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

时间:2024-01-04 16:38: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

第1篇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心场域,所有学校都应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课改之路,但从“杜郎口现象”发现,我国大部分学校存在明显的他者情怀,缺乏必要的自我意识,无法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教学改革需要学校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以学校校情为行动出发点,集学校全体成员的智慧优化创新实践教学。

关键词

课堂教学;中小学;自我意识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学校通过自我革新,转变学校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实践中,学校应扮演何种角色,采取何种应对之策,是决定中小学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以,要对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角色意识,给予更多的关切。

一、“杜郎口现象”之冷视

自2001年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余年,在这期间,不少地区和学校取得了骄人成果,成为全国的“模范”,基于此,不少学校索性无视自己的实际情况,直接向“模范”取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一味炮制他人模式,就不免产生诸多问题。

(一)“杜郎口现象”肇始

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山东边远乡镇初级中学,位于鲁西欠发达地区的茌平县,在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下,提出并实践学生自主参与的“三三六”和“10+35”课堂教学模式。[1]经过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改善,并因此成为初中教学改革的成功典型。一时间,各地中小学争先恐后地到杜郎口中学学习经验,纷纷向“杜郎口”看齐。截至2007年,杜郎口中学接待的全国30个省市的专家、领导、教师达19万人次。[2]杜郎口中学被教育界一再追捧,并为全国很多学校所效仿的教育现象,被称为“杜郎口现象”。

(二)“杜郎口模式”价值反思

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表现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3]这种教学模式的使用,使垂死挣扎的学校活了起来,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当时正是新课程改革探索期,该模式确实为基础教育树立了榜样。尽管不少媒体对“杜郎口模式”进行大肆宣传和评说,大谈特谈其教学模式是如何之好,但仍有研究者辩证地分析了这一教学模式。早在2008年就有研究者提出,“杜郎口模式”存在学生个体学习得不到保障、教师作用发挥受到限制、学生搜集学习资源能力不足、时间分配方法不适合语言类课程的学习等问题。[4]由于学校的地域环境、师生特点、发展规划和特色文化等各有不同,其课堂教学的目标、原则以及评价等均存在差异,所以,很难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合所有学校的需要。此外,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环节和不同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来自全国的专家和中小学教师对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学习,基本上都是短期的,只能了解其部分环节,而且缺乏对学校内外部环境以及学校发展情况的整体性认识,也缺乏对其教学模式内在作用机理的深入分析。正因为这样,“杜郎口模式”对全国中小学教学实践的借鉴意义也是值得商榷的。

(三)“杜郎口现象”反思

事实上,类似杜郎口中学的学校还有很多,例如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等等。这些学校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转而成了教育界的璀璨明星。这些“榜样”的发展路径真的适合所有前来取经的学校吗?个别学校实践成功的教学模式,一定是指导所有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万能钥匙吗?这些教学模式能完全反映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吗?“杜郎口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当前我国中小学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他者情怀”,即过分地迷信、照搬、模仿其他学校的经验,也反映出我国中小学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自我意识缺乏及能力的不足,这是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性因素。这种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理解不到位,刻板地复制榜样学校的改进模式;二是复制其他学校的经验,自然会表现出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创新能力不够;三是对课堂教学实践中新事物的认识和分析不足,不少学校至今还沉迷于杜郎口这类中学的“课改神话”中。

二、课堂教学中学校的自我意识

如前所述,“他者情怀”会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作为课程改革主体的学校,应逐渐从“他者情怀”的困境走向“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中小学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广泛存在于哲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用词。如从哲学角度出发,维之认为“自我意识”是指人的群体与个体对自身的地位、自主性、影响力的一种自觉意识。[5]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卢家楣认为“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从形式上可表现为认识、情感、意志三种形式,即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6]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从“人”的视角去分析自我意识的概念,即作为人的个体的自我意识,即个体自己对自己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主体和客体均为人自身。借用在课堂教学方面,中小学课堂教学需要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觉察和发挥其自我主体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

(二)自我意识的特质

中小学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自我意识在特质成分上来看,应包括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本校基本情况以及对学校发展改革的自知性、自觉性、自主性和自创性等四个部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自知性即指自我认知,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本校基本情况,如外部环境、设施条件、学生状况等各个方面有清楚的认识。事实上,这是中小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也是前提条件和基础。学校只有了解自身的足和不足,才能把握好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从而确定更适宜的改革策略。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自觉性主要体现在实践中的主动性和自发性上,也就是说,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不应被迫于外部力量,而是学校主动探索、自发组织实施的改革行动。一定意义上来讲,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是自上而下的,也就是国家教育政策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驱动,因此,大部分学校仅仅将课堂教学改革当成一项需要完成的任务,这便是学校缺乏实践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原因之一。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自主性,是指中小学可以根据本校管理者和教师团队的自主意志行动,不受外部其他因素过分干扰。伴随我国政府职能的现代化转变,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给予中小学相关的政策性支持和帮助,发挥其理念引导者和改革辅助者的角色,而不是过分介入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自创性是自知性、自觉性和自主性三个特质的整合和升华,是自我意识的核心特质。自创性意味着中小学的教学实践要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学校团队的自我创造力,探索一条真正适合本校的课堂教学发展之路,而不是一味复制那些“榜样学校”的做法。任何改革的核心都在于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亦是如此,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必须重视自创性的发挥。

(三)自我意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现实意义

纵观那些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成就的学校,无不是通过自身主动探索而取得的,中小学的自我意识对其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之现实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中小学具备了自我意识,可以将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动机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更能最大限度发挥学校主体的团队力量,保证学校主体在提高课堂教学上的参与性,使教师主动去思考和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重要问题。其次,中小学自我意识可以使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式发生转变,从之前的模仿甚至照搬他校的成果经验,转变为以自我创新为核心的校本探索,更能发挥学校自身的创造力。最后,从改革的效果来看,自我意识要求课堂教学改革围绕学校自身展开,更能找到适合本校教师、学生和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校本创新:中小学自我意识的觉醒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重要的日常活动,学校自身力量和资源才是真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中小学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其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正视、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而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则要起于校本创新,即以校为本,不断创新。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杜郎口中学等学校能够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优异成果,确实有值得其他学校学习的地方,只是最重要的是学什么?如何学?学习榜样学校的改革经验,不能简单地照搬和模仿,而应当在吃透其教学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这些理念运用到自己的学校环境中。[7]“杜郎口模式”更重要的价值在于,给予其他学校实践创新的开放性启示。对于其他学校来讲,学习“杜郎口模式”的重点,也应该放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和路径上,而不是其最终成果上。

(二)以校情为出发点

很少听说某学校在“取经”之后取得明显的成绩。不少学校在学习榜样学校时,把目光聚焦在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上,过分突出对教学模式的崇拜,同时对自己的学校缺乏认识和愿景构想,导致学到的教学模式很难付诸实践。在认识榜样学校的成果时,学校应该秉持一种客观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吸收他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时,必须考虑包括师生情况和教学资源在内的校情,并根据本校的需要进行扬弃,而不是一味模仿或复制。

(三)依靠学校主体的智慧大胆创新

目前妨碍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向前推进的症结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改革主体到底是谁,二是改革中的创新力来源于哪里。从实践来看,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经常会有两种方式———请进来和走出去。所谓请进来,指请一些课堂教学领域的专家对本校教师开展讲座,或者通过听课、评课来进行培训。所谓走出去,指学校领导和教师到榜样学校学习经验。这两种方式有一个共同缺陷,即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的主体———本校教师均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本校智慧得不到充分发挥。那些习惯模仿和复制他校经验的学校,常常淹没本校智慧,更缺乏大胆创新的魄力。发挥学校主体的智慧积极探索,才是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的改进是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目标和归宿之一。中小学只有理性地看待和学习他人经验,本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初衷,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自我意识,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实践创新。

作者:霍国强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呼和浩特土默特学校

参考文献:

[1]宋宝和,等.农村中学课堂焕发着生命活力———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6(5):57-60.

[2]山东省杜郎口中学[EB/OL].(2007-11-14)

[3]许爱红,刘延梅,刘吉林.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5(11):18-26.

[4]毕景刚.关于“杜郎口风暴”现象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9):17,18.

[5]维之.论人的自我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南京社会科学,1996(10):34.

第2篇

一、抓学习,进一步提高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1、各学校要以“课堂教学改革启动月”为契机,从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角度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认识学习推广经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引领,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水平,推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学习中学“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

“每个学生都能合格”、“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中学成功的教育理念。中学从学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学习基础最差的学生抓起,不放过每一个学生的弱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辍学,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明显进步。校长率先垂范,带领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所需要的教育,实实在在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学习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中学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从限制教师讲授时间入手,实现了从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措施,进而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显著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各方面的基本素质。

4、学习中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

中学以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师资基础、三流的生源质量和常规的课业负担取得了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中学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必然结果,是中学教师汗水、智慧的凝聚和结晶。学习,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孜孜以求,诲人不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二、抓培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学科骨干

1、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学习课程改革的精神。组织教师认真观看课堂教学案例,认真研讨案例,明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2、教育局将在近期组织一批学科骨干教师到江苏中学实地考察学习,进一步领会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

三、抓指导,健康有序地推进全县课堂教学改革

1、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指导作用,科学谋划、精心制订全县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拿出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课堂教学改革健康有序;各学科教研员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抓试点,以点带面,以面促片,总结经验,全县推广。

2、各学校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引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四、抓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各地各学校要借鉴县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学校的经验,迅速启动本地本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学习借鉴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步构建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创出自身的课堂教学特色,切实做到轻负高效。要积极开展区域性协作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多数教师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提升专业水平,促进我县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为启动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县教育局将总结推广城区三所初中试点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并于三月下旬在城区举行课堂教学研究展示活动。活动的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五、抓构建,重新构建课堂教学改革的校本教研制度和评价机制。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zzz为指导,通过对“高效课堂”建设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全面回顾,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形成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为学校改革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评选范围

所有参与“高效课堂”建设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者。

三、评选办法:

个人申报,备课组推荐,学校审核认定,张榜公示

四、表彰奖励等级与名额

“高效课堂”建设突出贡献奖(20名, 表彰奖励,学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

“高效课堂”建设先进个人(40名,表彰奖励)

五、高效课堂建设先进个人评选标准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创新理念先进。深刻理解市、县、学校高效课堂教学精神,熟练掌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和基本环节;积极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方案及课堂教学改革。课堂创新思想丰富,理念先进,具有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质量观。

2、广泛参与高效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创新积极踊跃。积极开展听课活动,并按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认真评课,深入研究打造高效课堂的模式途径,注意借鉴学习他人长处,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创新水平和能力,积极承担示范课、公开课、研讨课任务,互助合作,共同创新。

3、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教学工作扎实认真。教学计划、导学案规范实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认真;作业批改、测试分析及时认真;教学反思深刻、经常。

4、课堂教学创新扎实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活动安排科学,针对课型特点熟练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先进,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充分发展,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5、能将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所遇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等形成或参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评比并获奖。

第4篇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推进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部分教师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思想认识和推进措施不到位,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升,应当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改革 现状研究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学现状,重点抓住影响教学成效提升的关键环节进行突破,扎实有效推动教学改革深入进行。部分教师在这一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成效处于低位徘徊,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素质化的要求,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为目标,带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但是部分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三个不到位”现象:一是部分教师课改理念领悟不到位,还是抱着应试教育的陈旧思想,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应对高考这一终结目标,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分数不重能力,重成绩不重素质,这样的观点制约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二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不到位,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灌输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将所有应知应会知识点罗列出来,进行传授巩固和记忆,课堂教学舍不得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没有能够创造平台让学生进行自主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改革停于表面、流于形式,未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三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不到位,有些学生虽然应试状况较好,但是在语文综合素养方面却存在着一些短板,普通话发音、朗读能力、书写方面、理解能力、构思创作能力等等,并没有得到协调发展。

二、切实转变理念,夯实推进措施,有力保障语文教学改革深入进行

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应当牢牢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髓与方向,号准教学改革的脉搏,以扎实有效的措施保障语文教学深入开展。重点要抓住三个方面:一是要始终秉承课改理念不动摇。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学习落实作为重中之重,从思想上转变认识,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第一要事、第一要责,将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始终沿着这样的方向不动摇,并且要广泛汲取其他老师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坚定不移地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只有坚定了这样的理念,才能够有效克服片面的应试理念,才能够将教师的精力从题海战术、时间战术、灌注式教学等方面解放出来,为素质化教育的推进拓展空间。二是要始终推进模式优化不放松。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始终紧扣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主阵地,坚定地推进教学改革,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变化,坚决摈弃灌输式、单向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对学生进行被动灌输,要引导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善于质疑,善于总结,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其次,教师要设置一定的学习线索、学习载体,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充分动起来。无论是对于优秀生还是对于学困生而言,都要设置分层的问题作为引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另外,教师还要做到收放自如,在放的环节放得坚决彻底,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收的环节要瞄准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疑难之处进行点拨引导,以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共同完善等等。以这样的有效措施优化课堂模式,使语文课堂成为民主开放的课堂,成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兼顾的课堂,成为素质化的课堂。三是要始终着眼全面发展不偏差。高中语文教学面对高考这一终结目标固然 没错,但是在抓好应试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以能力培养为抓手体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效提升。教师要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例如结合普通话发音纠正问题,对学生进行朗读方面的能力训练,既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韵味、读出感情;结合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学习借鉴能力、自主创作能力,将阅读理解和学生作文创作联系起来,建立逐层深入的能力培养体系。教师还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总结梳理能力,要求他们自己总结学习方面的经验技巧,在汲取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吸收消化、借鉴提升,让语文学习更加轻松快乐,这一点也是学生能力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大力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是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有力举措,广大教师应当牢牢把握要点,扎实有效推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第5篇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进行“定时限讲”这一做法,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记得在十几年前,就有地方教委以文件的形式规定教师上课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并把这种做法简称为“3015工程”。当时,文件出台后就在各学校中引起了很大的波澜。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有学校在介绍经验时把这一规定奉为经典,这不由引起我思考。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各个学校管理者都十分重视的问题。近几年,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尤其对课堂中教师的传统讲授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实践探索,在国内基础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进一步点燃了教育界同仁研究课堂、改革课堂的激情,也引发了一轮又一轮学习他们的热潮。

然而,在敬佩和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每个学校由于地域、生源、建校历史等原因,差异很大。他校的经验未必适合每一个学校、适合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师。因此,校长引领课堂教学改革,要结合学校的实际,而不能盲目追风。对于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校长要不断研讨、不断梳理、不断总结,以促进改革的深入进行。

对教师“定时限讲”是一些学校课堂改革的重要方面,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但是笔者以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能停步于此,尤其是对我们部分优质学校的管理者而言,更应该认真的反思。为什么教改成功并且引起“朝圣者”如潮涌的学校恰恰多来自农村甚至很偏远的农村?为什么有的优质中学扩大招生规模后,升学率出现了下滑,于是又减少了招生的计划?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优质中学、示范中学的责任到底应该是什么?为什么招生大战屡禁不止?如此等等。这些问题看似与课堂教改没有什么关系,但正是对这些问题的疑惑和寻求答案的追索,可以促进我们对自身所负责任的理解。

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改革的过程必定是一个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艰巨和痛苦的。无疑,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其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多种能力中的核心能力。不管在课堂上讲40分钟还是讲30分钟,教师都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比如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研究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等。因此,如果校长不重视对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训,不重视教师内在需求的满足,不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只是一味地“限制”教师讲授的时间,那么这条改革之路是很难行得通的。

第6篇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那么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在此试图以新课程的先进教学理念为依据,针对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体会与思考。

1 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得转变教师的观念

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些让人困惑的问题,比如如何体现开放?用了开放题是否就意味着开放?研究性学习是怎么回事?与探究性教学、启发式教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教学需要怎样的情境?教学情境与生活情境以及问题情境有什么关系?黑板还需要吗?什么情况下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看待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对学生来说学习本身是不是一种责任?解决这些问题,就得转变教师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其教学实践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而要真正地让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扎根于教师,运用于课堂,外显于学生的发展,要允许他们有一个感悟和累积的过程,有一个怀疑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要有一个借鉴和亲身实践,并体验成功的过程。

2 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改变的是驾轻就熟的教学方式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此,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须依赖于教师教学方式和自身学习方式的改变。

3 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改变课堂教学评价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显然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不相符合。既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该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而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再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4 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改变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由原来的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以往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么教,而不是首先考虑学生怎么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尽管也强调备课要备学生,在教案中却很少涉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教师的备课思路必须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甚至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

5 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改变课堂教学过程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环节服务。如设计出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甚至准确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等。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有了许多的不确定性,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教师在课上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6 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研方式

第7篇

一. 认真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理论,树立创新意识。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就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理论,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工作。今年,潍坊市教科院倡导开展“三四五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验,我校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领导单位组织的业务培训,并将改革精神传达给广大一线教师,组织大家学习有关知识,深刻理解理论实质,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实验,将理论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我们是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的:

一是培训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校利用暑假时间,历史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潍坊市教科院组织的骨干教师暑期培训,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理论和先进经验,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观摩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对新型课堂教学的认识。

二是以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培训广大一线教师,以点带面,辐射一片,以骨干带动全体,使广大一线教师都理解最新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充分认识到新课堂该怎么教,了解教师在新课堂中的正确定位,充分认识到自主互助型课堂的组织、管理和好处,为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三是积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正确理解“三步、四环节、五课型”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科学规划课堂教学。为了更好的组织“三四五模式”课堂教学实验工作,我们还派骨干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进一步学习、理解改革精神和操作方法,观摩了实验课,加深了理解和认识,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通过教研组研讨等形式,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讨论,鼓励大家各抒己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根本目的,鼓励大家大胆创新,创建新型课堂,进一步推动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专家们曾经说过,新课程改革首先是理念的更新。通过我们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探索,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最新的课堂教学理论武装了我们的头脑,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好了思想准备工作。

二、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课堂实践真正落实于教学行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更需要在课堂实践中反复磨练,才能见效。因此,学校把一切教学工作的落脚放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上。我们围绕“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

首先是教研组研讨。学期开始,我们就组织各个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研究制定各学科教研计划,排定教研日程,积极做好了教研活动的准备工作。然后,按照教研日程安排,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广大教师根据本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际,结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实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分别陈述了自己的改革经验和具体做法、意见,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见解,具体讨论了“三四五模式”的实施方案,实验步骤,交流了各自对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认识和理解,为我校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做好了思想准备,制定了实施方案,保证了“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实验的切实开展。

其次是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学校规定各教研组分别制定课堂观摩研讨计划,规定每个一线教师每学年讲授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教研组全体成员参加听课观摩,听课以后由教研组长组织教研组成员集体评课,为讲课教师指明优缺点,帮助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家交流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见解,讨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措施,写出评课意见,做好评课记录。通过这种讲课、听课、评课的教学研讨办法,我校广大教师都得到了展示自己教育教学风采的机会,得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观摩中思考,在交流中提高,在学习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和不断提高。

三是反思课堂教学。我校规定教师每上完一堂课都要写出这堂课的教学反思,就像每节课都要备课一样,把反思写进备课本,以教后记的形式反思这堂课的成功点和存在的不知及补救措施,以更好的上好下一堂课。教务处组织人员不定时抽查和定时检查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反思,了解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以保障课堂教学效益的稳步提高。通过这种反思教学,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被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重新思考自我反省的过程,如何更好的上好这堂课,如何更好的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如何更大的提高这堂课的教学效益,如何更佳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更充分的发动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反思,就是一种再认识,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新思考和再次消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得到了深刻反省,势必会促进新的提高。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深入研究,思考,探索,我校的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学生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三. 理论联系实际,落实三步四环节五课型。

第8篇

摘要:随着中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改革课堂教学,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已成为教师需要学习和探讨的热点问题。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评价主体的改变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内容整合;评价主体改变

一、课堂教学改革依赖于教学观念的更新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而教学实践又会反过来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做出反思和改进。作为一线教师,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那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相对于课堂教学实践还是显得抽象,无法驾驭自如。因此,我们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角色,把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与合作者。培养深厚的专业素养,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努力成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先锋。电类专业的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应更注重突出技能教学,实施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模块化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的知识以实用为主,建立实用的知识、能力体系促进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发展,把“学以致用、识以够用”作为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原则,制订完善的课程教学计划,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合理地规划,并对实用的项目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能把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改革依赖于教学方式的改进

更新教师教学观念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进行教学策略的学习和研究,认真研究教材教法,要把传统的灌输教学转化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技能水平的提高。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更强调所授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关联性,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创设情境教学环境,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意识给予更多的尊重与关怀。在电类专业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利用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等电教设备,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相关的电路及要实现的功能。然后采用分组学习、探讨的方式,分析研究最佳电路设计和走线,做到既实用又美观。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组长的组织带动下,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增强了学习的热情,带动了后进生,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和乐于助人精神。在给定项目任务时,要注意从问题出发,注重将书本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努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课堂教学改革依赖于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积极引进教育部推荐的国规和行规的专业教材,依据教育部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合理安排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的课时比例,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根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虑对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技能与能力考核指标的要求,因校制宜,设置了科学合理的电子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教师对选择的教材书目认真研究,对相关的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完美掌控。鼓励教师订阅更多的教材,对每本教材中的优势进行提炼,并加以整合,努力打造实用、创意的校本教材。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整合,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教材本身是需要不断完善的,校本教材更是。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材和教案,教学内容的整合体现了为学生学习的服务理念,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又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使其对整合内容进行提炼和完善。同时建立学校专业课程的资源共享平台,各教师把自己教授的课程资料,进行整理、上传,让其他教师随时可以学习、浏览,从而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深化。

四、课堂教学改革依赖于评价主体的改变

课堂教学是师生参与的动态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上求知、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授学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以学论教”的评价方式更注重对学生发展的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能力、操作技能目标的达成度,关注他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而不是关注对教师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更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电类专业课堂教学的实训项目都有实训评价环节,利用实训评价可以更准确地记录学生实训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可以呈现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实训评价表中,我们还设计了学生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给他们充分的发言机会。让学生明白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对老师的依赖变成对自己的认可和自信,成为课堂的主人翁。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可以给自己的课堂更准确的定位,教学方式的改变可以获得最佳课堂教学效果,而教学内容的整合可以构建更高效的课堂,对教学评价主体的改变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从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第9篇

1.主线鲜明,多元实践。

高效课堂工程的全面推进,是东莞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行动,必须有统一的、明确的指导思想,有科学有效的推进过程;但工程涉及全市基础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其推进过程中又必将会面对学校间的各种差异。这二者之间的矛盾非常明显,如何有效化解?

“主线鲜明,多元实践”,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非常深切的一种感受。东莞推进高效课堂工程的过程中,在宏观的导向和理念上追求共同的目标,但在具体的实践策略和推进路径上鼓励百花齐放。宏观上,东莞市教研室为各学科、各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给出了统一明确的导向,即对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有相同的理解,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有相同的标准,对课堂教学的实施有基本的行为准则;而在具体的实践中,明确各学科、各学校“高效课堂”建设不采用一刀切的办法,不统一推行任何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各学科、各学校在探究与探索过程中的创造精神,着力促成百花齐放的改革形态。

在宏观上引领,在具体实践中给予足够的空间,这是东莞高效课堂工程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2.冷静思考,科学推进。

中国教育从来不缺乏工程。尤其是在以政府主导推进的区域教育工程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头脑发热、一哄而上,最后是一阵风过、不了了之。但在东莞的高效课堂工程”推进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冷静的思考,科学的推进。因为他们深知,面对全市所有的中小学,关乎全市几十万中小学生的学习成长,任何急功近利的盲目行动,任何违反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行为,都应该被摒弃。

为此,东莞教育人对工程的推进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制定了周期性的螺旋式推进方式,每个周期又分为“选点实验”“全面推进”“总结提升”三个阶段进行。具体的推进分为两条主要路径:一是市教研室学科教研员领衔的学科教学改革,主要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推进;二是校长领衔的学校整体教学改革,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探索的方式进行。两条路径共同配合相互呼应,形成纵横贯通、上下对接的课堂教学改革布局。

对师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对待教育改革;讲究科学,尊重成长,遵守规律,以科学的精神来实践教育改革。这是东莞高效课堂工程值得学习的又一成功经验。

(本文图片由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提供)

第10篇

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牵涉的面很广,需要探索的问题很多,改革实践的内容也很丰富。目前,主要应该探索和实践的有以下四点:1.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说、读、写活动,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2.探索精讲精练、?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教学的计划性和科学性,特别是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3.探索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之间的关系,精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课上讨论、分角色表演、课外小组等活动;4.探索如何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把精读、略读、速读结合起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二,学习理论,更新观念。

语文教学改革要深入下去,必须进一步学习当代国内外有影响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语言学、文艺学、系统论、控制论等方面的理论著作,紧密联系语文教学的实际,深入探讨语文教学的规律。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我认为,与语文教学改革有密切关系的新观念至少有以下八种:1.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观念;2.贴近生活,讲求实用,课内外结合的大语文教育观念;3.为全面提高未来人才全面素质服务的观念;4.新的人才观、教材观、质量观;5.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测量、教学评价整体改革的观念;6.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寓教于学、重视审美情操及协调发展的观念;7.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同步进行,?既要让学生学会,又要让学生会学、乐学的观念;8.在开发智力的同时,重视开发非智力因素的观念。

在学习教育学理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以更新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测量和教学评价的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一走会出现一个新局面。

第三,古为今用,养成习惯。

我们要科学地对待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吸取其精华,结合时代的需要,加以借鉴和改造。同时,还要看到这些经验的历史局限性,抛弃那些与时代精神不相符的经验。正如张春林、陈钟梁在《传统语文教学特点之分析》一文中所说:“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高度政治化、伦理化,使它完全成为经学和科举的附庸,最终割断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丰富的、有情感的、多方面的联系。”

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对传统语文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些宝贵经验:集中识字个字和写字分别、分步骤教学;阅读训练原则是“文”“道”不可偏废,方法是“熟读精思、博览”;作文训练的原则是“词”“意”并重,步骤是先放后收(写放胆文),方法是“多做多改”(自己多改)。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它包括:1.认真阅读的习惯;2.认真写作的习惯;3.专心听话的习惯;4.礼貌说话的习惯;5.坚持自学的习惯。

第四,洋为中用,保持特点。

刘国正先生说:“我们的语言同外国的不同,这是我们的语言的特殊性;但各种不同语言又有其共同的地方,这是共同性。我们的语言具备的这两重性,决定着语文教学改革一方面要以总结自身的经验为着重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吸收外来的经验。”放眼一些国家的语文教学改革经验,我们开阔了眼界,可以从中学习一些有益的经验来推动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

鲁宝元先生在《谈谈国外的语文教学改革》一文中做了简要的概括:

1.语文教学的改革运动往往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所促成的。而成功的改革往往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在阅读训练中,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科技语体和实用语体的能力。在写作训练中,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写一般生活文、意见文的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的能力。在听说训练中,不仅要使学生具备说话、讨论、演说、报告等一般说话能力,还要使学生具备把话说得有效、得体的能力,在教材方面,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除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之外,增加科技文和实用文的分量。

2.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对整个社会科学基础理论都非常重视。?如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以及这些学科的许多分支学科的研究,都和语文教学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3.大力开展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验,不断加强实验的科学性,是国外语文教学改革的又一条成功的经验。

在借鉴外国语文改革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我国语文教学的实际,保持中国语文教学的特点。如:学习借鉴外国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感教育、和谐教育、情景教学、分组教学、目标教学、快速阅读等方面经验,不能生搬硬套,要从我国语言文字的特点、教材的内容等实际情况出发,加以改造,有所选择,逐步变成有中国特色的经验。

第11篇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追求发展,不断试图完善自身的一种实践方式。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的稳步推进,4R理论在我国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不仅丰富了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理论,也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1.4R理论概述4R理论是源于《后现代课程观》

一书的一种后现代主义观点,所谓4R,即指代丰富性(Richness)、回归性(Recursion)、关联性(Relation)和严密性(Rigor)。丰富性是指教学课程具有应当具有一定深度、多层意义及多种可能性(解释);回归性是指课程产生于对自身进行反思所带来的反复性和复杂性之中,为经验的反思性重建、重构和转变提供了机遇;关联性包含两种含义,其一为课程与教育之间的联系,它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其二为课程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存在基础,创建了发展环境;至于严密性是指,丰富性和关联性并非缺乏规范,而是对当前可供选择的关联开展有目的的选择的一种思想观念。

2.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分析

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应用4R理论,是促使教学过程开放化和系统化、调节师生关系、实现中职体育课程教学目的一种方式。

(1)丰富性特点可改变教师关系,丰富教学内容。4R理论的丰富性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体现为:其一,为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转变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其二,教学课程深度的扩展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为课程内容的预选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些特点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对于实现主体权利和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具有推动作用。在课堂教学课程中,教师多同学生互动交流,以了解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教学的理解和期望,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如此便可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需求,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在实现主体权利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成绩。

(2)回归性特点可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强化其学习动力。回归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它为学习或教学经验的反思性充足和重构均提供了可能性。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课程是由片段任意组合而成的,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或其他途径了解到课程内容的不足或教学方式的缺陷。学生和教师回归性思考和分析这类问题,我们称其为回归性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体现。通过信息的反馈,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参与个体均可以反思自我,并尝试着通过创造力解决该类问题,由此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

(3)关联性特点有助于推动适合符合本土体育文化的建立。不论是九年义务教育抑或中职高职体育,根据其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教学体育课程深受国外体育教学模式和思想的影响。当然基于关联性特性及当前体育课程文化深入发展需求,体育课程文化应当同世界其他国家体育文化相融合。但是应当明确的是,体育课程的本质是建立适合本土文化传统和国情的一种教育文化,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设立应当结合我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特质。

(4)严密性特点为生成性体育课程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体育课程同课堂教学是完整统一的,需要教师同学生的共同参与。自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颁发以来,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便要求为学生规定学习领域的目标。由严密性特征可知,通过探索不同选择方案,明确其联系,有目的地进行选择,有可能会实现课程内容的精致化,推动课程向前发展。如,进行篮球授课,就先应当保证学校有足够全班学生进行学习的篮球场地和篮球。而随着学生球技的提升,因为学生之间思想和技术上的个体差异,因此每位学生的收获也会有所不同,而此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需求变化,再次进行体育课程内容生成。

在中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应用4R理论优势明显。不仅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加深课程的深度,且可通过师生之间对话和反思实现中职体育课程生成性目的,由此实现体育课程课堂教学价值。

作者:周员汉 单位: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

第12篇

一、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下发,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大部分学校都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单单的学到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升华,更多的教给学生们的是做人的道理。虽然说,当前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前我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落后,没有真正认识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有些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的实施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没有深刻的认识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有些教师甚至认为新课程改革有些哗众取宠,依然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授课,和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背道而驰。所以说,想要更好的推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来开展课堂教学,真正的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

(二)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受到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和老师单纯的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入手来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

(三)没有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流于形式化。

有些教师虽然在认真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但是由于其没有领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所在,其课堂教学改革也难免流于形式。如单纯追求课堂教学的气氛,课堂教学气氛固然重要,但是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得到了什么也很重要,不能本末倒置,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改革才不会流于形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改革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才能取得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胜利。

二、新课程改革视阈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更新教学观念,深刻领会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观念的更新决定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的推进。俗话说:“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深刻的领会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才能保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才能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学习,不懂怎样自主去学,甚至懒得主动学。怎样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师要使学生从意识到实际行动进行改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在书本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且独立的见解,在对问题的认知和探究中学习知识,培养发现问题意识,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充分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要创设民主的氛围,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鼓励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到温暖,消除压抑,敢于展现自我,要尊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过程中迈出的每一步,鼓励他们的成功,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允许他们犯错误,引导他们纠正错误,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敞开心扉,大胆质疑,挖掘自身潜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四)改变被动的接受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