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辐射防护的意义

辐射防护的意义

时间:2023-12-26 14:33: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辐射防护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辐射防护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X线受检者;放射防护;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363.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514-01

X线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然而,人们对X线有害的一面普遍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尤其对X线受检者的放射防护与人文关怀,与先进国家的做法以及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相距甚远。各级医院,特别是广大基层医院对X线受检者的放射防护不作为必会埋下

医疗上的隐患。本文旨在分析基层医院中影响受检者放射防护的多因素,并探讨加强基层医院受检者放射防护的对策。

1 基层医院影响受检者放射防护因素分析

1.1 基层医院放射科硬件设施普遍落后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基层医院,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医院,仍普遍使用普通的X线机和采用传统的检查方法。一些乡镇医院X线机房就是普通房间改装,其机房墙壁、门窗很难达到X线防护标准;开展透视检查的医院大都没有配置影像增强器,冲洗胶片仍然是最原始的手工冲洗。这些都增加了在基层医院X线受检者遭受更高剂量X线照射的风险。

1.2 基层医院放射科受检者防护用品普遍缺漏目前,在我国各大型医院,由于经济条件较好、领导重视,对X线的防护基本达到国家的防护标准,各基层医院的放射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不够乐观。

1.3 基层医院X线受检者的放射防护知识普遍欠缺,防护意识普遍淡薄受检者了解、掌握一定放射防护知识并具有一定的防护意识,对于提高X线检查的正当、合理性,减少辐射危害,保护自身合法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1.4 基层医院对放射防护的内部管理力度差,滥用X线检查的情况普遍存在大多数基层医院从事放射的人员只有少数几人,难以独立成科,有的医院没有建立受检者防护制度;有的医院虽有相应的防护制度,也因内部监管力度差造成放射工作人员执行力度差;长期以来,医院“以疾病为中心”及部分医院、临床医生过于依赖X射线检查,放射工作人员也很少依责对X线检查申请单复核,退回不符合正当性判断的申请;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等导致没必要的检查、重复检查、群体性检查滥用。这些均加大了受检者接受无价值辐射的概率。

2 加强基层医院受检者放射防护的对策

2.1 加大基层医院放射科硬件设施的投入:各级部门应重视加大基层医院放射科硬件设施的投入,包括老旧X线设备的淘汰更新,符合防护标准机房的改建新建,受检者防护用品的购置添置等。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基层医院各项投入的加大,各基层医院放射科硬件设施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必然会更有利于受检者的放射防护。

2.2 进一步完善体制:放射工作人员的收入不再与经济效益挂钩,不再取决于X线设备的利用率,这必然会减少大部分不必要的X线检查。时下,卫生系统的绩效工资改革,对基层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的举措对受检者来说是一大福音。

2.3 加强基层医院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知识的教育,提高其防护意识及责任意识基层医院的临床医生和放射工作人员都应了解滥用X线的危害,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认识加强受检者放射防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临床医生应充分考虑X线检查的的适应证,避免无效照射,认真选择检查方法,尽可能减少受检者的受照剂量;放射工作人员更要认真学习贯彻以《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为核心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医用X射线诊断的合理应用原则》为主要内容的辐射防护基本知识,工作中按照《X射线诊断中受检者辐射防护标准》,严格执行放射防护三原则,合理主动使用已配备了的防护用品,严格按X线投照操作规则,规范使用各种技术因素,如尽量减小照射野,尽量使用小曝光量,尽量减少废片率,注意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等,加强受检者的放射防护。

2.4 加强基层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医学伦理教育

所有医院工作人员要真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视患者为自己的亲人,以仁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位受检者,负责地为每位受检者做好防护,特别注意加强妇女、儿童的防护,加强敏感部位的防护;不能背离伦理学准则,通过对患者做重复或不必要的X线检查以达到一些非临床需要的目的。

2.5 加强辐射防护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大众的放射防护意识

各级医院要充分利用医院及放射科候诊处的宣传栏张贴相关法律、规定及射线辐射防护等知识,相关管理部门及宣传媒介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的卫生栏目加强该方面的宣教力度,努力提高大众(受检者)的辐射防护知识、意识水平。

2.6 加强基层医院受检者放射防护的监管力度:基层医院应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切实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完善有关受检者的防护制度,对放射科室加强经常性检查,规范防护用品的使用,督促落实受检者的防护工作。卫生监督部门要对基层医院加强监督执法,对防护条件差、设施不完善、监测不合格的X线机要责令改进或停用;切实加强对基层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知识的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

3 结论

总之,只要重视加大基层医院放射科硬件设施的投入,卫生监督部门按照有关法规标准加强监督执法,切实履行义务,各基层医院认真加强内部管理;临床医生和放射工作人员都加强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受检者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广大基层医院受检者的放射防护安全一定会有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薛祖平,付巧梅,蒋磊,等.X线检查也应推崇绿色理念[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5(2):152-153

[2] 孙东红,曹波,曹国妹.医疗机构放射诊疗中受检者防护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3):299

第2篇

1.1辐射场内床边操作

介入放射工作不同于普通的X射线隔室操作,它属于床边操作,即介入操作者在X射线机下的诊疗床边操作,第1术者一般距床边辐射区不到0.5m,身体完全暴露于辐射场内。

1.2累计曝光时间长

由于病种不同,手术复杂程度不一,因此每台介入手术的累计曝光时间也不相同,一般为20~30min左右,最短者为3min左右,最长者可达几小时。

1.3射线工作条件高

由于很多介入手术的部位是实质性脏器,所以使用射线工作条件(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相对高于普通的透视或摄影。

1.4辐射屏蔽防护难

由于射线装置本身固有防护设施少,在进行放射介入操作时,操作者必须使用铅衣、铅帽、铅围脖、铅眼镜等物品进行屏蔽防护,但由于防护用品过重,手术时间较长,对介入手术者是个挑战。

1.5受照剂量大

由于介入治疗比传统X射线诊断复杂,难度大,因此患者和操作者受到的皮肤剂量和全身有效剂量比传统X射线诊断的大。

2国外介入放射学放射防护控制措施

2.1受照剂量现状调查研究

部分介入治疗手术中,受到辐射照射的皮肤和眼晶体可以接近或达到的剂量水平:白内障达到1Gy以上,皮肤脱毛、红斑达到5Gy以上,皮肤水泡达到10Gy以上,皮肤二次水泡、坏死、溃疡达到20Gy以上。ICRP85号报告中建议:当患者皮肤最大累积剂量在1Gy左右(多次重复操作)或3Gy左右(单一操作)时,应记录其剂量值、照射部位和照射范围;同时还对所有预计皮肤累积剂量最大达到3Gy以上的应随访10~14d[4]。美国的Miller等[5]称,部分介入操作中有6%患者的辐射累积剂量超过5Gy(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辐射剂量)。Mooney等[6]报道,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手术时患者皮肤剂量高达4.6Gy。有些人曾报道过一次介入放射学操作患者皮肤剂量最高达到43Gy[7-8]。比利时的Deierckx等[9]报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患者皮肤剂量高达12.86Gy,肝动脉造影术患者皮肤剂量高达108.26Gy。

2.2介入放射学辐射防护控制措施研究

国外推荐的防护措施有:①质量保证。包括设备质量控制、对患者和操作者应有剂量监测措施,并保证操作人员的剂量值在约定的管理目标值以内。②降低剂量技术。有报道称,使用改进的持针器装置和一次性灭菌无铅手术悬垂帘均使介入操作者手部的受照剂量显著减少[10-11]。Nicholson等[12]报道,在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使用0.35mm厚的铜做滤线器可使患者的皮肤剂量下降58%。Nikolic等[13]使用脉冲透视后使20例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的卵巢吸收剂量和皮肤吸收剂量比连续透视分别减少了1/2和1/3。Mooney等[14]采用数字荧光透视设备和影像冻结技术使患者剂量下降30%。Pecher等[15]使用路图和保留透视的最终图像技术,可使1208例血管性介入操作者剂量下降61%,患者剂量下降17%。Xu等[16]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使用ROI透视技术可降低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剂量。Miller等[17]通过剂量分散技术使患者皮肤表面最高剂量(PSD)下降的同时也缩小受到最大剂量照射的皮肤面积。

3国内介入放射学放射防护控制措施

3.1受照剂量现状调查研究

我国介入放射学起步晚,介入手术的工作量约为国外的20%。但随着介入放射学适应证的不断扩大,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受到的照射剂量不断增加。余宁乐等[18]报道,省级介入手术者的年均工作量为355例,单次介入手术者防护服外胸腹部的最大剂量值为0.35mSv,则预计年剂量最大值为124.25mSv。宣志强等[19]报告的介入操作者年有效剂量平均值是普通放射工作者的6.38倍。赵智慧等[20]报道的介入手术中患者受到的照射剂量最大为1097.00mSv。赵红胜等[21]通过介入设备自带的剂量监测系统发现3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累计曝光时间为2h,入射体表总剂量达到11Gy,患者的平均受照剂量值为1.86Gy。黄润玲[22]报道的36名介入放射操作人员防护服外剂量均值为630μSv/次;指部剂量均值达752μSv/次;经皮胆道引流术和肝动脉栓塞造影2项手术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均值分别为1098、1027μSv/次。有报道称,有多数介入操作者在操作时不戴铅眼镜,直接裸眼操作,造成放射性白内障[23]。综合上述,介入操作者和患者的放射防护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2放射防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至少6万多名医务人员从事介入放射工作,每年有上百万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由于对法律法规认知不足,不重视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有些单位没有把从事介入工作的人员纳入放射工作人员管理,更谈不上辐射防护。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①介入操作者放射防护意识淡漠,甚至空白,医院对放射防护管理不重视。有些医院对介入诊疗的放射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介入操作者的防护不到位,对患者的防护更置之不理,错误地认为虽然每次患者受照射剂量较高,但因接触次数少而没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防护。很多医院的介入操作者并未被当成放射工作人员对待,更谈不上辐射防护控制措施。②设备良莠不齐。我国介入放射学的设备有胃肠造影X射线机和数字减影(DSA)X射线机两种,而数字减影X射线机才是介入放射学专用设备,部分市县级医院目前还在用胃肠造影X射线机来进行介入放射诊疗,导致介入放射学诊治患者受到较高剂量照射。③专用防护设备和设施配备不足。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单位在介入治疗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开展介入诊疗活动,个别医院未采用专业的介入手术等影像设备进行介入诊疗操作,没有给操作者和患者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等。④介入放射工作者的放射专业和防护知识缺乏。介入放射学从业人员来自临床各个科室,医学影像专业知识缺乏,更谈不上对电离辐射存在的危害和防护原则了解。⑤预防性监督管理不到位,存在较多的防护问题。个别介入诊疗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介入诊疗项目时由于不知或不及时申报审批,致使预防性监督管理未到位,错过设计介入诊疗项目辐射防护最优化的时机,致使选址、布局、屏蔽设计等防护措施达不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存在较多的辐射防护安全问题;机房内无关的其它杂物随意堆放较多见,造成机房使用面积变少,无形中增加了室内散杂射线对人员的受照剂量。

3.3介入放射学放射防护控制措施

我国介入放射学辐射防护控制措施研究具体如下。张良安[24]对介入辐射防护提出的建议有:①制定介入放射学辐射防护的标准、规范;②对进行较复杂的介入手术患者尽可能给予剂量监测,至少应详细记录能进行溯源剂量估算的信息。③建立培训和资格制度,对进行介入操作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只有当他们具备了相关的辐射防护知识并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对如何做好介入操作者的防护,胡益斌等[25]就介入操作者的辐射防护有如下建议:①严格操作规程。②充分利用设备的自有防护设施。③充分利用辅助防护用品,操作者必须要穿好铅防护衣、围好铅防护颈套,戴好铅防护帽和铅防护眼镜,不图一时的轻松和方便而损害自身健康;张继勉等[26]称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设施对射线衰减很高,铅衣为88.6%~91.1%,固定防护设施床上铅屏为96.0%,床侧铅帘为97.0%。④选用合适合理的曝光模式。⑤尽可能使用低的管电压、管电流和小照射野的面积。⑥提高插管操作技术和诊断水平。⑦建立个人职业健康档案。对介入放射学的防护,张志兴等[27]提出的对策有:①加大监管力度。②使用专用的介入设备。③使用防护效果好的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④加强患者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照射。⑤加强放射卫生法律、法规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郭锐等[28]提出的介入放射学的管理建议有:①资格准入制度与学科定位。②病房建设与操作技术。介入科室必须向市级以上环保和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许可手续,对防护性能差且没有带影像增强器的X射线机、数字减影装置等设备应不予许可;缩短诊疗时间和提高操作技术均能减少放射剂量。③职业归类与安全培训。介入操作者应归类于放射工作人员管理范畴,上岗前必须经过放射防护的培训和职业健康检查,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才可从事该项工作。④监督管理与职业健康监护。熊中奎等[29]提出了一种在高等医学院校专业学习为主,职业进修培训为辅的放射卫生防护和安全教育体系模式。

4结语

第3篇

在核能与辐射技术应用大省广东,全省唯一一家从事辐射防护的社团组织――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宣告成立!

“秉承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宗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平台的作用,为促进广东辐射行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这是国家核安全局在协会成立之际发来的贺词,更是对协会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

两年来,协会栉风沐雨,铿锵前行,努力推动广东辐射行业健康发展。一个个重要节点、一项项创新举措,见证了协会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的历程……

做好三个服务

2013年6月20~28日,蓝天下的阳江市区与东平镇格外美丽,由协会承办的“核电安全与核应急科普宣传”正在热烈举行。

6个月后,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将在这里装料运行。这是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我国首个投入运行的新核电站,业内期待,社会关注。

生动活泼的展板、图文并茂的手册、深入浅出的解说,让当地居民对核电安全与核应急常识有了更多了解,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核安全氛围。当年底,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顺利并网发电,成为中国广核集团继大亚湾核电基地之后在广东省内第二个实现并网发电的核电基地。

11月9日,由协会组织的又一场专家与市民有关“电磁辐射”的圆桌对话,在广州天河区柯木i村社区会所“温和”进行。

与“核恐惧”一样,因为缺乏科学的认识和有效的信息交流,不少人对变电站、通讯基站的辐射,也是谈“辐”色变。然而,第三方的组织、专家权威的讲解、现场仪器的检测,使得原本“水火难容”的交流得以融洽进行,居民心头的疑虑和抵触情绪被打消,推动这些基础设施有序建设。

2013年底,一封来自海外的“求助”邮件引起协会关注。中国石油测井-阿特拉斯合作服务公司给协会发来邮件,反映该公司因所处区域重新规划公司需要搬迁,放射源无处存放,请求协会帮助寻找源库。协会积极出面,多方联系,最终帮助该公司解决了这个难题。

“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为行业服务。”两年来,协会准确定位,以社团组织的特殊身份和特殊作用,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推进广东辐射行业健康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为政府服务,当好推进辐射工作健康发展的参谋。广东是废旧金属回收熔炼大省。如何防止放射性超标金属制品流入社会,避免威胁辐射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受省环保厅委托,协会毅然承担了全省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摸查这一全新领域工作。数月来,相关人员辗转12市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相关情况,编制技术指引,组织宣传培训,为今后落实这些企业辐射安全监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省环保厅科研经费资助下,协会开展了“广东省环境水中氚调查及电解浓集装置研制”项目,为全省氚的监测防护、核电生产对环境氚影响的评价以及相关环境管理方案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此外,积极承担全省初级辐射安全培训工作,以及全省辐射建设项目技术评估和技术审核等相关技术服务。

――为社会服务,当好公众维护辐射环境权益的守护人。除举办多场针对性强的宣传活动之外,在不到两年的的时间里,协会先后制作了《电磁辐射科普知识》视频、编印了《科学认识核电》、《科学认识移动基站》、《科学认识输变电》、《核电安全与核应急》、《绿色能量 绿色电网》科普宣传系列手册,出版了《医用辐射防护》、《工业辐射防护》、《日常生活辐射防护》辐射防护丛书,深受业内人士和市民的普遍欢迎。其中,三本辐射防护丛书兼具知识性、实用性、权威性等特点,既可以作为相关行业工作者的指导教材,也可以作为普通公众的辐射防护百科辞典。

协会网站“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和协会会刊《广东辐射防护》杂志,更是成为辐射行业与广大公众交流的有效渠道和平台。协会网站访问、点击量已超百万,超过一半的内容被百度、谷歌等搜索收录。协会会刊不仅得到了行业领导、专家的认可,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并赢得广东省新闻出版局领导赞誉“精美、精准、精彩”。

――为行业服务,当好维护行业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协会先后出台了两批为会员服务的规章条例,包括解答相关咨询、提供辐射防护技术交流平台、提供辐射防护用品信息、提供科研课题服务、提供辐射标识牌服务、提供核技术应用单位年审咨询、为核医学用房设计提供指导等。

其中,协会承担中移动东莞分公司委托的《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该课题申请四项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室内覆盖基站电磁辐射分析报告》则为广东移动公司申请室内覆盖基站的豁免审批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3年8月28日,广东省首届辐射安全与防护学术交流会在广州举行。这是一次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的辐射行业交流盛会,来自省内外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和相关人员共140多人参加了会议。精心的组织、专业的水准、热烈的交流、愉快的氛围,让与会行业人士有了更多“家”的感觉。

引领行业自律

“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强化辐射安全无小事和安全责任以我为主的观念。”

“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处理辐射纠纷和群众投诉,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合法权益。”

“做好工作人员辐射防护,落实个人剂量监测和建档。”

……

2012年6月1日,一份自律公约在广东辐射行业企业引发热议。这是协会成立后对外发出的第一份函件,从此广大辐射企业管理与发展又多了一处来自专业性社团组织的指导和服务。

广东是核能与辐射技术应用的大省,也是铀矿、伴生矿开采与冶炼的大省,全省核与辐射技术利用单位超过三千家,涉及158个行业;在用放射源超过全国总量的10%以上;移动通信、电网规模和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均位居国内前列;在役核电装机容量占全国一半,预计到2020年,核电发电量将达到2400万千瓦以上。

在广大企业期盼中,协会应运而生,从此广东核与辐射技术应用单位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短短两年间,协会会员由成立之初的170家增至目前的280家,遍及省内各行业,涉及辐射安全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服务等企事业单位。作为政府、行业和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和广大辐射防护专业人员学术业务交流的家园,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以会员单位为基础,引导企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也成为协会神圣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担当。

2013年11月28日,为加强行业自律,保障辐射安全,协会向各会员单位发出关于开展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工作的倡议书,并为各单位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会员单位积极响应,通过检查、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了企业自身管理和全省辐射行业环境管理工作水平。

2014年5月20日,协会又针对工业类、医疗机构类、电磁类等会员单位,分别开展了创建“广东省辐射安全与防护示范单位”、“广东省医用辐射安全放心示范单位”、“广东省绿色电磁示范单位”活动。创建活动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按照“协会提倡、自愿参与,协会考核、专家评审,公示与授牌,动态管理”的方法与程序,打造一批辐射安全与防护示范单位,提升示范单位的良好形象和影响力,增强企业品牌效应与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引领行业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提升辐射防护水平,让政府、社会和公众放心。

提升服务能力

2013年11月25日,为满足深圳地区广大会员更贴身、更便捷服务的需要,协会在成立不到两年后即在深圳挂牌成立了办事处。

2014年5月24日,协会的建设与发展又迎来了一个大喜日子。协会医学辐射防护专业委员会成立,为全省核医学界提供更专业、更细致的服务。

“创全国之先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潘自强对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对于加强医院辐射防护工作产生的积极意义给予高度评价,“具有成本小、效果好的特点,是真正关心群众身体健康的公益事业。”

从更贴身、更便捷到更专业、更细致的服务,这是两年来协会快速发展、日益壮大的标志,也是两年来协会强身健体、提升能力的彰显。

做好服务需要有一支得力的战斗队伍。目前,协会已组建了一支20人的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的专职工作队伍,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大专学历15人,设立了综合部、科技部、咨询部、培训部、科宣部等五个部门。组建了阵容庞大、门类齐全的协会专家库,五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流专家,为各项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做好服务需要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协会依照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要求,制定了一个《章程》、5项基本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重大活动报告制度、法定代表人述职制度、印章文件管理制度)以及其他有关管理办法,并建立了党支部和工会,实现了以规章制度管人管事的局面。省社会组织管理局领导曾两次亲临协会现场指导,对协会规范、高效运作给予充分肯定。

第4篇

关键词:DSA;低剂量;冠状动脉;照影

    目前我国的冠心病发病率正不断地增加,而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也是如经皮腔内动脉成形术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础与前提[1-2]。随着临床上介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介入医师及患者的辐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正常体型患者共100例,探讨DSA低剂量技术在冠状动脉照影中的运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正常体型患者共100例,体重指数为18.6~24.1 g/m2,男75例,女25例,年龄32~80岁,平均(59.7±6.1)岁。排除标准:因外周血管太纡曲、复杂、狭窄及冠状动脉异位开口等因素导致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用DSA系统,其中低剂量组采集模式为透视15 fps/s,剂量模式Low,电影采集15 fps/s,剂量模式Low;常规组采集模式为透视15 fps/s,剂量模式Normal,电影采集15 fps/s,剂量模式Normal。全部患者均使用自动控制曝光,视野为16 cm×16 cm。

    全部患者冠状动脉照影均采用股动脉或桡动脉进路Seldinger术Judkins法进行左右造影,常规摄取7个序列。其中左冠状动脉5个,包括右肝位(右前斜30°和足倾25°)、浅头位(右前斜15°和头倾15°)、左肩位(左前倾45°和头倾30°)、蜘蛛位(左前斜45°加足倾30°)、正头位(头倾30°);右冠状动脉2个,包括右前斜45°与左前斜45°。在每个注射4~6 ml的对比剂(350 mgI/ml)。采集图像后传到ADW 4.3工作站上进行综合评估。

    由一名具副高以上职称的心内科医师及一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根据DSA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同时结合心脏介入特征,共同评价两组患者的造影图像。评价内容包括对血管图像清晰度、>3级血管的显示情况、噪声情况和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等。其中>3级血管可清楚显示、血管边锐利、无显著噪声,能够完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则为3分;>3级血管显示一般、血管边欠锐利、无或有轻度噪声,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则为2分;不能显示>3级血管、血管边模糊、有显著噪声,勉强或不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则为1分。每例7个序列共21分。

    应用DSA机自身配置的剂量检测系统,在自动控制曝光的条件下,在线显示累积剂量值及剂量面积乘积值。

1.3  统计学分析:运用统计软件SPSS 11.0处理所有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测量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累积剂量值、剂量面积乘积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剂量组患者的累积剂量值、剂量面积乘积值均明显少于常规组。

表1  两组患者放射剂量比较()

组别

例数

体重指数(kg/m2)

累积剂量值(mGy)

剂量面积乘积值(cGy·cm2)

低剂量组

50

22.18±1.61

210.5±58.7①

1 930.2±585.2①

常规组

50

22.38±1.20

388.6±141.5

2 950.8±1 058.3

注:与常规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辐射剂量与对人体的危害呈正相关的关系,因在术中患者无法进行有效防护,按照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在一定防护设备情况下控制辐射剂量的最有效方法为降低X线的曝光量。图像噪声是影像图像质量降低的主要因素,尤其当观察影像的细节和低对比度影像时特为显著。然而从X线的防护角度来看,则需减少曝光量,加大量子的噪声,而降低了图像的质量。故在进行介入手术时,应在追求高质量医学影像下实时导引来确保更佳行介入术情况下,还要尽量合理地减轻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辐射剂量[3]。在国际防辐射委员会介入诊断与治疗中患者辐射剂量的相关规定显示,生成图像的剂量应尽量小。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的累积剂量值、剂量面积乘积值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综上所述,低剂量DSA采集的技术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组相等,可显著地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刘晓晗.浅谈影响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因素[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3):101.

第5篇

关键词:B超定位 肺癌 辐射 临床价值

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我国肺癌病死率在城市居民已居肿瘤死亡首位。肺癌的早期确诊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肺活检在肺周围性肿块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诊治是决定预后的关键。然而,各种活检术等诊断阳性率,并发症等不尽相同,选用何种方式更合适呢?我们探讨两种肺活检方法对肺周围性肿块诊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入住本院呼吸科住院患者49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1例,年龄19岁到86岁,平均年龄62+2.4岁,胸部CT检查明确肺内周围型肿块,肿块最大直径2cm到10cm(平均5.3cm),肿块距壁层胸膜距离0cm到3cm(平均1.4cm)。其中CT定位29例,B超定位20例。

1.1术前准备:全部病例术前均做胸部CT检查,全部符合周围型肺内占位性病变,所有病例经B超探测均能看清楚。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出、凝血时间等均正常。全部无穿刺手术禁忌症。

1.2穿刺方法:不同组别用不同的定位仪器测出病变位置,确定中心点或取材部位,测量该部位距胸部皮肤最近点,皮肤上做标记。测量标记点距取材部位的进针角度及距离。然后根据病灶的位置,患者取相应,常规消毒铺洞巾,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至脏层胸膜,选择合适的活检枪,已确定的位置、角度进针至距取材部约2.2cm处(因活检针自动弹出距离为2.2cm),嘱病人屏住呼吸,扣动扳机,拔出活检针,打开切割槽取出活检组织,将标本置入10%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如获取标本不满意,病人无明显不适,可重复活检2-3次,在整个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情况。

2.结果

2.1判断标准:取得成形标本为活检成功,无标本或仅为血水则活检不成功。病理结果有特异性为阳性结果,坏死组织及非特异性改变为阴性结果。诊断准确率=标本病理诊断符合例数/同组别获得有效标本例数。

2.2 CT定位组共29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7例,28例活检成功,活检成功率96.6%(28/29%);20例获阳性结果,其中腺癌7例,鳞癌5例,恶性肿瘤6例,非小细胞癌1例,肺结核1例,病理诊断阳性率69.0%(20/29%);诊断准确率71.4%(20/28%);8例阴性结果,其中坏死组织2例,慢性炎症6例,阴性率分别为27.6%(8/29%);假阴性率6.9%(2/29%)。

2.3 B超定位组共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18例活检成功,活检成功率90.0%(18/20%), 13例获阳性结果,其中腺癌1例,鳞癌7例,小细胞癌1例,恶性肿瘤1例,非小细胞癌2例,肺结核1例,病理诊断阳性率65.0%(13/20%);诊断准确率72.2%(13/18%);6例阴性结果,其中坏死组织1例,慢性炎症5例,阴性率分别为30%(6/20%);假阴性率5.0%(1/20%)。

2.4 并发症:CT定位组出现并发症共4例(13.79%),B超定位组出现并发症3例(15.00%),其中CT定位组和B超定位组出现少量气胸(肺压缩小于20%)分别约6.9%(2/29%),5.0%(1/20%);术中或术后出现咯血(咯血量小于20毫升)分别约6.9%(2/29%),10.0%(2/20%)。

2.5 统计学意义:2组间的活检成功率、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方差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3.讨论

经皮肺穿刺术作为周围型肺内占位病变的诊断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采取CT导向下穿刺活检术是肺癌确诊的主要方法之一,而CT引导下活检的辐射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CT检查引起的照射可能会增加致癌的风险,特别是对辐射敏感的儿童。一次胸部CT的检查约相当于300张胸部X射线平片的剂量【1】。针对肺内占位性病变的病人在诊治的过程中需反复多次行胸部CT放射线的检查。目前的医疗环境下,CT医疗照射防护已成为涉及广大公众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每项CT检查必须适合个性化病人。辐射防护的原则是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和剂量限值。正当化要求是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师应具备的共同责任。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其他能满足诊断需求等检查方式【2】。由于CT导向肺穿刺活检需要经过定位,体表标志的放置,活检针的调整和固定,活检后针位的了解以及穿刺拔针后并发症的显示等诸多过程,CT反复多次扫描产生的大量射线无疑给受检者带来不必要的辐射【3】。而对一些靠近胸壁的肺部肿块,B超能准确显示周围性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周围血流分布情况,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具有实时监测,操作时间短,经济方便等特点,可为靠近胸壁肺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组织学依据,并且穿刺部位无需暴露于放射线下,避免了放射性损害的优点【4】。

4.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只要严格选择病例,定位准确,熟练掌握经皮肺穿刺的操作技术,经皮肺活检术在针对靠近胸壁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意义重大。针对靠近胸壁肺内肿块的经皮肺活检术在定位方式的选择上,根据本次调查结果,CT定位组及B超定位组均有准确、高效、安全、实用的诊断价值,但B超定位组还具有经济、方便、无辐射损伤、患者易接受及易普及等CT无法比拟的优点,是靠近胸壁肺内肿块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伦踪芳亟待加强CT扫描辐射剂量的监管医疗装备 2011第7期 1002-2376(2011)07-0056-02

2. 吕士涛 张艳芳 李立群CT扫描技术与放射防护研究 中国医学装备 2010年7月第7卷第7期 1672-8270(2010)07-0055-02

第6篇

关键词:人防工程 结构设计 质量监督

在我国,随着人防“平战结合”的方针的深入、平时功能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防工程走进了各大城市的建设中去,如日常常见的很多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进而人防工程的修建逐渐成为各地人防工程建设的主要增长点之一,针对人防工程结构设计的要点,抓好施工质量,搞好质量管理对提高工程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与国家财产紧密相连,它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与人防建设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提高人防工程的主体施工质量是人防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重要目标之一。

1 人防结构设计的注意要点

1.1 人防荷载取值标准

人防荷载取值要根据当地人防部门根据国家制订的《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中的公式计算或规范查表来确定。在进行设计时可采用《理正人防工程结构设计软件》来对顶板、侧墙和无桩基底板的人防荷载进行计算。再进行计算时,对战时可能出现的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爆炸的荷载作用取大值,这样既能够确定各构件人防荷载在范围之内,也能使所有构件的等效静荷载值满足结构的要求。

1.2 地下室的构造要求

在《GB 500382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中,对人民防空地下室的构造要求作出了详细规定,我们结合构造和受力要求,对一些主要构件的参考尺寸作出规定:对顶板来说,6级顶板取值须大于等于250mm,对于顶板梁来说,其跨高比一般在7~12之间,由构造确定合理的截面尺寸判定标准和梁面通长筋;对于防护单元隔墙和密闭隔墙来说,通常取250mm;对于外墙和临空墙来说,经过计算后决定,一般通常不低于300mm;对于底板来说,当地下水位较低时,需要验算平时荷载和战时荷载分别控制下的计算结果,二者取大者;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则不再由人防控制。总之,人防构件的结构厚度首先应该满足早期核辐射防护的要求,然后还要满足工程的受力要求。

1.3 关于顶板配钢筋值

按照战时的要求进行计算取值,因为此时要求的配筋率最大,能够满足顶板的韧度要求。顶板钢筋可按0.25%的配筋率进行贯通配筋,支座筋量少的部位可进行非贯通筋数量的增加,但要使底筋和顶板贯通筋的间距和位置协调,方便拉结筋的操作。

1.4 口部防护和平战转换设计要求

口部防护的设计内容包括三个部分:①设计防护密闭门与消波系统,该部分主要由建筑和通风专业来完成;②设计墙体,主要包括出入口通道内部的临空墙、隔墙、门框墙等;③设计孔口的其他构件,主要包括风井、防爆波电缆井、防倒塌棚架、通道等。

2 人防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人防工程的特殊性,其质量管理体系也是由较为专业性的团队所组成,然而现有的一些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缺乏人防工程的专业知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首先,人防工程的设计专业性较强,现有的专业设计人防工程的设计单位较少,而非专业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掌握的人防工程设计知识参差不齐,进而造成人防工程设计问题较多。

其次,由于地下人防工程的主体施工要求较普通地下工程不同,施工技术方面也有一些差异,如门框墙的浇筑方面,人防门框墙施工中在固定墙体模板时严禁采用对拉螺栓杆措施、结构构件的拉结筋设置方面等等均需要对人防专业知识较为了解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监督。

再者,我国现有的人防建设主管部门设立的监督机构,在人员配备方面,还有人防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检查上,都不能很好地与我国近几年人防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当前我国人防工程建设的特点是规模大、分布散、专业性强,对工程质量责任制的落实将不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3 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要点

3.1 加强质量监督、加大监管力度

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是保障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的基本手段,而强化质量监管力度则须依靠相应的法律、法规。现如今的问题在于如何运用法律、法规,如何强化人防工程的重要性,严格把关,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监督体系。

3.2 规范人防工程质量监管行为

规范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监管行为,第一,认识要深刻。要改变以往的传统,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要不断的完善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第二,要规范质监行为。从质监申报到竣工验收备案都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做;第三,关于人防设计图纸,我们采取的是人防工程施工图审查签字责任追究制度,对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涉及防护结构安全及人防工程强制性技术标准等情况进行技术审查。总之要充分认识人防工程所能带来的巨大作用与意义。

3.3 努力抓好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工程项目建设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人防工程的竣工验收,能不能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工作,直接关乎着建设项目能不能及时投入使用,是不是能够让工程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人防工程竣工验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中规定的任务,符合设计竣工标准,如文中提到的人防专业性要求方面等;②初步设计文件及审查意见与批复、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其审查意见与批复等文件档案资料齐全;③认真完成屏蔽、密闭等性能检测与各设备系统试运行测试及消防等检测,检测结构不得出现违背各项规范或标准的情况;④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设备安装单位及质量监督机构对各项工作验收完毕之后,都要给出质量检查报告等。

4 结论

总而言之,人防工程的结构完整性及日后投入使用能够带来的巨大收益是与良好的健全的人防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分不开的,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还有不少问题有待于研究与解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的不断深入,现行的人防工程质量监督体制的不完善性会逐渐的凸显出来。因此,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机制,加快构建人防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系有待于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戴冰法.人防地下室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福建建设科技,2008(1).

第7篇

【关键词】放疗中心;人性化设计;医院建筑

1 引言

放疗中心是放疗科在空间属性上的概念,它是利用各种天然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治疗机、人工放射核素治疗机或各类加速器等产生的不同种类和能量的光子束或粒子束来治疗肿瘤或其他疾病的场所。由于放疗中心建筑功能属性较强而且内部还会产生高能辐射,因此目前大部分放疗中心都是放置于地下,其内部环境相对较为阴暗闭塞,不利于医生病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前来放疗中心就医的不少为患癌病人,其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相对较为脆弱,因此应该在放疗中心的设计中应该做好人性化设计。放疗中心作为医院系统的一个专科部门,在人性化设计上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空间用房设计

目前我国大部分放疗中心只是设置功能空间用房,要在放疗中心实现人性化设计,还应设置一些必要的人性化用房。由于一般患癌病人的责任护士或医生可能需要进一步对病人宣教教育,或者需要和病人及其家属交代放射治疗的事宜,设置宣教室不仅提供了为医生提供宣教工作的场所,同时也保护了病人的私隐。对于现代医院建筑,一般医生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处相距较远,往返可能时间较长而且还可能因为上下班交通高峰而造成诸多不便,出于交通拥挤和时间紧迫,一般的工作人员在中午都会选择留在医院。随着人们生活居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放疗中心也应该加设一些相应的空间用房以满足人们需要,用此有条件的放疗中心应设置医生休息室,方便放疗中心内部医生的休息使用。由于模拟定位或者放疗之前需要更衣,放疗中心在设计中应该设置更衣室。我国部分放疗中心没有设置更衣室,导致病人更衣不便而且不利于病人的私隐保护。更衣室靠近治疗室和模拟定位室,在设计时应要适当增加面积,以满足无障碍的要求,有条件的话内部应设衣物柜方便病人摆放衣物。放疗中心的人性化空间用房设计时随着放疗医学和社会环境发展而变化,在设计中应把握好放疗中心特点和时代需求才能做出合理的人性化空间用房设计。

3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认知环境设计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认知环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放疗病理的认知环境的设计可以帮助病人更好的认识自身情况,从而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待病情。许多患癌病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在思想上产生很大压力,会变得沉默寡言或者厌世暴躁的情绪。放疗中心走廊大厅等处设置一些亲切简明的宣传画,或者设置壁挂电视等给病人传播相关的肿瘤病理和治疗知识,通过这些方式来解决病人对自己病情和治疗方面的困惑,同时也减少医生的宣讲教育工作负担;其次是人具有标志识别的能力,并以此来确定自己的空间状况,如果处在一个没有任何标志的环境,人就会变得茫然和焦躁。大型放疗中心内部科室众多,流线较为复杂,应该做好标志导向系统的设计,以方便病人确定自己的位置以及寻找要去的场所;最后是放疗中心是会产生辐射的场所,在辐射区要有明显的防辐射标志,以提醒人们注意回避以免误入辐射区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4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设施环境设计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设施环境因素较多而且一般体现在细节的设计中,这些人性化的设施设计应该要做到多层次满足人们使用的要求。在放疗中心进行治疗部分人行动不便或者年龄偏大,因此要重视放疗中心的无障碍设计,满足这些行动不便的病人需要。在放疗中心中应该设置扶手,辅助有需要的人扶持行走。在病人卫生间设置坐厕,相应增加辅助拉手抓杆。在病人卫生间厕位适当位置中还应该设置挂钩,以方便部分行动尚且方便而且处于输液状态中的病人在使用厕所的时候挂吊瓶之用。目前不少医院放疗中心中的等候区设置的座椅都是钢制品,虽然钢制座椅造型优美易于清洁且耐久性好,但是触感冰冷。病人对于温度的敏感性比较强, 因此这些座椅会导致病人身体不适。因此放疗中心应该提供触感温暖材质的座椅或者给钢制座椅配备触感温暖的坐垫为宜。由于放疗中心内部放疗设备需要设置配电水冷机房,这些机房在运行过程中会发出较大的噪音,因此应该在这些用房做好隔音降噪的设计工作,为放疗中心的医生病人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5 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装饰环境设计

放疗中心内部空间环境是病人直接体验的场所,空间环境质量会直接的引起病人的情绪变化。放疗中心的整体装饰应该色彩淡雅美观大方,有条件的话应该增设放疗相关的艺术作品,以给医生病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愉悦情绪,同时也可增加病人对抗疾病的信心。由于辐射防护的需要,病人要通过一条较长的迷道才能进入到大型重混凝土浇筑的密闭放疗室,迷道应该宽敞明亮并装饰有轻快的艺术图案,这样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病人的闭塞和恐惧感。治疗室是病人接受放疗所在的场所,由于治疗物质是辐射,放疗是无创无痛无麻醉的治疗手段,在治疗的全过程中病人都是处于清醒的状态。大部分病人在接受放疗的时候都是仰卧的姿势,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会面对着天花。因此为了改善病人在治疗中的视觉环境对心理的影响,应该做好天花的艺术装饰设计。我国目前大部分的放疗中心治疗室在装修都是采用轻钢龙骨挂纸面石膏板,这种单调的天花会增加了病人压抑情绪。国外大部分的治疗中心都经行了艺术的装饰,一般采用天空风景灯箱,以减少放疗室内部空间的压抑感和改善病人治疗过程中的视觉心理感受。

6 小结

虽然目前我国医院在整体设计建设上上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性化,但是对于放疗中心这个专科部门在人性化设计中尚存不足。通过上面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放疗中心的人性化设计,从而为医生病人创造一个美观大方舒适便利的工作及就医的放疗中心环境。

参考文献

[1]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耿德勤.医学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第8篇

关键词: 军队信息化建设;一体化指挥平台;网络信息安全;安全意识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创造之一,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沟通的重要工具。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军事信息化浪潮席卷世界每个角落,对信息获取、信息共享、作战指挥等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也使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步入第三次浪潮。伴随着军事信息指挥平台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在推动网络信息化进程中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维护己方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我们在信息化时代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 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新军革风起云涌,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已成为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基本作战样式,信息能力为联合作战的第一能力,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指挥平台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快速发展。

1.1 信息化武器装备——联合作战的主要装备。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军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创新,使机械化条件的联合作战发展为信息化条件的联合作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科技成为联合作战的物质技术基础,包括信息系统在内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已成为联合作战的主要装备。

1.2 指挥信息系统——联合作战的“中枢神经”。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与机械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不同,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是依托指挥信息系统将各种作战力量、作战要素融为一个整体,实施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实践证明,要指挥复杂的信息化联合作战,传统的指挥手段和方法根本无法胜任,必须依靠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如在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联合空袭作战中,多国部队每天出动2000多架次飞机,这些飞机要从分布在海湾地区30多个机场和6艘航空母舰上起降,涉及122条空中加油航线、600多个限航区、312个导弹交战空域、78条空中攻击走廊以及6个国家的民航线路,要对伊拉克摬内上千个目标是行轰炸,没有一体的指挥信息系统,要完成如此复杂的联合空战任务是不可想象的。

1.3 信息能力——联合作战胜负的关键。由于信息化武器装备特别是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使得战场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与应用对于战争胜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中,夺取战场制信息权就成为联合作战的重要领域,信息能力不仅是联合作战能力的首要因素,更是战争胜负的第一位能力。

信息化建设是军队面临的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场涉及技术、理论、观念、管理及社会多个层面的深刻变革。

2 信息安全的基本含义

当前,国防信息化建设作为军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愈来愈被各国军队所重视,加强国防及军事信息的管理,已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各级国防部门都陆续建成了名目繁多的军事综合信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国防各级单位信息管理质量和指挥效能。同时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连接方式的多样性及终端的不均匀性,再加上网络本身存在的技术弱点和人为的疏忽,致使网络易受计算机病毒、黑客和恶意软件的侵害。面对侵袭网络安全的种种威胁,必须考虑信息的安全这个重要的问题。

2.1 信息安全概念。网络信息安全本质上就是网络上信息的安全。从广义的角度讲,网络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被未授权用户访问,即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应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或泄露,系统能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确保网络服务不中断。从狭义的角度讲,网络信息安全就是维护计算机网络上信息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1]。

2.2 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二是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为的无意失误:如操作员安全策略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账号密码的转借或丢失等;二是人为的恶意攻击:这是信息所面临的最大威胁,黑客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三是软件的漏洞和“后门”[2]:网络软件不可能是非分之百无缺陷或无漏洞的,并且,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

2.3 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信息安全问题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而出现的,但是网络的广泛应用并不是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信息面临的安全问题有着其深刻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2.3.1 客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是指信息在网络中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以及网络中的硬件实体、软件实体、传输质量等因素引起的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如:电磁泄露、搭线窃听、非法接入、线路干扰、网络固有的脆弱性(TCP/IP协议、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都存在着先天漏洞)、数据库的不安全性等[2]。

2.3.2 主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是指引起信息安全问题的一些人为因素,如:人为恶意破坏、网络缺乏安全管理机制和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使用者安全意识不强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观念不强或不懂保密规则,打印、复制机密文件,随便向无关人员泄露机密信息;2)因规章制度不健全而造成人为泄密事故;3)缺乏责任心,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明知故犯,或者故意破坏网络系统和设备;4)系统操作人员越权访问,随意获取或篡改信息;5)网络规划因素、安全系统配置因素;6)业务不熟练,因操作失误导致文件出错或因未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泄露。

总之,引起信息安全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是由于网络系统自身的缺陷、信息的开放性和黑客攻击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但正是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威胁网络安全因素的存在,才使得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3 信息安全保密的对策措施

网络环境下信息不存在百分之百的安全。1988年,3岁的美国人莫里斯(Morris)将其编写的蠕虫程序输入计算机网络,造成了网络拥塞,无数人因此受到影响,举世震惊。此事引了人们对计算机病毒药的巨大恐慌,也使得计算机专家们开始重视和致力于计算机病毒研究。

自去年1月份一种叫“震网”的电脑蠕虫病毒,成功袭击了伊朗的纳坦兹铀浓缩工厂等核设施后,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网战”就真正拉开帷幕。最让国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熊猫烧香病毒,其危害令网民们人人自危。网络环境下,信息在传输、处理和交换过程中,都存在泄密或被截收、窃听、篡改和伪造的可能性。不难看出,单一的防范措施已很难保证通信和信息的安全,必须综合应用各种保密措施,即通过技术的、管理的、行政的手段有,实现信源、信息、信号三个环节的保护,藉以达到秘密信息安全的目的。

3.1 物理措施是从物理介质层次上保障信息的安全运行。物理安全是信息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不可缺少或忽视的组成部分,信息化条件下信息安全首先要保障信息在网络上的物理安全。

1)由于自然灾害(如雷电、地震、火灾、水灾等),物理损坏(如硬盘损坏、设备使用寿命到期、外力破坏等)、设备故障(如停电断电、电磁干扰等)和意外事故等因素引起的信息安全威胁只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具有突发性、非针对性的特点。可以采用更加坚固的防护措施、制定严格的安全制度和及时进行数据备份等方法来解决。

2)由于电磁泄漏(如侦听)等原因引起的安全威胁只破坏信息的机密性,具有难以察觉、人为实施的故意性、信息的无意泄露等特点。可以采用辐射防护、信息加密等方法加以解决[3]。信息化浪潮下信息传输介质很大一部分依赖于电磁波传输,电磁波的空间开放性自冷兵器时代就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为抢占制电磁权,专家学者已研创出诸多成熟的新技术(如跳频、扩频等),这里不再详述。

3)由于操作失误(如删除文件、格式化硬盘、线路拆除等)和意外疏漏(如系统掉电、“死机”)等原因引起的安全威胁只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具有无意性、非对针性的特点,可以采用状态检测、报警、备份等方法解决。

3.2 法律措施是从道德和法律的层次保障信息的安全运行。作为维护国家、的钢铁长城,其中每一分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在严格的条令条例规范下进行的。近年来我国信息化迅速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具备完整性、适用性、针对性的法律体系,无庸置疑随着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法律法规将越来越完善健全,对信息安全监控的对象、监控的内容和监控的方式、方法等更加明确,对危害信息安全的犯罪行为具有更大的威摄作用。

3.3 技术措施是采用技术手段。分别从用户访问、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值勤维护等角度保障信息的安全运行。保障信息安全的常用技术有:信息加密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隔离技术、入侵防御系统(IPS)等[4]。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研发新的装备、技术,综合运用,防患于未然。

3.4 人的因素是信息安全的关键。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方法措施很多,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人是万事之基本,任何科学技术、武器装备都离不开人的管理,需要人去研究、创造、操作使用。

3.4.1 信息安全,意识先行。在人们抱怨计算机信息容易遭受攻击的时候,我们来看看以下三个案例:

1)2011年12月底在国内发生的网络用户信息泄露事件。由于该事件涉及CSDN、人人网、天涯、开心网、多玩、世纪佳缘、珍爱网、美空网、百合网、7K7K等众多知名网站,因此被媒体广为报道。事件的起因是这些网站采用了明文存储用户名和密码,在遭受黑客攻击后大量用户数据库被公布在互联网上。我们应该相信对于这些网站从事专业技术的人员来说这恳定不技术问题,而是“意识问题”,因为如果以一道考题的形式出现“用户名和密码在应用中是用明文存储还是加密存储?”我相信以上人员都会选择后者。这种安全意识不强,侥幸的心理应该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2)Hbgary Federal邮件泄露事件。Hbgary Federa公司创造人登录Google时,发现密码被人修改了。作为一家为美国政府和500强企业提供安全技术防护的企业,可以说是名誉扫地。原因是其首席执行官Aaron Barr和他领导的管理层犯下了最原始最不可饶恕的安全“漏勺”,在所有的账户中使用相同的密码。黑客组织“匿名者”只是通过攻击其企业网络站所获得的密码,就开启了Barr几乎所有的网络账户,获得了众多企业的私密信息。

3)一电子研究所窃密案。河北省石家庄市一电子研究所暴出文件窃密案。案犯竟然是负责该所保卫工作的一个警察。该警察被策反后,与该所打扫办公室卫生的清洁女工合伙,从印刷厂、复印室、内部网上搞到了大量信息泄露出去。

以上情况涉及企业管理层、技术人员及普通员工,都因为他们安全意识薄弱才酿成苦果。意识形态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要坚持不懈,长抓不松,使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个成员的骨髓中,在思想的最深处生根发芽,达到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在行动上践行安全保密的行为。

3.4.2 科技人才,必备资源。正如国外未来学家在《战争与反战争》一书中所指出的:缺乏科技素质的军人“能在第一次浪潮战争的白刃肉搏中英勇作战,在第二次浪潮战争中也能打败敌人,但在第三次浪潮战争中,他们像没有文化的工人无法从事第三浪潮工业生产一样,不知何云何从。”所以说,信息化条件下高科技素质是军事人才必备的核心素质。

人才之争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制高点,在各项较量中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得人才者兴天下。信息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必须有大量的高技术网络信息人才作支撑。在网络信息对抗中,为数不多的顶尖人才往往能对制信息权起到关键作用。如研发应用新技术,自主创新国产数据库,制定合理高效的安全通信协议,入侵检测、防火墙技术的开发应用,这些信息安全工作岗位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是无法胜任的。

3.4.3 建全法制,加强督导。信息安全是一个群体性的事件,不是单个人的行为。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建立建全适用、全面的法律法规,强化政府行政部门的执政功能,对每位成员加以监督引导,为信息化建设中高水平的信息安全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 结束语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抢占制信息权制高点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可喜成就。浏览了大量文献资料,在了解了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到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的迫切性,在纵橫比较中,尤其感到作为

主体的人在其间的关键作用,各界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邢彦辰等,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9.

[2]宋俊德等,数据通信基础,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7.

[3]杨青译,无线网络安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

[4]董玉格等,网络攻击与防护-网络安全与实用防护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