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精准财务分析

精准财务分析

时间:2023-12-29 15:09: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精准财务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精准财务分析

第1篇

1.外部分析

完善的会计事务所:可以结合审计报告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的报表,各个会计师能够为用户提出专业的分析。投资:能否进行投资,应当对企业的管理和收益进行分析,保证所有权能够转移,对企业的业绩分析,需要分析企业收益和竞争能力,同时了解企业的收益能力以及股票的发展趋势。

2.内部分析

(1)员工和工会:为了了解企业方面利益以及涉及员工的收益、保险、福利,可以利用财务报表的形式进行分析。(2)经营者:各个外部客户和内部员工所关心的共同事情,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预算的分析来获取相关信息。

二、财务分析对于企业方面的作用

1.企业的科学管理需要财务分析的协助

通过财务分析,能有效确定对企业管理如规划、监控、评估、决策和判定的关键影响。为了让经营者了解几年来企业的财务收益亏损状况,以及企业各种资金流向的问题,可以利用财务报表的形式让其明确资金的盈亏状况,有利于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有利于每个部门的工作,未来推进企业财务体系的迅速进步,企业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于企业每个部门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具体的统计分析,从而利用各个部门的工作要求来进行合理的分配、调整,这对于企业的整合有些显著的效果。在企业管理方面生产和运营的发展中,对于企业体系方面的整改在某种意义上,不但能够加强企业在市场方面的竞争能力,也能够改良企业的经济状况。为了迎合残酷的竞争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应当运用科学、稳定的金融理念来对财务进行分析。

2.企业策略精准程度的提升需要财务分析

想要得到明确的策略和运营方法,人们需要根据财务报表和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财务分析,运用专业的技术和评估对于企业的活动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得出精准的信息。企业的经营者应当依据财务报表列出的财务职工,并对于公司的部门进行详尽分析和了解,结合金融部门的材料和财务部门的材料进行综合的研究从而做出判定。对于业务的管理和运营者财务报表也能够显示出更为周全和精准的分析内容。

3.财务经营的体系受到财务分析的影响

为了能够使公司取得迅速的进步,企业需引进或提升财务分析技术。在选择财务分析师时就要求其对于企业特征、要求做到娴熟的地步,能够了解企业全面的实际运作,财务分析师在进行分析后若要取得影响运营的审核允许,应当结合企业的财务分析的结果,以及企业的各个体系的制定标准,从而做出更为精确的运营策略。企业在现实的实施中,许多只是表象的问题,通过数字结合就能够处理好实际的状况。因此,为了获得更具意义的信息,财务分析师就需要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的业务活动方面进行实际的考察核实。对于财务分析体系的具体实施应当进行规范化,财务分析师应当明确其职位责任,企业的财务方面想要彻底的进行改良,并使财务分析起到重要的影响就需要财务会计师运用科学有效的分析手段进行规范的操作。俗话说“态度决定成败”,对于财务分析师来说,重要的是应当用勤奋和积极的精神面貌来从事这个工作,只有员工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企业的进步也会与日俱增,从而事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得到提升。因此,企业的管理需要财务分析的运用,为了能够使企业制度的推进,应当设立健全的制度,从而使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4.企业的财务和实际状况有明确的显示

第2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正在不断的向我们走来,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好的为企业进行精准的财务分析,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好的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作出正确的决策,尤其对于施工企业,其内部事物非常繁杂,数据量非常的大,单纯依靠人工计算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财务分析质量和效率的要求。本文深入的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对施工企业财务分析的好处,并提出一些具体能够更好的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措施,希望能为提高施工企业财务分析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施工企业;大数据技术;财务分析

一、大数据技术的含义

大数据源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兴盛,大数据也被称作巨量资料,他是一种需要新的处理模式才能够让企业拥有更加强大的决策能力和洞察能力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技术就是一种能够很好的处理这些庞大数据信息的技术,它并不是采用随机分析法这一捷径,而是把所有的数据信息都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最真实的分析结果。大数据技术特别适用于大型公司与互联网公司,因为这样的企业他们的数据量非常的庞大,利用人工进行数据分析不能很好的保证其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特别浪费人工费用。

二、施工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财务分析的原因

(一)大数据技术能够提高施工企业财务分析的工作效率作为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对每一项管理费用进行仔细的分析判断,同时还要把这些数据与前期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其费用的发展变化情况。大家都知道,施工企业其现场情况非常复杂,各种支出项目也非常的多,不同情况下管理费用的差距非常的大,财务部门想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企业想要单纯的依靠财务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其付出的劳务成本很可能超过其正确的财务决策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同时采用人工进行财务分析的结果其质量也很难把握。如果施工企业能够采用大数据技术,那么企业将省去大量分析数据的时间成本,而且数据分析的结果具有非常强的可靠性,既省人力也省时间,同时提高了企业财务分析的工作效率。

(二)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财务分析的水平大家都知道,财务数据是施工企业最重要的数据之一,它的积累量非常的大,财务分析的结果直接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分析的时候,必须要做到客观、公正。运用大数据技术,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能够避免人为分析中由于个人问题发生的一些对财务数据不客观、公正的问题的出现,保证财务分析的质量,提高施工企业财务分析的水平。比如施工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对以前企业的融资情况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财务工作人员根据分析结果,选择最有利于施工企业发展的融资方案,从而节约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有利于建筑物的各种数据信息与决策的及时互动作为施工企业,其现场的情况非常的复杂,而且施工状况多变,管理者的决策都是从以前的数据的分析结果中得出来的,这种决策对于企业而言可能现在是非常合理的,但是随着施工进度的进一步变化,这种施工方案可能就不再适用于施工企业了。利用大数据技术,企业财务人员能够随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企业数据情况,让企业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经营决策方案。对于施工企业的融资方案而言,大数据技术能够根据市场变化以及企业需求的改变,选择最适用企业的融资方案,从而保障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转及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如何让施工企业更好的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力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分析理念施工企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想要大数据技术能够在施工企业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运用,就必须从转变施工企业的财务分析理念入手。首先,要确定正确的财务分析理念,积极的宣传大数据技术在财务分析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让每个员工都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的使用大数据技术,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这项技术也是有它自身的缺陷的,我们必须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最适合企业的财务分析战略。其次,施工企业要把大数据的理念和企业的文化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让大数据理念能够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当中去。

(二)建立标准的财务分析体系大数据技术只是一项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想要让这项技术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施工企业需要建立标准的财务分析系统。首先,这一系统必须要与施工企业的核算系统形成很好的连接,让企业中的各种数据能够通过核算系统进行财务分析系统。其次,财务分析系统必须能够模拟经营企业的日常活动,预测财务决策可能产生的后果。再次,施工企业必须保证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足够的广泛、全面,大数据技术只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果数据本身就不准确或者数据范围狭窄,那么分析出来的数据信息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障。最后,施工企业的财务分析体系必须是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符合企业的自身需要,只有这样,通过财务分析体系进行的大数据技术分析的结果才更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施工企业想要真正的运用好大数据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财务分析水平,就必须要培养一支专业的财务人员队伍,他们必须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熟练的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于网络信息技术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只有正确的运用了大数据技术才能让这项技术更好的为施工企业的财务分析服务,为企业进行正确的财务决策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此外,施工企业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企业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必须要能够紧跟时展的脚步,财务人员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发展更好的服务。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在施工企业财务分析上的运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因此,作为国内大型的施工企业,我们必须要抓准时机,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正确的运用大数据技术,更好的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做出贡献,同时也有利于施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01).

[2]李惠青.大数据技术助力施工企业财务分析浅探[J].企业究,2014(02).

第3篇

摘 要 企业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许多企业在财务分析中存在诸多问题,使财务分析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对企业财务分析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财务状况 财务分析 存在问题

企业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综合企业经营过程各因素,对企业一定期间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企业财务分析可以让企业更加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潜在的获利能力,判断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利的数据及理论支持。

一、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财务分析无论从企业本身,还是所有者以及债权人角度看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企业本身角度看,既是企业已经结束的财务活动总结,同时又为下一步的财务预测做好准备,在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公司运营活动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自身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各个方面信息的综合分析,找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合理提升财务状况和规避风险。

从投资者角度看,作为投资人,最注重的是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水平和经营的风险程度,这就要求投资人不但要了解企业短期的获利能力,也要考虑到长期的发展空间。通过财务分析,不仅可以判断财务目标可行性的程度,也为投资者做出继续投资等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从债权人角度看,他们最关注的是其债券的安全性及偿债能力,还有企业财务的资本负债比例等等。这些都必须通过对企业进行全面严谨的财务分析才能够得到,在得到这些信息之后,债权人可以有效利用信息对管理经营者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总体而言,他们必须对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后,才能正确的认识企业,才能对企业的下一步做出各自应有的决策。

二、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分析所依赖的信息资料存在一定问题

企业的财务报表及附注是财务分析最直接的材料,表面上是反应一个阶段的企业财务状况。但往往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原因有很多,比如各利益集团在税收上的博弈,或者因为财务核算和财务工具等技术上的局限性导致无法详细精准地反映企业完整的财务状况,这些都使得财务分析中的信息对实际操作缺乏指导意义。

另外,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财务报表中的货币化信息受外界影响很大,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都会导致这种货币化财务信息的失真,从而影响企业财务分析的质量。

(二)财务分析方法存在问题

进行财务分析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他们虽各具优势,但是存在固有的局限性。表现在:比率分析法是对已发生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具有一定滞后性;趋势分析法主要依据财务报表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比较分析法是通过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确定指标间差异与趋势的方法由于不同地区的价格水平存在差异,从而缺乏可比性。

(三)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企业向社会公开公布的财务指标都是具有正面意义的,已经将财务报表中存在负面效用的信息加以粉饰,这就存在一些公开信息的缺失。再者,企业向社会公布的信息,可能仅仅是会计制度要求披露的信息,投资者很难就仅有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财务分析和决策。另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财务指标缺乏统一标准,比如就如何排除通货膨胀对财务数据的影响这一问题,各企业间没有统一的指标标准,这就造成各个公司间财务数据缺乏可比性。

(四)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管理也迈向了一个新阶段,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是全方面的。此时,财务工作不仅涉及到自身的财务业务,也涉及到诸如生产业务知识、市场知识、税收知识、技术知识以及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要求财务工作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业务能力,掌握全面的财务分析知识,还要求许多其他能力。在实际工作中, 财务业务也不仅仅局限于对数据的机械性整理和计算,更需要的是对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

三、改进财务分析的策略

(一) 提高财务分析资料的质量

企业财务分析中分析所需的资料是最基础,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数据,才能得出有用的分析。所以必须在改进和提高分析所需的资料上下大工夫。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涉及到产、供、销、人、财、物等方方面面,厂房、生产线、加工设备、检测设备、运输工具等是企业的硬件资源,人力、管理、信誉、融资能力、组织结构、员工的劳动热情等是企业的软件资源。企业运行发展中,这些资源相互作用,形成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完成客户订单、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基础。如何确保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综合关联这些信息,对分析的结果具有基础性影响。因此,从企业层面必须引入现代管理工具来帮助企业整合这些资源。具体操作企业可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对象便是上述各种资源及生产要素,通过ERP的使用,使企业的生产过程能及时、高质地完成客户的订单,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并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状况做出调整资源的决策。从理念、工具层面保证数据准确性、合理性,减低企业财务人员独自调节财务状况的可能。使得财务数据具有连贯性、可追踪性,提高财务分析基础资料的质量。

企业在向社会公众公布财务信息时,应尽可能真实地披露相关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这样才能让公众全面了解公司运营情况。这里尤其要注重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包括背景信息、经营业绩说明、社会责任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信息。

(二) 提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企业领导自身要认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并把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来认识,建立科学的财务制度,这样才能为工作人员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其次,工作人员也要充分意识到财务分析的精准与否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司的运营水平、未来发展等,因此要科学掌握财务分析方法,提高重视程度。

(三) 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现代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分析人员应该主动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所以,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要使财务人员具备“财务专家水平看财务、身在财务看经营”的能力。另一方面,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绩效考核,以督促财务人员对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视程度。

(四) 健全与完善财务指标体系

企业应该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上,引进先进的分析工具和先进的分析方法,并与日常的经营相结合。在完善财务指标建设的同时也要对非财务指标进行考虑,通过科学的财务分析,不断解决企业面临的难题,不断提升财务分析的实际效果。

总之,加强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提高分析质量,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企业自我身寸、自我发展的必要途径。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和探索解决对策,使财务分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资料:

[1]刘素斌.目前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8(16).

[2]黄东生.企业财务分析问题与对策.财税论坛.2011(11).

第4篇

摘 要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逐步走向一个全新 的轨道。财务分析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日渐突出,有助于反映财务运营状况,科学、精确地评估当前经营的成效。本文主要从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分析的意义和措施等角度论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关键词 财务分析 事业单位 重要性 存在的问题 解决策略

毋庸置疑,财务分析能更好地促使事业单位掌握自身发展态势,也能审核当前单位内部预算执行的实际状况,搞好财务分析对事业单位发展和经营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首先介绍事业单位搞好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接着阐明强化财务分析的方法与对策。

一、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分析工作的意义

1.有助于把控财务预算执行的动态,为单位决策提供翔实的财务依据

现如今,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财务收支情形、资产运用及控管状况和收支预算的具体执行等,并采用比照分析与要素分析的方法,经由一系列的分析,充分反映事业单位日常的业务活动与经营动态,把得到的结果第一时间告知事业单位高管及上级部门机构,为其开展细致化的决策提供更加合理、精准、可行的依据。

2.通过运用若干科学分析方法,保障决策的公正准确性

财务分析是一个“系统分析”的过程,这便要建立在科学、准确的基础之上,财务分析依靠定性、定量以及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办法。由此表明,财务分析正逐步构筑起一套全面、科学、合理的系统架构,最大限度的减少主观要素对制定决策的妨碍与干扰,使最终的决策不失公正与客观。

3.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提供第一手的数据材料

财务分析牵涉到多项领域的工作,比如资产的负债、收入的开销、运营状况和预算的控制等,这为定期管理预算资金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方便职员统计预算资金的使用。此外,也利于对资产、员工的具体情况加以了解,全方位掌控单位的财务资源,进而为决策管理供应基础性数据。

二、事业单位在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分析的指标不尽完善

现今完整的财务分析指标包括公共、职员支出所占事业支出的比例、资产负债率和经费自给率等项目。其中,资产负债率和经费自给率这两大项目对于自收自支以及差额划拨款项的事业单位更加符合。然而,全额划拨款项的事业单位,其分析的关键点是事业支出的结构科学与否、预算执行情形和支出项目的准确程度,现有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并未体现这部分内容。

2.参与财务分析的职员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在事业单位,为数不少的财务分析职员对单位的业务程序及发展趋向缺少必要地了解,所制定的财务分析报告也有明显地漏洞。负责财务分析的员工热衷于做报表或者报账,实际并未投身于到管理状态中,对本单位财务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知之甚少,此现象在基层预算部门单位比较常见。财务职员在分析时,仅凭已出现的经济性业务对财务收支状况加以判断,这既无法为决策人员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资源,也不能找到财务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根源,不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精确化。

3.事业单位未能足够重视财务分析工作

当前,作为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其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扶持,直接致使事业单位较为看重会计核算,无视财务分析工作。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尚未构筑起一套符合实际的财务分析体制,财务分析报告的制定缺乏主动性和完整性,不能及时获知单位财务收支的具体情况,阻碍财务分析报告效能的有序化发挥。

三、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分析的有效方法

1.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近年来,为顺应市场经济完善的新趋势,我国不失时机地推行财务管理体制的变革,并在前几年正式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具体而言,自收自支、差额划拨款项和全额划拨款项的三类事业单位在财务控制上已有显著地差异,尤为注重对单位预算执行状况的评估,强调刚性。

2.强化财务分析常识的研究,更新理财理念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通过实行构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进政府采购和改进预算编制等有力措施,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随着财务控管方式的转变和更新,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人员便要跟上改革步伐、及时更新观念、认清形势,以便于精确地认知财务分析和会计核算所存在的内在关联,从过往单一化的“财务会计”转变为如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同等重要。经由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素养的持续提高,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财务分析工作中。

3.健全财务分析的体制机制,提高财务分析的重视度

事业单位的财务职员要将财务分析摆到更加关键的位置,并建构合理的、全面的财务分析机制。除此以外,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高管要立足于单位财务运营的实际,妥善地出台符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财务分析制度,并捋顺财务分析的流程,明确财务分析的部门职能,将各项职责细分到每一位职员,形成一套联动协作机制,防范各机构、部门人员的扯皮、推诿,依托完善的制度优势为财务分析工作保驾护航。

结语: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事业单位及其财务部门应充分意识到财务分析的重大意义,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及时认清和发现本单位内部的财务分析问题,结合单位财务管理、运行的实际状况,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弥补财务分析的各项缺陷,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振亚.如何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6).

第5篇

(一)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稳定性就越好。通过对企业的负债率、资本结构、资金使用率的分析,就能够了解企业财务的基本情况,从而对企业规模扩展、经营运转提供科学的参考。

(二)企业的获利能力分析企业的经营和生产行为都是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利润在企业销售额中占的比重越高,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通常作为企业了解自身获利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通过对它们的分析,能够看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活力。这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关注的问题。

(三)现金流量分析通常现金流量分析是评估企业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可以通过现金流量的各个指标,如现金债务比率、销售现金比率等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

(四)投资报酬分析企业经营者对于投资回报比最为关心,通过对投资报酬的分析能够使投资者更直观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为经营者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

(五)历史财务、会计资料的分析根据企业今年的资产与负债、生产经营、利润等详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该企业的上述分析进行更有效的核对。

二、财务分析的具体作用

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在国内和国际的大环境中,企业的规模不断增加,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要使企业能够稳步快速良好地发展,适应现行制度,加强规避风险的能力,就必须对财务分析的作用有深刻认识。

(一)财务分析能够加快企业向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革随着国内经济环境越来越与世界接轨,企业制度趋向更加现代化和先进的方向发展。为企业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简化管理结构,强化竞争优势,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问题,都是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来实现。

(二)财务分析是反映企业状况的有效手段通过财务分析,管理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关系,优化财务结构,加强企业管理,为企业发展方向和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

(三)财务分析能够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市场经济多元化的时代,经营者和债权人主要关心的就是企业获利能力和投资回报率。这些财务状况指标是决策者对企业进行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而这些指标的形成恰恰就是进行财务分析的结果。因此,为了企业健康的运营环境,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财务分析工作一定要做到及时、准确、规律。(四)财务分析有利于风险管理企业良好运营需要多个部门同心协力地配合。假如一个部门出现风险,那么就会出现“多米诺”效应———对其他部门产生影响,从而对整个企业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销售部门的销售员做“私单”,就会对销售的业绩有影响,从而造成财务混乱,然后就会出现投资效率低下,所有影响最终会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障碍。因此,千万不要忽视或孤立任何部门,它很有可能为公司带来连锁反应。由此可见,企业对于风险的防范措施必须着眼于整体角度。由于审计部门的特殊性,它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活动,因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从更高的角度审视公司的运转情况,提前预防和识别风险,把风险的危害性降到最低,从而保证了企业的安全运营。

三、加强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

(一)加强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财务分析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和经营的利器,必须得到企业管理层足够的重视。企业管理层应深刻认识到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对优化企业管理结构的重要性;另外,在企业管理层全面认识到财务分析的作用背景下,财务管理人员要恪守职业道德,认真进行财务分析工作,保证企业利益不受风险侵蚀。

(二)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分析制度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是进行合理有序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条件。首先,财务分析制度要明确规定岗位设置和人员分配原则,要严格进行财务分析工作人员的筛选工作,优胜劣汰,杜绝道德败坏,素质低下的人员进入财务分析工作岗位,腐化企业核心;其次,将财务分析的目的和任务合理分配给分析人员,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统一制定工作质量评价制度,逐步完善企业工作。

(三)完善财务分析方法

1、健全财务指标体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来的财务指标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改进,建立更加完善的财务指标体系。比如根据行业的不同,财务指标的设计要能突显自身的优势。同时,要注意分析方法的采用,针对不同的指标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2、结合环境进行财务指标分析一般在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时,是通过现在数据和历史数据比较来判断业绩的涨幅。可是因为环境因素造成的指标上升,不完全具备判断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如通货膨胀等,都能造成业绩的虚假上升。因此,在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时,一定要考虑环境因素的作用。

第6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公立医院改革;大数据

随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所面临的外部政策环境及内部收支结构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医院精细化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随着公立医院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得医院拥有了海量数据。如何有效应用这些数据资源,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最终实现支持决策的目的是现代医院管理中财务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公立医院财务分析面临的背景环境

1.1医改政策推行,上级部门对于财务分析要求不断

提高《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规定:“医院应通过相关指标对医院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列明了具体分析参考指标。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了《公立医院预决算报告制度暂行规定》,增加了财政保障水平分析、医疗费用控制分析、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并提供了分析报告的模板。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委预算管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手册(第三版)》中,要求季度、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要及时提交医院主要领导,有领导签批并且有明确采纳意见。可见,随着医改政策的推进和医改方案的实施,上级部门对于医院财务分析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主要体现为分析内容的完善、分析报告的规范性以及财务分析对于医院管理决策有用性的要求。

1.2医院收支压力增大,内部精细化管理需求增加

近年来,公立医院的收入增速整体呈现放缓趋势。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以及物业管理和供热采暖改革等改革的推进,公立医院的支出压力不断增大。对于医院管理层来说,亟须精准的财务分析和预测来支持决策,从而达到内部挖潜,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对于医疗科室负责人来说,需要了解本科室的资产配置、日常工作量、人员结构以及成本构成等情况,以便更加科学地进行科室内奖金分配和进行下一步学科发展规划。

1.3医疗行业进入“大数据”时代,医院信息系统中存储着大量数据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医疗数据的类型和规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医疗行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大部分公立医院都上线了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影像采集系统(PACS)、电子病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不仅助力于医院管理效率的提升,而且产生了海量的数据,构成了医院的大数据资产。医院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增加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难度,但同时也为医院管理者获取更丰富、更深入的信息以及提供更准确的决策带来了新的机遇。

2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现状与存在问题

2.1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目前公立医院的财务分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对外报送的财务分析,这类分析一般有固定的格式和模板,如根据《公立医院预决算报告制度暂行规定》报送的预算分析和决算分析。另一类为财务部门给医院管理层报送的内部运营分析,不同的医院各有不同。一般会包括按月报送的日常收支结构及趋势分析、科室运营成本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等,专题分析如耗材使用情况分析、人员薪酬情况分析等。

2.2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

《公立医院预决算报告制度暂行规定》中提出:“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结构分析等。医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析。”这几种分析方法是公立医院财务分析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2.3公立医院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财务分析主要是针对现有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其主要优点是计算简便快捷、数据较容易取得,能够较好的反映医院整体运营的现状。但是,传统的财务分析也存在诸多问题[1-2]。一方面,由于财务人员所掌握业务数据和资料的有限性导致财务分析局限于会计核算数据,过分注重财务指标而忽视了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导致“就数说数”,与管理脱节;侧重于静态分析和事后分析而缺少有效的前瞻性分析,适时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滞后,缺少对风险防范和发展潜力的分析。另一方面,由于财务人员自身视野的局限性,导致很多公立医院的财务分析仅立足于本院的信息,忽视对所处行业大环境和同业间的横向分析,或是侧重于单项财务信息的分析而忽视了对卫生资源和其他相关经济信息的分析,不利于医院经营决策的定位。因而导致了目前医院财务分析整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和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3对于改进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的建议

3.1结合医改方案,不断完善财务分析的内容

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5〕38号)、《北京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京政发〔2016〕10号)等医改文件,笔者认为在医改新形势下,除了传统的预算、收支、资产等方面的分析,公立医院财务部门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如财政保障水平、医药费用控制情况、人员薪酬水平等财务相关指标的分析,以及患者来源区域结构、支付方式、病种构成等医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上级主管部门医改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提供参考和意见反馈,同时为医院科室的设置和调整以及医院整体资源的分配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以便医院能积极主动适应医改新形势。在财政保障水平方面,除了分析财政在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六大方面的投入外,还需要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的专项补助以及对于政府指定公益性任务(如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经费的安排和使用情况分析。在医药费用控制方面,建议从次均费用和费用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对照本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幅明确医药费用控制的目标,分析实际值与目标值差异的原因。同时,对于费用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药品和耗材支出,需要进行专项分析。通过对于药品、耗材的需求、采购和使用全流程的分析能够帮助管理者找到药占比和耗材消耗较高的原因,从而制定合适的管控措施。

3.2针对不同管理层需求提供不同侧重点的分析

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的财务分析主要侧重于提供给上级部门和院领导层面的医院整体的运营分析。随着信息化系统的完善,使得针对科室或者病区等更细一级单元的财务分析成为可能。只有将财务分析深入到业务科室,才能真正做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因此,需要针对每个科室,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按月或者按季度给临床科室领导提供本科室的预算执行情况、成本构成及趋势、门急诊次均费用、病种成本等财务数据,同时提供科室服务量变动、科室诊断疾病分类变化、科室用药情况以及物价政策变化等非财务数据,以便科室领导能及时掌握科室运营动态,发现科室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对于异常指标及时干预,不断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3.3借鉴企业财务经验,应用综合分析的方法

为解决传统分析方法带来的问题,可以借鉴企业的财务分析方法中的成功经验,探索能够动态、全面、系统的反映医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具有前瞻性和预测性的财务分析方法。如:杜邦分析法、平衡计分卡、KPI关键指标分析法等。杜邦分析法能将一系列财务指标有机结合在一起,揭示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解释指标变动的原因和变动的趋势[3]。平衡计分卡不仅仅选取财务指标,而是以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作为考评依据,通过两者的结合,从而全面考评医院的财务状况以及战略实现情况[4],因此,通过平衡计分卡指标分析法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医院整体发展情况。不同的医院应该根据不同战略目标和数据基础,选择适合的分析指标和综合分析方法。

3.4结合区域和行业特点,帮助决策定位

整体卫生行业经济环境的变动,医院所处地区的区域卫生规划,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其他医院的资源的配置情况等都会对医院的整体运营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财务分析时应该重视对卫生资源和其他相关经济信息的大环境的分析。同时,要加强对于周边地区的竞争对手的分析,从而帮助医院做好决策定位,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保障自身的竞争优势。

3.5应用信息化的财务分析决策工具

随着公立医院财务分析内容不断完善以及分析方法的改进,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工具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大数据”的分析需求。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给财务分析带来了新的契机,目前以HRP为代表的医院运营决策分析系统已经在公立医院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帮助医院实现一体化、可视化、多维度的财务分析。HRP系统对于财务分析的支持,在于其能够整合医院信息,并对现有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应用,通过对实时数据的分析,达到帮助医院进行决策分析的目的。其优势在于能够有效融合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从全局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来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并且其展现方式更加直观,利于非财务专业人员理解和应用。这不仅是现代财务分析的工具,更是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的发展趋势。财务分析能够帮助管理层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测未来,在医院的经营管理决策和医改方案制定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院的整体运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医改新形势下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求。因此,要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及应对医院管理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财务分析需要借助信息化的管理工具,不断完补充和善财务分析的内容,创新分析模式和方法,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和水平,真正提供“决策有用”的分析报告。

作者:杜曼 李翔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郭云波.哈佛分析框架下医院财务分析新思路[J].会计师,2015(1):26-28.

[2]李佳澧.新形势下医院财务分析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5):813-814.

第7篇

关键词:医药企业;财务分析;研究;工作水平

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对于医药行业的扶持不断加大,随着医药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竞争也面临着新的环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药行业的年产值增长率已经达到了20%,医药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状态。但是就目前医药企业的发展来看,在财务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医药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1]。这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不断优化自身的财务分析工作,对财务分析体系进行改进,实现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保障医药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意义

(一)提升企业获利能力

在企业考核体系当中,利润指标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能够将企业的获利能力呈现出来。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能够持续关注利润指标的现状,针对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盈利目标,同时强化经营利润效益以及毛利等指标的改善。在财务分析工作中,可以针对渠道效能、出账收入、资源消耗等进行分析,掌握其中效益水平影响的关键因素,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2]。与此同时,可以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实际情况,针对其盈利能力开展研究,持续改善企业的获利能力。

(二)控制企业成本

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其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有效应对市场竞争,成为了医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下,可以更好的明确企业各项资源的使用情况,同时强化对以往销售数据的分析,合理的调整产品布局,增加畅销药品的生产销售,避免出现过度的资源浪费,提升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3]。只有不断优化自身的成本控制,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项目、不同经营单元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避免出现资金闲置的情况。在进行评价分析机制构建以后,可以结合资金的使用情况,合理的调配资金的方向,对自身的投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提升资金的使用价值,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4]。在目前经济下行的阶段,资金成为了保障企业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只有做到合理调配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才能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取得优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提升绩效评价效果

在企业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借助其提供的各种数据,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清晰的掌握,比如现金使用流量、实际营运能力、负债情况以及盈利能力等指标,为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依据。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在财务分析的帮助下,能够对企业发展的原因与因素进行客观分析,推动企业改革工作的开展,增强管理能力,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五)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在不断提升,这就需要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能够从大量数据中掌握实际的运行情况,包括企业的利润收益以及成本支出等,从而制定合理的措施,对现有的经营与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弥补企业存在的各种短板,提升市场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达成更为便利,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能够掌握自己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实现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增强企业活力。

二、医药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内外部环境重视

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建立在外部宏观环境基础之上,不管是宏观调控政策变动、医疗系统改革,还是税率调整等,都会直接影响医药企业自身的发展。在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医药企业的经营呈现除杂多变的特点,这就要求其必须紧跟时代,迎接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科研水平、企业文化以及财务信息系统等,同样会对财务分析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在现阶段有些医药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中,重点放在了财务报表数据,对于内外部环境缺乏重视,并没有紧跟国家政策变动与行业发展趋势,造成其很难开展财务数据的横向对比,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5]。与此同时,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忽视了医药研发与企业经营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使得其所开展的财务分析工作缺乏全面性,阻碍了企业内部的协调。

(二)不符合企业战略决策需求

在企业战略决策当中,财务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不同阶段企业制定的战略规划,企业财务分析工作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自身的财务分析报告符合企业战略决策需求。但是在现阶段有些企业的财务分析,关注点仅仅局限在财务报表之上,缺乏对企业长期战略规划的分析,导致其很难实现战略管理与财务分析之间的匹配。在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部分医院管理者局限在财务数据经济含义层面,忽视了财务分析在战略层面发挥的作用。比如说在进行利润率计算的时候,仅仅从企业销售能力与成本管理水平出发,并没有以此为依据,为企业营销战略制定提供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医药企业开展的财务分析工作无法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甚至出现了相悖的情况,很难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受制于财务报表信息

医药企业在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对所收集到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尽可能的得出准确的结论,服务企业的管理决策。这就造成财务分析的结果会受制于财务报表的信息,如果无法保障信息的可靠、真实、完整,则很难获得预期的分析效果,一旦出现信息错误,则会造成财务分析产生错误结论,进而使得企业产生错误决策。从现阶段所开展的财务分析工作来看,通常局限在财务报表信息方面,但是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比较有限,更多的体现在货币数据变动与规模方面,但是针对企业管理效率以及销售渠道等信息,缺乏完善披露,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完整。在财务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医药企业所开展的财务分析工作无法将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呈现出来,对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优化产生了严重制约。

(四)财务分析方法滞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在不断提升,为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必须要转变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积极的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与设备,发挥财务分析工作的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我国推行会计电算化已经多年,大多数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工作的融合,发挥出了十分明显的作用。但是针对一些中小企业或者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企业来说,其自身的财务分析依旧停留在传统手段方面,这就造成其在财务分析全面性与准确性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在目前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财务分析结果对于企业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采用先进的财务分析方法,则很难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财务分析指标问题

通常来说,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指标构建的时候,需要以财务报表的数据信息作为依据,在进行大量计算以后,获得最终的数据,但是并没有与质量因素形成融合,造成其所制定的财务分析指标无法将其自身的真实财务状况呈现出来。在财务指标当中,许多比较工作仅仅从横向上进行比较,这就造成管理者无法掌握实际财务情况。在现阶段的财务分析工作当中,行业划分存在许多不明确的情况,这就造成其缺乏统一的标准,代表性不足。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出现了许多改变,如果仅仅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无法对复杂经济活动开展准确全面的分析,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医药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水平提升措施

(一)强化环境分析

医药企业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在内外部环境基础之上,从而保证自身财务分析内容的全面性。在部分医药企业的财务分析中,并没有对宏观环境进行分析,造成其自身的结论不适应环境需求。这就需要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角度出发,借助PEST模型,针对医药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为医药企业的发展奠定坚持基础。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家对于医药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需要密切关注国家的政策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保证自身发展与国家政策相适应。与此同时,必须要强化内部环境的分析工作,不仅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计算,同时需要掌握企业自身的管理现状以及内部组织结构等,强化内部环境掌控,做到内外结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坚持战略导向原则

在现阶段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从自身的产业优势出发,明确战略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其自身表现出经营周期长、科技能力强以及投入多的特点,这就要求其在进行战略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应该从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出发,提升战略目标的可执行性。在这种情况下,医药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战略导向原则的基础之上,财务报表数据指标的分析工作必须做到全面、准确,不仅需要对其中所呈现的利润成本联系进行考察,同时需要对财务数据的变动趋势与预期进行分析,保证企业现阶段的经营状况符合战略目标。只有实现财务分析与战略目标之间的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出财务分析的作用,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提升医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优化信息质量识别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水平受到了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这就需要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中,必须要实现自身信息质量甄别能力的提升。首先,医药企业需要从自身的经营特点出发,在掌握货币资金项目的同时,强化应收账款、存货以及固定资产项目的分析,同时分清主次,重点分析一些关键项目,保证关键信息能够纳入到企业财务分析系统中。其次,在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自身的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同时需要增强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开展横向比较,衡量自身在行业内的位置,此外需要结合历史数据,开展纵向比较,掌握企业的经营现状。最后,对指标分析层次进行优化,在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的同时,探究企业的风险性、盈利性以及增长性,对数据背后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准确把握自身的经营现状,提升财务分析工作水平。

(四)引入先进财务分析方法

在医药企业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中,必须要引入先进的财务分析方法,弥补以往财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在财务分析中,需要将以往滞后的财务分析方法剔除,为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实现财务分析结果质量提升。在开展财务分析中,需要开展本行业同规模企业的横向比较,明确自身存在的差距,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其次,将分析指标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借助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手段,积极的应用比率分析与比较分析,实现不同指标之间的互补,保障财务分析工作的高效、精准。最后,积极的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实现财务分析可靠性与准确性的提升,弥补传统财务分析方法中存在的弊端,实现财务分析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五)强化财务分析人员素质建设

医药企业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必须要不断提升其自身的素质建设工作。首先,强化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客观来说,财务分析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必须要合理的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包括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以及统计学等,这就需要强化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开展专业知识培训以及再教育工作,在实现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增强判断能力与分析能力。其次,积极的应用先进信息技术与设备。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在便捷的财务软件与工具支撑下,实现了财务分析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支撑。最后,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需要保持足够的职业道德修养,医药企业必须要强化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在实现道德品行提升的基础上,开展自我约束,保证财务分析工作的数你开展。

(六)提升财务分析重视程度

在现代医药企业发展中,从管理层角度出发,必须要提升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自己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开展积极的部门沟通与协调工作,实现财务信息收集与分析效率的提升。在财务分析中,各个部门必须要开展积极的配合,尊重财务分析人员的劳动成果,发挥出财务分析结果的作用,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财务人员需要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价值形成正确认知,积极的投身到财务分析工作中,实现财务分析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准确的财务分析结果,改善企业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医药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财务分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就目前医药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来看,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忽视了内外部环境的重要性,没有与企业的战略需求相契合,影响了自身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要不断优化财务分析体系,加强对内外环境的分析,从企业战略需求角度出发,识别优质的财务信息,发挥出财务分析工作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提高企业风险管控水平的路径研究—基于企业财务分析[J].财会学习,2019(25):2.

[2]杜俊波,王斐菲.哈佛框架下中医药行业财务分析——以D公司为例[J].北方经贸,2019(9):88-89.

[3]诸业霞.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千金药业为例[J].经贸实践,2019(1):55.

[4]呼妙炫,王辉龙,都晓春.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中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20(4):628-635.

第8篇

关键词:HRP系统;财务分析;作用

医院财务分析是一定的财务分析主体以医院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方法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运营成果、财务风险等财务总体情况和未来趋势的分析与评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公立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院运行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科学合理地分析与评价医院的运行情况,对于医院实行有效管理、提高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传统的医院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一)重视不足,医院财务分析人员的地位不高据相关调查,我国有些公立医院基本不做财务分析,有些公立医院一年只做一次简单的财务分析,其认识不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有些公立医院的领导和财务人员认为,医院所有的财务都是在自己的全程参与之下形成的,情况清楚,无需再做什么财务分析。公立医院管理层存在诸多思想上的误区,财务人员的地位不高、缺乏话语权。

(二)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够,分析目的不明确目前,公立医院的领导大部分重医疗业务、轻财务管理;重收入、轻支出。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工作对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不善于通过财务分析来全面加强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影响了财务分析的开展及作用的发挥。财务分析的开展往往整体运营分析与行业横向比较缺少,难以洞察公立医院的发展机遇、管理缺陷和财务风险。

(三)财务信息化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着财务分析的水平随着20世纪“金卫工程”的开展,公立医院的财务信息化技术已由单机业务处理软件阶段、核算型软件阶段、管理型软件阶段到了全面企业管理软件阶段(MPR、MPR2、ERP)。在2013年以前,我院处于HIS(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阶段,全院缺乏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医院各个子系统之间相应的数据路径尚未建立,还处于“信息孤岛”状态,财务分析只是对过去的历史资料进行,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的财务分析结果存在着反映内容的缺陷,其反映是静态的、滞后的,只能作为预测未来的参考。HRP(HospitalResourceplanning)即医院资源计划,其理念来源于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它是一个将人、财、物等核心资源围绕核心业务,有计划的去安排利用资源的过程。HRP系统是一个兼顾业务与管理的互联互通系统,在支撑医院管理的同时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HRP系统可分为材料物资管理、资产设备管理、科室成本管理、人力资源、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11个模块。

二、HRP环境下财务分析的优势

(一)成本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基础,是由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有机组成的统一体系。而成本核算又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处在HIS医院信息系统阶段的财务分析虽然在收支平衡、预算决算等方面存在着传统的优势,但在成本核算方面远不如HRP系统。在成本核算中,公立医院可以从HIS系统、物资管理、工资管理、财务账务等子系统中提取以科室为单元的直接成本(人员经费、材料物资、资产折旧、药品费和其他费用等数据)进行归集,科室公摊直接成本的分摊(科室人数,房屋面积、床位数、门诊量等分摊基准)也能直接方便的取得。但在医疗成本方面,HRP系统支持与HIS系统、财务管理模块、成本管理模块、材料物资管理模块等子模块的相应统计路径已经建立,可以直接高效地获取成本归集和分摊基准数据,反映更细化的核算单元、更多样的收入分配、更精准的直接成本归集、更复杂的间接成本分摊,从而为真正实现“四流”(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合一及“四化”(财务业务化、财务成本一体化、预算绩效一体化、内外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HRP环境下,对财务数据和医疗数据的整合后进行分析,从而把握医疗行业微观形势与发展趋势,为公立医院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例如:我院在2013年就在财务分析指导下进行神经外科分科的探索,与传统财务分析相比,加入医疗数据后的财务分析,更具实际意义。我院通过3年内进行神经外科的病症种类、治疗成本、治疗周期、治疗效果等参数研究,得出细化分科的依据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分科后的神经外科,一分为二、互为补给、各有所长。经济收入每年呈10%的递增趋势,社会效益良好。

(三)HRP环境下,公立医院通过对医疗数据中潜在的财务数据的分析,找到优势与差距,及时调整科室发展方向,弱者变强,强者更强,从而使全院的发展处于相对齐整的步调。例如:我院痔瘘科,从全院收入最低的科室(每月仅有数千元)到调整转型后的强势回归(全年收入达到数百万),一方面与院领导的重视有关。前期财务科就痔瘘科两年来的治疗人群、病种、治疗成本、治疗效果、治疗周期的数据进行了梳理,然后又与普外等院内传统优势科室、上级医院同一科室进行了横纵向比较,找出差距,与科室一起制定下一步发展的计划;另一方面,也与科室领头羊的“技术创新留人、护理服务暖人”的理念有关。技术始终处于荆门地区前列,再加上医疗与护理团队的齐心和力,很快就扭转了先前的劣势局面,一跃成为我院经济收入较高的科室之一,周边城市的病人也纷至沓来,科室发展喜人。

(四)财务分析在医院管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一职能的实施需要大量医疗数据和财务数据的融和做支撑。例如:我院原来反映外科太忙,从上午8点到下午4点在做手术,通过分析计算各个医生做同类手术的时间差别,计算每种手术的平均时间,从而制定了手术标准程序,规定每种手术最长和最短时间。不但克服了忙乱,而且,使手术量平均每天增加了30%--40%,劳动价值收入增加了30%,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五)通过对HRP的临床医学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可使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更加及时和高效。医护人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中查询到病人以往的情况,各种检查报告可时时传送到医生手中。财务人员可以根据病种、治疗方案、医疗效果等多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对未进行货币化的部分有针对性的分类矫正,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型标准,使财务数据的比对更完善准确。同时,也为应对下一个阶段的医保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六)HRP系统可为医院的科学化、数量化提供技术保证,可以使各种先进的管理控制技术得以运用,从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发展。例如HRP系统可为管理者全面监控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况,供决策者参考。

(七)在HRP环境下,将医疗数据与财务数据结合和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某一科目下的财务状况精确把握,使医院医疗系统的风险评估可以精确到基本类型以及治疗方式等。

三、对策与建议

我国公立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已经达到了以诺兰模型为参考的数据管理阶段,在此阶段中,将更侧重于对各种数据的总体管理及结构化的系统分析,以便抽取出具体的管理信息及为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财务人员的日常职责由原来的凭证录入转为对凭证的审核和监督,对经济活动的预期和分析。财务的管理功能进一步向前延伸,这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于HRP环境下的财务分析对公立医院发展的重要性,财务人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认识HRP系统对医院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及时转变观念HRP系统给人带来的是文化上的碰撞,是对原有薄弱的管理基础的挑战。每一个参与者在HRP的不同实施阶段的角色都是不同的。所以,能够按期实施HRP系统集成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也是需要一支高效实施的团队才能完成的过程。

(二)群策群力,继续深化HRP系统下的全成本核算考虑到医疗项目定价,取消药品加成后财政的补偿以及医保付费方式谈判中,相关部门可能要求医院提供相应的成本数据,医院经营管理和效益分析评价也需要成本数据的支持。建议加大成本核算力度,成立成本核算领导机构,相关职能科室共同参与、共同配合,完成成本归集工作,完善科室划分,提供准确的科室成本核算资料,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三)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分析信息和引用信息的能力,重点是加强对HRP系统环境下医院运营成本的分析能力在控制床位规模和人均费用上升比例的环境下,建议医院进一步重视缩减成本开支的力度,尝试对部分成本开支在历年数据的基础上予以外包,在完善成本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设备和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对产出无明显效益的设备和项目的投入在可行性论证环节予以剔除。扩大医保单病种结算比例,加大医保基金回笼力度,对医保农合回款率较低的医保农合定点机构,经测算接近亏损临界点的建议不再续签合同。

(四)重视信息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学习,积极创立学习型财会部门。

(五)准确把握业务流程重组,不断优化工作流程,简单的手工输入人员减少,增加财务分析、预测的财务人员。

(六)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为财务的基础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1.效仿银行对每张原始单据实行电子扫描,建立财务资料大数据库,上级部门的各种检查通过上传电子档案方式提供,减少人力、物力消耗,提高效率。

2.除经办人和科室负责人需在原始单据上签字以外,其他审批手续通过电子审批方式完成。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院财务与会计实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

[2]湖北省财政厅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03).

[3]段春阳.公立医院财务信息化系统发展方向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杂志,2015(04).

[4]曹建文刘越泽.医院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第9篇

(一)计量基础的影响及对计量基础的调整

1.非流动资产使用公允价值进行分析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对存货、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项目在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从一定程度上使其账面价值更接近于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但同时规定,对于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上升的资产其账面价值不能超过未计提减值准备的价值,这就使得价值上升的资产不能体现在会计数据中,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企业实际状况。对此,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可以根据自身状况,有选择性地将涉及到资产数据的指标(例如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以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值得注意的是:

(1)由于其他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不容易可靠地获取,所以该方法更容易在企业自身的趋势分析法中得以应用。

(2)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房屋、建筑物的公允价值存在虚高和不合理的现象,这一点也可从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可以采用成本法计量中看出,所以,建议对该资产采用账面成本。

2.重视可供出售债权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评价可供出售债权性金融资产是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在持有期间有意图进行出售且期末按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的债权性金融工具。由于其计量属性特殊的缘故,如果公司持有该种类型金融资产数额较大时,有必要在财务分析时对其单独进行分析。在对可供出售债权性金融资产进行计量时,其采用的实际利率是初始确认时确定、在持有期间固定不变的,故可以将实际利率作为财务分析的标杆。会计期末或准备出售该金融资产时,可通过当前账面价值、剩余持有期间、剩余持有期间利息以及期末价值(面值)确定当前内含报酬率。如果当前内含报酬率大于实际利率,说明该金融资产存在减值;反之,则金融资产价值上升,公司可以此判断应出售或继续持有该金融资产。

3.利用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进行分析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及根据市场价值计算出来的净资产收益率更能真实地衡量出股东资本现时的使用效益。诸多公司股市总价值远远高于净资产账面价值,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良好运营带来了巨额的自创商誉。因此,对涉及所有者权益的指标(例如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权益净利率)可以将股本以市场价值代替账面价值,更能体现股东对投资的意义。

4.区别对待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财务预测及绩效评价的影响在进行财务预测及绩效评价时,财务人员应对是否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营业利润的影响予以区分,即这些可预测性小的项目是否应影响预测与预算、是否代表了管理层的经营业绩,以此保证企业正常财务管理循环。

(二)增强数据的精确性

1.剔除非真实资产数额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是企业当期持有的、且预计能够在未来带来经济流入的资源。然而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项目虽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但这些项目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需要在财务分析时从资产总额中扣除。

2.精确计算平均余额当财务指标同时涉及时期数(利润表科目)和时点数(资产负债表科目)时(例如,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由于外部报表分析人得不到详细的数据等原因,资产负债表科目常使用年初数和年末数的平均数,这样会导致数据不准确情况的发生,特别是全年数据变化较大或有季节性因素在内时,获取数据的意义大打折扣。

3.区分经营性资产与金融性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然而,总资产中诸如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对外投资资产形成的是投资收益而非营业收入,所以“总资产周转率”这一指标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经营性与金融性资产周转率。

4.重视经营性收入与经营性成本的关系在衡量企业的盈利状况时,除了常用的销售毛利率与销售净利率外,企业还应重点关注另外的一个指标——销售利润率。因为销售毛利率只考虑了与直接成本相关的费用,而未考虑相关必定发生的营业税;对销售净利率而言,净利润中扣除了一些非企业业务相关的费用项目,造成了口径不一致。因此,销售利润率更能反应企业销售获利水平。

二、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与分析

(一)非财务信息的意义

1.全面、系统地认识企业财务状况每个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格式是相对统一的,而企业内部因素却千差万别。就内部环境而言,企业是否注重产品开发、技术更新、经营水平是否提高、本年是否有意调整资本结构等等,这些都是分析、评价企业运营状况的因素。然而,这些因素不方便予以量化,需要文字说明,才能得出更为准确的财务分析评价结论。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高负债但低风险的例子:企业可能流动负债较高,从财务指标来看短期偿债能力面临威胁;但是,如果该公司名誉好声望高,很可能获得银行贷款来偿还当期债务,或者作为子公司得到母公司借款等等。

2.便于发现问题的原因就财务指标的数字论数字,很可能不能发现运营中的问题所在,此时就需要辅以非财务信息,找出真正问题所在。例如从趋势分析法来看,某企业本年与上年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增长幅度相同,仅从数字来看很可能得出“企业营收稳步增长”的结论,然而实际情况是当年的原材料的价格比上年有较大的增长,在本年加强了成本控制,且销售能力显著提高。

3.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从国外知名企业的年度报告中不难看出,其很大篇幅都是介绍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包括企业使命、公司现有产品及服务介绍、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职工福利及培训情况和环境保护及公益事业等等。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是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顾客。

(二)非财务信息披露与分析面临的问题

1.财务工作过于繁重财务工作是一项精准、繁杂的工作,平日中各项单据审核、月末各项预提、待摊、结账以及众多管理用报表编制等工作,都占据了财务人员的大量时间。此外,如果发现某个数字对不上,很可能需要花费大量额外时间去找出出错的地方,量化的财务分析工作都很难高质量完成,何况充分披露非财务信息。

2.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与沟通受阻相对而言,非财务信息不像财务指标那样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分析才能得出结论,非财务信息比较直观,很容易就能解释财务指标反应出来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财务人员拥有非财务信息,但只有在管理高层提出问题时给予解释,一般不有意披露这一信息,使得外部报表使用者很难获取与企业最相关的非财务信息。

(三)完善披露机制,调动企业主观能动性

作为财务分析的重要信息,实际工作中披露企业非财务信息也面临着许多实施可行性问题,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并非财务部门就能完成,通常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倡导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激励员工积极配合,把财务分析作为自我提升的方法,充分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三、改进后的财务分析方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利用内部刊物

内部刊物是解释改进后财务分析方法如何工作的途径,更是财务分析中获取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来源。很多大型企业都拥有内部刊物,定期公布企业各部门的最新进展与动态,是财务分析人员取得非财务信息的一手资料。同时,财务分析人员更应借助内部刊物宣传非财务信息在改进后财务分析方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保证新方法的开展与实施。

(二)提高员工计算机能力

如果说分析非财务信息是财务分析的较高层次,那么财务指标分析则是普通员工的日常工作内容。很多企业将大笔资金投入软件购买、计算机软件功能已经很强大,但软件模块的使用效率很有限,通过软件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是依靠财务人员复杂的计算才得出的,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后续培训不到位,这一点需要给以足够重视。

(三)聘请专业咨询公司

第10篇

一、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投资决策水平较低

目前,有些企业疏于对投资决策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更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始终处于低下的状态。不仅投资管理水平低,而且在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盲点。这些企业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的制约与束缚,未能将企业管理与市场经济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始终深陷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窠臼。更有甚者,一些企业违背财务管理的科学规律,随意上项目、铺摊子,只注重投入,却忽略产出,致使投资效果不明显,经济效益无法保证,严重的还有可能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

(二)资金管理问题颇多

现阶段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资金方面的缺口,而这个缺口并非仅指资金的总量,同时也包括了资金的循环不畅。产生资金周转不灵的主要原因是资金管理存在严重的问题,公司在资金的回流过程中不仅速度慢,而且周转时间较长。企业如果要确保正常运营就不得不向银行贷款,而在本来资金就被占用的情况下,又发生大量的债务,企业的发展就难以为继。除此之外,一些企业还存在着预算外资金,这就让资金循环于体外。这种情况不仅置财经法规于不顾,而且还会造成企业资金流转困难,严重的还有可能触犯法律。

(三)成本费用管理不严

个别的企业一旦有点积累就往往用于非生产性开支,这其实是一种短期行为。更加严重的是,有些企业明明已经出现了亏损,但是依然不加节制,随意支出资金。还有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不科学,甚至原材料消耗的定额都不明确。考核无奖惩机制、设备无管理机制、成本无核算机制,这是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表现的突出问题。

二、市场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融资遭遇瓶颈

当前,以合伙的形式进行投资,这是中小型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不仅在注册资金方面金额有限,而且在资本的实力方面也不占优势。加之企业在成长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是大多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发生资金的短缺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技术水平低、经营绩效差,而且在财务管理的制度层面还不够完善。比如在信息公开方面还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公开的程度也十分有限,因此,这也是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能够用来充当抵押物的资产有限,这就导致企业融资缺乏担保方面的支撑。当前的中国,极其缺少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专门金融机构,而通常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没有体现出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政策倾斜,这也让中小型企业在融资上无形中增加了难度。

(二)企业财务管理缺乏精准的目标定位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财务管理只有这样一个目标。可是许多中小型企业往往缺乏长远眼光,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寄希望于尽快收回投资成本。这就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缺少一种长远的规划,没有促进持续发展的远景目标。本来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就先天不足,又背负了过多的债务,这就导致本就居高不下的成本额度更高了。财务方面的压力也会相应地增加,支付能力也变得更加脆弱,财务管理陷入窘境。在这种情况下,若盲目加大融资力度,就会在投资的方向上出现大的失误,严重者会将企业置于倒闭的边缘。

(三)缺乏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科学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想使自身沿着科学的轨道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财务分析活动。只有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更为有效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症结,寻求企业发展的新路子。中小型企业在会计报表上的准确性与真实性都不高,这与企业规避税务风险有关,但即便如此,其财务分析在方法上存在着不够科学的一面,表现为一些财务核算仅仅出于形式的需要,没有真正发挥出这种核算机制应有的作用。

(四)抵御财务管理风险的能力不足

一些企业在控制费用、降低成本方面缺乏有效措施,在企业的经营中对固定资产、半成品、原材料等缺乏有效管理,导致较为严重的浪费。此外,在预算方面管控不利,导致原材料的采购消耗过大。员工发挥的作用普遍不足,这是导致人力资本浪费和人力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对企业产品价格的准确定位带来不利因素。假使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不仅产品的市场份额难以得到提升,而且在市场的前景不被看好的前提下,要想赢得市场营销的主动权比较困难,这就会导致企业的经营越来越艰难,倒闭将无法避免。

三、市场经济形势下强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突破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

对于企业而言,没有资金就没了命脉。特别是对那些资金紧缺的中小型企业更是如此。因此,中小型企业必须设法突破瓶颈,增强自身的融资能力。

1.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国家应适当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同时拓展渠道,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一方面加大风险投资力度,一方面推进直接融资的进程,积极探索经验把中小型企业尽快打造成上市公司;也可汲取国际国内的成熟经验,通过第二板块市场开辟,让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

2.构建完善的担保体系。对于担保机构在地方的建立,必须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应有的支持。要建立起涵盖国家、省、市及其他级别的担保体系,确保该体系的多层次性。所涉及的业务不仅应该包括担保内容,也应该包括再担保的内容。这种担保体系的底层关键是地市级体系,最主要的要靠省级担保体系提供引领,通过信用系统的完善为融资提供支持。

3. 强化财务管理机制。就企业本身而言,必须以强化财务管理为核心,积极促进技术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经济效益提升的基础上,促进财务管理体制科学化、规范化,为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创造条件。

(二)精准锁定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要想有序推进,就不能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有了这样一个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才有正确的方向,无论是财务管理工作还是其他管理工作就会脉络清晰、有条不紊地推进。

1.理顺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必须厘清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理顺长远与当前的利益关系,实施好长期与短期的发展战略,使企业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活动稳健开展。

2.强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减少无效的、盲目的投资,一定要使各项投资活动建立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于所投资生产的产品到底在市场上的营销势头如何,必须以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为基础。

3.提高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离不开财务活动的有效管理,这就要求建立起系统的财务管理基础资料,以此为决策者科学分析既往和精准谋划未来奠定基石。在此基础上,经营管理者必须主动提升风险意识,自觉化解经营风险。

(三)促进财务分析机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对财务报表里的各方面数字都要进行前后比较与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差距、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可采用比率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尤其是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发现其在同行业中的不足。通过财务分析机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对行业未来与企业未来进行科学判断,掌握行业及企业未来的总体趋势,以此确定企业今后的经营方向。

(四)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前提是成本要实现最小化。也就是说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经营利润的提高。产品市场价格瞬息万变,企业必须严把原材料采购关口,实行比价采购,确保原材料成本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进行技术革新与挖潜,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以低成本运营形成价格优势,进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五)提升专业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

必须要依据会计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进行选拔任用,坚持持证上岗制。拓宽培训渠道,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始终接受最先进的会计理念,不断与时俱进。建立科学规范的考评体系,实行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业务创新意识,同时增强其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履职创新的能力。强化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预防财务管理人员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让财务管理活动在一个安全平衡的环境内中运行。

第11篇

财务分析以财务报告为主要依据,结合企业其他相关资料,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为企业关系人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用的经济信息。它不只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还直接服务于企业的一些重要决策,因此,重视财务分析可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财务分析一般采用比较分析法,主要利用相关财务比率指标的比较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这些指标表面上分别反映企业各项财务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其实很多指标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一个指标可以同时反映企业多个方面的状况,或者多个指标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某项财务能力,为企业和其关系人提供更可靠的决策信息。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及常用指标

企业在财务工作中会自然建立一些经济利益关系,每一个关系人对企业的关心角度不同,虽然有一些共同的利益和目的,但是他们通过财务分析来了解企业的侧重点不同,比如投资者主要关心企业的盈利和发展,债权人主要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管理者关心企业的全局,但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企业的营运能力等。每个关系人关心的能力都能用企业的某些指标表现出来。

(一)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指标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指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 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 流动负债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指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负债股权比例=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二)运营能力分析主要指标

存货周转率(年周转次数)= 年销售成本÷年平均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年周转次数)=年赊销收入净额÷年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年周转次数)=年销售收入÷年平均流动资产占用额

固定资产周转率(年周转次数)=年销售收入÷年平均固定资产占用额

总资产周转率(年周转次数)=年销售收入÷年平均资产占用额

(三)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指标

销售净利率=年净利润÷年销售收入净额

净资产收益率=年净利润÷年平均净资产

三、财务指标分析及其内在联系

(一)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三个财务指标中,前两个的公认标准是1,现金比率的公认标准是0.5,即每1元的短期债务有相应的1元的流动(速动)资产或者0.5元的现金等价物来偿付,这样就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比较强,债权人可以放心地将钱借给企业,风险较小。而对于筹资企业来说,这个指标较大反映偿债能力强,但是如果指标值过大说明企业相对流动资产比例过大,众所周知,企业资产分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其中长期资产流动性差但是盈利性强,而流动资产则相反。过多的流动资产会造成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因此这些指标并不一定越大越好。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前两个指标的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企业总资产的资金来源有两个:负债资金和自有资金。其中负债资金成本相对比较低,但是还款压力大,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负债资金越多,企业财务风险越大,偿债能力越差。最后一个指标是利息保障倍数。表面上,这个指标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指标如果比较庞大,也说明是息税前利润相对于利息费用大得多,即盈利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债务资金相对较少,这就意味着自有资金比例较大。虽然财务风险降低,但是一般情况下自有资金成本较高,这样会增高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因此,这个指标也要适当才行。

(二)营运能力分析 在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中,有两个意义。与同行业的一定水平比较,如果企业的该项指标值较大,说明企业的营运能力很好,资产周转情况良好,使用效率高,可以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反之说明企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有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的该项指标与其他企业比较表现过高,考虑到分子和分母的关系,有可能会出现分母指标相对过少的问题。比如说存货周转率过高有可能存在存货短缺的问题,应收账款周转率过高就有可能是信用政策过于严格导致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或者固定资产周转率过高有可能存在资产结构失调的问题,即长期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比例不合理,不管是长期资产还是流动资产,比例过高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问题:长期资产过多,企业盈利能力增加但是偿债能力降低;流动资产比例过高又会导致企业虽然增强了偿债能力,但是盈利能力下降。而总资产周转率过高则说明企业有可能没有及时拓展市场,不能把握住良好的商机,会丧失一部分可观的经济利益。因此,不管哪个指标过大或者过小,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营运能力管理,因为营运能力的强弱既影响企业的的偿债能力,又决定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发展中的核心能力。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有很多,只列举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它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也间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这个问题下文将进一步剖析。盈利能力指标分析相对很简单,因为分子的收益是在一定分母基础上的,即企业在收入或者资产一定的情况下,收益越多说明盈利能力越强,反之也成立,在这里不再赘述。

(四)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分析

(1)企业相关财务能力指标所反映的财务能力关系。反映企业各项财务能力指标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一是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从企业偿债能力来讲,相关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当企业运营能力较强时,盈利能力会增加,当资金利润率大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财务杠杆利益,并且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而较高的偿债能力指标反映企业债务资金相对较少,不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进而违背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因此,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指标时要结合企业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它们之间是互相关联和影响的。如果企业运营能力及盈利能力较强,偿债能力指标即使稍微偏低,依然可以保证企业有较强的长期还款能力,债权人的利益有足够的保障;反之,如果企业资金运营出现了问题而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即便较高的偿债能力指标也不一定能保证债权人的利益。

二是营运能力分析指标。在一定意义上,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指标较大反映了企业对资产的高效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此类指标越大越好。当资产周转率较高时,说明企业对资产的利用率很高,并且能一定程度地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从而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但是同时,企业资产如果周转过快有可能说明企业投入资金不够,造成市场缺失,损失相应的经济利益,即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这也是违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

三是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因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是在一定投入基础上所形成的收益,所以该类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类指标同时也能反映和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企业盈利能力强,说明企业资金运营效果好,资产利用充分,并且对企业偿债是一个有力的保障;反之,企业盈利能力差,说明企业运营出现了差错,不仅减少自己的经济利益,还会降低偿债能力,提高债权人的资金风险。

(2)杜邦综合财务分析法。杜邦分析法是利用企业各种财务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综合评价企业的绩效。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这样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资金运营能力。

杜邦分析法说明净资产收益率受三类因素影响:销售利润率,反映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反映营运能力;权益乘数,反映偿债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权益乘数(总资产÷权益)

如果净资产收益率不够理想,杜邦分析法可以找出影响它的因素。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变式1得到:

净资产收益率= (净收益÷总权益)× (总资产÷总资产)

= (净收益÷总资产)×(总资产÷总权益)

=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

变式2得到:

净资产收益率= (净收益÷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总权益)

= 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杜邦分析法是利用几种主要财务比率指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将若干个用以评价企业经营效率和财务状况的比率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并最终通过权益收益率来综合反映,这样有助于企业管理层更加清晰地看到净资产收益率的决定因素:销售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债务比率,其实反映的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给管理层提供了一张明晰的考察公司资产管理效率和是否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路线图(见图1)。

(3)常用财务指标和其他相关指标的结合分析。上述财务指标要素是从企业财务报表中可以直接得到。但是在实际分析企业财务能力时,为了对企业的财务情况有更深入细致的了解,还需要结合一些其他指标对企业做出更精准的判断。如对盈利能力指标分析时不能只看盈利能力指标的大小,还要计算分析盈利结构指标,盈利结构指盈利的各项内容所占比例。一般情况下,经营业务利润应该占盈利的绝大部分,才能反映出企业是处于正常的营运中,如果营业外收益在盈利中占主导地位,即使盈利指标很大,其实也已经揭示企业经营出现了严重问题,几乎靠变卖资产度日了,这样下去企业的偿债、运营、盈利目标在不久的将来都会搁浅。当然,在分析盈利时还可以结合相关成本费用结构,制定各项成本的控制措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也影响其他财务能力的综合提高。最后,建议企业在使用财务指标时,要结合企业其他一些资料综合分析,如结合报表附注分析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结合企业其他非财务信息如市场份额、经营风险等来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从而对企业财务情况有一个准确的掌握,为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打下优良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管理特征;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观念不创新

大多私营企业不重视管理部门对企业财务的管理,他们也不理会社会如何评价对私营企业财务的管理。同时他们在经营理念上也有着误区,某些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长期经营的观点,在观念上十分顾虑私营经济,他们不了解私营经济要长期存在的原因,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也没有创新财务管理。

2财务人才不全面

笔者调查了解到,有些私营企业对当前的市场竞争形势还没有看清楚,当前企业的市场竞争就是企业的人才竞争,而我们有些私营企业对人才的引进问题不够市视,认为自已的企业规模不大,技术要求不高,引进人才还要花费一笔费用,认为不值得。

3财务融资不畅通

有些私营企业在多家银行开户,资产多次抵押,财务报表作假,业务操作不透明,致使企业形象扭曲,与各银行沟通不畅。因此银行加强对私营企的货款调查、贷款审查、贷后督查监管力度,特别是贷款后的动态跟踪管理。个别企业货款的使用和企业的财务情况掌握不够,监管困难,由此带来银行对私营企业放贷款阻碍,直接造成私营企业融资困难。

4财务控制不严格

往往由于私营企业规模不够大,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体系,对财务缺乏完整严密的监督约束,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制度失效,继而造成企业内整个财务监督系统处于失控状态。另外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过关,对财务控制不利,使得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慢,经营利润率低。

5财务分析不深人

以个人或家族式管理的私人企业,管理者喜爱以自己的经验解决问题,使得财务管理人员根本就不能发挥其专业优势,对整个财务管理系统没能很好的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反倒制约企业财务深入管理、严厉控制、核算真实。这样一来影响企业产品定价不准,无法找准市场定位,从而造成决策失误,费用超标,利润递减,最终造成资源的浪费。

6财务分配不均匀

总体来说,中小型私营企业最大的股东就是经营者,他们自己出资,自己经营,这样获得了经营管理目标明确但也由于公司在利润分配时没有优先考虑积累,而经常强调非生产性投资方,因此易受短期利益的影响,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尽管公司法中的“公司财务会计”这一条中的利润分配中明确规定:公司一定要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而企业的权力机构自行决定是否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目前,许多私营企业根本并不愿提取这项公积金,其中的因素很复杂,究其根本因素是许多私营企业领导缺乏长期经营下去的目标,一般企业都是开业两三年以后就停止运营了,然后继续重新登记设立一个新企业。

7财务回报不乐观

许多中小型私营企业主要经营的是低附加值产品,很多都靠廉价劳动力。工人工资高点的仅有两千多元,工人经常早上七点半上班,下午六点下班,一个半小时是中午休息时间,这都是是剥削工人获取的利润。无法创新产品,也没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企业领导的有限的留存收益和股本投入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公司的资金营运能力和投资处在低水平,只能小规模经营,因为要尽快加强资本运作,唯有追求短期目标,不能考虑扩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技术水平,也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解决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对策

1创新财务观念

和财务会计管理直接相关的包括经营资金不足、企业资产流动性下降、资产负债率过高、盈利能力下降和债务负担过重等。因此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应树立风险观念,居安思危,提高风险意识。总体来说,要认真进行动态分析,认真探讨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状况,让企业在理财活动和生产经营中能提高灵活的适应能力。

2引进财务管理人才

人才战略是现在各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环节之一。现在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媒体控件”的无限扩展和“电了货币”以及“网上银行”的运用,财务人员既要学会“做账”,也要提高相应的业务技能、还要熟知掌握相关金融、管理和法律知识,并善于表达和交流。身为一名现代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经验,掌握各种财务报表、预算管理、财务分析、良好的判断分析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提高创新技能,企业招聘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就是在对企业实施软技术的管理。

3拓宽财务融资渠道

从私营企业内部来讲应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争取一切融资机会。从外部来说要解决私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加强发展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长期的和中小金融机构合作,利用其资金规模小,无力经营大额的货款项目的特点,可以长期作为融资伙伴,达到双赢。另外应该努力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直接拓宽融资渠道。

4严格各项控制

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和有关部门通过财务法规和制度、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的合理运用。在实施财务控制过程中要致力于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效率为指导,努力建立全方位财务控制体系,采取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以提高监管力度。

5加大财务分析力度

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有助于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最大化的赚取利润。我们所说的财务分析是利用已有的财务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财务分析属于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很好的利用财务分析,进一步的整理、加工、分析和研究财务数据,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可以精准的为决策者提高决策者的决策能力,提供正确判断的依据。

6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

避免财务风险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分散法,即通过多种经营、企业之间联营和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法减低财务风险。(2)回避法,即企业在决定理财方案时,分析各种方案可能导致的财务风险,在确保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明确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方法把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到其他人去承担的办法。(4)降低法,即企业应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奋力采用措施规避财务风险的方法,所以,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都要重视防范财务风险的工作,以有效化解和规避财务风险。

7提高质量,扩宽市场,降低成本

目前我国多数私营企业生产的都是低附加值产品,没有市场核心竞争力,时刻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所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才是实现降低成本、增产增收的最基本途径。同时要做到规范成本核算,加大各部门在降低成本、控制费用支出上的责任,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本单位成本、费用控制,要把人工成本控制、材料验收、消耗控制、工具设备租赁作为重点。

三、结论

作为私营企业应该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对财务管理要热衷与创新改革,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从实质上改变企业财务管理旧状,赢得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金活动贯穿始终的,通过投人、消费、产出和所得等四个方面可以比较系统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些内容都必须通过财务管理来反映。分析历史和国内外经验,一个企业财务管理得好的企业,就能长久发展,否则就经营萎缩甚至倒闭。现在,私营企业面临着许多体制的企业及其竞争,国际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所以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也要求越来越受重视财务管理,这样,企业管理必将由以前的“市场导向型”或“生产导向型”为中心,转移成为以“财务管理导向型”为中心。不管是对于私营企业,还是大型企业,又或者上市企业,相关筹资、利润、投资、分配等问题,都是非常重要,因为这和企业的能否长久发展紧密相连,尤其当企业面临和适应新世纪财务管理时就显得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