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庭矛盾法律知识

家庭矛盾法律知识

时间:2023-12-28 11:53: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庭矛盾法律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家庭矛盾法律知识

第1篇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人民法院不断深化司法为民工作主题,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提供司法便民、利民服务,做到“用心关注民生、悉心体察民情、耐心倾听民声、精心排难解忧”。

开展流动服务

法院组织法官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开展流动审判,方便群众诉讼。同时,加大法律宣传力度,重点宣传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村民答疑解惑,引导村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大量征地拆迁矛盾,法院在全区率先成立了房屋征收与补偿审判庭,专门解决因房屋征收与补偿引发的纠纷。在城新区等征收现场设立“法官服务室”,选派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6名法官担任派驻法官,开展诉前调解和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向村民发放宣传材料和便民联系卡,主动征询群众意见,与群众面对面谈心,争取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法律调解使90%的居民与政府达成征收协议,搬离征收现场。在旧城改造工作中,法院通过努力协调,使15个“钉子户”顺利搬迁。

为企业排忧解难

法院树立服务企业发展就是服务民生基础的观念,积极探索和完善服务企业发展长效机制,拓展法律服务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企业排忧解难。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法律服务机制不完善,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共同研究如何建立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法律服务部门,如没有法务部门的企业可尽快建立,已有法务部门的企业则研究讨论如何加大法律对企业发展的服务力度。面对近年来涉及企业案件偏高现象,法院在认真总结审判实践的基础上,从加强企业依法管理入手,向相关企业提出司法建议书12件,收到各单位落实回函10件。同时,在企业职工中开展经常性法律知识讲座,讲述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案例,让大家引以为戒,努力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全力打造经济发展优质软环境。

深入社区“送法”

法院加强与街道办事处下辖各个村委会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经常组织法官为辖区村民集中开展法律知识、经典案例讲座,重点讲解婚姻家庭、民间借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物权法等常用法律知识和村民组织法等,使居民了解更多法律知识,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法律保障。院领导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由征地拆迁和补偿款而引发的矛盾在法院民事案件中占有很高的比例。针对这一情况,院党组立即组织法官进行调研,出台了化解此类矛盾的工作方案,并要求相关庭室认真排查,一方面给当事人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及时与村委会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对案件当事人进行联动调解。同时,加大送法进社区、进农村的活动力度,帮助群众了解法律的真谛,教他们运用法律来解决矛盾纠纷。

(作者单位:海拉尔区人民法院)

编 后 语

海拉尔区法院通过开展司法便民、利民服务,提高了法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他们以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以群众认可的方式查清事实,以群众接受和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以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诠释法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审判服务,做到了公正廉洁,司法为民。

第2篇

“我承诺,我们一定下大力气,加强上下联动,确保‘法律七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宗教场所)工作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今年初,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在市“法律七进”工作推进会上作出庄重承诺,各责任单位也立下军令状,务必使‘法律七进’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被全国普法办表彰为“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市人民政府被表彰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见证了我市推进依法治市,大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的丰硕成果。

“和事佬,这么早又要去哪里普法?”10月31日一大早,在华蓥乡间小道上,正在田间劳作的向永琴一眼就认出了几名身着绿马褂“背篼法律图书馆”的普法人员。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去古桥街道土桥村普法宣传。近两年来,“背篼法律图书馆”的普法人员利用周末,用轻便的背篼背着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图书,走村串户,向村民宣传普及法律知识。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村民们不仅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还融洽了家庭关系、邻里关系,过去许多因小事引起的矛盾纠纷大幅减少,村民们也亲切地称他们为“乡村和事佬”。

这只是我市转变思路,创新方式,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受到法制教育洗礼的一个缩影。此外,岳池、邻水等县也将法制宣传与本地特色相结合,让特色农家曲艺文化、红色文化、剧团文化与法治文化“嫁接”,精心创作法制曲艺、法制文艺小品等系列法治文艺作品,把枯燥的法律知识艺术地融入群众休闲生活之中,开展法治文艺(送法下乡)巡回演出活动,寓教于乐,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法治教育,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今年3月,武胜县针对该县农村空巢老人多、留守儿童多、法律知识匮乏等特点,充分整合司法所、工商所、律师事务所等力量,组建农村网格法律诊所,通过采取电话“听诊”、上门“出诊”、定点“义诊”、定期“巡诊”和集体“会诊”等方式,为基层群众延伸法律维权服务触角,打造农村“一小时法律服务圈”,使村民们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为给广大群众营造学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我市根据各类群体不同的法律需求,量身订制“法治大餐”,组织法制宣传志愿者、法律工作者、社情民意信息员,深入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寺观教堂等地,围绕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为群众量身打造了一套丰盛的“法治大餐”。截至目前,我市已组织1000余名法制宣传志愿者开展志愿普法专项活动109场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10万份(册)、法律服务便民联系卡45000张,播放流动法治电影127场次,举办法治文艺演出26场次。

“感谢司法局,感谢法律援助中心,你们帮我争取了赔偿款还带生活物资来看望我,真是太感谢你们了!”4月11日,前锋区护安镇护坝村村民陈某对前来回访的前锋区司法局“基层法律服务小分队”感激地说道。据了解,三年前,他不幸遭遇车祸,落下残疾,花费医疗费10余万元,肇事方又拒不赔偿,一家人的生活难以为继,所幸及时得到了法律援助。

陈某受援案只是我市开展“法律七进”活动,无偿援助的众多贫困群众中的一例。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678件,服务受援群众15973人次,有力地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此外,我市法律顾问已累计提供法律咨询8935人次,参与调处矛盾纠纷1634件,帮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合同、协议等1300余份,为和谐广安、法治广安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广安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加快迈入全省经济发展第一方阵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支撑。

“以前不懂法,做事都由着自己性子来,现在不一样了,我做事之前都会思考这样做是否属于违法行为。”近日,在谈到“法治大院”学法天地宣传栏发挥的作用时,武胜县双星乡柏老村村民王大爷这样告诉记者。据了解,“法治大院”不仅融入了与农民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还将村规民约专项列出,主要体现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五方面内容,规范了村民行为,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深受村民欢迎。

柏老村“法治大院”只是我市拓宽普法阵地,丰富法制宣传内容和形式的一个缩影。我市为大力推进“法律七进”活动,全面培育法治文化、营造法治氛围,积极将法治文化与城市文化、民俗文化相结合,积极推进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小区等特色亮点工程建设,重点打造了一批以武胜县飞龙-白坪法治文化示范带、山水绿城法治文化小区、邻水县复盛乡龙腾新村法治文化大院为代表的法治文化阵地,让群众在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法制教育,形成了法治建设遍地开花、全域覆盖良好局面。

第3篇

 

一、全面开启人民群众的法律智能,提高司法行政公信力

 

面对社会法治程度不断提高,而人民群众获知的法律知识相对不够对等,而影响对党和政府公信力正确评价,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缺乏自觉认识和维护自身权益等问题,采取多种形式,致力于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很好地发挥了一方面约束规范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另一方面,使人民群众逐步走上学法知法用法的轨道。

 

1.坚持基础物质保障到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普法教材和宣传资料是最基本的基础物质保障。五年来,县司法局共投入资金52万余元。订购领导干部、公务员等《法律知识读本》5100册;自行编印“六五”普法宣传读本四种10万册,《人民调解员读本》1万册,《依法治国宣传丛书》3种5万册,普法挂历9万张。全面满足了普法工作的需要和“六五”普法规划的落实。

 

2.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要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领导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组织全县机关干部开展《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知识大奖赛;开展“法治中国的地方实践”论文征集活动;在全县党政机关和司法、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每月一法”刊授学习活动;组织机关、单位公职人员参加“六五”普法网上法律知识考试,提高领导干部、公务员法律素养。

 

3.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突出以各种“纪念日”、主题“宣传周”、“宣传月”为重点,广泛开展集中宣传活动。五年来,共组织开展“法律广场”宣传活动70多场次,共计发放《宪法》、《刑法》、《劳动法》等30余部适用法规宣传资料10万份;发送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律师、土地、禁毒、计生、维权、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税收等内容的宣传资料30多万份,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6400多人次。?开展“法律大集”宣传活动170场,法律走进边远村屯送法宣传143场。发送“六五”普法宣传册7万册,普法挂历4万张,“依法治国宣传丛书”3万册,各类法律宣传资料10万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7900人次,30多万人受到教育。

 

二、全力服务社会稳定大局,提升司法行政公信力

 

1.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专项活动。五年来,全县组织县、乡(镇)、村(居)、屯四级人民调解员、及人民调解信息员,多次深入1616个自然屯,采取普遍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做好土地林地、婚姻家庭、邻里等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共排查纠纷近万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3%以上。仅2015年全县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478件,同比上年增长39%,真正做到了大事不出乡镇,小事不出村,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2.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加强特殊人群管理。社区矫正人员和两放人员是维稳工作中的重点人,做好这两种人的稳定工作是维稳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县在矫社区服刑人员400多人,安置帮教人员600多人。近年来,共为2名社区服刑人员和10名两放人员办理了低保。2015年由司法局投资5万元建立了省级规范化的过渡性安置基地——宾县永和蔬菜有限公司过渡性安置基地,当年安置5名刑释解教人员。

 

三、加大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和公义,提升司法行政公信力

 

1.公证工作以服务民生和社会稳定为目标,扩大公证业务服务领域。公证处每年办理各类公证案件300多件,公证处还完成了多起帮助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讨薪的工作,避免了矛盾激化传升的不良后果,促进的社会稳定。

 

2.法律援助工作作为全县法律惠民工程项目已经成为弱势群体主要的维权手段,每年法律援助案件都以两位百分比数据上升,受援群众不断扩大。避免了“缠访、闹访”的现象,正确引导当事人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诉求,使群众“访政府”变为“司法行为”解决。

 

3.法律服务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社会的重要服务手段。该局致力建设一支优秀的法律服务团队,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第4篇

按照《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的实施意见(2014-2016)>的通知》文件要求,近三年来,县司法局结合全县依法治校和法治教育工作实际,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成效明显,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健全法治教育队伍

一是指导全县中小学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由县司法局牵头,联合县检察院、县法院、县公安局、县委政法委、县关工委成立的法治副校长和辅导员队伍主动进校与班级对接,加强青少年法纪自律意识,对青少年法纪规范、道德行为、人生理想价值、心理及习惯矫正、学校同学关系和社会家庭关系处理进行讲解与引导;二是培训了60余名法治课老师,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主要教育法律法规纳入教师业务学习的主要内容,提高教师法治素养。

二、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

一是建设法治教育基地。紧密结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打造武警县中队、熊猫青少年宫、县看守所三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二是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网络。落实学生家长第一监护人职责。与家长签订责任书,加强工作联系与沟通,促使家长切实承担起未成年人的第一法定监护人的责任。同时,通过召开家长会,加强学生家长的法治宣传工作,培养其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依法维护子女合法权益的意识;三是打造学校法治文化建设亮点工程。在每个学校设立1个法律图书室,开辟1个法治宣传专栏,各班黑板报定期有法律知识的内容,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四是开设家长普法教育讲座。组织退休法官、人民调解员分别到实验小学等学校,为学生家长开展以“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普法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家长运用法律法规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法治教育

一是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以“六个一”丰富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即开一次法治班会、看一部法治教育视频、谈一次观后感、进行一次法律知识问答、办一次以法治为主题的黑板报、上一堂法治课。强制度建设,促进法律进校园制度化、常态化;二是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主题讲座。县司法局牵头开展“法雨育人”进校园系列讲座活动,组织法律服务人员适时召开法治讲座,教育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三是我县各学校普遍组织广大学生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法治在我心中”、“普法大调查”、“拒绝进校园”、“远离网吧”等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广大青少年的法律和法治素质;四是上好金秋开学“法治第一课”。利用法治讲座、班团会活动、等形式,向同学们传达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以案说法”,向同学们宣传了遵纪法律法规的必要性,使同学们深刻的认识到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和违法犯罪的危害及后果。

四、发挥职能作用,关心关爱青少年

一是开辟了青少年义务法律咨询热线。法援律师认真承办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案件,对初次犯罪的青少年进行“一对一”的正面法制教育和思想工作,既保障了未成年被告人的辩护权,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又增强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对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或重新犯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在矛盾纠纷排调中,重点关注七类青少年。明确要求各乡镇司法所,在进行日常矛盾纠纷排调工作中将流动务工青年、行为不端的“双差生”和“流失生”、曾有不良记录的失足青少年、家庭教育失范的闲散少年、服刑人员子女、流浪儿童、留守儿童等七类青少年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掌握苗头动向,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防患于未然;三是扎实做好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各基层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人员,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关心和帮助“回归”青少年,联合社区干部、包片民警、司法所人员、学校老师对失足青少年实施“一助一”结对子的帮教措施。

第5篇

*同道*年参加工作,*年调进法院工作至今。20*年被任命为*法庭副庭长。在平凡的岗位上,他能够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用法律知识和真诚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纠纷,受到了当地群众和同事们的好评,得到院党组的肯定,多次被县法院表彰,20*年被自治区高级法院授予自治区法院系统先进个人。尤其在法庭这个最贴近老百姓的地方,他能够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的投进到自己喜爱和尊重的审判业务中往,以公正、*、高效、为民的司法理念指导自己的司法实践,抱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以精湛的法律知识,廉洁无私的工作作风,奋力拼搏在第一线,唱响了法律的赞歌

一、政治坚定,善意学习,刻苦钻研

*同道政治坚定,善于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工作实践中,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心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以专家型、复合型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参加法院组织的政治学习活动,注重学习、深刻领会党在新时期对政法工作的要求,以“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法律制度至上”作为自己工作的指南。在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及大学讨论活动中,能够积极参加学习,认真记录笔记,结合本职工作撰写了学习心得和党性分析材料。通过学习自觉的强化自身党性修养,进步思想政治素质,做到了学以致用,使学习讨论活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二、加强实践,注重调节,促进互动

*同道在平时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业务学习,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法律知识付诸于审判实践,审理了大量的民事案件。所审理的案件,都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关,做到了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几年来所审理的案件中,98%的案件做到了案结事了,当事人能够服判息诉。尤其在法庭工作后,审理的案件大多是由一些邻里关系、生产经营关系、婚姻家庭关系等引起的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大多积怨较深,矛盾轻易激化,稍不留意,会引起大的事件。为此该同道能够将一个“情”字贯串与案件的全过程,耐心细致的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以情感人,以心调节,辩法析理,努力化解双方当事人的矛盾,让他们在*的气氛中,理智的对待双方的矛盾纠纷,再加上自己细致进微的观察、沟通和揣摩当事人的心态,立足事实,勘定是非,适时的进行调节,这样,即使由于意见分歧太大而达不成协议,做出判决,当事人也能服判息诉,案结事了。在党号召*社会的今天,更加注重调节工作,是促进辖区人民安居乐业、*相处的重要途径。为此在院党组的安排和组织下,在全庭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法庭积极开展建立了“三调联动”机制,让每一起矛盾纠纷能够化解在萌芽状态,探索出了一条可贵的经验,那就是以司法、行政、基层人民调节组织三方进行有效配合,互动的而不是各自为阵进行调节,最大限度的体现基层调解职员人熟地熟的特点,对纠纷矛盾进行有效化解,从而防止矛盾纠纷升级恶化。很多矛盾纠纷的调处仅靠法院的气力是远不够的,*非常注重凝聚各种气力参与调解,帮助调解,密切与辖区乡镇政府、派出所、村委会的关系,形成协力攻克矛盾纠纷的调解关。同时,多年来坚持对人民调解的指导,针对乡、村两级调解组织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本村情况,但法律知识较为缺乏的情况,*法庭加强了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法律业务指导,近年来共指导人民调解工作160余人次,并将常用的法律编辑成册,分发给调解组织,并且注重与人民调解的双向互动,建立了法庭、调解组织联系手册,做到互通有无、互相协助。并在辖区各村建立了巡回审理点,方便群众诉讼,同时以实际案例进行了普法宣传。在此机制的探索中,该同道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竭尽全力,为完善该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上级部分的好评。该同道参与调节处理的案件,服判息诉率高,自动履行率高,当事人满足率高,为辖区构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顾全大局,乐于奉献,注重团结

*同道以党对法官的道德与制度要求塑造人格魅力,凡事能够顾大局,讲奉献,讲团结。在多年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原则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讲,真诚待人,认真做事。那里有困难,就到那里往。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是他的工作场所,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晚上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除了尽职尽责完本钱质工作外,服从组织召唤,服从组织安排,对院里安排配合县上开展的中心工作和从事院里的其他工作时,都能积极参加,不以任何借口推拖。如县上开展的“防汛救灾”,“计划生养大突击”,“产业结构调整”等及院里多次实施的集中执行、送法下乡、破产企业收缴债务等都进行了积极的参与。在工作中,不叫苦叫累,兢兢业业。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对法官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同道经常性的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把不滥用权利作为座右铭,对自己约法三章“秉公执法不参假,廉洁自律不谋私,无私奉献不索取”。凭着这种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思想信念,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他都能坚遵法官的职业道德,永葆新时期法官的本色,扞卫着法律的尊严。

固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法官,但在他身上,却闪烁着当代人民法官的情操与风采,他正以出色的工作、廉洁的作风和无私的奉献,履行着一个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为天平增辉,为国徽添彩。

第6篇

一、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基层司法所担负着落实依法治国方针的大量基础性工作,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是司法所最基本的工作。法治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原则,一是制定的法律是良好的法律,二是制定的法律得到普遍的遵守。只通过普法教育让公民了解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才能使公民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在实习期间,从工作中接触到案例了解到基层人民法律知识的严重匮乏和法律意识的欠缺,深感普法宣传的重要性、紧迫性。在实习期间就普法宣传开展了如:准备法制讲座的资料、制做各种宣传道具、出法制墙报等实际性的法制宣传工作。面对基层农村堪忧的法律现状,我实习所做的工作显的如此杯水车薪。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么一个问题:农民的法律意识应该怎么样去培养?经济发展了,法律意识才能上去吗?我们要不要针对农民进行一场思维传播,用我们自己的声音去传播法律,这样做作用能有多大我在思考着。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司法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二、指导管理基层人民调解工作

基层纠纷调解组织一般有三级,即:镇调解中心、管区调解站和村调解委员会。镇的司法调解中心是一个多层次,有多个部门(如派出所、计划生育服务站、工商行政管理所、民政办、办等)参加的综合体,司法所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对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整、充实,提高调解委员会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调解质量等都由司法所指导。实习期间参加组织村调委会成员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和人民调解卷宗的归档;对司法所人民调解卷宗进行归档的实际操作。从人民调解卷宗归档工作中了解到基层纠纷的一些特点:一是主体的多元化;二是纠纷类型的多样化;三是纠纷多因小事引起。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三、法律咨询

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是怀法所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法律咨询这方面的工作在实习中遇得比较。只遇到一起有关房屋买卖合同的咨询,这或许和基层公民的法律意识的欠缺有很大的关系。不能因为公民法律意识的欠缺而对基层法律咨询工作的放松乃至懈怠,相反更因得到加强。在基层没有法律服务所建制的情况下,司法所更应探索如何为群众进行法律服务,帮他们排忧解难。只有在通过公民的切身体验用法律维自己的权益后,才能更加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使其知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安置帮教

安置帮教工作,是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国家规定期间内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管理活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帮教;二是对刑期释解教人员予以就业前过渡性安置工作。

实习期间在安置帮教方面主要做了几点工作:一是为全镇的刑释人员建立帮教档案;二是检查落实帮教工作;三是对外出打工刑释人员进行电话考查帮教。

刑释人员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面对生活他们显得比常人更艰辛。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发现他们谁都不愿被排斥在社会之外,他们的内心其实很脆弱。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社会的宽容是他们最大的渴望;社会的公平是他们迫切的期待。安置帮教工作正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帮助刑释人员减少他们回归社会障碍。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减少犯罪机率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他们为自己曾经的过错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赎清了他们曾经所犯的罪行。在法律面前他们和我们一样平等,我们有何理由排斥他们?

五、参与人民调解工作

人民调解,是指人民群众运用自己的力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自治活动。它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是司法所的重要工作之一。司法所在基层人民调解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依法解决干群矛盾和各种热点、难点问题,调处民间纠纷;指导村级调委会的工作;解决跨地区、跨行业的矛盾纠纷;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法制宣传教育;解决矛盾纠纷,设立协调方案,调防结合,落实协调措施;承办上级交办的疑难问题,确保把问题解决在本乡镇内。

为了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司法所每个月都会在全镇实施定期的矛盾排、调解工作。在实习期间有幸参加了司法所每月一次的定期矛盾排查、调解工作。在对全镇进行的矛盾排查中还参与了人民调解工作,在工作中发现基层矛盾纠纷主要集中在:婚姻家庭、财产债务、相邻关系等方面。其主在成因在于对法律知识的不了解,往往在了解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后矛盾纠纷就会得到解决。为此我在想:农村要怎么样的法律?我们送法下乡,送什么法?送《刑法》、《经济法》?送最需要的法--与人民群众自身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实习还撑握了一定的人民调解工作的方法与技巧。首先,法律知识要系统撑握,知识面要广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矛盾纠纷;其次,在调解工作中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法";再有,就是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以及原因是民间纠纷的五大要素。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五大要素是做好各类民间纠纷调解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可以说,掌握好这五大要素是调解好民间纠纷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技巧。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司法制度,同是也是社会安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基层人民调解的缺失将直接导致当事人之间矛盾的升级,最终矛盾演变成犯罪。不但当事人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还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好基层人民调解制度,对于摆脱司法的繁琐、节省司法成本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发展好基层人民调解制度的过程中能使群众逐步抛弃"法"即"刑"的观念,接受法律,形成法律意识。

第7篇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遵循教学计划和不改变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情况下,对学科内容的知识进行巧妙设计,努力寻找切入点和渗透点,向学生讲授该课知识的同时,将法律知识融入进去。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学会集体小主人———自主选举班委会这一课的时候,我利用教材和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本班的学生自主选举班委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民主选举的方法,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体会民主选举的意义,增强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民主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学习《信任是做人的根本》这一课,利用书本上的案例:广州发生了严重的“假酒中毒”事件,导致50多人中毒,十多人死亡。在向学生讲授诚信是一份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规则,同时也让学生树立了保护产权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可以解决法制教育与一般教育在课时上的矛盾。渗透教育追求的是与主课内容的自然融合,并非教师在主课上专门设置时间进行法制教育,而是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不仅丰富了主课的内容,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其次,可以较好地解决法制教育与教学计划之间的矛盾。课时少、教学容量大是当今义务教育的一大特征。如果法制教育的内容根据主课的内容而确定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没有必要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也无须重新编制专门的法制教材,通过教师对主课的内容进行巧妙的安排就能实现法制教育;第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法律知识本来就是抽象乏味的条文,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把这些法律条文通过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演绎,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实用化,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在教学案例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充分讨论,透过实例,掌握法律知识。例如,我利用《法在我们身边》这一课的事例:我们社区有一个叫玉娟的同学,今年11岁,父母下岗后,家庭生活困难,因此,家里的人不打算让她上学,要让她到大伯开的饭店里打工。让学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首先,我问学生:由于家庭生活困难,玉娟的父母让孩子辍学打工这种做法对吗?孩子们都说不对,玉娟应该上学读书,但是,至于为什么不对,孩子们就说不上来了,于是我就相机给孩子出示有关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玉娟的父母的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其次,玉娟的大伯也违反了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规定: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这样一说,孩子们都明白了自己原来享有如此重要的权利。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合品德教学游戏对学生进行

遵纪守法的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习得知识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我们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可借助情境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守法。例如,在讲授《学校生活有规则》这一课,我在没有讲明规则的情况下进行游戏比赛,选男生5人,女生6人,男生传沙包,女生传乒乓球,哪一队先传完就赢。游戏结束后,同学们争论不休,都说不公平。针对这种现象,我相机给学生引入关于规则的教学,告诉学生游戏规则是由参加游戏的人共同制定的。如果游戏没有规则,或者有规则而不遵守,游戏就无法进行。在讲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他们知道,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则也是由人们共同制定的。规则有大有小,国家法律就是最大的规则。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不守法,国家就不能安定,所以同学们要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作者:刘惠琴

第8篇

(一)人民调解员队伍数量偏少和素质偏低与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纠纷难以协调。

一、人民调解人员不足。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名义上由该村的村支部书记、村长等负责村上日常事务的2-3名相关人员组成,但他们一般“身兼多职”,不能专职专责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调解覆盖面窄,难以适应频繁发生的社会矛盾纠纷的需要。

二、人民调解质量偏低。村级人民调解人员大多缺乏法律知识积累,不能良好地运用法律知识有理有据的调解矛盾纠纷,多停留在讲情面、谈道理的基础水平阶段,遇到矛盾复杂、涉法面广、专业性强的纠纷则束手无策,难以有效化解纠纷。

三、人民调解工作积极性差。村级人民调解工作多面向的是村民之间较小的争议和家庭内部的矛盾,若遇村民田间地头的争议,常有“一点小事,他们自己能处理”的心态;若遇家庭内部矛盾,更有“那是别人家事,不方便插手”的消极思想,最终出现了小纠纷不处理,大矛盾处理不了的状况,严重挫伤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积极性,阻碍了村级人民调解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人民调解经费无保障是阻碍村级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开展的现实因素。

一、经费无保障导致调解工作难以有效开展。限制于交通、地理环境等因素,到某地调解一桩纠纷,往返步行往往需要几个小时,乘坐时下农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摩托车则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而村级人民调解工作经费无保障的现实因素,导致调解员辛苦工作的同时还要自掏腰包,阻碍了调解工作有效开展。

经费保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而对于调解不收费的村级人民调解工作来说更是迫切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经费短缺导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不够,各种纠纷隐患得不到及时清除,增大了矛盾纠纷的发生率。

(三)人民调解相关制度的滞后与调解工作的社会需要相脱节。

首先,我国现行的人民调解制度并未赋予人民调解工作与其重要性相称的法律地位。《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村级调委会是下设在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的群众性组织。另外人民调解协议虽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只有在人民法院审查并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之后才可申请强制执行,故调解协议对当事人的约束十分有限。其次,我国现行的人民调解制度并未切实解决开展调解工作的组织保障、物质保障、人身安全保障等问题。

探索村级人民调解工作新突破,应从基层环境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做好村级人民调解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充分发掘人才,形成完备的村级人民调解工作体系,把调解好农村各种纠纷矛盾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要建立和恢复村级调委会组织网络,做到村(社区)、单位、企业都建有调委会,各居民小组建有调解小组,坚持“求精品、求实效”的原则,形成一个循环联系的村级调解网络。要着力解决人数少、素质低的问题,充分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聘请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干部为特邀调解员,吸收懂法律、懂政策、群众拥护的离退休干部、教师、复员退伍军人等参加调解工作,组成一支有规模、出实效的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农村基层稳定的重要力量。

(二)抓好调解人员素质培训,为做好村级人民调解工作强大的人力保障。

要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切实抓好村级人民调解主任、调解委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调解人员了解到人民调解的性质与任务、基本原则与工作方针、工作程序与方法、工作制度与纪律、工作地位与作用等等。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调解人员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人民调解员,要为人公正,严于律已;要立足服务,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要学习法律知识和调解技术,勇于探索开展调解工作新方法;要通过培训,提高调解人员对做好新时期调解工作的思想认识,调动他们做好调解工作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合力强的战斗集体。

(三)保障并加大经费投入,为做好村级人民调解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第9篇

(一)抓长效机制建设,制定了《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评估考核暂行办法》。

在总结“五五”普法以往考核评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评估考核暂行办法》。《评估考核暂行办法》采用百分制的考核标准,对普法工作评估考核的内容、方法、考核结果的运用都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评估考核的内容涵盖四大部分,(1)保障机制包括组织领导、人员到位、经费落实、设施建设,共计6项,分值占20分;(2)工作措施,包括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资料齐备、普法对象、宣传形式宣传载体和工作创新,共计12项,分值占30分;(3)任务完成,包括普法对象法律素质,法律意识、司法行政执法部门公正司法、依法行政情况、依法治理工作,共计19项,分值占40分;(4)社会评价,包括群众评价、领导评价、基层单位干部职工评价,共计3项,分值占10分。考核评估的工作方法,明确规定实行半年督查和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评估采取听、查、看、问、评的方法进行,即听取被检查单位的工作汇报,看有关资料和制度建设,查阅干部职工的学法笔记、心得体会、理论文章,开展问卷调查、综合评估等办法进行。考核等次分为优秀(90分以上),合格(70分—89分),基本合格(60分—69分)和不合格(59分以下)四个等次。同时强化工作措施,确保评估办法贯彻落实。一是坚持定期研究。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听取两次以上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二是强化督促检查,做到年度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一年至少督促检查两次,随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三是严格奖惩兑现。对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普遍建立了普法工作台帐制度,每次考核结果均进入优秀等次的列入普法工作先进县区、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评选范围,有一次不合格的即取消评优选先的资格。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之中。

(二)抓学法制度落实,保证普法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坚持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每季度学习一次法律知识制度,机关干部每月4小时学法制度和干部职工每人每年不少于2万字的学法笔记制度。二是坚持法制讲座制度。我们每年坚持举办1-2次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法制讲座,至目前市上共组织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法制讲座3次,分别邀请省委党校、西北政法大学教授主讲了《实施十一五规划与法制保障》、《五五普法与构建和谐社会》、《《西部大开发与法制环境》专题法制讲座,还邀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范鹏做了十七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参加学习1102人次,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的政策法律水平。三是落实学法用法考试制度。市县两级都能按照“集中考试、独立答卷”的原则,坚持每年对干部职工进行一次法律知识集中考试,市上四大班子领导成员和其他部门的副地级以上领导干部38人还参加了省上组织的法律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均达到了优秀等次。四是建立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制度。至目前,中心小学以上各级各类学校共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1168名,指导学校师生积极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制专题班队会活动,协调有关部门整顿学校周边的小摊点、/!/经营性网吧等,有效地推动了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净化了学校周边教育环境,五是建立了市县普法讲师团(组)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市上从公、检、法、司、 工商、党校等部门推荐,成立了18名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较高法律理论水平的同志,成立了市普法讲师团,巡回各县区、市直单位开展法律宣讲活动。各县区也都成立了普法宣讲组。市政府还成立了法律顾问团,服务政府依法决策。

(三)抓“法律六进”活动,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根据“五五”普法规划要求,我市积极开展了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单位、进学校活动。

在农村,认真实施“四进农家”工程和农民工维权宣传活动,广泛培训农村“两委”干部,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并依托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普遍建立了法律辅导站和法律图书角。以来,市委每年都组织“送法下乡”活动,散发宣传资料3余份、接待咨询群众4500余人次,各县区免费发放《农村实用法律手册》,制作播放法制专题片,开展“法律广场”、“法律大集”活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市还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活动。

在机关,督促各部门、各单位普遍建立健全了普法学习制度,制定了普法学习规划,做到五年有规划、年度有计划、月月有落实的普法学习工作制度。镇原县推行了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及四大班子会前十分钟学法制度。市纪委在向全社会公开招考选拔副处级纪检监察领导干部考试中,法律知识的考试内容占到60%。在社区,积极建立法律志愿者队伍,创办社区居民学法制度,设立社区法律宣传橱窗,定期不定期的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活动,在主要公共场所张贴法制宣传画;设立法制宣传栏,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法律学习服务。在学校,继续深化法制副校长的主导作用,采取法制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法制文艺演出和组织学生参加公捕公判大会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制宣传。镇原县从司法、公安、教育等部门抽调35名同志,深入全县10多所中小学开展青少年学生违法违纪调研活动,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撰写了《加强学校法制教育,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加强法制宣传,依法维护权益》、《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与学校教育》等法律讲稿,到全县27所中小学巡回开展法制报告,在部分学校还邀请学生家长参加讲座会,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共同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互动。目前各学校普遍做到了教材、师资、课时和内容“四落实”,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格局已基本形成。

在“企业,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讲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个体经营者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企业学法用法的指导思想、学法内容、学法方式等都作出了明确要求;同时结合我市企业改制的实际,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指导企业建立学法用法制度,开展争创诚信守法企业活动,目前工商部门已向182户企业颁发了诚信守法企业证书。

在法律进单位中,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尤其要求主管公园、车站、影剧院、青少年宫等部门,在所辖范围内开展社会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开设橱窗、展出图板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四)抓普法阵地建设,积极开展主题法制宣传。

一是创新宣传载体,与甘肃日报每日新闻网站合作,签订协议,开办了“奋进中的普法”网页,及时宣传报道普法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工作动态和安排部署。9月,对建立的“法治网站”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版,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上学法平台。市气象局利用兴农网、团市委利用局域网开展行业法律法规和宣传教育。在人民广播电台开设了“普法天地”专题栏目,播出时间为每周三、四下午19:40分,每期10分钟,及时宣传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市上的重要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坚持主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3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型的《公证法》宣传活动,召开了《公证法》宣传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结合《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颁布施行,翻印《条例》4000余册,免费向各行政执法部门、西峰油田作业区发放,同时组织市环保局等十四个部门在西峰城区开展了大型的宣传活动。去年8月份,市依法治市办与长庆采油二厂合作,开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在电视台播放保护石油管道法制动漫专题广告片,并在市广播电视台开设法制专题栏目,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在“6.26”国际禁毒日,市、县(区)出动流动宣传车,召开公捕、公判大会,展出禁毒法制展板进行宣传。

(五)抓专项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开展了“打黑除恶”、“春季风暴”、“命案必破”、以及打击“偷盗自行车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集中侦破了一批刑事犯罪案件,严厉惩处了一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二是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各行政执法部门为了突出普法教育工作的实效,不断加强对各类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查处和打击假冒伪劣、欺诈行骗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开展市场秩序、市容市貌、交通秩序、违章违规建筑等专项治理活动。据统计,两年多来,全市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624起,案件总价335万元,查处偷逃税案231起,罚缴补缴税款360万元,查处食品餐饮违法违规经营户1052户,行政处罚510户,依法取缔60户,捣毁制假窝点47处收 缴盗版书刊8000多套(册),依法取缔非法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18家,停业整顿32户,查纠工程质量问题71件,依法103起。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整治活动,既宣传了法律知识,维护了法律尊严,也净化了市场经济秩序,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三是加强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连续两年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抽调的工作人员,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紧密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工作,有效地排查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3871件,调处3802件,调处成功率为98、2%。通过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开展,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提高了普法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10篇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调整充实了领导机构,建立了以区级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区直机关和单位也普遍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成员,形成了组织领导有力,普法机构健全,办事人员精干的良好局面。区政府在认真总结前四个五年普法工作经验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分解细化了任务,落实了责任措施。各乡镇街道,区直机关和单位也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订了普法实施方案。层层召开了动员大会。

(二)注重队伍建设,发挥骨干作用。为全面落实《规划》,提升法制宣传教育水平,区政府高度重视发挥普法骨干的作用,在树立服务理念,建设一支服务型法制宣传教育队伍上狠下功夫。整合充实了普法讲师团、普法宣传员、普法志愿者和法制副校长等普法队伍。分期分批对区56名普法讲师团成员、68名乡镇街道普法辅导员、102名区直局级单位普法辅导员、村(街)600名宣传员和56名普法志愿者进行了培训,组织他们深入学习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调把服务意识、服务理念自觉地融入普法工作实践中,会宣讲,会答疑解难,会调处矛盾纠纷,把单一的法制宣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普法讲师团为机关、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宣讲相关法律法规80场,听讲人员达到177690人次。乡镇街道、区直单位普法辅导员共宣讲法律法规362场,使293200人次受到了法制教育。

(三)创新形式,增强实际效果。一是搞好“三项建设”。第一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全区731个村(街)全部设立了法制宣传栏,每个乡镇街道1-2个村(街)建立了法制图书角,全区编印《农民常用法律知识问答》10000余册,订购《农民法律知识读本》20000余册,村民学习法律有了方便的场所和书籍。部分村(街)还开办了“每周一法或举案说法”广播,法制宣传服务台(站)在农村成为一大亮点。第二推进民主法制村建设。以“法律进乡村”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村民自治机制得到进一步落实,使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得到有力的保障。全区已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52个。第三注重社区、村街业余文艺队伍建设。目前,全区有业余综合文艺演出队38个,业余文化协会8个,基本覆盖全区社区、村(街)。各级普法部门与文化部门密切合作,加强了对农村业余文艺队伍的管理,加大对演出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农闲时节举办文艺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了趣味性和吸引力。二是积极开展跟进式法制宣传工作。区内成立了由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组成的法制宣传教育跟进服务小分队,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法律咨询,参与合同的草拟、审查,培训工作人员,从源头上把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项目建设中的失误。先后50余人次深入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配合乡镇政府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答疑解难,保证了征地、拆迁等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开展重点时段、期间的法制宣传工作。首先是借助农村土地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时段,向群众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选择群众易于接受方式,因地制宜,因事而宜,因人施教,把集中讲解与个别解释相结合、与现场提供法律服务相结合,大大增强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其次是借助农村集市、各种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专项宣传活动开展宣传服务,效果十分显著。

二、取得的成效

(一)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主要体现在:区委、区政府始终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放在重要位置,定期研究。“xx区领导干部讲法报告团”经常深入基层,带头宣讲法律。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法制讲座、法律考试等制度得到很好落实。20*年和20*年度分别有1200名和1462名领导干部参加法制讲座和法律知识考核。全区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法制理论水平、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公务员法制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区组织了公务员《公共管理(mpa)知识精华读本》、《物权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并进行了考试,取得了良好成绩。全区1390名行政执法人员集中进行了职业道德、行政执法实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行政法律知识培训,全部通过考试持证上岗。司法人员通过学习培训,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三)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得到了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日益加强,全区235所各级各类学校配备了专兼职法制课教师,聘请了237名兼职法制副校长,全部实现了教材、课时、师资、大纲、考核、法制副校长“六落实”。开展了教师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举办了中小学生法律知识讲座。组织法律专题讲座362场,听课学生达28万余人次,举办法制报告会110余场,法治实践活动300余次,直接接受教育和参加法治实践活动的学生达5万余人次。教师依法执教水平、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以及遵纪守法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

(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学习得到了广泛开展。先后组织企业法人代表、经营管理人员参加的法律知识培训536场,24341人次接受法制教育,全区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诚信守法的理念和意识不断增强,职工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

(五)农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全区以“法律进乡村”为载体,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坚持贴近农民思想观念,贴近农民法制水平,贴近农民行为表现,贴近农民实际需要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活动。以各种形式集中开展普法活动100余次。先后对2000余名村街干部进行了轮训。村干部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家庭法律明白人”在农户中的比例日趋增多,农民的权利义务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有了新的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少数单位及领导干部对普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普法是软任务、软指标,积极性不高,重视不够,有的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有的单位虽然制订了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但抓落实力度不够。普法工作缺乏广度和深度,重部门法、轻公共法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阶段性的活动较多,经常性的宣传教育较少。相关档案资料积累不全,个别单位的档案资料还是一片空白。

2、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区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偏少,其指导、协调、检查、监督等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有些部门和单位存在普法工作人员缺、设备差、经费少的问题。有的单位普法联络员兼职过多,普法工作精力难以到位。一些部门和企业还没有普法联络员。全区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普法大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普法考核机制、督查机制有待完善。

3、重点对象的普法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不够系统、全面。二是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存在着“盲区”,法律宣传教育手段单一,形式不活。三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还要进一步强化。一些企业普法组织机构不健全,没有普法宣传员和联络员,工作难以开展。

4、工作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不够。表现为视野还不够开阔,思路还不够宽,破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招法不多。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入手,采取必要措施,切实提高全社会对法制宣传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今年是“五五”普法中期评估之年,应对照《规划》要求,认真总结,对好的做法和经验,要继续坚持,巩固提高。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分析原因,研究相应的解决办法。要研究制定深化法制宣传教育的具体措施,强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推动普法工作整体上水平。

(二)进一步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区普法《规划》明确了此次普法的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要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确定宣传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保证对普法重点对象宣传教育目标的实现。特别是,《规划》首次把农民作为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要把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作为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环节来抓。目前看,农村部分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发生矛盾纠纷时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选择上访,造成基层问题突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应着力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宣传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土地承包流转、基层民主自治、治安管理等法律法规,使广大农民准确了解和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知识和法律途径,自觉遵纪守法,自觉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依法化解矛盾和纠纷,依法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村务管理。加强村级“两委”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管理水平和依法处理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第11篇

法制教育是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形式,使学生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培养和提高法律素质,形成良好的守法和护法习惯,自觉树立法律权威。从小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接受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师要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语言、理解的情境,让他们明白教师话语的含义。法律知识比较单调乏味,如果对学生照本宣科地讲解抽象的法律条文,或者借助于听一两次法制理论教育讲座,都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为那样的教育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不但不能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用消极的方式去抵触,从而背离了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因此,教师有必要将现行各类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开发,并把开发出来的法制因素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响法制教育的旋律。《品德与社会》教材安排了相当丰富的法律知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征,充分利用品德课的资源,对学生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法制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遵循教学计划和不改变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情况下,对学科内容的知识进行巧妙设计,努力寻找切入点和渗透点,向学生讲授该课知识的同时,将法律知识融入进去。

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学会集体小主人――自主选举班委会这一课的时候,我利用教材和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本班的学生自主选举班委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民主选举的方法,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体会民主选举的意义,增强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民主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学习《信任是做人的根本》这一课,利用书本上的案例:广州发生了严重的“假酒中毒”事件,导致50多人中毒,十多人死亡。在向学生讲授诚信是一份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规则,同时也让学生树立了保护产权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可以解决法制教育与一般教育在课时上的矛盾。渗透教育追求的是与主课内容的自然融合,并非教师在主课上专门设置时间进行法制教育,而是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不仅丰富了主课的内容,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其次,可以较好地解决法制教育与教学计划之间的矛盾。课时少、教学容量大是当今义务教育的一大特征。如果法制教育的内容根据主课的内容而确定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没有必要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也无须重新编制专门的法制教材,通过教师对主课的内容进行巧妙的安排就能实现法制教育;第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法律知识本来就是抽象乏味的条文,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把这些法律条文通过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演绎,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实用化,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在教学案例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充分讨论,透过实例,掌握法律知识。例如,我利用《法在我们身边》这一课的事例:我们社区有一个叫玉娟的同学,今年11岁,父母下岗后,家庭生活困难,因此,家里的人不打算让她上学,要让她到大伯开的饭店里打工。让学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首先,我问学生:由于家庭生活困难,玉娟的父母让孩子辍学打工这种做法对吗?孩子们都说不对,玉娟应该上学读书,但是,至于为什么不对,孩子们就说不上来了,于是我就相机给孩子出示有关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玉娟的父母的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其次,玉娟的大伯也违反了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规定: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这样一说,孩子们都明白了自己原来享有如此重要的权利。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合品德教学游戏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习得知识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我们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可借助情境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守法。

例如,在讲授《学校生活有规则》这一课,我在没有讲明规则的情况下进行游戏比赛,选男生5人,女生6人,男生传沙包,女生传乒乓球,哪一队先传完就赢。游戏结束后,同学们争论不休,都说不公平。针对这种现象,我相机给学生引入关于规则的教学,告诉学生游戏规则是由参加游戏的人共同制定的。如果游戏没有规则,或者有规则而不遵守,游戏就无法进行。在讲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他们知道,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则也是由人们共同制定的。规则有大有小,国家法律就是最大的规则。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不守法,国家就不能安定,所以同学们要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五凤小学)

第12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家庭平安是社会平安的基石和前提。我市是一个人口大市,共有家庭280多万户。家庭平安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社会的稳定。家庭是妇联组织传统的工作领域,妇联组织在平安家庭创建和基层妇女矛盾纠纷调解中是主角,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妇联组织要把“平安家庭”创建作为妇联参与平安徐州建设、促进社会稳定的切入点,做好、做足、做活小家庭的平安大文章。

一、抓宣传教育,在提高妇女素质上狠下功夫

一是以“五五”普法启始年和妇女“法制宣传年”为契机,在全市深入开展普法宣传进村庄、进社区、进学校、进公共场所、进家庭活动。年内将进行100场次与妇女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层层培训法律骨干,做到级级有懂法律的专业人员,村村有法律明白人,家家有了解掌握法律知识的成员。二是把“八荣八耻”教育和妇女“四自”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评选活动,组织“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演讲,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尊敬赡养老人、科学教育子女、夫妻相互忠诚,在全社会倡导人人遵纪守法讲文明、家家尊老爱幼传美德、户户友善互助倡和谐。三是依靠新闻媒体建立“妇联维权发言人”制度,每年从“妇女维权法庭”审理的案件中跟踪二、三件具有社会影响的大要案,以获得“审结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二、抓排查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上狠下功夫

一是加强与公、检、法、司、民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暴投诉站、家庭暴力庇护中心、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和妇女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积极维护受害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二是进一步健全基层妇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摆上妇联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妇联系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健全完善村组两级妇女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在全市推广铜山县柳泉镇每十户推选一名信息员、一名调解员的成功经验,组织村妇代会主任、十户联调员和巾帼维权志愿者主动深入居民小组及家庭排查矛盾纠纷情况,对摸排出的“问题家庭”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及时调处,定期回访。建立村(社区)信息员台帐,连同排查出的“问题家庭”台帐一并上报县(市)区妇联,对有重大隐患的“问题家庭”及时上报市妇联,指定专人跟踪调解,做到排查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把我市因婚姻家庭矛盾引发的民转刑案件的发案率压降到最低限度。三是进一步完善市、县、镇妇联系统网络,完善领导专家接待日、重大报告、统计分析、工作目标考核四项制度,协助党和政府做好上访妇女的宣传引导、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工作。

三、抓平安创建,在示范带动上狠下功夫

一是在全市开展争创“零家庭暴力村(社区)”、“无无理上访妇女镇”、“无妇女犯罪镇”活动。二是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道德水平为重点,以创建平安、健康、文明、祥和的家庭为目标,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从自身做起、从自己家庭做起,积极创建“平安家庭”。通过广泛深入的创建活动,在全市形成“人人关心治安、家家争创平安、村村参与防范”的良好局面,力争到20*年底,全市有98%的家庭参加平安家庭的创建,有90%以上的家庭达到“平安家庭”标准,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的稳定,积“小平安”为“大平安”。三是精心培育一批“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户,使“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做到学有榜样,做有标准,赶有目标,推动全市“平安家庭”创建深入开展。

四、抓救助服务,在化解不稳定因素上狠下功夫

一是关注弱势妇女群体,通过“家帮家、邻帮邻”、“爱心奉献、情暖万家”、“春蕾助学”等扶贫济困活动,帮助贫困妇女儿童和她们的家庭及时走出困境。二是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去关心他们,组织他们学法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三是关注徐州籍劳教、服刑妇女及未成年犯,继续开展“帮教送温暖”、“失足妇女与社会同行”帮教活动,帮助她们树立法律意识和“四自”精神,早日回归社会;继续组织全市女企业家以真诚的爱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做好对她们的思想帮扶、就业帮扶和对其家庭的经济帮扶、对其子女的教育帮扶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