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燃料市场分析

生物燃料市场分析

时间:2023-12-25 10:46: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燃料市场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燃料市场分析

第1篇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身能够净化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等成不利影响的现象。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各种的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愈来愈严重,特别是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更成为了人们治理的重点,这是由于现在的汽车数量不断的增加,增加的速度已经超过了环境所能承载的速度。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在2012年的2月份,第200万辆汽车就落地行驶,这个数量的汽车不仅对城市路面交通产生很大的压力,同时对人们生活的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新能源汽车虽然具有传统汽车所不具备的清洁、环保等优点,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缺陷,如造价昂贵,除了动力环保之外车身其他设备与传统汽车一样,甚至有的还不如传统汽车,且如电动汽车,电池的续航时间,以及充电时间也是被消费者所诟病的。所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之路还是十分漫长的,不仅要对抗其他竞争者,更重要的是要先解决产品本身的问题。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克服这些困难,并且要在国外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找到解决办法之前,这样才能把握到先机。

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一)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分析

据中汽协会不完全统计,2012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8368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655辆、混合动力2731辆;销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579辆、混合动力2580辆。以此测算,要达到规划目标,未来几年年均纯电动和插电混合汽车销量需超过13万辆。另外,海外市场的快速发展也让国内企业看到了希望,2012年美国共销售电动汽车19000辆,法国有4613辆电动汽车登记上牌,德国2012年共售出2254辆电动车,混合动力车13622辆。

由于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动是开始于公共服务领域的,因此2012年以前,这些企业中以商用车为主导的占据了大部分。不过随着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出台,产品结构从以商用车为主导逐渐向以乘用车为主导的趋势发展。乘用车方面,2012年拥有节能与新能源产品在售的乘用车企业从2008年的 4家增长为13家,共计39款车型,其中12款为2010年公告的新车型。

(二)新能源汽车国际市场分析

对于新能源汽车是否能够在国际上找到广泛的市场以支撑将来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出口。美国作为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是大部分发达国家汽车市场的代表,因此美国国内的政策及对新能源汽车需求情况可以作为全球情况的样本;而日本作为最先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掌握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其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及对外出口策略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最后是印度,印度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汽车的需求量是到最近几年才开始慢慢增加的,并且印度是中国传统的汽车的主要出口国,印度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及认知情况可以帮我们了解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或者是不发达国家对于传统汽车的需要与新能源汽车的需要与情况的对比。

三、新能源汽车出口面临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汽车业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汽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必经之路。汽车出口作为汽车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出口对于汽车销售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国新能源汽车研究起步较早,但政府投入长期不足,企业投入更少,长期处于试验阶段。近年来虽加大投入,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技术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不仅面临着其他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挑战,同时也有自身产品的问题,包括新能源汽车是否真的节能减排,电池生产技术和成本,充电站系统建设问题。这些都对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产生重要的影响。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链尚未形成,产业化能力亟待提高。

(二)环境政策问题

在传统汽车生产技术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国人抱有很大的希望,觉得我国与发达国家正处在同一起水平线上,甚至可能超过竞争对手。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认都支持这一观点。从有关数据来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是否与竞争对手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还是不能肯定的。电动车目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从电池,电机和电控三个关键技术来看,专家认为目前我国与西方先进水平相比在电池方面相差最小,但在电机与电控技术方面与国外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国外其他制造商的技术相比并不是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研发电动汽车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必经之路,它毕竟是最现实的途径之一。弃之不顾,在将来则有可能处于被动的位置,但若忽视其他方面只顾研发电动汽车也是不太妥当的。

我国现在已经有成熟新能源汽车投入市场使用,从混合动力公交车的运行、使用情况来看,目前的市场使用尚好。使用混合动力客车,便于公交公司建设充电设施,且客车的年运行里程高,目前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政府推出“三年十三城千辆”计划,应该还要加大推广的力度。公交公司目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政府应该加大对公交公司的补贴力度,鼓励公交公司购买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不断得到改进,其社会效应也才能不断得到体现。

(三)三大瓶颈

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已起步多年,但距离市场化的推广和商业化的运作还是很大的,目前依旧停留在研发样品和展示产品阶段。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研发方面正面临三个主要问题:

一是新能源汽车环境配套系统尚未完善。当一种新能源面向市推广时场,新能源安全使用测试、市场可行性调查以及市场配套设施等都需有完整的系统支持,否则不具备可操作性,而这一点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弊端”。

二是我国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通常是以单样产品为中心,“单一化”的发展模式成本高、风险大。

三是节能环保意识还未深入人心。

四、解决方案

(一)拓宽新能源汽车研究领域

根据2007年11月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驱动方面和动力控制的先进技术,形成的具有先进技术原理、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当前,一般认为新能源汽车主要有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目前在国际上已有了大量关于使用生物燃料的实践,生物燃料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路线。巴西将从2010年1月份开始将生物燃料的掺混率从原来的4%上调至5%。美国要求到2030年生物燃料的使用率必须占交通运输燃料的30%,欧盟要求到2020年生物燃料要占有10%为,瑞典则要求石化燃料全部以生物燃料代替。发展生物燃料,解决生物燃料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该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另外,将传统燃料的使用效率提高也是意义非凡的。

(二)成立国家新能源汽车研究机构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力量目前主要是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及大学。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不同于一般的应用性研究,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创造性研究,它需要研究人员专心、专注、投入大量精力,与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成败共同命运。这对于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及大学中的研究人员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因为。研究人员身处所在企业或学校的大环境中,必然会被所在组织复杂的人事关系所影响。为此,国家委托单位应对课题组的科研管理制度提出明确准则,并对其进行半年及年度审计。国外的部分大企业在研发重要的新产品时将研发人员与现有组织暂时分离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家应该要像成立空间技术研究院一样,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以进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并对该研究机构进行严格管理。如比亚迪成立了中央研究院、通讯电子研究院以及汽车工程研究院,专门负责研发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这也是其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企业不应依赖技术进口及低廉价格作为增加出口的方法

欧美市场之所以成为国内汽车制造商追求的目标,是因为其市场规模健全,消费层次高,而现实的情况下,为了突破非贸易壁垒,我国当前汽车出口情况就是国内厂商既想扩大出口又不想被请他竞争者制约,于是大多与国外厂商合作,引进国外生产商的技术,可是合作的后果就是自主研发的国内制造商失去了一开始占有的先期市场,而合作的厂商虽然相较于国内同行而言优势比较明显,但由于国内生产商没有拥有核心技术,长期发展将会受到国外公司在技术方面的控制。于此同时,因为国内汽车生产商最大得竞争力之一就是低廉的价格,因为低廉的价格快速有效地增加出口量是比研发更为快捷的途径,所以国内企业重量不重质,盲目的扩大出口量以达到规模效应。可是依照当前的世界汽车市场的格局分析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于技术生产指标的控制极其严格,新兴起的印度新能源汽车在价格上与中国产品相比不仅不存在价格劣势反而更具有优势。所以中国企业首先应该更加重视非洲等不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以及结构,由于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使得中国在出口关税方面拥有其他竞争者所不具备的优势,外国汽车制造商在这些国家相对于我国而言则缺乏价格优势;而且这些市场处于萌芽时期,对于产品的要求相对较低,我国汽车厂商现有的技术就已经能够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了。有了非洲市场作为发展的基础,国内厂商可以放心的投资新技术的开发以此来拓展企业在技术偏好型的市场上的销售。就如田忌赛马一般,以自己的优势来与其他竞争者的劣势相抗衡,并接优势力量转化劣势后,所谓的困境也就被解决了。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从就目前情况而言,加大政府的扶持这主要包括对增加公交系统购买混合动力客车的补贴以及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虽然我国在发展电功汽车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与资源优势,但目前我国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和规划是相对落后于其他国家的,还需要大大提高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从汽车产业发展的走势来看,我国应该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与政策主导作用,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振兴中国汽车产业。,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投资主要集中在了镍镉电池开发与混合动力汽车使用上,反而对于充电基础设置需求少效用高、使用潜力较大的锂电池开发进度缓慢。因为混合动力和镍镉电池的研发成本低、完成速度快、技术与理论都以形成多年,所以自新能源汽车概念在中国出现,就不断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和镍镉电池汽车,这种发展模式导致中国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不能够在国外市场上与日本、欧美的高效能锂电池汽车相抗衡,而国产厂商因为改善生产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不能及时转型,这导致我们虽然清楚产品的竞争力不如国外,但只能继续生产,这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规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快速发展,亟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企业做创新的主体,产学研要更好地结合,行业组织要提供更多的信息,搭建更多的平台,消费者更加理性、科学地消费。只有进行协作,风险共担、成果共享,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才可能获得实质性的发展。

五、结论

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有效改善空气污染,不仅对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对人体也有利。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用以改善空气污染,不仅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同时也对人体有利。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不仅对汽车制造商有好处,对于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新能源汽车只有在打入国际市场之后,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产品化生产,以及建立配套系统。

参考文献

[1]罗晓忱.理性的理解并把握新能源汽车出口形势[J].时代经贸.出版年份:2010年.

[2].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武汉金融.出版年份:2010年.

[3]董芳.比亚迪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战略研究[D].保存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4]黄子平.我国新能源客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客车技术.出版年份:卷2010年.

第2篇

关键词:丙烯酸; 丙烯酸酯; 生产现状; 技术进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oduction of acrylic acid and esters of the status quo,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nd use a simple introduction.

Keywords: acrylic; acrylate; production status; technical progress

中图分类号: TQ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自20 世纪 30 年代实现工业化。丙烯酸生产方法先后发展经历了氰乙醇法雷普法烯酮法丙烯腈水解法丙烯氧化法, 由于经济和技术原因,前面4 种工艺已经逐步被淘汰。20 世纪 80 年代后新建和扩建的丙烯酸装置均采用丙烯氧化法。

一般情况下,丙烯酸主要用于生产丙烯酸酯,可作为丙烯酸乙酯、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以及丙烯酸甲酯的原材料,而丙烯酸酯主要用于生产溶剂型丙烯酸树脂。

2生产现状

目前国内有大型丙烯酸装置5套,丙烯酸酯装置9套。北京东方化工厂、吉林石化公司、上海石化高桥丙烯酸厂等,3家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99%左右,其他的生产厂家单套装置的年生产能力只有数百吨,且受原料价格的限制,生产成本较高,产量大多不稳定。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对丙烯酸及酯的需求在逐年增加,目前已有几套在建或拟建装置,“十五”期间就可基本完成建设并投产,生产技术均从国外引进,单套装置的生产能力均为数万吨。

此外,国内已有的3大生产厂家也拟进行扩建,如:北京东方化工厂拟在现有基础上再扩建一套8万t/a丙烯酸生产装置。“十五”期间,以上项目若均能顺利完成,国内丙烯酸及酯生产能力将达到52万t/a。

3技术进展

(1)世界技术进展

杜邦公司开发的移动床工艺在少量氧气或无分子氧(晶格氧)条件下进行,通过较少的氧量来提高丙烯酸选择性,并减少COX副产物量。但由于丙烯氧化速率高于晶格氧分散到催化剂表面的速率,所以该工艺必须提高反应物中的催化剂用量、丙烯浓度以及缩短物 料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

丙烯酸生产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丙烯氧化成丙烯醛;第二步丙烯醛氧化为丙烯酸,日本催化合成公司开发了能保持丙烯酸高产率的单一反应系 统。它采用单一固定床管壳式热交换反应器,由一个壳体和大量反应管组成,壳体被分成二个独立空间,使冷热介质能单独循环。反应管内从底部到顶部装 填着丙烯醛催化剂和丙烯酸催化剂,两种催化剂之间装填惰性物质。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沙伯)采用适当的催化剂和工艺条件,实现了丙烷直接氧化制得丙烯酸,选择性 高达57%,催化剂采用的是含钼、钒、锑、铌、镓、银、 金的混合金属氧化物。一步法工艺可以节约大量基 础投资。

美国绿色技术公司诺维莫公司开发一种以乙烯为原料的丙烯酸生产工艺,以环氧乙烷 和可循环利用的一氧化碳为原料,得到中间体丙内 酯,进而生产出更加廉价和环境友好型的丙烯酸产 品,这种新的工艺路线可以削减原料成本20%〜 30%。人同时还可以减少投资成本约50%。

一些企业利用可再生原料来生产丙烯酸

嘉吉公司和诺维信公司合作开发一种从可再生原材料3-羟基丙酸(3HPA)生产丙烯酸的工艺。发酵过程将基于一种生物工程微生物,将葡萄糖或另一种碳水化合物资源转化为3HPA。 发酵过程为多步反应 在微生物细胞核中进行。然后回收 3HPA 并转化为化学品衍生物 如丙烯酸。该技术预计到 2013 年可商业化应用

阿科玛公司利用生物燃料生产的可再生副产品甘油生产丙烯酸的工艺在 Carling 进行中型生产。

日本催化合成公司推进基于甘油的工艺生产丙烯酸,甘油是从植物油制取生物柴油得到的副产物。该技术可从可再生原料来源制取碳中性的丙烯酸。新开发的催化剂通过甘油气相脱水制取丙烯醛,丙烯醛再通过气相氧化技术被氧化成丙烯酸。

美国 OPX 生物技术公司商业化规模生物基丙烯酸装置,将于 2013 年投产 中型规模已达到成本降低 85%的目标。OPX 生物技术公司设定的其丙烯酸成本商业化目标是50美分/磅,将低于常规的烃类基丙烯酸。生命循环分析也表明 OPXBIO 公司的葡萄糖基丙烯酸的碳足迹要低 85%。

陶氏化学公司与 OPX 生物技术公 司于 2011 年 4 月 11 日宣布,两家公司正在合作开发产业化规模工艺,以便从可再生原料路线生产生物基丙烯酸。联合开发协议将验证利用可发酵糖为原料的工业规模工艺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生产的生物基丙烯酸要与石油基丙烯酸有同等性能品质,创建这一市场的直接替代方案。

(2)我国技术进展

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基础上,上海华谊丙烯酸公司与兰州石化研究院合作自主开发丙烯氧化催化剂,并建成 6000 吨/年工业示范装置。兰化研究院自主开发的 Ly-A-8801 和 Ly-A-8802 催化剂的单管试验结果表明:丙烯氧化制丙烯醛在空速为 800~1000h-1、盐浴温度310℃、丙烯:空气:水=10:73:17情况下,丙烯转化率≥98%,丙烯醛收率≥81%,丙烯醛+丙烯酸总收率≥92%,COX≤4%;然后丙烯醛氧化制丙烯酸反应在空速1450h-1、盐浴温度为258℃的情况下,丙烯醛转化率≥98%,COX≤3%。催化剂运行1000h以上,性能良好。上海华谊丙烯酸公司工业试验装置采用兰州石化研究院开发的国产催化剂后,负荷由 100%提高到 125%,产量扩大到 8000 吨/年,该公司又以此技术为基础,建造 3 万吨/年丙烯酸装置应用成功。

4主要用途

(1)丙烯酸用途

我国丙烯酸主要用于生产通用丙烯酸酯,其消费量占丙烯酸总消费量的 65%,近年由于SAP需求快速增长,已成为国内丙烯酸消费增长的亮点,而且丙烯酸还用于特种丙烯酸 洗涤助剂等领域。

此外,我国聚合级丙烯酸在水溶性聚合物上的应用比例较大,主要用于絮凝剂、乳化剂、阻垢分散剂、颜料分散剂、增稠剂、石油开采助剂等,产品类型有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等。目前在国内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循环水处理、颜料、石油开采、纺织、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2010年我国以上诸领域的丙烯酸消耗量约为13万吨。

(2)丙烯酸酯用途

丙烯酸酯主要用于胶黏剂、涂料、皮革等领域,其中用量最大的是丙烯酸丁酯。2010年中国丙烯酸酯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7%,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丙烯酸酯消费国。

据分析,建筑、纺织、包装材料和卫生材料领域将成为中国丙烯酸酯市场未来发展的四大驱动力。

建筑行业仍将是我国丙烯酸及酯的主要消费领域。丙烯酸及酯在建筑涂料和胶黏剂方面的开发应用前景看好,其中丙烯酸2-乙基己酯主要用于生产胶黏剂,聚丙烯酸乙酯则主要用于生产涂料。丙烯酸酯类建筑乳液产品因性能优异和对环境友好,可用作内、外墙涂料,深受用户青睐。预计2012年我国建筑涂料需求量将达300万吨,配套的通用丙烯酸酯消费量为38万吨。

化纤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和外向型产业。预计到2012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将达到1300亿美元,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2%。化纤和纺织服装业发展及产品档次提高,对丙烯酸酯类高档纺织浆料、涂料印花浆和加工用胶粘剂等需求必将大幅增长。

随着中国包装材料业迅速发展,包装胶黏带用丙烯酸酯类胶黏剂需求量将不断增长。2010年,中国压敏胶黏剂制品(胶带及标签)产量约为66亿m2,共消耗丙烯酸酯类压敏胶37万吨,预计今后中国压敏胶需求增速将高达15%。

在汽车工业,丙烯酸酯橡胶具有耐热、耐老化、耐油、耐臭氧、抗紫外线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高温,耐油环境中,特别是用于汽车曲轴,阀杆,汽缸垫,液压输油管等。过去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制备的传统汽车配件已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的要求,将逐渐被性能优异的丙烯酸酯橡胶所替代。2010年国内汽车工业对丙烯酸酯橡胶需求量达 8900吨,2012年将达9200吨。

5结语

在我国,丙烯酸及酯工业属于新兴工业,。虽然该工业需要较大的投资,而且具有复杂工艺流程和较高技术难度,但是其产品附加值高 市场前景好。如果要实现我国丙烯酸工业的快速良性发展,必须作好市场分析、应用开发、生产规划和工艺研发。

参考文献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主要有机原料品种的生产现状和技术进展, 1997. 10.

第3篇

【关键词】光伏产业;多晶硅;可行性研究

一、多晶硅产业发展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规化石能源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原油方面,我国从2009年开始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1%以上,到2011年已经达到了55%以上。据专家预计,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据中国工程院完成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对中国油气供需态势的基本估计:2020年中国将消费石油(4~5)×108吨,中国2020年年产石油约1.8×108吨,供求矛盾长期存在;2020年中国将消费天然气2000×108立方,而中国2020年年产天然气约1200×108立方,需进口800×108立方。能源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常规能源资源枯竭,但能源需求递增,能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能源问题,人们已经发现:作为新能源之一的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与煤炭、煤化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相比,有着成本低廉、用之不竭、环保经济等无可比拟的显著竞争优势,成为人类新能源利用的首要途径。因此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产业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的宠儿,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多晶硅产业的支撑。

晶体硅是太阳能光伏材料的主要原料,其中直接以多晶硅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占56%,以单晶硅片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占29%,而单晶硅是用多晶硅拉制成的,两项合计占到85%。

表1 太阳能电池用各种材料所占比例

从光伏产业链条来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多晶硅原料―单晶硅拉制/多晶硅浇铸―硅片切割―电池制造―组件制造―产品应用)呈现倒金字塔状,进入壁垒最高的环节就是太阳能级高纯多晶硅原料的生产。

太阳能作新能源的重要内容,被国家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支持。先后出台了《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系列对新能源光伏企业利好政策。

二、项目概况

拟投资约110亿元人民币,采用改良西门子技术,主要建设装置包括:四氯化硅“冷氢化”转换系统、三氯氢硅提纯、多晶硅还原装置、尾气回收系统、紧急排放处理和工艺排放处理系统;建设门卫室、行政楼、维修间、变电站、实验室、控制室、电气室、废水处理系统、存储罐区、消防水罐等配套基础设施。

项目建成后,本项目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20亿元,新增利税约30亿元,可直接新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充分利用当地煤炭、电力等资源优势,利用多晶硅产业龙头作用,培育和发展壮大当地的光伏产业;同时可带动机械、服务等配套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项目总规模为30000吨/年;按10000吨/年三条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一期工程首先考虑建成一条10000吨/年生产线;二期工程考虑两条10000 吨/年生产线。

三、拟厂址选择

(一) 建厂地点的自然条件

金山开发区位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西,东临国家级开发区北距内陆口岸二连浩特490公里,西至草原钢城包头120公里,西南距鄂尔多斯天然气田480公里,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呼和浩特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交汇处,是“呼包银”经济带的核心及“呼包鄂”金三角中心。是人口最密集、交通最便利、工业最发达、市场容量最大、购买力最强的黄金地带。

(二) 建厂地点的社会经济条件

内蒙古金山经济开发区是土默特左旗旗委、政府开发建设的工业园区,于2002年启动建设,现已成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以京兰铁路为界分为两区,北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新区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新区科学布局了六个功能园区:电力载能园区、精细化工园区、现代物流园区、装备制造园区、科技创业园区和综合服务区。几年来,开发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亿元人民币,建成了较为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共引进企、事业单位124家,累计引进资金236亿元人民币;形成了以乳业、化工、电力、物流、装备制造五大产业为主导的,兼有新材料、新能源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四、国外市场分析

(一)产量分析

多晶硅是半导体和光伏产业的上游产品,其发展严重制约着半导体和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最近10年来,多晶硅的需求量随着全球光伏发电热潮和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以每年约40%以上的幅度急速增长。

(二)需求分析

2010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5.7GW左右,与2009年7.2GW的增量相比,增长率达到120%。2011年的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增加至19GW,比2010年仍有20%左右的增长。据CMIC分析2012~2014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将继续保持20%~25%的增速,国际光伏市场发展强劲。

多晶硅进口量持续增大。每年以近2万吨的进口量在增长,2012年,我国进口多晶硅8.28万吨,同比增长28%,主要进口国为美国、韩国和德国。而出口仅在1000-2000吨之间。

第4篇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纲要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第五章工厂技术方案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七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章财务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章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应和项目建议书所列的名称一致。

§1.1.2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系指负责项目筹建工作的单位(或称建设单位),应注明单位的全称和总负责人。

§1.1.3项目主管部门

注明项目所属的主管部门。或所属集团、公司的名称。中外合资项目应注明投资各方所属部门。集团或公司的名称、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国籍。

§1.1.4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单位协作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应注明各单位的名称及其负责的工程名称、总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如与国外咨询机构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则应将承担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单位名称、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担的工程、分工和协作关系等,分别说明。

§1.1.6研究工作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为依据的法规、文件、资料、要列出名称、来源、日期。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这些法规、文件、资料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1)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所下达的指令性文件;对项目承办单位或可行性研究单位的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

(2)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国家和拟建地区的工业建设政策、法令和法规。

(4)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1.1.7研究工作概况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简要说明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要求;项目拟建的理由与重要性。

(2)项目发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叙述项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进展概况,其中包括技术方案的优选原则、厂址选择原则及成果、环境影响报告的撰写情况、涉外工作的准备及进展情况等等,要求逐一简要说明。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生产规模、厂址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与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本节需将对有关章节的研究结论作简要叙述,并提出最终结论。

§1.2.1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

(2)计划销售量、销售方向。

(3)产品定价及销售收入预测。

(4)项目拟建规模(包括分期建设规模)。

(5)主要产品及副产品品种和产量。

§1.2.2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项目投产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辅助材料以及动力数量、规格、质量和来源。

(2)需用的主要工业产品和半成品的名称、规格、需用量及来源等。

(3)进口原料、工业品的名称、规格、年用量、来源及必要性。

§1.2.3厂址

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及必要性

水源及取水条件。

废水、废渣排放堆置条件。

§1.2.4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项目范围,即主要的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生活设施内容。

(2)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技术。

(3)主要设备的来源,如需向国外引进,则简要说明引进的国别、技术特点、型号等。

§1.2.5环境保护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主要治理设施及投资。

§1.2.6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工厂组织形式和劳动制度。

全厂总定员及各类人员需要量。

劳动力来源。

§1.2.7项目建设进度

§1.2.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项目所需总投资额。分别说明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总额,并按人民币、外币分别列出。

(2)资金来源。贷款额、贷款利率、偿还条件。合资项目要分别列出中、外各方投资额、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

§1.2.9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项目总成本、单位成本。

(2)项目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计算结果。

(4)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换汇(节汇)成本等指标计算结果。

§1.2.10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章中,可将研究报告各章节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

主要技术指标表根据项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规模、全年生产数、全厂总定员,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额、全厂综合能耗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全厂占地面积、全员劳动生产率,年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年总产值、年利税总额、财务内部收益率,借款偿还期,经济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

§1.4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地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说明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宏观经济要求。

§2.1.2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写明项目发起单位或发起人的全称。如为中外合资项目,则要分别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册国家、地址等详细情况。

(2)提出项目的理由及投资意向,如资源丰富、产品市场前景好、出口换汇、该类产品可取得的优惠政策、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等。

§2.2项目发展概况

项目发展开矿指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进行的工作情况。如:调查研究、试制试验、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写与审批过程、厂址初选工作以及筹办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2.2.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资源调查,包括原料、水资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调查。

2、市场调查,包括全国性和地区性市场情况调查;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供需趋势调查。

3、社会公用设施调查,包括运输条件、公用动力供应、生活福利设施等的调查。

4、拟建地区环境现状资料的调查,包括拟建地区各种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状况,大气、水体、土壤等目前环境质量状况等。说明环境现状资料的取得途径、提供单位、以及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取得的环境现状资料及文件名称。

§2.2.2试验试制工作(项目)情况

已完成及正在进行的试验试制工作(项目)的名称、内容及试验结果。这些实验包括建筑材料的试验、拟采用的新工艺技术的试验。对采用的新工艺技术必须有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证明。

§2.2.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各个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及厂址位置的初勘、测量、比选等工作情况。

(2)初步选择意见和资料。

(3)遗留问题。

§2.2.4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2)项目建议书所附资料名称。

(3)审批文件文号及其要点。

§2.3投资的必要性

一般从企业本身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及项目对宏观经济、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来说明投资的必要性。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1)企业获得的利润情况。

(2)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

(3)扩大生产能力,改变产品结构。

(4)采用新工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

(5)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优越条件和竞争力。

(6)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决,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的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阐述市场需求预测、价格分析,并确定建设规模。

§3.1市场调查

§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本产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产品的用途,如果产品是工业基本原料,应分别说明本项目产品在主要使用行业的用途及单位消耗量。

产品经济寿命期论述。调查本产品目前处于经济寿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更新换代的可能时间。

§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本项目产品国内现有生产能力总量,现有生产能力开工率;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利用率。

(2)国内现有生活能力总量在本地区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3)本产品目前在建项目的生产能力及其在地区间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4)已批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年月。

在建设项目和已批待开工建设项目,目前虽然没有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但却是生产能力的组成部分。

§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全国或地区目前的产量总数。

(2)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产量变化情况。

(3)本产品国内保有量与国外有关国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较,以了解国内保有量是多还是少,说明本产品市场需求满足程度。

(4)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进口量及进口来源,主要来自哪些国家或地区;占国内生产量或销售量的比例;进口产品的价格等。

(5)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国内生产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国家或地区出口,出口产品的价格。

§3.1.4替代产品调查

(1)可替代本产品的产品性能、质量与本产品相比的优缺点。

(2)可替代产品的国内生产能力、产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价格分析。

(3)可替代产品进口可能性及价格。

§3.1.5产品价格调查

(1)产品的定价管理办法,是由国家控制价格,还是由市场定价。

(2)产品销售价格,价格变动趋势,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出现的时间、原因。

§3.1.6国外市场调查

(1)产品国外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

(2)国外主要生产厂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销售量。

(3)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及其变动趋势

(4)我国进口该种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的生产能力及变化趋势。

§3.2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和空间商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应对下述各项与市场预测有关的因素加以说明:

(1)本产品的消耗对象。

(2)本产品的消费条件。消费条件因产品特点性能而异,如汽车的消费需要具备相应的道路交通条件;电视机、电冰箱的消费需要有电等等。预测某一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时,应将哪些不具备消费条件的消费领域从消费对象总量中剔除掉。

(3)本产品更新周期的特点,说明本产品有效经济寿命的长短。

(4)可能出现的替代产品,即代用品。

(5)本产品使用中可能产生的新用途。产品所用途的出现,意味着扩大了本产品的消费领域,扩大了市场需求容量。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预测的本产品国内需求量及与现有生产能力的差距。

§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替代进口分析。将本产品与目前进口产品从性能、重量、价格、配件、维修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本产品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拟建项目的产品在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具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的能力,则应考虑国外市场对本产品的需求。

分析国家对该种产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条件或鼓励措施,该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政策,该产品出口流向,出口价格是否有利。

通过以上分析,预测本项目产品可能的替代进口量或出口量。

§3.2.3价格预测

进行产品价格预测,要考虑产品产量、质量、同类产品目前价格水平,还要分析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国家的物价政策变化、产品全社会供需变化等因素;产品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为扩大市场需采用的价格策略等,综合以上因素,预测产品可能的销售价格。

对拟增加出口的产品或替代进口产品,还要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定价,如产品外销,应附有有关方面承诺外销的意向书。

§3.3市场推销战略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不可能仍然依靠国家统购包销完成销售额。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适的销售战略,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推销战略进行相应研究。

§3.3.1推销方式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3.3.2推销措施

(1)销售和经销机构的建立。

(2)销售网点规划。

(3)广告及宣传计划。

(4)咨询服务和售后维修措施。

§3.3.3促销价格制度

促销价格制定可根据市场销售预测情况确定,一般用于产品投产初期,以较低价格、同等质量、优良的售后服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投产初期产品以较低价格出售,会对销售收入产生影响,因此价格制定要合理,并应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时期后,可根据产品销售情况逐渐将产品价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产品销售费用包括建立销售机构、销售网点、培训销售人员、产品广告宣传、咨询及售后维修服务费用,在可行性研究中,应根据制定的产品销售计划,分别估算产品销售费用。对某些产品,销售费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计。

§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4.1产品方案

(1)列出产品名称。有多种产品时,应逐一列出主产品和主要副产品名称。

(2)产品规格标准。说明产品规格、标准选择依据。

§3.4.2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又叫设计生产能力,是指项目生产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实物单位或标准实物单位来计量。

(1)建设总规模。说明主要产品年产量,主要副产品年产量,主要设备装置。

(2)主要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生产线数量。

(3)说明项目经济规模,不同规模下项目效益与费用的比较分析,说明本项目确定的建设规模的合理性。

(4)如果项目采用分期建设方法,应说明项目总规模、分期建设规模并说明分期建设的起止时期、各期建设的主要内容。

§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根据确定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及预测的产品价格,可以估算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可以分别计算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年销售总收入,并计算销售收入和计算期内销售总收入,销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根据前面部门中关于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的论证和建议,在这一部分中按建议的产品方案和规模来研究资源、原料、燃料、动力等的需求和供应的可靠性;并对可供选择的厂址作进一步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新厂址方案。

§4.1资源和原材料

§4.1.1资源评述

资源系指项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资源,如矿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资源等。项目所需资源的来源、数量、运输方式、供应条件以及今后发展和开发趋势等,均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在有效期间所需资源及其来源的可靠性,应作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并就下列内容进行说明分析:

(1)项目需用的资源名称、经全国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储量、品位、成分、产地或供应点。

(2)资源品位、成分与需用要求的适应性。

(3)资源开采方式。要说明自行开采、计划供应、市场供应或合资开发等不同方式。

(4)本项目年最大需用量、资源的可能供应量及今后生产发展所需资源扩大供应的可能性。

(5)在已有资源不能满足拟建项目生产规模需求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进口(说明国别、资源品位),调整建设规模或分期建设等。

§4.1.2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1)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及供应。

按项目的生产要求,分别叙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成分、质量以及年需用量(包括年耗用量、储运损耗量),并分别撰写:

①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需进口的原材料表。

说明进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来源有变化时的应变措施,分析预测原材料国产化前景及分年度国产化的提高幅度。

对季节性生产的原料,如农、林、水产品等,需说明短期进货数量。

(2)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的供应。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是指生产需用的煤、电、水、汽、气、油等,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需说明生产所需燃料、动力及公用设施的数量和需由项目自建的种类和规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现有的燃料、动力数量。

①燃料品种的选择,应说明其依据,如执行国家能源政策、适应地区条件、满足生产特殊要求等。分别列出燃料需用量、来源、运输方式,进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电力最大需用负荷、供电来源及其稳定性、需要自建电力设施和投资估算。

③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应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设施。

④热源及供热要求。

⑤其它设施,如油、气、汽需用量、供应量及需要增加设施的情况。

(3)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估算。

将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购燃料动力分别计算费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生产特定产品的某些原料因尚无生产实践经验;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无成熟的生产和工艺;或使用缘由的生产方法生产新产品还缺乏必要的生产数据等各种原因,需要对原料进行生产(中小型)试验,以确定技术参数和消耗指标,测定产品质量,取得主要设备选型的各项数据。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说明:

(1)需要试验的原料名称、试验目的和要求。

(2)试验或试生产方法(试验室、中型或小型生产试验)。

§4.2建设地区的选择

选择建厂地区,除须符合行业布局、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外,还应考虑资源、区域地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四要素。其原则是:

自然条件适合与项目的特定生产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共政策;运输条件优越;有可供利用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协作条件;土地使用有优惠条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质条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选时,应着重论证所选地区在行业政策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4.2.1自然条件

(1)拟建厂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况和区域地质、地震、防洪等历史数据。

(2)水源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质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应量及水质变化、地区今后水源开发和可利用水量增长情况。

(3)气象条件。收集分析地区气温、湿度、降水量、日照、风等资料,对需要增设防风沙、抗高温、改善光照等设施的地区,需进行费用估算。

§4.2.2基础设施

叙述拟建地区与项目直接有关的公用事业及基础设施的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条件,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中选取最有利的地区。

(1)供电、电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电量及电压;费用及计费方式;供电部门的要求。

(2)供水、水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质;费用及计算方式;供水部门的要求。

(3)运输。地区内各种运输线路的分布;站库码头的位置和地形;运输费用;运输能力及其发展规划等。

(4)排水。排水条件;容污水能力;当地环保部门对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5)电讯、供热、供气等公用设施及可利用的种类、容量、技术特征等。

(6)施工条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应条件;施工劳动力来源;施工运输条件;施工用动力(水、电)来源等。

(7)市政建设及生活设施。包括当地的卫生、邮电、文化教育。

§4.2.3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指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水平及近远期发展规划、与本项目有关的现有企业、技术工人来源等在项目建成后所需社会协作的条件。

§4.2.4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项目选择建厂地区还应考虑其它特殊的要求。在选择下列地区建厂时应特别慎重,要取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认可。

(1)风景区、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

(2)水土保持禁垦区。

(3)矿山作业等爆破危险区。

(4)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气体污染严重的地区及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发区。

(5)军事设防区。

(6)生活饮用水源的卫生防护地带。

(7)民族宗教风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区。

§4.3厂址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厂址的选择不一定要与建设地区的选择分开,往往是厂址选择与建厂地区的选择合并进行。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相互牵扯地交叉进行的。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别叙述。

选择厂址通常是随基本建设程序的各个工作阶段逐步深入的。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需提出厂址初选意见;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提出具体厂址的推荐建议;进图初步设计阶段时,对厂址的各种条件需作详细勘查和落实,最终确认厂址,标定四周界址。

§4.3.1厂址多方案比较

建设地区选定以后,就在这个地区内选择若干个可供建厂的地段,作具体分析比较,从中选取一个比较理想的厂址。并编写厂址选择报告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研究报告中仅需叙述选择要点和厂址的主要优缺点。有关选厂所需的调查资料、勘察和测量资料、取舍理由、论证等均应编写入选厂报告内。确定厂址,须作多方案比较,一般可按下列内容进行。

(1)地形、地貌、地质的比较。

①工厂输出、入交通线、供电、取水、排污等与外界产生直接关系的方位、地形。

②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废渣堆置、四邻地物。

(2)占地土地情况的比较。比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积的比例,以尽可能少占耕地、林地为原则,作出占地用地情况的评价。

(3)拆迁情况的比较。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数量、原有居民需迁移的人数及拆迁安排等条件和难度的比较。

(4)各项费用的比较。由于各个可供选择地段条件不同,在费用上会产生较大差别,需作多方案比较。

①土地费用。如土地购置、拆迁、场地整治、青苗赔偿以及土方处理等费用比较。

②交通运输整治费。如需要建设或整治的运输线路,转运场站等费用比较。

③基础处理费。如不同工程地质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础处理的费用比较。

④取水、防洪、排污设施所需费用比较。

⑤抗震所需费用比较。

⑥环境保护、生活设施等费用的比较。

§4.3.2厂址推荐方案

(1)绘制推荐厂址的位置图。在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标明厂址四周界址、厂址内生产区、生活区、厂外工程、取水点、排污点、堆场、运输线等位置及四邻居民点和主要生产企业的相互位置。说明对生产要求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2)叙述厂址地貌、地理、地形的优缺点和推荐理由。说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符合建厂要求的理由。

(3)环境条件的分析。

(4)占用土地种类分析:

①占用耕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②占用林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③利用荒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④利用山坡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⑤需要拆迁的面积和估计所需的费用;

⑥推荐厂址的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第五章工厂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项目应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和工艺流程、重要设备及其相应的总平面布置、主要车间组成及建筑物结构型式等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在这一部分中,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将一些重要数据和指标列表说明,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示意图等。

§5.1项目组成

凡由本项目投资的厂内、外所有单项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产设施、生产后勤、运输、生活福利设施等,均属项目组成的范围。

各单项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质加以分类,一般可分为:生产车间或工段;辅助生产车间或配套工程;厂外工程;生产后勤车间或设施;生活福利设施;其它单项工程。

如有自成体系需单独撰写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备热电厂、水厂、铁路、专用线等,应列出工程的名称、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的编号。并将工程的投资列入项目总投资内,分项研究报告列为附件。

§5.2生产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方案系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包括专利或专有技术)、生产方法、主要设备、测量自控装备等技术方案。选择技术方案必须考虑:技术是否是先进成熟的;是否适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产品所定的质量标准;能否适应拟建地区现有工业水平;在维修、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碍;所需投入物的规格和质量能否满足生产要求,并与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劳动力来源相适应等。

§5.2.1产品标准

叙述本项目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质量标准。如国家一级标准、行业标准等。并将选定的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常用标准作比较说明。

§5.2.2生产方法

使用同一种原料生产同一种产品,如有不同的生产方法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作方案性选择,根据产品用途、质量和成本等因素择优确定。对选定的方法需要说明生产方法的名称及主要特征、选用的理由以及与其它生产方法比较的利弊。

在选用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时,应说明取得技术来源、专利号、技术特征,还需说明专利和技术转让费的金额及支付方式。

§5.2.3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系指投入物(原料或半制品)经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产品或加工品)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和数据,统称为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结合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各种消耗等要求,选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只叙述若干主要车间的工艺流程,一般车间可从略。

§5.2.4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主要工艺设备系指工艺流程中的重要设备(包括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应按车间、工段分别叙述所选取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来源。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则应详细论述引进的必要性,引进的必要性,引进方向和选择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是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合理性的具体表现,必须作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与来源。

(1)按车间、工段编列主要工艺设备(包括计算机集中控制站室的装备)一览表。需要引进的设备(包括备品备件)应单独列表。引进设备还要说明引进必要性、备品备件的来源、国内分交方案,引进设备外汇来源及引进计划。

(2)一般设备(除已列入表内的设备以外的其它设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不作详细选择,但需按车间(工段)参照现有同类型、同规模生产厂所用的一般设备估算本项目应予装备的设备数量,或采用行业中惯用的比例指标推算出本项目,本车间所需一般设备的数量。

(3)全厂计量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

(4)设备费用估算。主要设备可根据询价、协议意向书中价格等分别估算,一段设备可综合估算。

§5.2.5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单位产品所用材料、燃料、动力等的消耗指标选取的来源有:

(1)现有生产厂的消耗定额高低值的平均数;

(2)同型号设备的实际运转时的消耗值;

(3)通过生产试验测定及分析推算;

(4)设备出厂时的说明或订货合同规定值。可行性研究中,可结合本项目技术方案特征,确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值;

(5)撰写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表。消耗指标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需用量,消耗指标纯属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数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运输、储存的损耗。消耗指标与所用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有关;同一种设备不同型号的,又同生产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关,因此常被用作企业间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5.2.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应就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的输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盘的研究,选择车间布置方案。车间布置方案要求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车间布置简图、主要标准尺寸和技术说明。

非主要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积、平面尺寸、层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5.3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3.1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各单项工程、工艺流程、物料投入与产出、废弃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储存、厂内外交通运输等情况,按厂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以及行业、专业的设计规范进行安排。达到工艺流程(生产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流送线路最短、货流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总平面布置还应考虑到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线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在确定了总平面布置原则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厂区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基础、管沟、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厂土石方量,并说明余缺量的走向与来源。

§5.3.2厂内外运输方案

根据工厂的投入物、产出物与废弃物的总量,按其不同种类、不同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分类说明,从运量、运距、运输成本、运输负荷变化以及投资与经常费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确定和推荐经济、实用的运输方案。运输方案的确定要包括全厂运输量分析、运输设备选择和厂外、厂内运输方案的说明,其中厂内运输方案要求作到与生产有机配合。

§5.3.3仓储方案

论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辅助生产物料主副产品的年周转次数;储存期(可供生产需要的天数);储存方式(散堆、包垛、罐储);装卸及搬运方式等方案设想和要求,对用量较大的大宗货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仓储方案,应专题叙述。

§5.3.4占地面积及分析

建设项目用地,应遵循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尽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数量,并分别估算生产区、生活区、原料基地占地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系数、生产区场地利用系数、全厂绿化系数、占地用地面积等指标。

在占用土地分析中,还需同时说明需要拆迁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数量、面积、建筑类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构筑物的面积,拆迁后原有人员及设施的去向,项目需要支付的赔偿费用。并对可能的不同拆迁方案进行拆迁费用及征地费用的比较。

§5.4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工厂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仅需对主要生产厂房、重要构筑物以及特殊基础工程作原则性的叙述和方案选择建议,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标准、结构造型、基础类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术措施等。对一般建(构)筑物只作综合说明、估算工程量、选取单位造价指标等即可。对全厂所有建(构)筑物的工程量,造价以及三材用量。视单项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估算。

§5.4.1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按生产流程顺次列出主要建(构)筑物名称、建筑面积;建筑形式和标准、建筑材料的选用要求;特殊要求(防腐、防爆、防火、隔音、隔热等);消防及报警设施选用标准和要求,应遵守的设计规范名称。

对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积作综合性说明。

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是建构筑物的结构造型、地基处理方案、建构筑物基础造型及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对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有地震烈度确定依据、地震设防标准及设防方案的选择及说明。

§5.4.2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遇有不良地质条件的项目或重要建构筑物与大型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应进行特殊基础工程设计,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对需要防震动,防腐蚀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对基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需作专题研究,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5.4.3建筑材料

分析拟建地区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称、规格、运输条件、预制构件的最近供应点和可提供的最大构件规格及制作能力。需由外地供应的应说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称及供应点。对项目施工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单独说明,如需说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与机具、大型或大宗预制构件的来源等。

进行三材用量估算,撰写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6.1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1)项目的地理位置(附平面图);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江、河、湖、海、水库的水文情况;气象情况;

(3)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

(4)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情况;

(5)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6)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7)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8)交通运输情况;

(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6.2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主要污染源

分车间叙述产生污染物的装置、设备、生产线及其投入物、产出品和排出物的品种、数量、排出方式,产生震动和噪声、粉尘、恶臭、有毒气体的装置和车间;易燃、易爆、剧毒物料的运输线路(指厂内外自运)、储存库站位置;放射性物料及放射性废弃物的运输线路、储存和使用场所及其位置。

分析污染物的性质、成分、数量、危害程度。

§6.2.2主要污染物

(1)主要污染物向厂(场)外排放的性质可分为:烟尘、粉尘、废气、恶臭气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废液、废渣、噪声、放射性物质、振动、电磁波辐射等。

(2)主要污染物所含有害物质分析,列举污染物所含主要有害有毒物质。

(3)排放量。污染物经处理后最终排入周围环境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混合物的数量,注明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含量或浓度,并列出国家或地区允许的排放标准。

§6.3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是指国家及项目所在地区环保部门颁发的标准,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噪声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有关法规、规定等。如地区规定严于国家规定时应执行地区规定;地区没有特定要求的;执行国家规定。个别目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制定标准的由可行性研究单位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确定。

§6.4治理环境的方案

(1)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防范和减少影响的措施。

(2)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森林和植被破坏影响野生物、植物繁殖和生存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3)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疗养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土壤污染、水源枯竭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4)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的破坏程度及对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污水、废气、废渣、粉尘、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5)噪声、震动、电磁波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消声、防震的措施。

(6)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6.5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监测布点原则;

监测机构的设置和设备选择;

监测手段和监测目标。

§6.6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对可以量化的环境影响,可将其计算并列入经济评价中现金流量表内进行分析。

§6.7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6.8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建设项目必须确保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和评价。

§6.8.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2)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振动、噪声等操作者健康影响的分析;

(3)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较大的设备、分布点及其危险程度。

(4)可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

§6.8.2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1)危险系数较大的生产点、拟采取的防护方案及安全检测设施;

(2)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报警、紧急事故处理等安全设施的初步选择方案;

(3)对高温、高噪声、高振动工作环境拟采用的防护、检测和检验设施。

§6.8.3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1)机构设计及人员;

(2)保健人员和保健制度;

(3)日常监测检验人员。

§6.8.4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七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7.1企业组织

企业组织机构包括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的划分,其设置主要取决于项目设计方案和企业生产规模(产品范围和产量、车间多少、职工人数等)。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要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管理的要求,保证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以及全体成员之间能协调一致地配合,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7.1.1企业组织形式

部门、行业不同,生产规模不同,企业组织机构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最通用的形式是采用金字塔式(企业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中层经营管理(部门和科、处)和基层现场管理(车间和设施)等三个层次。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幅度越大,层次越少。中小型项目可采用两级管理(厂和科室、车间);大型项目可采用三级管理(公司或总厂、厂或分厂、车间)。

§7.1.2企业工作制度

根据各车间和设施的工艺特点和生产需要,可分别采用连续工作制或间断工作制。个别项目采用季节性生产,每年可分为生产期和停产期。

§7.2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7.2.1劳动定员

一般来说,企业所需人员按其工作岗位和劳动分工不同,可分为四类人员:

(1)工人:是指在基本车间和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中直接从事工业性生产的工人及厂外运输与厂房建构筑物大修理的工人;

(2)工程技术人员?是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的人员;

(3)管理与经营人员:是指在企业各职能机构及在各基本车间与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从事行政、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的人员;

(4)服务人员:是指服务于职工生活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在可行性研究中,分别估算各类人员需用量,并说明其来源,撰写劳动定员汇总表。

企业所需人员,有一部分必须参与建设过程、设备安装、调试,对这部分人员的来源及进厂时间要单独说明。

§7.2.2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分人员类别估算年工资总额,并计算职工年平均工资。

§7.2.3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1)人员来源分析,需培训的人员总数。

(2)培训方式:①派往类似厂矿的生产现场和设备制造现场,通过实习培训生产、维修和管理人员,部分生产维修人员可参加本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转。引进国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必要时派往国外生产现场和设备供应厂实习。②在厂区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按照生产和业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分专业、分工种进行培训。

(3)培训计划。国内培训人员数量、专业、时间、方式和国外培训人员数量、国别、专业、方式、时间及国外培训的必要性。

(4)培训费用。国外培训的,要单独说明外汇来源。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可称为投资时期,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8.1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8.1.1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根据项目不同,新项目可以由业主指定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改扩建和技改项目可在老企业内专门成立筹建小组,筹建小组的任务是办理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委托手续及签订相应的合同和协议(一般是通过招标、投标和评标来确定的);参加厂址选择;提供设计必需的基础资料;申请或订购设备和材料;负责设备的检验和运输;承担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8.1.2资金筹集安排

项目资金的落实包括总投资费用(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基本符合要求和资金来源有充分的保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撰写投资估算,并在考虑了各种可行性的资金渠道的情况下,提出适宜的资金筹措规划方案。在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和明确了总投资费用及其分年度使用计划之后,即可立即着手筹集资金。

§8.1.3技术获得与转让

技术获得和转让是实施时期的一个关键要素,选择的技术将涉及到法律、经济、财务和技术等许多方面。当从国外引进专有技术时,与国外供应商的谈判有时需要长的时间,有时还要解决法律问题,例如专利权的限制或者技术转让的限制等。如果技术供应商标的合同责任中含培训,那就应该包括在培训计划中,可行性研究中应包含与项目选择有关的技术获得与转让有关的计划时间和费用。分配给项目详细工程设计的计划时间,将取决于技术种类及其复杂性。

§8.1.4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在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委托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测工作。要提出设备、材料订货清单和非标准设备制造图纸。勘测精度要与设计阶段相适应,设计阶段的划分可根据不同项目区别对待。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复杂或行业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或其中某些采用新工艺技术的车间,可能在施工图设计之前,再增加一个技术设计阶段。

安排大型建设项目的设计进度要充分考虑设备问价和大型设备的预订货时间以及取得设备资料的时间。

订购设备要考虑设备到达时间和安排顺序。当引进国外设备时,还要考虑到向国外有关公司进行询价、谈判(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比选和签订合同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办理各种审批手续所需的时间。

§8.1.5施工准备

项目初步设计话总概算一旦批准之后,即可着手进行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有:选定施工单位话签订施工合同。

一般时通过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此外,还需进行如弟征购和拆迁安排;组织设备和材料订货(前面已经述及);完成施工用水、用电和道路等工程;进行临时设施建设和代替临时工程的住宅建设以及报批开工报告等。

§8.1.6施工和生产准备

(1)施工。施工阶段时项目实施时期的主要阶段。安装大型复杂项目,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图撰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厂生产系统投产次序安排车间和设施的施工顺序,主体车间及其相应的辅助公用设施的配套要完整。土建施工和设备的验收、发运、运输以及设备的安装都要作出适当的安排,保证合理交叉进行。

(2)生产准备:

①建立管理机构,企业管理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扩大和健全。

②招收和培训职工。对职工的调集、招聘和必要的培训要做出适当的时间安排,使其和生产经营需要相衔接。

③组织收集生产技术资料,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

④组织生产物资供应。落实原材料、燃料、协作产品、水、电、汽和其他配合条件,签订有关协议。

⑤组织工具、器具、模具、备品、备件等的计划、制造和订货。

⑥生产前推销。投产前后应制订具体的销售计划,并进行销售市场的准备工作,包括广告宣传、培训销售人员和推销人员等。

§8.1.7竣工验收

这个阶段通常包括以下各项活动:

(1)生产前检查;

(2)试运转(单机试车或联动试车);

(3)负荷试运转(负荷试车);

(4)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建完,并经生产前检查、试运转、带负荷试运转合格后,形成生产能力,能正常生产合格产品时,应及时验收。这时,生产人员进驻现场,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办理移交固定资产手续,交付使用。

国外引进成套设备项目和大型联合企业可安排试生产阶段,试生产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成套引进项目合同中有专门规定除外)。

建设项目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初步验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决算,系统整理技术资料,提交竣工图。

§8.2项目实施进度表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分别确定的项目实施各阶段所需时间,撰写实施进度表,项目实施进度表有多种表示方法。在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方法是横道图。近年来,网络图在一些行业中也开始应用。

简单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横道图,复杂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网络图(关键路线法或项目评审技术)。为避免项目实施工程中费用和时间的浪费以及各项作业活动能前后左右的协调配合,利用网络图可以模拟实施项目的各种不同方案进行筛选。

§8.2.1横道图

横道图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它可适用于各种项目,这种图表可以表示建设项目的计划任务、计划进度和实际记录等具体内容。它是把项目实施计划分为若干项(作业活动或工作单元),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各项作业活动,每项工作用一横道表示,横道两端表示该项作业活动的起、止时间;其长度即是完成该作业活动所需时间。

§8.2.2网络图

对于包括许多相互关联并连续活动的大型复杂的综合建设项目和对实施进度有图书要求的项目,需要适用网络图。应用统筹方法对项目实施进度作出安排。网络的定义是一组节点(圆圈)用一组带方向弧所连接,关键路线法(CPM)和项目评审技术(PERT)是应用网络图的两种方法,网络图多用于施工阶段的项目规划与控制。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些行业也有所应用。

§8.3项目实施费用

项目实施费用是指项目从筹建开始直到项目鞠躬投产以前整个实施时期的筹建费用。这部分费用应包括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第二部分,即其他建设费用中,项目实施费用按以下各项分别估算。

§8.3.1建设单位管理费

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筹建单位为进行项目筹建、建设、联合试运转、验收总结等工作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不包括应计入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建设单位采购及保管设备、材料所需的费用。可以“单项工程费用”为基础,乘以按照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分别制定的建设单位管理费率计算。

§8.3.2生产筹备费

生产筹备费是指生产筹备人员费和投产前进厂人员费用。

§8.3.3生产职工培训费

生产职工培训费用是指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之前拟建企业自行培训或委托其他厂矿培训技术人员、工人和管理人员所支出的费用以及生产单位为参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熟悉工艺流程机械性能等需要提前进厂人员所支出的费用。该项费用可根据规划的培训人员数、提前进厂人数、培训方法、时间和职工培训费定额计算。

§8.3.4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办公、生活家具购置费是指为保证项目初期正常生产、使用和管理必须购买的办公和生活家具、用具的费用及设计规定必须建设的托儿所、医院、招待所、中小学等的家具、用具费用。该项费用可按有关定额计算。

§8.3.5勘察设计费

勘察设计费是指:

(1)委托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按规定应支付的费用;

(2)在规定范围内由建设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所需的费用。此项费用可按国家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撰写。

§8.3.6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分析,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计算项目所需要的投资总额,分析投资的筹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计划。

§9.1项目总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流动资金。

§9.1.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组成,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分别估算,并汇总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前述各部分中估算的费用额,估算固定资产投资。

①工程费用。

分为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四项费用,可按主要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公用工程、服务及生活福利设施、厂外工程等分别计算,以人民币、外币分别表示。

主要生产车间是指生产主要产品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指为主要生产车间配套的工程项目。

公用工程是指为本项目生产服务的工程,如循环水场、给排水管网、给水泵站及水池、消防设施、三“废”处理、输变电工程、电信工程、供热电汽线路等。

服务及生活福利工程包括办公楼、试验楼、职工宿舍、食堂、学校等。厂外工程主要是指本项目的输水管线、排水系统、高压输变电、物料管线、通讯管线、专用码头、专用公路、铁路专用线、销售仓库、货物转运站等。

②其他费用。

除了将前几章中已估算的费用进行汇总分类外,还应将未估算的费用项目作出详细的估算。

其主要费用项目有:①建设单位管理费;②职工培训费;③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④土地征用费;⑤外籍技术人员来华费用;⑥出国人员培训考察费;⑦进口设备材料国内检验费;⑧工程保险费;⑨大件运输措施费;⑩大型吊装机具费;①项目前期工作费;②设计费;③其他费;

第二部分费用估算是,应说明各种费用的取费标准、定额,一般按国家和地区有关规定执行。估算中有外汇费用时,以外币表示。

③预备费。

分为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两部分。分别计算列出,涨价预备费以年度投资中第一部分费用为基础,按国家计委的费率计算,同时需考虑外汇部分的限价因素。

(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国务院第82号令(1991年4月16日)的有关规定执行。

(3)建设期利息应根据提供的项目实施进度表已研究确定的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及资金筹措方式、各种贷款的利率及分年度用款计划表计算得出。当项目投资来源为多种渠道时,应分别计算各种贷款资金的建设期利息。

在可行性研究中,建设期利息均按年计息。利息的计算,分为单利和复利,计息方法及年利率视项目实际情况而定。

利息计算中,假定借款发生当年在年中支用,按半年计息,还款当年也在年中偿还,按半年计息,其余各年按全年计息。按国家规定,建设期利息当年付清。

人民币和外币贷款分别计息,汇总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

以上各项计算完成后,撰写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9.1.2流动资金估算

(1)流动资金的组成。项目流动资金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

①储备资金。即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而用于储备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等的资金。

②生产资金。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品占用的资金。

③成品资金。即产成品入库后至销售前这段时间中产成品占用的资金。

除此之外,还有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组成的流动资金。

(2)流动资金估算。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流动资金的估算,按项目具体情况,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或分项详细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为:参照同类生产企业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以及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比率来确定流动资金。

分项详细估算法为:按项目占用的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分别按年需用额及周转天数估算定额流动资金,按项目占用的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估算非定额流动资金。

按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后,可列流动资金估算表。

§9.2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9.2.1资金来源

筹措资金首先必须了解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如果筹集不到资金,投资方案再合理,也不能付诸实施,可能的资金渠道有:

国家预算内拨款;

国内银行贷款:包括拨改贷、固定资产贷款、专项贷款等;

国外资金: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赠款、商业贷款、出口借贷、补偿贸易等;

自筹资金:包括部门、地方、企业自筹资金;

其它资金来源。

可行性研究中,要分别说明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条件,利用贷款的,要说明贷款条件、贷款利率、偿还方式、最大偿还时间等。

§9.2.2项目筹资方案

筹资方案要在对项目资金来源、建设进度进行综合研究后提出。为保证项目有适宜的筹资方案,要对可能的筹资方式进行比选。

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各种可能的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资金使用条件、利率和汇率风险等进行比较,寻求财务费用最经济的筹资方案。

§9.3投资使用计划

§9.3.1投资使用计划

投资使用计划要考虑项目实施进度和筹资方案,使用相互衔接。

撰写投资使用计划表。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按不同资金来源分年列出年用数额;流动资金的安排要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一般从投产第一年开始按生产负荷进行安排,并按全年计算利息。

§9.3.2借款偿还计划

借款偿还计划是通过对项目各种还款资金来源的估算得出的,借款偿还计划的最长年限可以等于借款资金使用的最长年限,制定借款偿还计划,应对下述内容进行说明。

(1)还款资金来源、计算依据;

(2)各种借款的偿还顺序;

(3)计划还款时间。国外借款(包括国内外币借款)的还本付息,要按借款双方事先商定的还款条件,如借款期、宽限期、还款期、利率、还款方式确定,与国内按借款能力偿还借款不同的是借款期一般是约定的。还本付息的方式有两种:

①等额偿还本金和利息,即每年偿还的本利之和相等,而本金和利息各年不等。偿还的本金部分逐年增多,支付的利息部分逐年减少。

②等额还本,利息照付。即各年偿还的本利之和不等,每年偿还的本金相等。

利息将随本金逐年偿还而减少。

国外借款除支付银行利息外,还要另计管理费和承诺费用等财务费用。为简化计算,也可将利率适当提高进行计算,对此,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加以说明。

第十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推荐出优秀的建设方案。本章的评价结论是建设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节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10.1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为了确定项目未来的生产经营和盈利情况,对项目的生产成本作出接近实际的预测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生产成本是指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经常性费用,它包括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及大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推销费用等。

在成本估算时,其精确度要与投资估算的精确度相当。

§10.1.1生产总成本估算

生产总成本是指项目建成后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经济评价中按年计算)为生产和销售所有产品而花费的全部费用。

(1)生产总成本的构成有:

①外购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根据前面第四节中外购燃料动力的数量和单价计算。

②外购燃料动力。根据第四节中外购燃料动力的数量和单价计算。

③工资及福利基金。工资根据第七节中的工资总额计算,福利基金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

④折旧及推销费。

⑤大修理基金。

⑥其它费用,包括成本中列支的税金以及不属于以上项目的支出等。

⑦流动资金利息,按流动资金贷款额和贷款利率计算。

⑧销售及其它费用,包括教育费附加,计入成本的技术转让费等。

以上各项费用总额构成项目生产总成本。总成本扣除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和流动资金利息为经营成本。

(2)列表表示生产总成本。

§10.1.2单位成本

单位成本是将总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摊给单位产品的费用,它反映同类产品的费用水平。

生产单一产品的项目以总成本除以设计生产能力即是单位产品成本,生产多种产品的项目,也可按项目成本计算单位成本。

列表表示单位成本。

§10.1.3销售收入估算

根据第三节中预测的产品价格及设计生产能力,逐年计算产品销售收入,当有多种产品时,可分别计算多种产品的年销售收入并汇总计算年总销售收入。

§10.2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务和税收制度以及现行价格,分析测算拟建项目未来的效益费用。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等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即从企业角度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财务评价采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办法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有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有些项目还可以计算财务净现值、投资利润率指标,以满足项目决策部门的需要。

财务评价指标根据财务评价报表的数据得出,主要财务评价报表有: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国内投资、自有资金)、利润表、财务平衡表、财务外汇平衡表。

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别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财务评价详细做法见本书另章。

§10.3国民经济评价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除了要从投资者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盈利状况及借款偿还能力外,还应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需要国民经济付出的代价,后者称为国民经济评价。它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门,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

§10.4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各种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来源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较大的出入,即评价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对项目的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了避免或尽可能减少这种风险,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经济上的可靠性。这项工作称为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风险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只用于财务评价,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同时用于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都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不确定性分析的具体做法,见本书第九章。

§10.5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项目社会分析方法,除可以定量的以外,还应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内容包括:

(1)项目对国家(或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待业人口带来的社会稳定的效益,改善地区经济结构、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

(2)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3)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4)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5)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6)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7)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可行性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对项目的主要社会效益或影响加以说明,供决策者考虑。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1.1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1.2附件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重要的市场调查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利用外资的各类协议文件

(11)其它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它

§11.3附图

(1)厂址地形或位置图(没有等高线)

(2)总平面布置方案图(没有标高)

(3)工艺流程图

第5篇

关键词:园区;技术;分析

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行农村经济体制条件下农业技术、技术推广与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业园区技术推广的对象是农户,通过几年建设,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带动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总的看,农业园区技术推广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基础条件好,投入力度大园区技术推广发展的较快,有的地区经济基础弱,投入不够,园区技术推广发展较慢,总体效益不高。园区技术推广支撑机制存在着问题,我们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

1 新技术选择标准过高,对经济效益关注不够

新技术选择时必须进行周密的经济分析,慎重选择。在全面统筹安排的基础上,根据农业科技园区所在区域的自然资源和市场环境条件下以及附近农户的实际情况,对新技术选择项目分轻重缓急,依次安排好先后次序,进行选择。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部门不仅是科技创新基地,技术创新源,更是示范、推广、培训的基地,不仅应有科技创新,更应追求科技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以科技引入,以效益服人。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部门要讲求科技含量,高标准规划,注意适度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有些园区部门一味追求高标准,采取高投入,直接从国外引进现代化智能控制温室,有的温室投资高达上百万元。一般现代化温室的成套引进费为每亩40万左右,是国产大棚的30多倍,其运行费用通常为每年每亩4万至5万元,其中燃料费约占60%。由于温室的运行费用太高,绝大部分引进的温室处于高额亏损中,这就造成了园区农业科技转化功能与现实脱节。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农业专家指出。引进现代农业设施不能囫囵吞枣,在不进行技术改进和运行机制创新的情况下,盲目照搬照抄,搞“洋跨越”将使高新农业变成“高成本和消耗农业”。可见,这种只重建设,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科研”式示范,对推动农民应用科技不仅不起作用,而且会起反作用。

2 新技术新技术选择重引进、轻开发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大多数农业科技园区已经建立了一支高素质、具有一定科研开发能力的专家大院。但从总体上讲,许多园区专家大院仍然存在科研水平低,引进多、开发少等问题。农业科技园区要想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引进技术的开发和消化吸收。一方面,利用提供科研经费、试验基地和优厚的待遇等,加强同科研院所的技术协作,迅速引进和开发适合园区建设需要、容易推广应用的农业高新技术;另一方面,创造宽松的环境和优惠待遇,积极引导优秀的农学毕业生到园区创业,使园区始终保持技术上的优势,为园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一些园区在项目和技术引进中,过分的追求所谓的“短、平、快效应”,对一些见效慢、投入大、公益型、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不感兴趣。同时,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重视不够,只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园区的长远发展。因此,园区技术推广部门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放长眼光,重视园区将来的发展。在技术引进上,应当把是否具有长远发展优势作为衡量的标准,不能只顾眼前,造成资源的浪费。

3 高素质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缺乏造成了园区科技贡献率较低

调查数据表明,36个试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的人才支撑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的一些试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多数园区专家大院技术人员尤其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匮乏,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市场分析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大中专学历的比例偏低,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偏少,而现有的科技人员知识结构也不合理,不能适应园区建设发展的需要。

4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有的地方在进行农业科技引进时,未做深入的调研和规划,是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成果并没有实现规划设计的初衷,引进大量的科技成果未能转化,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项目设计没有很好地考虑实际应用的可能性;二是项目的产业接口目的性不强,必须进行二次开发才能形成产业化;三是农业科技成果的配套组装性差;四是没有很好的把技术和市场、社会相结合。当然,机制和体制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盲目引进的多,消化创新的少,配套技术和管理跟不上,造成投入的成本较高,而产出的效益却低,未能起到带动周边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

5 专家大院的技术集聚和创新能力不够

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作为园区技术创新的重要部门,应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工程等高新技术手段组织农业生产,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作为其工作重点,因此,技术的先进、组装配套、自主创新构成了自我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园区专家大院的技术创新层面上,集聚创新能力发挥不够。很多园区内的技术大部分都是花高价从国外引进的,由于农业的区域性,造成很多引进技术并不完全适合国内生产实际,再加上忽视了对技术的改造和嫁接,造成了“盆景效益”,中看不中用。使园区技术集聚和转化平台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第6篇

关键词:制约因素 规模方案 比选 规模评估 合理准确

项目建设规模也称项目生产规模,是指项目设定的正常生产运营年份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或者使用效益。建设规模的确定,就是要合理选择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解决“生产多少”的问题。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存在着一个合理规模的选择问题。生产规模过小,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单位产品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下;生产规模过大,超过了项目产品市场的需求量,则会导致开工不足、产品积压或降价销售,致使项目经济效益也会低下。因此,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关系着项目的成败,决定着工程造价合理与否。

合理经济规模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项目投入产生比处于较优状态,资源和资金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并可获得较优经济效益的规模。因此,在确定项目规模时,不仅要考虑项目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匹配,能力协调,还要使所有生产力因素共同形成的经济实体(如项目)在规模上大小适应。这样可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须注意,规模扩大所产生效益不是无限的,它受到技术进步、管理水平、项目经济技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超过一定限度,规模效益将不再出现,甚至可能出现单位成本递增和收益递减的现象。

1 项目规模合理化的制约因素

1.1 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是项目规模确定中需考虑的首要因素。

①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是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前提。通过市场分析与预测,确定市场需求量、了解竞争对手情况,最终确定项目建成时的最佳生产规模,使所建项目在未来能够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和持续发展的能力。②原材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对项目规模的选择起着程度不同的制约作用。如项目规模过大可能导致材料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造成项目所需投资资金的筹集困难和资金成本上升等,将制约项目的规模。③市场价格分析是制定营销策略和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市场价格预测应考虑影响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回归法和比价法进行预测。④市场风险分析也是确定建设规模的重要依据。在可行性研究中,市场风险分析是在产品供需和价格走势常规分析达到一定深度要求的情况下,对未来某些重大不确定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项目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的分析。有的可定性描述,估计风险程度;有的需要定量计算风险发生概率,分析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并提出风险规避措施。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技术进步加快,新产品和新替代产品的出现,导致部分用户转向购买新产品和新替代产品,减少了对项目产品的需求,影响项目产品的预期效益;新竞争对手加入,市场趋于饱和,导致项目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少;市场竞争加剧,出现产出品市场买方垄断,项目产出品的价格急剧下降;或者出现投入品市场卖方垄断,项目所需的投入品价格大幅上涨。这种激烈价格竞争,导致项目产品的预期效益减少;国内外政经济条件出现图发性变化,引起项目产品销售锐减,或者项目主要投入品供应中断。

上述情况的出现,均影响项目的预期效益,制约项目规模合理化的制定。在项目分析与评价中,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项目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分析风险程度,按风险因素对投资项目影响程度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划分,风险等级分为一般风险、较大风险、严重风险和灾害风险,然后通过专家估计法对市场风险予以定量。

1.2 技术因素 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及技术装备是项目规模效益赖以存在的基础,而相应的管理技术水平则是实现规模效益的保证。若与经济规模生产相适应的先进技术及其装备的来源没有保障,或获取技术的成本过高,或管理水平跟不上,则不仅预期的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还会给项目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导致项目投资效益低下,工程支出浪费严重。

1.3 环境因素 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进行的,项目规模确定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政策因素,燃料动力供应,协作及土地条件,运输及通信条件。其中,政策因素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技术经济政策,国家、地区及行业经济发展规划等。特别是为了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国家对部分行业的新建项目规模作了下限规定,选择项目规模时应遵照执行。

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项目确定建设规模还应分别考虑以下因素:

①对于煤炭、金属与非金属矿山、石油、天然气等矿资源开发项目,应根据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要求和资源可采储量、赋存条件等确定建设规模。②对于水利水电项目,应根据水的资源量、可开发利用量、地质条件、建设条件、库区生态影响、占用土地以及移民安置等确定建设规模。③对于铁路、公路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影响区域内一定时期运输的需求预测,以及该项目在综合运输系统和本系统中的作用确定线路等级、线路长短和运输能力。④对于技术改造项目,应充分研究建设项目生产规模与企业现有生产规模的关系;新建生产规模属于外延型还是外延内涵复合型,以及利用现有场地、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的可能性等因素,确定项目建设规模。

2 建设规模方案比选

在对以上因素进行充分考核以后,应确定相应的产品方案和项目建设规模。生产规模的变动会引起收益的变动。规模经济是指通过合理安排经济实体内各生产力要素的比例,寻求到适当的经营规模而取得节约或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经济合理性、市场容量、环境容量以及资金、原材料和主要外部协作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对项目建设规模进行充分论证,必要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大型、复杂项目的建设规模论证应研究合理、优化的工程分期,明确初期规模和远景规模。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项目在研究确定其建设规模时还应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

项目合理建设规模的确定方法包括:

2.1 盈亏平衡产量分析法。通过项目产量与项目费用和收入的变化关系,分析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以探求项目合理建设规模。当产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如果继续扩大规模,项目就出现亏损,此点称为项目的最大规模盈亏平衡点。当规模处于这两点之间时,项目盈利,所以这两点是合理建设规模的下限和上限,可作为确定合理经济规模的依据之一。

2.2 平均成本法。最低成本和最大利润属“对偶现象“。成本最低,利润最大;成本最大,利润最低。因此,有人以争取项目达到最低平均成本为手段,来确定项目的合理建设规模。

2.3 生产能力平衡法。在技改项目中,可采用生产能力平衡法来确定合理生产规模。最大工序生产能力法是以现有最大生产能力的工序为标准,逐步填平补齐,成龙配套,使之满足最大生产能力的设备要求。最小公倍数法是以项目各工序生产能力或现有标准设备的生产能力为基础,并以各工序生产能力的最小公倍数为准,通过填平补齐,成龙配套,形成最佳的生产规模。

2.4 政府或行业规定。为了防止投资项目效率低下和浪费资源,国家对某些行业的建设项目规定了规模界限。投资项目的规模,必须满足这些规定。

经过多方案比较,在初步可行性研究(或项目建议书)阶段,应提出项目建设(或生产)规模的倾向意见,报上级机构审批。

3 进行合理准确的项目建设规模评估

对项目建设进行合理科学准确的评估,建设项目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项目建设的评估,一般是指以投资项目为研究对象,从项目建设的多个方面进行评估,这样会为项目的建设提供相对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也会使项目的造价变得合理。

3.1 对项目建设的目标、必要性评估 项目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可建设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的项目,对所建设的项目类型进行调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明确该项目的发展前景和运行效益,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情报。

3.2 项目建设条件评估 项目的建设必须要对它的建设地、供电、供水,供气、供暖进行评估,了解他们是否满足建设要求,如选址不可影响居民生活,不可破坏国家文物,不可建在地震带或灾害频发区,这样可以保证项目建设正常的进行,并且可以消除后续的隐患。对于供电、供水,供气、供暖要做好万全准备,看够不够用,是否有备用等,这些都可以为项目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3.2.1 项目技术评估 项目技术的评估对于项目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而又合理的评估能为项目的建设提供重要保证,主要从以下方面评估:①建筑方案评估建筑方案首先应满足该建筑的功能需要,其建筑形式、建筑标准等一定要完全按照国家标准来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或各级政府的相关规定。另外还要评估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抗震设防、所选用的主要结构形式等是否符合国家及当地有关规范及规定的要求,是否安全可靠。这些都是建设方案评估的重要因素。②水电建设评估水电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电不可超负荷,要有稳定安全的供电系统,水的节约,污染等方面的是否满足国加标准,还要做到减能减排的要求,保护周边的环境。③安全卫生、安全生产评估对于可能产生不安全因素和对卫生防疫有要求的项目,如实习工厂、生物化学实验室等类型项目,应重点评估项目技术方案的安全防范措施的可靠性。

3.2.2项目的投资和效益评估项目的投资评估就是对项目的资金来源,使用进评估,了解所有资金是否满足需求,如是贷款,能否在规定期限还清贷款。

对效益的评估就是指对该项目运营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是非盈利性项目)是否能达到初定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

4结语

项目建设关系着方方面面的利益,我们要通过各方的调查评估,了解各方面的需求,对所建项目进行全面分析,确定项目合适的建设规模,这不仅可以节省成本,使造价合理,并且更能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

第7篇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道路交通车祸每年夺去全球近130万人的生命,并造成2000万至5000万人受伤,其中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事故中的半数以上都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珍爱生命,杜绝酒后驾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公安交警部门也在不断加大整治打击酒后驾车的力度,成效斐然。然而,还是有些人挺而走险,无视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从近两年的相关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个别公交车或大巴旅游车辆的司机居然也存在着酒后驾车的现象。这种行为更为恶劣,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的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那么如何从源头上杜绝酒后驾车的行为?是否可以实行在驾驶员上岗前就进行酒精测试,以达到从源头上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相关行业人士其实已经考虑到了这些问题。

新型酒精测试仪诞生

2011年9月,在武汉举办的中国国际交通运输科技博览会上,一款新型的酒精测试仪吸引了众多与会代表及相关部委领导的关注。这是由深圳市鑫尔盾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新型民用呼出气体酒精测试仪,它与一般的警用酒精测试仪有所不同,其系统由酒精测试仪和专业配套考勤软件相互结合,专为管理严格的交通运输业及严禁酒后作业的岗位而设计,上岗前员工先进行人体内的酒精测试,测试的结果保存数据库,可供管理者将数据保存存档。为进一步了解该产品及其在道路安全方面的应用,日前,本刊记者对深圳市鑫尔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尔盾”)的副总经理陈海滨进行了专访。

从源头上监控酒驾

运输经理世界:自2009年以来,公安部一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项打击治理“酒驾”的专项行动,由酒精测试仪和专业配套考勤软件相互结合的新型岗前考勤式酒精测试仪更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贵公司自主研发这种最新款的FAR-Q6快捷式酒精测试仪的初衷是什么?

鑫尔盾:我们公司之所以想到研发这款快捷式酒精测试仪,是因为起初发现酒精测试仪只有交警、执法部门在使用,而执法者主要监管的对象是道路上的驾驶员。当执法者对这些驾驶员进行酒精测试后会得出两种结果,一种是正常,没有饮酒的,另外一种就是饮酒或醉酒。当结果为饮酒或醉酒的时候,这就已经触犯了交通法律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给予相应处罚。

但是往往还有一部分驾驶员已饮酒并正驾车在公路上行驶,但又侥幸没有被执法人员查到,未能对其进行酒精含量测试,往往这一部分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非常严重。为了杜绝这种同样的事故重复发生,我们认为应该在源头上就开始控制监管,这是非常必要的。在驾驶员开始驾车之前就先进行酒精测试,测试其是否饮酒,是否酒精超标,以确保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真正做到酒后不驾车,驾车不饮酒!

新型酒精测试仪的技术优势

运输经理世界:据悉,目前国内专业做这种酒精测试仪和专业配套考勤软件相互结合,并且专用于道路运输行业的产品其实并不是很多,贵公司的这款最新产品(FAR-Q6快捷式酒精测试仪)的技术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鑫尔盾:我们公司研发的酒精测试仪最核心的元器件是酒精传感器,并且所采用的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燃料电池电化学酒精传感器。在技术优势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响应时间短:在正常没有饮酒的情况下,一秒钟内就可以分析出酒精值,如果有一定的酒精值,最长分析响应时间小于三秒钟。第二,误差小:我们做过连续吹气测试实验,不同酒精含量值间隔吹气测试,我们将误差控制在0.018mg/L。第三,操作简单:一键式操作启动酒精测试功能及中文语音操作提示。第四,使用频率高:每天可以承受500次以上测试分析,相当于一台酒精检测仪可以供多名测试人员使用。

鑫尔盾:这款FAR-Q6酒精测试仪操作过程十分简单,首先将其安装在一个固定检测地点,然后在语音操作提示下,在多功能面键盘面板上点按一下“快捷键”,则启动“酒精检测”功能,测试人员向“V”型口连续匀速吹气2.5秒,当听到“滴”声结束吹气,一秒钟后就自动分析酒精含量值,测试结果数据也将保存在仪器内储存中。测试数据也可以通过配套数据线从酒精测试内下载到电脑中进行数据管理,方便存档入库和生成报表。

我们希望相关运输企业的每位驾驶员或危险工种人员在上岗前吹气检测成一种规范化制度,争取做到报到必测,出勤必检。

新型酒精测试仪的市场前景

经理世界:贵公司目前与国内哪些公交、运输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他们使用后的反应如何?在保障道路安全方面起到了哪些作用?

鑫尔盾:其实,我们的酒精测试在公交运输企业使用还不算太多。目前公司正与云南普洱市金孔雀客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该企业要求将酒精测试仪设备与安全调度管理系统软硬件对接,以确保每位运营驾驶员在上车前体内酒精含量为“0mg/L”。同时,将检测结果数据信息与驾驶员信息写入管理系统,以便管理部门掌握安全的第一手材料,保证每一位旅客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据悉,金孔雀客运集团已全面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

运输经理世界:请问贵公司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有哪些?该产品(FAR-Q6快捷式酒精测试仪)目前的销售市场主要在哪些城市?目前的市场状况如何?

鑫尔盾:我们主要采用与商、经销商、合作为主进行销售。我们的产品主要客户是道路客运和高危领域行业。目前销往的城市主要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太原、大同、唐山等。我们公司生产的酒精测试仪主要是应用于民用领域,另外,交通运输、铁路、航空、煤矿等等都是我们潜在的客户群体,有着很好的市场空间。

将继续为行业发展作贡献

运输经理世界:FAR-Q6快捷式酒精测试仪在市场推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障碍?在推广方面,贵公司希望得到相关政府部门怎样的支持?

鑫尔盾: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当然是有些障碍的。首先,上岗前使用的与考勤相结合的酒精测试仪是作为一款新型产品进入市场,目前这款产品市场行情还不是很稳定,虽然有很多的潜在客户,但主要由于客户对酒精测试产品在管理应用重点方面认识不够深刻,在宣传推广应用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其次,相关单位对安全管理的支持力度不够,在该方面投入的经费有限。如果可以的话,希望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安全运营管理的的力度,加大宣传酒后驾驶和酒后作业的危害,提倡安全管理软硬件结合信息化的应用。

第8篇

关键词:三聚氯氰衍生物;油添加剂;减摩抗磨机理

中图分类号:TE624.8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随着现代机械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生产生活中需要使用高性能的多功能油添加剂[1]。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陆续合成了一系列在同一分子中具有致密含氮杂环与含极压抗磨活性元素基团相结合的杂环衍生物,并对它们的摩擦磨损性能、抗氧化及防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部分杂环衍生物的极压减摩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紧凑的结构和良好的热稳定性, 其电负性高, 原子半径小,吸附于金属表面时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使横向引力增强, 从而提高油膜强度, 有效抑制添加剂中硫和磷等活性元素的过度腐蚀[2-6]。苯并三氮唑、烷基取代咪唑啉、噻二唑、噻唑、2―巯基苯并噻唑及其衍生物等含氮杂环化合物,都是常用的油防锈剂、抗氧化剂和防腐蚀剂,都具有较好的摩擦学性能[7-11]。

三聚氯氰衍生物是其中应用广泛的含氮杂环化合物之一[12],用作油添加剂表现出良好的摩擦学性能,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也较多。其合成路线是利用合成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的三聚氯氰[13-14](三嗪环上的三个氯原子反应活性较高,且活性不同[15-16])与含有活性元素(S、N、O、P[17])的试剂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一系列三聚氯氰衍生物。为了进一步促进其在油添加剂领域的发展,本文重点综述了三聚氯氰衍生物用作油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1 三聚氯氰衍生物种类及摩擦学性能

近年来已报道的三聚氯氰衍生物油添加剂,其分子中一般含有S、P、O、N 、Cl等有效活性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元素在摩擦过程中可以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保护膜,从而起到极压抗磨作用。下面按三聚氯氰衍生物分子中所含的有效活性元素分类,对一些典型的极压抗磨添加剂作简单的介绍。

1.1 O-N型三聚氯氰衍生物

考察三聚氯氰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时,溶解性成为衡量其是否具有应用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18]。在三嗪环上引入含有较长碳链的取代基,可以增加三聚氯氰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溶解性,提高其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能力。例如三聚氯氰和醇钠反应,可以制备出油溶性较好的O-N型三嗪衍生物[19]。

O-N型三聚氯氰衍生物的摩擦学性能比较单一(见表1),仅表现出极压或抗磨性能。2,4,6-三正辛氧基三嗪(TONT)和磷酸三甲酚酯(TCP)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复合剂(TONT+TCP)的承载能力介于两种单剂TONT和TCP之间。单剂TONT不具有耐磨性能, 但与TCP复配后,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20]。

1.2 S-N型三聚氯氰衍生物

在一定温度下,含硫化合物会发生分解,生成的活性元素硫和铁反应能够形成一层FeS和FeSO4保护膜。通常状况下,分子中硫的含量越高越容易分解,与金属的反应也就越容易。但硫与金属表面反应生成极压膜的同时,也对金属表面造成了腐蚀磨损,因而硫作为添加剂,极压性能突出,而抗磨性能一般。Ford和Forbes提出了硫系添加剂作用机理的模式图[21],如图1所示。

但是将含有S元素的取代基引入三聚氯氰分子中,将S的极压性能和N的抗磨减摩性能相结合,能够制备出具有极压减摩抗磨性能的多功能衍生物,其典型结构及摩擦学性能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与O、N型三聚氯氰衍生物相比,此类添加剂具有更加优良的极压性能,可以更大幅度提高基础油的承载能力,这与硫元素具有良好的极压性能有关。其中衍生物[24]能提高菜籽油的PB值达95%以上,比相同浓度下的ZDDP还大。上述几种衍生物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可以满足一般油添加剂的使用要求。除衍生物[25]外,其余几种化合物都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

1.3 S-O-N型三聚氯氰衍生物

由于仅含单个有效活性元素的添加剂很难满足现代机械设备的应用要求,因此,实现分子内复配,即在同一添加剂分子中同时引入多种有效活性元素,使得添加剂同时具有极压、抗磨、抗腐蚀、抗氧化等多种性能,成为当今油添加剂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目前已合成的S-O-N型三聚氯氰衍生物的典型结构及摩擦学性能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这种S-O-N型三聚氯氰衍生物,具有优良的摩擦学性能,能够大幅度提高基础油的承载能力,有效控制金属表面的摩擦磨损。根据磨损表面的XPS分析[32],添加剂在磨损表面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形成了富含有机硫酸盐、硫化物、氧化物和有机含氮化合物的边界膜。

1.4 S-P-O-N型三聚氯氰衍生物

国外上世纪30代就开始研究含磷载荷添加剂,得出磷系添加剂的作用机理是:在摩擦条件下,磷系添加剂在摩擦表面形成了含有磷酸盐的复合膜。Forbes 等人[21]还提出了二烷基亚磷酸酯极压抗磨作用机理的模式图,如图2所示。

由于S-P-N 型添加剂同时具备硫系、磷系和氮系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因此合成新型的S-P-N型添加剂成为油添加剂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硫代磷酸酯是传统的无灰极压抗磨添加剂,何忠义等人[33]将其引入三嗪环中,使得活性元素之间在抗磨减摩方面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成为多功能油添加剂。但是研究结果[32]表明,三取代的硫代磷酸酯基三聚氯氰衍生物在常温常压下不稳定,容易分解。

从表4可以看出,S-P-O-N型三聚氯氰衍生物具有优良的摩擦学性能,说明分子内的S、P、O、N实现了较好的复配。此类衍生物均能有效提高基础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其中衍生物[35-37]至少能提高基础油的PB值150%以上。双烷氧基取代的三聚氯氰衍生物[34]在较高浓度下抗磨效果优于相同条件下的ZDDP,但减摩性能比相同条件下的ZDDP差。

2 三聚氯氰衍生物摩擦学机理

关于含氮杂环类添加剂的摩擦机理的研究报道不是很多,Ren等[38]研究了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含氮杂环化合物(如吲哚、吲唑、苯并三氮唑,含有相同的环结构,仅是所含的氮原子个数不同)随着氮原子个数的增加抗磨性能增强。

Kajdas[39]对摩擦化学反应曾提出负离子自由基的概念,认为在边界条件下,摩擦副的外逸电子与剂作用形成负离子,再与带正电荷的金属表面相互作用,是引发摩擦化学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但从原子结构上分析,N 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在摩擦过程中,可以与金属原子的空d 轨道络合, 也可以与带正电荷的金属表面结合, 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保护膜。并且均三嗪环上电子云密度较大,N原子给出电子形成的正离子过渡态较稳定,可以与金属原子M或金属表面形成如图3 所示结构[39]的表面膜。

钢球磨损表面的XPS分析结果表明[33],活性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会分解生成(RO)2PS(S)H(或其他含SH化合物)和有机胺(因为钢球磨损表面存在S和P元素,而这些元素来源于添加剂本身),(RO)2PS(S)H(或其他含SH化合物)很容易和钢球表面反应生成一层含FeS、FeSO4和Fe2(SO4)3的极压抗磨保护膜, 而有机胺吸附在钢球表面,能够形成一层吸附膜,可以减少S和P元素产生的腐蚀磨损,因此,两种膜的协同作用降低了钢球的摩擦磨损。这些机理很好地解释了S-O-N型和S-P-O-N型三聚氯氰衍生物为什么具有较好的摩擦学性能,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指明了方向。

3 结束语

目前油添加剂正在朝高性能、多功能以及环境友好等方向发展,减少剂中的灰分,开发可以部分或全部取代ZDDP的添加剂已经成为当前添加剂开发和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国外在大力发展相关研究并开发出生物降解油的基础上,已实现了部分传统矿物油基剂的环境友好更新换代。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工作有待系统化和深入化。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三聚氯氰衍生物具有作为多功能无灰油添加剂的优良条件。

参考文献:

[1]H Gao,J s Mcquen,E D Black.Reduced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Effects on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Passenger Car Engine[J]. Tribology Transaction,2004,47:200-207.

[2]Wan Y, Pu Q S, Xue Q J. Antiwear and Extreme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of 2-Mercaptobenzothiazole Derivative and the Potential Lubricating Oil Additive[J].Wear,1996,192:74-77.

[3]Ren T , Xue Q , Wang H. Benzotriazole Derivatives as Multifunctional Oil Additives[J]. Wear, 1994,172:59-64.

[4]任天辉,薛群基,汪汉卿. 含S、P 苯并三氮唑衍生物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 1993 ,增刊:171-173.

[5] Karol T J ,Norwalk C. Polyalkylated 1,3,4-Thiadiazoles and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ame[P].US:4904403,1990.

[6]Zinke H,Schumacher R.High-Temperature Lubricant[P].EP:267875,1988.

[7]曹月平.环境友好剂机器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0.

[8]张景河. 现代油与燃料添加剂[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1.

[9]王清华,马和邦,杨官汉.2-巯基苯并噻唑衍生物摩擦学性能的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3,34(5):36-39.

[10]黄伟九,李芬芳,陈波水,等.含硼杂环化合物的摩擦学行为及作用机理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1,32(1):54-57.

[11]王清华,胡泽祥,娄方,等.苯并咪唑的衍生物用作油多功能添加剂的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1,32(11):37-39.

[12]詹威强,胡幼元,任天辉.三聚氯氰衍生物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1,22(2):5-9.

[13]徐克勋.有机精细化工及中间体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113-114.

[14]李玉芳,伍小明.三聚氯氰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J].化工中间体,2005,3:14-17.

[15] 陈敏为,甘礼骓.有机杂环化合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14-216.

[16] 邢其毅,徐瑞秋,周政.基础有机化学(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1062-1063.

[17] R M Mortier, S T Orszulik.Chemistry&Technology of Lubricants[M]. New York: VCH Publishets,Inc, 1992.

[18]黄文轩.环境兼容剂的综述[J].油,1997,12(4):1-8.

[19]何忠义,熊丽萍,曾祥琼,等.新型O-N型三嗪衍生物与磷酸三甲酯在菜籽油中的摩擦磨损复合效应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5,25(5):398-402.

[20]Kelarev V I,Karakhanov R A,Mkrtychan V R,et al.Wear Reducing Lubricating Oil Additives Based on Triazine Cerivatives[J].Khim Tekhnol Tepl Masel,1990,5:32-33.

[21]乔玉林,方学敬,党鸿辛.硫磷系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发展动态[J].与密封,1994(6): 56-59.

[22]熊丽萍,刘红,何忠义.三正辛硫基三嗪的摩擦性能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4):165-168.

[23]何忠义,熊丽萍,刘红,等.新型S-N型三取代三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磷酸三甲酚酯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研究.与密封[J],2006(1):23-28.

[24]王泽恺,曾祥琼,任天辉.三巯基三嗪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40(7):1234-1238.

[25]吕凌波,曾祥琼,邓宇,等.单胺基双巯基三嗪衍生物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研究[J].与密封,2006(12):116-119.

[26]李久盛,詹威强,张治军,等.均三嗪荒氨酸衍生物添加剂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1,21(4):309-311.

[27]Shneider R.Mercaptotriazine Derivatives as Lubricant Additives[P].EP:317513,1989.

[28]Golubeva M V, Ivanov V A, Potekhin V M, et al. Nature of the Inhibiting Effects of Dialkyldithiocarb Amoy1 Derivatives of Sys-Triazine During Liquid-Phase Oxidation of Hydrocarbons (Russian) [J]. Zh Prikl Khim (Leningrad), 1987, 60(8):1841-1846.

[29]Paybe J D,O′neil R M.Lubricant Composition Containting Multifunctional Additives[P].EP:320450,1989.

[30]O′neil R M,Camenzind H,Groeninger K S,et al.Lubricant Compositions[P].EP:398843,1990.

[31] Xiangqiong Zeng, Hua Wu, Hongling Yi, et al.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Three Novel Traiazine Derivatives as Additives in Rapeseed Oil[J].Wear,2007,202:718-726.

[32]Xiangqiong Zeng, Jing Li, Xuedong Wu, et al.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s of Hydroxyl-Containing Dithiocarbamate-triazine Derivatives as Additives in Rapeseed Oil[J]. Tribology International,2007,40:560-566.

[33]何忠义,熊丽萍,曾祥琼,等.双烷氧基单硫代磷酸脂基三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作为菜籽油添加剂的摩擦学研究[J].科学通报,2005,50(10):952-957.

[34]何忠义.新型三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4.

[35]Zhongyi He,Jinliang Lu, Xiangqiong Zeng,et al.Study of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s of S-P-Containing Triazine Derivatives as Additives in Rapeseed Oil[J].Wear,2004,257:389-394.

[36]万屏南,熊丽萍.三嗪衍生物在双酯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江西化工,2005,4:100-102.

[37]何忠义,王卫,章家立,等.二烷基胺基单硫代磷酸酯基三嗪衍生物的摩擦学研究[J].与密封,2005,167:17-19.

[38] T Ren,W Liu,Q Xue, et al. The Effect of Molecular Structure of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n Their Wear Properties[J].Lub Sci,1993,5:59-64.

[39]饶文琦,任天辉,李久盛.六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其抗磨性能的影响[J].摩擦学学报,2001,21(2):118-120.

A SURVEY ON CYANURIC CHLORIDE DERIVATIVES AS MULTI-FUNCTIONAL LUBRICATING OIL ADDITIVES

FAN Cheng-kai, LI Fen-fang, ZHOU Mao-lin, ZENG Xiao-ju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第9篇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风能;风力发电;趋势

0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这种消费结构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是不言而喻的。逐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从目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看,今后发展较快的可再生能源除水能外,主要是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风力发电技术已基本成熟,经济性已接近常规能源,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会保持较快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根据最新风能资源评价,我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3亿千瓦,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的风能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两大风带:一是“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二是东部沿海陆地、岛屿及近岸海域。另外,内陆地区还有一些局部风能资源丰富区。

风电包括离网运行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和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已基本成熟。到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约90个风电场,已经建成并网发电的风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广东、浙江、河北、辽宁等16个省区,装机总容量达到约260万千瓦。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产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较小,关键技术依赖进口,零部件的质量还有待提高。本文对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

1 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

1.1发展迅速,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的风力发电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吉林、辽宁、新疆等省建立了单台容量在10kW以下的小型风力发电场,但其后就处于停滞状态。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农村、牧区、海岛等地方对电力迫切需求的推动下,我国的一些地区和部门对风力发电的研究、试点和推广应用又给予了重视与支持,但在这一阶段,其风电设备都是独立运行的。直到1986年,在山东荣城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并网运行的风电场后,从此并网运行的风电场建设进入了探索和示范阶段,但其特点是规模和单机容量均较小。到1990年已建成4座并网型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4.215MW,其最大单机容量为200kW。在此基础上,风力发电从1991年起开始步入了逐步推广阶段,到1995年,全国共建成了5座并网型风电场,装机总容量为36.1MW,最大单机容量为500kW。1996年后,风力发电进入了扩大建设规模的阶段,其特点是风电场规模和装机容量均较大,最大单机容量为1500kW。据中国风能协会最新统计,2007年中国除台湾省外新增风电机组3,144台。与2006年相比,2007年当年新增装机增长率为145.8%,累计装机增长率为126.6%。2007年中国除台湾省外累计风电机组6,458台,装机容量5,890MW。

1.2 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和支持风力发电

为了支持风力发电,原电力部制定了《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电力行业标准,明确了风电上网及电价确定的原则,允许风电就近上网,风电价格要在发电成本加还本付息的基础上,允许有合理的利润,超出电网电价部分由全电网平摊,有力地支持了风电的发展。电力工业发展的政策是:以火力发电为主,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同时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风力发电是电力工业发展的一支方面军。

《电力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洁净能源发电”。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出“积极发展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发电”。国家计委实施“光明工程”和“乘风计划”。1996年3月,国家计委交能司、科技司、机电轻纺司在北京召开了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工作座谈会,对大型机组国产化提出许多建议。不久,国家计委提出两个计划,一个是“光明工程”,一个是“乘风计划”,前者是支持国内微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发展。后者就是支持国内风电场建设和大型机组国产化。

国家经贸委在“双加工程”( 即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中,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列入大型技改项目,在“九五”期间投资18亿元,支持风力发电的发展。国家科委在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研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六五”至“九五”期间,都有关于风力发电的科技攻关项目。对55 kW、200kW国产机组的研制,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一些经验。“九五”期间,科委又立了一个“加强项目”,投资300万元,由浙江机电设计研究院风力发电研究所承担,对“八五”200kW国产机组进行技术改进,再生产2台200kW机组,期望实现200kW机组国产化。

1.3 专业队伍和国产化水平逐渐提高

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真正进入了现代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的风力发电技术无论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是在设计制造方面均有了不小的进步和提高,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解决了边远无电地区的农、牧、渔民的用电问题。但其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仅为几百瓦到10kW,均属独立运行的风电机组。为了发挥风力发电的优势,降低成本,风力发电机组大型化,单机装机功率的提高,是所有风力发电研究、设计和制造商的不断追求。最近几年进展很大,不断有新型大型风机出现,并很快得到推广。现代风力发电机在不断改变其翼型,增加其塔高,改善其运行特性。此外,现代微机控制技术、并网技术、电子电力技术以及储能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广泛应用,也使风力发电机组系统越来越可靠实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风电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队伍,为今后大规模发展风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型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我国已基本掌握,主要零部件国内都能自行制造,如发电机、齿轮箱和叶片等(国际知名的叶片制造商丹麦LM公司独资在天津设厂生产),600 kw机组的本地化率可以达到90%。随着大型风电设备产业的形成,船舶工业的主要认证机构中国船级社开始筹建中国风电机组产品的认证体系。

2 风力发电存在的问题

2.1 对风能资源勘察不够全面

通常风力发电的有效风速为3~25m/s,风电场选址的首要条件是风能资源丰富,因而一般以风资源丰富区和较丰富区为选址对象,具体风电场内风机的选址还应根据测出的年有效风速累计小时数(累计时数越高,投产后风机发电量越大)和有效风能密度确定,在风电场内不同位置的这些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合理选择场址对提高风力发电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而我国现有的风资源分布图很粗,无法满足现在风电场选址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细化。

2.2 风电设备和制造技术落后

风电机组制造技术,这是风电发展的核心。目前我国风电建设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加大力度依靠国内雄厚的机电制造业基础,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风电成套设备进行自主开发。随着世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水平提高,更大的单机容量已经是全球风能技术发展的趋势。据了解,国外风电机组目前已达到兆瓦级,如美国主流1.5兆瓦,丹麦主流2.0~3.0兆瓦,在2004年的汉诺威工业博会上4.5兆瓦的风电机组也已面世。而迄今为止,我国在这一技术上处于落后位置,尚不具备自行开发制造大型风电机组的能力,且在机组总体设计技术,特别是桨叶和控制系统及总装等关键性技术上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且机组质量普遍不高,易出现故障。据调查,2004年国产机组只占18%,2005年也只有28%,每年的风电设备进口总额高达60亿元,尤其大型风机设备几乎被丹麦、意大利、德国等发达国家全部垄断。国内整体的风电制造水平比国外发达国家至少晚10年,而且技术差距还在拉大,这就使国产设备的竞争力面临严峻的考验。

2.3 风电成本高

风力发电的成本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约占总投资的85%以上。按照我国增值税抵扣政策,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值税不能抵扣。风力发电执行17%的增值税税率,因为没有购买燃料等方面的抵扣,因此风力发电实际税负明显高于火力发电。另外,国内已经建成的微不足道的风电容量几乎全部为进口的成套设备,导致风电场投资高、电价高,与火电、水电比,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国产的风电设备可以显著地降低风电成本,但由于现在国内设备制造水平较低,应用规模小,国产设备的价格并不低于进口设备。

2.4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风电开发前期投入巨大,而国内的风电项目缺乏正常的投融资渠道。国内商业银行对风电项目的贷款期限远短于火电和水电项目的贷款期限,偿还期限大多为5~8年,利息也没有优惠,使风电只能上一些小规模项目,导致风电难以普及,电价下降缓慢。对风电投入的科研经费不足,则制约着风电技术向高端发展,并会导致科技人才的稀缺。

尽管政府于2003年实施了风电特许权示范项目,并于2006年正式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以促进风电发展,但由于长期给予风电的实际关注力度不够,缺少对风电扶持的长期具体措施,与国外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取得的成效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3 风力发电前景的建议

3.1做好风能资源的勘察

风资源的测定是发挥风电作用的前提基础,因此将来应该在这方面增大投入,对我国实际的风资源在总体上有细致准确的了解,为政府和风电的决策者合理地规划风电提供正确的指导。为进一步摸清风能资源状况,必须加快开展风能资源的普查工作。这方面,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筹集一定资金用于加大风力资源勘测工作的投入,各地也要自筹资金开展本地区风力资源的勘察,认真调查确定可开发风电场的分布和规模。

3.2提高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

要提高我国风力发电应用的技术水平,需要不断增进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学习其先进技术,只有清楚彼此差距,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的风电技术水平。我国提出,到2010年风电装机要有80%的国产化率,必须在技术上占领竞争制高点。《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这一规定为风电技术进步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提高风电技术也是降低风电成本和上网电价的关键所在。

3.3 依托政策发展风电

2006年国家正式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通过减免税收、鼓励发电并网、优惠上网价格、贴息贷款和财政补贴等激励性政策来激励发电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体现了政府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重视,更重要的是给予了风电在法律上的保护,为风电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2008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提出,有关部门要做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上网电价及费用分摊有关规定、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将提出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和使用指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试点项目建设、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资源评价、标准制定和设备国产化等工作。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等给予税收优惠支持。

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风力发电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在具体的措施和规则上还要细化、规范、便于操作,使风电的发展稳步,快速的发展起来。

4 结束语

中国的风电发展迄今已经有30多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由于基础薄弱,风电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技术落后、政策扶持不够及上网电价高等诸多困难。随着政府和民众对风电的逐步认识、《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出台,以及风电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方面不断提高,风能利用必将为我国的环保事业、能源结构的调整做出巨大的贡献。风电产业和相关的科研机构应该抓住这一契机,为风电的全面发展作一个系统可行的规划,逐步解决风电发展中的困难,完善风电机制,在提高风电战略地位的同时,早日使风电普及惠民。

参考文献

[1]于建辉,周浩.我国风电开发的现状及展望[J]. 风机技术,2006(6):46-50.

[2] 易跃春.风力发电现状、发展前景及市场分析[J].风力发电,2004,8(5):18-22.

[3]刘文洲.风力发电现状及展望[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12-14.

[4] 仲昭阳,王述洋,徐凯宏.风力发电的现状及对策[J].林业劳动安全,2008,21(3):34-37.

[5] 刘朋光,崔健生.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和前景[J].林业科技情报,2008,40(3):98-99.

[6] 常青,叶云龙,于江利.河北省风力发电的现状及前景[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26(1):62-64.

[7] 王晓蓉,王伟胜,戴慧珠.我国风力发电现状和展望[J].中国电力,2004,37(1):81-84.

[8]张愉.中国风力发电现状浅议[C].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MIEM?6)论文集.2006.

[9] 张国伟,龚光彩,吴治.风能利用的现状及展望[J].2007,25(1):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