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会计相关性

管理会计相关性

时间:2023-12-25 10:46: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会计相关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会计相关性

第1篇

1.1会计对象的一致性

尽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关注的重点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侧重于对会计主体未来事项的预测,而财务会计则侧重于对会计主体已发生事项的客观反映,但其研究对象都是企业,都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研究的对象。

1.2信息资源的同源性

按照会计信息系统论的观点,“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即会计的本质就是一个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的两个分支,它们提供的信息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两者所提供信息的使用者,信息的规范性、及时性等方面的额度质量要求等,但这两个不同的会计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初始信息都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原始信息,只是由于两个系统对同源信息采用了不同的整理、汇总、加工程序,才导致最后输出信息的不同。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2.1会计基础工作的细化及财务资料格式的全新设计是融合的前提基础

第一,建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所需要的原始信息目录清单。第二,在财务会计科目的基础上,结合管理会计的需要,对原始信息目录清单进行分类、编码,并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将二者在基础数据采集上通过合并信息源的方法达到兼容。第三,设计会计凭证。一是在原有财务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增加统计信息代码或类别栏,以求在基础上为管理及会计工作做好准备,避免以后在运用中的重复筛选。二是增加备用信息栏,以记录管理会计所需的非货币信息。会计凭证的输入由单界面变为多界面(多窗口),并且会计凭证的输入既可以是会计人员也可以是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现场输入。第四,账簿格式及类别的设置。根据需要,笔者建议设置会计账簿以及管理会计两套账簿格式。其数据来源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根据会计要求设置并由凭证生成。管理会计账簿则根据各单位管理需要设计相应的格式,根据会计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成本法不同,按照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性投资中,权益法也适用于两类投资:一是企业对合营企业的投资;二是对联营企业的投资。

2.2管理理念的融合

管理理念是管理者在企业管理活动中逐渐积累或总结起来的一种思想、观念、概念与法则,它决定着管理者在投资、推销、管理等方面的行为。而一切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就由这些理念来决定。因此,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上的融合,首先是管理者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思想认识上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步调一致,达到配合默契,行为高效。因此,分清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显得尤其重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所体现的价值不同:前者创造价值,后者衡量价值,用通俗话来说,前者是企业的“军师”,后者是“账房先生”。二者各有分工,却又紧密相连。有许多管理者往往忽视这种理念融合的存在,工作中就难免出现分歧或扯皮现象,甚至影响到二者分工和目标定制的重复或交叉、重复或多头管理。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甚至将管理会计提升到战略财务的位置上,普及企业文化中去,这为管理会计并非孤立而存在提供了很多帮助,进而才会显现出管理会计在企业运营的最大贡献。否则,管理会计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受制于财会会计所谓的“务实”思想。要树立起保证企业持续不断的增长速度与影响力,管理会计功不可没。财务会计是遵循对已发生的数据统计过程,是对经营业绩的显现。理财赢利则是来自管理会计的结果。

2.3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是融合的技术保障

复杂的管理会计计算工作及财务会计工作需要计算机的全新支持,可以说如果没有计算机的全面运用及网络支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就无法进行。单位内部应建立局域网,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和在线数据采集技术来及时采集并传递这些原始数据,以满足及时性的需要,并根据需要由计算机流程设计管理人员,设置相应的权限。可以利用同一数据库管理系统来有效地管理会计原始信息源,满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使用的需要。

2.4制定目标的融合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任务目标相融合体现在前者为后者真实、准确、详细、及时等相关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财务数据。对此,财务会计要做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无论是人或是物,或者金融财务都需要及时在各阶段的发生状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统计交报。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着重对企业收益进行规划为中心,其中一部分需要财务会计提供相关数据,从而展开一系列财务活动。现在会计管理则主要对财务会计提供的报表分析,担负着公司理财、决策分析、参与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在规划、预算编制与预测上,从事计划流程、预算预测、年度利润审核等。就是需要在制定目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制定目标和制度管理有着根本不同。防止管理过程中多部门发号施令。而在制定具体目标上,要明确细节部分,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特殊财务反常情况要及时相互沟通,要提供给管理会计的,首先要及时通报,而不是首先交由管理层一些非专业人士,耽搁处理时机。其工作流程要紧密衔接,而非各自为政。对此,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制定目标上要体现出来,避免分歧引发相互扯皮。要么是企业经营财务出了问题,则因为权责不清,平均处罚或受批。更不利于二者日常工作发挥。

3结论

第2篇

论文摘 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按照会计的本质是管理活动论的观点,本文认为管理会计应是基于管理的会计。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管理会计的信息也没有充分为决策服务,作为信息载体的管理会计报告也就缺乏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之间的差异来阐明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代管理会计发展的现状分析。

管理会计的实质是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及其他相关数据服务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职能是预测企业经营前景,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我同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和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而开始的,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会计界对管理会计领域的研究却缺乏应有的重视。我国的管理会计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薄弱

首先,表现在会计学界长期不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没有将管理会计列入其研究的议题。目前对管理会计讨论更多的是管理会计是否应独立成科,至于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包括它的对象、职能、目标、概念、原则和方法体系)的研究还谈不上。一些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以介绍管理会计的各种方法为主,只是一些数学模型的拼凑,而忽视了管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其次,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工作,也没有单独出版有关管理会计的期刊,关于管理会计方面的资料很少,只能在少数会计杂志上看到。第三,只重视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企业内部数据,而忽视了企业的外部信息,从而削弱了管理会计存在的意义。而在西方国家,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已经从传统管理会计研究转向战略管理会计研究,而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则刚刚起步,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管理会计实际应用极为有限

我国大多数企业会计还处于事后的记账,算账及报账的传统核算型阶段,还没有进入管理型阶段。管理会计目前在我国企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会计系统;(2)短期经营决策;(3)标准成本核算;(4)责任会计。大多数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知之不多,许多企业的内部管理并不存在独立的管理会计核算体系,更多的是采用现有的财务会计资料满足于各种内部报告所需。而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从其产生就在企业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运用和发展,不仅在广大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银行业和服务业也得到推广。

(三)管理会计专职机构缺乏

在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受到了高度重视,发展迅速。为了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我国专门成立了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4月30口,会计师事务所达到5639家,共有执业的注册会计师6.98万人,行业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行业从业人员20多万人。2005年,行业实现业务收入超过180亿元,继续保持20%左右的年增长幅度。尽管如此,我国目前还没有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只是在1999年才在中国会计学会下没有一个研究管理会计的专业小组。现代西方国家一般都设有管理会计师协会,这些专职组织的成立推动了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快速发展。我国管理会计专职机构的缺乏则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师事业的发展。

(四)管理会计人才没有职业化

目前我国还没有开设管理会计师资格证书(cma)项目的考试,管理会计还没有职业化。在企业中只设有财务会计科室,没有成立管理会计科室,更不用说配备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的作用和任务是由财务人员来替代,而财务人员因缺乏管理会计理念,在思维上受财务会计束缚,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人才早已职业化。美国为适应企业界的需要和应学术界的要求,其会计师协会在1972年就设立了“管理会计师资格证书”项目。申请者要想成为管理会计师,首先必须接受有关科目的考试,成绩合格者,还必须在参加考试或考试后7年内具有连续两年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经验,且必须遵守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标准。经过这样的选拔,美国已形成了一个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师团体。

二、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必要性

基于上述的管理会计发展的现状,必然会导致企业忽视管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而信息的载体管理会计报告也就自然缺乏发展和应用的条件。

(一)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是中国会计发展的历史必然

在加入wto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改革和修订是我国会计改革的中心,这是由我国的经济状况和特点所决定的,主要是为了明晰产权关系,保障投资者、债权人的权益,也是为加人wto及与国际会计接轨做准备。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财务会计报告的日益完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到了议事日程,这就迫使企业要加强自身管理,通过提供管理会计报告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对管理会计报告的研究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特征决定了应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企业管理决策者提供有用的、系统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的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1.相关性。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是指帮助信息使用者提高决策能力的那种发现“差别”、分析和解释“差别”,从“差别”中做出选择和判断的特征。所以,管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要求必须从企业的整体出发,也不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符合公认会计准则,只要是对生产经营决策有用的信息就是重要的。财务会计报告并不把信息的相关性排除在外,但相关性仍旧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当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发生冲突时,财务会计报告首先考虑的是可靠性这一质量特征。

2.时效性。管理会计的及时性是指必须为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最为及时、迅速的信息。如要求会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提供实际结果、预测和信息。只有及时的信息,才有助于管理当局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过时的信息则易导致决策的失误。财务会计的及时性,则指会计信息的及时加工和按照固定的编报日期进行编报和传递。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并没有体现象管理会计报告一样的迅速强烈的时效性。

3.灵活性和多样性。由于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考核的需要,使得管理会计报告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而财务会计报告一旦选中某一种编制程序,就应该保持一贯性,并且要遵循相应的公认会计准则,以便保持财务会计报告的可比性、信息的可靠性等。

通过管理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特征的比较,不难发现,管理会计报告更加注重企业信息对管理者的相关性和及时性,能够满足人世后企业管理对信息的需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相关建议

现代管理会计报告承载的任务就是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企业经营决策、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信息,旨在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一)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内容建议

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应重点反映如下内容:(1)产品销售信息。反映企业主要产品销售数量、成本、收入和盈利情况及分部地区的销售情况,有利于确定和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和生产部署。(2)风险管理能力信息。风险管理能力信息属于非计量性信息,这些信息无法用货币形式表示,也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列示。但企业有必要对这类信息进行综合管理。(3)人力资源信息。随着以技术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部分信息应当包括人事状况,具体有领导班子水平、基础管理水平以及一般员工的状况等。(4)企业预测、决策、分析报告信息。为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体现管理会计的职能,企业应当及时有效的披露预测、决策、分析等信息,因为发生的具体经济业务都会涉及到这些方面。(5)其他信息。如某些专项工程的效益分析、新产品开发的效益分析、对外投资效益分析等等。

(二)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报告模式建议

第3篇

浅析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谢莎莎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

内容摘要: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融合了管理理论与会计理论,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目前对高质量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强调,管理会计的作用在实务届和理论界都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并将成为未来会计的蓝海。但由于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短,仍然有许多缺陷和不足。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与传统财务会计的区别,以及目前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关键词:管理会计  与财务会计区别   现状  发展趋势

一、 管理会计的含义

(一)、定义: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宗旨,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财务分支。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管理会计不仅衡量价值,并且以创造价值为中心。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会计学分为两大领域,一个是财务会计,另一个是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注重反映结果,从股东债权人,经营活动,到经营成果。管理会计管控未来,负责规划、预算、内部控制、风险控制、绩效管理,在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当中不仅仅在于衡量价值,更重要的是创造价值,通过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等重大活动,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成长的良性循环,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这充分说明管理会计是更有价值的,二者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1、财务会计总结历史,管理会计展望未来

财务会计只处理已经发生的会计信息,因此它是一种总结历史即“向后看”的思维方式。管理会计则是为了支持决策,而决策必定是面向未来的。因此它是展望未来即“向前看”的思维方式。

2、财务会计强调信息的准确定,管理会计强调信息的相关性

财务信息的价值在于对决策有用,而有用的财务信息必须符合两个质量条件:准确性和相关性。应该说只准确但很不相关,或者只相关但很不准确的财务信息都会影响其对决策的有用性。但是,我们常常必须在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相对而言,管理会计大量运用预测财务数据来描述未来的经营情况,这样做对自然对决策更有意义。

3、财务会计与凭证打交道,管理会计与经营活动打交道

编制财务报表的相关会计人员并不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他们只要有能够反映经营活动的凭证就可以工作。这也就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可以的原因。而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服务,不了解经营管理活动的人员则无法开展管理会计工作。

二、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

1、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管理会计至今仍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管理会计在实务方面已经远远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但是管理会计基础理论体系不规范,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则最终会制约管理会计在实务届的应用与发展。理论欠缺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也就是说,引进介绍的理论研究多,结合我国情况的研究成果少;注重对数学方法的运用,忽视实际操作性;注重以“物”为中心,忽视以“人”为中心;研究内容分散,系统研究性差,急功近利者多。

2、管理会计理论实际运用效果不理想

对于过去的计划成本、技术财务计划、内部经济责任制,现在在管理会计中分别叫标准成本、全面预算、责任会计。在做法上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从应用效果而言,并没有真正达到改善企业管理的目的,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①隐含着一些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的前提。②以“静止”的观点来看事物。除了企业在成本方面的主动性稍强外,单价和销售量受市场的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长期“不变”,是不可能的。③假定所有的分析数据都是很容易得到的。那么管理会计中预测决策是面向未来,必然有不确定性。

3、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参差不齐,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教育相对欠缺。全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占据半数江山,他们都进入中国市场,这么多的外资企业都需要管理会计人才。而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会计从业人员达2000万,其中95%为财务会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美国50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中,80%以上为管理会计。保守估计,中国管理会计人才缺口已达300万之多。

三、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1、加快建立健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建立一套与我国企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系统化、规范化、具有原创性的国际公认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为此,财政部专门制定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而理论体系的建设需要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和工作方法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2、抓住管理会计发展的重要契机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明确了我国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迎来更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在此背景下,无论国家治理还是企业竞争,将进入一个更关注资源使用的质量和效率、比拼“管理软实力”的新阶段。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会计学教授于增彪认为,管理会计之所以突然“火热”,在于它本身是个好东西,“是一个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信息系统和管控系统”。

3、管理会计重心由价值增值向为核心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其主要特点是国际化、金融化和知识化。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中面临着巨大的变化,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充分意识到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市场份额的占有,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又有赖于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如何才能具有竞争优势则最终还是要看企业的核心能力,也就是企业应对内部环境的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一个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它体现在企业的一系列产品或服务上,它能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目前,财政部已将管理会计列入今后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方向,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会计相关制度建设,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赵晖,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创新发展。会计之友,2006

第4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 假设前提 原则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短短几十年时间管理会计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较大的成就。但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尤其是管理会计假设前提与原则理论研究有待深入,有待于我们积极探索,建立相对成熟、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原则。

一、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

假设前提是基于事实的一种假想,它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管理会计理论与进行管理会计实践的前提条件。下面我将从主体假设、时间假设、计量假设、其他假设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作为开展会计工作的前提 ,对于会计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主体假设是对管理会计对象运行空间的一种假设。管理会计的目标决定着管理会计主体,管理会计主体是为目标服务的,它要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它的一切规划、预测等活动都要致力于帮助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所以管理会计的主体可以假设为整个企业与各个责任中心。

知识经济带来企业生产模式重大变革,企业经营模式也随之发生重大改变。信息的顺畅改变了企业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形成多个分散的生产点与生产小组。管理会计细化为战略与战术管理会计,企业总的战略策划由经营者进行,企业具体战术策划由各生产点与生产小组负责,会计主体形成多个主体层次。

(二)时间假设

时间假设是对管理会计对象运行方式的基本规定。受知识经济因素影响,企业存在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战略管理会计需要持续经营假设,将生产经营等活动进行无限期的延续,使管理会计方法能够保持有效性与相对稳定性;战术管理会计似乎使得持续经营假设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企业各生产点与生产小组服务于企业时是企业的责任中心,当相应的任务完成后,其工作也就不存在了。这决定了管理会计的时间跨度具有灵活性特点,要从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实际进行合理分期,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决策与管理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

(三)计量假设

管理会计多样化职能决定了它除了运用货币进行计量外,还应重视其他计量单位,比如质量计量单位、市场占有率等。在决策过程中要考虑到币值的变量,认识到计量不变的假设是非正确的。所以我们要进行科学的计量假设,认识到货币的期间特性,在不同时期价值不尽相同,这样才能进行更合理、更科学的决策。

(四)其他假设

与其他会计学不同,管理会计不具有统一性、强制性等特点,存在其他不同的假设。管理会计是为了服务于管理会计目标,所以管理会计需要针对不同主体实行针对性较强的单一假设,也即依据不同主体,采用不同的方法与原则。

二、管理会计的原则

(一)信息质量原则

(1)相关性原则。相关性是指管理会计信息收集、处理等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能够有助于信息用户进行决策;反之就不具有相关性。要使管理会计信息能够有助于信息用户管理与决策,需要信息具有及时性、适应性等。管理会计要及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用户,便于经营者及时进行管理与决策;信息要满足信息用户需求,协调用户开展企业活动。

(2)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指管理会计信息能够真实的反映现象与问题等。要客观反映企业现状,对未来的预测要有依据;要经得起核算,不同个体运用同一计量方法进行计量,保证得出的结果相同;管理会计信息不能包含个人因素,对所有信息用户要客观公平。

(3)连续性原则。管理会计对于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方法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为不同期间的信息比对提供可能,能够区别出他们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相同与差异性等特征。当然连续性原则不是绝对的,它适用于一定时期,因为长期决策需要丰富多样化的信息,这样才能使决策更科学合理。

(二)信息获取与处理原则

(1)效益原则。”管理会计不但要为企业提供如何提高内部生产效率的会计信息,而且要提供如何实现这些产品价值的会计信息。”信息用户使用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创造最优效益,所以管理会计信息要能够为企业创造效益,而且创造的效益要远远大于信息产生的成本,否则管理会计取得的信息是没有价值的。

(2)有利性原则。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对管理者的决策等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要依据有利原则进行信息处理。

(3)民主性原则。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围绕目标管理,要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全员参与,体现民主,做到“以人为本”,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

第5篇

    1优势互补,提高决策层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作为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核心目的都是为企业决策者根据相关的财务信息做出科学决策服务的。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企业管理的最高理想,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提供的决策信息是否有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通过财务信息资源共享,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相关性高、可靠性强的决策信息。在决策时,通过两者不同的分析方法相互验证、相互融合,客观、明晰地反映了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为企业决策者化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提供了方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在管理决策上的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而不会陷入“科学性高,可执行性差”或“可执行强,科学性不足”的怪圈。

    2管理会计发展面临的“瓶颈”

    管理会计理念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的管理方法。企业的CEO和CFO虽然有一些管理会计理念,但缺乏实践的经验积累,为了在“博弈”中稳操胜券,都不愿过多地涉及管理会计。用惯了财务会计的管理者们,对管理会计通常也会有一些抵触情绪,其主要症结是管理会计工作量偏大,而且没有成型的电算化软件支持。另外,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企业管理上计划经济的影子还很严重,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时容易受国家行政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管理会计中的决策理念在现实中应用受到限制,国外的管理会计理念有时与实际工作情况相悖。因此,管理会计在短时期内很难融入企业管理文化中去,改变这种现状尚须时日。

    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双剑合璧”的具体措施

    3.1提高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管理会计在决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的重视,企业战略思维的构建同样也需要管理会计理念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八以来,政府进一步下放或取消行政权力,着力推进市场经济,培育一个真正的平等、公平、公开的市场。这样一来,企业决策层就可以按照市场规律去进行宏观决策,管理会计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作为企业的决策层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把管理会计的理念融入企业管理文化成为当务之急。目前,信息化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这为管理会计的电算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电算化软件的支持下,管理会计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变得十分简单。管理会计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提高,决策分析的深度大大加强。

    3.2加快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环境趋同

    培养一批精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优秀会计人才,坚持站在管理的角度去审视会计信息,挖掘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互渗透,营造一个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软环境。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终极目标都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揭示经营的异动。虽然是一静一动,但是由于目标的统一性,决定了两者可以充分的融合。

    3.3循序渐进式的融合成就“双剑合璧”

    由于传统的财务会计已深入决策层的管理理念,迅速地转变思维定式需要一个过程。另外,管理会计虽然在决策中有效,但其缺少必要的实践检验。因此,可以借鉴政府会计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制过渡的策略,循序渐进地进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最终实现两者合二为一。有效才是硬道理。只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企业决策层才能够真正的找到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才能科学地进行战略决策,为企业有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第6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报告;医疗机构

2016年12月14日财政部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1号(征求意见稿)——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指引对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做了明确指引;国家卫计委《2015年卫生计生财务工作要点》中要求: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分析和结果利用,做好决策支持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对公立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医院财务会计报告已经很难满足内部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构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则越来越迫切。

一、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和特点

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管理会计报告主要为单位内部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性信息,包括用于生产经营决策的作业成本信息、变动成本信息、机会成本信息等,用于投资决策的现金流量信息,用于控制的预算信息,用于考核控制结果的业绩评价信息等。这些信息构成了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核心内容。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也可概括为五方面,即管理决策、经营预测、成本控制、绩效评价和战略规划等。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包括以下特点:

(一)提供相对及时和灵活的相关性信息2014年10月的全球医院管理会计原则将“提供相关性信息”作为管理会计四大原则之一,即“帮助组织筹划和收集制定战略和执行战术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与财务会计报告相比,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属于内部报告,主要是为医院内部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有用的资料和信息;时效上相对及时,形式上相对灵活,项目设置和展现方式上可以不受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严格约束,可根据内部管理需要进行编制和调整。

(二)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医院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服务于政府管理和决策,是服务与医院外部相关者决策的信息。医院管理会计则是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的信息,侧重点在于针对医院内部运营管理各个方面进行实时反馈和分析,以便向医院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关战略规划、成本控制或科室运营方面的信息资料,从而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三)面向医院经营管理的未来医院财务报告主要是反映过去的历史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不仅要反映、分析过去,而且要利用历史资料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考评医院的一切运营活动。医院管理会计报告面向未来的作用时效是摆在第一位的,而分析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未来和控制现在。

(四)兼顾医院不同层面、不同主体的管理和决策需要医院财务会计报告旨在反映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则要以医院内部各层级责任单位为会计主体,如医院层、职能部门层、临床科室层等等,应根据不同层次的使用者进行针对性不同的、详略不同的设计。面向院领导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战略层或决策层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关注医院整体的运行情况,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指出存在的运行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管理环节,作为决策依据;面向职能部门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关注不同职能部门对不同管理环节或管理对象的关注情况,如面向医务部门的管理会计报告需要着重医疗运行情况、医生工作效率、医疗质量反馈等等信息;而面向临床科室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需将具体科室的业务运行情况、医生护士工作情况以及科室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向给予明确的说明。

二、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与内容

本文按照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分析维度搭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从财务效率、资产效率、患者分析和科室运营四个维度。

(一)财务效率报告体系财务效率报告体系反映医疗机构各层级(全院、各类科室和具体临床科室)的财务效率和效益情况。虽然公立医院属于非盈利组织,以“公益性”为目标,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持合理的抗财务风险能力以及良好的偿债能力都要求公立医院在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财务效率和效益。财务效率报告体系应基于财务会计报表和科室成本核算报表的基础信息和数据,基础指标应包括:医疗业务收入、医疗业务成本、边际贡献、总资产、总负债等等,分析指标应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例、成本率、边际贡献率等等。

(二)资源效率报告体系资源效率报告反应各类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情况,也反映医疗资源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广义的资源应该涵盖人员、场地和设备等等内容。在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是医疗机构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疗机构的资源效率报告体系应该分别从人力资源效率、房屋资源效率、医疗设备资源效率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报告。人力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人均医疗业务收入、人均结余、人均检查人次、每医生负担出院人次、每医生手术量、每医生门诊量、每护士负担床日等等;房屋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单位面积结余、每床边际贡献、人均占用房屋面积、医疗用房占比等等;医疗设备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医疗设备投资回报率、每万元设备检查人次、每万元设备检查收入等等。

(三)患者分析报告体系患者分析报告从患者角度反映患者费用情况、患者来源和患者付费类型结构等等,卫生主管部门和未来医疗改革都对降低病人费用做出明确要求,这就要求医院层和科室层时刻监控患者费用水平和药品比例、卫生材料比例等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患者来源(本市、外市或本省、外省等)是判断学科或医生专家个人影响力的重要依据。患者付费类型(自费、医保、公费医疗等)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医院针对不同付费类型患者进行不同的费用管理和控制方法。

(四)科室运营报告体系科室运营报告体系反应科室的运行效率、收治疾病的难易程度等情况,为临床科室的业务管理和分析提供实时的准确的数据反馈,科室运营报告分析指标应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周转天数、三四级手术比例、CMI值、收治病种结构等等。

三、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不同,管理会计报告由于其职能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其传递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也应包括非财务信息,从而实现更全面的管理视角,才能提出更深入的管理决策建议。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应该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CMI值、手术分级等等非财务指标和信息。同时管理会计报告还应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尤其是同行平均水平、最佳水平,以及竞争对手信息,从而为内部管理提供标杆,为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反馈相结合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属于事后反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要求其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相结合。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通过战略规划报告、全面预算报告等部分为单位提供了定量和定性的事前预测,并通过实时的、动态的专项资产或业务分析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改正从而达到事中动态管理和控制;最后通过总体的运营情况分析为医院整体或个别科室提供事后反馈和评价。

(三)与信息系统相结合管理会计报告的数据应基于大量的医院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和医疗运行数据,为了保证管理会计报告的及时准确,这就要求管理会计报告与医院HIS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紧密衔接,要求医院的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信息系统的支撑是提高管理会计报告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有条件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应逐步形成财务业务一体化,建成医院资源规划系统(HRP),并通过管理会计报表和报告经HRP产生的大量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分析,从而形成各层管理主体决策的支持信息。

(四)提出管理建议是落脚点管理会计报告汇集了大量相关性信息,发现和指出问题是管理会计报告第一阶段的任务,而仅仅停留在提供信息则远远不够;管理会计报告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寻找可改进的管理单元,提出切实可行的有影响力的管理建议,即解决问题。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应该将如何提高运营效率、控制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问题作为落脚点,针对存在问题的业务流程或临床科室,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王玉红.构建基于管理会计的企业内部管理报告体系[J].财会与会计,2010,05:58-59

[2]张先治.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系统构建[J].财务与会计,2005,12:19-21

[3]王环环.从“取经”到“造经”透视管理会计报告[N].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2:84-88

第7篇

(一)管理会计的内涵

通常情况下管理会计又被称之为对内报告会计,和外部会计具有相反性,也就是考察企业未来和现阶段的经济活动,以此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且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并且成本会计和管理系统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该项工作的时候,必须将眼光放眼未来,并对各个管理阶段的发展进行审视,对未来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考虑,进而从中获得启示。

(二)财务会计的内涵

财务会计通常情况下又被称之为对外报告会计或者是传统会计,主要是负责监督和核算企业已产生的经济活动,核算目标主要是向政府部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进行相关财务管理活动的提供。并且财务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属于一项基础性工作,该工作有助于企业领导者信心的完善,并将正确的经营裁决作出,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点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同之处。1、两者均属于管理活动的一种在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重要的内容,均是对企业的经济信息进行处理、加工、整理和收集,进而以相关数据为企业决策者的相关决策作出支撑。并且两者均是企业会计分支,在关系上相互制约、促进、依靠和独立。并且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础,是企业经营者为了满足发展需求而诞生的。而财务会计则是遵循企业规章制度和会计法规产生的,并且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以上两者均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具有密切相关性,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向及其财务动向的代表。2、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两者在企业的企业管理中工作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在终极目标上却具有一致性,也就是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管理和经营过程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对象具有相同性,也就是经济活动中的价值运动。同时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结果主要通过报告、监督控制、核算和记录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并且这也是决策者进行裁决的主要依据。(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之处。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核算要求差异,其中外部报告需求是财务会计尤为关注的,也就是及时性和准确性,计量采用历史成本法;而内部报告需求则是管理会计核算时尤为关注的,同时在其中融入了管理学内容,将预测系统构成,它的前提是会计成本,而计量则是通过成本法的变动,全面分析和预决算的企业经管活动。二是服务对象的差异,管理会计工作的主体对象是企业内部的不同层次部门,而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对象则是整个企业。三是工作目的的差异,会计准则是财务会计的主要参考依据,主要反映和核算的是企业内部利润形成、费用归属、支出费用和收益等各项经管事宜;而在会计工作中管理会计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管理者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

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它的两个重要分支,并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在以上做了详细的探讨,然而有效的整合两者,来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则是我们当下思考的主要问题。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具体如下:

(一)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设置于企业机构的同一部门

目前在我国的各个企业部门设置中往往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并且在应用水平上,财务会计也要明显的高于管理会计,然而财务会计产生于管理会计之后,因此,若没有管理会计,自然也就没有财务会计。并且两者均属于现代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系上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财务会计系统还是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的主要来源,因此为了实现信息兼容和交换处理能力的提升,将两者进行结合,则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将管理成本减少,将重复浪费降低和避免。

(二)结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成本控制与核算

在财务核算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对于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属于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重视和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在企业的核算和成本管理中,将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功能充分的发挥,并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成本控制方法、理论及其成本性态分析。并且以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对企业产品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构成进行分析,在革新和改造技术的情况下,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在固定成本投入不增加的前提下,将产品产量提高,将产品的固定成本降低。并且将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控制方法运用,同时综合考虑原辅材料消耗、员工技术水平、生产工艺及其产品设计等情况,将产品的标准成本制定,进而对成本实施规范化控制和规划。并对比财务会计的标准成本和成本核算资料,将成本差异找出,将差异性质分清,将有利差异合理利用,将不利差异努力克服,加强管理可控差异,将客观条件改善,将不可控差异的影响尽量减少,将产品变动成本减少,将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成本管理和核算作用充分发挥。

(三)结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经营目标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展开的主要方向,因此在进行经营目标制定的时候,必须保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在进行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制定的时候,必须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对生产经营管理和能力水平充分的考虑,并将大量完整准确的数据信息掌握。并且数据信息的来源除了来自企业历史资料外,还源自未来预测分析。由此可见,企业财务会计所承担的责任是报告、计算和记录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在数据资料的掌握上具有大量性,故而,企业在进行经营目标制定的时候,必须有财务会计将相关的历史资料提供。而对于企业管理会计而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企业经济前景进行预测,如利润、销售、资金需要量及其成本等,所涉及的经营层面具有广阔性,对企业未来的大量信息和数据掌握。故而在进行企业经营目标制定时也必须参考预测的未来数据,而这主要由管理会计提供。由此可见,在企业经营目标制定时结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8篇

战略管理会计重视战略层面,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整合相关信息,选取合理战略,获得竞争优势。随着近年来战略管理会计在不同行业内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战略管理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将企业财务信息与企业的战略相联系,在战略的高度制定企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

二、河南省商业银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现状

内外部环境客观上要求河南省商业银行要不断增强管理能力、节约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省内许多商业银行也已经摸索着尝试应用战略管理会计。但截至目前,尚未有一家省内商业银行全面系统地推行战略管理会计,河南省内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还处于萌芽阶段。

(一)战略管理会计相关文件和运作模式有待补充和论证

战略管理会计从国外引入至今也就20年时间,由于实际工作中运用并不普及,大部分学者更多还是致力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研究,研究战略管理会计的学者较少,以上种种原因致使我们对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还不深入,认识水平不高。战略管理会计缺少理论指导和材料支撑,再加上河南省商业银行没有统一、规范的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总则和运作模式,没有对具体操作的会计一线人员进行专业集中培训,这些都制约了河南省商业银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

(二)传统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存在漏洞

商业银行管理层进行战略决策和战略管理时仅凭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仅对内部信息进行加工得来的素材远远不够,因为商业银行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动态的、复杂的。特别当商业银行应用价值链分析银行业务流程,确定银行竞争优势及处理银行战略定位问题时,需要对同业竞争者进行动态跟踪,收集同业竞争者有关数据材料。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学习对方优势,改善自身劣势。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之初还没有提高到战略高度,所有科目设定还是自身内部的一系列指标,重视对自身内部数据的加工整理,而对于同业竞争者的重要数据,例如:各类财务指标、产品定价、销售渠道等信息都没有显示,这些信息相比以往信息,不管是获取、加工都完全不同。另外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各类数据非常分散,例如:产品销售额在营销部门、人力成本在人力资源部门等,没有整合在一起供高层宏观把握,甚至还存在统计口径不一的问题。

(三)作业成本法应用存在障碍

商业银行提供金融产品、办理金融业务,一般企业比较容易就完成的工作程序:识别资源、分析资源动因、划分作业成本库、确定作业动因,在商业银行却完成困难,此外商业银行在某些时候还只能主观对信息进行判断,准确性存在质疑。就以确定作业动因作为例子,导致银行间接成本发生变动的因素非常多,但确定为作业动因的因素数量却要恰到好处,选取过多,会增大会计人员工作量和难度,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损耗;选取过少,就无法准确反映产品成本,不便于控制成本。选取比较合理数量的成本动因作为间接费用的分界点显得极为重要。

(四)内部绩效考核存在缺陷

商业银行各部门之间单独实行绩效考核,员工待遇存在差别,主要依据本部门效益状况,行业中惯用的平衡计分卡也只能考核单个员工的业绩,很难衡量银行整体的业绩,平衡计分卡中没有设置有关组织目标和组织战略考核项目。除此之外,计分卡中已有的评价指标中,大多以岗定数,稍显简单和随意,存在考核项目过多、标准过高、关键项目缺失等不足,评价体系只强调眼前效益、忽视客户关系、公司成长等潜在长远收益,没能处理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一些员工对平衡计分卡的原理不理解,感觉损害了既得利益,情绪抵触,采取不合作态度,也对应用该工具产生阻碍。

三、更好更快在河南省商业银行中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建议

基于上述对河南省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下文探索着对河南省商业银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提出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商业银行实践战略管理会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补充制订各种规范性文件,指导战略管理会计实践

由银监会、财政部门、会计师协会等单位负责成立商业银行中战略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研究机构,对商业银行中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难点加以调研并提出解决方案,补充和制订涉及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规范性文件和法规,使得商业银行在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时“有法可依”。战略管理会计90年代由国外引入中国,从引入到“落地生根”需要很多年的摸索,不能急于求成,生搬硬套,应采取从简单到复杂、由点及面、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根据每个商业银行的特点,选取试点推广银行,待条件成熟再在全省商业银行中推广。作为首批试点银行应挑选内部管理严格、员工素质过硬、软硬件齐全的商业银行。

(二)加强人员培训,加速发展商业银行信息化

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第一步是搜集和利用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施展战略管理会计的优势,高效的服务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提升财务信息的质量,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充足性是关键。上文提到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只“诊断”商业银行内部问题,商业银行未来肯定要构建同业竞争者数据信息系统,凭借该系统搜集、整理和分析同业竞争者的数据资料,为商业银行扬长避短,制订战略目标提供依据。商业银行内部可根据银行现有部门设置,抽调专人组成战略信息处置部门,将全行各部门支离破碎的、具有各部门特色的数据进行整合,为管理层提供信息咨询和数据统计服务,解决数据在统计和使用上的各自为政问题。因为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于商业银行还处在初始阶段,还应定期对一线从事战略管理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的认知。商业银行应加大资金投入,购入最新财务管理软件,改革创新现有的营销模式、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构造出集合全行数据资源、集合全行客户信息资源、集合全行管理信息资源、集合全行业务办理程序、集合全行授权管理的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平台,用“同一软件系统、同一运作模式、同一信息、业务代码”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为全局目标,实现财务系统与非财务系统(营销系统、信贷系统等)数据共享,利用因特网或局域网实现总行与分支行及网点的财务信息传递,促进战略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发展。

(三)使用作业成本法注意弹性

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是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在核算成本过程中,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然后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上。商业银行应用作业成本法首先应确认一点,那就是采用作业成本法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但绝不是完全精准的成本信息,因此为了降低应用难度我们可以稍作弹性处理。首先,合理界定成本对象。为了迎合成本管理的需要,根据各行行情,在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可行性分析后,对金融产品进行合理分类,特别注意不要将成本对象划分的过细,不然的话,成本信息必然增多,搜集和加工难度增加,违背成本效益原则。其次,恰当挑选成本动因。应用作业成本法的重点和难点是选取和确认资源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在选取时,强调成本动因与间接成本的相关性,间接成本与成本动因的相关性愈高,所计算出的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愈高。另外,还要依据重要性原则分析成本动因,减少或舍弃对成本变动影响不大的成本动因。最后,弹性处理成本分配。全部资源耗费未必都参与作业成本的分配。某些资源成本,例如直接对应成本对象的,免于按照成本动因进行分配;某些资源成本,例如与成本动因相关性不高的,可选择另外标准分配到产品中,以免使成本信息出现扭曲。

(四)借助工具,增强平衡计分卡效用

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进行绩效考核时使用可视化工具——战略地图对战略进行清晰、完整、系统的描述,可使抽象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变得更为直观,战略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更为明确、直接。商业银行凭借战略地图这一工具对商业银行的战略目的、执行方案、目标数额及用于考核绩效的各种考核指标进行阐述,更容易让员工理解和接受,不仅列明单个银行部门在银行战略发展中的任务,而且细化到单个员工。这样更容易全行上下统一目标,形成合力。建议在人力资源部门构建数据库,存储过往绩效考核相关数据、反馈信息和同业竞争者的绩效考核数据,将这些数据作为选择指标、权重及目标基础值的依据。构建考核指标数值时,一定要保证部门目标服务于战略目标,不能抵触,另外指标数值必须是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但要具备一定难度,指标数额过低,员工潜能没有激发,衡量不出员工工作成绩多少,指标数值过高,员工就会对完成指标不抱希望,表现消极。最后非财务指标对公司今后长期发展十分重要,也应纳入考核系统并给予足够权重,如产品创新、客户满意度等等,这些指标短期作用不明显,但长期发展中,可以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改善财务指标。

(五)企业文化与战略目标一致

企业文化有时是一把“双刃剑”,当战略目标与企业文化一致时,便能极大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执行银行战略的主动性,反之、如果企业文化与公司战略目标不一致,企业文化会起到巨大的反作用,阻挠战略的执行。战略目标具有长期性、整体性、连续性等特点,银行全局战略、阶段策略需要得到全员的认同,才能准确严格实施战略管理会计设定的战略目标。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时一定要兼顾企业独特文化,协调两者关系,使两者相互融通,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会计实施的正能量。

(六)传统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两者相辅相成

第9篇

一、管理会计最新理论

(一)国内管理会计最新理论

管理会计是与财务会计并列的,重点是为组织内部实行经济目标而服务的,同时也为组织外部使用者服务的,以财务信息为基础,同时使用其他相关资料,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对管理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借以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和绩效评价的管理活动。

(二)国外管理会计最新理论

管理会计是为管理当局用于组织的计划、评价和控制,保证适当使用各类资源并承担相应责任,而进行确认、计量、统计、分析、解释和传递财务信息等的过程。从组织实际来看,管理会计本质上是组织内部的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是组织内部的决策支持系统,是以会计理念和科学管理理念为指导,同时结合社会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进行组织内部管理和外部使用者决策分析,以组织经济活动为对象,运用管理、经济、会计、社会和心理等学科的科学方法,重点对财务信息分析使用,实现对组织经济活动的优化决策和控制的管理活动,是现代会计系统的两大分支之一。

二、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一)会计管理理论是管理会计的基石

首先管理会计在管理层决策前,需要会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在执行中和执行后也需要会计部门提供资料进行评价执行绩效,必要时还需要财务数据来决定预算目标的调整。其次管理会计也要以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为依据,脱离准确、真实和完整的会计核算、实行管理会计决策就是空中楼阁。最后财务信息的创新与应用也需要通过管理会计作用来实现,以扩大信息交换处理能力和兼容能力。虽然在实务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着对会计对象处理方法与技术的不同,但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多种科学理论和方法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对财务会计所生成、提供的信息进行再核对、再整理、再分析和再决策。

(二)管理理论的科学化是管理会计发展的推力

如“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这些与泰勒的科学管理直接相联系的技术方法被引进到管理会计中来。而后与全面预算控制理论,作业成本法、管理会计模型、管理信息相关性研究等形成了管理会计理论。

(三)多元的理论背景,延展了管理会计的决策应用

例如实践理论化理论,通过治理性、行为人网络、受托责任系统和适应性方面等来探讨管理会计的社会、组织、文化特性。它强调特定行为者对系统影响,是有关理解组织中的人如何具体使用广泛可用的会计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如何形成、这种使用可能怎样改变现存会计并产生其他人可用的新会计解决方案。例如心理学理论,它假定行为依赖于个体心理表征,而这些心理表征与个体环境或财富的客观指标存在重要差异。如研究预算时上下级之间匹配、下级成员间的群体动力如何影响雇员的心理和行为以及是对其动机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还有研究预算目标难度对个人绩效的影响和研究上级利用会计信息评估下级绩效如何影响下级压力及其与其他雇员关系等。例如经济学理论,在管理会计中一些具有经济学的技术指标方法正在得以运用并且不断得到发展,如经济学方法模型在管理会计中的使用等。例如权变理论,通过设计与环境、技术、规模、结构、战略以及文化特征相匹配的检验来解释管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例如批判理论,通过分析管理会计的角色变化与其他管理技术和社会经济变化如何关联,连接过去和未来,如战略管理会计等。例如理论,用来解决信息、会计和薪酬系统的特征如何影响激励问题和激励问题的存在如何影响信息、会计和薪酬系统的设计和结构。例如社会学理论,分析会计的社会属性和组织属性,如行为会计学等。

三、管理会计的方法

由于管理会计理论基础的多样性和管理会计本质特点决定管理会计实践方法和对象具有多样性和财务性,但以上方法都是从不同的维度来分析组织的财务管理进而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管理会计的实践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成本管理类,成本分类和成本决策,如标准成本管理、责任成本会计和作业成本管理等。控制类,预算编制、资本预算、业绩衡量和评价、组织控制和国际管制等,如全面预算管理、融资决策、投资决策、流动资金决策和经济价值评估等。其他类,会计信息系统、标杆管理、全面治理管理、零存货、转移定价、价值链分析和战略管理等。

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联系

会计是为加强组织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财务信息系统,它具有反映职能,又有控制职能,同时又发展到参与决策职能。这些职能应归结为一种管理活动,因此组织进行会计系统管理也属于管理活动范畴。那么会计系统作为组织管理系统必备系统,随着组织管理发展它已发展成为管理会计系统和财务会计系统两大分支。并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客体具有极强的相关性,现在它也不在局限于财务信息,还扩展到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本和无形资源等。财务会计信息的目标在于提供财务信息来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依据和外部使用者提供组织的财务资金动态活动和资产状况的静态报告。管理会计则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技术对组织经济活动及人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它是财务信息再核对、再分析和再决策,同时综合非财务信息来参与管理层决策。财务会计的客体以组织的动态的资金信息和静态的资产信息为主;管理会计的客体是在用财务信息的基础上结合非财务信息对组织及其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控制。

(二)区别

首先管理会计属于“经济信息决策会计”,它主要是为组织内各管理层提供经济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是为提高组织效益、效率目标服务,其作用是提高经济利润,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而财务会计既要对内又要对外提供会计信息,属于“财务信息公开会计”。其次在功能定位方面,管理会计它既要解析过去,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来提供控制现在和决策未来的决策依据;又要控制现在,通过财务会计信息的反馈及时修正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组织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预算决策预定的目标进行;同时还要筹划未来,通过管理会计决策工具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提供管理层决策需要的决策数据,进行科学预测与决策,属于“经济管理型会计”。而财务会计则是记录单位已经发生资金业务,属于“报告型会计”。最后在程序与方法方面,管理会计主要是为组织自身服务,强调“条条道路通罗马”,采用的程序与方法多种多样,具有灵活性和可选择性,重点在于趋势判断,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显性成本”而且要考虑“隐性成本”。而财务会计有固定的程序与方法,受会计规范的约束,重点在于会计信息规范,核算时只核算“显性成本”。

五、管理会计的决策

管理会计是既懂往后看、能操作财务,又懂往前看、能为决策服务的管理活动。而在组织的管理发展过程中,为实现“经济、效率、效果、环境和公平”目标的实现,组织居于首位的管理决策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加组织经济价值,从而取得竞争优势,进而获得市场份额,最终取得经济利润。管理会计决策就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管理会计发展之初的决策目标是提高利润、降低成本,主要是成本决策,通过财务控制来降低成本,如“标准成本控制”、“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例如福特汽车的成本管理决策。接着管理会计决策目标定位于参与决策,为组织管理进行预测、计划、决策、预算管理和控制信息,如引入投入产出法、线性规划、存货控制和方差分析等计划决策模型,质量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价值链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等,例如戴尔的零库存管理就上升到该组织的战略层面。当今时代管理会计决策发展到组织经济价值创造阶段,管理会计决策突破了财务信息范围,越来越多的接受外部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对决策相关性的信息,从战略、经营决策、商业运营等各个层面掌握并有效利用所需的管理信息,如ERP系统使用和平衡计分卡工具的使用。例如平衡计分卡是从四个维度,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将组织的战略转换成可量化的数字指标和可确定的组织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目标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它是从财务指标来研究组织的获利能力,从内部经营研究组织的综合提升力,从客户子模块研究组织的竞争能力,从学习创新设计研究组织的创新力和后续发展力。

六、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 管理会计理论 发展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传统的会计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于是会计便和管理巧妙结合起来形成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作为从会计系统分离出来的一个新的领域,与财务会计共同形成会计学科的两大分支。管理会计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技术、方法为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它对帮助企业管理者科学的制定经营决策,合理的利用经济资源,有效强化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纵观19世纪以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从而探讨不同阶段管理会计的内容及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1 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竞争开始激烈起来,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意识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产量的增长,更重要取决于成本的高低。因此,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战胜对手,必须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费用,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适应该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产生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一书问世,书中对标准化管理制度的确定,为“标准成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及理论基础。该理论旨在解决如何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1921年美国《预算与会计法案》颁布,“预算控制’作为科学管理原理中另外一个重要方面被引进到管理会计中。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决策会计所定决策目标的具体化与协调化,又是对决策目标的贯彻执行落实责任与指导行为的重要规范。1933年《利润工程学一一促使企业盈利的应用经济学》出版,在“本量利”关系的阐述方面把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本量利分析”法也成为前期管理会计内容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1922年奎因坦斯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出版,这部书不仅首次提出“管理会计”的名称,而且阐明了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1924 年麦金西的专著《管理会计》出版,书中指出,企业的会计工作应当把一些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面向未来的会计概念及其会计程序纳入以经营管理为目的的会计制度中去。麦金西还指出,会计应当把握住标准,并注意在标准与业绩比较的基础上作好服务于经营管理的记录。1929年学者海斯的《供经理控制用的会计》一书问世,这部书进一步阐明了建立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一方面他认为管理会计的核心应当是标准和科学而系统的记录,另一方面又指出管理会计中所提供的信息是与企业决策层有关的信息。

在这一阶段,管理会计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为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等内容。

2 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

1950年11月英国企业会计管理赴美考察团发表了题为《管理会计》的报告,指出:“管理会计是以帮助管理当局制定政策和控制日常经营活动的方式来提供会计信息的。”这体现着上世纪50年代英美的管理会计思想。

1965年5月,英国成本和工厂会计师协会将1931 年创办的《成本会计师》杂志更名为《管理会计》。在杂志更名申明中指出:“成本会计工作是管理会计中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结论对于其后管理会计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与这一历史事件相关联的是莱昂德·r艾米教授的见解,这位教授指出:管理会计向管理当局提供信息并指导其行动,至少与外部报告同样重要。他还进一步指出:以往为决策问题提供信息是会计师的最薄弱环节,然而,从战略上讲,这却是最重要的任务。上述可见,理顺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并明确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与企业经营决策的相关性是体现在60年代管理会计研究中的最重要的思想与研究中力求着重解决的问题。

这一时期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分为50 年代的执行性管理会计和之后的决策性管理会计两个鱿段。在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追求的是“效率”,强调把事情做好,在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追求的是“效益”,强调先把事情做对,然后把事情做好。应该说,管理会计无论是追求“效率”还是“效益”,只是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而其本质都一样。在产品供不应求的环境下,企业的高“效率”自然转化为高“效益”,而在产品供过于求的环境下,企业的高“效本”首先要接受市场位验才能转化为高“效益”。这一时期的管理会计的主题可以归结为价值僧值。在该期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理论的丰富,使得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内容更加丰富,逐步形成了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评价的管理会计体系。

3 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日益加剧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使传统管理会计越来越未能适应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变化。1987 年美国的7ohnson和kap lan教授合写的《相关性消失了- 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震动了西方会计界。他们认为,应改变管理会计从属于财务报告而与规划和控制不再相关的现状。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应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才能符合当今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发展的现实情况。为此,管理会计学者在如何使管理会计能够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适当的信息和有效的控制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使战略管理会计开始形成,管理会计开始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战略管理会计最早是由英国学者simmonds于1981年在《战略管理会计》一文中提出来的。在该文中他将战略会计定义为:“用于构建和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他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应多注重外在环境,并协助企业衡量其竞争地位。

 

战略管理会计是现代管理会计体系中的一个新领域,即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的结合,是传统管理会计在新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下的发展。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相关的会计信息,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信息,还应该包括与外部环境相关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需要关注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影响,并据以搜集相关的信息。强调运用各种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帮助决策层制定战略发展方案。从战略角度看.企业的竞争能力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竞争态势的强烈影响。为使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得以顺利和有效地进行,要求企业总体性的竞争战略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相结合,捉进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由此,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对内深化”和“向外扩展”并举。

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使传统的业绩财务计量方法受到挑战,需要在其基础上对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从更高层次上对企业的业绩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从而引入非财务计量指标,非财务计量往往能够为管理者改善经营指明方向。计量业绩的非财务指标必须结合公司的行业特点、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加以确定。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其目标、使命和战略各灭相同,其业绩衡量指标也不尽相同。

至今发展比较成熟且被广为采用的综合业绩评价方法为平衡记分卡法。平衡记分卡法从财务维度、顾客维度、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企业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它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在营运过程中,涉及到顾客、供应商、投资者、员工等不同利益方面,企业需要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他们之间的有些需要有时是相互矛盾的,企业需要在这些矛盾和竞争的不同要求之间进行平衡。至此,管理会计完成了从为产品定价提供信息到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的过渡,由成本计算、标准成本制度、预算座制发展到财务管理和管理控制阶段。

4 管理会计在90年代以来的发展趋势

9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会计的研究在管理控制系统、成本会计、成本管理、成本动因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尤其是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的进展。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成本管理、经营投资决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会计采用多元化的信息处理方法,如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对手分析、环境分析、预警分析等等。战略管理会计以其新兴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代表着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管理会计有较大的发展,但管理会计未来研究仍面临不少问题例如如何将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其他研究(如则务、物流、经济、则务会计、信急管理、管理科学、行为学等)相融合。如何把管理会计中出现与财务相关的内容分解到财务管理学科中去,如把管理会计中的资金预测分解到财务管理的“筹资管理”中去,管理会计的短期经营决策纳人流动资产“投资管理”中去,管理会计的长期投资决策纳人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资产(证券)“投资”中去,把预算控制纳人到“损益管理”中去消化,因为筹资、投资、损益的管理以及资金管理都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样既合情又合理,因为经过这样处理,就会使财务管理的筹资、投资、损益三大管理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系统。

今天,在以全球化、金融化和知识化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将发生变化。管理会计是为了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决策和经营管理而存在,企业及其经营环境的变化必然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未来的管理会计将呈现出国际化、战略化和行为化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 1 ]  孙茂竹. 文光伟. 杨万贵. 管理会计学[m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 2 ]  张翼. 国际管理会计发展综述及展望[ j ]. 管理科学文摘, 2006 (6) .

第11篇

关键词:中国 管理会计 高等教育 改革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management accounting has been promoted, and applied and advanced in overseas. but china’s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as showed by some researches, has far trailed the demand of the management. the article, from the analysis of status quo about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in china, research how china’s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reform,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keywords: china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reform

管理会计在中国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兴起而展开的,其历史并不长。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都知之甚少,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将使得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管理各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然而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的管理会计落后于时代要求,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需要,管理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中国管理会计教育落后之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美国的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他们在1987年合写了一本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对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这两位美国教授在该书中认为:近年来的西方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甚至管理会计现在必须要从属于财务报告,从而对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规划与控制的决策已不再具有相关性(孟焰 1999)。这种与决策不相关性的现象在我国仍十分突出,调查显示,我国管理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对管理会计基本原理、方法等的理论传授上,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本国管理会计经典实务的分析,与我国管理会计实际联系较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孟焰 1999)。

(二)教学内容陈旧

为了促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卡普兰教授(1998)对西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调整,在其《高级管理会计》(第三版)一书中,强调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对传统的以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为主的经营业绩衡量指标与方法进行了重大的变革,提出以经营业绩平衡表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四项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与操作,将该书在第一版、第二版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从而将数学方法的应用降至最低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增长数学方法的卡普兰教授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中的重大变化(孟焰 1999)。实践表明卡普兰教授的改革是对的,在他与他同事的倡导下,西方管理会计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我们曾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市郊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约77.82%)(张海涛 张琳 李安琪 2003)。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黄晓波 赵红娥 1999)。

(三)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会计规则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上,故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被动的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这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调查显示,“讲课+讨论”是中国管理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相对 “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师生缺少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即使有问题,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调查显示,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大约四分之三的课堂时间系“教师讲、学生听”,7.2%的课堂时间用于公开讨论课后作业中的习题与问题,有6.7%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课后作业中的案例,约4%的课堂时间用于考试(周齐武等 2005)。

二、管理会计高等教育之变革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资本和劳动力为核心生产要素,经济活动契约化、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大型化和组织结构垂直化。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较少关注风险管理,以制订标准成本和预算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利用经济批量原理进行采购决策(黄晓波 赵红娥 1999)。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核心要素是知识,产品的非标准化,生产规模的小型化等为基本特点。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市场变化研究,具体包括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更新、培养目标更新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

(一)基本理论更新

管理会计视野的拓展和管理会计人员角色的转变,对管理会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其立足点在企业内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科学的创新,管理会计有必要拓展其视野,关注和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相应地,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现行管理会计理论一般地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市场的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在这个市场中人们取得信息是没有成本,不存在交易费用,不存在市场障碍,市场价格由低要求决定等。上述假设与客观实际已经是越来越不相等了。例如管理会计中的许多市场预测方法就建立在上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而技术不变假设和边际收益递减假设等更是支持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基本假设,而基于此假设的管理会计在提供决策依据时,就难免出现决策的失误。

(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于1990年9月的《状况报告第1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提出,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终生学习,并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具体内容为:①技能。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智力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②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③专业认同。指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认同会计专业,乐于掌握作为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技能和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能进行价值判断,随时准备探讨与会计人员专业诚实性、客观性、适应性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可见,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正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这种角色转变,改进教学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胜任工作,除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外,还必须学习和发展商业管理、战略分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首先体现在正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管理会计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其课程开发采用“整合取向”,重在考虑多元化知识和现有课程的融合、彼此间的接触、作用和相互渗透以及对现有课程的补充、拓展、加深等。我国不少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专业课时几乎占总课时的1/4,在专科层次上,这个比重更高。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等知识,会计核算知识并不缺乏。因此,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工程技术等。

孟教授(1999)根据自身的体验认为,总的来看,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振奋的,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但就管理会计教学本身而言,绝大多数管理会计老师(89.7%)采用中文教科书为教材,有4位(约占10%)采用英文教科书,有3.6%的教学资料选自英文学术期刊,2.08%选自英文实务期刊。由此可推定,如果那些被选用的中文教科书能有效地掌握西方管理会计实务或制度,否则它们对于西方管理会计创新的全面介绍仍然有限。当然,本文的观点并非主张中文的管理会计教科书必须涵盖所有西方管理会计技术或制度。

三、关于我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于1996 年结束的美国管理会计协会(ima)的调查表明美国的企业高层经理对管理会计师期望的变化(j 布洛切爱德华,h 陈康,w林托马斯 2002):经理们希望管理会计师不仅要关注短期财务成果的管理报告,而且能够整理并解释有助于企业成功的信息,包括为企业高层决策者制定和实施成功的竞争优势战略提供关键因素的信息。为了推动管理会计教育的改革,ima 提出了一项四步行动计划,以促使教育界对会计课程进行修订,使主修管理会计的学生毕业后能满足企业对他们提出的技能和素质上的要求。具体措施包括:(1)举办企业界与教育界的交流会,商榷共同的需要;(2)由ima 发起的会计教育改革小组定期会晤,以敦促会计改革项目的开发以及实施;(3)由ima 负责的“管理会计的实证分析”;(4)促进ima 研究成果的交流(任忠奇,夏鑫 2003)。

当然,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表现在,学术界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中国管理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办法,也不能等中国建立起管理会计师协会和开设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再动手,有据于此,本文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几点改革设想:

(一)、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拓展成本控制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

(二)、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

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到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既存在人们的认识问题,也受客观事物规律性暴露得不够充分的影响。积极响应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配合下,发起了“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开展“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尝试。

参考文献:

1、周齐武,杜荣瑞,王斌,肖泽忠.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j].会计研究 2005,7

2、黄晓波,赵红娥.经济形态变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 会计研究 1999,12

3、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j]. 会计研究 1999,10

4、张琳,周建伟,李安琪.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与中国管理会计教育[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5、张海涛,张琳,李安琪.关于我国管理会计教材质量的调查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第12篇

关键词:中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思考

Abstract:ManagementaccountingwasfollowedTaylor’sscientificmanagementproductiontoproduceatthebeginningofthecentury,andalongwitheconomicaldevelopment,butobtainedthepromotedutilizationandthedevelopmentintheoverseasenterprise.Theresearchdemonstratedthat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thehighereducationfarhasnotbeenabletomeetthebusinessmanagementneed.Didthisarticlepresentsituationofanalysisthehighereducationembarkfrom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howelaboratestransformed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thehighereducation,andmadesometentativeplans.

keyword: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Highereducation;Thereformpondered

前言

管理会计在中国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兴起而展开的,其历史并不长。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都知之甚少,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将使得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管理各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然而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的管理会计落后于时代要求,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需要,管理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中国管理会计教育落后之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美国的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他们在1987年合写了一本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对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这两位美国教授在该书中认为:近年来的西方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甚至管理会计现在必须要从属于财务报告,从而对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规划与控制的决策已不再具有相关性(孟焰1999)。这种与决策不相关性的现象在我国仍十分突出,调查显示,我国管理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对管理会计基本原理、方法等的理论传授上,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本国管理会计经典实务的分析,与我国管理会计实际联系较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孟焰1999)。

(二)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会计规则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上,故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被动的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这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调查显示,“讲课+讨论”是中国管理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师生缺少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即使有问题,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调查显示,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大约四分之三的课堂时间系“教师讲、学生听”,7.2%的课堂时间用于公开讨论课后作业中的习题与问题,有6.7%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课后作业中的案例,约4%的课堂时间用于考试(周齐武等2005)。

(三)教学内容陈旧

为了促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卡普兰教授(1998)对西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调整,在其《高级管理会计》(第三版)一书中,强调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对传统的以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为主的经营业绩衡量指标与方法进行了重大的变革,提出以经营业绩平衡表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四项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与操作,将该书在第一版、第二版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从而将数学方法的应用降至最低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增长数学方法的卡普兰教授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中的重大变化(孟焰1999)。实践表明卡普兰教授的改革是对的,在他与他同事的倡导下,西方管理会计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我们曾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市郊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约77.82%)(张海涛张琳李安琪2003)。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黄晓波赵红娥1999)。

二、管理会计高等教育之变革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资本和劳动力为核心生产要素,经济活动契约化、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大型化和组织结构垂直化。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较少关注风险管理,以制订标准成本和预算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利用经济批量原理进行采购决策

(黄晓波赵红娥1999)。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核心要素是知识,产品的非标准化,生产规模的小型化等为基本特点。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市场变化研究,具体包括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更新、培养目标更新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

(一)基本理论更新

管理会计视野的拓展和管理会计人员角色的转变,对管理会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其立足点在企业内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科学的创新,管理会计有必要拓展其视野,关注和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相应地,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现行管理会计理论一般地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市场的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在这个市场中人们取得信息是没有成本,不存在交易费用,不存在市场障碍,市场价格由低要求决定等。上述假设与客观实际已经是越来越不相等了。例如管理会计中的许多市场预测方法就建立在上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而技术不变假设和边际收益递减假设等更是支持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基本假设,而基于此假设的管理会计在提供决策依据时,就难免出现决策的失误。(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首先体现在正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管理会计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其课程开发采用“整合取向”,重在考虑多元化知识和现有课程的融合、彼此间的接触、作用和相互渗透以及对现有课程的补充、拓展、加深等。我国不少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专业课时几乎占总课时的1/4,在专科层次上,这个比重更高。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等知识,会计核算知识并不缺乏。因此,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工程技术等。

孟教授(1999)根据自身的体验认为,总的来看,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振奋的,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但就管理会计教学本身而言,绝大多数管理会计老师(89.7%)采用中文教科书为教材,有4位(约占10%)采用英文教科书,有3.6%的教学资料选自英文学术期刊,2.08%选自英文实务期刊。由此可推定,如果那些被选用的中文教科书能有效地掌握西方管理会计实务或制度,否则它们对于西方管理会计创新的全面介绍仍然有限。当然,本文的观点并非主张中文的管理会计教科书必须涵盖所有西方管理会计技术或制度。

(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于1990年9月的《状况报告第1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提出,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终生学习,并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具体内容为:①技能。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智力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②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③专业认同。指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认同会计专业,乐于掌握作为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技能和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能进行价值判断,随时准备探讨与会计人员专业诚实性、客观性、适应性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可见,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正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这种角色转变,改进教学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胜任工作,除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外,还必须学习和发展商业管理、战略分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关于我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于1996年结束的美国管理会计协会(IMA)的调查表明美国的企业高层经理对管理会计师期望的变化(J布洛切爱德华,H陈康,W林托马斯2002):经理们希望管理会计师不仅要关注短期财务成果的管理报告,而且能够整理并解释有助于企业成功的信息,包括为企业高层决策者制定和实施成功的竞争优势战略提供关键因素的信息。为了推动管理会计教育的改革,IMA提出了一项四步行动计划,以促使教育界对会计课程进行修订,使主修管理会计的学生毕业后能满足企业对他们提出的技能和素质上的要求。具体措施包括:(1)举办企业界与教育界的交流会,商榷共同的需要;(2)由IMA发起的会计教育改革小组定期会晤,以敦促会计改革项目的开发以及实施;(3)由IMA负责的“管理会计的实证分析”;(4)促进IMA研究成果的交流(任忠奇,夏鑫2003)。

当然,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表现在,学术界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中国管理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办法,也不能等中国建立起管理会计师协会和开设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再动手,有据于此,本文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几点改革设想:

(一)、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到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既存在人们的认识问题,也受客观事物规律性暴露得不够充分的影响。积极响应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配合下,发起了“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开展“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尝试。

(二)、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

、拓展成本控制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

参考文献:

1、周齐武,杜荣瑞,王斌,肖泽忠.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J].会计研究2005,7

2、黄晓波,赵红娥.经济形态变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会计研究1999,12

3、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1999,10

4、张琳,周建伟,李安琪.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与中国管理会计教育[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5、张海涛,张琳,李安琪.关于我国管理会计教材质量的调查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