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重男轻女的影响

重男轻女的影响

时间:2023-12-25 14:32: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重男轻女的影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重男轻女的影响

第1篇

曾萍慧 初一12班

一、

调查目的:如今提倡男女平等,在前几年尚可看到此等标语,虽提倡,但无施行。仍处封建社会。

调查时间:2008.10.3

调查地点:晋江罗山镇苏内村

调查对象:本人及亲戚

二、

一份商业杂志的报道说,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中国基层公司的经理有42%是女性,但总经理级的高层,女性只占16.6%。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中国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条件下,职业女性中,20-30%患有忧郁症,而男性只有8-12%。北京大学的妇女研究中心说,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女性负担过重,因此中国妇女早就发出了“做女人难”的感叹。

尽管男女平等的口号在中国是喊得最响的,但有媒体透露,中国妇女的工资和英国一样,在同等条件下比男性要低15%。

重男轻女的观念在老一辈是特别严重。平时我的爷爷就是老观念的人,于是我就调查了我出生时的情况。我的外祖母说:“妈妈在生我的时候,我被抱出来时大家挤着看我。大家说生了女孩,在外面等着的爷爷一听连忙掉头离去,连向里面探一下头都没有,生怕被大家笑话:他的儿媳妇生了一个女孩似的。

据调查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刺激胃液分泌,胃酸过多容易感觉腹胀,降低食欲,而减少日常饮食摄食。若营养素摄取不足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学习效果、运动成绩、工作表现和身体健康。碳酸饮料含有砂糖,会使体重增加、同时也易养成嗜甜的不良饮食习惯,牙齿健康也有不良的影响。碳酸饮料有磷酸,磷酸会降低体内钙的吸收,影响骨骼生长及身高的正常发育,喝可乐的人易骨折。可乐中含有的咖啡因,咖啡因会刺激心脏肌肉收缩,加速心跳及呼吸;会刺激胃酸分泌,伤害肠胃。长期饮用会上瘾,一旦不喝,就觉得浑身不对劲,无精打采或头痛。若长期过量饮用,便会有消化不良、头痛、失眠、神经质、发抖、易怒、心跳加速等慢性中毒现象。

在平时,他也这样。有一次,在吃饭时,弟弟拿着一瓶可乐在喝。我便斥声大骂,小孩子家不喝汤喝可乐成何体统。这时爷爷走了过来,开口便说:“喝瓶可乐又不要紧,你自己才不应该喝才对。你弟弟喝了又不要紧。”当时我听了这话十分生气,但他是爷爷于是我就没说他。

第2篇

《欢乐颂》的热播不仅吸引了观众集中讨论都市女性各种生态,也牵扯出了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成长和性格的影响,其中蒋欣饰演的樊胜美的父母就“走红”网络,他们所体现的“奇葩”特质能成为热议话题也恰好印证了当下社会的家庭现象。 重男轻女

樊胜美的家庭来自县城小地方,父母都出身贫寒,并且带有严重“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偏心是他们毫不掩饰的表达。即便哥哥是个草包,啃老、啃妹妹,但是父母还是竭尽所能袒护儿子,用樊胜美的积蓄填补无能儿子的生活无底洞。比如用女儿的钱为儿子的房子买首付,不愿将房子过户给女儿甚至拿她当外人,哪怕劝女儿放弃租房也不愿抵押儿子的房子,种种行为令人心寒。在如今社会,这样重男轻女的现象仍然存在,影像的夸张却刺痛了作为家庭弱势者的神经――这种不受到重视和关爱的孩子内心一定是想逃离家庭的。 予取予求

樊胜美父母另一个奇葩之处在于对有经济能力的女儿的压榨,简直如“吸血鬼”一般予取予求,尽管很大程度上他们并没有贪婪地作为享受,是某种“不得已”,但是已经造成了子女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樊胜美在上海作为资深HR收入稳定,但是她完全没有积蓄,所有的收入都用来贴补家用以及为哥哥“买单”,她为家庭做的奉献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个世界有种父母是贪得无厌的,是将子女对自己的“无底线回报”认为理所应当的,在很多时候子女们却逃不开这种血缘亲情和道德层面的枷锁,从而一而再地被父母“压榨”。你看,即便樊胜美的父母不爱她,但是二老来上海走散,还是让女人心疼担心到失魂落魄。 毫无尊严

或许因为受教育程度有限,或者是经常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自我意识,樊胜美的父母在很多时候都是没有尊严、永远想要求助别人的“弱势群体”姿态。可能对于穷苦的家庭而言,尊严是奢侈的,但是对樊胜美来说,正因如此,尊严是她最后的骄傲。所以当父母在求助曲筱绡并向她下跪的时候,对于樊胜美而言,这是超越经济打击的尊严打击。父母、家庭的弱势也容易造成自己的两种极端,一种是同样看轻自己,一种是一心想出人头地找回尊严,并且从而变得尤为势利,在樊胜美的身上,她就是第二种情况。

第3篇

一、“阿央白”是白族民间普遍存在的子嗣习俗的集中体现

据陆家瑞先生调查,每年到石宝山会期(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前后),四区八县都有婚后不孕的和有女无儿的、将要结婚的人,来向“阿央白”祈嗣。祈嗣者以香火素斋供奉,并在“阿央白”上涂抹香油,用铜钱刮石粉作“孕药”,通过敬香、供奉、吟词等仪式,把自己(祈求子嗣)的要求和愿望表达出来,传达给信息载体“阿央白”,从而得到一种满足和安慰,增加对生育的信心。在1958年出版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历史文物调查资料》一书中《南诏大理国历史遗址及社会经济调查纪要》一文也同样说道:崇拜“阿央白”的多数是白族妇女,已婚妇女无子嗣,或祈求多育子女的妇女,常来焚香祈祷。从书中记录的调查资料来看,“阿央白”祈嗣活动在剑川一带白族已婚妇女中是很普遍的,但活动并不强调仪式的系统规范,也没有系统的理论,“阿央白”并非像神o一样为人们供奉,并不具有人格化的特征,它在活动形式上表现出白族原始宗教的某些特征,人们向“阿央白”祈嗣,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简单仪式的信息传递实现子嗣的美好愿望。

“阿央白”是白族民间子嗣习俗的集中体现,类似“阿央白”的祈求子嗣习俗在大理白族地区十分普遍。在喜洲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都要到灵慧寺举行求子嗣的庙会,洱海周围十数里的村寨,只要夫妇不育的人,都双双而来求子嗣,尊奉之神俗传为大理国段氏之主,自金沙江上获一浮木所雕成的神像,认为是“有求必应”。白族求子嗣习俗在民间较为普遍崇奉的具体神是“子孙娘娘”或“痘神”,由于白族崇信佛教,所以也崇奉“送子观音”。这些神灵往往供奉在山神庙或白族本主庙的一角。有些白族村寨没有供奉“子孙娘娘”、“痘神”的,祈求子嗣的人也就在山神或本主像前行香祈祷。①

从这些活动习俗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白族民间求子嗣习俗大致有三个特征:第一,祈嗣活动有固定的崇拜祭祀对象和特殊的仪式行为,但不强调仪式行为的规范性。第二,有特殊的活动群体。祈嗣活动群体大多是已婚无子嗣的;祈求多育子女的;有女无儿的白族妇女。第三,祈嗣活动有特殊的目的性。从活动群体来看,祈嗣者不仅祈求获得生育的能力,还祈求生男,反映了当地白族的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继嗣观的一面。

二、“阿央白”祈嗣活动反映出的白族传统继嗣观

在“阿央白”祈嗣活动中,活动的主体祈嗣者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一个对象。陆家瑞先生的调查中明确写道:每年到石宝山会期,四区八县有婚后不孕的和有女无儿的、将要结婚的人,来向“阿央白”祈嗣。另外《南诏大理国历史遗址及社会经济调查纪要》一文也说:崇拜“阿央白”的多数是白族妇女,已婚妇女无子嗣,或祈求多育子女的妇女,常来焚香祈祷。从两篇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到“阿央白”前祈嗣的多是当地白族妇女,这些妇女主要有三类:一是已婚无子嗣;二是祈求多育子女;三是有女无儿。这里第三类祈嗣者应特别引起重视。以往在研究“阿央白”时对第三类活动主体关注不多,通常笼统地把“阿央白”祈嗣活动的主体概括为祈求子嗣的妇女,忽略了“阿央白”活动主体承载的许多信息。第一、二类祈嗣者,她们的目的是希望获得生育或更强生育能力,而第三类祈嗣者,她们祈嗣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生育,而是要祈求生儿子,它与前两类祈嗣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前两类祈嗣者的目的反映的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本能需求,而第三类祈嗣者的目的反映的不仅只是这种需求,同时还反映了当地白族的重男轻女的子嗣观念,它引申出“阿央白”祈嗣活动的一个新的文化涵义。“阿央白”祈嗣目的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概括为三个,即祈求生育、多子和生男,三者共同的目的都是子嗣,但从具体关系上来看则反映了祈嗣者生育价值观发展的过程,即首先是获得生育能力,这是一种本能要求;其次是多育能力,这是社会生产的根本要求;第三是生男儿,是较前两者更高层次的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生育价值观的体现,反映了白族传统社会组织原则和传统道德思想,而这种生育价值观主要缘于白族传统的继嗣观念。

在传统社会中,白族对继嗣这一家庭组织原则十分重视。白族以宗族为家庭单位,构成社会基本组织,形成了以父权为中心的宗族主义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因此,白族讲求父系继嗣,只有男子才有继承财产的权利。继承者首先是儿子,有女无子的,可以招赘女婿。出嫁妇女无财产继承权,在家庭中不能作主,社会上没有权利,处于及其卑微的地位。②白族把姓氏视为传宗接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子女通常随父姓,赘婿和养子必须改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没有生儿子在白族看来就是断了香火,赘婿和养子也只是为了传宗接代采取的一种弥补手段,通常赘婿的社会地位也是很低的。在传统白族家庭中,堂屋内大都供奉有“祖先牌”,象征着家族香火的延续,而祖先牌位上完全是以男子来续系的,延续家族香火的责任是由儿子承担的,在白族传统的继嗣观念影响下,重男轻女的现象是十分突出的。因此,在“阿央白”祈嗣活动中,即便有了生育能力的妇女也还要到“阿央白”前祈祷膜拜,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祈求生男,可见这种影响已渗透到了白族的生活习俗中,甚至左右了白族传统的生育观。

三、儒家孝道思想对白族传统的继嗣观的影响

白族传统的继嗣观为何重男轻女的现象如此突出,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白族是一个较早接受儒家思想的民族。“在公元开始的那几年里,云南已传播儒学了”。③到了南诏大理国时期,统治阶级积极推崇儒学,如《南诏德化碑》中所记“不读非圣人之书,尝学字人之术”一样,甚至达到“本唐风化”。南诏时期,据学者考证是白族作为一个民族群体形成的时期,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儒家思想作为汉文化的精髓因此被白族广泛接受并成为精神文化的主流是必然的选择。

孔子是儒家思想开山鼻祖,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所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中庸》)“为仁之本”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只有先爱其亲,才能推及于爱人,提出子女要善事父母,孔子把人生最高原理的“仁”与善事父母的一般行为“孝”连到了一起,仁不仅是孝之人性根源,而且是孝要努力实现的终极目标。“仁”(此指个性品质修养)的实践完全是个人自觉的行为,而奉行孝道(即践履社会关系中的伦理)就是“为仁“的起点。孔子紧紧围绕善事父母这一核心内涵,提出了丰富的重要观念和规范,完成了孝从宗教到道德,宗族伦理向家庭伦理的转化,使孝成为儒家仁学思想体系的基础与起点。在孔子以后的儒学发展中,“孝”始终成为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不断升华和完善。在儒家早期经典《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倡导的“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中,“孝”的重要实践行为从善事父母具体到宗族的延续、家庭的继嗣,把传宗接代摆在首位。它要求每个社会成员要把组织家庭,生育子女当作义不容辞的义务,否则就为不孝,会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惩罚。所以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人们“有子万事足”,“断子绝孙”则是人之最大不幸,甚至是家族乃至社会最大的忧虑。

白族传统文化在形成时期就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因此白族的孝道思想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一点在继嗣观念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白族崇拜祖先,重视祖坟祭祀,信崇《孝经・圣治章》“父母生之,续莫大焉”的理论,家族的香火的永恒延续和生命的无限传承就是子孙的再生,子孙的生命就是父母及祖宗生命的延续,有了生命的延续,才能尊祖敬宗,善事父母,孝行天下,这也是白族传统社会组织原则的根本需要。所以,在传统家居中许多家堂屋内都供奉有“祖先牌”,象征着家族香火的延续。在白族传统孝道中,孝行首先是要有后,延续家族香火,而白族讲求父系继嗣,延续香火的责任是由儿子承担的,因此,重男轻女的思想十分突出,无后为大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甚至直接影响了白族社会价值观及家庭伦理道德精神思想的构建。由此看来,诸如“阿央白”祈嗣活动等普遍存在于白族民间的求子祈嗣习俗,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延续家族香火,活动者企望通过祈嗣活动进而得到社会的认同和价值评价,这种评价标准就是当地白族传统的孝道理论思想长期形成的继嗣观,而这种继嗣观的精神实质就是儒家孝道思想。

四、“阿央白”祈嗣活动的精神核心是对白族传统孝道思想的社会践行

我们可以说,白族传统的继嗣观的核心实质就是传统孝道理论思想的一种体现。因此,要探寻以“阿央白”祈嗣活动为代表的白族继嗣活动的精神实质,必须从白族传统孝道观念入手。“孝”之初始涵义除了尊主敬宗外,还有一种含义就是生育子女,传宗接代。④二十世纪周予同先生发表了《“孝”与生殖器崇拜》一文,第一次揭示了“孝”与生殖崇拜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指出“儒家的思想为其出发于‘生殖器崇拜’与‘生殖崇拜’,所以郊天祀地,祭日配月,迎妻纳妾等一套把戏,都与‘孝’有一贯关系。”“因为崇拜生殖,所以主张仁孝;因为主张仁孝,所以探源于生殖崇拜,二者有密切的关系”。⑤儒家思想把“孝”不仅视为保障人口绵延的一套规则,同时把交媾生育从人的自然本能上升为一种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就是所谓的“孝”。从“阿央白”等祈嗣活动的内容看,它确实与生殖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可以说是探源“孝”原始初意的一种行为方式,是一种“孝”文化行为的具体事象。在这具体事象中,活动主体即祈嗣者目的是祈求子嗣,这种目的的动因主要来源于完成传宗接代的世俗义务。当地白族妇女受传统孝道的约束和评价,把承续烟火当作实现社会价值的途径,通过祈嗣活动来体现孝行的行为,使祈嗣活动上升为行孝的一种社会行为,而这种孝行思想则构成了传统继嗣观的思想核心,在这种思想下产生的行为则形成了传统继嗣观的社会活动形式。因此可以这样说,白族传统的继嗣观是维系社会家庭的一种组织原则,“阿央白”祈嗣活动作为继嗣观表现出的行为方式,是以白族传统的孝道为精神核心的,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践行孝道。所以,“阿央白”等祈嗣活动在传统继嗣观的精神支撑下,无论环境如何改变,却始终为当地白族妇女作为孝行的社会规范所继承。虽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祈嗣活动在仪式、规模等表现形式上呈现出社会特征的差异,但在这种传统精神纽带的维系下,祈嗣活动一直为当地白族所传承,也正是到了在现代文明的社会的今天,白族民间求子祈嗣活动仍然得以传承的根本原因所在。

总之,以“阿央白”祈嗣活动为代表的白族民间求子祈嗣习俗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义,是白族民俗文化传承的载体。学术界目前对“阿央白”的起源仍持不同的观点,因此本文在论及“阿央白”时,故不论及起源问题,而仅从祈嗣活动行为的本身进行分析,以“阿央白”祈嗣活动为个案,对白族传统继嗣观与儒家孝道思想之间关系试作探讨。

注释:

①赵橹《石钟山第八号窟“锥状物”辨微》,《大理方志通讯》1987年3期,第72页。

②《白族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第240页。

③方国瑜《汉晋至唐宋时期在云南传播的汉文学》,《方国瑜文集》第一辑第354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④肖群忠著《孝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21页。

第4篇

【关键词】产妇;产褥期;压力源;对策

The pressure of lying-in woman during puerperium and the countermeasure

LIU Shang-hua.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Fushun Country,Sichuan Province,634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Study and discuss the sources of lying-in women’s pressure during puerperium and the decompression countermeasure.Methods Choose 100 lying-in women of normal labour cases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in our hospital to do a form-fill-in questionnaire survey.Result The sources of the lying-in women’s pressure are the lacking of parturient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and the family members' bias of preference of boys to girls,and so on.Conclusion To aim at the different sources of pressure an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lying-in women’s pressure,and then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Lying-in woman;Puerperium;The sources pressure;Countermeasure

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产褥期,一般需要6周[1]。在此期间,产妇各器官系统处于恢复未孕状态的变化过程中,各种压力会使其心理、情绪发生一些变化。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产褥期产妇的压力源及减压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1~10月正常住院产妇100例,年龄21~35岁,初产妇70例,经产妇30例;剖宫产40例,顺产60例。文化程度:大专及本科10人,高中20人,初中50人,小学20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压力源种类,压力大小及个人特征三个方面。压力大小用“很大”、“较大”、“很小”、“没有”来描述。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压力程度 被调查的产褥期产妇无压力者为0,产妇表示压力“很大”者占46%,产妇表示压力“较大”者占43%,而表示压力“较小”和压力“很小”的为7%和4%。

2.2 相关因素 产褥期产妇压力大小与是否为初产妇、家庭财力、家庭成员、文化背景、年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文化程度呈显著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压力越小。

2.3 主要压力源(见表1)。

3 讨论

3.1 产褥期产妇压力源分析

3.1.1 缺乏育儿经验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成为社会人口发展的趋势,因此,独生子女的健康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婴儿刚出世时,产妇心情又喜又忧,担心婴儿的健康,迫切渴望借鉴经验,更好地抚育他。

3.1.2 缺乏育儿知识 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及获得育儿知识信息渠道来源不一,大多数孕妇无相关母婴保健知识或者知识甚少,因此,渴望获得有关知识的欲望强烈。如婴儿是否吃饱?喂养不当会给婴儿造成什么影响?如何给婴儿清洁身体?如何与婴儿沟通?

3.1.3 家庭成员重男轻女偏见的压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重男轻女的偏见骤然减少,但本组多数为农村妇女,这种观念仍旧存在,因此,丈夫、公婆对婴儿性别的态度也会使产妇产生更多的担心。

3.1.4 丈夫因工作及其他原因不能更多照顾孩子 产褥期产妇情感较脆弱,内分泌变化也会使其情绪不稳定。因此,迫切渴望丈夫的关心及爱护、渴望丈夫在此期间陪伴自己和婴儿。

3.1.5 担心身体恢复较慢,不能照顾好婴儿 由于有的产妇采用剖宫产术,有的经会阴侧切分娩,分娩后恢复较慢,再加上伤口疼痛,不能久坐,不能很好照顾婴儿,也产生一些心理压力。

3.1.6 担心因喂养影响形象而又怕耽误婴儿生长发育 拥有此种心理的产妇多数为文化水平高,从事白领职业的女性。既担心喂奶影响自己形象,又担心不喂奶而影响婴儿健康,因这种矛盾心理而致焦虑。

3.1.7 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压力 有的产妇家庭无固定收入,住院分娩期间又增加了开支,从而产生自责感、内疚感,此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母婴健康。

3.2 减轻压力的对策

3.2.1 组织一部分有经验的产妇在住院期间进行现场交流互动,传授育儿经验;同时,护理人员一对一的、面对面地讲解育儿知识。使产妇增加信心,减轻焦虑。

3.2.2 进行母婴保健知识培训。①利用晨间查房,由主管医生讲解,下午由责任护士专职讲解;第2天,由护士长督查产妇的掌握情况。讲解如何哺乳,如何防止呛奶,新生儿的生理特征,如何促进婴儿健康,如何进行母婴沟通技巧;产褥期产妇饮食、卫生、锻炼等方面内容;②发放自制插图小册子、图画等,具有通俗性、科学性,产妇易于接受;③科室、母婴同室设置电视,播放光碟,传播母婴保健知识;④设置产后访视电话,重点对出院后的产妇进行追踪督导服务,通过产妇了解婴儿喂养及生长情况。本组100例均接受电话访视,效果良好。

3.2.3 力劝丈夫请假陪伴妻子,对于不能请假的,教会其与妻子、婴儿沟通的技巧:①首先让丈夫认识到自己作为“丈夫”、“父亲”角色的重要性;②阅读有关母婴保健的书籍,掌握相关知识,指导产妇如何处理,共同探讨育儿技巧;③每日上班前对产妇问声“好”,抱一抱婴儿,进行非语言沟通,促进婴儿生长;④下班尽可能早回家帮助产妇照顾婴儿,周末减少娱乐时间帮助产妇适当锻炼,减少产妇心理孤独感。

3.2.5 对于住院期间的产妇,尽可能安排光线适宜,环境安静清洁通风的单独房间,注意休息,进易消化而营养的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 h内即可起床做轻微活动,于产后第2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再按时做产后健身操。行会阴切开或行剖宫产的产妇,可适当推迟活动时间。待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也应做产后健身操。对于出院的产妇,向家属交待,让产妇多摄入骨汤、鱼汤、鸡汤类并注意活动。电话回访中详细访问该产妇产褥期情况,如恶露、伤口愈合情况,母乳喂养等,给予必要指导。

3.2.6 针对白领女士,详细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使其知道母乳中含有抗体,能抵抗婴儿腹泻、肺炎的发生,是育儿的优质天然食品等诸多好处,消除其矛盾心理,并指导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操的运动,以促进腹壁及盆底肌肉张力的恢复,使产妇欣然接受母乳喂养,为婴儿的健康提供保障。

第5篇

8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姐姐给我报听写,有一个词语我不会写,姐姐让我空着,我不愿意,就躺在地上耍赖。其实我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我想,我这样你总会告诉我怎么写了吧。我的叫声惊动了妈妈,妈妈快步的从房间了走出来,听了姐姐的叙述,生气了。“你给我起来”我听到了火药味。可是我没有起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胆子。我继续耍赖,并且大声叫喊着,抗议着。“起来”母亲的声音又高了几个分贝,我没有起来,却哭了出来,眼泪就随着我的眼角流出来,我甚至还能感觉到它是温热的。但是,这并没有博得母亲的同情,反而让她更生气。母亲一把把我从地上拉起来,我甚至还没有站稳,母亲就伸出她的手开始打我,我感觉身上到处被打的很痛很痛,就用更大声哭喊表示我的抗议,一下子,一个家充满了我的哭喊声,和母亲的呵斥声,当然还有一些杂乱的声音,不过我并没有听清楚。我只是感觉自己温热的眼泪顺着眼角不停地流下来,我甚至没有顾上去擦掉它,就任它流,一直到一张脸上到处是水的痕迹。我想,那时侯我的眼睛一定红的像兔子一样。我以为母亲会停止责骂,让我继续听写,因为大人都那样,就喜欢看孩子哭。(那时候就是这么理解的)然而,母亲却用她的食指指着我的鼻尖,冲我喊着:“不许哭。”其实不也不想哭,也不想对母亲认输,可是眼泪哪里是说止就止的住呢?眼泪没有再流了,但喉咙里还是发出“唔唔”低沉的哭喊声,母亲扬起她的巴掌,重重的打在我的身上,再次重复“不许哭”。最后好像是我妥协了,也不知道是母亲打累了,事情最后的结局在我的脑海中也并没有留下很深刻的影响。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母亲的用意。那次,我好像是长大很多了吧。母亲告诉我小的时候她差了一点点就不能读书,而原因就是影响中华民族很多年的观念——重男轻女。母亲告诉我她生活的苦难上怎么熬过来的,告诉我她的童年。才明白,也许是因为母亲小的时候受够了重男轻女的伤害,所以她才要求她的女儿,不能小家子气,她的女儿要背负起责任,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要像所有的男孩子一样顶起头上的一片天!我相信是母亲让我学会坚强,不要为了芝麻绿豆而落眼泪;让我学会了尊严,不能让自己变成小丑。

我想,或许就是那一刻,人生的含义让我读懂,同时也读懂了母亲对我的爱。爱可以有很多很多种,但母亲的爱被她深深的打在我的身上,是我身上无法抹去的烙印,是我脑海中无法忘却的回忆。

第6篇

关键词:计划生育,农村,育龄夫妇,心理问题

Rural family planning reproductive couples’ psychological problem analysis

Lu Shuhua Zeng Lianxiang Dai Shuilan Xiao Liuhu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rural family planning reproductive couple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ethods: Survey of 200 cases of family planning reproductive couples were my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station self evaluation table to collect their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in which the rural couples to 100 on, for the analysis of group city,100 of couples, as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psychological anxiety of rural couples a city couple more serious, the acceptance of family planning education, free birth control,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personnel visited times are less than city couple, and incentives for family planning, a boy is necessary and B ultrasound measurement of prenatal sex ratio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 Conclusion: Rural family planning reproductive couples are more prone to anxiety, depression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that men are superior to women is still common, should carry out the appropriate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omfor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Key words: Family planning; Rural; Couples of childbearing ag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C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40-01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该国策可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农村育龄夫妇观念较为滞后,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为分析农村计划生育育龄夫妇的心理问题,我站于2008年7月-2010年7月,对200例城乡夫妇进行对比测试,先将测试方法与结论叙述如下:

1 过程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8年7月-2010年7月,我站采取自创的测评表对200例城乡夫妇进行对比测试,其中农村夫妇100对,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为26.3±5.4,平均受教育9.2±3.4年,其中初产妇38例,非初产妇62例,为分析组;城市夫妇100对,年龄27-35岁,平均年龄为28.5±6.1,平均受教育15.6±7.1年,均为初产妇,为对照组。两组对象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可作为本次分析样本参与评测。

1.2 测评详表:①首先使用Feifel H等[1]编制的医学应对问卷(MCMQ)调查其心理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宏观评测城乡夫妇的心理状况;

②使用我站自创评测表进行心理咨询,其内容为:①是否接受过计划生育教育;②是否可以免费收到计划生育相关药物用品;③是否有计划生育服务人员走访;④计划生育是否有奖励;⑤是否觉得有必要生个男孩;⑥是否会做产前B超查看胎儿性别;⑦您对计划生育的看法。其中,第⑦题为开放性问答,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作答。

1.3 注意事项:对发放测试表的计生服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确保其能有效指导对象完成测试;所有对象均进行无记名测试,两份调查表均仅记录测试对象是否为农村夫妇,后回收完整评测表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对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当p<0.05时,认为其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2 结果

2.1 根据我院进行的城乡夫妇心理状况对比,总结数据如表1。农村夫妇平均焦虑评分为165.8,城市夫妇为152.4,农村夫妇心理焦虑状况较城市夫妇稍严重(p<0.1);农村夫妇接受的计划生育教育、免费计生药品、计生服务人员走访次数均少于城市夫妇(p<0.05);而城市夫妇的计划生育奖励、生男孩的必要度及产前B超测性别的比例明显小于农村夫妇(p<0.05)。

2.2 我站自创的问卷第(7)题收集到的状况可总结为:农村妇女对生男孩传宗接代、安慰丈夫及其家族的愿望较明显,若可获得相应奖励扶助,也会大力配合计划生育。3 讨论

我国相关法律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但计划生育在农村的普及贯彻一直不很理想,通过本站调查问卷测评可发现,农村夫妇接受计划生育教育率仅为48%,其得到免费计生药品的比例仅为15%,由于农村夫妇受教育程度较低,受“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影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俞立英[2]的研究中发现,农村产妇因担心计划生育会影响社会地位和性生活,其心理焦虑程度会上升,这一点在本次测评中也得以证实,但由于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夫妇逐步开放二胎制度,使得农村夫妇与城市夫妇的育龄期心理焦虑评分差别较小(p<0.1)。而隋永丽等[3]经过分析,得出通过服务人员走访、对患者的心理安抚等方式,能显著改善育龄夫妇的心理状态。我站通过农村夫妇与城市夫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农村夫妇的计划生育奖励、生男孩的必要度及产前B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比例明显高于后者(p<0.05),说明农村夫妇仍有较高的生男孩的期望。综上所述,农村计划生育育龄夫妇较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且重男轻女现象仍较为普遍,应对其进行合适的计生教育、心理安抚,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蔡福满, 彭李菜, 王一婷, 等.温州农村地区不同人群计划生育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21): 3003-3006

第7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

一,研究背景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重点选取陕西省农户进西安市长安区农村行抽样调查,条件是有子女且子女达到人学年龄的家庭。全区共25 个街道办事处,671 个行政村、21 个居委会,2013年长安区户籍总人口为10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62万人,非农业人口20.35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43%。2013年长安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6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2695元。

1.2 调查取样

调查取样坚持以经济水平为标准,力争具有代表性。选取经济水平较高的乡镇1个:郭杜街办。中等的1个:王曲街办;低等的1个魏寨街办。每个街办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个行政村进行调查。郭杜街办选定小居安村,地处大学城开发地段,收入来源主要是小本生意和房租。王曲街办选定枣园村,,曙光村,收入主要是靠进城务工。魏寨街办选定彭村,侯坪村,此地离市区较远,收入方式还是主要靠在家务农。此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345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86%。

1.3问卷设计与填答方式

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3道多选,其余均为单选,1-5题为家庭基本情况,其余题目涉及家庭教育态度、教育目的、教育投入(财力、情感、人力)、失学问题(子女原因、家庭原因)、投资选择问题(选择子女、选择出路)。

1.4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实证法,问卷调查法 和访谈法等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法。

二.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研究

2.1.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

在家庭有困难,仅能维持少数或一个孩子的教育时,不同的家庭类型所做出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每个家庭的选择标准基本上都是首先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其次是选择年纪小的和男孩,选择男孩这一点突出的表现在一子一女和多子多女身上。出现一定的性别偏向是与传统农村思想观念的形响分不开的,几千年的重男轻女思想对人们的选择会又有一定的影响。产生年龄偏向是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关,年龄大的孩子在体力上胜过年龄小的孩子。因此,年龄大的孩子往往会过早地成为父辈的家庭劳动的接班人,年龄小的孩子自然获得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再者,在人们的观念中,处处迁让着小的,宠小的观念,促使家庭在特殊情况下产生偏小的行为。

2.2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毕业后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的选择上,28.6%的多子多女家庭,11.5%的一子多女家庭选择让孩子回家务农和务工,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孩子多的家庭可能由于经济压力,愿意让孩子回家务农务工,而且也能看出在农村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到学校继续读书这一选择模式上,选择比率最高的依次为多女38.7%,一子一女35.4%,独生子30.4%结构的家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在农村虽然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在家庭子女确定以后,人们也乐意接受事实,反而抛开缺子的遗憾,而更加珍惜现存的人力资源,力图孩子在学习上可以出人头地。

2.3家庭收入对教育选择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1类的,有2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务工或务农,而经济状况为2类,3类,4类,5类.6类的分别有6.75, 68%,4.8%,0%,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回家务农或务工。相比之下,家长更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其学校继续读书,而不是想办法找路子,若办不成只好回家。在各类所选择的项目中,按比例排在最高位的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手艺技术学校,不甘心直接将孩子变为劳动力,而是想其经过职业培训后再谋出路。

总之,我们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教育投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被教育制度淘汰下来的学生,家庭是否继续对其进行教育投资,并不是经济所能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家庭的首选模式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培训后再谋职业,其次是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高一级的学校继续读书。由此可见,农村家庭并不会就因为经济状况而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2.4父母性别差异对教育期望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在高中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本科三个方面的比例高于母亲,而母亲在研究生和出国以及能上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的这两方面所占的比例扼要高于父亲。这说明,在农村,母亲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更高些,而且母亲对子女读书的选择民主性比较强,留有空间让子女自己选择。

2.5 父母性别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大部分的父母都会选择成绩好的孩子继续接受教育,而且在这一项上母亲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父亲,说明面教育投资选择的时候,母亲能够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判断。在不分成绩选择女孩和选择年龄小的孩子上,父亲所站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母亲。这说明,在感情上,父亲更加喜欢女孩,关照年纪小的孩子。这也与我们的猜测相吻合。

2.6 父母性别对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影响

未能升上高级学校的时候,父母的首选都是将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培训班学习手艺。但在想办法找路子方面,父亲所占的比例要明显的高于母亲,而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其找学校继续读书方面,母亲所占的比例又远远高于父亲。这说明母亲更希望孩子学文化,将来找个好工作。而很多父亲则认为只要尽力了就可以了,剩下的就顺其自然。

三,结论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思想上,农村家庭普遍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期望子女起码能读到大学本科,跃出农门,学到日后生活所需文化;行动上,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投入了大量人力,情感和力所能及的财力。但少数家庭仍存在重男轻女现象。

同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因家庭结构、家庭收入而异,且父母间投资行为存在差异性。

再次,经过笔者讨论分析,认为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本研究属微观性的实证分析与研究,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统计百分比多,计量经济学模型综合评价少;描述多,深层次推理少;现象和因素剖析多,而措施和对策少。因此,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调查取样因对一个县进行,因此,研究结论适合同类地区,在典型性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黄荣生. 初一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管教态度的关系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7)

[2]李百珍,关颖.家长教育观念研究.天津师大学报,1995,(4)

第8篇

出卖亲生子女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为牟利或其他非法目的,将有遗传关系的子女卖给他人,并收取一定费用的行为。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在我国理论界存在长期广泛的争议,但是应该以拐卖妇女儿童罪定罪处罚是大多数学者坚持的观点。该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被出卖人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权等犯罪客体,客观行为上符合拐卖儿童罪的构成要求。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第二款之规定,父母出卖亲生子女的行为完全符合法条规定的行为。刑法上关于犯罪主体的规定并没有排除被害人的亲属,主观方面要求故意且具有出卖的目的而非以营利为目的,出卖亲生子女只要是故意出卖而不论其目的均可构成此罪。

二、出卖亲生子女和出卖非亲生子女

( 一) 行为处理方式不同

出卖亲生子女的行为,根据主观方面的有所不同,应该予以区别对待。大部分可能是出于无抚养能力,逃避国家政策,婚姻家庭原因,确实难以抚养子女,将子女交于他人收养,并收取一定费用,这属于放弃抚养权,情节严重的,符合遗弃罪构成要件的,应该按照遗弃罪处理; 情节轻微的,应该予以批评教育。

但是对于出卖非亲生子女的,符合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的出卖行为,并且此出卖单纯是为了交易而换取金钱等利益,社会危害性较大,笔者认为,就应该以拐卖儿童罪处理,这也是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

( 二) 行为主观方面不同

出卖亲生子女,确实存在一些情形,如父母生活条件较差,缺乏抚养能力,期望子女能过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无奈送与他人收养,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总结《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 以下简称《纪要》) 的内容,即对于买卖至亲的案件,要区别对待。以贩卖、牟利为目的收养子女的,应以拐卖儿童罪处理; 对那些迫于生活困难,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而出卖亲生子女或收养子女的,可不作为犯罪处理; 对于出卖子女确属恶劣的,可按遗弃罪处罚。在特定的客观生活条件下,将亲生子女送与他人收养的行为应不构成犯罪,这也是符合《纪要》最根本的精神,符合中国传统道德观,有利于社会稳定。

出卖非亲生子女,则是完全把儿童作为商品进行交易,换取非法利益,严重侵犯儿童的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扰乱社会正常秩序,责任要比出卖亲生子女大,这也是罪责性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 三) 出卖亲生子女难以识别

民间送养行为和出卖亲生子女在客观上的不同,需要仔细甄别。将亲生子女交于他人即让渡抚养权,无论是通过合法的送养手续让渡还是未经合法程序的私自将子女送养,最重要的一点需要被关注,就是其主观目的究竟是否是谋取非法利益,是否通过此行为在客观上谋得收益,而这也是难以取证的,需要通过客观行为来推断。而且,该种行为一般仅有双方参与,难以被第三人知晓,其危害行为难以被司法机关发觉,以至于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更有甚者,在司法实践中,有出卖亲生子女的目的是为了给他人提供器官等,除了构成故意伤害罪以外是否也构成拐卖儿童罪,值得商榷。《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意见》并没有对非法获利的对价进行解释,也未明确出卖是否专指转移监护权。至此,为了剥削他人的性价值、劳动价值、身体器官等而将子女至于第三者监管控制之下的行为,能否构成出卖亲生子女而以拐卖妇女、儿童罪论处,缺乏了判断标准。

因此,这也是在实物中处理的一个难点,必须规范民间送养行为,才能辨别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及时做出应对和处理,对确实靠出卖儿童牟利的行为依法严惩。

三、出卖亲生子女行为入罪可能性和必要性

( 一) 出卖亲生子女入罪可能

出卖亲生子女的行为,根据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方面的不同,大致分为三种情况。首先,行为人确实出于生活、家庭等困难,难以继续抚养子女,而将亲生子女送与他人抚养,可能也收取了少许的所谓营养费感谢费等,但整体评价而言,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并未造成极大伤害,反而有可能生活的更好,并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此,可予以批评教育,而不以犯罪论处。其次,有的观点认为,将亲生子女出卖他人,而且还收取了费用,等同于将抚养权转卖他人,收取费用属于情节严重,应该按照遗弃罪定罪处罚。最后,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拐卖儿童罪没有规定特殊主体,而属于一般主体犯罪,出卖亲生子女就是属于拐卖儿童罪中的出卖行为,严重威胁儿童的身心健康,就应按照拐卖儿童罪定罪处罚。

( 二) 出卖亲生子女入罪必要性

要追究出卖亲生子女行为的责任,在我国现有法律中,有明显体现的地方是: 《刑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儿童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遗弃罪; 《收养法》第三十一条; 以及2010 年4 月1 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意见》规定: 不是出于非法获利目的,而是迫于生活困难,或者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私自将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送给他人抚养,包括收取少量营养费感谢费的,属于民间送养行为,不能以拐卖妇女、儿童罪论处,对私自送养导致子女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符合遗弃罪特征的,可以遗弃罪论处;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该司法解释在《纪要》的基础上,将规定变的更为细致,使处罚出卖亲生子女的行为变得有法可依,使变得具有可操作性,也反映出国家惩罚该行为的决心。虽然该司法解释的规定使处罚出卖亲生子女的行为变的更为具体,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如何将其有效纳入犯罪的问题。

( 三) 现实紧迫性

一些父母,尤其在农村,由于存在种种原因,确实无能力抚养而将子女送与亲戚或者熟人以使子女将来能够获得更优质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确实不是为了谋取利益且双方相互了解而收养方也给予其少量的费用表示感谢,则不能等同于拐卖儿童中的交易费用,不作为犯罪处理较妥;但是,私自送养行为造成了子女的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情况下,可以按遗弃罪定罪处罚; 如果主观目的就是为了出卖而获取利益,笔者认为此行为属于出卖,已然构成拐卖儿童罪。

第9篇

多年前左小祖咒曾说他在金星面前“自愧不如”,因为后者“把自己的割了”的行为够极端,而从前者的审美来看,极端显然是一个艺术家成就的关键佐证。未料到多年后在同样的佐证下,金星被浙江广电总局取消了她在电视节目《非同凡响》里的评委资格。因为无论在白纸黑字的已颁法令,还是在约定俗成的传统伦理中,我们都找不到做过变性手术的人不能具备公众人物身份这一条,所以,为了讨回公道及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利,金星在微博上对自己的遭遇表示了愤慨和抗议,并要求广电总局道歉。

其实,作为当代舞蹈家,金星早已是公众人物,当年做变性手术时亦在一定范畴内遭到议论,但她这么多年来的活动及影响基本还拘囿在艺术圈内,却随着她近来在《舞林大会》、《非同反响》两出辐射全国、收视率颇高的选秀类电视节目里担任评委,她尖刻、精到,特别在《舞林大会》中对参选明星毫不留情的评语令她名声鹊起,甚至有观众将这个节目视为金星的单口秀来看。这说明她已成为了真正的,在市井间具备号召力的公众人物,那么也可以说,她成为了自司马迁和郑和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三位得到平民百姓尊敬爱戴的去势之人。突然想知道,若前两位复活,他们亦有兴趣在《中华大讲堂》之类的节目露个面的话,广电总局该如何是好呢?

人在出生前没有选择自己性别的权利,那么成人后可以有吗?这不是一个哲学问题,也不是一个医学问题,这是一个基本国策问题。教科书一直教导人民要改掉重男轻女的陋习,说不论男孩女孩都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那么,若将这种价值观理解为“性别不会影响一个人的能力和本质”的话,老子割掉,应也不会荼毒社会吧?弄懂广电的心,难过海底寻根针―我就是搞不懂人家是男是女怎么就令你夜不成寐了,难道真怕金星会引发变性潮流吗?若果然如此也好,不是说现今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嘛,一部分男的成为女的,阴阳得以协调,堪称是对维稳大业的卓绝贡献。

管人说方言、管人抽烟、管人喝酒⋯⋯这次干脆把锐利的目光投向了人家的裤裆里,广电总局颤颤巍巍、唠唠叨叨的这副样子像不像北京胡同里头佩戴红袖章的小脚老太纠察队?但老太纠察队至少在人痰俱获、收取罚款之后,会给你开一张戳了章的收据;广电总局则不然,这是此事最催人呕吐之处。封杀了别人还不认,并“严厉批评将禁令‘泄密’的工作人员”,能再龌龊一点吗?先前传闻多时的限娱令也是死活不认,还睁着眼辟谣,然后啪一声,跟拍死个臭虫似的拍死了“快女”,这件事跟金星事件一起告诉我们:广电总局是我国最为机密,且最为便秘的部门。

杨波

专栏作家

乐评人

第10篇

产后抑郁是比较常见的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低落、食欲不振、失眠等,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则还会伴随思维障碍、行动异常、躯体不适等症状,甚至出现自杀的倾向及行为[lj。产后抑郁对产妇、新生儿、产妇的家庭以及社会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非常重要。本次研究对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做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入选产后抑郁症患者130例。患者年龄为23 40岁,平均年龄(26.53士4.57岁;文化程度:小学22例,中学65例,大专及以上43例。分娩方式:顺产58例,剖宫产61例,产钳助产11例。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病史、人格障碍以及其他疾病。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0例产后抑郁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病史等)、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结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估。患者认真填写之后统一回收。

1.3抑郁程度评估标准。正常: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7分。轻度抑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7一17分。中度抑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8 24分。重度抑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24分。

1.4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抑郁症发生情况。本次研究中,轻度抑郁患者79例,占60.77%;中度抑郁患者36例,占27.69%;重度抑郁患者15例,占11.54%。

2.2产后抑郁相关因素。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及社会因素等。

3讨论

3.1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造成产后抑郁的因素较多,下面笔者一一进行分析。

第一,生理因素。孕产妇经历了从停经到分娩的重大变化,因而体内激素水平也与一般女性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雌激素、孕激素、泌乳激素等的变化最为明显,并且造成的影响也最大0。无论激素是增加还是减少,产妇的身体均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肌肉松弛、体重增加、体形改变等。身体的改变自然会引发心理上的不适,因而孕产妇的情绪在分娩之后会有较大的变化。此外,剖宫产产妇以及产后有合并症的患者,会因为乳房胀痛、切口疼痛等原因而发生焦躁、拒绝哺乳、哭泣等表现,而这些表现又会诱发产后抑郁症。

第二,心理因素。如果产妇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分娩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分娩,则发生产后抑郁的几率较高。同时,部分产妇对母亲角色不认同,经常依赖他人,于是对母亲角色适应不良,进而产生精神压力,引发心理障碍田。

第三,家庭及社会因素。很多地方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比较盛行,因而产妇如果娩出的是女婴,则往往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成为产后抑郁症的高危人群。家庭经济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育婴不仅是一项时问长、工作量大的活动,而且还需要经济支持。如果产妇的家庭经济状况拮据,则产妇的产后抑郁危险性高。

此外,居住环境差、夫妻关系差、婆媳关系紧张等是产后抑郁的常见的社会学因素,对产妇产后的心理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第四,性格因素。一般而言,性格外向的产妇不容易发生产后抑郁,即使发生,产后抑郁的程度也比较轻。而性格内向的产妇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

进而出现精神紧张、担忧、焦虑等心理,并且这些不良心理持续时问较长,影响较深,于是产后抑郁症形成[a

3.2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

第一,心理干预。

首先,孕产妇应在产前接受专业的医护人员的指导,通过医护人员的讲解来了解妊娠、分娩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如何做产前运动。通过这些方式来做好充足的分娩心理准备。

其次,医护人员应将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以及对产后心理状况的影响告知产妇,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最后,针对有性格缺陷及心理障碍的产妇,医护人员应给予其心理支持,鼓励产妇向他人倾诉。

第二,家庭干预。

①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影响产妇情绪及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产妇家属说明情感支持和物质支持对产妇的重要性;同时,鼓励产妇的其他亲属轮流探视产妇,并给予产妇理解和支持。

②加强产后访视。护理人员应加强产后访视,在访视过程中协调产妇的家庭关系,指导产妇的配偶及其父母积极照顾产妇,防比产妇出现孤立无援感。同时,在访视时,护理人员还应给产妇及其家属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尽量改变重男轻女的思想。

第11篇

关键词:人口性别比;失衡;计划生育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020-03

一、我国农村人口性别比失衡现状

经过30余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在低生育率的背景下我国出现了性别比失衡的问题。目前,我国人口问题已由基数过大的数量问题转变为人口老龄化加剧与性别比失衡并存的结构性问题[1],尤其是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日益严峻。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出现给中国在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风险,尤其是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从国际上经验来看,正常范围在103―107,即每出生100个女婴,则相应出生的男婴数量比女婴多3―7人。然而,中国出生性别比自1980年代以来持续升高。在1980年代以前,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属于正常范围,但是1980年代以来,生育率下降出生性别比持续上升。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990年时是111:27,2000年时上升到了116:86,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了118:06,远远超过了正常水平[2]。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在、浙江、山东、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宁夏、吉林等8个省区中,城镇或农村至少有一方出生性别比呈下降趋势或基本保持不变。其中,山东地区的出生性别比有所下降;而浙江省不同,农村出生性别比下降明显,城镇却略有所上升。新疆、辽宁、贵州、天津、云南、山西、四川、江苏、河北和北京等10个省(市、区),其总人口、城镇与农村出生性别比的增幅在10%以内。甘肃、福建、上海、广西、陕西、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和海南等10个省(市、区)城镇或农村出生性别比至少有一方发生较大幅度上升。其中,除福建省城镇出生性别比增幅远低于农村外,其他地区城镇与农村的出生性别比均偏高。广东和江西两省,不仅总人口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且农村、城镇出生性别比均大幅度上升。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大部分省农村与城镇出生性别比呈现上升趋势,偏高区域逐步扩大,城镇和农村的出生性别比全面失调。

二、我国农村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落后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依然不高,男性仍然是农村计生家庭主要劳动力这一点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农村家庭对生育男孩以充当劳动力往往寄予厚望。此外,在发展中国家,人们认为,男孩所能带来的预期收益一般要高于女孩,他们将男孩看做是一种“生产品”或“投资品”,而女孩往往被当做只是一种“消费品”[3]。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是以家庭承包为主要特征的分散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方式导致土地细块化,而且由于中低产田占到总耕地面积的2/3以上,有效的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46%,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只有51%,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4],这使得农村劳动力,尤其是男性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落后的生产方式下,农村家庭迫于生计的需要,往往期望生男孩来提供劳动力。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后

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讨论并通过了《总体发展规划》,决定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试点。而这次试点与以往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中央财政将出资补贴农民养老。截至2013年,这项制度已经普及全国。具体规定,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基本养老金,每人每月最低标准为55元,财力好的地区可以增加 。虽然我国已经普遍实行普惠式养老制度,但是国家和政府对农村社保制度建设的重视远远低于城市,这个标准无法满足群众养老方面的需求。

(三)男孩偏好的传统生育文化

性别偏好理论强调环境在形成偏好中的作用,家庭体系即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例如,母亲联合体系下的生育存在女孩偏好,父亲联合家庭体系的生育存在男孩偏好,双家庭体系,即父母系都被社会认可和实行,则追求子女性别平衡。父系家庭体系广泛存在于全世界的众多社会,我国大部分地区也是实行父系家庭体系。在我国父系家庭体系存在男孩偏好,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5]。父系制度意味着男性在财产继承、居住安排、家庭延续、家庭权力结构上的主导地位,主要生产性财产由男性继承,妇女只能以嫁妆或遗产方式获得可移动物品。夫妇婚后居住在男方家,即父居制度,社会秩序由男性构建,只有男孩能延续家庭姓氏,女性只是男性生产自己的工具,一个孩子只能通过父亲获得其社会身份融入社会秩序中,妇女的价值主要由生育子女的能力,特别是生儿子的能力来判定。男性在家庭中具有传统的权威,妇女被限制参与家庭外的经济活动以及对外交流,女性不得不依附男性,地位低下。

(四)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存在一定漏洞

针对人们运用技术进行性别选择的问题,政府做出了“打击两非行动”的政策,即对非法产前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予以全国范围的严厉打击。进行“打击两非政策”看似可以杜绝运用技术对胎儿性别别选择的行为,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对性别进行选择行为仍然非常的普遍[6]。如,医院明文规定绝不允许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但通过熟人关系和贿赂行为,医生往往会利用隐讳的、暗示性的语言甚至手势来告知检查的人。而且“打击两非行动”取得证据也非常困难。这项政策可操作性不强的另一个原因是惩罚力度不够,仅仅是没收B超或者罚款几百块,这些惩罚相比巨大的市场利益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这种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五)我国农村妇女组织发展存在缺陷

近年来,各级妇联重抓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实施“党建带妇建”以来,妇女组织网络逐步健全。妇联组织开展的妇女“大学习、大转移、大创业”、“美德进农家”等一系列活动[7],符合时代要求,顺应发展方向,导向性和内容都很好。但由于村干部编制有限,部分妇代会主任为聘任,同时基本都兼职。在接受调查的妇代会主任中,另兼2职以上者达21%,有的还身兼3职以上。她们往往忙村里行政事务多,做妇联工作时间少。而且有的村妇代会主任年龄偏大,工作精力不够,“双带”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对农村妇女服务不到位,妇女组织威信难以提高,开展活动困难重重。很多妇女群众更多地把目光放在看得见的实际利益上时,有些基层妇女组织、妇女干部却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找不到让妇女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途径和形式,从而减弱了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加了妇女工作的难度。在笔者调查的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某村,参与过妇代会组织的集体活动的妇女人数占23.5%,而有事乐于找妇代会主任的仅占3 %。

三 、解决出生性别失衡问题的措施

(一)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为农村发展教育提供物质基础,使农村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从而提高农村人们的素质,为转变农村人们的生育观念提供自身意识支撑。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以改变农村生产力结构,优化生产力结构,改变传统的农村生产发展主要依靠人力的生产方式,促使人们认识到男女都一样。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农村人口有能力提供自我养老,继而改变养儿防老的观念。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支持女孩家庭

国家要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建立有利于女孩和其家庭的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走社会化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道路,以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为主干,消除养儿防老的土壤。特别是对计生女孩家庭要加大帮扶力度,帮助贫困女孩自强自立,提高女孩社会地位。这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重要举措。各相关部门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对计生女孩家庭实行优先优惠的重要性。要围绕生产生活、女孩成才、养老保障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办法,特别是在新农合、新农保、救济优抚等制度实施上,要与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实现有机衔接,对计生女孩家庭给予适当倾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幸福指数,让计生女孩家庭在政治上感到光荣,在经济上得到实惠,在生活上得到保障,从而影响广大育龄群众的生育观念,自觉摒弃重男轻女的思想,进而形成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的新观念,有力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日趋平衡。

(三)树立新型的生育观念

首先,在全国广大农村,大力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新型婚育观念,大力开展关爱女孩的活动,保障和改善女孩子的生存权利,促进男女平等。形成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尚,为女孩的成长创造温馨、宽松、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普及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知识,加强优育优教、增强农村妇女的自我生殖保健能力,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讲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多层次的需求。

(四)加大政府监管治理力度

首先,要严格限定B超的使用范围,严厉打击进行非法性别鉴定和实施选择性别、人工流产的行为。其次,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惩罚违规行为,加大对进行性别选择行为的处罚力度,不仅要对从事胎儿性别鉴别的医生进行处罚,也要对选择胎儿性别而终止妊娠的人进行处罚。

(五)大力支持妇女组织的发展

妇女组织是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构建性别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重男轻女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的农村,不仅要建立和完善体现农村妇女真实需要的民间妇女组织,而且要发挥该组织的性别和谐功能。因此,妇女组织应经常组织宣传男女平等的观念,转变以往重男轻女,继而提倡“重女不轻男”,传播有利于促进性别平衡的价值观。同时,促进农村妇女教育的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妇女的素质,提高其维护自身权益意识,提高其对性别的正确认知,因此,妇联组织应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妇女教育意义的认识,从组织手段、财政投入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为农村妇女教育的发展提供制度性的保障[8]。同时也要加强对妇女的技能教育、自强教育以及其他综合培训模式,提高农村妇女的生存能力和道德自主意识,通过实际措施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提高妇女的地位,真真切切地实现男女平等。

参考文献:

[1] 穆光宗.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偏高与生育政策有关吗?[J].人口与发展,2008,(3).

[2] 朱楚珠.中国性别失衡治理:战略和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 李慧英.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4] 何志魁.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问题治理的跨文化启示――基于白族性别文化的视角[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7).

[5] 何志魁.白族母性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 宋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政策回应与效果[J].人口研究,2009,(4).

第12篇

本节内容选自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生物学》初中三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是在前三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形和隐性”的基础上,解释人的性别遗传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模拟探究生男生女几率。

(三)情感目标

1.能科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自觉宣传计划生育政策。

2.能够关注男女比例失调所造成的社会危害。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从图片资料中分析说明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2.难点:能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小品《超生游击队》视频 。

2.同样大小、同样质地黑白两色的纸片若干,信封若干。

3.学校男女同学比例、中国目前男女比例和合适比例。

学生准备:

班级和级部男女比例。

五、教学流程

小品引疑、导入新课观察模拟、完成目标关注社会、科学认知自评质疑、课外拓展。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播放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段。

(2)组织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

(3)由疑问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1)观看小品。

(2)说出自己的疑问,如:生男生女到底谁是关键?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

2.观察分析:男女染色体差别

教师活动:

(1)找一男生一女生让大家辨认男女。

(2)导问:男扮女装就是女人了吗?“太监”和泰国“人妖”是男是女?

(3)由性别差异是一种特殊性状引出观察课本42页男女染色体排序图。给学生时间观察思考哪一对在形态、大小上差异最明显。说出常染色体、性染色。

(4)引领学生观察女性的性染色体形态象英文字母X,叫X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一条叫X染色体,另一条叫Y染色体。

学生活动:

(1)说出从衣服、小辫、胡子、声音等方面判断。

(2)分析出不能从外型上区分男女。

(3)仔细观察图片资料比较说出最后一对染色体差异最明显。

(4)自己写出男女两性染色体的组成:

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

女性:22对常染色体+XX

3.模拟游戏: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教师活动:

(1)简介产生和卵细胞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给学生时间自己完成课本44 页生男生女图解。

(2)引导学生分析理论上男女比例为1:1。

(3)每小组分一个白纸片代表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小组成员从装有等数量的黑白两种纸片的信封内摸一纸片代表来配对。白纸片代表含X染色体,黑纸片代表含Y染色体,进行受精模拟。

学生活动:

(1)一生在黑板,其他学生在书上完成图解。

(2)从图解中分析出男女比例为1:1。

(3)每小组摸10次。说出模拟游戏男女比例,注意摸出来的纸片要放回去再摸下一次。

4.关注社会:科学看待生男生女

教师活动:

(1)让学生说出调查的班级和男女比例。

(2)让学生试说出男女比例失调可能给社会造成的危害。

(3)给学生时间谈谈小品中各人物(男女主角和婆婆)的观点是否正确,肚中的孩子是男是女的可能性各占多少?你会重男轻女吗?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丈夫(媳妇)、妈妈(婆婆)怎么办?

学生活动:

(1)说出班级男女比例,了解学校男女比例、中国目前男女比例及合适的男女正常比值。

(2)分析说出男女比例失调的危害。

(3)评价小品中各人物的观点,明确肚中孩子是男是女的可能性各占50%,不受前几胎的影响。说说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做。

5.总结质疑,课外拓展

教师活动:

(1)让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存在的疑问。

(2)留下课后探疑:“双性人”又叫“阴阳人”怎么形成的?染色体变化了吗?

学生活动:

(1)总结本课获得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疑惑,师生讨论解疑。

(2)课后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