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

时间:2024-01-03 16:58: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课程学习方法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前言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具调查显示,随着职工年龄的增长,对计算机课程的热情在逐渐减少。中原油田培训中心每年要给大量职工培训计算机知识,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以及技术,可以提高职工的综合实力。职工计算机课具有实用性、创造性以及综合性等特征,在培训教学的过程中,个别职工岁数偏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也要优化教学方法。

一、职工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特征

计算机是一种先进的机器,其具有快速运算的功能,还具有逻辑判断的功能,可以实现无线通讯,具有较强的性能以及较多的功能。职工计算机课程与其它课程一定区别,其专业性以及实用性更强,内容也更加丰富。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有着较大差异,而且需要在计算机室上课,职工可以边听讲边操作,在上课时必须集中注意力,教师一定要严格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

1、实际操作比较多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职工需要按照老师讲课的内容进行实际操作,职工必须学会对基础软件工具的使用,还要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任务分为不同的模块,要循序渐进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职工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正确性。不同的教学模块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内容也有着独立性。

2、教学的方式比较多

计算机课程的一项灵活性比较高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着多种教学方法,其与传统的教学有着一定区别,需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必须演示法、网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内容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使职工更好的吸收专业知识。

3、学习成果评价方式比较特殊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比较特殊,其主要是为了培养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提职工的创造性。在当前新课标的影响下,教师要提职工的动手能力,要使其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对学习成果的评价并不是通过考试的成绩,而且根据大家完成任务的质量。计算机课程对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比较特殊,所以成人学习一定要提高实际动手的能力,而不是笔试成绩,不能死记硬背,要充分的理解知识,掌握计算机专业技术。

二、成人计算机课的教学现状

1、学习的兴趣比较低

计算机课与其他课程有着一定区别,其实践性强,需要在课程上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理论教学,枯燥的语言以及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计算机涉及很多专业性词汇,很多成人在理解起来有着一定困难,所以,教师的解释词语时,一定要通过演示的方式进行。

2、实际操作的机会比较少

计算机上机操作机会少,主要是因为培训学校课时安排有问题,或培训教学用的计算机较少,职工培训人数较多,造成学员上机时间少。很多学员因上机时间少对上学过的知识印象不深或者完全忘记了。降低了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实际操作的机会比较少,不利于计算机课的教学。

三、提高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1、学员方面

1.1提高自我认识,提高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

职工的学生由于对自己所干的专业比较重视,容易轻视计算机课,这会降低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学员要多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还要提高自我认识,一定要认识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技术,其影响着学生的综合实力以及综合素质。通过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可以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1.2掌握基础知识,为今后计算机的学习打好基础

计算机技术有着较强的实用价值,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计算机知识会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在计算机课程中,学员要掌握基础知识,比如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计算机系统的操作、计算机输入法、Office办公软件技巧等。学生要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机技术,要增加学习的动力,还要培训学习的兴趣,可以制定好学习的目标,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1.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计算机知识更新很快,学生在学习时应该具有长性,要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还要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选择学习方法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后,还可以在班上推广,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的气氛。

2、教师方面

2.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教师不能只侧重理论教学,一定要加强实践教学,给学生多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化难为简,还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对教学方案进行改进,还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关键技术,要做好备课工作,对教学方案进行精心的设计,将知识点融入教学任务中,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掌握专业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2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计算机考试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为最后成绩的一部分,给予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

2.3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4算机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计算机教学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们使用计算机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来设置教学内容,还可以结合学生们的兴趣来设置课堂的情境,与此同时,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所教授的内容和其他横向学科联系起来,以加深学生们的认知学习。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技术占据着主要的位置,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率,有效地掌握计算机技术是保障工作实现和生活稳定的基本条件。掌握计算机技术基础的关键阶段,是在初中计算机课程中。在知识内容丰富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新时代的教学原则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置和教师教学的引导作用。

在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教学的知识内容,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会计算机的教学内容。总的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的模式,将学习的主置转换为学生,将教师转变为教学临时顾问的角色,促使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可以按照自我的学习思维模式,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探讨。这样不仅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还能改变传统的教师引导学习,限制学生广泛性思维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思维探讨学习的重点,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教师认为的“重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②教师要改革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在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基本特征,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比喻说明法

初中计算机课程,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是关于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内容比较难以接受。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利用比喻说明的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学生理解计算机课程内容和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

例如,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域名、IP地址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进行这样的比喻:全世界的人口数量那么多,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将人与人进行划分呢?一般是用身份证和姓名的方式将每个人划分开来,但是身份证号码复杂,并不能用来作为某个人的称呼,所以我们一般是运用姓名作为人的称呼。计算机网络域名、IP也是如此,网络域名即为我们所谓的“姓名”,网络IP地址即为“身份证”。一台电脑指定一个网络IP地址,其IP地址同身份证一样复杂较难记住,所以,一般情况下是用网络域名来指定计算机。运用这样的比喻说明法,可以使得学生充分理解网络域名、IP地址的定义,有效掌握计算机的教学知识。

二、愉快教学法

在初中计算机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学的内容比较单调乏味,教师单一地让学生进行操作,只会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强制性地让学生进行操作,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愉快教学方法,运用游戏引入的方式,给学生营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玩的乐趣,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计算机教学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进行计算机键盘练习指法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的这个特点,在电脑上安装练习键盘的打字游戏,以玩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使学生们积极地去练习计算机键盘的指法。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键盘的操作指法。运用这样的愉快教学法,可以使得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下,轻松进行计算机教学知识的学习。

三、表扬奖励法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对于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已经十分在意。在荣誉感方面有了强烈的意识,在班级比赛中也已经持有了较强的好胜心态。所以,在日常计算机教学中,对于学习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将优秀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其他学生学习,并在全班进行表扬,这样不仅是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同时也有效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可以根据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对于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可以表扬奖励学生玩益智游戏。运用这样的表演奖励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挑战的斗志,从而保障教学目标的完成。

四、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指的是将计算机课程的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构造成一个或者几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利用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任务,开发和调动学生的探索能力。运用任务驱动法,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有效把握课程知识,增强学生思维创造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教育观;创新精神;自主选择

纵观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作为一名计算机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因此,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更好地贯彻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计算机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虽然我工作年限不长,但在这儿年计算机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了一些尝试,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为目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计算机教育应该是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整合。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应该贯穿能力本位的思想, 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计算机课程中加强自主性学习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如:在学习Word软件的修饰命令时,我让每位学生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制作一份电子小报,同学们对如何使用各种修饰命令美化自己的小报有着强烈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进行一次作品展览评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确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做好学生学习的导航者教师资源的价值首先体现在教学价值上。传统教学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运用一系列引导方式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如今,教师的角色和地位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像日新月异的网络教学,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所应承担的应是导航者的角色,指引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作为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更应充分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认真分析计算机课程的特点,针对计算机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课的不同特点,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提出疑问等方式.为学生的探索指明方向。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体群体”结合要突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必须确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作教学的一个专门的独立的任务来完成,当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来对待。以往那种注入式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沉闷和程式化,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生处于听众的地位。因此,要破除急于求成,包办代替的做法,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树立相信学生的意识,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自主决定自己学习的进程轨迹。

从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境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有收益,提高素养。

例如,在制作多媒体作品时,鼓励学生利用各种资源,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多媒体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如WoId、、flash等)制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多媒体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采取发帖子或通过讨论区进行研讨或求助;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去粗求精,选择重点加以归纳、整理。利用计算机将有关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课间让学生自主上机操作,浏览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或输入自己的研究资料,供他人阅读,与他人讨论。课外,充分发挥学校、班级主页及因特网的作用,在“聊天室”或通过发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网上交流,并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探讨”等。

合理设计自主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即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后要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明确了本门课程总的教学目标及各个教学单元的目标,是促进学习取得最优效果的保证。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Word中表格的操作,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企事业单位所用的复杂表格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产生这样的想法:“Word能作出如此功能强大、漂亮的表格,真是太实用了,我一定要学好!”激发起兴趣之后,使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在探究新知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如讲授网络七层模型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边读边考虑如下问题:

第4篇

关键词: 教学方法; 计算机基础; 资源整合;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2-40-02

Discussion on computer teaching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s

Que Qingxian, Yuan Meixiong

(Computer Department,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Loudi 417000, China)

Abstract: Computer courses are listed in both curriculums of social and natural sciences in colleges in China. Due to lack of mathematics and logical thinking, students majored in social sciences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ose majored in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in teach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eaching computer course are analyzed and some teaching reform to improve the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 quality for social science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of resources.

Key words: teaching methods; basic computer cours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eaching reflection

0 引言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是文科学生综合知识与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大部分高校均设有专门负责公共计算机教学的教研室或教学部,教研室教师人数不多,但承担的教学任务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如文理科均采用同样的教学进度,同样的教学内容)。理科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在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方面较文科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1],文科学生的学习方法,更趋向于接受、理解、记忆,有时是没有理解的记忆,最终导致文理科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应用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相同的教学策略却往往使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制约了高等学校文科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多年来担任文科专业学生计算机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谈谈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

1 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难易把握不准

从2001年开始,全国中小学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2],教学内容包含了Windows、Office等知识,但不同学校、不同地域的学校在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上存在差异,学生基础差参不齐,以至于担任文科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上左右为难,重复中学学习过的内容,经常出现课堂三低(抬头率低、到课率低、响应率低)现象[3],较难的教学内容会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恐惧心理。

1.2 教师教学班级多,教学任务重

文科计算机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文科专业的学生,具有覆盖专业种类多,教学班级多的特点,且不同学科的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中文专业学生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方法上,习惯于记忆,很少从原理上理解和分析,更不能灵活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在某些计算机水平考试中,就有学生用笔加纸的方法去进行数学计算,殊不知计算机本身就是一台高速且高精度的计算器(如:计算器,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为真正有效提高公共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原则上,承担公共计算机教学的教师须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应于该专业特点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公共计算机课面向全校范围内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学班级多,教学任务重,有些教师每周有近20个课时,且同时兼任二门以上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故难以做到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该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文科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

1.3 课程门类少,教学周期短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深入的教育过程,我国大部分高校文科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仅开设了一年,有两门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语言),对今后将成为外交官、法官、公务员、教师等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计算机系统维护、图像加工、信息收集与整理等方面的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这样的课程设置违背了“信息处理是基础,信息问题解决是关键”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理念;而且部分文科专业因为专业课时的需要,将公共计算机课程的课时不断压缩,但实际教学内容是随着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而增加的,教师要想按照考试大纲要求进行讲解,就只能加快教学进度,顾不上对实践性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结果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提出,将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全部改到计算机实验机房中,这种想法尽管不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但侧面反映出学生对实践操作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渴望。

2 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的体会和想法

2.1 整合教学文档,共享教学资源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均采用计算机加投影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课件使用PowerPoint制作,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行阐述,而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通常采取实例演示或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在实施上述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产生诸如:案例文档、操作步骤、流程图、实验结果、程序源代码等教学文档,如Word应用软件教学过程中,有编排前后的文档,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算法分析、源程序代码及运行结果等。教师在完成一个基本教学单位(如2课时)后,应及时将这些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资源进行整合,以日期或知识点命名,将其上传在个人主页、精品课程网站、班级群共享等网络平台,即帮助低年级学生事先预习,也有利于当前教学班级中的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对于有条件的教学单位,可以使用屏幕录像专家、Screen Recorder Gold等软件,将教学过程中的语音及视频录制下来,共享给学生,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重现,同时也可以共享给其他担任同一门课程的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每一位担任计算机教学的教师都对自己的教学文档进行整理,并通过网络共享,不仅解决了文科类专业学生计算机课程门类少,教学周期短的缺点,而且也方便教师的教学档案整理。

2.2 加强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成败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项复杂且创造性很强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大的体会是课前预想的教学设计与课后的教学效果存在较大差异[4],通过回忆当时的教学过程、学生的课堂反应、自己的应对方法与措施是否得当,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一方面,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记录到备课本上,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从细节上减少教学上的失误点。笔者曾经在讲解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整型数据(int)的字节占位长度时,按教材描述讲解成2字节,结果在进行代码测试时,输出结果为4字节,后经VC和TC二种编译环境的测试,查明是因为编译器版本而产生的问题,尽管这是一个偶然的教学事件,但还是让笔者深感内疚。教师需要具有课后反思的习惯,教材是否吃透、实验结果是否验证、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等等。

2.3 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大部分文科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更擅长形象思维[5],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量讲解应用软件类课程的操作方法与操作步骤,学生当时可能记得,但当他们回到实验室自己操作时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忘记部分操作步骤,导致实验进展不顺利。而教师单独辅导就会大大增加自己在课堂上的工作量,这样不仅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还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在实验课程的教学当中,经常利用网络或广播式教学(如:凌波多媒体教学系统),每一次实验课开始前半个小时,要对本次实验项目进行分析,并重点解析实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通过短时间的直观讲解和分析,布置好本次实验的要求,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从理论认识上升到实践应用,能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 结束语

对于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经过近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特别是教学文档的整合及网络化共享(如:精品课程网站、教师课堂教学资源网站)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开放式学习平台,收到了较好的成效,部分对计算机课程学习兴趣高的同学,借助该平台自学了计算机的相关课程,受益面不断扩大。开展教学反思,定期检查教师教案本上的反思记录,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用显著。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不断探索,必须立足现实,从文理科专业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方式入手,把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着力提高文科专业学生的信息应用与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出适应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我们公共计算机教学组今后将继续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曼,邢继军.高校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29(5):552-554

[2] 汪世杰.本科文科计算机教育与中学对接的调查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5:118-119

[3] 胡钰强.高校文科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27:494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教学方法;探索

小学计算机是一门技术学科,要求教师要有专业的技术能力和教学水平。对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而小学计算机课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需要教师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将难懂的理论用现实中容易理解的事物形象化,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化难为易,使学生容易接受,加深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1.计算机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教育观念的落后,尤其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在推动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影响正确认识计算机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要解决小学计算机教育滞后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学校要制定与本地经济相适应的小学计算机教育实施计划与得力措施,要把小学计算机纳入常规教学管理,纳入学校教育发展的规划中去,大力普及小学计算机教育。

2.正确处理好学校教师、学生及教材的关系。小学计算机纳入常规教学管理,既是必修课,学校管理上要正规起来,一旦教学管理者不重视,学生就很容易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提高小学计算机课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很难了。因此学校要重视计算机教育,建立科学的学科观,及时更新电教室设备。因为计算机发展飞快,新技术新应用更新非常快。教材中所提到的软件,市场上已有更新的版本;好的软件能使某一应用更方便、实现更好效果。教师使用教材时,我们的教师不可能每一个软件都能讲到,因此应教会学生逐类旁通;另一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艺术的处理。

3.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策略。一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也在速度逐步加快,我们中学生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要培养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如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学“在电脑上听音乐、看电影” 时,结合社会、自然等各个学科,让他们观看一些有关的电影、光碟,丰富他们的知识,增长了知识面;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样不但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事半功倍。

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计算机课程的性质要求我们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作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而学生动手实践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Windows操作系统程序Word2003 、PowerPoint2003、WPS等软件中对字体格式的设置、段落格式的设置、以及编辑菜单中的剪切、复制、粘贴等文字块的操作以及工具栏和菜单的使用、页面设置等。学生掌握了一个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后,在学到其它软件中关于字体设置的操作时,教师只需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学生就可以动手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对写字板中没有的知识,如剪贴画、艺术字、表格以及超链接等,Word2003学会了,Excel 2003和Power Point2003的学习就更加轻松了,Word2003中的大部分操作方法都可以迁移到其他软件中来,节省了授课时间。教师引导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对电脑产生强大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提出新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尝试之中奥秘,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是在生活与学习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小学算机课主要目的不单纯是使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步骤,更重要的是掌握如何在生活与学习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策略与方法。我在教学中往往采用比较趣味的语言来结合应用。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对于教材的设计,不再强调操作步骤的讲解,不局限于讲授几个工具性的软件,更多地指向学习者实际的学习、工作,教材直接将学习与生活实际引入到了教材中,学生学习有关因特网的知识,教学内容生动具体,实践性很强。教之初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特点,保证所有学生进入机房后都有任务,有事可做。但要注意实践不能仅仅是验证计算机的某种功能,还是要与任务驱动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学生、计算机技术三者相互交流,明显地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学习“文字处理”内容时,可以利用所学的字体、段落、艺术字及插入剪贴画等手段制作班级板报、贺卡;在学习“网络基础知识”时,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学习资料,进行网上学习,而每个学生都有他的特点,教师要肯定他的长处。

四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计算机课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社会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要完成计算机教学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不断发展。

总之,小学计算机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和当前课程改革方向,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索、研究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培养学生树立以学为主的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6篇

摘要:本文针对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和措施,以利于提高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为适应新世纪的科技发展,高等学校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不但要学到有关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新一代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能力和面向应用方面。即通过计算机教育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工具,为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乃至走向工作岗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奠定基础。

如今各高等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中,明确要求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计算机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和迅猛发展,社会各行各业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速,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成为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一个突出标志,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尺度,这给当前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方面的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对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与探索已成为当务之急。

2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

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之快,是任何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正是针对这一特点,其主要目标是针对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现状进行课程体系及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实践与设想。

具体总结如下措施,各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适当予以借鉴。

(1) 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教师教学素质有待提高。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专门致力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队伍,加强教师的自身建设,使教师专心从事该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研究工作。可采取的措施有: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共同完成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的制作,习题系统的设计,使之更符合每个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充分讨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设计;积极进行教师的梯队建设,实现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间的传帮带,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使这支队伍不断总结经验、接收新知识,研究更加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这将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级教学”,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的训练。由于生源层次的不同而造成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建议不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级的教学方式。如在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之前,先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可采取免修的方式。这些学生可自由去选修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加强基础较差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考核一些基本技能,比如打字技能,规定在某一时间段完成打字练习,规定每分钟打字多少,在这个时间段随时都可以接受考核。其他方面的基本技能也是如此。

这里需要澄清的是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对基础较差学生的歧视,而恰恰是对基础较差学生的重视,通过加强知识的传授量等方面的强化,使这部分学生能够在这门课程结业时能够赶上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甚至有相当部分超过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的均值。

(3) 注重启发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不能按传统的思维方式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对于那些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内容,开发一些动画课件来形象比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采用实例教学法,即在课前将教学内容相关知识设计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上课时先将成果演示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自己思考。

上机实践是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做好这一环节,就必须改变学生对上机实验的观念及习惯,要让学生明确上机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实验课要目标明确,重视综合性实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具体实施应注意以下环节:

①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确定实验目标与任务。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学习,既克服了上机时的盲目性、又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② 实验课上讲清楚实验要求和操作方法。让学生快捷掌握上机操作要领,实验难度适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高上机任务的完成效率。

③ 实行任课教师指导负责制。尽量做到理论课教师指导上机实验,使得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承,避免实验教学与理论脱节。

④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建立严格考勤制度和检查记录实验作业完成情况,结果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这样可进一步约束学生遵守实验教学纪律,督促学生完成实验内容。

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因此必须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与上机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达到最终应用的目的。

(4) 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大学生知识的获取,一是靠学校的培养,二是靠自己对知识的获取程度。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自学能力实现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然而,要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有差异性,也要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一样,没有最优的、固定的模式。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学生个体学习和掌握知识方式的差异性,在研究共性的学习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学习的个性特点,对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其本人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发挥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5) 突出专业特色。根据专业的不同,开设适合学生本专业特点的相关教学内容。

当前社会职业的多样化,学生就业的需求,高等教育中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也应该有相应的改革,使得新的课程体系,可以提供给理科、工科、文科、艺术类等其他不同的专业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时更丰富的选择。使各个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在择业时在计算机教育上能够更贴近用人单位的需求。

因此,高等学校可以适当考虑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在高年级尝试开设适合不同专业方向的面向全校范围的计算机选修课程。个别专业还可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开设适合本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如全校性的选修课“课件制作”、“平面设计”和“动画设计”等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的实用课程;个别专业开设如“电子政务”、“Internet与电子商务”等对学生的就业帮助很大的课程。

(6) 改革测试手段,实现考试方法的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主要凭试卷来检测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真实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并抑制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在计算机应用知识领域,这种考试方法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有时候出现冲突。因此,适当考虑学校的自身特点,灵活科学地改革本门课程的考试方法,对本门课程的教学会起到良好的反馈作用。如高等学校尝试将笔试改革成上机考试的方式,新的考核方法给了学生一个发挥自身才能的空间,变被动的机械记忆为灵活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完成由应试教学到素质培养的根本转变。

(7) 结合网络教学。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媒体,实现课堂外的网络课堂。

当今,各高等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做成课件,到网上,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方式预习课程或课堂没有消化好的教学内容。

利用网络,学生既可以进行寻求答案的探索式学习,又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式学习、群体协作学习,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虚拟实验、模拟测试等,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在网络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习,从而增强自学能力,促进其学习的欲望,并能与教师之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布置作业、网上辅导答疑、网上做作业、网上批改作业、网上测试、网上讨论等一系列网络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日常教学以及教学管理中的功能,来解决丰富的课程内容与有限的学时之间的矛盾。

3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得到了肯定,但是课程设置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学校定位、学生来源、专业特点等。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将要进行的改革无论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更新,还是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的改革,目标都是明确的,那就是为了提高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最终使学生受益。非计算机专业为社会培养出大批计算机应用人才,它将和计算机专业培养专门人才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 钟代军,高峰. 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70-72.

[2] 杨秀平,许劲,陈翔.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 长沙大学学报,2003,(2):89-91.

[3] 李建.“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 福建电脑,2006,(4):205.

第7篇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计算机课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57

中职阶段开设计算机课程,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使学生跟上现代教学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型人才。而如何上好一节计算机课,是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的重要难题,因此,值得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教师要有效备课

如果说预习是学生有效进行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教师备课就是教师上好一节课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教师在上计算机课程之前,要能够提前进行有效备课,可以这么说,教师备课环节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环节是否有效。那么,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该如何有效进行备课呢?本人从科学的角度提出如下几项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备课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备教材

计算机教师首先要对教材上需要对学生讲解的知识点有全面而深入的把握,这样才能为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当然,在备教材阶段,教师不能只是简单的看一下教材上有哪些知识点,还要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等有深入的认识,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点的讲解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备学生

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备课环节,还要能够有效地备学生。教师要把握中职阶段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特点,还要对已有的计算机基础有清楚的把握,毕竟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到计算机的学习。总之,教师在备课阶段备学生,要能够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把握,为课堂上更好的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做好准备。

(三)备教法

在备完了教材与学生之后,需要计算机教师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将教材上的知识点很好地传递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有效的备教法。目前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备教法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对多种多样不同的教法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将知识与学生联系起来,尽快的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并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总之,备课对上好一节计算机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备课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教师上好一节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做好课堂导入

中职计算机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需做好充分的课堂导入环节工作,在一节课开始之初,就要很好地将学生整个的注意力及兴趣都调动起来,进而为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一名中职计算机教师,本人认为基于中职计算机的特点,为教师更加有效的进行课堂导入的设计提供了大好的机会。本人建议教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课堂导入设计,能够很好地将计算机技术应用起来,借助于计算机声形并茂的特点,可能设计出更加有效的导入。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设计一些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作品,在提升作品对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也要将知识点很好的融入作品之中,进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很好的获取知识点的双丰收。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师一定要在课堂导入环节多多下工夫,为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个有效的渠道。

三、知识讲解由浅入深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到较为复杂的知识点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要采取由浅入深的策略。虽然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点时,都在同一个教室,由同一个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与指导,但是受每个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性的影响,学生对知识获取与理解的效率等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的耐心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掌握课堂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当然教师在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依然要对学生是否能够很好的掌握知识点引起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传播,更需要教师能够及时的对学生把握知识点的情况加以了解,为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为直接的依据与借鉴,进而使教师更好的展开教学。

四、教师与学生有效的对话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不断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对话,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教师很好的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供了依据。教师与学生就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的对话。不管教学能力多么强的教师,也不管学习能力多么强的学生,都难以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定的困难,遇到知识障碍。因此,教师及时与学生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展开交流,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点,要求教师能够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教法与学法展开交流,能够使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及时对教学做出一定的调整,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对学习方法做出一定的调整,进而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变得更加有效。

五、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的有效结合

算机本就是一门理论性与实际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计算机学科最大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展开教学,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操作有效结合起来。

第8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就业导向;课堂教学;行动导向;探讨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及高素质的社会急需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与任务。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中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研究就业政策,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及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技能型的人才,进而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下必须提倡及坚持的改革精神,学生的真正就业是由技能、理论以及素养共同决定的,而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及高技能的实用性人才,所以要重视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

1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的重要意义

在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其几乎渗透到各个行业及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也对中职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非常注重学生计算机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了有效避免出现不能适用社会就业需求而造成的就业难的问题,中职计算机专业要让重视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而且要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要促进中职职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职业教育现象,探讨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信息学和职业教育的功能、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管理体制以及质量评估等都是职业教育学校要探讨的问题。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树立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要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建设需求,要积极适应科技进步及产业调整的需求,为各个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及熟练的技能技巧的人才。职业教育的岗位针对性非常强,而且职业教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快速找到工作;职业教育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发展,而且反应非常迅速。社会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及落脚点,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够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发展。

2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过程中缺少全面的实践

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会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能力非常重要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过分重视教学成绩,而忽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很多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成绩好才是培养的最终目标,对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而就现阶段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发展实践情况来看,有部分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这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很多学校非常注重理论教学的发展,学生只是被动地进行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这非常不利于学生计算机技能的提升。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缺少实践能力的训练,则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不能直接进行建业,无法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

2.2计算机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够

很多中职学校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书本教学为主,计算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按照书本内容安排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脱离学生学习的生活实际。而且很多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仅仅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度,对实践知识掌握关注不够,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差,进而不能很好地适用教学实际发展需求。

2.3计算机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计算机专业是现阶段各种专业中知识变化最多、更新最快的一个专业,但就中职计算机教育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计算机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及模式的创新,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甚至存在计算机教学内容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删减过时的教学内容,会导致计算机教学内容缺乏实时性,而且很多中职教育的计算机教材重复使用,导致计算机知识更新跟不上计算机科技发展的速度,这也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及发展。

2.4计算机教育教学与就业结合度不够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教学中是为了完成学业进行就业,所以中职计算机教育应该对就业整体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但现阶段绝大多数中职计算机教育实际进行过程中,学校并不重视计算机教育与就业有效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就业并没有充分的认识,而计算机课程的设计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内容并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而影响到中职计算机教育质量及效果。

3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的目标分析

3.1要实现中职计算机课程功能的转变

中职计算机教育发展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及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

3.2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中职计算机教育发展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课程内容及教学形式的积极创新及调整,要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要提升学生课堂学习专注力。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外自主学习及探索,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且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进而为后续就业及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发展策略

4.1重视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安排计算机有关时间课程,或模拟计算机岗位工作环境,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计算机技术,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要让学生在计算机实践模拟中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要及时进行改进,并不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

4.2要及时更新计算机教学内容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计算机课程体系,计算机课程设计不仅要关注书本的知识内容,还要重视对书本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尤其是计算机方面的课程,计算机技术知识内容更新速度非常快,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在计算机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将新的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要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对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及拓展。而且计算机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及新变化,让其对日后的工作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及把握。

4.3计算机教学要加强市场调研

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市场调研,要实现与市场需求的接轨。中职计算机教学要突出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所以在中职计算机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国家有关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还要重视经常进行市场调研,要研究分析就业市场的变化,要重视按照新技术、新理论及新就业形势更新计算机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计算机教师也要重视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技术及信息,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以便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延伸及拓展,进而有效保障学生知识面能够保持实效性。

4.4要结合就业进行指导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课程安排可以适当地加入社会化教学,要引导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对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要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适用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时间,获取计算机专业有关的证书。另外,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育应该将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中,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优势。另外,可以综合中职学校发展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进入企业进行实践的机会,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课堂教学策略,要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出有利于经济建设的技能型人才,进而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宁留文.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02(5):344-345.

[2]郭教学.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科研,00278.

[3]周伟刚.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培训,2017,000(012):181.

第9篇

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不足创新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大爆炸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所以,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学校,就应该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素养的提高,这不但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更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但传统计算机课堂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还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计算机教学的经验和实践,在总结传统计算机教学中的不足,并对现代计算机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一、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实际利用率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速度让我们难以置信,所以,高中的课堂计算机教学就应该紧跟社会发展,为社会需求服务,然而,我们的高中计算机教学现状却很不乐观。教材还是非常陈旧,内容也需要急速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也需要逐渐优化,所以,学生学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将来又很难适应社会和发展的需要,试想,这样的教学现状又如何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呢?

2.教学理论滞后于应用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教学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的实际应用需要,但这并不代表淡化教学理论,然而我们的计算机课堂常常是注重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却忽视了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学习,致使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从课堂走下来之后,学生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缺少科学清晰理论的指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然是模糊的、僵化的、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是被严重限制的。

3.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思想相对落后

“分,是学生的命根”,这种观念无论在学生,还是老师,都是根深蒂固的,殊不知,这种观念思想是非常错误并且可怕的,因为这种观念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高分低能,作为担负“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究其原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学思想的相对落后时主要原因,现代教育的课堂上,老师要帮助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优化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改变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错误观念,因为,单单的满腹经纶绝不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如何创新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根本任务。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

知识更新速度快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主要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我们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要紧跟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更新,选择有实用性较强的教材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应用是计算机学习的真正意义,真正感觉到自己学到的东西是有用的。

2.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智育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坚持“应用为主,能力培养”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理论,而且还培养了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鼓励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善于发现和肯定他们的奇思妙想,创造一个尊重创新,敢于创新的学习氛围。

3.开放学习渠道,提高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对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采取多种手段,巩固课堂知识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课堂教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要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多渠道、多方面地获取知识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当的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进步和普及应用,使知识更新速度不断的加快,这为创新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创造了条件。作为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他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一种创新的意识和对信息处理的更好的把握,这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和健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教育不仅是育才的,更重要的是育人的。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2-0138-02

当今社会,计算机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劳动者必备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中职学校各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但是,当前计算机教学却常常受到下列问题的困扰:第一,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起点参差不齐,导致课程教学开展不尽如人意。第二,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更新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最后,部分教师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脱离不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总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强调识记,忽视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多是片面和孤立的,这样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很难适应具体项目任务的操作流程规范,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的情形。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计算机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项目教学法跟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自身主体地位,注意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的长处和不足,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分配给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也更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扎实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更明显的针对性,因而也提高了项目教学法的可控性,同时比较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提高其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选择项目必须与学生走向社会所用的实际任务相关联,也可能就是本身任务。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应该通过实战演练。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能够明确学习任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学生学习到的技能知识等,在学生走向社会后就能将其直接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增强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项目教学法能够激励学生,通过作品进行反馈。一个项目就相当于一个任务,教师通过对项目的描述,让学生明白现在学习的内容对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这样学生就能提起兴趣;然后,教师需要将项目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学生兴趣提高了,就会积极的探究每一个任务的答案,从而学习相关的技能、知识,同时将这些技能知识运用到任务中,使学生学习到的东西得到巩固,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最后,学生将每一个小任务完成后,就相当于完成了整个项目,这个项目的完成可以看成是一个学生作品,进一步提升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去探索。第三,通过项目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教师选择的具体教学项目,一定具有代表性,但是将来具体的工作种类众多,教学项目不可能与每一项具体工作一样,这就需要学生能够通过教学项目举一反三,掌握知识的迁移性。

2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体现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正确应用,不仅可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趣味性,促进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层次,为社会输入更多新鲜血液和优质人才,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六点:

2.1教学工作开展前,确立项目目标

对于中职教育来说,要想更好开展计算机教学,就必须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换句话说,也就是要确立明确的项目目标,这是顺利开展计算机教学的根本和基础,也是决定整个计算机课程学习的方向是否正确的关键性因素,尤其应该加以重视。在确立项目的目标时,要综合中职教育阶段教学目标、计算机教学的课程目标和中职学校学生自身特点这三方面因素,制定出具有实际实践意义的项目目标,这是做好计算机教学前提条件,也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只有这样,其他教学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开展和进行。

2.2注重学习细节的项目设计

在制定出具有实际实践意义的项目目标后,就要认真分析项目目标的特点,进行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细节设计,在进行项目教学法的细节设计工作时,必须要把控一个前提不动摇,那就是项目设计一定要符合中职教育宏图的规划,符合计算即教学大纲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明确项目设计的落实范围,保证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正常运用。前面有提到,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开发的教学方法,所以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要切实将中职学生的对于知识接收的难易程度、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主体因素考虑在内,确保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3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对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正确示范

由于中职学生知识积累的局限性,对于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引进难免会产生一些接受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引进项目教学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示范和耐心引导,在完成项目教学法的细节设计后,教师在正式开课前,要分析出项目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在教学中着重讲解和示范操作,对于一些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将操作步骤进行详细示范,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要领,最终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进行“图文排版和页面设置”这一计算机课程教学时,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先使学生明确本科时的任务和目标,进而教会学生对于图文、表格等的排版方法,要想更好巩固教学效果,指定某一设计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构思,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不断学习和进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4项目具体实施的把控

教师在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项目教学法具体操作步骤,帮助学生明白为了更好实现教学目标,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具体实现,另外,还要告知学生他们应该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有哪些,就这些知识进行耐心讲解,确保学生可以做好计算机实际操作的理论基础铺垫。在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中,教师还要针对教学目标,为学生制定出一些合理有效的实践操作练习计划,在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对于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计算机课程来说,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密切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完成计算机课程的学习。

2.5对项目进行评价和评估,知不足而更好前进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是知识的不断累积的过程,也是找出不足并加以改正巩固不断达到更高高度的过程,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也不例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之后,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测试和评估,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心得汇报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将自己在学习中总结出的有效学习方法分享出去,说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通过提问和与其他人的交流,找到正确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个过程不仅是对自己学习成就的肯定和评价,也是对自己学习方法的正确看待和评估,让学生可以怀揣自信的同时虚心向别人请教,达到取长补短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上计算机学习。

2.6注重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固然具有诸多的优势,然而如果不能联系实际,学生难免会觉得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效果难免会受到影响。教师在采用项目教学法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习了什么,为什么学习这类知识,不能仅仅将教学时间花费在理念学习上,还需要联系实践,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兴趣,还能发挥计算机工具的作用。例如,在Word排版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某一个节日为活动的具体项目,如端午节快乐。首先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关于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内容,通过Word相关知识的运用,完成端午节卡片的制作。改项目首先是为了巩固学生学习到的信息检索能力;其次是加强学生Word排版技能;最后是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3结语

计算机课程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性,所以讲项目教学法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此方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实用性,也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在更好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发和鼓励其创新能力,为计算机行业发展和进步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促进计算机行业的飞跃,值得大力推广。相信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逐渐深入,项目教学法理论也会进一步完善,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以及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必将更能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麻进.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6(2):24-25.

[2]林小芳.浅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华章,2014,5(11):231-232.

[3]陈晓华.计算机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初探[J].中国科技教育,2008,4(3):5-7.

[4]黄玲.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8(3):63-64.

[5]任德艳.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32(13):99-100.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中等专业学校;策略

计算机课程是中等专业学校中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性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中专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直接影响。在职业教育不断转型发展的当下,中等专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也亟需进行教学改革,切实有效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助力中等专业学校现代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

1影响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实践中,影响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较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任意因素都会对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是不断提升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之一。教师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地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分析计算机教学问题,确定合理的计算机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监控等等内容,这些因素都是影响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地做好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设计工作,这是有效提高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有效的重要入手点。(2)教学行为:除了教学设计以外,教学行为也是影响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行为一般包含了教师的教的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两个方面,其中教师的教主要有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利用等各方面,其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高效地开展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将直接影响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的教不仅仅指教师的讲授行为,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行为的积极引导、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激励以及学习疑难点的点拨等等;学生的学则主要包含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利用、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行为的针对性、能动性以及多样性等内容,这是影响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2提高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路径分析

不断提高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以为,当前提高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如前所述,教学设计科学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为此,计算机教师应努力做好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设计工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努力考虑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学习需要,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因地制宜地提出有效教学的方案或办法,例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科学的计算机教学策略等等,需要指出的是,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发展特点并不同于高等专业学校及普通高校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是否教的方便、顺畅,更需要将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以及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作为焦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真正提升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质量。(2)努力提升自身教学素养,改善课堂教导行为:教师的教导行为对于有效提升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教导行为的对象是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因此教师应努力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来选择具体的教导方式,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措施诸如强化教学吸引、进行兴趣激发、进行教学的反馈与评定以及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等途径来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动机水平,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学生计算机学习方法、策略、思维等方面的指导,将计算机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计算机教学课堂效果。(3)强化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最终需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进行评定,因此提高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就绕不开教师对于学生计算机学习行为的有效引导和点拨。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自主式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等,积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不断增强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多样性、针对性和能动性,进而有效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总之,提升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学校、计算机教师以及学生等各方的积极参与,教师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应有的担当,努力通过改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创新、提高教学素养与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等途径有效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助力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刘恕华,陈冠宇.基于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J].数码世界,2017(05).

[2]徐晴.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数码世界,2017(05).

[3]孔凡平.中职计算机教学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第12篇

随着“学习环”理论的不断成熟,中职计算机教学开始引入该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教学实验的方式,对中职计算机课引入学习环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一、中职计算机课程学习环模式的教学概述

1.学习环模式的教学过程

结合当前学习环模式的五阶段理论,学习环模式的教学过程可描述如下。一是引入阶段,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在n堂上创设情境,师生互动形成问题,并提出假设。二是探究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学情境内,对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探究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三是解释阶段,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分析之后,将得到的结论和假设进行验证,看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进行解释,如果不一致则探究原因。四是交流与扩展阶段,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到的结果,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五是评价与反思阶段,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总结收获、反思问题,并进行完善和改进。

2.中职计算机课的性质特点

中职计算机课具有较强的职业性特点,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较为突出。中职计算机课是面向现代社会而设计的一门现代化的课程,是中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中职院校课程设计来看,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重在培养学生基础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基础性问题。

此外,中职计算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信息素养,使学生在进一步的计算机深造中具备坚实的基础。中职计算机课具有基础性、发展性、操作性强、普受欢迎、应用面广、受限制性等特点。

3.中职计算机课教学中应用学习环模式的可行性

中职计算机具有突出的职业性特征属性,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是否能够取得突出的效果,其具体实施是否具有可行性,这些问题需要理论分析和教学实验来验证。

首先,从理论方面来看,学习环模式是以探究学习理论为核心,并在构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这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基础要求,这使得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具备了可行性。其次,从学生层面来看,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和特点使学习环模式具备可行性,中职学生可塑性强,课余时间较多,积极性高,无升学压力。最后,在学科与设备方面,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实验,这是学习环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而且当前中职院校普遍具备微机室及相应计算机软件,为学习环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持。

二、中职计算机课学习环模式的分析与设计

1.学习环模式的设计目标与原则

同其他教学模式相似,中职计算机学习环模式在设计上同样需要明确的目标和原则。在中职计算机学习环模式的设计目标上,要体现计算机教学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中还要注重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学习环模式的设计目标还应包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层面。中职计算机学习环模式设计需遵循递进性、程序性、目的性、普遍性、学生主体性、情境性、科学性、实践性、教育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等原则。

2.学习环模式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理论上的学习环模式只是一个框架,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职计算机课学习环模式的设计需要结合中职计算机课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进。其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一是结合中职计算机课和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环模式进行改进,设计“四环七步”的模式;二是课前环节进行学生分析,并结合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来分析学习需要,然后准备教学资料;三是问题呈现环节,在课堂上师生交流互动,分析学习内容并发现和提出问题,之后结合问题提出假设;四是问题解决环节,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教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并对资料和问题、假设进行分析验证,做出判断并以小组模式组织作出结论,然后展示结论,小组间交流结论;五是评价和反思环节,对得出的结论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过程、知识获得、问题发现和情感态度。

三、中职计算机课学习环模式的教学实验分析

该教学实验样本群体选择笔者所在学校的2015级学生,以《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课程为教学内容,设置一实验班和一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学习环模式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实验周期为一学年。

1.教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首先,提出教学实验假设,假设学习环模式能够使学生在知识掌握、学习兴趣与态度、学习习惯、计算机技能、综合能力、情感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其次,教学实验的考评方式为测评、访谈与问卷调查,测评材料为中职计算机应用知识试卷、中职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态度调查表、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表、教师评价表。

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的问题呈现采用学生探究形式,问题解决和评价反思采用教师演示和讲解的方式。该阶段主要涉及计算机及网络的基础知识,比如电子邮件的综合运用、互联网信息的查找方法等。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网络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健康上网”的意识,以及鉴别网络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第三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局域网组建各部件的操作与设置,以及组建局域网的方法和过程。在这个阶段,问题的呈现依然采用学生探究的方式,教师在该环节主要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环节、教学过程和教师课后反思。其中课前环节进行学生分析、学习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环境准备等工作,教学过程分为问题呈现、问题解决、评价和反思等。

2.教学实验数据统计

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结束之后,以调查问卷、访谈、期末测评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并收集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从学生的测评成绩来看,实验班平均分为73 53分,对照班平均分为64.27分,组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访谈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班学生在计算机学习兴趣和态度上,超过70%的学生认为“有趣”或“非常有趣”,认为中职计算机课“重要”。而对照班中有同样选择的学生占比则不足50%。

相关能力测评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操作、局域网组建操作等方面较为熟练,而对照班学生则相对较差。

3.教学实验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