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逻辑思维的局限性

逻辑思维的局限性

时间:2024-01-02 10:35: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逻辑思维的局限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逻辑思维的局限性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思维开发;扩展

一、初中地理的简介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初中地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初中地理教学是一种结合文科教学和理科教学的综合教学方式。根据讲述的内容不同,文理的侧重点也不同。例如,在讲述地形时侧重的文科教学方式,讲述地图学时则比较侧重理科的教学方式。初中地理涉及的范围很广,涉及地形学、地图学、气候学等方面。虽然每个方面都不是很深,但却很系统,很形象地介绍了各个方面的知识。为我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的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学习这些知识的一扇窗口。

湘教版的教材为我们教授了很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地理知识。例如:如何正确使用地图和指南针判断方向,估算距离,理解地形;初步了解云层的变化与天气的规律,并能够简单运用推测出天气的变化趋势,进而合理安排出行活动;熟练地掌握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发生的征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措施和防御措施;熟悉各个地方的特殊地域文化,并能正确地接受、理解与欣赏,增强人际交往和合作。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思维训练的融入

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很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初中生思维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而初中地理教材的设计就是结合文理科特点,既有“形象思维”的知识,又有“抽象逻辑思维”的知识,而且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很适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讲述地理知识,把一些地理现象和事物做成具有形象思维的材料,通过教师的讲述和点拨,让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和分析,在大脑中形成形象的知识,这样既可锻炼思维又能加深知识的记忆。地理图片是地理事物本质上的形象思维表现,学生通过对这种思维的学习和锻炼可以全面开发大脑,锻炼形象思维能力,为其思维的发展与向抽象思维的过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讲述中国地形时,就可以通过色彩鲜明的图片、形象生动的模型、引人入胜的多媒体动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部名为《锦绣中华》的纪录片,就很好地描绘了我国各个地区的美景、气候、文化等,如果运用在教学上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地理学科由于其本身的综合性,对逻辑思维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就教材的设计来说,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对逻辑思维的培养,总体上章节与章节的联系都具有一定的逻辑含义。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我们先是从整体上介绍地球,对地球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介绍地球上各个地区、国家的地理特点、文化特点等等。在教学上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如旅游、动物、风土人情、社会问题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调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将看似不关联的事物与现象进行规划分析,找到其背后蕴藏的逻辑关系,达到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通过对沙尘暴现象的分析,我们能够得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资源破坏,形成沙漠戈壁,由于季风等原因才形成我们现在的沙尘暴。在我们居住的城市中出现的沙尘暴可能是远在万里以外的地区吹来的。通过这样的分析探讨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地理知识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其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清醒的认识,让其思维不再局限于其居住的一城一县。古代很多学说的局限性就是因为其视野上存在局限性,像“坐井观天”、“天圆地方”等。许多革命先辈也是通过地理来认识这个世界,了解当时中国的国情,才明白在旧时代中国的地位是多么岌岌可危,必须努力让祖国强大起来。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地理学习可以让我们对家乡有大体上的认识,对祖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有清晰的认识,了解我国的地大物博,懂得对资源和环境要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还通过对国外地理的学习,了解世界的自然和经济环境,开阔眼界,做一个放眼于世界的人才。地理学习对学生的环境意识、地球意识、爱国意识具有很深远的影响。例如,通过对地理的学习,学生在脑海中有中国大地的样子,能按地势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把每一条山脉、每一个平原、每一个盆地都牢牢记住。同时学生也感受到我国山河的豪迈,开阔了心胸,开阔了眼界。另外,学生也要对国外的国情、民俗、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培养自身热爱地球的胸怀。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开阔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一个快乐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来。其实我国古代好多“谚语”“诗歌”“歇后语”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地理知识,用“橘生在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来解释气候的变化;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理解气温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成因;用“二十四节气歌”来了解一年的节气变换。总之,教师要用丰富的知识、灵活的技巧来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互动教学; 数学; 课堂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更应注重,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趣,唤起学生求知欲望,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避免陷入枯燥单调,一言堂,启而不发,教师自问,最后自答……形成一环接一环的灌输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师生互动、教学民主是一个好方法。

中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相对独立学习的能力,具有巨大的有待挖掘、发挥的学习潜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人多智慧多,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一事实,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发扬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互动,在教学实践中证明是一种有效地发挥集体智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互动,已是当今社会备受人们喜爱的活动形式:电脑互动、点歌互动、游戏互动,……互动为什么受人们喜爱,它体现民主、平等、和谐,使人们在活动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兴趣盎然。因此,互动登上数学课堂教学的典雅之堂,成为数学课堂教学重要形式之一,实属必要。那么,如何让互动教学走进数学课堂呢?

一、“趣”的互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课题内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导入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导入的设计应力求新颖、巧妙和多样化。如在讲授“映射”内容时,正值《游击队之歌》在电视媒体重复率很高之时,引导大家回忆第一句歌词:“我们都是神,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仇敌”,子弹(原像),仇敌(像),瞄准(对应关系)……,通过创设这一情景,把“映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引入。通过引入,学习教材概念后,引导学生也举一些实例,加深对“映射”概念的理解,教师或其它学生可对学生的实例加以肯定,或补充情节,加以完善,使之生动有趣,从而加深对“映射”概念的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兴趣的互动,使学生教与学同步,学生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华罗庚曾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干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能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示范捕捉身边的数学。

二、“思”的互动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数学教学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也要求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思考,形成师生之间信息传递及其反馈的过程,从而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主动探索和思维,引发学生的兴趣,体会其成功的喜悦,如在讲授p是q必要条件时,本应是证明p q,但是实际证明时却是证q p,为什么?引导学生联想刚学习的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原来p q与q p是互为逆否命题,所以是等价命题。课堂上的“静”,静得有价值,学习数学要有“思”的时间,越是难的问题,思的时间越长,思的范围越广,像古人说的“思接千年,神游万里,”教师应像学海中一座座灯塔,关键时刻闪烁一下。

三、“言”的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把自己思维过程、结果表达出来,课堂形式群言堂,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当堂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复习圆锥曲线一章内容时,教师用幻灯演示提纲:定义,标准议程,图像,几何,性质(范围,顶点,焦点),准线,离心率,渐近线,然后通过生生互动,让学生上台讲一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关注教师的成功感”转到同时“关注学生的成功感”。

四、“议”的互动

好奇心强,喜欢发表自己见解,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教师围绕某个问题,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或同桌讨论,或分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亦可加入其中,相互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互议法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办法。学生在开放的状态中学习,交流信息,正反交锋,深化理解,从而加快有序发展实际进程。例如在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关系时,先分组抛掷硬币试验,然后分组统计频率与概率的误差,最后全班统计…,会发现试验次数越多,误差越小的可能性大,学生对频率接近概率的认识,从迷惘到初步理解,各种认识,随着每次试验而不断“磨合”,师生共议得出结论。

五、“问”的互动

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问”的互动要求每一堂课,甚至每一堂课的每一环节,教师应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创造一个教学相长的民主氛围。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你平等待人,不会产生怕问心理。教师不但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期待,还要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如反问法等等),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多思好问,不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上进心。如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时,有一学生问数学归纳法证题有没有局限性时,教师首先表扬了学生敢问,同时指出数学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人们看到它的局限性,为打破这一局限性而发展,形成新的知识的。例如非欧几何,虚数的创立等。确实,数学归纳法也有局限性,教师举“秃头悖论”指出其局限性。事实上,新的数学知识“模糊集合”,正是冲破这一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并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活生生的发展的数学。如此疑问尽在“问”的互动中自然解答,学生接受在愉快之中。

六、“练”的互动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口试;作业;实践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般都是布置书面作业和考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口头表达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数学语言的不规范、表达不准确等现象;而书面作业和考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从书面作业和试卷中不能体现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具体的知识漏洞,教师也就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因此,笔者针对学生口述表达弱这一问题,对初中数学学科开展口试作业做了一些探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口试作业的内容设计

数学口试作业就是让学生用口述的形式来解数学题,完成日常的数学作业。这种方式的作业是为了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口试作业的内容实际上与笔试作业的内容差异不大,不同的是答题的过程,在口试作业的答题中,教师能够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错误,便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将口试作业的内容进行分层次的设计更为合理。将口试作业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既定题,二是自选题。既定题由教师根据课堂上的重点、难点、易错题来选定,这些既定题目通常是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题型。而自选题则是教师给定题目范围,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来进行选择,题目的范围可以选择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也可以选择其它来源。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口试作业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相同的口试题目,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来确定提问的内容。

二、口试作业的具体操作

1.口试作业的时间安排

数学口试作业的时间安排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口试作业不适宜每天都安排,比较合理的是自选题的口试作业安排在教新内容的课上进行,一学期进行2-3次,安排在期中前后为宜。而既定题的口试作业可以每周安排一次,在复习课期间可以一周安排两次。在具体时间上,可以利用数学课课前的5到10分钟进行,也可以专门利用复习课时间进行,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在课余时间进行。

2.口试作业的组织安排

根据口试题型的不同,口试作业的组织安排也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按照学生名册的排序依次进行组织,二是以学生座位形成的小组进行组织。

3.口试的操作步骤

口试操作过程分为三步:一听,二问,三评。一听就是教师听学生的答题,二问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再解答,三评就是教师最后对学生的口试进行点评。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耐心的指导学生应该要如何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积极的引导学生锻炼胆量、发散思维。

4.数学口试作业的评价

口试作业的评价应该分为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数学语言表述是否规范,二是学生口述答题的逻辑思维是否合理,三是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否正确。教师在数学口试的评价应该侧重于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和学生解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能以题目的最终答案为唯一标准。而且,口试评价应该侧重于鼓励性,不断激励学生。

三、数学口试作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

数学口试作业是一种对传统数学作业的创新性实践,在实践初期,存在着不少的困难,比如,没有借鉴经验可以参考,没有标准答案可以比照等,口试作业还没有形成一个有章可依的模式,一切内容都需要教师去不断的探索、实验。因此,教师首先要对数学口试作业这种形式有创新意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其次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逐步探索出口试作业的最优模式。

2.学生不能适应口试作业的形式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作业一直都是笔试作业,现在居然要像一些文科作业一样说出来,首先就打一个问号,怎么说?学生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头绪。再加上由于学生存在紧张、怕出丑、怕出错的心理,很难让学生开口说作业。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好规范的数学语言。另外,在口试作业实施的初期,应该要降低作业的难度,让学生们都能轻松完成,从而更容易接受这种新形式的作业。

四、数学口试作业实施以来的经验收获

1.利于师生交流

万事开头难,在实施数学口试作业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坚持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是正是在这种不断出现问题,克服问题的过程中,师生的交流增加了,互动增加了,感情也加深。

2.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口试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完成口试作业的同时,学生不仅提高了这两种能力,还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可谓是一举多得。

3.口试作业效果良好

将口试作业一直坚持下来,学生们的数学语言运用已经基本规范,口述解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也渐渐地养成了口试解 题的习惯,学习水平随之有了很大的提高。口试作业的实践经历了培养学生开口说数学、养成学生说数学习惯和形成说数学的氛围三个不同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洋.谈数学作业的设置创新[J].南方论刊,2009,(S2).

[2]丁琳,叶立军.中美中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09,

第4篇

关键词:法律逻辑;形式逻辑;辨证逻辑;

作者简介:司献英(1970-),女,河南内黄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馆员,研究生,法理学研究。

法律逻辑学作为法学和逻辑学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它的发展和成熟有赖于法治现实需要的推动和法学、逻辑学理论的基础。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一个法治的环境,所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现实实践的需要既没有为法律逻辑研究提供必备的社会条件和理论基础,也没有为发展法律逻辑学提供足够的发展动力。我国法律逻辑学主要是基于扩大逻辑学应用的动因而形成和发展的,这就使得我国的法律逻辑学研究逻辑色彩浓厚而法学色彩不足,甚至脱离法律实际,更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法律逻辑学基础的逻辑学主要是以普通思维为研究对象、以形式化为主要特点的的普通逻辑学,而法律逻辑形式化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一、缺乏法治基础是我国法律逻辑研究脱离法律实践的根本原因

法治社会的需要和较成熟的逻辑学理论是法律逻辑学形成和发展的两个必要条件。在西方国家较早的时候便形成了他们的法治传统。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法治与民主已有很大发展,中世纪的西欧虽然也实行封建专制,“但西方法文化中的神学传统和自然法思想影响深远,上帝是一个象征着正义的抽象的神,世俗的皇帝对上帝也不得不产生敬畏。这种神学文化削弱了人治的权威。法官们认为忠于法律和上帝要胜过忠于他们的国王。此外,王室法院通过强调一致适用法律的必要性增强了司法判决的客观性,对同类案件作同样的判决的原则为法律推理的施展手段提供了条件。”[1]

1.怎样明确法律概念、形成法律命题,按照逻辑要求正确进行法律推理成为法治运行的必要手段和工具,所以,在较早的时候便产生了对法律逻辑进行研究的需要,法律逻辑较早地被纳入人们关注的视野,并且,西方较丰富的哲学、逻辑学思想为法律逻辑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工具。与此相反,我国却有着长期的人治社会传统,法律成为当政者专横的工具,正像一句民谣所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法律对政治强权的依附使法律判决不需要充分的理由,更没有进行法律推理的必要。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重体悟、轻逻辑,重综合、轻分析的思维特点,使得我国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了较丰富的逻辑思想,但并没有发展成为严密、完整的学科体系,导致我国的逻辑学并不发达,很难为法律推理及其研究提供合适的理论武器。以上这些原因决定了我国长期以来法律逻辑的运用和理论研究的落后局面。

二、我国法律逻辑的逻辑理论基础主要是普通逻辑学

由于缺乏现实的需要和推动,法学家极少将目光投向属法理学范畴的法律逻辑的研究领域,倒是一些逻辑学家出于加强逻辑学应用的意愿,从逻辑学的角度对法律推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70年代末期,一些学者基于逻辑学的发展必须着眼于它的应用这样的角度,明确提出“我们不仅要研究一般的具有现代化内容的逻辑学,还要研究为法律工作者用的逻辑学,为军事工作者用的逻辑学,为教育工作者用的逻辑学,以及结合自然语言的逻辑学等,以满足各类人员对于逻辑学的需要。”[2]这时期的法律逻辑研究主要是“从如何应用形式逻辑知识的角度出发的:表现在成果的内容上,基本上是应用形式逻辑的原理、原则来解说司法实例;表现在有关逻辑知识在法学领域作用的评价上,也只是在最一般意义上,从逻辑知识与正确思维的关系、特别是与办案过程中正确思维的关系方面给以说明的。”[3]国内的第一本以“法律逻辑学”命名的教材中,更是清楚明白地把法律逻辑看作就是形式逻辑知识在法学领域的应用,说:“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应用性质的形式逻辑分支学科,它的任务在于把形式逻辑一般原理应用于法学和法学工作的实际,探索在法律领域应用形式逻辑的具体特点,因此,法律逻辑学并没有与传统形式逻辑不同的特殊对象,研究的还是属于思维领域的现象。”[4]更由于一些人“由于自己的逻辑视野不够广大,只承认自己熟悉的某一种逻辑。”[5]更使得对法律逻辑的研究束手束脚,唯恐不和这些人头脑中的“逻辑”标准而被指责为“非逻辑的逻辑”。这种过于狭窄的定位一直影响到今天人们对法律推理的认识,束缚了对法律逻辑研究视野的拓展。甚至这种套用固有的逻辑模式解说法律实例的研究方式已经引起了人们对法律逻辑、法律推理研究的反感,近年来在许多法律院系原来开设的法律逻辑课纷纷下马,和这种对法律逻辑、法律推理的定位不无关系。[6]

这就形成了我国法律逻辑研究的一个普遍现象:对法律逻辑的研究脱离司法实践,不是从司法实践本身的逻辑要求和规律出发研究法律思维的本质和特征。而为法律逻辑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的逻辑学主要是普通逻辑学,我国近现代在翻译介绍西方逻辑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由西方传入,音译为“逻辑学”的逻辑学实际上是在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近代形式逻辑学。在我国传播普及的逻辑学也主要是这种以传统逻辑学为主导的形式逻辑学,辩证逻辑学虽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自身理论的不成熟,很难为法律推理的应用提供成熟的理论支持。

三、形式化的法律逻辑理论在司法实践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5篇

张丽娟 三亚学院

摘要:运用传统教学法进行理论法学相关知识教学时,老师往往把记忆晦涩的知识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逻

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年能力的思维过程。为了解决这一弊端,案例教学法被引入到法学教育中,这对于引导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有效地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理论法学;案例教学;定位实施;意义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

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

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

问题为中心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

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具有启发式教学、参与式

教学、民主式教学等特点,在一些实体法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在

理论法学教学中应用的并不深入。理论法学是研究法学的基本概

念、原理的法学学科,具体包括法理学、法律逻辑学、中国法制

史等学科。

二、案例教学的定位与实施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通过案例把教材中的理论

化抽象为具体。理论法学课程反映的是事物的共性和规律,具有

高度概况性、抽象性。运用案例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感性

材料,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枯燥的知识

趣味化、抽象晦涩的问题具体化、复杂深刻的问题通俗化,从而

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接受这些知识。比如说在法理教学中引入“生

活中的法理”,在我国某高校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蓬莱油

田溢油事故及 “毒奶粉事件”等案例为例,这种侵害公益的事

件屡见不鲜,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应运而生,就是相关受害人如

何进行公益诉讼,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民

事诉讼法》修正案新增加第 55 条,即“公益诉讼”条款,这是

我国首次确立公益诉讼的法律地位。那么在法理学讲授过程中,

可以通过这一制度探索许多亟待解决难题:比如立法层面上的适

格公益诉讼主体有哪些以及适用范围应有哪些,这样将原本深奥

的理论立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这些无形的深奥理论

产生一种感性认识。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掌握不同时机穿插教学案

例。在新课开始前恰如其分地引用一个案例作为课堂的导入部

分,就会一扫刚刚开始上课的沉闷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燃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接下来的理论知识讲授奠定一个良好的基

调;同时,在讲授过程中讲述相关案例,会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也让知识变得鲜活真实。那么如在结束阶段导入一个案例收尾,

又会起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毫无疑问,这会给学生造成一个悬

念,使学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并借此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扩展他们的思维。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根据教学重难点甄选案例。

案例教学是架构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在进行案例教学

时,要根据教学大纲确立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

选择案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所选取的案例要尽量体现时效性。时效性主要指的是

选择最新的热点案例,给学生以新鲜感和现实感。世间任何事物

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社会生活是千姿百态、纷繁复杂又多

变的,所以在选择案例的时不能选取一些陈年旧案,否则就没有

什么实际意义了。

第二,所选取的案例要尽量体现正面方向性。这主要指的是

选择案例时要以正面教育为主,把握好尺度。比如《法理学》中

有一节叫“法的局限性”。我们在讲授法的作用的同时还要让学

生认识到法并不是万能的,而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具有一定的

局限性。但不可用过多笔墨渲染法的局限性,因为对于刚刚入学

的法科学生过多的渲染局限性,大谈特谈消极性案例,容易使学

生陷入“法律无用论”误区,势必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人生观,为

学生以后的课程学习设置障碍。

第三,所选取的案例要体现趣味性和真实性。趣味性主要是

指在选择案例时要选学生大多人都关注的喜闻乐见的案例。真实

性主要是指尽量避免胡编乱造,引用一些现实中发生的典型性案

例,用事实说话。

第四,所选取的案例要体现启发性。启发性主要是指根据所

要讲授的内容选择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案例,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讨论向纵深方向发展,既能

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

习兴趣。

(四)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注

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引出案例之后,不要直接表露自

己观点,要设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围绕案例进行讨论研究。例

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分组讨论,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要注意

因势利导,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注重学生讨论的质量,引导学

生向纵深方向发展,而不是执着于某一浅显法律问题止步不前。

老师在讨论研究后要进行鼓励性质的点评,及时总结优点和不

足,点评时本着平等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商榷探讨,让学生

体会不到压迫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课堂教学工作。精彩的

课堂评价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强化教学效果,能够使得教学

双边活动达到统一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对理论法学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缩小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

通过一些真实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能将大课堂的内容真实地引入

小课堂,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该知识点并学会解决现实问题

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二)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克服学生被

动学习的弊端。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秉承“师者,所以传道受

业解惑也”的古训,忽视了培养法律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而案例教学法克服了这种缺乏创造性的学习方式的弊

端,使得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

也是当今法学教育改革趋势的必然结果。

(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能将所讲的知识立体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枯燥乏味的理

论被老师用案例惟妙惟肖地演绎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

学习兴趣,对于培养法律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

义。

参考文献:

[1]贺卫方.中国法律教育之路[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1997:21-23.

[2]舒尔曼.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2007:3-4.

[3]王继福.论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

报,2008,10(8):119-123.

作者简介:

张丽娟,女,1983年出生,汉族,山东宁阳人,三亚学院法

第6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数学;应用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单一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目前把翻转课堂模式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

一、翻转课堂的概述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翻转课堂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生成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由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而成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课外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完成的对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再通过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达到对知识的深化吸收和升华.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师生的角色发生转,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教师的作用,学生机械地听从教师的讲解,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翻转课堂的教学环境不只局限于课堂,传统课堂知识的学习和传授主要集中在课堂,而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授课模式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更具灵活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传统教学是对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统一进行的,而翻转课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步伐.

二、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近年来,素质教育逐步普及,数学课堂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现状仍不容乐观,据调查,在很多高中学校里,数学教师仍充当知识“搬运工”的角色,基本上还是把书本上的知识以及考试的重、难点一一告诉学生,然后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和作业,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互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重,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动力.以知识为本的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只强调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训练,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实现的可能性

(一)数学的学科特点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数学课具有严密逻辑性并且知识点具有条理清晰的特点,这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条件,另外,数学的步骤性特点显著,学生可以根据视频教学等一步一步学习、逐步掌握知识.翻转课堂给数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前学习关于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知识.

(二)高中学生已具备自主学生的能力.高中生已经具备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很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自我思考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另外,高中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很好地完成自主学习,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学习,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可以根据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学习.

四、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发挥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翻转课堂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的局限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学习,通过简短的视频学习相关概念和原理,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突破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学生在课外通过视频先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知识进行学习,明确自己的疑点和难点,在课堂上提出,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知识重复,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东西就利用课外时间自学,在课上的时间就用来解答和讨论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样既节约了课堂的时间,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便于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翻转课堂使教师的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这种转变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纪律,这样教师的教学效率就会降低,而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提高了学习效率.翻转课堂教师讲解的知识多是围绕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的,减少了不必要的知识重复.

五、翻转课堂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方法策略

(一)学校要完善相关教学设施,为翻转课堂的实行提供条件.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需要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学校要创建特定的教室,保证学生可以在线获取信息资源,完善的教学设备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必要基础条件,因此,学校在实施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时应考虑自身的实际教学条件.

(二)教师要注意兼顾学生的课内、课外教学.当前很多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是由学生在家观看,对概念和原理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将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在课堂上提出,由教师和学生来解答或讨论,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视频学习之前,给学生安排一些特定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着重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教师还需同时兼顾学生课内、课外的学习.

(三)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应循序渐进.由于家长和教师都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接受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教师关于翻转课堂的正确实施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究,而且,高中学生正面临升学的巨大压力,因此,关于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推进还需循序渐进,切勿急功近利.

六、结论

翻转课堂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弥补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参考文献】

第7篇

从思维角度来看,创造性活动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任何创造性的活动,总是与创造性的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存在离开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对它的定义笔者倾向于此:创造性思维是指以灵感为诱导,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能产生出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从“问题解决”的角度看,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问题解决的步骤基本一致,表现着合二而一的作用。当问题解决时,必然要对新的方向进行探索,如若完全可用旧的办法来解决,则不成为问题了。唯因旧的办法行不通,而又没有新的办法可模仿,原有的习惯行为不足以对付,这就成了问题,需要考虑新的办法才能解决。这样,就产生了与过去不同、和别人异趣的创造性思维。所以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及其对称性关系的把握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解决问题能力的成长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创新能力,就应该从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开始。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我们确定学生创造性(对称思维的整合思维运演模式)思维品质的目标如下:

⑴敏捷性。即教学生在平时的观察中或在一般不为他人所重视的现象中,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性质、意义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要害或着重点。

⑵独立性。即教学生能够自觉要求自己独立地思考问题,做到既尊重他人的成果或意见,吸收或借鉴他人成果或意见中合理的成分,又始终保持整个思维过程的自主性,独立地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⑶发散性。即教学生面临问题,能够很快拓宽思维领域,通过急骤联想的方式获取众多可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信息,提出两种以上解决问题的方案、假设或答案,保持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和流畅性。

⑷新颖性。即教学生在对问题的理解上,或对问题解决提出的假设、方案或结论上,都能包含一定的创新因素。

二、应用对称性关系培育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创造性思维

(一)应用对称性关系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综观国内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创立、成长、稳定与冲破各种难关的案例,无一例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这里“发现问题”的概念范围比较广,它包括事先预见的、事中遇到的和事后总结出来的。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有许多发现问题的思维方式。只要在一种思维不能发现问题的时候,试着从对称的角度来思考(甚至是试着用多对思维方式整合应用),那么我们就开始了创造性思维的历程。

例如,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在制订年度销售计划的时候,需要预见市场发展趋势,就是一个事先预见问题的典范。一般情况下,此时需要营销管理者过往经验的总结和以往年度市场数据的统计、分析与预测。但随着21世纪各行市场越来越频繁而不可预测变化的加剧,以往一般的预测工具的局限性正开始突显。于是,如何才能更接近现实地预测未来就成了管理者的梦魇。针对于此,掌握了对称性关系的人就显现出了其思维的创造性一面――不能预测,那么何不设定灵活而具有市场响应能力的组织,干脆抛开预测来积极面对随时变化的市场?

然而,教学与真实、残酷的市场还是有区别的。为了真正做到“事情怎么做(问题怎么解决),就要求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我们师生应做如下几点努力:

首先,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模拟情景,激发学生寻找和发现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经营操作当中:要求学生假想自己是这些公司的主要决策者,面对公司的危机,自己能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采取应对措施。

第二,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即突破常规,打破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打破时空界限,重视联想法的应用。

第三,不断实践,努力探索,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实际能力和探索求真精神。

用此方法训练,可养成学生意识问题的存在,而且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形成思维的敏锐性。

(二)应用对称性关系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1.应用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处理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的辩证统一,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创造性思维又离不开复合思维。所以,在创造性思维的培育中必须同时抓好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继续危机公关的例子,当学生首先应用他们的发散思维设想出应对决策之后,先不评判他们的可行与否,而是耐心地激发他们寻思自己做出该决策的思路。然后鼓励他们尝试着沿自己原来思路的逆反方向检查自己思路的遗漏和不合理之处。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应用自我思维的逆反来发现问题的过程。当真正当事者做出应对措施的时候,鼓励他们比较自己与别人所做决策的差别之处。最后,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企业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应对策略。将整个应用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处理危机公关问题的实例用图表示出来,如图1所示:

2.应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处理问题

对非逻辑思维的养成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讨论:

一方面要重视知识经验的积累――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直觉和灵感产生的机会也就越多,所以,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然,我们应该让学生首先把课本中的知识学扎实,但是也决不可只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思善想――如果一个人长期专注于一个问题,就会造成思维的某种深度,使思维由弥漫状态而聚集于某一焦点。当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时候,思维也就接近于临界点,而临界点一旦被某种因素诱发,大脑便会立刻产生顿悟,使问题得到解决。当然,这并不是说沉思之后顿悟必然会紧接着自然而来,相反,当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索性不如放弃一下思考(如去休息、睡觉)或许会更有利于灵感的到来,但是这种沉思却是顿悟前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其三是为学生积极地创造产生直觉和灵感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不断地为学生积极地创设问题情境,并巧妙地捕捉和把握直觉和灵感产生的时机予以启发和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达到对问题的领悟。

对逻辑思维的培养,笔者认同最普遍的看法――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努力要求自己常做数学习题,以磨练自己的严谨性逻辑思维模式。

由此方法训练,可养成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能找到问题改善的空间,而且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形成思维的发散性、新颖性、独立性和敏锐性。

(三)应用对称性关系培养预防问题的能力

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各种风险与突发事件会随时袭来。是否具有预警系统并快速地采取相应行动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IBM、雀巢、娃哈哈等都遇到过灾难性事件,但它们均以及时和高超的公关活动安然地度过了浩劫;三株、巨人因反应不力而元气大伤。冷眼旁观这些或成功或失败案例的时候,人们都为胜者喝彩、为败者唏嘘。但是,作为即将面对未来市场的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仅仅学习胜者的成功之处、吸取败者的教训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还有反思: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预防吗?

2005年肯德基被控告其新奥尔良烤翅、烤鸡腿堡等产品涉嫌含有苏丹红。作为全球著名的食品企业,在肯德基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上,类似“苏丹红”事件的经历绝对不是第一次,其对于食品卫生之类的社会危机亦无可避免。虽然这次它靠诚恳的自查然后主动停售、全国连锁统一步骤、寻求官方媒体的权威“庇护”、重建消费者信心等从容度过了危机,可是已经吃了这些产品的消费者的心还能回来吗?其实这类危机的出现,原因还是在企业方,在企业自身的诚信、管理和自律问题。如果这些方面从一开始就把好关,那么就会起到有效预地防问题的作用。比如麦当劳严格的数据标准及中央厨房式的组织结构就是其预防问题的能力所在。

当然,在预防问题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可以像麦当劳那样进行组织上的大动作,也可以设置像沃尔玛的全球跟踪系统一样的预防系统。

同样,用细节来预防问题也不泛诸多典型案例。比如上海地铁2号线与1号线的几个细小差别,造成2号线的运营成本远远高于1号线――上海地势较低,仅比海平面高一点,一到夏天,雨水就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而1号线比2号线多了三级台阶,起到了有效防止雨水倒灌、减轻地铁防洪压力的作用;1号线在距站台50厘米处较2号线多了一条装饰线,能够预防顾客过于接近站台边沿造成安全事故,等等。

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如果结合这种对称性案例来引导(如图2所示),那么对称思维的魅力将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强烈的冲击。常用这种有冲击力的方式教学,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运用对称性关系思考预防问题的条件反射。

由此方法训练,可养成学生“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成本意识和危机意识的素质,能找到事前管理的内容,而且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达成思维的预见性、有效性和独立性。

三、培育创造性思维对教学管理改革的启示

(一)大学阶段,青年学生成长具有相当的自觉性,教育者在考虑培养目标时,不能单纯把受教育者简单地视为“教育对象”,而应当把受教育者当作发展主体。教育工作应该从单纯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转变,从垂直、直线的管理体制向复杂的网络化方向发展。

(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 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难免出现幼稚之举甚至可笑之处,这是完全正常的。因此,必须营造宽松的学术研讨氛围,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互相学习,大胆交流,共同提高。

(三)改革考试方法。高校的考试可以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测试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可以采取书面答卷与科研论文、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第8篇

关键词:MIT;短期记忆;训练;翻译

翻译是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交流之中逐渐衍生出来的东西,学外语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便有翻译。高校的翻译课程设置的非常简单,大多数都是认为将自己的母语同外语相互翻译便是其精髓所在,仅仅是在字面上进行翻译。其忽视了翻译的内涵,往往造成其对于语言的片面的理解。

一、MTI培养在短期记忆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偏离翻译教学目标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外语教学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便是培养出能够流畅自如的进行翻译的人才,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想法和信息。这样的人才需要具备的首要技能便是其外语的水平能够达到其母语的水准,不仅能够了解外语的根本含义,还能够从外语的角度进行思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很多人对其的认识是出现了部分的偏差的,即便是对于教学的老师,其外语水平和母语水平也处在不同的级别,未能实现均衡,更不用说学生。在学生的头脑当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在翻译时他们会过多的局限于固定的翻译模式和语法规则,从而忽视掉外语背后所代表的真正的含义。

(二)翻译的课堂教学法有待改善

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所采用的方式也过于的单一,并且非常的依赖于汉语同外语之间相互翻译的固定模式。这样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会使得老师在整个过程当中充当着双重的角色,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样的话老师即使外语的代表,同时也是利用母语进行翻译的主体。并且最终还要以老师的身份来对翻译结果进行评价,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到不真实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因此,需要改善课堂的教学方法。

(三)难以培养具有广泛性的翻译能力

翻译存在的价值便是为了能够将原文翻译成另一种文字,使读者免受阅读原文的苦恼。单从翻译来看,其会基于不同的目的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翻译。也即,现实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翻译问题大多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设置的,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练习了自己的语法基础知识,但是却在另一个方面受到了更大的制约。因为,教学当中用来翻译的题材非常的局限,其他的哲学、经济、法律或者诗歌根本就不会涉及到。尽管当前的外语教材不断的增添新的内容,但是其凸显出的局限性仍然不可小觑。

二、提高MTI口译质量的短期记忆训练

(一)锻炼翻译人员的逻辑思维

在MIT的口译训练过程之中,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的重要。首先,要注重对于所需要的翻译的语言文字的整个逻辑进行分析,其中的关键性信息以及一般的辅信息要能够明确的予以区分。其次,在翻译的时候不仅需要能够概括出原文的意思,还要能够根据整个语言环境所凸显出来的中心思想表述出各语言间的逻辑关系,将各个信息之间的逻辑顺利排列好。因此,必须要锻炼口译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领会原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避免出现片面翻译的现象。

(二)引导翻译人员进行跟读练习

跟读练习能够加深人员对于口译的信息的记忆,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翻译出来。在进行跟读练习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用相同的语言来跟读已经准备好的阅读材料,提升其注意力。最好是选用母语的相关资料,跟读后要求跟读人员用母语表述资料的主要内容。其次,经过上述步骤后在用外语来跟读资料,最后用外语来概括主要意思。这样的过程将会逐渐的培养出口译者的跟读习惯,提高其短期记忆的能力。

(三)提高翻译人员的复述训练

提升口译质量同复述能力的训练密切相关,在进行复述训练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选择复述材料的时候需要选取具备较强逻辑性、条理性的资料,要求学生既能够凭借大脑进行记忆,不能够做笔记,最后凭借自己的自己对资料进行复述。其次,在人员复述过后应当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评价,将复述员错误或者是有遗漏的部分提出来,加深其印象。最后,复述的训练工作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跟随复述人员的实际能力选取合适的材料。

(四)加强翻译人员的笔记训练

对于翻译人员来说,经过了短期记忆的训练之后,其口译的水平定然会得到提升,但是毕竟大脑所能够记忆的东西是有限的,为了确保口译水准的稳定发挥,拥有一个良好的记笔记水平是非常必须的。它能够对短期记忆的遗漏部分进行补充和提示。另外,在培养翻译人员在笔记方面的习惯和能力的时候,需要引导其发现最合适的记录方法,最主要的原则便是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不能使用太过花哨的符号,以简洁为主。

(五)有针对性开展数字及专有名词等的训练

想从根本上提升翻译的质量,加强对数字以及专有名词的训练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在对数字翻译进行练习的时候可选择将数字写在黑板上,让翻译人员凭借着视觉和听觉的方式将数字记下来,并且是采用翻译的形式表达出来。对专有名词的训练则可以采取分类记忆的模式,不同的行业或者不同的领域的词组成一个版块,这样能够培养翻译人员的语言环境的感知能力。这些能够提升翻译人员的短期记忆能力。

结束语:

翻译人才对于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加大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原有的教育方法和培养手段,要加强翻译人员逻辑思维的训练,通过复述训练、笔记训练等,从根本上提升翻译质量,源源不断的为社会输入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志忠.李光耀,短期记忆训练法概述[J],科学研究,2012.05

[2]冯军,论短期记忆训练法在翻译课堂教学中的适用问题[J],中国教育,2011.05

第9篇

作者:徐晓伟 单位:桐乡市卫生学校

传统中职药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唯知识”的教育模式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评价学生的尺度以对所学知识的继承程度为主,这是一种“唯知识”的教育质量观。当代社会要把科学技术融入到生产和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科技的作用,而对于以培养医药行业生产和经营第一线人才为目标的中职药学教育来说,“唯知识”教育质量观的导向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必须予以改变,代之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劳动技能为主体的教育质量观。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虽然传统的“满堂灌”教学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药”关乎人命,光掌握远远不够,还要能应用到临床中。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幻灯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导向式、案例式教学,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自学能力的培养[2]。如药物化学的结构式尤其是一些立体结构,很难用黑板板书描述清楚,利用多媒体就能直观、生动地显示出来,不仅节省时间,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校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中职药学教育办学方针,树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职药学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就业观,促进中职药学教育教学与药学服务、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紧密结合,培养作风严谨、操作规范、尊重科学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人才。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缺乏大多数药学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教学岗位,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3]。兴教之道在于师,中职学校又有别于普通高中,专业教师应定期到医疗卫生单位或企、事业单位实践,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服务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只有教师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才能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实验课中得到提高。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师继续教育和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校切实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中职药学教育师资队伍。

新形势下积极创建各种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现状,以初级药士考试大纲为依据,在教学上将药学专业基础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有机整合,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条理性和目的性。如将解剖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天然药化、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合并为基础知识模块,将有机化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合并为相关专业知识模块,将药理学与临床药物治疗学、医院药学概要、病理学合并为专业知识模块,将药品市场营销学、医药企业经营与管理合并为专业实践能力模块。另外,为了更充分地调动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开展学分制改革,鼓励先进,督促后进,保证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转变教学理念,做好学生技能培训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质是我国药学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和重要任务[4]。药学教育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完善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补充和促进。学校要遵循“文化课服务于专业课,专业理论课服务于技能操作课,技能操作课服务于工作岗位”的原则,探索并有效调整文化课与专业课、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合理缩短理论课教学学时,加大学生实训、实验课课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社会需求,在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活动,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确定将来就业的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加实验、实训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职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学校应积极引进大批先进实验、实训设备,建造一大批高水平和高仿真的实训、实验室,让学生在高仿真的环境中进行训练。通过2—3年的“上学如上岗,上课如上班”的模拟训练,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达到学生毕业时的“零距离就业”要求。

第10篇

[关键词] 课堂 思维能力 培养

陶行知曾经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纵观上下五千年各民族发展史,无一不充满着创造精神。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培养有创造精神的儿童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而这种综合素质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儿童时期处于求知欲最强的启蒙阶段,小学教师应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课在一些学生看来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为此,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遵循教学的原理、原则、规律,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渲染气氛,选择思维材料

一堂好课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下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选择有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导,设计出开放性问题,如:不常规的、不能靠简单的模仿来解决的问题、不能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具有趣味性的问题等,让学生由浅入深,大胆探索,迁移转换,进行求异思维训练。

解答应用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解答应用题时,学生必须一层一层地去思考,在解答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都能得到发展。这样,通过教师巧设问题,从各个角度全面启发学生思维,积极讨论,发表创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

三、把握提问时机,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提问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那么应该怎样把握实际提问呢?

1.一切从教材内容出发,认真研究教材,熟悉教材,在教案编写设计中做到恰当巧妙地把握时机。如:结束新课,应提一些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讲解练习题与例题,可运用变通式提问(变换结论或条件)。这样,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由一个问题引出更多的问题,并使它们相互联系、层层深入,思维不断深化。

2.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提问时机,还应做到:①诱导性提问;②关键处提问;③疑点处提问;④探索性提问。

四、发现隐含条件,清除思维障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有的基础知识不曾掌握,不能把课题中的已知条件相互连接,因而发现不了课题中的隐含条件,问题中的关键特征也被其他因素所掩盖,或者是其他因素阻碍了思维程序。教师应设法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发现课题中的隐含条件,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五、形象抽象结合,处理思维过渡

1.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具体性和抽象性之间的联系,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数学中的具体性是相对而言的,而抽象却有逐渐升级的倾向。小学生的思维有其局限性,对具体形象的素材具有依赖性。低年级学生思维水平只表现为直接感知事物外部形象和进行直接推理。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科学思维的局限性对教学的影响。

2.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加强直观教学。这是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有力手段。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事物获得表象,掌握知识。这样有利于充分展示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把认识概念按照感知、表象、概念、内化的过程伴随操作、表达、概括、形象用语言、文字、符号概括出来。①直观教学,建立表象,启动思维;②借助表象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③设计语言阶梯,引导“说话”,强化操作引起的思维。

3.小学生思维转化过程在中年级时期,低年级重点则是发展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增高,应尽量把握新旧知识的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例如:一年级学生只能通过直观演示得出初步感性认识,如“把两包糖果位置交换,糖果总数不变”。二、三年级时则可用数学语言归纳出加法交换律结论:“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四年级时就可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可见,小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是有阶段性的,并且是连续发展的。

4.教师在教学时应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正确地选择学生形成表象所要采取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效感知,理解记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积极的思维习惯,促进其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第11篇

1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虽然在进行试验教学的同时,学生通过真实的环境进行试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造成了资金上的浪费、时间上的浪费,在创新意识上和逻辑思维能力上起到了限制性作用,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又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现如今的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模式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切都是虚拟的,通过对虚拟实验进行虚拟的实验结果分析,在网络这个开放性的平台上,进一步创造出代替传统实物对各个操作环节进行操作,其可视的三维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如图1.1所示。

2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的优点

面对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其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具有开放性,由于实验教学对资源的需求量极大,这就需要不断的去探索去求知所需要的知识,而资源共享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还能实现异地教学,这就为远程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的时间地点上的严格限制情况下,实现了通过网络平成教学任务以及各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2]。然而,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本着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由传统的以教师思想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3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

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这一过程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师有传统的演示者向现代的指导者的转变。同时对于当今科技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大量引进,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实现对于当今社会经济水平的更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则引起学生对当今的新科技新技术的浓厚兴趣。如今的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网络上的简单教学,更是结合实际教学上的优势,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多样性教学,更有益于学生在当今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中对先进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熟练掌握。在当今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浪费现象也就随处可见了,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今的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用它独特的教学模式极大的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实验器材、实验场所、实验经费的过度浪费[3],同时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一些危险性实验的爆况,可以这样说,如今的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更具有节约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同样却可以获得于真实的实验同样的效果。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又具有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方案呈现灵活性、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新的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在教学的同时既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又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上的培养加大了其教学力度。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在实际中教学中的意义详见图1.2所示。

4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的应用前景

众所周知,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是适应于当今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是实现科技强国的一个保障因素,现代化的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在实际的应用中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化的处理系统以及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虚拟世界的形象化,对于促进我国的科学经济性的高效持续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前面我们说到过,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较于落后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其现有的全新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在其真正的实践应用中或多或少仍然抛弃不了其传统教学模式上的一些弊端,究其真正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科学教学体制的不完善性[4]。在未来的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中,现有的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将会突破目前所存在的种种对于实践应用中所产生的种种问题,进一步对我国的计算机虚拟实验的实践教学达到质的飞跃。当前的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一方面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新事物的求知意识,同时达到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效果,学生亦是教师,教师亦是学生,虽然在实际教学的表面现象上学生与教师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上的不同,但是,就其学习方式上而言,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已经通过计算机信息和开方性的网络平台逐渐达成一致。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将会更加注重于当代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对创新意识的认知、对自主学习的培养、对新事物的探索的能力。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在如今科技发达的多元化经济体制的发展中,更加注重于在虚拟世界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如今的虚拟世界已经渐渐的演变为大众学习、消费的场所。虽然大多数的人足不出户,但同样可以做到对工作和学习上的不中断。可见,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的应用在当今社会网络世界中有着广阔的前景,对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5结语

在如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共同迅速发展的同时,目前我国所特有的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一方面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又会在其本身上达到一种质的飞跃,也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种巨大转变。这种全新的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通过其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走出时间上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可以超脱空间上的束缚,达到一种穿越的目的。通过现有的虚拟实验教学,学生可以虚拟着走进旧时代,走进楚汉王朝,走进、走进所逝去的的每一天,当然的,这只是虚拟世界的走进,超现实的通过视觉上以及思想上的巨大转变,可以更好的找到精神的共鸣点,进而达到对以前所认为的种种抽象事物的形象化、具体化。当然了,现有的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并不是说是百分百的完美,其自身由于各个方面所带来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在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相信,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会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上有一个更大的突破,进而达到更高效的实验效果。同时我也相信,未来的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会更加的具有完善性,期待着更多的专业人才对其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的共同研究。

作者:陆元婷 单位:遵义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系

第12篇

一、原因———初、高物理有台阶

1.内容台阶———初中重记忆高中重理解

初、高中物理教材在编写方式及内容要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初中物理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重记忆、重静态的描述,内容浅显直观,以定性分析为主,并且图文并茂.为了开阔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材料中提供轶闻趣事,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先入为主,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这为以后的高中教学带来了一些障碍.高中物理注重学生的理性认识,重理解、重动态的描述,并以定量计算为主,物理概念相对抽象、严密,在数学工具的应用上要求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会产生台阶.

2.衔接台阶———初中高调高中吓唬

正因为初中物理重基础,重记忆,初中教师会在第一节课上高调宣称“物理不难,会背就行;丢了难题,还有70(总分为80分)”,而且这一论调能在后面的多次考试中得到反复验证,扎根于学生脑海.对比地,高中物理教师一般会通过比较高、初中物理的差异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本意无可厚非,但事实却表明,这对学生而言无异于当头棒喝,让学生觉得高中物理难学.如果为再引起学生重视而将首次考试难度提高,那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就会被彻底催毁.

二、解决———高、初教师齐努力

1.初中教师要启下

把握好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让知识如行云流水般地平稳过渡.现行教材的知识体系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呈螺旋状上升的,无论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有力、热、光、电等几大板块,只是要求、难度各异.初中教师应明确初中的许多物理概念是不严密的,应该告诉学生这些知识点的局限性.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速度的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时,教师应讲清楚这个定义是对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而言的,由于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相同的,因此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等于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各个时刻的运动快慢和方向都不同,这样定义出来的速度只能是平均速度.为高中学习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础.重视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有机衔接起来.例如,欧姆定律的内涵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外延是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电动势成正比,与整个电路的总电阻成反比,即全电路欧姆定律.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衔接.由于初中生在思维上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初中物理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并且图文并茂,加强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教材中也不乏有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要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概括等过程,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实现从“实物”到“质点”的跨越.教师要把科学方法的教学放到比知识的教学更为重要的位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即“问题假设求证结论”的探究路径.教师要注重对结论的产生过程的教学,促成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

2.高中教师须承上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面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可适当“欲擒故纵”.首先分析初、高中得分率的巨大落差,告知学生考分偏低的客观存在.接着,适当降低考试难度,让学生觉得高中物理并非想像中难.另一方面,要善于抓住时机,变坏事为好事.物理分为力、热、光、电等几大板块,客观地讲学完这一块可能会忘记前一块.但换个角度思考就截然不同了:前一板块学得差没关系,不会影响下一板块的学习,这能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作者:李学昌 单位:四川冕宁县泸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