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

时间:2023-12-28 16:21: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包括香港)各地铁的施工组织基本按下列模式进行:

审批编制施工计划时,由各有关施工单位提出施工计划申请,专职部门根据提交的计划,组织内部申报及相关单位参加计划审核会议,审核提交的计划。根据计划审核会议的结果,编制“施工行车通告”或称为“施工及工程车运输通告”,并在规定的时间向有关单位和部门。

首先,在施工计划编制过程中,各单位部门提交的施工计划无论是在审批或制定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人为的判断,不能从科学上做到各施工项目的合理优化安排配置。每项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各施工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不能同时建立起来,很难有一个全局统筹的控制。特别当施工计划提报量较大时(如香港、上海、北京、广州有多条线路及运营时间较长的地铁),施工计划之间的安全防护措施难以做到周全的协调。另外在某些作业变更需要、临时删除或增加的作业计划,计划由人工审批,存在某些施工防护条件、施工区域审批错漏等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施工安全。

其次,为了保证安全,实施过程中,各施工单位根据施工作业的要求、施工进场作业令和相关证件到指定的车站或车辆段向调度员办理施工作业请点手续。现行的每项施工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都是由人工判断。例如某项施工作业是否需要停电或挂地线,是否具备请点条件;是否有工程车经过后才能作业,有工程车配合作业的施工作业施工完毕后,回车辆段的线路是否符合行车条件;施工完毕接触网是否符合送电条件的判断等。这些都是人为把关,安全系数不高。

再次,在各种书面命令时,目前都采取手工笔录的方法;在有关命令的上使用电话方式人工记录复诵,使得作业效率大受影响。

实践证明,在地铁非常有限的作业时间里(0:00-6:00),真正有效的作业时间不到4个小时,经常只有两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作业。由于控制中心(OCC)与车站、施工站点,维修调度与各生产调度均为一对多关系,大部分宝贵时间都耗费在排队、沟通、协调上了。

最后,面对复杂、凌乱的施工作业及完成情况。人工难以对各项施工指标做出客观的、全面的统计。为施工计划的安排及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

施工组织是否科学、高效、安全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水平。如不能保证施工(检修、安装、调试等)的质量,直接影响了运营及乘客服务质量。

因此,为了优化施工组织、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作业效率,建立运营施工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保证计划审批、组织(控制)施工、施工统计三个环节的科学、高效、安全等具有重大意义。

2、总体结构和功能布局

系统主要由施工计划编制、施工作业控制和施工作业统计三大模块组成,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系统结构框图

计划编制模块包含冲突检测和计划两个子模块;计划编制模块中的计划以后,进入施工控制模块;系统管理员模块独立运行,定制管理其他模块。它们的关系见图2。

图2 系统模块关系图

2.1 施工计划编制

通过采取人机对话方式,根据有关单位提交的施工申请,在施工计划编制系统中输入施工计划日期、作业单位、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供电安排、申报人、防护措施、等要求和施工的重要性等级等因素,存储基本施工计划资料。系统根据录入的施工计划条件和因素进行判断,对满足施工条件的计划,系统接受并自动生成施工计划;对施工计划有冲突或条件不满足的施工,系统会发出报警提示,提出修改建议,直到所有条件满足后生成施工计划。 施工计划生成之后,由施工计划工程师人工审核,对不妥之处进行调整,最后审核完成。

2.2 施工计划信息共享与

施工计划自动编制完成后,形成施工作业图、施工行车通告、报表,在网络内部的各用户实现信息共享,自动下达施工计划信息。

2.3 施工作业控制

该模块是施工实施、控制过程的核心功能。根据施工计划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设备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控制。施工作业控制系统主要功能有施工作业清点控制、施工作业销点控制、运营条件检查统筹控制。在施工计划实施时,维修调度、生产调度安排组织好施工人员和工具等到车辆段或正线线路上对设备进行维修施工。运营控制中心、车辆段调度、车站等对施工进行组织安排。 以上所有的过程将由计算机辅助安全的检测,所有过程将并行执行。

3 系统软件框架

系统软件结构采用经典的MVC架构,软件结构大致分为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Controller)三部分,结构图如图6:

施工管理子系统软件的编程语言采用PHP、HTML、JavaScript、SQL等语言,PHP主要负责实现后台逻辑,SQL对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库相关操作,HTML及JavaScript用来编写系统界面及交互效果。网络系统结构采用B/S结构。

4 系统设计原理

利用地铁公司内部网络实现系统各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用户终端包括:计划编制用户,OCC用户(值班主任、行车调度、电力调度、环控调度),车站用户群,车辆段用户群(行值、派班员等),生产调度(部门及车间级),计划审核专业工程师,维修调度等用户。

系统使用统一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和交互,见图3。

4.1计划编制

计划编制模块包括了施工计划的填写,审批,送审,上报,等操作。施工计划从工班填写上报至中心二级调度审批,二级调度把计划上报至计划员处汇总,最后由总部领导签发行车通告。其中各项操作都可以驳回给前一级,同时在计划上报过程中分级对其冲突进行检测和提示,逐步排除冲突。计划编制流程图见图4。

图3 系统网络结构图

图4 计划编制流程图

4.2施工控制

施工控制模块包括了施工作业请点,销点,进度查看,停送电,作业监控等一系列操作。施工人员根据行车通告按预定的时间到达请点地点,通过施工密码进行请销点操作,行调对施工进行统一监控和管理。施工控制流程图见图5。

图5 施工控制流程

5 系统实施与验证测试

系统开发完成后,在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进行了试运行,对各项系统指标进行了严格的验证,结果如下:

数据接口功能正确率达到100%;

数据统计功能生成的报表、数据文件满足正确率大于99.999%;

冲突检测及系统所具备的条件判定功能正确率为100%;

软件引起的人机界面的故障率不高于每三十日(30)一(1)次;

软件引起的数据存储故障率不大高于每四十五(45)日一(1)次;

软件导致的叫班错误率不高于每四十五(45)日一(1)次;

由软件导致服务器崩溃、死机不高于每六十(60)日一(1)次。

图6 系统软件结构图

6 总结

通过南京地铁一年多的试运行,对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建设达到了预期目标,已正式投入使用,南京地铁的运营施工管理,在国内率先进入了完全无纸化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杨帅,刘云.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2)

第2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作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交通独有特点决定了其在城市交通中的明显优势。在城市发展中轨道交通具有三方面重要作用,第一点就是将城市交通供给水平大大提高了,从而使得大城市道路交通日益拥挤的情况很好缓解;第二点就是能将城市格局引导着按规划意图来发展,让大型新区建设得到支持;第三点就是将巨大资金物力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为城市经济链从源头上注入了活力,在带来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将整个城市综合素质有效提高。但随着交通行业的繁荣发展,城市交通也逐渐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只有将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并将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并解决,才能让交通行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1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表现方面

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面经过近些年来的努力,确实取得了具有较高价值的成绩。但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上还是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起着制约作用。这些问题主要归纳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过于庞大所引起的管理不善现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维修投入资金补贴以及巨额银行贷款利息偿还让企业和政府负担过重;因为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便民交通,盈利和成本不能持平,再加上很难吸收民间资本,所以资金亏损现象很严重,再加上在城市轨道经营模式和交通管理上缺乏有效管理,所以除了新加坡、香港等少数城市轨道交通能将交通盈利实现以外,全球超过半数的地铁都存在亏损严重现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亏损现象尤为突出,就连经营状况较为良好的广州也仅仅相对亏损稍微较低而已。

1.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主要内容

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基本上效益不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基本上都是由政府部门主管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这种由政府单一投资包揽包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体制上存在不少问题。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招投标以及设计单位与政府部门并没有将企政分开原则彻底落实,因此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严重垄断;第二点,城市轨道交通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和公众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再加上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自然垄断特点,就需政府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加强监管,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因为都由国家部门投资运营管理,所以就造成了其对政府财政补贴依赖性,这样不仅加重了政府负担,还因为完全没有市场竞争压力而出现决策能力低、成本失控、服务水平低这些问题;第三点,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融资渠道非常单一。我国现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投资、国内外银行贷款及发行债券以及专项基金组成的,对民间资本吸引力度不够,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目前以及未来的建设发展需要都不能满足;第四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票价定制处于被动状态。因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垄断性和公益性两大特点,所以也直接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被政府管制。

2 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改革具有的重要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都是由政府组建的,管理方式和建设资金都十分单一,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运营管理方式从纯粹政府主导型转变为公私合营模式,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将政府财政负担减轻,再将竞争机制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中对其市场竞争能力能很好提高,运作效率也可以大幅度上升。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资源有限,再加上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还不完善,若只仅仅依靠政府和市场单方面根本无法支付这一庞大资金来源,因此将民间资本与政府财政良好合作,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有着必然性和客观性。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最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建设资金投入巨大,其投入资金主体均来自于政府投资,在城市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后,票款收入难以支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本,通常是依靠政府补贴才能维持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转,将政府承担沉重财政负担。因此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可利用的丰富空间资源和客流最大化使用,并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资源有序开发,将多种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从而使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最大化利用并保证效益率的稳定性提高。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可衍生资源从多种经营模式中取得经济收益,让巨额建设资金得到填充并将亏损现象有效弥补,从根本上将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和补贴减少,落实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将城市轨道交通统一规划和综合开发作为保证现实盈利的前提手段。

3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中关于改革方面提出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和政府给予的扶持优惠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扶持政策工作对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有着积极作用。可观的投资回报才能让轨道交通行业将社会资金充分吸引,因此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就要让投资者得到合理回报。所以通过合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机制的建立,将对投资者充满吸引力的城市轨道交通长时间有效投资机制健全建立,才能将融资渠道有效拓宽从而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融资以及投资的良性循环。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基本存在常年亏损现象,其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得都非常低,票价制定通常由政府把持,而对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和运营情况都非常熟悉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和公司没有根据乘客情况和运营成本来决定票价的权力,所以城市轨道交通才会出现常年亏损现象。在如今,人们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活水平以及收入水平、支付能力都有很大改善,因此政府可适度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权交给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和公司。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可通过由轨道交通公司先提议、听证会审核并通过。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方式来进行,让票价真实反映票轨道交通成本状况。除此之外,要将竞争机制合理引入,将综合开发、多元化投资、一体规划策略落实在轨道交通经营管理上。

4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其经营和管理工作自然要引起重视。通过合理票价制定、综合开发、多元化投资、一体规划等经营管理策略落实在轨道交通经营管理上,从而将轨道交通经营管理中出现问题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汪明艳,汪泓,刘志钢,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枢纽站的运营管理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1):18-20.

[2]张宗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2):47-47.

[3]李丽群,陈龙.基于效用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优化策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289-292,303.

[4]何宗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范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3(10):1-3.

第3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城市

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安全可靠等诸多可靠优点,对于现代城市规划布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目前,城市轨道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和接受,我国也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解决和缓解城市交通运输压力。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集多专业、多工种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是指用于城市客运、由在固定轨道上运行的车辆所组成的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包括了地铁、轻轨、磁悬浮等一系列先进的运输设备系统。近年来,我国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不断增多,申报和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持续增加。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也建成基本的轨道交通网络,济南、青岛等城市也相继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工作,使我国轨道交通总体水平达到了全新高度。不可否认,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但能够显著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也能够充分带动城市GDP增长,增加大量就业岗位。但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也极具价值。运营管理中的任何疏漏和缺陷,都容易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甚至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模式和标准混乱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主要存在管理模式和标准混乱的现象。国内不同城市在资金筹集、规划等方面存在差距,在轨道交通管理模式上存在着许多区别。部分城市沿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另一些城市则采用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的差异导致运营管理的实际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其次,我国城市规模差距悬殊,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和建设标准也难以统一,这就导致轨道交通的管理标准也难以保持一致。尽管后期申请和在建的城市都充分借鉴和吸取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经验和特点,但是受环境、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实现运营标准的统一,造成了运营管理自成一派的尴尬局面。

2.2管理评估不到位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需要有科学、完善的管理评估制度。但是,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并没有形成严谨、完善的管理评估体系,无法对运营管理予以客观、全面的评价,运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难以被及时发现。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流于形式,根本无法做到对指标的量化,根本无法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营质量,同时也为轨道交通的运行埋下了重大隐患。

2.3运营管理制度滞后

国内多数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的滞后问题。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确保运营管理人员按照制度要求开展规范化的管理工作,保证交通体系的顺利运行,同时最大化地避免运营风险的产生。然而,在运营管理制度缺乏的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得不到调动,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非常不到位,往往是问题发生之后再进行补救,根本无法做到对风险的发现和控制,难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需求。

2.4管理人员水平低下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多专业、多工种的系统,从建设到运营管理都需要大量高学历人才,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行需求。但是,客观而言,在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情况下,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显不足,管理人员也非常欠缺学习主动性。在一些城市轨道交通人员技术和知识滞后的问题非常严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行,维护人员根本难以满足维护要求,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并带来了许多的安全隐患。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优化策略

3.1优化管理模式,统一管理标准

为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序、平稳发展,必须加强对运营管理模式的优化,充分提升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在城市交通轨道的融资方面,应积极借鉴国外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以多元化投资的方式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提升项目的运营管理效率,加强对运营风险的关注和重视。在运营管理标准上,应尽快形成一套统一的运营管理标准,全面提升运营管理质量。尽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地区环境和各方面因素,但轨道交通运营各项标准应尽可能统一。包括人员管理、维护管理和技术水平标准等,都必须予以标准上的统一,并尽可能避免资源上的浪费,切实保证运营管理整体效果。

3.2深化运营管理评价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做支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应该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充分考察经济效益、安全管理、日常维护和运行服务等各个方面,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运营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行安全。为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也可以借鉴和吸取平衡积分卡模式,提升运营管理评价的综合水平,满足轨道交通平稳运行的相关需求。

3.3加强运营管理制度建设

运营管理制度的建设,旨在规范运营人员的工作行为,确保各项运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提升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约束。首先,应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章的修订和优化,确定运营管理岗位职责,明确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能,保证运营工作人员“有法可依”。其次,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运营管理制度,规范运营人员的工作行为,规避不良操作行为,对于存在工作不当的运营人员应予以一定的惩罚和处分。其次,除了加强运营人员管理制度建设,还应该加强对乘客的管理,加强对轨道交通乘客的宣传和指导,并形成书面的管理制度,以尽可能地减少乘客的不良行为,为城市轨道运营提供切实保障。

3.4加强运营管理团队培训

为提升运营管理团队的综合能力水平,首先应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制度,定期对运营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帮助运营管理人员掌握和了解先进的运营管理方法和技巧,并积极运用到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活动中。其次,纠正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通过必要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政策,提升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各项运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针对维修等技术人员,必须规范日常维护和检查行为,做好全面的维护和检查记录,并提升维修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充分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4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范和标准,是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对此,运营管理企业和单位应积极优化管理模式、统一管理标准、加强运营管理团队的建设和培训等,深入落实运营管理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和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与支持。

作者:董兵 单位:乌鲁木齐城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成本;控制

前言

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了必要性的建设内容,同时未来还会在该项内容上进一步的拓展实施,希望由此可以将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在经济的层面上进行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耗费成本较多,在运营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针对运营成本的管控,没有利用合理的方法,将会造成特别严重的影响。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分析

1.1 日常费用较多

从表面看,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来开展的,在成本上表现固定。但是,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城市轨道交通的长久、稳定运营,是建立在各项费用持续落实的基础之上的,简单而言,城市轨道交通的杂费项目特别多,在长期花销的影响下,运营成本将会持续的提升[1]。第一,城市轨道交通必须要在人工成本、能源消耗费用上有效的控制。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不仅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较高,同时在自身的性能展现上也比较突出。因此,日常的人工费用较高。除此之外,在轨道交通运行的过程中,运营时间开始不断的延长,虽然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入,但是因此耗M的电能也表现为不断的增加,所以在电能费用上持续增长[2]。第二,设施设备的维护费用、各种耗材的采购费用。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先进技术的生产设备,出现大型事故的概率是比较低的,但是考虑到其每天的运营频率较高,再加上外部因素的侵蚀、影响,所以在维护工作上展现的较为频繁。另一方面,在城市轨道交通的阶段性运营后,很多耗材必须进行更换处理,要在整体上将安全性、功能性更好的展现出来,由此所造成的成本提升,表现的特别明显。

1.2 设施设备大修理、改造

作为城市必要性的交通工具,轨道交通在运营过程中,不可能单纯的跟随自身的需求来完善,要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国家的标准和各项建设指标。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更加与清洁交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自身为社会环境素做出的贡献也不断的突出。所以,相关部门在技术、设备的研究上持续加深,新成果的问世,在于将其普遍的推广,由此就造成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设施设备出现大修理、大改造的情况。分析认为,有些地方的城市轨道交通,虽然在指标上不是特别的突出,但自身并没有达到报废的标准,此时进行大量的改造,不仅耗费的运营成本较多,还直接导致日后的运营资金出现减少的情况。对于设施设备的大修理而言,根本没有办法做出全面的控制,大修理的费用一直都居高不下,一旦在价格上降低,修理的效果也会遭到严重的影响[3]。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控制对策

2.1 车辆专业――提高国产化率

就目前所使用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而言,有些车辆是进口产品,因此在维护和更换零部件的时候,都表现出费用较高的情况,这不仅对国内的经济造成影响,同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长久发展,也存在着潜在性的威胁。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将车辆的专业化程度提升,尽量的使用国产车辆。我国在现代化的研究当中,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分析表现较为透彻,很大程度上告别了以往的恶性循环,整体上的工作表现较为突出。将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国产化率提升,能够在维修、维护、更换、改造等多个层面,均花费较少的资金来完成,并且在相关的保障上也可以得到较高的效果。我国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关注度有所提升,因此国家在相关的条文、政策上也提供了很多的保护,国产化率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同时应作为控制运营成本的主要手段来完成。

2.2 客运专业――提高管理水平

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我国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不断深入,认为单纯在技术手段、设备手段上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管理水平做出良好的提升。当前的城市发展迅速,居民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依赖程度较高,所以轨道交通已经表现出了很强的客运专业特点。在此种条件的持续发酵下,提高管理水平能够将运行成本协调控制,减少较多的不良问题出现。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站点,安排较多的管理人员来协调载客,一方面可以减少人群混乱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设备设施的损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外部条件稳定,内部运营稳定的情况下,成本方面的控制,自然而然的会出现下降,且不影响到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节假日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段,要利用差异化的管理手段做出干预。

2.3 票卡制作――准确预测客流量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过程中,票卡制作是一个细节工作部分,我们可以通过票卡的使用情况,针对客流量做出良好的预测,从而提前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维护、管理上做出足够的准备,将各项突发状况的处理,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减少固有的缺失与不足。经过大量的讨论与分析,认为在票卡的制作上,需要搜集较多的数据和信息来完成。例如,上海轨道交通所使用的单程票,在投用初期,国内少有厂商具备生产技术和设备,故采购成本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厂商具备了生产能力。在技术进步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助力下,目前单程票的采购价格已有了大幅降低。即使不考虑通胀的因素,其2012年最新采购单价相较2007年已下降了约37%。因此,控制此项成本开支需从单程票的采购数量入手。

3 结束语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控制展开讨论,现下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都在朝着一个积极的方向进步,不仅为客流运输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同时在交通水平的建设上,达到了一个较好的成就,未出现特别严重的问题。今后,应跟随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脚步,将运营成本控制工作,按照多元化的路径来开展,尽量的实施有效控制方案,并且对外部因素的影响做出把控,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焱.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控制与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7):111-112.

第5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9.122[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9-0220-02

1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轨道网络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服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城市轨道网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国省干线城市轨道等级逐步提升,农村城市轨道行车条件不断改善。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市轨道总里程突破423万千米,其中高速城市轨道9.6万千米;二级及以上城市轨道50.19万千米,占全国城市轨道总里程的11.9%;国省干线城市轨道水泥、沥青路面铺装率达到96.9%,乡镇城市轨道通达率达到99.97%,以高速城市轨道为骨架的干线城市轨道网络基本形成。同时,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国省干线城市轨道通畅率达到96.6%,干线城市轨道运营管理更趋规范,全国18个省市实现“有路必养”的目标。路网管理与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有效应对处置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和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交通保障,以及汛期防洪与冬季强降雪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

2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轨道交通车站将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技术创新、高效化、智能化”为指导方针,利用依托单位的科研条件及人才优势,建立一个开放的、行业资源共享的技术研发转化平台,与科研院所进行责权利明确的产学研合作,以理论与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技术转化为目标,逐步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尽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与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建设和日益高涨的公众出行需求相比,城市轨道运营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交通车站缺少轨道交通管理的实施资质和大宗智能设备,智能化车站实施和业务推广相对较难,企业影响力和业务开拓渠道会受到一定限制。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1)交通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城市轨道网尤其是普通城市轨道的监控设施不够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数据库的动态更新机制和应用支撑体系尚未建立,路况信息采集和机制缺少自动化和智能化,城市轨道服务信息量少且更新不及时,服务难以满足公众出行服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2)交通运营管理的基础支撑仍然薄弱。地方城市轨道管理体制不适应城市轨道网络化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轨道运营管理标准规范体系有待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轨道施工技术和工艺难以满足快速、安全、环保的要求;预防性运营管理技术体系和科学决策体系尚待完善;城市轨道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部分城市轨道安全技术难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

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的意义

为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两型”和“低碳”交通发展,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更安全、更畅通、更便捷、更高效、更经济、更和谐”。其中,交通车站需遵循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展理念,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构建智能绿色交通体系,做到既节约资源,又节能环保。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受到各级城市轨道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了科技攻关以及国外先进运营管理技术的引进应用,解决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的一些问题。虽然运营管理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运营管理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研究不系统、不完善,没有进行跟踪评估;二是由于我国路况等因素与国外的差异,部分引进的运营管理技术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三是运营管理人才储备不足,急需一批运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为解决以上问题,迫切需要开展以下技术难题的研究:①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行业需要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②搭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平台,为全省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提供一流的人才、技术、装备和管理;③增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交通化水平,加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键技术环节,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4结语

在推进城市轨道智能化运营管理与科学决策上,相关人员需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部省两级城市轨道数据库,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以下是建议:①以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技术和“高精尖”技术难题为依托;②充分利用合作单位及社会优势资源,开展相关产品的关键技术研究;③充分发挥交通车站的作用,加大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拓宽产品范围;④加强与国家和省部相关部门联系,争取政策支持。本文的研究尚存在资料收集的难度,但本文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可为日后的实践提供研究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利锋.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J].民营科技,2014(2):118.

[2]任红波.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创新体系的构建[J].都市快轨交通,2014(1):4-7.

第6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指挥中心

中图分类号:TN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206-01

随着国内许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延长,路网规模的扩大,客运需求的快速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的任务在逐步加重,风险要素也在增多;同时,同一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有多种形式多个运营商,各条线路之间也需要进行有效和及时的运营联动,这就迫切需要成立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协调指挥机构线网指挥中心来担负起这一艰巨的使命,担当线网统筹管理这一重要的角色。

1 运营组织的协调性

1.1 各线运营的影响

线网指挥中心对于各线运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线网指挥中心在运作上,原则上不干预各运营主体的日常运营管理,在行政上也不存在隶属关系。各运营主体负责管辖线路的日常运营,指挥中心授政府委托,从网络层面协调各线路的运营,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网络的整体优势,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2 各线运营的协调

线网指挥中心的建立既可以有效地组织制定各线网的运力配置计划,并对各运营商进行监督,同时又可以制定合理的线网调度规则。

线网指挥中心的运营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突发事件情况下或运营主体有需要时,指挥中心代表政府行使指挥权,指挥线路控制中心,启动相应预案。

(2)在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发生时,指挥中心协调不同运营主体的线路间的配合。

(3)为城市轨道交通各运营主体提供相邻线路及对轨道交通有用的公共信息,为其制定合理的运营计划、客运组织提供依据。

(4)线网指挥中心通过整合各条线路的客运和行车数据,计算得出路网各断面分时断面流量,对路网运能运力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全路网的运输组织方案、运力配置和调整计划。

2 运营主体的监督管理

在政府的授权下,线网指挥中心对各运营主体的服务标准进行监督管理。指挥中心成立后,根据政府授权的相关职责,及时协调解决路网日常运营中多家运营企业间、不同线路间存在的问题;根据市政府的《轨道交通路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等制度规则规定,组织运营企业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协调处置预案,组织编制符合线网运营的《轨道交通路网调度规则》、《轨道交通路网突发事件信息规则》、《路网运营统计指标管理办法》、《路网运营协调管理规定》、《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办法》、《共管换乘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配合预案》等规章制度,明确路网调度指挥中心的运营协调管理和应急指挥系统与各运营企业、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外部单位的职责分工及业务流程。

3 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

线网指挥中心日常负责审查各运营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和制定线网各运营商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配合预案。当突发事件发生后,线网指挥中心协调指挥路网内各线路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同时向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及政府相关部门报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信息。

3.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针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可以内部解决时,由指挥中心负责协调指挥,市交通应急指挥部总体监控。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内部无法处理时,由市交通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指挥中心配合指挥。

3.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应急处理的主要功能

线网指挥中心内设置一个集运营监视、数据共享、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指挥系统。该系统具有综合监视、数据共享、应急处置和辅助决策功能,主要应该包括通信系统、路网综合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同时,指挥中心与市公安公交总队、市消防局、市急救中心、市交通委应急办等单位建立了热线电话,并将视频图像接入市公安公交总队,为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及突发事件处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3 城市轨道交通部分区段中断后的公交摆渡支援应急处置

各种风险导致的轨道交通区段运营中断事件发生后,大量乘客在站外滞留,如再遇恶劣天气等不利因素,情况将更加急迫。应对这种由于区段中断运营导致的乘客大量滞留的典型突发事件,需要由指挥中心牵头组织,协调各运营企业及公交总队、公交集团等单位,快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尤其是保持轨道交通与公交联动,利用公交进行接驳和摆渡,安全及时地疏散乘客,尽力维持路网运营秩序,以杜绝由于协调措施不当和信息报送不及时、不准确造成的公众负面影响。

(1)部分区段运营中断后,运营企业应尽快组织短交路折返作业,在此前提下,以公交摆渡作为必要的补充措施,正确实施。

(2)轨道中断运营区间较长,短时无法恢复,道路交通正常,可以提供支援。

(3)指挥中心需明确掌握中断运营的站点,位置;明确已经在车站滞留和正在进行区间疏散尚未到达站台的乘客数目;根据道路路网情况,确定将乘客疏散至本线的正常运营区段,或就近疏散至路网其他正常运营地铁线路。

4 多种资源共享

4.1 空间资源共享

线网指挥中心通过建设容纳多条线路指挥大厦,达到线路控制中心的“物理集中”,从而实现同厅调度指挥,改变了传统 “一线一中心”建设模式。

4.2 人员和设施资源共享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出发,各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存在着人员及设备重复设置的现象,线网指挥中心的设置可以实现一岗多线的综合管理的方式,同时在整个线网内人员和物资也可以统一调配。

5 票款收入清分清算及信息统计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设置了票务清分系统,票务清分系统从各运营线路中央系统接收所有交易和票务数据,根据票务清分规则,及时对各线的票务收入进行清分。同时票务清分系统将及时对客流、票务收入、车票使用等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线网指挥中心的建立要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行体制特点,也就是“统一指挥、逐级负责、协调动作”的运营管理特点,实现调度指挥“从线向网”的转型。指挥中心承担着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日常运营组织监督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调度指挥、票款收入清分清算及信息统计等工作。因此,在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中建立一个线网指挥中心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朱军,宋键.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共享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2):5.

[2] 朱沪生,毕湘利.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2):1.

第7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 质量特性 评价指标 管理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综合运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地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管理活动,简称TQC。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①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即不仅要管理好产品质量,而且要管理好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②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即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③参加质量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即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全体职工都参与质量管理;④管理质量的方法是全面的,即它在质量分析和控制上都必须以数据为依据,以统计质量控制方法为基础,全面综合运用各种质量管理方法,实行组织管理、专业技术、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结合,充分发挥它们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运能大、速度快、安全准时以及能缓解地面交通拥挤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优点。如何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呢?我们认为应该可以从一般工业企业和其他交通运输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借鉴。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及产品与一般工业企业的区别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一般交通运输业的范畴。交通运输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其特殊性可概括为:①交通运输业不生产有形的商品,也不增加社会产品的总量,而只是改变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存在状态。具体体现为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即“位移”;②列车和乘客是同时运动的,即“位移”的消费和生产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这不象其他工业企业两者是在不同领域内进行的;③地铁或轻轨运营企业只能根据乘客的不同出行目的,科学地组织客流。这也不象其他工业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和生产产品;④地铁或轻轨运营企业在向乘客提供“位移”这种产品的同时,还进行其他一系列商业服务活动,具体为售票前、中、后的服务等,即“出行服务”,这也可以理解为工作质量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可以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产品定义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运营企业生产过程的结果,即“位移”;另一方面是乘客出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服务,即“出行服务”。前者反映了运营企业的生产性,后者反映了运营企业的服务性。两者的组合构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产品。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产品质,特性及评价指标

2. 1 位移的质黄特性,主要应包括安全、迅速、准确、舒适、便利、经济六个方面。

2.1.1安全是首要质量特性。无论何种运输工具,没有安全的保障,乘客是不会选择其出行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也不例外。因此,安全是运营企业的重中之重。

2. 1. 2迅速是指乘客的送达速度要快,现代化城市要求人们工作和生活快节奏、高效率,必然要求出行的快速化,只有这样,乘客才能缩短出行在途时间,以更多的时间、精力投人到其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

2. 1. 3准确是要求运营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准确无误,时间上的准确是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保持正常的发车频率和时间间隔。空间上的准确是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到站标志明确,不发生误乘的情况。

2. 1. 4舒适是现代化城市人口在日常交通出行中比较重视的基本质量特性。包括车站、车内环境卫生条件、空气质量、视听觉及运行过程中的生理、心理感受等等。

2. 1. 5便利是指乘客在出行中简便易行,进出站、购检票方便自如。更广泛的涵义还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网络四通八达,使乘客能够就近换车。同时,为人们转换其他交通工具提供一系列配套设施,如停车场、立体换乘枢纽等等。

2. 1. 6经济是指票价能为城市大众普遍接受,使其乘坐轨道交通的开支占其总收人的比例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就为乘客选择轨道交通出行方式创造条件。

2. 1. 7位移质量特性评价。对位移的质量特性,可设定一整套评价指标体系,由政府来调控作出权威判断。运营企业亦可利用统计调查表收集有用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分析。例如安全可采用事故次数、人次事故;迅速可采用出行时间;准确可采用人次误乘率;舒适可采用拥挤度、清洁度;便利可采用进出站时间、售检票时间;经济可采用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比价,与其总收人的百分比等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得出一整套指标评价结果,作为总体了解位移的质量特性。

2. 2出行服务是与位移相辅相成的,其质童特性同样可概括为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和文明性六个方面。

2. 2. 1功能性是指某项服务的作用和发挥的效能。

2. 2. 2经济性是指乘客为得到所需的服务而付出的费用。

2. 2. 3安全性是指保证服务过程中乘客不受到危害、损失的情况。

2.2.4时间性是指在时间上能够满足乘客的要求,具体包括及时、准时和省时等方面。

2. 2. 5舒适性是指在满足了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和时间性等质量特性的前提下,服务过程的舒适程度。

2. 2. 6文明性是指乘客在服务过程中满足精神需求的程度,是服务质量的一个显著质量特性。它是使乘客满意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主要指服务要礼貌周到、真诚热情等等。

2. 2. 7出行服务质量特性评价。对于出行服务的质量特性,也可设定一系列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由政府来调控作出权威性评价。运营企业自己亦可利用统计调查表了解具体情况。首先,设计出服务质量的统计调查表,表中可列出相应的服务质量指标与标准。然后,随机地发给乘客进行填写。经过抽样调查,将收回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以计算出乘客满意程度。例如:乘客满意度二(满意和较满意人数/总人数)x 100%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全过程质量管理探讨

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指对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部过程调查与研究、分析与处理、完善与改进,以控制每个环节,每项活动中影响过程质量的一切技术、人员和管理方面的因素,从而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本身的特点,其产品,即“位移和出行服务”的质量产生、形成与实现的全过程与一般工业企业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

3. 1乘客出行市场调查和客流量预浏

在此阶段应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调查、预侧客流量大小,满足现有乘客的需求;另一是要调查、预测乘客未来出行的质量需求,为下一阶段的路网、车站及换乘枢纽的规划与设计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3. 2路网规划与系统设计

在市场调查阶段有了对客流量大小和未来出行的质量要求的准确分析与预测,还必须对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特别是路网的结构、车站和换乘枢纽的分布,才能为出行服务的质量保证打好基础。同时,还必须完善质量责任制,采取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保证满足乘客对位移和出行服务的质量要求。

3. 3运营技术准备

建立和健全列车运行图及站、场技术作业程序等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文件,做好运营前技术准备工作。

3. 4运前服务工作

运营信息的及时,广告宣传,业务咨询等等。运前服务工作对位移和出行服务质量的形成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3. 5运管过程

运营过程,即乘客位移与消费过程是融合在一起同步进行的。

其流程为购票检票进站候车上车运行消费下车出站。

为保证位移和出行服务的质量,必须重视上述每个环节、每项作业、每次活动的过程质量的研究与分析,特别是人员、设备和作业过程、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控制和检查。

3. 6运后服务

它是一种延伸性的服务,一方面可以为出行中的各种质量问题进行信息反馈,事故处理,确保乘客满意;另一方面也为运营企业了解乘客的出行需求,运营企业的质t管理工作的成效开设一个信息窗口。

3. 7运曹辅助过程

它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蓦本过程服务的各项辅助过程,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对位移和出行服务的质t产生相应的形响。例如:列车、线路、站场及控制系统的维修与保养,通讯设备的维修与保养,职工的教育与培训及其他后勤保体工作等等。

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不仅要保证位移和出行服务这一产品质量,更要保证产品质量形成的以上七项过程的工作质量,使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构成螺旋式上升过程,最终使乘客满意。

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质,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质量保证体系是指运用系统的原理和方法,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把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严密地组织起来,规定它们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并建立统一协调这些活动的组织机构,使企业内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有机体。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依据自己的文件化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法律化的管理是该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前提。即要求每个部门、岗位、员工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规定的职能和作业程序开展自己的工作。另外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企业要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变化,不断地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改进、调整与完善,以确保该体系适应环境的变化,成为完全有效运行的体系。

第8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战略储备物资;物资配置;合理化建设措施;交通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2-019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2.093

1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只有使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更加合理、科学,才能够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起步比较晚,发展也比较缓慢,现在的城市轨道交通虽然已经成型,但是其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轨道、接触网、变电等关键系统备件配置不合理,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当前城市经济的发展。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政府要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视,当战略储备物资达到使用年限后,要及时进行更换,以确保战略物资的合理化配置。下文将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分析。

1.1 无法实现网络化运营物资共享

通过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战略储备物资配置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由于轨道交通设计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线路上相同设备的技术参数不统一,因此需要的储备物资就不同。虽然一些储备物资可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是城市轨道交通对储备物资的相关参数设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任何差异都有可能对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城市轨道交通战略储备物资无法实现网络化运营物资共享,只能采购与本路线相适应的战略储备物资,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战略储备物资采购的难度,而且还有可能导致战略储备物资利用率不高。此外,当某条线路上出现战略储备物资短缺现象时,只能继续采购,而不能从其他线路进行网络化运营物资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战略储备物资的使用率。

1.2 战略储备物资管理者水平有待提升

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战略储备物资配置过程中,由于战略储备物资配置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线路同一设备战略储备物资多少不一样。有的管理者未从长远的角度对战略储备物资进行考虑,从而仅配置一段时间内的物资量,但是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有可能导致储备的物资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从而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然也有一些战略储备物资管理者考虑得更加长远一些,所以采购了大量的战略储备物资,但是这样也可能导致战略储备物资被存在期间出现一些破损或者变形的现象,对战略储备物资的整体质量和性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战略储备物资配置的效率,就需要提高战略储备物资管理者的整体

水平。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采用了不同的运营模式,并且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划设计、运营部门间往往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影响采购部门的采购效率和质量。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物资采购标准缺乏统一性,致使一些管理者过多地追求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未对后期的维护保养问题给予考虑,这样不仅会增加物资采购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后期设备的维护、保养成本。同时一些管理者也未按照实际需求来进行提报物资的采购,经常出现物资缺乏或者物资过多的现象,导致城市轨道交通战略储备物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部分运营企业内部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生产技术部门为充分挖掘运营物资的性能,对战略物资的供应链缺乏有效的掌握,导致一些战略物资往往没有可以替代的产品,这样一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如果出现设备故障,将会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检修和更换,而且还有一些设备过多的依赖于国外生产商及供应商,这样也会造成设备故障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

1.3 采购周期过长,导致物资利用率不高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有些线路的战略储备物资专业技术人员为了节省时间,一次性提报采购大量的物资,这样就可以确保战略储备物资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同时还有一些战略储备物资由于采购周期比较长,这样有可能导致一些物资出现缺乏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或者一些战略储备物资采购量比较大,被长期积压在仓库内,有可能出现生锈、腐烂或者变形的现象,如果这些已经发生质量变化的战略储备物资继续被利用,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危及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战略储备物资的利用率。

1.4 只强调一种轨道交通工具的创建,忽视了对其他轨道交通工具的发展

只有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合理的规划,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在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中,很多城市只进行了一种轨道交通工具的创建,没有进行多种交通工具并存的发展模式,这给城市轨道交通的完善带了极大的不便,不仅没有解决当前交通堵塞的根本问题,还增大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成本,从根本上抑制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例如,许多城市只进行地铁这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的创建,而忽略了有轨电车、轻轨、市郊铁路等有轨交通方式的研究,这是一种极为不合理的城市轨道建设模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要以一种为主、多种并存的方式进行建设,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进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1.5 城市轨道交通\营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缺陷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初期,轨道交通短期内存在容量不足的现象,而票价、舒适性、便捷等因素直接控制着客流量的增加与否,而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的布局效果也会对客流量增加产生一定的限制。如今,随着轨道交通客流的不断增加,使线路的运输能力越来越紧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舒适性和便捷性,有效地推动了轨道交通的发展。但是我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都面临着网络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城市轨道交通是一项比较先进的交通运行模式,要想使城市轨道交通真正建立,并且在有限的条件下得到发展,就必须采用合理的模式进行管理、运营和市场营销。城市轨道交通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就必须以良好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新型的交通方式、新型的管理模式才是城市轨道交通建立的真正意义。在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中,运营技术、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战略等严重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内部管理模式上,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只有对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才能弥补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上的不足。

2 如何采取措施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更加合理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现代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人们生活的改善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要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视,并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城市轨道交通要想得到合理规划,不仅需要对各种轨道交通方式的运行特点进行详细了解,还需要对整个城市的交通布局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二者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如何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更加合理的进行,下文将针对这一话题展开详细分析。

2.1 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合理布局

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过程中,要对城市的土地形态、人口分布、商业特点等进行详细了解,以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合理布局,以实现对客流量的合理控制,有效缓解城市轨道交通的紧张局面,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舒适性和便捷性。要尽可能的选择最短的运行距离,以便减少创建成本和运营成本。一般情况下,城市交通枢纽和商业街的人口流量比较大,所以轨道交通的建立也要以连接交通枢纽和商业街为主,这样不仅能够缓解人口带来的交通压力,还能够获得很大的交通收益。当然也要避免个别线路、站点负载过大或者过小的现象。要想建立合理的轨道交通网络,就要对未来城市的发展点做出很好的预测,因为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变动的情况也极易发生,所以交通部门要保持对人口变动的关注,以便及时的对交通布局做出调整。

2.2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

如今,我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方式主要包括城市轻轨、有线电车、市郊铁路和地下铁路,虽然每种方式所采用的运营模式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乘客提供服务。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过程中,要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划设计、运营部门等部门间的有效沟通,明确物资采购标准,做好战略储备物资的科学、合理规划,有效避免战略储备物资出现过多或多少的现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而且还能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

2.3 建立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只有建立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才能够使城市轨道交通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协调下,各行车线路之间能够紧密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而且在人口流量发生变化时,轨道交通系统可以及时地做出调整。而且交通系统可以为乘客进行行车路线的分析,设计出合理的行车路线,使轨道交通更加人性化,获得大众的认可。轨道交通系统可以与城市公交系统相联系,根据轨道线路的走向,及时地对公交线路做出调整,使二者之间进行无缝隙连接,既能够及时疏散大宗客流,又能够减少与城市轨道交通平行的公交线路,避免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竞争客流。

2.4 注重对地下空间的开发

为了缓解大量人口所带来的交通压力,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注重往地下发展,开发地下空间来进行交通已经成为当前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热点。在轨道交通车站的旁边设置一些商业街和娱乐场所,这样可以为乘客提供交通和购物的双重方便,大大减少了乘客购物和乘车的时间消耗。还有就是在城中心的轨道交通站旁边一般都是一些大型的绿化带,在这些绿化带的地下可以用于建造一些地下商业中心,这样也能够使轨道交通与商业中心进行很好的连接,这样可以大大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当然,在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时,也要注意绕开交通比较频繁的地区,不然很容易造成地面的塌陷,也有可能对地面的交通造成影响。为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政府要加强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力度。

3 结语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合理配置轨道交通关键系统鹇源⒈肝镒始岸猿鞘泄斓澜煌进行合理的建设与规划,并且建立合理轨道交通系统,才能够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交通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并且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永平,边颜东,周晓勤,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16(10).

第9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

中图分类号:U239.5;U2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312-01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员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部分从业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中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少数干部管理松散,好人主义现象严重,安全检查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注重表面的总结汇报,缺少实际的细化管理。职工中存在惯性违章现象,缺少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于乘客违反安全的现象不愿管、不敢管,害怕承担责任。同时,乘客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给轨道交通运营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1.2 设备问题

安全稳定的设备对于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发生设备故障就有可能中断行车、影响站车秩序,甚至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等严重的运营安全事故。

1.3 法律、法规的缺失

目前轨道交通系统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匮乏,许多严重影响轨道交通的因素没有得到及时的排除,未能对危害行为予以有效的遏制,无法保障轨道交通的正常安全运营。

1.4 意外情况

近年来不断增多的恐怖事件以及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的火灾、爆炸等灾难性事故,都会对公共安全与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影响因素

2.1 技术设备

技术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较长、站间距较短,车种单一,涉及到线路、车站、供电、通信信号、售票、检票以及报警消防等设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般采用了高可靠性的设备和软件,构成的系统具有“故障导向安全”的特征,使整个系统具有应对设备故障及突发事件的高度安全性。因此,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维护和管理是十分关键的。

2.2 网络传播性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效率建立在其网络运输能力之上。网络的运输能力主要影响轨道交通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列车一旦发生延误不仅会影响到自身线路的正常运行,而且会影响到网络中其他列车的正常运行。正是因为地铁运行延误具有传播性,在发生列车运行延误时,列车到达晚点或者取消车次都会降低线路与车站等设备的通过能力,限制系统设备能力的充分利用。将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和社会声誉。因此,提高网络的运输能力,减少列车的运行延误对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

2.3 运营组织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应为乘客提供满意的出行服务,乘客的满意度是轨道交通运营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如何组织好运营是保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运营方案应该在现有的网络结构与设备条件下,针对客流的实际情况,逐渐提高运营效益与可靠性,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服务。

2.4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作为一种不能预测的潜在风险,对于运营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人为破坏等,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将会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以及运营中断。因此,必须加强对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人为破坏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置,最大程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对策

由于轨道交通具有线长、点多、面广、客流密集的特点,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往往后果不堪设想,危害相当严重。因此,对轨道交通来说,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3.1 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全责任意识

通过各种方式, 加强对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技术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安全理念。全员培训,持证上岗,完善职工安全教育档案。对员工、乘客要进行突况处理的教育与培训,使广大乘客了解掌握轨道交通工具中紧急状态下的疏散方法,规范乘客的乘车行为,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和乘客的安全责任意识。

3.2 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强化设备保安全

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利用这些科技成果,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例如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环境监控系统(BAS)、防灾报警系统(FAS)等等。轨道交通系统所依赖的设备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通过冗余设计软硬件系统来增强系统的可靠性。但是由于外界环境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干扰因素,因此排除故障就必须对系统的各种设施进行日常的保养与维护,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最大限度的降低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有效的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3.3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障制度

首先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体系,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其次,建立安全检查和培训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检查前有计划,检查中有记录,检查后有通报,隐患整改有落实。同时,建立安全评价制度体系,客观地评价运营安全状况,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具有安全性、正确、可靠性的改进措施,全面治理安全隐患,提高运营安全综合管理水平。

3.4 完善轨道交通的法规体系

由于每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应该根据其自身特点尽快出台城市轨道建设管理与运营方法,减少对于乘客可能造成的各种危害,对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各种行为做出具体规定,要明确规定运营方人员所应履行的各项职责。尽快出台地方性法规,针对一系列安全问题做出规定,包括试运行导则、抢险指南、专项审查等内容,法规与规章做出规定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制定包括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

3.5 加大查处力度,打击违法犯罪。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乘客跳轨、携带危险品以及违法分子偷盗设施都对运营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工作人员及公安人员必须加大查处力度,对上述违法违规进行阻止,对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打击。

3.6 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并不可能完全排除故障或隐患,因此确保轨道交通的正常营运必须以预防为主。应对不同的交通事故,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一般包括指挥系统组织架构、人员及设备的配置、事故(故障)处理程序和方法、运营调整策略、信息汇报程序等几个方面。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以检验各类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演练可采取有计划的桌面演练、实作仿真演练、实操演练,还可采取突击性演练,在实施者完全不知情的前提下,设置虚拟设备故障或虚拟行车事故,以检验员工的应急应变处置能力。

3.7 加强业内外的监督检查,全面督促安全工作的落实到位

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强化依法监督检查。定期组织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生产督查,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各方主体,加强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技术规范标准以及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建立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联络员制度,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共享、网络指挥的平台,定期组织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座谈会,总结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同时通过坚持开展不同层面的安全检查,采取定期、不定期、季节性及节假日前、专业与综合检查等多种形式,突出重点,讲究实效,以有效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第10篇

我国政府对轨道交通行业管制的内容

我国政府在注重轨道交通的发展建设,加大对轨道交通建设投入的同时,其相关政策也在逐步完善,所制定的政策大多为轨道交通的发展政策、建设规划政策、产业性及标准性政策等。除了鼓励性政策,也出台了一些管制性政策。我国政府对轨道交通行业的管制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申报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的限制,二是对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企业的管制。

1对申报轨道交通城市的管制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巨大,沉淀成本高,主要是为了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有效地疏散客流。为了避免各个城市盲目投资,相互攀比,我国政府对申报轨道交通的城市资格进行了严格限制,目的是希望能从城市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和标准,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建设费用。最初的政策倾向于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如在1985年制定的公交交通发展政策中就提出“特大城市应逐步发展快速有轨电车、高架和地下铁道,吸引更多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对经济条件较好,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的特大城市,其轨道交通项目予以优先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规模迅速膨胀,交通压力日增,在这种情形下,国家对城市轨道的申报资格进行了放松。从最初主要约定城市规模转而主要约定具体的量化指标。20世纪90年代以后,轨道交通建设政策对城市的客流量进行了规定:轨道交通线路近期高峰小时单向客流量达到1万人次时,可建设轻轨交通;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在主要客运通道上单方向高峰小时达3.5万人以上允许建设地下铁道,远期单方向高峰小时要达5万人以上。”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2003]81号文件),提出了一些补充和调整。通知对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制定了基本条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之后又调整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6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15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1万人以上。这样很多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都加入了申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行业。随着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政府进一步强调搞好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2005年,国家颁布了六部委联合的《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指出,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路面交通和换乘节点的关系。以上对于申报发展地铁、轻轨城市所规定的具体指标和方向,反映了国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量力而行和有序发展的方针政策,旨在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客运市场需求相适应。

2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管制

在微观层面上,城市政府会对轨道交通运输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管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价格管制

由于轨道交通主要是由政府投资,而政府资金又主要来源于纳税人的所得。因此,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价格就不能完全按照市场供需状况来确定,而必须让公众享有一定的价格福利。政府对运输价格进行一定程度的管制,是达到这种效果最有效方式之一。价格管制是政府管制者制定特定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最高限价(有时也要制定最低限价),并规定价格的调整周期。至今为止,我国政府对轨道运输企业进行的价格管制仍是十分严格的。我国地铁行业的定价多由当地政府主持进行,即由地铁公司提报定价方案,经市民听证会等方式征求市民意见后,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目前各大城市地铁运价差别较大,但基本上都遵循着公益价格的特点。比较而言,北京市的地铁价格最低,广州市和上海市的地铁价格较高。

2)进入和退出市场管制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从投融资、建设和经营管理来看还处在初期阶段,政府对企业进入轨道交通运输市场的限制也是极为严格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轨道交通属于公益性项目,承担着调整城市客流、引导公共交通发展、解决城市道路拥堵的社会责任,因此,轨道交通运输需要由政府授权,获得授权的企业一般为国有企业,其它潜在投资者暂时还很难获得这一身份;二是轨道建设投资巨大,且社会效应往往大于经济效益,造成资金回收周期长,形成了建设及运营市场极高的准入成本,很难有投资者能承担如此庞大的投资。据估算,与其他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相比,地铁往往要高出其4倍左右。例如,铁路平均每公里的投资约6000万元,高速铁路超过1亿元,而地铁建设投资大约在3~4亿元之间。另外,巨额沉淀资本也使企业退出该行业几乎成为不可能。从进入模式来看,政府在投资过程中,一般在一个地区内只会投资建设一家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其投资行为本身就具有垄断的意向,在客观上形成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自然垄断局面。如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城市均只有一家地铁公司承担当地的地铁建设、运营管理工作;在欧美国家,尽管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有私人资本的存在,但也多采用这样的经营方式[2]。企业一旦进入,就很难退出运输市场,相反需要为政府承担运营亏损的负担。由于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绝大部分是政府独资企业,退出运输市场,一方面会将造成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另一方面,轨道交通运输企业退出市场的成本极高,企业本身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

3)质量管制

质量管制主要是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建设技术标准进行管制。如我国在“七五”期间就出台了相关的规划建设技术标准政策。该政策对轨道交通系统所涉及的各类专业工程应用技术作了系统归纳,规定了建设前期工作的程序和方法,提出了具有使用性的综合技术标准的基本准则,拟定了条理化和规范化的指导性意见。之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建设部先后组织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框架的编制工作,目前已有10多项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通过评审并颁布实施。在一些被管制产业中,往往不单独实行质量管制,而是把质量和价格相联系。由于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票价的调整可能性小,幅度有限,故在已经确定价格的情况下,政府会加强对运输企业服务质量的考核,根据结果给予不同数额的财政补贴,并对不符合服务质量标准要求的轨道交通运输企业进行经济及行政处罚。

4)国产化管制

国家在1996年出台的轨道交通发展政策中就提出,加速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国产化的研制工作,开发新型轨道车辆要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等。1999年出台了针对城市轨道的国产化政策。轨道交通的国产化政策规定各城市采购的地铁车辆的价格,国内生产部分(包括外资和合资企业在国内企业生产的部分)必须超过70%。

5)运营安全的管制

城市轨道交通开车密度大,客流大。如北京地铁最短间隔时间为1''''30″左右,日均客流量达到了600万左右。因此,确保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是运输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地政府监督考核运输企业的一项重要指标。另外,当地政府还需要根据重大节假日,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进行调整。

市场化改革趋势:激励性管制

管制实际上是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悖的。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对垄断产业进行市场化改革、放松管制的潮流,市场化成为垄断行业改革的大趋势。放松管制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完全撤消对受管制产业的价格、进入、投资等方面的限制,使企业处于完全自由竞争状态;另一种含义是部分取消管制,即有些方面的限制性规定被取消,而有些限制性规定则被保留。但是,垄断行业完全地放松管制是不存在。正如斯特恩指出的,铁路与其他企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它是一种自然垄断。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能治理垄断,因此管制这只看得见的手是必需的[3]。作为一种新的管制方式,激励型管制营运而生。它是针对原有的收益率管制不利于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弊端,给被管制企业在削减成本、技术革新方面以更多的激励,促进企业内部效率化的一种管制方式。我国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不能照搬国外经验,简单地放松管制或民营化,但可以尝试激励性管制手段,在渐进式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

1放松管制的经济学分析

从经济学来解释,放松管制能够增加社会福利,原因在于:首先,放松管制是在某种程度上对政府失灵的克服,有可能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其次,管制是有成本的,如管制机构的设立、人员经费、制定管制规则和实施管制等都要花费成本。此外,还有其他成本,如管制造成收入再分配不公进而造成效率损失,管制导致腐败孳生并由此引发的巨大的反腐败成本等等。放松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管制成本;第三,放松传统管制,引入激励性管制,能给企业以提高效率的刺激,促进自然垄断产业的发展。

2管制与竞争业务的适度分离

有效竞争理论揭示了规模经济和竞争的兼容性,为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当业务需求量超过规模经济的范围时,就可以在适当程度上引入竞争机制,以激励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尤其是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环节,当网络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后,应鼓励不同的企业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及线路的运营管理,形成适度竞争。在引入竞争机制时,应当对轨道交通各个环节进行适度分离,根据各部分的不同属性以确定是否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分析,可作如下定位:城市轨道交通的监管环节不适宜竞争,应当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环节进行统一监管;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规划和投融资也不适宜引入竞争机制,以加强路网的统一规划及按照公共物品生产的要求搭建统一的投融资平台;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建设和运营环节,则具备竞争的市场条件,应通过营造竞争的外部压力,放宽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的准入条件限制;对城市轨道建设配套性项目(如综合枢纽上盖物业,车站两旁的房地产开发等)建设及经营可以加大竞争程度。通过引入多方竞争来提高工程建设及线路经营的效率,从而达到实现降低成本、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这样做还可以有效防止在独家建设和经营时,存在的政策性亏损与经营型亏损界定不清等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竞争性市场也已逐步成熟,主要标志就是市场上存在数量适当的若干集投资、建设、运营管理能力于一身的合格投资者或者是某一环节的若干合格投资者或管理者[4]。当地政府在新线上马或者老线改造时,通过竞争选择最适当的投资运营商授予特许经营,建立考核机制以及科学合理的补贴与激励机制,实现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北京地铁4号线引入港铁公司来投资运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05年2月,北京地铁投资公司与香港地铁公司及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合作成立公私合营公司,特许经营4号线列车及机电设备的投资建设和30年经营,成为国内首例以PPP融资模式运作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引入管制型激励的配套政策

从目前我国出台的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宏观政策来看,主要是对城市的规模(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和客流量作出了限定,并没有对进入运营维护管理企业的成分和资质作出严格限制。另外,对建设融资方式也没有作出任何限定。这表明,在两个主要领域都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市场化运作。建立激励机制,实现竞争性垄断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政策的目标取向。放松传统管制就意味着要引入激励性管制。激励性管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在政府的相关政策管制下建立比较充分的激励机制,实现轨道交通由建设管理顺利过渡到运营管理,并使之能永续经营。因此,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政府除需给予运输管理企业一定的贷款利息和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及一定的财政补贴外,更重要的是要赋予它一定的资源开发权。具体包括:(1)在建设以及后续经营融资上给予一定的利息优惠,保证轨道交通企业资金链的安全;(2)在经营上给予运输管理企业税收优惠,减轻其经营压力,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3)给予交通运输企业在刚性票价基础上的灵活调整空间,以更好地满足客流的需要,并实现经营最大化。如高峰时段执行最高价,低谷时段执行最定价,通过票价调整客流;(4)给予轨道运输管理企业配套的资源经营权,比如,城市轨道两旁及车站周边的土地开发权,周边停车场收费项目等,增加收入渠道和品种,弥补轨道运营带来的亏损;(5)建立经营质量考核基础上的财政补贴机制。政府管理部门对轨道运输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服务质量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确定财政补贴的支持力度;(6)实现电价优惠。轨道交通成本支出中很大比例是电费,如果对电价实行优惠政策,比如按照低谷电价标准从低计费,则可以节约大量运营成本。如果能将城市轨道交通(地铁)枢纽与线路进行剥离,独立进行建设和经营,更有利于试行激励性管制,最终实现“以点补线”,从而保证整条线路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理由如下:(1)城市轨道交通(地铁)主要商机集中在枢纽,试行激励性管制,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促进上盖物业的经营和管理,实现整体开发,有利于吸引合格投资者和管理者加盟;(2)有利于枢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保证各条线路接口的顺利衔接;(3)提高枢纽地区的管理水平,包括客流组织、安全检查、运营维护等;(4)有利于规模化经营,能形成一个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统一经营管理的模式。

第11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 专业建设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一、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服务行业,关系到人民生活、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各行业的运转。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家间的区域交流、贸易往来与日俱增,更加凸显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地位。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建设和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城镇化进展迅速,人口集中度提高,车辆猛增,道路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城市拥堵日趋严重,地铁和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成为重要的解决途径。在如此背景下,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轨道交通在西安市发展规划

城市化进程增速和日益拥堵的交通现状必然给轨道交通创造黄金发展期。陕西省政府日前出台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10个中心城市、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和83个县城(市)及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为重点,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质量,创建生态、绿色、宜居城市。意见提出,要推进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西安地铁1号线延伸段,3、4、5、6号线以及临潼市轨道交通建设。到2015年,西安市建成90公里的地铁运营线路。到2017年,西安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126公里,日均客流量超过150万人次。推进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建设,加快西安北客站-咸阳机场、西安-富平-铜川等关中城际铁路建设,形成覆盖西安、咸阳、铜川以及西咸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

(二)西北地区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开设情况

目前全国多家本科院校均开设有交通运输类专业,其中西北地区共有5所本科开设交通运输专业,分别为陕西省: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甘肃省:兰州交通大学;新疆自治区:新疆农业大学。以上院校交通运输专业专业主要培养:公路交通相关部门高层次的运输管理人才、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方面的科研、规划、设计、管理型人才、空中交通管制、飞行签派、航行情报及机场管理等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综上所述,目前西北地区虽然有部分本科院校开设了交通运输专业,但都集中在道路交通运输、设计和航空交通方向,并没有本科院校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方向,结合目前西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很有必要。

二、轨道交通在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建设情况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也紧跟时代步伐,在专业建设上与时俱进,适时新增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专业。

目前,已经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三个专业鼎立的特色。

(一)专业建设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是本院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突出计算机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的应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地铁系统控制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在地铁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调度指挥,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实际操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行车、客运组织、行车调度、票务管理等一线工作中具备列车接发、车站调度、旅客运输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型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养护技术等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强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建设的大背景下,学院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学院对青年教师定期进行培训,组织讲课大赛,并鼓励青年教师学习深造,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教师队伍质量和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学院教师队伍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约占50%。在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三)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为了贯彻职业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学院利用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学院自筹的资金,加大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完善了各专业校内实训条件,满足了实训要求,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沙盘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塞拉门实训室、地铁售检票系统实训基地、地铁机车模拟驾驶实训基地、地铁机车驾驶技术模拟训练基地、地铁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实训基地、地铁车辆维修控制实训基地8个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现有的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轨道交通教学、实训奠定了设备基础。

(四)校企合作建设

学院成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校企合作办公室”,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采取“全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三全就业体系,切实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目前,学院的校企合作方式:一是实行“订单式”教育,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二是与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用人关系,保证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主要合作企业有:上海地铁、北京地铁、广州地铁、西安地铁等。

具体到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全部实现了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操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企业的骨干,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凭着“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协作精神好、适应速度快”而赢得企业一致好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学院

三、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在学院的建设展望

我校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为抓手,建立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一)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校企合作

(1)优化现有的校企合作项目。继续做好地铁订单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互换双通,建设强大双师队伍。让校内教师(包括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的能工巧匠互换身份、互换工作环境,通过企业和学校对他们的培训及锻炼,使其在校企间可以双向通用,建立一支既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根据企业需求动态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有用性”。在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中,以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为根本,同时根据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调整教学内容,以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为目标,使学生与企业之间针对性更强、适用性更好,从而缩短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以期毕业后能立即上岗。

(3)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在开发项目、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地铁LOW操作上岗证、职业技能考证培训等方面进行校企合作。

(二)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按照紧贴岗位、能力为先的育人思路,以轨道交通对应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研究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本校教院理念和教学现状,明确专业学习领域,完善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建立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为前提,外语、计算机等为工具,学科基础知识为根本、专业技能培训为导向的多层次的教学体系,组织建设符合专业技能发展客观规律的课程体系。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轨道交通行业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迅速发展,在交通运输行业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方向显得很有必要。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有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有优越的区域环境;有现成的基本建设用地和用房;经过整合,能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及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产学研配套的运行机制。综上所述,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达到了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慧勇,高利鹏,滕超.未来30年我国需建4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J].中国投资,2010,(3).

[2]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8).西安地铁官方网站.

第12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布局规划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其承载客流量大,被称为“城市交通的主动脉”,我国城市轨道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国土面积较大,我国现在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成熟轨道交通市场,我国成规轨道交通规划部门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将超过一万亿元,如此大的工程必须需要规划部门精心的规划,规划之后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利用率更高,投资更少,本文浅析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国内外轨道发展现状,并且针对我国轨道发展现状做出了相应的合理措施。

国内外城市轨道现状

1.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较早,许多大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取得极大成功。 以东京都市圈为例, 该区域面积 36879 km2, 总人口 4237 万人,在最核心的中心区, 路网长 584.8 km, 路网密度高达 947.8m/km2, 步行最多 10 分钟即可到城际轨道交通站,其便捷性尤其突出。 再如巴黎大区, 面积 12012km2,辖区市镇总数 1281 个,2006 年总人口为 1149万,整个城市群空间呈圈层结构,包括巴黎市中心及其近郊和远郊三层,该区轨道交通系统由多种交通网络组成,主要有常规地铁、轻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和市郊铁路等。 其中,地铁和轻轨主要服务于城区内客流运输;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和市郊铁路主要承担巴黎大区城际间的客流运输,类似于城际轨道交通。

2.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现状

我国城市轨道公共交通“乘车难”问题山来已久,至今尚未妥善解决,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国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使城市轨道公共交通的供需矛盾处在恶性循环之中,现代化城市交通的发展,对轨道车辆的行动空间和静止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城市轨道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却远远跟不上交通发展的步伐,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占有道路面积仅有2.8m2,而特大城市则只有2m2,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和经济的发展,很显然,城市轨道公共交通的困扰问题必须从客运方式的根本问题上加以调整,才能适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

二、轨道规划具体实施办法

城市轨道线网规划可以有效的改善我国的交通的问题,城市轨道规划一般包括线路敷设方式研究、换乘枢纽规划、轨道线网建设时序研究、车辆基地布局规划、轨道交通车辆及系统制式选择建议、运营交通组织规划以及联络线规划等内容。

1、线路敷设方式研究

线路敷设方式研究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城市土地现状以及工程地质、环境保护等条件,选择线路的敷设位置,确定线路敷设采用地下还是地上线。地上线包括地面线和高架线。在城市中心区建筑密度较大的地区,以及规划对环境敏感的地区,应选择地下线。为节省工程造价在其它地区应尽量选用地上线,但需处理好对城市景观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线路的敷设方式还要从整个线网协调统一考虑,尤其是在线网上的交织或交叉地段,要处理好两条线之间的换乘和相互联络问题。

2、换乘枢纽规划

轨道交通枢纽作为锚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常规公交网络体系的基础,是城市轨道网规划的核心,其规模布局、功能定位、设施配置、换乘布局模式以及交通组织与信息化管理水平等因素将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运输效益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换乘枢纽规划应从总体布局着手,缩短居民的出行时间、减少居民出行的换乘次数、提高居民出行的可达性、增加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且尽可能地降低轨道交通线路长度。换乘枢纽规划研究的重点是换乘枢纽的分布、换乘客流预测分析以及换乘效率评价,并提出原则性的规划设想和建议,为控制性规划做准备。

3、轨道线网建设时序研究

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庞大的工程,轨道线网建设不仅受交通需求和财力支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各阶段轨道交通运营状况的影响。因此,进行科学的轨道线网建设时序研究是对线网规划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灵活性的重要保证。轨道线网建设时序研究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线网构架方案为基础,分析城市交通需求和经济实力的发展变化,分析轨道线网的建设时机,从而确定轨道线网的建设时序。轨道线网建设是一个渐进过程,其特点有:第一,线网优先安排在人口稠密的中心区,逐渐向扩展;第二,线路优先在客流最大地区,逐渐向两头延伸;第三,地铁大规模建设与经济高速度增长基本合拍; 第四,地铁项目与城区拓展方向一致。

4、轨道交通线网运营规划

轨道交通线网运营规划包括轨道交通车辆及系统制式选择建议、车辆基地布局规划、联络线规划等内容。轨道交通运营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受到城市规划、国民收入水平、客流量及成本、运营体制及规模等方面的影响,要使轨道交通线网运营健康发展,必须从体制、政策、票价、法制等多角度入手。由于轨道交通运营对轨道交通客流、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轨道交通线网运营规划直接关系到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