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9 14:33: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工程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振兴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是党和政府新时期的一项中心工作。与时俱进,全面推进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特别是农业工程技术创新,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农业打下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将成为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从农业工程技术创新的领域看,既包含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大农业,又包括农业的产前处理和产后精深加工全过程的工程技术。可以说,农业的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经济繁荣的过程就是农业工程技术装备农业的发展过程。全面推进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农村经济,是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加速期,推动农业工程技术创新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科技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农业科技体系改革创新建设也取得了新的成绩,但是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与我国的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相比,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原始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差距更大,几千年封建小生产意识与观念的残余仍束缚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与发展。
因此,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以人为本、创新跨越、支撑产业、持续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观,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为指导,从我国建设现代农业对农业工程技术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借鉴国际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创建农业生产与农业工程技术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国家级研究机构与研究性高校的骨干作用,市场的基础作用和企业技术创新的未来主体作用,完善科技评价制度和资源配置制度,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益,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通过“政府推动、优化整合、协作共建,突出创新”的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布局调整、能力提升、自主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一、体系建设。即充分利用发挥好现有农业科技创新的工程化平台,推动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注重“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和“工程技术集成与推广服务”平台建设相结合,促进农艺科技与农业工程技术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满足“实用性、经济性、先进性”三大要求,开展关键技术创新突破、成套技术系统集成、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示范。构建主攻方向明确、核心支撑突出、布局结构合理、区域分工明确、资源优势互补、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研究开发、生产、推广有机结合的国家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体系。
以国家级研究机构和研究能力强的高等院校为主体,构建国家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层,开展自主创新,成为农业工程技术的创新源头;以国家级工程中心与具有行业优势的大型企业为主体,组建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体系的转化层,开展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品创新,成为行业技术的集散地与孵化器;以具有区域优势的科研机构和推广应用服务部门为基础,构建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体系的辐射层,建立覆盖全国的推广服务网络,成为农业工程技术的辐射源。
二、系统集成。在创建农业生产与农业工程技术一体化的创新体系过程中进行统一、系统部署,强化高新技术引领下的应用基础技术创新和农艺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的组配融合,全面提升农业工程技术的集成、应用和开发能力。要做好两个层次的紧密结合。第一层次是传统的机械、土木、水利、化工、电气工程技术与农业生物、资源、环境科学的紧密结合;第二层次是微电子学、工程控制、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化学、生物仿生技术等将与新兴生物工程技术、农艺学、生态学、食品科学密切结合。通过上述两个结合的相互渗透,实现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形成农业工程技术的效率优势。
三、合理布局。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业产业带的区域性专业化框架下,本着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沿海与内陆、东部与西部地区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与农产品生产相适应的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紧密围绕人类面对的农业资源约束、食物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与产业示范带动活动,全面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的竞争力。
(作者分别系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院长、副院长)
封面故事
(6)十五年品质打造专业温室设计和配套设备引领中国温室行业发展的潮流 无
特别关注
(11)2012中国设施农业装备行业大事top10 无
行业视点
(13)周博士考察拾零(二十三)走进多伦——多伦温室发展现状与条件分析 周长吉 丁小明 鲁少尉 穆钰
(18)荷兰温室园艺生产技术现场参观记 丁小明 魏晓明 蔡峰 张日新
(25)宁夏设施果树发展现状分析 张国顺 关耀华 关耀兵
温室与设备
(28)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四十五 花卉幼苗移栽末端执行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冯青春 王秀
(30)一种国内领先的科研温室简介 吕艳
(36)甘南州设施蔬菜不良环境因素发生与防治对策 陈广泉
(42)浅析温室使用中的常见问题与日常维护 姚宝根 沈清
(44)见赏凤梨温室栽培种植指南 李春华 李天纯 李柯澄
(52)通化地区日光温室草本花卉育苗技术 伍艳萍 张武义
果蔬栽培
(58)新型无土栽培模式系列谈(二)多功能(lg—d)无土栽培模式及配套设施 汪晓云
(62)日光温室草莓-番茄套作高产栽培技术 王振学 王庆广
(63)《温室园艺》杂志征订约稿启事 无
(64)大棚里的盆栽韭菜走进家庭 苗全亮 王国梁
(66)无公害杏日光温室生产技术 王秋萍
(68)冬季异常天气设施栽培防灾减灾技术 吕丽英
(69)寿光棚室蔬菜生产把握“五忌八注意”科学应对连续雾霾天 郎德山 亓延凤
植物保护
(72)李明远断病手迹(三十二)未定种名的茴香霜霉病 李明远
(74)花卉害虫康氏粉蚧的综合防治 褚方钢
(74)江西省投4亿元扶持“菜篮子” 无
企业/人物
(75)吉尼嘉的五层共挤技术 无
(77)雾霾、农业 无
(78)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无
(81)设施农业文摘 无
(82)日先温室蓄能调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吕艳
(83)2013年第一期priva经销商技术培训工作圆满结束 无
(84)吉林榆树市棚膜产业科技含量高农民人均增收一千五百八十元 无
(84)吉林白山市实施“菜篮子”工程让菜农钱包鼓起未 无
(84)吉林通化市休闲农业有新突破 无
(85)天津宁河“服务型政府”进大棚 无
(86)天津市设施农业达60万亩带动40万农民
业 无
(86)天津滨海新区汉沽设施蔬菜基地建成投产 无
(86)海南省农业厅加强瓜菜产销对接 无
(86)天津将实施七项举措 提速现代农业发展 无
(87)陕西汉阴现代农业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无
(87)陕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将实现“阳光操作” 无
(87)2013年1月北京中荷园艺产业对接会召开 无
(88)甘肃省供销社助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 无
(88)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大棚里的别样年味儿 无
(88)海峡两岸现代农业高峰论坛在厦举办 无
(89)大力发展“棚室吊袋耳”推进东宁黑木耳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无
(89)辽宁设施农业超常规发展面积突破1100万亩 无
(90)“斗南亚洲花都”年底投入运营农博会将移师斗南 无
(90)云南玫瑰大连“野蛮绽放” 无
(91)广东万顷园艺世界拟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园艺基地 无
(92)广州供大于求大花蕙兰价格跌近三成 无
(92)名贵花卉蝴蝶兰湖南安乡落地生根 无
(92)宁夏百万株露地花卉为首府添彩 无
(92)荷兰“国王文心兰”来了羊城 无
(93)山东平邑评估低温雨雪对设施花卉影响 无
(93)山东滕州市花卉产业效益日益显现 无
(93)违规使用燃煤锅炉花卉大棚被令整改 无
(93)国内首创“无菌空杯”技术 泉州花卉“轻松”出国门 无
(94)泉州跻身福建省三大花卉重点产区 无
(94)海南儋州花卉市场15万株兰花出口新加坡 无
(94)河南郑州花卉种植面积逾七万亩 无
(94)贵阳气象经助大棚花木安全越冬 无
(95)北京顺义国际鲜花港引进生产线自产鲜切花 无
(95)北京昌平蝴蝶兰有了国际“绿卡” 无
(95)天津滨海农业生态园推出新品蝴蝶兰 无
(95)本刊常用计量单位符号 无
(96)2013“中国温室网”会员温情回馈活动 无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200903009)子课题“设施农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课题验收会于2013年12月30日在北京顺利召开。该课题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齐飞研究员主持,课题组主要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与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的科研人员组成。验收会由总课题首席专家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朱明院长担任评审专家组组长,评审组专家由中国农业大学的陈青云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蒋卫杰研究员、陶秀萍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乔晓军研究员,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华都集团的教授级高工周增产与王顺清教授等专家组成。
专家组听取了齐飞研究员的课题汇报,查看了有关技术成果材料,并进行了质询答疑,经过充分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创新性的建立了设施农业工程技术集成理论、模式优化评价方法、工程技术分类方法等,为政府科学决策、指导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获得了设施园艺工程及设施养殖工程技术分类方案2套,建立了典型区域设施农业工程技术集成和模式优化、评价的理论方法,形成了西北、西南、华北典型区域设施农业工程集成模式4种,并进行了示范验证,构建了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标准体系框架。通过示范验证,所获得的集成模式具有较好的技术先进性、区域适应性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研究所形成的技术标准、专利、论著以及试验示范和人才培养等相关指标均达到课题任务书的要求。课题全面并超额完成项目规定的研究任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同时,评审专家还对课题组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希望课题组能围绕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完善工程集成模式及优化方法,研究获得更多适宜典型区域、适度规模的设施种植、养殖集成模式和整体工程解决方案,从而为现代设施农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验收会还邀请了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教处处长刘云泽、农业部畜牧业司行业处处长黄庆生等领导出席,课题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肯定,认为该研究内容丰富,创新性较强,开拓了一片设施农业新的领域,尤其是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分类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集成评价填补了设施农业研究的空白,并且认为设施农业标准体系的构建对我国设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使我国农业示范园区的验收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此外,希望课题组能继续深入相关研究,加快对涉农企业、合作社、农业推广科技人员甚至是农民进行系统的培训,以使研究成果能较快得进行推广,加速我国设施农业更加科学、持续的发展。
农林业工程类包括: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生物系统工程、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等专业。
农林工程指的是涉及农业工程与林业工程的建设。农业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有机结合。林业工程是研究森林资源培育、开发利用及林产品加工理论与技术的工程技术领域。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农业工程,可持续发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193-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升。《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农业工程相关专业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工业工程专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熟悉了解农业工程生产中的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环境等方面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至今尚无直接的教材,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该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该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探讨《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绪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及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以“农业及其发展历程”引入课程内容
在教学中,为使课程更好地展开,首先将“农业及其发展历程”内容引入绪论课,以便使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农业的发展及其意义,更容易理解《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后续的主题内容。
“什么是农业?农业是怎么来的?”笔者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对农业的定义进行了解释。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它是指人们利用生物的生长机理,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从狭义上讲,农业泛指种植业[2],它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从广义上讲,除种植业外,还包括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这五业合在一起通常称为“大农业”。目前农业早已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属于第一产业[3]。
关于中国农业起源,可以借助古籍中许多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进行讲解,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众所周知,我们经常把农业的起源归功于伟大的神农、后稷和黄帝或其他帝王、名臣等等[4]。在农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把农业生产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1)原始农业――基本特征是完全依靠人力和简陋的木、石工具,模仿动植物自然生产过程进行自给自足的生产。
(2)传统农业――当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开始学会制造铁犁和使用耕畜,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开始打破原始社会那种封闭式的生产方式,逐渐进入较为开放的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3)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不仅提高土地生产率,并打破了农业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限制,同时现代农业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2介绍农业工程的内涵
通过“农业及其发展历程”的教学,对“农业”进一步延伸,向学生讲解农业工程的内涵。农业工程是改善农业生产手段、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设施的各种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理论的总称[5],是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服务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及其原理。自1910年内燃拖拉机问世,标志了现代农业工程的开始。
另外从当前农业工程学科构成角度给学生一个全面的介绍。目前农业工程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科学技术研究的范围很广,总体归结为以下7个方面: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土地利用工程、农村建筑和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农副产品加工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工程。农业工程在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产出率等方面都有重大作用。
3引入“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是从何时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
自工业革命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却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破环、资源过度消耗和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乐赝�胁和阻碍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于是,人类不得不深刻反思沿袭已久的生存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而试图去寻找一条既能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又能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全新的发展道路。
在农业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化农业的发展模式在世界各地得到推广。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方式,利用化肥、农业提高作物产量,工业化模式的农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以大化肥、大农药、大量消耗地下水为代价的,农业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下去存在严重的隐患[6]。“农业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我们要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农副产品的需求构成威胁的农业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要解决未来可能将要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要回到循环性生态农业上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未来农业只能走“用地养地”、“精耕细作”配合一定现代化设备和生态技术的生态农业。
4从熵的角度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熵的角度对农业工程的发展进行了剖析,以便使学生更加清晰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1868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物理学中发现和揭示了熵世界观的概念[7-8]。它告诉人们,物质和能量虽然是守恒的,但在表现形态上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转换,即从可利用到不可利用,从有效到无效,从有序到无序”。为了创造工业文明,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和消耗各类自然资源,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9]。
笔者探讨分析后得出结论,农业的实质就是通过绿色植物吸收与转化太阳能形成负熵。生物体的负熵机制如图1所示,以负熵为起点,并以这种负熵在流动过程中不断耗散的方式展开农业生产过程。
在教学中,笔者又尝试按照数学极限的思想,并提出一个极限公式(公式1),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讲解。该极限公式可将其表示为如下的形式:以时间t为自变量,自然界的熵表示为时间t的函数,则
(1)
式中,C为相对常数,即人类生存的星球在某一时期能够忍受的熵。熵是最后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无效能量的总和。这种情况在封闭系统中表现明显,当熵达到最大值时,则表示一切有效能量均消耗殆尽。当有效能量和无效能量相等时(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规定),则意味着系统进入了全面崩溃,或称“热寂”阶段[10]。只有当我们承认自己世界的有限性,有意识地尊重地球资源的极限,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到地球的宝贵,从而做出对人类继续生存有重大意义的调整。
通过此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有力的告诉学生,我们必须把熵定律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础,只有发展低耗、节约,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符合减熵原理和生态规律的农业,才能保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5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该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和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环境问题,尤其是工业化的农业,在带来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破坏了生态的可持续性。但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农业发展,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基于资源环境约束下,寻求一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1]。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农业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总结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正确认识学习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核心内容。以牺牲环境换取的经济效益的农业生产,只会让环境背上沉重的包袱的问题,而不会带来长久的效益,因此发展可持续农业已成为必然趋势。
利用系统思维和系统的科学体系去解决问题。我们面临的任何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其实都是系统。将农业工程看成大的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农业系统的合理组建和最佳运行的过程技术。
农业工程专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交叉学科,课程涉及广泛。在具体教学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员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1问题式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先由教师提问,学员小组讨论回答,师生之间形成一种“问与答”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在教学中设置难易兼顾的问题进行讨论,当学员无法回答时,则应进行引导。该方法简单实用,有利于加深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可以作为基础教学形式融入到其它教学方法中。
1.2比较式教学方法从农业工程设计的目标、功能、技术要点等方面来看,相似的案例不在少数。通过选取一些相似案例,分析它们之间不同点,在比较中鉴别各类方案的优劣及其内在原因,可以激起学员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火花,从而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各种工艺方案的特点及适用性。
1.3案例式教学方法农业工程领域的问题往往呈现复杂性和综合性,适合开展案例式教学。采用该教学方法时,由教师提供案例并提出问题,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最后再由教师点评。该方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将学员的隐性知识外显或把显性知识内化,有利于加深学员对重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充分挖掘并提升学员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
1.4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通常情况下,无法经常将课堂搬进农业工程现场。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让学员足不出课堂就能体验到工程现场一样的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将农业工程建设过程制成照片或视频给学员观看,给学员以直观体验,从而丰富课堂内容,使学员印象更加深刻,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除以上介绍的教学方法以外,还有探究式、直观式、延展式、跳跃式等新型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往往互相融合,组合使用,采用模块化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积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
农业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有密切关系。教师应积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
2.1替代式教学策略该策略是由教师设立学习目标并安排教学,属传统教学策略。适用对象主要是自学能力一般的学员,适用的教学科目主要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环节。优点是教学推进快、效率高;缺点是学员自主思考时间少,学习深度不够。
2.2自主式教学策略该策略是让学员自己设立学习目标,自主安排学习。适用对象主要是自学能力较强的学员,适用的教学科目主要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环节。实际操作中,教师可先让学员自学,然后重点对自学中遇到的难点进行讲解。
2.3评价式教学策略该策略是给予学员自我肯定的教学策略,具有广泛适用性。教师通过对学员进行恰到好处的评价,调动学习热情,增强进取心,对学习起到催化促进作用。
2.4合作式教学策略该策略是由小组学员共同设立学习目标,互相配合,联合开展学习。主要适用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一些实验环节。优点是可以发挥学员间的互帮互助精神,促进问题的解决;缺点是当出现分歧时容易产生内耗,降低学习效率。
【关键词】节约型 灌区 建设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节约型灌区建设,是采取对工程、农艺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先进和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高度集成,实现区域有限水资源总体利用率最高及其效益最佳的综合技术。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也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涵。建设节约型灌区,农业用水方式要同耕作方式、农业技术等其他措施一样.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灌溉方式不转变,其他先进、科学的农业技术措施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实行农业高效用水技术,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有利于节地、节能、节省劳力,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从一定意义上说,节水灌溉是农业高效用水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农业生产上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
1建设节水农业工程
节水农业工程技术是由农业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组成的技术体系.其核心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率,最终实现产量增长、用水高效、品质优良的总体目标。
农业水资源包括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经过净化处理的废污水。对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是指采用各种必要的工程措施(水源工程,如水库、机井等).对天然状态下的水进行有目的地千预、控制和改造,在维护生态平衡条件下,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水资源量。从水源引水输送到田间是通过输水工程来实现的(如衬砌渠道、输水管道),重点是减少沿程输水损失。而转化为土壤水要通过各种适宜于当地的先进灌溉技术,如改进沟畦灌、喷灌、微灌、管道灌溉、膜上灌、注水灌等,同时采用田间水分调控措施,如薄膜或桔秆覆盖,施用保水剂、吸水剂、抑蒸剂以及耕作栽培措施等。上述两个环节的重点都在于减少田间水分无效消耗,尤其是无效蒸发、蒸腾和深层渗漏。第四个环节是研究水分与作物生长直至转化为经济产量的关系,包括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水分生理机制以及作物与环境中水、肥、气、热诸因素的关系,这是目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而管理节水是贯穿于从水源到作物产量形成的整个用水过程中。这些技术包括制定节水灌溉制度、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溉预报技术、优化配水技术、量水技术以及现代化管理的高新技术。
节水农业工程技术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自然界的水转化为农作物产量,一般要经过四个环节:一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使其成为农业可用水源;二是将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三是把引人田间的水均匀地分配到指定的面积上或作物根部转化为土壤水;四是作物经根系吸收土壤水,通过光合作用的生理、生化过程转化为化学能最终形成经济产量。建设节约型灌区的目标,就是极大地提高上述四个环节的水的转化和产出效率。
2建设节约型灌区的对策和思路
2.1建设节约型灌区必须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一是要把节水农业、节水工程、节水理念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列入建设节约型灌区的重点。二是要通过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工程,加强节能管理,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三是要抓住科技进步这个建设节型灌区的关键,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着力开发一批节约资源的关键技术。四是要通过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体制创新来为建设节约型灌区提供保障。
2.2建设节约型灌区必须抓好规划工作
一是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统一规划、建设节约型灌区。为了使建设后的节约型灌区既能满足节约用水的要求,又能保持农业持续发展,应该依据灌区现状、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制定适应本灌区的发展目标。分析节约潜力,研究技术可行、经济上最优的节约策略。同时,应该加强规划指导,大力推进经济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使灌区内的骨干工程、节水农业等项目统一有序地进行。二是以实际效益为重,充分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灌区本身的生命力不仅取决于灌溉管理部门的经济效益,也取决于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灌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制约、相互促进。在建设规划中,水土资源的配置、节约技术的采用均应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是充分体现现代管理要求。四是强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灌区的节水工程措施主要有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渠道防渗,可采用多种形式,近几年采取的“三面光”、U型渠的形式就比较多,这些形式的技术和工艺比较简单、效果好,边建设、边受益,可以大量采用和推广。非工程措施有:一是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二是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节水措施;四要转变观念,避免重建设,轻管理。
2.3 建设节约型灌区必须切实转变灌溉方式和管理方式
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灌溉方式和管理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切实转变灌溉方式和管理方式、建设节约型灌区是实现水资源节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建设节约型灌区,从根本说就是要着力构建新的灌溉方式和管理方式。为此,我们必须摒弃不利于节约资源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牢牢抓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这个中心,采取综合措施,切实转变灌溉方式和管理方式。
2.4 建设节约型灌区必须要加强宣传
灌区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大力提倡节约用水,普及科学用水知识。灌区内部制定节水政策,搞节水联查,制定奖惩措施等。通过大力宣传和发动,分析水源形势,改变“灌溉就是灌地”、“灌溉就灌饱灌足”等旧观念,树立灌溉就是灌作物,灌溉要讲科学、讲节水意识,使人们懂得节水的重要性,加强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5 建设节约型灌区必须要注重搞好渠道工程和田间工程建设
节水灌溉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长远大计。目前,大多数灌区经过多年运行,年久失修,工程老化。近年来,灌区在日常加强管护、清淤的同时,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实施了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灌区内筹外引,投入大量的资金,改善工程条件,对部分渠道采用塑料薄膜、混凝土等防渗措施,对相应的建筑物进行配套改造,有效地发挥了渠道工程条件,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在支、斗、农等各级渠道,提高整修标准,提高过水能力,缩短了灌溉周期。在农田基本建设方面,大力推行平田整地、大畦改小畦灌溉等田间节水技术,减少了田间灌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提高了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
【结束语】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而节约用水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搞好节约型灌区建设的工作,是最快捷、最可行、最广泛有效地维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为农业、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是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工作将揭开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庞鸿宾.节水农业工程技术.2000
【关键词】现代;物理农业;应用方式
所谓的现代农业指的就是将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实现全面的机械化,使得农业生产实现集约化、企业化和专业化,从而使得农业生产的结构发生很大程度的转变,并且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谓的物理农业指的就是通过声、光、热、辐射、磁等物理知识或者是物理信息等技术和方法,并将其作用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从而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生长、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等目的,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生态环境的退化,实现农业发展的全面化,这是一种无污染、高效、清洁的现代农业模式。现代物理农业的发展主要依据的农业物理学,农业物理学的完善和发展给现代物理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现代物理农业模式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阶段,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收益的最大化。物理农业是一种具有高技术、高知识的发展模式,而这正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基本的特征,通过将各种物理知识和物理技术应用到农业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实现农业的可持续、高速度发展。
二、现代物理农业模式的应用
现代物理农业模式的发展,主要将物理农业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将物理因素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和将物理技术应用到农业生a过程中。
2.1.物理因素的应用
通过声、光、热、辐射、磁等物理因素或者是物理信息等方式作用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增产、增质,或者是对农产品的储藏时间以及储藏环境进行调节,起到延长农产品保鲜期的作用。
例如通过对植物施加一定的声波,使植物的生理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共振,从而提高植物细胞内电子流的运动速度,加快营养元素的传输和转化,增强植物的营养吸收能力和光合作用的强度,加快植物根、茎、叶的生长,从而提高植物的产量。由于物理声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蛋白质、糖等有机物的合成速度,这样也能够提高植物的品质;由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传输速度和转化速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这样植物的生长速度就会加快,从而实现植物的早熟;同时,部分敏感的害虫遇到声波,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害虫的不能繁殖或者是主动离开,这样就能起到祛除敏感害虫的效果;通过激光对种子进行照射,能够打破种子的休眠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种子的休眠期,从而大大缩短种子的休眠时间,提高出苗率。并且激光照射种子也会造成种子内部的DNA基因突变,这对于培养新品种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静电场的方式对不同活力的种子进行分级,由于活力不同的种子在静电场中存在取向场强的差异,一般活力低的种子早取向,活力高的种子晚取向,这样就能优选出活力高的种子;还可以将种子放在磁场中进行处理,由于磁处理的方式对于种子造成的损害程度低、操作快速、简便,在种子的诱变育种、杀菌保鲜和促进增长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2.2.物理技术的应用
通过声、光、热、辐射、磁等物理技术,将其作用于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对农作物进行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通过波普、质谱、光谱、生物显微等现代化的物理技术对农作物进行评价和鉴定,从而实现农业发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例如,在农产品的储藏过程中一般会进行储粮害虫的检测,传统的检测方式是通过人工抽样的方法,但是这样的检测方式不仅费时费力,结果也不准确,不能准确推断出害虫发生的趋势以及虫害爆发的准确时间,通过声检测技术对仓储害虫进行检测,由于害虫在进行吃食的过程中,会发出一定的频率,通过声检测技术能够得到一定的参数,并且该参数直接关系到害虫的数量,这对于推断害虫的数量以及谷物的受损程度有直接的帮助;在研究农业肥料是如何进行转化、固定和损失情况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由于同位素示踪技术主要利用的物理学原理是中子活化,通过将考察元素的中子进行活化,能够分析肥料、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并且还可以实现多种微量元素和蛋白质的位置分析、深度分析和结构分析等等,这样就能清楚地研究出肥料是怎样作用于植物的内部,从而起到一种的生理作用;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对大面积的农田进行喷药、施肥、灌溉、耕作,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节省人力物力,也保护了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从而实现了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现代物理农业模式已经成为国家公认的安全生产方式,并且由于相关技术和相关设备的纳入,使得物理农业发展遇到了全所未有的好时机,因此,在未来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将物理技术和物理知识更加深入地应用于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会给农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好时机。
【参考文献】
[1]赵维范.基于温室植物病虫害的现代物理农业防治技术与设备[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
[2]胡伟.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概论,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据《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5月30日报道,在我国,由大中型沼气工程生产“产业沼气”(有别于农户沼气和一般所说的沼气),将有助于促进沼气工程技术的升级换代,从而摆脱长期以来沼气工程只有社会(环境)效益而缺少经济活力,一直处于“示范”和“试点”状态,不能大量推广的尴尬局面:更重要的是。它还将对发展农村经济和缓解我国天然气的短缺做出重要的贡献。
此研究报告刊登于《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第5期,题为《中国“产业沼气”的开发及其应用前景》,第一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的程序教授。该研究受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农业部“948”项目资助。
产业沼气指由生物质和含有有机物的废弃物(废水)经高效厌氧发酵,规模化地产生的可以成为商品能源的一种生物能源。沼气在净化(指去除C02、水和二氧化硫等杂质)和提纯(指将甲烷含量从60%左右提高至97%以上)后,与天然气同质,可以经济而方便地压缩、运输和储存。
在德国和瑞典。这种“生物天然气”(Bio-natural gas)发电和作车用燃料,或并入天然气管网。除了农户以很小的规模自给性的生产沼气而外,此前在我国,规模化养殖场配套的大、中型沼气工程也有沼气生产。然而由于指导思想局限于环保主导。即着眼于将畜禽粪污经生化处理后能使BOD(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等指标降至达标排放的水平,因而使工艺和设计复杂化,建造和运行成本高,产沼气量少;加上原料的产沼气性质不理想,总体的沼气产率很低。不能满足规模化开发利用的要求。尽管在过去的二十余年内,全国累计已建两万多座大中型沼气工程,但是却始终不能大量推广和正常运转。
沼气还可以来自含有机物的废弃物和废水。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和广西必佳微生物工程公司科技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两广地区普遍存在的农产品加工高浓度废液严重污染问题的调研,发现有可能从废液中提取大量的沼气,同时大幅度降低COD,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其前提条件是研发出能对付COD浓度高达数万毫克每升、pH值4.0左右,以及含硫量高的木薯,糖蜜酒精废液,快速而高效地产出沼气的技术。他们实施了引进再创新策略。成功地开发了有机负荷(20~25公斤每立方米每天)和容积产气率(8-10立方米每立方米每天)都比一般技术高7~10倍的UASB-TLP技术。在此基础上。2006年提出“产业沼气”的概念。2010年在广西武鸣县开始兴建国内第一家日产提纯沼气20000m3、用于替代车用天然气的商品生产项目。
产业沼气的提出和形成:将有力地指导对传统大中型沼气工程实行技术的升级和换代,从而使挖掘沼气的巨大潜力成为可能。据该研究团队的估测,中期内我国5种原料的产沼气潜力可达相当于900亿立方米天然气,能在缓解我国天然气紧缺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彻底改变长期以来沼气在人们心目中,只不过是“小打小闹”、“土”的形象,成长为对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对培育国家,扩大洁净能源的使用及减排温室气体,以及对国家能源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战略产业。
光温室是我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越冬栽培设施,为确保北方地区冬季蔬菜的安全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日光温室的温度、光照、CO2浓度等环境因子对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其中,光照环境形成与前屋面薄膜材料的透光率和透过光谱特性有关,因此作为日光温室最基本的覆盖材料,薄膜的透光率和颜色等指标一直倍受关注[1-4],而其散射光特性及其对栽培影响的研究还不多见,目前国内仅有少量关于散射光玻璃在连栋温室中应用效果的报道[5]。一般而言,直射光会造成阴影,在一些植株高大、叶片较密的作物群落中会出现上下光照不均匀的现象,甚至在一些太阳辐射条件较好的地区,直射光过强可能会导致植株表面灼伤。因此,从理论上而言,在保证透光率的条件下,散射光的光照形式可能会更适于温室高密度栽培环境,这一点在荷兰等设施园艺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受到重视。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日光温室条件下,通过覆盖具有散射光特性的新型塑料薄膜,来研究散射光对温室黄瓜栽培生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测试温室
试验在宁夏吴忠国家农业园区进行,选择两栋尺度完全相同的日光温室。温室为钢架砖混结构,长度100 m,跨度15 m,脊高为7.4 m,占地面积1500 m2,种植面积1008 m2。试验采用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
上述两栋温室分别采用博禄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编号为A4.2和B4.2的EVA试验薄膜,其中B4.2为试验用散射光薄膜,A4.2为对照薄膜。根据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的实测结果,两种薄膜的基本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栽培作物
试验期间,两栋温室均栽培黄瓜(博美626)。2015年2月14日进行黄瓜播种,经育苗,3月17日定植。定植前7~10天,每667m2施充分腐熟的鸡粪8~10 m3、饼肥150 kg、磷酸二铵50 kg、硫酸钾50 kg,氮磷钾(15-15-15)复合肥50 kg,均匀撒施,深翻入约25 cm深的土层中,最后将地耙平。按140 cm畦距划线,做成南北向平畦,操作沟宽60 cm,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两温室采用完全相同的管理模式。试验中黄瓜的栽培行距为140 cm,株距为15 cm,定植58畦,共定植4600株。及时整枝、打叉,打掉黄瓜老叶片;及时疏花疏瓜,确保5片叶子留2支瓜。打老叶时每次打掉3~4片,落蔓时,黄瓜生长中心离地面1.0~1.2 m。
测量方法
试验采用手持叶绿素仪(SPAD-502Plus,日本原装进口)、电子游标卡尺、电子秤等设备对相关指标进行测量。主要测试指标有黄瓜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等。两温室各随机选取5株黄瓜挂牌标记;自4月2日开始测量,按7天间隔对标记植株进行定期监测,每次测定对每个指标采集3~5组数据。其中,植株基部到生长中心的高度作为株高;选择距植株基部2 cm处测量植株茎粗;分别选取黄瓜植株下部(距茎部20 cm)、中部(距茎部60 cm)和上部(距茎部90 cm)的功能叶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采收时,分次记录两温室的总产量,并折算单位面积产量。
试验结果
株高
不同处理下黄瓜的株高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试验期间,散射光薄膜温室的黄瓜株高明显高于对照,且生长前期一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
茎粗
不同处理下黄瓜茎粗的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经统计分析,在4月23日之前,处理组与对照组的黄瓜茎粗一直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P
黄瓜叶片数
叶片数量影响叶面积指数以及植株的光合效果,最终影响产量,不同处理下黄瓜叶片数的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定植后第14天(3月30日)时,两温室的黄瓜叶片数并无差异,但4月2日以后,处理组叶片数开始快速增加,直至4月23日,二者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
叶绿素含量
不同处理下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整个试验期内,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
黄瓜产量
试验于2015年3月17日开始,对照温室因病害于2015年8月5日拉秧,因此首先以8月5日为限来统计二者的产量。在统计期间内,对照温室总产量7341.3 kg,折合单位面积产量7.28 kg/m2;试验温室总产量8844.8 kg,折合单位面积产量为8.77 kg/m2,即散射光薄膜温室的黄瓜产量比对照温室提高20.5%。另外,试验温室散射光薄膜处理下,没有发生明显病害,采收期延长至2015年10月,成功实现越夏生产。虽然其机理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初步观测及统计结果表明,散射光薄膜可以有效提高日光温室黄瓜栽培的产量。
结 论
株高和茎粗是衡量黄瓜长势的重要指标,营养足则生长旺盛、茎秆粗壮。一般而言,在植株不徒长、茎秆粗壮的情况下,黄瓜开花早,坐瓜率高,畸形瓜少;如果营养生长不良,茎秆瘦弱,则可能会引起花器官发育不良,开花数目减少、易落花,果实发育迟缓[6]。
通过对比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散射光薄膜的试验温室和使用同品牌普通薄膜的对照温室相比,除叶绿素含量没有表现明显差异外,其他各项生长指标均为试验温室优于对照温室,二者之间差异显著。前期良好的生长性状,为确保后期的长势和产量提供了基础,因此在产量上,试验温室比对照温室同比增产20.5%,且生长及采收期明显增长。综上所述,根据本研究的试验结果可以初步推测,散射光薄膜在宁夏等地的日光温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致谢:感谢博禄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对本研究的资助!
参考文献
[1]丁小明.温室对作物生长光环境的影响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5(28):25-28.
[2]丁小明,周长吉.温室透光覆盖材料透光特性的测试[J].农业工程学报,2008(08):2-5.
[3]李强,王秀峰,初敏,等.新型棚膜对温室内光温环境及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03):1-6.
[4]原程,杨凤娟.有色膜对茄子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13:14-25.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设计;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60-02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始建于1965年4月,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体系。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拥有“农业工程”一级博士点;“农业工程”和“水利工程”一级硕士点;“农业水土工程”和“水工结构工程”二级硕士点;下设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
就业方向:可以从事农业水利、水资源、水环境、水保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毕业设计是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前最后的学习和培训阶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深化和拓宽,是对学生整体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1],是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实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毕业设计时间紧任务重
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四学年最后一学期,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正是忙于找合适工作的关键时期。因此,参加各种招聘会和单位面试会花去同学们的较多时间。另外,一些考研的学生要到被录取的学校复试。因此,真正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少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时间。毕业设计教学计划安排的时间一般是十二周,要完成一个好的毕业设计成果,需要学生们查阅大量资料、计算大量数据和绘制十几张成果图纸,工作量较大,要想在有效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的压力就会很重。
(二)对毕业设计的设计思路不清楚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培养的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不管学生将来是做技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在专业上都会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然而,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选题后往往没有一个清晰的设计思路,不知如何思考,不知从何下手,不会设计技术路线,对设计对象、设计内容、主要设计方法感到茫然,不知如何进行下去。
(三)创新能力不强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选题上没有创新。指导教师的选题大部分多年不变,或选题略作改变,内容和要求没有本质改变。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学习了专业知识,也完成了许多阶段性的课程设计,为完成毕业设计做好了专业准备,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不能把各知识点有机结合,缺乏创新能力。
(四)学能力差
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首先要根据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布置的任务和要求,查阅适当的文献和资料。查阅文献和资料的方式,如图书馆,新华书店,上网,但学生使用这些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往往是把指导教师当作他们的“资料库”,可以通过专业书籍和相关信息的访问解决的问题,他们也要指导教师解决。比如,水电站厂房毕业设计中一些新疆当地的雪荷载系数、一些屋盖的设计数据,很多手册上都有,但是学生不会找,即使教师提供了相关的手册,也不会在上面寻找适合自己选题的合适的数据。
二、解决对策
(一)定期检查,落到实处
为了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本院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在第二周安排了开题报告检查、第六周中期检查和第十周毕业设计预答辩检查。开题报告的检查除了指导教师的批阅外,督导专家还要进行批阅,给出分数。中期检查由督导专家根据学生的设计进度和出勤等质量控制指标给学生评分,及时反馈,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第十周毕业设计预答辩检查是全面检查毕业设计整个过程。检查不流于形式,扎实到位,督促教师和毕业生在有效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
(二)重视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毕业设计开始时,指导老师就要非常重视开题报告的撰写,促使同学们查资料,把毕业设计的设计思路搞清楚,为主动思维、创新设计做好准备。
关键词:太阳能;辅助加温系统;日光温室;光热转换;光伏发电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S62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3-006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223
我国是太阳能资源使用最多的国家,具有非常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即便是在太阳能相对较弱的区域,其年辐射总量也和东京相差无几,甚至高于伦敦和汉堡这些利用太阳能较多的城市,在我国,有2/3的国土面积每年的日照时间都在2200小时以上,每年的辐射总量大约在3340~8360MJ/平方米,相当于110~250kg标准煤/平方米。
1 日光温室的定义
日光温室又叫做暖棚,全称节能日光温室,是我国北方地区独有的一种温室类型。是一种室内的、无需任何加热措施的温室,简单说即指,在最寒冷的季节,依赖太阳光达到并维持室内一定的温度,来满足蔬菜作物的生长需求。该温室以轻质保温材料作墙体围护,采用轻型无柱装配式桁架,新型复合保温被作覆盖,实现了保温被的整体卷放。它具有采光合理、保温性能好、室内作业方便、易于机械化作业等优点,是一种投资少、能耗低、见效快的设施。本文研究的日光温室以水作为载热和蓄热介质,白天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加热水,热水经管道储存到保温水箱内,夜间经由管道将保温水箱内的热水循环至地下管道,直接对温室内土壤进行加热,以提高温室内温度。
2 太阳能资源的特点
太阳能资源具有其他能源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具有无毒、无味、无污染、可再生、绿色环保等优点,分布广泛,无贫富之分,关于太阳能,有科学家做过估算,其寿命还有大约34亿年的寿命,因此,可以说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我国又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如我国全年太阳能的辐射总量的1%转为可利用资源,即可满足我国全部的能源需求。尤其是我国的西部、北部和中南部,都具有很好的开发条件和应用价值。所以,光热转换不但市场广阔,而且是解决我国矿物能源短缺最有希望、最可行的途径。就目前来说,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有太阳能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暖房、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无线监控等方式。
3 太阳能辅助加温系统在日光温室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常应用于日光温室中。关于温室内光环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国外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其做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如关于温室的透光率、结构构件在直射光及散射光条件下对室内透光量的影响以及温室几何形状、长度对室内透光量的影响等;温室朝向对室内透光量产生的影响;薄膜、作物、土壤吸收的太阳辐照量、玻璃框和采光面上的冷凝等因素对室内透光量的影响等,但以上研究都是针对单栋温室或者连栋温室而进行的。国外也有相关研究,如何利用太阳能来增加温室的地位,但所针对的也是大型温室,所以,不管是从材料选择、能源供应、环境控制措施等方面采用节能新技术,都与我国日光温室性能差异很大,不适用于国内的日光温室。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面积逐年递增,而我国俨然已成为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第一大国。在早些年,我们国内就有利用太阳能提高温室地温的研究。蒋锦标和叶景学等专家分别将空气作为媒质将太阳能应用在地温辅助加热的研究中。继而,专家在对日光温室墙体及土壤保温性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对比研究后,提出了不少较为可行的优化方案。但是,由于正常加温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石化原料,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环境的废气,因此方便快捷且较为环保的太阳能作为日光温室热量的主要来源便顺理成章了。目前,光热转换和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应用的主要技术,而最能将光热转换技术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就是生活中常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现在我国家家户户都有太阳能热水器,这一现象也说明了我国的太阳能转换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在我国,日光温室应用比较广泛,温室结构具有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尤其是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越冬农作物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受日光温室的影响,日光温室现如今在我国已经成为北方农业生产中最好经济效益,最快发展速度,最多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兴产业之一。一般情况下,日光温室不需要任何加热设备就可以维持农作物周年的正常生产。但是,在冬季温室地温较低,而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地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地温的提升可通过地热加温系统来实现,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防止了CO2等污染气体的排放,有效地保护了周围环境,加快了农作物的生长,改善了发育不良等情况,提高了经济效益,保护和改善了温室环境。
很多科研工作者开始考察太阳能集热器对于改善温室内微气候的效果。有的学者认为,这种方式有不可取的地方,即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究其原因就是,在青海省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提高蔬菜温室地温时,由于没有设保温水箱,从而导致水泵保持循环就要耗费大量电能。还有的学者认为,太阳能集热器来改善温室这项科研不能在连续阴天使用,因为在河南郑州利用太阳能完全代替煤炭对温室内低温进行增温的试验,这项实验得出的结论就是,此项科研项目在连续阴天的情况下是无法促进作物生长的。王顺生等也在北京进行了日光温室内置式太阳能集热调温装置试验进行研究,在这里他们采取了将太阳能集热器置于日光温室内部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让其在白天时收集热量,晚上时散发热量,保证日夜温差不至于过大。这里用到的水箱容积小,节省了地热管道,但并不是利用太阳能直接提高地温。在进行日光温室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挖掘太阳能最大使用限度、采光面的材料、形式、建筑参数等,而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温室对太阳能的吸收情况,和国外的全光温室相比,我国日光温室在建筑、结构形式上都和国外大不相同,因此,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并不适用于我们。目前,我国日光温室光环境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实地测试获得温室采光量、温室采光面剖面曲线用数学曲线表示后模拟计算温室内各表面直射光透过量、基于计算固体表面间辐射换热的代数方法计算各表面散射光透过量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太阳能资源在日光温室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保证了经济效益,同时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可再生的资源,充分利用并推广使用,不仅对温室园艺产业,还是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值得我们研究并大力推广的。
参考文献
[1] Critten D L.A computer model to calculate the dailylight integral and transmissivity of a greenhouse[J].J A-gric Eng Res,1983,(28).
[2] Rosa R,Silva A M,Miguel A.Solar irradiation inside asingle span greenhouse[J].J Agric Eng Res,1989,(43).
[3] Pieters J G,Deltour J M.Performances of greenhousewith the presence of condensation on cladding materials[J].J Agric Eng Res,1997,(68).
[4] 白义奎,迟道才,王铁良,等.日光温室燃池-地中热交换系统加热效果的初步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0).
[5] 王铁良,白义奎,刘文合.燃池在日光温室加热的应用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4).
[6] 马春生.主动式温室太阳能地下蓄热系统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3.
[7] 蒋锦标,赵冬梅,才丰.太阳能地下热交换在日光温室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
[8] 叶景学,张广臣,李凯,等.保护地实用型太阳能地中热交换装置设计与使用[J].北方园艺,2001,(2).
[9] 白义奎,王铁良,刘文和,等.东北型节能日光温室――辽沈Ⅰ型温室地下热交换系统实验研究[J].节能技术,2002.
[10] 陈青云,汪政富.节能型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动态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1996,12(1).
[11] 白义奎,刘文合.辽沈Ⅰ型日光温室环境及保温性能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5).
[12] 佟国红,王铁良,等.日光温室墙体传热及节能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3,19(2).
[13] 杨其长.荷兰温室节能工程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7,(1).
[14] 雷玉成,陈希章,王忠海,等.集中供热热管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的研制[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2,28(1).
[15] 张海莲,熊培桂,赵利敏,等.温室地下蓄集太阳热能效果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1997,6(1).
[16] 刘圣勇,张杰,张百良.太阳能蓄热系统提高温室地温的试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3,24(4).
[17] 王顺生,马承伟,柴力龙,等.日光温室内置式太阳能集热调温装置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7,2(2).
[18] 马春生.主动式温室太阳能地下蓄热系统的研究
[D].山西农业大学,2003.
[19] 陈端生,郑海山,张建国,等.日光温室气象环境综合研究(三):几种弧型采光屋面温室内直射光量的比较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2,8(4).
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编号:2013GA650007);辽宁省科技厅农业攻关及成果产业化项目(编号:2014210003-03);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后基金(编号:74741);辽宁省土地治理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