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22:57: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美术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高中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高中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他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2)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3)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
(4)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错了也不宜过多批评。
五、参观法
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1)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
(2)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3)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认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
一、人性是教师教学必备的一种品质
教师最可贵的品质是人性,泰戈尔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一味地批评不一定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深切的关怀和爱护,使教育成为载歌载舞的水。”
教师应该有一颗善心,教育学生不能以惩罚为目的。应当允许所有的学生偷偷地改正自己独自一个人犯的错误。宽容的方法,比任何东西都有力量。我们的教育中,经常使用或者错误地使用强迫别人改正错误的方法,导致许多孩子走向反面。大部分“坏孩子”是在没有机会和条件改正错误的情况下越走越远。
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教师一句无心的呵斥和自认为正当的惩罚会伤了他们的心,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阶段,自尊心强烈,会感到在学生面前没有面子,会对学习丧失信心,从内心记恨教师,学习上更加抵抗。可以说,期望得到表扬和尊重,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当中。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当中,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不要认为,我是教学生的,他们必须按照我的意思学习。要当学生的大朋友,多和他们沟通,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共同探讨人生、学习等,增进彼此的共识。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爱,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信、可敬,学生会对教师另眼看待,会认可、尊重教师,进而对其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学得积极而有效果。
案例分析:有一次,我准备提前到教室与学生小聚,可一进教室,却发现黑板上贴了一幅画,画的正是自己,而且把我的缺点夸张得淋漓尽致,我不由地转喜为怒,原本愉快心情一扫而光。平直觉,我知道这是昨天受批评的一个学生的恶作剧,我心里想,这个学生真不像话,竟然还搞小动作,这次必须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但是转念一想,惩罚必然引起更严重的冲突,自己生气还不说,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啊。于是,我决定试用“软方法”处理。我平静了一会儿,若无其事地拿下漫画欣赏了一番,对大家说:“你们别说,还真有点像,我长这么大,还没人给我画过肖像呢,我把它留作纪念,作者要是不介意的话,下课给我签个名。现在上课!”几天后,那位“肇事”的学生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
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1.应用现代化视听工具进行欣赏课教学
美术的直观性、作品的审美特点、美术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决定了电化教学是美术教师可采取的一种可行的教学本领,它对提升学生审美判断本领具有重大作用。如欣赏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造像时,可放幻灯片,由于图像大,清晰度高,有助于学生了解此造像的艺术特点和古代艺术工匠的鬼斧神工,使学生看后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教师再及时地进行报告,使学生萌发要去实地考察的冲动和兴趣,这远非看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中的小幅局部彩图的效果所能比的。
2.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博识庞杂,有关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晋朝陆机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绘画为人类写下自远古以来的许多有文字记载或没有记载的各种人物、事物、景物、社会风情、历史事件的可视形象。古代的美术作品不单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亦具有分析历史的史料价值。比如,讲中国敦煌壁画时,教师可结合壁画中对矿物质颜色的应用和壁画中佛、菩萨面部色彩因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色这一化学现象,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绘画也要掌握理化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欣赏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报告画家要具有丰富的有关当时房屋、桥梁的建造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精湛的写实本领等,以至于此幅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分析价值,方便了后人对宋代的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了解。这些知识的报告往往是从书本上得不到的,书本的文字知识也无法像美术这样直观形象。这既让学生体验了中外古今的社会风情和人的精神风貌,又扩大了中学生的知识领域和对世界认识的深度与广度;更使学生深切感到美术学习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殊途同归之功效。
三、改革美术课评价形式
美术课教学也要评价,而且应当在学校教学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评价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检验,能够促进教师的自我发现、反省,促进学生的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具体来说,中学美术课教学评价可以从学校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改革。
就学校评价来说,每学期的期中、期末教学检测时,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幅实物作业(比如,素描、速写),或者有条件的地方可要求学生完成一幅电子文档的作业,然后作为教学效果监测的一部分,集中展示,最后评选出优秀的作品予以表彰奖励,这种方式简单可行,操作性强,效果良好。
就教师评价来说,可以采用作品展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让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都体现出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保护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评价功能上,应从片面强调刺激学生的个体竞争意识功能,向注重激发学生的团体竞争意识和自我竞争意识的功能转变,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美术教学;风采;和谐课堂
当今学校、家长、老师一味地要学业成绩,缺少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这种功利性教育,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人格的缺失,造成了师生关系日渐冷淡,渐行渐远。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个画家和艺术家,而在于启迪孩子们的思维,打开想象之门,是实施全面教育的题中之意,是学生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生成才的一大助力。
一、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美术教师,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不能因为种种现状而轻视自己的学科,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改善我们的教学环境,抓住一切有利的因素为我所用。近年来,社会上的艺术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很多家长在让孩子学习文化课的同时,还要学习一门艺术课,从这点来看,家长还是很重视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的。其次,要静下心来,踏实认真地学习美术教育教学理论,挤出时间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美术教学能力感染学生,抛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努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术组内教师互相沟通和互动,取长补短,跨学科听课评课,交流教学经验,探索新思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二、帮助孩子了解美术真正内涵
美术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映,它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审美。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的感受、理解进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美术,感受美术所带来的心灵感动。如:罗中立的《父亲》这幅油画,学生乍一看,就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农民形象,但若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即作者饱含深情地刻画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充满了人性关怀。学生可以通过查资料预习、欣赏,感受美术所带来的心灵感动,感受画家独特的情感和个性,让学生深层次地认识美术,并逐步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与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是相互关联的,对自己的成长是无法替代的,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营造和谐课堂
受学科地位和现实处境的影响,不少教师不免对美术教育钻研松懈,其实,唯有在教学中增强趣味性,在内容的感染力上下工夫,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做共同学习中的首席,师生互动平等和谐才是正道。譬如在教学三年级第9课“我的好朋友”时,课前我抓拍了班级学生生活学习的镜头,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出来,学生很兴奋,自然进入学习状态。接着教师示范,帮助学生总结出写生人物的规律,示范演示时,我有意识地对人物进行了夸张,以暗示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来。最后,请几名学生在中间摆出造型,学生从各个方向进行观察,进行线描生。整节课,我时时提醒学生不要把自己当成照相机,不要担心画得不像,大胆尝试,画出一个有个性的好朋友。这样不光凸显了每个学生不同的审美情趣,而且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不同风格。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有的孩子看到的是一片森林,有的孩子则看到的是一棵树。个性的差异展现出来,不同的眼光,不同的风格。
四、欣赏每位学生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以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多元评价,学生的美术创作活动是个性化的,有差异性是正常的,老师可采用纵向比较,对学生的前后作业态度和效果做出客观评价,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进步和需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进行引导。试想当一个孩子发现他画的松树的形态和另一个孩子画的松树的形态被老师认为同样优美时,他会有何感受呢?展示活动中,学生的自评和自省也很重要。总之,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促使学生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从而增强自信心。另外,通过评价,教师可获得可靠的反馈信息,从而有效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五、形成独特风格
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是的,一件再华丽的衣服,如果长年累月穿着,也会让人看腻的;无论多么可口的饭菜,如果顿顿吃它,最终也会让人倒胃口。所以,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会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处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充分展现自己,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追求美、向往美是美丽人生的追求。新课程环境下,美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艺术品位。在这种非主流、弱势地位的形势下,我们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深入探索,才能让美术教育焕发出崭新的风采。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学实践;希望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200-01
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通过教材中所安排的内容力求使之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充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要能容、能辨。有辨别优劣的能力。(二)新知识是传统知识基础的结晶,传统是主干、主流。我们应保留优秀,去其糟粕。因此,在美术教学与学中要弘扬民族间的优秀美术传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理解和发扬传统艺术。传统与历史同长、同久、同厚、同高,我们要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既继承又发展的作品,才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希望,也不愧于未来。(三)美术教学是提高人的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课堂授课和作业重视“以美育人”的工作,以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审美体验。
我们已经了解到美术教学的目的,但是从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当前美术教学外实而内虚:国家政治,经济总体形成的空前良好趋势,文化政策的宽松,专业资料的空前丰富,说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中学美术教育的内部出现了空虚,而且日渐严重。因此要有效提高充实有生命力的中学美术教育质量应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教师要出示好的范例作品,要善于表意,具有形象生动明确的讲述能力,同时要及时亲自示范技巧过程,不可仅以空泛言辞敷衍学生。
二、学校应该配备一些相应的美术教学材料,如提供名家作品或质量较高的艺术复制品,还有相应的几何形体和石膏像,使学生可以在教学中临摹经黄作品提高美术鉴赏力,拓宽视野和思路。通过幻灯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直观了解中西方的美术及美术作品。
三、师生之间要形成教学相长,民主交流,双向评鉴的正常关系。尤其是双向评鉴,废止评分制,立改评语制,这样有利于教学相长,激励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主动性。
四、教材可用提纲文字,参考论文印发给学生,不宜照本宣科如授理公式一般,宜灵活变通,重在教学艺术的效果。
五、组织深入生活。有条件的话可由教师带学生外出写生、采风、或带学生去博物馆临场讲解;密切联系群众以培养正常人的自然心态;汲取与时代合拍的创作构思和题材。
六、提高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因为要想在绘画上有所提高,就只能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因此要加大美术训练课的力度,目前,每周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在短短的45分钟内,要想很快地提高学生的基本功是不够的更谈不上创作作品。
七、近年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还有一种偏向,即大量开设课外活动或和持长班,我认为课外活动+特长班+选修课=素质教育的思路是不对的。“特长”是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上的伸展,决不是放弃学科搞特长。
八、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全素质的教育,如不全或甚缺,则会出现“素质残疾人”的后遗症更大。因此,在中学阶段对于学生进行正规、系统地美术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九、美术教学艺术和教学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应该百家争鸣。信息网络和搞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艺术世界自身发展已经把整个艺术领域往多元、多向性推进,这些因素随时会影响于艺术教育。学生在广义的艺术基础训练中应学会独立思考,使自己在美术方面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美术;教学;活起来
随着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有较大的变化。近几年来我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发展。下面我就如何让美术课堂教学活起来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开放化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教师都在积极的尝试、实施“开放性”教学。开放性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个性创作与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自主构建和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然而,在实践探究中也存着一些偏颇,有人认为开放性教学就是让学生放开去想,放开去画,想什么,画什么都行,结果是“放”而不“实”,收效甚微。其实,开放的教学不是放开的教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的学习,而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以“有效”为目的,要体现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开放教学更需要精心预设、巧妙引导、体验过程、合理的指向与激励表达使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得以建构。开放课堂教学,要打破陈旧教学方式的束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画画时质疑问难或表述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师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手段的开放,教学结构的开放,拓宽各学科教学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开放性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在交流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开放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与实效。
二、美术教学生活化
美术教学外延与生活相融,生活是美术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把课堂当作生活的缩影,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有意让有些课程内容涉及到“乡土艺术活动”“乡土造型艺术”“乡土表演艺术”“乡土艺术展览”,等具体生活化活动,体现时代气息,让学生体验学习生活的愉快和乐趣,学生作业才能显出活力。家庭作业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美术教学体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设计知识型、生活型、实践型、合作型、开放型等灵活新颖的、富有情趣、贴近生活的美术家庭作业,如家长亲自做插花(道具),社区美术宣传与竞赛,参观博物馆、艺博园等。同时,也给学生自,让学生设计自主美术作业,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启发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做到了教学内容生活化。
三、“课后反思”系列化
“课后反思”就是“课后备课”,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再思考与研究,是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和纠正,对自己在教学中取得的经验不断地加以总结和整理,运用科学的教学标准不断地检验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并重新对教学进行设计的过程。采取“日反思、周交流、月小结”的办法,引起教师对每一节美术课认真思考。课前思考怎样结合新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把课上的更好、更活;课堂上思考是否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学生是否能够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问题,教学环节是否扎实有效;课后反思是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是否在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不足,随时进行更新,并提醒学生学后也要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当然,教师应在教育和教学中不断地创新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只有在教育教学中敢于不停地探索、不断地尝试和创新的教师,才有可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教育和教学的经验。写“课后反思”,好比写日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美术老师应养成写“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以记促思,以思促教,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设备使用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108-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验)》指出:教学不再是简单地传递、灌输书本知识,而是结合具体教学情境有选择性地、批判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过程。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就是对小学美术课程的二次开发,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只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探究美术知识、建构美术知识、感悟美术艺术美的过程;不只是对学生进行想象力、思维力训练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特健康人格的过程;不再是教师个人美术才艺展示的过程,而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面对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体的学生,面对一堂堂生命力焕发的美术课堂,教师要发掘“动态生成”的美术教学资源,点燃学生艺术的火花,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以组织教学活动为契机,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生活是我们进行美术创作的源泉,美术教学活动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学生没有充足的生活经验,教师将很难启发学生创作出好的作品。在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时,教师就要利用手机、相机拍摄下学生美好的瞬间,这样学生就能够回忆起经历过的场景、抒发内心的感受,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描绘出美好的画面来。例如,在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带领学生去户外参观大自然,可以去郊外看小河流水潺潺,还可以去公园感受花香鸟语,欣赏园内的桃树、杏树、梨树,他们看到树上都开满了花,心情就会非常愉悦,这样的场景不失为一幅幅美的画卷。春天里,放风筝是小学生们最喜爱的活动,教师让学生参加放风筝比赛,在操场上尽情地奔跑,体会风带来的快乐。放风筝对于孩子来说是一项快乐的活动,但如果教师在放风筝之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认真观察,这就会使学生丧失放风筝的乐趣。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记录放风筝的每一个瞬间,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把学生放风筝的各种姿态展现给学生,不仅让学生回忆放风筝的乐趣,而且可以将画面定格,更加细致地观察同伴的每一个动作、神情,充分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画。
二、结合班级活动,积累课堂教学素材
美术课的课程任务一般比较重,教师不能时时都带着学生外出参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抓住班级中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美术课程所需要的素材。例如在班级综合实践活动中,其他科任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秋天里的累累果实,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真真切切体验秋天的美丽,引导学生分析美、理解美,把秋天的美好描绘给同伴听,美术教师再结合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作引导,让学生发现更透彻、观察更仔细、记录更加详细。又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上学、放学路上的风景,领略每天不一样的自然风光,这样学生的感受就会更加亲切、自然。这样的班级活动教师要多多参与,把学生的生活和美术课程结合起来,在玩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绘画水平,把美术课程学好、把握好,更加有利于自己的学习。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轻松氛围教学相长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主力军是教师。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独讲解理论课程,还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绘画和其他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教师在平时的课程中要关注生活,抓住生活细节,引领学生善于发现美,记录生活中美好的时刻,并把自己对生活的点滴感受引入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在学生完成绘画任务之后,教师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让学生用发现美的眼光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激发学生绘画的潜能,创作出更加优秀的美术作品来。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时也能更加轻松,打造更加完善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 美术课程 教学评价 多元化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一部分,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广泛地存在于教学活动中,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国外,人们把美术称为“无错误的学科”,视错误为正确的先导,把对错误的谅解化为激励学生重新尝试的手段。这种态度非常符合我们加强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价值的要求,同时也对美术教学评价指出了方向。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开展新课程条件下的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课程整体评价的重要方面。我们要根据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结合当地农村中美术学科的特点,理清美术学科教学评价思路,通过教学评价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
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以上五条美术课程的价值,使我们明确正是因为美术课程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法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才使其地位得以确立。我们的教学要千方百计地取得其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教学评价也要围绕其教学价值的实现与否予以检验。
二、创设具有农村地域特色、乡土特色的美术教学情境
在评价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对于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评价更需要突出地域性美术教学活动的特色。当前城乡教育在硬件配套及师资等方面存在着差距。广大农村对于视觉艺术有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审美素材和手工制作材料,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传统技艺,需要美术教师发现,开发出新的乡土美术教学资源,以作为新课程的补充内容或美术创新校本课程。
三、关注美术教学过程的评价倾向,实施有效、个性化的评价行为
1.提倡激励作用,重视发展性倾向。
评价不仅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应该是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相伴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与甄别,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通过评价来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即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关键在于激励评价,不搞“甄别选拔”。要求评价者用欣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并通过分析、提高改进方法来促进学生发展。提倡激励作用,但激励评价不能廉价。前苏联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为了证明人的心理导向会挖掘人的潜能而做了一个实验。他在一所普通的学校选了三名普通学生,然后宣称他们的智商超群,前途不可限量。若干年后,这三名学生都成了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其实那三名学生并非是智商超群,而是因为良好的自我意向产生了自我暗示,从而激发其发挥出潜能,创造了奇迹。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课堂过程性评价,要从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角度着眼,在评价中要体现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状态的全面发展。学生发展性自我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整个学习、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所以要设置富有层次性的评价内容,以及自己的职责。
2.评价重视个性化倾向。
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还是“生命体”。只有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生命,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使课堂呈现出灵性的生成性和丰富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课堂过程性评价要基于全面尊重学生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领师生评价。尊重个性差异,不搞“统一要求”。学生发展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统一目标、统一要求的“一刀切”做法只会严重束缚学生的发展。因此没有必要把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的学业成绩横向比较,而应注重学生自己的纵向比较。学业评价应实施分层教育、因材施教,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使每一位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闪光点,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在传统的评价中,“评价”只是一个学术用语,是一种单一的、形式化的方法,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评价”不仅是一个学术词汇,一种实施方法,更是体现全新教育观念的一种教育行为。卡罗・汤姆林森曾说:“评价应该是永远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这比把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更重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体的丰富多样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抽象的“人”,教师在评价活动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应有教师评价学生,更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还应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建立起评价对象多元的评价方式。
1.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更忽视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而形成的促进作用。学生自我评价,可用语言描述、问卷调查和建立学生档案的方式。学生在建立美术学习档案的过程中,通过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提高美术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个性特色中都有发展。
2.对教师的多元评价。
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自身也应当是评价的对象,这是教师应转变的一个重要观点。对教师进行评价也应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学生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及教具、教学范画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意见,接受其合理化的建议,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美术教师应该进行自我评价,对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
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他。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
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
【关键词】中职学生;美术;素描;教学
中职美术素描教学的任务一般来说,是通过训练学生对客观物象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生动的表现力。即:教师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使学生理解描画对象的生长规律、运动规律,并按艺术规律去表现对象。
一、中职美术素描教学基本原则
中职生素描初学者常有这种习惯,在绘画深入的过程中往往从一点开始绘画,并不会太多考虑画面整体布局,且学生艺术潜能也不会短时间就能被挖掘出来。对此,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原则开展中职美术素描教学。一要实事求是遵守客观情况。中职美术素描教学目标建立、组织实施、进度安排都应根据中职学生个体特点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并通过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训练兴趣。二要知识能力并重落实教学计划。中职美术素描教学应与学生生活相衔接,通过素描教学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开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获得自学素描、自主训练能力,使知识增长与素质能力增长同步发展。三要融通多种渠道开展素描学习。美术素描课应向社会、家庭延伸,实施课堂内外良性互动。即:重视开辟第二课堂,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教学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教育环境,全面培养美术人才。
二、注重解决素描教学实践问题
素描教学重在发展中职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有鉴于素描水平是个循序渐进过程,应着力帮助中职学生素描学习遇到的问题。一方面,指导学生从前人作品中学会借鉴。一般而言,中职学生喜欢写出,不喜欢临摹,有的学生认为临摹就是照葫芦画瓢,没有意思,且束缚手脚。其实,素描临摹可开阔视野、理性头脑、活跃思维,这种循序渐进能打下坚实基本功,使学生在临摹中培养耐心、细心,使素描认识由整体印象到具体细节更加清晰。另一方面,注重中职学生线条运用。很多中职学生对线条应用掌握不到位,素描教学时,力争解决好中职生画线条这一基本功。如:《永乐宫壁画》等之所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极其生动,就是线条如行云流水,抑扬、钝挫、刚劲、柔美,把线条的生命力、表现性、概括法在绘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素描线条是绘画最根本要素,严谨、高超用线技巧等于绘画成功了一半。
三、引导中职学生体验反思作品
从中职美术素描教学实践发现,很少有学生对自己素描作品进行反思,如果让其找出素描画中的优缺点,往往张口结舌,或表述不能达意。因此,素描教学要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有益反思。一是引导中职生对素描画面结构反思。好的素描用品,从起稿构图到形体结构,再到空间结构,其线、形、色合理布局和组织画面都透着画者精心构思。应通过引导学生对素描作品反思,不断提升中职生构思画面效果,养成起稿即构图的良好习惯。二是指导中职生抓住素描学习的步骤。素描真实反映着客观对象。就如平常我们看物象,距离的远近、高低各不相同,而在素描中反映的就是颜色和大小。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我找到自己作品的盲点,如对画面效果的控制,物象外形特征、造型特点等,从中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关注中职生兴趣点、创作力以及薄弱层面,以多元化指导促进中职生学习主动行为,实现个性化、多面化发展。三是教育学生对作品进行回头看。实践中,一些中职生对所画素描作品,画完就放到一边,甚至很少去多看一眼。对此,在教学中应安排相应时间让学生在完成素描作品后,每次自主性完成一份简单书面小结,通过自我小结,总结经验教训,静心反思,促使学生创造出更多美好的素描作品。
四、加强学生画外功夫体验指导
中职美术素描课就是是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美学的感化。既让中职学生从感觉器官上感知出美感、美育的熏陶和享受,更通过教师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体验到美。一是把学生现实状况与课程安排有机结合。针对素描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中职学生心理有一定差异,教师备课应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掌握好学生学习情况、能力、层次等,以情激学、因材施教,让不同学生在素描课上都能有所收获。二是让学生在素描创作中提升审美能力。通过对比法教学,让学生体会不同作品中的美与丑,发现素描刻画的内在美因素,领会美术的真正内涵,培养学生把感情渗透于自己作品中去。三是激发学生想象,拓展素描教学意境美。虽说素描追求“精练、传神”的特点,但在画面结构、风格,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等方面如何体现美感,需要学生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进行大胆、丰富的想象,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进行整体观察习惯,如:开展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知识传授,使中职生更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等,做足画外功夫,提高素描教学质量。总之,中职美术素描教学,要重点培养中职学生学习素描兴趣,培养学生良好观察方法,展示表现能力,让学生学会整体布局,提高自己认识水平、专业水平与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苏楚韩.探讨中职美术素描教学的方式及艺术[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186-00186.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对发展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观念及教育行为的转变对能力的培养是有力的保障。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新课改,充分挖掘了学生开拓、创新及审美的综合素质,有助于美育的发展。美术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促进入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方面.体现出独特的价值。那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同时,应如何把握课改方向,怎样面对新课程?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美术的教与学进行一些探讨。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由演员向导演转变。原来的教学要求是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灌输。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现在要求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提倡智力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独创性,自己挖掘美。
2.课堂教学的转变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提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的教学理念,改变了原来师授生受的教学模式,即老师作范画,学生照搬的形式。现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开学生想像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大自然及社会的美,发现美,并联系实际生活领悟美的价值。比如设计课,要求每人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家具和家用电嚣,并用各种材料制作模型,同时设计、制作简单的商品广告,老师引导学生从商品的形状、颜色、材料及实用性等方面去展开联想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家具和家用电器。再描述给班上的师生听,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意见;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与联想空间,并激发开拓、创新的精神,制作出自己理想的家具及家用电器。不管学生制作的作品如何。老师都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思维及独立审美观,去挖掘出学生的亮点。最后集中学生的作品,布置一个商品陈立展览会,让学生充当积极评价者,老师及时给予肯定与激励,并保护学生作品的独特性、超常及求异的创造能力。
3.将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台运用
一在多元智能的教学话动中,各学科彼此不相关联的界线日趋模糊。我尝试将美术教学转换成其他智能的语言,如语言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音乐智能等。在《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中我通过多种媒体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运用观察、讨论、研究等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学生的直观心理感受,从而对色彩和情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并且采取了整合旁类学科的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行教学。如不同色彩的英文拼写,红色:red。含义为赤诚、喜庆、暴力、危险:黄色:yellow,含义为光明、辉煌、轻快、柔和、充满希望;蓝色:blue,给人深远、纯净、轻快的感觉;其他颜色如绿色greef,紫色purple,黑lack,白色white等,教学效果十分好,学生的情绪高涨,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美术教学不是每节课都能激发学生的所有智能的。教师可以选择方法。搜集所需材料,选择适合时间。然后执行授课计划,并根据过程中的变化和需要更改授课计划。
4.多元智能理论面向全体学生
所谓面向全体学生,在今天已不再是面向经过挑选后的、学习成绩相差无几的学生,而是面向全体有差异的学生。传统的美术教学仅仅以学生的作品好坏、画画的好坏为评判美术学习的惟一标准。可实际情况是有的学生喜欢书法国画,有的学生喜欢手工制作,有的学生绘画技巧不高,但是欣赏水平却很高。如何对待学生差异的问题便是能否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要求的关键。"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学一逻辑智能以外还有其他几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肢体一运动智能"等。
5.技法课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本文作者:黄志华 单位:江苏省金湖县职教中心
改变教学方法
美术课在很多学生心目中一直都是副科,他们认为美术学不学无所谓,反正又不打算做画家,所以很多学生上课时或者心不在焉,或者干脆做其他科目的作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投影仪等设备展示一些名家名作,如蒙克的《呐喊》,库尔贝斯的《筛麦妇》,毕加索的《向日葵》,《格尔尼片》、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在展示的同时,还可以插入一些恰当的背景音乐,并附注画作的背景。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创作于19世纪80年代,画面的景象是列宾亲眼目睹的,展现的是在封建主义和资本家的剥削下,俄国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状况。
那么,教师在授课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俄国的历史资料,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画作的背景,也有利于学生理解画作蕴涵的深刻内涵。另外,教师还可以找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这样的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在职高美术教学中,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发学生对画作进行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这样的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欣赏蒙克的《呐喊》这幅作品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下蒙克的创作风格及这幅画的创作背景。蒙克的“生命组画”题材非常广泛,基本主题就是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大多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揭示人类的忧虑和恐惧。这幅《呐喊》用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形的尖叫的人物,那种恐惧表现得透彻而彻底。这幅画是蒙克和朋友一起在傍晚散步时,突然看见天空变得血红,顿时就感觉非常伤感,看着深蓝色的海湾,他停了下来,感觉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恐惧,仿佛听到了来自宇宙的一声呐喊,于是创作了这幅《呐喊》。这样的介绍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让他们对画作感觉神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欣赏,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画作了。
让学生亲自作画。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作画的机会很少,即使有也只是简单的素描,这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应该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作画,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美术艺术。除了传统的素描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想象,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这样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比如在学习色彩时,教师不要把色彩概念化、模式化,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感知多彩的世界,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涂抹,这样学生就会对缤纷的色彩充满好奇。
改变评价方式
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改变以往的“优、良、可、差”或者打分制的评价方式,这种简单的评价方式一方面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发展也无指导意义。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采用人性化评价方式,从学习态度、整体构图、色彩搭配、创造力等方面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力求找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要委婉地提出意见,并指明努力的方向,这样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热情[1]。总之,高中美术教学应该致力于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欣赏教学方法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美术欣赏是美育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培养学生视觉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特殊的作用。新版初中美术课本(人教版)每册中至少有一个单元是“欣赏 ·评述”课题,有的多达两个单元,由此可见它在整个初中美术教育中所占的地位尤其重要。长期以来,传统课堂教学强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形成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弊端,使课堂教学变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特别是“欣赏·评述”教学,教师在台上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在台下听的兴趣全无,这种被动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的实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呼唤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点提高美术“欣赏·评述”教学的方法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它包括备教材和备学生两个方面。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必须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上好一堂欣赏课,所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真所谓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教材时要多搜集相关的资料,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增加了课的容量。备学生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班级情况及接受能力等各方面。这样,在上课时有极强的针对性,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所讲的内容。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欣赏的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一幅作品,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欣赏,这时,教师就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欣赏,给学生指明欣赏的方向,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来引导学生。
1、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如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哭泣的女人》,画家用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来刻画这位妇女,画面中的每一根线条都显出忧愁的脸孔,黄色的眼眶被画成犹如暴风雨中的覆水之舟,破裂的眼珠深陷其中,鼻梁好像是被子弹打开的一个黑洞,顺着手指、手帕簌簌而落的是一片泪幕。再如我国画家齐白石的《群虾》图,以精确的体态,透明的身躯表现出虾的相貌,以及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表现的栩栩如生。
2、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是指画面中的构图、色彩、透视和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方面,如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一画,从画面的构图来看,这是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体现多样统一原则的构图方法。由于运用了文艺复兴时期发明的透视法,画面具有很强的纵深感。又如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八骏图》,作者以水墨技法为主,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和疾徐的变化,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
3、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在欣赏优秀作品时,除了要欣赏作品的内容外,还有必要了解一下与作品相关的内容,如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一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二是可以增加欣赏的趣味性。如在认识我国画家齐白石时,可以介绍一下画家为了画好画,在家中养了许多花鸟虫鱼,时时观察,对物写生,所以他创作的《群虾》图中的虾才会如此生动、真实。
4、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对一幅作品的欣赏,不仅要靠外表,更要看他的内涵,如我国雕塑家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作品抓住了一个生活中的典型瞬间,在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中行军、作战的间隙,老战士掏出身边的笛子悠闲地吹奏起来,小战士依偎在他身边听得入神。作品以强烈的对比手法,表现了在衣着破烂的外表下,人物乐观、崇高、充实的内心世界。再如荷兰画家凡高的《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画面中描绘了黄色的田野、墨绿的柏树、淡蓝色的山脉和淡紫色的天空,非常成功的描绘出一幅极为激动人心的景象。而作品近处的麦田仿佛在燃烧、柏树从的形状像火焰,山脉和云团的动荡线条又隐藏着一种渴望,实际上画家是借助色彩和自然形体来揭示主观的精神世界。一幅作品的内涵是一幅画的灵魂,是作者心灵的写照。
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评述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认识过程,是把握创造者思想意图的过程。下面以荷兰画家凡高的《自画像》这副作品为例,说明我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来评述美术作品,展开欣赏活动的。
1、作品给你的第一感觉是怎样的?
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指作品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通过对作品直观形象的欣赏,结合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讲出对作品的看法和感觉,同时用自己的语言,如:躁动、坚定、压抑等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2、作品为什么会给你这样的感觉?
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画面与画家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相联系,再结合自己的思想感受,解释出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
3、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思想?
根据这副作品,有的学生回答在冷色调的银灰、银绿和蓝色的和谐背景之下,表现了凡高镇定、刚毅的面容;也有的学生说作品的背景笔法呈旋涡状,是画家躁动不安的心情的反映;还有的学生说凡高那双目光坚定,但又饱受疾痛折磨而显得十分压抑的双眼刻画的生动传神。这就使学生不仅从外表更从内涵加深了对这副作品的理解。
4、你对作品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爱好兴趣不同,反映出来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我鼓励他们可以自由评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通过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掌握了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得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学会用美的事物去感染心灵、美化心灵,形成良好的审美心理,学会在生活中辨别美丑,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形成完善的、高尚的人格,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