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早产儿护理指导

早产儿护理指导

时间:2024-01-03 16:58: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早产儿护理指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早产儿护理指导

第1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早产儿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经过在本院治疗后,两组早产儿均达到出院的标准。出院时两组在性别、胎龄、体重、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早产儿出院时,责任护士按照常规对其家长进行一般的指导。观察组的早产儿家长则在一般指导的基础上又给与一系列特别的健康教育指导。具体的健康教育指导的内容如下。

121 保暖护理 由于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完善,基础代谢较低,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早产儿的室温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3]。每天给婴儿进行体温测量,密切关注婴儿的体温变化,根据婴儿的体温变化差异,进行及时的治疗,给与足够的水分,必要时及时进医院就诊。

122 喂养指导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抗体,是婴儿做好的食物。母乳喂养,可以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功能,同时促进母亲的身体恢复,每天养成定时喂养婴儿的习惯。对于母乳不足的患者,可以适当实施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在人工喂养时指导家长注意餐具消毒,现喂现配,注意喂养量,不要给婴儿喂剩奶。对于混合喂养的婴儿,喂养时,先给与母乳喂养,再予以人工喂养。随着婴儿是不断生长和发育,母乳喂养满足不了婴儿的需求,则要及时进行辅食的添加。在添加辅食时,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和钙、锌等多种婴儿生长和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

123 沐浴指导 婴儿春秋季节可以每天沐浴一次,夏季可以每天沐浴两次,冬季可以2~3 d沐浴一次。婴儿沐浴时,注意水温和室温,水温不宜太烫或太冷,冬季室温不宜太低,做好保暖的准备。婴儿沐浴时,不宜通风,同时防止水进入婴儿的耳朵而引起疾病。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防止皮肤的破损或擦伤。

124 预防感染 保持早产儿的房间内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清新,定时通风,注意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减少早产儿进入公共场所或环境较差的地方的机会,像人聚集较多的广场、超市、有重工企业的工厂等地方。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婴儿时要洗净双手,动作轻柔,注意随时修剪指甲,以防刮伤婴儿的皮肤造成感染。若有感冒或其他的传染病时,不要探视或接触婴儿,必要时注意带口罩,防止交叉性传染。一旦感染,要及时就诊。按时给早产儿接种疫苗,随时进行生长发育的监测。

125 电话指导 为早产儿的家长提供医院的电话,免费提供早产儿的各方面护理的咨询与帮助。主要包括早产儿的喂养与营养、保暖、哭闹、脐带的处理、口腔和皮肤的清洁、疫苗接种的类型和时间等。通过电话随访,可以及时了解早产儿的健康状况和家长的护理情况,可以随时指导家长科学护理,纠正错误的方式方法,遇到问题随时解决,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与正确的指导,必要时指导家长及时进医院就诊。

126 母婴互动指导 从母乳喂养开始,培养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微妙感觉,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指导母亲从婴儿的状态、行为暗示及喂养等细微动作中发现自身的问题。使母亲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使孩子与母亲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育。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早产儿进行了2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早产儿患病情况及再住院的情况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早产儿是特殊的人群,由于其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潜在的疾病较多,更需要进行长期的家庭护理[4]。通过对早产儿家长进行一系列的相关知识的指导和教育,家长们获得了科学的育儿知识,明显提高了他们对婴儿的护理能力,早产儿得到了正确有效的家庭护理,提高了免疫功能,降低了发病率。同时增加了早产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母亲与孩子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利于早产儿和母亲的恢复,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和发育。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柯文霞,董召斌对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体会.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6):570571.

[2] 王勤,时富芝,杨丽娟健康教育指导对早产儿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08,3(33):187188.

第2篇

【关键词】 早产儿;母乳喂养;护理

早产儿器官发育未全、抵抗力低下、死亡率高。因此需要加强母乳喂养及护理,这是提高早产存活率的重要措施。随着爱婴医院的兴起,母乳喂养的实施,早产儿的发育及死亡率一定会有很大改观。因为早产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并不完善,很多功能不成熟,所以我们要保证纯母乳喂养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

下面是我科进行的母乳喂养48例早产儿的方法及分析:

临床资料:1994年—1997年在我科分娩的早产儿共48例其中早产儿又又胎2人次孕周32—36周1.5—2.6Kg。通过调查,影响母乳的主要因素有,母亲乳汁不足。婴儿口小,吸吮力弱。

1 .鼓励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早产儿先天发育不完善、吞咽动作慢、吸吮力弱、自主呼吸不平稳,加之母亲早产,体内激素偏低,有部分乳房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母亲从心理上不愿给婴儿哺乳。所以我们应该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鼓励帮助早产儿母亲树立哺乳成功的信心,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使其了解认识到早产母亲的的乳汁优于足月母亲的乳汁更优于牛奶,帮助她主动积极的进行母乳喂养。

1.1 提倡母乳喂养,加强指导 因为母亲的奶水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要。所含的牛磺酸、乳糖和不饱和脂肪酸能为婴儿发育提供营养保证。另奶水中还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能帮助胎儿抵御细菌感染。

1.2 加强母乳喂养的指导 断脐后半小时内吸吮母亲的并母婴同室,在喂养过程中注意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正确的及姿势。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应注意观察有无吮奶后呼吸暂停或暂时性青紫、呛奶等表现。早产儿胃容量小并功能低下,每日喂8~12次。

1.3 对于吸吮能力差或不能直接吸吮的早产儿 母亲可按时挤奶并放在消毒的杯子或盘子中,然后用小匙喂给早产儿。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器官功能上有很大不同,其吞咽动作慢,吸吮能力弱,再加上早产,导致产妇往往不愿给婴儿哺乳。

2 加强护理

2.1 注意保暖 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体温常在36℃以下,因此室温应保持在24℃-28℃,相对湿度55%-65%。

2.2 维持有效呼吸 早产儿易发缺氧,出生后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缺氧应立即给予吸氧,一般给予低浓度氧不超过40%。 转贴于

2.3 预防感染 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室内所用物品定期消毒,严格限制流动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早产儿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

2.4 密切观察病情 由于早产儿的生理特征,应加严密巡视。观察的内容包括:面色、体温、呼吸、吸吮情况、大小便、粘膜和皮肤以及脐是否感染。

2.5 健康教育 指导母亲护理婴儿的方法:鼓励家长拥抱和抚摸婴儿,促进父母与婴儿间的感情。

3 特殊婴儿的护理

现今临床上早产多胎婴儿采用手术产的比率相当高,而母乳喂养困难的主要原因为误认的乳汁不足。所以需要护士耐心指导,把正确的信息讲解给产妇及家属。而乳汁不足的现象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乳房大量长期泌乳是需要婴儿不停的刺激,而排空乳房也可增加泌乳量。所以临床上常出现两三个婴儿吸吮,这样就出现母体乳房大量分泌乳汁。

4 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品,对早产儿来说更是如此。尽管提前结束妊娠,但妈妈奶中的营养成分并不缺少。用母乳喂养早产儿能增强早产儿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早产儿身体器官尽快发育成熟。

由于早产儿吸吮能力较差,因此,当宝宝能够直接吸吮妈妈的的时候,妈妈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期待宝宝能立即吸吮你的,宝宝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来适应妈妈的。这时候,妈妈就要尽量避免用奶瓶来喂宝宝,因为身体虚弱的宝宝很容易接受奶瓶而拒绝吸吮妈妈的。

早产儿刚一出生就要进行特别的监护,即使出了院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长期护理,相形之下与正常足月胎儿相比更要劳神费力。

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养育早产儿时,往往只关注宝宝身体的发育程度,而忽略了与宝宝的精神交流。其实,早产儿只要不是特别地发育不全,或脑组织有缺陷,他(她)还是有感知的。事实证明,那些能经常得到爸爸妈妈抚摸并得到慢言细语抚慰的早产儿,发育程度都比没有接受过精神抚慰的早产儿好。对早产儿精神发育方面抚慰,不仅有利于早产儿身体的发育,而且更能加深爸爸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感情。

实践证明,只有耐心细致的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才能消除影响早产儿喂养的因素,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早产儿;早期健康教育;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11-01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由于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差,各种并发症较多,所以在新生儿病房住院时间较长,早产儿刚一到人世就经历了生死磨难,在他今后的生长过程中理应得到包括家长、医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应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实施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早期干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鼓励家属参与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护士现场指导,纠正不良护理方式,以其达到健康、有效的护理模式,出院后进行家庭随访的形式[1]。本文着重讨论和分析对早产儿的父母进行育儿指导方法,临床效果观察,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的阐述,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早产儿180例,其中男102 例,女78例;孕周30~36周,平均(34.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550~2500g,平均(2135.3±548.3)g.早产儿父母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6±4.1)岁。根据患儿妈妈是否住妈妈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是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只是早产儿出院时简单的讲解,早产儿护理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和早产儿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交流。实验组是每天由一个护士抽时间到妈妈房,对妈妈们进行健康教育的指导,住院时间越长,受到健康教育的时间越多。两组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妈妈房有12张床位,由于早产儿住院的时间较长,妈妈床位都是满的。每天由一个护士抽60分钟时间,对妈妈们进行早产儿的特殊护理知识健康教育的指导,主要是教会她们如下内容。

2.1早产儿喂养的指导:主要是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如何保持泌乳,并且早产儿病情充许情况下可以抱奶,如何观察早产儿的面色、精神状态、大小便情况。以及各种常见疾病。配方牛奶的调配方法,如何观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2早产儿的身体护理:教会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和臀部护理方法。如何保持体温,皮肤清洁,口腔的观察及护理,大小便的观察及护理。

2.3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功能锻炼

2.3.1新生儿视觉发育的锻炼:新生儿一出生就有视觉能力,34周早产儿与足月儿有相同的视力。刚出生时,宝宝能够聚焦看清楚的距离只有20~38厘孩子的视焦距调节能力差,最佳距离是19厘米,可以在20厘米处放一红色圆形玩具,以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后移动玩具使其上、下、左 、右摆动,孩子会慢慢移动头和眼睛追随玩具。健康的宝宝在睡醒时,一般都有注视和不同程度转动眼和头追随移动物的能力。

2.3.2 新生儿听觉发育的锻炼:小儿出生前几个月,就有听的能力。新生儿从一出生即有声音的定向力。在新生儿觉醒状态,头向前方,用一个小塑料盒,内装少量玉米粒或黄豆,在距小儿右耳旁10~15厘米处轻轻摇动发出很柔和的格格声。

2.3.3新生儿皮肤觉的锻炼:教会早产儿父母掌婴儿抚触技术,刚开始用婴儿模型训练,包括操作手法,抚触前准备,抚触时间选择,抚触注意事项。抚触是一项成本低、效益好、易于家长掌握和运用的实用技术,可将其贯穿于日常保健工作中,在我国现有条件下适于推广。新生儿肤觉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这三种感觉对维持个体的生命有重要的意义。新生儿不仅有触觉,而且已很发达,身体的不同部位受到刺激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对触觉刺激最敏感的部位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研究表明,婴儿抚触操能提高婴儿生长发育。

2.3.4 新生儿游泳:讲解早产儿游泳的好处,鼓励父母带小儿常来保健部做新生儿游泳,促进全身肌肉运动协调发展,帮助消化。

2.3.5 新生儿高压氧治疗:讲解做高压氧的好处,定期来做高压氧治疗,同时应用促进脑细胞活性恢复的药品,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的提高。

2. 4 定期回访:讲解回访的时间和意义,设咨询电话对于父母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给予指导。

3 结果

3.1 两组早产儿100天生长发育情况比较: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两组早产儿出院护理期间发病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4.1 心理护理的好处:早产儿母婴分离后,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产后焦虑,明显提高产妇精神状态,有利恢复身体健康[2]。初为早产儿父母的年轻爸妈们,由于宝宝过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一定惊慌失措,除了每天很想望见自己的宝宝,以及了解他的病情外,其实他们很渴望知道育儿知识,出院以后如何护理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及时为他们培训新知识,早期健康教育,既能缓解消除产后焦虑的情绪,又能为今后护理早产儿,打下牢固的基础。

4.2 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有抵抗疾病的能力,又能增加母婴感情。在妈妈房,由于距离新生儿病房很近,每3小时送母乳一次,母亲挤奶的积极性很高。为日后早产儿妈妈母乳喂养增强信心,为母乳喂养有了坚实的保障。健康教育使母亲树立正确的母乳喂养观念和积极的态度,母乳喂养观念和态度预示着实际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3]。

4.3 培训早产儿的各种神经系统功能:耳聪目明,说明一个小儿很灵敏。但是早产儿过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各种器官功能都没有发育成熟,并且由于太娇嫩,分娩时大脑神经容易受到损伤。所以需要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尽早恢复神经系统功能。除了听觉和视觉的训练以外,婴儿抚触是一项很重要护理方法。婴儿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的,有技巧的触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婴儿的皮肤和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可促进肠蠕动,增强食欲,改善患儿精神状态及睡眠质量,对改善脑神经及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部功能完善有重要作用[4]。

良好的刺激可对神经系统起正面作用,尤其儿童时期,从胎儿期六个月到生后二岁之内,神经系统发育很快,这种刺激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抚触不是一积机械的动作,而是母子间充满爱的情感交流。在抚触孩子的同时,您的手掌皮肤也受到了孩子细嫩皮肤的刺激。抚触不仅使孩子生长发育加快,更重要的是孩子肌肤饥渴得到满足、心理上得到安慰、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免疫功能加快,为美好人生创造了坚实的第一步,也让妈妈得到了无限的宽慰。在婴儿尚无语言交流能力的情况下,通过肌肤接触这一非语言交际形式进行情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4.4 强化培训的好处: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是指对特殊人群在疾病状态下进行与疾病有关医学及护理教育。短期的住院治疗远不能满足早产儿的需要,早产儿出院后得到良好的家庭护理,家长起了关键作用,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不仅取决于医务人员,更重要的是靠家长来配合。我们要重视早产儿父母的健康教育,在工作中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健康水平[5]。

5 结论

挖掘早产儿早期健康教育的时期,是我们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在医院内,都得到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各项指标都达到一定的标准以后才出院。但是早产儿在神经发育方面,身体各个器官发育方面都还不成熟。矫正月龄=出生后月龄-(40-出生时孕周)/4,矫正月龄使用到孩子满24个月(2岁)时。所以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就特别重要。怎样对早产儿进行健康教育?目前正规医院新生儿科,由于病房床位紧张,以及治疗和消毒隔离制度的需要,所以都做全封闭的新生儿病房。创建一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6],有一个距离新生儿病房不远的妈妈房,为早产儿早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了很好场所和合适的时期。多年来,我们运用了这样一个场所,对早产儿的爸妈进行了早产儿护理知识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健康教育提高了医务人员科学热情朴实的形象,提升了医院和科室的美誉度,应该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容容 ,黄月佳,张丽梅,许春华,等.早产儿出院前的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 ].海南医学,2010年第21卷第9期.

[2]赵洪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早产儿产妇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3]雷明,王燕,周婉平,等.凹陷者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11):1036-1037.

[4]李彦丽.护理干预对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43-44.

第4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家属;护理,早产儿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06-02

健康教育路径是为了满足患者健康知识的渴求,通过护理评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然后对某一疾病的特定阶段进行健康指导的方法【1】。近年来早产儿的出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于这些各系统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早产儿,他们后天的喂养有别于正常产的宝宝,早产儿的后天追赶很重要,但是后天的追赶成长与专业护理和科学喂养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出院回家后。在临床护理中,发现早产儿家属在患儿出院前几天都非常迫切的希望护理人员能够给与及时的、规范的、有计划的早产儿专业护理知识和科学喂养方法的指导,因此,我们通过1年的临床实验研究验证了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质性研究法,选取出院前从NICU转入母婴同室治疗的早产儿的家属,于2012年1-10月共90例。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体重增长好;②吸吮吞咽有力③无并发症

采用交谈法和评估法进行。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及其家属,有专业护士在早产儿转入母婴同室的第1、2、3天进行健康教育,以路径的方式,其效果通过早产儿监管指标量表的得分值进行评价,计算凡第1、2、3天总分的平均值大于95分均为合格。与早产儿出院后1周和1个月以电话方式进行追踪回访,回访内容根据事先制定好的项目进行,回访内容主要有:体重,身长,喂养方式,肢体活动,反应能力等。

健康教育路径,早产儿监管指标及回访内容的制定是通过1年的与家属交流及回访问题的记录,对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文字内容进行反复推敲,吸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整理,逐级进行主题提取并命名。

2 结果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路径目标明确,将早产儿护理及喂养方法循序渐进、分期段地传授给家属并定期评价,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护理人员根据路径表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它使护理过程程序化,明确规定了护士每天所做的事情,避免了各种干扰因素,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规范、连续、完整的健康教育使家属掌握了护理早产儿的相关知识,更好的护理早产儿。由表1可以看出:健康教育路径对提高早产儿家属的专业护理水平及科学喂养方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3.2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专业护士细心的观察,了解患儿及家属的需求,有的放矢的给与解释和指导,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能积极正确的处理,而对于家属提出的不懂得问题能促使自觉看书或查阅资料或向有关专家咨询,使护士的健康教育技能和水平逐渐提高,避免了由于护理人员的个人水平能力有限而导致的护理缺陷,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由表2可以看出:健康教育路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3 路径教育有利于家属树立护理患儿的信心,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以诚恳的态度,亲切和蔼的语言,无微不至的关怀,娴熟的技术取得家属的信任,增加了相互之间的理解,提高了家属的遵医行为和配合。由于早产儿健康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数家长存在焦急和担心情绪(是否有后遗症和并发症出现)渴望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指导,我们通过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和出院后电话回访的方法,主动有计划的与患儿家属沟通,帮助家属树立了护理早产儿的信心。由表2可以看出,通过健康教育路径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早产儿能像正常儿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3.4 随着诊治技术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较大提高,但远期的并发症是一个很大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某些家属对早产儿后期的健康成长不够重视(提早签字出院);因没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路径的培训,患儿再次入院率偏高(感染,误吸等),增加了经济负担。从表2

可以看出,健康教育路径不但减少了有并发症导致的再入院率,而且减少了平均住院天数,从而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总之,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提高早产儿家属的专业护理水平及科学喂养方法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不但降低了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反复住院的频次,从而降低了家庭的医疗费用,减轻了社会的经济负担,护士的总体素质也得以提高。并且出院后通过对早产儿的随访分析,都能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当然,健康教育路径项目和早产儿监管指标量表可能还远远不止这些,但我们认为这些因素是比较重要的。虽然,我们的调查研究也许还不够成熟,但是确实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儿家属的专业护理水平和喂养技能,促进了早产儿后期的健康成长。健康教育路径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第5篇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关键环节;探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5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66-01

1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05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早产儿122例,男71例,女51例;胎龄最小30周,平均胎龄33周;体重最低1200g,平均体重2000g;2例因愈后差家属放弃治疗,其余均治愈出院。

2护理措施

2.1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由于特殊的生理状态,保暖是非常重要的。早产儿皮下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成熟,体温调节困难且不稳定,因此环境温度对体温的影响明显。早产儿室内要求保持24-26℃,相对湿度在55-65%,不适宜的环境温度会使早产儿病死率增加,因为在低于或高于适中的温度环境中,其新陈代谢及氧耗量均会增加。温箱温度根据患儿的体重,胎龄,出生天数调节,选择适中温度使患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使用暖箱的早产儿为防止体温过低,对患儿的操作要在暖箱中轻柔完成,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应每2小时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病情较重者,在远红外线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抢救,床温控制在32-35℃,根据患儿体温随时调节箱温及床温,每2小时监测体温1次,注意减少对流散热和水分的丢失。为了避免造成患儿烤伤及脱水,床温传感器探头暴露在适当的位置,避免遮盖及掉在地上,以免床温失控。

2.2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肺发育相对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及青紫,因此要严密观察呼吸频率,深度,注意有无呼吸暂停。生后数小时及喂奶前后应短时间给氧;青紫,呼吸暂停为用氧指征。根据缺氧和呼吸困难的程度选择不同的给氧方式。不管何种给氧方式,氧浓度以小于40%为宜,监测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5%。(青紫与呼吸困难消失一旦症状改善后应及时停止吸氧,吸氧时间一般不超过3d,以免用氧过多引起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而导致视力障碍及肺水肿。[2]

2.3喂养指导

2.3.1合理的开奶时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于早产儿目前主张早期微量喂养。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手段之一。

2.3.2喂养方式经口是最好的喂养方式,早期经口喂养可促进胃肠机能的启动,激素的形成,消化酶的分泌。临床实践证明,肠蠕动开始和胎粪排出是开始喂养的指征。哺乳量原则上以不发生胃滞留及呕吐为宜,一般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及耐受力而定。对于不能耐受经口喂养,常采用:①间歇胃管喂养,经口插入较好;②持续胃管喂养(泵奶;③经幽门喂养(经十二指肠鼻饲喂养。对于吸吮,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在进行胃管喂养的同时,采取非营养性吸吮,能促进吸吮反射的成熟,缩短胃管喂养的时间。[3]

2.3.3选择合适的乳类首先提倡母乳喂养,加强指导,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注意喂养技巧和正确的及姿势。其次可选用早产儿配方奶,随着出生的日龄增加,早产儿胃肠道适应后再改为全奶。

2.3.4喂奶后的护理喂奶时密切观察有无不耐受喂养情况,早发现,早处理。为了有利于胃内奶液的排空,我们可以采取抬高床头30°的头高脚低,右侧卧位,并给患儿拍背,以排出胃内空气。喂养后注意观察面色有无青紫,溢奶及呕吐等,防止发生窒息。详细记录每次出入量,每日准确称量体重,以便分析、调整、补充营养。

2.4预防感染早产儿免疫力功能差,抵抗力低下,易发生感染。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月空气监测指标必须达标。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天,1h次。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凡接触早产儿的人员均需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早产儿所用物品均一人一用一消毒;做好晨晚间护理,加强口、眼、脐、臀护理,防止继发感染;使用中的暖箱及辐射台每日按处理原则做好清洁、消毒擦拭,使用完毕或使用超过7天的按照终末处理原则执行。严格限制探视、流动防止交叉感染,若发现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及早隔离,严防交叉感染。

2.5密切观察病情由于早产儿的生理特征,在护理的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面色及全身皮肤,粘膜,体温、呼吸、吸吮,大小便等情况,口、眼、脐、臀护理,防止继发感染。可能有感染症状的,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3体会

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的早产儿,其生命就愈加的脆弱。早产儿各器官系统生理功能以及对环境适应能力均比足月差。只要对其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对体温调节,呼吸,喂养,防感染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做好关键环节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4]

参考文献

[1]赵翠华,刘爱娟,朱凤莲.山西护理杂志,2000年第2期第14卷专业护理.

[2]张家骧,魏克伦,薛兴东.新生儿急救学.

第6篇

【关键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相关问题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68―01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满28周~不足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g的新生儿.近几年来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逐年提高,其中营养条件的改善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提高其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不仅关系到近期生长和疾病转归,而且直接影响远期预后[1]。对于出院后的早产儿定期门诊随访,尤其在生后第1 年内应1 ~ 2 个月1 次,评价营养状况,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使正确喂养率达9 0%以上。现报道如下。

1 影响出院后喂养相关问题

1.1 医务人员对出院后喂养的有关知识的掌握对母亲的影响最大,其次在护理人员对母亲的教育中,忽视了有关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知况、技巧等方面内容。

1.2 出院后是否可以直接喂养未经强化的母乳或足月配方奶粉?

1.3 家属不知道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PDF)是什么、如何使用PDF。

1.4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应何时添加辅食?

2 促进正确喂养的护理对策

2.1 提高认识,切实转变医务人员观念。加强对我科工作人员的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知识培训,重视及做好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健康教育。

2.2 根据每个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特点进行喂养指导,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出院儿童要制定个体化的出院后喂养规划,负责喂养者要按规划、严格执行。

2.3 提倡母乳喂养 ,喂养以母乳最优。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母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能量、矿物质、微量元素及 IgA,往往可使早产儿在短时间内恢复出生体重,所有生长发育参数均有提高 [2]。为了早产儿的健康,凡具吸吮能力的早产儿均予首先母乳喂养。对于某些早产儿,如果他们生长良好,则可以进行单纯的母乳喂养。若母乳不能满足需求,才能进行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直到矫正胎龄后6个月,从而避免出现患儿营养不良或者宫外发育迟缓的现象。

2.4 母乳强化剂的应用。出生30d后早产儿母乳不含有足够量的能量、蛋白质、钠、钙、磷及一些维生素来满足早产儿出生后达到和宫内一样的生长速度,所以需要在进行母乳喂养的同时添加母乳强化剂 [3]。早产儿强化营养时间根据个体而定,国际上最新的建议是,一般至较正月龄 3~6 个月;停止强化喂养时应逐渐降低配方奶的热卡密度,转换为纯母乳或普通婴儿配方奶 [4]。

2.5 出院后配方奶喂养。出院后配方奶(PDF)是帮助满足其出院后特殊营养需求而设计的强化营养配方,是院内配方和足月儿配方之间的过渡产品,营养水平介于二者之间。其目的在于适时纠正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缺乏,提高其营养状态、帮助安全地追赶生长直至可以转为足月儿配方奶。根据个体化的生长发育数据比对纵向生长发育距离值,找出差值,再比照纵向速率值,找出需追赶的差值,经营养计算得出所需营养量,选择专用出院后配方粉喂养。

2.6 辅食添加:辅食添加时间根据体重、发育状况来定,一般也是在校正年龄4-6月左右、体重达5千克以上、抬头稳、大人的支撑下半坐着、对大人吃饭感兴趣等。辅食添加首选强化铁的米粉,其次是蛋黄。不能以肉汤、鱼汤等汤代替配方奶。辅食添加时,讲究的是让宝宝适应和接受。

3 讨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一类需要特殊关注的婴儿,近年来其出生率、抢救成功率以及存活率逐年提高,但存活的早产儿常常面临着是营养问题,医务人员应更加关注早产儿的营养与健康。而早期、充足、均衡的营养喂养是保证其生命质量的物质基础,根据出院后定期随访中营养状况及体格发育监测指标进行判断,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喂养方案,合理喂养对早产儿的存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应使用母乳加母乳强化剂喂养,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给予PDF喂养营养支持,加强早产儿出院后进行强化营养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刘喜红,丁宗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喂养研究 [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9)817-820

[2]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 实用新生儿学 [M]. 第 4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63-64

第7篇

摘要目的:观察居家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抚触、音乐疗法、智力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在婴儿奶量摄入、体重、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居家护理干预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睡眠时间延长,使早产儿生长激素的分泌达到最佳水平,使其安全感增加,从而有助于增加早产儿的体重,提高抗病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护理干预;早产;生长发育;睡眠质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31

早产儿是指胎龄大于28周未满37周,出生体质量小于2500 g,身长不足45 cm的活产婴儿。由于早产儿属于高危儿,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适应环境的能力差, 吸吮力弱, 吞咽功能差,容易出现许多危险因素,如低体温、呼吸暂停、代谢障碍、喂养困难、感染等,死亡率较高。如何促进生存能力极低的早产儿生长发育,改善其睡眠状态,是社区护理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我社区对30例早产儿进行了早期居家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1~12月对医院出生的早产儿,经过宣传动员,在自愿的基础上,早产儿出院后3~7 d进行居家护理干预。所有早产儿均无出生时肉眼可见明显肢体残缺畸形,无脑脊膜膨出,无、外生殖器可见畸形。出生后因各种原因接受医学治疗或观察的病例也排除在外。早产儿均符合以下条件:(1)胎龄≥30周,且<34周。(2)出生体重<2200 g,平均体重(2218±224)g,出院时体重达2500 g以上。(3)Apgar评分1,5 min均≥8分,能自行吸吮乳汁,体温稳定,无呼吸暂停,全身无病理情况。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两组早产儿母亲产次、分娩胎位、分娩方式、早

作者单位:523690东莞市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

方莉萍:女,本科,主管护师

产儿性别、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告知家属早产儿护理的常规方法。室温保持24~26 ℃,相对湿度55%~65%,保持早产儿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密切观察早产儿面色,指导正确母乳喂养方法,防止窒息。

1.2.2观察组出院3~7 d开始早期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包括:(1)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收集早产儿信息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时间、体重、生产方式、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2)健康宣教。对早产儿父母及家属讲解早产儿的生理发育特点,早期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指导正确哺乳方法,手把手教会早产儿父母及家属婴儿抚触技术、智护训练等,播放婴儿抚触及智护训练视频,直到掌握要领。(3)抚触方法。环境安静,保持室温24~26 ℃,抚触前剪短指甲、洗手、温暖双手,并用婴儿润肤油双手。用两手拇指从额部中央向两侧推至太阳穴处轻轻加压;两拇指从下颌部中央向外上方向滑动,让上下唇形成微笑状;两手从前额发际抚向脑后,最后停在耳后;两手分别从胸部外下方向对侧上方交叉推进,在胸部划一个大交叉;两手掌分别从婴儿右下腹上腹向左下腹移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从上臂至手腕轻轻挤捏,从上到下搓滚;用手指指腹从婴儿手(脚)掌面推向手(脚)指(趾)方向,并捏拉手指(脚趾)各关节;以脊柱为中分线,两手从下至上,从内到外移动,3次/日,每次15~20 min,分别在沐浴后和两次喂奶间进行。(4)音乐疗法。给早产儿做抚触操时播放一些旋律优美、舒缓的音乐,选用摇篮曲、儿童歌曲和管弦类、吉他或钢琴演奏的音乐较好,以放松早产儿情绪。父母在与婴儿交流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面带微笑,用眼神、动作进行爱的交流与沟通,每天连续播放时间不应超过1.5 h,每次最好不超过30 min,播放音量小于60 dB。(5)智力训练。包括视觉训练(拿一个红色的小球,放在距离婴儿眼睛20 cm左右的位置轻轻晃动,直到婴儿看到,并从左边慢慢朝右移动,再从右到左重复多次。从20 s开始延长到1~5 min)、听觉训练(用摇铃在旁边吸引婴儿,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来回重复。摇铃离婴儿20 cm左右,每次1~2 min)、视听觉训练(用双手托住婴儿后脑勺,从左到右移动宝宝,并亲切地与之说话)。(6)家长教育。告诉家长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取得家长配合,同时给予心理指导,缓解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7)家庭访视。每周进行上门家庭访视1次,跟踪、督促居家护理干预的重复性,每次随访都进行体重、身高、头围的测量,了解每日排便次数及睡眠时间。

1.3观察指标测量并记录两组居家早产儿30 d体重、睡眠时间、奶量摄入、并发症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 重复测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体重、摄奶量、睡眠时间比较(表1)

注: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体重、摄奶量、睡眠时间比较,观察组早产儿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2)

3讨论

3.1居家干预的有效性早产儿是新生儿的特殊群体,其生理和病理的特殊性,意味着他们一出生就应该得到特殊的护理和关爱。传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远远不能满足早产儿的需求,通过开展抚触、音乐疗法、智力训练等居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观察组早产儿进行护理,发现观察组早产儿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摄奶量也多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明显延长,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故居家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和睡眠质量影响效果明显。

3.2居家护理干预的意义(1)抚触疗法对婴儿健康有益。皮肤是人体最大、最基本的感觉器官,研究认为,通过抚触刺激皮肤感受器,可促进新生儿神经细胞发育的速度,能很好地促进婴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1]。抚触可使婴儿胃肠蠕动增强,促胃液素和胰岛素释放增加,致食欲增强,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泄过程加快[2],摄入奶量增加,使体重上升,促进早产儿的体格发育。抚触同时有利于婴儿的睡眠[3],还可以明显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2)音乐疗法能改善大脑功能并提高智力。音乐能使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减少,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并可影响内啡肽等物质释放,达到镇静催眠作用,提高早产儿的睡眠质量[4]。音乐疗法能提高吸吮力,增加非营养性吸吮,促进口腔的满足感,使摄奶量增加,从而提高喂养的能力[5]。(3)智力疗法可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早产儿在出生时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出生后早期仍处于中枢神经元快速增殖期。通过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和功能训练,可使大脑功能重组,也促进脑神经元髓鞘化与神经功能的成熟[6]。由此可以看出居家综合护理干预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充分整合了医疗资源也降低了家庭费用。这些干预措施简便、安全、实用、有效,目前在我国已普遍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只要家长有目的、有计划持续进行干预,就能显著改善早产儿的生命质量,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和旭华,李晓波,陈垒田.新生儿抚触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8下):763-764.

[2]赵金瑞,张红卫.抚触及游泳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4,18(7A):1188-1189.

[3]蔡红,孙虹.关于婴儿抚触的进一步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0):49-50.

[4]邓宜雅.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4):349-350.

[5]刘齐,陈京立.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74-376.

[6]吴满红,常燕群,李奎,等.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运动和智力发育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3):261-262.

第8篇

早产儿因其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生后往往合并多种并发症,住院时间长,护理难度大。良好的护理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环节。在护理早产儿时适宜的卧位对治疗和预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早产儿生后都放入婴儿培养箱内,传统上暖箱内的卧位均采用平卧位,这种卧位经常导致一些病理现象的加重和护理并发症发生如:激惹、呼吸暂停、呛奶、误吸、头部变形、下肢水肿等。

针对这种现象,近一年来我们在暖箱内放入自制的“鸟巢”,将早产儿放入“鸟巢”内,可明显减少上述症状的发生。经过58例患儿的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制作方法

全棉浴巾一条150cm×50cm,全棉毛巾一条25cm×25cm。将浴巾纵向折替或卷成长筒状,两端压在暖箱床垫下约10~15cm,后面根据患儿的身长做成圆弧状,据床垫头端20cm处放置用小毛巾卷成的毛巾垫即可。圆弧l的大小可根据早产儿的身长灵活调节。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均为我科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58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其中男婴18例女婴12例,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674克;对照组28例,其中男婴15例女婴13例,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705克。2组早产儿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胎龄、体质量、性别无组间差异,有可比性。

2.2 方法 (1)分组。随机分成实验组,即采用“鸟巢”卧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平卧位。(2)治疗及护理。2组均使用宁波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戴维”牌婴儿培养箱,常规给予合理喂养、静脉营养、预防感染等治疗。日常护理2组无差异。(3)出院标准:体质量≥2000克,各项生命体征正常。

2.3 结果 2组效果比较,见表1。

表中数据显示,经统计学处理,经X2检验:X2*1=17.99,P

经t检验:t=4.92,P

3 讨 论

“鸟巢”卧位使早产儿的近似于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如“蛙状腿”可使早产儿感到舒适,而且周身均可触及附着物,使患儿增加了安全感,减少了激惹、哭闹等不良情绪,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能量消耗,稳定的情绪还有利于早产儿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加快了生长发育,缩短了住院时间。

由于早产儿颈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常因过度屈曲或仰卧时舌后坠等造成梗阻性呼吸暂停,甚至脑损伤,“鸟巢”卧位在患儿肩下放置有毛巾垫,可使颈部伸展气道充分打开,避免或减少了上述情况的发生。早产儿吸吮及吞咽能力弱,喷门括约肌松弛,在日常喂养中易致呛咳、呕吐、腹胀、甚至发生吸入性肺炎。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喂奶后除了拍背使其打嗝外还需较长时问保持适宜的如:头高脚低的斜坡卧位或右侧卧位。“鸟巢”恰好能有效的约束患儿的上半身,利于适宜的保持。在蓝光治疗时则常需患儿平卧位与侧卧位交替,“鸟巢”可以较长时间的使患儿保持这种,大大增加了治疗效果,有效地减轻或改善早产儿的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不必再频繁地为患儿纠正卧位,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医院内感染的机会,并且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由于“鸟巢”能有效的约束患儿的头部和躯干,避免了传统卧位中患儿头部左右摇摆或长期一侧侧卧而造成的扁头型,可根据需要塑造良好的头型,从而大大地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鸟巢”卧位时患儿的双下肢呈“蛙状肢”,不仅患儿感到舒适,而且适当的抬高下肢有利于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及增加回心血流量,减少或改善早产儿常见的下肢水肿和低血压。

制作“鸟巢”的材料普通易于寻找,而且材料可反复清洗和消毒,利于长期使用,为国家节约医疗资源。制作方法简单易学,可在护理人员中迅速普及推广,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4 小 结

第9篇

[关键词] 早产儿;评判性思维;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c)-106-02

所谓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景中,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1]。临床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只有注重对自己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用适当的护理方法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满足患者的需求,才能提高护理质量[2]。自 20世纪末,评判性思维在中国护理教育事业中逐渐得到重视,我院新生儿科于2009年收治了56例早产儿,在护理程序中运用评判性思维实施早产儿的护理,并收到一定的成效。现将早产儿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 1~ 12月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早产儿56 例,男 29例,女27例,孕周:29~30周1例,31~32周7例,33~34周24例,35~36周 22例,37周2例。体重:1 500~2 000 g 22例,2 000~2 500 g 25例,2 500~3 000 g 9例。

1.2方法

在《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价标准》指导下,运用评判性思维在护理56例早产儿过程中提出护理问题,总结护理经验,以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 37周,出生体重不足2 500 g,身长在46 cm以下的婴儿。由于出生时未足月,早产儿体内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体质弱,适应环境能力差,胎龄越小越不易存活。为了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对胎儿及时实施有效的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3]。我科全体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积极展开讨论提出护理问题,对问题进行评判性地分析、综合、推理、评估、判断、决策,在护理程序中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及时修改,大大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能力,缩短了住院周期,存活率高。

1.2.1建立与完善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低体温、烧伤、烫伤,加强皮肤的护理。早产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内的棕色脂肪贮存量少,又因其体表面积大,散热快,不能自我提供良好的体温调节,需置于保暖箱内保暖[4]。据马小花[5]报道“鸟巢”式护理先将“鸟巢”置于暖箱内预热后,沿着早产儿身体四周围绕,制造一个类似“鸟巢”的自然环境,使其体表温度、热量集聚在“小巢”内,这就不会因反复开启暖箱门空气对流而使热量散发出去,降低环境温度波动的幅度,利于中性温度的维持。据周运蓉等报道制作了柔软、温暖、舒适、安全的“鸟巢”安置患儿。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和箱内温度,使中心体温恒定在36.5~37.5℃。使用“鸟巢”时,头部戴帽子或给予覆盖物,身体覆盖塑料薄膜,减少辐射、对流散热。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每天给予患儿沐浴 1次,沐浴时室温26~28℃,盆浴时先放冷水,后放热水,水温40~43℃,严防烫伤。避免使用碱性的沐浴液,以免破坏皮肤的酸碱度。

1.2.2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提高安全用氧意识,防治氧中毒。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出现呼吸暂停和肺透明膜病。应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有无缺氧症状,严格掌握氧疗指征,必须有相应的监测仪器,如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仪,血气分析仪等。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人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并取得家人同意并签名。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34周时进行眼科ROP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2.3预防静脉输注时药液外渗,以免给患儿不必要的伤害。每次进行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血管,避开关节部位和头部,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应使用留置针头,避免血管损伤。每次输液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当使用钙剂等易引起外渗的药物时,要严密观察,在可许的情况下,安排专人护理。当发现药液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液拔出针头,穿刺处以离心的方向挤出血液,渗出部位外涂喜辽妥外用药膏。建立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指引。输液完药液后采取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在针尖即将拔离皮肤瞬间,迅速用棉签沿血管和走向纵行按压穿刺点及其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时间为3~5 min。

1.2.4建立完善新生儿的喂养制度,早产儿使用管饲喂养时,确保管饲安全。①由于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和胃肠道动力不成熟,吸吮力和吞咽能力较弱,应采取合适的喂养方式。有研究发现,早产儿在接受全肠道喂养的同时进行微量吸吮,可使胃肠激素和胃肠动力发生变化,加速胃肠功能成熟[6]。有吸吮能力的早产儿用奶瓶喂奶,选择合适的奶嘴,喂奶时专人看护,禁止离岗,如离开时应暂停喂奶,禁止物品遮挡口鼻。无吸吮能力的早产儿,可采取管饲喂养法。应以母乳喂养为主,一般遵循由稀到浓,量由少到多,喂奶前后取头高右侧卧位,头偏向一侧,禁止面部朝上、平卧位。鼻饲奶前先回抽,确认无误才注奶,如胃中有积乳量大于前一次入量1/3,则不加量或降至前一次量。②管饲喂养是指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将胃管经口置入胃内的方法。以耳垂到鼻尖再到剑突为插入的长度,胃管插入后记录管的长度,每次管饲前要确认胃管在胃内,检查胃管刻度,抽取回抽物的pH值≤5.5。胃管每3天更换一次。管饲喂养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避免反复使用,严格控制流速,这样可减少经鼻留置胃管导致的通气障碍,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又能有效防止胃食管反流及防止反流物的吸入。

2结果

56 例早产儿平均住院天数13 d,其中转院6例,高流量吸氧3例,留置胃管管饲喂养16例。

3讨论

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主体有选择性获取知识的关键环节,因此,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护士才能善于思考、发现问题,不断创新和开拓 ,通过学习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7]。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大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总结护理经验,以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彭幼清.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

[2]李福娟.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6):375.

[3]孙保英.36 例早产儿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35):3252.

[4]杨春凤,冼日凤.“鸟巢”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2008,14(14):2121.

[5]马小花.早产儿鸟巢式护理的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3):91.

[6]申红翠,李月琴.早产儿的观察与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9,23(1):67.

第10篇

关键词 早产儿 低血糖 护理

新生儿低血糖系指新生儿全血血糖<2.2mmol/L。在新生儿期较常见,其发生率在足月儿中1‰~3‰,早产儿43‰,早产儿体内糖原和脂肪储备不足,耗糖相对较高,容易出现低血糖症[1~3]。对26例早产儿低血糖的监测、治疗和护理,通过精心护理,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低血糖早产儿26例,男15例,女11例,胎龄<31周3例,31~33周6例,34~37周17例;体重≤1500g 1例,l500~2000g 12例,2000~2500g 7例,≥2500g 6例;全部为单胎,4例伴有原发疾病,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吸入性肺炎2例。26例早产儿临床表现为反应低下5例,面色苍白8例,拒奶2例,,呼吸暂停1例,无症状10例。

诊断标准:早产儿血糖<2.2mmol/L为低血糖[4]。

检测方法:采用快速微量血糖仪及相应试纸和针头,采足跟、指趾端毛细血管全血进行血糖检测。血糖值正常者每8小时检测1次,异常者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后30分钟检测1次血糖,待血糖正常后改为8小时检测1次,血糖监测连续24小时正常者改为每天清晨喂奶前检测1次血糖,连续监测正常3天后停止检测。

处理措施:静脉推注10%葡萄糖溶液2ml/kg,随后继续用10%葡萄糖溶液以5~8mg/(kg·分)速度静脉滴入,血糖仍低时可加大输糖浓度至12.5%,加快输糖速度至14mg/(kg·分),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时加用氢化考的松5mg/(kg·日),分次静脉滴入,血糖恢复后48小时停用。

结 果

26例低血糖早产儿住院期间,通过静脉输注10%葡萄糖等措施后,22例血糖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4例血糖在48小时内恢复正常,监测1~3天未再复发。

讨 论

早产儿低血糖临床较为常见,但有一定隐匿性,临床表现多与原发病有关,若未妥善处理,可导致脑损害和智力低下。其高危因素:早产儿,尤其是小于胎龄儿、开奶延迟、窒息、感染、败血症、母亲患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5,6]。

建立静脉通道:处理更应及时不论有无症状,均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首先静脉推注10%葡萄糖溶液以迅速恢复血糖,掌握10%葡萄糖溶液补量2ml/kg和静脉推注速度1ml/分,随后要维持和保证输糖浓度和输糖速度,按要求按时按量静脉滴入稳定血糖在正常范围,当静脉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时,注意糖浓度和速度的稳定,避免引起血糖波动。

加强血糖的监测:早产儿低血糖临床上多无症状,少数即使有症状也多不典型,护理上有困难,因此应熟练掌握此病临床持点,对高危新生儿除必要的对症治疗外,发现可疑者及时监测血糖确诊,给予正规治疗。快速微量血糖仪简单易行,用血糖仪可进行初筛,必要时可每2小时测血糖1次,以便及时发现低血糖,并进行纠正,避免因糖代谢紊乱加重早产儿的神经损伤而发生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我们对所有住院早产儿常规入院血糖初筛,至少每12小时检测血糖,直到病情稳定,经口喂养能维持正常血糖后继续监测1~2天。

早期喂养:母乳是婴儿最佳营养食品和饮料,应首先母乳喂养,如母亲尚未泌乳,可在生后1/2小时给予10%葡萄糖液口服,反复多次直至泌乳后改为母乳喂养。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吸吮吞咽功能良好者,可直接哺喂母乳;吸吮吞咽功能差者,可采用鼻胃管喂养,同时予以非营养性吸吮,即给吸空的橡皮,使胃排空加快,缩短胃肠道转运时间,使早产儿增长加快,住院时间缩短,快地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母乳喂养。若热能仍不足或存在有不能经胃肠道喂养问题者,采用胃肠道外静脉营养。

注意保暖,维持正常体温:冷或低体温状态下的新生儿易发生血糖异常,根据其体重及体温情况,给予暖箱保暖,及时调整暖箱温度,维持体温36~37.5℃,护理尽量在暖箱内集中进行,避免过多暴露患儿,减少能量消耗以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发生。

加强原发病的诊治和护理:加强对新生儿原发性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对防治低血糖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发现呼吸暂停,立即予以吸氧、吸痰等抢救措施。

注意足跟采血部位的护理:由于足跟部需多次采血检测血糖,故在操作时要严格消毒,采血后用无菌敷料包扎,减少感染机会,避免渗血不止。本组资料中无1例采血部位发生感染。

总之,早产儿易发生低血糖,但临床上常缺乏典型症状,且多无症状,无症状性低血糖比症状性预后好。在护理上应动态仔细,密切全面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确诊后尽早采用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此外,嘱孕产妇做好孕期保健,防早产发生。部分早产儿出院后因家长护理或喂养不当也易发生低血糖,故出院时应做好指导工作,出院后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以保证早产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马美丽,徐红贞.早产儿低血糖症的观察及护理58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36.

2 金汉珍,黄德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61-664.

3 李婷婷,林晓芳.早产儿低血糖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8,10:40-41.

第11篇

【摘要】目的:对两种光线环境对早产儿昼夜节律形成时间的比较。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胎龄及纠正胎龄介于32-34周的早产儿,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昼夜循环光环境,对照组采用持续暗光环境,观察两组在出院前形成昼夜节律的最短时间。结果:实验组昼夜节律形成时间明显短与对照组(P

【关键词】早产儿;昼夜节律;昼夜循环光线

早产儿是指胎龄>28周而

近日节律,又称昼夜节律,是指生命活动随着昼夜交替而进行24小时连续的周期性的变化,是生物生命活动中最普遍最重要的节律,睡眠和醒觉节律就是一例。人类内在的生物钟位于下丘脑的视变叉上核,其内源性的节律周期接近于24小时[1]。为了使内源性的生物钟与外环境昼夜周期相符合,输入信道把从视网膜处获得的光信息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束传递到视交叉上核,使生物钟能与昼夜的节律同步化,输出通道则是对睡眠节律的明显表达[2]。而早产儿的昼夜节律尚未发育成熟,需要外界条件来促其成熟,有研究表明早产儿阶段昼夜节律的形成受到外界光线的影响,在昼夜更替光线的作用下能够逐步发展成熟[3]。对暴露于昼夜循环光的早产儿进行研究,发现循环光有助于早产儿产生有益的睡眠模式及体重的增加[4]。 经对动物及人类的研究发现,为期10天的光照干预足够以诱导昼夜节律的产生。但是当前大多数医院实行持续黑暗环境,这种做法可能基于新生儿在母亲子宫内就是黑暗的环境,因而主张在黑暗的环境中抚育。但是这一方法忽视了另一方面,即胎儿是与母亲一起过上以24小时为周期的规律生活,即建立生物钟。胎儿脉搏、呼吸、血压、新陈代谢及荷尔蒙的分泌均会依据生物钟而变动[5]。如果早产儿持续在黑暗的环境中抚育,这会剥夺他们的昼夜信息的传递。而且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黑暗环境下并不能改善患儿预后或提高早产儿睡眠[6],反而是处于光明-黑暗循环交替的环境下会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长和睡眠的增加,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缩短住院天数[4]。本研究通过对早产儿设置昼夜循环的光环境,观察昼夜节律的形成时间,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希望能在临床工作中起到实际指导作用。

一、数据与方法

1.资料

1.1 病例收集: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胎龄和纠正胎龄介于32-34周的早产儿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50例,其性别、胎龄、出生时间、出生体重、喂养方式等,无显著差异(均P>O.05)。

1.2 剔除条件:排除严重感染性疾病及畸形,如严重宫内感染、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2. 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持续黑暗光环境,常规护理 :保暖,鸟巢护理,非营养性吸吮等。

2.2 实验组运用昼夜循环光交替环境进行护理。昼夜循环光的环境的设置:早7点至晚7点灯光采取亮光线,晚7点至早7点采取暗光线(亮光线采用200 lux~225 1ux,暗光线采用

2.3 评价方法:记录昼夜节律形成的最短时间。

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均数比较用t检验,P

二、结果

两组患儿形成昼夜节律所需的时间:对照组平均用18±3天,实验组平均用15±3天,两组昼夜节律形成时间有显著差异(P

三、讨论

早在1986年就有学者提出,住院环境中昼夜不变的灯光、噪声对早产儿存在不良影响。Mann等认为,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光线、噪声的变化能够促进人体固有昼夜节律的改变,而昼夜节律的正常运转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7]。有学者对狒狒的早产儿进行光照试验,并由此推断人类的早产儿在24周时位于下丘脑前部的“生物钟”就能够对光线产生反应,据此证明对24周以后的早产儿进行循环光照将会有实际意义[8]。昼夜循环的灯光比持续的黑暗更有助于早产儿的体重增长,特别是对纠正胎龄32周的早产儿这一作用尤为明显。有研究表明,早产儿如果曾暴露于周期性的光亮和黑暗环境中,其在住院期间的生长发育得到改善;而曾暴露在几近黑暗的早产儿则较易罹病。

本实验通过对早产儿设置昼夜循环的光环境,与持续黑暗环境进行对比,观察昼夜节律的形成时间,发现昼夜循环的光环境对早产儿昼夜节律形成时间明显短于黑暗环境,两组有显著差异。说明对早产儿进行循环光照更有利于其昼夜节律的形成。

综上所述,随着对昼夜节律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时考虑到其对早产儿健康的影响,昼夜循环光环境的护理必将成为早产儿护理中的重要部分。而且循环灯光实施方便,也符合节约能源的倡义,可以在新生儿护理单元中广泛应用。目前本研究只涉及到住院期间早产儿昼夜节律的形成时间,对其出院后体重、身长等生长发育的影响还需在日后工作中进一步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Panda S,Hogenesch J B,Kay g A Circadian rhythms from files to human【J】Nature,2002,417:329—335

[2]金星明. 婴儿24小时生理节奏的发育.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4,16:74

[3]Rivkees SA.Developing circadian rhythmicity in infants[J].Pediat—ries,2003,112(2):373—381.

[4]Brandon D H,Helditch D D.Belyea M.Pretcrm infants born at less than 31 weeks’gestgtion have improved growth in cycled light compared with continuous flear darkness【J 】Pediar.2002.140:i92—199

[5]阑辉,杨洁莹,邓莎,颜萍霞,张梅萍.周期性黑暗与光照对早产儿体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36:33-34

[6]Kennaway DJ.Melaton in and development: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J].Semin Perinatol ,2000,24:258-266.

第12篇

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72例早产低体质量儿进行护理。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婴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重组护理流程,包括非营养性吮吸,喂养之后进行俯卧位和腹部抚摸等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婴儿的鼻管留置时间为(10.27±4.2)d,对照组婴儿的鼻管留置时间为(16.7±7.26)d,观察组婴儿恢复出生质量时间为(6.13±3.5)d,对照组婴儿恢复出生质量时间为(13.4±5.27)d。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护理流程重组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情况,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组护理流程早产低体质量儿影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12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10-01

早产低体质量儿是指婴儿的胎龄在34周以下,体质量小于2kg左右的早产儿。由于早产低体质量儿的肠胃功能发育并不成熟[1],在喂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耐受情况,并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生育发展,使其体质远落后于正常新生儿,如何对早产低体质量儿进行护理,是每一个医护人员关心的问题。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不断提高。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72例早产低体质量儿进行护理,并分成两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主要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72例早产低体质量儿进行护理。72例患者中,男性为38例,女性为34例;所有患者的平均胎龄为(29.6±6.5)周;其中纵产47例,横产式25例。对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各36人,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下面进行分析。

1.2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下文进行详细介绍: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本次研究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性的喂养方法,注意观察患儿的情况。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第一,给予观察组常规性的护理方法,并观察患儿的情况。

第二,在此基础上,对患儿进行非营养性吮吸、对喂养后的患者采取腹部抚摸等综合性措施,通过进行重组护理,将护理循环贯穿在整个新生儿的护理当中。对低体质量儿进行胃管喂养之前实施非营养性吮吸10min左右。

第三,在进行喂养之后,对患儿采取俯卧位,并在婴儿专用的卧垫中用温水进行灌注,并将卧垫放置在早产儿暖箱内,根据早产儿的情况进行安放。对早产儿的进行调整,让其舒适地俯卧在小枕垫上,要及时观察患儿的,确保早产儿的卧位安全。

第四,主要对患儿进行腹部抚触,在每一次的俯卧之后,要对患儿进行腹部抚触5min左右。方法为:使用掌心在患儿的腹部,以脐部为中心,由内向外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进行抚触,注意用力均匀,并使用手指对左侧的小腹部进行轻柔按摩10min。所有护理人员在进行抚触前,使用婴儿润肤油对手掌进行,再对患儿进行按摩。在按摩的过程中观察患儿的情况,稍微增加一点压力,观察婴儿的反映,若婴儿出现哭闹、肤色反应等情况,则马上停止。

1.3疗效观察。在护理的过程中,对患儿的鼻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喂养过程的呕吐、呼吸暂停等情况进行记录。每天对早产低体质量儿的质量进行记录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喂养相关情况分析。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的鼻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质量时间进行对比分析,详细如表1所显示:

2.2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分析。两组患者不耐受情况主要包括:呕吐、腹胀、胃残留物、呼吸暂停等,详细如表2所显示:

3讨论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对观察组进行重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的情况。本次研究发现,对观察组新生儿进行重组护理,采取非营养性吮吸不仅缩短了喂养的时间,还保障了营养供给,从而有效促进低体质量儿的生长发育,有效增加患儿的质量[2]。经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的鼻管留置时间为(10.27±4.2)d,恢复出生质量时间(6.13±3.5)d,两者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早产低体质量儿进行重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兰卫华,郑丹丹.护理流程重组对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620-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