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环境工程趋势

环境工程趋势

时间:2024-01-04 15:08: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工程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环境工程趋势

第1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化石能源

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人类与自然的相互融合,这会是生态文明创新工程中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在自身文明的发展中,利用自然界的力量和资源创造,并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为生产和生活创造了各种便利。但科学技术在帮助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也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经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反思的结果,但生态文明的建设仍然不能离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1生态环境问题

科学技术主要体现在帮助人提升劳动能力、改善劳动工具,它是人类与自然的纽带,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间接或是直接的影响,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运用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目前,全球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是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且这种破坏已远远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虽然人类采用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但随着资源、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有关世界资源的报告显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而增长。比如,对木材的需求从1961年以来已增长了64%,谷类食物的消费量增加了1倍多,肉类的消费量增加了2倍以上,农产品中化肥的使用量增加了3倍多。此外,全球对有色重金属的需求在逐年增长。化石能源的开采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们对该类能源的使用使全球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并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全球能源消耗量将持续增长,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将不断增加。以2000年为基准,2010年的碳排量增长了76%,2020年的碳排量将增长36%.此外,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对大气、河流、森林、海洋等众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当代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与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是紧密相关的。人类工业文明主要基于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其观念是基本一致的,忽视了自然环境的多样化,未与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关系,进而导致科学技术间接对生态文明造成了负面影响。此外,人类不断膨胀的消费观、人类主义中心论的提出以及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也间接加剧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生态文明工程应遵守的原则

基于对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改变科技发展的方向、及时开展生态文明工程、避免环境的恶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制订相应的环境工程、科技创新的战略性目标。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存在的问题也不是单一的、表面的。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必须实现环境工程具有科学、系统的指导思想的目标,并重视生命周期,建立和形成有利于解决复杂问题的环境工程科学体系。对于生态环境中出现的问题,要遵循针对性原则,确立环境保护的工作重心,优先解决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研究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重点项目给予重视。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在人类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分析该环节是否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最终能否形成完整的工程技术系统、防止出现污染转移现象、避免出现一项防治污染技术的诞生是建立在其他污染环节之上的情况。此外,环境工程不能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要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治理污染的具体措施。

3环境工程和科技创新的主要内容

地球系统工程是随着地球系统产生的学科之一,其重点是在运用和研发创新工程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探索和改造。全球气候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环境,比如,目前我国的极端天气频繁发生,造成部分地区严重缺水,生态环境在气候的变化下变得更加脆弱,沿海地区受到了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因此,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的研发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科技创新内容。此外,地球上不仅生存着人类,还包括很多植物和动物,生物的多样性与人类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生物物种的不断灭绝已成为国际社会观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由此可见,人类必须停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4结束语

环境工程和科技创新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保证。在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和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坚持生态文明的科技观念、减缓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已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孟伟,傅泽强.生态文明创新环境工程与科技的发展模式[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01).

[2]邱向军.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12).

第2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09-02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环境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的环境项目日益增加,把握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掌握环境工程领域内新技术、新思想的转变规律,是各个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者所需要面对的问题。考虑到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和多层次性,[1、2]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作为一个地方高等院校的新专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身特色,创建一流应用型品牌专业,并为支撑工程技术型特色学科发挥作用,我们认为:发展总结国内甚至国外各大高校相关专业办学经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借鉴国内外高校课程体系中科学合理的地方,改进我们的不足,是建设具有现代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的一条捷径。

基于此,本文作者根据访问研修经历,以瑞典皇家工学院(Kungliga Tekniska H?gskolan,KTH)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 AU)的环境工程本科教育为例,从这两个典型的欧美工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中,通过努力找到了与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异同,为提升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内涵,探寻环境工程在地方院校中的发展方向,促进我校环境工程早日实现“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比较

总体来说,无论是瑞典KTH还是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没有绝对的环境工程专业与之对应。以KTH为例,它与环境工程有关的专业名称为Department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设置在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建筑与环境学院)之下。这是与作为斯德哥尔摩唯一的一所国际化工科院校的情形相一致的。它的人才培养面向于城市发展,其目的为:旨在培养自然资源工程类人才,围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如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紧缺等)培养相关工程技术人才。与此同时,还与其他院系(如能源、化工等学院)开展能源与环境方面的人才培养合作,其目的在于培养清洁能源利用等工程技术人才。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对应的环境工程专业全称为市政环境工程系(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设置在School of Mining and Petroleum Engineering(采矿与石油学院)之下。考虑到Alberta大学所在的阿尔伯塔省是加拿大西北部重要的油气和矿石之城的缘故,它的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也是非常明显的。它的人才培养目的在于:致力于城市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紧缺以及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培养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石开采等资源清洁化利用的环境工程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设置的比较

KTH和AU两个学校的课程体系均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设置也突出地表现了各自的特点。KTH的总的课程数和必修课程都相对较多(总课程数47门,必修课程23门),选修课所占比重较大(约51.1%)。除了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常见课程之外,其主要面向更偏重于地质、水文的环境课程(如工程水文学和气候、地质学和土工学、水文地质学定量等),并规划了相关课程群。这类课程占所有课程的21.1%。在这个基础上,从选修课程中也针对性地开设了建筑环境流体、能源环境流体等交叉学科的课程。总的来讲,KTH作为欧洲工科高校的代表,本科环境工程课程体系更加注重环境问题中的自然、城市与人的结合,课程设计面也较广,课程安排也显得相对宽松,并无绝对的工科特点。

表1 KTH和AU的专业课程设置

*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0931)、2010年江苏省政府留学基金资助项目

AU的规定与KTH有所不同,它要求工科学生第一年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其中公共课包括化学、数学、物理、计算机、工程原理和工程导论等。第一年3月份则自由申请选择学位项目,学生可以选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合作课程体系两大类。前者是最为常见的,是学生为了后续课程所选择的课程体系。它包括四年(八个学期,每个学期4个月)全日制教学。考虑到学生的工程教育经历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始终,因此课程的选择将直接针对学生的兴趣而开设。后者则属于在课程体系中结合了一种有偿的、有导师负责的教育经历。它也包括四年(八个学期,每个学期4个月)全日制教学,一个4个月的工作以及两个8个月的工作实践环节。工作实践环节按照专职工作人员待遇付给学生报酬。每年大约有45%的工科类学生在就读一年后就选择了合作课程体系。

第3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环境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1.市场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发展趋势

20世纪中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在此背景下,环境工程学科应运而生,初创时期主要以防治局部污染和末端治理为特征。然而,科技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并且呈现出全方位立体化的趋势,这是人类由工业文明转向绿色文明的重要体现。由于环境问题所涉及的行业多、领域广,必然导致环境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它不仅要求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时还必须了解其他学科中与环境相关的知识,即特色性,这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1,2]

我国高校已分别针对多元化及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其基本思路是将环境工程本科教育分为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以及实践教育三个阶段,[3]通识教育阶段主要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物理,电工电子学、计算机基础、机械设计及制图等与环境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课程,在此阶段,学生很少接触专业内容,而大部分基础课程在中等教育阶段也有所接触,但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应用,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学习基础课的必要性,只是被动地接受必须学习的内容。在专业教育阶段,为了突出专业的特色性,高 校在专业设置上会根据学科背景增加部分特色课程,在总基本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必然会缩减部分普通专业课程的学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负担。在实践教学阶段,主要以参观学习为主,难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实践的期望。然而,目前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集中在外部条件,如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体系等,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价值及期望,从而形成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时感觉什么都会,但又什么都不会的尴尬局面。因此,如何适应高校“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多元化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人才的需求,已成为环境工程专业改革的热点话题。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可行性

20世纪6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吸取了维果斯基的历史文化心理学理论、奥斯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以及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多种学习理论精髓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属于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并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蕴含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学习环境及教学原则六个方面。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环境工程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其所包含的专业知识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在不断变化,原本已成熟的环境治理工艺可能会被逐步淘汰,已有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去理解知识,并具有重新构建新知识的能力,即学生必须正确的理解“知识观”;同时,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其涉及的专业知识内容多、范围较广,但专业知识间又存在相互交叉及联系,作为环境工程必修的专业课,比如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及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尽管其学习的对象不一样,但其最核心的基本原理均为实现有害物质的稳定化或无害化,因此,如果学习者在完成其中某一门专业课的学习之后,完全可以利用专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将该门专业课中所学到的知识点作为新专业课学习中新知识的增长点,避免了传统教学手段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难以达到举一反三的不足,在教学中表现为对构建主义“学习观”的迫切需求。除此之外,环境工程还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环境工程专业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由环境工程专业特殊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例如面对我国严重的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由于土壤中镉污染呈现出区域性与时效性的特点,目前已开发了十多种镉污染治理技术,然而每一种技术都有其应用范围,这就要求环保工作者必须根据镉污染土壤的特征从众多方法中选择正确的防治技术,反映到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者创造真实的实践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分析问题,从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而不仅仅是教师教会学生书本上已有的技术,体现了教学过程对构建主义理论中“学生观”及“学习情境创造”的需求。

综上所述,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不仅能强化学习者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习者的潜能,发挥其独特的个性,是培养多元化环境工程特色专业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对提升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及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培养多元化的环境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在于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本思路,通过对本科学习阶段的全过程管理,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引导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深入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知识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依托学科优势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并将人才的知识结构定位为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广适应,使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容易适应社会和市场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动态需求。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培养模式见图1所示。

3.1定位社会需求,使学生提前理解培养目标

一般而言,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能够在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及其它环境污染的控制、治理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技术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尽管培养目标在环境工程专业设置之初已制定,然而对于学生而言,由于报考环境工程专业的原因比较复杂,再加上环境工程专业的概念比较宏观,很多学生对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比较陌生,直到上专业课甚至毕业时还不清楚自己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方向,从而导致学生被动地完成环境工程专业学习,难以培养创新思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入学之初即开展相关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彻底理解环境工程的专业培养目标,尤其是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合理规划学习方案。

3.2针对环境污染防治现状,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环境问题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而环境保护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有必要在学习基础课之前让学生了解目前的环境污染防治现状,并重点介绍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丰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经验,从而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明确自我需求并设定自主学习目标,为学习基础课及专业课埋下已有知识经验的“增长点”。

3.3优化知识结构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基础知识

环境工程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该专业的基础课不仅包括四大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三大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等自然科学类课程,还包括哲学、法律法规等社会科学类课程。然而,这些基础课程一般在低年级班开设,且一般为非环境工程专业的老师授课,老师会以自己的学科背景去讲授基础课,对于学生而言,这些基础知识虽然重要,但由于缺乏实际应用经验,导致学生抱有“课多无用”或“被上课”的态度。因此,有必要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增加少量环境工程导论性质的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解决实际环境问题需要哪些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基础知识,摆脱传统的灌输式基础课程学习模式。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掌握“以不变应万变”的“金钥匙”

3.4创设专业课程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专业课程学习是大学的高级阶段,此时学生已掌握了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如何把学生已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即将学习的专业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这一要素是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明确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专业知识了解多少或预测学生可能已经了解多少,而创设专业课程学习环境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新闻、影片和网络资源等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真实环境问题,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形象的教学情境之中,唤起学生记忆中对环境污染防治已有的经验,引起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他们参与课堂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和意义的建构,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从而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实际情景中。

3.5构建协作式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队创新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学生分组以及帮助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或学习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取不同的协作方式,要求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有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安排其完成设计任务;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可以安排其完成操作性任务;有些学生对管理比较感兴趣,可以安排其完成统筹规划的任务。通过协作小组成员间的协商、讨论,可以更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专业问题的意义构建。

4.结语

21世纪环境工程专业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多元化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特色专业人才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性策略。它要求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教学问题的视角,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与引导者,充分利用现实的环境污染问题,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师、学生和学习环境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相互促进,以实现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阶段的全过程“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王秀丽,林立君.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6:21-22.

[2]冯胜.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89.

第4篇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环境工程;应用

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作为当前时展的主流与基本趋势,尽管在多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由于城镇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必然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问题油然而生。针对当前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只有不断完善发展环境工程项目体系,不断创新发展已有的现代生物技术,才能真正在探索解决环境问题新方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真正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构成上主要以DNA技术为基本引导,包括一系列生态高新技术,例如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生物修改技术等。从环境工程的角度来看,由于该技术具有无污染、再生方便、循环性强等基本特征,因此在环境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在确保生态环境友好的基础上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下面将以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为例来具体论述。

1.1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生态环境工程中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以医学为例,DNA重组技术的出现使得血浆蛋白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不再那么神秘。研究人员开始利用生物及时对血浆蛋白进行结构上的优化处理,并通过母体繁殖的方法,制造出了大量的人体蛋白,而这些蛋白在临床上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显著疗效。与常规的临床治疗技术进行对比,生物技术的优势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生物技术的副作用低,由于人体蛋白是经由生态技术所获取的,因此应用于人体具有很高的适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其次,由于生物技术能够通过作用与人体网络功能体系的方式来达到综合医疗的临床诊治效果,因此比常规的化学疗法或放射性疗法具有更高的临床适用性。

1.2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为例,随着当前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我们已经构建起了完善系统的生物技术体现,经由将植物基因工程的相关研究内容放置到标准操作流程当中,不仅能够植物基因工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研制出更多的转基因植物,进而产生大量的医学蛋白,为医学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现代生物技术继续发展的建议

当前现代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对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活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为了适应当前日益增长的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要求,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作用。由于上文针对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展开了论述,下面将继续就这两点分析继续发展壮大现代生物技术的建议措施。

2.1提供生物技术在能源问题的应用效率

能源问题作为时展与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与生态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给我们以有益提示,在发展生态技术的过程中,应当强调将生物技术与能源开发与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不断提高旧能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不断研究探索新型能源与绿色能源,着力转变能源应用的传统地位,尝试新思路与新途径。可以说,基于生物技术的能源开发与利用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与趋势之一。

2.2强化转基因工程及时在环境自治问题上的应用效果

生态环境问题在迫使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也开始让人从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转变为强调提高环境的自治能力,因此如何在发展的过程确保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已经成为当前环境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以转基因工程技术为例,通过将转基因技术与新植物培育与养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植物品种改良、土壤优化的目的。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考虑改良一些具有显著吸附能力的植物,通过将土壤中一些已经超标的金属元素予以有效吸收,在提高土壤自身恢复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当地生态环境的自治能力。另一方面,经由转基因工程技术所培育出的植物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达到了二者的有机协调。

3结语

事实上,现代生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与内容及其广泛,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在此只是简单地选取了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两方面的内容。当前现代生物技术在生态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价值与实际效果已经为人为熟知,为了确保现代生物技术能够在未来更好地为环境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就需要不断实现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不断将现代生物技术与生态环境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孙毅.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与环境保护研究的新进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7(14)26-17.

第5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 工程实践 环境工程 人才培养 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64-0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普及和大众化,一般工科院校的扩招任务较重,且各高校生源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综合素质出现下降趋势。[1] [2]环境工程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是典型的工科专业,运用到很多基础学科理论知识及其他工科的技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目前培养体制下培养的环境工程毕业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均较薄弱,适应能力及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显著下降。[3] [4]因此如何改革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以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创新+工程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沈阳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遵循 “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寻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需求的“创新+工程实践”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近年来,沈阳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探寻教学模式改革,采用案例型教学及前沿学术动态研究型教学两种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各专业任课教师均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比如针对“环境评价”这门课,在授课中教师将枯燥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形象直观的认识。比如在讲授“建设项目分类管理”时,教师会选用一些实际项目的基本概况让学生通过查阅国家分类管理名录,判断各项目属环境影响报告书还是报告表、登记表,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此外,主讲教师还从近年来完成的环境评价项目中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纳入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前查阅项目的生产状况、生产工艺,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对污染物的产生节点、污染物的处理及排放等情况进行讲解,然后主讲教师进行点评及修正。教师将实际环境评价案例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将枯燥的理论文字转化为实际应用。此外,针对部分具有科研性质的理论授课内容,教师则布置学生查阅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前沿科研文献,让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及网络查阅国内外期刊网、国家环境保护相关网站和其他专业技术网站等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深化课程考试模式改革

课程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由于环境工程专业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宽广,既有工程类知识又有管理类知识,需要记忆的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和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各专业课程主讲教师将注册环评师和注册环保工程师两种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与课程考试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对考试内容和目标更明确。如在“环境评价”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中,将“环境评价”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改为平时多次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并将平时成绩的比重由过去的30%提高到60%,让学生养成学习一章复习一章的良好习惯,改变过去学生平常不学习,期末突击复习,考完即忘的现象;在考试题目类型上,改变过去单一的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的模式,突出实践应用技能考核,例如适当将环评上岗证和注册环评师考试题中的案例分析作为平时考核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

三、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目前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立足辽宁经济建设需求和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指导,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堂讲授、课堂实验、课程设计、基础及专业课程的综合大实验以及在毕业设计中,涵盖了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环境污染监测、环境规划与评价等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知识体系。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在原有“给水排水”和“废水处理新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环境工程概算”、“环境工程施工技术”、“给排水管网与泵站设计”等课程,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污染治理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施工能力。环境规划与评价方向在“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评价”和“城市环境规划”等课程上增设了“地理信息系统”、“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监理”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等选修课,与目前本专业行业需求紧密结合,使该方向的学生具备环境管理的实践和科研能力,环境评价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还能从事清洁生产审核与环境监理等本专业新行业方向的工作,进一步拓宽和加强了学生在该方向的知识面和实践能力。

四、校企结合建立工程实践能力四年连续培养体系

一年级学生进入环境工程专业各类基础性实验室,结合无机、有机和分析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在学院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上开展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初步培养科研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两周的教学实习训练,培养了工程基础技能。

二年级学生进入环境工程专业基础实验室,开展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监测和环境化学等专业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及AutoCAD工程制图能力训练;教师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化学实验技能及工程制图竞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参加两周的工程岗位实践,培养工程职业道德感。

三年级学生进入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废治理等专业实验室和研究性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在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能力。学院组织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课程设计大赛,激发学生对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四年级学生投入专业课学习,通过专业综合大实验、校外生产实习、理论联系实践的毕业设计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为更好推动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学院积极加强对外联系。近年来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已先后建立富士康科技集团、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铁岭污水处理厂、沈飞集团公司培训中心、辽沈工业集团、沈阳金杯泰峰表面处理有限公司、沈阳光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实习实训基地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场所,保障了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五、建立科研导师负责制的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行导师制管理模式。本科生从大二开始,组织学生对各专业教师从事的专业方向和科研方向进行全面学习和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进而参与导师的科研和课题组的日常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初步训练,被选导师在自己科研和课题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适合学生在校期间能独立完成的科研和课题项目。通过参与导师课题组的模式,学生能很快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有大量机会与专业课教师、研究生就本专业的科研知识和工程实践知识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完成相应的课题研究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结语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初见成效。近3年来,学生共获30多项省级以上竞赛奖励,几十名学生获得创业创新计划项目资助;25名学生发表过学术论文,发明专利8项。考入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深圳大学等“985”和(或)“211”大学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人数逐年攀升,读研和出国深造的学生比例达27%以上。其他到社会就业的学生,均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

[ 注 释 ]

[1] 于妍,徐东耀.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20):62-63.

[2] 杨瑞霞.高等教育工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14-17.

第6篇

1简要叙述环境工程和环境适应性的具体内容

1.1简述环境工程的具体内容

环境的适应性主要指的是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应对储藏和运输中的各种极端环境状态下,实现自身功能的一种性能。另一种简单的说法就是不产生不可逆损坏和能正常工作的能力。通过环境试验,充分反映出产品设计、研制以及材料选用等方面的环境适应性问题,并技术改进这些问题,以此提高产品的环境适应能力。

1.2简述环境适应性的具体内容

环境工程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环境的污染问题及提升环境质量的技术研究,环境工程中涉及到了很多的学科,例如生态学科、环境医学和环境物理学、环境化学等,但是无论涉及到了多少学科,环境工程最为核心的工作重点就是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环境工程不仅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公害的措施,而且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可利用资源技术、生产工艺以及按区域环境来调整进行运作和管理,以此获得更大的环境效果和经济效益,这也是环境工程未来发展的方向。

2简要叙述环境适应性和产品可靠性的差异性

环境的适应性是检验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方式,但是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环境的适应性也会对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意义上讲产品环境适应性不合格,说明产品不能正常使用;而产品可靠性高低,则只表示产品故障发生率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环境适应性不同于可靠性。这就是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看似不明显,但是很重要。

3简要叙述环境工程对于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

现阶段的保护环境免受污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最大限度的减少可能污染环境的污染物的排放。我国目前最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因素就是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工业污染物包括三种,它们分别是:第一种工业废水;第二种工业废气;第三种工业废渣。这三种主要的工业污染物没有进行彻底的加工,工业的原材料和生产的产品没有完全的进行利用,这样的工业污染物对于环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正是因为这样,我国现在要求工业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对于生产的工业流程要进行彻底的改进和创新。在这一个方面工业企业要严格的按照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投入经济和人力进行这方面的建设,改善现在的工业企业对于环境污染的程度。防止工业企业对环境进行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有效的对工业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行规范;同时要不断的促进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缓解环境的污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于环境的污染是很难给予防治的,所以环境工程最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有效的控制住外界对于环境的污染。环境工程中有很多的课题,但是大气的环境污染是环境工程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就具有针对性的讲述环境工程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环境工程对于各种范围内的大气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环境工程中规定:相对于空旷的地域,大气的环境质量应该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对于城市的控制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对于污染源相对集中的个别城市区域的空气质量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也不能够危害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更不能危害他们的身体健康。大气污染的危害表现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表现是降尘量的增加;第二种表现是降低了周边的能见度;第三种表现是导致周边的树林生长异常。但是最为严重的危害还是有可能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环境工程中对于大气污染的污染源的认识是,矿物燃料的燃烧造成了大气污染。燃烧使得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严重的污染了周边的大气环境,同时给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五种:第一种是烟尘;第二种是一氧化碳;第三种是二氧化碳;第三种是碳氢化合物;第四种是二氧化硫。大气污染现阶段的最主要防治措施有两点:第一点是植树造林;第二点是进行城市绿化。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的净化空气。环境工程中防治尘土扩散的方法是建立防风林。但是参照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程度,改善大气污染的主要措施还应该是在新型能源上下功夫,尽量采用无污染的能源来进行使用,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也要有一定的改变和创新。生产设备的创新有助于烟尘的排放,工业燃料的有效利用同样也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目前世界上已经在进行汽车燃料的创新工作,但是经过了大量的调研和研发后,这个项目目前还在研究阶段。大气污染防治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废气的处理。烟气中的粉尘可以通过过滤、洗涤、静电沉降等方法与气流分离。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将石灰石粉末吹入燃烧室,与二氧化硫化合成灰分,这样能够降低二氧化硫气体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还可以用碱性物质吸收二氧化硫。本文上面简述的内容都是关于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治理内容,但是要想最大限度的实现大气的污染治理就需要将环境适应性和产品的可靠性相结合,只有这样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平衡,才能够相互促进。

4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建设;难点;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P642文献标识码: A

一、环境工程的含义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相应方面的科学研究也已经出现,环境工程学便是其中的一门学科。环境工程的内容大体上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工程,以及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

二、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

1、生活垃圾没进行合理处置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城市生活消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因此而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有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场垃圾、餐饮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垃圾。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几千吨,小型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在几百吨以上。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城市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掩埋的办法或者是进行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加上现有国内焚烧厂选址运行均比较困难。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2、园林绿化建设没有跟上城市建设的发展

但我国园林绿化建设相对发达国家较为落后,和发达国家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全国各地的城市发展建设的水平也不同。园林绿化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还可以降低城市噪音和空气污染,提高生活品质,但是在我国园林绿化建设中,对园林绿化不够重视,盲目的追求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使得城市密集,绿化空间急剧缩小,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与城市快速发展形成很大落差,久而久之,将形成恶性循环。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3、城市污水处理问题亟待解决

城市的污水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流经污水。其中,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

生活污水来源于家庭、商业区、城市的卫生公共设施等。这些地方产生的粪水、洗涤污水通过地下排水道进入污水处理厂。这部分水的处理是在污水厂进行统一处理,经过一系列处理设施后再达标排出来。这些水的本质特点是可以循环使用,但目前国内只在少部分缺水严重的地区实现了中水回用,大部分城市都将这部分水资源排入城市内河等排放通道。

工业废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全国各地污水的分布与城市的发展布局密切相关,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城市,污水的排放更严重些。城市里的工业污水治理极为重要,这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工业污水中的腐蚀性、难降解的物质,难于用常规工艺进行处理,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必须用科学技术进行深度处理。

另一个污水来源是流经城市的污水,成分复杂,具有季节变换的特点。当水体流经一个城市,该城市的大气污染物和垃圾废物等将对它造成影响,再流经另一个城市时,会将这种影响迁移到该城市。对于水体的治理,必须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整体掌控。

污水处理关系到城市的命脉,我国污水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处理设施落后,处理不及时,回收率差,集中处理困难,缺乏生态技术支持,水体治理宏观意识较轻等问题都是环境工程建设亟待改进的地方。

4、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不够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城市污水处理、还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城市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用于环境工程建设资金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城市环境工程建设进程。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在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都有比较成熟的技术,我们也有相关技术,但技术不成熟或者技术落后,致使环境工程建设没有大幅度的进展。

5、城市大气污染问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工厂迅速增加,而大气污染的来源也迅速增多,成了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主要包括燃料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以及工艺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如化工厂向大气排放的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异味和恶臭的有机和无机气体;炼焦厂排放的酚、苯、烃类和化纤厂排放的氨、二硫化碳、甲醇、丙酮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类金属和非金属粉尘。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等种类不同,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也不同。如:由火力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及农药厂、造纸厂等各种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烟气,含有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及碳黑、卤素化合物等有害物质。

三、建设环境工程的措施

1、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加强宣传和监督

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不是城市建设部门自家的事情,而是和广大的市民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上的力量,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去,不仅要求相关的建设工作者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还要加大对环境工程建设的宣传,号召社会力量结合起来,进行必要的监督。让广大的市民对环境工程建设有所了解,提出对环境工程建设的意见,加快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步伐。

2、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强化环境工程建设的体制建设

城市环境工程是一项耗资比较大的工程,在发展当中不仅要求政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还鼓励社会上多元的投资力量参与到其中来。包括在城市生活污水的建设上,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上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上,都需要有比较规范的一套体制系统进行维持。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利于城市环境工程的良性运行。建立起必要的环境引导机制,加强宣传,加大政府对这些参与者的奖励和支持,调动他们的建设积极性,推动整个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

3、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优化用能结构,提高能源效益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必须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全面推进能源节约,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在发展能源重化工业的同时,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坚持石化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优化发展煤电,鼓励煤电联营或煤电运一体化经营,加快煤层气产业规模化发展。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用清洁能源(如电力、天然气等)和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等)代替煤炭能源的消费,逐渐将以煤炭为主的污染型能源利用结构逐步转变为以电力、天然气、风能等优势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利用结构,减少对市区主要由煤炭消费所造成的大气污染。

4、加快技术发展,促进城市的污水排放治理以及生活垃圾处理

城市的污水排放以及生活垃圾的处理是环境工程建设中的两个重点工作,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持。首先,要对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企业的相关处理部门进行监管,引导并督促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并要求政府部门制定出台政策措施,一方面对这些企业进行保护,另一方面给予其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发或者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生产、推广以及应用绿色环保的产品。采用高新科技,对环境工程建设来说很重要,同时也可以确保环境工程建设能够收到效果。

5、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做好协调工作

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由于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广泛,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一些利益之争,这是需要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的,不仅要协调环境管理部门、土地资源部门和有关城建规划部门的利益,还要对环境工程项目的规划、土地、立项、环评、贷款等前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加大对有关部门的管理考核。在进行一项环境建设工程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环境的评估,对该项目进行引导和监督。在建设的开始就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避免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不相协调的情况。

结束语

环境工程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系统性工程项目。我国的环境工程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环境工程建设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保障和重要内容。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当最大程度的推进积极有效的引导体制,加强积极参与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人员的鼓励,充分的调动参与各方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以便于更好的推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总体进展。

参考文献

[1]张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生态瓷都[J].环境工程,2011(04).

[2]宋和林.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探析[J].海岸工程, 2012(06).

第8篇

论文摘要:伴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环境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建设和节能建筑建设等等几个重要方面的内容。在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解决处理,需要把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做好,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的城市。

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一项重大的工程,也是目前城市建设当中比较新的建设领域,主要包括了城市的污水处理问题,对城市生活生产垃圾进行无公害的处理,进行城市当中的园林绿化行动以及建设节能建筑,改善城市供暖供气的公共服务等等。这是城市生活当中的几个重要方面的管理内容。建设环境工程的建设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联系。特别是在新的环境建设理念的影响之下,把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得到了很多城市建设专家的认可。为此,需要把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做好,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的城市。

1 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难点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的建设步伐加快。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建筑行业方面,城市的基础建设受到了很大关注。环境工程也是一个衡量城市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准。包括城市建设当中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园林绿化行动、公园的建设和节能建筑的发展问题等等都是相关部门关注的主要问题。[1]在新的城市建设发展条件之下,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从具体的实际上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1 城市的污水没有得到及时处理问题。城市生活的污水主要有三个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径流污水。其中,城市的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家庭、商业区和城市的卫生公共设施等等。这些地方产生的粪便、洗涤污水经由城市的排水道进入地下污水区。对这部分的污水进行处理主要采取的办法是把它们送到城市的污水厂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再排放出来。这部分水具有明显的周期循环使用特点。城市当中的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当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工业污水在全国各个城市当时的分布是不一样的,那些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污水排放相对严重些。对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要求更为严格,因为这部分污水当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腐蚀性、难化解的污染物。[2]需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最后的一个污水来源主要是城市径流污水。他们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和复杂的成分。主要是由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地面上的垃圾和废物经由流过城市的河流造成的。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污水处理实施比较落后,在每个区域建设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污水处理不及时,污水的回收率差,没有进行集中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1.2 城市生活垃圾没有进行无公害的处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城市生活消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因此而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有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场垃圾、餐饮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垃圾。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几千吨,小型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在几百吨以上。[3]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城市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掩埋的办法或者是进行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加上,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转贴于

1.3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当中,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重视不够,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导致很多城市密切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各地的城市发展当中,建设水平也不一致。总体上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

2 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的应对措施

在进行城市工程建设当中,不仅要注意城市的有形环境建设,还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做到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相互结合起来。既然看到眼前的利益,也要关注未来环境的建设,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构建优美的城市环境,促进人类的健康水平提高,构建一个社会关怀体系,加强人类健康的监护。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2.1 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加强宣传和监督。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不是城市建设部门自家的事情,而是和广大的市民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上的力量,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去,不仅要求相关的建设工作者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还要加大对环境工程建设的宣传,号召社会力量结合起来,进行必要的监督。让广大的市民对环境工程建设有所了解,提出对环境工程建设的意见,加快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步伐。

2.2 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强化环境工程建设的体制建设。城市环境工程是一项耗资比较大的工程,在发展当中不仅要求政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还鼓励社会上多元的投资力量参与到其中来。包括在城市生活污水的建设上,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上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上,都需要有比较规范的一套体制系统进行维持。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利于城市环境工程的良性运行。建立起必要的环境引导机制,加强宣传,加大政府对这些参与者的奖励和维持,调动他们的建设积极性,推动整个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

2.3 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做好协调工作。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由于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广泛,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一些利益之争,这是需要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的,不仅要协调环境建设部门、土地资源部门和有关城建单位的利益,还要对环境工程项目的规划、土地、立项、环评、贷款等前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5]加大对有关部门的管理考核。在进行一项环境建设工程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环境的评估,对该项目进行引导和监督。在建设的开始就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避免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不相协调的情况。

2.4 加大技术的发展,推进城市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城市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是两个重点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持。要对污水处理企业的垃圾处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督促他们运用比较合理的方式,进行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还要求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对这些企业进行保护,一方面需要有相应的优惠政策的鼓励,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生产、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运用高新科技,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环境工程建设收到效果的重要保证。

总而言之,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关乎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建设当中。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城市建设.2009.07.

[2]张国栋.浅析城市环境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

04.

[3]裴东伟.浅析城市土地规划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J].今日科苑.2008.11.

第9篇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的保护工作也更加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更是在不断的提高,一些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进行污染治理工程设施的配套建设。对此,我们也在基层的工作中发现,大多的企业在大型的建设过程中基本都实施了环境的工程监理,环保的工程设施基本都能够正常的运行,而其中一些中小型的建设项目就没有进行环境工程的监理,一些配套的环保设施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通过第三方质量监理,保障环境工程的质量以及相关的环保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一、建立环境的工程监理制度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一)环境工程在质量上的重要保证

环境的工程监理可作为整个工程监理工作的一部分,是作为项目工程的质量为主监理的一个补充,监理是由第三方承担,受到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根据合同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对环境的工程建设的承包方来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且通过建立一个严格工作制度,其中包括记录、报告以及例会等的制度。把环境工程中发生的问题及处理的结果记录下来,并且把相关情况通报给施工方以及业主,以此来保证环境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质量的要求。

(二)满足对环境监督管理方面的需要

目前对于中小型环境的工程验收最主要的是通过验收的管理部门进行现场勘查,对于建设单位的提供方案、资料的审查,及参照环境的监测和监察部门事后的监督数据,而环境工程的质量是不是达到了环保的基础要求,是不是能满足项目的试运行的条件和环保验收的标准,是不是有权威的质量的监督报告和结论。通过建立这样的工程环境的监理制度,当环境保护的工作验收时,有第三方的监理机构提供出工程质量的报告和结论,来作为环境部门的验收依据,利于环境的监督和管理。

(三)符合环境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大力的发展环境经济和环保产业,能够使政府部门把监督管理之外的工作交给市场运作,这是环保产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建立环境工程的监理制度,是环境保护和市场经济有效的结合,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符合环境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方向。

(四)促使公众积极参与环保的工作

建立起环境工程的监理制度,能够使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参与环境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中,更加有利企业规范环境的行为,也符合国家关于提倡公众积极参与环境的监督和管理的政策,促进环保公众参与的方面工作的开展。

二、在建立环境工程的监理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缺少法律法规的依据

环境工程的监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和法规的相关规定,重大项目主要是依照环境影响的报告书批复来执行,一些中小型的建设项目通常没有明确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相关的企业可以进行环境工程的监理,同样可以不去实施,就算是实施也仅仅可以依照环境的批复要求或者是企业自身的意识。

(二)企业对于环境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环境工程常常是项目的主体工程中本文由收集整理的配套工程,质量如何,运行的是否正常,通常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再加上建设需要先期的投资,运行之后还需要投入,在那些环境意识并不高的企业中,环境的工程质量根本得不到有效的重视。

(三)监理机构与人才上的缺乏

一般的项目在工程的监理机构以及人才上都比较充足,而环境工程并不同于一般的项目工程,除了要满足一般项目工程所要求的质量,还需要满足环保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怎样监督施工的单位按照环保工程的技术要求进行,这都需要有关的环保工程监理的人员进行解决,而同时满足了这两方面条件的监理机构以及复合型的人才目前还非常的缺乏。

(四)环境监督和处理力度不够

目前的环境监察的力量还非常的薄弱,管理的手段以及方法也不够先进,对那些存心偷工减料或者是不按照环保的技术规范进行实施造成工程出现问题的违法行为很难取证,无法做到及时的处罚或者处罚的力度不够,使得企业的守法成本过高,而违法的成本很低,违法的行为不能够根从根本上杜绝。

三、建立环境的工程监理制度需要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对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进行完善

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能够很有效的推动环境工程监理的制度进行实施,让政府的部门和企业都能有法可依,企业也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完善的法律保障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做起:

1.在局部的地区进行先行的试点,制定出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以点带面,进行逐步推广;

2.充实环保的“三同时”验收以及环境影响的评价等有关的环保制度的内容,制定出操作的细则,以便具体的操作;

3.修改和完善全国性的统一法律法规

(二)加强有关的宣传并且提高企业的环境意识

通过加强对于环境的宣传,尤其是对于已经实施了环境的工程监理的一些样板工程进行宣传,要是企业逐步的认识到环境工程的监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方面的重要意义,能够充分的理解,并且积极的支持和配合有关监理制度的实施,而且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主动的开展相关的环境工程的监理。

(三)加大环保监管的处罚力度

环境的监察部门应当加大监管的处罚力度,对不能够及时的通过验收或者有意将环保设施闲置的企业,尤其是对那些有意进行偷工减料及不按有关的技术规范造成环境工程出现质量的问题的行为,应当根据有关的法律和法规进行从严从重的处罚,通过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力度,使企业逐渐的重视起环境工程的质量,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做好监理机构的准入和考核以及人员的培训

环境工程的监理机构和一般的工程监理的机构虽然有很多相同的性质,但是在技术的资质以及人员的素质方面还是有不同要求的。在推广环境的工程监理的过程中,对于监理机构的建立应当制定资质的准入和考核的条件,以避免那些不符合有关条件机构的进入。在监理机构的推广方面,可以在已有的普通的工程监理机构当中发展。监理人员在环保的培训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人员的素质非常重要,在制动环境的工程监理的机构准入和考核的基础之上,应当通过对监理人员的环保培训,监理持证上岗的制度,以此保证监理人员的素质。

(五)规范工程的监理费用的行为

在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初期,为了能保证建设单位和监理机构两方的利益,避免因为工程的监理费用而造成恶性竞争进而影响了工程的质量,规范监理费用的行为也就显得尤为的重要。物价的管理部门应当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之上,来做好测算,制定出指导性的监理费用的政策,以此保证环境工程的监理工作在有序的条件下进行开展。

(六)修订环保的验收程序

通过对环保验收程序的修订,环保的部门在验收的过程当中,环境工程的监理机构作为参加的单位参与到环境工程的验收中,并且要出具较为完整的环境工程的监理报告,作为验收的依据,环境的工程监理报告和竣工验收的材料一起装档备查。

第10篇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是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个主要方式。环境工程专业作为理工科专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高的实验操作能力。但是目前我校的环境专业实验课还不够完善,实验课时量相对理论课来说比较少,而且环境专业实验室只对课堂实验教学和教师的科研开放,学生平时的实验锻炼机会少,导致部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足。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另外一个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一般与理论课相结合,在相关工程技术理论课结束后,由指导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向学生布置一个综合性的设计任务,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完成。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对工程实例的认识,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大量的工程参数和数据不知如何选择,只能根据基本理论查找相关设计手册完成计算和设计,整个过程过于理论化。

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实践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学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正确运用在生产实际中,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实用型环保人才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3-5]。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德国环境工程教育非常重视实践环节的培养,除了学前基础实践训练外,德国的环境工程教学中,有一个学期安排了为期22周的必修专业实践性环节。学生可以与校外,诸如环保公司、咨询公司或管理机构等开展一些小型项目的研究工作。实习过程非常正规,工作要求严格。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6]。国内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开出情况[7],从对当前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入手[8],或总结本校教学经验[9],或结合自身特色[10],分析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完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或构建了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11],在内容上强调前沿性、工程性、研究性的原则,提升了本专业的特色,增强了本科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设想

通过学习和借鉴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模式的不足,对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如下一些设想。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由6个主要的部分组成:专业课程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等课程都设有相应的实验课时,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理解消化课堂理论知识。现场实习。通过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环保工程公司等专业的环保治理单位,让学生对所学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有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工程实践中。案例教学。针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部分工程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可引入案例教学或现场教学环节,由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适度安排几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学或现场教学。引入案例教学环节,可以消除以往理论教学与实习环节脱离的弊端。课程设计。包括给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设计等。学生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工程设计方案。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学生能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方法。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专业实习。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为期1个月的实习,全面运用所学的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锻炼自身专业技术综合能力,加深对本专业业务范围的了解。毕业论文。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尽量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课题的实验方案或设计方案,学生通过查找文献、工程设计手册等资料独立完成论文。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重视设计理念的传授,让学生学会专业的分析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上几个实践教学环节有些已基本完善,但有些还没有完全建立[12]。即便已经设置了这几个实践教学环节,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却不太容易,仍需针对这几个环节进行改进,对教师、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完善本专业学科建设,培养综合型、创新型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加强不同学科专业实验的联系,增加综合性专业实验的比例

环境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也决定了环境工程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合的交叉科学,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必须借助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作用。环境工程专业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在其教学过程中增加综合性专业实验比例的必要性。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是在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科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了已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通过与原有的优势学科相结合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发展方向。目前设置的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生物技术专业,这些专业开设的部分课程也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同时这些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也比较完善。因此,可以将环境工程的一些验证性实验,如有机污染物含量测定、重金属含量测定等放到化学基础实验课中,使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基本操作训练,掌握基本的环境化学分析方法,为专业实验奠定基础。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教学中,除了应掌握常规水质分析方法以及COD、BOD、浊度、溶解氧、总有机碳等仪器分析方法外,可适当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如水处理实验中的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活性污泥评价指标实验、工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活性污泥法动力学系数的测定等,这几个实验之间的关联性很强,通过适当的设计,可以形成几个综合性的实验。学生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实验加深了对活性污泥法各种参数、指标之间关系的理解。通过初步的探索,我们已经开设了一个综合性的实验,结果表明,学生能积极参与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主动思考问题,教学效果非常好。其他可以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还包括环境微生物实验中的培养菌的制备和灭菌,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菌体、菌落形态的观察,以及环境监测实验中的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水中挥发酚的测定、废水中苯系化合物的测定、校园空气中污染物的测定等。以上综合性实验结合了分析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生物技术实验、水处理工程实验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综合性实验也对指导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但要了解相关知识,还要根据各个专业已有的条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或对教材已有的实验进行重新设计,确保学生的实验课顺利进行。#p#分页标题#e#

建设仿真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通过购买、下载免费共享、自主开发等方式制作虚拟实验课件,建立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于某一环境问题而言,它的工程设计方案可以由多个步骤和环节组成,例如废水脱氮除磷常用的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A/O)是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废水一般需经过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3个处理单元的处理,这3个处理单元顺序可以有变化,每一个处理单元都有不同的形式可供选择,污泥回流的方式也可以有不同的途径,这些变化形成了不同形式的A/A/O工艺。一个综合性实验方案无法全部包括这些步骤和环节。为了解决上述制约实践教学环节的矛盾,通过借鉴国内外部分高校虚拟实验室的制作方案,逐步构建环境工程仿真实验系统。仿真实验系统可以将一些在实验室中做不到的,或由于设备原因无法观察整个过程的实验,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学生需对整个工艺流程有充分的了解,提出设想和方案,然后用计算机语言编程实现设计方案。这些特点对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能力很有帮助。由于仿真实验不需要实际建造设备,不受实际运行周期影响,能迅速取得结果,学生通过仿真实验,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这种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设备、设计实验线路及步骤等。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实验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结合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采用综合设计实验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把科学研究引入实验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题,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在工程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训练方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其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环保行业有更深入的认识。由于环境工程是一个实践性与工程性很强的学科,这也要求在校期间就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运行管理能力。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形成以工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方式,学生得到基本的工程训练,同时可以较早地接触工程实际,了解和熟悉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可采用学生从大二开始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的方式。学生自主报名,教师选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对于一些有大量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的教师,可采取这种方式使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样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承担起一些助教和助研的任务。学生参与研究项目的教学方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需要规划研究方案、申请项目、与企业联系等,促使教师在科研、工程开发工作中提高水平,同时其自身实践经验反过来有助于更新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第11篇

建设环境工程的根本宗旨就是消除污染进而改善环境。针对环境污染,不应局限于被动式的末端治理,而是有必要拓展至先期的减排和治理。只有更新了理念,才能在根本上净化环境。生态环境与环境工程的建设密不可分,二者具有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对于此,有必要探析环境工程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内在关系。结合环境工程的真实情况,在生态学角度下不断完善环境,符合可持续的环保需要。

关键词:

环境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二者的关系

经济在快速进步,这种形势下更多人也意识到环保的必要价值,开始重视环保。环境工程的内涵为:针对环境污染,探析相应的防治手段及技术。这种基础上,致力于防控更广范围的环境污染,消除多层次的污染。然而受到多样的要素影响,环境工程现有的建设状况并不完善,有待长期的改进[1]。建设环境工程的做法应当有利于净化城乡环境,为人们提供洁净且优美的日常生活环境。探析环境工程与生态环境的深层联系,有助于明确详细的建设思路,在根本上推进综合的环保事业完善。

1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现状

经济进步的同时不应当毁损环境。近些年,生活水准正在快速提高,更多人也逐渐接受了环保的意识。同时,多数企业也能做到认真依照相应的环保法规来维护环境,不去破坏生态。然而不应当忽视,现今时期内的生态破坏仍没能彻底消除,形势仍较严峻。例如水土流失、盐渍化以及沙漠化、珍稀生物面对灭绝的灾难、海域及草场的生态退化。这些生态难题表现出尤为严峻的威胁性,危害到持续性的人类进步以及发展[2]。详细来看,生态遭受破坏主要体现为如下:首先,某些城乡地区仍忽视处理废水,相关人员也没能接受新式的处理技术。在较偏僻地区,不经处理的日常生活污水都会直接排入河湖;在某些工业区,污水不经过滤而渗入地下,因此也将会带来污染。从各个地区来看,污水处理配备的成套设备质量不是很高,某些经济滞后的地区也缺乏了处理污水必要的设备,例如收集污水所需的管网还缺乏完整性,处理率也迟迟没有提升。其次,从垃圾处理来看,某些地区缺乏无害化的日常垃圾处理。近些年,城市人口已经占有更高的总比例,同时城区也堆积了更多的废物和垃圾,这种现状就会引发污染。城市中堆积的垃圾包含了日常生活以及生产排出来的固态废物,这部分废物占用较多土地,也破坏了原本优美清洁的城区环境。与之相比,无害垃圾处理的具体技术还没能完善,垃圾处理并不符合无害化的基本指标。再次,针对噪声控制、大气污染的控制都缺乏了力度。某些地区近些年呈现较快的经济进步状态。然而,排放至大气中的尾气也逐渐在变多。这是由于,汽车尾气总量是较大的,很难彻底杜绝尾气带来的污染[3]。此外,多数城市都具备较大规模的在建工程,这类在建项目也会带来噪声以及粉尘的双重污染。

2生态环境与环境工程建设的联系

从生态角度看,环境工程与生态环境二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例如从根本目标来看,环境工程建设的基本宗旨是保护生态。同时,环境工程也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的根本原理,如生物学、环境科学、社会学以及工程学。由此可见,二者有着多层次的内在联系,在具体探析时应当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来探究。环境工程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二者具备共同点,同时也表现出差异性。这是因为,环境生态工程的着眼点在于长久性的生态改善,但环境工程建设相对更重视治理末端的生态污染,它的目标是更详细且更具体的,虽然见效更快但却缺乏长久的成效性。与此相比,环境生态工程更重视确保平衡的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重点是消除累积性的生态污染。由此可知,环境生态工程虽然历时较长,见效也相对较慢,但是这类工程却能收到长久性的治理实效。此外,环境生态工程相比于环境工程也更能避免各区域的生态破坏。受到人为干扰,生态破坏都是很难彻底杜绝的[4]。只有加强整治,才可以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并且慎防水土流失。

3探析完善的对策

开发自然环境、发展地区经济,这二者并非彼此矛盾,而是可以整合于同一平台上。如果能够选择保护生态的方式来推进经济,那么就会收获双重的实效。人们应当明确:环境能够承载的破坏总量都是有限度的,不可以无限去破坏生态。一旦超出限度,那么环境将会反过来报复人类,威胁根本的生存权利。较长时期以来,受到多样的人为破坏,较多地区已经倾向于生态枯竭,物种遭受了破坏同时生态也被污染。面对这种严峻现状,需要停止一切破坏生态的行为,强调建设环境工程以及生态工程。只有从全面入手来逐渐完善环境工程,才可以从本质上保护生态,逐渐修复某些地区遭到损坏的生态环境。

3.1开发可再生的新资源

生态环境的根本理论应当用来解决现今的生态破坏难题。建设环境以及生态工程,首要的切入点就是确保达到最优的综合利用实效,在这种基础上不断摸索开发可再生资源。截至目前,能够被再次利用的固态废弃物只有30%,大部分废弃物还没能被转为珍贵的二次能源。这种趋势下,工业垃圾的总数明显变得更多。从发达国家来看,较多国家都已经可以综合利用可再生的二次能源。然而反思我国,这一方面仍有待完善。重视二次资源,就要在本质上提高综合运用各类资源的效率,回收利用废弃物等[5]。

3.2强化生态保护的必要意识

如果不能在根本上扭转不适当的认识,那么环境工程建设就很难被落实。保护生态环境,每个人都负有相应的义务。相关部门应能加强宣传,不断为城乡居民灌输新阶段的生态保护理念。只有强化了平日的宣传,人们才会真正接受并认可环境生态工程本身的价值,从而积极参与现今的环境工程建设中。

3.3完善环评体系

从目前来看,针对生态环境的环评体系还没能达到健全。为此,相关部门就有必要设立更健全的环评指标,全面考虑多样的生态要素。在环境可以承载的限度内,适度开发生态资源。完善环境评价,也可以督促各类企业认真予以遵守,确保自身行为是合法的。

4结论

建设环境工程,具体内容包含了初期的决策、环境工程立项、设计以及施工、后期的工程运行。建设环境工程的根本宗旨就是防控范围更广的环境污染,改进全面的生态。在目前状态下,环境质量正在受到更广的重视。环境工程应能促进生态和谐,优化现有的生活环境。在未来的实践中,相关人员还需要优化调配环境工程所需的资源,慎重防控环境遭受损害,从根本上提升环境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炳方,刘远新,臧小平等.三峡工程建设期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3):276-282.

[2]李珍.关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J].农家科技,2011(S3):46.

[3]魏左平,董志勤,靳守茂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呼和浩特市城市园林绿化为例[J].园林科技,2013(4):1-5.

[4]朴彩顺.试论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平衡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7):195.

第12篇

一、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与环境工程专业认证

建设部、人事部、国家环境保护部已于2005年9月1日起执行《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同时的还有相应的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及资格考试认定办法。根据《规定》,国家将对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并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通过统一考试、注册、继续教育等手段,实现对环境工程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动态管理。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方向科目分2个大部分:公共课包括通用公共基础及专业基础、专业课即环境工程设计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知识和案例分析。专业认证是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基础。随着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实施,高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逐渐显现,为契合注册制度并与国际接轨,2007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办法》,2008年1月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包括《工程教育通用标准》和各专业补充标准,环境工程专业标准已列在其中。此外,教育部、财政部全面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高〔2007〕1号)中的首项工程便是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可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仅是面向注册工程师制度的改革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各高校促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契机[1,2]。本文将阐述专业认证中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与设置内容,分析其与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的相符,依据已有学科基础,确定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思路,最终目的是使得培养模式与注册考试接轨,以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减少工作适应期与磨合期,真正能使学生出校门就能适应本专业工作。

二、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与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要求相符度剖析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对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四类课程的内容提出了基本要求,可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增设特色课程。对比注册考试分析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专业认证标准重理论基础、宽就业口径,符合注册考试的要求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34学分,包括了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四大化学及其实验以及物理的基础知识。工程基础类课程至少16学分,包括工程力学、计算机辅助工程制图与信息技术基础类、机械基础类、电工电子及自控基础类课程。使学生学习工程设计、施工的共性知识和共性技术,了解生产安全与环保事故的预测、预防和系统评价技术等。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中的公共基础考试内容基本包含在内。此外,建设部勘察设计类其他一些注册工程师考试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中与环境工程专业为相近专业的注册给排水工程师的公共基础考试内容也大致与之相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完全有能力参加并考试通过,可为工科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拓展就业空间。

(二)专业认证标准中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较全面,但对比注册考试还需完善“标准”明确将环境科学概论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与管理为专业必修课程,改变了环境工程专业一贯以来重工程设计、忽视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学习的现状,培养学生不仅仅从工程设计的角度,而是从更全面的角度解决实际中的环境问题[3]。例如垃圾焚烧厂的设计不仅应从工程设计角度分析考虑,还应当作为一个建设项目考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否符合当地环境规划,对当地环境影响如何应进行评价,并且应按照环评法规定进行公众参与等程序,是否符合当地的环境保护局政策、法规,对区域环境质量是否有改善等。全面考虑环境工程设计与环境规划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是避免出现环境纠纷的重要途径,也是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制度强调的方面。此外,专业基础课中环境监测与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作为与工程设计密切相关的课程列为必修,相关内容也是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课程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对比专业标准,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内容除包含以上内容外,还包括环境管理法规和标准、工程经济与管理、安全等。对比注册考试内容,专业课程体系还需设置选修安全类课程、工程经济学等以更全面准备注册环保工程师所需知识。尤其是安全类课程,目前工科类课程体系普遍缺乏此类课程,工程实践过程中安全保障完全依靠短时间的上岗培训,知识不系统不牢固,可认为这是工程施工和工程运营过程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原因之一。注册工程师考试的这部分内容正是为规避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的问题,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设置的,因此本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中拟增设安全类课程以契合实际需要。建议工程认证标准中的通用标准应将安全类课程作为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以提高工程从业人员整体安全知识水平。

(三)专业认证标准中核心课程设置与注册环保工程师分方向考试基本一致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课考试合格后进行的专业考试分五个方向: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物理污染治理工程,生态恢复工程。相应的,专业认证标准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以上前4个方向课程,一般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均设置此4个方向课程,而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设置的第5个方向生态恢复工程需要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等方面基础,推测仅限于有此类学科基础的高校如林业科技大学开设有相关基础课程及生态恢复课程。因此专业认证标准考虑了各高校已有学科基础,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对于生态恢复工程考试方向,其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缺乏指导性要求,建议环境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应考虑注册考试的实际需求,给出具体可操作性的标准和要求。

(四)专业认证标准中实践环节有较高要求,符合注册考试的需求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实践环节至少20学分,包含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此外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要求13学分。通过实验与实习,加深对理论课程内容的理解,了解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管理等基本内容,通过环境污染控制工艺操作及运营管理的训练,运用和巩固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环境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了解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认识和设计能力。而注册考试最难的考试就是专业知识考试与案例分析,靠的是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积累,考的是规范标准的运用,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理想的结果。标准中对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要求正符合了注册考试的要求,当然学校的学习仅仅是基础,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和积累5年后才有资格参加专业考试,这是注册考试的规定。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在公共课、实践环节上完全符合注册考试的需要,但在环境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课程设置上还需增加安全类作为必修课程,另需对生态恢复工程方向对其相应核心课程及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制定指导性课程设置要求以确保注册考试中此方向的有效性。建议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原则,以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为指导方向,增设安全类课程为必修,加强实验设备投入,增加污染方向类实验课程,完善课程体系。

作者:赵文玉 彭青林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