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9 14:33: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乡村概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华大地亿万农民迎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让人激动的节日,那么2021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哪天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1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哪天,欢迎阅读!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哪天2021年农民丰收节时间为9月23日(星期四),农历辛丑年八月十七日。
2021年农民丰收节举办地点在哪?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地点在四川德阳、湖南长沙、浙江嘉兴这三个主场活动。11省市要积极参加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最新成果及应用场景展示、“种业振兴”希望之种接力、金秋消费季展销、全国农民文化艺术展演、粮食安全与稻作文化论坛等主场活动。乡村特色节庆活动安排如下:
1.组织长江经济带11省市联动庆丰收
支持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分别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重点节庆活动,呼应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长江大保护战略,展现长江流域千年文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川德阳、湖南长沙、浙江嘉兴分别代表长江上中下游,承担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层面的三个主场活动。11省市要积极参加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最新成果及应用场景展示、“种业振兴”希望之种接力、金秋消费季展销、全国农民文化艺术展演、粮食安全与稻作文化论坛等主场活动。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2.引导县乡村务实开展节庆活动
各地要坚持农民主体、城乡共庆,活动重心进一步下沉基层,每个县重点培育1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节庆活动。要充分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促进产销对接、打造农业品牌、活跃城乡市场、拉动乡村产业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要深入挖掘悠久厚重的农耕文明,保护丰收节俗多样性,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吸引更多城乡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农事体验等节庆活动,构建丰收节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3.发挥市场力量促进农村消费
组委会将发起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和市场力量,培育节日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农民增收和消费提质扩容良性循环。各地要用好节庆效应,为市场主体搭建线上线下平台,组织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促消费活动,充分挖掘品牌农产品、传统民俗文化、优良生态环境等优质乡村资源,提升县域文旅服务水平,增强农产品上行能力,繁荣县域商贸、提高流通效率、壮大乡村产业。
4.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宣贯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每年农历秋分日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要以“乡村振兴法治先行”为主题,广泛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普法宣传活动,将其作为丰收节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有奖知识问答、乡村大讲堂等群众性普法活动。要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方式和平台,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让农民群众听得懂、学得进、用得上。
中国农民丰收节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好处?1、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能够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引起各个方面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和重视,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2、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给农民一个专属的节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这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期待,满足了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3、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
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可以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优势;古建筑修复;应用
一、引言
古建筑是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见证和载体。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古建筑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渐被开发出来,人们对古建筑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但是部分古建筑由于被破坏的时间过于久远,建筑结构的修复变得复杂起来。早期传统的古建筑的测量和绘制方法通常是以角尺、垂球、直尺来进行测量,以此获取建筑物的部分构件尺寸并进行数据和资料的统计,但由于测量手法粗糙,不能达到全面复原古建筑的效果。现代古建筑的修复技术利了数字化技术,利用三位激光扫描技术等对建筑物进行快速、准确、全方位的扫描。在对古建筑进行维护、整理和修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破坏原有的布置格局和空间结构。对于重大古建筑的修复,要求对建筑本身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建筑的结构进行精确的测绘。
二、数字化技术的概述
实体建筑物的数字化,就是现实建筑尺寸、构造、图像等资料的虚拟化和数据化。即将建筑的各个结构信息转变为电脑中可以运行存储的数据,然后将这一系列的数据建立出数据化模型,在电脑中转变为二进制代码。即:通过0和1两位数字的编码,使用光缆、卫星、计算机等设备来进行信息快速的处理。通过这一技术,实现了图像、文字、声音、数据的编码和解码,使得各类信息得到采集、传输、存储和高速的处理。数字化技术有以下四个功能:
(一)科学的计算方法
数字化技术的功能是将复杂的数据、图形快速的转换为数字信息。计算机的存储较大,计算精确,运算强度大的特点解决了人工操作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高效的信息管理技术
数据快速和准确的处理是信息管理的核心技术。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三个步骤:EDP阶段(电子数据处理阶段);MIS阶段(管理信息阶段);DSS阶段(决策支持系统)。
(三)生产过程的数字化
利用计算机对整个生产阶段进行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计算的难度,也节省了许多人力物力,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四)计算机加以辅助
辅助工程在数字化技术中有许多应用。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监督、测试等。例如用CAD、天正等绘图软件进行结构平面布置和结构合理性验算。用CAM对设备进行控制。用CAT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就目前而言,建筑动画技术除被应用在古建筑的修复上,还被广泛应用在广告、多媒体、动漫、影视、房地产项目开发方面。如建筑动画在房地产开发、广告宣传、招投标、建成楼盘的销售等方面的应用,是一种新型的房地产营销模式。在我国一、二线城市(广州、北京、上海等)和科技发达的国家(美国、加拿大、德国等)都收到广泛的好评。这种新型技术不仅成为房地产公司综合实力的象征,还代表着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
三、数字化技术的优势
(一)测量方式不损害古建筑现状
传统的古建筑修缮方式,在对于古建筑进行修复时通常需要进行现场的勘探,传统的测绘方式主要是手工测绘和摄影摄像。此种方式不仅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以及大量的时间,还会不可避免的对建筑物造成损害。自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问世之后,古建筑的修复技术较之前相比更为完整。精度更高,对于复杂的构建也能进行记录;误差更小,手工测绘的误差可以减小到最低程度;解读更方便,通过读取电子图可以直接形象直白的看到构件细部的具体尺寸。对修复进行监测,在修复的前后进行扫描,就可以发现修复过程中的问题;避免人工测绘中出现对建筑物造成破坏和损害的现象。
(二)在修缮前进行模拟实验
由于时间的沉淀和人为的损害,古建筑的材料出现老化的现象。在修复的过程中,没有办法预料是否会对建筑物造成更大的破坏。目前已经研发出古建筑虚拟修复系统和维修信息库,通过软件的信息处理和结构分析,对修复的方案进行演示,提供修缮的可行性方案。并且古建筑油饰彩绘数据库也已经被开发出来,可更加形象的复原建筑的外观。
(三)永久的保存资料和文献
历史文化和古迹文化的传承可以通过计算机得以保存。数字化不仅可以将图片、文字、影像等存储归档之外,还可以通过三维技术对其进行展演。使得古建筑以另一种方式保存的同时,对今后其他建筑物的修缮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方案。
(四)对修复核心技术进行演练
利用建筑动画技术,可以再计算机当中模拟出修复古建筑的全过程。尤其是工程当中一些先进的设备和重要的操作项目。这些设备和项目的施工是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的。利用建筑动画演示,可以考察修复技术是否安全合理,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隐患,有利于施工人员更加安全的完成任务。
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和古建筑资源的大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古建筑的修复了巨大的帮助。据统计,我国被纳入保护区的建筑群已有30多万个。巨大的抢救量和修复量在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变得不再困难重重。在2006年,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研究的清华大学人员使用了三维激光扫描仪测绘了山西陵川县三仙庙的一部分古建筑和五台山佛光寺。同年,“西安民居保护修缮工程”也在西安市正式开展,使用了新型FAROLaserScannerLS的激光扫描仪。徕卡公司对三维扫描技术作出了新的定义,即HDS技术。这种全新的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可以获得精确的数据,在许多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如:故宫、长城、兵马俑坑、佛光寺的修缮等。目前而言,因测量的建筑有限,所以在古建筑的修复方面没有系统的手段和规范。国外对于古建筑的修复也多采用数字图像、近景摄影测量、虚拟现实和三维激光扫描进行测量。如:H.Sternberg等人使用此技术对汉堡市政大厅内的两个著名的大厅(Kaisersaal,GroberFestsaal)进行了扫描并建立了三维模型;Konya考古博物馆也是C.Altuntas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的测绘和三维建模,并利用彩色及灰度模式使点云生成的表面模型变成可视化。
五、小结
数字化技术给古建筑的修复和保存带来了极大地帮助。它在减少了修缮工作的前期准备时间的同时,还节约了项目的成本。本文分析了在对于古建筑的修复和保存当中,传统测绘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区别,讨论了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以及其在现代古建筑修缮中的应用。但数字化技术只是古建筑被破坏后的修护手段,要真正的达到修复的目的,必须在加深修复技术研究层次的同时,还要有全社会和每一个人的关注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谷岩,刘源,臧澄澄.哈尔滨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的数字化修复[J].山西建筑,2015,v.4115:1-3.
[2]丁宁,王倩,陈明九.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建保护分析与展望[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v.25;No.10303:274-276+284.
[3]范张伟,邢昱.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古建筑保护研究[J].北京测绘,2010,No.9603:18-21+35.
[4]金澄宇,王琴.数字化技术在乡村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3,No.24701:20-22.
[5]万剑敏.基于数字化技术视域下的乡村古迹保护研究[J].农业考古,2011,No.11301:351-353+35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平牙钳”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街道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今年,随着芯港小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和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的落户,柴桥开发建设任务逐年增加,街道上下拼搏奋进,聚焦“三个主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一)紧扣中心,主动担当
六横大桥项目建设是省市重点工程,土地征用报批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年初,街道克服村社换届、春节、天气等不利因素,用时1个月,上下齐心协力,完成六横大桥项目15个村、528.5亩土地、总计720户农户的征地签约任务,实现签约到户率超95%,目前正在推动土地交付和开工点的政策处理。6月份,全力攻克红光芯港小镇人才中心地块与上周五马安置地块的收储项目,完成120亩收储范围内的房屋拆迁、苗木清理、表土剥离等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国庆前,克服重重困难,放弃节假日,完成奥克斯项目65亩土地的征用。做好信润石化、台塑PDH、庙河变、昆亭变电力、污水等管线的前期60亩借地、90亩征地、22座塔基等政策处理,不拖企业增量投产后腿。同时,高效完成协和地块473亩土地场平、500亩场地塘渣填筑和30万方渣土清运,乘鹰、南大光电3期、旭升七厂等6家企业顺利开工,福至新材料等企业投产放量,预计全年可完成投资25亿元,全力完成区委、区政府在柴桥的中心工作。
(二)紧抓民生,主动回应
聚焦民生需求,逐年提升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建成投运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健身步道、东直路与穿咸线桥下空间改造等,新建生态河埠头11个,免费对外开放钟观光故居,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建“生物多样性研学基地”,居民生活品质极大提升。持续推进三改一拆,大力控新、努力销存,全年拆除违章建筑7.2万平方米,入选市级“无违建”街道。方家桥地块完成2户拔钉清零,保障柴桥中学扩建项目如期开工。改造提升穿山幼儿园、柴桥实验小学和芦江幼儿园外立面,优化《培育和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奖励办法》,吸引鼓励名师骨干,推进三家民办幼儿园合并重组事宜,有力提升辖区教育水平。
(三)紧抓特色,主动作为
以7号芦江春晓精品线打造为契机,协同区委、区政府做好禅意森野、山水游憩、生态疗养等建设,布排花田驿站、柴桥老味道提升、东直路改造等17个项目,主动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美丽乡村小集镇式中心村等创建。举办芦江生态文化节、镇海棘螈野外放归等多元化活动,展现柴桥的山水美、田园美、乡村美。
二、2022年工作思路
下步,柴桥将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发扬“三强三快”工作作风,抢抓机遇、埋头苦干、争先进位,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力绘就产业兴、生态优、城乡美、社会稳的美丽柴桥新画卷。
(一)重点项目的保障和服务
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基层组织凝聚力、干部战斗力、上下协作力。聚焦六横大桥等省市重点项目,组建四级链条攻坚小组,把年轻干部放到重点岗位锻炼,各项工作强化到村、细化到队,确保大工程建设在柴桥安全落地。加快芯港小镇区域内红光地块征地拆迁,助推奥克斯等项目尽早落地。积极落实管线、临港一路延伸、芯港路等基础设施政策处理,及早实现产业园区“三通一平”。
(二)两个园区的建设和管理
今后几年是协和地块和芯港小镇企业落户投产的高峰期,对新落户开工的企业,街道组建“三服务”小分队,实行“点对点、一对一”服务,早日成为街道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加强日常性园区常态化卫生、秩序等管理,积极探索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整合资源,利用协和地块39亩配套土地,筹建工业社区,建设园区公益性生活配套设施和人才公寓,打造有特色的工业园区。
中心词汇:家电下乡、营销战略、效果
1我国度电下乡状况
从家电下乡的种类来看,家电下乡目前规则的产品种类中,以彩电、冰箱的销售状况最可喜。2009年12月份冰箱的全国销售量到达1560万台,彩电的销售量到达了880万台,区分占家电下乡比重的41.42%和23.37%。
往年3月当月,家电下乡产品总的销售量为625.2万台,完成销售额124亿元,区分增长3.2倍和4.5倍。往年一季度,累计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603.3万台,完成销售额316.7亿元,同比区分增长4.9倍和6.9倍。其中,彩电113亿元、冰箱90亿元、洗衣机42亿元。销售额居前5名的地域是河南38.4亿元、山东34.7亿元、安徽25亿元、四川23.6亿元、江苏19.8亿元,其中河南省家电销售量超越200万台。总体来看,家电下乡在全国的推行停顿顺利。面向全国的市场,家电销售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遭碰到不同状况。既出现了销售火爆的场景,也出现了销售总量不尽人意的被热闹状况。销售金额在6亿元以上的省份有6个,其中中部省份4个,东部省份1个,西部省份1个;销售金额在2亿元—6亿元的省份8个,其中中部省份1个,东部省份4个,西部省份3个;销售金额在1亿元—2亿元之间的省份5个,中部地域和东部地域省份各2个,西部省份1个;销售金额在1亿元以下的省份中,中部地域1个,东部地域4个,西部地域省份7个。中部省份是家电下乡销售的主力军,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兴旺的东部沿海地域,是我国农民群体中最有购置力、消费才干最强的省份,但农民关于家电的补贴并不看重。
2家电下乡实施出现的营销战略效果
由于大少数家电企业以前只注重城市市场开发,而对乡村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不熟习乡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结构,以为乡村消费者对价钱敏感,消费差异性不强,因此没有针对乡村市场实践停止有效的营销宣传。企业只是将自己的产品是“中标产品”作为宣传点,而并没有将自己的产品功用、特征等产品有效信息保送给消费者,无法满足不同需求不同购置才干的消费者对产品的信息需求。在品牌维护上,有些厂商只是复杂地将产品卖给消费者而依然如故,并没有注重提高效劳看法,完善售后效劳网络,增强售后效劳,且局部维修效劳人员职业素质与技术水平也比拟差。而家电作为耐用消费品,特殊是对物质条件不宽裕的乡村消费者来说,质量和售后效劳是其最看重的两方面。很多商质量量效果暴露后却迟迟得不到很好的处置,这既给乡村消费者带来方便,而且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声誉和产品销售。我国度电下乡企业售后出现的效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1无视乡村家电售后效劳市场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度电企业如长虹、海尔、TCL、创维、康佳等在售后效劳上取得了不少停顿,对我国度电效劳水平的全体提升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但是,这些家电企业在广阔的乡村市场上的效劳却依然存在着诸多的效果,在不同水平上都有所无视乡村家电售后效劳市场的重要性。有些企业为了完成销量的更大打破,除了采取低价战略外,还经过在效劳上向消费者提供许多空口号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这些口号虽然叫得很响,但是由于自觉、过火夸张、与自己的实力和实践状况基本不相婚配,因此一旦产品出现大规模的质量效果,企业就基本没有才干来及时处置,最终遭到损伤的不只是消费者,企业自己也在所难免。由于电器家电市场竞争十分剧烈,许多品牌或许厂家在竞争中被淘汰退市。过去的“保修8年”、“保修10年”、“终身保修”承诺的那些企业如今已十分少见。而许多运用这样产品的消费者,在这些产品的维修效果上碰到费事,消费者利益遭到损害。这种无视乡村家电售后效劳市场重要性的做法最终会招致消费者对家电企业的决计逐渐丧失。
2.2家电下乡乡村的消费环境和物流体系有待改善和健全家电下乡乡村的消费环境主要表如今:一是交通基础设备差,家电运输难。目前,乡村很多地域交通方便,局部山区甚至没有像样的公路,产品运输极为困难。乡村基础设备树立底子薄、基础差,严重制约了乡村的消费与活动,成为影响家电下乡实施的一大阻碍。总体来看,国度关于乡村基础设备树立的投资还很有限,这也是影响乡村经济开展最大的影响要素。二是乡村公共效劳本钱高,公共设备落后,国度投资树立的难度很大,局部农民对家电消费望而生畏,比如乡村用电不如城市动摇,很多地域没有自来水,许多中央尚未连通光纤电视网络,乡村网络信号缺乏等等。
我国临时二元经济格式形成的乡村经济文明落后、基础设备树立单薄,乡村物流体系开展缓慢。目前我国度电乡村市场渠道主要由外地小型家电卖场、传统百货商场和集体工商户运营的小型门店构成,这些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缺少管理人才、物流设备不健全,承当不起自营乡村物流的重担;同时,大少数批发市场还缺乏电子信息、冷藏、平安监控、质量检测、渣滓处置等配套效劳设备。高物流本钱和低效率效果致使家电下乡企业很难做到“运输—配送—维修—管理”一体化。虽然自营物流的海尔超越50%的销售量使得前期投入有所报答,但其在物流规划的投资却是庞大的,其他小型企业基本就难以效仿。物流配送本钱高、下乡家电配送难,减轻了销售商与农民的担负,使销售商不能将销售网点片面铺设起来,众多农民不能实在享遭到国度相关优惠政策。商家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只能把网络铺到二、三级城市,形成少量下乡家电产品实践上被阻滞在乡村之外的中等规模以上的城市,下乡家电产品难求。此外,由于乡村天文条件的限制,交通运输方便,影响了乡村消费者的购置。
3制定适宜乡村市场的营销战略
3.1搞好乡村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企业针对特定的营销效果停止的信息搜集、记载、分析和评价活动。经过市场调研来找到乡村家电市场的主要方向:①乡村家电市场的消费缺口。即存在哪些未满足的需求,哪些是乡村市场最急需的。②乡村家电市场的消费环境。除了基础设备外,尤其要弄清产品的运用情境,即能用来做什么,在什么状况下运用,这一点往往与城市具有较大的差异。如乡村运用的固定电话要求按键简便、数字明晰、通话无搅扰等基本功用,而在城市则要求来电显示、通话计时、按键多色背景灯等较多功用;又如彩电,超高灵敏度、宽电源设计的彩电由于顺应乡村接受信号弱、电压不稳的状况,而大获好评。③农民的消费水平。即农民可以接受的商品价钱。④农民的消费心思。即弄清农民的消费习气、心思偏好及审美情味。企业在开拓乡村家电市场的同时,须向农民消费者灌输一些新的消费理念,应当着手强调产品的必需性,从而可以树立并不时扩展市场。
3.2确定目的市场目的市场是“公司希望吸引住的同质(相似)顾客群”。由于我国乡村市场的分散性和差异性,所以企业不能以全体乡村市场作为目的市场,要经过迷信的市场细分,找准效劳的顾客群。因此,家电企业对乡村目的市场的界定,主要应处置三个效果:①目的需求确实认。企业可满足的需求是什么,这些需求有何特殊之处,我们能做什么,处置什么效果,换位思考可以协助了解需求。②目的顾客确实认。哪些人购置这些需求,主要顾客是谁,他们的消费特征和偏好是什么。应该说目前乡村市场基本上还处于少量营销阶段,市场细分水平远远不如城市市场高,但这不等于说可以疏忽目的顾客的细分。③目的区域的选择。这些需求主要在哪些地域,我们能开发的地域是哪些。思考到我国乡村地域间的支出、设备、天文、民族等差异,企业应选择自己能满足的地域,并从最有购置力或自己最熟习的区域末尾,然后推行。
【关键词】虚拟现实;虚拟仪器;电子教学
2010年的年初,詹姆斯.卡梅隆的3D电影《阿凡达》席卷了全世界,这部电影完全颠覆了人们心目中传统电影的概念,艺术表现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为全世界展现出了宏伟壮观的视觉效果,特别利用了三维立体的电影技术,现在的电影艺术里已经把这项技术作为重要的卖点。电影不仅让观众深深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三维的视觉和心灵的冲击,同时3D技术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成熟,3D技术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除了全国人民都比较熟悉的3D电影技术,电视与游戏的3D技术也正在兴起,同时虚拟社区的3D商店和虚拟现实技术也逐渐走进了高校的电子教学中。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子测量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也包括电子设计和虚拟实验等。虚拟系统中的编程语言LabVIEW等课程是高校理工科学生和必修课程。目前国内的大学都配有虚拟电子实验室,其中大量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电子实验教学软件。为了方便教学,学校专门建立虚拟电子实验图像的交互式的教学平台,由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并且还可以对电路和虚拟实验的非损耗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教学设备的类型多样,实验成本低且效率高。
一、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一般来说,只要是通过三维模型实现人机交互的操作就都可以被称为虚拟现实的技术。虚拟现实的定义还可以用更为严格概念表述:就是指通过虚拟仪器的操作,然后应用到相应的实际场景中,并赋予这个场景一定的功能显示。例如3D汽车模型,当车辆的三维模型制作出来后,可以允许用户选择这个三维模型所处的背景,可以是运行在城市或乡村的路上,它允许用户编写动作脚本为这个虚拟模型进行定义,满足各个要素后得到的才是最完整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还应该具有以下的特点:
多感知性:这个特点是指虚拟现实不仅能够表现出来计算机技术赋予的特点,通常它还具有听觉、触觉、运动甚至包括味觉、嗅觉的感知功能。
浸没感:又称临场感知,这个特点是指模拟环境的仿真度达到理想的状态,使身临其境的用户难以分辨真假,用户全身心投入到计算机创建的三维虚拟环境中,所有的环境是真实的,就像在现实世界中一样。
互动性:用户在虚拟环境中的可操作程度以及反馈程度,具体的说就是用户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来控制虚拟环境中的对象,并能感觉到物体的重量等具体信息,用户也可以直接操控视觉对象。
构想性:它是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出一个广泛的空间,可以通过想象扩大用户的认知范围,可以不受真实环境限制而随意的想象,哪怕是现实环境中不可能发生的。
二、在电子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
现在我们所说的虚拟现实技术的本质主要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的技术,针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这一技术应用于电子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
1.虚拟教学与虚拟实验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材料,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观察到一些关键问题,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实践经验,大大提高了他们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所学内容的控制能力。虚拟实验主要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各种虚拟实验室,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在任何时间内,并以任何形式虚拟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教学内容可以不断更新,使教学训练能够与科技的发展速度同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
2.虚拟仿真校园
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建立远程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移动学习空间,因为高校扩招,目前学校的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相比而言学校的教学资源出现了紧张的现象,远程教育通过课程目录和网站程序的交互式远程教学,为每个远程终端开放继续教育,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专业技术培训,也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虚拟仪器在电子教学中的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完整的测试仪器会由许多不同的仪器组成, 这些虚拟仪器和计算机网络互连,网络模块可以建立通信系统与远程应用工具交流信息,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的功能为远程实验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虚拟仪器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技术,使用虚拟仪器可以很容易地测量变量,并且清晰的显示测量分析的过程。而传统仪器的测量存在一定误差,虚拟仪器的测量速度快、精度高,优势比较明显。
虚拟实验的设计和测试是各种电子电路等电路虚拟实验的反馈,教师可以设计计算机“虚拟组件”和“虚拟测试仪”工作平台,学生通过远程网络学习后访问学校的虚拟实验室系统,执行应用程序即可进行虚拟实验,测试的结果和模拟分析过程都会存储在磁盘上,有且于学生对于学习结果的巩固。
虚拟电子实验室为学生创建了一个理想的测试环境,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结果的验证实验方案也可以选择解决具体生活中的问题,如数字电路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把虚拟实验室中的操作用于声控灯、报警电路、控制电路和控制电子交通灯的电路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虚拟电子实验室设计一些高难度的综合设计,例如数字钟里的计数、译码和分频电路对于钟表数字显示的控制,集成的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长涛,徐淑娟,朱翠兰.虚拟校园漫游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02)
[2]陈路,吴成明.基于VRML的虚拟场景构建的优化[J].电脑学习,2008(06).
[3]李欣.虚拟数字校园场景建模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4]朱岩,鲍泓,张姝,孙悦,马楠. 场景三维仿真漫游系统设计与实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5]张伟.Web3D技术在网络课程建设中的应用[J].电脑学习,2009(06).
社会要求高效处理紧急、突发事件,关键时刻如何保障重要信息通畅、高效指挥,多部门协调运作,是社会对城市和乡村指挥调度系统提出的必须解决的课题。指挥调度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救助自然灾害,应对事故灾难、防治公共卫生事件、抵御敌对势力攻击和恐怖袭击等等突发事件方面,指挥调度系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全国大城市建设800MHz数字集群网络的同时。要考虑在县镇乡村级组建无线指挥调度的必要性,自然灾害不局限额定范围,从过往来看灾害发生在市级以下的城镇乡村比比皆是,如日本的宫城县地震和四川的汶川地震,往往小地方的通讯设备不完善,信息闭塞,导致了严重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所以在市级城市以下的乡镇建设一套无线指挥调度网也很迫切,但由于地形复杂,人烟稀少,数字集群网投资过于巨大,部署工程也异常艰巨,因而需要选择使用灵活的、投入成本适宜的通讯设备,经分析比较认为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是首选的适当系统。
2 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概述
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国家标准,2007年经修改为GB/T 15160―2007,它是一种不采用交换控制中心的集中控制,而由各移动台或固定台分别设定无线通信链路的分散控制方式的自集群系统。通俗明了的说,就是不需要交换机和基站的集中控制,改为移动台分散控制,各移动台具有多信道共用、自动选取空闲频率,产生和接受控制信令、无中心自动组网的功能,可组成单区单工网络。通过手持台、固定台、转发系统和调度系统,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可以有效覆盖乡镇一定范围进行通讯和调度管理。该系统具有下列特点:
(1)独立资源
900MHz~中心拥有2MHz带宽独立的合法频率资源,25kHz频道80个,可满足3公里半径内2千个用户的.调度通信;12.5kHz频道1 58个,可满足3公里半径内4千个用户的调度通信;每省有1位地区识别码和5位数字号码,可满足160万用户的需求。
(2)终端成网
900MHz无中心不用建设交换控制中心和基站,若干终端(手持台和车载台)即可自行组网,有足够的频率资源与号码资源,可任意组建几个、几十个、几百个以至上千个终端构成的小中型网络。
(3)自由移动
900MHz无中心除了必要的手持台和车载台,不依赖交换控制中心和基站等固定基础设施,利用终端机成网的特性,只要行军人员携带终端机同步移动,在有效通讯覆盖范围内,可确保队伍一路的通讯,轻便快捷。
(4)单呼组呼
900MHz无中心具有单呼、组呼、全呼等不同功能,不像对讲机只有全呼,因而便于将不同性质、不同职务的人按照工作需要分为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组,通过分组、设置权限,组与组之间不会产生通讯干扰,避免了常规对讲机的一呼百应局面,能更方便各组开展工作,组员也可以通过单呼、组呼等方式分别联系个人或全组人员,灵活方便,确保通讯的私密性和普遍性。必要时也可以选择全呼功能,呼叫该网全体成员,统一行动。
(5)可管可控
由各地无线电管理机构指配电台身份号码,便于监控管理,避免任意改频、加大功率、造成干扰等问题,具有电波监控管理系统,对违规非法使用,可及时监听、质询、警告与制止。
各级调度管理机构可通过调度管理系统,对所属电台进行监控管理,也可对违规非法使用,及时监听、质询、警告与制止。
3 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的优越性
由于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具有上述特点,可以很好地担任日常通讯指挥调度工作,一旦爆发灾难险情,无中心也可以凸显出不同于一般通讯方式的优势:
(1)灵活性
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可以设置分组,管理各组成员。比如一个县下有若干个镇、乡、村,日常情况下,以镇、乡、村为单位组成队伍进行工作。这些小组不仅可以独立通讯,还可以整合,形成一个统一无线指挥调度网。在需要时可以分别从小组中抽调部分人员到某处,把临时抽调的来自不同地方的队员重新编组,方便管理。
一旦其他地方发生灾情,救援人员只需要随身携带900MHz无中心手持台转移,保持各手持台皆在有效通讯范围内,救援队伍就可以很快的从A地同步转移到B地,而无需卸载或安装任何设施,即可随时投入工作,其灵活性可见一斑。
当特大灾害发生时,仅靠当地的自救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其他地县的支援。全国各地的救援队赶赴灾县时,沿途和到达灾县后皆需要使用通讯工具,各救援队伍汇集灾县后,将按照分工不同、部门不同等开展各自的救援工作,这些工作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比如搜救队和医疗队等。这就要求队员使用的通讯工具既独立又联合,平时是组内成员相互沟通,需要联系其他队伍时,可以通过呼叫其他组号马上联系到其他队伍,相互联系而又互不影响。
(2)抗毁性
在灾难爆发时,之所以有线固定电话和蜂窝移动电话等很多通讯中断,主要原因就是有线通信需要树立电线杆、铺设电缆,无线通信必须建设基站、安装天线,而且都要有电力供应,当地震、海啸、雪灾等灾难发生时,很容易造成外露的电线杆、铺设的电缆、高架的天线等被摧毁,导致交换控制中心和基站相应被毁而中断通讯,或断电导致交换机和基站退出服务,所以通讯的持续性很难保证。而要保持通讯的连续,最重要的是能持续不断的提供电能,一旦断电,则通讯陷入瘫痪。
而900MHz无中心手持台由人员随身携带,轻巧坚固,只要人员没有伤亡,手持台可以随时呼叫通讯。手持台采用充电电池,耗能低,仅需消耗1安培以下,存储的电量足够支持很长一段时间的持续通讯。而且,即使在市电电源被断的情况下,无中心手持台可以通过电瓶等基本设施进行充电,在雪灾等物质运送不方便的情况下,电瓶运输比发电油机好办,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在灾害发生时,无中心终端自成网络依然可以保持工作,因此其抗毁性强。
900MHz无中心电台特别适合隧道、山洞、矿井和人防工程的通讯,其有效通讯距离要比400MHz机大一倍以上,因此,在这些场景应用,也增强了其抗毁性。
(3)快捷性
900MHz无中心电台频率按需实时选用,人为噪声小、话音清晰,干扰少,它便于快速接通,快速组网。当一个灾情发生时,救急人员赶到现场,要进行安全、消防、救护等工作,如果是常规对讲机的一呼百应的指挥方式,在一片混乱的现场,将出现无法控制或不能即时调度的情况。甚至会使现场显得越来越混乱。如用蜂窝移动电话一般不能组呼,拨号呼叫时接入速度慢,通常约需10秒以上,这对一般电话用户来说是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的;而对专业网用户来说这个时间就太长了,在紧急情况下,希望一按即通(小于0.4秒),否则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在速度达300公里/小时的高铁情况下尤为迫切。此时,采用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将安 全、消防、救护等人员很快分成不同的组,在现场临时架设前线指挥调度中心,可以迅速开展工作。组呼时按键即通,可以快速接入。各组之内通讯和讨论问题、分派工作都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员,指挥中心可以随时监控和指挥各组的工作,即使在现场,需求密集性很高,也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4)低成本
无中心控制的体制充分发挥了功能强大的单片微机的作用。把控制中心的集中控制转化为各手持台的分散控制。成本增加很少而增加的功能却很可观,而且用不着基建机房与天面,安装控制中心及基站设备,比数字集群至少节省了一半多投资。而且省去了几个值机人员,每年至少节省10万元左右的工资。无中心手持台与车载台比相应的数字集群终端便宜一半以上,特别是对于县级以下单位,只要买100~200部电台,投资50万元左右便可组成一个小型专用调度网。既不用申请频率(只需指配号码),也不用兴师动众安装调试;既省钱又省事。
3 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的县级组网案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的社会突发安事件。因此,900MHz无中心自集群系统的县级组网应该考虑提供这些基层组织的通讯保障。
解决方案如下:
下面以县为例,组建一个在县级和县级以下各乡镇的900MHz无中心通讯网络。
县里分为N个不同部门的办公室,下面有16个城镇,1个办事处,城镇下再有若干个小队,要将所有的县办公室、城镇和城镇下的小队组成一个可统一指挥调度的网络,既要一呼百应,又要分层组呼,还要个别单呼,都可独立通讯,互不干扰,达到高效、统一、应急管理的目的。
3.1 所需设备类型
(1)无中心手持台
(2)无中心车载台
(3)无中心固定台
(4)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
(5)无中心调度管理系统
(6)无中心电波监控系统
3.2 呼叫权限设置
首先将各个用户的呼叫权限按照管理权限做以下设置:
(1)县级最高领导权限为一级,权限最高;
(2)县各办公室分别管辖的各镇,权限二级;
(3)各城镇工作人员,权限三级,权限最低。
呼叫权限如图1所示。
3.4 安装方案
县领导一级网,在县城所在至高点安装一套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和建立一套无中心调度管理系统。用于指挥调度县里各部门小组在内的所有持有电台的工作人员。
县分别管辖的各镇(或办公室)为二级网,利用在县城至高点安装一套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与县最高领导或下属各镇领导或持有电台的工作人员通讯。
镇分别管辖的各乡(或村)为三级网,在各镇管理办的服务中心各架设一套无中心固定台,起至小组调度之用,镇在必要时可增添转发台扩大覆盖面积。
3.5 通讯链路图和实现的功能说明
(1)一级网通讯链路图
县领导是最高权限者为一级网(如图2所示)。可实现的功能有:
县最高领导可使用调度管理系统发起全呼,经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可同时呼叫县办公室在内所有在网持有设备的工作人员。调度管理系统具有可强拆、强插、禁用、监听、录音、查询及数据统计、打印等功能(注:使用调度管理系统呼叫之前,先进行强拆后再发起呼叫,以保证统一呼叫成功)。
县最高领导可使用无中心手持台发起组呼1,经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可分别呼叫各个县办公室所管辖内所有持有设备的工作人员。
县最高领导可使用无中心手持台发起组呼2,经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呼叫各镇服务中心(固定台)。
县最高领导可使用无中心手持台发起组呼3,经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与各领导之间自成一组进行通讯。
各位领导还可使用手持台发起单呼,经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进行一对一通讯。
(2)二级网通讯链路图
县各办公室分别管辖的各镇为二级网(如图3所示)。可实现功能如下:
县各部门领导及镇领导可使用无中心手持台发起组呼1,经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同时呼叫所管辖的各镇服务中心的无中心固定台和无中心车载台。
县各部门领导及镇领导可使用无中心手持台发起组呼2,经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分别单独地呼叫所管辖的某个镇服务中心的无中心固定台和无中心车载台。
县各部门领导及镇领导可使用无中心手持台发起组呼3,呼叫所有所管辖的持有电台的工作人员。
县各部门领导及镇领导可使用无中心手持台单呼,经无中心自适应转发台,呼叫县最高领导(上一级),进行一对一通讯。
县各部门领导及镇领导可使用无中心手持台或固定台单呼呼叫其它县部门领导。
(3)三级网通讯链路图
各镇工作人员为三级网(如图4所示)。其功能为:
工作人员使用无中心手持台发起组呼,同时呼叫本镇所有持有电台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使用无中心车载台可以在较远处与无中心固定台进行高效通讯。
如果巡逻人员在信号屏蔽的地方执勤时,无中心手持台不能与服务中心通讯时,可通过无中心车载台传递信息到服务中心。
3.6 所需设备数量
如以县最高领导层、2个管理部门、16个城镇、1个办事处为例:
县最高领导层需要1套调度管理系统、1台转发台、5台车载台、10台手持台;
每个管理部门需要1台固定台、3台车载台、10台手持台;
每个城镇或办事处需要1台固定台、3台车载台、10台手持台;
该县总的设备数量为:调度系统1套,转发台1套,固定台19部,车载台62部,手持台200部,估计总投资50万元左右。
3.7 拓展功能
关键词:环境保护; GIS; 平台设计; Web服务; RIA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74-001
一、引言
太湖流域自然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好,工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人口稠密,劳动力素质高,科技力量强,市场信息灵通,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较好,有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大中城市及迅速发展的城镇乡村。然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加剧了环境污染。“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利用先进的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建设一个科学、高效的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在充分整合与利用环境空间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对环境空间信息的科学组织和有效管理,使环境管理人员能够方便地对各种环境空间信息进行可视化管理,并实现环境空间信息的查询、维护以及专题分析、专题制图、信息服务等功能,并能结合环境管理业务和技术应用需要,为环境管理决策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二、平台设计
1.平台设计的主要内容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成果主要包括数据平台建设和应用系统开发两个方面。
1.1数据平台建设。平台中的数据主要分为基础地理数据和环境专题数据两大类。
基础地理数据包括基础矢量数据、基础影像数据和地名数据三类。基础矢量数据和基础影像数据采用地图缓存技术存储,从1:50万到1:2千的比例尺分成了七个比例尺级别。地名数据建立了数据服务层,供用户查询。
在环境专题数据中,与地理坐标有关的数据,例如工业污染源、国家考核断面、太湖湖体测点、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站等与地理信息直接相关的信息,我们称之为环境基础信息,其他与地理信息无直接关联的数据,例如各监测点历年监测结果、普查结果以及环保行业的政策法规,我们称之为环境属性信息。
1.2应用系统开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在充分整合与利用环境空间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对环境空间信息的科学组织和有效管理,使环境管理人员能够方便地对各种环境空间信息进行可视化管理,并实现地图操作、综合查询、专题信息查询统计、系统维护等功能。
2.平台的整体框架
平台从功能处理和数据库两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构造系统的数据库时,既要考虑结构的完备性、格式和编码的规范化,又要尽可能地避免数据的冗余。在构造拟建系统的功能模型时,为使系统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可伸缩性,将系统划分为若干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协调、可共享信息的模块。这些模块在依据一定的通讯规则和集成模式完成各自独立的功能以外,又能够有机的集成在一起,服务于整个系统的信息处理目标,同时应用模块通过对数据库的合理调度、组织,形成数据的合理流向,完成系统的整体功能,维持系统旺盛的生命力。
3.环境GIS软件平台的选择
目前可作为环境GIS开发技术平台的GIS软件种类很多,例如,中国地质大学的MapGIS、武汉大学的GeoStar、北京超图公司的SuperMap等;国外产品有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的ArcGIS系统软件、Integraph公司的GeoMedia以及MapInfo的GIS系列软件等。
4.概述
Web服务是互联网上基于标准互联网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使用的软件组件,可以实现组件最新的和改进的请求过程。Web服务可独立于平台和语言实现分布在Internet/Intranet上的应用程序或组件的无缝互操作。
5.Web服务在平台中的应用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中,我们利用面向Web服务体系的资源聚合技术,开发了多种类型的GIS服务,通过各级端点访问系统中的各类资源。具体地说,主要开发了下列几种服务方式。
5.1地图服务。地图服务提供访问地图和图层的功能。地图服务可以分为缓存地图服务或动态地图服务。通过高速缓存预先创建金字塔的地图服务,被称为缓存地图服务。缓存地图服务可以显著提高地图传输的速度,主要用于海量地图数据的快速浏览。在“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中,各级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地图、数字高程模型地图都建立了缓存地图服务用于快速查询;动态地图服务则是在每一次请求提供地图时都需要服务器渲染一次地图,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5.2地理处理服务。地理处理是“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的一个最基本组成部分。地理处理提供系统用户所必需的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和数据转换工具。地理处理服务表现为一系列已的操作和分析地理信息的工具集。工具接受输入(如要素集,表和属性值),执行输入数据操作,并生成输出到地图或进一步加工的软件客户端。工具可以同步或异步执行。
6.技术进步点
综上所述,应用面向Web服务体系的资源聚合技术有以下的技术进步点:
6.1简单地通过一个网址可以访问所有数据。包括地图服务,单个地图层,以至所有地理数据和地理处理服务。
6.2基于Web服务可以使用缓存服务,来更快地获取结果,更加容易和更加快速地获取地图。
6.3Web服务把各类先进的分析功能封装为一个简单的网址,可以很容易地被多种开发语言所访问,甚至可以不通过任何编程,直接调用。这就大大提高了模块的重用性,加快了项目开发的进程。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cold_wind”为你整理了这篇市气象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上半年,市气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高标准打造“宜居建德”、高水平推动跨越赶超发展战略,坚守“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职责,强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积极融入数智建德改革框架,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重点任务,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提升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全力做好决策和公众气象服务,加强上、下游联防联动,完善气象服务各项制度,科学研判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服务,在灾害性天气过程前,主动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发送气象服务信息,通过滚动监测、及时预警,做到提前汇报,第一时间。加强与应急、农业、水利、规资等部门联合会商,建立预报预警信息通报机制。截至6月15日,我市平均面雨量735.4毫米,新安江雨量711.2毫米,共制作服务材料52期,报送《重要天气报告》8期,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5次,气象灾害预警信号43次,发送灾害天气提醒、实况通报等各类决策短信300余条,100万余人次,电话服务70余次。
2、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迅速启动部署党史学习教育,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通过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主题党日活动和网上党史学习20余次,把汛期气象业务服务与党史学习教育同谋划同推进,参观兰溪浙西特委红色教育基地,组织17人党史知识测试、专题学习研讨2次、观看党史纪录片3次、撰写千字文8篇、重温入党誓词10人、分享读书感悟17人次,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3次,开展“三服务”走访16次,派驻大慈岩镇陈店村第一书记到村指导工作23余次。
3、优化和完善气象监测网格布局。完成“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等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发文。积极配合开展气象综合业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做好亚运气象保障前期工作。实施气候宜居城市气象服务保障项目和亚运会X波段雷达建设。统筹加密乡镇(街道)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站建设,在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增建8套6要素和41套2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监测站,目前已指导部分乡镇(街道)开展监测站点选址、方案设计等。
4、挖掘生态气候资源潜力。开展“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复评相关工作,召开复评任务分解推进会,收集汇总四大类18项任务清单,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展近三年生态气候综合评估。建设了覆盖森林、山区、农田、水面等的生态变量气象监测体系,开展清新空气、雾霾、负离子、能见度、酸雨等多维度的立体生态气候监测。编印《2020年建德气候宜居指数白皮书》,用数据呈现建德气候生态优势。
5、履行依法行政社会管理职能。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对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单位的资质实行“证照分离”,全面实施政务服务“无证明”。实现审批事项100%网上办、申报材料100%电子化,所有事项接入政务服务网“一窗受理”平台,实现100%即办。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网通办”。加强与市城管局、保险公司的对接联系,做好对低空系留气球的事后监管和气象保险理赔服务零次跑工作,截至目前办理审批事项和气象保险服务100件。运用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与现场检查方式,对全市27家易燃易爆防雷重点单位进行“互联网+监管”检查和“双随机”全覆盖实地检查;与应急管理局、住建局、教育局等多部门开展燃气储配站点、学考考点、旅游景区等联合检查9次,对发现的30余处隐患问题通报主管单位及时整改。
6、加强农村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开展2次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及网格员线上培训,做好人员管理和职能对接,明确将预警信息传播和气象灾情汇总上报纳入气象信息员职责。持续推进“网格+气象”、“乡村钉”推广应用工作,活跃度达80%以上。深入推进新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建设,年内创建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共33个,覆盖率达到100%。继续推进“六个提升”和“六个一”的任务要求,全面更新气象防灾减灾一张图信息。
7、推进气象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充分利用气象数字驾驶舱1.0版成果,加强与数据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合作,共同打造“防汛一张图”信息系统。融入智慧城市治理,截至目前全市69家防雷重点单位已实现“防雷安全风险码”动态信息化管理。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1、强化梅汛期、短临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重大气象灾害、极端天气和重大活动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流程,开展岗位业务练兵,加强智能网格等产品本地化应用,突出关键期和高影响天气的预警提醒服务,利用融媒体多渠道广泛开展公众气象服务和气象科普宣传。
2、围绕宜居城市复评指标体系,主动加强与国家气候中心的联系沟通,掌握复评工作的最新动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汇报工作进度,确保顺利通过复评。
3、加快启动亚运会X波段雷达项目建设,结合自然灾害风险普查,重点做好亚运相关的主要气象灾害风险的调查研究分析,谋划亚运气象服务保障准备工作。
4、加强生态监测气象服务,开发集数据监控和17度新安江雾预报模式为一体的立体气候宜居城市气象服务系统,形成江雾预报模型,尽早投入业务化试运行。
5、加强防雷安全主体责任监管,防雷监管实行乡镇(街道)属地化管理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原则,将防雷安全纳入乡镇目标考核任务。
6、加强乡镇(街道)灾害性天气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加快推进自动气象站加密建设,尽快开展设备采购和基础建设施工,完成监测数据组网并入业务平台,优化升级部分乡镇代表站要素配置。
关键词:光缆与输气管道同沟敷设;技术方案;设计;施工
Abstract: the optical cable and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 trench with, is a kind of new install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shanxi-beijing second line gas pipelin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site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in view of the fiber optic cable and gas pipe with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trench, expounds and discuss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optical cable, optical cable and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 trench with should b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nd focuses on the special section of optical cable laying mode and technical solutions.
Keywords: fiber optic cable and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 trench with; Technology project; Desig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由于光纤怕折,易断,敷设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纤芯断裂,给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管道光缆的敷设与电缆相比有其特殊性。但是,由于光缆与电缆相比缆径细,质量轻,敷设起来似乎比较简单,难度小,所以又往往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于是人们常带有轻敌的思想去敷设它或者按敷设电缆的方法去敷设它,以致酿成大祸。 鉴于此,本文就光缆敷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浅谈一点感受。
1.光缆与管道同沟直埋敷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面对日益增大的话音、数据、图像等通信业务需求,作为当前传输质量最佳,频带最宽的光缆通信事业发展迅速,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也层出不穷。光缆通信与卫星通信相比较,具有传输质量佳、频带宽、容量大、中继距离长、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显著优点。光缆通信可以为管道的生产调度管理和管道数字化现代化提供一揽子宽带通信解决方案,为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工程的生产调度、自动化管理、管道数字化和安全运行提供了高质量服务。光缆与管道同沟直埋敷设不但可充分利用输气管道路由和管沟资源,也节省了建设成本和施工费用。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石油天然气管网正在逐步形成,客观要求对全国管网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工程起于陕西榆林(通过靖榆联络线与西气东输相连)止于北京市,就石油通信专网来讲,该管线正好为进京的通信干线提供了路由和通道,与管道同沟敷设光缆正好能够解决这一重大课题和现实需要,也为今后形成全国性管网宽带通信(甚至石油专网宽带通信)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业主最终选择了与管道同沟直埋敷设光缆方案,并根据通信需求预测,决定与管道同沟敷设一根直埋式24芯G.655A标准光纤的室外光缆,型号为GYTA5324B4和GYTA53+3324B4。
2.光缆与管道同沟直埋敷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结合光缆与管道同沟直埋敷设的特殊性,并借鉴国内外的施工经验,光缆与管道同沟直埋敷设,在一般地段其敷设位置确定为位于管道气流前进方向(榆林至北京)的右侧,无特殊要求时光缆与输气管道顶部外壁齐平,光缆与管道外壁的水平净距为300mm。在特殊地段的敷设位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光缆施工应与管道施工协同进行,必须做好相互间的工序衔接。在一般地段,光缆下沟应在输气管道下沟及部分回填后进行,具体工序和要求如下:输气管道下沟管道小回填(回填高出输气管道顶300 mm) 通信施工单位挑沟通信光缆下沟并回填至高出输气管道顶300mm处设置光缆标志带输气管道大回填设置光缆标石。在特殊地段上述工序应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结合管道施工工序和特点、光缆与管道同沟直埋敷设的特殊性和光缆自身敷设技术要求,在设计施工交底时就提出了光缆与管道同沟敷设应始终贯彻“小缆(光缆)服从大管(输气管道),大管兼顾小缆”原则(该原则也得到了业主的肯定和认可),这是各方开展管道与光缆协同施工最重要的原则,具体地讲光缆施工应尽量服从管道施工,尽可能做到与管道同步施工,同时在制定管道施工作业计划和方案时要尽可能为光缆敷设提供条件和方便。在施工中会遇到乡村道路和正值农田浇灌期的水渠穿越等需要及时恢复地貌的情况,要求管道下沟后,及时回填,为保证与管道同步施工和同沟敷设,对这些地段的光缆穿越应适当增加套管保护。有些特殊地段(如石方和河谷地段等)管道可能改变施工方法,光缆无小回填细土层可利用,此时管道施工应主动为光缆施工提供同沟敷设的基础和条件。虽然由同一施工单位同时完成管道和光缆施工,但在施工单位内部仍需建立适当的协同机制,尽可能做到管道与光缆施工的协调一致,否则可能造成光缆单独开沟敷设,增加工费用和投资,甚至还可能增加光缆接头,增加光纤中继段全程损耗,对光通信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可能增加设备投资。
3.特殊地段的光缆敷设技术
首先理解透管道在特殊地段的施工技术方案,然后根据管道穿越的方式及特点来确定光缆同沟敷设方案,同时光缆穿越方案均经管道专家评审,以让光缆施工技术方案更加合理完善。(1)穿越地下光(电)缆、地下管线光缆穿越地下光(电)缆和地下管线时,最小净距应满足有关技术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利用管道保护措施或采用口Ø50聚乙烯燃气管保护通过。(2)穿越管道线路构筑物光缆穿越管沟截水墙、挡土坎等线路构筑物时,应协同好光缆敷设与构筑物施工的关系。在构筑物砌筑中,采用硝Ø50聚乙烯燃气管对光缆进行保护。现场无法确定水工构筑物位置,可在砌筑构筑物时采用纵剖后的Ø50聚乙烯燃气管保护并捆扎。(3)穿越铁路管道采用混凝土套管顶管方式穿越铁路时,光缆采用稻0聚乙烯燃气管保护后利用混凝土套管穿越铁路,光缆放置在混凝土套管顶部。(4)穿越公路管道采用混凝土套管顶管方式穿越公路时,光缆采用筛Ø50聚乙烯燃气管保护后利用该混凝土套管穿越公路,光缆放置在混凝土套管顶部。管道大开挖方式穿越四级以上公路时,光缆可采用Ø50聚乙烯燃气管保护与管道一同穿越。对于管道大开挖方式穿越四级以下的乡村道路时,光缆可不再采用套管保护,但道路要求及时恢复地貌时,光缆可采用Ø50聚乙烯燃气管或Ø50聚乙烯塑料管保护与管道一同穿越。(5)穿越隧道管道通过基岩隧道时,将光缆GYTA53+3324B。(G.655)放置在隧道一侧桥架内保护通过,其中黄河隧道穿越敷设两根光缆。(6)定向钻穿越河流利用管道定向钻泥浆回收管拖放硅管(光缆)或硅管(光缆)采用西140~168钢管和硅管(2~3根)保护单独定向钻穿越,光缆采用气吹法敷设。
4.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事中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实施质量保证的重点,各项工作都将依据《质量保证手册》和有关程序的规定办理。过程控制总的原则是:对每一个过程工序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4.1过程工序的确定
结合工程特点和施工过程顺序。将本项目划分为如下过程工序:硅芯管施工前的路由复测.硅芯管/光缆的运输、装卸及保管,硅芯管沟槽的开挖,硅芯管铺设、硅芯管切割、硅芯管连接、硅芯管的保护,硅芯管沟槽的小回填,硅芯管接头的气闭性试验。人井、手孔设置,光缆标志带敷设,气吹微管微缆,光缆接续、光缆接头盒安装,光缆保护,线路标识等。
4.2关键工序的确定
将工程过程中的一些重点工序确定为工程的关键工序,对关键工序需制定具体的检验时间、人员和检验方法。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前期工程的经验。确定以下过程为关键工序:硅芯管敷设,气吹微管微缆、光缆接续安装,光缆测试。竣工资料编制。
4.3.工程质量控制点的概述与界定
质量控制点是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的关键点。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类别、特点。结合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关键工序、薄弱环节、隐蔽工程等进行设置,有以下几方面:(1)硅芯管的地基。在硅芯管沟底。用人工夯实,为了避免硅芯管的损坏,在硅芯管附近使用无石头的土壤。(2)硅芯管的配盘。配盘主要考虑硅芯管接头点不要落在水塘、河滩中、堤坝上、铁路及公路路基下等地点。(3)硅芯管的布放。硅芯管沟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硅芯管进入沟槽内按序布放.并尽量将硅芯管顺直,硅芯管在沟槽内不出现连续微弯和多次高低起伏,敷设的硅芯管及光缆无扭绞、死弯、环扣等现象。(4)气吹微管微缆。光缆气吹前要对从事吹放光缆工作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熟悉各种装备的使用方法及各项技术要求.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现场施工。(5)光缆接续与接头盒安装。接续组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施工人员组成。测试组必须在接续时对接续点进行双向监测,测试合格后才能封装。光缆接续仪表和监测仪表应通过仪表计量单位校对.使用中每周还必须进行一次核查试验。
5.结束语
光缆敷设中需做到以下几点:(1)统一指挥,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敷设,要有一名指挥员进行全程指挥,大家要行动一致,传达指挥员口令也是一样.(2)统一口令,有对讲机设备放缆时,要制定一些专用口语、口令,做到令行止退。(3)统一手式,特别在无对讲设备的情况下,手式尤为重要,管道光缆大都位于闹市区,人多、车多、噪声较大,需用手式来传递信息。(4)注意光缆和其他设施的保护。光缆井外传递时,在可能发生磨擦的地方,应垫子管或它物进行保护,以免造成缆的外护套损伤。注意拉缆的方向和线缆进入下一人井的传递方向相反,注意调整送缆的方向、位置,以防打扣扭绞。同时,也给下一入井人员拉缆提供了方便。注意在闹市区或公路上拉出很多的缆时,要将这些缆排列有序,防止车轧和带扭扣的缆进入人井。注意进入人井时别用脚踩着已有的通信电缆上,更不允许站在已建缆上进行光缆传递和其他作业。注意观察拉出或经过人井的缆是否碰到人井内的别的缆,防止正在敷设的缆将井内已敷设好的缆磨破注意将已敷设好的缆绕井壁绑扎、固定好。挂上标志牌管道光缆多在市区,情况千变万化,比较复杂,需要我们在敷设过程中严密组织、科学安排,因地因人制宜,克服困难,顺利完全管道光缆敷设任务。
参考文献
[1]YD 5102―2003,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S].
从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增长速度来看,安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从2008年的526.7元增至2013年的956.03元,年均增长率为16.3%。从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来看,也有明显提升,从2008年的5.53%逐年增加到2013年的7.04%。安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在中部六省具有一定比较优势。数据分析显示:2007—2011年,安徽省城镇居民年均文化消费年长率为14.2%,仅落后于河南,处在中部地区第二。安徽城镇居民平均文化娱乐用品支出从2007年的259.91元逐年增至2012年的413.61元,在中部居于第三位,高于河南、湖北和江西。农村居民平均文教娱乐支出从2007年的283.17元逐年增至2013年的376.66元,2011年仅落后山西,处在中部地区第二。
二、安徽省居民文化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安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虽呈现出增量趋于加速、产品趋于丰富、服务趋于多层等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与全省城乡居民对文化消费日益增长的期求,以消费拉动文化发展的需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等状况。
(一)在消费总量上,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是反映居民文化消费水平高低和居民文化生活质量的综合性指标。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出现“井喷”。据统计,2013年安徽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038.87亿元,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理论上分析,居民文化消费应进入快速增长的“井喷”阶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统计部门的数据来看,2012年和2013年安徽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比重均超过7%。2012年,居民文化消费总体增速为9.24%,小于12.1%的经济发展速度。
(二)在消费水平上,存在区域间、城乡间和群体间的不平衡
一是区域间文化消费不平衡。安徽各市间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差距较大,从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来看,2012年占比最高的芜湖市达到9.02%,比最低的淮北市高3.47个百分点。2013年安徽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达到2411.16元,最高的马鞍山市(3719.26)是最低的六安市(1361.57)的2.73倍。在公共文化资源拥有方面,2012年阜阳市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56.46万册,居全省第12位,仅相当于全省总藏量的2.49%,约为合肥市的1/10;而其人口数却占全省总人口数的14.9%(常住人口数约占全省的12.8%)。二是城乡间文化消费不平衡。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明显落后于城镇,2013年芜湖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是2456.06元,其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610.84元,仅是城镇的1/4。三是不同群体间文化消费不平衡。需要引起关注的农民工、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文化消费水平堪忧。安徽是农民工输出大省,农民工能享受的文化服务偏少,业余文化生活总体单调,文化消费能力、消费时间、消费频率等方面问题较多。
(三)在消费结构上,新兴文化消费发展不够
文化消费结构是指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中各项消费资料的种类和比例关系,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状况的重要标志。文化消费结构一般被分为较低层次和较高层次两种,前者是指娱乐性、享受性和消遣性的文化消费,后者是指发展性、知识性和智能性的文化消费。从近几年的文化统计年鉴可看出,安徽居民文化娱乐用品消费远低于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具体表现为看电视、听广播、阅读报刊杂志和上网是主流文化休闲娱乐方式,而涉足欣赏艺术演出、创意手工制作、绘画、收藏等文化活动的居民相对较少。从全省来看,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品种还比较单一,消费层次整体不高,新兴文化消费发展力度有待增强。(四)在消费供需上,有效供给矛盾突出制约安徽居民文化消费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较为严重的供需矛盾。从供给来看,近年安徽实施了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增强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但安徽文化消费产品总量供给不足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如一些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活动中心虽然硬件设施较为齐备,但存在着图书种类少更新慢、文化产品单一陈旧、文化活动匮乏等问题。目前,安徽县级电影院屏幕总数较少,全省不到一半的县有数字影院,远未满足县城及周边农村消费者的需求。从需求来看,部分文化产品超出了居民文化消费能力,特别是一些高雅的文化消费,如音乐、舞蹈、戏剧、美术、艺术品收藏等,在价格上都高于普通民众的心理预期。文化产品还存在结构性矛盾。政府推进文化消费的政策大多都集中于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等传统文化产品,对新兴的文化消费需求呼应不够,对特殊群体文化需求重视不够。
三、推动安徽文化消费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增强文化产品供给能力
安徽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以政策引路、用政策激励、靠政策支持,在认真落实中央政策的同时,借鉴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经验,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各市按照省里的规划,出台高水准、有特色的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在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公共服务平台、投资融资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增强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要进一步发掘安徽丰厚的文化底蕴,提倡创作体现徽风皖韵的原创性作品,制作既体现安徽特色又适合新媒体传播的文化精品,分类打造面向市场、面向全国的一流文化产品品牌、文化节庆品牌和文化园区品牌。同时,应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皖中、皖南等文化产业先发地区,可整合现有文化产业资源,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实现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做大做强。皖北地区城市应根据各自优势,建好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品基地和文化旅游项目等文化载体,重点打造淮北洪庄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淮南志高动漫基地、亳州老子文化生态园、蚌埠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宿州神游天下动漫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二)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培育多元文化消费主体
在安徽当前的经济条件下,扩大文化消费,一是要特别重视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新形势,培育新型业态。扶持计算机网络和手机等新型传播载体带来的新媒体、新业态,力争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融合、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围绕建设动漫大省的目标,着力发展动漫产业。谋划并建设以合肥、芜湖两个国家级动漫基地为龙头,辐射带动马鞍山、池州、淮南、蚌埠等动漫产业集群点的动漫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工业、农业、旅游、体育、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文化产业产品的附加值。四是通过开展文化课堂讲座、艺术鉴赏培训以及在媒体开辟文艺评论专栏等形式,有效提升百姓的文化品味。五是加大宣传,尤其要加大对文化品牌的广告宣传力度,重视文化形象包装,激发消费者旅游、购物、经商的热情,引导人们转变文化消费观念,提升生活文化内涵,释放文化消费新活力。
(三)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目的是完善文化消费的支撑平台,满足人们最基本的文化需求,进而帮助人们提升文化层次。同时,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等原则,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公益性,它决定了必须建立起同政府财力相匹配、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同时,还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通过资助项目、兴办实体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让服务多元化、社会化。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决定了必须坚持向城乡基层倾斜。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解决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同时,要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契机,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交通建设等相互衔接,建设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四)细分文化市场需求,缩小城乡文化消费差异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6)01-0134
Abstract: Agricultural manor economy take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agriculture, improving peasant’s life, and constructing new villag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ity of Yunnan agricultural manors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y of old Chinese and European manors, and also discusses several typical Agricultural Manors cases in Taiwan, Anhui and Yunnan. The result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 highland agriculture should be the core production and the agricultural recreation is the extended production for Agricultural Manors. By analyzing on the land use of 6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Yunna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landscapes pattern of highland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manor integrated with ecological, production and lif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nor; landscape pattern; highland characteristic; Yunnan Province
随着“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对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以及休闲农业的发展,农业庄园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响应“三农”号召、促进城镇一体化发展,2013年,云南省委九届四次会议提出了大力发展庄园经济的战略部署,自此全省掀起了庄园建设的浪潮。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现代特色农业庄园的建设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庄园建设的科学性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庄园是集合了第一产业(农业生产)、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第三产业(休闲农业)的综合产业结构,一般包含建筑区、生产区、休闲区3个部分。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特色农业庄园是结合了3个产业的综合经济体,这种经济形式所展现出来的物质形态本身就是景观,且这种物质景观是庄园经济结构的构成的外在表现。因此,本文从景观格局及组成的视角研究庄园。
1中西方庄园发展概述
1.1西欧中世纪庄园
西方历史上的庄园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西欧中世纪一个“典型的庄园”通常包括:1)领主或其的住所;2)农民简陋的茅舍;3)礼拜堂和教士的住宅;4)铁匠、木匠们的工作屋;5)草秣房;6)水磨坊或风磨坊[1]。这种典型的庄园结构,在当时既是政治和社会的基本单位,还是生产的基本单位。庄园大小通常由领主势力的大小决定,大的庄园包括几个村庄和田地,小的庄园甚至只是一个村庄的一小部分。
1.2中国古代庄园
中国历史上的庄园则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庄园常建坞壁以自保,因此研究中国庄园,就须研究中国坞壁[2]。坞壁呈四方形,四面建高墙,前后设置大门,四隅有角楼。这种形式的庄园在当时不仅是强大的军事、政治综合体,还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据《颜氏家训》记载,当时坞壁庄园吃的食物来源于庄稼,穿的衣服来源于桑麻,蔬菜、瓜果来源于菜园生产,鸡猪等牲畜来源于圈养,居住的房子、生产用工具都是劳动经营所得。
由此看来,西欧中世纪庄园与中国古代庄园都是一个具有社会组织结构的经济体,这种经济形式表现出一定的物质形态。景观上庄园包括乡村的田园房舍或者是大面积的田庄[3]。这种物质形态主要由2部分组成:1)房舍,由生活住房和生产用房组成,生活有时还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领主或地主住房、农民房舍、教堂或祠堂、手工作坊、马厩、磨坊等;2)田地,由生产用地,耕地、林地、牧场、鱼塘等构成。
2现代农业庄园调查
基于经营模式、生产要素组合、规模效益等,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现代农业庄园是按照现代农业要求统一规划,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柱、资本为纽带,经济效益为中心;是一种建立在土地资本化、资产股化、融资市场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基础上的农业开发和经营组织形式;是集生产、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多业态并存、多功能并举的新型复合循环经济模式[4]。这种现代农业庄园自20世纪中叶出现于欧美、日本国等发达国家。
台湾现代休闲农业庄园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在长期的发展中也不乏一些宝贵的经验与较为成功的案例。我国现代农业庄园发展相对起步较晚。1997年开始在南方兴起现代休闲农业庄园,以2012年由中国旅游协会首次评比“全国十佳休闲农庄”事件为标志,可以看出当前正值我国农业庄园建设热潮,各省市农业庄园建设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但是,庄园建设实践中出现了规划不科学、缺乏产业链、管理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有甚者更是假借庄园之名进行房地产、旅游地产项目开发。笔者针对庄园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大量文献调查、实地走访及访谈调查。
2.1台湾特色农业庄园
台湾现代特色农业庄园或称农庄、农场等,现已进入成长后期。台湾庄园发展有几个重要经验:农场功能空间包括生活、生产和生态,即“三生”;在规模上,台湾普遍认为千亩耕地即可以打造一个农业品牌,在景观营造上追寻农场的特色等。
当前,就生存或发展而言,台湾休闲农庄特色营造实在太重要[5],这由台湾清静农场、南投埔里镇桃米里营建的青蛙观光村等案例可见一斑。农场的特色来源于对农业与乡村资源的运用,是针对农业资源的季节性、地域性、生长性、活动性、景观性、实用性与乡村资源的产业性、传统性、情感性、审美性、文化性展开研究并实际运用。
2.2省外庄园调查
安徽省芜湖市某庄园位于市郊,采用的是公司独自经营的模式。总规划面积为1 600 hm2,项目预计总投资40亿元。整个项目分为三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二期已经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三期还在规划建设中。调查中发现,庄园已经成为大型的旅游休闲度假区。这种由公司独自经营模式的农业庄园,实质是围地做大量的房屋和旅游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用地也不多,农业景观鲜见,可以说完全抛弃了农民,违背了“三农”精神。
2.3省内庄园调查分析
昆明呈贡近郊区某庄园,占地13 hm2,是一个集参观、休闲、娱乐、文化、科普、餐饮、会议、住宿、健身、体验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庄园。调查中发现,该庄园主要功能是餐饮,每天人流集中在中午与晚上,其余时间游客很少。这种以餐饮休闲为主导产业的庄园,其单一化的产业结构使庄园存在着季节性经营淡季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庄园的持续性发展。
玉溪庄园是专属于红塔集团的烟草庄园,位于玉溪峨山岔河乡凤窝自然村。一条盘山公路进入该村,村内四面环山,三河交叉,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纯净的空气,优良的水土,具有多样、完好的自然生态景观。以“玉溪庄园”品牌产品的有机烟生产基地入驻以后,开始大力建设烟田、烟水、烟路、烤房等基础设施。该村以庄园建设为载体,通过GAP管理,以有机烟叶生产为核心,建立起良好的循环经济体系。玉溪庄园采用“品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经营模式,以品牌产业带动周边经济,促进了城乡发展,大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提高了居民收入。
“褚橙”品牌已进入百度百科词条(因褚时健而得名),褚橙种植基地位于哀牢山深处玉溪市新平县嘎洒镇,建设始于2002年,种植云南特产冰糖脐橙。褚橙庄园成立于2014年,是以褚橙基地为基础而建立的特色农业庄园。庄园功能是文化展示、会务接待、旅游培训、休闲观光等,全园分为宾馆区、农家乐区、生态养殖区、休闲垂钓区、果园区5个部分,建筑面积0.37 hm2。庄园采用“公司+基地+农民+科研院所+休闲旅游”的经营模式,经过长期的发展,褚橙畅销全国,同时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云南红酒庄园,位于弥勒县东风农场内,以红酒生产为主,葡萄观光为辅,集餐饮、娱乐、住宿等于一体。庄园拥有葡萄基地3 000 hm2,年产500万株的种苗基地,0.3 hm2的地下酒窖[6]。云南红酒庄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休闲旅游”模式,带动周边近4 000户农名种植葡萄,促进了弥勒片区大批酒厂的发展。
柏联普洱茶庄园位于普洱市景迈山,庄园基地总面积约733 hm2,其中茶园408 hm2,涉及23个生产队800多户茶农[7]。柏联茶庄由制茶坊、储茶仓、茶山寨、茶博物馆等8个开发保护项目组成,是云南省首个同时通过欧盟茶叶种植管理和生产双认证的茶庄。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休闲旅游”的模式,带动了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
从现代农业庄园案例调查来看,只有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才会促成庄园的建设发展。从目前云南经营发展较好的玉溪庄园、褚橙庄园、弥勒红酒庄和柏联普洱茶庄园分析中可以发现,云南发展的庄园具备一些共性:1)庄园选址皆建立在自然环境优良之地;2)庄园农业产品品种经济价值高,具有品牌效应和优量品质;3)庄园经营组织上,由企业主导,农户参与,以发展农业产业为根本;4)庄园可以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作为特色农业庄园的延伸产业;5)在时间发展顺序上,农业产业优先发展,且在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形成品牌,逐步完善特色农业庄园的产业链,以“主产业”来促进“休闲业”[8]。上述基本特征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庄园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3云南特色农业庄园景观构成
云南省提出庄园经济的建设新要求,基于云南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传统特色优质的高原农业,三大“云系列”(云茶、云花、云药)、三大“林产品”(林化产品、木本油料、食用菌)和四大“高原牌”(高原果蔬、高原薯业、高原糖酒、高原渔牧)等优势农业产业为背景,发展云南农业产业经济的政策导向。
滇中城镇近郊坝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用地条件好,产业品种特色已经形成,因此本研究以滇中坝区的行政村为基础进行分析。
3.1滇中坝区农业庄园用地分析
从对云南滇中城市群(昆明、玉溪、曲靖、楚雄)周边,从云南数字乡村网中,分别筛选出6个行政村,统计其人口、用地、农业产业基本情况(表1)。
一个行政村包含几个自然村,村委会所在地自然村称为中心村。中心村一般交通条件好,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是作为庄园建筑选址的理想之地。
根据百度地图对筛选出的6个行政村中心村用地平面图进行整理,可以看出:村庄建设用地多位于山脚坡地或平坝集中分布,在农业社会经济条件下,留出相对平整土地作为耕地,形成靠山面田的基本的平面格局。中心村用地由村庄建设用地、道路用地、河流沟渠用地、山体林地、农田耕地构成(图1)。
3.2以行政村为基础的农业庄园规模分类
为进一步明晰庄园建设的规模,根据表1的统计结果,以行政村的实际土地规模和人口规模来确定庄园建设规模,可分为大、中、小3种(表2)。
3.3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庄园景观格局
假定以行政村为基础,建设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庄园。从用地分析来看,景观是自然山脉、自然河流水系、农田、村庄、庄园、道路等景观要素的有机结合,并构成基质、斑块、廊道的景观格局(图2)。从景观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自然生态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各部分景观特质如下:
3.3.1生态景观
生态景观包含自然本底的山脉和水系两大部分,构成庄园的生态基质。
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山脉作为特色农业庄园生态景观基质,保留地域性的原生态景观和乡土气息是基本原则。
河流水系作为生态景观廊道,除了对生产景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外,对于维护特色农业庄园环境的生态性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当前城乡河道污染的现实,河道景观重点是自然河流廊道的景观修复和生态保护。研究表明,当河岸植被宽度大于30 m时,能有效降低温度,增加河流生物食物供应,有效过滤污染物[10]。
3.3.2生产性景观
生产性景观包含高原特色农业生产景观和农产品加工生产建筑景观2部分。
农业生产景观是构成特色农业庄园的主体景观,包括耕地、林地、鱼塘、牧场等具有农业生产功能的景观斑块,较大程度地影响着特色农业庄园所展现的景观形态。如以耕地景观斑块为主的特色农业庄园,有无际的稻田,散布的打谷场、草垛、谷仓等;以鱼塘景观斑块为主的特色农业庄园,有相互连通的鱼塘,晾晒的渔网,渔船及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腥味;以牧场景观斑块为主的特色农业庄园,有无垠的草场、成群的牛羊、错落有致的牲畜棚等。云南现有农业生产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国际国内认可度,如罗平油菜花、哈尼族梯田、东川红土地。
其次是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等为主体建筑的人工斑块,构成现代人工建筑景观,赋予景观的现代化意义。
3.3.3生活景观
生活景观斑块包括村落和道路2个部分。云南拥有25个少数名族,各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相互学习影响,创造了虽有融合但“和而不同” 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景观,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民族文化景观,不同区域有不同内涵[11],这是营造云南特色农业庄园景观的无穷源泉。民族文化景观集中在村庄中展示,包括民族建筑、歌舞、风俗等。
道路生态景观廊道,除了具有连通各景观斑块、庄园与外界联系的作用以外,同样也发挥着维护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作用。道路景观廊道在提供植物绿化景观的同时,改善交通状况,有利于休闲旅游的发展。
现代人渴望的乡村旅游决定因素依次为:自然景观、优美的乡村田园景观,清洁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乡村景观特征),民风朴实(文化风貌),有机健康食品,适当参与体力劳动(参与性) [9]。而融合生态景观、生产景观和生活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庄园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
4结论
云南是农业大省,现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农业庄园作为云南探索农业产业化的一种发展模式,其发展健康与否影响着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土地测绘;土地开发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土地开发持续进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土地资源供不应求,供求矛盾日趋尖锐,为此土地开发管理不断提高,进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测绘是一门发展迅速的科学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受到了良好的评价和应用。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2 土地测绘对土地开发管理的影响
土地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土地开发管理的水平,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持续和合理利用,在土地开发管理的应用领域中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成为了其应用的最高形式,为土地的开发管理创造了定量、定性以及可视化的工作条件。土地测绘的信息化(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土地开发管理的水平,还系统地辅的解决了土地开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了土地方面的科学决策,保证了土地开发管理的工作质量,促进了土地管理部门公正、公平的执法。缓解了土地的供需矛盾。促进了土地的开发与管理,提高了国土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效率。
3 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具体要求
3.1 测图比例尺的合理确定
测绘工作的首要要求就是确定合理的测图比例尺,保证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确保测绘工作的质量。对于起伏大、地势崎岖、无法通视的地区,应该布置高程网点,测试高程点间距最好不应该大于米;而对于地形相对起伏小、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通常情况下应该以米为网格间距测试,以便满足多部门的使用要求。
3.2 提高对关键点测量的精确度
本文所谓的关键点主要包括高程趋势变化点、标高,窑等比高及量注面积和坎脚、坎顶线的位置等信息。在进行测绘时,应该充分具体地全面考虑上述元素。另外,测绘图上应该反映居民点、农田、园地、沟渠等信息外,还应该反映旧城改造和旧村复垦地区的林地树木种类和面积以及居民住房面积、人口密度、建筑面积等信息。完成测绘以后应该用标石标注坐标和高程,为后续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基础。
4 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土地开发管理也逐渐的迈向了信息化的道路,通过信息化来促进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技术变革。因此,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土地测绘的信息化,土地测绘的信息化主要就是指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应用。
4.1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开发与管理中,最初的应用领域就是建立土地信息系统(LIS)。土地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土地管理、土地数据库的管理和规划等。因此,建立土地信息系统的最好平台就是地理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的目标就是通过完成土地的实地调查、详细登记、系统的统计和客观评价,为地籍管理提供定量信息,便于土地法律咨询。尤其是针对城乡土地管理,建立了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乡村地籍管理系统等。关于土地评价,通过土地信息系统,可以对土地进行资源清查、适宜性评价、生产潜力评价和承载力分析。还有利于进行土地总体规划,为国家作出土地政策进行科学决策,提供科学基础。
4.2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出现,可以更加快速和准确的测定各个控制点的坐标。全球地位系统可以快速的、高精度的相对定位测量各种控制点,不需要点间通视,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和方位,该技术精度可以达到cm级,该技术可以进行控制测量地形测图中的控制点、界址点的测量和地籍测量中控制点的测量。极大的促进了管理数据的采集和监管,该技术的监测的速度和精度,节约了时间和劳力,从而保证了土地开发管理系统的时效性和精确度。
4.3 遥感(RS)技术的应用
土地开发管理中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监测。遥感技术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促使大量的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持续出现,在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以及土地利用的现状调查等实践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同的分辨率数据都分别在不同的土地调查中产生重要影响。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改善了土地开发管理的工作,提高了对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水平,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和持续利用。
4.4 “3S”技术的结合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本文“3S”技术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3大信息系统的技术。土地开发管理的信息化中最为关键的就是3大信息系统的结合应用。随着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3大信息系统的结合应用也成为了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趋势所在,成为了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当前技术条件下,“3S”技术主要以全球定位系统为数据源,把野外拍摄的遥感影像作为参照,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这个平台在计算机中准确的绘制出图形,然后再针对各地情况进行标注,最终完成对土地资源的调查。3大信息系统的结合应用,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还可以不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土地资源开发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