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

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

时间:2023-12-28 11:53:18

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

第1篇

一、研究背景

韩国是我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国,其占中国入境旅游的市场份额近年来也是逐步增长。随着中国与韩国的外交关系的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各个方面的合作也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这也为韩国来华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境内,是1982年由国务院委托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图国家计委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12月因奇特的石英砂岩大峰林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其自然风光以峰称奇、以谷显幽、以林见秀。其间有奇峰3000多座,这些石峰如人如兽、如器如物,形象逼真,气势壮观。峰间峡谷,溪流潺潺,浓荫蔽日,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称。选择张家界作为案例地是因为韩国游客是张家界最大的外国客源市场,张家界不仅是韩国游客来华最主要目的地之一,其中有一部分游客已经是第二次第三次以上到张家界旅游,可以说它是韩国游客重游极具代表性的旅游地。

二、研究意义

从实际的角度来讲,分析韩国游客到张家界旅游的动机有助于经营者提高森林公园旅游品牌的海外市场竞争力,提高其品牌价值;提升其旅游品牌形象,提高其在境外旅游的市场认知。提高张家界森林公园旅游品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实现可持续经营。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品牌塑造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评价,从而为森林公园旅游品牌塑造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三、消费者自我一致性

自我一致性是指消费者具有偏爱形象与其自我概念相吻合的产品或品牌的特性。它反映的是自我概念与品牌形象相匹配的程度。Sirgy指出,消费者会在自我概念与产品形象之间产生一种心理比较:如果认同该产品形象,就会体验到高度的自我一致性,对产品态度就更加积极,与产品的关系就更加密切。Aaker指出,消费者偏爱自我一致性的品牌,并发现消费者对符合自身个性的品牌比偏离自身个性的品牌的认同更为积极的态度。Mugge和Govers则表示,自身个性与产品个性相吻合(所谓产品与消费者个性一致性程度高)的消费者比那些自身个性与产品个性不吻合(即产品与消费者个性一致性程度低)的消费者对产品具有更强烈的品牌依恋。McEwen,W.J.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品牌形象与消费者自我概念的一致性程度对品牌依恋程度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品爱形象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即品牌功能性维度和品牌独特魅力维度,前者是说明产品本身的功能和服务,后者则是说明产品本身带给消费者的一种无形感受,一种精神寄托。消费者自我概念一致性明确定义为“消费者自我概念与其认知到的某一品牌的品牌个性之间的匹配程度”。消费者自我概念一致性可通过现实自我-品牌个性一致性(现实自我一致性)、理想自我-品牌个性一致性(理想自我一致性)、社会自我-品牌个性一致性(社会自我一致性)和理想社会自我-品牌个性一致性(理想社会自我一致性)四种不同维度体现出来。

如果某个品牌能帮助消费者维持或建立一部分自我,那么消费者将期待付出更多努力来维持与该品牌的联系并对其产生强烈的认知和情感联结,这种感觉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品牌依恋。根据自我一致性理论,我们知道消费者会根据品牌形象是否符合自我概念而产生满意或不满意、喜欢或不喜欢的态度和情绪。Hans和Daniel(2007)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一个具有合适性格的品牌,能使消费者感觉到这个品牌适合自己,是“与我相匹配的产品”,因此会更愿意支付于这种“关系”,并与之建立一种品牌依恋的联系。

在消费者行为学领域,消费者自我概念,又称自我形象(Self-image),被认为是由消费者的气质、性格、价值观和社会角色等一切心理行为信息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是消费者对自我的认知、感受、态度以及整体评价的观念总和。消费者自我概念是指消费者将自己作为对象时,把自己与商品联接产生对自己的整体看法和感觉。由于消费者的自我概念是无形的、抽象的,消费者通常会借助有形物体和具体的消费行为来表达自我,从而实现自我提升、自我验证并且赢得社会认可。而品牌是有助于产生和界定自我概念的有形象征。当品牌被赋予一定象征意义并为消费者所感知时,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就会更加重视产品对情感性及符号性价值诉求的满足。

此次调查共发放174份调查问卷,收回174份.,其中有效问卷171份,有效率98.3%。从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来张家界旅游的韩国游客性别以女性为主,年龄集中在41-60岁和61岁以上两个阶段;职业大部分为离退休人员、家庭主妇,被访问的游客受教育程度主要是高中或高中以下水平;家庭结构来多为已婚的中老年夫妇家庭为主。韩国游客来张家界主要以观光旅游为目的,以团队旅游方式为主;部分游客有2-3次来张家界旅游的经历,重游率较高;停留的时间多为4-7天,消费预算在500-1000美元之间居多。韩国游客旅游偏好山水风光类旅游资源;住宿注重导游服务、韩语指示解说设施和环境,饮食主要以韩国菜为主;旅游商品主要偏向于购买中药或保健品和湘西特产,旅游娱乐主要偏好民俗文化类和自然风光类。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韩国游客中年龄对韩国游客自然风光游览、住宿条件、饮食习惯、购物体验、旅游娱乐项目都有较大的影响,性别因素对旅游商品选择影响较大。

数据分析表明,韩国游客对此次旅行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韩国游客对张家界景区服务设施满意度不高。很多游客在调查问卷中都明确写出对张家界森林公园公共卫生间的卫生很不满意。创造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及必备条件等措施是提高韩国游客的重游率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二)虽然有一些韩国游客在问卷中表示有机会会再来张家界旅游但是调查中发现重游率并不高。所以我认为张家界森林公园在保持原有自然风景资源独特品牌魅力的同时还应该开发其他娱乐项目设施吸引韩国游客再次来到张家界体验新的活动项目使张家界森林公园与消费者自我一致性达到高度的统一从而形成品牌依恋。

(三)目前来看韩国游客张家界旅游多是由亲友推荐、网络、电视等媒体宣传和旅行社宣传等渠道了解张家界的品牌魅力,现在还应该拓展其他宣传渠道例如加强与政府合作等方面拓展张家界森林公园的韩国游客市场。

第2篇

关键词:森林公园;旅游资源;SWOT分析;旅游规划;旅游发展策略

一.城市森林公园的概念

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景观为背景,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旅游及教科文活动区域。但是森林公园和城市森林公园有很大的区别,根据谢莉和李梅提出的城市森林公园的概念是:城市森林公园是指位于城市或离城市不超过1小时经济距离范围内,面积在2 hm2 以上,通过保留、模仿或修复地域性森林景观来构建主要环境,以保护、营建具有地域性、物种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同时提供与森林生态过程相和谐的休闲、娱乐、健身、游览、生态体验等活动的公共园林。根据各方面的查阅与了解,笔者认为这种定义更为具体和精确。

二.城市森林公园开发的意义

森林公园从创建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事实证明城市森林公园从属于森林公园发展的一个分支也具有独特的存在的意义,不仅表现在生态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在社会和经济方面也有显著的效益。

(一)生态意义表现在保护生态坏境,减少坏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森林公园作为一座大型的绿色水库,不仅能形成一个独特的小气候环境,还能调节和影响周边地区气候。因此,森林公园建设对气候调节,环境美化有重要的意义。

(二)据调查显示我国生态旅游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全国每年到森林公园旅游的游客已达 5000 多万人次{4}。这说明城市森林旅游满足了居民近郊旅游的需求。其社会意义还表现在弘扬了历史宗教文化,普及科普文化知识,促进人们身心健康。

(三)城市森林公园的发展不仅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还能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交通,住宿,娱乐等。此外还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地方的知名度等。

三.宜宾翠屏山森林公园概况

(一)基本情况

宜宾翠屏山森林公园位于宜宾市城西的翠屏区内,是四川省城市近郊最大的森林公园,更是全国第二大人造城市森林公园,占地面积221公顷,现在其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60公顷。翠屏山与真武山相邻,山势巍峨,树木苍翠,因“山色四季常青,望之若屏”故名。因为距离市中心非常近也被称为“城市中的森林公园”。,有公交车可直达翠屏山森林公园山脚,为了方便人们登山,从山脚到山顶建有石梯和总长度4257米长的环山公路和上山公路,人们可以驾车和坐车从市区驶达翠屏山、真武山山顶,沿途还有观光车,也可以坐全长900米的架空索道至山顶,交通便捷。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回温快,夏长无酷暑,秋迟多绵雨,冬暖少霜雪。”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7.5度,平均年降水量达到1100mm以上,多夜雨。

四.宜宾市翠屏山森林公园规划发展的SWOT分析

对于翠屏山森林公园的发展,我选择SWOT分析法来确定翠屏山森林公园本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来自外部的威胁或机会,明确翠屏山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翠屏山的机会和挑战,以便达到内外部资源的互补,为翠屏山制定以后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采用SWOT分析法,对宜宾市翠屏山森林公园进行各方面的综合评价,是翠屏山森林公园开发的基础依据。

(一)strengths(优势)分析

1.翠屏山森林公园作为四川省城市近郊最大的森林公园,全国第二大人造城市森林公园,而且其森林覆盖率现已达86%,在全国同类公园中名列第二,景区树荫浓密、遮天蔽日,不仅是避暑胜地,更是宜宾市的天然绿肺。

2.距离市中心近,交通便利,有直达山脚的公交车,从山脚到山顶,有宽阔的石梯,总长度4257米长的环山公路和上山公路,人们可以驾车和坐车从市区驶达翠屏山、真武山山顶,沿途还有观光车,也可以坐全长900米的架空索道至山顶,交通非常的方便。

3.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翠屏山因为建在城市中,是少有的城市森林公园,宜宾的健身大军在翠屏山公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早上上山锻炼的人超过一千余人,年旅游人数达到150万人次,除了早上,下午来进行户外锻炼的人也络绎不绝。翠屏山上的千佛寺早中晚为游人开放斋饭服务,价格便宜,菜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品种繁多,价格便宜,早上3块,中午5块,晚上4块,方便早晚上山进行户外运动的人就餐,和中午上山游玩的人就餐。每天上山拜佛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4.翠屏山森林公园建有宜宾市唯一的动物园,可以吸引大批的儿童及家长。

5.公园中有大量的娱乐设施,包括游乐园,健身器材,可以吸引大量的学生及儿童,增加不少隐形消费。

(二)weak(劣势)

1.公园类不少娱乐设施老化,没有及时引进新的娱乐设施,娱乐项目单一,缺乏新意,令许多人只是观看,而并不消费。

2.作为宜宾市唯一的动物园,翠屏山森林公园中的动物园并没有发挥其影响力,宣传不到位,且院内的动物数量和品种都不多,参观的人少。

3.公园日常运营不够完善,如公园内的各种水塘水池长期无活水供应,水质较差,公园内的局部环境卫生较差,会影响公园的整体印象。

4.旅游知名度不高,翠屏山的游客基本上都是宜宾市本地居民,很少有外地游客。

5.建设资金短缺

(三)Opportunity(机会)

1.近年来伴随自然坏境严重破坏的同时,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促使人们外出旅游寻求休闲游憩的空间,城市森林公园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旅途时间,消费等成本较低。是市民周末和假日短程外出休闲旅游最重要的选择。

2.翠屏山城市森林公园早已摆脱了门票经济,比较重视“平民”的参与性,公园是为大众开放的,旨在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3.从2008年512大地震后四川对整个旅游业的发展都相当的重视,宜宾市不少旅行社在调整和重组旅游咸璐时,将翠屏山森林公园与真武山以及五粮液、李庄古镇、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组成宜宾市的环线旅游产品。

(四).Threats(威胁)

1.翠屏山公园与附近的江北公园的资源类型有许多相似之处,且江北公园在地理位置上里当地的宜宾学院很近,将会成为翠屏公园发展道路上的一大竞争对手。

2.翠屏山公园由于管理不当,资源破坏和坏境污染严重。

3.旅游资源组合缺乏科学性,差异性。

五.宜宾市翠屏山森林公园规划发展的策略

在制定翠屏山森林公园的发展策略时候,我们一定要明确我们的整体发展目标,在充分利用宜宾市的自然资源和翠屏山的地理优势的同时,以保护坏境为目的,重点整合森林自然资源兼顾开发森林景观,以旅游业为纽带,将翠屏山森林公园打造成集自然坏境保护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

(一)发展策略的规划原则

我们的发展策略既然是围绕森林公园来开展设想,那就应该坚持:

1、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原则。2、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原则。3、风景规划的统一性原则。4、景观布点的丰富性原则。5、综合效益原则。6、突出本土特色的原则。7、坚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原则。

(二)关于宜宾翠屏山森林公园的规划开发的设想

1.将森林资源和宗教旅游相结合

宜宾千佛寺位于宜宾翠屏山山顶,建于唐朝,千佛岩上摩崖造像横看纵观,千佛千面而出名。其包括佛祖寺、千佛殿、观音殿、千佛摩崖造像。北宋黄庭坚为其题诗“山绕楼台钟鼓晚,翠屏深处古禅光”的名句,使得“翠屏晚钟”成为川南地区具有独特性的人文景观,列入叙州八景,其香火鼎盛,更是川南地区有名的佛教丛林,其中千佛摩崖造像为明清造像,石墙长13米,高6米,造像有佛、菩萨、罗汉、弟子、力士等,分为14横,每列64尊,千佛寺如今香火鼎盛,前来朝觐的信徒更是络绎不绝。在川南片区小有名气,我们可以再寺庙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森林资源,突出“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2.开展具有体验性的森林旅游活动,增加旅游吸引力。

翠屏山占地广,而且森林资源丰富,风光秀美,可以将林区划分出来,在植被较少的地区,建立露天的野营场所,自助烧烤区,自助野炊区助,可以出租烧烤、野营、野炊工具,但是要做好防火准备卫生和坏境保护。还可以利用现有的茶馆等建立起休闲农庄。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以绿篱组合的方式沿着地形建造一个“绿色生态迷宫”,既生态又环保,增加游人观光游览的趣味性。

3.建立城市休闲度假山庄。

翠屏山庄位于翠屏山森林公园中,周围坏境清幽,古木参天,庙群错落,距离真武山道教庙群只有百余米。山庄建筑风格为西班牙式,距离市中心2公里,机场7公里,火车站4公里。因为其环境的得天独厚,使得它在宜宾市大大小小的酒店中脱颖而出。可以在翠屏山现有的规模和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利用翠屏山和真武山的森林资源,将其打造成“城市中的休闲度假型山庄”。作为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内宾接待基地,翠屏山庄承担中央、省上领导来宾的接待任务,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将许多大型的会议从接待引入公园中,提高公园的旅游接待能力,从而打响翠屏山庄的知名度,带动翠屏山的发展。

4.将生态旅游与“红色旅游”相结合。

在风景秀丽的翠屏山山上,还坐落着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纪念馆,纪念馆建于1960年,汉白玉赵一曼的戎装全身塑像屹立在馆前,在正门上方是元帅题写的馆名。纪念馆以翔实的内容和展品向人们展示了这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抗日女英雄为人民而战、为民族牺牲的战斗人生。赵一曼作为地地道道的宜宾人,也是宜宾人的骄傲,很多学生也会来瞻仰这位女英雄的风采,接受爱国教育,是具有历史教育性意义的景观。

六.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享受也会越来越挑剔,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也被提上日程,本文只是浅显的分析了宜宾翠屏山森林公园的基本状况,提出几点发展建议与大家共享,可能未涉及到各方面,希望通过以后不断的学习,能够提出更全面,更人性化的方案来促进宜宾城市森林公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戈,俞晖,夏正楷,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与功[J].2001,(3):42-43

[2]谢莉,李梅,城市森林公园概念的界定[J].2010,(2):50-51

[3]王显志,孙力伟.谈建设国家生理公园的生态意义、社会意义及经济意义[J].林业

科技情报,2002(第 34 卷第 1 期):95

第3篇

(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二十六年后的今天,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中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

中国生态旅游

10年前,国家旅游局将1999年命名为“生态环境旅游年”,十年后国家旅游局于2008年通知,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生态旅游概念引入中国后,学界、业界议论不休,也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从含混不清到日渐明确,从默认无为到积极引导,从各自为政到联合治理,生态旅游登堂入室,正式进入政府部门的管理视野,而不再仅仅是一个学术词汇和营销招牌。特别是近两年,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部(前身为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多次联合召开全国生态旅游现场会,力图将其发展引入健康、规范之路。以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因其具有观光度假、探险考察、科普教育等功能,正日益成为国际上新兴的旅游热点项目。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尽管对“生态旅游”的概念阐述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对它“资源保护优先、系统综合考虑、有利科学发展”的原则,则基本上形成了共识。

生态旅游已经日益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也会日益走向社会,被大众所感知和认可。

中国生态旅游产品的主要类型

我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目前,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1)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2)湖泊生态景区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3)森林生态景区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4)草原生态景区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5)海洋生态景区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6)观鸟生态景区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等为代表。7)冰雪生态旅游区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8)漂流生态景区以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以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

山西: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遗产得天独厚,生态景观同样壮丽奇特。山西属黄土高原东部边缘,边界山环水秀,境内高山峻岭,黄土丘陵纵横交错,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许多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珍贵生物等丰富多彩、特征突出的自然景观。

山西的河流虽然短小,但由于山地多,高差大,所以险峻壮丽的景观特别多,如壶口瀑布、娘子关瀑布、天桥急流、龙门急流等,均十分壮观。

山西的泉水不仅数量多,且涌水量大。泉水大多出露于山麓地带,山青水秀,风景优美,庙宇古老,传说动听。山西的天然湖泊少而小,但却很特别。如荷叶坪草甸上奇特的“甘海子”,宁武天池为一群高山湖泊,运城盐湖为中国东部内陆最大的盐湖。

山西山地有北方地区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太行、吕梁、中条山有很多石灰岩溶洞。如忻州禹王洞、太行武乡龙洞、沁水白云洞、壶关紫团洞、盂县万花洞、玉华洞、离石白马仙洞等,大都保存完好、洞体广阔、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宁武万年冰洞是全国最大的地下冰洞,它是一个巨大的落水洞,在三层溶洞中发育了琳琅满目的冰钟乳景观,造型异常奇特,被专家誉为“中华一绝”、“世界奇观”。

山西复杂的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良稳定的生态条件,现有39个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生态博物馆”历山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唯一的原始森林,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自然生态旅游宝地。 “山西植物资源宝库”蟒河自然保护区,是山西迄今保护最好的一块较为原始的自然风景区,是山西森林覆盖率最高、野生植物最多的地区。“华北落叶松故乡”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仅高等植物就有958种,其中云杉、华北落叶松等主要用材树种,是保存最完整、林相最整齐,生长最好又最集中的地区。 “褐马鸡的故乡”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珍禽褐马鸡的产地。另外森林生态型的自然保护区影响较大的还有天龙、五鹿山和绵山等。

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以灵空山、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为代表。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如运城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等。

第4篇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可持续发展;对策;福建厦门;莲花森林公园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在文章中使用“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对“生态旅游”世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域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应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据联合国专家预测,到21 世纪初世界旅游总人数将达到30 亿人次, 其中50%的人要到森林里游憩、观光。厦门特区素有“海上花园”美称,是享誉国内外的国际旅游城市,莲花森林公园作为厦门的后花园现已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其突出的景观资源为莲花镇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自然概况

莲花镇位于厦门市同安区西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7°54′~118°24′,北纬24°23′~24°54′。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7~21℃,年最高气温38.3℃,最低气温-1℃。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热带、亚热带植被的生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3%。厦门市莲花国家森林公园经营面积3 823.5hm2,分为小坪、金光湖、莲花山、文山、铜钵岩等5个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2.1%。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经济林等。其中金光湖景区保存有一片亚热带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是目前闽南沿海地区为数很少、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木荷、青冈、米槠、刨花楠是群落优势树种,其植物区系有维管束植物146科479属784种。

2有利条件

2.1景观资源条件

厦门市莲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森林茂密,山径曲折,飞瀑流泉,岩洞幽深,珍稀动植物遍布其间,自然风光美丽迷人,集山峻、峰奇、水秀、峡幽、林茂于一体。其中雄奇灵秀的山石风光42处,如令人称绝的太华岩,岩势突兀,如狮昂首,雄风屹立;繁茂葱郁的森林景观24处,如与恐龙同时代,被称为“活化石”的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桫椤,还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闽楠、白桂木等;清丽隽美的水体景观38处,如大深坑的清溪、文山峡谷、钟石瀑布群、花桥溪水等萦回山谷,淙淙涓涓;渊远流长的人文景观20处,如宋理学家朱熹在莲花山留下了“太华岩”、“灵源”、“圣泉”等墨迹,清康熙年间宰相李光地的护林文告不仅成了金光湖原始次生林的“护身符”,更成了景区内珍贵的文物史料;五彩缤纷的林相景观2处,如绚丽斑斓的莲山云海等[1]。

2.2 良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的,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已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基本的认同。国家旅游局于2008年通知,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生态旅游已经日益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也会日益走向社会,被大众所感知和认可。根据厦门市经济特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海湾型城市”的发展战略,把莲花镇作为厦门市的一个后花园,把莲花山、金光湖、小坪列为“十五”期间岛外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之一。区委、区政府给予高度重视,把莲花镇列入建设北部生态产业带发展规划,提出金光湖、莲花山、小坪等景区是“闽南沿海少林地区、尤其是厦门特区一处难得的绿洲”,将加以大力保护和开发。

2.3经济基础良好的客源市场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却面临下降的威胁,广大旅游者对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同安作为闽南“金三角”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交通上的便利带来了来自厦门、漳州、泉州等地丰富的游客量。加之“金三角”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以提高,具备了较强的经济能力,居民生活的机动性大大增加,人们可以更自由、更方便地进行中短程度假旅游,在生活要求方面也产生了较强的度假休闲需求。莲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厦门市的后花园,必将成为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居民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3制约因素

3.1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仍存在“旅游是无烟工业,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思想观念,因此未把生态旅游环境耗损价值纳入旅游产品成本中,这使得生态旅游资源耗费无所补偿,环境破坏难以恢复。一些景区的规划由投资者自己制定,他们往往从本部门或本企业的利益出发,以能够获取批准权为出发点,没有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通盘规划,这些开发往往是以环境的损坏和景区发展后劲的丧失为代价的。例如“野山谷”在开发过程中脱离政府相关部门有效监管,产生了资源保护不力、环境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使得原本是“生态旅游”的产品到最后也失去了“生态”的特征。

3.2森林资源的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莲花镇虽然是厦门市森林资源最多的镇,林地面积达12 875hm2,森林覆盖率达63%,但其林相结构存在很大问题。其中经济林面积达3 271hm2,主要分布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公路两侧一重山,其主要树种为龙眼树,因经济效益差,90%以上已经荒废,造成了景区公路两侧极差的景观效果。林分中马尾松林达6 315hm2,占林地总面积的49%,大面积的针叶树林分使其整体景观效果缺乏季相变化,无法给人以步移景换的感觉;另外马尾松为主的林分受到马尾松危险性病虫害的危害较大,大面积马尾松纯林还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其群落多样性也存在许多不足,改善环境的作用较低,生态效益较差。

3.3景区开发未能获得当地居民的有力支持

生态旅游的本意应是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开发始终要与农村居民最直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要使当地农民在旅游开发中受益。目前景区内社区居民参与区域内生态旅游的程度很低,从中获得的经济收益也较少,开发指导委员会又未能做好与社区居民的双向沟通,导致开发过程中旅游开发企业与当地居民产生纠纷。目前首先开业的金光湖景区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对景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

3.4其他制约因素

景区在开发建设中日益显现出一些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水平粗放、科技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监测仪器等。随着开发的深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如莲花山景区步行道两侧垃圾成堆;景区生态环境系统的失调,如金光湖景区内的歌舞表演产生的噪音是否对周围的动物生存造成威胁缺乏必要的检测。另外,还存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无序性、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等诸多问题。

4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路

根据目前莲花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和有利条件,为提高森林公园的影响力,要在理念上创新,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突出生态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森林景观和生态文化优势,引导民众由观光游转向生态休闲度假游。要固守生态旅游本意,尽量保持原生态、与环境协调,总体建设应以生物工程为主,重在体现以营林为基础的建设方针,要做到景观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生态旅游收益除了用于生态保护外,首要考虑当地居民受益,做到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要在整个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倡导生态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使爱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野生动植物、理解和热爱大自然成为旅游者的共同心愿[2]。开发建设要借鉴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生态旅游比较发达的国家经验,特别是分析其中的失败案例,尽量避免稍微的差错造成生态环境无可挽回的破坏。

5对策

5.1树立可持续利用资源的观念

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要注意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将其放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首位,要合理选择生态资源的开发模式,要做到“为开发而保护”和“为保护而开发”的和谐,要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价值补偿,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3]。政府要从全局考虑生态旅游的开发,坚决制止一哄而上和无规则开发。对从事经营性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单位,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把好审核关,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进行资源价值评估,促进自然资源的价值补偿与价值实现。对已审批的项目要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防止“只取不还”、“只用不护”的掠夺性开发。

5.2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力度

森林资源是森林公园自然景观的主体,也是周边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应做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杜绝开发过程中的滥砍滥伐。另外,根据莲花镇现有林相结构存在的问题,针对景区公路两侧荒废的果园的改造,由于其林地大多为个体承包,对于一些有条件的重点地段,可参照“绿色走廊”工程的形式由政府转包林地使用权,营造生态风景林,其他地段可继续推行“退果还林”工程,鼓励果农营造速生丰产林以改善景区公路两侧景观效果。针对马尾松纯林可依各景区、景点特色,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协调乡土树种和引进树种的比例,合理选择多种阔叶树种、多层次混交进行林相改造,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稳定性,提高林相的生态质量和景观效果。

5.3加大社区居民参与程度

1992 年生态旅游协会( ecotourism society) 的概念就强调生态旅游的发展应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因此,景区的开发建设应做好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取得当地居民的支持,今后在其他几个景点的开发要吸取金光湖景点的教训。另外,结合区域内生态旅游景点的开发,可借助景点的吸引力争取客源,同时依托乡村民俗、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大力发展农家乐、林家乐和茶庄生态游等为代表的旅游产品,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4]。食宿等旅游服务设施应尽量通过民居改造完善或依托村落而建,从而使本地居民长期直接受益,同时可以有效减轻景区的生态环境压力。莲花镇的建设要按旅游城镇的风貌进行控制,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业,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及旅游商品一条街等旅游经济,使城镇本身就成为旅游吸引物之一。

5.4健全机构,培养和引进人才

对森林生态旅游区进行有效地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是保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5]。森林公园管理机构承担着资源保护、风景林营造、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公共管理和建设职能,目前挂靠管理只是权宜之计,厦门市区政府应从长计议,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确定经费,明确职责,切实履行好所承担的职责。森林生态旅游涉及林业、旅游、环保、生物、地理、历史等众多学科,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以及开发高品位、高档次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需要有一批环保、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人才。为此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可吸收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壮大队伍;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外结合,长短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轮训,与外界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别人先进的经营理念、治理方式和方法,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5.5提高生态旅游的科技含量

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应在科技的密切参与下运作。要采用科学监测仪器定期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和景观的生态调控。同时,长期对环境资源的透支性使用造成环境的损害也必须依靠环保技术加以修复。

6参考文献

[1] 张荣盛.厦门莲花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问题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94-97.

[2] 吴声怡,施维冰.天竺山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体思路与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4):27-30.

[3] 黄义雄.厦门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j].生态学杂志,2003,22(1):89-93.

第5篇

森林公园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森林公园,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系统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旅游业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森林旅游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森林公园也应运而生,而且发展十分迅速,已达到相当大的模程度。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开发了旅游资源,增加了经济收入。还对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做出巨大贡献。本文试图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探讨森林公园的概念,明确森林公园在自然保护中的地位,并提出加强森林公园管理的建议。

l.关于森林公园的概念

由于森林公园是新生事物,人们对“森林公园”这一名词的真正含意并非完全理解。普通的“公园”人们并不陌生,它常指城市中供居民娱乐消遣的公共设施,而森林公园却不能理解为“森林”和普通意义“公园”的简单叠加,而是有特定的含义,森林公园中的“公园”为一专有名词,来源于国外的“国家公园”

(NationalPark),而国家公园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自1872年美国建立“黄石国家公园”后,“国家公园”

一词就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使用,尽管各自的确切含义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都指一类自然保护区。鉴于国家公园的普遍存在,1969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IUCN(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第十届大会作出决议,对国家公园进行定义,明确规定国家公园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1区域内生态系统尚未由于人类的开垦、开采和拓居而遭到根本性的改变,区域内的动植物种、景观

和生境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娱乐的意义,或区域内含有一片广阔而优美的自然景观。

1.2政府权利机构已采取措施以阻止或尽可能消除在该区域内的开垦、开采和拓居,并使其生态、自然景观和美学的特征得到充分展示。

1.3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参观旅游。

以上三个特征正是区别普通的“公园”和“森林公园”的关键所在。显然,国家公园强调其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科学意义的特征,这是普通的公园所不能具备的,而森林公园却基本具备了上述三个特征。森林公园的景观主体是森林植被,多为自然状态和半自然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常常拥有比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该区域已由地方政府划出,给以特别的保护和管理,并主要用于开发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因此,我国的森林公园相似于国外的国家公园。应该指出,国家公园是一类保护区的总称,拥有多种景观类型。森林公园的景观特征是森林植被,它仅为国家公园体系中的一种景观类型,除森林公园外,国家公园类型还应包括地质公园、海洋公园、草地公园、荒漠公园、湿地公园等。

2.森林公园在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

多年来,国际上一直公认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类型。在IUCN的保护区分类系统中,国家公园一直是前5类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类型[1]。但是,在我国森林公园并未被看作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类型,有关自然保护区的统计资料几乎都未涉及森林公园,如国家环保局每年公布的《国家环境状况公报》中没有森林公园的数据。另外,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1993年的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其条款内容都未提及森林公园,显然把森林公园排除在自然保护区的范畴之外。

随着“森林旅游热”的兴起,森林公园的发展越来越快,影响越来越大,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即:森林公园的性质和在自然保护中的地位如何?它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如何?为探讨此问题,我们应首先区别“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的概念。一般认为,前者指狭义的自然保护区(Naturereserve),包括那些保护对象自然性较强、科学价值较高、其核心区通常呈绝对保护状态的保护区域;而后者指广义的自然保护(Protectedarea),这些区域具有自然保护性质,但保护对象的自然性相对较差,保护要求也不太严格,可开放旅游。国外有许多保护区以及有些国家的国家公园都属于广义自然保护区类型。

就我国森林公园性质而言,是以森林自然景观为主体,兼融了部分人文景观,并利用森林环境向人们提供旅游服务的特定生态区域,虽然它的管理目标是开发旅游,但这种旅游是一种生态旅游,是以保护和持续利用森林自然景观为前提,在客观和主观上都有自然保护的性质。因此,它应属于广义自然保护区范畴。不仅如此,我国众多的风景名胜区中也有许多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如黄山、黄果树瀑布等。有些风景名胜区虽然包含了相当多的人文社会成分,但也包含了明显的自然背景,如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等。上述这些风景名胜区也应属于广义自然保护区范畴。

为了将狭义的和广义的自然保护区统一起来,似乎应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的概念,该系统以自然保护性质为基础,既包括狭义的现有自然保护区,也包括广义的现有森林公园和部分风景名胜区。该系统充分强调具有自然保护性质,因而可明显区别于农业上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国防上的“军事”和生活上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等。

3.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等的关系

在“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的概念下,目前全国就地保护设施主要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三个体系,这三个体系在建立、审批和管理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并都拥有一定的基础。

3.l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56年建立的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经近40年的努力,至1993年底,全国已建自然保护区763处,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区)[2]。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6618万hm2,占国土面积6.8%[3]。并且,自然保护区类型丰富,共分三个类别九个类型[4],它们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体。根据国家现有规定,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6篇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的西南部,罗霄山脉的中段,享有“天然动植物园”和“绿色宝库”的美誉。风景名胜区面积261.43平方公里,分为11个景区,76处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井冈山森林资源丰富,有山林面积189.7万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负氧离子数超过8000个,有的地方达到12000个,有“天然氧吧”之称。这里污染少,噪音小,森林覆盖率达86%,各类植物3800余种,拥有全球同纬度保存最好的次原始森林7000公顷,还有一片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誉为全世界仅有的常绿阔叶林。景区年平均气温为26℃,是理想的避暑、疗养胜地。

井冈山旅游部门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开发了景区内的龙潭、主峰、百竹园、朱沙河漂流等一大批自然山水景点,增添了狩猎、攀岩、迷宫、高空钢索表演等旅游项目。但井冈山的森林旅游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批能代表井冈山森林旅游形象的特色旅游产品。由于资金投入不够,森林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内容单一,森林旅游市场较狭窄;当前,人们给予井冈山更多关注的是红色旅游,对井冈山森林旅游的社会认知度还不高,不利于森林旅游的对外宣传,从而影响了井冈山森林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缺乏森林旅游专业人才,井冈山森林旅游规划及管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二、红色旅游及森林旅游

目前,全国上下掀起一股“红色旅游”热潮,红色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指出,“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随着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探求自然奥秘的渴求日益增强,森林旅游随之蓬勃兴起。森林旅游是指人们在人工或天然的森林生态环境里从事的集知识性、参与性、观光性和社会责任感于一体的旅游活动,是国际上正在兴起的一种有利于保护自然的新型旅游业——生态旅游业的主要形式。

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就决定了有相当一部分革命纪念地分布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地貌复杂、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山区。所以,“红”、“绿”资源在空间上形成天然的组合,这种状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井冈山也不例外。井冈山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井冈山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森林旅游开发潜力很大。

三、红色旅游背景下井冈山森林旅游开发的机遇

井冈山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中国革命的一代英豪培育了凝聚中华民族之魂的井冈山精神。因此,中国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井冈山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也非常重视井冈山的发展,在政策和经济方面给予了特殊的优待和支持。井冈山森林旅游开发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红色几乎成了井冈山的代名词,红色旅游的发展为井冈山吸引了众多的客源(表1为井冈山近5年接待游客人数)。由表可见,2005年井冈山接待游客人次比2001年增长了一倍。

表1井冈山近五年旅游接待人数单位:万人次

资料来源:井冈山旅游局

井冈山的生态环境受到游客的青睐,不仅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更是因为井冈山市政府对红色胜地的重新定位和规划。现在绿色旅游已经成为井冈山的又一张名片。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井冈山正在由此前的“红色”旅游转向“红+绿”的旅游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会逐步完成由“红向绿”的转变,由革命教育旅游向环保生态旅游过渡。

四、井冈山森林旅游开发策略

1.加大井冈山森林旅游宣传力度

井冈山自然景观资源丰富而独特。井冈山风光绮丽、景色迷人,自然景物景观似锦簇花团,各显雄、险、秀、幽、奇特色。既有气势磅礴的云海、奇妙独特的飞瀑、瑰丽璀璨的日出、蜚声中外的十里杜鹃长廊,又有享誉全球的黄洋界、茅坪八角楼以及被载入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的井冈山主峰,更有亚热带次原始森林、稀有的珍贵树种、栖息林海的珍禽异兽。

虽然井冈山市早在1982年就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有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但多是以单纯的旅游接待地为主要性质,且注重革命传统的宣传,而忽略了对优美自然风光和森林旅游资源的宣传,影响了其目标市场的定位与客源市场结构。

森林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概念,发展潜力很大。所以,应该利用各种媒体,精心组织井冈山森林旅游推介活动,大力宣传森林旅游文化,让游客感受井冈文化的无穷魅力。可以多途径、多层次宣传森林旅游知识和旅游信息,设计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各种旅游精品线路,培育出良好的森林旅游市场,以高质量、高标准、优质服务及特色森林旅游产品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借助电视、电影、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运用信息化手段,集中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网络化覆盖和传递井冈山的森林旅游信息。

总之,创新旅游形象宣传和市场营销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形象宣传和市场营销来提高井冈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新井冈山森林旅游品牌是当务之急。

2.塑造井冈山森林旅游形象

旅游经济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一个地方要力争吸引足够的客源,关键是要有适应市场的旅游产品。旅游形象是对一个地区主要旅游产品的高度概括、提炼和抽象,自然要遵循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则,而不是有什么产品就打什么招牌。因此,对于森林旅游在井冈山旅游中占什么地位,应给予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要根据市场需求策划并强化井冈山的森林旅游形象。

井冈山高大雄伟的形象,不仅是因为有众多著名革命遗迹、遗址和当年其光辉的斗争历史,更因为有黄洋界、八面山、双马石、桐木岭、朱砂冲五大哨口,海拔高度都在千米以上,素以雄伟高大险要著称,而且五百里井冈横跨湘赣两省、山峰陡峭、峰峦岩壑、挺拔奇伟,是其他旅游名山无法比拟的,这些构成了井冈山雄伟高大的形象。因此井冈山旅游业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其资源的综合性,强化“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主题形象,借红推绿,突出“绿色宝库”的特征,做足“绿色文章,彰显家园魅力”。

3.促进井冈山红色旅游、森林旅游综合开发

从旅游形式来说,红色旅游属于观光游,是一种奔走、游览的旅游方式,旅游者一般停留的时间较短,难以吸引旅游者久留;再有,近年来各地交通条件有所改善,可进入性提高,也缩短了旅游者实际停留的时间;由于革命圣地和纪念地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带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质,一般门票定价不高。上述因素决定了红色旅游的收入水平不会太高。为了增加旅游收入,争取常年保持比较大的客流量,同时大力开发森林旅游产品,增加旅游总收入。

井冈山作为革命圣地,除了拥有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同时也拥有良好的森林旅游资源,民风淳朴,物产丰厚,山清水秀。因此,井冈山作为革命纪念地在保护开发好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应加大风景资源和民俗资源开发的力度,建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风光休闲区,既可以美化革命圣地的环境,又能丰富红色旅游活动的内容,做到井冈山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的综合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要跳出红色局限,增加森林旅游内容,形成红色旅游与森林旅游的旅游产品组合,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

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旅游者早已厌倦了“隔着玻璃看,耳旁别人讲”的固定模式,渴望更多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应努力提高森林旅游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让游客有切身感受,避免博物馆解说式旅游的枯燥与单调,使革命文化精神与当代市场需求达到有机结合,吸引大批游客。

井冈山最大的特点在于,自然景观和红色革命遗址交相辉映,使游客在接受革命教育的同时,可以欣赏到美不胜收的风景。从游客需求的角度出发,将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旅游资源完美整合,才能使井冈山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4.推广井冈山森林旅游特色项目

森林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诱人的野趣及独特的保健功能,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到森林旅游活动中来。回归自然、欣赏自然、体验自然,将逐渐成为现代人休闲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

森林旅游去除少数有特殊人工景观能吸引游人参加外,主要依靠天然景观取胜。井冈山的奇石幽谷、飞瀑流泉、碧波溪潭、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等高品位自然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开展森林旅游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森林旅游的静态观光相对游客来说吸引力小,而参与性活动因其形式多样,各有特色,能够较好地保持其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在游客对森林旅游需求呈现日益增长的同时,对森林旅游活动内容的也多样化的趋势,更加趋向于“求新、求异、求奇、求知、求参与”。

因此,应该加强井冈山森林旅游开发设计,增加参与性、健身性、挑战性的专项旅游产品开发以满足市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如森林浴、康健步道、探险、科考、漂流、攀岩、露营以及反映井冈山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游等。不断推陈出新,打造个性化旅游产品,推出全新的旅游线路,是保持井冈山森林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7篇

关键词:闾山森林生态旅游;影响;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61-1

森林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界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这种绿色旅游越来越为人们所青睐,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森林生态旅游是指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森林生态旅游必须强调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目的,力求达到三者结合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旅游目的和旅游的持续发展。

1 闾山森林生态旅游概况

医巫闾山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是舜封全国十二大名山之一,又是中华“五岳五镇”之北方镇山。而辽宁医巫闾山国家森林公园(简称闾山森林公园)就座落在这著名的大山中部。她位于辽宁省北镇、义县交界处,方圆百里,山势雄伟、峰峦叠嶂、林海茫茫、古木参天。闾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丰富,大自然化育的奇伟山体、峰峦和着林海、果园,构成了一幅幅自然奇景,是原始的、自然的、无污染的生态旅游区,观赏面积1482公顷,分为四个景区、120多个景点,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辽宁省十佳森林公园、辽宁省环境教育基地。1981年这里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3年开始建设森林公园,2008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共开发了四个景区即:大朝阳景区、宝林楼景区、老爷岭景区和大石湖景区。闾山森林公园是辽西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地区,森林覆盖率86%,堪称辽西的资源宝库。茂密的森林、多样的物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了比较平衡、稳定、和谐的生态系统。有植物1201种,动物265种,昆虫1094种,因而被誉为“辽西地区的物种基因库”、“天然的野生动物园”、“辽西走廊的绿色明珠”。

闾山森林公园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处于温带针阔混交林过渡地带,以华北区系植物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为地带性森林。大面积的天然油松林为东亚地区所特有,随着地形的变化,形成了错落有致、起伏跌宕的林海景观,有“闾山林海”之称。

2 森林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2.1 对植物资源的不利影响

植被是森林生态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它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占用、破坏以及旅游者肆意践踏植被或攀摘枝叶花果,中药材的大量挖掘,破坏了植被资源的原生态特质,一些资源因大量人为活动而失去其原有的欣赏价值,大大增加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几率。

2.2 对动物资源的不利影响

主要表现在:大量的旅游者活动以及春秋季节的捕鸟行为影响了景区内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对它们的迁移,觅食和进行其他日常活动产生消极影响,干扰了固有的生态系统平衡。

2.3 对土壤的不利影响

游人的践踏影响土壤结构和土壤发育,降低土壤水分渗透力,进而加剧了土壤的侵蚀速率

2.4 对空气质量的不利影响

主要是旅游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气以及经营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炉灶以及寺庙香火等产生的烟尘和废气,超过了森林环境容量,对大气产生污染。

由此可见,在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这种不惜以牺牲生态效益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利益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们生态旅游经营者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3 对策

3.1 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保护景区环境

通过规范景区管理可以尽量地减少森林生态旅游对自然生态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它的生态作用。例如根据景区内不同区域生态环境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划,确定不同的保护等级,例如,对于景区内的核心区,就要限制人为活动和旅游活动开展,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生态环境遭受过度破坏。

3.2 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着必然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就是对森林生态旅游进行科学规划和有序开发。规划设计应以森林生态保护为前提,多业并举,拓展和深化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同时规划设计要有创意,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旅游项目要有新意和吸引力。森林生态旅游管理者应当对旅游的环境容量进行科学评估与测算,确定其合理的旅游接待规模,防止破坏生态的自然状态。

3.3 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要求旅游者有较高的欣赏层次和较强的环境意识。为此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全体公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水平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只有公众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并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去,森林旅游对森林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才有可能降至最低水平。因此,必须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并规定旅游途中的允许操作行为,使其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有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及文化保护。

4 小结

森林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该以追求生态效益为主,以追求经济效益为辅,以追求社会效益为本,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效益最大化,只有这样,森林生态旅游业才会朝着健康的方面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兴国,王建军.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

第8篇

关键词森林公园 生态旅游

中图分类号: D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尤其是森林生态憩息功能,以开展森林生态休闲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教、娱乐等综合性场所。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消费和休闲的重要方式,不断被人们所崇尚。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2747处,总面积17063.31万公顷,共接待游客4.68亿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207.33万人次),旅游收入376.42亿元,其中门票收入69.52亿元。由此可见,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步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是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1韶关市概况

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居珠江流域北江支流的上、中游,属季风型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的重点林区之一,是广东最大的再生能源、用材林和毛竹基地,素有南岭物种宝库、珠江三角洲的绿色生态屏障之称,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生态发展区。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42.09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23.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2.25%,生态公益林面积52.08万公顷。

2韶关市森林公园概况及其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韶关历史悠久,造物奇巧,风光秀丽,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南华寺、丹霞山、金鸡岭等名山古刹早已闻名中外,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乳源大峡谷、九龙十八滩等景点吸引越来越多游客,森林生态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韶关市已批准建立各级森林公园25家,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家,国家级湿地公园1家,省级森林公园5家,市、县级森林公园15家,森林公园总面积达7.94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32%、林业用地面积的5.58%。

3韶关市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韶关市森林公园大多在国有林场的基础上组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省级森林公园为骨干,市和县级为补充的森林公园网络体系。以森林公园为主要载体的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了韶关旅游业发展的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韶关森林公园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3.1投入不足,管理不顺

一直以来,韶关市森林公园建设都未能纳入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缺乏投资政策的有力扶持和引导,这已成为制约森林公园快速发展及其效益发挥的瓶颈。由于开发资金来源不足,多数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都只能片面遵循规划实施,甚至按照现有的经济实力小打小闹,建设零星分散、不成气候的小景点,存在项目太多或太小、低水平重复建设、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经济效益差的现象,没有总体的运筹帷幄,众多投资主体各自为战。除韶关国家森林公园、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几个大的森林公园旅游接待和服务措施比较完善外,其它森林公园都是在初始建设阶段,旅游接待和服务设施简陋,道路、供电、通讯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游客少、效益低,难以实现生态旅游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3.2缺乏规划,重视程度不够

森林公园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制定出科学的总体规划。韶关市不少森林公园批建多年,还没有编制总体规划;有些森林公园虽然编制了总体规划,但是在建设中却存在随意更改的现象。有的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缺乏总体性,缺少超前意识,影响森林公园的长远发展;有的森林公园设计经营战略上欠考虑,没能做到分期、分批实施,造成森林公园的管理、维护以及后期投入面临资金短缺的局面。

3.3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韶关市林业发展中忽视了对森林游憩价值重要性的认识,仅仅把森林公园建设作为国有林场开展森林旅游的一个多种经营项目来发展,没有认识到森林游憩价值在现代林业中应有的地位,宣传工作不到位,致使森林公园知名度不高,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3.4 品牌不强,开发滞后

韶关市在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上缺乏宏观规划,显得杂乱无章,使一些已经开发利用起来的景区(点) 和旅游设施普遍存在档次不高、品位低的问题。韶关市目前已开发的旅游景点也只是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中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仍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配置和组合不合理,知名品牌不多,更谈不上形成区域森林旅游网络和精品线路。

3.5人才匮乏,质量不高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旅游开发、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专门人才。韶关市森林公园的经营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原来经营“木头”的林场职工,缺乏必要的经验,管理方法落后,导致韶关市森林公园效益不高。近年来,虽然韶关引进了一些生态旅游专业人才,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验不足、服务质量不到位,难以适应韶关市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加快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与员工在职培训已成燃眉之急。

4韶关市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韶关市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森林生态休闲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已具备逐步逐级开发建设的条件。只要对上述不利因素予以充分重视,并采取相应对策,加快发展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产业,其前景十分广阔。

4.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步伐

根据各地森林风景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状况,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认真做好森林公园建设的总体布局规划。按照山脉、水系的自然分布,对各类森林风景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合理设置森林公园。把建设森林公园与城乡建设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城市周围集中连片的森林资源,凡具备一定条件的,都应当有步骤地纳入森林公园建设规划范围。在理顺产权利益关系的基础上,鼓励集体或个人将其经营管理的具备一定景观利用条件的森林资源,纳入到森林公园建设开发体系中来。

4.2广开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制约森林公园发展的瓶颈问题

森林公园建设是社会公益性项目,应根据“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县(市、区)政府是森林公园建设的责任主体,应把风景林营造、森林景观改造、公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作为基础性、公益性建设项目,纳入到同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之中,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专项资金支持,整合国家、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经费,用于森林公园风景林营造和补植套种、林区公路建设以及森林防火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各种经营性的森林旅游开发、商业网点、旅游接待服务、休闲娱乐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则全面推向市场,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4.3政策扶持,市场带动,实现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韶关市林公园建设起点低、规模小、实力弱,尚处于原始开发阶段,要加快发展步伐,必须制订相关优惠政策。首先,税费扶持。对森林旅游业要采取“养鸡取蛋”的政策,在综合平衡各项目建设时,应对森林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实行政策倾斜,对投资额大的旅游重点项目、综合开发企业,实行优惠政策,收取的税费尽量用于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景区开发及景点保护,路、水、电、通讯设施建设可运用零税率。其次,信贷支持。对经营效益好、信誉高的旅游开发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要实行信贷优惠,重点扶持。最后,建立旅游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支持旅游业发展。

4.4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增强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的活力

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利于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和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要求的森林公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国有森林风景资源为主体建立的森林公园,其管理机构应纳入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同时,按照社会办产业和企事分开的原则,逐步把纳入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的森林公园直接从事的各类商品经营性活动剥离出去,另行组建或以各种有偿方式转由其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实体经营,将以各类森林风景为依托的森林旅游产业全面推向市场、推向社会,真正把森林旅游产业办成开放式的社会化大产业。

4.5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打造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精品

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将一批森林风景资源集中、景观品位较高、规模较大、交通区位条件较好、影响辐射面较广的森林公园,纳入重点规划建设,整合全市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规划线路,完善设施,丰富产品,努力将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产品打造成精品,以丹霞山、南岭等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基地为龙头,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全市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形成我市完备的森林生态旅游网络,带动全市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

4.6引进人才,强化培训,夯实森林公园建设管理队伍

强化森林公园建设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对森林公园各类建设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岗位培训,逐步建立对森林公园各项关键岗位严格的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界限,对森林公园各类管理人员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不断提高森林公园经营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戈,夏正楷,俞晖. 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与功能[J]. 林业资源管理,2001( 3) : 41-45;

[2]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2011年度森林公园建设经营情况.2012;

第9篇

【关键词】环境教育 环境解说 城市森林公园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对自然的破坏也随之加剧。于此同时,人们逐渐意识到破坏环境对自身生存造成的威胁如此严峻,不容忽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的行动应运而生。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的梳理与总结,发现国内外学者大多选择自然旅游地或风景区作为进行环境教育研究的案例点。如果城市居民没有足够的时间走向野外或走出城市,在城市中的户外活动能否满足人们探索自然的需求呢?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的绿洲及市民日常休闲活动的场所,它不但能够净化城市空气、调节城市气候、对平衡城市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还是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最佳场所。

1.环境教育概述

1.1 环境教育的内涵

国际保护自然及自然资源联盟(IUCN)[1]对“环境教育”的阐述为:“环境教育是人们为了了解和认识人类、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必须接受的技能和认识方面的教育。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环境价值和澄清人类与环境关系概念的过程,它必须贯穿于人们制定环境政策和形成环境行为准则的过程之中。”

由此可见,环境教育的外延是很广泛的,包括对游客旅游时审美层面的正确引导,促进游客对景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知识的了解以及通过解说系统生态设计和环保提示功能下,潜移默化的使游客收到生态文明的熏陶并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1.2 环境教育的目标

第比利斯宣言明确指出,环境教育的目标[2]包括:① 增强人们对城市和乡村区域中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的认识;② 给予每个人保护和改善环境所需要的知识、价值观、态度和技能;③ 在个人和整个社会中创造出新的有利于环境的行为规范。因此,环境教育的目标是让游客了解公园的自然环境,组成的如生物、文化等各项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得到内含的环境生态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并思考个人和社会应怎样对待环境问题。

1.3环境教育与环境解说

环境教育得以实现的最重要途径是通过环境解说来达到其各项目标。Browln(1971)认为“环境解说是一种沟通环境知识、意识、交流手段和设施的综合体,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讨论及产生环境保护的行动。”这一定义强调了环境解说的内容是传递环境知识,目的是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最终产生环保行动。事实上,环境解说是一个非正式的教育活动,除了传达信息的服务外,更侧重于将环保的理念传达给游客,使游客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环境、生态与文化,从而影响其对待环境的态度及行为,引导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途径,环境教育是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的核心功能,“环境解说”重点强调信息的传播而“环境教育”指的是一个过程及一种活动。[3]

2.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环境教育潜能

2.1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概述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贯穿北京南北的中轴线北端,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目前北京市规划建设中最大的城市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公园模拟北京本土的生态环境及植物自然群落的组合模式,使得公园的生态系统能够良性循环[4],成为巨大的天然绿色氧吧。该公园分为南、北园,南园是山、水相间的生态森林公园,北园是以自然、生态绿色景观为主的自然密林,连接南北两园的是国内第一条人工模拟自然生态走廊。除此之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也被称为低碳园林,将“生态绿色概念”作为一项基本的建设原则,园区内的供水、灌溉、照明、建筑都采用了先进的生态技术[5]。

作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北京最大的公共公园,游客不但可以在园中的公共健身步道上参加“乐跑活动”,还可以欣赏园中的各个景点。除此之外,公园将挖湖堆山、再生水系、节能减排、绿色环境等设计的生态技术用户外科普标志物的形式向游人展示,便构成了公园的户外科普导览系统。

2.2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环境教育素材与分析

2.2.1 生态廊道桥

外形酷似过街天桥的生态廊道桥,长218 米、最窄处为60 米, 横跨北五环路,是野生动物和昆虫穿行南、北园区间的唯一通道。桥上种植了北京地区60余种原生树木和灌木,并为孤立的物种提供传播路径,有效地保障公园内部物种的传播与迁徙,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安全[6]。由此可见,生态廊道桥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通过对其设计解说或其他活动可以将生态廊道这一生态学概念被人们熟悉,帮助人们了解生态廊道开辟立体的绿色空间, 美化城市景观, 保证生态森林延续等重要作用。

2.2.2 水系净化系统

园区采用的是清河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的再生水,再生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有机污染物[7],直接排入公园水系会造成水质恶化及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这不但破坏了公园水系的景观效果,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再次产生污染。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采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将再生水“净化”。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可沉淀、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森林公园水质改善系统工程中生态自然净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区域种植了许多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8],不但能够美化环境还能营造独特的人工湿地景观。因此,它能够为游人提供一个了解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的有益场所,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环境意义。公园的人工湿地周围零星分布着一些有关人工湿地的解说牌,向游客介绍人工湿地净化水体的原理。此外,湿地内建沉入水中的桥梁,其桥体结构分混凝土和玻璃两种,桥梁设计成为沉水廊道,人走在桥上宛如在水下行走。步行其中,不但可以近距离观赏到湿地景观,玻璃桥体内还能观赏到湿地内游动的小鱼、植物根系如何净化水质。这种设计十分新颖,是游客最为喜欢的园中设施之一。

2.2.3 雨水收集系统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利用园区内河道及湖泊收集雨水,并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灌溉及道路喷洒。有关雨水收集系统可以纵向展开,深入观察园区内哪些是与雨水收集有关的设施,除观察外,还可讲解雨水收集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9]:雨水收集系统与地形、地貌、湖泊水系及周边市政雨水条件紧密结合,采用以蓄为主、排蓄结合的方式进行雨水的回收利用。这一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水在公园内部的微循环,对全园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2.2.4 物质再利用

森林公园内湖畔分布着一些造型简洁的“木质”长椅,这些长椅其实是由含有木纤维、铝的废弃牛奶饮料盒经过高温高压和特殊工艺形成的[10]。这种物质再利用的情况在生活中也很常见,通过对“长椅”的解说,可以让游客发散思维,思考生活中物质再利用现象,达到获取知识,引导游客树立环保的生活态度,植入物质再利用这一思想,使其在生活中能够真正变废为宝。

2.2.5 丰富的植物、动物资源

作为城市的生态屏障,公园参照北京本土的生态环境及植物自然群落的组合模式,在公园中建立植物种源库,加速公园自然化进程,使公园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除此之外,栖息在园内的野生鸟类达数千只。如果对园内动植物资源从环境解说、环境观察学习步道和其他环境教育活动等方面加以设计,可以丰富游客的游览活动,增添游玩兴趣,同时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根据笔者实地考察发现,目前园内还未有类似解说活动或者设施,需要游客的自我组织,这方面相对匮乏。

3.结论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含环境教育信息丰富,覆盖范围广泛,从自然到人工,单个植被到整个生态系统均有涉及。环境教育是一个旅游地环境解说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环境解说系统和环境教育活动对保护公园的环境,引导游客探索其生态和文化内涵,加强其建设管理水平和成体形象十分重要。同时,还能够树立游客正确的价值观和环境伦理,增强游客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的能力,无论从价值观、态度和行为都对游客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环境教育潜能分析得出,作为城市森林公园,其交通便利,全年免费开放,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一个适合开展环境教育的场所,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人们的需求。就目前而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北京城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开展环境教育项目的优势,但这些优势还未发挥到顶峰,只有运用科学的方式手段,合理的利用其内在资源,才能将其生态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民.环境意识概念的产生与定义[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04)

[2]何齐宗.全球视野的环境教育理念?[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3]乌恩,成甲.中国自然公园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现状刍议[J].中国园林.2011(02)

[4]田新程.“北京绿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J].中国林业.2008(21)

[5]吴宜夏,赵福生,张烈.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公共设施方案意向[J].中国园林.2006(08)

[6]胡洁,吴宜夏,段近宇.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交通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06(06)

[7]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生态水处理展示温室[J].建设科技.2008(13)

[8]贺锋,董金凯.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非使用价值的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07)

[9]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雨水收集系统[J].建设科技.2008(13)

第10篇

Abstract: Nowadays forest parks have developed very rapidly. However Wuhan, as a capital city in Hubei, its forest parks developed much slowlier than other municipalities. By investigat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s of Wuhan forest part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t exi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Key wor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rest Park; Study;Tourist Exploitatio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的方便、闲暇时间增多,以及人们所追求的思想境界、娱乐方式和美食健身档次的相应提高。游人开始不满足于过去城市中一般的园林情趣,而开始热衷于对城市周边的山林野趣的寻觅,旅游热潮也随之从一般的城市公园转向城郊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是一种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生态型郊野公园。它是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前提,充分利用森林的多功能性为人们提供精神和物质服务的生态型林业产业,也是发展森林旅游事业,实现森林资源复合性价值的基础和载体[1]。森林公园环境优雅、风光奇特、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树木花草万紫千红、飞禽走兽千姿百态的生态景观已被人所共识,是森林旅游业随之兴旺的重要原因。森林公园的兴建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1982年9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同意,在原湖南省大庸县(现湖南省武陵源区)张家界林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经过20年的发展,森林公园事业已初具规模。截至2001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类森林公园1078处,总经营面积982万公顷;2000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旅游人数7182万人次,森林旅游直接收入达到12.93亿元,森林旅游综合社会产值306.4亿元[2]。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已形成了以国家森林公园为骨干,国家、省和县(市)级森林公园相结合的森林公园体系。森林旅游作为亟待发展的产业之一,已被列入中国林业发展战略之中。开发森林旅游资源,推出多样化的森林旅游产品,开拓森林旅游市场,已是中国现代林业的一个热门项目。

武汉近郊森林公园具有较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森林公园的建设紧随全国步伐,从上世纪九十年展至今十余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系列旅游开发上的问题。本文试图以武汉近郊城市公园为例,对如何推动和加快城郊型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进行探讨。

1 武汉森林公园概况和旅游开发现状

1.1 森林公园概况

武汉市森林公园全部源于林场。目前已开展森林旅游的国有林场共有八个,其中,江夏区青龙山、蔡甸区的嵩阳山、九真山、黄陂区素山寺、新洲区将军山和洪山区九峰山、马鞍山森林公园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另外黄陂区木兰山林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森林公园(见表1)。这几个森林公园从地貌类型来分均属于山岳型森林公园,以山体景观为主。森林公园内山势蜿蜒,林木苍翠,沟壑流青,风景优美,冬暖夏凉,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及人文景观丰富。森林公园的分布以武汉市区为中心,四周分散分布,形成武汉市的绿环,区位优势较好,大交通便捷。

1.2 旅游开发现状

武汉森林公园自1990年起步建设,1995年全部开园迎宾,经过十余年的边开发、边建设、边收益的滚动发展,全市森林公园共投入资金2.7亿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共开发景点500余个,恢复庙宇25座,拥有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拥有高中低档客房2000余套,床位4000余张,开辟了烧烤野炊、网球、卡丁车、登山、索道、垂钓、健身、歌舞、森林浴、会议、餐饮等健康旅游娱乐活动项目。全市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森林旅游收入3200万元[3]。

从统计数据表面上看,武汉森林公园的发展似乎初具规模,事实上,几个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程度差异较大。位于洪山区的马鞍山森林公园开发比较深入。园内景点丰富,结合山岳型森林公园的特点,设有猴山、鸽坪、烧烤场等特色景点,也是武汉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首选去处之一。但与马鞍山森林公园相比较,其他几个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开发程度较弱,园内景点零落,景点之间的联系性差,不被需要休闲旅游的武汉市民所看好。因此,这几个森林公园虽然挂着森林公园的招牌,却不同程度地主要履行着林场的职能。由此可见,武汉市的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程度整体上仍然比较低。如果能够“对症下药”,武汉森林公园应该还有广阔的旅游市场潜力可以挖掘。

2 武汉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2.1 定位不明确

这里说的定位包括对森林公园客源市场的定位和经营类型的定位。目前,武汉有几个森林公园都依据靠山的地势建起了山庄,主要用于会议和住宿。靠山建山庄无可非议,但是山庄多了,各森林公园的开发特色趋向雷同。另一方面,虽然也是旅游开发,但因为建设山庄投资较大,资金总量有限,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建设没有同步跟上,一般市民游人光顾甚少,诺大的山庄一年接待不了几次会议,空置率相当高,使得这些豪华的“人工景观”大量浪费,也辜负了那些优美的自然景观。

武汉森林公园的旅游客源主体应该是武汉市内和市郊中等经济收入的工薪阶层。他们常年久居繁杂的城市环境中,他们向往清新的空气、宽松的环境,需要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调节一下精神和情绪。市郊的森林公园正是他们双休日的理想去处。武汉近郊的森林公园没有奇峰峻岭和历史悠久的传奇古迹,特色在于以森林景观为主的自然环境和清新的空气,古朴而天然,不需要耗费巨资盲目营建人工景观,应该侧重于双休度假、科普教育、休闲娱乐、野趣探险方面的旅游形式,经营类型以大众化的经济周末度假型公园定位为佳。各森林公园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各自的特色,为普通市民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2.2 开发建设资金匮乏

自九十年代末期,国家对森林公园取消补贴之后,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完全处于自负盈亏的状态下。由于目前政府主导力度不够,在森林旅游项目开发中,武汉市森林公园只能各显神通,争取吸引各方投资者。受原来国有林场经营方式的影响,一部分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资金引进意识较弱,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由于开发资金来源不足,武汉多数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都只能片面遵循规划实施,或是甚至按照现有的经济实力小打小闹,建设零星分散不成气候的小景点,普遍存在项目太多太小、低水平重复建设、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经济效益差的现象。没有总体的运筹帷幄,众多投资主体各自为战,武汉部分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接待条件较差,难以吸引游客,多处于半开发状态,还有许多优美的景点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因而游客少,效益低,形不成经济的可持续性。

2.3 项目开发缺乏新意

武汉森林公园已开发的旅游项目不少,但多数落入陈套,缺乏新意。在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游乐场,在武汉近郊的几个森林公园中仍然可觅踪影;有的森林公园甚至套用城市公园的模式,花费巨资打造人工园林风格更不可取。森林公园自身的突出优势是远离市区的清新空气和生物种类繁多的自然环境,森林才是公园的主体,而不应该作为游乐场等人为设施、建筑的陪衬。

多数森林公园的开发项目陈旧,一方面因为开发资金不足受限制,想通过简单大众的游乐设施迅速获取经济效益回报;另一方面,和林场领导机制一体的森林公园多数只注重自我发展,缺乏横向联系和经验交流的意识,自然难以引进新颖的旅游项目。其实,森林旅游项目除了常见的科教、避暑、度假、野营等外,可以和保健旅游、文化旅游、节事旅游等结合起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4]。只要抓住现代游客的需求心理,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挖掘新的森林旅游活动项目,就能吸引更多的武汉市民参与到森林旅游中来。

2.4 忽视人文景观开发

武汉森林公园除了拥有丰富的自然森林景观,还拥有一定量的有价值的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大致可以分成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历史名人、风俗民情等几种类型。例如青龙山森林公园的熊廷弼祠、墓、塑像;项英陵园;素山寺森林公园的素山寺;九真山森林公园的九真观、炼丹台;嵩阳山森林公园的嵩阳寺等。虽然有的古迹遗址因为年代久远或是其他人为原因被毁,但遗迹尚存,传说犹在,如果将其修复是不可多得的一笔文化财富和人文景观,极富教育意义或观赏价值,但在武汉几个森林公园中,已成为景点的人文景观不多,甚为可惜。

2.5 宣传工作不到位

武汉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但除了离武汉市区比较近的马鞍山森林公园比较深入武汉市民心以外,其他几个森林公园知名度还比较低,不为市民所熟悉,游人量较少。森林公园知名度不高,除了森林公园自身天然资源和开发建设的程度等硬件条件的原因外,森林公园对外宣传不到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尽快地让武汉市内外的旅游者全方位了解武汉森林公园,以提高知名度,吸引广大游客。

3 武汉森林公园发展对策

3.1 做好规划,分步实施

武汉森林公园经国家审定批准后,都由省林业勘测院等设计单位按规定做过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规划略显陈旧,应该根据形式的变化不断及时修编,以适应新的旅游需求。除了林业部门的设计单位外,应该让旅游设计部门、园林设计部门等多方面学科部门参与进来,活跃发展思路,让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做得更好。

森林公园是专业性生态公园,不要盲目追求和模仿城市公园的一般模式,在保护好自然景观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突出以森林景观为主,结合其他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根据森林公园的地域特点、林场经营习惯、发展方向等做好公园的规划设计,对整个公园的景观格局作出定量定性分析,对功能区划分、旅游环境容量、游览线路、景点设计、服务设施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并应该综合考虑到具体的经济实力,保障规划能够分步实施。

3.2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等方面的调整,各种审批制度将更加简洁、有效,外商更加看好中国市场,将兴起新一轮对华投资高潮,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吸引外资的绝对值和比例将明显提高,制约森林公园发展的资金“瓶颈”可望迎刃而解,投资亦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武汉森林公园在今后的发展中,除了原国有林场自身积累外,应该顺应新的市场机制,积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筹措建设资金,例如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方投资者,采取自办、联营、合办、参股等多种形式引进资金等等。

公园在建设过程中,要发展第三产业,建立森林旅游公司、运输公司、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以壮大森林公园自身经济实力。另外,通过发展森林旅游业,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如商业、酒店、旅馆、饮食、食品加工、地方旅游产品,以及运输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森林公园对投资者的吸引能力,增加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的经济收益。目前,武汉一些森林公园和林业主管部门也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参加推介会和运用网络宣传等多种方式招商引资,并取得一定成效。

3.3 树立品牌化目标

森林公园要有自己的旅游品牌,突出一种品牌文化。所谓品牌就是代表产品或企业的一种视觉和文化的形象。旅游品牌就是鲜明的整体形象、独立的个性表现以及全面的优质服务。我们在森林旅游开发建设中也应该强化品牌意识。武汉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就是要不断推出自己的精品景点景区、黄金游览线路和精品旅游项目以及良好的优质服务形象,以此强化品牌的整体形象。

3.4 改变内部机制,扩大对外交流

面对新的市场机制,森林公园要有所发展,在国内国外打响自己的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就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花力气进行内部改革,摆脱原来国有林场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活跃思路,扩大对外的交流联系。森林公园只有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不断与外界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特别是参与国际交流,才能看到自己与世界的差距,才能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方法。

3.5 在开发中注意保护森林及动植物资源

就目前的开发程度而言,武汉各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尚未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但仍应未雨绸缪。建造房屋时,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尽量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在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对森林资源的破坏[5]。例如,在修建道路时严格禁止在森林公园内吸烟、采折花木枝叶等有可能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的活动;对古树名木保护,应适度限制游客流量和车流量;控制山上宾馆、招待所的建设;减少污染等。

3.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开发资金限制,武汉部分离市区较远的森林公园景观开发时,与之相配套的水、电、路、吃、住、购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部分森林公园中大景区间尚无方便的交通联系,各景点之间的旅游线路也有部分未能连通,游客进入不便,降低了旅游收入。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让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建设同步。只有好的基础设施保障,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良性经济增长。

3.7 加强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森林公园的知名度

针对目前武汉森林公园知名度不高,甚至不全部为武汉市民所熟知的现状,需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如拍摄电视片、风光片、电影,系统介绍森林公园风景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武汉森林公园还可以将森林中的动植物标本或是有武汉特色的民风特产制作成小饰品,作为森林旅游的纪念品供游客选购,可以随游客带出森林旅游区广为宣传;还可以定期举办节会,作为森林旅游的项目之一,也可以达到宣传森林公园的目的,进一步提高知名度,促进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

另外,森林公园还应加强横向联系,主动与邻近其它旅游区连网宣传,从而提高各森林公园的知名度,扩大游客吸引范围和辐射半径,争取客源市场,使森林旅游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

3.8 加强人文旅游资源利用

依靠某种独特的文化,进行深层次开发,可以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和精华[6]。森林公园虽然以自然景观为主,但如果能够将森林公园中的人文景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为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增色添光,也有利于武汉各森林公园树立自己的旅游特色,体现一种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戈,夏正楷等.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与功能.林业资源管理,2001(3):41-45.

[2]林力.到2005年全国森林公园总数将增至1450处.中国林业,2001(12):31

[3]武汉市林业局.武汉森林公园2001年度工作总结,2001:1-2

[4]谢哲根,刘安兴等.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卷(3)):72-75

第11篇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林业发展;经济;意义

中图分类号: F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全世界都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消耗严重的能源危机,林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环境保护,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拥有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对实现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旅游概述

生态旅游是在传统旅游越来越显现其缺点的时候开始出现的。传统旅游最大特点就是尽可能增加进入旅游区的游客人数,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景区的经济收入,其后果是景区自然资源、人文景观被破坏和损毁。生态旅游的宗旨是保护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当地的发展,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旅游是在传统旅游模式上发展的新型模式,并在近些年蓬勃发展起来。面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在具体的制度安排、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发展模式上寻求创新,而不是忽视、否认,甚至颠覆其基本的理念,否则生态旅游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和意义。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是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所以,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应该坚持以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前提,科学合理地对旅游项目进行开发,应该在不使森林资源有所消耗的基础上,获得远远高于进行木材生产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森林旅游与林业生态保护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森林旅游对林业生态保护应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此外,森林旅游还应该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林场实现脱贫致富。

二、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1、显著改善生态环境

开展森林生态旅游首先保证了旅游区生态的稳定,生态旅游区多为山野、森林地区,这些地区多为河流发源地带,生态环境如遭破坏,不仅危害当地生态环境,而且对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由于生态旅游区基本免除了“三废”污染,不仅可以保护旅游区自身这块净土,而且对于保护周围及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有所助益。另外,还有利于保护物种,以自然生态旅游为对象的生态旅游十分重视系统内物种的保护,包括森林树木等植物,以及在森林地带栖息生存的各类动物种群等。在生态旅游中,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受到有效保护,因而有利于生物的繁衍、生息。

2、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使林区由原来单一的生产木材和经济林产品的林业经济结构,变为向广大游人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增加林区经济收入,并带动发展旅游所必需的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森林旅游能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出高于本身就业人数数倍的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生态旅游可以很好地保护各种自然景观的完美性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使自然景观持续地供游人观赏。良好的生态环境能使游人有效地放松身心,有益健康,从而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活动主流的 21 世纪,谁的生态旅游搞得好,就能提高其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威望和竞争力。

3、提高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旅游的内容,包括利用各种有趣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向游人宣传生态知识和物种保护的意义。导游员向游客介绍当地生态环境,使游人不仅在生态旅游中得到乐趣,还能获得生态方面的知识,所以,开展生态旅游也是一种向游人开展生态教育的形式,对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4、增进科技和文化交流

森林旅游对林区社会的开放有直接促进作用,从而强化客源区与旅游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增加人们之间的友谊。因为发展旅游的需要,引发了对新科技的需求,旅游是科技研究、传播、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林业科技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开展森林旅游有利于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和发展,还能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和改革开放。

5、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广泛利用林区的旅游资源,开展森林旅游,是林区开展多种经营的最佳方式之一。其优点在于:是对林区旅游资源的无消耗利用;促进林区减少或停止消耗森林资源;提高森林及其环境的保护水平;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增强物质基础。

三、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与策略

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开发者和经营者如果注重强调其教育功能,以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作为其起点和目标,那么森林生态旅游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转变观念,把资源转变为发展资本

森林旅游资源的发展是潜力无穷的。所以我国的旅游开发者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识到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在进行森林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还应该树立起林业资源开发与建设的新观念,积极利用好我国比较为丰富的林业资源,充分发挥我国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所具备的品牌优势。

2、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有效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搞好林业景区间横向联系,补充单一的林区景观的不足,达到优势互补之目的,从而能发挥森林资源整体的优势;第二,实现森林生态旅游和农户之间的结合,从而能够补充旅游景区缺少吃住条件方面的不足;第三,搞好森林景区和其它的景区间纵向的联系,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效结合,从而能够补充森林旅游资源不够丰富之不足,比如与美食文化节、杜鹃节以及峡谷探险等进行有效结合,对其旅游内容具有较大的丰富作用,而且还能实现生态旅游的不断延伸和扩展。

3、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科学的利用

根据前面的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森林的生态破坏比较严重。所以,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时,开发者以及经营者应该认识到过度开发和利用森林旅游资源所带来的生态系统失调和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并准确理解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真正目的和实际目标,从而能采取措施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科学的利用。

4、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态势进行科学分析和准确定位

要对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态势进行科学分析,就应该找准其发展的目标,掌握市场的基本特点,克服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消极因素,发挥人文和自然的优势。同时,还应该借鉴西方国家较为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创造出旅游精品,这样才能把我国的旅游服务与旅游特色推向世界。另外,我们还应该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把保护作为开发的前提,把开发作为保护的延伸,在进行旅游规划的时候应该把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为实现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不懈努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森林生态旅游在我国刚刚兴起,是一种朝阳产业,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实现其良性发展,就必须认清林业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解决当前林业旅游中存在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发挥林业旅游的功能与作用、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福庆.森林旅游投资建设战略理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

第12篇

【Keywords】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Forest Park;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uangdong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67-02

1 生态足迹模型相关概述

1.1 生态足迹模型概念

所谓的生态足迹模型,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对维持人类生存及发展的自然资源消费,以及吸纳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实施计算的一种方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EF=N×ef=N×∑(×ri)

其中EF代表总生态足迹、N代表人口数量、ef代表人均生态足迹、I代表着消费品及投入类型、ci代表i类商品人均消费F、Pi代表i种商品平均生产能力、ri代表i商品均衡因子。

1.2 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根据数据形式的差异,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在应用时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综合法及成分法。对于综合法来说,是结合区域统计资料,来得到消费项目总F,继而根据人口数量来对人均消?MF实施计算;该方法在大尺度生态足迹计算中较为适用;而对于成分法来说,便是通过对人们衣食住行活动的调查,来获取人均消费数据,该方法在小尺度生态足迹计算中较为适用[1]。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广东省森林公园,为大尺度生态足迹计算,因此选用综合法。

1.3 生态承载力模型

生态承载力是指生在态系统生产力不出现损害,同时保证功能完整的前提下,来为人类提供消费生物资源与吸纳人类产生废物的生产性土地面积总和,生产承载力能够对可持续发展水平做出有效反馈。该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EC=N×ec=N×∑Ai×ri×yi

其中,EC、ec分别代表总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承载力、N代表区域人口数、Ai代表人均生物生产面积、ri代表土地均衡因子、yi代表产F因子。

根据生态足迹模型、生态承载力模型得出的结果,能够对一个地区生产自然资源能否支撑该地区消费及生产活动有着直观反馈,即定F化,可以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做出反馈。当该地区生态足迹大于生产承载力时,那么便会出现生态赤字,也表示该地区没有做到可持续发展;当该地区生态足迹小于生产承载力时,则表现出生态盈余,表示该地区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1.4 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

首先,生态足迹指数,代表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足迹得出结果的差额,也就是生态盈余与生态承载力间的比值,同时也表示在一个地区内,生态系统中还没有被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占据总生态承载力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EFI=(EC-EF)/EC

对于该指数来说,一般将0设置为临界值,当大于0时,地区处于可持续发展,小于0时,地区处于不持续发展,小于-1时,地区处于严重的不可持续发展。

其次,生态足迹指数,代表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之间的比值,属于生态安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ETI=ef/ec

该指数可以从小到大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I

2 广东省生态足迹模型结果

2.1 旅游生态赤字研究

结合模型计算可得,在2011―2016年间,广东省森林公园旅游总生态赤字逐年增长,2011―2016年间平均总生态赤字为0.5238×104hm2,2012―2015年的每年增幅分别为:5.93%、44.82%、-3.69%、2.26%。同事结合人均旅游生态赤字来进行比较,2012―2016年间均在下跌,人均0.0244hm2/人,下降幅度为32.18%。综合比较可得广东省2013年森林公园旅游发展面临着不可持续发展现象。

2.2 旅游生态足迹研究

根据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可知,广东省森林公园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从2011开始,一直都在降低,2011年为0.0483hm2/人,2015年为0.0286hm2/人,四年下降40.79%,由此可见,广东省森林公园旅游生态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因为旅游人数的增长,虽然还是造成总生态足迹上升了36.61%,但是增幅越来越缓慢。

2.3 旅游生?B承载力研究

根据旅游生态承载力模型可知,2011年广东省的总生态承载力为26.78×104hm2,2015年为27.49×104hm2,上涨了2.65%,增长幅度远远低于总生态足迹幅度。同时在人均生态承载力方面,2011年为0.0194hm2/人,2015年为0.009hm2/人,降低幅度为53.61%。从而表示,通过对森林公园旅游项目的开发,使得生态承载力在总F上出现增长,然而,因为人员增长过快,使得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了降低,进而导致在基数上,每年总生态承载力及人均生态承载力要低于生态足迹,造成旅游生态赤字的出现,这意味着森林公园在旅游事业上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3 广东省森林公园旅游生态足迹控制对策

3.1 调解景点容纳能力和游客旅游F的矛盾

目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因此其在旅游上也提出更多的需求。目前,由于森林公园在游客接纳及基础设施等方面依旧没有做出升级,为了避免因游客数量增多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引导措施,来使得森林公园容纳能力与游客旅游F间的冲突得到化解,进而使生态足迹增长得到保障。

3.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进行专职化管理

政府在对森林公园进行建造时,需对生态破坏带来的补偿问题做出考虑,同时要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理念,与公园经营企业联合,完成生态补偿专项基金的建设工作,当森林公园盈利之后,将其经营收入投入到对森林公园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当中。同时,对于林业部门,还应当完成相关岗位的设置,让政府参与到森林公园的管理工作当中,并对森林公园的发展起到监督管理作用,从而促使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处理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