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船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船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时间:2023-12-29 15:09: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船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船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第1篇

关键词:船舶电力拖动系统;教学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21-02

一、船舶电力拖动系统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学校于1978年开设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船舶电力拖动系统成为该专业的主干课程。该专业始终以培养船舶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坚持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指导思想开展教学与人才的培养。自本课程开设以来,在强化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实践能力的训练。经过多年的摸索和课程建设,改革和完善了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编写了一系列教学文件,并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特别是工学结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01年专业调整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划分出电力传动和船舶电气两个专业方向。船舶电力拖动系统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限定课,在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船舶电力拖动系统课程学时数的缩减,以及学生的不断扩招,该课程的教学也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来为适应教学评估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创造条件。我校物流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系根据现有师资力量和实验室以及085建设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实际情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船舶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在课程内容以及体系结构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内容和组织方式

《船舶电力拖动系统》是船舶电气自动化的核心专业特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船舶电力拖动基础、船舶常用低压控制电器、船舶电气基本控制电路、船舶典型控制电路、船舶锅炉控制电路、船舶锅炉控制电路、船舶甲板机械的电力拖动控制电路、舵机的电力拖动控制电路和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等。课程主要介绍电力拖动系统的基本理论和船舶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相关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性能和基本计算,熟悉船舶主要机电设备,拖动系统的线路与原理,及船舶电气控制的原理,侧重反映了船舶电气自动化的新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船舶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为了尊重个性,发挥特长,加强学生船舶电力拖动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培养,在课程组织方式进行实践,对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打破了行政班级的界限,根据学生的基础、兴趣和特长按层次分流培养的试点。从实际船舶电气工程出发,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集合,加强习题课与课堂讨论环节,并辅以课外组织创新团队、开设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已逐渐弥补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缺陷,并取得显著成效。

三、船舶电力拖动系统体系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和航运事业的发展,船舶电力拖动系统课程内涵在不断加深。本门课程为有志从事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领域工作的学生而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船舶电力拖动基础知识,掌握船舶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使学生具备从事船舶电气工作的基本能力。表1所示为船舶电力拖动系统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包括教学内容、能力培养和评价标准。

过程中应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科技发展,不断探索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华耀.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5.

[2]潘芳伟.电气控制与PLC工学结合特色课程建设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8).

[3]赵殿礼.船舶电气设备与系统[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9.

[4]薛士龙.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计划书[Z].2010,(5).

[5]薛士龙.上海海事大学重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Z].2004,(5).

[6]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6).

[7]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6).

[8]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Z].2010,(6).

[9]上海海事大学发展规划处(高教所).“085工程”建设年度总结[Z].2012,(12).

第2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热力公司;供热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043-01

目前,随着电气工程的逐步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热力公司供热系统运行时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热力公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手段。所以,为了热力公司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及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1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概述

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以不同类型的电动机作为动力传动装置从而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技术,电气控制系统在其中是主要部分。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电气控制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现了控制方法的自动化、功能的智能化、操作的信息化以及控制原理网络化。

电气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现场总线技术、交流伺服技术、人机界面技术和4PLC控制技术四种。现场总线技术是自动化控制装置系统中的一种多分支结构通信系统,能够把各个分散的测量点以及控制设备变成网络节点,从而实现网络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有助于热力公司提高供热质量;交流伺服技术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的操作环节进行调控从而达到工艺标准,另外几个不同伺服控制器之间要想实现点的互联必须要通过系统总线进行数据交换,从而提高对精度的控制;人机界面技术主要是在实际供热作业中用于实现与上位PLC之间的通讯;4PLC控制技术即可编程控制技术,用来处理各种控制功能,运用最为广泛[1]。

电气及自动化技术发展至今,不仅发展迅速,而且对工业发展的影响非常深刻,并且当前电气工程学科正在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主要包括电力与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及其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而且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逐步发展,电子器件正在由半导体器件向集成电路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进一步推进,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电能转换、冶金行业、电力牵引、船舶推进等领域;电机、电器及其控制技术主要研究步进电机、无刷励磁直流电机、感应同步器等特种电机的控制技术,是当前汽车行业的核心技术,例如对电动汽车、高性能可靠电机等控制,很有发展前景。

2 热力公司供热现状分析

当前情况下,热力公司集中供热系统发展较快,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局限,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无法精确计算散热器的散热量,导致集中供热费用收取难;其次,由于目前集中供热系统的调控设备水平比较低,还有一些设计方面的问题,导致不同用户冷热不均,不能确保供热质量;而且供热系统的管理还不能实现自动化。目前热力公司的供热系统还不能完全流畅运行,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城市中不同区域热力管网的构造与运作方式各不相同,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我们采用的是集中式热网供热系统。而不同的热力公司采用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也不同。实际工作中投入应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就是依据室外温度控制一次回水温度、两次供水温度、两次供回水的平均温度和采用一次流量、两次供回水温差。不论采用何种方式,从理论上讲,自动化控制实现的方法不同仅仅只能表明整个供热环节中的一个变量而不是全部。同时我们需要正确的知道,采用自动化控制的真正目标是实现整个热网供热过程的稳定高效并对供热工作进行实时的监督与控制。

3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热力公司供热系统的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步伐在不断加快,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热力公司作为服务大众的供热机构,为了使供热工作取得一定的发展,也要不断运用电气控制技术。

3.1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确保供热工作的稳定运作

热力公司的供热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供热质量和效率经常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比如电力设备故障的影响,一旦系统出现这类故障,就会干扰系统导致其不能正常运行,影响供热质量和效率。所以为了保证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避免浪费人力物力处理这些故障以及维护电气设备,就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故障检测与排除体系,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运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对供热工作进行控制,一旦出现故障就启动故障排除体系,实时调节系统设备的电流大小使其处于正常范围,使得系统具备自动变电保护功能,维护系统稳定运作。

3.2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供热工作的自动控制

热力公司的供热系统在工作时,由于有些电气设备型号过大,工作人员可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对一些大型电气工作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对大型设备进行严格地分散式管理[2],这门技术是在管理系统稳定运作时才得以实现的,如果系统出现故障,控制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所以加强电气控制技术在供热系统的中的运用,以保证供热系统在正常运行以及运行质量、效果。

3.3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对供热工作进行监控

热力公司供热系统组成比较复杂而且覆盖范围大,仅仅依靠人力来监控供热系统的运行还远远不够,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运用电气控制技术来自动监控供热系统进行供热工作,采用电气控制技术对供热系统进行动态监控,并且要进行相应的信号指示以及信号标示[3],使热力公司能够实时地了解和掌握整个供热系统运行的情况,一旦有故障发生就可以及时发现并迅速解决,从而提高供热系统的供热质量和效率,同时维护了电气设备。例如在供热系统运作过程中,通常设置故障声控信号灯等来控制电气设备,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故障情况,有利于系统进行热能控制及调度,实现监控的自动化、智能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仅有很高的可靠性、组态灵活、电气设备数量少,而且还节省了大量电缆、材料和安装费用,降低了热力公司的供热成本。

3.4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对供热系统进行数据测量

实际进行供热工作时,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高效运行和供热效率,我们需要在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实时进行动态观察及数据测定,并进行记录,以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供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为了高效利用电气设备、提高供热效率,工作人员可利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对供热系统进行整体掌控,比如我们可以使用上文中所提到的现场总线技术,将各个分散的测量点和分布在不同尾椎的控制设备变成网络节点,通过改变相应参数实现网络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从而保证整个供热系统的质量和运行效率。

3.5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供热系统的多平台融合控制

目前热力公司使用的公共通讯网络主要有CDMA、ADSL等,实现了供热系统多平台融合控制[4]。完善高效的通讯网络可以为热网供热系统中的自动化控制和安全控制提供保证,并且可以实现节能降耗、提高供热质量的发展目标。因此要想实现热力公司电气自动化控制,必须实现多元化信息平台的建设。当系统监测到各项控制参数后,将会自动启动控制参数偏差库,对每一个监控站的参数进行计算。然后下达相关的控制命令进行参数更改。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中涉及到的原理以及线路设计十分复杂,编程方法与电气设备的生产也有很大难度。随着电气控制技术在热力公司供热系统中的广泛应用,要想实现热力公司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节省热力公司人员的开销,必须要加强对电气控制技术的深入学习与研究。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气控制技术将会有更严格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进步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对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要不断进行学习与改进。

参考文献

[1] 王陆廷.供热系统监测与控制改造系统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2] 孟文龙.集中供热热力站微机监控系统设计与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第3篇

经过高考洗练后,考生与家长又迎来了新的考验——填报志愿。学校、专业,如何做出选择,考生们可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过,不管是参考哪些因素,“就业率”一定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词语。无论选择哪个专业,落脚点都是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如何。上一期为您介绍了时下十大“热门专业”,也了解到“热门专业”并不代表“高就业率专业”。那真正的高就业率专业到底是哪些?它们又有怎样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本期将为您介绍近三年(2009-2011年)平均就业率(数据来源为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公布2009-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规模分布情况)排名前二十的专业,看看在这些专业中是否有您关注的那一个。

如果说大家关注的热门专业五花八门,那么就业率排名前二十的专业就有了出奇的一致——一面倒的偏向了工学门类。高就业率对于工学门类的偏爱,不如说是社会对于工学门类的偏爱。总体来看,就业率高居不下的这二十个专业均属工学门类(工程造价专业可授工学学位也可授管理学学位),可以看出理科生在填报志愿时有比文科生更多、更好的选择。

仔细研究表1可以发现,这二十个专业的名称里均有“工程”与“技术”两个词语,看来,在理科专业中工学类的专业就业前景更胜一筹。而工学之所以能够高居榜首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依然需要重点投资与扶持,因而这些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并且,近几年电子信息、汽车、物流、新材料等迅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国家发展新的突破口,这些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工程类”与“技术类”等工学专业比纯理学专业就业面更广,就业机会也越多。

上表中的二十个专业三年平均就业率均达到90%或以上,最高的采矿工程、飞行技术与航海技术则达到95%。看到如此高的就业率,许多考生与家长应该非常心动。填报志愿时,大家可能会忽略学校因素,一股脑儿地选择“石油工程”或者“地质工程”等专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几年这些工学类专业就业率遥遥领先,考生报考时也对其情有独钟,使得众多院校跟风开设,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大家在选择这类专业时应该对学校“提高防范”,尽量选择有较悠久办学历史的院校,并且该校的此类专业开设时间较长,或是那些该专业是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的院校进行填报,这样才能保证自己选择的专业真正好就业。

图1中,各个专业三年的毕业人数稳中有增,其中,飞行技术、航海技术、矿物加工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木材科学工程与热能与动力工程这六个专业近三年的毕业人数基本保持不变;而车辆工程专业近三年增幅较大,从2009年到2011年增加了约150%。造成这样两种不同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除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外的三年人数平稳的专业的就业都比较有针对性,也有一定的特殊报考要求。如飞行技术、航海技术的就业面较窄,并且对于报考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均有严格要求;另一方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虽然三年毕业人数没有大的起伏,但该专业每年的毕业人数都非常多,三年的总毕业人数也远高于其他专业。这是因为热能与动力工程是一门基础性的专业,它作为一级学科,其下有有四个二级学科,分别有不同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如西安交通大学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较为成熟,热能与动力工程之下的每个方向都有涉猎,而河海大学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就偏向于水动。因此,大家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弄清楚学校特色。而车辆工程专业近三年毕业人数的大幅增长则与市场的需求量息息相关。(上一期对于车辆工程专业已作介绍,本期不再赘述)

平均就业率高并不代表三年的就业率都一路看涨,图2中的九个专业三年就业率平稳发展,而图3中的专业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就业率的不稳定是因为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然它主要与社会的人才供需关系成正比。

船舶与海洋工程、地质工程、石油工程这三个专业虽然在近三年里有所降温,但整体的就业率依然很高,之所以降温的原因是毕业人数增加了,但社会需求没有因此而增加,毕业人数基数的增大就拉低了整体就业率。结合图2与图3,地质工程2009年与2010年的就业人数都保持在2000人左右,就业率都高达95%,在高就业率的刺激下2011年的毕业人数骤增到5000人,就业率就下滑至90%,这一现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等专业都有所体现。因此,考生们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注意避开对某些专业的盲目追随,蜂拥填报。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其中一个特例,通过图3可以看出它的就业率有所波动,但图1中它的毕业人数依然只增不减。这是因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性很强、发展方向多。毕业生可以往国家电网、省电力公司、大城市供电公司、能源公司发展,或者进入西门子、ABB等大型外企工作,就业面较广。并且。它的工作环境比其他工学类专业更加舒适,薪酬待遇也不错。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

不过以上这些理科专业“好就业”不~定代表工作环境好,这二十个专业虽然就业率高,但工作环境艰苦,如采矿工程、石油工程、地质工程、工程造价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深入工程第一线。有些专业在薪酬待遇方面也只能算中等偏上,并且,这些专业在就业时用人单位对于性别的要求较严格。因此,考生们尤其是女生在选择此类专业时一定要谨慎。

责编寄语:洞悉专业所学,了解专业发展,前瞻专业就业前景……读懂专业,从“专业导航”开始!

栏目邮箱:

第4篇

自学考试时间

辽宁阜新2020年上半年理论课考试时间为4月11日星期六、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各专业考试课程和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四、五)。2020年上半年实践环节考核和论文答辩的时间由各主考学校确定,各专业实践环节考核课程及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六、七)。

停考专业和遗留问题处理

(一)停考专业

1.能源管理(专科和独立本科段)专业自2017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0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2.会计、会计(会计电算化方向)、护理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航海技术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方向)、法律、日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加工方向)、焊接、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环境艺术设计、饭店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4个专科专业和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应用本科)、数控技术(应用本科)、园林(应用本科)、计算机器件及设备(应用本科)、英语、物流管理、日语、石油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采矿工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模具设计与制造、广告学、旅游管理、工业工程和新闻学等1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上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3.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方向)1个专科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应用本科)、营养、食品与健康、应用化学、机电设备与管理(矿山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和教育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以上停止接纳新生报名的39个专业的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不进行调整,仍按照原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报名考试及办理转考、免考和毕业,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

(二)停考专业遗留问题处理

停考专业停止安排课程考试后,该专业的考生可按下述办法选择遗留问题处理方式:

1、停考专业中未合格的课程,可选择其它专业中名称和课程代码相同的课程进行考试。

2、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下(含二门)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自主选择自学考试其它原则上相近专业的相关课程参加考试,取得原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门数和学分即可按原专业申请毕业,最后办理毕业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

3、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上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按自学考试相关规定转入其它专业参加考试,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合格成绩后,按照转入专业申请毕业。

开考专业

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连锁经营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文秘、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

专升本专业: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动画、土木工程、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眼视光学、公安管理学、社会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服务工程、学前教育、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小学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会计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法学和物联网工程等36个专业。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的通知》(教职成厅〔2018〕1号)文件精神,我省制定了《2018年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从2018年下半年起,开考的专业全部调整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已下简称《专业清单》)内专业,原开考专业不在《专业清单》内的,专业调整后全部取消,并停止接纳新生报考,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专业调整对照情况详见(附表一、二、三)。专业调整后,原本科专业“第二学历”专业计划文件已不适用,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考“第二学历”,不再按照“第二学历”专业计划给新生办理课程免考。

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会计学(AB计划)和工商管理(AB计划)等九个专业,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计划中增加公共政治课“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2019年下半年起报考该九个专业的新生,须考“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符合《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认定和课程免考实施细则》(辽招考委字〔2009〕21号)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课程免考。

附表四: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开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附表五: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停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第5篇

使身处异地的能够愉快地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为了使我实习活动变的更加丰富多彩。给这次实习留下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更重要的要在陌生的环境中学会生存和生活为此我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如篮球、排球、羽球、乒乓球、台球、象棋和吉他等活动。特别是与同在一起实习的福州大学之间的篮球友谊赛,更突出了专业的团结友爱精神。

脱离课本,理论是枯燥的只有实践之树长青。生产实习是广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一线,投身实践的重要一课!依照我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布置,今年月份参与汽车有限公司的观赏实习。

充溢着期待和欢乐踏上了通往的列车,这季节里。载着我科技大学电信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全体同学的梦想和希望,将在发动机厂开始我大学期间的第二次的飞跃”即参观实习;短暂的大学四年生活里,能有这样的机会确实不多,而且在这次实习中,学校以及学院的领导和老师都非常重视,所以我也十分渴望和重视这次实习,所以实习之前也做了充沛的准备;自动化专业自身就是与实际联系比较强的专业,尤其着重我设计、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在这里永远都不为过,那么这也是本次之行的目的之一,同时通过这次实习,对自动化专业的解也更加的深入和具体,迈出了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际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有了具体、直观、感性的认识,感觉受益匪浅。

中国汽车行业的骨干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已陆续建成了主要以中、重型商用车、零部件、汽车装备事业为主)襄樊(以轻型商用车、乘用车为主)武汉(以乘用车为主)广州(以乘用车为主)等主要生产基地,公司运营中心于2003年9月28日由迁至武汉。主营业务包括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装备。目前,整车业务产品结构基本形成商用车、乘用车各占一半的格局。截至年底,下面我介绍一下汽车公司。汽车公司始建于年。公司总资产768.9亿元(RMB净资产339亿元(RMB册员工10.6万人。

有着三十余年的历史、积近三百万台发动机制造的经验,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发动机厂位于市武当山麓。汽车公司的核心动力生产厂;发动机厂现在已经成为国内最大发动机企业,国内唯一一家汽、柴并举,2升至11升全系列车用发动机制造商。年综合生产能力20余万台。产品功率涵盖90412P排放均达欧Ⅱ,局部产品可继续达欧Ⅲ、欧Ⅳ水平。

拥有EQ6100EQ6105EQ491汽油机和EQD6102TD系列柴油发动机等5大系列20多个基本品种。由过去单为中卡配套,公司发动机厂主要生产缸体、缸盖、曲轴、凸轮轴、连杆等五大件及发动机总成。发展到为客车、中巴、皮卡等配套;从车用发展到为船舶、发电机、工程机械等配套;不只生产总成,而且还为康明斯等公司生产OEM零件。成为一家汽、柴并举,能为中、轻配套的发动机生产企业,具有年产2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国最大的专业发动机制造厂之一。

公司简介和入厂安全教育,主要讲座。PLC使用。

曲轴加工,主要观赏。缸体加工,汽车装配。

第6篇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研究的内容理论性强且注重工程实践,是电气工程专业系统知识中重要的承上启下的环节。该门课程涉及电、磁、运动学等理论,具有理论较为抽象深奥,具体研究对象种类繁多的特点,要求学生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学生普遍感觉这门课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帮助学生吸收消化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注意使用对比的方法

电机出现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基本原理没有改变。但是经过众多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应用在电机的设计、制造和控制上。这就使电机学这门课程的内容既有理论上的经典性,又有实践上的创新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研究的基础上,既要保留经典理论的知识体系要点,又要结合专业知识的新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使学生既能汲取到百年理论积淀的精华,又能感受到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活力。

教师既要选择一部内容充实而且能及时反映电机领域新技术发展的教材,又要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注意协调理论深度和应用广度的关系,注意满足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机学中有关直流电机部分的内容就比较有代表性。由于传统结构的直流电机本身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例如结构复杂,换向困难,又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性能日益提高,直流电机赖以生存的调速优势也消失殆尽,因此实际生产中除了一些特别场合之外,几乎没有直流电机的身影。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压缩直流电机部分的内容和课时成为必然,有些高校就是这样做的。但是,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笔者面对的学生是船舶电气专业方向,其后续的专业课程涉及船舶电站、船舶电力拖动,经过研究发现,为了满足专业课教学的需要,必须要把直流电机部分讲透,尤其是串励直流电机(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船舶上用的较多,本来是略讲的内容,反而成为必讲的重点内容。由此可见合理取舍授课内容的重要性。

教师在分析电机基本理论时,要注意理清主线,将各种电机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联系和对比。例如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相对容易理解,那么可以在讲解异步电动机时将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分别对应变压器的原边和副边;这两种电机的T型等效电路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可以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两个电路结构和参数上的异同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毕业后从事电气方面的工作,大部分内容都与电机拖动即电机的实际使用相关联,对于电力拖动部分的内容,教师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仍然可以采取对比的方式进行讲授。例如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都存在电力拖动系统的稳定性判断问题,判断条件的结论相同,但是涉及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不同。又比如电动机的制动问题,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都可以使用反接制动、能耗制动和回馈制动,制动方法名称相同,但是具体的实现方法不同。

二、 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化抽象为具体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借助于黑板书写,对各种电机进行理论分析,介绍原理,尤其是偏重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等效电路。这种方式对于电机实际工作情境的表达无能为力,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对象脱节,无法激发学生研究电机的兴趣和动力,教学效果不好。

运用多媒体技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 笔者通过购买、网上下载等方式,获得了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变压器和各种控制电机的视频资料、图片和动画,根据授课内容,对这些素材进行选择性的编辑,制作成为笔者所需要的多媒体资料。

在讲解电机结构和原理的过程中,对应教材的文字描述,有针对性地播放视频、图片和动画,素材的时间不一定要长,前后不一定要连贯,但是一定要重点突出,单元内容完整,能够使学生获得对电机结构的整体认识,使学生对涉及的电磁原理的认知由抽象变为具体,由不可见变为可见。例如交流电机内部产生的旋转磁场是一切交流电机的基础,但是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物质,只进行书面的理论推导,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动态地演示单相电流时产生的脉振磁场和三相对称电流时产生的旋转磁场,同时播放物理实验中相关磁场形成和工作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旋转磁场的形成过程。又比如电机绕组部分的内容,只看教材中的平面展开图效果不好,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和电机制造视频完整地演示电机绕组的布置过程并配以解说。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抽象的理论转变为学生感兴趣的影音信息,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提高教学了效果。

三、 重视实验实践环节,了解电机故障与维修的知识

与其他专业技术课程相比较,《电机学》课程的实验学时比较多,很明显地体现出本课程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特点。分析实验内容的设置就会发现,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也能体现出本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正是因为“验证”的性质,所以学生往往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去操作,记录相应数据,完成实验报告,而不去思考实验过程为什么这样设计,不去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表达出来的意义,这样根本就没有达到“验证”的目的。

要充分实现实验环节对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增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引导、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验证性实验必须要选择性地保留,不能因为过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而忽视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毕竟只有“先会走,才能跑”。

(二)实验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生实验过程出现问题和错误在所难免,在保证不损坏实验设备和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老师要大胆放手,不要干涉学生的操作,允许学生的多次失误,充分信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笔者指导实验的经历来看,大多数学生完全有能力也很乐于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老师仅仅是在关键问题上进行提示。

(三)笔者所在实验室专门购置了2-3kw的电机让学生进行拆装练习,加深对电机结构的认识。通过参观企业,把电机的生产制作过程展示给学生;通过播放视频,把电机的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判断和维修过程介绍给学生。尽可能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接触工程实践的内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从事电气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四、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电机学》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仿真技术愈来愈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借助EDA、Matlab等专业软件,建立电机不同工作情况的模型,通过仿真来模拟电机的实际工作状态,分析实验数据反映出的电机运行的状况,可以有效地弥补实验设备不能完全表达实际生产工况的缺憾。

【参考文献】

[1]汤蕴璆,罗应立,梁艳萍. 电机学[M ]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

第7篇

一、专业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

(一)专业设置与“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发展适应性分析按照“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关于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我校与之相契合的专业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动植物检疫、食品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法学(海商法)等10多个等面向海洋的本科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的20%左右。

(二)专业设置与区域支柱产业适应性分析按照《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做强做大电子、机械、航运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与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六大支柱产业,我校与之契合的有电子信息类、机械类、交通运输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学类、计算机类等近30个专业,占我校现有专业的45%左右,从比例上看,学校目前的专业设置和分布与区域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基本相协调,但这些专业中,背靠产业支撑、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或不可替代的专业仍显不足,缺乏大规模多对象的协同合作,合作的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

(三)传统通用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根据厦门统计局的《2012年厦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12年,全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1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增幅呈稳中有升态势。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25.21亿元、1374.01亿元和1417.85亿元,分别增长0.4%、12.6%和11.7%。产业结构从上年的1.0:51.1:47.9调整为0.9:48.8:50.3,二产比例略有下降,三产比例持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建设中心任务是不断推进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金融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大陆对台贸易中心“一区三中心”建设。突出发展金融商贸、航运物流、会展旅游、科研文教等现代服务业。学校与之相对应的专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数量不多,有些专业存在特色不明显的问题;部分专业的办学力量还不强,主要服务面向和功能定位不清晰。

二、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对策思考

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学校专业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的大事,学科是专业发展的根基,学科与专业是“源”与“流”的关系,新一轮的专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融合、优化、发展”的总原则,以理顺专业关系为出发点,整合资源,将有利于做强一级学科的相关专业,以及服务对象相近、相互支撑的专业相对集中,使调整后学院的专业建设任务及服务面向更加明确,形成集中度较高的专业群体,推动学科专业为区域经济服务。

(一)增设新专业,调整改造老专业,凝练特色,提高学校专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重点发展领域的契合度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结合学校现有基础,增设相关新专业,调整专业发展方向,推动专业与社会的对接,提升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一是做强海洋工程、海洋技术及相关学科,以适应福建省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根据“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关于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学校的发展定位及办学特色与优势,应当积极培育为海洋产业发展服务的新兴交叉学科,大力培养适应福建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海洋经济强省建设需要的海洋经济、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等人才。根据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调查研究预测,在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过程中,航道设计与施工人才、深水港建设人才、引航人才、港口机械装卸技术人才、航运经营与管理人才、航运金融保险人才、航运信息研究分析人才、物流经营管理人才、海事法律人才、航运网络经济人才及邮轮经营管理人才等11类复合型人才为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急需人才。学校可结合以上人才需求,量力而行的增设新专业,如结合学校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产养殖学及地理信息科学及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专业多年来的办学优势,增设海洋科学、海洋工程与技术等专业,结合学校海上专业及机械类、能源动力类及土木类专业的办学优势,增设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专业。二是强化特色,在现有专业中凝炼涉海方向。如结合厦门游艇基地建设,航海技术专业可增设游艇驾驶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可增设游艇设计制造方向;结合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经济学类专业可增设航运经济、航运金融保险方向等;按照厦门市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邮轮母港发展规划以及海洋旅游迅速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加强酒店管理方向和休闲与海洋旅游方向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旅游管理专业可增设邮轮经营管理方向;电子信息类专业可结合学校海上专业优势,发展海上通导方向,培养航运信息研究分析人才;结合福建是海洋大省,水产资源丰富的地域优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可增设水产品加工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增设渔业机械方向和港口机械方向;结合福建省建设海洋强省的策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可增设水上运动休闲方向等。三是加强对传统通用性专业的调整、融合,积极探索新的增长点。对传统通用性专业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如结合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对人才的需求,法学专业可增设涉外法律方向的课程;应用心理学专业可增设增设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等;结合英语专业毕业生全国总体大量过剩;但结构性供给不足,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的应用型外语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可增设翻译方向等。此外,对于某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可进行撤销、归并或调整。

(二)整合资源,搭建专业平台,增加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专业间的相互支撑,形成若干个优势学科专业群按照“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将全校带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基础性的资源和平台统一集中,优化重组。创新体制机制,实行开放式运行,面向各学科、各专业的师生和社会人员开放使用。各学院、学生可以根据课程和项目的需要申请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和加入各种项目,尤其是各专业实验室在完成本专业课程和项目的基础上应接受其他专业学生的使用申请。同时鼓励各平台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和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开展对外服务,以增加平台的利用率、使用效益和提升社会服务的能力。结合“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项目,依托学校重点学科和工程研究中心,打破学院壁垒,搭建“海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能源与动力工程、航运经济与管理、机械工程、海洋环境工程、电工电子”等学校层面的学科支撑平台,发挥优势特色学科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学科的交叉、综合、渗透和延伸,促进专业结构调整,从而形成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相互促进、布局合理的专业体系,带动专业群甚至整个学校实力的提高。

(三)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在对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造的基础上,更要强调专业内涵的建设,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学校要在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同时,遴选建设一批校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形成三级建设体系,以专业内涵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为依据,强化特色,通过课程体系的整合、重组,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同时,鼓励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专业课程改革,及时、大胆的吸收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鼓励创新和实践,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能够扬长避短,办出特色,以满足行业、产业集群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四)完善校内专业评估及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专业设置与结构优化调整,时间跨度长,也直接关系到学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学校要完善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质量评估和专业结构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建立人才预测机制,深入了解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状况,保障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充分考虑学科专业发展前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及学生就业形势等重要因素,将学校现有专业进行分级,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从而确定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发展方向,建立专业预警、退出机制。

作者:杨淑林庄惠龙单位:集美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