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资本市场培训

资本市场培训

时间:2023-12-27 14:37: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资本市场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资本市场培训

第1篇

一、河南资本市场的现状与不足

与其他省区特别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在发展速度和水平等方面,河南省资本市场都存在不足。

资本市场总体规模偏小且比例失衡。河南省通过股票市场获得的融资规模占全国融资规模的比重不到3%,与河南省GDP占全国6%比重的现状不相适应,资本市场内部失衡的现象较严重。河南省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发展滞后,在全国所占份额较小,没有起到辅助股票市场调整河南产业结构的作用。

上市公司数量少,后备上市公司资源培育不足。截至2004年底,河南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5家,分别占全国和中部地区上市公司总数的2.17%和9.69%,低于全国其他各省市的平均水平,上市公司数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广东、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与同处于中部地区的有56家上市公司的湖北、41家上市公司的湖南、44家上市公司的安徽等省份也有不小差距;河南省的A股上市公司累计募集资金224.5亿元,仅占全国的2.7%;流通市值254.37亿元,仅占国内市场流通市值的2.18%,占全省GDP的2.9%。这与河南省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和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6位的地位极不相称,也说明资本市场对河南省国民经济的渗透力还不够。同时,河南省拟上市公司后备资源也不足。上市后备企业是发展资本市场的基础,全国各省市都十分重视上市后备企业的发展,而截至2006年4月河南省已辅导备案的拟上市企业只有19家。

上市公司分布不均衡。从行业分布看,河南省上市公司过分集中于机械、电力、金属和非金属、汽车、食品纺织、医药等领域,高科技上市公司较少。能体现河南优势的上市公司,如资源、旅游、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市公司数量很少,这对河南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从产业分布情况看,河南的上市公司产业分布集中度很高,大多集中于第二产业,没有一家属于第一产业的企业,这与河南省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属于第三产业的仅有郑百文,也被山东三联重组。这种产业分布状况与河南省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与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要求不相符合。不难发现,河南的上市公司对河南产业结构调整贡献不大。从地域分布看,河南省尚有开封、鹤壁、南阳、濮阳4个省辖市没有上市公司。

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和规模偏小。尽管河南省上市公司中有不少优质企业,业绩出众,但从整体上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上市公司重视和利用资本市场的力度不够,大多数上市公司经营思路单一,资本扩张能力不强,没有发挥出上市公司应有的资本运营优势。

河南省的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力量不强。到20世纪末,河南尚没有一家综合类券商,广布全省的证券经营机构达数十家,但均规模不大,实力赢弱。直到2002年11月8日中原证券才在原河南财政证券公司、安阳信托公司证券营业部合并重组的基础上组建成功并进入了中等券商行列,但总体实力仍属国内券商的“第三世界”。由于资本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业务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河南的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

投资者数量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数量偏少。一方面,河南省投资者开户的比例明显偏低,不仅低于东部各省市,而且低于中部的其他省区。另一方面,河南省的证券市场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发展严重不足。这种投资者结构既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也不利于对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

二、加快河南资本市场发展的思路

第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重大意义。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建立国有资本进退流转的机制,推动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加快股份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各类企业改制上市,催生和培育大企业集团;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融资结构,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维护金融安全;有利于壮大河南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目前河南省仍然有许多企业对加快河南资本市场发展认识不足,轻视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作用,缺少资本运营意识。这已成了河南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快河南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对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重大意义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第二,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河南资本市场规模。河南作为一个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大省,发展资本市场的任务非常艰巨和复杂。我们要抓住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并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政策的大好机遇,开拓进取,在充分利用交易所进行融资的同时,根据国家政策和河南实际,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不仅要加快股票市场的发展,也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探索如何利用私募市场和场外流通市场进行融资,建立起适合不同层次企业融资和资本流动需求的多层次交易体系,进一步扩大河南省资本市场规模。

第三,要培育上市资源,增加河南省上市公司数量。要增加河南省上市公司数量,必须采取措施培育河南省上市资源。一是要确立上市资源的开发和培育重点。根据河南省实际,应以高新技术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为切入点,对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产品进行重点开发和培育,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尽快形成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充分发挥郑州、洛阳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作用,制定和实施鼓励高科技产业的优惠政策,培育出更多的高科技企业上市,以改变河南省上市公司中无高新技术板块的现状。要加大河南省优势产业的境内外上市规划,培育粮食、房地产、旅游、文化、金融、自然资源等行业和产业的上市公司。河南省郑州、洛阳、焦作、开封的旅游资源有明显优势,应给予足够重视,重点开发和培育上市资源。同时,要对拟上市重点公司给予经济和政策支持。要制定配套措施,促进河南省拟上市公司的上市进程;根据河南省拟上市公司运作的实际情况,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具体而实际的政策支持。此外,要重视对企业中

高层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可以组织资本市场培训班,使企业中高层人员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和知识,了解和熟悉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也可以组织专家到企业开展资本市场调研并给予企业上市以指导,指导河南省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

第2篇

【关键词】证券市场 IPO注册制 资本市场

一、IPO注册制的含义及内涵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者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IPO注册制,又称IPO申报制,是政府对证券发行事先不作实质条件限制、采用注册登记的制度。它依据公开原则要求发行人在申请注册时提交完整的发行资料,并对资料真实性、可靠性承担法律责任;监管方的职责在于保证信息公开和禁止信息滥用。它作为现代一种效率较高的股票发行制度,伴随着相关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壮大,目前在世界资本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取得了重大发展。

二、国外实行IPO注册制现状分析

我国的资本证券市场制度仍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下面笔者将通过对国际上具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简要介绍,对未来国际市场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趋势进行分析。

(一)美国、日本差异性注册制

在资本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美国政府对证券入采取差异化的审核注册制度,之所以称之为注册制是因为政府坚持“市场公平最大化,政府干预最小化”的原则,政府不对发行证券的实质性审查双向注册制是指股票发行公司要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同时也要在证券交易所进行注册。二战之后日本受美国扶植,日本的证券审核制度,基本与美国一致,在此不再单独介绍。

(二)英国自律型注册制

英国是目前国际上资本机制最完善、资本市场最稳当成熟的国家之一,英国政府对本国证券发行采取只对信息披露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的自律性注册制审核,英国政府拥有对其实质性审核的权利,但通常有交易所等自律性组织行使,政府对证券发行、定价很少直接干预,因而,其审核机制为由市场决定证券上市的注册制。

(三)德国分类型注册制

德国政府对于证券发行审核采取两种办法,对于只需要股份交易而不在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联邦证券交易监管局采取只对其信息披露完整、真实性进行审核的注册制对于需要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会对其实质性进行审查,无须再经过联邦证券交易监管局的同意。

通过各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可以得知,核准制和注册制是证券审核制度在资本市场发展的两个阶段,核准制的核心在于调控,在资本市场不足够健全的情况下,严格把关剔除掉质量差的证券,保护投资者,为市场降低风险注册制适当资本市场发展良好,市场条件成熟的条件下,还原市场化,弱化政府对市场的干涉,提高市场效率,因此,注册制是未来国际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趋势。

三、IPO注册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分析

(1)实行注册制有利于资本市场基本功能的发挥。与现行的核准制相比,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将通过市场手段自行调节,减弱了对企业融资需求人为抑制,增强了企业融资的灵活性,有利于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有效发挥。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人的证券定价、发行和交易也基本由市场决定,监管机构不会做过多干预,有利于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发挥。在注册制下,监管机构对证券发行人一般只进行形式审查,并不对证券的投资价值做出实质判断,也不再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严格要求,随着证券发行的准入门槛和发行成本降低,融资效率得到提升,有利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

(2)实行注册制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人的发行融资资格自然取得,监管机构将不再以盈利规模、公司运营等方面条件限制公司的融资,这对希望获得融资支持,而自身由于处于初创期、成长期,使得公司盈利规模较小的新兴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融资便利,且有利于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现存的结构落后等问题,同时也就更能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需求,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实行注册制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优秀上市公司的增加。与限制上市公司发行数量和发行节奏的核准制相比,实行注册制势必加大资本市场的供应量。上市公司通过业绩的提升以此来维护上市能力,资本市场真正起到资本优化配置的作用,优先供给给基本面优异的企业,融资能力与企业经营能力对等。股票估值由预期和业绩两者来决定,这个不会改变。预期向好,稀缺性标的,经营方向独特且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公司依然可以获得高市盈率,并不因为存在注册制而没有了高市盈率的股票,同样上市公司的股价由未来经营预期以及业绩能力来体现。因此,注册制在扩充上市公司的数量的同时,也在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国IPO注册制目前还处于实践阶段,与之有关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IPO注册制改革将是资本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准。因此,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将成为我国政府改善资本市场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不可为了改革而改革。对于注册制我国目前还存在诸如受法律限制、未明确市场分工、构建自律体系等问题。我认为我国应采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过渡到注册制,对于一些资本结构简单的中小企业可以率先实行注册制,待配套设施完善之后再对资金需求量大的大型企业实行注册制,最终全面贯彻注册制。

本文对于注册制改革的方向以及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是基于现阶段我国证券发行体制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过程中已经暴露的问题得出的,未来这些问题是否得到改善,以及是否会产生一些新问题,都是本文无法深究的,仅希望对我国推行IPO注册制做出一些有益思考。我相信注册制的成功实行一定会给我国资本市场开辟出一片新夭地。

参考文献:

第3篇

广义的红筹回归是指以“誉衡药业”的成功案例为代表,即拟上市企业在历史沿革中有海外架构的设立过程,而此海外架构在回归境内市场时并未完全剥离,只将其大部分所持股份转让给境内架构,使拟上市企业由境内公司持股50.0%以上,以满足境内上市的要求。

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传统红筹股概念不同,“小红筹股”是指沿袭了传统红筹股的上市模式,以搭建离岸公司为渠道海外上市的非国企、央企概念的普通上市公司。

“小红筹”概念的形成是紧随境内资本市场繁衍变化的。2004年、2005年前后的中国境内资本市场还未进行改革,企业上市所需的审批时间长,审批流程十分繁琐,给企业与投资人均带来了很大不便,因此那时的很多企业选择去海外市场上市。此外,中国民营企业的境外上市步伐,一直以来与外资投资活动密不可分,也是“小红筹”由来已久的部分原因。之前,外资VC/PE在中国的投资活动大多采取“两头在外”的模式,即境外募集、境外退出。这种“两头在外”的模式因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的特点,并且可以避开内地复杂的审批程序,加之外资VC/PE对于海外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更为熟悉,红筹架构曾经一度成为多数外资VC/PE投资企业时标准操作架构。

近几年中国资本市场环境不断优化,金融市场的改革,使境内资本市场的上市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随着境内市场的市盈率升高、企业与投资者熟悉上市流程、境内上市成本相对较低等等,中国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境内退出,市场对于红筹架构企业回归境内资本市场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成功回归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红筹架构企业成功于回归境内资本市场的案例总结如下:

随着关于红筹架构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身影频现,我们针对红筹架构企业自身特点与境内资本环境的变化进行了观测,对于红筹回归这一现象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

思考一:红筹架构企业瞬问获得价值增量

从近年来的境内外资本市场分析可知,境内资本市场已逐渐开始引领全球资本市场的繁荣,无论从上市数量上,还是从融资额上,境内市场近年来已独领。2010年境内资本市场共有347家企业上市,融资额高达720.59亿美元,分布占境内外市场上市数量和总融资额的45.5%和39.4%。而境内市场的发行市盈率居高不下,也是其吸引企业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境内市场的发行P/E达到5吕,52倍,比境外市场的37.93倍高出54.3%。而2009年第四季度开闸的深圳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基本维持在60.00倍以上,更是成为中小企业竞相追逐的目的地。红筹架构企业一旦回归境内资本市场,其企业价值将瞬间增长,则作为持有企业大部分股权的管理者财富也将瞬间聚集。面对境内资本市场所呈现出的巨大聚富效应,一些已搭建红筹架构的企业转而放弃征战海外市场,从而转投境内上市,也属人之常情。

思考二:人民币基金渐成主流

VC/PE行业近几年在境内的发展可谓迅猛之极。然而随着“10号文”等政策相继出台,外资机构利用之前所熟稔的“两头在外”模式,通过企业搭建红筹架构,在境外市场实现退出的操作方式基本已寿终正寝。因此,自2006年起,随着政府出台了《外资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等关于外资机构于境内设立人民币基金的政策指引,越来越多的外资VC/PE机构参与设立人民币基金,其中不乏鼎晖,红杉、IDG等外资VC/PE老牌劲旅,在境内募集人民币基金、在境内资本市场退出的境内“募、投、退”三位一体已成为很多机构的首选。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人民币基金投资于中国企业具有天时地利人和,另一方面是外资机构看好境内市场,尤其是中国企业未来估值的上升空间、境内市场可观的投资回报,因此,外资机构倾向于帮助成长性企业在境内退出,获取丰厚投资回报。因此,“10号文”之后,外资VC/PE对于退出地点的态度转变,也成为红筹架构企业回归的原动力。此外,由于中国企业在境内市场拥有广泛资源,熟知境内资本环境与上市流程,加上境内上市成本较低,红筹架构企业回归资本市场显得游刃有余。

思考三:境内资本上市增加企业公众曝光度

不得不承认,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对于本就扎根于境内的红筹架构企业来说,能够起到一定的广告宣传作用。我们观测到,某江苏民营企业本是当地行业龙头,早年间已于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但是之后几年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不仅后续融资渠道有限,影响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特别是随着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于境内资本市场上市后,对于当地人而言,每天出现在证券交易所公告牌上的企业远比千里之外的上市企业更加耳熟能详,因此也有业内人士戏称在国内上市如同“打出了面向全国股民的免费广告”,每天上亿人目睹标有企业名称的股票涨跌起落,对于企业知名度也有着一定的提升。然而一旦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想要重新回到境内资本市场,已非易事。这个案例间接道出了很多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心声,即如何能够通过上市从而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对行业的影响力、获得后续融资以谋求更大发展,而上市所获得的巨额融资仅是眼前之利,更是万里的第一步。

思考四:回归并非普适标准

从2008年至2010年,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行业分布虽有微调,但总体趋势较为致,均以传统行业、服务业为主,并且境内、海外资本市场也呈现出在相同时间点上同进同退的特点,即世界经济走强时,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与融资额同时上升。然而,经过市场与上市企业根据彼此特点的双向选择与磨合,不同行业的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上的侧重有显著不同。

行业分布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市场各自的特点:例如美国的NASDAQ,其建立之初的定位便是作为成长性企业的融资渠道,Google便是NASDAQ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典型代表,因此NASDAQ对于lT,互联网的行业的经营模式更为认可,广义lT行业的上市企业愿意将其作为上市首选:香港主板与中国境内市场有着深远联系,成为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主要目的地,尤其为国资背景的企业所青睐,如传统行业、隶属于服务业的金融业等,且香港主板综合性较强,并没有明显特性,因此其行业分布仍然遵循了所有上市企业的行业分布总体趋势,即以传统

行业与服务业为主。

结合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情况,我们发现,以机械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首选地点为境内市场,其次为香港主板,选择美国及其他市场的相对较少,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金融行业因以大型国企为主,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主板几乎为其境内外上市地点的不二选择;而互联网、清洁技术等高科技成长性行业,境外市场更受青昧,互联网行业尤以美国市场为热门选择。以2010年机械制造行业为例,全年共有86家企业在境内外市场上市,其中79家选择境内资本市场,占上市总量的91.9%,选择远赴海外上市的7家企业仅占比8。1%。而互联网行业2010年共有10家企业上市,境外资本市场占其中6家,占比达到60.0%;清洁技术行业的26家企业中有11家在境外市场上市,15家在境内市场上市;而教育与培训行业的4家企业全部选择在境外市场上市。由此可见,制造业企业虽在资本市场上独占鳌头,但是更为受境内资本市场所青睐;而互联网概念型企业,则更容易为海外市场所接纳。

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拟回归境内资本市场,固然有多方面的优势,成功回归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是否所有红筹架构企业都适合回归,是个值得投资人,企业家深思熟虑的问题。根据前文的行业分析可知,不同行业的上市企业对于资本市场的选择各有侧重,例如广义IT概念容易为境外资本市场所青昧,而境内资本市场成为传统行业、服务业的首选。我们认为,传统行业,如制造业,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但是我国的制造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于海外市场以及境外竞争者而言,并无显著竞争力;而对于互联网、IT概念,境外投资者更为熟悉也更容易把中国的企业与外资企业对号入座,如将优酷网诠释成“中国的Y0uTube”等,其发展空间与核心竞争力更加能够为境外资本市场所信任和接受。而本专题所讨论的“小红筹”企业规模较小,多数属于高成长性企业,针对其各自的行业特点,选择恰当的上市地点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某些客观环境因素的存在,也使得部分红筹架构企业不适合回归。例如限制外商投资的特定产业存在,部分公司不得不采取红筹模式,通过特殊协议控制达成合并财务报表的目标,在不违反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将外商权益显示在公司的股权架构中。此类企业的上市实体在离岸,融资活动也在境外进行,一旦剥离其海外架构回归境内市场,可能会对其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思考五:“假外资”情况需杜绝

第4篇

近年来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家上市企业,发行股票8支,累计融资133.32亿元,企业上市家数和融资额均居全省第二。今年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实现了开门红,3月3日,通达股份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成为我市首家上市的民营企业。杜康控股也紧随其后在台湾上市。目前全市上市后备企业30家中,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有15家,一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上市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北方玻璃已过会待批;一拖股份、隆华传热在会待审;中信重工、栾川钼业处于证监局辅导,近期将结束辅导正式报会;普莱柯生物、兰迪玻璃近期将完成股份制改造;中冶重工中介机构已进场,正在进行尽职调查;双瑞特装、大华重机、伊众食品等企业也正按计划积极推进。应当说,我市的企业上市工作经过09年的播种、10年的耕耘,将迎来11年的丰收。

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局面已经打开,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从国际形势看,由于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粮食减产、地区政局动乱引发的石油供给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全球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年国家经济工作定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年内先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着力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和保障民生,银根进一步收紧。这一货币政策虽然在抑制通货膨胀上效果已经显现。但对我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却面临发展资金短缺的严峻挑战。大家知道,我们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渠道融资,资本市场融资是我们的短腿,企业利用集合票据、集合债券、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的极少,甚至对这些融资方式闻所未闻。年省政府给我市下达了94亿元资本市场融资任务,经过努力,年全市实现资本市场融资98.39亿元,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04.67%。从融资结构看,债券融资10.54亿元,占10.71%;基金(股权)融资24.98亿元,占25.39%;产(股)权转让融资26.33亿元,占26.76%;并购融资15.05亿元,占完成额的15.3%;其他部分为BT、BOT、金融租赁、典当等方面融资。虽然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但是短融券、集合债券、票据、上市融资占比很小。这说明我们的融资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持续融资的能力不强。具体到企业上市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我市企业总体上市数量仍然较少。当前全省各地市狠抓企业上市已经蔚然成风,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敢有丝毫松懈。目前,我市上市融资额已由全省第一下降至第二,企业上市家数已被许昌、焦作迎头赶上;二是上市公司数量与全市的经济总量和优质企业数量极不相称。部分重点后备企业上市进程缓慢、上市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上市步伐;三是一些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够,个别企业对资本市场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四是一些拟上市企业领导层对企业上市的艰巨性、复杂性思想准备不足,产生了消极畏难情绪,在上市信心、决心上有所动摇。还有一些企业思想观念落后,存在小富即安观念,缺乏上市的勇气和信心;五是政府部门和企业普遍缺乏上市工作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发展机遇面前贻误了良机。六是各级政府政策支持还不够,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实施“福民强市”战略的第一年,市委、市政府把打好“六大攻坚战”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重要的一场攻坚战就是经济转型攻坚战,要打好这场硬仗,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更要调整融资结构。随着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的深度、广度不断加深,我们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将越来越多。如随着“新三板”试点的扩容,企业融资、上市的渠道越来越多,今后企业不仅可以通过主板、中小板挂牌,还可以通过创业板挂牌,如企业的规模较小还可以通过“新三板”、产权交易市场挂牌。同时,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关注,一些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金融创新也风生水起。以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为例,山东诸城去年通过中小集合票据发行22只集合票据,92家中小企业参与发行融资共计57.77亿元,预计年发行规模将超1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省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也已获批并正式发行,全省共有8家企业参与了发行,发行总额4.9亿元。但我市没有一家企业参与发行,值得我们深思。今年,省里对我市下达的资本市场融资任务为107亿元,任务更加艰巨。我们的企业家一定要进一步增强上市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观,敢于发挥创业精神,敢于利用各种融资方式,加快企业发展。我们各级、各有关部门除了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上市外,还要引导企业更多地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更加规范经营,使更多企业自觉自愿树立上市的决心。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努力实现上市工作新突破

上市融资不仅是企业加速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需要。上市公司数量也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或者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要打造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提升经济发展动力和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型,就必须鼓励支持更多的企业上市。从当前我市企业上市现状看,关键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目前,全市对企业上市的重要性已基本形成共识。去年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企业上市、私募股权基金等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工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大上市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实行月报告和季汇报制度,各上市后备企业每月向市金融办报告上市工作进度情况及存在问题,金融办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上市后备企业座谈会,集中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上市最新进展以及存在的难点,并将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工作部署等形式强化落实,明确责任部门,做好跟踪督促落实。做到企业问题有反应,有落实,有追究。企业上市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部门多,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协力推进,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努力开创我市企业上市工作新局面。

(二)做好培育,打牢基础。年我市企业上市目标是要达到5家,市县两级必须联动起来进一步加大后备企业的挖掘、培育,及时向后备资源库注入新鲜血液,进一步增强企业上市的动力。同时,将一些上市进展缓慢、不符合条件、缺乏上市积极性的企业剔出,避免挤占政策资源。同时,要坚持做好业务培训,针对主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不同的特点,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专题培训,注重培训实效,让企业真正能有所学,有所用。此外,也希望我们已经上市的企业能够结合自身上市的情况,和其它上市后备企业共同分享经验。

(三)完善政策,加大支持。去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等支持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目前,已经对部分企业上市进展较快的企业兑现了奖励政策。今年,我们在继续落实好政策的同时,对出现的新情况做好调研,适时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最大可能为企业上市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同时,资本市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力合作,开辟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只要符合国家法律制度规定,要即报即办,不能搁置。各部门要把抓行政效能建设、抓作风建设的成果实实在在的体现在为企业上市服务的工作中,加强协调配合,强化主动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

(四)多板齐进,助推上市。新三板是我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将产生积极影响。市高新区是我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园区内有大量优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按照国家新三板扩容政策,园区有可能进入试点扩大范围,这无疑将会给园区内企业打通了通往资本市场的又一通道。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大政策宣传,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各部门要协调做好企业“新三板”上市的绿色通道服务。争取更多企业通过“新三板”的试水锻炼,实现跨越式发展,继而成为我市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生力军。

第5篇

在此期间,作为资金托管人的商业银行还可以依据相关规定为上市企业募集的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并提供资金管理服务,如针对短期闲置资金提供理财服务、监督资金流入方的资金使用情况和收益状况、为其提供有资金支持的其他债务类融资工具发行和偿还的结算服务等,以此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金利用率。密切同业联系,开展银证银保合作在相关领域内,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进行宽领域和多层次的合作。具体来说,从银证合作方面,一是为证券公司证券承销业务提供不同的结算产品和结算服务,并利用覆盖各个网点的结算网络开展银证互转业务。二是商业银行利用营业网点为开放式基金提供销售和赎回的中间业务,拓宽募集基金的筹资渠道。并以此为契机,通过设计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抢占日益扩大的基金市场。与银证合作相比,目前银保合作还有较大拓展空间。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有存款和业务两类。商业银行以中长期存款形式保有保险公司资金;同时,保险公司依托商业银行庞大的物理网点、良好的信誉和人才优势,大力开展委托业务、资金运用、联合发卡、协定存款等业务。提供托管服务,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商业银行作为公募基金、委托资产、私募基金、养老金等资本市场产品的托管人,进一步开展与基金业及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合作。商业银行在托管资产期间,可以提供托管服务,包括满足托管产品创新、为其开立相关账户、提供保值升值方案、清偿结算等事项,同时还可向监管机构报送必要的监管信息,对维护证券市场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通过以上五个方面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既通过搭建结算平台,开展银证银保合作等方面促进资本市场效率的提升,又通过托管服务这种特殊的制度安排,减少了证券投资基金中由于所有权和权分离而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了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这些手段和措施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资本市场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1.变量选取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资本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首先考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因素,选取中间业务收入的绝对量。再次考虑资本市场的指标变量通常有规模、活跃性和波动程度三种因素,选取股票与债券市价总值作为衡量资本市场规模的变量,股票和债券交易金额作为衡量活跃度的变量,证券市场指数增长率的标准差作为衡量市场波动的变量。在方程(1)中加入影响中间业务收入指标的变量:商业银行总收入。在方程(2)中暂时不对中间市场业务和资本市场波动的关系做推测,这里主要关心中间业务收入对市场规模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入的变量是利率,广义货币供给M2。因此方程组确定为:2.数据整理商业银行相关数据方面,选用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13家商业银行1996~2011年的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及总收入的数据,这13家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述13家商业银行均为本研究时期内我国最主流的商业银行,其资产总值和税后净利润占全部商业银行比例达到90%以上,可以代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基本情况。其中,广东发展银行手续费收入难以获得,因此没有加入样本;招商银行1996、1997年,中国银行2000、2001年,中国工商银行2003年手续费收入缺失,所以采用匀速增长假设对数据进行了合理推测。资本市场指标方面采用了1996~2011年分年度的股票市值与债券市值合计数、股票与债券交易金额合计数来表示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活跃性。选取各年每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增长率的标准差作为衡量市场波动的变量。上证指数与深证指数在非常高的置信度下高度相关,因此可以仅用上证指数代表整个证券市场的情况。利率r变量选用各年度商业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该利率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在利率发生变动的年份中以不同的利率乘以实行该利率的天数后加总,再除以当年天数,得到该年度平均利率r。3.模型检验和确立(1)单根检验运用计量统计软件stata10对所选取的主要变量序列做ADF检验。结果显示,Marketprice、Totalin-come、M2均未通过单根检验。由于样本数比较少,差分会损失一个样本数,因此这里选取市价总值与GDP的比例替换掉原变量继续进行检验,这样做既可以去除一阶单根性,又可以在方程中剔除GDP对资本市场规模的影响;选取商业银行总收入的增长率和货币供给增长率Midg替换Mid绝对量;为统一测量口径,用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替换,再次做ADF单根检验。经过变量替换后的联立方程主要变量均通过了单根检验,此时为平稳序列。(2)相关系数检验运用计量统计软件注意到在这些变量中Trade_GDP与Market-price_GDP的相关系数过高(作者认为是由资本市场的交易量和市值高度相关引起,这也验证了量价关系理论)可能引起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我们只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研究对象,剔除变量Trade_GDP。(3)模型确立再次经过经济检验、t检验、F检验和R2检验后,建立最终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模型如下:midg=-0.065+1.026Markeyprice_GDP-0.282Totalg-20.688Sd+εMarketprice_GDP=0.276+1.378midg+0.063r-1.323M2g+ξ(2)主要变量含义如下:midg: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Marketprice_GDP:年度股票与债券市价总值加总占GDP的比例;Totalg:商业银行总收入增长率;Sd:每日上证指数增长率标准差;r:三年定期存款平均利率;M2g: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4.模型结果及释义方程(1)中,其他条件不变,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与GDP的比率每增加1%,中间业务收入增长1.026%,这一结果说明中间业务收入与资本市场规模具有十分显著的正相关。这符合之前文中的论述和分析。银行总收入的增长率对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这说明商业银行在拓展业务扩大规模的同时,其营业收入来源仍然主要依靠传统业务,其他条件不变,总收入增长率每提高1%,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下降0.282%,这也和前文中直观印象符合。代表市场波动性的上证指数增长率标准差,对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具有负相关性,具体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标准差值每增大1%,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降低20.688个百分点。市场波动巨大可能导致中间业务萎缩,增速减缓。R-square为0.8576,自变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释因变量的变化,模型基本有效。方程(2)中,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的系数是1.378,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意味着其他因素不变,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每提高1%,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与GDP的比值增加1.378%,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资本市场规模的互动性得以体现,从系数上看虽然相差不大,但是考虑到两个比率的性质,股票市价总值与GDP的比率(又称作资本化率)在资本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可以达到200%以上,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则难以持续100%以上,因此从逻辑上分析,该互动关系中证券市场对中间业务的影响更大更具有持久性,相对应的,中间业务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则是有限度的。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结论,利率与证券市场规模成正相关关系。利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证券市场市值与GDP的比值提高6.23个百分点,这说明了从长期来看国家利用利率调控股市的意图归于失败,利率上升导致间接融资成本上升,企业转而在证券市场上寻找融资机会,导致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在方程(2)中广义货币的增长率对证券市场规模并未产生显著影响,R-square为0.8911,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较高,模型基本有效。

模型导向与政策建议

利用新技术升级商业银行的硬件设施,例如提升网上银行、公交卡、校园卡业务的运作;获取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多层次需求信息并设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方案等。使用最新的制度成果,建立针对中间业务员工的收入激励机制和晋升规则,充分发挥他们的业务才能;优化服务运作流程,减少重复环节,提高中间业务的运行效率,获取效率收益;进行组织结构扁平化变革,充分重视包括中间业务在内的实务操作领域。商业银行应适时吸取信息技术和制度设计方面的有意成果,积极提升中间业务的服务水平。引进复合人才资源,注重培养内生性建设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有赖于既有谙熟资本市场运作,又熟悉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中间业务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学、心理学、商法等方方面面,并且相关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也很快。要拥有能够从事该类业务的员工,首先必须用引进相关人才的方法,从高校相关专业和行业中挑选适合发展的人才并在薪酬待遇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其次,应该注重人才培养的内生性,商业银行内部的人才培养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支柱所在。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更新专业知识,邀请业务能手或骨干开展相关讨论和讲座,建立企业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中间业务方面人才资源的供给。4.采取多种约束措施,管控中间业务风险首先,建立外部条件的硬约束。在技术层面上建立中间业务风险监控体系,由于中间业务的风险不完全属于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的范畴,应单独建立针对中间业务风险的压力测试体系,并实时更新信用等级矩阵,风险拨备水平应参考压力测试的结果。形成防控结合的中间业务风险监控体系。在制度层面上建立风险警示制度,设立独立的中间业务风险监察部门,对员工的日常操作状况进行巡视和抽查,针对各个方面的风险点建立标准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安排,进行风险公示提醒员工注意风险。其次,形成内部环境软约束。培养针对中间业务风险的防范和治理的理念,强化对中间业务的风险识别能力。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严格要求其按标准流程操作。业务员应详尽了解所操作中间业务产品或服务的具体风险及其相关收益状况。努力营造一种能够在一定风险水平下实现相对收益的理性经营文化,使员工在道德观念和心理方面认同该思维模式。在观念上树立有效管理中间业务风险的意识。

作者:赵曜 单位:郑州大学

第6篇

杨凌示范区整体金融生态环境呈现良好发展的趋势,并且处于不断优化之中,总体评价指数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是整体金融生态环境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总体而言,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金融人才培养不足

储备匮乏黄青(2007)指出金融人才的培养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繁荣经济。金融人才的培养对金融人才的储备至关重要。遇华仁(2014)撰文指出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金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出现严重失衡。主要表现为普通金融人才相对过剩,高素质金融人才严重供给不足。杨凌示范区的金融人才培养不足,储备比较匮乏。尤其是中介机构中的律师和注册会计师,更是凤毛麟角。培养金融人才需要高校积极配合,也需要金融机构加强教育和监督,给予更多的再教育培训机会。

(二)金融机构管理有待改进

应大力培育优质企业杨凌示范区除银行等金融机构外,非银行金融机构数量不多。建立资本市场、发挥资本市场职能需要培育多层次的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担保公司等。焦方义(2014)认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本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和优化金融结构的功能,提升金融市场效率。杨凌示范区的优质企业大多为现代农业企业,除立足于现代农业之外,杨凌示范区可以建立不同产业的优质企业,实现不同产业结构的优化。

2.进一步优化杨凌示范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一)培育中介服务市场

加速金融人才的培养中介组织的产生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专有性资产(专业型人才)的风险,提供正向激励以便促进社会分工,降低外部性及交易成本。要积极引进中介服务人才和知名品牌中介机构拓展业务;支持会计师、律师等继续进行职业教育;促进中介机构自律建设,严格把控机构资质、人员资格、执业行为,加强中介机构监管;提高职业道德素质,高门槛、高要求;争取培育出一些大型中介机构和中介服务人才,为中小企业进行资格评估,法律咨询。

(二)促进经济增长

优化产业结构实证分析可知,杨凌示范区经济环境进步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这主要和杨凌示范区政府招商引资额增长速率有很大的关系,稳定实际招商引资额增长速率,提高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收益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并且杨凌示范区应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根据独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业,以休闲农业作为主要支撑点,发展旅游产业链;积极研发高新农业产业技术。作为农科城,高校云集,农业人才辈出,应加快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培育出新型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杨凌示范区收入就业水平,培育企业群体带动就业人员,保持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三)加快金融市场培育

第7篇

一、人力资本的开发机制

人力资本开发是人力资本价值增殖的有效方式之一。人力资本的开发机制是以人力资本开发的规律为依据的。人类的开发活动最早指向自然界,转而指向技术和工艺,现在又指向了人类自身的智力、能力和品德,开发活动由外而内、先外后内是人力资本开发的第一规律,这是唯物史观所派生的规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最初的发展是不自觉的开发,而后的发展是自觉的开发。

人力资本开发的第二规律是:物力资本的开发程度取决于人力资本的开发程度。舒尔茨用收益率的方法计算了教育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丹尼森进一步定量研究了人力资本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自1994年起,世界银行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国家财富进行了初步计算,结果表明,除中东和少数资源型国家外,其他国家的人力资本在国家财富中所占的份额都在60%以上。

人力资本开发的第三规律是:人力资本的开发活动是没有止境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自身开发的进程永无止境。

人力资本开发的一般规律在当代中国具有了新的特殊意义。当代社会生产力发生新的飞跃,引起社会全方位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人力资本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当今高技术而言,它不仅是对掌握和运用最新技术能力的挑战,而且是对复杂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对市场竞争趋势的预测能力、对敬业精神的挑战。从世界范围来看,这种挑战已经在各个领域全面提出,不容任何一个谋求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回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迅速变化的阶段,经济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高定位,就要求高起点地开发人力资本。因此,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增加我国的人力资本存量,是符合我国的人力资本开发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要求的。

增加我国的人力资本存量,关键在于政府决策部门,以及全民对教育与人力资本的重视。只有重视人力资本开发的民族,才是重视国家未来的民族。我国人力资本开发的机制应该是一个包括四个层次的系统。

第一个层次是自我开发。自我开发强调人才自身的觉悟性和主动性,人的自身既是开发的主体,又是开发的客体,通过自身有意识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进行人力资本的积累。

第二个层次是培养性开发。培养性开发是指教育与培训,它以教育部门和培训部门为开发主体,通过教育与培训的方式,达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传授者与被传授者之间的互动,实现双向的信息交流。对人力资本进行系统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指出,对儿童和成年人的教育,是一种资本积累的过程;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教育。教育有多种形式,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在职训练等。由于学校教育可以形成人力资本生产的规模效应,并突破专业的限制,最有效地提高一般知识水平,从而成为一般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佳途径。

第三个层次是使用性开发。使用性开发是指“干中学”,它以用人单位为开发主体,是生产中的边干边学、工作中的实际训练和经验积累。卢卡斯认为,舒尔茨的通过正规或非正规教育获得的人力资本产生的是人力资本的内在效应,而阿罗的边干边学获得的人力资本产生的是人力资本的外在效应,这无疑拓宽了人力资本的开发途径。在他看来,内在效应表现为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提高了投资者的知识或人力资本存量,但更重要的是外在效应,因为在高人力资本环境下,每个人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即专业技术知识通过向他人学习或相互学习从个人扩散到另一个人,在人们之间传递,使人们的平均技能水平或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因此,每一技术层次上的人都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同时人力资本亦增加了劳动和物质资本的生产率。因此,在生产部门已存在一定水平的人力资本基础上,在生产实践中是能够不断形成新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由于这种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知识不适应生产要求的问题,使人力资本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不仅如此,如果将“干中学”的思想贯穿于学校教育中,还可以使学校成为专业化人力资本形成的良好途径。

第四个层次是政策性开发。政策性开发以政府为开发主体,具有全局威力和总体效应。政策符合人力资本开发规律,则人才辈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否则,则人才凋零、经济萧条、社会危机。这是历史多次证明了的真理。政策是人力资本开发的杠杆。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人力资本投资者只能从中获得部分收益,还有一些收益则由其他个人、社会团体或整个社会获得。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效益的多样性和弥散性,将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减少,经济也就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要求政府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干预。一方面,政策性的人力资本开发在于弥补私人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由于人力资本产权不能与其拥有者相分离,私人投资的风险很大,政府创造好的政策条件就十分必要。另一方面,政策性的人力资本开发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需要,提高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保健等方面投资;同时政府干预可消除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各种制约因素,包括劳动力迁徙、流动、职业自由选择上的各种障碍,必须由政府来清除。

人力资本开发四层次逐级递增,开发范围越来越大,从人的自身,到教育者、培训者,再到单位管理者,直至政府决策者,层层负责,构成人力资本开发的系统工程。

二、人力资本的流动机制

人力资本流动是人力资本价值增殖的有效方式之二。人力资本配置状况的优劣,不仅决定其他资源要素和资本要素的价值实现,而且决定人力资本自身的价值实现与效益。而人力资本的配置是通过人力资本的市场流动过程来完成的。人力资本的市场流动是一种深层次的资源流动,是智力、知识、技能的注入、运营及其价值保值、增殖的过程,它直接表现为劳动者的流动。人的价值实现的最高经济形态,不仅仅是薪酬报偿,而是通过流动机制实现价格定位的智力、知识、技能等的资本化、股份化及其资本的收益。因此合理的人力资本流动机制,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的有效流动,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

合理的人力资本流动,是在客观经济规律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下,通过人力资本供求双方的双向选择,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流动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标志有四:

首先,人力资本市场主体明确到位。

使人力资本市场主体到位,一是要实现人力资本的信息化,使人力资本的供求双方都能比较容易、比较经济地获得有关的市场信息,并达到信息对称。而且,这种市场信息必须覆盖面广、准确性高、更新速度快。二是实现人力资本的社会化。人力资本的社会化,体现在人力资本的产权地位清晰化,通过确认人力资本的产权地位,将人力资本清晰到自然人,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创造人力资本的社会需求及其行为,变人力资本的单位使用为社会使用,进而实现资本结构的多元化和人力资本的社会化。

其次,价格杠杆发挥作用。

市场的价格信号,决定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薪酬水平,调节人力资本的流动方向。价格作用的灵活程度和有效程度,反映了流动机制的形成程度和完善程度。人力资本的市场价格调节人力资本的市场化配置。

再次,人力资本市场秩序正常。

理顺人力资本市场秩序,必须依靠政府的法律法规和综合政策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再直接从事人力资本的计划配置,而是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与政策来调控人才市场,促进人力资本市场的形成并完善其配置人才资源的功能。

此外,人力资本市场中介活跃、有效。

强化人力资本市场中介的功能和作用,规范其职能。人力资本市场中介是供求双方的桥梁,也是人力资本市场信息的渠道。人力资本市场中介在流动机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流动机制逐步走向成熟,人力资本市场中介的需求程度会大大提高,而市场中介本身的职能也会逐步完善。我国人力资本市场建设应坚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方向,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本市场管理体制,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健全与其他要素市场相贯通的人力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健全与政府公共服务相互配套的人力资本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人力资本市场的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

三、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人力资本激励是人力资本价值增殖的有效方式之三。激励机制是由人力资本的特点决定的。人力资本是经过长期投资形成的,作为稀缺资源,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而且,其个性化极为突出。因此,合理的激励机制既是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也是对人力资本价值的认可。对人力资本实行经济、社会、政治的激励机制,将对提升人力资本价值起到巨大的作用。

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应该是多层次的,不仅包括经济激励,还应包括社会激励和政治激励。

首先,经济激励的本质是保障人力资本产权。

经济激励以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为基础,鼓励把知识、管理、专利、商标、科技发明和原创科研成果等有形和无形的资产转化为货币或股权,作为对人才进行激励的依据,充分体现人力资本的创新价值,使个人有充分的积极性去积累知识,开拓创新,提升人力资本。并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调节人力资本价格,使之具有市场竞争力。

其次,社会激励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

物质激励并不是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唯一手段,收入高并不意味着人的各种功能可以得到更好的实现,人应该将其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运用于社会事务中,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因此,社会应该为个人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通过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必要的福利保障;实施公民平等的社会政策,提高个人的社会自由度,以使人力资本的价值得到提升。联合国1993年的人类发展报告首次提出健全公民社会和实现权力下放,而2000年的人类发展报告已经明确强调公民自由是公民授权的重要手段,表明社会激励的重要性,它有助于完善人力资本的功能,因而受到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

再次,政治激励则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

第8篇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资本市场;淮安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109-02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和工业化互为带动提升,互为支持促进,共同构筑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本质上要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覆盖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自主创新体系,通过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扩量提质、转型升级。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形成了新的推动力。首先,确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依靠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拟上市企业资源,进一步巩固增强了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其次,为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按照国际惯例,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应至少包括主板、创业板和三板市场三个层次,中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主板、创业板和三板为主体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上市公司遍及机械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诸多行业,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两翼的市场新格局。最后,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和完善市场功能注入了新的活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过程,这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本市场,进一步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完善新股发行审核、再融资及退市制度;探索建立交易所各市场转板机制;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优化市场结构,不断增强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这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由此可以看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支撑,以促进企业加快自主创新、转型发展和做大做强为落脚点。拟上市企业特别是优质企业是资本市场扩容提质的基石,资本市场在服务新兴工业化建设进程中获得较快成长的同时,也为在更高层次上集聚要素、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搭建了全新的支持平台。一是拓宽了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2011年沪深两市共有282家企业IPO,220家企业再融资,市场融资总额达5 073亿元,A股市场累计融资总额超过4.1万亿;上市公司债券融资1 707.4亿元,企业债券融资累计超过3.1万亿。为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了资金支持。二是促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运作、深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强化以公开透明为核心的市场制度建设、完善重组并购功效等一系列旨在强化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和完善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为推进企业规范改制上市、减少关联交易、解决同业竞争,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驱动产品、业务和管理机制创新提供了内生动力。三是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促进了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的新兴产业企业的兴起和发展。

二、淮安新型工业化建设与资本市场支持现状及原因分析

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淮安规模以上企业达2 419户,其中27户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两户企业过百亿元。 IT、特钢和盐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占比超过15%,全市工业发展步入新型工业化中期阶段。与此同时,在促进和加大资本市场利用方面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市外上市公司或以设立全资子公司、兼并重组优势企业、参股投资新兴企业等多种方式,纷纷在淮抢滩布局;本土企业和地方各级政府上市意识不断觉醒;注重多元化拓展直接融资渠道。但与周边兄弟市,特别是苏南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参与和利用资本市场的主体意识不强,过度依靠银行贷款,融资结构不合理。2011年淮安各大金融机构累计向企业发放各类贷款超过900亿元,而同期企业直接融资占比不足1%。从企业上市运作情况来看,目前三大千亿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无一家龙头企业真正启动股改上市操作程序,大多企业停留在传统产业经营阶段,过于依赖自身积累式发展,缺乏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外延式扩张的进取精神。

2.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各大要素市场之间协同效应不强,制约了市场功能发挥和资源配置效率。股票市场方面,截至去年末,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总量达308家,融资总额超过3 200亿元,淮安市两项指标占全省比重分别为0.3%和0.05%;债券市场方面,全省企业债券融资规模突破1 000亿元,淮安市占比不足全省3%;创投市场方面,经国家发改委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仅为1家,占全省的比重约为0.6%。由于淮安市前述市场建设尚处于探索和积极推进阶段,市场功能还不能显现,更谈不上产生协同效应。

3.缺乏精通资本运作的高层次人才,产业发展规划与资本市场建设没有形成步调一致、互为推动、协同发展的运行格局。淮安市不仅企业紧缺具有上市运作经验的专门人才,而且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县(区)政府了解和懂得资本运作的专业人才不多。离开政府的战略规划引领和企业有意识的参与支持,二者难以自发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内生机制。

三、建立健全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和体系,促进淮安新型工业化建设实现新的跨越

根据产业发展理论,产业在不同的发展周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资源配置、产业政策支持等方面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使得建立在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建设阶段性特征也较为明显。培育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畅通产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政策支持机制,对淮安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引进和培育多层次市场主体。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和有序的市场运行环境,加大多层次市场主体的引进和培育是关键。建立上市后备资源库,培育股票市场主体,根据淮安市“十二五”规划目标,重点围绕特钢、IT、盐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和食品五大千亿元级主导产业,纺织、机械、轻工和建材等传统产业及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调研,摸底排查,挖掘储备一批成长性好、业绩好、竞争能力强的企业,纳入资源库跟踪培育,按照发行上市程序,实行梯次推进,动态管理。搭建机构合作平台,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密切加强与发行承销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及发行审核部门的沟通合作,探索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有效利用模式,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培育和引进创投机构,加快发展创投市场,鼓励境内外法人机构、社会团体和自然人来淮设立创司和分支机构,支持具有一定资本实力的民营企业、担保公司、社会资本通过新设、变更登记、增资扩股等多种形式成立创司,引导各类创投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证券直投、信托机构、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来淮拓展业务;积极发展创投管理机构,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较强运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本土创投管理机构。

2.建立以资本市场为纽带的金融支持体系。金融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血脉,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业的核心,建立以资本市场为纽带,促进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双向推动和协调发展,将有利于形成全面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的金融运行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给力新型工业化建设。建立银企对接机制,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信贷投放,支持企业技术研发、扩大经营规模、加速做大做强,支持银行创新融资工具,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及上市过程中资金需求特点,联手信托、私募、券商、投行等各类金融机构,设计企业个性化需求方案,为企业想上市、做上市和快上市提供有力保障;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支持淮安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创司增强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创新融资担保模式,支持淮安市担保机构不断推进担保品种和融资担保模式创新,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经营不确定因素多、可抵押资产少、银行融资难等特点,不断研发设计差异化、个性化的综合服务方案,依托自身行业资源,努力为企业提供“借贷+担保+创投”一揽子金融服务。推动产权市场转型升级,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淮安市产权市场改革路径,为企业股权流转、兼并重组、风险资本退出搭建平台。

3.加强资本运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淮安市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必须坚持人才先行战略,通过引进人才、借助外脑,选拔和培养人才、增强造血功能,以实现对这项工作的组织推进和统筹规划。落实淮安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各项扶持政策,鼓励企业通过采取期权、股权等多种激励方式引进人才。面向全市选拔一批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和实务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进一步加快资本运作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淮安市资本市场运行情况,适时有针对性地举办不同层面、灵活多样的专题培训活动,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来淮开班授课,努力提高资本运作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4.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为切实维护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秩序,降低市场运行风险,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实施积极的监管措施是地方政府行使宏观调控职责的重要体现。建立由金融、司法、公安、行业协会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就地区资本市场运行情况召开分析会,研究解决市场重点难点问题,出台监管措施提高市场规范化运作水平。建立上市公司协会、创司协会、担保公司协会,推动行业自律,积极营造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余华银,杨烨军,宋马林.安徽新型工业化问题实证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7.

第9篇

[关键词] 资本市场风险问题风险问题成因风险问题对策

一、存在的风险问题

1.脱节性风险问题

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资本市场运作的脱节性及风险问题;二是市场发行价格和交易价格的脱节性及风险问题。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界定不明晰,公司治理混乱,就会形成内部人控制和机会主义行为。其结果将导致公司治理成本增大,公司资源配置失效,难于形成市场筛选企业机制并影响公司治理及效率,造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灵和资本市场运作的脱节性,可引发极大的不稳定性及市场风险。我国A股市场上的ST公司就是脱节性风险问题公司,尽管长期亏损但题材炒作不断,被其套牢的投资者不计其数,市场风险极大。而市场发行价格与交易价格脱节性,表现为一级市场高发行价和二级市场交易价的脱节性,大批投资者争相网上申购,然后助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非理性的泡沫式暴涨,不管上市公司基本面和经营效益如何,也不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程度和市盈率高低,致使大批投资者蜂拥跟进,诱多陷阱防不胜防,最终导致大批投资者在高位接手被长期套牢的极大风险。例如中石油、中国平安、中国铝业等市场脱节性风险问题公司即是如此。

2.非平衡性风险问题

表现为大量的上市公司长期淡化对股东的股权分红、利润回报,相反却热衷于增发、配股、扩容(圈钱),从而弱化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恶化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使投融资结构严重失衡,诱导投资者无视价值投资,实施所谓快进快出策略,短期投机炒作,致使资本市场供求关系紊乱,在短期内大幅度的剧烈波动。短期炒作(投机行为)和快进快出(投机策略)隐含着极大的非平衡性风险问题。此外,机构投资者结构、规模及水平不高且非理性,个人投资者数量众多且盲目性,形成投资者结构现状和投资者结构优化之间的较大差距,理性的投资者结构(价值投资者结构)的建构尚待时日,而非理性的投资者结构现状(非理性的投机者结构)难于在短期内改观,其潜在的非平衡性及风险问题毋庸置疑。

3.弱化性风险问题

表现为对券商、基金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注册分析师、股票交易软件经销商等服务中介失德失范行为的监督机制弱化,对其包装推荐、绩效分析、利益合谋、误导投资者等失范、失德行为难以约制,隐含着较大的弱化性风险。同时,交易所微观监管和市场交易规则的弱化性及风险问题严重,除对A、H股设涨跌幅限制、公司重大事项停牌、交易异动暂时停牌外,其他微观监管措施和交易规则处于失控状态。例如,交易日交易者单笔卖出量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允许投资机构巨量卖出,连续砸盘,造成市场恐慌。而交易日交易者单笔买入量也无限制,许可投资机构巨量买入,连续推升,制造诱多陷阱,此种弱化性风险问题危害极大。

4.悖逆性风险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的初期,政策干预、指导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当资本市场由制度变革到战略转换的新时期,政策干预和指导应逐步减退,市场规律及市场力量应逐步增强,但政策干预又不能嘎然而止,有一个减退期,这样政策干预和市场力量便无法相向而行,往往是市场力量趋向利多之时,政策干预则趋向利空,例如,2007年10月之后的沪深股市,沪市由6124.04点、深市由19531.15点的高点急转直下。而当政策干预强调利多之时,反而市场力量不断唱空,例如,当前沪市跌回3000点以下、深市在11400点徘徊,甚至还有创新低可能。如此一来,必然产生较大的悖逆性风险问题。无论从生成还是发展视角考察,我国资本市场均显得滞后,缺乏较深层次的制度文化氛围,由此导致种种逐利行为、欺诈行为、背弃行为、侵权行为,成为障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症,制度文化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越来越显得必要和紧迫。这种由于缺乏资本文化及其价值观的资本市场,其悖逆性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上述风险问题,既有体制性风险问题,也有结构性风险问题,又有投机性风险问题,这些风险问题可相互交织、相互感染、相互传导,形成系统性风险,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危害极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风险问题的成因

1.二元经济因素

我国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二元经济决定二元市场结构,解决二元市场结构问题的钥匙就存在于解决二元经济的问题之中。我国公司治理滞后,更突出的体现了二元经济及其资本市场结构性风险之中。这种由二元经济决定的结构性风险,表现为国有公司产权界限不明晰,委托关系弱化,内控机制失灵,政策依赖严重,市场取向较低,国有资产运营面临着因公司治理结构滞后造成的结构性风险。也表现为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融资结构的不合理性,机构投资者运营规模小且不理性,个人投资者数量多且盲目性。市场投融资比例失衡,融资(圈钱动机)持续高涨,投资(价值动机)严重不足,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必然隐含着较大的市场风险。

2.政策影响因素

政策影响、政府干预是我国资本市场建立过程中的一个显著标志,可称之为“政策市”。在我国资本市场将近20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政策影响、政府干预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预测,由政策影响、政府干预而形成的资本市场惯性,还将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发生重要作用。但从理论上看,在资本市场由制度变革到战略转型的新时期,“政策市”应当逐步减退,应由市场逐步发挥主导作用。如果投资者和市场中介对政策产生深度依赖,并且资本市场惯性依然较强劲,那么任何程度的政策减退和市场功能的增强,都会给投融资者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应,使之过分企盼出台政策、管理层干预和政策利好消息等,从而背离市场规律引导,对市场功能调节固化,均会产生战略转型期政策因素主导让位于市场功能主导过程所引发的市场风险。

3.投机博弈因素

非理性的、短期的市场投机博弈行为,是以市场无名小辈变为声名显赫庄家为投机博弈资本,以市场某种利好或利空信息为投机博弈依据,以煽动或诱惑特定投资群体为投机博弈取向,以特定题材股票为炒作对象,可引发大规模的各类投资者疯狂参与的投机博弈(炒作)狂潮。其典型特征是在牛市中的非理、短期行为、跟风行为、爆炒行为。从历史上看,经历300多年风雨的纽约证券交易市场,在其每一次大牛市中都伴随着疯狂的投机博弈活动,引致巨大的投机性风险。18世纪90年代、19世纪30年代、60~70年代、20世纪20~30年代、60~70年代、80年代等都是如此。我国资本市场近20年快速发展过程中3次牛市中的投机博弈行为也是如此。这种投机博弈因素既与市场法制不健全相关,也与执法机制不完善相连。目前,资本市场的法律体系构架已初步确立,正在逐步拓展、细化和完善之中,例如,反垄断法已经颁布并实施,证券法已作修改调整,银行法还需完善,金融服务法尚需制订,配套法规亟需健全等。而执法体系还不健全,执法环节比较薄弱,特别是严格执法、公平执法、公正执法还需长期强化。法制制度环境的不完善,系列规制性缺陷,障碍了资本市场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并给投机博弈因素提供了条件。而目前缺失的或是游戏规则不完善或是不遵守游戏规则,已成为资本市场投机紊乱的根源之一。资本市场防止和抑制投机博弈因素的主要制度缺失,即是市场运行制度不规范和制度效率不高,制度管理重叠,协调成本增大,缺乏平稳性、协调性、灵活性,亟需深化制度改革与创新。

4.资本文化因素

我国历史上既缺少资本制度更缺失资本文化。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差距,不在于量,而在于质,在于资本观念上和资本文化上的差距。资本文化中的股权文化及实质,是用了别人的钱要给予回报,债权文化的核心,是借了钱必须还本付息。但很多情况则相反。如此根深蒂固的与资本文化相悖的观念,是不断产生市场风险问题的总根源。所以,必须对投资者进行资本文化教育和资本市场风险教育,并予以有效地约制和引导,加速构建资本文化,塑造以诚信为核心的资本文化价值观,促进资本文化行为方式的建立,以有效支撑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我国资本市场风险问题的成因,是一个多因素体,其成因过程、机理,首先是缺乏系统的市场制度设计及规范机制,例如,资本市场结构单一,功能不完善;执法及法制环境建设还较为滞后;监管体系固化和监管机制呆滞;诚信意识淡薄,资本文化缺失,投机行为严重;缺乏有技术、懂规则、善管理、国际化的高层次资本市场人才等。其次是缺乏有效的法制体系及执法机制,亟需推进规范的依法运作制度、主体资质认证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违法违规惩罚制度、风险提示制度和系统征信制度建设,防止和规避各类市场风险。

三、风险防范的对策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依法规范监督,防止内部人控制和机会主义行为,确立市场筛选企业的运行机制,防范和化解制度性风险。要优化机构投资者治理结构和投资结构,形成长期稳健投资的机构投资者;要优化个人投资者理念及素质,优胜劣汰,逐步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形成不可或缺的个人投资者群体,并逐步向机构投资者转化。确立诚信价值观,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资本文化,形成良好的非正式制度体系,并与公司制度相对接,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

2.规范市场运行机制

在股指期货等做空机制难以预期推出的情况下,仍须严格规范市场发行和交易规制,依法规范管理,防止市场发行和交易失控,确立规范的交易规制体系,防范和化解投机性风险。要继续完善网上申购发行规制和股票交易涨跌幅限制,包括改进网上申购结构,提高个人申购比例;机构投资者的日单笔交易量(单笔买入量和单笔卖出量)和总交易量(日买入总量和日卖出总量)限制;建立交易量警戒线规制,超警戒线交易者要交纳与交易量相匹配的累计印花税或其他累计税费;上市公司配股、增资、扩容要对持股股东做相应回报的承诺;不应限制大小非交易,但其必须遵守交易量限制和超警戒线交易累进税规制;券商、注册分析师、股票软件经销商等服务中介要诚实守信,对误导投资行为负责,并建立其失范、失德、失信数据库和中介服务淘汰机制,规范资本市场服务环境;建立跟踪交易席位异动交易警示和谈话制度,规范交易所交易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公平竞争和平稳发展。

3.构建风险防范机制

借鉴国际资本市场经验,构建风险防范机制,首先要加强对市场中介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执业道德水平。其次要完善市场监管的配套体系,实现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的转变,关注、控制、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再次要加强区域或国际间市场监管的交流与合作,疏通监管体制瓶颈,激励监管创新,切实防范各类风险的相互传递、渗透和扩大。最后要加强打击各种金融欺诈活动,形成内部控制体系,对各类交易活动依法全程审查、监督,做到交易记录完整,审核规范,细节翔实,安全保存,及时防范各类风险。

4.强化征信体系建设

强化征信体系建设,构建风险防范的征信机制,一要加强征信法制建设,包括征信业管理法规和关于政务、企业信息披露及个人隐私保护法规,前者调整的对象是征信机构和社会征信活动;后者调整的对象是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二要促进征信机构发展,通过特许经营、商务运作、专业服务等方式,促进征信机构发展;三要加快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包括征信机构的信息数据库建设;政府部门、企业组织、公民个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社会征信活动信息数据库建设。除央行建立企业和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之外,还要建立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产权市场等信用档案,特别是建立违法违规信用档案,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覆盖全国的基础信用信息查询网络;四要依法监管征信市场,确立央行对征信市场全面监管权责,确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对征信市场具体监管权责。建立全国性信用管理协会,发挥信用管理协会的积极作用,为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奠定更广泛的信誉基础。

5.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一是确立依法监管、协调监管的理念。资本市场监管中的参与者资格核准、发行监管、交易监管、资金监管、违规监管、退出监管等职能,应由市场组织机构承担,更符合市场化的特定要求。资本市场监管中的参与者行业规制、道德规范、诚信教育、执业操守、业务考核、竞争提示等职能,应由市场自律机构担当,更符合规范化的相应要求。政府要明晰市场监管定位,把微观监管权交给市场组织主体,走市场化混合监管和协调监管之路;二是转变科层制式监管体制,建立网络式制监管体制,形成监管机构横向协调体制和机制;三是注重资本跨境流动的分析与监测,关注资本风险在国际间的传递和扩散,推动国际间的监管协作,密切跟踪和控制跨行业、跨市场、跨地区的资本风险;四是依据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要求,及时制定系统防范资本市场风险的突发事件预案,并有依法授权的专门的监管工作机构负责,确立协调应对不同类型、范围和程度的资本市场风险快速反应机制。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60

[2]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121

[3]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从制度变革到战略转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40

[5](美)约翰・S・戈登著祁斌译: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19、41、139、275、325

[6]巴曙松:中国金融市场大变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84

[7]刘毅:金融监管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77

[8]评论:中国资本市场缺乏制度支持[N].解放日报,2004

[9]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N].解放日报,2004~2~2

[10]李荣融:规范国企改革[N].新华网,2006

[11]冯娟:中国提升反洗钱组织分量[N].上海金融报,2005

第10篇

2011年第一季度,我局以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坚持走生态文明道路,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建设幸福美好韶关”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我市发展“大交通、大旅游、大产业”的工作重点,在货币政策紧缩的大经济环境中,直面挑战,迎难而上,为我市金融工

作在“十二五”期间开好局、起好步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一、金融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三大市场平稳运行。

(二)大力做好资本市场工作。

一是继续推动韶铸集团改制上市。目前该工作已全面启动,韶铸集团改制上市项目工作计划和资产重组方案已初步制定完成。二是积极协调解决仟邦企业上市所需安监、环监材料的审批工作,该公司在新加坡市场上市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我市第一家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市融资工作有望在第二季度完成。三是积极推进在我市发行第一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工作,目前该工作已获得市政府同意,我局正协调相关单位制定我市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方案,引导我市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四是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宣传培训力度,与南雄市政府联合举办了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提高企业改制上市积极性。五是进一步调整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有计划、有重点的培育优质企业上市融资。(三)推进地方金融市场加速发展。

(四)继续发挥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的帮扶作用。

(五)认真做好政策性农房保险的续保工作。

我局作为全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的牵头单位,继续认真做好督导工作。2011年1月完成仁化县36843户农户的参保出单工作,确保仁化县政策性农房保险覆盖率继续保持在100%,为全市今年其他县(市、区)开展续保工作开了个好头。

(六)进一步做好集体林权改革金融服务工作。

加强与林改办、人保财险、农信社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引导全市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等涉林贷款业务和森林保险业务,加大对林业发展的信贷投放力度的保险保障,全力配合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截至3月,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99笔林权抵押贷款(其中67笔为农户贷款),累计发放金额2.37亿元,贷款

余额为2.16亿元,林权抵押面积40.3万亩;各保险公司共承保林木火灾保险面积共约81.9万 亩,保费收入372.9万元,保险金额达3.6亿元。(七)探索金融业改革发展。

为我市金融业持续发展,我局多措并举探索改革发展之路。一是加强调研学习,前往肇庆市金融局、云浮市金融局学习政府性融资工作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并借鉴其经验,形成调研报告。二是结合韶关实际,努力争取省扶持政策,积极申报省“十二

五”金融重点项目,已申报广东韶关“三农”政策性保险试点项目和广东韶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项目。三是与人保财险公司积极探索开展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拟通过保险保障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

二、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推动下阶段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努力做好“资本市场”这篇文章。把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一是充分利用其资本市场战略合作平台,形成推进企业上市的良好机制,加大培训宣传力度,促进企业上市。二是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探索发行准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三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推进产业投资基金、产权交易平台、早籼稻交割仓库设立工作。

(二)突出重点,继续发挥间接融资支持地方经济的重要作用。今年,货币政策已经由适度宽松转变为整体稳健,间接融资投放受限,银行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资金和政策,增加信贷有效投入,保持信贷平稳适度的增长。一是国有四大银行应继续履行970亿政银合作协议,发挥国有四大银行经济建设主力军作用。二是要因势利导,继续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流向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限制对“三高一剩”项目的信贷投放,确保信贷资金投放结构更为合理、有效。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来韶设立分支机构,继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设立工作,拓宽我市融资渠道。

(三)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探索开展农村政策性保险工作。联合保险公司进一步探索自然人公共责任保险、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计生家庭意外险、小额借款人意外险等项目,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稳定剂。

(四)抓好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夯实金融发展基础。充分借鉴郁南经验,积极推进农户信用体系建设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一是搭建政府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架构,提高政府各个相关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此项工作在各县(市、区)顺利铺开。二是继续完善系统建设,将更多的信用信息纳入系统,并积极引导相关金融单位和政府部门应用信用信息,以应用促发展。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信用知识和征信知识的宣传活动,构建诚信韶关。

第11篇

许多地区的发展经验证明,加强培育更多的本地区的上市企业,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财税收入、形成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作用。同时,由于上市公司的示范作用,对于普及当地群众的金融知识,增强金融意识,提高居民的全面素质,发展先进文化,也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为推进金融强市工作,牡丹江市政府出台了《扶持拟上市融资企业相关政策》,确立了稳定和提升第一上市梯队、充实和加强第二梯队、筛选和扩充第三梯队的工作思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过去几年中,在牡丹江市政府主导下,成功盘活当地两家壳资源,不仅使当地企业在巨额债务中解脱出来、成为纳税大户,同时还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给当地带来数十亿的投资,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重组的典型案例。牡丹江接下来怎样进一步推进金融强市工作,这仍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培训,更新企业的观念,克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消极心理。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问题,但是,通过对许多具体的上市案例的分析,就能发现: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但是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就不难;如果说通过境内资本市场融资比较难,但通过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并不难。企业要克服单纯依赖政府“等、靠、要”的心理,积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让企业知道,资本市场包括公募市场和私募市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股票市场和其他证券市场等,可选择的机会和回旋余地很大,不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二、加强对企业上市过程中困难的救助。许多地方政府对拟上市企业采取上市成功后奖励资金的政策。实际上,企业更需要在上市过程中给予救助。因为大多数企业是由于缺钱才上市的,而且启动上市后又需要不断支付各中介服务机构的费用。如果政府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根据企业的支付费用情况,给予及时适当的资金救助,就能有效地解决企业的“钱紧”问题,也有利于坚定企业上市的信心。如果等企业上市了,筹到了钱,那时候就不太需要政府的资金奖励。建议政府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资助企业帮到关键处。

三、加强对私募股权基金的引进和培育。目前我国境内的各类私募股权基金和各类投资公司多如牛毛,每天都在寻找好的投资对象。在总体上缺的不是钱,而是缺好的投资企业。就牡丹江的企业情况看,除少数企业具备很快上市申报条件外,大多数企业需要上市的前期和早期投资。政府可考虑筛选出一批有培养前途的企业,并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基金,促进外地的其他投资基金对这些企业和项目进行投资。这样会加速企业的成长过程,缩短企业的上市路径。

四、拓宽企业的上市通道和融资方式,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数量、规模和市值。牡丹江政府已经提出的“境内和境外、主板和创业板、买壳和借壳”上市相结合的方式,这非常好,但还应做如下补充: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私募上市与公募上市、一次上市与分步上市、一家上市与几家合并上市、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企业规范与企业科学包装相结合的上市方式。此外,评价一个地区的上市公司的业绩,不能仅从上市公司家数和一次筹资量来衡量,要以一年的筹资量和公司市值来衡量。上市企业从来是“贵重而不贵多”,上市一家好的市值高的企业等于上市多家市值一般的企业。

责编/ 肖洁 美编/石玉

第12篇

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9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深耕产业,继续开拓基金业务

在国家宏观政策持续引导资本市场资源脱虚向实的大环境下,立足国家高新区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市场化转型的优势。目前强监管形势下产业基金组建运作的瓶颈已有所松动,下一步基金管理公司将加大力度对接外部金融机构,结合资本运作和股权投资,深入研讨、反复论述切实可行的基金运作模式,助力集团公司不断拓展产业布局、调整优化资产结构。

(二)创新理念,持续关注金融动态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的金融监管政策使得目前资本市场处于深度调整期,之前行之有效的各项金融运作手段都被监管束缚,随之而来的是新形势下的金融创新。作为公司市场化转型的关键载体,基金管理公司将会紧跟市场,了解掌握最新金融动态,认真研究金融监管政策,学习借鉴各种创新模式,不断优化资本运作理念,为公司市场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加强培训,打造团队核心竞争力

随着基金管理公司各类业务的不断拓展,下半年,公司将根据工作推进实际,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内、外部学习培训,不断加强团队专业能力建设,持续打造团队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