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2 10:35: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兽医行业的认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畜牧兽医 标准化 意义 措施
一、实施畜牧兽医标准化的意义
1.畜牧业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标准化。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新的畜禽品种和新的养殖技术不断出现,新的品种要求特定的养殖技术;新品种的大量推广,必须有标准化的养殖技术配套。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大量涌现,畜牧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要求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
2.畜牧业产业化需要标准化。畜牧业产业化需要标准化,我国畜牧业生产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各地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十基地十农户”、“合作社十农户”等形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对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大科技”的矛盾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此一来,主体和农户之间除了经济纽带外,就是通过标准化链条连接起来,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生产,才能生产出更多的合格畜产品,由此可见,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基础。
3.进入国际市场的大循环需要标准化。随着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标准化建设已成为一种大趋势。由于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起步晚,导致难以参与相关的国际标准化活动,在国际畜牧兽医标准的制定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们必须通过我国畜牧兽医标准,构建并完善我国技术标准壁垒,同时与国际标准接轨,使我国畜产品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的大循环。此外,提高畜产品数量和质量需要标准化,政府的管理也需要标准化。综合上述可知,实施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意义重大,我们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快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
二、加快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措施
1.健全我国畜枚兽医标准化管理体系。畜牧兽医标准化管理体系是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我国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首先应在健全标准化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并配备专门人员来负责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规划、指导、监督和组织实施工作。其次,相关事业单位作应负责标准化的起草、标准化工作咨询和贯彻落实工作,以此作为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支撑。此外,还应当推行科学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2.完善我国畜牧兽医标准体系。畜牧兽医标准体系建设是加快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提高畜产品质量、扩大内需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为此,要实现畜牧兽医标准化,必须首先制订出科学可行的畜牧兽医标准,并不断完善畜牧兽医标准体系。针对当前我国畜牧兽医行业中投入品的不合格使用和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恶化,首先就应当抓紧制定出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限量标准、动物防疫标准、草原生态标准等等标准;加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基础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加工技术标准、质量等级标准、储存和运输标准的制修订,并确保质量安全标准的协调和配套。
3.强化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众所周知,加强监督检查是确保畜牧兽医标准化的有效途径。为此,要不断强化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和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畜禽养殖企业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此外,动物防疫、兽药和饲料等投入品的使用也是农业发展的一个保障性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所以在动物防疫、兽药和饲料等投人品的使用方面,要严格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着力推动生产企业建成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检查制度,并逐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以此来促进生产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
4.全面加强宣传和培训。要做好这项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畜牧业兽医标准化工作,普及畜牧兽医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其次,充分发挥科研、教学和各级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开展畜牧兽医标准化的培训工作,逐步提高企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最好能够培育和发展畜牧兽医标准化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各级各类标准化组织开展畜牧兽医标准化咨询服务,并不断扩大服务咨询覆盖面,以此来为加快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的政策扶持对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党委、政府应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给予大力支持,也就是说要坚定不移地把扶持畜牧兽医标准化作为党委、政府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加大对制标、监管等承办单位的直接投人,改进相关单位的软、硬件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WTO绿箱政策,给予标准化生产单位或个人必要的生产补贴,鼓励生产者开展标准化生产,并且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进一步加大对现代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升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6.提高农民和养殖户的认识。农民和养殖户是实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主体。所以,农民和养殖户的认识问题十分关键。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媒体,对农民和养殖户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他们的认识,让他们深刻意识到畜牧业兽医标准化对推动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宣传畜牧业兽医标准化理论知识,提高农民和养殖户对标准化的进一步认识,使他们能够自觉的运用标准化组织生产。
三、结束语
总之,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的大事,相关部门要加大重视程度。具体来说,我们应当在提高各个层面的认识的基础上,健全畜牧兽医标准化管理体系,完善畜牧兽医标准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不断加强监督检查,从而实现畜牧兽医标准化,提高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最终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杨昌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开创畜牧兽医工作新局面[J].四川畜牧兽医,2011(3).
关键词: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0-0092-01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教会学生临床工作的方法和技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我国兽医诊疗行业的不断完善,养殖结构和养殖方法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兽医诊疗行业的准入机制变得异常严格,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外,还要获得国家承认的各种行业资格证书,如执业兽医师证书。所以,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仅仅掌握专业技能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国家执业兽医师考试内容,有所侧重的去引导和强化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应届毕业生考取执业兽医师的通过率。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执业兽医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兽医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是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通行做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科目,预防科目,临床科目和综合应用科目四个科目,每科目实行百分制,兽医临床诊疗分值在临床科目中占20%。因此,结合执业兽医师考试的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就《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为例,供大家参考。
1 要求专业课程教师取得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
信阳农林学院积极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执业兽医师考试,费用由学校承担。兽医诊疗实验室共有专职教师6名,其中具有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3人已考取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根据国家政策,经考核也已颁发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通过参加国家执业兽医师考试,不仅提高了临床诊疗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也让他们对执业兽医师考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便于引导和教授学生。
2 认真研读历年真题,融入临床理论实践教学过程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材料,特别是执业兽医师考试历年真题,经过归纳近3年临床科目中,消化系统临床检查累计分值达到28分,呼吸系统临床检查累计分值达到19分,泌尿生殖系统临床检查累计分值达到8分,其他系统检查占5分。所考内容基本上都是临床的基本检查方法,即所谓的“方法论”,检查程序部分涉及的很少,其中鉴别诊断内容逐年增多,诊断对象也由以前的大动物、家畜家禽,转为小动物、伴侣动物,影像诊断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将这些详实的归纳材料在授课过程中加以运用,在课程考核过程中,也加入了执业兽医师真题内容,要求他们掌握。
3 结合执业兽医师考试,加强实践环节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兽医在保障人类健康和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兽医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但我国的兽医发展水平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发展。在新时代兽医行业该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科学化发展,成了现代兽医行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点。本文从几方面入手剖析兽医行业的科学化发展道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更追求的是生活的高质量,追求的是安全与健康。因此,对肉、蛋、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禽流感在全球泛滥,口蹄疫在世界各地蔓延,甲型H1N1流感正横扫五大洲,疯牛病正在一步步入侵人们的脑细胞。除此之外,猪瘟、鸡新城疫等古老的疫病又以新的流行方式威胁着畜禽,猪的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也正对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给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人们越来越重视兽医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中兽医学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的传统兽医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诊断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症防治等内容。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的影响,中兽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在古代中兽医为我国畜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社会发展,中兽医只有调整适应当前形式才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意识到我国现代兽医发展不仅起步晚,而且由于各种社会原因道路十分曲折,进步缓慢,尽管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兽医行业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发展,以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是当代兽医行业必须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问题。以下是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适应新形势要求,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浪潮将现代人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每个行业的发展也必须适应潮流,才能在发展中进步,在发展中提升。因此,兽医行业也要树立起与时俱进的观念,在行业中推进信息化的进程。
所谓兽医行业信息化,是指为全面提高兽医行业经济运行效率、兽医行业劳动生产率、兽医行业竞争力,在兽医行业生产、管理、经营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电脑、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整个兽医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硬件(电脑、网络等设备)是基础,软件(办公软件、各种应用软件)是条件,信息资源(资料、消息的收集过程)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建立行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完善网络建设。数据库是指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数据集合,内容丰富、真实有效的信息资源是兽医行业信息技术的关键。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工作。保障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库。这个信息库集疫情预防、疾情治疗、案例分析、技能提升、疑难问题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将信息及时地向网络传送,全国各地的政府、研究所、大学、企业、防疫站等都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到这些数据,以进行市场预测和生产决策,享受信息化的便捷。
同时加速推进兽医行业信息网络工程的建设,加强标准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建立以各省兽医行业信息中心为枢纽,上联农业部,下通至全省各地市县乡的兽医行业信息网络体系,并使兽医行业信息网络与畜牧业科研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
完善兽医行业信息网络建设,首先要加强兽医行业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开展兽医行业信息员培训,拓宽信息渠道,推广信息来源,搞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灵活的兽医行业信息采集、整理、队伍;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站中的栏目,增加一些对兽医职业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栏目,例如“案例分享”、“疑难解答”等信息;最后,要加大网站的宣传、推广、普及,养殖户是兽医行业信息使用的主体,必须使他们学会在网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网站上的信息真正用于生产实际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也是建立网站的最终目的。
营造集群效应,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每个行业都概莫能外。因此,我们要积极研究兽医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趋势、新变化、新特点,并用以指导生产和工作,加快产业配套建设,增强发展科学性,走产业化道路,实现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营造集群效应,加强群防群治,在当代是兽医发展的趋向和机遇。过去群体防治一直被认为是中兽医的弱项,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但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自身健康的重视,用抗生素和化学药品进行防治所引起的各种问题迫使人们寻求一种新的代替药物。而中草药源于天然,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的特点必然成为人们寻求的趋势,这就为中兽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而通过群防群治形成产业化发展,则是兽医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首先要从根本上树立产业化理念,具有超前意识,由“单打独斗”向形成产业为主转变。随着畜产品短缺时代过去,以及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兽医的行业要求也逐步提升。而小规模的发展,独立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全局统筹的大方向,“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必须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动作,才能提升全局的“战斗力”,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才能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应对疫病的发生,也只有资源共享了,才能提升全队的业务素质,这是必须也是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兽医职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保障生畜及人身的健康安全。
其次要调整思路,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推广产业链条延伸经验。实行“政策引导,防疫站联合,兽医主动参与”的模式,从疫病预防、种畜禽检疫、技术学习、经验推广,实现配套衔接,形成从源头到结局的完整产业链条,不仅可以实现统筹兼顾,高强度防治疫病,而且能够保证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基本趋于一致,从而根本性地保障畜禽的安全性,实现根源安全。总之,建立并完善兽医行业产业链条,让疫情预防、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整体行业素质改善等诸多相关环节融入到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当中去,可以实现整体应对市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规模防治,有利于兽医行业的长远发展,全局发展。
重视行业薄弱环节,提升应对能力
每个行业的自身发展都有缺陷和不足,在我国兽医体制中也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和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等问题,影响了行业长远发展和社会应对能力。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重视行业薄弱环节,可从几下几方面入手:
完善健全兽医行业工作体系。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
加强基层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
加强乡镇兽医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如今的基层兽医技术人员,不仅承担了畜禽疾病诊治任务,还肩负着新技术推广、法律宣传、疫情调查和向上级通报疫情的责任。由于兽医社会地位偏低且专业性特强,难以从社会上吸纳到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不得不采取“近亲繁殖”和“自我膨胀”的方式解决,“子承父业”、“半路出道”的现象比较多见。他们之中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吸纳能力较差,不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很难适应新时期动物防疫工作。因此必须加大乡镇兽医和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兽医业务综合素质,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质量。应该在行业中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兽医行业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
1.1畜牧兽医行业人员身体健康存在隐患
从动物饲养到屠宰,中间有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畜牧兽医行业人员的参与。但是在众多环节中,很多兽医行业人员没有医院出示的身体健康证明,存在安全隐患。如果饲养环节的行业人员患有人畜共患的疾病,就很有可能将疾病传播给动物。在动物屠宰过程中,很有可能传播给已经检疫过的动物肉产品上,这样的肉制品就存在潜在病毒危险,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1.2市民追求新鲜肉制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很多家禽,人们更多的是选择新鲜的肉产品,而不是购买经过检疫的合格肉产品。出现了现买现杀的场景,很多市民在菜市场上选择鲜活的家禽,通过现场宰杀来保证肉产品的绝对新鲜。但是很多市场上的家禽未经过动物检疫部门的检疫,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农贸市场人流量大,屠宰家禽时羽毛乱飞,污水乱排,很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1.3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我国从事畜牧养殖者众多,每年国家投入资金不足,再加上相关政府部门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监督不到位,屠宰场和畜产品加工单位只重视眼前经济利益,而没有投入资金来建立完善的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导致我国在畜牧兽医污染治理基础设施滞后。
2带来的危害
2.1严重威胁国民的身体健康
由于我国畜牧养殖的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差,对畜禽的粪便及污水不能进行很好的处理,污染物直接排入河里,严重的影响水质,直接威胁身体健康。畜禽产品存在安全隐患,人们食用后存在潜在的危险,间接的威胁身体健康。
2.2增加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难度
近年来,不断的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的动物疫情,暴发的养殖场大多是污染严重、管理不善导致的。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上每年都在加大力度,但是由于很多养殖场卫生状况恶劣,给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的难度。
2.3给我国畜禽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带来压力
当前畜牧养殖的畜禽产品已经满足国内市场的消费,甚至出现畜禽产品的过剩,进军国际市场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但是由于以前出口的畜禽产品因有毒有害而被很多国外市场拒绝。我国正在努力的改变现状,但是由于在畜牧兽医卫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产品的质量也存在安全问题,给我国畜禽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带来巨大压力。
2.4阻碍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建设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我国的畜牧兽医卫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严重,与建设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完全不合,严重的影响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对策
3.1规范化对畜禽屠宰和肉制品加工
首先政府要实施相关的保障措施,对于不合格的屠宰场严厉打击。并通过相关政策逐步的取消小型屠宰场,建立大型的、安全的机械化屠宰场,并禁止在农贸市场进行现场宰杀交易。同时要对市民宣传,提高市民的卫生防疫意识,购买经过动物检疫部门检疫过的畜禽产品,不要现买现杀。
3.2规范化养殖
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特点,对畜牧养殖集中化,统一划分土地,建立养殖区。养殖区的统一规划有利于管理,能够有效的对疫病进行防治,为改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政府加大对畜牧业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每年要有专门的资金用于畜牧业扶持,通过对污染治理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的改善畜牧兽医卫生现状,避免了环境污染。同时可以利用产生的粪便进行沼气发酵,沼气可以为养殖户提供能源,发酵的残渣还可以作为农用肥料,符合我国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3.4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我国畜牧兽医卫生很多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畜牧兽医卫生认识不足,可通过不同的形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得人们认识到畜牧兽医卫生的重要性。同时要对一切与畜牧相关的人员培训教育,让其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进行作业。
4结语
[关键词] 兽医诊疗 存在问题 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 S8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211-01
畜牧行业在近些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养殖动物的种类增多,数量提高。动物的疾病类型也因此大幅度提升,这对于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兽医人员要面临更大的工作量与更为复杂的工作内容。在动物医疗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形之下,兽医人员在进行动物诊疗工作之时面临更多的困难,提出兽医诊疗水平已经成为了畜牧行业发展的必然之举。鉴于我国兽医诊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对策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因此,本文以兽医诊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为题是有一定社会现实价值的。
一、兽医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兽医诊疗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其对于动物的疾病治疗与疫情控制都有正面作用。但是,在兽医诊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1.兽医诊疗的设备落后
在城市或者较为发达的地区,会有兽医诊疗的专业机构,这些机构有自己的医疗场所与专业的医疗设备。可是,对于我国一些落后的基层地区来说,兽医诊疗人员是没有专业的医疗场所的,更没有进行机构开设的条件与资金,只是依靠自己的药箱与简单的设备解决区域范围内的兽医诊疗活动。一般来说,这些基层的兽医诊疗人员的设备十分简单,听诊器、体温计、注身器与输液器,对于动物疾病的判断,只是依靠自己的个人经验与传统的方法,其疾病的诊疗率低下,对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有负面影响。
2.兽医诊疗内容复杂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饮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数量与品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的动物养殖人员开始扩充动物养殖的种类,不断增加新的动物品种,这就使得一些不常见的动物正在成为兽医诊疗人员的诊疗对象,他们面对的动物疾病种类也在不断增多。这对于我国兽医的诊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3.兽医诊疗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下
对于基层地区的兽医诊疗人员来说,动物诊疗只是他们的副业,家庭生活的经济主要来源不在于此。另外,兽医诊疗人员的更新较慢,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兽医诊疗人员的年龄明显偏大,受到传统动物诊疗经验的影响,没有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动力,因为缺少先进的动物诊疗知识,其对于动物病情的判断就缺少一定的科学性。比如说,动物出现水肿症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营养问题所致,也可能是动物的心脏、肝脏与肾脏出现机能问题所引起的。在缺乏动物诊疗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兽医只能对其进行更简单与明显的病理分析,对于用药也无从下手。
4.兽医交流不足
在交流与讨论中,兽医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诊疗知识与诊疗经验,促进自身动物诊疗水平的提高。但是,因为思想的限制,为了保证自己的竞争力,许多兽医不愿意将自己的动物诊疗经验与他人的交流,对于下一代的动物诊疗学习者也有一定的保留。这就使得一些地区的兽医水平整体得不到提高,兽医人员不能进行标准的动物诊疗行为。
二、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对策分析
1.加大动物诊疗设备的投资
动物诊疗相关部门,特别是基层地区的上级动物诊疗部门与政府,应当重视起动物诊疗水平的提高工作,加大资金投入,为基层动物诊疗机构提供先进的动物诊疗设备,改变现有兽医诊疗设备水平。使基层的兽医诊疗人员可以利用较为先进的仪器与设备对动物的疾病进行准确的判断与治疗,促进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2.提高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个合格的兽医必须具备进行动物诊疗的专业知识,因此,加强我国兽医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势在必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是构成兽医人员专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兽医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兽医专业素质的培训,帮助其建立起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其终生学习的理念,使其在日常工作当中可以不断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与动物动物诊疗经验,预防动物疫情的发生,及时解决动物疾病。
3.优化兽医传统思想
许多兽医认为将自己的动物诊疗经验传授或者分享给他人,会使自己的动物诊疗业务减少,会损伤自己的经济利益,这种想法是非常狭隘的。因此,动物诊疗部门应当加大对正确思想的宣传,使兽医能够了解到自己进行诊疗方法与经验分享时的重大意义,加强与同行业专业人员的讨论,可以使正确的动物诊疗经验得以传播,不正确的动物诊疗方法得到纠正。其次,在专业知识的交流与讨论中,兽医还可以吸取他人的先进理念与方法,分享与获得是成正比的。加强正确思想的宣传,使兽医摒弃传统的思想,提高兽医队伍的整体诊疗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兽医诊疗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有保障性作用。作为一个畜牧业大国,一定要重视兽医诊疗行业的发展。本文对兽医诊疗,特别是基层的兽医诊疗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法。希望我国的动物诊疗相关部门认识到兽医诊疗的作用,加强对兽医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庆福.加强兽医诊疗管理 为畜牧业发展服务[J].民营科技.2007(07)
[2]张雪梅;张冬梅.动物防疫与猪产品安全生产[J].山东畜牧兽医.2009(03)
[3]朱淑琴;胡爱民;刘珍优.加快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素质的思考[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9(06)
关键词:养殖;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调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209-03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养殖业持续高速发展,养殖结构不断优化,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目前全国畜牧业产值达2.1万亿以上,且每年约以8.5%的速度递增。据统计,畜牧业产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带动100万人就业[1]。
我国目前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约有1亿多人,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到1%,全国除了1.5万家饲料厂50万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有较大比例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畜牧生产领域亟需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我国畜牧业正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对从业人员的需求、素质、技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教学模式等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产生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专业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等[2]。职业教育必须为经济服务,为此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组于2012年5月开展了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在校生问卷调研。
一、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规划、教学要求及设置、教学管理、设计了30余项问卷项目,旨在了解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的现状,同时征询本专业在校生对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工作的建议,以客观分析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及教育教学研究。
调查对象为畜牧兽医专业一、二年级的在校生500名,要求学生在认真查阅与专业有关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充分了解本专业的性质、特点、社会需求、毕业去向等内容后作出选择。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回收问卷480份,回收率96%。总体来说,学生对本专业理论及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持肯定的态度,并能够积极思考。
(一)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满意的是边学边实践(占53%),课堂学习为主(11%)的教学模式不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见图1);学生中50%的人认为学校教育更注重职业技能训练,13%的人认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其余37%认为学校教育两者兼顾。
(二)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
调查结果(表1)显示: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满意度评价比较高的有任课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69%的人认为好或者较好;7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好或者较好;69%的学生对实习实训内容满意,65%的人对教学理论内容满意。学生满意度较低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有10%的人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好;学校的职业情境与文化氛围超过半数(58%)的学生不满意。
(三)学生对专业的评价
调查显示:通过高职教育对养殖专业的认识只有28%的学生认为到位,大部分(49%)认为一般,23%的人对本专业认识模糊。5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相适应,16%认为不适应,其余34%认为一般。53%的学生喜欢所学养殖专业,14%的人不喜欢,33%的人对自身专业的喜爱程度一般。有38%的学生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自己兴趣爱好,37%是由老师父母介绍,25%受到社会需要的引导。
(四)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评价
调查显示:认为学校当前课程设置合理的占37%,43%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一般,20%认为不合理;42%的学生倾向于本专业课程设置中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为4:6。
(五)学生对专业实训条件的评价
在高职三年期间71%的学生专业实训时间在半年或半年以上;75%的学生了解校内实训基地,81%的学生知道有校外实训基地;83%的学生参加过养殖行业实业家、杰出人士来学校做的专题报告或讲座,但仅有46%的学生参与过养殖能手在学校做的技能培训,在学习期间54%的学生到过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的养殖场或饲料厂参观学习或实习。
(六)学生对专业课教师的评价
高职期间,大多数(56%)学生认为对自己帮助和启发最多的老师是专业课教师,其次24%的学生认为是班主任(见图2);对教师的教学是否结合养殖专业相关岗位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个问题,51%的人认为结合较多,38%认为结合较少,还有11%认为没有结合;63%的学生认为教师能积极主动调动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认为养殖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全面的占29%,比较全面的占57%,有待提高的占15%;对于养殖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33%的人选择强,52%较强,15%选择有待提高;27%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在周边地区养殖领域的影响大,52%的人认为有一定影响,21%的认为没有影响;对专业教师所授的教学内容30%的学生吃不透,25%的学生认为容易掌握,45%的学生还过得去;42%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学课堂气氛沉闷,仅有18%的人认为气氛活跃;42%的学生觉得选用的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合理,19%认为不合理,40%认为一般;认为专业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占35%,传统的占31%,多元化的仅占34%。
(七)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
调查显示:46%的学生对就业前景信心十足,但对就业前景担忧的也占到40%(见图3);40%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与职业技能培训措施走形式,26%的人认为学校根本没有开展就业指导;34%的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很重视职业道德教育,48%的人认为学校比较重视,还有18%的人认为学校不够重视。3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与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优势明显,认为没有优势的占24%,其余40%认为差不多;来职业院校的学习目的更多的学生(45%)选择就业后在岗位上学习,争取成为高级蓝领、技术员,24%的学生毕业后打算自己创业,20%的学生选择先工作在进修(见图4)。
三、调研结论
通过上述对养殖专业在校生调查问卷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一些看法。
(一)培养目标要明确,定位要贴近企业
我们虽然对养殖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定位不是单一层次的,但大多数学生的目标是在技术岗位上成为高级蓝领或在专业方向自己创业,学校应贴合企业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在技术员或技术服务工作岗位上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开发必须以生产为主线进行开发,就是要按职业生产岗位的综合能力开发教学内容,岗位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就开发什么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多联系企业,通过与企业合作调研等手段制订一套切合实际的在校生培养计划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更新,有目标的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理论知识够用、技能过硬的高技能人才。
(二)提高学生对专业认识,始终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高职教育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识不够。这就需要学校不仅要加强职业教育、就业指导,还要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学校做讲座、培训,聘请行业企业实践能手参与授课,多安排学生去一些规模影响较大的养殖厂或饲料厂参观学习,与企业合作开办校企合作班等手段,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从而使学生首先对自身所学的养殖专业和毕业后即将步入的企业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这样在校期间他们才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变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技能,提升自身在就业上的竞争力。
“以就业为导向”不仅体现了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所应有的服务性质,而且更突出地反映了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特性[3]。实践基地是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畜牧兽医专业要与相关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实践,让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企业、熟悉企业,为企业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探索“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比较喜欢边学边实践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学校转变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为受学生欢迎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重新对专业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融入企业要求和想法才能开发出适合学生、符合企业社会需要的课程,这种基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想法可以通过项目课程设计体现出来。在开发课程时,邀请企业技术主管及相关部门经理参与,把企业对课程的想法和需求融入到课程中去,真正使我们课程开发更具企业化。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将现有的学科体系转变为行动体系,充分引入行业、企业元素,特别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4]。因此,对教师来说,不仅对其实践技能的要求更高且对专业知面的要求更为广泛。学习领域是基于工作任务的,学生需要完成一个具体工作情境中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过程设计出具有相互联系的学习领域,就构建出了课程教学内容。这种项目课程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也解决了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材内容设计陈旧不合理,课堂气氛沉闷及吃不透所授教学内容等问题。
(四)加强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切实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师应该是技能的传授者,所以教师自己的实践能力、职业实践经历都直接关系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调查结果显示,从畜牧兽医专业教师队伍的构成来看,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及行业企业外聘教师的比例。为此,今后在教师的培养上,要积极推荐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师队伍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潘树金.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
[2]梁建军.重视市场调研工作,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4-26.
[关键词] 乡镇畜牧兽医 推广体系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27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肉质类产品的需求量也开始不断增加,并且对肉质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目前畜牧行业在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可观成绩,然而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动物防疫性疾病,动物多发性流感病等。因此,加强动物的防疫性工作,不仅能有效保证动物的存活率,而且能有效提升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1 目前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总存在的问题
1.1 畜牧兽医推广中经费不足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虽然对于畜牧兽医事业发展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也相应增加了资金的投入力度。然而,在我国乡镇及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资金缺乏的问题仍然大规模的存在。在一些常见的基础设施和工作人员工资问题上,依然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制约因素,导致乡镇畜牧兽医推广工作很难得以顺利展开。如乡镇畜牧兽医防疫室、消毒设施等不完善,使得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需要冷冻的疫苗由于冷冻设备不能很好的保存,消毒设施等不齐全使得一些畜牧兽医工作常用器材不够清洁,较大程度影响畜牧兽医工作进行的质量。
1.2 专业人才的结构不稳定
虽然乡镇兽医技术推广工作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我国畜牧兽医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专业人的素质和知识水平还比较有限,畜牧兽医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大量的从业人员不是专业人才,缺乏专业性的知识。此外,乡镇及偏远地区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工资待遇和环境不能达到专业人才所期待的标准,导致基层的畜牧兽医工作人才严重缺乏。
1.3 相关体系不完善
目前畜牧兽医推广工作中,一些领导对于此项工作还没有足够的重视。面对畜牧兽医工作的具体责任没有明确的责任制,一旦出现问题不能直接找到责任人,导致畜牧兽医工作缺乏合理的规章制度,很难得到有效的开展。同时,在畜牧兽医工作中缺乏对于动物疫苗的强制防疫性,对于没有检疫的动物不能明确的记录,给畜牧兽医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2 畜牧兽医工作的解决措施
2.1 增加畜牧兽医工作中资金投入力度
乡镇畜牧兽医推广工作具有公益性质,畜牧兽医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人民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此项工作推广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于这项工作的认识。同时,要努力落实好工作中的经费问题,保证畜牧兽医推广工作中的经费充足,保障乡镇畜牧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些基础上,可以适当加大年度财政的预算,加强畜牧兽医推广工作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员工的福利,以促进兽医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改善对于专业人才的管理制度
乡镇畜牧推广技术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为了更好的留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就需要相关部门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应该运用公平和公开的用人模式,使得真正有能力和才干的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在选用专业人才时,不仅对其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考核,而且对于其实践能力也需要加以严格检测,确保其所学知识能更加适合畜牧兽医推广工作的开展。同时,可以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对于优秀的技术人才,可以随时加以提拔,以扩充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其次,建立明确责任制度和统一的工作人员管理机构,对于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实行优胜劣汰制度。对于素质和水平较高的技术人才予以优先录用,保证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有个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同时,加强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对于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进行及时的学习和运用,以提高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保证整体队伍水平的先进性。最后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设立定期奖励制,对于工作优秀的员工给予及时表彰,以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3 规范相关体系
加强政府部门、兽医工作站和防疫人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实行更为明确的责任制度,使工作更加细化,出现问题可以直接责任到人。形成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疫病监测和疾病治疗为一体的专业性机构体系,积极推进畜牧兽医工作的广泛开展。同时,对于动物防疫的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于不同种类的疫苗分别做好登记。此外,要及时补充工作中需要的设备,对于工作中需要的设备设施要齐全。需要冷藏的设备或者其他需要用到的设施可以责任到人,以此来预防动物疫情的发生。
3 结语
在我国的产业结构构成中,畜牧业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组成部分。而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是动物疫病的出现,只有加强对乡镇畜牧业的推广性工作,才能有效的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增加人们防治疫病发生的知识,从而有效的推动畜牧行业稳定和快速的发展。对于畜牧兽医推广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只有不断的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逐渐改变现有的人才任用机制,才能保证畜牧兽医工作的有效性的开展。同时,可以减少动物因防疫力带来的疾病问题,以及由于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保证我国畜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0 月25-28 日,第五届中国兽医大会在山东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兽医协会主办,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畜牧局协办。来自动物疫控、卫生监督、检疫检验、教育、科研、军队、公安、动物诊疗机构以及生产企业等领域的兽医工作代表3 0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以往的“技术压轴”不同,今年的兽医大会除了继续保留猪病、禽病、牛羊病等技术讲座之外,还旨在推动兽医行业发展,探讨中国兽医政策、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及兽医再教育、宠物诊疗机构分级管理制度、动物福利与肉品安全等议题。
关注兽医政策
随着“速生鸡”事件、黄浦江死猪事件等问题的曝光,社会对兽医工作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而执业考试制度、兽医处方药制度等政策的出台则是政府从民生角度出发,为兽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近年来,兽医工作越来越向着规范化、法制化发展。在本届兽医大会上,主办方除了延续去年首次举办“2014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经验交流会”之外,又新增加了“政策法规专场”。
在2014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经验交流会上,农业部兽医局卢旺处长出席会议并作了“全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政策解读与发展趋势”的精彩报告,卢旺处长指出:“各有关单位和个人要充分认识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危害和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必须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做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切实提高肉品质量安全水平”。来自全国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大型养殖企业、科研院所、无害化设备生产单位等单位300 余位专家学者等业内人士参与了本次会议,会上就无害化处理的政策措施、管理机制、运营模式、技术手段、国际经验、典型案例和试点经验等方面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积极为我国无害化处理工作献计献策,共同营造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在政策法规专场,主办方请到参与《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的青岛东方动物法学研究咨询中心主任陈向前就当前《动物防疫法》进行深入讲解。陈向前指出: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归责”方面,动物疫病实施依法制疫以来,将此责任界定为相对人,即“谁饲养、经营谁负责”。但是,在这一点上,自始至终做的极不到位。造成这种责任不归位状态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广大兽医人员无论从管理层还是执行层,无论高层还是基层,在理念上存在误区所致。要从根本上纠正这一错误,就要解决执法上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本来由国家负责的重大动物疫病和残留控制一直由主管部门负责,造成法律意义上的越位,本来由地方政府负责的则是各级主管部门层层负责,造成法律上错位,而真正的责任主体和义务承担者——地方政府和企业、经营者则游离于责任体系之外,形成实质上的缺位。此外,来自北京、河北、重庆等地动物卫生监督所得主要负责人也在会上就在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交流。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张村帅处长、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袁蕾磊处长就执业兽医继续教育、兽用处方药管理方面的话题做了讲解。
关注农场动物福利
在本届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了首届“农场动物福利促进奖”颁奖仪式,该奖项是中国首个针对农场动物福利养殖、屠宰等环节的奖项,由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兽医协会和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共同创立。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会上表示,60% 的人类传染病来源于动物,动物疾病的防控与人类疾病的防控密切相关。保护动物福利,肉品从生产到餐桌,兽医是保障人们舌尖安全的前沿卫士,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加快推进兽医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兽医协会会长贾幼陵认为,“设立农场动物福利促进奖,对动物福利理念的推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提高动物健康和防疫水平,提升畜产品品质及市场竞争力,还能够鼓励更多的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关注动物福利,推广健康友好的养殖生产方式,促进人与动物和谐生存和发展。”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驻中国首席代表赵中华表示,“保障动物福利实际上就是保障人类的健康,动物福利好了可以减少动物疾病,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他希望更多农场动物养殖及生产企业行动起来,改善和推广农场动物福利。他认为中国的动物福利事业还处于初始阶段,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公众对动物福利的科学内涵缺乏正确认识。农场动物福利促进奖这个平台,可以提高人道养殖及屠宰动物产品的社会认知度,共同助力中国动物福利事业的发展。
“农场动物福利促进奖”是首个专门针对农场动物的全国性公益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对改善农场动物福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优异成绩的企业、单位及个人。由中国兽医协会、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和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共同创立。希望鼓励更多的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及民众关注动物福利,推广健康友好的养殖生产方式,促进人与动物和谐生存和发展,2014 年农场动物福利促进奖共有五家企业入选,涵盖生猪、肉鸡、肉牛的养殖和屠宰企业等,他们分别是嘉吉动物蛋白(安徽)有限公司、江苏马陵山畜禽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珲春市吉兴牧业有限公司、四川川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陕西秦宝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关注健康养殖
【关键词】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
我国畜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已经成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然而,这方面的高端科技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非常缺乏,农民的素质也不高,这些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职业教育正在走向新的崛起,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但种种原因导致发展中仍存在着问题,职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依然面临就业难、升学难、生源减少的困境,要走出这些困境就必须深入分析现在中职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教学上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应时有效的改革措施,力求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使畜牧兽医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1 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不当、课程内容陈旧与重复交叉、课程名称不能体现职教特色等方面。传统的课程体系注重畜禽生产与畜禽疾病防治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及宠物驯养与保健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
1.2 教材部分内容过于精细,不够实用
比如《家畜解剖生理学》中的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由磷脂、蛋白质、多糖等组成,物质转运形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等,这些内容对于中职生来说就过于精、过于细了,他们不可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就算勉强记住了,在现实工作中也用的很少。但很多中职学校的教材却包含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而且老师也安排了很多课时去讲授这些过精、过细的内容,结果是学生听不明白、听不进去,白白浪费了时间。
1.3 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学方式落后,理论讲授多,实践操作少
职业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应有适当比例,应侧重专业课教学。而目前的教学安排上往往是文化课与专业课对半,甚至于在升学的情况下,文化课课时多于专业课;在教学手段上,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自身的问题,采用“黑板上种田”的普教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较直观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多数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实操课比例一直偏低,如某中职学校的家畜病理学的教学,一共安排了80个课时,但很多教师把这80个课时几乎都用在理论的讲授上了,用来实操的不超过10个课时,结果学生只记住了一些概念,却没有真正的认识和掌握。
1.4 师资专业技能尚不能满足专业需要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文化课之外,主要是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我校的专业课教师虽然都是毕业于高等院校,但专业理论水平不足以适应当前畜牧兽医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毕业后大多一直从事专业理论教学,从事专业实践的少,教学上难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原有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先进的畜牧兽医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既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
2 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
2.1构建“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随着畜牧兽医行业的不断发展,职业岗位及其能力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必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目标作为内容取舍与结构组合的标准,按照职业岗位对本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整合课程,精简课程门类,避免交叉重复,在课程整合过程中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基础性与综合性,突出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突破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结构与逻辑设计思路,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畜牧兽医行业主要岗位的生产流程为主线,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体,即专业核心课程加专业拓展课程两段式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同时,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邀请相关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来校举办座谈会,讨论确定专业方向的就业岗位、工作任务以及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任职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认真研究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培养专业核心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以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基础加以设计,避免以“知识”代替“能力”设计课程的倾向。专业拓展课程是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扩充,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按照个人兴趣与就业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使学生主动适应职业岗位,增强教学的职业针对性,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有利于学生职业、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2.2 根据中职教育的目标改革原有的教材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其所使用的教材必须具备新、实、变的特点。其中,“新”指的是所使用教材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及时纠正传统教材中滞后性和理论验证性问题,与生产第一线的最新技术保持高度同步,且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实”指的是教材不仅要针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还必须与企业、单位目前或将要使用的设备、技术相关联,不过也要注意避免过分超前技能的出现;“变”指的是所使用教材应处于变化状态,随着技术、设备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使学生所学技能有效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另外,有经验的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自行编制教材,比如阉鸡技术、人工授精技术都是社会上比较需要的,教师就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专门编写这方面的教材。
2.3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使用何种教学手段历来是广大教职员工所津津乐道的话题。传统的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大多采用挂图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手法单一,还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科技水平的进步让网络互动系统、多媒体技术走进教学领域,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应用,此种教学方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学生也容易被此吸引,进而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为此,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应尽快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将与教学工作有关的声音和图像带入课堂,高水平完成“实景”教学环境的构建,在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拓展他们的专业视野,以便使学生更好地将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2.4 提高实操课的比例,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要积极开办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在教学过程中,畜牧兽医专业必须突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课程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专业技能考核、工种技能培训与鉴定、执业兽医师考试、毕业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要重视实践教学,以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使实践教学由“验证型、认识型、单一型”转变为“操作型、设计型、技能型”。
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教学基地,与一些条件较好的畜牧兽医企业签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以促进资源共享,从而共同发展。逐步建立学校、行业、企业“互惠、互利、互动”的产学研运行机制,达到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效果。根据生产需要,相对集中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畜禽饲养、管理、防疫、生产、销售等岗位实践,产学研结合,让学生进入职业角色,熟悉未来的工作岗位,培养、锻炼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了解企业,毕业后就能适应畜牧兽医行业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岗位。
2.5 师资力量建设
教学师资水平的改革目的是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教师。学校可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也可定期安排教师到现代化养殖场或兽医站去学习实践,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诊疗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师资队伍。
3 结语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能有更新更快的发展势头,经过一系列努力和改革之后,中职教育将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实践能力、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宏伟.畜牧兽医专业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9(6):115-117.
关键词:畜牧兽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4-0060-03
畜牧兽医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只有农业大学和农类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重较小,加之国家对畜牧业的投入加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缺口也就增大,给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就业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但是,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广西农职院”)近五年来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看,就业率达95%以上,而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学生,所占的比重较小,与大企业或事业单位签约的学生就更少,且稳定性较差。要想使学生在就业的空间里就好业,就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能力培养,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务实就业期望值,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1影响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
1.1教学模式的因素
1.1.1理论知识不够牢固
当前,高职院校多数采用“2+1”的教学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顶岗实习一年。由于此模式将三年的课程压缩到两年上,很多知识的学习都只停留在表面,不够扎实,而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评方式比较放松,导致了学生“宽出”的现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不高。
1.1.2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由于学校实训场地有限,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实践不多。最后一年到校外实习,一些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好的实习规划,只跟着实习单位的师傅做小工,甚至是混日子。由于对工作岗位定位不明确,换岗、跳槽频繁。一些学生对岗位工作不了解,期望值较高,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遇到困难不能及时处理,导致了对本行业厌倦的心理,从而改行,出现不对口就业。
1.1.3教学方式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课程教学的重心,应该从理论知识讲授向职业技能训练的方向上转化。畜牧兽医作为一门技术类学科,实践能力才是关键,更应该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教学的重点。而高职院校当前的教学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羁绊,教学方式总体上“产”、“学”、“研”结合不够深入。
1.2学生自身的因素
1.2.1缺乏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根据对近五年来与广西农职院长期合作的企业用人标准调查分析,畜牧兽医行业的用人标准重视学生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当今的学生多为“90”后一代,缺少耐心、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1.2.2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校虽然设立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但是,缺乏师资力量和系统的指导方法。另一方面,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形式,使得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局面,没有受过正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高职学生,在就业竞争面前不知所措,迷失目标和方向,导致择业的盲目性。
1.2.3就业观念理想化现实中,大学生就业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使得某些高端就业领域出现人才饱和的局面。而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和家长,常把择业目标锁定在大城市、大企业等待遇高的工作岗位。同时,在具体的择业过程中,毕业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利益取向的制约,往往对工作的报酬、工作地点以及工作是否稳定等诸多实际利益的考虑多于对事业发展的考虑,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由于专业的局限性,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几乎不可能实现能满足如此多考虑的就业。
2相应对策
2.1采用科学方式的实施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1.1
以就业前景为导向,培养学生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很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肉类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畜牧兽医科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带来新的就业机遇和光明的就业前景。
2.1.2目标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相当部分存在学农厌农情绪,畜牧兽医专业的苦、脏、累,更使一些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对今后的前途一片茫然。针对这一现象,正确引导学生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非常重要。教师应该结合本地畜牧业发展的现状,正确地引导学生。结合已毕业学生的成功事例,让学生从师兄师姐们身上看到自己明天的希望。此外,还要带学生到当地的一些畜牧企业参观,把参观和教学相结合,实现实景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和兴趣。
2.1.3改革考核手段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考核手段的主要依据是试卷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只能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许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而靠考前的突击记忆通过考试,达不到考核学生基本技能专业能力的目的。考核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应根据社会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考核方式。广西农职院的一些教师的做法值得借鉴:理论课程的考试成绩调整为总分的40%,社会实践环节为20%,实验成绩为20%,现场技能考试为20%,并将学生课堂和实践中的出勤相应地纳入考核体系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的探索,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兽医技术人才。
2.2推进“校企合作、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畜牧兽医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和师资队伍,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共同编写教材,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校外的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中,实施“工学结合、岗位轮换、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深化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的“校企合作、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让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磨合,学生毕业时就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或就业合同,成为正式员工。这样,不但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在用人上的稳定性。
2.3加大校内实践实训教学资源的投入
广西农职院除了强化本校教师教学水平外,还经常聘请行业精英、技术能手、成功校友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授课、指导学生实训。在校内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新建实验室、种猪场、种鸡场、饲料加工厂、动物养殖实训场、动物教学医院等,还引进校企合作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实现了生产车间与教师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共同探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院还成立了院级学生社团“动物养殖协会”,由专业教师指导,供学生实习实训。该院还与桂林力源集团共同成立了学生社团“力源合作社”,并设立了“力源奖学金”、与正大集团共同成立了“正大班”,为企业和学校、员工与学生共同开展活动,共同进行行业交流,提供平台,实现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
2.4加强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指导
目前,大学生就业主要来源于于市场,就业的竞争压力更大。一些大学生在就业选择面前变得十分的盲目,没有明确的定位,甚至不知自己能做什么。因此,高校加强职业规划指导迫在眉睫。笔者认为,主要思路有如下几点:
2.4.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和就业观念畜牧兽医主要培养养殖业一线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就业面向基层,又苦又累,需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学校要通过讲座、职业规划课的形式,让学生能客观的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实现正确的自我定位,努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
2.4.2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由于畜牧兽医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学生普遍有成为“猪老板”、“鸡老板”的梦想。因此,创业教育是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规划指导的重点,学校应该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创新课程,开展相关的创业模拟比赛,锻炼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创业创新活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4.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培养要根据市场需要和用人单位的特点来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广西农职院做法是:组织学生深入养殖类企业开展教学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等,学生在校期间组织开展职业能力比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通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今后就业的竞争力。
2.4.4完善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科学指导学生就业高职院校应该在学生就业工作队伍的基础上成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指导队伍,主要由学院的招生就业处、学工处、团委、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政领导、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任教师组成。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队伍可以聘请行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成功校友担任兼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定期开展培训、讲座、参观等学习活动。此外,定期组织学生到行业企业参观,使“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争取提高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水平。
关键词:中专学校;就业导向;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256-02
职业教育与就业密不可分,就业乃民生之本,它关系到中专学校学生的切身利益与学校的声益,从一定意义上说,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训;因此,以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工作,畜牧兽医专业作为我校的主干专业,也应树立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培养一批既掌握理论知识,也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社会应用型人才。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和能力,专业与就业的统一呢?笔者认为,实践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教学途径;然而当前实施的实践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在教学模式上予以一定的转变。
一、畜牧专业的现状与市场需求
1.畜牧兽医的专业现状。中国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特别是在那些农业省市中为养殖业(或其他行业)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而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成绩不理想、不想念书、又不想做事的那一部分学生。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水平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等,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就读学生越来越少;但行业中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养殖业发展很快,培养大量的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具有广阔的前景。
2.市场需求。据调查大多数本科院校毕业生与大专生理论知识可以,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同时不想下基层,中专生虽然要求条件相对较低,但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也非常欠缺。大部分畜牧专业只重视理论教学,甚至就没有进行实践教学。这就是说无论是本科生、大专生、还是中专生的教育,目前都难以培养出满足农村地区实现需要的畜牧兽医人才。
现在基层的一些规模小的养殖场急需大批具有适用技能而又有理论水平的实用技术人才;在基层很多养殖场,其经营者不懂养殖技术,不按常规防疫,一旦出现流行病就束手无策,有的血本无归。另外,大部分饲料和兽药营销人员对疾病的诊疗技术都很欠缺,有的甚至连肌注、皮下注射都不会,更不用说静脉注射了;所以懂技术又能跑业务的人才很受兽药厂和饲料厂的欢迎;这些不要求有很高的学历,但要求有一手过硬的基本诊断技术和诊疗技术。这样一种形势要求为农村地区培养出大量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这也就要求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
二、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知识老化的现象。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材虽然经过几次更新,但仍相对落后于行业现状,以教材为依据的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也相应落后,因所学教材大都是2003年左右出版的,而当今社会是技术革新、创新的社会,科技发达,技术改进,学校的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实践教学,难以满足行业的市场需求。
2.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陈旧落后的现象。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很显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然而,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一个模式,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动手,这样简单的模式是难以培养出一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也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产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往往只注重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的训练,这样有目的教学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能专才化,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时,面向社会,虽有证但综合素质却适应性相对不合格,就很难适应于市场的需求。
三、就业导向呼吁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
1.变注重“考证”为注重市场。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是使教育者成为适应于生产、服务于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素质人才。虽然中等专业学校按要求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取得相应的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当今社会,有些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对不适应需要),人才市场更注重学生实用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必须针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行业就业市场需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而正确地、动态地反映出行业就业形势,并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宜的实践教学方案,以满足社会(行业)就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优化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使用情况的评价。
[关键词] 生猪 屠宰 检验检疫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250-01
1 前言
现在生猪屠宰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正在不断的上升,说明人们对猪肉的需求较大,所以检验检疫病猪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保障动物产品卫生安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关口就是动物屠宰检验检疫的流程。合格的产品经过检疫方可进到市场流通,最终摆放在人们的餐桌上。不合格的产品需要在官方指定监督下经过厂方进行无害化治理。因此需要加强屠宰行业的动物检疫工作,牢牢把住这个关口,这样才可以保证人们的食肉安全。
2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模式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模式共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由官方兽医以及协检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所以称作“官方兽医+协检员”方式。这样的方式是在官方兽医进行现场监督,然后再通过厂方的协检工作人员进行具体的检验检疫工作,最终官方兽医判定检验结果并且出具检疫证明。这种模式可以减少动物监督组织因为大型企业屠宰量大而带来的工作量较大的检疫任务。
第二种就属于完全是由动物卫生监督组织部门派遣的官方兽医进行屠宰检疫。现在看来这是一个相对比较传统的方式,特别是在辽宁省那边,自从动物屠宰检疫权由商业部门转到农业部门后,就一直采用这种模式进行动物的屠宰检疫工作。在锦州市地带,官方兽医工作人员相对较多,因此可以在动物卫生监督组织的监督之下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动物屠宰检疫工作,可以保障动物产品的卫生质量安全。
3 生猪屠宰检疫存在的问题
3.1 检疫工作落后以及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目前来看,因为兽医这一行业并不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所以现在各个年龄层的动物检疫人员都有,并且在文化程度方面也参差不齐,缺少专业知识,这样对动物的检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完善的部分驻场检疫制度也给动物检疫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驻场检疫工作室没有规范的建设,并且缺少形象建设。各类档案记录也不完整,还有在证章标志的治理工作上也不规范。
3.2 屠宰检疫不规范以及宣传力度不足
真实生活中的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并没有按照《生猪屠宰检疫规程》上面正规处理。屠宰检疫的方式比较滞后,直接来讲就属于“一把刀子、一把钩子、一双眼睛”,基本上都是凭借的感官和个人的经验进行的检疫工作。对不合格动物以及动物产品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制度进行无害化治理。
人们还没有足够了解检疫工作的重要意义,尤其是部分乡镇还无法理解未经检疫的猪肉禁止上市销售,并且不配合、不支持。人们缺乏这样的正确意识,并且在购买猪肉也不索取《检疫合格证明》。社会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缺少群众监督、逃避检疫、经营未检疫肉品等等的事件,所以无法保障上市肉品的质量。
4 建议以及对策
4.1 完善检疫制度
进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可以有效预防动物疫病的传播。肉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所以动物卫生监督组织需要足够了解到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做好生猪屠宰检疫的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获得政府部门在经济方面的支持,配齐必须的检疫检验的设施,提供优质的硬件设备。一个标准规范的屠宰场需要有相应的配置。建筑屠宰场规模需要依据生猪的数量,在技术设施方面,一定要购买专业科学的辅助检测工具,让检疫效果可以更加有效,以此提升检验检疫质量;第二个需要建立健全责任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动物卫生监督组织部门需要和检疫工作人员签约一份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第三个是需要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比如《检疫人员工作职责》、《值班制度》、《检疫管理制度》等等。
4.2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升认知水平
需要加大对检疫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检疫操作技术以及《生猪屠宰治理条款》、《动物防疫法》等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力度,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等这样的媒介大力宣传屠宰、集中检疫的重要性,给众多消费群众传递有关法律法规的信息,还需要将一些未经检疫肉品的人员进行举报,严厉打击这样不良的违法行为,大家需要同心协力一起维持一个肉品市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给群众百姓带来优质肉品。经过宣传这样一个有效途径可以加大社会对动物检疫工作的认知度,可以让更加多的人认识到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检疫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提高畜牧行业的社会认可度、改善检疫执法环境,从而保证肉品质量安全以及人民身体健康。
4.3 加大队伍规模,增强检疫能力
加大官方兽医以及官方收益助理队伍规模,积极主动引进具有专业知识的、有技术的青年兽医人才进到官方兽医团队当中,慢慢成长为检疫工作的主力军团;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力度,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及技术操作的比赛,以此来提升实验检疫工作能力,做好动物检验检疫的工作。
5 结束语
最大限度的提升生猪质量检疫的成效、预防以及控制各类较大的动物病情,可以更好地促进畜牧业和农业的迅速发展。猪肉是我们国家肉质类的最主要的消费产品,人民的身体质量的好与差和猪肉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做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可以提升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还可以保证中国的经济进行最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吾林,汤伊生,李清平,张福亮,王光安.加强生猪屠宰检疫确保上市肉品质量[A].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江西省畜牧兽医局.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江西省畜牧兽医局:,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