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3 18:15: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活垃圾的定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资源化利用;减量化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21302
1概述
当今,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成为世界的热点和难点。全世界都面临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严峻形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为解决都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问题做出很大的努力,并给予了高度重视。当前城市垃圾的增长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展对城市垃圾源头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的课题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
2相关理论依据
2.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定义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有两种,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垃圾分类是指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的具体方法,即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按一定技术标准的收集方法来分类,它与城市生活垃圾的混合收集相对。这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理解的这个概念。而广义上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泛指城市对所有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具体包括提供源头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这几个环节。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过程和分类系统是最完整的,垃圾源头分类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是最有用的,特别是研究到垃圾输送各个环节。本文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包括两种含义。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可以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处理、处置或回收利用区分。目前有两大类:一为可回收利用废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另一个是厨余垃圾、可回收利用废物、有害废物、其他垃圾。
2.2垃圾资源化利用定义
垃圾的资源化一般是指一些现有的固体废物在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变为可利用的资源。现在国内外普遍的观点是将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划分为三种定义。一是物质回收利用,固体废物进行材料回收利用,废物经过处理和回收如纸张、玻璃、金属等材料;二是材料转换,即利用该系统对废料进行转换,通过转换变成新形式,如使用废橡胶和废玻璃生产铺路材料,利用炉渣生产水泥和其他建筑材料,采用堆肥产生有机废物;三是能量转换,即从废物处理回收能量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热能或电能,例如,有机余热回收动力的燃烧,厌氧消化产生使用垃圾作为沼气能源用于加热或发电。
2.3国内研究现状
执行垃圾收集试点开始于2000年,在上海、北京、广州、厦门等8个城市率先开展,但10年后,垃圾桶和回收设施在源头分类模型尚未形成。试点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废物收集和回收设施不齐全,没有做一个专门收集、运输分拣、分类、处理技术\[2\]。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并不齐全,挫伤了居民的积极性。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收集的废物来源混乱、运输和处理资源的源头分类分离的过程未建立、未创建源头分类的存储管理模式。
3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及物理成分分析
3.1生活垃圾产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生活垃圾的逐年增长,影响了城市建设和居民的生活发展水平。发展的城市生活垃圾要进行处理,影响垃圾产量变化的原因中主要包括人口和居民生活水平这两个因素\[3\]。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大城市人口在100~500万人,而且增长迅速,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商业经济活动增多,人均工资不断提高,人均消费量也有所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如道路建设、园林绿化、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增长这些都是城市垃圾产量增长的原因。
3.2生活垃圾物理成分及影响因素分析
表1和图1可以看出:城市垃圾的总体改变趋势是无机物的组成下降,有机成分和固体废物的整体趋势已经逐年提高,垃圾中水分含量高。这些特点应该在处理过程中引起注意。
4.1垃圾源头分类相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不力
垃圾源头分类对废物管理措施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相关政策垃圾源头分类很难实施。通过促进源头减量,并针对垃圾分类推广,国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地方政府,通过改进垃圾源头分类技术来有效控制城市固体废物,以及相应的目标和实施措施,目前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仍处于试点阶段,还很薄弱,需要大力推动。
4.2垃圾源头分类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垃圾的源头分类,这只是垃圾分类资源化的开始。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城市,缺乏废物处理系统及其相关设施,如在公共场所设置分类垃圾桶很简单,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可循环再利用废物,另一种为其他废物。如果在居住区还要加一种分类垃圾箱,除了两种类型的可回收和其他垃圾,厨房垃圾在居住区也很多,如果没有明显的标志提醒,群众很难清楚如何分类。
4.3垃圾分类管理不到位
在很多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中,还是采用旧的管理办法,没有相关的源头分离及废物管理实施细则,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到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各方面环节,需要协调卫生、环保、环卫、 社会和企业等不同部门解决。但是,这些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需要设置有一个协调机构来协调这些部门的工作共同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
5方法和措施
5.1生活垃圾源头分类
原则上按“四大类”区分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采用的分类投放方式:在试验区的基础上,定义了4种不同的颜色,放置在不同的垃圾桶上。在居民小区的公共区域放置分类垃圾箱。在小区的指定位置放置一个有害垃圾回收桶,并做好安全防护。
5.2分类运输方式及处理方法
主要涉及在收集、运输的方式上,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分类收运。厨余垃圾由小区的物业及垃圾收运工作人员每天将厨余垃圾送到处理厂进行堆肥。可回收物由物业负责收集,回收企业定期上门回收,进行资源再生利用。危险废物由环保部门定期上门收运,送到指定的位置处理和处置,其他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4\]。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及资源和利用如图2所示。
6结论
城市垃圾源头分类还处在试点起步阶段,现在多数居民依然采用混合方式投放生活垃圾。虽然多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但试点区反馈结果显示,居民的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意识不强。缺乏垃圾分类知识,不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目前还没有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而且提供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总之城市垃圾分类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有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和收运体系来加快城市垃圾分类投放及收运步伐。本文研究表明如果建立生活垃圾三级分类体系,就能为垃圾资源再利用提供基础,保证终端垃圾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 张益,陶华.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卢英方,陶华,赵俊超.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提高综合治理水平[J].城乡建设,2001(6):13~14.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形态分析
我国在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过程中往往采用焚烧的方法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但是在处理的过程中,我国对于焚烧技术和燃烧产生废气的控制较为落后,会造成当即处理过程中的2次污染。影响到城市的整体生活环境,不利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质量的提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在进行垃圾处理的过程中开始采用无害化处理的手段,使得垃圾的处理技术能够得到新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形态进行研究。为城市垃圾处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帮助。
1 城市生活垃圾概述
1.1 城市生活垃圾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城市生活垃圾是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而产生的垃圾形态城市生活垃圾,又被称为城市固体废弃物,是指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我国主要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食品垃圾、普通垃圾、医院垃圾、清扫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会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尤其是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都会对城市生活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2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我国目前的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卫生填埋法、焚烧法、垃圾堆肥法等,下面将对这3种方法进行分析。卫生填埋法是我国在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简单便捷,垃圾填埋处理能够对生活垃圾进行一次性的处理,同时能够减少生活垃圾对城市整体环境的影响。城市垃圾焚烧法是我国进行城市垃圾处理的一种新型方式,在运用焚烧法对垃圾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高温燃烧技术使生活垃圾变成无机物,同时对燃烧垃圾的余热进行利用,运用于城市的发电和供暖工作。城市垃圾堆肥法是指对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而形成相应的生物,肥料,通过对非法的处理能将垃圾中的有机物转变成有机肥料或者土壤的调节剂,实现废弃物的资源转化。
1.3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法概述
在采用垃圾焚烧法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能够大大降低城市生活垃圾的整体体积,能够在处理的过程中将垃圾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用于供热和发电等。同时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了你追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杀灭垃圾中的病毒和细菌,减少城市生活垃圾对城市居民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因此,我国目前在进行垃圾处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垃圾焚烧的方法。但是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其中的重金属元素会对城市生活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
2.1 重金属污染物的危害
在城市生活垃圾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这些重金属元素会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危害,在城市生活垃圾的飞灰中存在的金属元素的整体性质较为活跃,很难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降解。同时中间属元素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能够进行自由的传播,影响到城市生活环境的整体质量,重金属元素会在生物的体内聚集,重金属元素聚集到一定程度的会导致生物的死亡。同时随着食物链的传递,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由此可见,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研究和处理显得十分重要。
2.2 重金属形态的研究概述
我国目前在对城市生活垃圾飞灰中重金属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对重金属的形态进行研究。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对重金属污染物的总量和总体浓度进行测定,通过相应的指标来反映出城市生活垃圾飞灰中重金属的含量,以及对人体和城市生活环境产生的危害。同时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生物分析和独立研究的方法来开展研究工作,不仅要研究金属污染物的严重程度还要分析其具体的形态,探究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来源变迁以及生物毒性。
2.3 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在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重金属形态分析法。重金属形态分析法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为化学性的分析法,另一种形式为物理形态分析法。在采用化学形态分析法的过程中,主要对重金属元素的整体组成,重金属元素中的有害元素,以及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机理等进行研究。其中主要研究的金属元素为铜元素、铁元素等。在采用物理形态分析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组成进行研究。
3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形态分析
3.1 微波消解优化方案的确定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金属元素会对我国城市的整体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会影响到城市生活垃圾的整体处理质量。要想设置微波消解优化方案就需要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开展熔融特性及稳定化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整体处理水平,更好地的完善微波消解优化方案建设。
3.2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粒径分布
在对城市生活垃圾中的重金属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对锅炉飞灰等进行研究,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按照重金属直径部不同可以将生活垃圾中的有害金属元素按照直径大小分为七种,其中直径最小的在61微米,直径最大的在380微米左右。对于城市生活垃圾飞灰中有害金属直径进行对比和分析能够更好地开展垃圾处理工作,减少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3.3 锅炉飞灰样品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析
目前我国在对城市生活垃圾飞灰重金属元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六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分别是:铜元素、铅元素、锌元素、锰元素、铁元素、铬元素。在对这六种元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对金属元素的形态进行分析,同时对金属的元素的提取形态、还原形态等进行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的金属元素在城市生活垃圾飞灰中的形态不尽相同,通过对这种六种元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尤其是城市生活垃圾中重金属元素的处理提供重要借鉴和帮助。
3.4 酸洗飞灰样品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酸洗飞灰样品的重金属元素分布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垃圾形式,在酸洗飞灰中的金属元素按照颗粒直径主要是由120至180微米以及250至380微米的飞灰颗粒为主。同时在酸洗飞灰中主要的重金属元素为铅元素、锌元素、锰元素。在对这些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有着很大的难度,因此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高科技垃圾处理设备的投入。
4 结语
本文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形态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重金属污染物的危害重金属形态分析的方法、酸洗飞灰样品重金属的形态、锅炉飞灰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形态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粒径分布。在对垃圾焚烧飞灰的重金属形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研究的是烧飞灰重金属污染物的状况及其在处置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危害。这都对我国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提升提供了借鉴和帮助,促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效率和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国卿. 城市污泥与垃圾焚烧飞灰协同共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探究[D].上海大学,2014.
[2]樊萌.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Cd/Pb/Zn)增强电动去除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3.
关键词:低碳;环保意识;分类回收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泰山科技学院)创新工作基金项目:《泰山科技学院生活垃圾回收与利用》(项目编号:cxx1107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8日
垃圾资源分类回收与利用,在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均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人们若能正确的将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加工再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就能够得到有效的节约,自然环境得到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会更加美好。
一、校园垃圾的定义及分类
(一)校园垃圾的定义。校园垃圾是指在校园日常生活和学习以及为校园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因此,校园中所有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以及为生活服务的生活垃圾、商品垃圾、清扫校园和公共场所的垃圾,还有各类固体废弃物等都属于校园垃圾范围。
(二)校园垃圾的分类。现今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校园垃圾的成分也日渐复杂,合理的确定分类依据对后续的垃圾处理极为重要,它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处理过程中以及处理后的能耗,有效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根据国家标准,校园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三大类。通过对校园垃圾的调查,可将垃圾的来源分为:教学楼垃圾、宿舍楼垃圾、教师办公楼垃圾、餐厅垃圾、校园道路及景观区垃圾。
教学楼垃圾主要包括可回收利用的书纸、不可回收利用的卫生纸、盛食物用的塑料袋与塑料杯等。宿舍楼垃圾种类多、数量大,主要有可回收的纸、金属、塑料等,例如各种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具、硬塑料等。此外,还有一些有毒有害的垃圾,例如废旧电池与废弃的温度计等。教师办公楼垃圾较少,主要是可回收利用的纸类,如文字用纸、包装用纸和其他纸类制品等。餐厅垃圾主要是食物残渣与丢弃的变质蔬菜。此外,就是学生就餐后遗留的白色塑料袋。道路垃圾及景观区垃圾主要是树木的残枝败叶和学生所丢垃圾等。
二、校园内存在的环境问题
在校园中,同学们打扫卫生时,对于不同来源的垃圾缺少分类回收再利用的意识,而是把它们一并倒入垃圾箱内,由垃圾运输车每隔一段时间运往垃圾处理厂。对于可回收垃圾,也只有很少一部分被拾荒者利用,造成了垃圾资源的严重浪费。没有遵循国家大力倡导的“将垃圾变废为宝,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原则。
三、校园垃圾不合理处理存在的危害及可行性建议
(一)校园垃圾不合理处理存在的危害。夏季,随着温度的升高,堆放的垃圾会产生刺鼻气味并招引苍蝇,对同学们的健康构成威胁。其中,危害最大的为废弃电池,一粒小小的纽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并造成永久性公害。无休止的浪费资源,将会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二)校园生活垃圾回收与利用的可行性建议。校园中的垃圾大部分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校园垃圾实现分类回收、综合利用的潜力较大。美国环境学家内贝尔研究认为,生活垃圾90%都是可以回收的,这些潜在的原料资源可重新在资源循环中发挥作用。对校园垃圾进行减量化是今后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目标。分类回收可大幅减少垃圾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可从以下方面使垃圾资源减量化。
各大型会议(如导师会议、校务会议、师生座谈会等)及校园活动(如庆祝节日的活动、各社团活动)广为宣传垃圾分类政策;张贴宣传单,且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点,并由学生会督促实行;寝室楼应优先着重解决,每层楼均应设立具有分类回收作用的垃圾筒,加强标识区分;公寓清洁人员统一按时清理垃圾,在垃圾多的时候应及时清理;可回收垃圾应妥善保管,避免再次造成污染。社团举行大型活动(如晚会等)应自备垃圾袋并负责将垃圾清理完毕;服务性、志愿性社团社员课后时间在各教学楼、图书馆走廊协助指导同学进行垃圾分类;校园内的垃圾桶,应该合理摆放,覆盖整个校园;要按时维护、及时维修损坏的垃圾桶;学校应增加对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资金投入,合理协调学院及后勤部门的职能,制定垃圾分类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学校要制定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规定,成立垃圾分类回收评估小组,对各单位(包括学院、社团等)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进行评估,制定对各单位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支持和扶持政策,并增加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以增加该领域的吸引力,迅速扩大垃圾分类回收的覆盖面。通过制定垃圾分类回收标准,统一分类回收容器的颜色和标识,加强垃圾分类回收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设立专门的投诉电话;加大学校媒体对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力度,成立垃圾分类回收宣传队伍。印制“垃圾分类知识手册”、宣传资料、招贴画,发到各学院、各社团,方便学生切实实行垃圾分类。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社团及个人进行奖励,通过《校报》、校内广播等多种有效媒体途径给予报道,推广宣传。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回收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立监管机制,发挥社团志愿者大队的监督作用,对不能做到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社团,应给予耐心的教育,使其提高环保意识。对拒不实行垃圾分类的社团,经多次教育拒不执行者,应给予适当处罚。
四、校园调查结果分析及解决办法
(一)校园调查结果分析。在以泰山科技学院师生为调查对象的调查中,有90%的师生对学院内开展垃圾分类与回收工作持支持肯定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开展生活垃圾回收与利用工作的必要性。在涉及到同学们对垃圾可否回收利用的理解程度时,有78%的人理解一部分,对此方面很了解的仅16%,从此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宣传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的迫切与必要性。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占到84%)并无垃圾分类回收的习惯。对“学院现有垃圾箱所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为:垃圾箱数量少,无分类回收设施,垃圾箱容量小等。对此有68%的人认为增加垃圾箱数量与增添分类回收功能非常有必要。在谈到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时,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学校的宣传力度也列入其中,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加强宣传力度对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解决办法。首先,校园内增设多功能垃圾箱,方便同学们投放垃圾的同时,对保洁员的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其次,建议餐厅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做好此项工作,不仅给餐厅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也产生了环保效益;第三,对于有害垃圾(主要为废弃电池与废弃温度计),我们可以采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回收的方式将有害垃圾回收集中处理。
即使学校拥有再好的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设施,没有同学们的自觉参与也无济于事,因此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在校内,可以将校园垃圾回收与利用的号召以条幅的形式展现,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环保中来;在产生垃圾较多的地方,我们可以以友情提示的方式提醒同学们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在校内组织一些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的公益活动,激发同学们的环保热情。我们要以一个人的行为影响十个人的思想,以十个人的行为影响更多人的思想。这样就会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共同环保的氛围,使同学们将“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学校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学校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垃圾分类回收各单位(学院、社团等)应及时、不定期交流信息,不断探索切实可行且易于运作的垃圾分类回收新途径。要深入宿舍进行宣传教育,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中来。通过组织“大学生绿色演讲比赛”等活动,向学生宣传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源头分类方面,学生应自觉在寝室和教学楼内将垃圾分类。
五、校园生活垃圾回收与利用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效益。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孕育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分类回收与合理利用垃圾不仅节约了有效资源,而且美化了环境,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更重要的是,可以造福与子孙后代。
校园垃圾资源分类回收与利用意义重大。我们要大力提倡校园垃圾分类,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周围一片的方式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大力发展校园垃圾分类,不仅是为了解决垃圾公害,更是因为它具有了超越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本身的意义,不断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号召公民积极参与。通过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公民容易理解自己与环保的关系:每个人既是垃圾公害的制造者,也是垃圾公害的受害者。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行为,也是一种公民行为、个人行为,要保存民族的生存根基,必须从每个人做起。以“垃圾回收,保护地球,举手之劳,参与环保”为口号,强调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对于挽救耕地、减少污染、节约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生态效益。大量垃圾一方面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水、空气,影响环境卫生;另一方面又含有多种有用物质,是一种宝贵资源。如果将垃圾资源分类回收,将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开展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活动有利于提高全校师生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卫生习惯,有利于使校园环境大为改观。另外,学校通过进行相应的健康消费教育,可使学生减少购买零食和校外私人商贩食物,通过消费细节的改变,倡导低碳绿色环保消费模式。同时,可使校工清理的垃圾量大为减少,清理卫生的效率大为提高。开展垃圾分类,通过学生辐射家庭和社会,将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改变以往一些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对我们的生活环境的改善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经济效益。校园垃圾资源分类回收系统建成后,其经济效益将逐步体现出来。一方面通过学生辐射家庭和社会,将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改变以往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垃圾资源分类回收合理化,可以使资源循环再生,资源再生不仅意味着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意味着发展经济。与此同时,减少了进入外界的固体污染物,对保护生态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垃圾资源分类回收后,有价值和容易降解的垃圾将被回收,防止垃圾的二次污染。垃圾分类回收合理化能够减少垃圾产生量,增加经济效益,减少土地占有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环境给予人类自上而下的物质需求,并使人类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得以发展。今天要更加谨慎地考虑人类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后果,由于无知或不关心,有可能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甚至无法挽回的损害。世界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人口数量与日俱增。无论是常规能源还是非常规能源,消耗量都很大。中国是资源大国,同时又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微乎其微,人均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巨大。然而,我们普遍忽略了一个问题:垃圾是一种潜在的资源,是世界上唯一增长的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垃圾逐渐增多,如何科学处理日益增多的垃圾,已成为各个国家研究的重点课题。
我们大力发展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不仅是为了解决垃圾公害,更是因为它具有了超越事情本身重大的意义,这就是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周围一片,不断提高公民意识,号召公民积极参与。当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低碳经济真正发展起来,低碳环保才能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志华.你低碳了吗:你的一小步就是人类的一大步[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李惠敏.地球是烫的――低碳是人类的必然选择[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生态行政 尹集乡 环卫整治
一、生态行政的定义与内涵
对于生态行政的定义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生态行政”就是环境友好的行政;有学者认为生态行政是以生态管理思想为指导,以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政府环境管理行政事务中倡导爱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推行生态生产经营。本文引用的生态行政的概念是指所谓生态行政是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目标,对政府等所有组织改善行为具有统一的功能。环境管理标准是行政管理部门实现生态行政的载体和依托,生态行政是符合环境管理标准和符合现代行政法治要求的全新的依法行政理念。其核心是通过制定科学的、符合生态规律的发展方针、发展战略、发展对策和发展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环境保护有力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尹集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襄阳市尹集乡位于襄阳市境内西南部。面积49.7平方公里,人口1.2万。尹集目前水环境污染问题基本稳定。千弓水库与张冲水库地表水环境质量良好,但有部分鱼塘水池水质情况有待改善;空气质量总体良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沿305省道汽车尾气对空气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在噪声污染方面,目前存在着一定的噪声污染,生活源所占比重最大,交通噪声级最高。
目前尹集乡根据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等方针。坚持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模式,力求从源头控制污染,搞好合理规划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搞好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的可持续与协调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坚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干部的环境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搞好环境建设。
(一)机遇
1.城市快速发展的宏观趋势
中国城市面临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襄阳市的城市建设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尹集的发展在这种城市化浪潮的推动下蕴含机遇。
2.政府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襄阳市政府在大力推进尹集乡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相关单位对尹集乡的建设给予了高度支持。
3.襄阳市“四个襄阳”战略
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是省委、省政府对襄阳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出的新目标、新定位、新战略。“四个襄阳”的建设都与尹集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绿色襄阳、文化襄阳理念的提出,为尹集“美丽乡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4.湖北“城乡协调、绿色发展”导向
在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紧紧围绕“生态立省”,把建设生态文明与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发展,大力推广低碳技术、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这正是尹集发展的立足之本和核心精神。
(二)挑战
1.由于受到历史发展的客观因素影响,尹集乡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依然滞后,从发展现状来看,尹集乡经济结构单一,农业在三产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并且经营十分粗放,工业化水平低。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转换产业结构,将粗放的生产方式转化成集约的生产方式,这是尹集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
2.目前,尹集的交通、通讯、水利、生态等基础设施较差,这极大地制约了尹集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弱化了其招商引资环境。如何改善和加强尹集乡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这是尹集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又一必须解决的问题。
3.城市化既是产业结构变迁、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又是经济向更深层次推进的巨大动力。然而,尹集的现状是城镇化水平很低,大大低于周边地区,因此要妥善解决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核心的多重难题,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从整体上看,尹集乡优势明显,劣势也不容忽视,未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发挥优势,扬长补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尹集乡发展的关键。
三、建设尹集乡城乡环卫工程
由于各种原因,乡内环卫设施较为落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环卫设施完备,主要街道上公厕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居民入厕要求。同时乡内缺少垃圾中转站,导致垃圾收集工作作业劳动强度较大;二是目前尹集还没有专门的环卫工人对城市进行保洁,这种情况已经远远跟不上尹集的城市发展;三是目前尹集还没有配备有密封式垃圾运输车,运输过程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按国家标准,垃圾日排放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Q=RCA1A2
Q-生活垃圾日排放量(tMd);
R-收集范围内规划人口数(人);
C-预测的人均垃圾日排行数量(tM人*d);
A1-生活垃圾日排行重量不均匀系数A1=1.1-1.5;
A2-居民人口变动系数A2=1.02-1.05。
预测规划城乡人口8万人,生活垃圾日产量预测达125.70吨。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建设城乡环卫工程刻不容缓。
(一)在环卫方面
一是乡内生活垃圾应全部实行上门袋装收集,居民实行分类收集,对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单位垃圾全部实行计量收费清运。生活垃圾全部采用密闭垃圾转运站转运/特种垃圾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规划,都必须单独收集、清运和处理/建筑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指定倾倒地点,其处置基本上按“谁产生谁负责清运”的原则,没有运力的,可以委托环卫部门有偿代运/粪便经化粪池处理后,污水全部进入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化粪池残渣定期由吸粪车吸取,运往污水处理厂处理;二是在垃圾处理方式上,近期采用卫生填埋为主,高温堆肥与垃圾焚烧为辅的综合处理方法;三是在其他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上,建筑垃圾采取回填土和低洼地填埋相结合,远期建立弃土堆放场/建立医院垃圾专用焚烧厂,医院垃圾以集中焚烧为主,杜绝填埋/有毒有害及放射性垃圾本着“谁产生由谁治理”的原则,按环保标准和规定处置,环卫部门不承担该项处理任务。
(二)在环卫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规范设置相应的公厕。公厕应按每3-5座/km2设置,中心地段及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设置间距不大于500米,一般街道不大于800米设置一座。30-50m2M座,蹲位9-14个M座;旧镇区居民区每150米设一座,经营面积大于5000m2以上的沿街大型建筑物,一律按国家二类标准,建设内外两用公厕;在新建居住区,按照设计规范设置相应的公厕和垃圾桶等。
二是新建居住区垃圾收集方式。新建居住区垃圾收集方式以垃圾桶定点收集为主,垃圾桶的服务半径在70米以内。垃圾回收流程为:袋装垃圾-垃圾桶-垃圾运转站(分类、打包、压缩等处理)-垃圾处理场(或填埋,或焚烧或回收利用);旧镇区垃圾回收流程为:垃圾收集站(200米以内)-转运站-处理场。废物箱一般装置在街道两侧和路口、居住区或人流密集地区。商业大街每50米设一个,交通干道每80米设一个,一般道路及居住区内主要道路100米设一个, 车站、广场、体育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应根据人流密集度合理设置。
三是设置一个小型垃圾转运站。垃圾转运站与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结合设置,占地面积约5800m2,位于襄城大道与规划南六路交叉口处。垃圾转运站与周围建筑物的间距不小于10米,设置不小于5米的绿化隔离带(绿化率不应大于30%)。其外形应美观,并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操作应实现封闭、减容、压缩,设备力求先进。飘尘、噪声、异味、排水等指标应符合相应的环境保护标准。
四是粪便无害化处理。粪便由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经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再处理后排入水体。远离污水管道的住宅区可设立净化沼气池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是建立环卫清扫保洁工人休息场所。按作业区内一万人左右设置一处,每处占地面积一般不小于100平方米,全乡共设6处。
六是道路清扫。全乡道路分三级标准清扫:一级清扫路面包括主干路、主要商业街、主要旅游景点的道路及公共建筑密集、人流较多的街道,实施24小时清扫;二级清扫路面包括次干路,实施一天三次清扫;三级清扫路面包括支路,视清洁度灵活控制清扫次数。
(三)在水体保洁方面
对乡内水体建立动态监控,发现污染物应及时清理;强化科学措施,定期对水体进行清污和维护,保证水体的清洁;制定水体保洁规定,对破坏水体及其沿岸绿化、污染水体的个人及单位进行教育或惩罚,对保护水体、举报破坏水体卫生的个人及单位给予奖励;对水渠进行定性定线保护,整治水体周边环境,实现水体景观化。
生态行政学的兴起赋予了尹集乡建设“美丽乡村”新的机遇。“美丽乡村”不仅是一个良好的愿望,更需要全乡的共同努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应着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动员全乡共同参与,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刘铮,雷志松.绿色行政的定位、价值及其实施路径[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10-13. [2]张金鉴.行政学理论[M].台北:三民书局,1982:292.
[3] 陈付龙.当代中国公共意识的生成机制探微[J].甘肃社会科学,2011,(02):175-178.
关键词: 固废;物流系统;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German domestic waste logistics system,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 domestic waste logistics industry; analyzed the German experience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China, pointed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domestic waste logistics system.
Key words:Solid waste; logistics syst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U99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而生活垃圾的处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土地等资源,日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对与城市生活废弃物处理的技术工艺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这些工艺比较成熟且应用较广,并为环境治理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仅关注生活废弃物进行末端治理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人们开始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生活废弃物的管理,从源头及物流组织上解决生活垃圾带来的问题。
生活垃圾物流系统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的物质、设备、设施、人员等若干相互制约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根据城市管理的需要,完成生活垃圾从产生源头向专门处理场所转移”功能的有机整体[1]。
本文首先介绍了德国生活垃圾物流系统在城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运用的先进经验,并对中国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和总结;通过两者对比,分析了德国的经验对中国生活固废物流系统在城市生活废弃物处理运用中的启示及其发展思路。
1、德国固废物流系统在城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1.1 发展历史和现状
德国是世界上在环境保护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之一,在固体废弃物管理方面坚持预防为主、产品责任制和合作原则,着眼于避免不必要的废弃物产生。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鼓励来自工商企业界的自愿承诺,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富有特色的固体废弃物物流系统,并为许多周边国家所借鉴。
德国采用基于封闭物质循环思想的废弃物物流系统,于1972 年颁布了《废弃物管理法》,从而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废弃物处理进行统一规范。这一法律规定了各类废弃物收集和处理的国家标准。它在随后的10 年里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得到修正。1986 年颁布《废弃物处理及处理办法》,从法律上确定了废弃物管理的优先顺序:避免、再循环、处置。这要求各部门在生产和消费中把避免废弃物产生放在首位。如果废弃物无法避免,则要考虑将其再循环。只有实在无法进行再循环的部分,才做焚烧或填埋处置。
德国建立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废弃物双元回收体系(DSD) 是其典型代表。DSD 是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1995 年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共有116万家企业加入。这些企业组织成网络, 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 然后由DSD 委托回收企业进行处理。政府只规定回收利用的任务指标,其他一切均按市场机制运行,如果盈利,DSD会返还给企业或相应减少第二年的收费[5]。
德国大部分城市设置了被称为黄桶绿点系统的废品回收系统。城市居民住宅中配置可回收有用物质的黄色垃圾桶,凡是商品包装上印有绿点的包装物,均要求投入黄色垃圾桶内,而普通生活垃圾则另行装入黑色垃圾桶内。近年来,在黄色垃圾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用于收集纸张的蓝色垃圾桶和收集绿色有机垃圾的绿色垃圾桶。绿色垃圾桶用以收集餐厨垃圾和绿化庭园垃圾。另外,为了满足垃圾分类收集的需要,还在住宅小区公共广场和其他公共场所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点,许多城市建有垃圾分类回收中心,对分类收集后的垃圾进行分类打包,运往废物回收企业回收处理。
1.2 特点
1)绿色物流
德国在规划物流园区建设时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主枢纽,优先采用环保型方案,提倡公路、铁路、内河各种运输方式间的联合运输,以提高运载工具使用率,减少交通量,降低物流对环境的压力。并通过税收、立法等方式优化运输结构。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德国政府逐步加大了以税收为杠杆的调整力度,以限制公路卡车运输,实现部分货运从公路向铁路运输和内河水运转移的目标,并鼓励使用清洁柴油汽车和控制排放标准[4]。
2) 逆向物流
在逆向物流方面,德国立法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它最早于 1972年制定了以强调废弃物排放后的末端处理为主要观点的《废弃物管理法》。1986年将该法修正为废弃物限制处理法,其主要观点也从怎样处理废弃物提高到了怎样避免废弃物的产生。
3)技术先进、管理科学
近年来,通过技术集成,应用多种技术综合解决固体废弃物物流系统难题以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其中将RFID 技术与GIS、GPS等信息化技术综合运用到传统的城市垃圾收运与管理领域,通过信息化管理提高作业、管理效率 [2]。
通过GIS地理信息、RFID 电子识别标签应用和GPS全球定位三个系统的有机结合将不同的业务形式和内容,以及作业流程进行综合应用管理,系统的优势最大化后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相互协调,形成信息化管理系统。
4)法律政策制度健全
1975年,德国政府与工业界就节约资源,增加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达成协议;1986年,德国政府颁布《废弃物处理及处理办法》;1991年,又正式颁布包装废弃物法令,以立法的方式明令产品生产及销售者负责回收包装废弃物,即《包装废弃物处理法》;1992年通过了《限制废车条例》。另外,1996年,德国又颁布了《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和《包装废弃物处理法》,以法律形式保证“绿色包装”的实施。德国通过这一系列法律规章和法令的颁布,促进各行业制定各自的法规,比如《饮料包装押金规定》、《废旧汽车处理规定》、《废旧电池处理规定》、《废木料处理办法》等。这些立法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德国固体废弃物物流系统的发展。
二、中国生活废弃物物流系统发展历史与现状
我国固体废弃物收运方式逐步从简陋、粗放、混装向系统、分类的方向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城市加大了对环卫领域的资金投入,在投资方式上,也从单纯依赖财政资金向多元投资、融资还贷、多方参与、国际合作等方式转变,促使环卫基础设施和环卫装备的发展有了长足进步,环卫部门在更新机械设备时开始注重质量和性能,这段时期有大量国外先进的环卫技术和设备被引进。在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国内也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力度,一些企业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国情开发出了新型的环卫设备,并且形成了产品系列化。一些产品经过多年的改进,技术基本成熟,不少自主研发的产品已经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这些产品的开发对完善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收运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我国固体废弃物的收集有多种形式,如散装定点收集、垃圾箱(桶)收集、袋装化收集、重力垃圾管道收集、气力输送系统收集等。运输形式可以分为陆上直接运输、陆上中转运输、水上运输以及不同运输方式的组合。大多数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都是由居民直接投入固体废弃物桶或固体废弃物堆放点,然后由固体废弃物车混合收集运至固体废弃物转运站,在转运站进行分类,一部分可回收物转运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厂,另一部分直接转运至不可再生资源最终处理厂进行处理。尽管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人们的观念,垃圾制造者的责任感及目前国内落后的废弃物处理设施和尚不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固体废弃物物流系统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层层障碍。
三、德国经验的启示及中国废弃物物流的发展思路
通过前文关于德国和中国生活废弃物物流系统的介绍和对比;德国先进的经验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有重要的启示,并对中国生活废弃物物流系统的发展思路提供借鉴。
3.1 关于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启示
1)循环经济
德国采取先在个别领域逐步建立一些相关法规,随后才出台整体性循环经济法律的立法步骤, 有关法律法规经过不断实践、修订, 现已形成条款日益严密、结构不断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涉及社会的各行各业, 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从单一个体到整个社会, 这些详尽的法律法规使循环经济发展有了强有力的保障。德国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处理, 然后逐渐向生产和消费领域扩展与转移, 因此又被称为“垃圾经济”[5]。1996年生效的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对待废物问题的优先顺序为避免产生,反复利用和最终处置。这一框架被提炼为清洁生产的3R 原则,即减量化(Reduce) 、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 ,并进一步被循环经济所采用[3]。并且《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是德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该法把循环经济定义为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明确了企业生产者和产品交易者担负着维护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责任。规定了废弃物管理处置的基本原则和做法: 首先, 通过源头防控, 避免和减少废物的产生; 其次, 对垃圾进行最大限度的再利用,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 不得威胁到人类健康、动植物、水源、土壤等; 其三, 官民合作, 即政府、企业、公民以及社会团体共同参与解决环境问题。2004年以来, 德国正在试验采取整体性物流管理战略, 推进不同层次特别是区域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
2)节能减排
德国固体废弃物物流节能减排措施的发展经验可为制定适合我国生活废弃物物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借鉴。我国生活废弃物流业在注重某个作业环节上节能减排技术的同时,应加强对整个物流系统节能减排方法的探讨。依托本土优势,创新体制,改变经营方式,更新技术,促进我国高效、循环、环保型物流服务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提高物流竞争力[4]。
3.2发展思路
通过德国的经验针对中国生活废弃物物流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中国国情现状,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中国生活废弃物物流系统发展的思路有以下几点:
1)立法先行、政策引导
发挥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政策上给予支持。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废弃物物流法律体系; 出台相关法规及废旧汽车、电子电器、农用拖拉机资源化等的单项法规。可以利用各种政策, 包括征收环境税费、补贴政策、财政信贷鼓励等等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利用税收等经济杠杆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2)加强相关科研投入和人才的培养
科学技术是生活废弃物物流行业的重要支撑,也是最难突破的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鼓励生活废弃物物流行业的技术改革和科技创新体系,增加科技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我国生活废弃物处理方法、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创新与推广应用。并积极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支持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研究。
物流人才一直是制约物流发展的瓶颈。 废弃物物流作为新生事物,对营运人员和各专业人员要求较高,这方面人才少之又少。各相关院校、科研机构有针对性开展生活废弃物流人才的培养计划。企业可提供相关的实际操作机会,实现生活废弃物物流人员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能力。
3)加强相关理念的宣传和普及
我国生活废弃物物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自律, 更需要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加强相关理念的宣传和普及:一是注意基础性, 将循环经济的理念纳入各级学校教育; 二是注意针对性, 为适应不同阶层的人员, 采取多种形式制作不同文字的宣传材料; 三是注意趣味性, 使宣传品寓教于乐、老少皆宜; 四是注意持久性, 宣传品的载体形式多样,利用电视、网站、广告衫、日历卡、公交车甚至垃圾箱等, 使人们随处看得见也记得住。
4)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明确责任
动员全民参与减少浪费、物尽其用、回收利用的行动,把生活废弃物的产量减下来。生产制造者应做到:①以再生产利用为前提进行生产。②对产品信息进行公开。③再生利用及处理成本的责任。④消费者对于生活垃圾应自觉分类。
5)加强三化建设水平[1]
①提高信息化水平是我国城市生活废弃物物流系统发展的重要挑战和机遇,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生活废弃物物流系统的发展。
②技术集成化:生活废弃物物流系统的流程主要包括对生活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包装;搬运、(储存)、转运;运输等基本作业,每种基本作业的实施都是由一定的技术——即由工艺、作业流程以及配以相应的设备、设施来完成的。每种基本作业技术保证了该作业的实施,系统中各种基本作业的技术应相互协调、匹配,各种基本作业技术通过集成、整合成为系统的技术支撑,确保实施系统得到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③社会化:政府职能改革为我国生活废弃物物流系统的社会化提供了机会和动力;第三方物流的兴起为生活废弃物物流系统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借鉴;社会化将对生活废弃物物流系统的管理机制带来深层次影响。
6)积极推进对生活废弃物容器进行分类。
我国固体废弃物一直是定期收集和随时收集两种,但收集方式大多是混合收集的。为了固体废弃物的顺利流动,应全面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将可回收废弃物、不可回收物和危险物进行分类收集管理,并迅速送往不同的处理场地。实行垃圾分类和科学管理,可使我国生活废物的鉴别、分类和收集体系更加标准化和专业化。但应注意,在设计生活废弃物的容器上要考虑到,生活废弃物的渗漏性、腐蚀性的特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借鉴德国固体废弃物物流系统的发展经验对中国生活废弃物物流系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我国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并能推进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兴华,邱 江.固体废弃物收运物流系统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 邱 江,赵 静,周倚天. RFID技术在固废收运管理中的应用[J].环境卫生工程,2009,(6):1-2
[3] 金 涌,冯之浚,陈定江.循环经济:理念与创新[J].中国工程科学,2010,(1):4-11
[4] 叶 蕾,麦 强,王晓宁,安 实.国外物流节能减排措施综述 [J]. 城市交通,2009,(5):27-31
[5] 吴大华.国外循环经济实践的经验与启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法学)版,2007,(7):1-5
[6] 李宏岳.国内外绿色物流现状和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12):170-174
关键词: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计算方法; 雨污分流
中图分类号: R124.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重庆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区, 距市中心20 km, 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海拔高度平均280 m 左右, 年平均气温18.3℃, 四季变化分明; 年平均降雨量1080mm, 雨量比较充沛。填埋场库区按原有的自然地形修建而成, 库区西高东低, 呈不规则多边形,填埋库区总接雨面积34.7万m2, 场底面积12.8万m2, 边坡投影面积21.9万m2。伴随10年多不断调整的填埋作业计划, 该填埋场依据以上各种影响因素, 对雨污分流工程进行了技术与方案的探索与提炼, 取得了良好的雨污分流效果。
1.雨污分流率计算方法
1.1原库存变化量计算雨污分流率
根据雨污分流率的定义,制订出利用污水库存变化量来计算雨污分流率的方法:
雨污分流率=(降雨量×库区投影面积-渗滤液库存变化量-污水外运量-蒸发量+生活垃圾量×产污系数+沼渣量×沼渣产污系数)/降雨量×库区投影面积。
优点:该方案计算很长一段时间的雨污分流得出的结果较为准确。
缺点:由于填埋场渗滤液收集池为不规则形状,在计算库存量时无法做到完全准确,如利用该公式进行短期内的雨污分流率计算,误差较大。同时生活垃圾产污系数的计算与生活垃圾入场量有关,在入场垃圾量变化较大的时候,雨污分流计算数据误差较大。
1.2现利用覆盖面积计算雨污分流率
由于我场填埋作业的特殊情况,填埋作业基本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而现目前垃圾面积也相对集中,能够较为准确的计算垃圾面积。通过对作业区垃圾面积的计算,能够计算出整个填埋场未进行雨水收集的区域,剩下为已覆盖区域。
长生桥场结合浙江大学关于《填埋垃圾初始含水率对渗滤液产量的影响及修正渗滤液产量计算公式》论文中渗滤液产量影响因素修正原雨污分流计算方法。现与集团科技部就论文中提及的渗滤液产量及雨污分流率进行了讨论,得出了新的雨污分流计算方法。
新计算方法公式为:L=[S-(CL1A1 + CL2A2 + CL3A3+ CL4A4)] /S。
其中:L为雨污分流率;S为填埋库区总接雨面积; CL1为填埋作业区面积,A1填埋作业区域渗透系数为0.65;CL2为覆盖土区域面积,A2粘土覆盖区域渗透系数为0.2;CL3HDPE膜覆盖区域,A3膜覆盖区域渗透系数为0.1; CL4渗滤液区域面积, A3渗滤液区域系数为1。
2.长生桥场雨污分流现状分析
2012年雨污分流作业方案及数据结果
2012年1-12月,共调整5次作业区域,现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今年1月份,作业区域为A区与A、B连接区;第二阶段为今年2月份,作业区域同第一阶段,但覆盖了A区的部分区域;第三阶段为今年3-5月份,作业区域为一马道作业区;第四阶段为6-8月,作业区域为C区;第五阶段为9-12月,作业区域为C区底部。
第一阶段图示及数据:A、B区,面积约为149606 m²,场内作业区域面积约为49842 m²,C区渗滤液收集池33258 m²,A区斜面与C区利用HDPE膜进行覆盖,面积约为114294m²
带入数据得:L= [347000-(1×33258+0.65×49842+0.2×149606+0.1×114294)] /347000=69.2%
第二阶段图示及数据:A、B区,面积约为149606 m²,场内作业区域面积约为40066 m²,C区渗滤液收集池33258 m²,A区斜面与C区利用HDPE膜进行覆盖,面积约为124070m²
带入数据得:L= [347000-(1×33258+0.65×40066+0.2×149606+0.1×124070)] /347000=70.7%
第三阶段图示及数据:A、B区,面积约为166470 m²,场内作业区域面积约为11000 m²,C区渗滤液收集池33258 m²,A区斜面与C区利用HDPE膜进行覆盖,面积约为136272m²
带入数据得:L= [347000-(1×33258+0.65×11000+0.2×166470+0.1×136272)] /347000=74.8%。
第四阶段图示及数据:A、B区,覆盖面积约为192850m²,作业区域面积约为12027 m²,C区渗滤液收集池33258 m²,A区斜面与C区利用HDPE膜进行覆盖,面积约为108865m²
带入数据得:L= [347000-(1×33258+0.65×12027+0.2×192850+0.1×108865)] /347000=73.9%
第五阶段图示及数据:A、B区,覆盖面积约为166470m²,作业区域面积约为5268 m²,C区渗滤液收集池33258 m², A区斜面与C区利用HDPE膜进行覆盖,面积约为142004m²。
L= [347000-(1×33258+0.65×5268+0.2×166470+0.1×142004)] /347000=75.7%
将五个阶段的雨污分流率按月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今年1-12月的雨污分流率为73.9 %。
和中间封场之间。因此,建议此两区域渗透系数取值为0.3;
3.对此计算方法的总结分析与改进意见
3.1优点:此计算方法分析具有可靠、可控、可准确测量和更科学等优点。
3.2分析:①此方法是计算雨污分流率直接、简单、准确的方法。
②式中的各种面积“A”,虽然随着填埋进程而变化,
③式中的各种渗透系数“C”,均可在许多论文及报道中见到。
3.3建议数据:由于A、B两区既不属于终场封场,又不完全属于中间封场(其覆盖土厚度达6米左右),而是介于终场封场。
4.结束语
对重庆垃圾填埋场,应充分重视雨污分流系统的意义。在保证填埋场正常运行条件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填埋场原有地形和地质结构,合理建造各种坝体、沟渠、管道、泵站、覆盖层,使之共同协作构成一个完善的针对雨水和渗滤液的阻截、引导、排放系统,充分考虑填埋场分区、分期建设与作业时的雨污分流问题,最终达到减少渗滤液产量、降低填埋场的建设、运行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疗废物;管理;焚烧;微波;高压消毒压实法
【中图分类号】R124.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76-02
The experience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at home and broad
Wang Zhao1 Wang Xiaokun2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weakness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make some examples of excellent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Hong Kong,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t last it makes a 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mental direction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in China.
【Key words】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burning; microwave; autoclaved compaction
医疗废物是指在对人和动物诊断、化验、处置、疾病预防等医疗活动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固态或液态废物,主要包括传染性废物、病理废物、利器废物、制药废物、基因污染物、化学品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等(定义和分类见CT/T3083-1999)。《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规定医院临床废物和医药废物为危险废物。即从医院、医疗中心和诊所的医疗服务中产生的临床废物,包括手术、包扎残余物、生物培养、动物实验残余物、传染性废物、废水处理污泥等[1]。这些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微生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生物毒性和腐蚀性。
有害物质未经正确处理而排放到土壤和大气环境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危害人类和生态健康,所以国家将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排在危险废物名录中的第1位[2]。
1 我国医疗废物管理存在问题
1.1 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现在国内各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基本上是自行分散处置,方法很不规范。许多传染性医疗废物仅简易消毒或根本不经任何消毒就混入生活垃圾运走。而国内大多生活垃圾都进入填埋场进行简单填埋处理。填埋场一般很简陋、无衬层结构。活垃圾中混入医疗废物,会带入很多致病菌和重金属,对周围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构成很大威胁。
1.2 小型焚烧炉污染严重:有些医疗机构会对废物采用焚烧处理,但目前都采用结构简单、廉价的间歇式固定床焚烧炉,而且一般都不配置烟气净化装置,这将会使医疗废物产生更具环境毒性的二英类物质,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而大多数医院没有固定的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操作工均未经严格培训就上岗操作。这不仅对操作人员的自身健康有很大威胁,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为废弃医疗用品的非法收购提供了可能。
1.3 输运体系不完备,容器和人员都不规范: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对医疗废物的运输颁布了有关包装袋、利器盒和周转箱的相关规定:包装袋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应出现渗漏、破裂和穿孔;颜色为淡黄,颜色应符合GB/T 3181 中Y06 的要求,包装袋的明显处应印制警示标志和警告语;包装袋外观质量:表面基本平整、无皱褶、污迹和杂质,无划痕、气泡、缩孔、针孔以及其他缺陷。利器盒整体为硬质材料制成,封闭且防刺穿;整体颜色为淡黄,颜色应符合GB/T 3181 中Y06 的要求。利器盒侧面明显处应印警示标志,警告语为“警告!损伤性废物”;满盛装量的利器盒从1.2m 高处自由跌落至水泥地面,连续3次,不会出现破裂、被刺穿等情况[3]。而国内大部分医疗废物收集袋过薄易破,造成污物渗漏。有些与普通生活垃圾带没有区别,对分类收集处理很不利。针头等利器收集也不规范,废物周转运输设备简陋,极易造成收运人员的感染和损伤。
1.4 监管体制不完善,实行力度不够:缺乏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的执法人员和统一标准的收费罚款措施。管理困难较大,各地区管理水平差别明显。
2 国内外优秀管理经验
2.1 美国:大部分医院废物在离开医院运抵最终处理之前需在医院的初级处理点进行适当的集中和整理。有些废物在初级处理点还需进行初级处理,包括压缩,磨碎或打浆。简单的将废物体积压缩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经济效益,但如有合适的填埋场所,废物经压缩体积并填埋仍不失为最经济的处理方法。另外,医疗废物在美国的处理也在尝试非焚烧法,以减少强毒性二英类物质的生成。其中技术上比较成熟的有:高压消毒的压实法、机械-化学消毒法和微波法[4]。高压消毒压实法主要是将高温蒸汽消毒和压实过程结合起来,经济实用。优点在于需求空间小,设备简单,但是其灭菌效果受到接触面,蒸汽压力高低的影响。而且处理过程易产生有毒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废液。而机械-化学消毒法主要是利用漂白粉、次氯酸钠等进行消毒处理,但会产生余氯的污染问题,增加有害污水排放。微波法的无害化效果好,最近几年才被加以应用,但是经济成本较前两种高一些,而且存在电磁波危害的可能。
2.2 香港:香港的医疗废弃物处理方法为较传统的焚烧和填埋。但是医院本身对于医疗废物的分类和管理比较严格。有很多优秀经验:如设立了跨专业的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有对问题进行科学化研究和统筹改善措施;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守则》;加强了医院感染控制组的功能及统筹网络;并且把医疗废物管理的改善工作结合到医院每年工作计划及服务承诺上来。并且对医院员工进行有关教育;对政府部门、环保署、立法局议员、传播媒介、市民进行教育及游说[5]。从而保证了医疗废物处理的科学环保性。
2.3 日本[6]:日本的垃圾处理法经过几次修正,对带有感染性的特别管理性垃圾的处理作出了具体规定,且制订出了较为详细的操作规程,特别是新的修正法中强化了感染性垃圾排放者的责任,同时加强了对垃圾处理者的处罚条例。2000年6月2日公布了新修正的垃圾处理法案,对违法投弃垃圾及无许可输出垃圾等有关事项的处罚法则进行了强化。2001年4月再次对垃圾处理法规进行修正,禁止垃圾野外烧毁,强化了以前的产业垃圾管理票制度(此制度是日本产业垃圾处理推进中心发行的账票,是从委托到最终处理的全过程的记录。对于特别管理性垃圾在法律上规定义务使用)。此外,对医疗垃圾排出者、医疗卫生单位主管的刑事责任及高金额的处罚规定也在此法中具体列出。日本医师协会也成立了医疗垃圾处理检讨委员会,针对修正后法案的具体规定、要求,指导医疗卫生单位对医疗垃圾进行适当的安全处理。
2.4 英国[7]:英国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比较严格,对每一类废物都有相应的处理措施,见表1。
表1 英国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处理简要
另外,医疗废物绝不允许与其它废物混装。所有医疗废物都应放入内置黄色塑料袋的垃圾箱内,塑料袋上应有“医疗废物,必须焚烧”字样。医疗废物的搬运必须使用专门的容器和设备,运输使用全封闭式卡车,医疗废物最终处置是送入废物焚烧炉高温焚烧。
3 经验的借鉴和探讨
医疗废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8],从我国医疗废物处理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的医疗废物处理还处在很不规范的阶段,技术不成熟,管理不严格,环境污染仍然比较严重。而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日渐增长的人口数量,这个问题如果不加重视,产生的危害加愈发严重。因此,我国需要借鉴国内外医疗废物管理的优秀经验来完善这一体制。首先从技术来说,焚烧炉仍为一种较通用而经济的处理设备,在最终处理时效果最为彻底,但需要配合严格的分类和管理,以减少有害污染物的排放。高压消毒压实法和微波法也是很有潜力的处理技术,国内的大型医院可以尝试与焚烧配合进行。对难处理、高感染性的废物进行焚烧;而普通医疗废物则采用高压消毒压实法。另外,在技术达不到的时候,进行严格的管理也是经济有效。香港和英国的经验证明,只要加强人员培训和医疗废物分类、运输和管理,也可以很有效的控制医疗废物的污染问题。尤其是对中小型医院最为合适。而日本的医疗垃圾处理管理则突出了立法的强制性作用,事实证明效果良好,提示了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推进医疗废物处理的严格化、统一化、环保化。
总的说来,我国的医疗废物管理水平是随着生活废物管理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发展的,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值得探索,需要所有医院管理者,政府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中国环境保护法规全书(1997―1999)[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68
[2] 张炳新,陈义芬,伍继新等.浅谈医疗废物的管理[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16(1):60-61
[3] HJ 421-2008,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S].
[4] 陈扬,王开宇,刘富强.医疗废物非焚烧处理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J].工程与技术,2005,7:57-58
[5] 何兆炜.科学化的医疗品质管理―香港医疗废物管理的经验[J].中国医院管理,1997,17(7):27-28
[6] 李前喜,罔本真一.日本的医疗垃圾处理系统[J].中国环保产业,2004,2:108-110
本文作者:刘 勇 田 宇 周小军 单位:襄阳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公司 武汉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
填埋场衬垫系统失稳将引起填埋场渗沥液潜在性泄漏,污染周围水土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已经引起了国际环境岩土工程界的高度关注[1]。填埋场复合衬垫防渗系统是填埋场工程结构中的关键部分,是填埋场底部、边坡或封场覆盖中用于隔离渗沥液、填埋气体等物质的一种重要屏障,同时也是填埋场长期、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CJJ17—20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与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推荐采用复合衬垫防渗系统。填埋场的衬垫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防渗功能,其渗透系数必须小于1×10-7cm/s[2]。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分析衬垫系统的安全稳定特性及其变形趋势预测,可定量分析和评价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长期有效性,为合理设计填埋场衬垫系统与正确评价和预测填埋场衬垫防渗系统的长期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1填埋场降雨入渗机理分析
填埋场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很大一部分是雨水下渗对垃圾土层产生作用,逐步改变垃圾土层的力学性质,使填埋场产生沉降变形[3]。填埋场降雨入渗经历了饱和-非饱和的渗流过程。地表水在下渗过程中对垃圾土层的作用机理有2种[4]:①地表水下渗对垃圾土层的软化压缩作用。当地表水渗入到垃圾土层,垃圾土受到水的浸泡,其小颗粒骨架受到破坏,产生一种软化压缩变形作用,在上覆不同重力作用下,其压缩变形大小不一从而使得填埋场出现不均匀沉降变形。②地表水下渗对土层产生机铸化学潜蚀作用。地表水渗入垃圾土层后,将土层内一部分细微土粒及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发生混浊作用和化学溶解作用,然后顺渗漏途径流失[5-6]。当这种作用反复多次后,逐步使土层内流失一部分物质,土层势必产生收缩下沉。
2填埋场防渗系统水分分布的数学模型
2.1渗流控制方程
2.2防渗系统几何模型取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坡体的典型剖面,有限元计算模型及网格剖分如图1所示,自下而上,分别为填埋层、防渗层、覆盖层、植被层,填埋场边坡坡比约为3∶1,剖分单元918。模型中假设左边界和右边界分别为第1类边界条件,定义初始水头分别为1、3m,上边界为第2类边界条件,假设降雨强度为暴雨100mm/d,下边界为隔水边界。基本参数取值见表1。持续降雨作用下填埋场变形见图2,降雨作用下填埋场总水头变化云图见图3,降雨作用下填埋场在x向和y向的变化云图如图4、5所示。
3降雨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及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图6、7分别为无降雨和持续降雨作用下填埋场表层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在无降雨入渗时,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在水平距离变化时,孔隙水压力呈波动变化,在坡角和坡顶均呈现最大峰值和最小峰值。在降雨入渗时,雨水通过填埋场边坡的坡顶、坡面及坡脚向各结构层入渗。随降雨时间增加,填埋场表层孔隙水压力呈上升趋势,第1天降雨为负的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增加,各结构层土体的逐渐饱和而转变成正的孔隙水压力;随水平距离增加,地下水渗流过程对各结构层土颗粒施加压力,孔隙水压力在坡角处形成拐点,达到峰值;孔隙水压力从-5kPa上升到坡角处的0kPa,随水平距离的继续增加,峰值后的孔隙水压力呈下降趋势。图8、9分别显示的是降雨入渗条件下不同结构层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曲线。降雨入渗导致渗流条件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增加孔隙水压力上升,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孔隙水压力呈波动变化,对于防渗层表层孔隙水压力基本均在0kPa以上,这是因为防渗层渗透率较低,渗透水逐渐进入,因膨胀而增大材料中孔隙,结构层材料慢慢达到饱和状态,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孔隙水压力曲线的变化也反映了土体结构的非饱和-饱和的转化过程。图10为填埋场底部孔隙水压力变化曲线。由于防渗系统的作用、填埋深度的影响,垃圾填埋体产生的渗沥液均聚集在填埋场底部,故均为正的孔隙水压力。图11显示了填埋场表层含水率分布,受降雨入渗的影响,随时间的增加含水率逐渐增加,含水率的增加而使结构层材料的密度增加,负孔隙水压力减小,从曲线看出降雨过程中填埋场表层含水率较之无降雨过程有较大的上升;在降雨持续6d作用后,结构层材料的密度增加直至达到饱和密度,土体因达到其储水能力而饱和,含水率保持定值。
4结论
1)降雨入渗使填埋场结构层渗流条件发生变化,坡顶、坡面、坡角均产生渗透力。随降雨的持续,负孔隙水压力逐渐减小;随水平距离的增加,孔隙水压力曲线呈较大的波动性,这是由于坡角处渗透量的聚集,导致孔隙水压力的骤增而使坡角处出现峰值,因此坡角处要加强排水防护措施。2)受降雨持续作用,填埋场各结构层含水率逐渐增加,导致材料的密度逐渐增大;结构层材料因雨水的入渗逐渐达到其储水能力而饱和,土体由非饱和向饱和过程转化。3)填埋场封场覆盖防渗系统变形规律的研究表明,随着水头的降低,流体压力逐渐降低,垃圾层、黏土层和土壤层的孔隙压力下降,固体骨架有效应力增大,从而导致了填埋场防渗系统位移的增加。因此,防渗系统防渗层必须适应不均匀沉降,同时,在填埋场设计时有必要考虑渗流作用和地震影响,以提高填埋场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地方保护 环境执法 比较分析
一、环境保护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现状与问题
(一)环境保护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现状
地方保护主义是一种地方本位主义,它支配地方政府为达到保护地方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初衷,对本地区内企业实施保护,限制非本地企业提供的商品或提供服务参与市场公平竞争,提供各种保护地方利益的政策措施与思想意识的保护。
在各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与当地支柱产业的利益相关性较大,地方政府在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时,为了眼前利益和地方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对于企业的污染排污行为进行信息上的包庇隐瞒和处罚上的保护,以求得地方政府经济绩效考核上的佳绩以及为当地政府本身经济效益带来的福利。对于环境保护这个在中国本就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长远事业,如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环境保护的进一步深度和广度上的推行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二)成因与分析
环境认识不全。地方政府的官员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于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导致的后果没有深刻的体会。由于环境污染的后果通常是长期的隐形的,因而其为人所注意与重视时往往已经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成规模地爆发出来,如太湖绿藻爆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对于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其补救成本都很高,而此时的代价正是由于之前对于环境保护的忽视。
绩效考核体系不科学。目前我国仍采用以经济发展程度为衡量依据的政绩绩效考核体系,对于环保发展、人民幸福感这些看似难以计量但实质上非常重要的标准却缺失。一方面,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确实没有可参考的硬性计量方法,因为每个地方的发展方向不同,对于工业所占比例本就不高的地方,要求污染治理上的政绩着实不现实,而对于环境质量作为标准的考核又需要一定的检测与监督成本;另一方面,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作为国家各产业的支持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因而环境保护为其让位也是由发展阶段决定的。但以上两点都无法掩盖中国目前政治绩效考核的不合理性。当前环境保护议题的提出是出于现实需要,在当前的环境背景下,环境保护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更是最基本的必要条件。对于地方政府的要求不应止步于经济发展而应从最有力最直接的绩效考核上体现出环境这一要素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环境执法的问题。在环境污染问题上,中国并不缺乏相关的法律体系,但针对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执法举措却鲜见。执法本是遏制环境污染的一大重拳,但连这一主要举措都无力,更是给地方政府留出了“保护主义”的空子。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使得污染者和地方政府都缺乏环境执法的动力。
由以上问题可看出环境保护下的地方保护主义主要还是来源于动力和手段上的缺失,两者共同铸成了地方政府的保护行为。目前各地地方政府的环保部门对于环境污染破坏没有切实的执法权力,只有监督处罚警告以及交由相关司法部门的权限,对于一切环境污染破坏行为的主要法制裁决仍然由司法部门掌握。这本无非议,但即使是目前环保部门手中不多的权力也由于各种环境执法问题而受限,便使得各地方环保部门或者成为只能呼吁呐喊,而没有实权的空架子,或者成为与地方政府利益捆绑而靠污染行为以收益的附庸。因此,环保部门的环境执法问题是环境污染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的诸多问题中最为紧迫的问题。
二、中国环境执法问题
(一)法律法规问题
在环境执法的过程中,由于受法律法规和地方条例所限,环保部门对违规企业缺乏直接有效的管制手段。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这一规定为地方政府控制环保部门的工作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 环保部门长期用“宜粗不宜细”的指导原则立法,部分法律法规过于原则,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可选择性过多,不便于执行。对主管机关或执行机关的具体职责、权限规定不明确,法定裁权幅度过大,对义务性条款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法律责任的承担主体、追究主体。在环境执法中,环境行政执法权力和行政责任制尚未有效结合,环境执法职责、岗位、程序等还没有法规条例界定。例如:《环境保护法》中第十六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但地方政府如不履行这一义务性条款应负什么责任,何人负责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又如《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限期治理”的对象为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但对哪些情形属于“严重污染”却未明确,环保法中类似这样的模糊式规定不在少数。再如,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这种原则性的规定,难以理清上下级环保部门的管理权限。目前,有的县、区级环保部门只能对其辖区内的一部分相对人(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管理,而另一部分相对人由地市级或者省级甚至中央环保部门直接实施监督管理,这就使得县级环保部门在总量控制、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等工作中无法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往往造成该管的没有管到,想去管的又无权管的管理“真空”现象。总之,环保立法的缺陷.使得环保执法的质量打了一定的折扣。
(二)执法程序问题
按照《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以及《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完成一次环保行政处罚,一般要经历事先告知、听证等多道必经程序,而在程序没有完成之前,不能对企业实行处罚。这一程序上的繁复使得环保执法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都大大增加,不仅使得地方政府在缺乏经济激励的情况下更加没有动力进行管制,对于公众的参与与监督也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使得污染者的污染破坏行为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约束与处罚,从而有恃无恐。
(三)强制执行权的缺失
目前,对大多数的环境违法行为环保部门只能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无停产、拆除、查封等权力。例如由于环保部门无“限期治理权”和“责令停止关闭权”,对于本应早该取缔的“(土)小”企业.因无有效措施而屡禁不止.反弹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环保部门无强制执行权,对不履行环保法律义务的相对人,只能通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来迫使其履行义务,但法院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执行到位,如在处理城市中违法的油烟扰民问题时,由于缺乏强制措施,即便环保行政机关下达了的行政处罚,如果违法者拒不履行.环保部门也只能等上105天才能申请法院。在此间,周围的老百姓只能忍受烟尘带来的影响,环保行政执法部门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违法行为而束手无策。这在客观上助长了污染者“有恃无恐”的心理.给环保执法带来一定的难度,无形中降低了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在2003年通过的《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因发生事故或者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保护区环境污染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立即采取相关补救措施,消除污染或者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并及时向九段沙管理署及有关环境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由以上可以看出环境保护部门几乎处于被动,对于污染行为没有主动限制的权力。从现实状况看,这一依赖于污染者自觉性的条例对于污染者完全无力,也就是说对于环境无法达到保护的效果,环保部门面对这样的权责划分也只能“隔岸观火”、“望洋兴叹”了。
三、与美国的环境执法比较
(一)管理体制结构上
美国环境管理体制:美国联邦政府一级的环境保护机构有两个,即环境质量委员会和美国环境保护局,它们直属总统办公厅,由总统亲自领导。联邦政府各部门和各州政府也设置环境保护机构,管理各自的环境保护业务。①环境质量委员会,是总统关于国家环境问题的咨询机构,又称为环境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设立主任一人和委员数人,它的作用是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全国质量报告书,向国家提供制订环境政策和措施的科学依据,也是环境立法的科学依据。②美国环境保护局,也是直属总统办公厅的联邦政府机构,负责全国的环境管理事务,它是由原属内部的联邦水质管理局、农业部的农业登记局、卫生教育福利部的空气污染控制局、固体废物管理局、环境控制局、农药研究所和标准制定局等15个机构合并组成的。环境保护局下设五个专业室,分管环境规划与管理水、气环境的保护。③联邦各部门也都设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各有关部(委)也设有环境保护机构分管其业务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全国共有24个部(委)和总局都设有关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机构。④美国各州都设有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制订和贯彻执行本州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等。对州际河流和国际河流,则由河流管理委员会对流域内的水量分配、洪水防治、水质控制与污染防治等进行管理。
其中EPA的执法特点可由图1表示:
简单地从机构设置上来看,中国与美国的差别主要在于CEQ(环境质量委员会)的设置上。这一协调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的重要部门同时还有制定法律法规,向总统反映问题以及向国会提交议案的权力。环保与经济的发展矛盾在中国不比美国小,但中国并没有如此设置。撇开政治体制不谈,中国在机构设置上对于环保的重视在逐年加强的同时,却没有切实地解决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这一如此重要的问题,因而环保部门的壮大并不能解决环保没有实质执行力的问题。
进一步看我国环保部门设置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我国地方环保执法层级较多,机构繁杂。从上面的介绍我们也可以发现,美国的环保执法机构简单的说只有联邦、州、地方(县市)环保机构,层级设置十分简洁。我国的环保执法机构却是多层次设置,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盟,县、旗,基层环保机构,基层环保机构承担着沉重繁杂的任务,而且在执法过程中往往需要层层上报,请求批示,执法效率受到很大影响。另外我国实行的并非国际上流行的“大环境的管理体制”,而是人为分割为环保、林业、国土、矿产、水利、海洋等诸多产业部门和行政区划。这些部门和行政区由于职责交叉、关系不顺,履行职责并非总能服从统一的环境管理目标,而是受制于局部利益,出现相互争权、管理脱节、相互推诿、执法不严等不正常现象。例如,对于水污染事件,按照相关规定,环保局和水利局都有权管理,究竟应由哪一个部门管辖实难分清,这种情况也常常会导致各个部门要么基于利益驱动争相管辖,要么相互推诿。
(二)法律法规制定上
美国环境政策的制定和监督权主要集中在EPA身上。在1970年以前,美国并没有一部基本的环境法律,而只是对资源开发制定了一些法律,而且这些法律将权力主要授予了州和地方政府,而对于没有法律规定的权力则根据美国《宪法》修正案第10条由州政府保留,此时州及地方政府显然是环境保护的主力。而1970年美国通过的2部重要环境法律――《国家环境政策法》和《清洁空气法》,将“环境”的概念由过去的“资源”概念拓展到了所有生物包括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空间,并且在环境保护管辖权分配上开始更侧重于联邦政府。除联邦层面的环境法以外.州政府也会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一些法律或行政法规。但是。其前提是这些法律法规不得与联邦环境法相抵触.在制定的标准方面一般比联邦法定的标准更高、更苛刻。这些法律法规对联邦环境法是一个重要补充。
所有环保法共有的特点,是对法律中的用语有明确定义和涉及这些用语所需的必要描述。以美国《资源保护回收法》为例,在该法中有一个专门对于小量废物排放者的规定,如果我们用一句话定义它,就是“在一个月中所排放的有害废物总量超过100公斤低于1000公斤的排放者”。而在该法中对小量废物排放的描述则有两页多。比如,首先要明确说明美国环保局是根据该法的哪些章节对被定义为小量排放者实施具体规定;第二、这些规定的应用范围;第三、从何时开始排放者必须使用环保局的排放清单以及清单必须含有的内容;最后该法还规定在有效标准和日期产生前,排放者应该在何种条款下排放废物。同时还规定如果排放者临时需在废物产生地点堆放废物时,在270天内如果不超过6000公斤而废物运输路程又超过200英里的情况下不需要专门许可证等等。一个看似简单的用语,在该法中却需要做这样多的描述,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由于定义不清或描述过于简单有可能造成的法律漏洞和纠纷。为了使非法律专业者能够读懂这些环保法,美国环保局常出版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解释性文件对环保法律和法规做出说明。这些解释性文件也需要用很大的篇幅。比如仅对于《资源保护回收法》中的有害废物管理这一部分的解释篇幅就有165页。
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很全面,却存在着“粗而不细,细而不明”的问题,如《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管理办法》中第十一条(收运规范)从事生活垃圾收运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规范收运生活垃圾;
(二)对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运;
(三)收运生活垃圾后,将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及时复位,并及时清扫,保持收集设施和周边环境的整洁;
(四)收运生活垃圾的专用密闭的车辆、船舶应当保持设施完好和外观整洁;
(五)将生活垃圾运送至市容环卫部门规定的中转站、处置场所存放或者处置。
可以看出没有数字,没有具体情况描述。如果说机构设置需要一定的成本,中国尚不具备如此经济实力,那么法律法规这种理念上的落后则反映出环境管理上的真正缺陷,也就是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受污染的不重视不了解不深入。
四、对于环境执法的改进建议
1.执法者必须从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即由权力至上向法律至上转变,由人治向法制转变,并根据法律规范执法,按照程序履行职责,在行政执法中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2.环保系统应继续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每个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的执法任务、权限、标准、程序及违法执法、不作为应承担的责任。
3.完善行政处罚报告和备案制度,深入开展环境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案件和法律文书的分析、检查活动。
4.在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排污费的证管用、建设项目审批、污染控制、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工作程和廉政规范。
5.进一步规范委托执法行为,明确委托的执法权限范围、执法要求、执法标准、备案监督等内容,使受委托单位在规范和制度的约束下进行环保执法活动。同时,加强法制培训工作。
关键词:农业面源;水环境;污染;治理
1引言
面源污染相对点源污染又可被称为非点源污染。根据美国《清洁水法修正案》的定义,面源污染是指污染物以微量、分散、广域的形式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体。顾名思义,农业面源污染就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过程所形成的面源污染,它是所有面源污染重是最为严重且分布最广的污染。大部分农业污染都是面源污染,还有一小部分污染属于点源污染。本论文重点研究的是农业面源污染,并只考虑进入水体以内的水质污染,专指由于降雨冲击与淋溶作用,以降雨为载体,在地表径流及地下渗漏过程将污染物带入水体而导致的受纳水体污染。
2农业面源污染特征
(1)隐蔽性、分散性。点源污染很集中,与之相反,面源污染具有隐蔽并分散的特性。由于一些自然条件状况的不同,面源污染会显示时间上的不均与性及空间异质性,这些自然条件包括污染范围内天气、湿度、地形地貌、温度、土地利用情况等。(2)不确定性、随机性。农业面源污染还具有不确定性及随机性的特点,对进入污染系统中的面源污染的不确定性及随机性进行研究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课题。如进行农作物生产时,进入受纳水体的的过量化肥含量与温度、降雨密度、大小、湿度及土地类型等自然条件有密切关联。(3)空间异质性、不易监测性。由于在污染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物一般不只一种,且这些污染物之间会相互交叉污染,再加上自然条件如水文条件、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会对污染物的流向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面源污染一旦发生,很难对其中的某种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定量检测,即农业污染具有不易监测性。当然理论上,农业面源污染是可以进行监测和识别的,只是监测成本和识别成本非常高。随着科技的进步,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应用到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识别中,如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受污水体进行模型模拟并提供数据支持。结合高新技术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动态监测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3农业面源水污染防治技术
3.1生态拦截技术
研究发现,绝大部分的农业面源污染物是通过雨水径流进入受纳水域的。若建立生物拦截系统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可高效率拦截氮、磷等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这种技术也称为生态拦截技术,它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最有效且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国外这项技术主要通过宽广的生物隔离带来实现,如加拿大的“草地-树木过滤带系统”就是通过生物隔离带控制氮磷进入水体,并且效果很显著,污染物含量大大减少。在我国,杨林章等根据太湖的实际情况提出用由工程部分和植物部分共同组成的“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该系统通过减缓水流流速促进水体中含有的颗粒进行沉降,从而有助系统中的植物部分对由沟底、水体及沟壁中出来的养分进行拦截和吸收,最终实现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验显示该系统对污染水体中的总磷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0.2%和48.1%。目前为止,高效利用氮磷的机制还不清晰;农田生态沟渠的规划和设计标准尚不成熟;水生经济植物品种的筛选工作还没开展;很多防治技术还没有得到大范围推广试用,如空间配置技术、浮床植物残体的再利用技术及浮床植物的肥药管理技术等。未来,这些方面都可成为科研者的研究重点,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2生活垃圾及农业废物处理技术
作为我国农村主要的固体废弃物,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等还有其独特的资源价值。现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就将资源化农村固体废弃物当成重点的研究项目。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畜禽粪便已经成为需优先处理的污染源,特别是发达区域或环境容量差的区域。畜禽粪便在传统的中国农业中是优质的农家肥,作为中国农业数千年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不仅可以给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还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目前,农肥化是畜禽粪便资源化的主要途径,其中的固体部分经发酵后成为优质有机肥,然后通过还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而目前液体部分主要通过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或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或与其它的固体废弃物进行联合发酵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处理,但目前沼液的安全处置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农村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目前的资源化率比较低,部分地区尤其在我国的东部地区采用焚烧的方式已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农作物秸秆的处理主要还是采用部分还田或全量还田的方式。由于成分和来源复杂,目前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村收集−镇转运−县集中处理”。大部分生活垃圾被集中焚烧或填埋处理,很少的一部分与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一起进行了堆肥处理。其中,如何减少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的损失是目前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3.3农业用肥改进控制N、P流失率
通过施加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控制N、P的流失。由于低廉的成本、良好的吸附性和生物亲和性,生物质炭受到科研者的重视,用于控制农田营养盐释放。姬红利等人将坡耕地土壤及滇池设施农业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土壤消毒剂和土壤改良剂来研究土壤改良剂对土壤解吸过滤液过程中TP和TDP值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径流雨水中TP及TDP值在投加改良剂后明显降低,能有效控制P的流失问题。但其经济性及环境风险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4农业面源水污染治理展望
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系列特性,如污染源多样性及随时性等,使它对我国农业及农村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危害。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支持;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户采用绿色农业补贴等经济激励手段;重建农业技术宣传等服务机构。
参考文献:
[1]朱小曼.浅析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6(16):70+142.
1.法律措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并制定出相关法律的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导致垃圾的大量排放,使垃圾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1972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联邦废物管理法》,将各种废物的收集和处置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该项法律的颁布改变了西德人的生活习惯,一般生活垃圾,塑料容器以及纸类等开始被分门别类地回收。随着西德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1986年联邦政府制定了“避免产生废物、废物再利用及安全处理原则”,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废物的认识从“怎样处理”上升到了“怎样避免产生”的高度。德国循环经济理念的导人体现在1991年颁布的包装废物管理条例》中,该条例根据“污染者负担原则”,明确了商品生产和流通业对包装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义务。
1992年德国通过了(限制废车条例》,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回收废旧车;1994年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清除法》,后经过数次修改,于1996年10月以((循环经济·废物管理法》正式生效。该法使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过去的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提出“本法律的目的是促进循环经济,保护自然资源,确保废物按有利于环境的方式进行清除”;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即任何生产过程首先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废物的产生,对于无法避免而产生的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和废纸、旧电池、旧汽车等,要求尽量采取循环利用的措施,以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规定了产品制造者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对于某些特定的产品,只有明确了回收的可能性后,才允许投放市场。
日本是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也是国际上较早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发达国家之一。其所有的相关法律文件,集中体现为“三个要素、一个目标”,即减少废物,旧物品再使用,资源再利用,最终实现资源循环型社会的目标。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废物处理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这两部综合性法律;第三层面是(《容器包装再利用法》、((家用电器再利用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再利用法》及((绿色采购法》五部专业性法规。1991年制订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完善了汽车及家电循环利用的判定标准以及事先评估、信息交流等体系。1993年颁布的环境基本法》中增加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等内容,并将此作为国民的义务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1994年政府又根据该基本法制定了(环境基本计划》,决定将建设循环型社会作为环境政策的长期目标之一来实施,并把实现低环境负荷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体系作为目标。日本把2000年定义为“循环型社会元年”,不仅新制订了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再利用法》、《绿色采购法》,还修订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并更名为《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I修订了1970年制定的(《废物处理法》,加强了控制废物产生和不正当处理的措施.?,002年制定了《汽车循环利用法》,在此基础上,又于2003年3月制定了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长期指导方针《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计划》。
2.经济措施
税收创度。日本的“再循环利用设备特别补偿办法”规定:对废纸和废饮料瓶类制品再商品化设备制造业、生态水泥制造设备、废家电再生处理设备除按一般规定给予退税之外,还按商品价格的25%进行特别退税。对废塑料制品再商品化设备制造业、建筑废物再生处理装置、废木材破碎及再生处理装置,除按一般规定给予退税之外,还按商品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美国亚利桑纳州规定,企业分期付款购买再生资源及环保设施可减税(销售税)10%;在美国康奈狄克州,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除可获得低息风险资本小额商业贷款以外,州级企业所得税、设备销售税及财产税也可相应减免.荷兰政府的目标是在10年内把全国废物产生量减少90%,其措施除了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外,对产生废物的人和企业都要征税,采用清洁生产或建立污染控制设备的企业,其投资可按1年折旧(通常折旧期限为10年).丹麦率先实行了“绿色税”制度,对生产原材料征收材料税以促进少用原生材料、多利用再生资源。德国已经开始征收生态税,对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外的能源都要征收生态税,间接产品也不例外,例如1升汽油的价格为1.7马克,再加6芬尼的生态税。
共瓜侧度。美国于1995年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对那些把绿色化学原理与化学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相结合的突出化学技术进行奖励,充分体现了美国对环境保护方面创新性工业研究成果的重视。日本的许多城市实行了资源回收奖励制度,对社区、学校集体回收旧报纸、旧包装箱的行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近年来,欧洲不少城市采取了付费交投包装废物的办法,这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办事,受环境意识和经济利益的双重驱使,许多消费者乐于这样做。
绿色采劝翻度。日本的《绿色采购法》规定,国家机关必须率先采购环境负荷小的产品。其目的是通过不断扩大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来提高资源再生产品企业的知名度,以促进企业扩大生产量,降低成本、降低价格、最终形成资源再生产品的良性循环。现在日本各行政机关纷纷制定了绿色采购方针,有166种物品被定为政府优先选择购买物品,其中以100%废纸为原料、白色度不足70%的复印纸被定为最优先购买物品,到2001年,政府特定购买物品的采购比例已达到了92.6%。美国各州也陆续制定了再生资源产品政府优先购买的有关政策法规,通过行政干预各级政府的购买行为,促进政府优先采购再生资源产品,同时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对政府各部门购买再生产品情况进行检查,对未能按规定购买的行为将处以罚金。
收费侧度。日本颁布的《家用电器再利用法》规定,制造商和进口商对制造、进口的家用电器有回收、再商品化的义务,并规定了4种废旧家电的处理费,其中每台电冰箱为4600日元,每台空调器为3500日元,每台洗衣机为2400日元。生活垃圾收费是减少城市生活垃圾数量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对每袋生活垃圾的收费增加1.5美元,城市垃圾总量可减少18%.现在,日本的3250个市、区、村中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的为2535个,收取工业废物处理费的为2833个,有效改善了日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德国的《包装废物管理条例》颁布以后,从1991年到1995年,制造商们为了减少处理包装废物所付的费用,纷纷将包装减少到最低限度,全国包装废物的总产生量减少了12%01991年,德国成立了进行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的DSD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在1997年的包装废物回收率为89%,循环利用率高达86%。相当于从每一个德国公民手中回收废物73.7公斤。循环经济使德国在GDP增长两倍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了近75%0
3.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主要包括理念的确立、研究人员的培养、各类人群的教育等。生态环境理念的确立和带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培养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来,日本政府积极开展对基础研究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促成各学术团体和研究型机构业务的开展,并从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中拨出专项基金鼓励科研机构进行废物处理及3R化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
各类人群的宣传教育重点是充分发挥社团法人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通过广泛的宜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生态环境意识,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推动绿色消费的进行。从20世纪60年代的环境运动到21世纪的循环经济,世界上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已经经历了三个历祖第一是以政府命令为主导,通过行政手段的方式来实现污染控制;第二是基于市场手段的经济刺激作用,注重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和技术创造力来实现废物的处惫第三是在进一步完善政府和企业作用的基础上要求实行信息公开,其实质是实现了公众监督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文明思想。
日本特别注重公众的参与。1998年笔者曾在大宫市参加过一次由非政府组织发起,东京大学小林教授做的市民环境家计薄讲座。讲座强调了家庭参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禽要做到的几个方面:有计划的购买食品,在食品有效期内用完,适量烹饪,不剩饭。自备购物袋,利用简易包装,购买简易包装产品;协助地方公共团体和商店、回收团体进行资源性废物的分类回收,争取每人每天从家庭排放的垃圾且比上一年度减少15%。名古屋市的非政府组织还发动市民开展义务收集公共垃圾活动,并发放介绍垃圾分类处理和再生利用的宣传小册子,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工作。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特别注重将正确处理垃圾的知识纳人各级学校教育中,从学生抓起,让每个人从小就充分意识到正确处理垃圾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移民城市,蒙特利尔市特别注意制作多国文字并适应不同阶层人员的宣传材料。所制作的宣传品既有趣味性,又有持久性,宣传品的载体形式多样,使人每天看得见记得住。
4.技术措施
循环经济主要是通过采用高新技术引导各行业推广3R技术、清洁生产和废物资源化。日本北九州市的生态型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效果得益于3R化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通过高新技术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实施清洁生产运动,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了经济利润和环境改善的双重目标。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四年后不仅减少了84%的污染物排放,还取得了2125亿日元的经济效益。现在北九州市不仅摘掉了闻名于世的重污染工业区的帽子,而且城市的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6倍。
日本东京电力株式会社和财团法人千叶县都市公社联合在千叶县的幕张新都心高新技术开发区投资约69亿日元,建成了地表水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并于1990年4月开始投人使用。该技术利用污水处理厂排水水温夏季约为250C、冬季约为17℃且比较稳定的特点,将污水处理厂排水中蓄积的热能通过蓄热式热泵系统为49万平方米的区域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空调源。在每年提供1290亿大卡热量、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减排了6800吨二氧化碳、2.9吨氮氧化物。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符合循环经济3R原则并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热泵空调技术在建设日本的循环型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环境产业化”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绿色高新技术支持。
5.市场措施
市场措施主要是通过健全可循环利用资源的交换、收集及回收利用市场来完成。日本的废物交换情报网络系统非常发达。在日本既有社团法人机构的“循环经济研究会”每周定期发表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信息,同时各地的有关部门也相继建立起废物交换情报网络系统,日本的各市区村几乎都有专门发行二手货信息的报纸及时向市民信息并组织旧货调剂交易,以利于市民进行资源循环再利用。这样的社会中介机构可以使市民、企业、政府形成一体,通过沟通信息、调剂余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决策;邻避;风险社会;响应式设计
美国电机工程发明与设计大师米登多夫指出,“工程设计是一个重复的决策制定活动”。意即在管理视角下,工程设计过程也是一个决策过程。传统的工程规划设计决策是以设计规范和标准为原则,规范和标准则来自于对工程和技术已有的知识或认知。然而,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贝克认为,作为工业化的产品以及技术创新的副作用,它是我们对知识仍有许多“无知”的领域情况下开展过分自信的决策所引发的(郭巍青、陈晓运,2011)。就工程设施而言,贝克所言“副作用”表现为工程或设施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等负外部性,负外部性被公众感知就构成了社会风险。在现代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在提高,当他们感知风险时,必然提出规避风险的诉求。如果诉求得不到“响应”,他们只能采取“集体行动”或其他非理性的行为,排斥和阻碍地区开发或工程兴建,许多工程因之而失败。因此,现实需要人们对目前的大型工程规划设计决策程序与方法加以审视。
一、 “邻避”困局:现代大型工程规划设计决策面临的挑战
目前,“邻避”成为国内一个很热的词汇,即对于政府推行或兴建的大型工程或公共设施,居民能理解其对社会整体而言是必要的,但又强烈反对其与自己居住区毗邻。近年来,我国“邻避事件”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经媒体报道,社会影响较大的如2007年刚开始兴建的厦门PX(对二甲苯)化工项目因为市民集体行动抵制活动而被迫迁址;2009年政府公布广州番禺区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选址地点定在番禺区大石街会江村附近,遭到周边市民的强烈反对而搁浅;2011年11月北京海淀西二旗餐厨垃圾相对集中资源化处理站项目公示后,附近二三百名居民举着反对垃圾处理场条幅聚会抗议。
可见,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大型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决策均遭遇了“邻避”困局。这一困局的根源究竟在哪?根据荣格心理学理论,“邻避情结”可解释为人类内心所固有的保护自身健康、生活环境和财产免遭损失的情感,是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属于“集体无意识”形态。“集体无意识”内容是原始意向(原型),原型与本能彼此决定,当一种与特定原型相对应的情境出现时,这种原型就被激发并不可抗拒地表现出来,形成一种本能的冲动。因此,“邻避”的真正根源是与“邻避情结”的原型被相对应情境所触发。
这种情境是什么?郭巍青、陈晓运(2011)将邻避冲突归于居民对设施的技术风险感知和社会建构及其与政府在风险定义争夺中形成的环境异议,NIMBY一词原创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学教授Michael O'Hare将设施受当地居民排斥的原因归于设施的负外部性问题。公众的风险建构源于设施的负外部性,所以这种情境可定义为:由于某些工程或设施存在负外部性,当居民“被”临近时,居民风险感知的“瞬时”,“邻避情结”得以触发。现实中观察到,公众乐意与产生正外部性的工程或设施(如公园、学校、银行、地铁等设施)为邻,这是“邻避情境”定义的一个侧面注解。
至此,可认为“邻避情结”触发的关键,一是设施与居民的“安全距离”长短;二是负外部性的强弱。这两方面都对大型工程规划设计决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垃圾焚烧发电厂兴建中的环境异议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国家环境保护部、发改委和能源局联系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82号文)附件。然而,近年来按照这一规范规划选址和设计的许多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均遭遇“邻避”而搁浅,著名的案例有广州番禺项目(选址阶段)和苏州吴江项目(已建成)等。
二、 风险社会视阈下的传统大型工程规划设计决策程序反思
传统工程规划设计决策程序中,工程的兴办者(投资者、建设单位或公共设施的政府责任机构等)是规划设计方案的直接决策者。但是,他只是拥有对最终方案的选择权,因为他并不了解专业知识,他只能依据设计师对方案的解释进行决策。设计方案的细节及专业技术内容的决定权则属于设计师,兴办者只有建议权(刘云月、马纯杰,20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