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点

时间:2024-01-04 16:38: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点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发展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依靠专业的建筑工程技术和不断发展进步的专业技术手段,才能为这一行业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下面本文对建筑工程技术的主要特点进行相关论述,并借此展望一下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1 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1.1 覆盖面广泛

建筑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土建、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电梯和消防四个方面。每个部分又都包含若干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对这一系列技术的掌握,在初学阶段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学校开设的相关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识图与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土木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广联达、建筑CAD 资料员专业管理实务等等。专业的技术人员除了需要熟练掌握这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对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一些边缘学科有所了解,例如建筑材料学、经济管理学等等,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的总体设计所需的所有技术有所掌握,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的进行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实际运作中还需要使用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以便对于所做的设计、施工过程的具体情况有所掌握,根据实际来作出相应调整和规划,使建筑施工过程能够更加合理和完善。

1.2 专业性较强

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手段,所有的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培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当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在实践练习时能够对所需的具体技术做出专业、准确的判断。建筑工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这些都不是外行人员可以轻易操作的。建筑工程技术由于涵盖领域非常广泛,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由基础到高端逐步掌握各种工程技术,从而实现自身工作能力的完善和提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所需要的从业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达到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标准要求。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所需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也越来越趋向于复合型人才,即除了拥有本专业所需的各种技术水平并能够解决专业性的技术问题外,还要能够应对各种技术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其他难题。

1.3 知识型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这一行业的职业标准应该归纳为知识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需要接受高等专业教育,并获得相关专业的从业技能证书,才能有资格在这一行业工作。对这一行业所需技术的掌握,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才能深刻理解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涵,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国际领先的技术手段,工作人员更应该能够准确理解各种外语文献或说明书中所提到的各种操作技巧,以实现参考借鉴的目的。

随着现代沟通手段不断发展,远程通信也逐渐进入建筑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于计算机知识也应该有所掌握,以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的现代化操作,从而使工作能够高效、快捷的完成。

1.4 更新速度较快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和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联系不断紧密,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不断的吸收到先进国家的高端技术手段,并引进了许多非常先进的设备、仪器,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发展速度大大提高,技术更新换代也有了质的飞跃。随着我国相关专业人才的不断优化,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会更加显著。

2 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首先,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会使这一专业的教学成果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导致优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非常的稀缺,在就业市场上,这一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开展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动力,高校做好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使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加稳固的地位。

其次,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会向复合型人才发展过渡。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以及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标准的不断提高,促使相关专业的人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积极展开对管理学、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的涉猎和学习,以提高自身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这种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会成为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趋势。

最后,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会逐渐向国际水平靠近。我国建筑行业近年来在行业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建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我国建筑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一些地标性建筑的建成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借鉴和参考,我国建筑行业在自身的技术水平上会有更大的提高,特别是向着国际化水准迈进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3 结论

建筑工程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有其自身的应用特点和发展方向。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如何采取相应的建筑工程技术,需要针对各种技术的特点来选择其具体应用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各种建筑工程技术的优势,来促进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从建筑工程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展开论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相关探讨。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自身发展中,会继续将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凸显出来,通过行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业内良性竞争机制,会使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建筑工程技术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通过高校对这一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和建筑工程技术自身发展的不断完善,这一行业在未来能够在更广泛的空间里促进建筑施工领域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张苏俊,王昕明,赵志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设想[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0,(02).

[2]姚艳红,赵冬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5).

[3]陈贤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Z1).

第2篇

关键词:特点人员要求质量管理

一、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的特点

建筑工程技术档案不同于普通的档案,属于科技档案,它的特点主要有:专业性、成套性、阶段性、更改性、纪实性。

专业性

建筑工程技术档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是由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燃气等各专业的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合作设计的产物。因此,建筑工程的技术档案在分类、编目等工作时,都要考虑到技术档案的专业性,以及各专业间相互联系的特点。不同专业的技术档案不能混淆在一起,在分类时要考虑档案所属专业。

成套性

由于建筑工程设计活动的特征决定了它的成套性。建筑工程的技术档案按照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把它们组成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其中每一页文字、每一张图纸都是该工程档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就是它的成套性。建筑工程的技术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管理工作,都为这种成套性的特点所制约。

阶段性

建筑工程技术档案记录了建筑工程项目从“酝酿――设计――施工――建成”,一个复杂的、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像等各种载体的工程档案资料,其中包括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依据的前期批文、勘察测绘文件、设计文件(各设计周期的文件即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图的设计),竣工验收文件等内容。各不同的设计阶段之间,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又有明显的阶段之分。因此,每个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分别组成各自的有机整体,决定了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阶段性。 前一阶段的设计工作没有完成,无法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

更改性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有设计初期意想不到的突况,会有甲方的临时变更要求,会有新的法规、标准的要求,会有施工图审查机构的要求,会有设计不完善的地方……这些情况需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原设计进行更改。这些修改是不可避免的。

纪实性

档案资料真实记录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活动,保存了这些设计信息资源,并作为设计成品可追溯的依据,对于设计单位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认真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管理人员要求

档案工作人员要熟悉、掌握、领会国家及地方性法律,做好建章立制工作、规范管理。工作中要做好建筑工程技术档案各阶段的收集、整理、保存过程。保存就是为了利用,也就是它的社会性。

档案管理人员要忠于职守,遵守档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不断完善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的归档,做好档案的分类、编目、保管、借阅、利用、鉴定、统计、保密等各项制度。

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有档案管理者应具备基本的档案管理能力,还应具备一些建筑工程设计各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设计周期,能识别各专业的图纸、文件。档案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管理的业务水平,这样管理起来才会更加有条理。

每个建筑工程设计形成的技术档案,都是一个独立的档案,具有唯一性。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形成的图纸、文件必然具有数量大、信息量大、不断递增的特点。所以,在管理上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有服务意识,又要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同计算机技术人员协同配合,运用档案信息化系统,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优势,减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也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有信息加工处理方面的技术。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成为具有多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三、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加入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档案是直接记述和反应设计活动的文件材料,是工程设计、业务建设成果的真实记录,是工程设计的重要信息资源。为了避免知识产权的流失,满足工程设计文件、资料可追溯性的要求,保证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的有效性,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应加入质量管理,使其管理更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档案的技术效用和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项目从设计开始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问题,要杜绝发生档案的丢失、遗漏,保障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健康、协调、有序地发展。将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纳入质量管理范畴,运用质量管理,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的绝对安全。

建筑工程技术档案工作的性质:

第一、它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既表现在建筑工程技术档案本身是一项专业技术的记录和一项技术活动的产物,同时还表现在建筑工程技术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

第二、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是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工具,科学地管理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做好档案的利用工作,进一步发挥档案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科技档案的质量,质量、效率是我们在管理科技档案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引进全面质量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提供利用等环节中,必须把科技档案的质量管理要求贯穿于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同时要研究那些影响档案质量的因素,并探讨如何来控制它们,这就要求抓好各个环节、各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积累的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的质量好坏,控制了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档案质量是档案的生命线,档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效用。我们每个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必须树立档案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使档案质量不断提高。

四、建筑工程档案的利用

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直接手段,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管理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要加强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就必须加强档案基础管理。档案管理员除了在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方面下功夫外,还应着重做好档案的编目、检索工作,建立健全检索档案管理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及时、系统、完整地提供满足档案利用工作的需要。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控制要点;优化措施

从现实角度出发,相应建筑企业加强工程技术管理,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工程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还能够有效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此期间应明确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其本身是在遵守国家一级建筑行业标准基础上,尽可能利用先进管理方法和技巧来提升相应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的一种技术方法,施工期间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规范和技术应用秩序,来最大限度保障施工的顺利开展进行,是工程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展现。

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作用

1.1促进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对相应企业经济效益有一定促进作用,技术管理质量决定了企业发展效益,技术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在整个工程施工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技术进行一定改进完善,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进行,实现工程施工质量达到预期同时,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以此最大限度提升相应企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当前建筑工程所必须具备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也必须要以技术管理做为依据才能实现,因此七度相应施工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1.2规范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建筑工程技术其所包含内容相对较为专业完善,且其本身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多元性,能够确保技术管理内容与工程项目其他方面管理内容做有效的衔接设置,以此使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流畅性得到有效体现。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建筑施工由于其类型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整个施工作业复杂性、交叉性、受天气影响相对较大等特点较为明显,而工程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对其整个施工流程做专业有序设定,最大限度降低施工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的问题,在工程质量达到预期要求同时,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能够在规定施工期限内顺利完成。

1.3增强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得整个建筑工程结构和工程规模得到全面提升,这也使得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和应更加频繁,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则可以有效的针对相关新型技术工艺等制定合理指标和科学组织规范,确保整个施工生产期间所用新技术效能充分得到发挥,以此全面增强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使其可以高质量的完成相应施工任务。

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存在问题

通过上文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作用分析,可以看出其对我国建筑行业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但在实际实施期间其所存在问题也相对较为明显,这些问题主要是以工程整体管理机制不完善、技术管理监督工作不达标、相应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足来体现。

2.1工程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存在问题中,工程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较为明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建筑工程企业数量逐年增多,企业规模大小的多样性也更加明显,各企业之间整体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差异性较大,无论是对技术管理软件配置和硬件配置上都无法体现出同步统一性。而建筑工程管理组织体系,主要是以总承包体制来体现,其在实际运用期间统一规范性本就相对较差,技术管理本身专业性又相对较强,导致整个技术管理与工程管理组织体系脱节的现象,技术管理内容无法与工程整体管理机制形成有效衔接,造成相应技术管理效果不能达到预期,这便导致整个工程建筑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相应企业经济效益受损的状况发生。

2.2技术管理监督工作不达标

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期间,技术管理监督工作不达标也是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近年来建筑企业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其在监管工作期间必须进行针对性的方案设定,以此使技术管理效率能够完全达到工程施工标准。但结合实际来看我国当前大部分建筑工程企业对技术管理监管工作仍然停留在以往较为传统的层面,整个管理监督针对性和专业性无法体现,甚至部分监督环节都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严重影响相应工程进程。

2.3相应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相应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也是当前建工程技术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比如在具体工程期间,往往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如果未能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处理,便会对整个施工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但大部分施工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基本都未能对此类问题做到实时有效的处理,造成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受损。总体来看建筑工程本身作为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整个施工过程参与人员极多,施工难度也相对较大,如果不能及时对其所出现及时问题进行实时处理,则肯定会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进度。相应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不足则是导致整个工程技术管理问题无法得到实时有效解决的关键,其无法严格遵循施工规范章程等行为,使得相应工程施工期间所出现返工概率进一步上升,严重损害施工方经济效益。

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

3.1促进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结合上文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作用以及其在实际实施期间所存在问题,对其控制要点做好合理把控,建立专业合理的优化措施,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效果得以充分展现。这个过程中先要从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入手,注重技术管理职责的明确性;相应施工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各项人员责任制和技术管理机构,确保各级人员管理职责的清晰体现,严格约束行业技术水平规范,此期间施工方应做好技术交流组织培训工作,确保相应人员能够学到较为先进的技术,以此使相应人员自身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对安全施工理念进行实时引入,对现场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建筑工程质量达标前提下,降低工程施工隐患。

3.2完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机制

明确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机制的完善是工程施工管理效果能够完全发挥的必要条件,其也是提升整个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要素。这个过程中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机制完善工作,主要按照其技术管理流程进行相应作业;如下图所示。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必须对建筑工程设计图及相关快审制度做全面分析掌握,与相关设计人员进行实时的交流沟通,明确设计目标后依据相关工程编制设计针对性的施工流程,并根据施工环节工序配备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人员技术培训使其能够按照正确规范的施工方法进行相应作业,部分大型机械操作必须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相应作业,规避因操作不当所带来安全风险。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工程验收期间必须对工程作全面核审,注重隐蔽工程的实时校核;以此使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对工程资料进行全面的技术管理,明确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是施工期间形成技术性和管理性的关键文件,同时也是施工全过程的实时记录。对特殊工程及隐蔽工程技术交底,应从质量角度出发,注重建筑材料方面具体要求、基础施工技术要求等,加强对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的全程管理,技术交底必须突出全面性;以此使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完善性充分得以展现[1]。

3.3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控制

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控制,对其各环节技术管理要点进行分析,构建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从建筑工程准备环节开始,相应施工方必须按照工程实际情况设计制定专业合理的工程施工制度和施工所需机械,注重工程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在施工期间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规范标准,管理监督相应施工作业,确保施工质量达到工程预期要求。这个过程中施工方对相应施工人员做好相应技术培训工作,使其能够在施工中正确使用施工技术,按照工程施工质量要求做好严格施工环节审查工作。在建筑工程竣工环节,必须在施工管理中认真仔细核对施工数据,工程验收严格按照相应规范要求开展进行,及时对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方案设置,避免后续出现经济纠纷情况,以此使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方经济效益得到有效保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分析,可以看出在实际实施期间必须从促进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完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机制、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控制方面入手,才能保障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作用价值充分得到发挥。

第4篇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三年的高职教育,学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这个根本目的,关键就是看有没有达到上述的培养目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岗位技能要求为主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就需要在实践教学方面有所改革和突破。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结合理论教学进行,任课老师在讲完理论课后,带领学生到实训场地或校外施工现场等参观实习。但由于受到学校硬件设施和实训场地的限制,往往出现一个任课老师带领几十个学生围绕一台设备进行实践教学的现象,致使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另外,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兴趣不高,有的在实训操作时只是看,不愿意动手;有的每次上实训课就溜走。教师考核学生实践操作,不够严格,没有一定的标准要求,学生容易过关。校内实训基地太少,并过于简陋,导致部分实践课不能正常进行;同时鉴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困难较多,学生很少到施工生产一线去。

2我院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1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能力培养为主,使毕业生能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实际中担当技术方面的组织者和带头人。为实现这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院从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入手,以学导干,以干促学,建立一个立足于专科层次人才培养要求和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描述“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岗位主要在土建施工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技术资料及工程造价等业务工作。主要岗位是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检测实验员,相关岗位是造价员、建筑工程现场监理员。”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在建筑生产一线从事基层技术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目前,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三年总计安排3963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735个学时,实践教学2228个学时(包括校外企业实践和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主要环节包括:专业认知、建筑材料检测与管理集中授课、房屋构造集中授课、建筑识图集中授课、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集中授课、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集中授课、建筑工程计量与结算集中授课、建筑施工基本技能训练、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等。

专业认知主要是指大一新生对建筑相关内容的认知性实习,主要形式包括:实训室相关结构构件的认知和施工现场总体认知等。企业实践主要是根据工学交替需要,按照课程安排,学生深入施工一线从事基础工程、砌体结构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楼地面工程、屋面工程、脚手架工程与垂直运输等所涉及的工种进行综合实践。顶岗实习主要是综合学生在校所学主要内容,让学生深入施工一线从事建筑施工各工种实践。

2.3调整课程设置,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共分为职业基础课程、职业岗位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等部分,结合建筑行业实际情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内容中职业基础课程以《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房屋构造》为主;职业岗位课程以《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轻钢结构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楼地面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为主;职业拓展课程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建筑法规》、《建筑工程经济》、《建筑节能技术》为主。

2.4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图片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做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方式,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演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增加学生的施工经验。

2.5加强实践课的考核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上,采用多种形式,合理分配考核权重。首先是技能考核,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操作技能至关重要,每讲一次实践课之后就进行相关技能的考核。其次是成果展示评比,如普通砖砌筑实践课中即要考核砌筑的操作技能,更要考核砌体工程质量。在综合成绩评定中提高实践课考核成绩的比例,按理论课考核、实践课考核、平时成绩各占总成绩30%、50%、20%的比例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分,改变了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

第5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特征

1引言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女性毕业生在就业时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由于行业性质、现场环境、安全因素等,用人单位一直不愿意接收女性毕业生就业,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女性毕业生目前的状况值得关注。在调查近四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特征,希望能够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学生的培养和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2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见表1所示。由表1可见,女性毕业生在“房地产/建筑”行业就业的占比达到了80.70%的绝对多数,其他行业就业的占比不足20%。女性毕业生虽然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就业处于弱势地位,但进入“房地产/建筑”行业的比例却不少,这是由于女性毕业生在就业心态上挑剔性差,初始就业要求不高。

3就业专业对口情况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情况见表2所示。由表2可知,完全对口和比较对口累计占比达到了80.70%,与进入“房地产/建筑”行业的占比一致。不太对口和不对口的累计占比不足20%。这说明进入房“地产/建筑”行业的女性毕业生基本上依然从事着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4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见表3所示。由表3可知,约2/3的女性毕业生进入了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占比约1/4,国有和私营企业累计占比达到了85.96%。今后,还应引导学生到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就业。

5工资收入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工资收入情况见表4所示。由表4可知,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数占比约1/3,比例比较高。2000-3000元和3000-4000元的占比均为24.56%,约为1/4,4000元以上月收入的占比为19.30%,约为1/5。可见,结合目前行业工资情况,女性毕业生的工资收入不高,且低收入的占比较大,这与当前就业压力较大、女性毕业生的发展空间小及自身对待遇要求不高有一定关系。

6就业满意情况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女性毕业生就业满意情况分布见表5所示。由表5可知,女性毕业生的就业满意程度为满意的占比有43.86%。不满意的原因中工作环境差和发展空间小两项因素的占比都达到了10%以上,其他情况均不足10%。由此可见,女性毕业生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发展空间较小,不少女性毕业生感觉土建行业的工作环境不太适宜女性在现场工作。薪资较差的占比只有5.26%,但女性毕业生低收入人数占比较大,约为1/3,可见女性毕业生普遍对目前的工资待遇还能接受,这也是受女性就业现状的影响。

7结论与建议

第6篇

Abstract: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es operating post as the guide, cultivates high-skilled talents faced enterprise. Through the survey, it find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combined with higher vocational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t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which takes operating post as the guidance can frame the integrated system of "one main line, three big modules, five combinations".

关键词: 工作岗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Key words: operating post;vocational education;talent training;curriculum system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227-02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工作岗位为导向,根据市场发展规律及岗位供求状况培养面向基层,面向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1],其最大特点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模式、教学模式等方面与普通本科教育存在很大的不同。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根据社会需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体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2],从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专业方向的多样化设置、专业课程的建设等方面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一条途径。

1 课程体系重建的意义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走过了10余年的历史,在不断的探索与调整中,“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成为高职农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为主动适应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促进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制定了“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将重点建设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的建筑工程类专业群,以核心专业为骨干,以核心课程群和技能群为基础,将教学与岗位需求相结合,进而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

2 专业的现状分析

2.1 行业现状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消费结构方面,建筑业是急需发展的产业;②城市化进程方面,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对住宅的需求量逐渐增大。

2.2 专业岗位分析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到最后的施工验收等都贯穿着建筑工程专业,可以说建筑工程专业涉及的工作岗位较多。目前与建筑专业相关的有建筑设计、房地产和建筑施工三个主要支柱,在这三个支柱中,又分布着不同的岗位。如图1所示。

2.3 专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①课程体系覆盖面太广,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重点的课程内容和培养技能,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②课程开发过程中,侧重教学层面,没有重视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活动比较盲目,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课程设置沿袭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先理论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理论教学方式比较呆板,实践教学手段陈旧,与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相脱节。④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企业没有提供专门的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前,学校受实训场地、实训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学生不能在学校完成全部的综合训练,另外,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学校经费的不足,尤其是缺乏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变得不现实。各省市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不同、建筑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建筑企业管理方法不同,很难在学校以真实的情境进行教学与训练[3]。

3 专业课程体系重新构建的内容

课程体系构架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能力结构的合理性和实现程度[4]。

3.1 一条主线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以建筑工程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图2所示。

3.2 三大模块 通常情况下,基本素质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共同构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无论在能力发展,还是职业生涯,都是设置职业教育课程的重点。因此,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进行调整,使之逐渐变为基本素质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能力拓展课程模块三大体系[5]。如图3所示。

3.3 五个结合 根据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加强与企业、行业专家、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依据建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在设置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培养目标设置情境教学知识点,将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和能力培养相结合[6]。

3.3.1 在建筑施工识图与绘制能力培养环节中,学生需完成建筑总平面图及总说明识读、建筑平立剖和详图的识读等建筑施工图审查,结构施工图审查(包括结构总说明识读、基础图、柱(墙)和梁板平法图、结构详图的识读)以及图纸会审(图纸会审目的、内容、程序和图纸会审纪要编制)等任务。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将专业课程建筑结构与构造、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CAD,建筑概论等课程内容进行融合。

3.3.2 在施工测量能力培养环节中,要求学生掌握常规测量仪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检验校正方法;能使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复测与加密,培养学生进行测量数据的计算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将专业课程建筑工程测量、建筑识图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3.3.3 在施工方案编制能力培养环节中,根据现行的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学生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从总体方案认知(熟悉施工图、学习规范与标准、材料和设备的选择等)、编制和实施具体方案、处理质量安全事故等方面,编制完成基坑支护与降水、开挖土方、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起重吊装工程、建筑节能等的施工方案。此环节中加大建筑施工技术的课时量,同时引入大量的典型案例,对学生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进行培养[7-9]。

3.3.4 在工程资料管理能力培养环节中,主要对工程资料的原始收集、整理、编制、移交和归档进行讲解。涉及到参与建设的各方(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供应单位、质量监督站等)。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将专业课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监理概论等课程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清楚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测试结果的原始记录是通过建筑工程资料来反映的,同时也客观见证了工程质量。

3.3.5 在施工项目管理能力培养环节中,要求学生掌握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和组织。从审批项目、建立项目经理部、编制标前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情况、施工安全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成本控制到项目竣工验收与移交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实际工程的运作与管理方式。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将专业课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工程概预算、建设工程质量验收、建设工程安全控制等专业课分模块,按照岗位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增加对岗位的认同感[10]。

4 结束语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为导向,以企业为根本,以职业素质为核心,制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符合用人单位需求,最终达到学生就业率和对口率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俊,吴珂.基于工作岗位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J].教学研究,2010(10).

[2]唐钱龙,李玮.基于项目导向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2010(1).

[3]沙玲,陆生发.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务环节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4]叶玲莉,陈松雪.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0(17):20-22.

[5]孙家国,谷艳玲,靳鹏.对建筑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0(12):203-204.

[6]毛桂平,周任,张一非等.高职建筑工程“全过程”实践课程教学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121-122.

[7]张素娟,陈荣荣.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基于企业岗位分工的单元式课程设置方案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6):148-150.

[8]张立.建立适合企业工作岗位的考核评价体系[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36-38.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重要性;管理措施

0.前言

施工技术是促使建筑企业发展的核心条件,因此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当代施工建筑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只有结合施工企业管理,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提高施工企业的现代化技术水平。

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包含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在建筑施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管理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施工操作、质量检测、竣工验收等一系列技术活动进行管理。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施工成本与企业效益有直接地影响。现代建筑风格各种各样,建筑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天气气候变化、建筑规模大小等因素都会对工程的进度有一定的影响。施工企业通过有效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能够实现施工现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有效展开施工现场的工作,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确保工期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成本三者的和谐统一,项目管理部一定要不断强化工程技术管理。另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各种新型材料与施工技术,运用这些新材料与新技术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性

2.1建筑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土建、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电梯和消防四个方面

每个部分又都包含若干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专业的技术人员除了需要熟练掌握这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对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一些边缘学科有所了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实际运作中还需要使用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以便对所做的设计、施工过程的具体情况有所掌握,根据实际来作出相应调整和规划,使建筑施工过程能够更加合理和完善。

2.2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手段

所有的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培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当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在实践练习时能够对所需的具体技术做出专业、准确的判断。建筑工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这些都不是外行人员可以轻易操作的。建筑工程技术由于涵盖领域非常广泛,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由基础到高端逐步掌握各种工程技术,从而实现自身工作能力的完善和提高。

3.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措施

3.1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

技术组织机构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机构,要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首先是以法治企,强化落实,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其次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

3.2运用现代的工程技术管理理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只有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领先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只有加强工程技术管理,提高工程技术管理水平,才能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工程质量是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手段。因此,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对各项工程技术管理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这就需要统筹协调,抓住管理工作的重点,注意管理工作细节方面的问题,切实提高工程技术管理的整体水平。

3.3做好技术投入工作

技术投入是施工阶段的人力基础保证、技术资金的支持、基础设备设施等的投入工作。在技术人力方面,施工企业应当拥有一批文化程度、技能素质、专业技术水准较高的工程技术管理人才和综合实力较强的施工队伍;企业要为技术管理和技术开发设立专项资金,技术管理资金占企业管理费用的比例,各个企业有所不同,企业应按技术工作计划,结合企业实际,予以计列,不可遗漏;在基础设备设施方面,还要完善各建筑实验室、技术资料室等,配备完整的技术规范、章程、标准、技术参考阅资料及工程应用类软件等。另外,要加强对建筑装饰材料的科学控制,尤其是一些对放射性材料,如甲醛、氮、苯、氡等有害物质或气体的控制,也就是说,现代建筑工程产品,不仅要保质保量,还要做民心工程、绿色工程,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

3.4工程技术管理的信息化

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工程管理也应用了计算机管理技术。所以,工程技术管理也应提高工程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质量。这些年来,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比如运用网络管理技术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术管理水平,从而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企业投资效益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5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科技在飞速的发展,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层出不穷,它运用于各个领域中,对于建筑产业来讲更是如此。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才可以建设出更为美好的建筑,建筑产业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借鉴外国的技术,以及优秀建筑企业的特点不断地完善自己,开拓创新。对于建筑中遇见的难度大、施工复杂等等情况,我们必须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去开发去研究,对于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积极管理和调控,企业还应该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去改革和创新企业之前的技术。

3.6加强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针对的是建筑工程的科学检测与评定。工程质量的检测与评定指的是通过某种方法或者手段,检测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中的质量特征和特性等,并把检测所得到的结果与规范的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工程质量作出判断,判断其是否合格。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①度量,也就是借助计算机开展测试与测量;②比较,就是把度量结构与质量标准对比分析;③判断,就是根据对比所得到的结论,判定工程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④处理,也就是工程是否可以通过验收。

3.7加强图纸的会审工作

众所周知,施工图纸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这就要求不仅要重视图纸的绘制工作,而且要重视图纸的会审工作。图纸会审是在图纸绘制完成之后,施工方组织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对施工图纸进行三方会审。通过对图纸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做进一步的讨论和评定。按照工程的施工标准、施工现场的数据信息和人员机械的配置情况等,审查图纸中是否存在常识性的错误和深层次的问题等,如果存在这两方面的问题,则及时提出并修正,确保施工图纸的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具体需要审查的项目包括:地质勘察资料是否完整、图纸说明是否完整、平面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尺寸、布置和标高等是否相一致等等。

第8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嵌入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41-01 DOI:10.16550/ki.2095-9214.2016.07.118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传统教育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在新形势下,教育领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诣在培养拥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型人才。高职院校中开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为社会输送建筑方面的人才,对社会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积极引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传统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通常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教育环节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的前10周左右。在此阶段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之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主要的设计内容就是对多层建筑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并进行相应的工程造价[1]。

(一)理论知识教学有限。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以技术教育优先,对于理论知识的教育态度往往采取够用即可。因此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首次进行综合型的作品设计,对于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对整体的设计理念认识不清。对于建筑、造价以及结构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模糊,不明白具体的作用以及操作流程,因此无法在头脑中出现清晰的设计思路和头绪。同时毕业设计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无法进行知识的有效扩充与深入了解。

(二)毕业时间安排存在缺陷。高职院校将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安排在毕业前夕的3到5月份之间,安排是极不合理的。此时的毕业生正处在求知的关键时期,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此时学生无法分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毕业设计,从而严重影响设计作品的质量。

二、“嵌入式”毕业设计的特点与设置措施

“嵌入式”毕业设计教育思路,就是要将传统的整块的毕业设计切割开来化整为零。将建筑、造价与结构等部分分割开来,分别融入到相关的专业课程中进行讲解。

(一)建筑设计。与建筑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天正建筑设计、房屋建筑学以及AutoCAD等。在上述课程都学习完毕之后,在用3到4周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学生选定房屋建筑为主要设计课题,由专门讲解房屋建筑学的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将建筑设计说明书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向学生进行说明与指导[2]。

(二)结构设计。与结构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地基基础、建筑抗震以及混凝土结构等等。可以将课程设置在第五学期的期末,并由结构课程的教师专门进行讲解。在理论知识学习完成之后,在由教师进行指导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在其之前设计的房屋建筑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内部结构的布置,并进行相应构件的型号选择,并对建筑的荷载进行准确的计算,依据数据结果进行结构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然后利用PKPM进行建模,并依据建筑结构基本规范与图集绘制平面布置图和梁柱平法施工图,对结构施工图的构造要求与表现形式要清楚的掌握。

(三)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建筑工程预算、软件应用以及清单计价等。由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自己之前绘制的建筑施工设计图、结构设计图等中的工程量进行计算,并依据计算结果编写预算书与计算书。

三、嵌入式毕业设计改革优势体现与教学设计

(一)编制毕业设计任务指导书。嵌入式毕业设计教育是将整体的毕业设计分解为建筑、结构与造价三部分,所经历的时间较长,大概要在一年以上才可以完成。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要使这三部分内容可以很好的连接与统一,进而保证学生的吸收的知识具有系统性,在进行实际设计中可以创造出完整和谐的作品[3]。因此教师可以进行毕业设计任务指导书的编写,将负责三部分教学的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集中的讨论与研究,商讨出一个合理的教育方案。使这三部分知识既独立又完整,保证毕业设计的连贯性与系统性。

(二)设计课题的制作与分配。进行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技术与知识运用能力进行检验,并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进行嵌入式教育时,还要保证对课题分配的合理性。让学生都能体验到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首先进行课题分配时可以依据建筑工程技术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配。其次课题的类型要进行相应的规定,不可为求新出现不合理的方案。最后建筑方案方面的课题要足够多,避免设计出现重复和抄袭。

(三)进行毕业设计训练。建筑、造价与结构等部分的设计任务都是在主要课程结束后进行的。为了确保设计质量,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的短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一次毕业设计的训练。让学生自行选取相关课题,进行简单的操作设计。通过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训练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设计出更高质量的作品。

结语:

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教学课程,因此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极易出现学生设计思路混乱、设计作品质量不高的现象。采取嵌入式思路进行毕业设计的改革,将整体设计进行分散式教育,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并逐步增进设计知识与技能,实现毕业设计作品质量的高度提升。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焱,柳天杰.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山西建筑,2010,11:210-211.

[2]孙荣荣,许志中.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1:56-57.

第9篇

【关键词】土力学;地基基础;教学改革

一、学情分析

高职的生源通常以普高生三本线以下为主,他们不适应应试教育的特点,理论基础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相对来说形象思维较好,喜欢在现实的工程环境中学习,适合培养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分析

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中有大量的、复杂的公式推导,传统的教材具有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对于已经推出的理论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深究,可以少讲或者不讲,学生只需要掌握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点以及运用的前提就可以了,因为高职院校的属性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例如地基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较多,这些公式应用条件都不同,一旦前提条件发生变化,公式也就变化了,并且这些公式复杂难记。那么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结合高职生的特点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实际需求,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与企业合作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个别化差异的个别化教学。现就“能力本位”模式下如何进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的《土力学地基基础》教学改革作一探讨。

三、课程教学改革

1.课程设置构架

通过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调查,归纳出《土力学地基基础》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室外地坪线以下的基础施工。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里《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程部分内容和《土力学地基基础》都是为基础施工而设置的课程内容,于是整合这两门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分别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土方工程”、“基础工程”三大模块,分别包括以下内容:

2.模块一教学设计

①课程设计理念。在完成模块一的任务时,以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结合企业需求为起点,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教师辅助学生完成,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和实际动手操作的习惯,形成以工作工程为导向的“能力本位”思想的教学模式。

②课程任务设计。与重庆天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合作,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新建教职工宿舍大楼及理工楼为例。将这两个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发给学生并分成多个小组,提供查阅资料,任务一:“每个小组到工地现场取回报告中所列的各种土,写出每种土的特征并对两个工程的土进行对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通过手工实验,达到鉴别各种土的能力目标。导出任务二“测定土的各项指标”,如何用数据说明土的区别,实验设施采用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由于《土力学地基基础》是一门源于实践的科学,因此土力学实验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完成此任务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而不是单纯由教师演示实验过程,该任务要求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各种土的压缩性等指标的测试和分析处理数据得出实验报告的能力。根据实验报告,导出任务三“拟建物持力层选择”,由学生自己先确定,并说明理由,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理论的讲解。

③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传统标准答案式的考试成绩评价法,由平时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占50%比例,课程结束后由教师给定不同任务让学生组建团队去完成,加强创造性、综合性知识的应用,注重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施工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四、结束语

第10篇

作者:周永 单位:鄂东职业技术学院

一、专业建设背景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于2010年6月,经湖北省教育厅遴选为湖北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点,并要求通过三年时间,建设成为湖北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目前我院的新校区建设以及黄冈市职教园区、黄冈市高新开发区、黄冈市城东新区的开发,都为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建设环境和发展机遇,对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地提高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高职院校肩负着为所属地区经济和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改革势在必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强调实践性、应用性、职业性,着眼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大多数从事工程技术、施工管理、工程预算、工程监理、质量检验等一系列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遵循从实际出发、开放、创新、多元化原则,形成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本,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专业建设目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以及高等教育发展重心下移,无论是过去的职业大学、转升高职的高等专科学校,还是新成立的高职院校,都在面临企业参与度不够、理论与实践很难做到无缝对接、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培养出来的人才实际动手能力弱、与人才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等问题。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成为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对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改革进行着有益地探索。结合自身实际,我们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目标:通过3年建设,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专业建设理念领先、人才培养模式先进、课程体系完整合理、教学内容紧扣职业能力形成、师资队伍结构适当、实验实训条件优良、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好、就业率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专业,成为辐射鄂东乃至“1+8”武汉城市圈,在建筑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的湖北省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

三、专业建设改革与实施

根据专业知识结构新的发展方向,针对社会职业岗位群的新变化,在坚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为核心,产学结合为手段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未来三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1.调整专业培养目标立足鄂东,面向“1+8”武汉城市圈,辐射全国,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本专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能够胜任建筑行业施工员岗位,或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修订专业培养计划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工学交替、产学合作”、“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和“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等教育理念;从为建设行业生产一线培养“施工型”、“能力型”和“成品型”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出发,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经过认真研讨论证,听取多方意见,结合多年来的具体实践经验,制定出在实际教学中可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培养计划。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是在对黄冈和武汉“1+8”城市圈以及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省份的建筑行业企业及人才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经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充分论证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3.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全真模拟、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全真模拟实际工程为背景,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能力要求来设置相应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采用真实工作任务,按“任务布置、计划、决策、实施、评估、信息反馈”一个完整的项目实施行动导向教学。4.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围绕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全真模拟,基于施工员岗位(群)工作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进行课程开发,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向岗位(群)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和阶段产品特点,确定课程及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真实工作过程的一致性,从根本上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我们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下,根据课程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同时在课程中导入湖北省施工技术标准和施工员岗位职业标准。根据工学一体化培养人才的要求,我们与湖北长安建筑股份公司、湖北玉环建筑公司等密切合作开发核心课程,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围绕“双证书”和企业需求,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实训环节,加大对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性课程改革的力度,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专业操作技能。新的培养计划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围绕职业活动、操作技能设置课程,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5.开展课程建设改革我们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重组课程内容,不断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抽出专人,组织专班,成立项目组,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目前,本专业已建成3门省部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资料正在逐步上网。根据专业核心技能设置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既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核心课程要编写与专业理论相应的教材,同时,要编写与实训环节一致的培训教材。为此,必须要制定与核心技能相适应的课程标准,在编写好教材的基础上,做好各种教学配套资料、电子课件、案例库、习题库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到2013年,争取将4门核心课程建成优质课程。本着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有机结合,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先进性,我们对原来的一些专业课程进行了整合与拆分:(1)将原先开设的《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CAD》、《房屋建筑学》等课程整合为《施工图识读与会审》核心课程。(2)将原《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等2门课程整合为《建筑力学与结构》核心课程。(3)将原《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拆分成《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主体工程施工》、《建筑装饰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等4门核心课程。(4)将原《建筑电工》、《房屋设备》等课程整合为《建筑设备与工程》课程。(5)将原《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量计价》等整合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6.实行实践教学改革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岗位需求,围绕工学结合,完善基于全真模拟、生产实训为背景的由课程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毕业顶岗实习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以全真模拟为主,虚拟工艺和虚拟实验为补充,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积极推行订单培养,进一步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全真模拟、顶岗实习等。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改革方案是:(1)安排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岗位技能综合训练和毕业顶岗实习等三种实训环节,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2)安排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环节有机结合,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相互融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3)安排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职业岗位技能培训与考核,把获得施工员证书必须具备的知识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4)提高实训课时的比例,增加到50%以上,适当删减一些较难或应用较少的理论课程,力求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5)采取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等手段,完善已有实验实训室功能,强化内涵建设,逐步完善和更新已有实验实训条件,新建实训室,并将原有校外实训基地扩建成为10个能实施教学功能的校外实训基地。三年内,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成为系统性强、仿真度高、环境真实、能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满足区域服务要求的生产性实验实训基地。7.“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教学工作的执行者,也是教学改革工作的实践者。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实现教学改革目标的先决条件。学院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和措施,力争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经过三年的努力,建设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从行业、企业聘请的行业专家、技术骨干构成的专兼结合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力争申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条件合适时争取申报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包括2名校内外专业带头人,12名专业骨干教师,教师总数达到30人,师资队伍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学源结构、职称结构及职业资格结构。8.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相融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由“二级督导四方参与六级评教”组成。(1)二级督导: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增强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功能,严格执行督导通报制度和教学事故处理制度,提高教学督导效果。(2)四方参与:即学院、企业、学生、行业主管部门四个方面参与,把社会评价机构、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与监控等外部教学质量监控,同学校内部的教学督导与评估、各部门的检查与考核、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等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以及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纠正与预防等对问题的跟踪反馈与落实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的管理,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3)六级评教:即领导评教、系部评教、学生评教、社会评教、专家评价、教师互评等,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网上评价、问卷调查、现场抽查等多种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态度、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环节规范程度、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将对教师提出的具体意见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教师,以便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及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面向工程第一线的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高技能人才,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陈旧的专业建设方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不能适应建筑专业人才市场的迫切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建筑专业人才,始终是我们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课题,因此,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材建设、实验实训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大力推动教学改革,全面实行双证书制度,形成双证融通、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实施方案,构建以产学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建筑行业领域有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第11篇

建筑产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让社会建设更需要拥有高等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而纵观整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就需要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上投入更多关注与重视,从而促进整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方面的培养[1-2]。但是现目前的实际情况表现为,在人才培养的具体过程中,很多还都是留存于简单的形式之上,无法确保其根本意义上的实质性结果。而在实训室相关效果的评价系统上也不完备,因此导致最终的成果甚微。综上所述,想要推动培养建筑人才工作的实质性发展,扩大专业实训室建设,以此更好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变化就显得十分关键。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的基本建设原则

满足需求是基本建设过程中的首要原则,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其本质就是为了满足更多的专业教学需求。所以,想要顺利开展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就必须满足于专业课程的相关扩展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人才市场的需求。建设实训室过程中,应以工程技术专业为主,让专业知识的实训培养在技术水平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满足正常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实验与科研工作的相应开展,达到实际训练中的真实性锻炼效果,这样才能更好调动学生,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上的积极性、学习能力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训室的建设与专业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原则就是要与具体课程的建设紧密相关,并且能够满足各项专业实训与实验要求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保障。在满足正常教学实践与教学科研要求的同时,还要以建筑工程专业的主要相关课程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基础[3-4]。当前建筑行业专业技术的持续发展,必然会在高校具体的实验实训中得到条件上的具体反映,因此,对于实训室的建设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实用性。使实训室不仅能够反映出当前行业的技术成熟程度与技术发展趋势,同时又能体现出教学、学习和实践三者之间相互结合的职业性教学理念,为计划实施的重要原则提供保障。由此,将实用性与前瞻性充分结合,保证训练是为了在实用性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产生,根据实用性基础,从而发展出相关专业教学的要求。依据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在当今建筑行业中所得到的快步发展作为基础,集合实用前瞻性提高学校整体的实训环境为实训室增加更先进的设备,将传统的教学设备进行资源的整理回收二次有效利用。这样的建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成本提供真正有效的成本节约,从而在其他更重要的建设环节中加大项目资源建设。满足现阶段实训教学的具体需求及未来发展需求的同时,也要在学校的具体建设用房面积和财务现状做充足考虑,在实验室的建设选择上,要做到合理规划,重视内在本质,在实际的建设工作中精打细算,避免过程中出现不必须要的浪费情况。此外,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有效共享也是实训室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工作环节,充分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提高其自身的投资效益、资源共享方面的高效性原则。让实训室在满足建筑工程技术的研究平台和基础后续建设的同时,也为校方未来所计划要开办的其他工程类专业服务,提供更有价值的工程造价与工程技术建筑流程参考[5]。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意义

学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的实际使用者,因此就要时刻清晰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主要意义及其目的。实训室侧重于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在实训室的具体建设过程中要全力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专业技术学习的环境,在学习物资上做好重要保证。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训室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互结合,更细致化的对专业技术知识进行全面理解。在规定工作岗位中,实现自身的实习岗位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工程现场中的每一细节,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在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中得到最好的现场应用,并根据工程现场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找到自己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具体所存在的问题。实训室的教育设备和教学环节,都是为更好地服务学生而建设的,其重要的建设意义就是培养学生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综合实践能力。实训室要为学生搭建的是与真实更加相近的实验平台,通过实际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锻炼出自己在具体实践中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实训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术,还可以培养出学生在未来社会和工作中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责任感。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进而更了解自己的专业在实际中的技术应用。在学生未来的就业方面分析,也应该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中的关键建设意义所在。基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的重要意义,学校应当投入强大的师资力量,同时在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程度上也要做到严格把关,提高实训室建设的整体教学质量和良好的专业教学形象。以此创建优良的办学环境,通过其自身的建设优异性吸引更多学生的选择,在具体的专业技术展现上起到扩大生源的校方意义和作用。建设实训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意义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增进专业整体共同性,推动教学改革更进一步的发展,综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保证建筑工程技术在具体专业实训中的效果。在满足相关教学指标的规定下,进行整体规划的初步制订实现其工作的综合性作用意义。同时还需要与企业有相互之间的良好合作,通过相关专业技术应用的企业最新发展动态,了解企业与技术人才的方向性需求在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进行学习计划的教学制订及确定学生具体的专业培养方向。让学生在未来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能够根据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和综合性行业社会见解,掌握实现自身价值的主动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的建立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为学生提供极佳的学习环境和强而有力的实习实训保障,学生可以按照建筑工程中的操作规范,在各岗位上完成轮岗实训,通过具体的实训内容让学生拥有学生和员工层面上的双层身份体验,促进学生提前在校园之中就能够感受到企业中的文化,使得个人在走向具体工作岗位之后,马上适应自身的岗位角色。基于平时专业知识的掌握,动手能力的实践培养,实训过程中养成的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良知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职业力量,实现自身的专业技术应用。通过实训室的建立,让学生能够在上岗之前尽量多的接触到日后未来的实际工作内容,对学生在就业方面也具有着良好的积极意义。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的方向措施

想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人才市场竞争和其自身在社会工作中的被需要性,学校需要做的就是在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加以创新改革。建立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产教融合教育机制,根据校方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具体特性,成立相关的指导委员会组织。其主要的实质性工作内容就是对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工作,其组织的核心成员也必须要具有绝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因此其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就应由具体的政府相关职能负责人、建筑方面的专业领导者和行业标尖企业和核心骨干教师,来共同组成组织中的具体人员架构。以实现专业建设目标为最终结果,定期开展相关的专业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委员会组织的专业程度对其专业在整体发展上进行方向规划,制订全面的培养计划,在完善建设管理制度的同时,创新改革教学方案中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对整体的教育质量进行科学合理化的指导评估。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改革,构建“以岗为主,以岗定课”的课程结构。对课程进行总体性整合,根据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等综合性因素“融赛、融证入课”。实现“四三二”人才培养模式,“四”即课岗证赛四方面融合、“三”即指教学中的三为一体、最后“二”就是职业职能素质双达标。以此人才培养模式来促成课程内容、教学安排、技能比赛和职业考证在具体内容上的相互一致。

4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中的师资打造

教师对提高学生专业技术上的学习成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校方在师资队伍方面的建设,就必须要以整体的团队建设和教学改革为重点目标。选择具有高级专业性的教师带头,使整个团队共同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创新,从而实现行业整体的持续性发展。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可以依据新出台的激励性政策,聘请拥有高学历水准和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加入到教学队伍当中,可以为整体的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对于人才培养的方案修订论证和具体的教科研活动,每年按照具体要求定期开展,并向学生开办专业讲座和学术研讨,通过具体实践、外界学习交流和企业专业技术讲座,提升教学队伍的整体教学能力。针对于师资队伍的集体培训,也应在满足形式多元化的同时加强实践性。着眼于师德加强和知识结构的更新建设,以中青年阶段的骨干教师为重点目标,提升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业务知识储备和学习上的自觉性,以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在教研工作中的勇敢探究与创新。鼓励教师在技术攻关、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等具体工作上与企业沟通合作的产业能力意识,积极承担其专业在各项社会技能中的培训作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在服务社会方面的能力水平提升。

5通过专业技术提高就业质量

作为学生和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所学专业在未来用人单位中的就业率情况。因此,就要求学校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建立起新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将毕业生的具体就业率问题、整体就业质量及社会企业的满意度等问题,通过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衡量分析,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反馈及时调整校方在课程方案中的明确调整方向。校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于不同年级学生开展全面性的就业指导,坚持做到四年间不间断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方向指导,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选择专业中的实际现状,以此作为基础,客观的了解自己在社会和市场具体环境中,还需要达到怎样的职业目标发展方向。对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校方应积极开展对其具有时期针对性的就业类指导讲座,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对于实际就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对即将毕业的学生,邀请知名企业家和成果卓越的实际就业校友,为大二、大三学生在就业经验交流上提供良好的沟通机会。让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们,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对于就业问题,存在的误区认知。同时,校方也应该大力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的运用实现更多可能性的就业机会。组织大三、大四的学生集体听有关于考验方面的技术应用动员讲座,让学生对于考研有初步的了解。利用考研这一重要手段,实现学生在就业率上的提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技术特点,正确对自己进行定位并做合理性的就业选择。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 建筑工程 专业课程群

[作者简介]肖凯成(1966- ),男,江西永新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学;蒋春霞(1980- ),女,江苏苏州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学;杨波(1979- ),女,江苏南通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学。(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吻合度研究——以江苏省土建类高职专业设置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2011/03/001)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131-02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课程创新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点。高职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发展,就要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上尊重个性,照顾特点,发展天赋。为此我们针对进入职业教育学生形象思维的智能特征,及毕业半年后学生以测量、预算、施工为从事最多岗位和测量岗位为薪水最多的情况,面向学生个体与面向学生群体、对学生眼前负责和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对学生负责和对社会负责三者进行高度统一,探索一套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主体集合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群体系,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校内和校外二位一体的建筑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规格与专业教育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英语阅读、人文知识,具有工程力学、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工程识图和施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能从事建筑现场施工资料管理、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工程质量与安全控制,具备专业应用技术的能力、团队协作、工作创新精神,能适应建设、管理等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建筑施工、工程监理、造价咨询、建筑设计等建筑业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等,主要以建筑施工企业一线的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技术员、项目质检员、安全员、材料检测实验员、资料员、监理员、造价员等为就业岗位群。

二、专业群课程体系

(一)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按职业成长规律,将学生学习与职业成长相结合,形成新手—合格、合格—骨干、骨干—技术专家三个阶段的课程群体系,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如下表)。

“底层共享”就是通过分析建筑工程技术系现有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需求和知识构成,将各专业共同的制图知识、材料技术知识、工程测量操作技能、CAD制图技能等课程内容在理论、技能基础相同的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专业基础平台,将专业共同生产技术和职业能力相近的课程进行融合优化,形成职业能力平台,以上两个平台构成“底层共享”能力平台。本能力在第一学年,以“砖混结构新建部件变电室”项目为引领任务,通过对“施工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施工组织”等共享课程群的学习,了解专业概貌,掌握职业工作基本技能与程序,在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结合项目,指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测量、预算、施工、管理的能力。

“中层分立”就是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存在差异的课程进行优化,形成 “中层分立”的职业能力模块。在第二学年,以“工程学院天工楼(框架)”项目为载体,通过对分立的课程群学习,训练学生职业整体行动能力,同时将课程自主项目、综合项目实施延伸至第二课堂,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企业科技服务项目为内容,提高学生在“测量、预算、施工、管理”等不同目标方面的能力。

“高层共选”就是开发适应学生就业岗位能力变化和个性发展的拓展课程,形成(多个) “高层互选模块”, 构建建筑工程专业群课程体系。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带动工程造价专业、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工程监理专业协同发展。在第三学年,以“施工现场具体工程项目”为载体,通过互选课程群的学习,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专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的态度就业,就业作为创业的开始。

(二)“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特征

针对“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我们将“项目贯通、标准融入”,即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融入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以建筑工程项目为载体贯通施工图的识读、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组织管理核心能力培养。

1.“项目贯通”——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工程项目为学习载体,依据建设单位按图组织施工的要求实现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项目贯通。以此我们建立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进行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在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群体系开发的基础上,每个项目都有鲜明的独立性,又相互关联,每个项目间的知识和技能层层递进,前一项目是后一项目的基础,后一项目提升了前一项目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结合课外平等项目逐步巩固,知识与技能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

目前大量的建筑产品主要采用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小型工业建筑产品的排架结构,我们在教学中以这四种结构类型的工程项目为主,建立贯穿各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如在施工图(包括建施、结施、设施)识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依托建筑构造与识图等学习领域的知识识读一个工程项目的建筑施工图部分,结合建筑结构学习领域识读同一项目结构施工图部分,按照建筑设备学习领域了解同一项目设备施工图识读部分,一个工程项目的三部分识读能力分阶段连续进行。为巩固识图能力,在识图训练周同步进行另一个项目施工图的绘制,加强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建筑施工能力、建筑施工组织管理能力也如施工图识读能力培养进行。同时,依托“校中厂”“厂中校”等真实环境和模拟真实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能力。

2.“标准融入”——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融入课程群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在课程群建设中参照现行行业、企业标准要求,将其融入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将各岗位群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要求,作为开发课程群项目建设的充分依据。另外,为解决目前本专业建设相对滞后于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行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教学和课程群建设,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强制性措施、企业文化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和专业建设中,并按照建筑规范标准进行修订。同时结合本行业发展现状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的应用,实时修改课程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与行业同步发展。

3.将职业资格考核培训纳入课程教学体系。针对已经取得中专文凭的单招生,按行业和岗位群对职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制定教学体系要求,依据企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将职业资格考核培训纳入课程教学体系。近年来,已有多位同学在校参加了江苏省造价员资格考试和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并拿到了资格证书,开创出一条在校生可以获得职业资格的渠道。

4.创建校内决策与校外实战二位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针对所开发的课程群中每个项目,将工学结合选择在校内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校外顶岗实践基地、其他企业工作现场、社会等环境下轮流完成,如在学生识图能力的课程群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从最简单的砖混结构项目出发,选择适合培养学生专业能力、适合教学操作的知识和内容,作为训练学生识图专业能力的实训任务载体。据此设计学习情境,形成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托工作任务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训练过程,进行实物观看—实物图形表达—图形解读。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现场教学等手段,同时将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的项目布置下去,延伸到第二课堂,达到同步训练。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楼板构造识读教学中,在参观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分析并讨论从受力角度分析几种常见的现浇楼板的特点和使用,从整体性角度和学生一起分析预制楼板的加强措施,配图表示。图片演示地面形式和构造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楼板构造的识读。为保证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实施,在教学中要明确工作任务、实施过程、考核标准。在考核时,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考核依据,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以考核专业能力为主的实训工作任务考核,也有以测试认知水平的知识考核。成绩评定方法:根据学生识图表现、小组成员工作情况、团队协作和成果来评定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

对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建筑装饰设计等专业课程群的教学,我们选择了“岗位教学”。“岗位教学”就是对关键类课程实行打破班级、分散到各个岗位上的教学方式,在校内实训室集中上课,边讲边练,“项目实施”就是将专业课程分课程、分工程部位、分模块结合多家企业、多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在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校外企业工作现场完成。通过选择来源于现场的真实项目,先进行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室分小组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项目分解来架构项目的思路,并把其他项目在第二课堂和现场延伸开来进行实战,如我们与常州武晋造价事务所合作,带领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参与了总二车间扩建厂房工程预算书的编制;与戚机厂建筑公司合作,带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参与了柴油机试验站辅房及浴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同济装饰公司合作,带领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参与了中国建设银行铜陵分行工程装饰设计工作。通过这些实战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又达到了课程群教学的目的。

三、学业评价

(一)课程考核原则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构建中,首先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每次上课要让学生明确要达到的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训练具备相应能力。其次,要以项目为载体,课程教学按相关岗位真实过程的实际项目进行,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具备所学的能力。最后,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摈弃“填鸭式”教学,使学生能按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自主学习。

(二)考核方式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考核中,主要采用了六种考核方式:(1)实训室在线测试。通过自主开发的在线测试系统进行考核,在配备服务器和终端电脑的实训室进行测试,由电脑从题库中抽卷、收卷和改卷,自动给出成绩。(2)笔试。通过纸质试卷进行考核,卷面主要以主观题为主。(3)机试。通过计算机实际操作考试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现场实践。在操作现场采用抽签的方式从给定题库中选择题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当场完成操作。(5)展示与答辩。由教师、学生、企业专家(或兼职教师)组成考试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展示并讲解项目成果,考试小组相关人员提问,学生及其项目组成员作答,最后考试小组按评价标准给分。(6)企业专家测评。由企业专家根据企业实际工作要求对学生项目成果给出评分。

四、结语

课程群开发后的实施效果比较好,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校企之间师资的培养及互动,打造了一支“工学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重视“工学结合”的实践课程群建设,打造了一批建筑工程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打造了一批校外顶岗实践基地;在实践课程群的建设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及时解决了企业的难题,这既服务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学生在校顶岗实训实习,又服务于企业,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服务,实现共赢。

总之,根据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开发出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项目化的课程教学策略,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得到了提升,学院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得到了体现,学生的职业整体行动能力培养得到了保证。

[参考文献]

[1]池丽华.商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思考[J].出国与就业,2009(12).

[2]周明儒.谈谈如何搞好课题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