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4 15:08: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沙漠绿化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县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秋季造林绿化工作动员会议,旨在对今秋生态林业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提高对这项基础性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抢抓机遇,明确任务,再鼓干劲,迅速掀起秋季造林绿化。提高森林覆被率以及生态承载能力,持续不断地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树立对外开放的新形象,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下面、我就做好今秋明春全县绿化造林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造林绿化面临的形势
2005年春季,县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狠抓造林绿化,全县共完成植树造林3.18万亩,占春季计划任务的139%,栽植各类苗木1129.6万株,其中乔木115.3万株,灌木1014.1万株。一是高标准完成“四路一园”绿色通道建设任务。即:完成石中高速公路平罗段造林0.4万亩,植树74.2万株;完成大平公路平罗段绿化400亩,植树51.8万株;完成109国道和平陶公路两侧的绿化任务200亩,植树2.22万株。完成太沙工业园区道路绿化400亩,植树3.99万株;二是按照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办的要求,完成5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配套造林0.3万亩,植树37万株;三是完成2003—2004年造林成活率低于85%的农田林网、环村绿化、宽幅林带补植;四是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完成韩援项目6000亩建设任务;五是结合全县沙漠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完成以沙苇湖为中心的沙漠化治理0.3万亩。全县有林面积不断增加,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因该看到造林绿化的难度和管护任务日趋加大。由于全县有林面积的不断增加,下剩植树地段立地条件差,苗木成活率低,绿化带换土任务量大,且林木管护的范围越来越广,难度不断加大;个别乡镇和干部对生态建设的认识不深刻,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不强,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组织发动群众不积极。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必须做好长期坚持不懈地大搞造林绿化的思想准备。
二、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各项绿化工程
林业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项社会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德政工程。造林绿化不但可以抵御风沙等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同时又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县地处西部内陆,气候干旱,风沙大,水土流失严重,而我县又是少林地区,森林覆盖率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生态林业建设任务非常艰巨。按照全市造林绿化动员会议精神,今秋明春的全县生态林业工作以着力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乡面貌为目标,以骨干道路两侧绿化带和城市街道绿化带的规划整治为重点,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切实抓好五项重点绿化工程。
1、110国道平罗段造林绿化工程。该工程路段长18公里,今秋完成两侧各22米宽的绿化带建设。绿化带整治需动用土方33.28万立方米,其中:挖方5.81万立方米,垫方27.46万立方米;造林绿化917亩,植树114.34万株,其中:刺槐17786株,国槐5802株,沙枣10000株,花灌木8880株,紫穗槐111.12万株。今秋由县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驻平区属各单位和崇岗工业园区内各企业义务劳动完成。
2、沙湖路造林绿化工程。该工程路段长11.2公里(从沙湖路立交桥到前进农场交界处),规划完成10米宽绿化带建设。绿化带整治需动用土方13.4万立方。造林绿化131.1亩,植树43735株,其中:臭椿4014株,刺槐8747株,沙枣4733株,紫穗槐26241株;明春由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平区属各单位义务劳动完成土方工程和绿化工程,林业局提供树苗并做好现成技术技术指导。
3、石中高速公路平罗段造林绿化工程。该工程路段全长42.2公里,今秋明春完成两侧20米宽绿化带建设。规划造林绿化3673.8亩,植树533519株,其中:臭椿2100株,白蜡56725株,紫穗槐132252株,枸杞70400株,红柳272042株。今秋由姚伏、城关、高庄、黄渠桥沿路四乡镇完成两侧20米宽绿化带整治保护任务,并做好绿化带打埂灌水工作。明春由上述四乡镇负责完成辖区内路段两侧绿化任务。林业负责提供苗木并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4、太沙工业园区道路绿化工程。今秋明春完成太沙路及园区内新建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任务。需动用土方38.4万立方,其中:挖方7.6万立方,垫方30.8万立方;造林绿化392.4亩,植树84816株,其中:臭椿30827株,刺槐18784株,紫穗槐35205株。今秋由太沙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各路段受益企业完成土方工程,并做好绿化带打埂灌水工作,明春由太沙工业园区管委会继续组织各企业义务完成绿化工程,林业局无偿提供苗木并做好技术指导。
5、城市街道绿化工程。今秋明春完成玉皇阁大道、发行路、人民路、团结东路、建设路、团结西路、萧公大道以及唐徕渠东门桥—四小段两侧绿化。工程需动用土方111460立方,其中:挖方55730立方,填方55730立方,栽植各类园林绿化苗木27716株,各类花灌木511617株,绿化草坪81500平方米。今秋由建设局组织完成树池整治工程,明春完成绿化工程。
(二)其他绿化工程
一是各乡镇要结合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完成辖区内树池整修任务,重点围绕绿色通道、农田林网、含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林网、村庄绿化、乡道、村道进行整修,每个乡镇至少完成3个村庄示范点的整治任务(含新建“塞上农民新居”的村庄),要对过去因于成活率不高逐渐被农民侵占的宽幅林带、五排两侧绿化带中的缺株断带及农田林网、环村林带、道路两侧宽幅林带缺株断带做好规划、整治和灌水工作,明春进行全面恢复建设。二是林业局、有关乡镇要围绕明月湖、康熙饮马湖、威镇湖所规划的绿化区域进行绿化带整治。三是由林业局负责完成韩援项目续建任务358亩,植树258297株。其中:栽植沙枣39738株、紫穗槐178821株、红柳39738株。由林业局负责完成三喜化工园区两侧道路绿化建设1100米,折合面积54.2亩,栽植臭椿902株。
今秋的造林绿化任务艰巨,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充分调动全县上下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特别是五项重点绿化工程,无论是在人、财、物的投入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是巨大的,实施这么大的工程必须做到全县一盘棋,万众一条心,才能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地进行,要在确保工程质量,力求做到少花钱,办大事,多办事,争时间、抢速度,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一要强化责任意识。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平区属各单位、太沙、崇岗工业园区内各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人民政府实施“生态立市”的精神上来,充分认识做好此项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工作任务及职责,精心组织,加强配合,通力协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决执行县委、政府的决定,积极完成所分配的整治任务,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如期完成。
二要强化质量意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各参加义务劳动单位必须严把工程质量关,从回填的每方土,打的每一条埂,植的每一棵树都要认真对待,对建设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严格把关。各乡镇要负责好本乡镇范围内工程占地及沟渠田林路综合整治工作,做好以绿化带整治、灌水工作,为明春植树打下坚实基础;林业局要指导乡镇、各单位做好平整土地、移栽树木的具体工作。
三要强化监督管理。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县委、政府督查室要对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企业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不能按要求完成工程任务的,县委、政府将采取必要的组织或行政措施,予以严肃处理,绝不能影响工程进度。对不参加义务劳动的机关事业单位将采取以下措施,严肃处理。一是取消年终评先和受奖资格;二是取消或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取消已授予的“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三是属县财政划拨经费的单位停止划拨经费,必要时县委调整单位主要领导的岗位,区属单位由县委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情况,并建议调整单位主要领导岗位。工业企业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在工程实施中,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成立宣传组、施工组、质量检查组、质量验收组,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按时完成工期。
三、精心组织,强化管理,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造林绿化工作
(一)精心组织,科学规划
各乡镇、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早计划、早安排、早组织、早落实,各项工作往前赶。林业部门要按照全县林业生产安排,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分项目、分工程认真搞好规划设计,尤其要做好各项重点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做到先设计后施工。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全面推行封、飞、育结合,乔、灌、草配置,带、片、网搭配,生态林和经济林同步的多种造林模式,保持树种的多样性,提高林木抗病虫性,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强化管理,落实技术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今秋绿化造林要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严把“四关”。一是严把整地关。针对今秋造林地立地条件差的现状,加大造林前整地换土工作,要严格土源的拉运,碱土的清出和良土的回填管理,实行专人负责,专人把关,为造林奠定良好的土壤基础;二是严把苗木关杜绝无根苗、病虫苗及老化苗,为植树造林选择良种壮苗。把好起苗关,做到随起苗,随栽植随灌水。三是严把栽植关。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实行技术承包,责任人现场指导,严格按照造林操作技术规程,做到栽植坑的标准化,对换土的造林工程必须进行灌水渗实后方可栽植;四是严把检查验收关。对重点造林工程实行工程验工制,对不符合栽植技术要求的,坚决返工,努力提高造林质量。林业局局将技术人员下派到各个造林地点,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
(三)依法治林,加大林木管护力度
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切实把管护工作落到实处,严格各项林木管护措施,提高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珍惜民财民力,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的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一是做好宽幅林带、农田林网林权证发放工作,将林权确权到户,切实提高农民护林造林积极性;二是组织人力,对新植苗木全部进行涂白和剪口封扎处理,防止抽干,达到防虫、防牲畜啃食的目的;三是组织护林人员,加强林木的管理力度;四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各责任单位要成立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建立巡视机制,把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五是要加强林木病虫害的检疫、监测工作,切实做好鼠、兔、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六是加强依法治林建设,强化宣传教育,加大毁林事件的查处力度,使全社会形成积极支持林业、自觉参与生态建设和齐抓共管林业工作的局面,确保植树造林成果。
(四)严格奖惩,狠抓落实
关键词:园艺花卉;生态环保;营养钵;特点;育苗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园艺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生态环保营养钵育苗就是科技不断进步的产物。这项技术是指在生态环保营养钵中栽培苗木,这项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生态环保营养钵育苗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比较广泛,而且受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国相关部门引进这项技术后,有效的促进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这项技术在不易成活树苗的栽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适用于裸苗或者珍稀树种的栽培,可以有效的降低移植栽培的成本,下面笔者对这项技术的特点、优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有关人员有所帮助。
1 生态环保营养钵育苗的特点
生态环保营养钵是用农业肥料制成的,其含有大量的氮肥、有机物质以及微量元素构成,可以为苗木以及树种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营养,这种营养钵中不含有农药等有害物质,可以使苗木更加健康的发展。下面笔者对生态环保营养钵育苗的特点以及优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1.1 不受季节限制
生态环保营养钵育苗可以随时进行,其可以为不同树苗提供其生长所需的所以物质,不断包括营养物质,还包括温度、湿度以及水分等条件,所以,这项技术适合在一年四季中栽培,不受季节的限制。有的苗木在栽培的过程中,对温度、气候等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不易成活,为了避免苗木出现死亡,可以用生态环保营养钵对其进行培养,补充营养并增强其成活率,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园艺工程的经济损失。不受季节限制后,极大了提高了园林工程的经济效益,还加快了该工程的工期,通过生态环保营养钵育苗技术,可以使工程的分工更加合理,还能节省育苗栽培的开支,提高了绿化工程的效益。
1.2 节约播种用量
生态环保营养钵在育苗的过程中,对选种有着较高的要求,这样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的几率,避免对营养土的浪费。营养钵一般含有4~6个凹槽,每个凹槽中可以播种1~3个树种,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的几率,必须增强其营养,所以,技术人员会在每个凹槽内放置一定量的营养土,还会在凹槽下板中设计排水孔,使种子可以充分的呼吸,健康的生长。另外,由于凹槽中最多可放置3粒种子,与传统地栽种植模式相比,生态环保营养钵的育苗模式提高了种子的利用率,节约了播种的用量。
1.3 缩短了育苗的年限
生态环保营养钵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以及微量元素,这些成分可以为苗木提供大量营养,促进其更好的生长,由于营养土肥效较高,而且不含农药等有毒害物质,所以具有生态环保的优点。另外,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植物种类以及特性的不同,为其提供专属的营养土,有的苗木属于稀有物种,其对生长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其成活率,工作人员必须仔细的分析出这种物种的特点以及需求,为了使其得到充分的光照,可以将营养钵放置在塑料大棚中,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使其可以充分享受光照。
1.4 提高栽植成活率
生态环保营养钵苗栽植时带钵和原土团,克服了地栽苗木起苗时根量的骤减和破坏,保证了根系的完整性,尤其是具有吸收功能的侧根和须根,根部既不受损伤,又不容易失水,提高栽植成活率。
1.5 发挥各种效益
生态环保营养钵苗根系发达,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强,栽后缓苗期短或不用缓苗,成活率高,栽前地上部分可不进行修剪,保持株形的完整性,减少生产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利用生态环保营养钵培育的高质量苗木,其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生态环保营养钵育苗由于不受土壤性质的影响,可利用不适宜地栽的土地,有效保护土壤资源,同时可减少地栽苗木生产对苗圃可耕作土层的破坏以及肥力下降等情况的发生,另外可直接用于公园、小区、沙漠、盐碱地等绿化工程中。
2 生态环保营养钵苗管理
在出苗期应注意防治鸟、兽、病、虫等危害,保持基质湿润,分期撤覆盖物,确保幼苗出土快、多、齐、壮,对缺苗生态环保营养钵要及时补播或芽苗移栽。苗期管理工作主要有:
2.1 浇水
出苗期和幼苗期浇水少量少次,保持基质湿润;速生期浇水少次适量,使基质间干间湿;生长后期控水;出圃前停止浇水。采用浇水、干燥交替进行,促使生出较多侧根,便于提高苗木质量。苗木出圃前 15d 左右,逐渐减少喷水量,前 6d 停止喷水,以减轻生态环保营养钵重量,保证搬运时钵体和基质不松散。也可以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方及幼苗期不同的生长习性,在基质中添加高粘凹凸棒石粘土粉和膨润土粉后,可控制 3个月、6 个月或更长时间,在南方可 2~3 年不用浇水。
2.2 间苗与补苗
在幼苗长出 2~4 片真叶时进行,每个生态环保营养钵只保留 1 株健壮苗。间苗和对于死亡、生长不良幼苗的补苗要同时进行,间苗和补苗前后均要浇 1 遍水。
2.3 施肥
多孔生态环保营养钵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有机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计划供水、肥等特性,能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保障苗期各种营养成分需求。一般移植前,需追肥 1 次。
2.4 温湿度调控
保护地生态环保营养钵育苗能否成功,关键要调节好保护地内温湿度。白天温度应控制在 25℃以上,但不宜超过 35℃,夜间控制在 15℃左右,保护地内适宜苗木生长的最佳温度为 18~28℃。出苗前空气相对湿度为 80%左右,出苗后保持在 50%~60%。并注意防治叶面的病虫害
结束语
生态环保营养钵育苗的方式也称作容器育苗,是为苗木提供了更适应生长的环境,而且为其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其属于室内栽培的育种方式,不受季节的限制,为了使苗木可以享受充分的光照,也可以将其放置在塑料大棚中,这样可以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使其受到更加充足的光照。生态环保营养钵的育苗技术适用于珍稀物种的栽培,其可以有效的提高树种的成活率,还可以降低移植成本,生态环保营养钵的凹槽中最多可以播种3颗树种,与传统育苗技术相比,节约了播种的用量,提高园艺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许启德.我国园林容器育苗的容器应用进展[J]. 中国园艺文摘,2010.
近年来,xx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以拓展林木绿化为核心,以林改和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实施多种有力措施,扎实推进林业发展工作,大幅提高了全县林业生态建设规模和质量。2011年,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近50万亩,其中:胡杨5万亩,梨树4.9万亩,枣树10万亩,农田林网及治沙造林近4万亩,淮河沿岸防护林0.5万亩,大山北水生态及其它造林约20万亩。水坡头区共完成人工造林10万亩,这其中有经济林5.5万亩,农田防护林及治沙造林4万亩。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的林业生态建设进度,我县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未来中国林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部署和要求,精心编制完成林业生态建设十年规划,未来十年内,水坡头区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新增造林面积70万亩,林木覆盖率由2011年的11%提高到20%,争取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的林产品基地,推进特色经济林、速生木材林、家具专用林、森林旅游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到2020年水坡头区实现林业总产值25亿元;张庙镇以北部干旱带退牧还林、封山育林、甜梨经济林为重点,孙庒镇以小背山生态造林为重点,逐步加强造林力度,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在未来几年内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林权改革,促进林业发展
坚持“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和“平等、公开、自愿、互利”的原则,按照县、县直接指挥,镇(乡)组织实施,村队具体操作,农民直接参与,部门搞好服务的组织形式,立足现实,求实创新,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采取林地承包、土地流转、租赁、招标、拍卖等多种形式确定经营主体,放活林地经营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切实让林地经营者得到实惠。保持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连续性,以改革促进发展,在发展中逐步深化改革,从而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加快宜林荒山、荒地绿化步伐,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增强林产业发展后劲。
二、建设重点工程,扩大造林规模
从2010年开始,水坡头区重点打造四个产业带,即:围绕香山地区油三路和香山北麓永大线两侧打造压砂地红枣产业带,红枣经济林面积扩大到15万亩;围绕南山台子扬灌区打造以苹果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带,苹果经济林面积扩大到15万亩;围绕北部沙漠区及沿黄灌区打造林纸一体化产业带,生态林面积扩大到50万亩;围绕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打造以沙漠湿地保护与恢复、经济作物种植、沙漠温棚、生态旅游、风能和光伏发电为主的沙产业带,构筑北部沙产业生态体系。全面实施六大工程:即围绕压砂地资源后续利用,沿永大线两侧在硒砂瓜压砂地内,建设高标准的节水示范区,栽植红枣4万亩;在北部沙漠设施蔬菜园区,引进以色列节水技术,建设高标准的沙漠节水示范区,营造防风固沙林、生态经济林2万亩;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打造黄河金岸的整体部署,在滨河南、北路两侧各80米的范围内营造生态防护林0.7万亩;实施以腾格里湖区为主的1.2万亩湿地绿化工程;在美利工业区绿化造林1.4万亩;全面实施农田林网建设及城县和村镇绿化美化工程。2010年,水坡头区完成人工造林10万亩,其中生态经济林4.8万亩,治沙及其他造林5.2万亩;完成封山育林5万亩,其中新封育2万亩、续封育3万亩。张庙镇在大青山、撒不拉滩等地区栽植红枣4万亩,在大战场、红梧特色农业示范区栽植苹果2万亩,退耕还林及其它造林8.5万亩,全县造林14.5万亩。孙庒镇以南华山、月亮山、西华山为核心造林15万亩,栽植红枣、枸杞等特色经济林5万亩,其它造林1.7万亩,全县造林21.7万亩。
三、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建立“政府主导,林业部门规划,相关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林业生态建设机制。按照“谁造林、谁投资、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和大户参与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造林,向社会公布建设内容、国家补助投资数额,鼓励国有、集体、私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林业经营主体参与建设;进一步明晰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水务、教育和政府其他部门(单位)、镇乡及企业在城镇、水利设施、道路、办公区、厂区、校园绿化中的责任,形成职责明确,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的造林格局;强化“义务植树人人有责”的意识,确定义务植树区域,激发全民义务植树热情。
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其它渠道投入为辅的林业投入保障体系,确保林业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投入。一是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对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的资金扶持;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机关、单位、企业及社会各界投资林业生态建设;三是通过合作造林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林业生态建设;四是落实林业生态建设的长期限、低利息信贷扶持政策,争取信贷支持。对规模造林大户以及带动林产业发展的制浆造纸、果品加工、储藏、包装、流通等龙头企业,加大政府贴息贷款扶持力度,使经营者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为林业生态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五、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奖惩考核
县人民政府按照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分解落实年度目标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实施方案,创新经营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建立县(区)、部门、镇(乡)工作责任制,按照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目标任务、定工作时限、定奖罚措施的“五定”要求,严格考核奖惩措施,健全督查催办机制,确保全面完成造林任务。
关键词:城市建设;绿化养护;园林育种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农业,交通,贸易,文化,教育,旅游等行业有很大的发展,城市的规模,数量和外观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有着越来越高的,在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时期,城市园林也就慢慢发展起来。园林绿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园林公司就越来越多,由于园林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缺乏,因此管理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1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经过工业化、城市化急速的发展,人们猛回首,惊觉我们的环境已经变的如此恶劣,生态失去平衡,大自然饱受蹂躏,空气、水、土壤遭受污染,动植物灭绝,森林消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随之而起威胁人的健康。这些促使人类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我们必须从工业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转折。建设园林城市可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建设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城市园林及绿化,首先要研究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随着历史的进程,城市建设的方向也有相应的发展。现在评价城市的方向,已由数十年的“技术、工业和现代化建筑”的着眼点,转向“文化、绿野和传统建筑”。人们从城市建设的实践历程中,认识到城市所面临的生态失调和环境危机,通过不断努力,“改善生态,提高环境质量”已是城市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正是重要措施之一。
园林绿化是城市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具备环境效益,同时具有休闲娱乐、美学、生态和社会效益。从功效上看可
以防止土壤侵蚀,滞尘、涵养水源并保持地下水不受污染,调节温度,减少声、光、视觉污染等,园林绿化可以使环境更加优美,更有吸引力,能促使人们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缓解精神压力,充分体现城市活力和城市风貌。所以要在城市开展高标准园林绿化带,在近郊建森林公园、风景林、防护林、公益林,以此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合理布置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是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的有效措施。要以高大的落叶乔木或常绿乔木为上木,以半耐阴的小乔木或常绿灌木为中木,以耐阴的小灌木作下木,由下木过渡到地被植物,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了。
2 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2.1 因为绿化建设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政府主管部门同时也是难以掌握,造成了一些绿色工程难以达到标准,比如市民小区里的绿化,开发商为了达到30%的绿色率的要求,同时也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但是园林公司为了节省资金,降低成本,就请一些个体户,任意的种上一些树木,铺上一些草铺,也算是一种绿色。整个项目走下来从未请正规的设计公司来设计,因此导致景观效果差,没有品位的绿化。
2.2 绿化施工队伍参差不齐,工程的设计思想也是参差不齐。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再加上其可观的利润,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不结合实际,机械地照搬图纸。殊不知“:三分设计,七分施工。”一个良好的景观工程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精良的施工。
2.3“重建设,轻管理”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目前,政府主管部门对园林建设环节加大投入,对后期管护投入微乎其微,致使一些园林景观达不到预期效果。部分小区开发商重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房价,增加企业效益。
2.4 没有专门的绿化监理公司,绿化施工监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加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必须”的强制性条款很少,往往出现:土壤好不好,能栽就行;基肥施不施,不死就行;树坑不要大,栽下就行。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对土壤、基肥、树坑规格等不是很强调,致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
3 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3.1 提高对园林绿化的认识,加强领导,增加投资。城市园林绿化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十五大精神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和环境质量,首先应加强对园林绿化工作领导,为绿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正确处理绿化与环境投资的关系,把间接效益与直接效益挂钩,在保证环境与绿化质量的前提下,牢固树立长期绿化的思想,常抓不懈,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上水平、上档次、出精品。
3.2 园林绿化应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体现在地方特色城市建设规划中。城市规划往往只注重建筑物,很多城市未将园林绿化纳入其中,2001 年总理在《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搞好城市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直接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对园林绿化投入增多,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绿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城市变绿变美了,但形成自身园林特色的少,大多相互模仿、照搬照抄。绿化小区大同小异,过于单调。应鼓励各地设计建造有特色的园林景观,不能只顾绿地占有率,好的绿化可提升城市档次。一个优美、整洁、绿意盎然的现代城镇不但可以大大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品位和精神文明程度,从而也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大连市的经验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另外,云南玉溪突出音乐这个主题,非常有特色。现代城市建设应请专家对园林绿化作整体规划,合理配置园林小区,充分利用地方树种,突出特点,提高城市品位。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具有特点的城市绿地系统。
3.3 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法制化进程。
要在编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大环境绿化规划、公园发展规划、郊区绿化规划以及建成区绿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绿线范围,对已规划和建成的绿地全部实行绿线控制管理;全面贯彻国务院颁发《城市绿化条例》和配套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建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养护管理的招标投标、质量监督制度。
关键词:生态园林 生态平衡 生态效益
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培育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成为我们国家宝贵的财富和民族的骄傲,需要我们认真地继承与弘扬。随着社会的发展,更要求我们的园林事业在继承的基础上必须有所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面对新时代的综合需求,园林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园林功能的多元属性和园林建设规模化的发展趋向已经提到日程,园林由过去的封闭走向开放,由局部走向整体,由分散走向系统,已经成为园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成为园林这一建设行业鲜明的时代特征。物质和生态园林的产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顺应时展和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狠下功夫,先后实施了市区七条主干道绿化改造,城市园林绿化提位升档、十万大苗进城等重点绿化工程,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8%,绿地率达4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2平方米,城市绿量得到大幅增加,绿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为进一步搞好城市绿化工作,推动“生态兴市”战略的实施,确保城市绿化工作不断上规模、上档次,我市确定今年的城市绿化具体目标任务为:全面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生态大市步伐。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对生态园林有全新的认识。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从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1、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2、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3、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二、园林与生态平衡
一片森林,一个公园或一块草坪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进一步,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对城市生态系统来说就是缺一不可的。倘若没有环境,生物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也得不到赖以生存的空间,也得不到赖以生存的各种物质。因而也就无法生存下去。但仅有环境而没有生物成分,也就谈不上生态系统。从这种意义上讲,生物成分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园林则是重中之重。园林植物既是系统中其他生物所需能量的提供者,同时又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而且就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而言,园林植物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如此,园林植物在城市生态平衡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第一位的。一个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状态,除决定于环境条件外,更主要决定于园林植物的种类构成及生长状况。
生态平衡是当前国内外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其自然界中,诸如森林面积减少,沙漠扩张,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气候旱化,洪水泛滥,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等,都是生态平衡失调的表现。
人工、自然生态系统或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或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食物网、食物链比较简单,遇到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很容易使其结构破坏,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进行。人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只靠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有序的耗散结构,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的能力差。在城市化过程中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甚至破坏,特别是原有的生物群落大量减少或者不再存在,为了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与防治污染,必须在规划或改建城市时,就应该把建立适宜的城市面积园林绿地系统列入规划之内,奥德姆曾提出的一些大城市的建设中绿地面积应占1/3左右。我国目前规定新建城市绿地覆盖率应占30%,改建城市不应低于25%,但现实中的甚少。国外有些城市如西德的波恩市绿地覆盖率达33%,155平方米/人,公用面积人均23.4平方米。澳大利亚的堪培拉绿地覆盖率达60—70%,人均公园面积70.5平方米。挪威的奥斯陆绿地覆盖率占75%等这些城市绿树环绕,芳草如茵,花卉簇拥,环境十分优美,同时对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力发展城市绿地系统,对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具有重要作用。
1958年5月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共青团员唱着“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来到了兵团,来到了农二师塔里木垦区。他们省下军服、捐出生活费,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在沙漠的最前沿建起了农场,并取名共青团农场(今31团)。
这是兵团人向沙漠发出的挑战。从此,荒原上埋下了生命的种子。
风是沙害的罪魁祸首。每年春夏之交,两大沙漠像在“唱对台戏”,10级以上的大风、沙尘暴轮番刮起。这一地区堪称我国四大沙尘暴发源地之首。
树是人类生存的依靠。共青团农场的干部职工们知道,只有种树,人们才能生存下去。于是,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塔里木垦区形成了以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为主的第一道防线,以经济效益林为主的第二道防线,以道路林为主的第三道防线,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第四道防线。以居民区绿化工程为主的第五道防线。这“五道生态屏障”,就像勇猛的卫士,巍然屹立在大漠前沿。
水是生命之源。2005年5月20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塔里木河下游的5个团场,处在两大沙漠之间,与塔河伴行180多公里,团场引用塔河水发展生产轻而易举。可是,靠山不吃、靠水不取的兵团人却投资1.5亿元,对40万亩耕地采取了深埋渗灌、膜下滴灌等高新节水技术,把节省下来的1亿立方米的水用于保护下游的生态环境,使下游的生态林、灌木丛面积增加了2万多亩。可见,他们不仅仅把保护生态环境看成是自身生存的需要,更是看成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这是一种牺牲,令国人肃然起敬。”
紫燕衔泥,绿树成荫。如今,兵团人的家园在两大沙漠的夹缝中不断拓展,一个个绿色小岛已经发展建设成为一座座新兴的城镇。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生产……我来自山东,你来自河北,他们来自上海、河南。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只剩下对家乡的思念。共同的生态卫士,一样的承诺,让他们渐渐融为一个大家庭。老家的乡亲们称他们为“新疆人”,新疆的朋友称他们为“兵团人”。
如今,塔里木垦区各团场恶劣天气的年均发生率,已经由1998年的16次降到了8次。原本的不毛之地,森林覆盖面积已经达到33%。
漫漫黄沙,悠悠古道。年华似水。沧海桑田。兵团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代代军垦战士谱写的向沙漠进军的颂歌和生命绝唱!
在遥远的大漠深处,有一个特殊的连队――14连。说其特殊,是因为这个连队虽然有番号,却不见一户人家和一缕炊烟。按照一个团的建制,本来只有13个连队,哪里来的14连?原来,为了纪念逝去的战友。兵团的许多团场,都把团里去世的同志,称为“调到14连去了”。
其实,所谓14连,只是拥有清一色的土坟,坟头不高,没有鲜花,也没有高档的墓碑。只有几棵胡杨静静地陪伴着沉睡在地下的军垦战士们。树下一蓬蓬的芦苇草,遮掩着坟前一块块简陋的木牌,木牌上写着逝者的名字和他们遥远的家乡:上海、天津、山东、河南、安徽……
赵殿金,山东人,31团4连护林员。30年前,团场建立护林队时,保护10万亩的野生植被便成了他毕生的使命。30年来,他坚持每天巡查自已的管辖区。渴了,就喝口凉水;饿了,啃口馒头。风沙无阻,从不间断。细细算来,30年来,赵殿金护林走过的路竟相当于围着地球绕了5圈。谁都没有想到,平时爱岗敬业的赵殿金,会丢下他的10万亩胡杨林……2003年6月5日,他在巡查林带时,因为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从马背上一头栽下,再也没有起来。
一位护林员走了,一位老军垦战士走了!他没有留下一句豪言壮语,也没有给孩子留下像样的家产。但是,他守护的那片胡杨林,长高了许多,茂密了许多。他让滚滚黄沙望而却步,30年没有向前挪动半步。
这就是兵团人!他们活着像一棵棵大漠胡杨,死了还要深情守望着绿色走廊。
在14连的这些木牌上,人们永远无法忘记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山东,赵殿金,4连护林员;北京,常炳义,6连护林员:四川、河南……
在新疆,流传着八千湘女上天山、齐鲁姑娘进边陲的传奇故事。31团中学老师谭业颐,就是当年的八千湘女之一。上世纪50年代末,她怀揣着梦想,来到了塔里木垦区,在3I团学校当了一名人民教师。一干就是30年。30年间,每年春季,她都要带领学校的近1000名学生参加植树活动。30年已经过去,她栽下的树能从塔里木垦区一直排到湖南老家。她送走了一批批学子,却把青春年华和一片片绿荫留在了新疆……
新疆的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在那些戈壁荒滩、沙漠深处。一代代兵团人就是活着的界碑。老百姓可以走,他们有追求幸福生活的天性和自由;军人也可以走,自古沙场点兵,将军和士兵都会有归期。唯有兵团人不能走。因为他们肩负着屯垦戍边、保护生态环境的历史重任。兵团人的家园就是要塞,庭院就是边关;种地就是站岗,牧羊就是巡逻!
一位老军垦这样说过:守沙漠好比守边关,但责任绝不亚于守边关。兵团。就好比一个巨人,用双肩扛起两大沙漠,用头颅顶着一片蓝天。这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精神!
在我国,牧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4.4%,有2.25亿hm2可利用的草地。牧区所处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带,由于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水资源严重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人畜数量的增加。天然草地超载放牧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草地植被破坏,草原退化、沙化。以内蒙古为例,到目前,退化、沙化的草原面积为0.32亿hm2,占牧区可利用草原面积的61%。导致草地产草量下降,沙尘暴等灾害的频繁发生,使畜牧业经济不能稳定发展,草原生态难以维持平衡。这些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以新时期“以水为中心,以水定发展”的新思路,开展草原建设。最终达到发展畜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目标。在我国牧区,可控制利用的水以开发可补给的浅层地下水为主,水源设施一般为机井和筒井。从水源到用水终端,中间必须有一个动力系统以保证水可靠的输送。但牧区幅员辽阔,且居住分散,电网覆盖的区域有限,灌溉动力只能靠内燃机,这就加大了提水成本,这种提水方式经济效益低,难以在牧区推广应用。在牧区,人工草场得不到发展的地区只能进行放养,当地群众的生活用能大部分来源于植物和家畜的粪便,破坏了生物链,造成土地大量缺氮,使植物难以生存。如果利用这些地区丰富的风能资源(80%地区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400~2480kW•h/m2•a)进行提水灌溉,将是发展农牧业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条重要途径。
1风力提水服务于牧区水利建设的切入点
1.1多元化牧场风能节水灌溉
随着牧业生产的发展,现代化家庭畜牧业已不再是单一的畜牧业生产,而是集农、林、牧各业为一体的多元化牧场,在牧区利用风能,对于促进牧业生产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1kW的风力提水机,在4~8月间可提水2.5万m3(20m3/h×10h×25d/月×5月),每灌1次水每公顷耗水按750m3计算,植物生长期灌水5次,1kW的风力提水机可灌溉人工草场33.3hm2,解决300只羊季节性圈养的饲草料问题,同时使天然草场得到季节性的休养。
1.2利用风能净化水质
大部分牧区水质较差,人畜饮水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利用风力提水,结合中小型的水处理设备,进行水质处理,以提高牧区人畜饮水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利用风能进行沙漠绿化工程建设
就目前我国沙漠及半沙漠化的土地而言,多数是由于林木超量采伐、过渡放牧等人为原因引起的,在这些土地资源丰富的区域,水资源能满足沙漠治理生物工程建设、牧业生产、人畜供水条件的地区约占总数的20%,如能保障能源的稳定供给,在这些地区建设沙漠绿洲生态农业是完全可能的,为保证沙漠绿洲建设的成功,必须采用经济实用的风力提水机来进行灌溉,否则又会走到“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种草不见草”的老路上。
3风力提水的经济性分析
以可灌牧场33.3hm2,单机容量为1kW的风力提水设备,在Ⅱ类风资源地区(占牧区面积的70%)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如下:投资:8400元/kW;设备费:8000元(其中1kW风力发电机1台4200元);BOS系统(主要指控制、变频、变压或逆变)2500元;专用水泵:800元;配件:500元;安装费:400元;年维护费:250元。在Ⅱ类风能资源区,4~8月间(灌水期)可提水2.5万t,设备折旧按10年计算,每立方米水的成本为0.04元,而柴油在同样条件下提取每立方米水则需成本0.2元。
4典型风力提水机型介绍
FS-4型风力发电提水机,是由风力发电机、控制器、直流潜水电泵3大部件组成的提水系统,没有逆变、升压和储能系统。风轮由三枚FX60-126翼型的叶片,构成了直径4m的水平轴、上风向、尾翼对风的高速风轮系统。风轮额定转速300r/mint。Cp值0.35。叶片为木芯,外包玻璃钢结构。泵水装置是由直流稀土永磁潜发电机和多级离心泵组成一体的泵水系统。该泵水装置因没有直接接触的运动部件,所以起动力矩非常小。且离心泵与风轮动力学特性极为吻合,实现了负载扭矩与风轮转速的二次方成比例即:M=f(n2)的理想匹配模式。主要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风轮直径4,浆叶数3,起动风速2.5m/s,切入风速3m/s,额定风速8m/s,额定扬程20m,额定流量20m3/h,抗大风能力50m/s,塔高8m。FS-力发电提水机,在20m扬程,年平均风速为3m/s的地区,1台机组可灌溉农田5hm2,每台机组每年可增产粮食7500kg,产值约4000元。该设备用于人工草场灌溉,可灌草场7hm2,年增产优质干草8万余kg,其产值为1.5万余元,这些牧草如用作冬储抗灾,其经济效益是不可简单估算的。FS-4型风力发电提水机用于供水,可解决1000人的村镇人畜饮水。同时FS-力提水系统,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它可以节约矿物燃料(年节燃油750L或节电3000kW•h),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它不排CO2、不污染环境,有利于环保和缓解温室效应。
关键词 植树造林;造林技术;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143-01
植树造林是为了改善现今环境问题,保持生态平衡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环境改造工程。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逐渐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各种工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考虑的问题,生态平衡逐渐在社会的各个部门之间别广泛的应用。所以,相关工作者在构建生态领域的过程中逐渐将植树造林作为其工作开展的前提基础,同时进行植树造林还具有很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的扩大造林的面积,提高林木的成活率,直接关系到环境绿化工程的良性循环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植树造林具有多重的效益。而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掌握先进的植树造林方法,尊重植物的客观生长规律,不断的投入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达到造福人类的作用。
一、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
(一)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主要是在造林区域内播种经过选择过程中种子,然后等等到种苗发芽之后,经过相应的抚育管理最终让其形成森林的造林方法。播种造林法的优点在于省时省力,不需要进行事先的种苗繁育工作,适合在大面积的造林区域内进行,但是这种造林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对立地的要求比较高,在幼林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对其进行抚育管理。此外,这种造林法对种子的要求也比较高,主要适合那些种子颗粒比较大的,来源比较广泛的种子,同时还要要求种植有较高的萌发率,一般情况下在远离人烟的地方比较适合采用这种造林技术。
(二)栽植造林法
这种造林方法主要是利用实现培育好的幼苗,将具有完成根系的苗木种植在造林区域内的一种造林方法,这种造林方法具有成活率高,林木生长稳定以及适应能力强的问题。采用这种造林法对立地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在树种方面也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只要是适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就适合栽种。这种造林方法是植树造林中最为常用的一种造林方法。在完成苗木的移栽工作之后,苗木能够成活,能否健康的成长,主要取决于自身的保水能力,因此,在进行移栽过程中,要在每一个工作环境中对苗木进行全面的保护,确保在种植过程中不会出现苗木过分失水的现象。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保证植树造林的效果和质量。
(三)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主要是利用可以进行营养生殖的树种,然后利用其具有营养生殖的树干进行造林的一种方法,这种造林方法同样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资金的投入较少,操作简单方便,在造林的初期,苗木能够实现快速的生长和发育,能够继承母本的各种优良性状。但是采用分殖造林法对树种的限制性比较大,同时对造林的立地要求也比较高,通常情况下要求立地土壤湿润、疏松。一般情况下,采用这种造林法比较适合的树种有杨树、柳树等树种。
二、植树造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播种造林法存在问题和对策
播种造林法主要是听过在林区直接或者间接的撒播树种进行造林的一种方法。具有较高的操作性,适合在土地环境比较优质的地区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虽然直播造林法比较简单,但是这宗造林法对立地的要求比较高,在树种萌发之后,在幼林的抚育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高播种造林发的绿化效果就要求造林的管理人员对幼林的生长环境进行全面的改善,其中主要的改善办法就是在播种之前对造林地区进行全面的整理,同时整理不但能够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和抗侵蚀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为下一步的植树造林提供简单便利的条件,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造林的质量。此外,在采用这种造林方法过程中,应该选择那些远离人烟的地区开展植树造林,避免人为原因对种子萌发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移栽造林法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移栽造林法主要是通过对具有完整根系的苗木进行移植而进行造林,是我们在进行植树造林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造林方法,该种造林方法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比较强,苗木移栽之后的生长情况比较稳定,然是,在种植过程中苗木的投资问题是造林的主要问题。苗木的成活率关系着造林绿化的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发挥。移栽造林法使用的苗木主要是原生苗、移植苗和营养繁殖苗。随着育苗技术的不断提高,最近我国的很多地区在进行人工造林过程中会使用营养繁殖苗,获得了较高的移栽效果。而其中栽培技术也是造林过程中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一方面,苗木根系的损伤情况会影响苗木的成活率。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过程中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另一方面,在载重过程中始终维持苗木自身的水分平衡是决定移栽成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就要求苗木中的运输和载重应该在短时间内进行,能够有效的保持苗木的水分平衡。此外,在分殖造林法过程中,由于对林地的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需要采用能够进行营养繁殖的树种,在进行繁殖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在春季和夏季进行繁殖。
参考文献:
[1]郑洪美,周敏.试述植树造林绿化的主要技术问题[J].科技风.2013(24)
[2]谷海霞.浅议火烧迹地人工植苗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2)
[3]许飞,刘勇,李国雷,孙巧玉,张硕,王巍伟.我国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3(01)
[4]丁伯龙,刘亚春.容器苗植苗锹制作及栽植[J].中国林业.2010(09)
关键词:乡土树种;城市绿化;应用;问题及原因
1 乡土树种部分种类特点不突出
目前,太原市应用的绿化树种,普遍存在着秋季景观平淡。自身特点不突出的问题,而且有些树种由于引种检疫不严格。长期无性繁殖造成抗性弱和管理不到位、病虫害严重或者自身因素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如毛白杨、垂柳春季飞絮,天牛蛀干严重;国槐尺蠖危害严重,叶、花、果色平淡;泡桐由于长期无性繁殖,植株出现退化现象,不少植株易得丛枝病,且其寿命较短;白蜡蛀干危害较重,使其表现欠佳。
2 对乡土树种研究不够
注重引进新品种或外地苗木的研究,忽视乡土树种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事实上,乡土树种在广泛分布的区域内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如杨树、柳树、榆树等优良乡土树种非常适应山西地区的恶劣环境,尤其在防止风沙、防止水土流失、抗旱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对于乡土树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研究不够,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就显得束手无策。
3 乡土树种存在的问题
目前,太原市应用的绿化树种较少,而且在现在的绿化树种中,有的种类已明显出现观赏价值降低,病虫害严重;有的种类也存在着诸如飞絮、耐寒性差等方面的不足,形状优良、特点突出的绿化树种为数不多。wWw.133229.cOM积极开展绿化树种特别是乡土树种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通过优选、引种等手段,开发一些适用太原自然环境条件且特点突出的绿化树种,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丰富城市绿化树种种类,改善城市街道绿化景观,修订城市绿化规划奠定坚实基础已是当务之急。因此,园林绿化部门必须重视与加强绿化树种引种、选育与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
4 乡土树种育苗工作滞后
城市苗圃大多为经济独立核算的企事业单位,在制定苗木生产计划时,投入资金的多少、风险大小和效益分析是其考虑的首要因素,加之太原地区受环境影响育苗周期长、成本高、推广不力、销路不畅、经济效益差,致使乡土树种种苗繁殖工作未能全面铺开,限制了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苗木生产单位大多都直接从南方地区引入成品苗销售,甚至部分苗圃完全成为南方苗木的假植场或驯植户,民营种植企业也多受自身实力的限制和急功近利的思想的影响,倒卖南方树种,自身种植则以草花、宿根花卉为主,未能涉足乡土树种的种苗繁殖。
5 对乡土树种开发力度不够
对乡土树种栽培和野生资源的开发研究滞后,是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受到限制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在生态环境较差的北方城市,野生植物资源的研究开发是城市园林建设的—笔巨大财富。但是,当前开发的大多集中在南方树种的引进方面,对众多优良野生植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城市甚至空白,对野生植物的开发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正确的思路,也缺乏野生植物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开发方面更是如此,这与日益发展的园林建设对植物资源开发的要求差距很大。
6 原因分析
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缺少应用的原因:缺乏地方特色,乡土树种利用少。当前太原市内应用的绿化树种,北京、山东、河北等省市也在应用,许多树种从南至北大规模范围的应用,使得各城市的绿化“共性有余,个性不足”,缺乏地方特色。一些生态和林业专家表示,乡土树种是与当地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条件达成稳定平衡,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天然适应性的树种,可以提高森林的稳定性,降低维护与管理费用,也不乏观赏性,但2009年全国范围内兴建绿地普遍存在大量引入外来树种以及跨地带种植的现象,既不能充分发挥绿地应有的生态效应,显示地区特色,后期的人工管理投入又非常高。经过调查分析,山西省绿化建设中乡土树种利用率不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6.1 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决策者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人们只是看到外来树种的新奇、稀罕,而没有充分认识到植物不只是人们为了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而随意改变和破坏自然的工具,更是一种扎根于当地固有自然与风土文化,构筑新历史的生命体。
6.2 园林设计者的原因
有些绿化规划设计者为了迎合领导和人们的心理,在绿化设计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少用或不用乡土树种,还有些是因为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不了解乡土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性,对乡土树种的树形、树姿等不了解,因此不敢把乡土树种应用到绿化设计中去。
6.3 乡土树种的苗源没有形成市场,繁育乡土树种收益差
由于市场对乡土树种的需求量小,所以现阶段还没有形成乡土树种的需求市场。尽管乡土树种的繁育比较容易,但需求量少同时价格低,就没有苗木生产单位愿意发展,没有苗源,在绿化中就很难大量使用,形不成市场,限制了乡土树种的推广,导致收益差。
6.4 绿化树种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滞后
当前太原市园林绿化部门科技人员缺乏,资金不足,设备简陋。意识落后,加之对绿化树种的开发利用工作重视不够,使得新的绿化树种引种、开发利用的实验研究工作至今未纳入议事日程上来。在进行城市绿化规划修订与新的绿化树种选用时,自然是捉襟见肘,翻来覆去应用常用的几个老树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中有些树种生长不良,观赏效果不佳。特别是有些树种飞絮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危及人们的健康,应当考虑更新问题。一些选优的乡土树种和引种驯化树种推广力度不够,虽然有很好的新树种资源,但是得不到充分的发掘利用,不仅使得园林树种结构老化,而且导致了种类不丰富、缺乏季相色彩等种种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
6.5 树种比较单调,城市绿化树种色彩不够丰富
树种单一也是目前不少城市绿化中的一大问题。在树种选择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结合不够。公共绿地树种比较丰富,而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附属绿地及防护绿地的树种种类相对单调。目前,山西省城市生态建设使用的落叶树种主要是银杏。专家们认为,植物群落中物种间存在竞争、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若植物种类单一,势必生长不良,稳定性差,同时生物群落得不到发育,发生病虫害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整个森林的景观受损,生态效应也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出现“绿色沙漠”现象。观花、观果植物和彩叶植物应当增加。
6.6 绿化质量差
有些绿化工程片面追求进度,违反了植物的客观生长规律,大量的栽植工程发生在反季节栽植。形成一种误区,造成苗木成活率低、成本高、施工质量差的问题突出。应从生态和景观要求出发,考虑树木的适生性,加紧培育出大规格、多品种、高品质、大批量苗木,以满足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关,认真对待,保证施工质量和成活率。
6.7 资金投入少,资金使用不科学
目前我省的园林树种的引种培育的科学实验研究资金投入较少,设备、信息落后,很多工作人员没有可供研究的项目资金。而且,因为设备落后,信息落后等等因素,实验项目往往滞后于其他省市的实验接轨,加强与外省市实验室的合作,进行乡土树种的选种、育种等工作。
7 结束语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模式;技术特点
Discussion on Plant Ecological Model Based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Zhaoqing Region
Li Xue-wei
(Four city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SihuiGuangdong526200)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il erosion in our region, the causes and the principl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measures of water conserva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measures in order to form a good ecological syst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model, this paper will help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order to build a pleasa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Ecological model;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1. 引言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是我院的主要专业之一,工程设计普及到肇庆地区各个市县。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基本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水土保持工程呈现量大面广,设计工程所形成的成果,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在水保设计中不断地要求引入新概念、新措施,以构筑宜人的生态环境。经查阅了相关资料获悉:我国目前仍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遍布全国,而且强度高,成因复杂,危害严重,水土流失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环境问题。过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大都是注重工程措施,却忽略了植物生态措施,如何形成具有良好结构水保生态系统,值得深度讨论(图1、2、3、4)。
图1水土流失是环境的最大问题 图2采土场水土流失状况
图3道路开挖引起的坡面崩塌图4取土场裸岩风化
2. 水土保持的生态模式
开发建设通常会直接扰动土壤、破坏植被,减少了绿地面积,或使原有完整绿地破碎化,直接或间接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因此,保护和恢复重建植被是建设项目水保工作的核心任务,而人工重建主要是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的种类成分和群落结构特点,建造并推动植
物群落的顺行演替,以尽快形成为周围环境协调的稳定植物群落。近年国内外兴起的“生态工法”、“植被生态工程”等,成为当今工程水土保持的趋势。
2.1生态模式中的必要工程措施。
(1)生态模式强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的有机结合,最终发挥植物群落的作用。对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由于开挖地面或堆置弃土、弃石、弃渣等形成的不稳定边坡,首先应采取必要的固土护坡工程措施。护坡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图5、6、7、8):
图5厂房背山分层护坡绿化图7植被护坡效果
图6阶梯护坡绿化图8护坡面铺草后一年效果
A.对边坡高度大于4m、坡度大于1.0:1.5的,应采取削坡开级工程;
B.对边坡小于1.0:1.5的土质或沙质坡面,可采取植物护坡工程;
C.对堆置物或山体不稳定处形成的高陡边坡,或坡脚遭受水流淘刷的,应采取护坡工程;
D.对条件较复杂的不稳定边坡,应采取综合护坡工程;
E.对滑坡地段应采取滑坡治理工程。
(2)常用的工程护坡措施有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抛石护坡、混凝土护坡、喷浆护坡、胶泥喷涂护坡、灰浆或三合土等抹面护坡、锚喷护坡、锚喷网护坡。常用的植物护坡主要包括种草护坡和造林护坡,前者适用于坡比小1.0:1.5,土层较薄的沙质或土质坡面,可选用生长快的低矮葡伏型草种。后者适用于坡度10°~20°,在南方坡面土层厚15cm以上、北方坡面上层厚40cm以上、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宜采用深根性与浅根性相结合的乔灌木混交方式,同时选用适应当地条件、速生的乔木和灌木树种。在坡面的坡度、坡向和土质较复杂的地方,将造林护坡与种草护坡结合起来,实行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或藤本植物o坡/更多情况下是采用工程护坡与植被护坡相结合的综合护坡工程,包括砌石草皮护坡、格状框条植被护坡、三维网植草护坡、纤维土等厚层基材喷射绿化工法护坡等,具体应用各种植物与工程措施时应该综合考虑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图9、10)。
(3)据报道:日本的各种地面绿化工程享有盛名,值得我们在建造坡面生态时借鉴。例如在日本鹿儿岛县屋久公园这一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公园绿化时,认识到如使用喷射厚层基盘材料、种子及化学肥料的传统施工方法会扰乱原有生态系统,但当地年降雨量非常大,而且公园土质为黏性质土,在坡面表层部分的土壤易侵蚀造成植物着生困难。为了解决坡面不稳定的问题,他们采用了在坡面上铺设可降解的、对环境负面影响小的自然纤维植被垫防止侵蚀。铺设这种纤维垫后,有效地防止雨水冲击而造成的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和土壤流失,从而稳定了土壤坡面,形成了植物的扎根环境。即使不进行播种(喷播种子),经过一定的时间也会恢复自然植被。这种施工方法特别是在自然公园内恢复自然植被时效果非常好。当然这种方法有时也受到坡地土质、坡度等的限制(图11、12、13、14)。
图11道路转弯挡土护坡植被图13楼房边坡绿化
2.2生态模式的植物群落设计与配置。
(1)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生态模式的设计与配置,关键是结合工程需要,遵循生态规律,以植被护坡保土为中心,推动群落演替和生态恢复。在植物措施应用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当地的生态条件,注意遵循优先使用乡土植物、提高生物多样性、优化绿地配置等原则。首先要按照生物适宜性原理选择物和营造适合它们生长的生境条件。优先使用乡土植物,是因为当地物种是经过长期与环境协同进化而来的。进行生态恢复前,要对当地的气候、土壤和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必要调查,找出与当地环境相适宜物种,尤其是野生草种、野果灌木和乔木等物种和经济植物,以便根据这些物种的特性营造易于生存的土壤等条件,达到有目的的生态植被恢复。然后促进生物群落按进展演替进行生态恢复,即推动植物群落从先锋植物(一般人工选择草类植物)当地草种灌木乔木(陡坡或土层太薄则不一定能恢复到乔木群落)的序列发展。前期植物的选择尤其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初期有效保持和改良人工固定的土壤,一般应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迅速的一年生草类,为更快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自给能力,应考虑客土、增施基肥,甚至结合使用豆科植物和菌肥。同时要根据生态位理论及生物多样性原理,在生态恢复过程中避免引进生态位相同的物种,尽可能地使物种的生态位错开,避免种群间的直接竞争。
(2)在城市等人群来往较多的场所如公园和道路的出入口等处的各种坡面,为了尽快绿化和稳定坡面,防止坡面土壤侵蚀,一般情况下是先栽种草坪草,但其后的培育目标及对应的管理则不明确,其结果经常出现次生演替,导致杂草丛生和植被退化。因此,在经常进入人们视野的坡面上设计植被生态工程,应该积极采用花草造景和地方特色园林树种的绿化方案,提高其景观生态效果。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绿化对象的坡面形状、周边环境状况等,以提高绿化景观效果(图15、16、17、18)。
3. _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模式的研究
生物控制或生物建造工程,也指利用植被进行坡面保护和侵蚀控制的途径与手段。随着人们对植被和侵蚀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对植被坡面保护作用的认识不断加强,使植被越来越成为控制侵蚀和稳定斜坡的一个有效措施。不同的工程项目可能造成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扰动土壤、地表和坡面,其水保策略和措施也应有针对性,特别是坡面生态重建。例如,目前我国公路边坡坡比一般为1:1,即45°,有的甚至达到60°以上。在欧美许多国家为了减少公路水土流失,恢复自然植被,一般采用很缓的边坡。但边坡越缓,占地越多,土方量越大,造价也就大增加,这在我国不太现实。而在陡峭的边坡上地行植物种植无疑存在很大的困难。
4. 坡面生态工程技术特点
坡面生态工程技术主要包含如下方面:
4.1土壤保持技术。
它通过对坡面的有效固定和覆盖,及时保护表土,防止表土侵蚀和土壤退化。主要技术包括草皮移植、草籽播种、乔灌播种、抗蚀网格和活技网格,目前高陡边坡护坡工程上广泛推广应用的有客土喷播、三维植被网护坡、土工格室植草(灌)护坡、浆砌片石格框植草(灌)护坡和蜂巢格网植草护坡等技术。前几种方法后面将有详细介绍,而蜂巢格网植草护坡就是运用一种经特殊处理后既具有一定强度,又具有不生锈、防静电、耐腐蚀功能的涂膜钢丝,经机械纺织形成蜂巢格网箱笼后,充填石料或结合喷播等植草,用于公路、堤岸、山坡等水土易流失坡面的防护技术,有些护坡虽有植被,但绿意不足(图19、20)。
图19道路边坡绿意不足图20桥头护坡植草
4.2地表加固技术。
(1)它通过植物根系固持土壤,降低土壤空隙水压来加固和提高抗滑力。主要技术包括活扦插、枝条篱墙、活枝 捆垛、排水式活枝捆垛、沟壑式栽种、压条和枝干篱墙等。
目前我区的坡面生态工程基本上以草本植物治理为主,主要技术有草种散播、种植槽植草、植生带、喷播技术和加筋草皮卷,其中喷播技术是目前较先进的一项技术,已在许多高速公路工程边坡治理中得到全面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客土喷播”技术的核心是在岩石坡面上营造一个既能让植物生长发育而种植基质又不被冲刷的多孔稳定结构。它利用专用的喷射设备将土壤、有机质、保水材料、肥料、改良剂、专用防蚀剂、专用黏合剂和植物种子等混合后喷射到岩土上,由于专用黏合剂和防蚀剂的黏结作用,混合物可在岩石表面上形成一层连续的具有孔隙的硬化体。一定程度的硬化使种植基质免遭冲蚀,而混合物中的保水材料、营养成分适合植物种子的生根发育。为保持基质的保水要求,最好在基质中加入保水剂,保水剂是遇水可以反复吸收膨胀500~1000倍的一种化学材料,无毒无害,在干旱时,保水剂中的水分又可以缓释给植物的根系。当种植基层中的保水剂全部吸水膨胀后,可以供应草坪持续干旱30~60天的生长需要。保水剂又称为高吸水性树脂、超强吸水剂、固体水或高分子吸水剂,是利用强吸水树脂制成的一种具有强力吸水、保水能力的高分子聚合物。它能迅速吸收比自身重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去离子水,数十倍至近百倍的含盐水分,并且具有重复吸水的功能,吸水后膨胀为水凝胶,然后缓慢释放水分供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利用,从而增强土壤保水性能、改良土壤结构、减少水的深层渗漏和土壤养分流失、提高水分利用率。保水剂适合在降水稀少、雨水分布不均匀的地区以及缺少灌溉水源的地区使用(图21、22)。
(2)随着生态学理论日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应用于坡面治理,植物在治理严重水土流失中的重要地位得到更进一步的确认,控制侵蚀的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全由于对植被演替的规律的深层次规律认识不足,工程的实施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少坡面治理失败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
4.3区植被工程原理的深入研究。
一项技术的应用必须要有完善的科学理论来支持,就我国岩石边坡植被护坡的发展现状来看,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一技术途径,其原理和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它还基本上建制在定性的和经验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岩石坡面条件下植被根系力学效应的定量研究,还不足从理论上支持这一技术途径,深入研究其科学原理,对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图23、24、25、26)。
4.4区植被生态系统主导生态因子的动态过程研究。
对诸如岩石边坡这样的特殊生境,其水分、养分的保蓄能力极低,热容量小、温度日变幅大,使一般的植物难以正常生长。因此,在人工植被群落建植过程中,阐明水分、养分及热通量等主要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植物生长过程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是构建开发工程区水保植物群落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人工植被群落建植过程主控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可建立区植被生长过程与生态因子之间的耦合模型和调控技术体系,实现建立区稳定植被群落的目标。
4.5植被水保工程效应效果评估及预测预报信息系统开发。
信息技术在水保工程植被护坡建设中的应用应以建立和完善网络运行和效果评价为突破,包括植被护坡工程效果的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共享技术的网络化系统;计算机控制作业技术的研究;应用遥感等监测岩石边坡植被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工程效应效果评价技术体系等(图27、28、29、30)。
4.6工程措施与植被措施的有机结合。
工程护坡的不足之处是缺乏生态效果,但是对边坡有支挡加固作用,为植被生长提供稳定环境,特别是在边坡植被防护与工程防护有机结合尤为重要,不仅是做到坡面绿化,而是将工程防护和植被防护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稳固而生态景观效应的防护结构体系。因此,在进行植被护坡设计时,首先判断边坡是否稳定,若不稳定,则采取合理措施支挡加固,然后进行边坡绿化设计。对于稳定边坡,有时为了防止表层局部坍塌、风化、雨水冲刷等因素引起的表层也需要预先采取工程防护。工程防护和植被防护更好地有机结合,达到既有效地支挡加固坡体,又在坡面上看不见工质结构,显现植被和优美景观的目的(图31、32、33、34、35、36、37)。
5. 景观效果的优化设计
(1)目前植被护坡发展趋势是不满足于单一品种的植草绿化,而是选用多品种结合取得综合绿化效果。正因为如此,护坡的景观设计应运而生。因此在进行景观效果设计时应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2)一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选择植被种类时,应考虑边坡所在地的植物类型、植被环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边坡的“小环境”与当地植被的“大环境”协调一致,产生一种总体的
景观效
果,否则小环境的景观设计再好也无济于事不能持久。更重要的是在一定时间后,应使“小环境”融合于“大环境”。
(3)二是合理选择主景。主景的选择很关键,应根据边坡所在地的环境条件来确定。例如根据边坡环境条件选择草原被作为护坡目标,则应以草坪为主景,将乔、灌、花按一定比例合理配置在草坪的不同位置,用来加深和衬托草坪主气氛。草坪草应以多种草类混栽,做到四季常青。
总之,我区的植被坡面生态工程还处于起步和探索应用阶段,我们不仅要善于借鉴和引用国际上的研究结果,更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强完善和做好水土保持生态领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丁\华,关于生态恢复几个问题的讨论,中国沙漠2000,20(3);341~344.
[2]吴发起,水土保持学概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许文年等,挖方岩石边坡绿化技术研究,三峡大学学报,2003.25(2)101~104.
关键词:陕北地区 水土流失 原因分析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5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现状
1. 1水土状况
延安以北地面切割严重, 是峁、梁、沟壑丘陵区, 绥德、米脂、佳县一带最为典型; 以梁为主的梁峁沟壑丘陵区, 以宝塔区、延长、延川为最明显. 西部有较大河流的分水岭, 多梁状丘陵. 延安以南是以塬为主的塬梁沟壑区, 络川塬是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黄土塬. 宜川一带因沟谷蚕食, 形成了破碎塬.
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一线是风沙滩地, 著名的毛乌素沙漠的东边缘地带. 从定边到窟野河东西长约420 km, 南北宽12~120 km, 主要是植被破坏后就地起沙和风沙从毛乌素沙漠中部搬沙有关.冬、春季多发强劲的西北风, 使沙丘不断向东南移动, 对我省中部造成较大的威胁.
陕北主要河流窟野河、秃尾河、无定河、延河、洛河均是黄河的重要支流. 其上中游有较宽的河川, 是主要的产粮地, 下游主要形成悬崖峡谷和沙状河滩.1.2延安各地区状况地面切割严重, 是峁、梁、沟壑丘陵区, 绥德、米脂、佳县一带最为典型; 以梁为主的梁峁沟壑丘陵区, 以宝塔区、延长、延川为最明显. 西部有较大河流的分水岭, 梁状丘陵. 延安以南是以塬为主的塬梁沟壑区, 络川塬是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黄土塬. 宜川一带因沟谷蚕食, 形成了破碎塬.
1. 2植被情况
延安地区惟一残存的原始林区—— 以南泥湾镇为中心, 延伸到延川的部分地区, 植被较好, 称为延安的“肺”。延安以南的广大塬、梁、丘等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植被状况. 整个植被均是以原有的天然原始林边缘向外延伸, 形成了较好的覆盖趋势.延安地区北部, 植被状况则较差, 主要植被是沿路绿化工程, 地面天然植被稀少, 且生长状态较差.榆林地区南面与延安北部交界, 植被状况与延安北部基本相同. 东部的清涧、吴堡、子洲、绥德、米脂5
县, 形成以平川和山峁为主地形, 山峁植被稀少, 岩土;北边的府谷和神木是严重的
水土流失和沙化地区.
1. 3沙化状况
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一线与毛乌素沙漠的东边部形成的交界, 植被破坏后失去挡沙功能,使沙丘逐渐向东南推移形成的沙化, 已严重地威胁到陕西中部地区. 地方政府已开始在进行治理, 但由于条件较差, 所以效果并不良好, 尤其神木县的沙化状态有更趋于恶化的状态. 神木县区域以西几乎全是沙漠区, 且其沙化状态日益恶化. 神木县沿黄河区域又是水土严重流失区域.
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2.1自然原因
陕北地区位于温带、半温带的干旱区,年平均气温6℃~9℃,年均降雨量200mm~500mm,自产水量奇缺,缺水问题严重,再加之植被相对稀少,土地极易沙化。 从地表岩性分析,黄土质地疏松、抗蚀能力差,且以晚更新世堆积的马兰黄土抗蚀力最差。从地质构造分析,陕北黄土新构造运动表现明显,主要方式是面积间歇性抬升。以黄河为基准的侵蚀面相对随之降低,黄河晋陕峡谷沿更新世阶地面高于现代水面200余米,反映了高原强烈抬升及侵蚀基准面下降,黄河支流随之侵蚀加剧。由于侵蚀加剧,造成地表沟壑纵横,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地势起伏较大,沟壑纵横,川道狭长、梁峁遍布。
2.2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2.2.1人为放牧的影响
陕北地区降雨量少, 加之沙砾土质无法存储水分, 植被不易成活. 由于人为放牧, 使动物在啃食植被时, 除去将不易生长的植被叶径啃食, 且由于沙烁土对植株固接力较弱, 使得动物将不易成活的植被连根拔起, 造成植被的严重破坏.
2.2.2交通发展造成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 修路已成了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陕北地区的道路修建已进入了如火如荼的程度. 要修路就要开山挖石, 本来就没有植被的山坡被打开后新土层, 或将本已是很少量的植被破坏, 这种破坏几乎是不可逆的,
2.2.3地、矿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陕北地区, 特别是榆林地区以北盛产油、气、煤, 人们在开采过程中造成了对山体及山体植被的新破坏. 特别是煤矿, 矿坑几乎开挖到任何地方, 如山腰、山梁、沟渠, 甚至河道,有的矿石和松土甚至将河道堵塞. 随意开矿造成对植被的严重破坏, 采矿石后形成挖空的山体, 当受到地震、风沙、雨水的影响造成山体陷塌时, 对本来就缺少植被的山体更是毁灭性的灾害.
2.2.4河流河道阻塞造成的水土流失
在西北地区, 很难将河流和田地区分开来, 河滩已成为农田. 人们习惯认为有水的地方是河, 无水的地方是地. 加之河道内相对较湿润, 较易适合农作物生长, 这种现象愈演愈烈. 一旦发水, 洪水没有足够的通道, 就冲向原本是河道的农作物, 造成水土流失、沙埋等严重损失.
水土流失的后果
水土流失会带走表层具有营养的熟土,加剧土壤贫瘠。之后新在外的里层土则含沙量更高,保水能力更低,且没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因而植被无法在新表层土里生长。里土在风、雨等侵蚀下发生风化而成为细沙尘,又会对附近植被造成新的危害,如此,周而复始。另外,由于水土流失使得平整的土地形成了沟壑纵横的梁、峁、原地貌,且沟壑在不断改变位置和形状,没有相对稳定的地貌及地质结构,植被在未形成规模时被水土流失冲蚀、覆盖而死亡;另一方面,水土流失造成河流河道堵塞,河床抬高,河堤的防水能力削弱,一旦雨量较大,洪水即造成对沿河岸的人、蓄、植被、农田的掩埋、冲毁、沙埋等现象,甚至造成河床改道或泥石流。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4.1水土流失的治理地域规划
水土流失以地域的治理为主, 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先进行治理, 形成以“点”成“线( 带)”,
以“线( 带) ”成“面( 片) ”的方案, 逐渐扩大治理区域, 边治理就能看到治理效果. 具体地说, 以河流流域治理为起点, 对小流域先进行植被培养, 因为小流域相对湿度较大, 植被较易生长. 然后再以小流域为基础逐渐推开来.
4.2治理办法
4.2.1物理固沙保土
在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 采用土工用纺织品, 如护坡用纺织品、防淤堵及防止水土流失的纺织品固土固沙, 这些纺织品选在沿路( 铁路、公路) 、沿河坡地使用, 使得在路段发生滑、塌的现象减少, 同时改善了道路行车环境. 在重庆、四川、湖北都有在道路沿线采用纺织品固坡、护路的作法,效果较好. 减少了路段沿线的水、沙冲蚀, 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这种方法适应性强, 费用较低, 不用太多的维护.
4.2.2植被选择与培育
此举是治理水土流失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运用最多的方法。常见的措施主要包括:恢复天然植被;人工植树造林,培育草皮;营造防护林网,控制耕地风蚀和牧场退化;保护封育天然植被,防止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沙质的沙漠化危害。经多年的实践,各地区从当地野生植物中筛选出上百种植物可作为防风固土的优良树种
4.2.3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作必须从保水、保土两个方面进行,二者相依相存,因此,流域内陆可以考虑建筑池塘、水窖,发挥保水作用,为实施坡改梯、旱改水提供条件。另外,拦沙坝、排灌渠、防洪堤等水利水保设施也不可或缺,拦的拦、排的排,蓄的蓄,各尽其能,各显其威,展示巨大综合防御整体功能。最后还建议大规模开展淤地造田,综合发挥拦沙、保水和淤地的作用。调查表明,在减蚀方面,淤地坝可以抬高基准面,有效防止沟道下切和沟岸坍塌、扩张;在治洪减沙方面,则能拦截洪水,减轻沟道冲沙,减少泥沙。并且淤地坝拦蓄的多为小流域坡面流失的表层土,土壤肥沃且含水率高,较
其他类型的土地,产量较高。
4.2.4化学治沙
陕北地区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
关键词: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施工;测量;设计
Abstract: Governance project involving many industries, types of measures, scope of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n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 is also high, this typ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common focus, and makes a brief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th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 design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域实施的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工程、植物和耕作措施。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工造林种草,建设基本农田,修建水窖、涝池、沟头防护、谷坊、截排水沟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修筑治沟骨干工程、淤地坝、塘坝等沟道工程,以及生态自然修复、水土流失的预防与监督和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实施过程涉及水利、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多个行业,措施类型多,实施范围大等特点。
一、常见的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措施(1)防洪工程。开发建设项目需采取防洪工程措施的,有以下3种情况:
一是项目区在基建施工或生产运行中产生的弃土、弃石、弃渣等未作妥善处理,冲进河流,淤塞河道,影响行洪安全的,应采取清淤清障措施;二是项目区在沟道下游,或山脚坡下,沟道与山坡洪水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项目区安全的应采取拦洪坝、排洪渠、排洪涵洞等措施,使洪水安全排泄;三是项目区在河流一岸或两岸,暴雨中河道洪水上涨或河岸坍塌,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及项目建设的应采取堤防工程和护岸护滩措施[1]。包括拦洪坝、护岸护滩工程、堤防工程、排洪排水工程、泥石流排导工程、沟床固定与泥石流拦挡工程、清淤清障(施工过程中的淤积物)工程等。 (2)防风固沙。包括固沙沙障、造林固沙、种草固沙和平整沙丘等 (3)泥石流防治工程。一般开发建设项目,都应力求避开泥石流易发地区。但是有的项目由于其本身特点或地理条件限制(如公路、铁路、输油输气管道等),项目区的一部分不得不经过泥石流地段,必须采取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有的泥石流只发生在一个坡面,未形成泥石流沟,不需按泥石流的四个区系统地布置治理工程,但其防治原则是一致的,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防治。 (4)绿化工程。项目区内道路绿化、项目区内特用林带、项目区周边绿化、果园建设、园林化植树、花卉种植、草坪布设。二、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水土流失预测
水土流失预测的范围指水土保持方案中防治责任范围。即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水土流失量预测的基础是按开发建设项目正常的设计功能,无水土保持工程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量与危害。开发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按施工准备期、建设期、自然恢复期三个时段进行预测。预测时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超过雨季(风季)长度的按一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风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风季)长度的比例计算。
(1)预测时段:包括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含设备安装调试期)。建设生产类项目还应对方案服务期内生产运行期间的弃渣量、容量等进行分析。(2)根据各单元的施工扰动时间,结合产生土壤流失的季节,按最不利条件确定预测时段。超过雨(风)季长度不足一年的按全年计,来超过雨(风)季长度的按占雨(风)季长度的比例计算。(3)自然恢复期指各单元施工扰动结束后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条件下,松散面逐步趋于稳定、植被自然恢复或在干旱、沙漠地区形成地表结皮,土壤侵蚀强度减弱并接近原背景值所需的时间。同一地区,自然恢复期长度应相同,一般取2~3年。各单元自然恢复期的起始时间可不同,施工扰动结束后即进入自然恢复期。
预测内容、方法和预测参数如下:
预测方法:
(1)扰动地表面积预测。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和图面直接量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根据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法。
(3)弃土、石、渣量。采取查阅项目技术资料、现场勘测、实测调查方法结合,采用弃渣流失量计算公式进行。有些项目应对主体工程提供的数据进行复核、增补。
(4)水土流失量及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水土流失量预测采取林草恢复期侵蚀模数法进行计算。林草恢复期侵蚀模数依据类似工程的有关监测数据确定。林草恢复期治理前、后侵蚀模数类比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同时也结合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5)水土流失危害预测。预测的主要内容为项目工程可能加剧周边地区洪涝灾害、造成生态环境失调、诱发不良地质灾害、占压农田、影响农民耕作等方面。水土流失危害预测应按水土保持分区,分区进行预测,要有针对性[2]。可能造咸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主要从地表扰动特点,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弃渣堆弃方式、气象条件等方面进行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有条件的可以利用水土保持研究所、试验站针对项目区或相同类型区的观测资料或者研究成果,依据降水、地形、植被、地面物质组成、管理措施等因子按数学模型进行预测。通过对已建、在建项目实地调查或现测,经必要修正后,得出不同预测单元和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采用公式计算土壤流失量。扰动前土壤侵蚀模数应根据自然条件、当地水文手册、土壤侵蚀模数等值线图、相关试验研究等资料合理确定,并作为水土流失预测分析的基础。
三、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初步设计是在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编制。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编制。将各项治理工程落实到具体地块,并进行工程设计。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的水土保持标准,涉及的其他工程按有关的行业标准执行。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为:(1)基本情况;(2)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3)工程设计;(4)施工组织设计和分年实施计划;(5)投资概算:(6)效益分析;(7)项目组织管理。
工程施工要首先做好施工准备,最重要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目标控制。施工准备是建设单位为保证工程开工建设所必须完成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施工现场的土地征用、拆迁;施工所需的水、电、通信、路和场地;必须的生产、生活临时建筑;组织招标设计、咨询、设备和物资等;组织建设监理和工程施工的招标投标,确定工程监理单位和工程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准备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初步没计已批准;建设单位已经建立;项目已列入投资计划或筹资方案已经确定;有关土地征用权已经批准,已办理项目报建手续。
建设实施是指项目主体工程的施工建设,建设单位按照批准的建设文件,组织工程建设,保证建设目标的实现。项目在施工建设中,建设单位要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充分授权监理工程师,使之能够独立负责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投资的控制和现场施工的组织协调。建设实施中应按照“政府监督、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负责、社会监理、企业保证”的要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1)施工阶段质量目标控制为了达到工程项目投资的目的,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必须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工程质量控制主要对承包人人员、材料设备、施工过程、隐蔽工程和工程的隐蔽部位等实施严格的监督与管理。
(2)施工阶段进度目标控制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对保证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和成本有直接的影响,是全面实现工程预期目标的关键环节。科学而符合合同要求的施工进度,有利于控制工程成本和工程质量;仓促赶工或自流拖拉,往往伴随着工程成本的失控,即给承包人造成重大亏损,亦将影响工程质量。
(3)施工阶段投资目标控制施工阶段投资控制是主要控制目标之一,其核心任务是做好计量和支付工作。计量是指根据合同规定,对承包人已完成工程及进场材料等所进行的核查和测量,并对工程记录和图纸等作检查;支付是指发包人根据监理人签字认可的付款证书向承包人给付应支的款项。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