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7 14:37: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业互联网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食品工业;融资模式;经营模式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关乎国计民生问题,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是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改变传统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对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食品工业的发展生态有了明显的变化,融资效率的提升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研究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能够有效理解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逻辑,更加清晰了解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能够为食品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企业转型提供新思路。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方式上,较为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研究还需继续推进。
1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形势良好
我国的食品工业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模式下分散化、小规模的经营方式,逐渐发展成集约化、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具备了现代食品工业的特征。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用以逐步代替分散于一家一户的食品加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1],也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获得长远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食品工业是主要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等相关行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以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为生产过程的连续而有组织的工业体系[2],是振兴经济的一大支柱[3]。我国食品工业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全国食品市场运行良好,并成为支柱性产业[4],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量增增质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统计显示,1952—1990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从82.8亿元增加到136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6倍之多。1991—2001年从2665.1亿元增长到9870.2亿元,2003—2007年食品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率超过40%,增长幅度较大。另据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万多家,企业数量平均增长73.2%,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总额7581.4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4.93%。到了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为11.34万亿,实现了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从表1的统计结果分析,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2011—2015年平均以5.35%的速度增加,2011—2014年资产总量平均为54250.75亿元,销售收入2014年已经达到10万亿规模。通过分析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食品产业区域空间布局以华东地区为主,其次为华中和华东地区,西北地区相对较为落后,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特征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在食品工业领域有同样的表现,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改善区域经济失衡方面需要作出其应有的贡献。从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实在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还是实现的利润总额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表明我国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高,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日益壮大的今天,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有必要借助互联网金融浪潮进行改革创新,从经营模式和融资模式上进行转变。截止目前,我国食品行业已经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中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2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源自国外,在国内得到蓬勃发展,业务模式在国外已经成熟,但在国内还处在探索当中。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包括互联网平台和金融功能两大要素[5],从融资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属于第三种金融模式[6],是异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一种新模式[7],构成了对传统融资模式的补充。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行业,迫使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积极寻求变革之路,也催生出新的金融业务模式。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加速了征信、第三方支付、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综合化、系统化的金融生态。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趋势。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2月份成交额1238.6亿元,综合利率9.77%,如表3所示。截至到2017年2月底,在运营P2P平台5587家,行业平均利率9.80%,较上年下降了0.37%,下降幅度较低。网络理财方面,2015年年底网络理财用户规模达到3.2亿人,用户规模增长了62.4%,增长规模较上年有所下降,2016年用户规模增长34.7%,超过4.4亿人次,互联网信贷的用户规模从2013年的0.5亿人增长到2015年的1.3亿人。区域分布上,P2P平台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为核心聚集地,其中,2016年广东P2P企业数量占比26.01%,居第一,贷款余额方面以北京最多,2016年达到3003.29亿元,如表4所示。在当前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再次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纷纷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并与食品工业发展的联系不断加强。例如,互联网金融+农牧业已经逐渐开始成为我国食品工业领域的一大特色,包括农牧业电商平台、农牧业仓储物流、农牧业P2P网贷、农牧业第三方支付等已经取得较好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强大的生产创造能力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3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食品工业的发展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综合分析国内食品工业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来看,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融资模式方面,互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企业提供的新的融资渠道(如金包谷平台),另一方面将传统的融资渠道线上化(如平安银行的橙e网),大大提高了融资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经营模式方面,互联网金融促使食品企业将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升级改造(如在京东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的企业),同时也不断创造出新的经营模式(如专注于提供农产品服务的平台以食唯天等)。从图1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都对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也促进了新型模式的兴起,同时促进传统模式和新型模式实现新的融合。第一,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源于金融压抑和低效率的国有银行的垄断造成的信贷歧视[8],更有学者直接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归结为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9-11]。由于我国传统的食品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存在较为突出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融资困境开始成为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12]。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P2P网贷为代表的融资模式为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对推动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013年的4548.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983.1亿元,信贷余额从704.4亿元增长到6633.8亿元,如表5所统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案例共计174起,168家获得融资企业总的融资金额为610亿元人民币,规模增长较2015年超过337%,单笔投融资额度有明显的大幅度提升。当前是食品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殊时期,需要食品企业顺应潮流,突破行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实现企业融资模式的转变。第二,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营模式。世界食品工业广泛、普遍、不断地采用高新技术,推动食品工业保持高速增长,由于我国大部分食品工业企业基本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13],慢慢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竞争力不断下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食品工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对传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升级改造,将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起来,赋予食品企业新的活力。互联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工业企业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商业经营模式,对商业生态进行了系统性改良,如表6所示案例。从已有的经营模式分析,食品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主要以提供供应链服务和融资服务为主。食品行业本身具有较长的产业链条,具备开展供应链业务的天然基础,同时也为提供供应链融资提供了便利。将供应链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搬到线上则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也带动了商贸流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前,市场对网贷、互联网理财、颠覆银行业务等反应并不迅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商业思维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金融对人们的思维具有颠覆性的改变,在人们的思维模式、行动模式上都有影响,对传统行业既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又提供了变革的方向。互联网金融思维的出现改变了市场经济参与主体对金融的认识,是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的基础。
4推动食品工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合理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保障国民生命健康,带动农业、旅游、物流运输、电子商贸等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食品工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需要找准结合的关键点,采取必要措施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与发展。第一,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食品工业的发展。众多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很多源于法律制度上的空缺,对涉及食品生产与经营的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法规监管,能够有效约束企业行为,提高违法成本。落实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有助于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第二,发展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在融资和经营变革上提供更多支持。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可以有效发展更加多样化的业务模式,推动食品行业的精细化生产。综合而言,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的变革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有效发挥互联网金融作用需要规范企业市场行为,通过更加完善的法规体系约束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有序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吕律平.论建设中国特色的食品工业[J].管理世界,1987(4):135-144,217.
[2]张艳,谢武.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分析[J].市场论坛,2010(5):40-41.
[3]范淑霞.食品工业是振兴山西经济的一大支柱[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9(1):70-71.
[4]杜荷.全国食品产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7):14-16.
[5]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2):5-15.
[6]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7]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范畴,革新与展望[J].财经科学,2014(6):22-30.
[8]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11):42-55.
[9]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10]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
[11]鲁丹,肖荣华.银行市场竞争结构,信息生产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8(5):107-113.
[12]任毅,张羽欣.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食品行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6,37(7):30-33.
目前,我国网络安全势态严峻。据工信部日前透露,1月4日至10日,我国境内被篡改的政府网站数量为178个,与前一周相比大幅增长409%。此消息的依据来自于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的监测结果。
紧接着,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也遭遇攻击,从而导致用户不能正常访问。众多网站最近频遭网络攻击的消息,不禁引起业界及广大网民的深刻反思:“我们的互联网真的安全吗?”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报告,2009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28.9%,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中国互联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
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互联网安全存在的极大漏洞,期盼互联网增长的不仅有渴望信息的网民,也有心存不善的黑客,不仅有滚滚而来的财富,也有让人猝不及防的损失。此次发生的政府网站篡改事件、百度被攻击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重视互联网安全刻不容缓!”
显然,互联网以其网络的开放性、技术的渗透性、信息传播的交互性而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不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必将影响我国信息化的深入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工作,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落实措施。
二、关于互联网安全的几点建议
第一,要深刻认识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对网络安全必须有新的要求。信息化发展越深入,经济社会对网络的应用性越强,保证网络安全就显得越重要,要求也更高。因此,政府各级主管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在加强互联网发展,深入推动信息化进程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网络安全各项工作,着力构建一个技术先进、管理高效、安全可靠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应急处理协调机制。
网络安全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部门、企业应用部门、行业组织、科研院校等方方面面,各方面要秉承共建共享的理念,建立起运转灵活、反应快速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有效应对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包含网络防护、重要业务系统防护、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等多个层面,包含外部威胁和内部管控、第三方管理等多个方位的安全需求,因此应全面考虑不同层面、多个方位的立体防护策略。
第三,要着力加强网络安全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
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观念,为加强网络管理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要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优势,积极支持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培训机构的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技术素质过硬的复合型队伍。不断加强创新建设,是有效提升网络安全水平的基础,要加强相关技术,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积极研究制订和推动出台有关扶持政策,有效应对网络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
第四,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立足我国国情,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民主决策、透明高效的互联网管理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应急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形成公平合理的国际互联网治理新格局,共同营造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第五,要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战略与规划的研究,针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不断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如在当前的市场准入中,要求运营商必须承诺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和信息安全责任,并监督其自觉履行相关义务。还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及社会监督作用,利用行业自律组织完善行业规范、制定行业章程、推广安全技术、倡导网络文明。
第六,协调各方职能,建立网络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旧有体系被颠覆,要生存,就必须向新的时代逃逸。前提要先了解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结构,转换互联网思维,才能找到新的生存方式。关于“互联网思维”,噪音已经多于灼见,概念被肆意包装,许多论调停留在“术”的层面,缺乏思维的逻辑推导。如我的老师、哲学家王东岳先生说:“从现象层面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必须重新构建世界观和基础理论。”此文将结合逻辑推演与实证研究,与诸君讨论几个问题:是否存在独立的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的生存结构是什么?要求怎样的思维模式?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生存方式又是什么?
从价值网理论看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结构
在颠覆式创新理论中,有个核心概念被称之为“价值网”。价值网有成本结构、性能属性与组织形式三大特征。在某一价值网中的企业都会遵循价值网内形成的成本结构,并将某种性能属性视为最重要的价值判断。在竞争中,企业逐渐形成了以资源、流程与价值观三大因素为核心的组织能力。价值网一旦形成,就极难逃脱,企业以为是管理者在做决定,其实是所处的价值网所决定。
将互联网时解为一种全新的价值网,从价值网的成本结构、性能属性与组织形式三方面来考察,会发现互联网的生存结构与工业时代显著差异,可以用三个零模型来概括:成本结构上毛利率为零,性能属性上产品周期为零,组织形式上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
毛利率为零是互联网价值网的特有成本结构,是区别与工业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工业时代中,企业必须保持一定毛利以支付渠道、营销、库存等费用,因为产品到达用户的成本巨大,企业必须通过广告等营销手段来打造品牌,依赖渠道分销商品,不清楚用户确切需求的情况下生产导致大量库存产生。而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成本大大缩减,“一切行业皆是媒体,一切内容皆是广告”,去中介化风潮日盛,渠道衰落。优秀的产品可以让企业直接连接用户,获知用户确切需求,摆脱对广告、渠道以及库存的依赖,继而可以做到以成本价销售商品,使商业模式更具粘性与竞争力,在后续与用户的接触中挖掘其他盈利方式。
产品周期趋零,是指更为注重审美和情感体验。工业时代求真,奉行“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工业时代价值网的最重要性能属性。然而,工业时展至今,我们发现科技进步的速度与幸福感增长并不合乎比例,这正印证了《创新者的窘境》中的公理——“技术进步的步伐要快于市场需求增长的速度”。并且“技术越进步,产品生命周期的更迭将越短”,逻辑推导到极致,产品周期会无限趋近于零。换言之,新的技术一经发明就被超越,新的科学一经发现就被证伪,新的产品一经就被宣布过期。产品周期为零也意味着功能体验已经没有最优,消费者对情感体验需求超过对功能体验的需要,审美将代替科技成为互联网价值网最重要的性能属性。
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是互联网价值网的第三大特征。在工业时代中,公司是组织机械化大生产的中心,因此形成了以公司为中心的社会组织。进入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开放融合的互联网消解了中心,每个掌握终端的人都与互联网相连,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一家公司,“U盘化”生存并非空穴来风。在极致的逻辑推演中,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即每个人都是一种工种,两个相同的个人,必有一个被淘汰。
综合以上逻辑推演,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结构是,毛利率为零,产品生命周期为零,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作为一个价值网,它与工业时代价值网在成本结构、性能属性与组织形式上有天壤之别,它的独立性不言而喻。
延伸出来的互联网思维三大法则
以泰勒思想为代表的工业时代管理体系,有效地指导了工商业文明两百多年的发展。但正如哥德尔第一定律所说,任何一个体系凡是自洽的,必是不完全的。一个运转有效的体系,其内部必定逻辑自洽,但凡是逻辑自洽的体系,就一定有边界。毛利率为零,企业如何实现盈利?产品生命周期为零,企业依靠什么生存?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未来的个人和组织是什么样子?应该如何管理?这都是泰勒体系无法回答的问题,互联网正是工业时代管理体系的边界。
互联网思维之一:中间成本为零,利润递延
黄太吉传统美食的创始人赫畅说:“通过改变信息交互手段,改变原行业的成本结构,这就是互联网思维”。这句话并不全对,但离开成本结构谈互联网思维必定是伪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价值网中的企业能够去除中间成本,消除营销、渠道、库存这些对于传统厂商来说天经地义的维度,发动“降维式攻击”。比如小米与特斯拉,通过社会化媒体接触用户,在自有电商销售产品,根据用户预订量分批生产产品,从而实现“零营销费、零渠道费与零库存费”的成本结构,这对于传统厂商来说则不可想象。
而企业往往把这部分省出来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与用户,以后续递延利润的方式获得盈利。换言之,“一次打击”已经不行了,企业要生存,必须获取多次打击的能力。再以智能手机行业举例,传统手机厂商卖手机以销售硬件为核心,把硬件卖给客户,卖完即关系两清,考量的是出货量与市场占有率。而小米卖手机,是跟用户建立长期关系,以经营用户为核心,除了硬件销售,从游戏联运、内容服务、配件销售都可以再获得利润,因而小米追求的是粉丝数、MIUI用户数、版本更迭次数以及软件应用量。数据表明,小米2013年的配件收入已经超过10亿元。雷军甚至认为小米的终极盈利模式是小费模式,以产品的成本材料定价,如果用户满意,则支付小费。通过这种方式倒逼,会让卖方主动提升质量和服务。
以大型零售商为例,国美、苏宁、京东的实物交易毛利都趋于零,国美和苏宁70%利润来源于商业地产,而京东计划从在线金融获得70%的利润。从实物交易到商业地产或是在线金融,这种利润递延的模式,意味着企业从工业时代以商品为中心转变为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从经营实物转变为经营用户,用户成为零售商最重要的资产以及变现的基础。
以Amazon为例,亏本销售Kindle硬件,但通过硬件拉动了阅读器用户的消费。拥有Kindle的用户年均消费达到1233美元,不拥有Kindle的用户年均消费只有790美元,提高56%之巨。即便是卖煎饼这样极为传统的生意,赫畅能够通过自媒体吸引大批粉丝,从卖煎饼到卖社群感兴趣的任何产品,如外星人演讲。小小一个煎饼生意估值已达7亿人民币,坪效超过苹果店,靠的也是多次打击、利润递延的能力。
互联网思维之二,功能成为必需,情感成为强需
进入互联网时代,产品生命周期“快进”,产品的辉煌期大大缩短,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都在速朽。对很多企业来说,根本来不及从产品积累到品牌,就如流星划过。在位企业的既有优势“速朽”,在野企业则凭借一款产品就可以横空出世,一出生就可以风华正茂,小米、微信、余额宝就是例证。颠覆式生存成为这个时代的常态,而企业需要具备的是不断颠覆自我,快速刷新的能力。因此不难理解吴伯凡会发出“在互联网时代谈战略已变得滑稽不堪”的感叹。苹果的伟大,不仅在于它能推出苹果电脑、iPod、iPhone这些极致的产品,也在于它能不断进行自我颠覆,映射的正是这个颠覆式生存的时代。
在一款产品可以颠覆一个巨头的时代,产品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但产品优秀并不等同于技术领先。如罗振宇所说,“工业时代承载的是具体功能,互联网时代承载的是趣味和情感。”亦如乔布斯所言“我们正处于技术和人文的交叉点”,功能属性自然是产品的必须属性,但情感属性上升为一个优秀产品的标配。当我们心甘情愿为iPhone付出高溢价,并非因为它比其他手机有更多功能,而是在为出色的设计与体验带来的美感买单。再对照华为和小米,华为追求功能与技术,任正非曾说手机的三大功能就是通信、图像与操作系统,显然是工业时代逻辑。而互联网企业小米做手机,不仅在功能上超出用户预期,且为手机赋予了“发烧友专属”、“励志”、“酷”等诸多情感属性,给用户超出商业价值的、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是情感体验对功能体验的胜出。
被赋予情感的产品会具有人格化特征,形成“魅力人格体”。互联网品牌则是创始人、产品与粉丝之间的合谋,CEO成为代言人,只需有极致的产品体验,粉丝就会去传播。当营销与产品合一,也就又一次实现了降维。我们看到一方面是中国最知名的广告人叶茂中在微博上发表忏悔,另一方面则是小米手机不做广告投放,将这部分费用用于采购顶配部件、使用高端供应商以提高品质。雷军说:“我过去20年都在跟微软学习,强调营销,其实好公司不需要营销,好产品就是最大的营销”。
互联网思维模式之三,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
逃逸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难改变是观念革新,以及组织、管理的创新。人与人冗合度为零,个人要生存,需要将才能发挥到极致,甚至成为异端。何谓异端?乔布斯在1997年重返苹果后,推出“Think Different”这则广告,为当时已经趋于平庸的苹果重新找到了灵魂。“献给狂放不羁的一群人,他们是不合主流的怪才,叛逆传统的勇士,制造麻烦的一小撮,特立独行。他们观察问题与众不同,他们不喜欢条条框框,更不把正统放在眼里”。这就是异端的真实写照。异端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但是没有人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推动了人类的进程。引领世界的几家公司Facebook、Google、苹果乃至小米,在选才、用人的标准和方法上都秉承追寻极致人才的精神,正极速趋向二维化:要么杰作,要么狗屎,不杰出必须走人。刚刚被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的WhatsAPP仅有55名员工,KaKao Talk开发团队则仅有4人。
当个人走向异端化,就会吸引追随者,从而形成组织的社群化。在Netflix流传甚广的一份人才管理文件中,最为核心的观念是:“你能为员工提供的最佳福利,不是请客吃饭和团队活动,而是招募优秀的员工,让他们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优秀的互联网公司相信,所需要的不是一群庸才,而是几个甚至一个顶尖的人才。因为一个顶尖的人,会吸引一群志同道合、精神投契、水平相当的人。因此,大陆碎裂成群岛,一个个社群应运而生。
人与人之间的冗合度为零,终有一日会达到“人即公司化”,在这一趋势中,公司的边界被打破,公司变轻,团队变小,层级变少,管理变淡。比如苹果极度强调会议效率,无关的人不允许参与会议;小米以米聊群代替组织架构,实施内部项目管理;黄太吉用微信群处理工作,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管理都已经“异化”了。“异化”的管理有三大特点:广义化、外部化与游戏化。首先,管理广义化,小米用快节奏的工作氛围来影响员工的行为,让业务管理来驱动员工管理;其次,管理外部化,让用户广泛参与,以用户的吐槽或赞扬来驱动员工进步;再次,管理游戏化,人人都是游戏一份子,小米的创业难道不就是一场真人秀吗?
“管理与业务谁更重要”的问题不复存在,将员工管理嵌入业务管理,把内部沟通融于外部沟通,把所有的管理、文化、价值观、愿景融于一件事: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产品成了引领、激励和衡量一切的风向标。麦当劳与Twitter都已经取消了COO岗位,未来将会消失的岗位还会有人事、财务、总裁办……通常意义上的管理与产品合一,管理也被“降维”了。
互联网时代下的生存方式:产品型社群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结构和思维模式的分析,我想提出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产品型社群”。这是互联网时代社会组织的新特征,是家庭、企业之外的一种新的连接方式。产品型社群并非互联网文明下企业生存的唯一方式,但这条路径是目前被验证的、且符合逻辑推演得出的一种路径。
借用科幻小说《三体》的概念,高维文明攻击低维文明的武器是“降维”。如果将互联网思维比作高维文明,那么工业思维就是低维文明。当高维文明的入侵者去毛利率、去库存、去渠道、去营销、去管理,将这些独立的维度都降为零,低维文明所受的攻击无疑是毁灭性的。这样一个时代已然来临,传统行业必须“自宫”才能生存,所谓“自宫”就是学会降维化生存。
当各种维度都消失的时候,什么才是互联网时代最为重要的维度?产品与社群。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是产品,与工业时代相比,产品的成本结构与性能属性都发生了重大变迁。产品的本质是连接的中介,过去承载具体功能,现在承载趣味与情感。优秀的产品能直接带来可观的用户、粉丝群体,基于这个群体往往还可以开展更多业务,实现利润递延。当企业能够经营自身的产品社群,做到营销和产品合一、粉丝和用户合一,那么未必要通过产品直接盈利,有更多的盈利方式可供探索。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需要更多地接触用户、粉丝与市场,因此它的组织形式注定是更为扁平的,将实现管理和产品合一,内部和外部合一。
“产品型社群”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比如罗辑思维。罗辑思维是个优秀的产品,它围绕“罗胖”建造,既有高质量的知识分享,又被赋予了“罗胖”的人情温度。产品背后的罗振宇本人“死磕自己,愉悦他人”,在互联网媒体中趟出一条新路,毫无疑问是个异端。正是因为他的不同凡响,“罗胖”这个魅力人格体才能吸引百万级别的用户,形成一个气味相投、互相信任的社群。尽管罗辑思维的视频与微信内容免费,但在社群中,有形形的商业模式可被探索:比如“爱我就包养我”的会员招募活动,再比如前两天震动媒体的互联网出版实验——“不剧透物品清单、不提前预热、不打折销售、仅以推荐人的魅力人格背书为核心的图书报限量闪购活动”,8000套单价499元的图书礼包在90分钟内被抢光。时下传统出版社举步维艰,传统书店哀鸿遍野,打折是常态,但为什么罗辑思维的出版实验能大获成功?罗振宇说是用信任改造传统出版业,我说这是产品型社群的水到渠成。
再比如罗永浩做锤子手机。在工业时代,一个前新东方英语教师能集结这么多资源做一款符合他心目中有工匠美感的手机,是天方夜谭。但在互联网时代,罗永浩的异端气质与工匠精神不仅让他脱颖而出,还集结了一个社群,锤子手机则是他与这个社群相连的一种媒介。这个社群不仅热议并力挺锤子手机,还愿意为这款未曾谋面的锤子手机买单。锤子手机也许只是一款小众的手机,但在未来,也许这种“个人即公司”,只为某个社群定制符合社群精神产品的商业实践会越来越多,成为常态。
尾声:拥抱大时代
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将来不会有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之分,只有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思维的较量。想要生存下去,需要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离互联网最远的事情。小米、特斯拉、微信、嘀嘀打车、黄太吉煎饼、雕爷牛腩、KaKaoTalk、WhatsApp、罗辑思维……他们并非毫无关联的特例,他们如此相似,其内核都是互联网思维。他们的出现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一个降维化生存的时代,一个方生方死的时代,一个颠覆式生存的时代,一个超时空获取资源的时代,一个审美的时代,一个灵性回归的时代。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企业;管理进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4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1
一、引言
互联网企业的商品与服务营销完全依赖于互联网,企业只有在技术力量,信息传递互通能力,线上销售平台构建水平等各方面不断完善与创新,才能在“互联网+”时代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互联网企业不仅要拥有互联网思维,更重要的是不断推动企业管理进化,创新管理思想与方法,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互联网企业对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标准及其特有的盈利机制要求企业自身管理模式同时兼顾合理性,创新性与时效性。互联网企业必须依靠自身的管理进化推动企业的组织重构和经营决策的调整,发挥互联网在企业业务领域拓展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二、互联网企业实现管理进化的必要性
1.技术进步带动管理进步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管理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于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融合发展的互联网企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企业管理模式的时效性缩短,其管理合理性的标准也不断变化。技术进步提高了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企业管理需要不断进化以适应新的变化。管理的流程需要实现速度与质量的协同,开拓企业战略管理实现的新途径。
2.激烈的竞争促进管理变革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竞争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对手不断地技术革新使得企业竞争优势的时效逐渐缩短。企业需要通过管理变革提高自身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信息的快速处理与传递使得资源共享程度大幅度提升,大型企业逐渐丧失交易成本低的优势,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互联网企业必须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依靠管理模式的进化,形成适应市场变化的新型管理模式,从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3.新型组织构建挑战原有管理模式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组织构建目标之一是推动企业内部创新机制的形成,金字塔式的组织构建已经不适应互联网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和外部全球资源互通的新形势,互联网企业内部逐渐形成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日益灵活,新的组织构建推动企业向高效率决策和高度灵活决策的管理模式转变,要求企业激发每位员工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进行管理创新。
三、互联网企业管理进化历程
1.转变以工业规模化为基础的管理原则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消费者赋权的时代,互联网企业创新周期的缩短使得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形式不断变动并日益多样化,线上销售平台的不断完善使得顾客能够极大限度地获得产品与服务的相关信息,互联网企业用户中心观念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规模化管理不能适应企业客户至上的新理念。同时,企业员工对市场的适应性,顾客消费的引导性,自主创新的能动性随着资源高度共享而大幅度提升,规模化的管理原则不适应互联网企业对创新的需求。互联网企业的管理更注重与员工,顾客关系处理模式的创新,致力于形成新的长期高效的激励机制和有利于实现顾客个性化需求的管理原则。
2.转变标准化管理模式
在传统的标准化管理下标准是固定的,“互联网+”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处于迅速的变化之中,管理的标准只有合理性的变化才能企业创新性的需求。管理者必须具有对环境变化快速感知的能力并能够迅速调整适应变化。市场的产品服务不断呈现新的形势,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市场资源的信息共享使得员工创新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标准化管理体系下,对员工的实行严格的监督控制,容易造成对人力资源的不充分利用。适应环境变化的管理标准有利于发挥员工在企业管理创新中自主性和创造性,推动管理进化。
3.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推广
扁平化管理模式下精练的管理层次,适应了企业内外部信息快速流通的新形势,“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内部创新的重要力量,"等级式"管理构阻碍员工创新思维的沟通,限制了员工的发散性思维。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下,互联网企业员工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快速反并高效沟通,提高企业内部的决策效率,有利于企业实行择优决策,利用基层团队的创新推动整个企业的创新。互联网企业的管理速度与管理质量必须同时兼顾,企业需要发掘并培育管理人才,发挥员工在企业管理上的创造性。扁平化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实行团队管理,团队内部自主决策,迅速反应,提高企业产品服务的市场适应能力,是一种有利于营造全员创新氛围的管理办法。
四、小结
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管理进化是企业对环境高度不确定性和迅速变化做出的积极反应。"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管理创新的时代,是一个管理的合理性标准不断变化的时代,企业需要制定新的管理原则与体系,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目前,在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思维的管理理念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本文对互联网企业管理进化形成的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管理的进化需要创造新的思维同时也必须有适应时代特征的特有形式,互联网企业需要完善并不断改进管理模式,管理进化要注重管理的时效性和市场适应性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芳.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品牌研究.2015,04:83-84.
[2]谢青;方辉;张雪.互联网企业管理模式研究――以人人公司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10:87-88.
[3]赵旭.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内容分析研究[J].新经济.2014,08:93-94
威胁与挑战与日俱增
2012年,信息安全在全球范围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与日俱增,网络攻击的趋利性和敌对性愈发明显。
在我国,特定行业专用应用安全产品市场快速增长,随着行业信息化的全面应用和两化融合的深度推进,面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如公安、金融、工业、医疗领域信息系统面临行业特定的安全标准和安全问题,以二代身份证、PBOC2.0金融IC卡、工业控制系统和电子病历为代表的特定行业专用应用安全产品市场快速增长。同时,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快速发展,面向云计算的应用安全、移动安全特别是移动终端安全需求增长成为产业新亮点。
2012年,随着国家在科技专项上的支持加大、用户需求扩大、企业产品逐步成熟和不断创新,信息安全产业依然处在快速成长阶段,产业规模达到216.40亿元,比2011年增长20.9%。信息安全产品主要包括以硬件为主的信息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以软件为主的信息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以及安全服务。2012年信息安全硬件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最大比例,达到53.8%,信息安全软件和安全服务的比例分别为38.2%和8.0%(图1)。
未来3年,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仍然强劲,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安全、用户法规遵从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实力逐步增强、产品更具自主创新性并且更加多元化。2015年,中国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将达到385.59亿元,未来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2%。
展望未来趋势
在市场需求趋势方面,信息安全最大的特点及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就是“问题就是机会”,目前全球网络威胁有增无减,网络罪犯愈发趋于专业化,目的愈发商业化,行为愈发组织化,手段愈发多样化,罪背后的黑色产业链获利能力大幅提高,互联网的无国界性使得全球各国用户都避之不及,造成的损失也随着范围的扩散而快速增多。
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信息安全成了人们的迫切需求,政府、用户、厂商等各方对信息安全重视度逐渐提高。在产品和技术趋势方面,来自新兴应用领域的安全值得引起更多关注:
第一,云计算应用带来的安全威胁正在扩大。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安全变成云服务不可或缺的部分,计算和数据资源的集中化带来了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新问题。云计算环境下,所有的应用和操作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用户通过云计算操作系统将自己的数据从网络传输到“云”中,由“云”来提供服务。
因此,云计算应用的安全问题实质上涉及整个网络体系的安全性问题,但是又不同于传统网络,云计算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新的安全问题。从云计算应用的服务对象来看,主要涉及公共云应用安全、私有云应用安全及混合云应用安全;从服务层次来看,主要涉及终端用户云应用安全和云端的安全,如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安全、平台即服务(PaaS)安全、软件即服务(SaaS)安全、虚拟化安全等。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和抗抵赖性等问题,风险不仅来自于数据丢失的隐患,还来自法规的冲突,例如法规要求对存储数据进行加密,但用户如何知道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是否进行了加密,对于跨国界云服务应该适用哪种法规等。
第二,移动终端普及加速,移动安全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终端的移动计算,正在从个人消费市场逐步向企业应用市场推进。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飞速增长,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催生了各类移动应用的诞生,与此同时新的安全威胁也随之而来:垃圾短信、手机病毒、窃听软件等恶意程序对个人隐私、财务信息甚至企业商业机密构成威胁。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更多新的安全挑战。对用户而言,用户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移动电子商务、移动办公、即时通信等应用,会有大量的重要数据流,黑客等信息窃取者将关注这一平台,安全问题成为重要话题。
对于移动互联网本身,作为定位于开放的信息承载网络,向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在内的所有用户提供IP电话、电子邮件、Web业务、FTP业务、电子商务等业务、WAP业务、基于位置信息的业务、短消息结合业务等具有移动特色的因特网服务,移动互联网自身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通讯安全挑战包括垃圾短信、欺诈短信、骚扰电话、欺诈电话、响一声吸费电话、恶意网址、钓鱼网站、未经用户许可的联网访问等。
而从国家层面,通过移动终端多样化的获取敏感信息方式,再辅之于强后台的同步分析,很容易获取国家的社情民意、舆情动向。这就让中国对信息资源生产、传播和监管的能力面临严峻挑战。针对用户、网络和国家安全层面的移动信息安全技术必须要引起关注。
第三,移动云服务和大数据分析应用将凸显个人隐私问题根据。由于网络传播的广泛性,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将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与现实物理世界不同的是,虚拟世界每个人的身份是以数字代码的形式体现的,个人信息,包括能够对主体构成识别的各种信息,例如姓名、住址、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特征、指纹、婚姻、家庭、教育、职业、健康、病历、财务情况、社会活动、照片等等。
互联网经济是拥抱还是回避
在互联网逐渐成为主流导向的时代前提下,传统的经济市场正一步步被互联网经济吞占,这也使得许多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经济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在今年召开的“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上,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就表达了一些忧虑,他说,“我们要警惕互联网经济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现在有的网商公开说要颠覆传统经济,也就是说要颠覆实体经济。网商应算是虚拟经济,如果把实体经济全搞倒闭了,他还能做什么生意”,“网店搞乱了既有的价格体系,致使企业产品卖不出去、利润大幅下降,一些企业甚至只能关门歇业,这进一步造成了更多人失业”。
其实事实的逻辑却并非如此,电子商务只是互联网经济的一部分,最终也是基于实体经济而发展,倘若说实体经济都不复存在,那么电子商务甚至互联网经济也无从依附。
对于迎面而来的互联网经济,更多的企业选择的是欢迎与拥抱。在8月29日,万达、腾讯和百度在深圳联合召开会,正式宣布在香港注册成立电子商务公司,一期总投资额高达50亿人民币,并且王健林表示,50亿只是第一批投资,5年之间总投资要接近500亿。豪气之中透显的是企业要真正融入互联网经济浪潮中的决心。
由此可见,在当今情境下,面对互联网经济,人们在认识上有所碰撞,一种认为互联网经济就代表未来,因而从内心高度认同,积极创造条件向互联网经济挺进。另一派却对其抱有一定的质疑。而采取积极行动的企业人不仅在意识上超前于他们的同辈们,在行动上也快人一步,在由传统向互联网的转型中抢占行业先机并获得了成功。那么问题来了,互联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或者说,互联网经济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核心的核心,经济的转型
如今,国内涉及到民生的诸多产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没有发现经济已由产品为中心转向了以消费者为中心。对于作为如今消费主体的年青一代来说,互联网已成为了他们的消费习惯,商品极度匮乏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反之面对的是一个极为丰富广阔的商品市场,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仅仅用十几年时间就改变了国人的消费行为模式,而这种商品数量已不再占优,更注重服务体验的消费行为模式则逼着企业不得不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和服务体验,最终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以最为传统的零售业来说,互联网经济对于传统零售业的冲击无疑是革命性的。淘宝“双11”一天的交易额就相当于国内多家零售百货一年的销售额,今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71亿,先不论其中的水分有多大,即使折掉一半,其销售额仍是国内许多实体零售百货所无法企及的。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网络购物的低价优势,面对互联网经济的价格挑战,长期处于垄断渠道的传统零售业要想提升竞争力,将不得不降低价格,让利于消费者,回归商品本身的价值,使消费者在心理上认同实体零售业中也存在着优惠,同时放下身段,真心实意将重点落于服务质量上,从而激发更大的市场活力,使消费者从线上向线下回流,这是当下面对互联网经济冲击中最为明智的一条道路。
互联网经济对于这种转变做出的最大贡献在于能够推动经济的整体服务化层次的上升,在质量与经济附加值上进行提高,由做强转向做优。我们可以看到,在早年的网购平台上,低廉但劣质的商品随处可见,而如今,消费者们往往对此不屑一顾。这使得更加追求质量与服务的电商纷纷出现,在价廉的同时做到质优也成为了大多数电商共同追求的目标。这不仅是互联网经济的一个转变,更是整个经济的一次转型。
近日麦肯锡的报告《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中,对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描绘了乐观的图景。报告预测:预计2013年至2025年,互联网将帮助中国提升GDP增长率0.3-1.0个百分点。这相当于每年4万亿元到14万亿元人民币的年GDP总量。当然,报告中互联网最主要的贡献还不在于GDP贡献,而是转型,“互联网不仅可以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之一,更加重要的是,它还将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这正是互联网经济的核心所在,即透过互联网模式的发展,使经济增长模式由依靠第一第二产业增长转为依靠第三产业增长,换句话说也是由依靠农业工业的增长转为依靠服务业的增长。这是由于数字化的不断提高使得差异化的经济成本不断下降,支撑以提高差异化水平为核心的产业,即服务业快速发展,从而在宏观上支持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上升。由此可使经济服务化增强,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质量,推动GDP更为优质的上升,这同时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优化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而在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央对于互联网经济释放出了极为友好的信号。
就业与投资,第二张王牌
互联网经济的核心绝不仅仅如此,除去促进GDP的增长,服务业比例的提升,它在另一方面能够极大的解决就业的难题。众所周知,就业率是衡量一国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关系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总理曾表示,“经济发展稳定增长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就业。政府要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也是为了增加就业”。而互联网经济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无形中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以阿里巴巴为例,仅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就创造了1200万个直接或间接就业机会,而如果销售额达到10万亿,还能够再创造850万人就业。其中1200万并没有将围绕互联网经济存在的生产流通环节的就业机会算入在内,这相当于整个国家一年的新增就业人口。这也证实前文中宗庆后关于失业的怀疑并不成立,人口是流动的,传统经济方式动力减弱的同时需要看到互联网经济的增长,从传统经济失业的人口最终会流向互联网经济提供的新岗位上,并且只多不少。业内有关人士认为,互联网经济对就业的贡献,保守估计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互联网经济无疑是他们的一根救命稻草。尽管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实体之一,但生存困难、盈利微薄等问题严重的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他们融资、出货的问题。在互联网这一开放的平台上,他们能够方便地推广自己的商品,最近地接触自己的客户,直接面对他们真实的需求与想法,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消费热点与消费需求。在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对其的重要性同开拓市场同样重要。尽管央行始终强调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然而过高的门槛,繁琐的手续,现有体制的束缚,使得中小企业们望而却步,传统金融业服务的对象仍旧是绝大多数大型企业。互联网金融的出现,降低了投资与借贷的门槛,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与周转来源。而这一作用,则得到了来自管理部门的认可与鼓励。
另外,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更有可能推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产生,即分享型经济,在这种环境下,平台免费与应用收费相结合是其特征,既不同于公有制也不同于私有制,暂且可以称之为互联网所有制。这种所有制的好处就在于解决了公私对立的死结,在不影响收益的情况下妥善地处理了公平的问题。企业能够通过此种所有制,借助云端,零成本地复制他们所需的信息资产以及数据化的生产资料,凭借使用权而非支配权介入资本运作,创造财富。换言之,若赢利则将收益中的一部分对价给生产资料所有人,若亏损则不需承担生产资料上的损失。这对那些资金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对的利好消息。
核心之外有优势也有隐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经济的核心在于,推动经济转型,增加就业岗位,活跃中小企业,优化产业结构,而这也恰恰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单看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如今现有的任何一种经济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在经济转型上,它迫使厂商由原来的重量转为重质,提升服务品质;在增加就业上,能够覆盖全年的新增就业人数,缓解就业危机;在中小企业上,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推动其更好更快的发展,转亏为盈;在产业结构上,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布局更为合理,促进经济高质量提升。可以说,互联网经济不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不小动力。
然而互联网经济的优势远不止这些,在推动内需、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国家软实力上也有着不小的贡献,即使这些并非其最核心的优势,但也不能小觑。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互联网金融中的P2P借贷来说,仅今年跑路的P2P网站就达到了二百余家,这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尽管互联网金融获利巨大,远超出传统金融的上限,但还是要注意,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们还需要看到,互联网经济虽是在工业经济上发展而来,但不能刻意强调他们之间的关联性与相通性。在目前这样一个产能过剩的时代,互联网经济的独特性才是最需要去探索的。并且,这对于大多数思维仍处于工业经济的人们来说,他们会在无意间将工业经济的思维方式套用至互联网经济上,虽能暂时缓解其对于互联网经济时代到来的恐慌,但最终还是不利于它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模式;汽车营销;问题;创新研究
随着现代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如何进行营销创新是当前汽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互联网模式的产生对各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模式下汽车营销创新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目前在互联网模式下汽车营销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较低、与互联网企业缺乏深入的合作、缺乏专业化的互联网营销人才等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必须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实现互联网模式下汽车营销的创新,全面服务于汽车行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1.互联网模式下汽车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较低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其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汽车营销的影响更是十分深远。当前,在互联网模式下,汽车营销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较低。一方面,汽车行业的营销管理人员缺乏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其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难以全面贯彻互联网的相关理念和思维,使其在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对互联网的应用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在汽车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其所应用互联网基本都是来宣传其产品和服务的,还没有完全达到营销的层次,因此使其对互联网营销的认识产生一定的偏差,使其营销工作在互联网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显得十分明显。
1.2 与互联网企业缺乏深入合作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一大批专业化的互联网企业,其专门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相关工作,其专门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专业的互联网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各行业的发展步伐。当前,汽车行业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还没有完全与互联网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一方面,其将营销工作视为自身发展的一种单方面工作,认为能够通过自身的营销满足其发展的需求,进而没有动力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这使其在互联网模式下的营销工作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另一方面,汽车行业与互联网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难以对其具体的营销工作进行有效的协商,使其在营销工作难以实现全面的突破,因此其现由于的营销模式和方法难以全面服务于汽车行业自身的发展。
1.3 缺乏专业化的互联网营销人才
人才是汽车行业在互联网模式下实施市场营销的关键。当前,汽车行业在营销的过程中还缺乏专业化的互联网营销人才。一方面,其不注重对现有营销人才的培养,现有的营销人员一般都是汽车4S店中的销售人员,其在工作的过程中还缺乏互联网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营销的过程中难以深入贯彻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汽车行业一般不会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的互联网营销人才,其现有的激励机制和薪酬机制还不完善,难以吸引外部营销人才的流入,使其在互联网模式下的营销工作一直处于较低的层次。因此,由于缺乏专业化的互联网营销人才,使得汽车行业的营销工作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互联网模式下汽车营销的创新对策
2.1 提升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
提升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是汽车行业在互联网模式下实施营销工作的首要措施。一方面,要对现有的营销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在当前的形势下,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工作的重要性,促使其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充分融入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和思维。另一方面,要转变汽车营销的传统理念和思维,使其通过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互联网营销经验,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行营销方面的改革,充分服务于其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2.2 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强化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是当前汽车行业实施营销工作的关键。一方面,企业行业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与专门的互联网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使其能够为其营销工作制定完善的计划,通过互联网自身的优势,对其进行广泛的宣传,进而不断提升其营销的成效。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的合作机制和营销机制,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能够满足汽车行业自身的发展需求,还能够实现互联网企业和汽车行业的双赢,进而不断服务于汽车行业自身的发展。
2.3 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互联网人才
一方面,汽车行业应该对其现有的营销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其充分掌握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而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断借助于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相应的营销工作,全面提升其营销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汽车行业还应该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薪酬机制,不断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的互联网营销人才,使其为汽车行业当前的营销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并使其逐步走向营销管理岗位,为互联网模式下汽车行业的营销工作建言献策,进而不断提升汽车行业在互联网模式下营销的有效性。
总结
互联网模式下为汽车营销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其能够突破传统的营销模式,实现营销创新,进而有助于自身的发展。从当前互联网模式下汽车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必须要从提升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互联网人才等方面实现汽车营销的创新,使其进一步服务于汽车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互联网+;民族地区;发展;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65-1285/c.2016.04.07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刘洋.“互联网+”时代多民族地区发展的挑战及应对[J].克拉玛依学刊,2016(4)48-52.
“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基础平台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社会各行各业的跨界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产品、业务和模式的创新,使互联网连接一切成为一种新生态。“互联网+”时代的六大特征包括“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1]45-62。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多民族聚居地区如何利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应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就成为必须予以思考的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来临是多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
“互联网+”时代是推动多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跨越式发展,丰富社会治理渠道的重大机遇,也是对口援建单位创新援建模式的重要手段。
1.“互联网+产业发展”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 是传统三次产业飞跃的重要动力因素,主要体现为:首先,在第一产业发展过程中构建“互联网+智慧农牧业”,即通过互联网农牧业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系统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特别是构建农牧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互联网实时监控和回溯系统,满足对食品安全有较高要求的顾客的个性化定制需求。第二,在第二产业发展中,“互联网+”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从宏观上推动多民族地区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逐步走向信息化、服务化和全球化,实现“工业智造”及工业4.0;从微观上,“互联网+”通过整合供应链的资源优势,提供用户按需定制的平台进而促进互联网型企业的茁壮成长。第三,必须认识到,第三产业是很多民族地区当前的核心产业,因此利用“互联网+”使民族地区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具生机是一条必行之路。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产业往往被称为第四产业,“互联网+”对于信息产业的影响将会更加直接、更具代表性,使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之路更具潜力。
2.“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智慧生活”确保民族地区发展环境的稳定
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内外部环境,而社会的长治久安是民族地区发展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从这个角度上看,构建“互联网+公共服务”和“互联网+智慧生活”是“互联网+产业发展”实现的先决条件,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需要从公共服务和民众生活两个方面重点开展相关工作。首先,“互联网+公共服务”将先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引入民族地区。“互联网+教育”使少数民族民众在接受教育时既有了更多的选择,也从客观上推动了受教育覆盖面的扩大和整体水平的提升;“互联网+医疗”在少数民族民众求医问药时有更为专业和权威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将少数民族独有的例如藏医、藏药向内地乃至全球推广。此外,在“互联网+”时代,公共服务的主体将更趋于多元化,各公共服务主体的优势资源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得以整合,进而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整体水平。第二,“互联网+智慧生活”对于少数民族民众特别是农牧民的生活将会产生明显影响。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将使人的生活从电器为核心转变为以用户为核心;“智慧出行”将给少数民族城镇居民和农牧民带来更多便利的出行选择;“智慧民生”可实现生活服务信息主动推送、在线预约民生服务等创新;“智慧社区”则在社区网格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智能化,使居民能够享受更为主动、及时、便捷的社区服务。可以预见的是,这些渠道会提升少数民族民众的生活质量,民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进而推动民族地区长治久安。
3.“互联网+援建”思路将实地援建与远程援建两种模式予以有机结合
对口援建是、新疆等民族地区发展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例如在对口实施20余年中,各批次干部深入各地,为高速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席在中央第六次工作座谈会中的讲话指出,“要搞好对口支援工作,优化干部人才结构,把优秀人才选派到条件艰苦和情况复杂地区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2]。由此可以看出,对口援建工作依旧是中央及各地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坚持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互联网+”为实现实地援建与远程援建“双结合”的创新模式提供了必备的技术条件。这首先体现为通过民族地区“互联网+”的建设,民族地区与外界之间网络互联程度不断提升,这样对口援建单位不仅可以实现远程对援助干部的监督与考核,更可以使一大批未能前往民族地区受援地工作的本地干部通过远程援助系统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建议。同时,干部在工作中如果遇到需要原单位配合解决的问题,或者根据受援地需要向原工作所在地区一些招商引资等信息,远程援建系统是最好的解决途径。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民族地区本土的干部群众可以通过远程援建系统的在线培训模块,提升自身工作素质,进而从长远上使各受援地的发展更具弹力。总体上讲,远程援建模式使参与到援建工作中的人员数量明显提高的同时,援建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却得到控制,从而进一步扎实保障援建的总体效益。
二、“互联网+”时代来临给民族地区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的定位应该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性武器”,但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多年以来推行电子政务的进程可以发现,大多数地方政府只是把互联网、电子政务视为解决政府外部事务公开、内部事务办公自动化的策略式外嵌工具,政府的业务流程依旧大量保留传统政务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们只是发展了“+互联网”而非“互联网+”。客观地讲,大部分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相对于沿海地区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跳出“+互联网”的固有思维,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合理的成本在民族地区实现“互联网+”时代所提出的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硬件需求,以及互联网意识培养、互联网人才队伍储备等软性要求,则是“互联网+”时代来临给民族地区带来的挑战。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仍需加强,“互联网+”在民族地区的根基尚未搭建牢固
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互联网+”的根基和硬件保障,是一切信息化工作的出发点。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给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铺设带来了相对较高的成本以及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及各对口援建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各级自治区政府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覆盖面已大为提高,信息通讯能力显著增强。但需要客观认识到,民族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数据鸿沟依然存在,而且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信息化步伐日益加快,这种数据鸿沟时刻面临增大的危险。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主要体现为民族聚居区内不同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覆盖程度参差不齐,以为例,“城镇与农牧区之间的差距尤其明显”[3]77-80,以拉萨为代表的城镇的信息化水平已与内地城市差距不大,但一部分农牧区依旧处于“不能、不会、不想”使用信息化的状态,其中“不能”是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就是农牧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在此基础上,部分地区和行业虽然建设了信息化基础设施,但设施落后、功能缺失。
2.少数民族民众信息化意识培养加速与传统文化保护间的再平衡有一定难度
如果说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民族地区应对“互联网+”时代在硬件方面挑战的话,互联网意识的培养及其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就成为民族地区应对“互联网+”时代在软件方面的挑战。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多元,拥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在少数民族民众间代代相传,民族文化也对少数民族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对于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互联网+”能否在民族地区顺利实施,当地干部群众的信息化意识和互联网思维的培养是必经之路。但目前一部分民众,尤其是生活在偏远农牧区的民众对于互联网的应用还处于较低的层次水平之中,更多将互联网作为娱乐工具,而不是深入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的重要战略工具。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他们“不想”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而由于“不想”又将直接导致主观上不去学习互联网应用技术,最终导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在普及和应用方面的不平衡”[4]50。必须强调的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传承和保护,如何寻求一条“互联网+传统文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则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3.“互联网+”给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意味着政府、企业、公民等各社会领域都需要更多、更频繁地与互联网打交道。作为信息化战略的领航者,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自身的信息化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信息化能力不仅仅代表学会使用计算机、学会上网,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职能分工分别具备以下能力:第一,“互联网+”应用系统开发能力。虽然当今政府业务有外包的空间,但如果在政府部门内部拥有一支可以自行开发“互联网+”应用系统的队伍,无疑是缩减信息化成本的最为有力途径。第二,“互联网+”应用系统运维能力。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维修临时或应急故障。第三,“互联网+”应用系统使用能力。这是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必须掌握的能力。第四,“互联网+”应用系统推广能力。通过政府工作人员的典型示范和教育行为,使各族民众能够同时拥有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能力。第五,跨部门、跨领域沟通协调能力。“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征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对于所有涉及的领域业务、责任相关部门的业务都有所了解,以便协调跨界工作。因此,“互联网+”时代对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但以为例,“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学历文化偏低,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自治区从事这一工作的人群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19%,其中还有5.56%的文盲/半文盲”[5]48-50。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能力提高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民族地区应对“互联网+”时代机遇和挑战的对策
尽管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民族地区势必应该把握住“一带一路”战略下“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有效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将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的滞后之处转化为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潜力所在。
1.完善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使少数民族民众切身体会“互联网+”的魅力所在
互联网意识培养及互联网能力的提升,要从“有形”和“无形”两个角度入手。“有形的手”是指建设信息通讯基础设施,使其覆盖面在民族地区全境无死角,特别是当前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要向偏远地区农牧民居住点倾斜,区内城乡间数字鸿沟要逐步缩小。在此基础之上,要提升信息通讯基础设施提供信息服务的质量。“无形的手”是指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应从自身做起,提升信息化素养,并担任少数民族民众信息化意识和能力提升的典型示范者、技术帮扶传教者,使少数民族民众切身体会到“互联网+”的魅力所在。“有形的手”是“无形的手”实现的基础保障,“无形的手”则是“有形的手”提升效益的必经之路。
2.制定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战略,引导“互联网+”进入产业发展之路
“互联网+”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最直观地体现在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推动上面,而经济发展又可以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评测。“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功能使传统三次产业和信息化产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机遇,“互联网+智慧农业”“互联网+工业智造”“互联网+智慧商业和旅游业”的前景喜人。各级民族自治政府应制定本地区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指导思想、具体路径。应大力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有民族特色的农牧产品、旅游产品的产业化和在线直销,解决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运输壁垒,甚至在资金和人才充裕的情况下组建和开拓自有物流渠道;应大力鼓励农牧民生产使用智能化设备,通过基层农牧业生产单位组团示范效应,逐步推动农牧业生产现代化、农牧业产品商业化、农牧业产品销售网络化;应大力鼓励工业企业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从生产运作、供销商维护、商品销售、企业管理等多个方面实现智能化;应大力提倡各旅游景区在线宣传、展示,通过专有的旅游网站平台为旅游者提供实用信息,实现宾馆、景点门票、租车等旅游配套资源的在线预约及支付。
3.建设互动型电子行政,政府在社会多元网络化治理中起到表率作用
在“互联网+公共服务”和“互联网+智慧生活”中,社会网络化治理呈现主体多元性特征。政府在社会网络化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仅扮演表率、服务导航、质量监督角色,更多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让渡给有资质的社会团体、公民组织、社区及非政府组织来提供。在“互联网+”时代,政府的社会治理工作范围虽然有所减少,但工作的复杂程度、工作的质量要求却在提高,特别是如何在政府与多元社会治理主体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有力的监管及反馈机制,电子行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电子行政主要体现为政府内部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以及政府对外公共服务范式创新,其突出特征是互动性。通过电子行政的G2G(政府与政府间)、G2B(政府与企业间)、G2C(政府与公民间)、G2S(政府与社会间)模式的构建,使多元网络化社会治理可以在一个一站式网络平台上完成。特别指出的是,利用电子行政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使社会治理中的交通疏导、灾害防护、资源协调、社区管理等功能更为直观化和即时化。
4.与对口援建省区联动,在实地援建基础上构建远程援建模式
在继续实施实地对口援建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创新一条新型远程援建模式,有利于让更多的内地省市干部群众投入到援建工作中来,有利于在不明显增加援建成本的前提下,提升援建工作的实效。从具体实施层面上, “互联网+对口援建”平台的建设是远程援建模式实施的起点,应由中央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建设一个国家级远程援建系统,从人员、组织机构和功能上将各对口省市部门和受援地区包含其中,这有利于统一管理,也有利于定期横向对远程援建绩效的测评,更有利于降低远程援建平台的开发成本。从具体功能层面看,在平台内要进行基于援建关系、援建领域的细分,既要保证援建单位与受援单位间援建专有资源的在线对接,也要保障在一定援建领域内资源可被全区按需使用。从运作模式层面看,既要鼓励实地援建干部通过平台与工作单位密切联动,也要提倡内地援建单位工作人员远程向受援地提供在线协助,还要促使本地干部群众通过平台获取在线培训,甚至可以通过该平台面向非援建单位的广大群众征集援建志愿者并进行审核筛选。
总之,“互联网+”时代给民族地区带来的机遇是远大于挑战的。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6]35进入2016年以来,无论的相关重要讲话,还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及发展“互联网+”的重要意义。我们要牢牢把握国家大力推行“互联网+”的机遇,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将民族地区的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马化腾等.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
[2]新华网.中央第六次工作座谈会召开,发表讲话[EB/OL].http:///gn/2015/08-25/7488714.shtml,2015-08-25.
[3]杨晓波.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发展论坛,2013(6).
[4]吴江等.观念环境――公务员和公民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J].电子政务,2004(Z2).
总理在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这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正因为此,“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演进。
(一)国检“互联网+”建设背景
根据总局“互联网+”行动计划,综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资源,共享国检大数据资源,破除“信息孤岛”和“僵尸数据”;搭建智慧豫检大数据平台,配合总局“智慧口岸”和“智慧质检”总体规划,推进我局相关工作。利用信息化平台和业务数据资源,进行整理分析,既可获取全方位的国检数据,又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提高他们的决策水平,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我局党组全省系统信息化工作“一盘棋”的基本要求,坚持切合实际、适度超前的工作思路,一方面推动河南智慧国检平台建设,加快实现检验检疫业务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服务地方政府口岸和特殊开放区域信息化项目建设,实现统一规划、统一验收式的信息化同标同步。支持河南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信息化建设,主动适应外贸形势变化和检验检疫业务模式变化。
(二)国检信息化现状
国检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业务系统和网络系统。
业务系统根据业务内容、工作需要及彼此的交叉关联等特点,业务系统可以分为三大类:1.用户申报系统用于强化国检与企业,及相关部门间的数据传输,实施登记备案管理,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企业申报信息重复录入工作量。2.业务管理系统,这类系统多针对具体业务而开发。3.区域监管系统根据相关业务需要,对特殊监管区域的业务按不同区域、不同环节的情况进行全过程、信息化跟踪监管。
国检网络系统目前使用“分层”的方法,即各分支机构与直属局连接,直属局通过专线与质检总局连接。网内按照功能划分为核心业务区、普通服务器区、互联网服务器区、用户接入区、分支机构接入区、上联接入区等6部分,各区之间通过防火墙等安全设备进行访问控制;通过部署VPN设备实现人员外出期间接入内网办公。
二、国检“互联网+”面临的风险
当前我国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攻击者的演变从单打独斗到有组织团体,攻击动机更具功利性、经济、政治与意识形态的驱动更加明显。同时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安全挑战更加严重。随着公众对办事程序公开、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要求不断提高,国检“互联网+”建设是由传统的窗口模式转变成多种模式、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模式、国检网络从传统的封闭模式转为开放模式,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风险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系统风险
国检业务系统基本使用外包方式进行投标采购,由于公司人员开发水平各异、开发源代码不能一一审核、以及采用系统架构的固有安全风险,导致业务系统出现异常现象。
(二)设备高危漏洞和后门
业务系统的载体在于设备,设备的作为底层的安全犹如一栋大楼的地基,对于国外网络设备的使用需注意安全问题,如多款思科小企业路由器曝出严重安全漏洞、JUNIPER曝高危漏洞、Linux设备TCP连接曝高危漏洞。
(三)病毒风险
计算机病毒具有易传播特性,通过软件下载、电子邮件、文件服务等进入网络内部,删除、修改系统文件,导致程序运行错误或死机。“互联网+应用”为病毒检测与消除带来很大的难度,成为网络安全发展的一大公害。
(四)数据风险(丢失、篡改、泄漏)
数据的价值往往是无法估计,国检的“三单”信息(订单、运单、支付单)含有大量稳私数据,有防止数据丢失、被篡改和被泄漏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五)网络对接风险
国检网络是多区域、跨机构的网络结构,需要与地方部门与其他口岸部门对接,客观上会存在一些“不可信”区域,数据在这些区域进行交换同样面临一些风险。同时由于业务系统逐渐增多,管理人员较少也是影响国检“互联网+”安全的一个因素。
三、国检“互联网+”安全策略
国检“互联网+”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信息化建设也积累了一些安全经验,在建设中不断创新,通过实践和经验逐步提高国检信息化安全。同时,在不断学习兄弟局和其它互联网的安全管理的方案,制订了国检“互联网+”的安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安全体系建设
安全涉及到系统的方方面面,任何一点的疏漏都可能是致命的,必须统一进行考虑。利用自有或外部专业安全技术力量对网络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通信安全、边界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备份及日常运维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发现当前存在的安全问题,明确安全需求,确立安全目标,建立安全体系结构。
(二)信息系统建设
严格按照GB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GBT22080-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进行信息化建设。根据信息系统承载业务的重要性,确定信息系统保护等级,并按照相应等级在需求阶段明确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要求。
(三)信息系统运维
按照网络信息安全三要素信息的机密性、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可用性要求,将安全策略、硬件及软件等方法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防御系统,有效阻止非法用户进入网络,减少网络的安全风险。
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入侵监测(防御)等方式实现实时安全监控,提供快速响应故障的手段。建立安全日志审计系统和安全取证措施,在系统遭到损害后,具有能够较快恢复正常运行状态的能力。
在计算机设备上采用统一管理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病毒网关,在入口处抵挡病毒的入侵和破坏并控制其在网络内部的传播;并通过安全软件对计算机进行认证、终端安全检查。
利用ITIL对服务管理提供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最佳实践的标准和规范,具有对系统资源、用户、安全机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和量化。
(四)人员管理与培训
国检“互联网+”使用者为人,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人员安全使用系统,规范操作手册,也是提高国检信息化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领导力;互联网时代;SURE模型
当今社会已不单单存在传统的工业模式,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和迅速发展,人们举手投足之中无不与互联网有着密切联系。不仅如此,它还颠覆了许多传统的商业模式,正在重塑焕然一新的商业模式。当商业模式都发生变化时,企业如果沿用就有的商业模式,必然被这一股来势凶猛的互联网潮流所淘汰。因此,企业应该在组织架构和管理理念上做出相应改变,进而对领导力要求做出调整,必须培养互联网时代特点的领导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纵观国内互联网企业,可以从中找到共性:组织中每个个体都需要领导力。组织架构的扁平化趋势,对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费用,扩大管理幅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产品研发通常以项目组的形势开展,适应性强,机动灵活,容易接受新观念、新方法。所谓领导力是指在职责范围内以最小代价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组织效率的核心素质。互联网企业之所以具有以上两个鲜明特点,是因为其利用了互联网极速反馈与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更新产品。一线员工在扁平化组织中可以讲新鲜发现最快传递到管理层,便于发挥自己才能并成为“伯乐”的“千里马”。同时员工还可以快速洞察客户需求,并及时带领团队完成需求改进的工作。这些方面都对企业整体领导力提出了要求。腾讯公司便是很好的典范,企业内部鼓励创新,从而实现了公司的组织目标乃至战略目标。
经过课题攻关,中科院基于领导过程构建了领导力五力模型(苗建明、霍国庆等2006)。可以认为,领导者必须具备如下领导能力:
(1)对应于群体或组织长期目标的能力(前瞻力);
(2)感召力和影响力;
(3)对应于正确而果断决策的能力(决断力)和控制力。
这五种关键的领导能力就构成了领导力五力模型。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不能按部就班,应该以用户为导向,通过产品的快速更新和迭代实现企业的昌盛发展。设定明确的生产目标计划只会增加经营管理的风险,互联网市场客户需求的多边形和不确定性,要求企业做到快速应变和把握。旧有的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体制只会扼杀员工创新思维和能力,降低企业整体效能发挥,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应授权更多的员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自主性,激活企业创新力。
全员领导力在互联网时代不可或缺,以下从九个方面阐述:
愿景比管控更重要愿景就是公司对自身发展的蓝图构想。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的小企业会更注重在弱肉强食的竞争中如何生存下来,但是尽管如此,也不可忽视愿景在公司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已经发展、壮大的成功企业而言,一个美好的愿景蓝图是企业走向巅峰的关键一步。
信念比指标更重要优秀的企业总是能树立正确的信念。例如,Google公司口号是“永不满足,力求最佳”,充分展现了全公司齐心协力,追求卓越的信念。
人才比战略更重要企业管理者应以人为中心,而不能以事为中心,通过塑造企业文化吸引优秀人才。认识到人力资本更重要。
团队比个人更重要管理者应为“和事老”,努力协调员工部门之间的关系,促成项目的顺利完成,而不是忽略团队整体效能,凸显个人英雄主义。
授权比命令更重要在当代,已不是集权管理的时代,企业管理者应该将更多的权利,如决策权、知情权、表达权等下放到企业职工当中去。一味的揽权会降低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平等比权威更重要尽可能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当中去,以免怨声载道。员工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但是最终决策权仍掌握在管理者手中。
均衡比魄力更重要明智的管理者总是特别关注对自己情商能力的培养,因为懂得情商是一项内在素养。情商高的管理者通常都能出色地协调员工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且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理智比激情更重要光凭对事业的一腔热血和激情,是长久不了的,关键还得有清醒的头脑。管理者只有对自己能力有清醒的认识,才不会在决策中顾此失彼,本末倒置。
真诚比体面更重要管理者应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注重对员工工作生活的细致的观察和了解,充分认识到同理心在领导中的重要意义。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重塑合适的领导力呢?以下提出SURE模型,顾名思义,有把握的领导力模型。
S(Speedy Production):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推出满足需求的产品。
U(User Orientation):以用户为导向,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真实诉求。
R(Resilience):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思维。
E(Encouragement):以人为本,发挥激励作用,重视员工个性需求,如实行自主福利计划。
总之,互联网时代要求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视全员领导力的培养,而不只是管理层的一呼百应,一线员工领导力同样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本管理》,2015.01.[M].
关键词:中小企业;网站建设;品牌塑造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2-0000-02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过度到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模式,例如能源、金融等仍然保持全民所有制,其他的轻工业、重工业等多个领域已经逐步开放。在第三产业领域诞生了很多中小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有效补充。但是由于这些中小型企业经济基础淡薄、经营业务单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重视自身的品牌建设。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不能像大公司企业那样花费大量的公关费用进行品牌宣传及品牌推广,那就更需要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依托互联网进行企业品牌的设计与管理,而网站建设及推广就是较为实用而又适用的模式。
一、中小企业网络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简单地说,品牌就是使某个产品或企业与其他产品及企业区分开的一个标识。这个标识可以是公司的名称、公司的简称、公司的形象LOGO,特殊的广告语或者网站域名等等。例如可口可乐的名称、波浪标识等等都形成了企业及产品的标识,并被广大客户及用户接受及广泛认知,进而形成了品牌忠诚度,塑造了品牌的无形价值。品牌标识由于其较为容易记忆和辨识,使得客户一看到或者一听到,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都能立即把这个产品或企业与其他同类区分开来,而网络品牌就是在互联网中建立而形成的品牌。
随着全球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品牌的影响力也越发显著。网络品牌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在网上,甚至也在线下造成了很大影响。网络品牌可以在网上影响网民的行为,并且形成一种品牌诚信,并且通过网民之间的口口传播形成口碑效应。企业品牌的设计战略及发展受到自身经济条件、周边环境及国家政策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在以往的企业品牌营销及推广中,往往是大型企业的公关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策划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一区别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的新媒体,以其廉价、直观、传播速度快、受众覆盖面广等优势,成为中小型企业品牌建设的最佳选择。
随着互联网2.0的广泛应用,微博以迅猛的方式席卷全球,为企业网站建设及品牌塑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契机,因此作为中小企业决策者以及网站建设工作人员,应当从企业品牌设计层面中的网站建设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当前人民群众对信息接收载体已经发生转变这一现象,探讨中小企业网站建设的新应用,采用更为适宜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品牌战略服务。
二、中小企业网络品牌的塑造及网站建设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企业的网络品牌形象。中小企业决策者逐渐意识到企业网络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不仅仅希望通过企业网站对外进行企业形象展示和产品服务介绍,更希望通过一些企业相关照片及文字等多种方式向更广阔的消费群体进行展示。而企业网站如果建设得好,不仅是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更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成为宣传企业文化、传递管理信息的渠道,更通过互联网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展示了企业生存及发展的优势及动力。同时,企业网站也可以为众多意向客户了解产品及企业打开了方便之门。互联网信息传输及时迅速,加上在手机应用平台的开发及推广,完全可以以单体式的传播速度呈现几何性信息爆发,具备高效率、范围广、低成本的特点,能够为企业打响知名度、增加无限商机和可能。中小企业网站建设及品牌塑造可以参看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一)要先制定品牌规划,才能进行相应的网站建设架构规划
网站策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网络营销的效果和网站的运营,所以网站策划对于网络营销和网站运营至关重要。在进行网站建设时,必须以企业自身的需求和网络营销为导向,对网站建设进行相应的规划,编制完善的网站策划实施方案。首先必须确立企业形象及标识为中心的网站形象设计和内容组织,网站内容规划不仅仅局限于栏目的设置和内容的堆砌,而是根据不同行业领域的不同需求以及需要推广的内容、行业、产品等情况,确定网站所要体现的信息重点和信息关联,将内容最完美地表现在网站上,以最贴切的形式传递出最佳的网络视觉效果。
(二)选择容易辨析及记忆的域名
域名的选择是企业域名战略中较为关键也是最为困难的环节。对于一个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来说,通用顶级域名当然是首选,除非企业意向的通用顶级域名已经被抢先注册,而且对方索价过高。使用通用顶级域名不仅显得大气简洁,而且可以彰显企业的互联网全球化理念。一般而言企业域名的选择沿用以下标准:
1.必须使用属于自己的独立域名;
2.域名最好短小容易记忆;
3.连词符的使用;
4.域名中包含关键词或相关词汇;
5.域名以.com最好;⑥域名注册以品牌优先。
(三)网站视觉设计必须切合企业品牌形象及惯用色系
自国务院总理提出的“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一股跃进式的“产业互联网化”热潮在全国蔓延开来。其中,以汽车领域的“互联网+”现象体现的尤为明显,传统汽车企业纷纷亮出自己在“无人驾驶”、“智能互联”方面的研究成果,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也涌进了汽车圈,试图借“互联网智能汽车”成为汽车制造商。
然而,很快就有业内人士开始批驳这种热潮带来的乱象,指出互联网汽车绝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汽车”,无论是传统汽车行业还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必须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全新的发展生态。
在此背景下,3月20日,由寰球汽车主办,寰球汽车旗下媒体平台《汽车商报》承办的“思辨互联网汽车”高端论坛,在浙江乌镇召开。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ITS中心主任李斌、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沃尔沃汽车中国区自动驾驶项目负责人田小陵、财经专栏作家石述思、第一代科技媒体人项立刚、互联网专家刘兴亮等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企业家和社会精英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关于互联网汽车,互联网经济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的话题。
不是一场发言秀
这绝不是一场为任何人准备的浮于表面的发言秀,因为现实情况已经不允许企业和专家高谈阔论。
目前,一直在无人驾驶方面先行一步的美国,在今年1月,由总统奥巴马带着运输部长Anthony Foxx,高调宣布未来10年政府要投入40亿推动无人驾驶发展,并将在6个月内出台无人驾驶汽车指导原则;英国政府则计划于2017年开始在高速公路上测试无人驾驶汽车,如果该计划顺利实施,无人驾驶汽车在2020年以前能在英国全面普及;甚至在去年底召开的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也涉及到了自动驾驶的议题。
很显然,中国并不是第一个发现智能互联汽车重要性的国家,更要命的是,中国也不是站在该技术领域制高点的国家。也就是说,想要在智能互联汽车方面拥有领先地位,必须要依靠国家政策和企业研究的共同推动。
正如寰球汽车董事长兼CEO吴迎秋在论坛一开始所提到的:“汽车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是大变革的风口;而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使得汽车行业的变革成为了可能,这种新技术可能带给汽车很多有关于安全、节能、环保,乃至对汽车重新定义的东西,同时也深刻的改变了人们对汽车的认识。然而,对于中国汽车、中国汽车市场以及中国消费者来说,该如何看未来的汽车,大家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未来汽车的定义
的确,目前的智能汽车圈已经成了谁都想走一遭的红毯,上至传统汽车大佬、下至名不见经传的小车企,外加各种互联网公司都声称他们已经研发出、或正在研发中的汽车产品具备最先进的智能互联功能。其实,大量汽车产品不过是加上了一些远程控制、人机交互、呼叫救援等功能,就敢对外宣称自己是智能互联汽车;而不少互联网企业甚至连产品都没有,就能拿着所谓的战略计划四处拉风投,被戏称为“PPT造车”。
其实,这些“汽车手机”并不能概括智能互联汽车的全部定义,在此次论坛上,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阐述了他眼中的未来汽车,他表示:“主导未来汽车与交通有四大要素,一是消费者行为的变革,二是IT和通讯技术的变革,三是基础设施的变革,四是人类文化的变革。未来汽车除了动力和工艺外,将更多聚焦时尚、科技和跨工业间的融合,尤其与IT和通信行业的融合;另一方面,进入高度智能时代的未来汽车更注重用户体验,同时将实现零排放和零伤亡,并向着使用共享的方向发展。”
同时,李书福还评价了现在大量互联网企业加入造车阵营的现象,他认为目前的造车运动正在中国如同发烧般地蔓延。“有梦想值得鼓励,‘中国梦’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但对于汽车工业来讲,实干比梦想更重要。”李书福表示。
殊途同归
事实上,像李书福这样的有识之士,已经看清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一些有能力、有担当的企业,已经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展开了研究,而就目前所取得的成果来看,不同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相对丰富的成果。
比如Google无人驾驶,自2009年宣布项目启动开始,至今其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行驶了300万英里(约483万公里),并且企业方面一直在为无人驾驶立法奔走呼吁;来自硅谷的UBER,为消费者带来了汽车共享的概念,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覆盖了121座城市,据称UBER未来的目标是用无人驾驶汽车取代有人驾驶汽车,让UBER真正成为一种交通方式;在17年前就开始关注汽车智能化的沃尔沃,如今已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的代表企业,并且是中国汽车界首个在实际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的企业,就在去年,沃尔沃推出全球首款具有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车型全新沃尔沃XC90,而接下来推出的旗舰级豪华轿车全新S90,配置全球最先进的高度自动驾驶技术Pilot Ass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