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

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

时间:2024-01-04 16:37: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企业管理;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也需要进行改革,以提高企业管理控制的水平。财务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管理人员工作的重点。因此,在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的管理与控制,以提高会计处理财务问题的水平,进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水平。

一、企业传统会计管理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经济发展、规模壮大的过程中,必定会发生一些财务会计管理上的问题,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提高重视,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以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的水平,进而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的效率。

首先,企业规模壮大,必定会招收更多的员工,来加入到管理、生产等工作中,如果管理者不能对员工进行有效的考核,那么必定会造成企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负面的影响。尤其是财务部门,新员工对于企业的财务制度、工作等还不熟悉,老员工对于新型的财务处理技术接受状况不好,致使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企业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也是不利于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控制水平提高。

其次,一些企业在发展中,重视生产、销售部门的业绩,将生产销售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从而忽视了财务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当企业管理者忽视对会计的管理,就会造成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低下:人才缺乏,部分岗位人员空缺;一些财务人员力量薄弱,无法单独完成财务处理工作,影响整个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与财务管理控制水平,这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水平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最后,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是为了企业发展而服务的,它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密切相连,因此,在企业制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过程中,应该参照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使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成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水平的提高。但是,一些企业将财务部门独立开来,制定一些独立的管理制度,这并不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对企业经济实力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二、提高财务会计水平,加强企业管理控制的几点建议

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来说,财务会计管理是工作的重点,财务会计水平直接影响着财务工作效率,进而影响着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企业发展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想提高内部管理控制工作效率,需要积极进行财务会计的管理,以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水平,进而从保证财务资金方面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首先,制定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以约束与奖励并行的措施,提高财务会计水平。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必须在实践发展中不断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岗位责任制、奖励制度、监督制度,从各方面约束会计行为,提高财务会计水平,进而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的效率。具体措施可以是,定期对会计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处理财务问题的能力;明确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适当地对出现错误或者有优秀表现的会计人员进行惩罚与奖励;鼓励员工参与到财务监督工作中,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管理控制工作的开展。

其次,为财务会计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与先进的技术设施。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每天都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归档,稍有差错,都可能严重影响企业财务资金的运营状况。因此,企业应该为财务会计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尽量减少外界对会计人员的影响,使其可以在具备良好心态的基础上展开工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我国财务处理系统已经慢慢地在电算化的基础上向着信息化发展,因此,在财务会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处理过程中,需要应用到一些先进的财务数据处理系统,企业管理者应该注重财务处理系统的及时更新,以保证财务处理效率,进而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水平。

最后,积极调查市场,了解市场动态,促进企业财务部门创新财务管理手段。企业财务会计除了要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之外,还必须针对市场发展,制定相应的财务报表,以供企业决策者参考。所以,财务会计人员需要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与财务处理技能,并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发展动态,提出更有效的财务处理方法,促进企业管理控制机制的完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做好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以促进企业财务会计队伍的建设,提高财务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企业的发展能够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下进行,充分发挥内部管理控制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经济实力,使其能够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以便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谢业凤.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财经界(学术),2010(23).

[2]董金明.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新时期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7(27).

[3]何钢民.提高财务会计水平加强企业管理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0(04).

第2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基本实践;经验总结

作为上海广播电视传媒的龙头企业,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高层领导十分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在2013年的工作布署中把企业内部管理的创新创优工作列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提升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促进新媒体发展,继续保持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在广播电视传媒企业中的领先地位。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关系到企业的竞争与发展,作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有着上万名员工、几十家基层企业、部门的大型传媒企业更应在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上下大力气,统一思想,谋划重点,规划长远,群策群力,更要求各基层部门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有创新、有胆识、有担当的把本部门的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做好,为实现SMG的发展战略作出各之的贡献。

一、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性

1.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的目标是提高企业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这一效率虽然可以在众多指标上得到反映,例如资金周转速度加快、资源消耗系统减小、劳动生产率提高等等,但最终还要在经济效益指标上有所体现,即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在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中进行多项举措,一是提高利用好原有的设备,把闲置的设备运作起来,做到物尽其用和充分发挥利用物资,节约资金。例如2011年18楼装饰之前,首先要拆除原层面里的所有办公家具。为充分利用该家具,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把17组办公隔断、文件柜等设备安置好,把有些办公家具搬广播节目资料中心,同时,联系家具公司前来拆、装等全部落实到位。解决了节目资料中心的办公家具事宜,又解决了东视无处堆放场地,两全其美。二是严格固定资产帐务处理完善制度规范手续,做好日常工作中每一笔的资产验收、登记、调整和其他转入、转出及有偿调拨的资产设备,保证了资产管理帐务的正确性。三是坚持资产管理原则,规范管理秩序,落实管理责任制。并参与对频道、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各司其职,互相牵涉,在搞好固定资产的基础上协调各部门、公司职能部门安全使用设备,为宣传工作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对各公司、职能部门在使用固定资产设备时、遵守操作程序,保障资产安全完整和合理有效使用明确责任,做到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层层负责,合理调配。四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为节约用水用油采取有效方法。在夏季使用空凋期间,当温度达到38度以上时,采取在冷却塔水池里放冰块来降低水温的措施。否者,冷却塔水池里的水温超出31度,这样由于水温过高致使中央空调制冷效果差,温度达不到要求,只有把冷却塔水池里的水全部放掉,在重新放入自来水,高温季节每天二次,那要浪费很多水。同时,及时掌握东视大院内的用水情况,及时与上海计划用水办公室申请增加用水指标,来解决用水不足问题。同时制定每年的计划用水指标,超计划罚款少了,为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减小开支作出贡献。同时解决东视大院冬天取暖,锅炉烧油(柴油)改成天然气事宜。主动与上海燃气浦东销售有限公司联系,商谈,制定了油改气的设计方案和预算费用,该项目已进入施工设计阶段,计划在今年8月底完工调试入冬启用。这样,每年可为集团节约一大笔资金(120万元)。这些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的举措直接效果明显,一是提高目前的效益,二是提高未来的效益即企业的长远发展。无论是提高当前的效益还是未来的效益,都是在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从而有助于企业下一轮的发展。

2.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是企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的有序化、高度化是企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为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的结果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例如围绕东视大夏基建改造,资产管理部认真学习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理论並结合实际工作,切实抓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一是对工程改造项目中落实开工条件,积极帮助施工单位协调解决施工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合理工期,优化施工程序,保障施工质量,加快工程进度。三是确保东视大夏改造装修工程施工安全,配合安保部门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安全协议书。同时,关心施工现场的安全和做好施工中的各项协调工作。东视大院内的幕墙维修,该项目属高空作业,来不得一点马虎和疏忽不然就会出问题。在开工之前协调会上再三强调,一定要做到规范操作,严格遵守高空作业章程。工程施工方案,必须经现场施工监理审看,严格把关。在施工中不能确保百分之百安全的情况下,严禁施工。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加强巡视,检查施工安全落实情况及防火准备措施。在资产管理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和物业管理部的鼎力协助下,做了许多工作,确保了东视大夏内的施工安全。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的有序化、高度化是企业持续成长的源泉,而这将有效地帮助企业长远的发展。

3.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在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结合具体工作实践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如加强对东视大楼工程建设监测分析,增强敏锐性,善于发现把握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正确建议,当好东视大夏各频道公司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具体是新娱乐公司6楼高清演播室改造、及ET公司、大型活动中心16楼、17楼装饰。为节约费用,更好地利用原有办公家具,联系家具公司拆、装办公隔断,同时,落实安排人员解决搬运问题和寻找临时家具堆放点,为大型活动中心解忧排难。由于,技术管理部审片人员增加,需要工作用房,但东视大厦主楼内基本上没有空余房。为配合技术管理部做好技审工作,与有关部门协调、商量请该部门让出一间房。同时,把该房内的档案资料搬走,解决了技审的用房问题。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意识,确保东视分部、斜土路分部的日常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墨守成规观念制约企业内部管理创新

在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的观念陈旧,无探索精神而导致创造性思维障碍,如管理中缺乏探索新观念新举措的能动性;缺乏远见的思维方式;害怕批评;害怕失败;害怕冒险;抵制创新安于现状;对管理创新工作不积极,制约了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使许多本应快速发展的机遇消失。

2.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要持之以恒

许多已经进行的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虽开始过程中良好,但在以后的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协调不善无相应的配套措施,导致成果运行困难或难以维持而短命。

3.企业内部管理浪费现象普遍

在当前影响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的诸多问题中,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有些企业的经营效益尚可,但支出却大手大脚,这种浪费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4.企业内部购置管理不善

表现在固定资产购置的随意性较大。项目投资缺乏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导致新增资产发挥不了资产的使用效益,形成不良资产。

三、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的对策

1.树立企业内部管理创新要效益的观念

企业生存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经营管理与创新发展。所以企业一定要狠抓经营管理与创新发展,在企业内部形成以党委、台长、经营管理决策团队一体的管理机构。加大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及各职能部门企业的权利,规范制度、明确责任、树立约束机制,树立管理的权威,营造一种强化管理的企业氛围,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创新机制。

2.要制定和传承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良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源头。纵观历史,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有优良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精神力量,能够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创新意识,使企业充满生机、活力。要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各个方面不断有新想法、新思路、新举措涌现。以结果为导向、鼓励尝试风险、着重纪律、质量至上、客户第一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要转型、创新、胆识、知慧构成了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企业文化精髓,努力将SMG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文化传媒产业集团。

3.加强管理费用支出

影响企业收益的重要因素是降低管理费用,一定要加强费用管理。首先,坚持考核制度,分季、月对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节约有奖,超支受罚,让费用指标与个人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严格控制不合理的支出。其次,下达费用指标,制定费用计划。综合确定各个核算部门的费用计划,制定出合理的变动费用指标,下达到各个核算部门,分解到个人。再次,多方控制支出,严密财务审批制度和财务手续。层层把关控制随意支出,发挥审计职能,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把费用压缩到最低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加强企业经营战略要素

建立相对优势的战略机制,开拓自由度,形成一条以科学为基础的有胆有识的战略路线,有领导有勇气地去冒险,去出击,去拼搏,去谋求战略目标的实现。

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的优劣关系到企业的竞争与发展,作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更应在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方面精益求精,更要求各基层部门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有创新、有胆识、有担当的把本部门的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做好,为实现SMG的发展战略作出各之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叶舟编著.儒家智慧活学活用[M].中国长安出版社,2005.

第3篇

关键词:审计目标 审计职责 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价值

面对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企业在发展战略、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创新能力、加强风险控制等方面着重力研究。随着新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颁布实施,企业的财务审计管理逐渐完善,财务审计管理向精细化、向流程化创新发展。在新的形式下,如何作好内部审计监督、服务职能,实现内部审计价值,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以从事会计师事务所多年财务审计工作经验,谈谈如何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促进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内部审计职责,是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以审计服务的形式提供的一种评价活动,内部审计的职责包括检查、评价和监督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等,内部审计目标已经从传统的“查错防弊”提升为“内部管理效益审计”,如审计委派制就是为实现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益,内部审计定位已有所提升。那么,如何让企业内部审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一、定位内部审计原则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方法:

1、内部审计与生产业务活动、财务活动审计相结合;

2、内部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管理控制相结合;

3、内部审计与促进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及自我评估相结合;

4、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和审计所需的证据选择不同的方法,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审计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二、定位内部审计目标

企业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差异很大,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根据审计目的,发表独立、客观、审计意见。内部审是计内部审计机构独立监督和评价企业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目标应包括:

1、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监督,包括评价控制、监督控制的运行以及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改进建议;

2、对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的检查和评价,包括生产经营业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进行评价,对确认、计量、分类和报告信息和经营信息的方法进行评价,对个别重要事项进行的专门询问,以及交易、余额及程序实施细节测试;

3、对遵守法律法规情况的评价,包括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对法律法规、管理理层政策、指令和其他内部要求的遵守情况;

4、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应有助于企业识别和评估面临的重大风险,并提出改进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建议;

5、其他管理效益服务,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道德和价值观的建立完善,实现业绩管理和经营管理,向企业其他部门传达风险和控制信息,向管理层、注册会计师等这间有效的沟通。

三、定位内部审计职责

1、监督职责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对内部审计明确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内部审计首先是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监督,随着内部审计的常态化开展,内部审计对企业财务收支活动是否合法、合规、有无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从而督促企业各部门、经营管理者遵守财经法纪,改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2、审查、评价职责

内部审计对招投标、合同签订、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行事前、事中的跟踪常态化审查,对是对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了解,掌握了企业真实的经营管理情况,对相关部门在经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政策、计划、预算、程序、合同等遵循性标准的情况作出相应评价,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规章制度是否建全完善,生产经营活动中漏洞不足,是否正常运行提供评定和建议,不断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以提升企业内部管理。

3、咨询、服务职责

随着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升的需求,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从传统的“查错防弊”提升为“内部管理效益审计”发展,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审计咨询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也从监督、评价向咨询方面延伸,从审计派驻的身份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错误和薄弱环节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内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咨询服务作用。

四、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1、审计理论及审计方法掌握不深

要成为作为合格全面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首先熟悉各种审计准则和制度,如《审计法》、《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其次要熟练掌握各种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目前,审计已向风险导向审计发展,从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生产经营的风险审计把握整体审计风险,在审计过程中运用统计、经济分析、信息化手段作为审计的辅助,审计人员在审计法规体系和审计方法手段上有待提高。

2、审计团队能力亟待提升

内部审计活动应是在具有专业能力和职业谨慎的原则下开展,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能力等决定了是否能够为企业内部管理效绩服务。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务知识,更要掌握经济法规、工程建设、税收法规和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内部审计人员多是从财务岗位上转岗过来,未经过系统的审计培训,尚无系统的审计知识理论,审计人员对财务知识比较熟悉,对于企业管理、工程建设和经济法规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

第4篇

摘 要 全面预算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新时期,如何在电力企业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是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并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发展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电力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绩效考评 效用

一、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意义

电力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研究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对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1.全面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中具有激励企业发展目标,对企业充分实现全过程控制,推进有效奖惩等作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有效的促进电力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还能极大的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电力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了初步揭示预算年度的经营状况,为预防企业内部管理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信息,对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有效规避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3.全面预算管理为电力企业提供了有效的监督作用,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资产管理人员得到了有效的监督,必须严格按照企业管理职责约束行为;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也为经营者的业绩考核和评价提供了平台。

二、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电力企业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及时发现电力企业预算管理问题,对于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存在着对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有些电力企业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因此,在对待全面预算管理的事情上重视度不够;同时,由于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深,其他企业各部门均只为财务部门提供数据,使得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及时得到其他部门的协调和帮助,导致预算管理很难在企业内部有效实施。

2.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力度有待提高。目前,在我国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大部分企业都是按照现有的要求来编制各种预算,循规蹈矩,导致重编制轻执行问题的产生。例如,企业没有及时将预算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中,部门人员和相应的预算一旦编制好了之后,也搁置在一旁,没有得到切实的确认和落实,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运作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3.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不完善。目前,由于我国部分电力企业权责利不明确,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大部分电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评价指标基本上都集中在财务指标上,指标划分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的公平性。

三、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对策

根据上述我国电力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充分结合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1.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在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是为其提供主要的服务和支持,为企业各个部门提供真实的信息数据。既要从上到下,对企业战略资源进行分解,又要从下到上,对电力企业的每个人的工作所需进行资源汇总。因此,全面预算管理也可以说是全员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理念,为企业内部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制度实施的目的就是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严格规范企业制度,实现企业的优化管理。其次,建立健全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明确企业各部门相关职责,实现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尽可能的将预算指标细化到各部门、各环节以及各岗位等,最终形成全方位的全面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3.完善企业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体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绩效考评是企业内部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要想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考核制度,就必须把预算管理实施的过程和结果纳入到企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中,明确具体的预算管理考核指标,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制。

4.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编制,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效率。选择适当的全面预算管理编制,提高企业预算编制的灵活性,努力克服常规预算编制的缺点,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的完整性、连续性;而且还给企业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同时,在预算编制中,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加快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一体化的信息处理预算编制,为企业提供更加可靠、合理、准确的信息,促进我国电力企业预算管理更上一个高度。

结束语: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仍然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尤其是我国部分电力企业财务人员对预算管理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加强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建设,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是当前解决电力企业预算管理的当务之急。同时,还要不断的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健全预算管理指标体系,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实现全员参与的全面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光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3):43-45.

[2]陈卓.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180-180.

[3]赵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营管理者.2011(8):127-127.

[4]王彦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中国外资.2011(6):129-129.

第5篇

一、什么是企业风险管理

说的通俗一点,企业的内部管理,就是企业为了强化内部、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防止企业内部出现欺诈等现象,所制定出来的制度。近年来,企业为了更有力的进行内部控制,则更加倾向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包含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同时还对其进行了拓展。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是:由公司的董事会,或者股东例会中将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出来,然后由全公司的人员一起配合实施下去。企业在进行项目的分析时,就应该预测到任何项目都具有风险性,分析出可能存在的突况,估测风险程度,这样才能有备无患。这样看来,风险管理对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事先进行风险预测,才能有备无患,不会让企业陷入险境。企业的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的评估、预测、对风险的控制等多个方面。也是企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只有事先看到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合理的判断,才能使企业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冷静的面对。因此,风险管理制度,应该贯彻落实到整个企业内部,从日常的项目活动中进行跟踪。只有真正的贯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在进行重大决策的时候,每个部门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风险,这样所等到的风险评估的层面也就越多,对风险的分析也就越准确。从各个角度去看待,才能使问题更加的清晰化,不会造成在做风险评估的时候遗漏了某个重要的因素,造成公司的损失。

二、我国化工企业的内部现状

(一)企业内部管理松散在现在的民营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企业,都不够重视内部管理,忽略了内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虽然很多的企业都有制定一些员工守则,还有一些专门的内部管理章程等,但是这些冠冕堂皇的章程,真正切实的去实施的却很少。在不少企业,还有一些什么日常规定,节假日规定,加班规定等各式各样的规定,其实这其中的很多规定,都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要么就是过于刻意了,要么就是根本实行不起来,这样的话那些规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就导致了企业内部表面有规定,其实内部一盘散沙的局面。企业自身对内部管理的不够重视,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很多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财务的控制,只要财务部门做好了,其他的就不是问题了,其实每个部门都应该参与其中。内部控制应从各个部门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的建立出能够坚持实行的制度。(二)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就化工企业而言,可能大多数的化工企业都有制定内部管理制度,但是为什么企业的内部人员管理还是那么乱呢?原因很简单,随着经济的增长,民营企业的增多,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对企业进行控制,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制度却还一直沿用老一套的思路,当然也就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由于化工企业的内部制度不够完整,不够健全等多种问题,导致了内部制度在实行的过程中无法落实。所以,只有不断的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调整,才能使企业内部更加规范化,保证企业在开展各种经营项目的时候,能够有计划的进行。(三)员工素质不高企业内部的员工素质不高,也给企业在管理方面造成不便。尤其是在一些化工企业中,化工的审计制度不够完善,审计人员的素质也不够高,不能很好的发挥审计人员的职责,不能有效的进行监督。

三、如何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

(一)明确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应该重视内部管理,企业领导应该从旧的观念中脱离出来,接受新的法律政策,制定出新的内部管理制度,由企业高层人员带头实行,并下达到各个部门。对内部控制意识进行弘扬教育,让员工明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使企业上下的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内部控制中。当然,企业也不能只局限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更应该看待其是否能够很好的实行下去。只有真正的意识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领导至员工都很好的实行内部控制制度,遵照制定出来的条例,才能促进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发展。(二)增加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企业内部通过对风险的评估,能够在企业面临危机时给出相应的策略。所以,当企业在进行项目的时候,各个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对那些高风险的区域,应该多次检查,并作出详细的应对策略,以备当危机到来时能够有备无患。总之,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应该全面贯彻落实到整个企业内部。在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测的时候,各部门应该从自身出发,全面权衡所在部门对企业的影响,或者对企业当下进行的经济项目的影响。从员工个人或者是部门角度出发,给出实质性的建议,分析出其存在的风险性,保证企业能够如期的完成目标。为了能够完成企业预期的目标,企业应该重视风险控制,拟定好内部管理的综合框架,灵活的运用风险控制的方法来减少风险的存在。对企业当前进行的经济项目及运营作出风险评估,对内部进行严格管理,和定期检查,找出内部管理中的不足,及时的发现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法,来保证企业能够按预期达到目标,同时又能对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提高。(三)提高员工素质,完善审计制度当企业有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应该认真执行和贯彻,并且由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督促企业员工遵守企业所制定的相关制度。所以,单单有了内部控制制度是不够的,还要提升企业审计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审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有效的进行监督和审核,才能真正发挥出审计部门的作用。企业内部还应该对审计部门制定出审计制度,审计人员必须履行审计制度,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监督,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总之,企业要想有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也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单凭企业自身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企业内部人员的积极配合。国家对企业内部的控制也是相当重视的,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给出了许多方向,和标准作为企业参照的目标。另外,企业自身还应加强内部学习,了解内部管理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明确规定好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动力,防范于未然,才能让企业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只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风险管理的技能,才能做出详细的风险评估,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使得民营企业走向成功。民营企业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更好的使企业更健康的持续发展下去,同时也避免了企业应内部的问题,造成“昙花一现”的现象。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为了加强对风险的预测,有效的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加强管理,及时的进行防范,确保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

作者:刘新 单位:青海盐湖海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第6篇

【关键词】 企业;内部审计决定;有效执行;制约因素;价值增值

近些年来,企业内部审计决定已经涉及到内部控制和业务操作的各个层面,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内部审计决定不能有效执行,极有可能产生审计风险或审计失败的隐患,从而对审计双方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立有效的审计决定执行机制,是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不容忽视和亟待研究解决的当务之急。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决定是审计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终体现,而内部审计决定的有效执行一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审计工作质量、影响审计公正执法的关键所在。制约内部审计决定有效执行的原因究竟何在?如何才能提高内部审计决定的有效执行率?通过多年内部审计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笔者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决定有效执行的制约因素

(一)重视审计过程,轻视审计决定利用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有自己严密的审计程序、操作规范和行为守则,对开展审计工作有一系列规范性的要求。但在现实工作中,审计人员往往只重视审计过程,轻视审计决定的利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审计决定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审计人员只重视项目的准备和现场工作,忽视项目审计结束后对被审计单位(部门)整改决定的督察、督办和责任追究,认为只提出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就已经完成审计目标任务,并不关心审计决定的利用,使处理决定的执行和整改要求的落实缺乏有效的监督,影响预期目的实现。二是整改或责任追究落实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存在一定的人情或隶属因素,使内审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和责任追究执行不到位,责任追究制度形同虚设,只要是被审计单位(部门)在限定期限内提交了整改报告,内审部门往往就认定已经整改,真正实施整改跟踪或审计回访的情况很少,很难验证整改情况的真实性和解决问题的彻底性。

(二)外因削弱了审计决定的利用价值

1.被审计单位原因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的表扬与肯定是非常乐意接受的,而对要查处和必须纠正的事项却难以从命,一拖再拖,悬而未决。一些被审计单位财经法纪观念淡薄,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清,对审计决定的强制性和自身违纪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内部审计是自己人,出了问题好说话,因此,缺乏执行审计决定的自觉性。有的被审计单位对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寻求种种开脱理由,在内部审计决定下达后拒不执行;还有的被审单位认为如果对前任遗留的坏账、报废存货等不良资产进行处理,就会影响当期经营指标,从而影响现任期内的业绩,导致缺乏有效执行内部审计决定的积极性。

2.内部各部门沟通不畅

由于内部审计所涉及的工作都是企业内部熟知的人和事,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以及不愿得罪人的思想,对于内部审计决定的有效执行也就流于形式。由于一些内部审计决定的执行,单靠某一部门去完成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大力协作配合,而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影响了内部审计决定的有效执行。

二、有效利用内部审计决定,实现审计价值增值

良好的审计环境决定了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内审工作的效率、效果,影响审计决定执行的优质化。内部审计决定有效执行既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更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环节。

(一)拓展审计决定,实现审计价值增值

内审部门应当倡导审计人员在完成规定任务后的创新创优活动,发掘基础素材,对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进行探索,延伸审计的触角,形成各种形式的审计决定,增加审计附加值。一是抓好审计决定的综合分析。首先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分析归纳出规律性的问题倾向;其次要提高分析的综合性,即将审计中查处的问题与各项内控制度的落实或当前企业关注的热点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归纳;再次要标本兼治,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不能就事论事,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跟踪审计决定的执行落实,切实实现审计监督确认和咨询作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规范、正本清源,体现审计成果,因此必须关注审计决定落实情况,坚持审计决定跟踪检查,将审计决定转化为“生产力”。

第7篇

关键词:全面预算;项目型;企业

信息化带来市场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也对企业对环境的快速反应和时间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作为相对独立的企业内部管理单元,可以增加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方式,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新型组织结构形式。

一、项目型企业的特点

(一)市场适应性强与松散管理的风险并存

项目型企业以项目管理为主体,由于各个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项目型企业可以在市场环境变化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经营范围内选择不同类型的项目以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赋予企业经营管理更大的灵活性。但如果企业对项目缺乏统一的战略管理,项目型企业有可能误入松散管理的误区。

(二)组织灵活性强与经营稳定的冲突并存

项目型企业在内部管理中多采用矩阵化管理,企业在职能型的组织机构中建立了柔性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矩阵结构中的人员可根据项目需要调配使用,组织管理灵活性强。但企业内部组织机构频繁变动对于企业稳定经营不利,实际应用中需要平衡组织灵活性和管理稳定性。(三)项目自治性强与资源约束的限制并存各个项目相对独立,具有自己特定的项目目标和项目周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主管理。但同时,项目也受到时间、人力、资金等各方面企业资源的约束,项目不能和企业发展相悖。通过企业特征分析,我们发现项目型企业在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临时性、松散性等内控管理的劣势,这些劣势恰恰与企业战略发展要求的长期性、可控制性、可预测性相冲突。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

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管理学学者戴维•奥利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一)战略规划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通过对企业未来重要战略指标的量化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在企业战略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预算指标对生产经营活动予以衡量,调整和分析差异,逐步引导企业实现远期目标。

(二)计划控制

全面预算以经营计划为基础,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的差异分析及考评对内部管理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其中,预算编制与企业经营计划相衔接,是计划控制的源头;预算执行以定量方式对预算目标进行分析、控制和调节,是计划控制的核心;预算考评通过预算执行数据将企业经营计划的实施结果转化为数量化和货币化的表现形式进行业绩考评,是计划控制的总结。

(三)整合协调

预算管理本身是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机制化的过程,是各单位的职能权利定量化的体现,是为实现整体利益目标进行的资源分配与责任定位,因此必须协调企业资源,使资源在各个部门、各个项目之间有序流动,使其具有良好的管理整体性和协调性。

(四)绩效考评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做到“横到边、纵到底”的绩效考评全覆盖,各级预算指标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管理层次人员都可制定相应的考评指标。

三、项目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可行性及相关建议

(一)企业全员参与,矩阵化考核,提高预算编制标准化

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全员参与的企业资源配置过程,是各级工作计划量化的过程。树立全员预算的概念能够促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准确,更好的实行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同时,项目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组织机构特点实行矩阵化预算考核设计,确保每一条预算脉络清晰可追溯,明确预算管理责任,业务单元对工作细化、分解、跟踪,深入落实预算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级或项目级的内部预算定额标准,实行有力的资源约束。

(二)企业总体预算运用弹性管理,利用滚动预算实施过程控制

企业总体预算的时间通常为12个月。设定企业总体预算目标应经过充分论证,可在预算周期中实行不多于1次的适时调整,增强预算目标的可执行性。企业总体预算制定时应考虑进行季度或月度分解,实行滚动预算控制,避免预算目标与预算执行脱节而丧失指导性。同时,滚动预算可及时调整企业资源配置,缓解企业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的矛盾,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

(三)零基预算为主,增量预算为辅

由于项目型企业以项目管理为主,项目的独特性决定了项目的资源需求在时间维度上变化较大,预算执行的历史数据可参考性有限。因此,采用零基预算,不拘泥于历史数据,能够全面评估项目的资源需求,调动各级预算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经济效益。增量预算在制定固定资产及其他可追溯性强的预算指标方面具有优势,是零基预算的有效补充。

(四)建立项目全周期预算管理体系

项目全周期预算管理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纵向延伸。项目型企业的年度预算与项目年度预算直接相关,而项目年度预算指标直接决定于项目全周期预算指标,因此,建立项目全周期预算管理体系是深入推进项目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项目型企业应在项目立项时开始项目全周期预算管理工作,建立标准化的项目预算管理流程,由企业内部预算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确定项目全周期预算管理目标及项目年度预算,为企业总体预算目标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四、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内涵丰富,对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项目型企业的特点,明确了项目型企业的内控管理需求,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论证了项目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可行性,并给出了相关建议,为项目型企业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工具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胡瑞华 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制造业;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应用;建议

一、影响管理会计在制造业企业应用效果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角度

1.经营决策者的态度。内部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即制造企业内部管理者对管理会计这一科学管理工具的认识及认可度,决策当局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其在企业中是否能够得到全面普遍的应用。除了高度认可之外,决策当局还需要对在哪些方面应用以及如何应用管理会计做出科学的决策,促使管理会计能够被真正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领域。例如对于一个生产性企业而言,经营决策者能够了解各个成本管理方法,并且对具体每一种管理方法的适用特点和利弊恰当把握,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充分提高企业成本利润率。若经营决策者本身并不了解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的各项方法,就不容易发现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成本节缩点,错过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机会。

2.制造企业内部信息技术水平及员工的专业技能。管理会计的最重要职能是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故必然需要一个较为健全高效的信息系统来实现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和反馈。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企业中传统生产型企业居多,传统制造业的劣势之一就是信息化发展程度较低,在设备、管理经验、应用技术等方面赶不上信息化发展的进度,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较为落后的信息传递与处理方式,在另一方面限制了其市场竞争能力的发展。同时将信息系统充分应用到市场分析中,能够更为高效地制定采购、生产、销售决策,从另一个角度提升经营效益。企业内部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决定管理会计在制造业企业内部使用的效率。在专业人员素质方面,如果企业领导的观念较为陈旧,就不愿意花费成本让员工吸收更多的专业化知识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得企业的财务人员长期从事简单的做账、编表等事务性工作,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附属职能,未发挥其战略决策作用。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要想在企业内部更好地展开,必然需要企业全面提升财会工作者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得管理会计能够具备更强的专用性。

(二)外部因素角度

1.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会直接影响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更是企业积极投入应用管理会计的内在驱动力,正是由于企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在竞争中必须要保持灵活的财务管理能力、生产管理能力等,管理会计涉及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领域,能够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市场经济体制直接影响整个经济大环境,决定着管理会计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例如不完善的经济金融体制和不完善的价格体制,都会严重影响管理会计的实际运用效果。

2.法律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作为现代化信息会计管理工具的典型代表,能够给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但是这个作用需要建立在信息真实有效的基础之上。通常,我们常见的外部审计能够对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合理性提供适当程度的第三方保证,大大加强了信息的可用性,但是管理会计通常面向的是企业内部管理,不用对外报告,故尽管管理会计也会受到法律约束的影响,但是并不像财务会计一样严格。较为宽松的外部法律环境,可能会影响管理会计在制造企业内部使用的真实效率,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在信息管理能力方面相对其他行业要更为传统一些,对于信息真实性的控制能力也较为薄弱,故外部法律环境在规范信息可靠性上的作用就愈发凸显。

二、管理会计在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

(一)运用作业成本法归集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作业成本法又叫ABC成本法,是管理会计工具的主要代表工具之一,通常被企业应用于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基本思路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指的是在成本分配过程中,基于资源耗用过程中的因果关系来进行成本分配,依照具体的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实际情况,将作业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给具体的成本对象。在制造业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如下:一方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运用有效的公式将成本归集到具体的作用中,通常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有些成本能够直接地计算归集,而有些成本则是间接产生的,很难用数量乘以单位消耗的简单公式进行归集,此时就需要引入“成本池”概念,将间接成本先进行集中归集,再根据产量或者作业时间来按比例进行归集,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中,规模越大,涉及到的间接成本越多,故成本核算的方法也越复杂。同时,制造业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归集成本时,可以适当地对成本中心(或作业对象)进行合并与拆分,提高成本归集的效率与准确性。另一方面,成本核算与归集过程中,应及时地对归集的过程进行监督控制,设定一定的预算标准,将预算标准与实际搜集的成本数据进行充分的比较,对于产生的不合理偏差,要及时进行纠正,检查是否是成本归集方法有误,做到正确有效地使用作业成本法对成本进行管理。

(二)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工具进行预算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全面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的又一重要运用领域,能够有助于企业实现全面战略转型升级、促进企业提高最终经营利润,并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指的是利用预算来向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单位分配各类财务与非财务资源,并且在分配过程中实行一定的分配、考核控制,有效地组织并且协调企业的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制造业企业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造业企业在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时期,往往会预先编制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制度条例,以期事先明确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规定。通常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会从内涵、目标、编制依据、执行步骤、报告形式以及具体的调控等几个方面来详细描述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预算管理制度更是涵盖到了包括资本运营、财务分析、资金运转、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领域,使各部门管理层能够预先做好资源分配计划,减少资源分配不合理可能带来的损耗,并且通过预算计划与实际情况跟进比较,能进一步控制资源的期后使用状况,使“成本最小、效益最大”成为可能。管理会计中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指导制造业企业有效地进行事先规划、事中执行和事后考核,对于提升企业总体的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管理会计在制造业企业应用的建议

(一)政府引导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凸显了法制经济的重要性,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必须要受到法律制度的规范。管理会计作为制造业企业进行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必须要在一个机会平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才能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政府作为市场的管理者,有责任与义务出台更为严格的经济法规制度,保证市场上的信息真实可靠。对于企业而言,要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规定,明晰产权,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得到顺利实施,同时,企业应当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为更好地应用管理会计制度做铺垫。

(二)企业自身应积极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员工专业素质

企业的领导层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会极大地影响其在企业中应用的普遍性。故企业内部有必要改善管理层陈旧的观念意识,减小管理会计在制造业企业内部实施的阻力。但是只有领导的重视还不够,企业必须拥有一支素养较高的专业团队,将管理会计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良好结合起来。这些负责执行管理会计制度的员工,不仅要对管理会计有着较为专业的认识与执行能力,同时也要对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相当地熟悉,例如在汽车制造企业中,应用管理会计需要汽车制造过程中各个流程的相互协作,只有明晰各个采购与生产流程的员工,才能将作业成本法等管理工具具体落实到实际生产中去,才能保证管理工具被应用于最能产生效益的流程中。除了领导与员工的专业素质外,企业还应注重内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完善,确保构建的信息化系统能够满足管理会计应用的需要,并且要注重信息监控与信息安全,提高所获得信息的可靠性,增强信息输出的准确性。

(三)在应用管理会计的同时,注重财务会计的应用功能

为了提高制造业企业内部使用管理会计的效率,在应用管理会计的同时,企业应同时注重财务会计工具的使用,例如在财务会计的日常核算中,可以适当使用变动成本法,使其工作结果能够更好地与管理会计工作进行衔接。所谓变动成本法指的是,在对产品成本进行计算归集的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作为前提,仅仅将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构成的内容,而将非生产成本或者是固定制造费用这些较难分配到单位产品上的成本归集为期间成本,然后再按照具体的贡献程度将期间成本归类到具体的成本对象,该方法可以提供每一种类产品的变动成本资料,进而为确定贡献毛利率提供计算基础,为管理会计中常见的量本利分析法和盈亏临界点分析法提供依据,也能够更加便利地与标准成本、责任会计和弹性预算等一系列成本控制方法直接结合,大大提高成本管理的在各个环节的控制与管理效率。

作者:丁亚男 单位: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小丽.我国制造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财经界,2015,(6).

第9篇

摘 要: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必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企业内部挖潜、不断自我完善的有效算途径,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已无法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为适应形势变化,国企内部审计工作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步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本文主要从国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和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出发,探讨国企实践中应把握的重点,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

一、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进行的评价,并通过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它是对企业生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有效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二、国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和必然性

(一)国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

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普遍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长期以来企业内审机构及人员在以查错防弊为目的财务收支审计中积累了丰富的审计经验。随着近年来《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的修订实施,也推动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其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都为国有企业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深入,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逐步转向集约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加注重资源利用效益与环境保护等。这迫使企业必须从内部挖潜,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满足企业发展变化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重心也必将逐渐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以促进企业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等方面转移。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自身的特点注定会成为实现企业内部挖潜、不断自我完善的有效算途径。

第10篇

近几年,我国经济呈现增长疲态,市场需求下滑,企业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规避内外部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趋向强化企业会计内控与风险管理,以有效地保障企业的平稳运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综合运用俨然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为了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与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两者的运用进行探讨、研究。企业会计内控不仅能够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控,同时,也能够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调整,是当下企业较为盛行的一种内部风险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会计内控,有助于企业协调解决内部管理矛盾。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指导企业对外部的风险作出识别、评估,还能够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控制措施,降低或转移风险。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作用,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应对内外部风险的一大主流。

二、企业会计内控以及风险管理概念

企业会计内控即是企业内部为了保证企业内部现金流的安全、利润目标的实现以及会计信息的精准,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施的旨在达成控制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方案以及相应控制程序。企业风险管理则是专注于研究企业在运行中风险发生可能性以及风险控制方案,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主要是由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预计会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衡量,然后据此对风险进行决策,确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控制程序。

三、企业应用企业会计内控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企业之间竞争持续加大。在此经济环境下,容易导致一个问题:企业对外关注度不断上升,而对内管理程度转而下降;这就难免使企业内部管理出现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管理漏洞积累,发展到最后,企业生存面临危急。综合分析我国企业在会计内控方面的应用,从而得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企业会计内控制度不够严谨

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就必须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由于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关系到企业内部财务目标、组织体系、流程梳理等多方面,多数企业受限于财务目标不明确、组织体系无法保障、管理流程不清晰、部门制衡失效等种种原因,会计内控制度不够严谨,执行不到位,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缺乏全面的认识以及系统观念。另外,在日常经营中,也容易发生一种现象:企业管理者在决策中超越了会计内控,使企业遭受财务损失。现今多数企业都有制定会计内控方案,但在制度的设定上还不够严谨,制度运行上甚至形同虚设。在这种不严谨的制度环境下,容易引起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影响公司整体经济效益[1]。

(二)企业在监管会计内控方面力度不够

企业建立了一套会计内控管理机制,并不必然地永葆不失;企业有必要针对会计内控在制度设计和运行上再建立一套相应的监督机制,以弥补会计内控相关方面的不足,减少企业的管理风险。建立会计内控管理机制的企业,由于职能重叠、专业缺乏、或者出于成本考量等因素,会计内控运行的监督机制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认可。而已建立监督机制的企业也还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监督机制与会计内控机制不相适应,难以弥补企业会计内控的不足;二是监督机制不严谨,监督机制的建立,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确立没有明显的漏洞,而部分企业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三)企业财会人员职业素养不够

在我国企业的管理中,对于财会人员的需求量很大,但现实却是国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建设不够重视,使得财会相关人员整体的职业素养不高。当下,部分企业在选择这一方面的从业人员时,对于人员的相关职业素养要求不高,持证即可上岗。这就使得相关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由于自身职业素养的原因,难以贯彻会计内控的精髓,无法有效执行会计内控要求,对业务的财务管控力有限,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水平。

四、企业会计内控与风险管理分析

企业会计内控是应对企业内部风险的措施,而风险管理则是应对企业外部风险措施,两者目的相同,都是为了降低企业的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两者可以等同。为了更好地对企业会计内控与风险管理进行了解,将从二者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出发,对二者进行简要分析。首先是共同点,二者对于企业的运营都有促进作用,具体如下:

(一)保障企业可持续性经营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中会面临许多的波折、风险,所有的过程都并非一帆风顺,这就使得企业可持续性经营尤为宝贵。风险管理通过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和规划,降低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的概率,并依据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分析、诊断,得出有效方案,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性经营。而企业内控则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组织和流程进行管理,形成良好的运行模式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二)有助于适应经济市场

风险经营可以及时的反应经济市场的现状,将经济市场的变化一一呈现,这就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适应经济市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至于企业内控则是加强企业经济安全措施,对企业财产做出精确评估,进而在经济市场形成良好的优势。

(三)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风险经营有效的降低了企业亏损度,通过实际市场调查,数据收集、资料分析、以及科学决策,就能够很好地反映市场,有利于企业作出适应市场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控也可以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做出一些贡献,对企业整体运营做出质量的改观,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二者的目标相同,但是具体的实施方案不同,这就是二者本质的区别。除此之外,二者还有的不同点就是企业会计内控主要是对企业内部风险防范,以提前做些预备措施,支持决策,并不能够将风险化解或是转移。风险管理则是通过一系列的环节来应对企业外部的风险,可以对风险进行评估、识别、检测以及应对。

五、针对会计内控以及风险管理提出的建议

(一)完善会计内控以及风险管理机制

会计内控机制必须保证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相适应,保证机制的公平、公正、均衡,对细节进行详细解析以及一些漏洞作出修改,除此之外,还要保障该机制的明确落实。风险管理机制必须保证针对经济市场,具有可变性。经济市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大影响因素,或大或小的风险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必须制定出一套切合经济市场,并且可以依据经济市场的变化可做出调整的风险管理机制。

(二)加强的会计内控以及风险管理监督力度

监督是确保这两种机制贯彻落实的重点,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监督力度。一方面建议从组织保障出发,也就是要单独设立一个管理部门,主管这两种机制的落实程度,以免出现相关人员涉嫌干扰;另一方面则是从监督机制来讲,必须设立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明令要求员工以及管理者按照这两种机制执行[2]。

(三)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建设,优秀的人才都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建议企业在招揽该方面的从业人员时,多关注人员的在会计内控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不仅是一个员工能否出色完成任务的评定标准,还是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性发展条件的内在因素。企业应不拘于从内部挖掘该方面的人才,并对该方面的人员进行培训,以期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六、结束语

风险在企业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面对风险,企业真正需要做的是加强会计内控以及风险管理机制的落实力度,强大自身,以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化危为机,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吴绍仁 单位: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 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一、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

    1.复杂性。由于中小企业涉及的行业多样化以及规模大小不一,其内部审计没有统一规范的格式,可能导致审计工作内容比较复杂,范围较广。

    2.内向性和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及控制,从而调整管理内部经济关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只属于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3.广泛性。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既包括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也包括现代的经济效益审计。既可进行事后审计,又可进行事前审计;基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监督的需要,其审计工作可以控制并影响整个企业的职能部门发展。

    4.针对性和及时性。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内部审计机构能够针对企业出现的问题和状况及时、有效地了解并分析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能够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由于中小企业规模相对来说不大,企业管理者负责企业内部的H常事务,其主观性较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主要由企业管理者来提出并决策。所以,不同的企业,审计工作的深入程度不同,有的企业甚至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必须性,形同虚设,没有将内部审计工作真正深入到企业管理中去,阻碍企业发展。

    2.内部审计定位不明确,独立性差。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特征,独立性的大小决定了审计职能发挥作用范围和效果。中小企业的特殊经营模式决定了其内部审计,其机构设置及其他事项安排都由企业管理者来决定,这就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方向和重点,而普通的企业员工往往受制于他们的管制,严重损害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降低了审计效果和效率。

    3.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通过有效的事前工作,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而中小企业里的审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审计学习和研究,甚至不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难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这就使得审计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和信心,很难将工作做好,也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4.审计范围窄,审计手段落后。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只是停留在单纯的财务审计,即对企业资产、成本费用、损益的真实性的审计查证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企业的规模、经营环境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适应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如何防范经营和投资风险,如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等成为企业比较关注的话题,也是企业能否立足于同行业前列的关键所在。所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必须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投资决策审计、管理效益审计等方向发展。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明确企业内部审计性质,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要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切实、有效地完成,并通过此项工作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大变化,就必须合理配置审计机构,明确机构内各项职责的分配制度,制度规范化,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就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设置而言,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以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存在业务指导关系。这样,内部审计机构相关的业务情况直接报告给审计委员会,行政上的事务直接汇报给经理层。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内部没有设置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就可以直接向董事会(或股东会)报告,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2.扩大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及作用。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审查,审计的对象针对的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等资料。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大多采用会计电算化方式进行财务管理,账面资料上的错误弊端会越来越少,审计工作就会显得不容易入手。所以,审计人员就必须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移到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上来,不能局限于财务领域的审查,而是要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也应该相应转换工作角色,从以前的监督、检查工作角色向协助和服务的上作角色转变,这样有利于企业内部职能工作的相互协调配合,也可以促进各部门沟通交流,有利于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拓宽其职能空间。

第12篇

[关键词] 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提升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42

[中图分类号] F27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080- 02

0 前 言

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指的是在确保企业行政管理活动目标科学正确,同时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企业行政系统执行企业各项战略决策的实际效果和具体情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可以说是判定行政部门与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实际效果的标准,直接体现在企业行政部门与行政管理人员的具体活动中。

1 改善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改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站在发展的眼光来看,要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借助于行政管理来确保相关管理制度的落实,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行政管理工作的内涵在于凭借对企业内部资源的科学利用,对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帮助企业获得最大效益。从另外的眼光来看,行政管理也是一种企业文化,可以有效的激发企业内部职工以最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到自身工作中来,能够很好的促进企业高效运转[1]。

另一方面,改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可以确保企业内部管理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行政管理在企业内部的作用主要介于管理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这是企业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管理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应当有一个传达介质,行政管理部门恰恰是企业内部这两部分的相互传达中介,在管理决策层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实际方案制定完成后,行政管理部门便把相应的工作指令传递给执行层,之后对执行部门的实际执行状况予以监管,同时将相关信息传递到决策层,当这样的管理模式慢慢固定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也能够得以更加规范。

2 改善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2.1 合理运用奖罚战略

企业奖惩机制应当从经济层面着手,按照职工的具体绩效来给予相对应的薪酬,针对职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可相应的进行经济处罚,把经济效益和职工的实际工作绩效联系起来,在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还能够让其感受到自身利益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让其以最大的主动性投入到工作中来。与此同时,精神层面的激励措施也非常关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合理的给职工精神激励,针对工作贡献突出的职工予以通报表扬,树立典型模范,激发它们的工作热情和动力,让职工能够将自身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出来。奖惩机制是一项实用性相对较强的办法,科学地将其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以及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2.2 坚持科学管理方法

为确保企业职工工作绩效能够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企业应当转变过去行政管理工作的僵局,引入绩效考核、目标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方法。在过去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一般来说更加强调行政命令的绦校却忽略了怎样挖掘出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造成了职工在执行行政决策的过程中缺乏动力,导致行政管理工作效率降低。对此问题,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绩效考核制度,另外进一步健全绩效考核标准,给企业职工提供一个更加开放与公平的竞争平台,进而尽可能的激发出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企业高效运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借助于现代化的企业内部管理手段,不但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实际的运行管理工作效率,另外还能够有效的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2.3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持续提升,关键在于增强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所以,企业应当努力强化针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活动,持续提升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积累,让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得以提升。一是企业必须要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教育活动,让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积累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二是需要强化对其实施绩效考核,考核不通过的管理工作人员应当给予批评处罚,帮助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主动树立责任意识;三是应当推选出一批优秀的行政管理模范代表,给予其更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起到带头促进作用,不断激发其他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

2.4 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企业行政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能够有效的改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企业必须要对行政管理制度予以完善,借助于公章制度和硬性规定的方式来推进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如应当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执行部门的岗位责任制、工作规范管理制度并确保其贯彻落实。通过相应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确保行政管理部门各项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开展,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这种硬性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保证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的严谨性,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进而实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

3 结 语

总之,行政管理效率会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会对企业内部运行管理的各项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在实践中,必须要尽量的借助于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手段,紧密结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与特点,考虑到各方面因素,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持续增强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