入挖掘,从或失意、或欣喜的作者心态剖析,到深层哲理内涵的挖掘,循序渐进,逐步讲解,学生感觉收获很大。
三、设典型情境 学会创造美
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甚至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讲的也是这道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应成为我们教师的座右铭。工作中,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多下功夫,一定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力量和源泉。“寓教于乐”不能只成为一句空话。教学中抓住重点结合点,巧妙设立情境,给学生创造的机会。比如:《燕子》一文,在讲解燕子外部特征时,一方面我让学生积累相关描写语言;另一方面,我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即兴描绘一种自己喜欢的鸟类。实践证明,很多学生说的不错。无意中,学生再创造美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作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进步,我感到非常欣慰!
总之,小学阶段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下转第312页)力的培养提高,需要教师做出很大的努力。只要我们多角度立体教学,勤思苦练,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兆岭.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5(5)
[2]王素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预习”导读的几个步骤[J].教育评论,1998(6)
一、赏析词句,品味语言美
感受美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能力。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国语言博大精深,生动优美,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各显特色。我们应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推敲揣摩,体味感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学习《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草塘景色的句子,并进行相关课件展示。学生边欣赏边赞叹。就着这股兴奋劲儿,让学生品读,学生读得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尤其读到物产丰富“棒打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部分时,学生更是精神饱满,如临其境,因为他们与作者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在赏析语句中品味到了文章的语言美。
二、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
意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文章,其中有许多可探寻的意境。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往往难以直接入境。教师可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美的意境中。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对“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一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学生说仿佛看到了小草葱绿,小溪清可见底,一对老人正喃喃低语、携手相伴……当我提到“大儿……中儿……最喜小儿……”时,学生兴趣盎然,七嘴八舌议论感受到父慈子孝、一家其乐融融的场景。学生沉浸在安适恬静的画面里,沉浸在自己创设的美的氛围中,沉浸在诗中的人情之美和生活之美中,对这首词的理解加深了。
三、精心制作课件,领会形象美
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有些课文,学生可以依据语言文字,经由想象,直接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如朗读《一去二三里》这首诗时,播放节奏轻快、泉水叮咚般的乐曲营造氛围,把学生带进纯朴的自然风光中,领略田园风情。有些记人叙事的课文,美好的形象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充分利用文中插图,帮助学生读悟,揣摩他们的言行,透过表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知人物的形象和心灵,从而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上进的激情。
四、动情传情,激感美
小学课文多表现为对真善美的爱和对假恶丑的憎,叙事、写景状物常常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美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只有学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才能获得精神愉悦的美的享受。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情”字,课文本身蕴含着感情,因此,必须激发起学生内在的情感,才能取得较好的美育效果。要使学生动情,教师必须先动情。教学《长城》时,我先叙说狼烟四起、残酷无情的古代战争,再动情讲叙孟姜女哭倒八百里长城的民间传说,让学生想象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繁重劳动,再现长城蜿蜒盘旋,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观景象,再造长城的意象整体,将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
五、吟咏诵读,体现音乐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自然有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奔腾的江河,欢快的溪流,寒来暑往,鸟语花香,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这一幅幅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朗读是重要的方式。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语言的韵味和音乐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思想内容,结合生活实践和个人情感的体验,表情述意,朗读时就能进入文章的境界,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抒发出自己对文章美的感受。我教一年级小朋友学习儿歌《小小的船》时,把黑板布置成蓝天的样子,挂上新月,诱导孩子们仰望星空赏月,边看边想象诗歌中的美景,跟着录音磁带眯上眼睛,轻轻摇摆身体表情朗读《小小的船》。整节课学生都十分投入,儿歌内容也清晰、形象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2.A君与南蛮姜亦炜
3.忘带钥匙崔亚博
4.踏雪谢凌志
5.我爱我"家"俞虹莺
6.挂吊针记杨世宏
7.让青春的翅膀随梦飞翔——学生工作侧记徐忠奎
8.才女好色魏晓婷
9.经典的生命力散文选刊(理论版) 崔海亮
10.元代文人生命之歌——散曲龚永标
11.余秋雨"从历史怀疑主义到历史参与主义"之评析沈韬
12.试论魏晋诗歌中彰显的侠义精神之嬗变蔺梅芳
13.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吴琳瑛
14.从跨文化视角看翻译语境及其移植赵敏
15.浅谈孔子之"仁"禹慧平
16.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左光华
17.爱国宣言曹希柱
18.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的网吧市场现状与管理张宝珍
19.谈音乐表演艺术的情感体验张昌通
20.美术教学改革初探潘秀妹
21.浅谈中学班级管理艺术姬书明
22.浅析中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化廖德珍
23.浅议张叔良与近代苏州报业庞红舟
24.救救孩子——对开展生命教育的几点认识曹木
25.畅想大学生思想素质工作体系的提高刘孟荣,王亚
26.春风拂面杨柳青细雨润心桃李开——浅谈班主任的情感教育艺术姚长猛
2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学生一个世界——新课程改革下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聂红
28.我国服装品牌发展与运作模式初探张朝阳
29.刍议交际用语牵手高考试题陈秀红
30.解读写作背景感悟文章主题陆斌
31.对等腰三角形分割问题的教学研究与反思高兴平
32.行动为导向教学模式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初探窦俊霞
33.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丁红
34.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李小萍
35.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学政治新课改赵爱红
36.新课改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丁红
37.巧用留白艺术,昭显语文个性林建国
38.探究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张冬梅
39.数学教学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刘献龙
40.巧析古诗词刘华
41.赏析创新示范课《乡愁》谭正坤
42.寻异路探古文胜景——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王瑞红
43.散文选刊(理论版) 英语教学与文化意识培养王秀琴
44.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白静
45.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马庆明
46.浅谈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张荧
47.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初探秦浩
48.探究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能力赵会霞
49.试论体育的智育功能陈长义
50.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崔文华
51.中考作文复习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浅探朱咏菊
52.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赵鑫源
53.整一块菜地,播下数学的种子于士春
54.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韩静
55.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思索黄学勤
56.新课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两种类型郑民生
57.浅谈语文课堂的素质训练尹娜娜
58.浅谈如何解决学生习作中的汉式英语郭凤娟
59.如何培养职专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刘玉红
60.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刘爱霞
61.浅谈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杜丽丽
62.语文活动课的探索任广丰
63.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王会超
64.浅谈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设计孙造
65.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愉快教育张志强
66.浅谈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刘复建
1.怎一个"情"字了得——说刘云散文仵从巨
2.走进三毛的真情博爱世界刘丽丽hHTTp://
3.自我沉沦的代价——论毕飞宇近作中女性的悲剧命运郭廷梅
4.爱的味道——比较阅读《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李雪
5.生命的赞歌——谈金波童话陈曦
6.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诗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读后任敬伟
7.论文学创作中的作家创作陈曦
8.再读《风波》:叙事运动节奏中叙事意味的彰显王凤玲
9.悠长的忧,悠长的美——论《故乡》的美学风格张开翔,李亚欣
10.挪威的森林谢凌志,曾海
11.落后的世情韩松
12.我家宝贝初长成张荧
13.浅谈利用图书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李荣莉
14.评估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钟惠荣,韦武
15.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张帅,钟会菊,刘凌云
16.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互动合作张燕
17.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师评价方法初探周恩莲
18.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和改善途径曹宇,贾绍宁,史建伟
19.论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张慧
20.浅谈古文阅读教学王爱梅
21.作文教学中的"激情"散文选刊(理论版) 朱捧霞
22.引路,开门——语文教师要努力上好作文教学课赵桂芬
23.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及改进策略刘小湖
24.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曹木
25.初中科学多媒体教学与思考贾爱云
26.谈作文教学中赏识方法的运用寇小敏
27.教会学生查字典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李桂娥
28.朗读——阅读中的佼佼者罗瑾花
29.新时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王海朋
30.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尹功良
31.用数字资源辅助语文教学司园园
32.作文教学,我有话要说刘丽
33.如何提高政治教师自身信息素质李玲
34.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备考指南王建青
35.如何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潘俊彦
36.浅议中学英语"情境体验教学"刘向荣
37.怎样上好一堂英语阅读课刘骁
38.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郑金涛
39.浅谈历史教学的求异思维刘振文
40.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何伟杰
41.化学学习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裴红云
42.初中历史新课程活动应重视突破学生思维定势黄美君
43.浅谈初中英语口语训练宁银海
44.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探索吴伟静
45.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吴永雁
46.健美操的特点及教学模式罗洪涛
47.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体验齐娜
48.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张安霞
49.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及其策略张素斌
50.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张晓英
51.高中阅读教学之我见王荣慧
52.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姬爱芝
5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石兰兰
54.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杨春华
55.职校班主任探索德育新思路董剑波
56.科学管理班级的几项建议陈建仁,孙淑怀
57.散文选刊(理论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漫谈刘浩永
58.初中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学应君飞
59.挑剔的"O"——拼音教学的一点启示刘新
60.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应从兴趣开始任建荣,才智
61.谈谈中学班级管教张秀芳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48-01
音乐教育是通过歌曲、乐器、舞蹈等与音乐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获得音乐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学前音乐教育概述
将音乐教育独立于生活教育之外,使其成为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表现之一。这是因为,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逐渐被教育工作者们所重视,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相关研究也在不断进行。当前,很多幼儿园甚至将音乐教育作为办学的一个特色,力求为幼儿打造一个更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空间。
二、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和初中教育,幼儿是通过感知来进行学习的,因此,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其前提都是幼儿需要用用与学习材料相匹配的感知能力,而音乐教育正是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大多数是接近幼儿生活的的儿歌以及动画片歌曲,这些音乐作品不仅旋律优美,而且大多数作品都带有叙事作用,在现代多媒体辅助的帮助下,幼儿音乐甚至可以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在幼儿面前。例如《数鸭子》这支儿歌,其flas色彩鲜艳,任务丰富,能够使幼儿在听歌学歌的基础上,刺激他们的视觉,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在“数鸭子”情境中的愉悦心情以及场景色彩的美感。音乐教育在幼儿审美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与丑、悲与喜、是非与正误;通过听歌和欣赏歌舞学会认知事物,这都是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赋予幼儿的必要的发展条件。
2、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
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例如。儿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会使幼儿联想起该动画片中的一些鲜明的角色,聪明的喜羊羊,勇敢的沸羊羊,可爱的懒羊羊以及羊儿们团结、友爱、合作的精神等,在学习和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同时,幼儿会对这些角色不由自主地进行模仿,除了动作模仿,也包括了情感和行为模仿,这正是幼儿进行积极性感学习的过程。另外,音乐作品中的节奏以及幼儿根据节奏学会的身体律动发生表达以及肢体表达,都能够使他们学习到如何通过正面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理解他人的情感,这种积极的情感教育,成为幼儿日后情感发展的重要基础,并且,能够为幼儿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帮助。
3、对幼儿生活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幼儿生活教育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幼儿生活教育包括了日常的行为守则以及生活习惯教育、与人际关系交往相关的行为教育以及孝道教育等。生活教育关系到幼儿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发展以及后续的各种与心理、生理相关的发展环节,甚至关系到幼儿个人人身安全。为了对幼儿进行高质量的生活教育,学前教育机构采取了各种方式,而音乐教育,是进行生活教育的一种必要手段,同时,也对生活教育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儿歌《好妈妈》就充分地表现出了幼儿如何对母亲正确表达爱意和尊敬的方法,很多被宠溺过分的幼儿在学习这首儿歌之后,都会因为模仿以及练习儿歌而对母亲表达出合理的尊敬和关爱的行为,这些行为即是幼儿学习如何尊重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家人的表现;另外,儿童歌曲《小红帽》也教育幼儿“不理会陌生人”这个重要的自我保护法则;还有许多儿歌涵盖了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对这些儿歌进行记忆、理解和实践的过程,即是幼儿学习如何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
三、做好学前音乐教育的关键
1、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是做好学前音乐教育的必要条件,一些音乐作品的优美旋律以及充分的画面感需要通过幼儿教师的课堂演奏或者多媒体设备才能够表达出来;幼儿经常有机会唱诵儿歌,也是巩固音乐教育结果的重要途径。因此,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在音乐教育方面加强教学设施的购置并为幼儿的音乐表达创造条件。
2、重视音乐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
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性强弱由幼儿音乐教师直接决定,教师对儿童音乐的的作品的理解越深刻、与幼儿交流越多、在课堂中的创造性教学越多,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就越深远。因此,学前教育机构应该重视音乐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除了聘任教学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之外,还要重视对校内现有的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素养培训。
综上所述,成功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其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前教育机构应该从教学环境建设以及师资力量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展音乐教育,使其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薛 可.动画音乐用于学前教育的探讨[J].广西教育 ,2015(03):120-121.
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以加强师德建设来推动和谐教育的构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江苏法制报》先后以《春风拂面送温馨》《铸师魂,细节成就精彩》为题,分别报道了该校的创新做法与成效。学校创建成为张家港市行风建设示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合格学校,中招工作先进学校,在张家港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中荣获一等奖。
在推进师德建设方面,学校的做法是:
一、以氛围营造铸师魂
为了激励、凝聚全体教师争先进位,学校通过两个途径来营造良好氛围。
昭示学校主攻方向,发挥目标引领作用。年初,学校在大门口布置“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推进学校和谐发展,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横幅;在综合大楼上悬挂了“抓好学生系列活动,精心培育德育亮点;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全面打造质量品牌”的竖幅,昭示学校的发展方向,凝聚人心,打造合力。学校在教学楼、办公室、会议室等墙面上,布置的30多块“塘桥初中教师的‘十种态度’”的特制版面,以及2号教学楼底楼通道墙面上的《塘桥初中教师“十种态度”宣传展版》,推出了学校特色活动的亮丽风景线。
展示办学业绩,发挥成果激励作用。每学年初,学校在“校务公开栏”内展示办学成果,在“古今风采”文化长廊内推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事迹介绍”“师德风采”等宣传展版,弘扬先进。学校还把宣传报道该校的《江苏法制报》《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等报刊杂志文章以张贴的形式,让全体教师共同分享,此来激发教师的荣誉感,进取心。
二、以阅读引领铸师魂
为了丰富教师的精神食粮,引领全体教师见贤思齐,学校以推出教师专题阅读材料――《构建教师健康心态》的形式,为大家提供阅读、对话、交流的一个平台,同时真实地记录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反思、感悟的心声及进步成长的轨迹。《班主任成功教育案例分析》《幸福在平淡中活出精彩》《慧人慧语慧悟》等时文,以及本校教师撰写的《改变从心开始》《又见彩虹》《北京归来》等随笔,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生活案例与借鉴,引发出了大家的深刻反思;本校教师撰写的《为优化教师的日常教育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以叙事研究铸师魂
学校开展了由高级教师讲师团成员、研究生引领,以青年教师为核心的“教育叙事研究”活动,每周由二到三位教师走上教工例会主席台作叙事性发言。到目前为止,学校已有30多位中青年教师上台作了发言。教育叙事研究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等方面,作出了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去年10月以来,学校推出了以“欣赏他人、共建和谐”为主题,冠名为“第三只眼睛”的叙事研究新平台。
学校组织发动全体教师用发现的眼光看校园、看同事、看学生、看学生家长,从欣赏他人的角度凸现全校师生、学生家长精神层面上的亮点,把它们汇聚成一道人文风景,推动了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校园、和谐教育的共建。“第三只眼睛”的叙事研究新平台开设以来,已有20多位教师在教工例会上以讲述的形式,再现了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感人细节、片段、场景,引发了多元思考,使全体教师在自我审视方面有了比照的对象,学习的目标。
四、以师德展示铸师魂
为了让师德风采引领人,让全体教师共铸师魂,学校推出了“师德演讲”的新平台,每月由一到两位教师上台进行师德演讲,或宣传他人的师德建设先进事迹,或交流自己在师德建设方面的做法和收获,倾诉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反思、感悟的心声,展示成长进步的轨迹。庞丽亚老师的《给学生飞翔的翅膀》,在张家港市中小学师德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曾获得过省初中物理评优课一等奖的袁敏芳说:“学校从细微深处开发师德建设方面的资源,把来自日常生活中的一花一叶汇聚成的一个个盆景,耐人寻味。展示师德风采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许多老师都在从细微之处着眼改变自我、重塑自我、提升自我。这是对我们的殷切召唤和激励,这是对我们的深切期望与鞭策……”
五、以校歌宣传铸师魂
为了以歌声激励全体教师深化《塘桥初中教师“十种态度》的系列活动,学校组织本校教师创作了《塘桥初中教师之歌》:“选择教师的岗位,我们无怨而无悔。每天和希望来相会,我们心中永远是春天。面对渴望的眼睛,我们分享成功的滋味;看着纯真的笑脸,我们品尝精彩和甜美……选择教师的岗位,我们有梦又有诗篇。每天和太阳在一起,我们心中充满着欣慰。倾听读书的声音,我们拥有阳光的心情;陪伴长大的身影,我们拥有幸福的回味。‘十种态度’记心间,爱心化作春光美……”校歌创作出来以后,由音乐教师谱曲并在教工例会上教唱。学校还通过举办各年级校歌比赛、搭建学校文化艺术节等平台的途径,师生一起上台高唱校歌,振奋精神,展示风采。
六、以共建和谐铸师魂
关键词:音乐剧;育人价值;新课改;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
一、音乐剧的特征及其在国内外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中的现状
(一)音乐剧的简介
音乐剧是20世纪萌芽的一门新兴的艺术,早期被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
音乐剧的篇幅长度并没有固定标准,但大多数的长度都介于两小时至三小时之间。通常分成两幕,间以中场休息。如果将歌曲的反复同背景音乐计算在内,那么一出完整的音乐剧大约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音乐剧最大的特点是它是一种最贴近大众心声、最易感知、最有带入感、最为通俗易懂的艺术表演形式,因此,古往今来非常受大众的欢迎。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歌剧魅影》《悲惨世界》、《音乐之声》《猫》、《西贡小姐》等。
(二)音乐剧中的音乐特点
音乐剧的歌曲演唱分为通俗唱法的演唱形式和传统唱法的演唱形式。通俗唱法的音乐剧更为贴近大众口味,其中融合了一些当地流行的歌舞元素,如爵士和摇滚的音乐歌舞元素,在20世纪引起了一大热潮。传统唱法的音乐剧通常叙述一些历史故事,融合了一些时代特征,具有着另一番风味。音乐剧的音乐旋律之美有着召唤心灵的强烈感染力,并且,音乐剧没有固定的音乐风格,它的形成是通过多种音乐风格的融合,因此,音乐剧的音乐还具有多面性与广泛性的特征。
二、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一)音乐剧丰富青少年情感体验及音乐表现的作用
音乐剧中有着丰富的角色设定,每个角色都极具戏剧性,通过歌曲和舞蹈等的渲染,充满着浓浓的情感色彩,所有的音乐剧基本以爱为主题,青少年经过多次的欣赏和体验,并通过模仿,可以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无论是在歌唱或是舞蹈中,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力都会逐渐得到提高。
(二)音乐剧的欣赏与体验对中小学生学习声乐的促进作用
在音乐剧中,作为支撑的音乐剧三大要素:演唱、舞蹈、戏剧表演,这三者在不同的剧中都有不同的偏重,但音乐剧以“音乐”一词冠之,可见演唱在表演中占据的重要地位。音乐剧中的声乐演唱形式有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和合唱等,也可能是多种样式的交置。这可以很好的帮助到中小学生接触不同的演唱形式,锻炼他们的合作演唱能力。音乐剧的歌曲一般分为传统的美声唱法和现代的流行唱法两种形式。其中,传统的美声唱法不同于歌剧的美声唱法,它更注重气息的流畅性、声音的美感、抒情性、叙事性和情绪情感的带入性,而歌剧更追求声音的高位置、圆润度和技巧性。流行唱法的歌曲更为通俗,但它也区别于一般的流行歌曲,其在通俗的唱法中饱满了独特的戏剧色彩。
(三)音乐剧的欣赏与体验对中小学生学习舞蹈的促进作用
音乐剧中的舞蹈是其中的一大特色。类型可分为:音乐剧中的肢体语言和戏剧行动、歌舞和舞段这三类。音乐剧的舞蹈创作没有固定的程式化特征,也没有舞蹈种类和类型的限制,这样的特点很好的帮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舞蹈元素,经过一些简单的舞蹈片段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不再局限于只是通过歌唱或是语言来抒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肢体表现力,全身性的感知音乐的律动与情感。
三、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一)音乐剧的育人价值与作用
新课改的音乐基本理念中强调的每一点在音乐剧的欣赏与教学过程中都能得到体现,可见音乐剧的各要素和特征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并且,突出了音乐,强调了兴趣,注重了实践,感知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还注重了个性的发展,开发了音乐创造力。
音乐剧的艺术综合性特征使得它富有强大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再加上它音乐中的流行性元素更加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正是音乐第二课堂中最重要的学习动力,在音乐剧的教学过程中所营造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也是学生感知音乐的重要因素。
四、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展望
(一)音乐剧教学的引入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与促进作用
音乐剧的教学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各方面要求都是一个新的高度和挑战,它不仅要求音乐老师拥有过硬的多方面的音乐技能,并且对音乐教师的综合组织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样的高要求会使音乐教育领域不断重视起来,设置系统的教师培训机制,不断增强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关注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使音乐教育走向更为广阔的领域,避免局限性,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音乐剧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和避免的一些问题
在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所有的音乐剧都适合在音乐第二课堂中展现,应选择优秀的且合适的音乐剧进行教学,内容应是阳光的,积极向上的,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应让学生感知音乐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用一些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加入一些原创的素材进去,充分发挥教学的创新精神。
结 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单纯的物质享受已经无法满足,更多的关注于精神上的质量。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美育也被纳入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
本文通过对音乐剧的简要介绍,结合音乐剧自身的特点和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新课改对音乐活动课程的标准等一系列要求,阐述了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根据教学现状做了一个小小的展望,希望通过对音乐剧的了解和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认识,结合两者之间的关系和特点,将音乐剧的教学引入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中,使音乐剧在音乐活动教学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给音乐剧的教学过程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黄鑫.对国内音乐剧发展现状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2]廖向红.论音乐剧创作特征(节选)[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2,04:74-95.
[3]刘靓.音乐剧走进中小学艺术课堂的初步构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6.
[4]刘洋君.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及其多元化的演唱风格[D].新疆师范大学,2006.
[5]王旭华.西方歌剧与西方音乐剧艺术特征的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6.
[6]郭宇.音乐剧演唱方法及其表现力[D].湖南师范大学,2007.
[7]汪涛.论20世纪音乐剧的发展历程及其美学特征[D].西南师范大学,2002.
[8]吴娟.音乐剧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唱风格[D].上海音乐学院,2003.
[9]唐婷婷.音乐剧演唱特点对传统声乐教学的启示[D].南京艺术学院,2004.
[10]余翌子.“音乐剧唱法”的演唱风格及其声音概念[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04:100-106.
[11]陈丹.初探音乐剧演唱风格的多元化[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2:100-103.
[12]刘靓.音乐剧走进中小学艺术课堂的初步构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6.
[13]赵玲,任琳,吴威.新课标实施中如何开展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活动[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48-49.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学期一开始,全组老师认真学习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及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贯彻和落实。经常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展开讨论,提高认识水平,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组内老师经常阅读《科学课》、《中国美术教育》、《中国音乐教育》、《中国学校体育》等杂志,自学研讨,并经常交流心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外出学习、听课的老师,回来后能热心地向组内其他老师介绍学习内容与经验。每次教研活动有中心发言,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困惑或经验、建议,全组老师一起积极热烈探讨,对改进教学水平有很大程度启示和帮助。
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这已成为我们教研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老师认真撰写了多篇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认真探讨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做好课堂教学常规工作
1、争取每节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1)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甚至课本上的每句话都弄清楚,以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自如地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补充教学资料,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充分考虑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思考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等。
2、确保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虽然平时大家课时量大,但依然尽自己最大努力,认认真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
(1)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欲望的激发,当作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来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只是停留在好玩、新奇的表面层次上,我们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和自行探索、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培养。
(2)把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抓好基础知识即科学课本知识,学生们共同提高的前提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反应较快、能力较强而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多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对那些反应较慢、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家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施展各自的创造才能。
三、开展有效的综合组教研活动
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研讨课的听、评活动,是本组的中心工作,也是工作的难点。因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坐在一起共同研讨一个课题,的确存在专业知识方面的障碍,但作为普通教育,其教育规律、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共性。本学期研讨课确定以如何制定有效目标为导向,采用分学科集体备课,让老师们共同探讨如何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每位教师都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每位教师都能不畏年龄、教龄等客观因素上的束缚,课前充分准备,教学理念新、课堂设计新颖、师生互动强、亮点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热情高、参与广、收获大。展现各自独特的魅力。全体教师个个都积极、主动、认真的参与听课、评课。我们的评课老师,尤其是作中心发言的老师都是本着对同事、对学课认真负责的精神和态度,对每堂课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而我们的执教老师也都是抱着学习和提高的心态,非常谦虚地接受不同的评价意见或建议。达到了“开展研讨课,促进各学科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积极开展社团活动
在学生的课余活动中,我们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发散思维,发展个性。美术组的“漫画社团”、信息组的“动画社团”、科学组的“航模社团”、体育组开展的“游戏社团”和“足球社团”音乐组开展了“合唱社团”都深受孩子们喜爱,在各项比赛中叶取得了一些成绩。
本学期综合组所获成绩汇总:
音乐组:钱丽红老师在天宁区教师教学基本功大练兵活动(学科专业素养大赛)中,荣获小学音乐学科二等奖;两位老师认真辅导学生参加比赛,在区学生红歌比赛中获三等奖。
信息组:石巍老师的《条形统计图》课件获得省教育教学软件制作大赛三等奖,撰写的论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活用知识迁移》获得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科学组:两位老师辅导的学生在常州市中小学生航空模型比赛中,获得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在常州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辅导的学生作品获二等奖5名、三等奖2名。
体育组:在天宁区小学生国际象棋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四名;天宁区小学生围棋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五名;在天宁区小学生足球比赛中,获男子甲组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