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3 10:03: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育婴护理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技能培训 育婴师
在学院分管领导、成教培训部、护理系的领导下,参与了“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现浅谈在“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中“校企合作”的探索。
1. 思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我院办学紧扣《纲要》精神,大力推行和完善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及包括“育婴师”、“养老护理员”、“急救员”、“中医按摩师”在内的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本人所在的“育婴师”培训团队,在院、系、部的领导下,在“育婴师”培训过程中,注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帮助09级200多名学生及10级800多名学生完成“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学生了解并感受到“育婴师”的市场需求、市场前景、职业素养,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施过程
2.1 制定教学计划
2.2.1 明确培训目标:
通过育婴师(四级)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学员需了解乳婴儿发展的基本特点和生长规律,乳婴儿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的基础知识,熟练应用生活照料和卫生护理的基本技能,掌握照料、教育乳婴儿的基本方法,辅助乳婴儿的家长,形成乳婴儿照料、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
2.2.2 设置内容模块。(略)
2.2.3 选定教材《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2.4 编排课表。(略)总学时60学时。理论与实训实习约1:1.5。
2.2 师资队伍的选择与建设
2.2.1 院内:
孙洪,副教授,护理系副主任,承担 “保健与护理”课程;
胡怀宇,副教授,成教培训部副主任,承担 “职业道德与定位、法律法规”课程;
喻平,教授,护理基础教研室主任,承担 “生活照料、婴儿三浴”课程;
周莉,副教授,承担 “饮食与营养,清洁和消毒”课程;
祝春霞,讲师,承担 “预防接种、常见疾病护理”课程;
宋楠,讲师,承担 “生长发育”课程;
刘弈宇,讲师,承担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课程;
2.2.2 院外:
周春,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在省政府机关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10多年,承担 “教养环境规划、发展动作、语言、感知、情感、社会性”课程;
肖辉,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兼修武汉大学新闻学专业,在金宝贝贵阳中心工作5年,资深顾问,承担“早期教育的重要地位”课程;
陈铭,心理学专业毕业,高级育婴师,承担 “婴幼儿心理发展”课程;
颜昌鹏,高级育婴师,承担 “家庭教养指导”课程;
郝燕,高级育婴师,承担 “教育”相关课程;
张翠菊,高级育婴师,承担 “婴幼儿抚触”课程;
2.3 实训基地的选择与建设
2.3.1 贵阳市金宝贝早教中心
1976年成立于美国,目前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士、法国、亚洲等全球37个先进的国家及地区,成立有700多家早教育儿中心; 规模大。
2.3.2 贵阳市小河兴隆城市花园早教中心;规模中等。
2.3.3 贵阳市清源早慧育儿咨询有限公司早教中心;规模较小。
2.3.4 贵阳市白云区宝宝丫丫婴幼儿游泳中心。
2.3.5 贵州立智源育婴师事务所婴幼儿游泳中心。
备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早教中心,今年因“搬家”,暂未开展工作,但已达成意向性合作,明年可以接纳部分育婴师学生学员见习。
2.4 学生的教学管理
院内部分主要是理论课,分班上课100人为一班。
院外部分主要以实训为主,每个实训点为一个组,每组学生15-20人,课余时间及周末,轮转实习和见习。
小组长四个班长一个大班长;明确各岗位职责。
统一思想:“安全、有序、有效”地完成育婴师培训任务。
2.4.1 安全。确保培训过程,特别是在院外实训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安全。在小组轮转过程中,后一组组长跟随上一组到实习点,以便为自己小组带队,强调信息及时沟通。
2.4.2 有序。有组织,有纪律,有团队精神。展示贵阳好了职业学院学生的精神风貌。
2.4.3 有效。一方面,学好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学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心态和方法,行业人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法。
3 收效
3.1 学生方面:
3.1.1 对学生德育工作有显著促进作用。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行业。感受到行业人的职业素质要求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对自身需要提高的方向有明确而具体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再是“雾里看花”“纸上谈兵”,个人成长的内在需求明显增加。相对于在传统办学模式下,教师辛勤耕耘,爱心加耐心地教育学生,但总觉得事倍功半,学生进步不明显。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校企合作对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思想教育有很大作用。
3.1.2 专业技能上提高。较全面地了解早教行业(大、中、小规模)的基本概况、企业组织、管理过程;较深入地了解各岗位的职责、岗位要求、专业技能等相关知识;较详细地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提高了就业适岗能力。
3.1.3 工作能力上提高。责任心增强,协调、协作、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为什么那组实习有车送,这组没有?没有我们就不去实习!”“为什么她们先去,我们后去?”“不知道XXX(实习点)在哪里,困难好大呀!”“下了课再去,按时赶到实习点有困难,我们要不上课就去!”……。院外实训过程中,不时有这样的声音传来。先肯定“意见”学生敢于提意见,及时沟通了意见,再引导“意见”学生设想:在行业、企业中,有一位员工,在一个简单任务面前,提出这样的问题……,会是怎样的场景和结果呢?“幼稚”“可笑”“无能”“没人用这样的员工吧”……。学生自己也有了答案。
3.2 教师方面: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推进了教师应用技术的提高,同时也放大了教师的格局,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3.3 学院和企业:学院和企业的设备、 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对学院而言,早教中心和游泳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训环境,较好地解决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的矛盾,同时补充了教师队伍(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方面的教师);对企业而言,作为“贵阳护理职业学院”的实习点,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专业度。合作共赢。
4 问题和思考
4.1 院外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安全”保障问题。
“育婴师”院外实训,今年800多名学生,100多组次见习,见习点分别在贵阳城区、金阳、白云区、小河区等地,距离分散,对于相对较远,交通不便的小河实习点,学院安排有专车送学生。其余实习点都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前往。中职学生从年龄上看,还是未成年人。虽然在实习前做了安全教育,强调安全是整个培训过程中的首要要求,但是院外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安全”问题,还需要提高学生安全意思。
4.2 “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问题。
院内教师,是否有“育婴师”资格证;是否有“育婴师”或“早期教育”的从业经验;是否了解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行业教师有没有教学经验;是否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需要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院内相关教师到省内外、国内外早教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学习,是必要的。
4.3 “育婴师”教材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育婴师”教材专业性有待完善,内容显得陈旧,我院选定教材《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为2006年4月出版,现已是第11次印刷。
初步设想可以和行业携手,制定“育婴师”校本教材,即可以更好的促进校企合作,又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4.4 “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与常规教学“一体化”。
这两年“育婴师”培训工作都是集中在较短时间内(一个月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学生人数多,时间紧,任务重,难免影响效果。如果职业技能培训在“内容”上能与常规教学“一体化”,在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渗透相关内容,如在儿科护理学、妇产科学(产后护理)、预防医学、营养学、心理学等课程中渗透“育婴师”相关内容,就更具有人才培养的优势。
总之,“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在“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中还将坚持和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谈高职院校“双证书”一体化教育 徐梅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9年12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育婴师职业资格;有效衔接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建设的飞快发展,不但每个家庭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党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下一代的早期教育。然而,在当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较低,90%以上的婴幼儿都是在家中由父母、祖父母或者保姆照料,其在如何喂养以及教育方面都缺乏科学的指导。在这样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育婴师应运而生。
为了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理顺中国早期教育市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开始组织国内婴幼儿卫生保健、营养、教育、心理专家,制定了《育婴员国家职业标准》,编写了《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于2003年正式颁布,首次将从事照料、护理和教育0―3岁婴幼儿辅助家庭完成科学育儿工作的人员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来认定,全面推出国家育婴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育婴师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由此确立和展开。
在此影响下,一些职业院校、培训学校和其他社会力量纷纷介入育婴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领域。以此为契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开始了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的有效途径,即学生毕业之前同时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毕业后可同时承担幼师和育婴师工作。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是针对3―6 岁幼儿教育的幼儿园教师,而育婴师所针对的则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因而,虽然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的实践,在培养目标、生源、研究开展和就业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并且对学前教育本身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培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课程衔接与操作技能培养方面也面临着挑战,需要思考探索与研究解决。
经过几年的探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已成功的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进行了有效的衔接,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本文选取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职教对口班为研究案例,探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的成功经验。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的研究
本文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职教对口班为研究案例。2011级学前教育(职教)班共有56人,其中男生1人,女生55人;来自农村的有53人,来自城市的有3人。并且本班学生的来源皆是“三校生”,即都是由中专、职校和技校的学生组成,相对于普通高中升入的学生而言,“三校生”可能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相对薄弱,但是在实践技能方面更胜一筹,基本功扎实。因此,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可弥补理论知识匮乏的缺陷,再结合技能方面的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必能得到很好的衔接。另外,笔者还访问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1位专家和3位教师,以及2011级学前教育(职教)班的班主任和部分同学,以期获得更为详实的资料,力求研究的完整性。
(一)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概况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分为师范班与职教班,以培养既能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又能在各类托幼机构从事培训、宣传、卫生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在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好的自然科学素养的基础上,既要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把握学前教育的理论前沿、幼儿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又要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研究、培训等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获得育婴师、心理咨询师、教师资格证等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技能。
2011级学前教育(职教)班学生自从2011年入学以来,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已经掌握了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且获得了基本的职业技能,已有90%以上的学生考取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职业技能的训练等密切相关。
(二)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类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占32%,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科基础课程(占14%,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占29%,必修)和职业方向课程(占17%,一个必选+两个选修方向)。其中学科基础课程主要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外幼儿教育史、教育统计测量、学前卫生学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专业英语、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幼儿舞蹈创编、幼儿园实用美术、手工和幼儿玩教具制作等。而职业方向课程又分为了三部分,包括中职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幼儿园管理方向相关课程和育婴师方向相关课程。其中中职学前教师教育课程为必修课程,而育婴师方向的课程则有:婴幼儿护理、婴幼儿营养与保健、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咨询与辅导以及职业技能教育顶岗实习等等。
由此可见,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为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提供服务;且其开设的 “三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和五大领域(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与育婴师职业标准,特别是其对从业者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要求有着诸多相合之处,如考取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知识:0―3岁婴幼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心理发展特点、营养与保健、教育等,在本课程设置中都得到了体现;更甚者,职业方向课程选修中就有育婴师方向,直接与育婴师职业资格相对应。
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综合实践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主要的实践环节有:幼儿园见习与调查、教育顶岗实习、职业技能教育顶岗实习、职业技能训练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等。其中职业技能训练贯穿整个在校期间,教育顶岗实习和职业技能教育顶岗实习主要集中在大四上学期,而幼儿园见习与调查则安排在了大二和大三的暑假期间。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不仅有专门的综合实践环节,而且已经把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融入到了平常的课程中,如总学时由授课学时、实践(上机)和课外学时组成,其中实践和课外关注的就是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通过综合实践,学生掌握的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不再只停留在书本上和脑海中,而是在训练与见习期间得到了巩固与创新。在此实践环节中,学生还接触了0―1岁的婴儿抚触和婴幼儿急救等职业技能训练,不仅锻炼了基本的职业技能,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些也都是育婴师所必不可少的。
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不仅在课程内有综合实践环节,而且还有课外科研创业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此类实践包括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块、研究创新模块、创业实践模块、学科竞赛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和社会工作模块。其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块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有考取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育婴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以及钢琴十级等。而在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过程中,学校会开设培训班、提供考前培训等。因此,在考取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前,学生已掌握了基础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而在接受专门针对育婴师的培训后,学生又掌握了育婴师与幼师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与技能。
除此之外,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还有“国培计划”辅修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学习采用远程培训、集中面授、定向实习相结合的混合方式,创新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学生通过参加“国培计划”辅修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不仅在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上,而且在基本技能、工作能力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毕业后可同时承担幼师和育婴师工作做好了准备。
(三)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的成果
通识教育课程使得学生们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专业主要课程的学习又使得学生们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而实践活动又使得学生们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11级学前教育(职教)班学生自从2011年入学至今,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她们已经较全面透彻的掌握了学前教育基本的理论知识,并且获得了基本的职业技能,已有90%以上的学生考取了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
由此可见,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的衔接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成功的原因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成功的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进行了有效的衔接,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1.与“应用型本科”相呼应,学校拥有正确的培养目标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言:“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一直根据应用型本科发展的宗旨,学前教育专业围绕社会和父母等对育婴人才的实际需求,着力加强对学生相关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致力于培养一批全面了解婴幼儿喂养、护理和教育方面的知识,能够进入早期教育机构、亲子园、幼儿园担任主课教师,同时也可以进行家庭育婴的育婴师。
2.学前教育专业对课程的合理设置是与育婴师职业资格有效衔接的重要措施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而与育婴师职业资格的衔接更要求其课程的设置与育婴师的工作流程、环境、规范以及素质、能力、知识要求相适应。因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分析学前教育专业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内容后,打破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和特征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根据明确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目的原则,本着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目的,以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取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着力点,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课程类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方向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其中实践教学贯穿始终。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全程实践培养,个体优势定位”的特色理念指导下, 注重结合课程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教学观摩和教育实习,为学生提供长期一贯教育实践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灵活的教学方式是与育婴师职业资格有效衔接的又一重要因素
幼师和育婴师的工作岗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和基本职业技能。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避免了学生成为“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毕业后也无法胜任幼师和育婴师的工作。在教学方式方面,该校学前教育专业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恰当地采用演示、观摩等直观性方法来获取识;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尝试与练习习得一些基本职业技能;不仅如此,学前教育专业还对学生实行“寓知于例、寓能于行”的教学法,采用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将课程教学延伸到实践环节之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 学校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
实践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的桥梁和纽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及其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
(1)积极建构校内实训体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设有婴幼儿保育实操室、幼儿游戏情境教室、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房、手工实操室、儿童行为观察训练室、育婴师职业技能实训室等,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所需条件。
(2)积极建设校外实习基地。除校内的实训室外,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还与幼儿园、早教机构和托儿所以及卫生部门如妇幼保健院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设有实习基地。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为其将来的职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到幼儿园见习与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课外实践的主要形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采用多种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实(见)习、分散实(见)习、穿插实(见)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强调教育实(见)习安排的创新,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在不同时期组织学生去幼儿园参加实(见)习活动,帮助他们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他们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已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5.把注重细节贯穿育婴师培训的整个过程,努力营造参与式的学习氛围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的过程中,只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建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致力于为学生营造参与式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开展就业辅导、育婴师知识讲座等,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积极为将来从业做准备;在平常的教学中建立学习小组,以加强学生的带动作用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临近考试、考证时间倒计时提醒,并努力做到有问必答,及时解决学生复习过程中的问题。
四、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有效衔接的案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的衔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的衔接既有师范教育的特点,又有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这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区别于传统的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思路,又要不同于专门的育婴师培训重实践、轻理论的模式,必须把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要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办学能力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育婴师职业资格衔接的工作就能真正取得成效,学前教育专业就能稳步向前发展,育婴师行业也将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好琴. 对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育婴师培训的几点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12(1).
[2] 高闰青. 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 大学(学术版),2012(6).
[3] 龙明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育婴师培训的意义、优势与存在问题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2011(7).
随着母婴同室的广泛普及,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目前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人力资源配置相对不足,据研究北京地区有61.8%的医院母婴同室病房护士配备符合要求,38.2%的医院不符合要求[1]。传统的宣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反复性、不易理解性,导致临床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加之因护士沟通不到位,患者难以理解,以致护患关系紧张,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且增加了护理工作量[2]。在医学临床教育中,多媒体视频一种资源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在满足生命科学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现将母婴同室中视频报道的应用进度综述如下。
1视频宣教的制作和应用
1.1视频宣教介绍视频又称影片、视讯、视像、录影、动态影像,泛指将一系列的静态图像以电信号方式加以捕捉、记录、处理、存储、传送与重现的各种技术。视频信息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核心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处于萌芽状态。视频宣教是指利用现代化的数码技术,通过视频图像形成直观形象的资料进行健康教育,采用现场实景拍摄,有解说、示范,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生动真实,便于产妇的理解和记忆。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产妇,采用反复播放的方法,直到产妇理解和接受。视频片的录制参照现有的国际、国内孕产妇保健及新生儿护理常规和标准、参考国内外文献、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用真人模拟录制而成的,指定专人进行操作方法演示,克服传统健康教育的不系统性及护理人员知识层次不一而出现偏差。
1.2视频宣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在妇科围手术期、成人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手外科患者、腋臭微创手术围手术期等应用中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知识的知晓率,降低围手术期缺陷因素的发生率,促进遵医行为,达到最佳手术效果[4-7]。同时在对护生培训中和用视频短片提高了对护生的临床带教质量,护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培养,有利于带教师资临床、教学、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8]。但是视频宣教在产科的应用中相关报道比较少,其文献提到宣教中结合视频有利于孕妇及家属更好地掌握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自我护理知识及科学育婴技能,提高对产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11]。
1.3视频制作方法及内容
1.3.1制作方法科室成立护理专科小组,将产后康复的知识、注意事项、新生儿护理知识、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编写成通俗易懂的解说词,指定专科护士为模特,进行各种操作的规范演示,用数码摄像机拍摄,专家教授在旁指导。最后请医学院电教室专业人士配以文字、音乐、解说、动画,制成DVD光盘或其他适合播放的格式,请副主任及主任医师验收。
1.3.2制作内容(1)病区环境、住院安全。(2)相关规章制度。包括作息制度、探视制度、禁烟制度等。(3)专科知识科普。母乳喂养技巧、顺产后健康教育、剖宫产术后健康教育、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更换尿垫、新生儿脐部护理等。(4)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宣教、出院流程、出院后常见问题的处理。为了激发孕产妇及家属对视频健康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在制作过程中配备了背景音乐、解说、图片等,使视频健康教育的内容生动,孕产妇易于接受[9]。
1.4视频宣教时间视频宣教以产妇及其家属为中心,在病房内按不同时间段循环播放,每次播放30min左右。每天通过网络中心控制病房内数字电视机进行统一播放。
2视频宣教的效果
2.1调动及增加了产妇对健康教育的学习能力罗一平[12]报道,人类获得信息83%来源于视觉,11%来源于听觉,1.5%来源于触觉;人们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70%。视频宣教内容设计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使孕产妇易于接受[6],它配备了背景音乐,在表现手法上,选取了各种媒体形式,如图片、文字、声音、录像和动画方式,对操作和技能部分采用了具有真实性和连续性的录像,逼真生动分步骤演示操作程序,视觉、听觉与触觉有机结合,从而激发了孕产妇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孕产妇接受视频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且视频片解说词通俗易懂,内容比较系统、规范、直观、生动,克服口头宣教图文的抽象性、片面性、枯燥感[13]。
2.2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传统的宣教模式即口述讲解法,由护士讲解、孕妇及家属听讲,由于护理工作量大,护士只能利用操作时间进行穿插式的宣教,很难进行全面及有效的宣教,产妇及家属被动接受教育,缺乏主动性及参与性对宣教内容兴致不高,不能及时掌握宣教知识。在余丽等[10]研究中发现,95.6%产妇认为视频宣教有情境性和实用性,在观看过程中能够获得并掌握知识,有成就感以致心情愉悦,能够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文献显示[14],视频宣教能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减轻患者躯体及心理性应激反应的发生,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有利于术后康复。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达到优质护理的目的。
2.3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实际操作的能力分娩会引起产妇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变化,是一次强烈的生理、心理的应激过程。传统的健康宣教太简单、单一化,最直接的接触是书面、图片形式,但产妇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基础,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单一的讲解无法满足产妇的需求。视频因为拥有直观生动易懂,贴近现实与临床的特点,便于产妇反复学习与加深记忆[15],产妇对知识掌握牢靠,护理技能因不断加深学习而得到相应提高。如母乳喂养的姿势、挤奶的手法、产后康复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等,这些技能通过视频宣教的方式进行反复、缓慢播放,让孕产妇容易看清、学会,并产生深刻的记忆,以利于模仿训练并掌握,规范了孕产妇的技能操作和训练,使孕产妇面对问题时能够轻松应对。目前我国婴儿母乳喂养率严重偏低[16]。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中显示。我国0~6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要求达50%以上。通过实践表明,视频宣教提升了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了母乳喂养的自给率,降低奶涨的发生率及新生儿感染率,提高了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科学育婴技能,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障了母婴健康[13-16]。
2.4提高对宣教内容的准确性及针对性在传统的宣教过程中,因护士的层次不一样,不同的护士提供的宣教内容不一样,达不到系统性和全面性。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因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沟通能力和患者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的差别而有差异[2]。而视频宣教内容由医护团队集体进行制作,能够扬长避短,在查阅国内有关孕产妇健康教育的文献,经调查整理归纳出产后及出院后孕产妇所关注的问题,经专家审核通过后进行播出。它克服了护士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的局限性,规范了护理健康教育行为,有效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
2.5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医护综合素质据调查:北京地区35.30%的医院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健康宣教;38.20%的医院采用“集中”和“一对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教。视频宣教相对于传统的一对一宣教而言,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优化了护理工作模式。王敏等[5]认为,视频宣教能够增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视频宣教可重复多次进行,减少了护士重复劳动的工作量使护士能够在有限的时间有效地分配护理工作,从而有计划性的护理产妇。在制作视频过程中,参加的医务人员能够全面熟悉和了解各项专科内容,增加了业余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
2.6体现了以人为本,有利于家庭式护理模式开展曹文华[16]报道显示,夫妻双方共同参加孕前学习比例较低,只有37%,但是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率达81.2%。88.7%产妇配偶知识来源于电视、广播、报纸、书刊、网络等媒体,73.6%产妇配偶知识来源于亲戚朋友,仅有36.8%产妇配偶知识来源于医务人员的教育。产妇产褥期容易情绪沮丧、焦虑不安和记忆力减退,其中一方面是受传统思想和家庭压力影响占20%;又因各地方传统风俗的不一样,导致现代与旧思想的冲突[17]。而视频不同时间段的宣教能够增加对家属的宣教,纠正错误的观念,增加对知识的需求,以缓解矛盾,正确应对产褥期的护理,有益于产后母婴的康复。
3小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在逐步的进入电子时代,视频宣教正在逐步的发展之中,在各个领域或行业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同样在医学护理中,视频宣教模式对于护理健康教育改革起到了推进和示范作用。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视频宣教可以避免传统宣教的局限性和不理解性,让患者获得知识更人性化、更亲切、更实用、更全面[18]。因此,护理健康宣教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可以影响患者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在母婴同室中,如何使孕产妇能更好地掌握育婴知识及产后健康知识,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产科的工作重点之一。相对于传统宣教而言视频的宣教有自己的优势和发展前景,视频宣教可以有计划的、有目的的进行,它可以节省人力,减轻护士工作量及宣教时间,有利于母婴同室中优质护理的开展。同样可以激发孕妇及其家属的自主学习,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宣教的效率及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有利于产妇和家属更好地掌握产褥期自我护理知识及科学育婴技能。
参考文献
[1]张思嘉,姜梅,马迪,等.北京产科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工作现状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5):508-511.
[2]吴芳萍,罗吉艳,何春.浅谈视频网络宣教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4,8(3):261-262.
[3]任平,邵敏.医学与生命科学类多媒体资源现状及特点研究[J].现代情报,2012,32(8):32-36.
[4]闫晶,王英蓉,王丽,等.多媒体视频结合个案指导对腋臭微创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缺陷因素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401-1403.
[5]王敏,刘秀梅,刘鸿雁,等.宣教视频在妇科围手术期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3):839-840.
[6]刘秀环,石洁,孟盈.视频健康教育在成人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2-53.
[7]戴晶,俞燕.健康教育视频在手外科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3(9):131-132.
[8]黄柳萍.视频教学法在内科学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5):24-26.
[9]杨倩.床旁视频健康教育在产科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3):667-668.
[10]余丽,雪丽霜,葛圆,等.自制母婴护理系列视频片在母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医学教育,2011,33(4):480-482.
[11]覃桂荣,刘素娥,葛圆,等.孕产妇及初生婴儿护理系列视频的制作与应用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4):651-653.
[12]罗一平.视频技术实验建设与实验改革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159-161.
[13]王璐璐,王晶晶,王聪聪,等.普外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视频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5):226-228.
[14]汪慧敏,耿旭影.视频宣教对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效果评价[J].心血管防治知识,2011(2):32-33.
[15]刘素娥,葛圆,雪丽霜,等.自制情景视频在拉马泽分娩法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24):38-39.
[16]曹文华.对准爸爸参加孕妇学校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3):106.
[17]赵晓红.产妇产褥期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25):5564-5565.
[18]张宗扬.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3-4.
1.月嫂最抢手
2007 年,北京预计出生10 万“金猪宝宝”,上海则将有13 万个“金猪宝宝”降生。在北京,不少公司的月嫂已经订到了2007 年下半年,预计今年的月嫂需求量将比往年增长30% 左右。月嫂的工资也从1500 元左右涨到了2000 ~4000 元。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月嫂都被“哄抢”。由于职业月嫂的需求量有所攀升,北京家政协会不久前新开办了“母婴护理师”培训班,将有200 名月嫂拿到资格证书。但是,即便不是每一个新生儿家庭都需要月嫂,200 名月嫂与10万新生儿之间仍然存在着惊人的供需缺口。
2.催乳师吃香
由于众多妈妈都是首次生育,不懂得如何顺畅下奶,急需催乳师帮忙。据悉,催乳师月薪不菲。每户催乳师费用在300 ~ 500 元之间,每次工作2 天左右。技术水平较高的催乳师一天之内可以接到四五张订单,月薪突破万元。面对这么丰厚的收入,许多在家政行业中做钟点工和月嫂的阿姨都纷纷改行做起了催乳师。
3.育婴师大显身手
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新职业,育婴师将在今年走上岗位并大显身手。与月嫂、保姆不同, 这些育婴师经过培训,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婴儿的饮食、睡眠、动作技能、智力开发、社会行为和人格发展进行教育训练。同时,由于金猪妈妈热衷于专业化,也带动育婴培训业。据育婴师培训公司介绍,近来参加育婴师培训的怀了孕
的准妈妈人数骤增,其目的纯粹是为了更专业地照顾即将诞生的“金猪娃”。
4.网上专卖
网上购物越来越为知识人群和城市人所接受,预计网上婴儿用品经销在新的一年将更为走俏,与“金猪”有关的婴儿用品,如小猪图案的小被子、小靠垫、小披风及小猪形状的小枕头、奶瓶、小猪毛绒玩具、小猪银饰挂坠及其他婴儿用品会受到欢迎。
5.婴孕产品研发
生孩子的多必将带动相关的产业链,比如婴孕服装、食品、服务等。除现有产品外,对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也需要专门的人才。赞臣婴幼儿奶粉天津办事处负责人预测,2007 年华北地区婴儿出生率比2006 年将增加10% ~ 15%,婴儿乳品备货率预计将增加20%。“摩登妈咪孕妇时装”导购员发现:“今年明显感觉挺大肚子的孕妇多了,购买率提高到70% 以上;价格在300 ~ 400 元一件的防辐射服卖得也很好。”“英氏”婴幼儿用品也呈热销:“价格在60 ~ 120元左右的婴儿内衣和价格在250 元以上的婴儿用品礼盒非常好卖。与此同时,孕妇保健品、孕妇知识书籍的开发也将有相当大的前景。”
6.孕妇照将流行
猪年怀孕扎堆,孕妇比平常年份将增加15% 以上,加上孕妇照越来越流行,市场需求增大,孕妇拍照留念今年将更热。据报道,深圳、北京相继有人开设了孕妇摄影厅。根据孕妇行动不便和孕妇照记录的将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次拍完的特点,孕妇摄影的拍摄点将呈增加趋势。一些综合摄影厅也可开设专门的孕妇摄影服务。另外,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有了数码相机,专业摄影师可开办一些孕妇摄影培训班,对准爸爸们进行培训。如此,既可方便每个孕育宝宝的家庭,又可开辟像摄影的一个新领域和新财路。
北京某母婴护理公司的网站上显示:“初级月嫂”的服务收费为3800元,“中级月嫂”为4800元,“特级月嫂”可达8800元,“金牌月嫂”过万元,“皇冠月嫂”则达到15800元。
据《新京报》调查,近百名月嫂中,60%的月嫂服务收费在5000元~8000元,20%的月嫂服务收费在8000元以上,没有一个月嫂的服务收费低于3000元,而大多数产妇认为月嫂的服务收费在4000元~6000元这个区间比较合理。
“月嫂的服务收费是由市场决定,政府也不能干预。‘天价月嫂’也会有市场,也有人愿意掏钱,所谓‘天价’也是相对于工薪阶层收入而言,普通老百姓接受起来有困难。”北京家政服务协会副会长、北京三八家政服务中心主任张先民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产妇缺乏婴儿护理常识,盲目迷信月嫂的专业性,是造成月嫂受市场追捧、“天价月嫂”不断出现的原因之一。“很多公司宣传月嫂会做催乳、会做月子餐等,其实,月嫂的专业性被夸大了。比如,产妇的饮食也没一些宣传说的那么特殊,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月子餐不排除有炒作的成分。其实,很多家庭只要学会产妇和婴儿护理的基本常识就能解决问题,不必过分依赖月嫂,也不应该逃避年轻父母应该承担的职责。如果是迫于舆论请月嫂,就太盲目了。”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专栏作家章蓉娅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除了一些家庭可能因为追求月嫂公司宣传的专业性而盲目“热捧”月嫂,也有年轻夫妇出于现实原因而花钱请月嫂。去年,在一家传媒公司上班的郭勇以5500元的价格请了一位月嫂,“双方父母不在北京,而且身体都不好,没办法照顾媳妇和孩子,老家的亲戚也帮不上忙,我白天还要上班。你说怎么办?我只能花钱雇人照看。找普通保姆的话,担心没有照顾产妇和婴儿的经验,只能找有经验的月嫂”。
“月嫂的收入高于一般的家政服务人员,这确实是受市场供需关系所影响。月嫂的工作比较特殊,26天连轴转,也很辛苦,能受到顾客认可的优秀月嫂会被疯抢,收费也自然会被抬高。”张先民说。
在和月嫂的将近一个月的“磨合”中,郭勇也看到月嫂工作的辛苦之处。“她们要忍受分居、不出门、不见太阳、睡眠少等困难,没日没夜地照顾孩子和产妇”。
张先民认为,在讨论月嫂的价格是否合理的时候,还是要看“月嫂所具有的技能和提供的服务与价格是否相符”,但是“眼下月嫂行业恰恰缺少评价的标准”。同时,很多媒体质疑,月嫂公司对月嫂技能是否存在过度“包装”的情况。
北京某母婴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该公司月嫂的等级都是由公司来认定的。“给月嫂定等级都是公司行为,国家和行业并没有标准。”张先民说。
查看上述公司所列示的“月嫂服务内容”,其中对产妇的服务包括卫生、护理,还有产后恢复、营养配餐和心理辅导,对新生儿除了有基本护理之外还有智力启蒙教育和潜能开发。对此,张先民说:“月嫂是否真的掌握如此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判断,现在大家找月嫂都是看口碑。”
一些月嫂公司在宣传时会提及,月嫂具有月嫂证、育婴师证以及公司的培训证等各类证件,以显示月嫂的专业性。张先民介绍,月嫂不是国家认可的职业,只是家政服务的一个类别,不存在相关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发放月嫂证、培训证多是企业行为,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可的只有育婴师证,而育婴师也不等同于社会上通常所称的月嫂。
月嫂不是职业,没有职业标准,但是月嫂为市场所需,其收费和服务又受到质疑,矛盾显而易见。张先民认为,在没有国家职业标准的情况下,月嫂行业应该具有行业标准,让企业、月嫂和消费者都有可以参考的标准,但是“由于人力、物力和经费等原因,行业标准也没有建立起来”。
【关键词】整体护理;产科护理
1实施办法
1.1改善服务环境设立温馨病室,室内设施齐全。房间内张贴温馨提示,卡通宝贝图画,备有产妇餐随时送餐。24h供应热水,让环境适合产妇待产、分娩、产后康复,使产妇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1.2实施人性化服务(1)产妇入院后护士与其共同制定护理计划根据产妇所处的产前、产时和产后不同阶段,不断修订、充实、调整护理计划内容,同时护士给予产妇解释、示范并进行具体指导。(2)当产妇进入产程有专职的助产士与家属共同参与全程的陪护,给予心理支持,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监护胎儿宫内安全。指导孕妇宫缩时可深呼吸,宫缩缓解时给以全身放松,助产士帮助产妇并教会家属配合按摩子宫,缓解疼痛,使产妇及家属在助产士的指导下轻松安全地完成分娩过程,增加自然分娩的成功率。(3)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产妇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对乳汁淤积者,责任护士立即给予指导,让家属和产妇亲自动手热敷、按摩、挤奶,并督促产妇增加新生儿的哺乳次数,尽快消除乳胀。
1.3重视健康教育通过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有反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使孕产妇及家属均随时了解产前、产时、产后的相关知识,让其对分娩有更多的了解。设计多种健康教育处方和图文,免费提供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让孕产妇及家属全面掌握围产期各种保健知识,教会产妇如何掌握有关知识和配合助产士的工作。
1.4开展产科远程服务教会产妇及家属为新生儿抚触,设立新生儿游泳。开展亲子服务。产后电话回访,提供咨询电话,开放“网络妈妈”产后上门探视,指导产妇形体训练,教其育婴知识,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也使围产医学从分娩、产后护理扩展到了整个围产期。
2体会
整体护理使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制定护理计划使产妇有机会对自己的健康问题进行决策,使护理公开化,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以孕产妇为中心,以家族为主体”时时处处营造家族气氛,增进了护理人员〗与家属及孕产妇的沟通。让家属及孕产妇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围产期保健。体现了现代护理观,顺应了医学模式转变的需求,满足了孕产妇高层次的需求。护士与产妇及家属间的相互沟通也帮助了我们及时纠正护理计划的失误,弥补了工作中的不足。护理观念的更新和服务范围扩大,也提高了产科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大幅度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患者满意率也大大提高。为产科赢得了更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中职卫校 “双证”制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66-03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掌握从事某种社会职业必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双证”制度是指采用“毕业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即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完成学历课程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在“双证”制度下,要求学生既要具备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学历、技能两手抓。
一、实施“双证”教学的法律依据和政策导向
我国1996年9月1日起施行的《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的我国首部保护护士劳动者劳动权益的法规《护士条例》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并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方可从事护理工作。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指出:学习与掌握“医学信息技术”是医学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2012年7月下发的《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着重指出:要重点培养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建设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在岗培训力度,建立业务培训考核和职称评聘制度。
以上的法规和条例为“双证”教学的实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证。
二、实施“双证”教学的必要性
(一)医院、行业企业对卫生人才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求应职人员职业综合能力强、素质高、上岗快。医疗卫生行业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求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并能够综合运用,在完成顶岗实习或岗前职业培训后,能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职业资格证书是毕业生证明自己技能水平、职业能力的重要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
(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要求“招之即来,来之能用”,不希望耗费太多的资源或花费较长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使他们达到上岗的专业技能要求。实施“双证”教学制度,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资格培训及考试,使教学实习实训的时间得到了保证,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加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市场,大大缩短毕业生进入社会职业岗位的适应周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全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社会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毕业生如果能一专多能,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具备多种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就能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就业机会更多,拓宽就业门路。在中职卫校,如果学生毕业时就拿到护士资格证,育婴师证,口腔工艺技术初、中级上岗证,美容师证,中医推拿按摩师证等,那么他们的就业条件就要优于其他毕业生。具有职业技能证书的学生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聘用,比如护理专业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双证”培训,取得了护士资格证、育婴师证、美容师证、计算机卫生信息员证等证书,其在就业应聘时就会更有优势,选择面就会更大。
(三)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技能型人才成长。职业教育是以就业教育为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标准,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获得了符合职业生产岗位要求的能力和素质,具有独立从事某一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的评价标准是由国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并制定的,是职业生产岗位的基本技术水平和技能要求的反映。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引入职业资格证书的校外鉴定评估方式,可以加强学校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推动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使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际技能能力的培养,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双证”制度的实施,拉近了学校与医院、行业企业的距离。为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的岗位技能需求密切结合,学校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行业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职业资格标准为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适应社会行业需求,实现教学与就业对接,促进技能型人才成长。
三、南宁市卫生学校“双证”教学开展情况
南宁市卫生学校是一所中职卫校,2015年两校区在校生人数为13402人(其中全日制中职学生7560人、“2+3”高职生1278人、成人大专4564人),开设有护理、助产、口腔、中医康复保健、医学检验、药剂 、农村医学、医学影像等专业,师资力量充足,教学设施先进,是多项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基地。学校非常重视“双证”开展工作,成立有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在中心的总体协调下,各部门积极配合,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经南宁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进行技能考核认定,90%以上的学生在毕业前就获得1种以上的技能证书。
静安社会组织的服务内容涵盖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方方面面,为老服务、安置帮教、纠纷调解、社区管理等,各组织工作要求和特点不同,所在街道、面临的工作对象不同,工作大多有开拓性,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强度,其领军人物、优秀人才、社会组织之星对组织的运行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不论年长年轻,都有热情,有闯劲,不为条条框框所羁绊。
呵护母婴 造福社会三十余载
在北京西路市儿童医院,有一所专门培养孩子妈妈或婴幼儿保育的机构――市育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中心主任史静敏既抓管理又授课,桃李满天下。她负责全市育婴类33所培训学校教研活动和师资短训,还负责全市“保育员”职业、“母婴护理”“育婴师”题库的维护和提升工作。在她的引领下,该中心成绩卓著,连续三届被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上海市职业诚信等级A级单位”,2010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4A单位”。
史静敏1987年毕业于华师大学前教育专业,一直从事儿童保育和保健,专业背景十分扎实。20世纪80年代,上海大批知识青年回城工作、生活,集中生儿育女带来母婴照护人才奇缺的社会问题十分严重,母婴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呈爆炸式增长,政府原有体制内的保育人才杯水车薪,难以应付,需要快速大批培养。于是,有儿童学前教育实践、知识背景和儿童保健经验的史静敏被刚成立的上海市卫生局保育员培训办公室一眼相中,被安排专门从事广播电视保育员培训。目前网上或医院产科视频中常播出她创编的婴儿保健操教程内容,供年轻妈妈们学习的基本都是史老师的视频内容。
育儿技能培训长期以来缺乏速成可用的课本,相关知识不是碎片化就是理论性过强,难以操作。史静敏研究借鉴相关国外教育培训教材,根据不同人群,编写循序渐进、通俗易懂的《保育员培训教材》《育婴师培训教材》《0-6岁婴幼儿智能培育手册》《大手牵小手》等多种新教材达20多万字。经过她修议完善的题库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版“保育员”(初级、中级)和“母婴护理”(专项能力)指导手册供学员培训学习使用。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0~3岁孩子只要给他吃好,睡好,即可“树大自然直”,用不着具有0~3岁专业技能的人员进行教养指导。而这些观念被史静敏的工作所打破。上海儿童医院有位职工的外来媳妇,想在家附近找份工作,但苦于没有技能,在史静敏的建议下接受了保育员培训。初级培训后通过史静敏的介绍,如愿以偿在幼儿园找到了保育员工作,而后,又继续读中级保育员和高级保育员课程,育儿知识、技能大为丰富和长进,现已成为这所幼儿园的保育骨干。
一位下岗女工,因其丈夫常年生病在家休养,家庭经济较拮据。史老师得知后,马上免费为她提供母婴护理培训,边培训边介绍到医院新生儿病房做护工,尽快熟悉婴儿的护理工作,之后又介绍到上海著名的月子会所工作,现已是该会所的骨干,赢得了自身在社会上的立足之地和发展机会。
为居家康复护理事业揭开新篇
因为传统和现实原因,大部分人都选择居家养老,可是,因为老人数量庞大且不断增长,亟需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来补上这一服务短板。张军,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主攻市场营销,后在著名物流公司邮船航空物流服务株式会社工作,年薪50多万。当父母方知父母恩。当张军自己当上了父亲后,开始越来越多地考虑远在国内父亲的照顾问题;又想起当初护理生病母亲的经历,痛感专业护理对于父亲那般众多老人延年益寿的重要。周围的一些朋友也有同样的想法,觉得有责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社会的长辈们做点事,去探索一种好办法帮这一代“独生子女”尽孝道。
日本的介护理念和服务都非常好,于是张军找到了九州地区最大的介护服务提供商麻生介护,到他们公司学习管理经验,提升自己,并与之合作培训人员。2011年10月,张军来到上海,创立了首家为老弱病残人士提供专业的居家康复护理以及长期照护服务机构。
从2013年开始,该服务机构参与了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上海市开展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的调研。在调研中发现,养老服务中生活照料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但是老人的医疗护理和康复的需求缺口很大,特别是居家和社区的老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很多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据着医院的大量床位,大大浪费了医疗保险和降低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另外市场化康复护理服务的购买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承受的。根据这个现实情况,上海市了《关于本市开展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试点工作的意见》(沪府办〔2013〕38号)。于是,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张军的养老机构陆续在普陀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和原来的闸北区设立了护理站,以护理站为依托将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送到养老院、日托所以及老人家中,做到了让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优质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
随着机构的不断扩大,管理问题是比较大的挑战。张军带领他的团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了符合居家医疗护理的管理系统,以系统为依托,帮助康复护理师管理日程和客户,同时给员工提供线上学习,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管理理念。张军说实际上机构就是为每位一线服务的员工服务的,只有把员工服务好,他们才会带着好心情积极地投入到服务客户中去。
当好社区青少年的知心姐姐
“我校不需要考中专的学生!”在某重点中学课堂上,一个学习成绩从班级前十名直线下降到末尾三名的学生被老师如此奚落。上课睡觉的他大哭着顶撞老师后回家嚷着要退学。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父母茶饭不思非常伤心,求助于专业社工娄晓祯:他进这所市重点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啊,这下可怎么办?
毕业于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系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上海第一批司法社工社会招聘人员的娄晓祯,与这名学生面谈后发现,孩子沉迷于打网络游戏,赚了些钱窃喜,不可自拔,家长对他宠爱有加,放任后难以收场。而那家市重点学校,提前一学期上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晚上没睡好、白天要补觉的他根本难以适应,但他喜欢英语且成绩较好,并性格活泼喜欢运动和交流。经过一段时期的引导和沟通,娄晓祯与孩子一起制定了新的作息计划,打游戏和学习的时间有了更合理的分配和安排了,尊重他的意愿结合他的特点,转校到国际学校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将来准备去国外发展,他和父母的生活重新撒满阳光。
一老石库门的小阁楼下,娄晓祯曾见到单亲家庭的少年小Z :精瘦、染黄发,打耳钉,不读书。在社区说起他,人人摇头。凭每月700元的退休工资养活全家的小Z奶奶绝望地说:“我管不了他。唯一能做的是不让他饿着。”叔叔断言:“他还能怎么样?以后肯定和我一样,连吃10年官司!”
几年后的10月,小Z短袖T恤,白色球鞋,阳光得可以抵挡住寒意。他成了一家餐饮店的领班,月薪4500元比当时娄晓祯的收入还高。25岁的他和娄晓祯并排坐着,发出感慨:“那个时候曾经觉得她管头管脚,但是没有她的帮助,我不会成为现在的我。”
关键词:护理干预;初产妇;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以下降、自责自罪、悲观厌世、易怒、烦躁、乏力、睡眠不足、心理适应不良等临床表现为主,特别是初产妇更加容易发生复杂的心理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妇、婴儿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生活[1]。本文对我院初产妇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现将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到我院分娩的92例初产妇,均为正常足月分娩,排除焦虑抑郁症、妊娠合并症、头盆不称、神经病史等产妇;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6.3±2.9)岁;孕周为38~42w,平均孕周为(39.3±2.1)w。根据随机数字的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值得临床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接待、胎心监测、生命体征监测、产中会阴护理、产后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围产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产前干预 ①重视产前评估:护理人员在孕检时对孕妇既往病史、家族性精神病史、心理状态、婚姻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进行记录,对患者支持系统以及社会关系进行评估,对于可能出现产后抑郁的孕妇,要及时建档,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奠定基础;②加强产前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通过分析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通过针对性的方式,完善产前健康教育宣教,确保孕妇恐惧分娩的情绪得以减轻,维持孕妇情绪处于心境平和、愉快、稳定的状态内。
1.2.2产时干预 实施导乐式分娩,等到产妇宫缩间歇时通过按摩腰部、按摩穴位、放松肌肉疗法等方式,减轻产妇的不适。通过分管护士实施陪伴分娩护理,联合暗示疗法,给予针对性的情感支持以及心理支持,确保产妇潜能得以激发,从根本上降低产妇不安、恐惧的情况,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
1.2.3产后干预 护理人员在产妇完成分娩后对产后情况进行严格观察,加大育婴知识、母乳喂养技巧等宣传教育力度,确保产妇能够进行角色转换。护理人员还应该正确指导产褥期饮食,引导产妇产后积极参与产后康复训练,重视产妇家属及配偶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其参与到育婴的工作中,确保产妇的身体劳累、心理负担得以减轻,为产妇足够的睡眠提供保障[2]。
1.3临床效果判定标准[3] 分别评价产妇分娩后SDS评分以及产后抑郁情况(EPDS),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如下:分娩后28d内发生,且出现下列症状≥5条,5条症状中需要含有①或者②,持续时间超过14d,严重影响产妇的社会功能、日常生活,给患者带来痛苦。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如下:①睡眠过度或者失眠;②出现抑郁情绪;③注意力涣散以及思维减退;④体重指数提高或者明显降低;⑤精神运动性阻滞或者兴奋;⑥出现乏力或者疲劳等症状;⑦多次发生自杀或者死亡的念头;⑧对于大部分活动或者全部活动缺少愉悦感以及兴趣感;⑨遇到事情出现自罪感或者觉得毫无意义。临床主要是采用两步筛查法诊断产后抑郁症,第一为EPDS评分筛查高于10分,第二为通过DSM-IV临床定式检查,检查结果与抑郁症诊断标准互相符合。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通过(x±s)代表计量资料,以t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若P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SAS评分以及EPDS评分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以及EP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者产后抑郁发生率 对照组产后28d、产后42d抑郁症发生率为21.73%、23.91%,观察组产后28d、产后42d抑郁症发生率为6.52%、8.69%;观察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后抑郁属于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征。据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得知,之所以出现产后抑郁,大多数是由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原因引起的[4]。所以,护理人员在产妇孕产期给予针对性的支持以及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产后抑郁症的出现与初产妇孕产期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关系较为密切,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等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孕产妇抑郁症、焦虑症明显改善,从根本上降低产后抑郁症概率。另外,护理人员需要重视孕产妇心理变化、个体特征变化,通过合理运用专业知识、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使造成抑郁的心理因素得以接触,加大家庭以及社会的支持力度,确保孕产妇能够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面对分娩[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以及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产后28d、产后42d抑郁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
研究表明,初产妇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促进产后抑郁症概率明显降低,对维持家庭社会和谐稳定、婴儿健康成长、促进妇女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尚萌.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34(31):224-225.
[2]万里莉,周瑞棋.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5(18):29.
[3]王卫静.系统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生殖健康状况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19(16):2958-2960.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5年6月产科参加培训的在职护理人员46人,其中,注册护士44人,注册护师2人。培训分3期完成。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 ①培训小组成员:由儿科主任牵头负责,2名医师参与制定培训内容并授课,培训包括正常足月新生儿特点与护理、新生儿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及新生儿疾病知识3个方面。②分阶段分批次培训:考虑产科护理班次的特点、工作强度及学历水平,尽量确保每名产护人员不疲于应对,制定简单可行方案,以幻灯片形式授课,每次培训时间不超过30 min。③考核:培训前后分别组织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考试,以百分制计,对培训前后的成绩进行比较。
1.2.2培训内容 ①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括正常足月儿生理特点、正常足月儿护理要点、新生儿早期常见病的临床表现。需产护协助完成的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新生儿静脉穿刺、洗胃、黄疸监测等和母婴同室新生儿观察表的书写规范。②实践技能指导:儿科医师查房与产护病房交班时间同步,指导新生儿护理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并进行细致的新生儿查体、黄疸监测、喂养指导增强产护感性认识。操作性技术观看视频熟悉标准化流程,指定护理小教员直接带教。
1.2.3评价指标 理论和实践技能各50分,满分100分。考核内容以培训内容为主,实践操作以重复率为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培训前后人员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考核,所属人员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成绩(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通过对产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相关内容系统培训,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家长满意度调查明显提高。
3 讨论
3.1以目前我院的儿科现状,加强产儿合作是必要的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91年联合发起了“爱婴医院计划”,提出了24 h母婴同室的措施,对产科和儿科有了更高的要求,儿科医师要在高危孕产妇分娩时预估新生儿分娩风险,并负责高危新生儿的管理工作,产科护士实施母婴同室的护理,这就要求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具备更多关于新生儿的知识,因此,我们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内容,经考核,培训后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对培训知识的掌握让我们的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用理论指导实践。
3.2了解新生儿相关知识,优化产儿合作,提升服务质量 在产科,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向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转变,需要时间的适应和新生儿相关知识的学习,又面对新生儿这个特殊群体,许多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及热情,巡视敷衍了事,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对家长反映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处理,缺乏有效的沟通。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有关新生儿常用操作技术差,如静脉穿刺不能1次成功,送检标本凝血,重复洗胃等,这些均为我们的医疗行为埋下安全隐患,我们培训则弥补了潜在的隐患。实践证明,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的培训使我们的护理人员更从容的面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打破了新生儿有问题问儿科医生的尴尬局面。不仅满足了新生儿、产妇的需要,也让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充满信心。
3.3提高家长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由护士在床旁进行示范和指导等,家属积极参与其中,掌握有关育儿知识及产后的保养教育。林卫通过对母婴采用床旁护理的模式发现,通过该护理,产妇可以较快的融入新生儿的生活,增加哺育婴儿的自信,成功的转变角色。
母婴床旁护理即新生儿护理如喂养、沐浴、换尿片等操作都在护士的演示下在产妇床旁进行,鼓励父母参与其中。而我们开展的新生儿相关知识培训使产护人员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产妇家庭在和护理人员的互动中增进了信任与理解,增加了沟通,无形中减少了医患矛盾。
4 结论
因此,对母婴同室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知识的培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优化产儿合作意义重大。产科和儿科作为医院的两个高风险科室,纷争多,矛盾大,我们通过培训的模式,互相交流,增加了相互理解的机会,有助于高质量的完成每一次的产儿合作,这种模式值得临床相关合作科室推广使用。
【关键词】 手术 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
手术是妇产科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同时手术又必然要给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出血、疼痛乃至一定程度的风险。对多数患者来说,则是一个心理性应激与适应的过程。手术室心理护理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不同的个体,找准因手术这个应激源导致的主要心理问题,并通过心理护理手段使患者顺利的获得适应。在倡导文明服务的今天,心理护理以其对“人、健康、环境、护理”的独特见解,把护理连同关爱、治疗融为一体,使心理护理以其闪亮新颖的内容融入到护理工作。
待手术病人是一类特殊患者群体,其心理活动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作为手术室护士不应机械地等待配合手术,而应深入病房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病人关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病人的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病人和家属对疾病带来的变化的适应能力。并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 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患者50例;年龄:18-35岁,37例,占调查人口74%;36-45岁,12例,占调查人口24%;45岁以上1例, 占调查人口2%;。工人13例(26%),农民21例(42%),干部7例(14%),知识分子9例(18%)。均为大、中型择期手术。性格开朗外向型23例(46%),懦弱内向型16例(32%),无典型性格倾向者11例(22%)。
1.2心理问题
(1)对手术本身的顾虑:不理解手术的必要性6例(12%),怕有生命危险23例(46%),怕出血25例(50%),怕上胃、尿管26例(52%),怕被作实验品38例(76%),怕患癌症20例(40.0%)。
(2)对手术医生的顾虑:希望主任或高级医师主刀43例(86%),怕实习医生开刀32例(64%),选择手术医生性别3例(6%)。
(3)对麻醉的顾虑:怕手术疼痛43例(86%),怕全麻影响智力1例(2%),要求全麻以消除恐惧3例(6%)。
(4)对手术后的顾虑:怕术后无人照顾1例(2%),怕伤口感染31例(62%),怕术后影响生育能力11例(22%)。
(5)社会因素造成的顾虑:怕花钱太多4例(8%),担心手术期间影响工作3例(6%),挂念亲人8例(16%)。
(6)特殊手术引起的顾虑:怕知隐情2例(4%),怕影响身体美观3例(6%)。
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实行心理护理前后是手术患者整体护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解决心理问题具有显著意义,并对保障麻醉和手术的顺利施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心理护理的方法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预手术病人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手术患者由于自身的心理特点和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往往比其他患者表现的更强烈。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相比,接触病人时间短,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当掌握的技巧。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主动进病房访视病人;说明手术的过程和麻醉方式,使病人对手术和麻醉有初步的理性认识。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直接相关的。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反应。首先要尊敬病人;其次要关心病人。热情、耐心、周到、细致的服务会取得病人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病人恢复健康。
2.2重视营造科室人文环境 始终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使入院的产妇有一个洁净、温馨的就医环境,以减缓由于陌生环境带来的紧张感,并且为每个病房都设置了沙发、卫生间,方便行动不便的产妇。
2.3护理人员要树立高度责任感 在晨间打扫与下午查房中,语言温柔,态度和蔼可亲,用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知识,帮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纠正她们不良的喂哺习惯,并对产前及产后的系列相关知识进行宣教,使她们树立了分娩的信心及育婴的经验,同时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信任。
3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医学卫生知识不断普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病人看病、住院、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迫切需要解释指导及安慰。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对病人的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病人术前焦虑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给予心理支持并告知相关的保健知识协助其手术的预后。术前术后访视充分体现了对患者的重视、理解和尊重,给患者最大程度的关怀,搞好医患关系,这样能够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医院的信誉。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康复指导 喂养 母乳 婴儿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产妇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母乳喂养教育成功之基础,健康教育在产后康复、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目标能否达到以及如何评价健康教育工作是护理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2]。回顾近年来产后康复指导与母乳喂养教育进行综述,旨在为护士选择适宜的健康教育模式,帮助产妇早日康复,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婴儿健康成长提供参考依据。
产后检查
产后访视和产后健康检查:查看产妇的生命体征,如神志、体温、脉搏、血压是否正常;子宫收缩情况;恶露的量、性质及气味;会阴伤口愈合情况;、乳汁的量,了解哺乳次数、姿势;大小便是否通畅以及产妇的饮食休息情况等。察看新生儿精神、睡眠、心肺、体温、体重;眼、口腔、皮肤有无异常以及黄疸情况;脐带是否干燥脱落;大小便有无异常等。
评估产妇及新生儿的精神与心理状况
通过产后访视,进一步了解产妇对产后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新生儿喂养、早期教育、日常护理、母乳喂养实行情况以及产后饮食、个人卫生、性生活、乳腺炎防治知识等。此外,宫世英等曾做临床调查[3],发现有哺乳障碍的人占总人数的24%,其中,心理障碍因素71%;产后妇女由于体内激素的改变,常发生产后抑郁症[4],产后心境不良将影响母亲乳汁的分泌,从而影响到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查看新生婴儿全身状况,了解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哭闹、吸吮困难,体格发育、黄疸是母乳性还是病理性以及起始时间、脐带残端是否血、有无红臀等来评估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存在哪方面的护理缺陷和潜在护理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护理技术支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有报道称:婴儿的生长发育是否良好取决于其父母的养育行为[5],母乳是世卫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的6个月内婴儿最佳喂养食品,母乳喂养能否较好地实行取决于访视人员的正确指导和督促。也有报道称:早开奶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对胃肠喂养有更好的耐受性,胃肠功能成熟更快[6],由于此类婴儿不能耐受经口喂养而需管饲,因而有学者主张通过胃管间歇性和持续性喂养[7];对于极低体重早产儿,宋永红等则改变NICU照顾方式[8],减少不良环境刺激,预先评估极低体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发育支持护理,促进极低体重出生儿的发育。另有报道称:造成意外伤害的直接原因与新生儿母亲安全防范知识薄弱有密接联系[9],说明健康教育不到位,没有针对性,或其母亲文化水平偏低,接受知识能力较差等原因,因此应加强对其母亲安全育儿教育工作,防范于未然。
制定产后健康教育和技能指导计划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获得产后知识、学习育婴操作技术、改变个人的心理和情感状态等。制定健康教育目标是通过健康教育后,使产妇思想、情感以及行为表现在限定时间内达到教育目的。
健康教育方法有20余种,最主要的有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形象化教育和电化教育4种[10],我国健康教育以前3种方法为主。在教育形式上,目前国内外采取的健康教育形式分集体、小组和单人3种形式,或分集体和单人2种[11]。陈朝红等做过临床调查[12],认为开展集体教育组优于个体组,利于节约护士时间,是临床中最有效可行的教育方法;张素珍等对120例新生儿母亲出院前健康教育需求及方式的调查[13],发现最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是阅读健康教育材料、手册和护士个别指导;费秀珍调查显示:发放书面材料或光盘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14];而临床上热线电话常见于新生儿出院后遇到问题时母亲最希望的咨询方式。对于早产儿,赵敏惠等则主张个体化照护指导方式[15]。国外许多护士喜欢一对一的与产妇接触,通过语言与非语言交流评价产妇需求。因此,对于健康教育需求项目和方式上的选择,应尊重个人文化习俗和人格,如听力减退、语言障碍及个人隐私情况选择一对一的教育方式,采用多元文化、形式多样性,提示医护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创造条件,不断改进健康教育模式,提供高质量服务来满足产妇需求,从而达到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最终目的。
健康教育和技能指导的实施
国内外宣教内容大致相同,包括运动量、饮食、排泄、服药、心理及康复项目。具体措施有:①产后饮食:产后饮食对产妇和新生婴儿的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一方面有利于产妇自身机体的修复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母乳喂养提供充足营养支持,因此应为产妇提供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矿物质及纤维素食物,对特殊产妇还应依据病情需要制定合理的营养膳食。②产后体形锻炼:依据产妇的个体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产后体形运动计划、时间、次数,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不仅能促进产后子宫复旧,还可以恢复腹部及盆底肌肉的紧张度,保持健美体形。③心理护理:产褥期的女性由于孕雌激素的改变,常出现情绪不佳的现象,护理人员应经常与产妇沟通,引导良好的心理情绪,减少产褥期郁抑症的发生。④自我护理:产褥期注意休息,通风温暖;保持衣着整洁与口腔卫生;了解正常情况下恶露的量、颜色、气味,发现异常情况可电话咨询或到医院检查;因生殖器官未完全恢复,应禁止性生活,以免宫内感染;定期到医院健康检查,以了解产后全身及生殖器官恢复状况等。⑤健康教育讲座 讲解有关新生儿护理、喂养、早期教育、疾病防治以及产后康复知识,有条件的可组织观看录像、听录音、开辟互联网医疗护理保健咨询等来帮助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这一新角色。⑥母乳喂养指导: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及其家属说明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普及母乳喂养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积极性,并用科学方法解决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特殊问题,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⑦育婴指导:提倡并鼓励母乳喂养,增加抗体,提高免疫力;对各种先天条件不足出生的婴儿采取不同的喂养和管理方式;加强新生儿的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和脐部干燥,预防臀红[16],按时接种疫苗等。
效果评价
通过调查问卷式、产妇自行填写调查表、定时回收问卷等,广泛收集资料来评价产后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部分掌握或未掌握的产妇应查找原因,针对存在的原因重审教育计划,再进行宣教,以达到先前制定的目标。在健康教育模式的内容设计上,应为咨询者提供科学、规范、完整、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处方[17],建立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体系,避免实际工作中健康教育的盲目性、重复性、低效性弊端,促进健康教育工作从传统型逐渐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确保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适宜的康复训练活动,建立完善、有效的健康教育机制,使产妇获得相关医学信息、知识,调整其行为向健康方向转变,既缩短产妇康复时间,节省产妇住院费用,增进健康意识,同时也提高了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成长。健康教育的实施,更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扩大了护士在治疗、预防和保健中的地位,丰富了护士的职业内涵。
参考文献
1 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
2 刘梅春.健康教育路径在孕产妇保健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223-1224.
3 宫世英,李桂臻.产后哺乳障碍的心理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57.
4 谢庆频.产后郁抑对母体乳汁分泌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766-767.
5 李玉红,等.产褥期新生儿父母养育行为的现状调查.护理学杂志,2009,24(15):40-42.
6 姚玉娟.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与护理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37-938.
7 张玉侠.持续性胃管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况及胃肠道动力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11-13.
8 宋泳红,等.极低体重早产儿母亲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92-93.
9 霍世英,等.加强对新生儿母亲的安全育儿教育.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30-432.
10 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76-677.
11 吴蓓雯,施晓群.普通外科病人教育的思路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12.
12 陈朝红,倪信乐.个体化健康教育与集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28-829.
13 张素珍,等.正常新生儿出院前母亲健康教育需求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09-910.
14 费秀珍,王立新.不同孕期孕妇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58-860.
15 赵敏慧,等.读懂早产儿行为与个体化照护指导效果探讨.护理学杂志,2008,23(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