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5 17:0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辅导机构教育理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07602
1 何为课外辅导机构连锁加盟经营模式
连锁加盟是指主导企业把自己开发的产品,服务的营业系统(包括商标,商号等企业形象,经营技术,营业场合和区域),以营业合同的形式,授予加盟店的规定区域内的经销权或营业权。随着连锁加盟的不断发展,加盟的店铺更是遍布各个角落,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美国是世界上连锁加盟经营发展最成熟的国家。其加盟已经渗透到了生产、流通、服务等诸多领域。通常,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最经常接触到的加盟店以麦当劳和肯德基最为常见,这两个饮食行业的巨头在全球除少数直营连锁店外,连锁加盟店均以万计。分析“连锁加盟”的特点,主要有:
(1)有一个加盟权的拥有者,即所有的加盟权都在其手中。
(2)加盟权的拥有者,其所经营的商品,可以是服务类,技术类,商号类等等。
(3)在加盟权的拥有者和加盟者之间,主要是以合同来限制各自权力和义务。
(4)加盟者对店铺有所有权,但是其经营模式必须按照加盟权拥有者所规定的模式进行经营,没有自己独立的经营。
(5)加盟者在支付一定加盟费后,总店需要向加盟者提供具体的一整套经营模式,同时授予点名,商号,服务标识等等使用权,在加盟者经营期间,需要不断提供模式的指导和帮助。
课外辅导机构主要指的是中小学生的文化课辅导为主的教学机构,它与平时的学校,是有所不同,主要针对于学校以外对学生的课业辅导。由于一般学校采取的是大班制教学,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故而课外辅导机构也由此而生。课外辅导班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学框架,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智力,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小班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以此塑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课外辅导机构也开始实行连锁制,目前国内推行连锁加盟的课外辅导机构主要有新东方教育、学大教育、学而思教育、龙文教育、安博教育和巨人教育等等。
2 课外辅导机构连锁加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优秀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又非常大,这些都导致了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上的庞大需求。对中国父母来说,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发展。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70%的中小学生,选择用课外辅导的方式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而大考冲刺阶段的学生选择课外辅导的比例更高。有1/3的被调查家长表示,愿意拿出上万元为孩子的课外辅导买单。
连锁模式下的辅导机构,各自有各自的的特点,其中上述都提到的学大教育,从2001年初创时仅有2名员工的家教中介公司,最终发展为覆盖44城市,拥有11702名员工的教辅巨头;而学而思,虽起步于2003年,但短短几年之内便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名优秀教师,6万在校学生,年利润超过3亿的培训集团,现在这两所培训机构都是有具有代表性的。以下主要以学大和巨人教育为例,通过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来大致推出课外辅导机构连锁加盟经营模式的特点。
2.1 学大的经营模式
学大的教育理念主要立足于“个性教学”,其初期主要是一个网上师资匹配系统的开发,推出省略网站。通过这个中介系,任何一个大学生或老师在自愿的前提下,可把自己的教学优势和特长在网站上进行展示,当家长需要为孩子寻找课后辅导时,可以通过搜索平台,找到满意的老师。凭借着这一师生匹配系统,学大迅速占领北京大部分的家教中介市场份额,学大教育从中收取信息费,其公司销售额也达到了数百万。2004起,学大开始转型,把网上的资源挪到现实中一部分,成立课外辅导全国连锁学习中心。短短几年间,学大在全国33个一线城市设立了分公司和129个学习中心,销售额突破一个亿。2010年,学大教育集团向美国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在纽交所上市。
2.2 巨人教育的经营模式
同样走连锁加盟路线的巨人教育,始于1994年,是一所由最初的培训机构发展而成的大型综合教育集团机构。目前,其教育培训覆盖幼儿、青少年等教育领域。除了在总部所在地北京周边建立连锁加盟店,近年来,巨人教育在上海、武汉、郑州、石家庄、西安、九江、黄石、汕头、海口、赣州等地先后成立分校。在巨人教育的官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它所设计的培训范围相当广,除了基本的教学科目,甚至还设有珠心算、倪新威抗干扰记忆等等教学类目,种类丰富。如其口号所说“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此外,巨人教育还提出“终身教学”理念,打造了“0-18岁”、“18-99岁”等教育品牌,为广大的学生提供的良好的教学平台。
3 我国课外辅导机构连锁加盟经营模式的特点
3.1 标准化的业务模式
对于教育产业来说,需要的是传递更多的东西,而标准化一定是教育产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标准化复制是连锁加盟经营体系的一个制胜法宝,实行标准化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专业化的业务模式、操作标准,而全体员工更要共同协力来执行好这个标准。
3.2 统一的教学理念
除了上述提到的学大和巨人教育的教学理念,还有例如龙文教育的办学理念是:“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把您的孩子当成我们的孩子 ”,这些教育理念在连锁加盟的经营模式下,伴随着全国加盟店的开启,不断的深入人心,同时,它也是经营模式的一个特殊点,凡是所有加盟店,必须以此为理念,服从总部的教学计划和规则。
3.3 细分教学的板块
由于竞争的激烈,不同的辅导机构之间也有着不同的教学辅导方向,有针对不同科目的教学,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等等,细分教学的板块已经是各个辅导机构不断推行的教学管理方法。
3.4 从家长入手的经营理念
如何为学生选择正确的辅导机构,是家长所担忧的问题。许多连锁培训机构,推出免费试听,免费旁听的服务,甚至在不同地域的加盟分校,只要是会员,都可以免费试听。符合家长、学生心理和目标的行之有效的课程设定与安排;让产品说话,给家长以放心。
3.5 优秀的教师资源
教师资源是培训机构的最大教育资源,优秀的教师,能吸引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的境地,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及与之配套的完善的教师培养监督体系是让连锁加盟辅导机构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课外辅导机构连锁经营模式在中国当下的教育体制下,显然是和教育制度相匹配的,是符合教学和家长学生需要的,但是因其不同于传统的辅导机构,有其独自的特色,因此如何在将来,继续做大做强,还是需要不断适应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的需求,还需要各个机构要不断提高经营水平,提升机构的品质保证,促进机构的品牌调整,保持机构长久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快.社会培训机构加盟连锁经营模式探析[J].成人教育,2011,(3).
[2]王文科. 中外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经营模式比较及启示——以大型教育培训企业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1,(7).
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拥有国际化的教育背景,多元化的师资力量,优秀的软硬件设施,教育理念更为新颖,教学内容广泛、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双向交流的教育模式对学生与教师都起着非常好的影响,优秀教育资源的汇集,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思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往往采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与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或者“知识+应用”的综合性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外,更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的校园气氛比较活泼、轻松,校园文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不拘泥于学校教育,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锻炼各方面能力。此外,很多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都比较注重对学生外语水平的培养,这种中西文化相交流、融合的校园环境有利于让人才培养向国际化迈进。在教学管理理念方面,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相关部门把学生当做“服务对象”,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工作,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教师并不是以管理者的姿态对学生进行监督与命令,而是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与引导,充分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精神。
2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2.1学生基础差异较大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课程设置比较特殊,普遍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体系也比较往往复杂和严格,这就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学生来源的多样以及特殊性,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的水平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高标准的课程要求与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存在着矛盾,这就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2管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
中外合作办学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是在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的大趋势下,中外合作办学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高标准、高要求的素质培养缺少不了配套人员、软硬件等的支持,但是目前,某些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对于学校的硬件设置逐年加大投入,但是对学生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相关工作人员的经验比较缺乏,对于某些近几年新出现的问题以及矛盾没有一个成熟的应对策略。
2.3传统教育观念与国际教育规律存在矛盾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淘汰率很低,社会各界存在着“一旦进入了高等学府,就能够获得成功”的观念,家长们也往往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就能拿到文凭,工作就一定有高收入。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我们不能忽视国外教育的择优选择以及远远高于国内大学的淘汰率。这种观念上的差异阻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进行以及扩大发展。如何让广大师生、家长接受这种易进难出的教育规则,设置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2.4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父母和亲人的关心与爱护中成长,很少经历过困难的磨砺。学生以自己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很少顾及到他人的感受,人际交往中缺乏宽容与理解,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弱,这些不利因素都容易导致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有着自身优越感,他们往往对大学的期望很高,个性张扬,一旦理想与现实生活产生差距,可能会有挫折感,可能会引起心理问题。
2.5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虽然当今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大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倡“教育围绕市场办”,但不能忽视的是,许多大学对于自己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地位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责任不清晰,教学目标不够细致、明确。教学过程中,套用国外的一系列的教育体系,但是对于这套教育体系能否适合国内实际情况的需要,培养出的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迎合企业的需求缺乏深入的思考。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维度、技能水平、实践与创新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上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3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选择合适的教育培养模式
在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培养模式的同时,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例如,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自身素质进行分类,实行差异化的管理措施。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与管理中,偏向于基础知识与学习方法的巩固,而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侧重对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注重管理队伍建设
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的辅导员、教师以及学校领导,都要做好相关专业知识、管理技能等的学习,积极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措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面对日益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够驾轻就熟。工作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在实践中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道路。
3.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例如,针对学生心理敏感脆弱的特点,可以通过开展挫折教育等形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建立起一系列的预警机制,通过各个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及时发现心理上有困惑的学生,通过专业心理老师的辅导,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
3.4构建基于企业需求的培养模式
如何有效解决“后进生”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各种社会和校内心理辅导机构只能让“后进生”增强学习动力,但无法指导学生如何学、怎么学;学校和各种校外学科辅导机构采取的传统低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让“后进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成绩,家庭教育辅导机构虽然能改善“后进生”与父母的关系,有利于营造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但还是无法在根本上解决“后进生”想学却不知如何学、怎么学的难题。
针对如何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瓶颈”,全脑通教育在李波教授的带领下经过深入全面的分析和长期的教学模式方法探索,研发出全脑通“后进生”转优完整解决方案。这是一套以学科教育为核心,结合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圆桌教学、分层教学、学生差异化教学等创新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局限,弥补了当前各种常见解决方案的不足,让学生不但有了学习动力,同时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并且拥有全脑思维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彻底解决了“后进生”在心理上、在学业上、在家庭和社会中面临的问题。
全脑通教育通过创新的体验式、互动式与教练式教学模式,将独创的18个自我精神因素和22个人际精神因素渗入学生的行为系统与信念系统,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存在价值和人生价值,带领学生重新认识学习的意义并规划未来人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通过目标一步步实现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解决厌学问题,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全脑通特色学科教育以脑科学和思维科学为基础,通过独创的全脑标准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提升记忆力和阅读速度,并通过脑内知识建构,整体学习系统知识,迅速掌握解题技巧,从而能够迅速缩短学习差距,提高学习成绩。
全脑通家庭教育课程纠正“后进生”家长的错误教育理念、方式及方法,帮助家长掌握孩子心理,拉近学生和家长的距离,从而为“后进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并通过感恩教育课程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父母的辛苦付出,消除家长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合理引导并转化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在懂得感恩的同时也更加热爱生活和学习。
全脑通试点学校——海南民族中学选取初三年级40名“后进生”,平均分数20~30分,通过全脑通学习方法授课80个小时后,物理单科成绩平均提高42分,比年级平均成绩还要高出18分。(郑辉)
【关键词】和谐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协同工作
一、新时代下班级管理领域的认识
(一)班级概念的认识
班级是一个社会组织,具有明显“ 目标、机构、规范” 的组织化特征,是具有教学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特殊社会组织。
(二)班级管理工作的认识
班级管理直接关系着班风、系风、校风的建设,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办好一所学校,关键在于班级的建设。一个好的班集体,关键是要有优秀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来引导。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问题,处理好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需要辅导员、班主任齐心协力,共同探讨,建立协同工作模式。
(三)辅导员班主任的认识
辅导员一般是刚从高校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一般精力充沛,可塑性强。在很多高校的管理机制中,一般是一个年级或一个系(专业)安排一个辅导员。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一般是以学生年级或系(专业)为单位开展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全面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班主任,则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兼职管理人员,原则上是从该班的任课老师中产生。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大多要配合辅导员,重点从班风、学风建设入手,同时要关心同学们的生活,督促同学们的学习,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并把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反映到辅导员处,为班级管理档案的建立提供有效材料。
二、辅导员班主任协同工作模式探讨――针对学生日常工作
(一)优势互补,加强联络机制的建设
所谓的优势互补,源于辅导员、班主任负责的学生工作侧重点不同。辅导员管理和服务的对象的一般是一个年级或一个系(专业)的学生,负责学生整体的教育状况,在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上,可能会有疏漏。班主任大多由该班的任课老师担任,一般管理一到两个班级,负责的工作要更加细化。以上侧重点的不同,就要求辅导员、班主任要优势互补、加强联络。建立良性联络机制,辅导员负责学生整体层面的教育和学校政策的上传下达,班主任则要把“点”的工作做好。二者要定期开座谈会,辅导员将近期各班级的思想状况,活动开展效果等情况与各班主任交流,重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班主任则要与辅导员交流近期自己所做的工作,班级学生个体的学习、科研、活动和思想状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者就问题的症结所在,讨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
(二)在评奖评优方面,建立奖励加权机制
一般在年终考评时,有的是辅导员全权负责,有的是班主任全权负责,可能会有失偏颇。在这个方面,可以采取“三级分权”制度,辅导员、班主任所占的加权分分别为4分,班级自主考评为2分。模式如下:班级综合考评成绩=Σ(辅导员考评分×4+班主任考评分×4+班级自主考评分×2)(4+4+2)。针对班级考核指标,三方各自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考核细则进行考评,保证评奖活动的公平与公正。此方法特意把学生班级纳入考评小组,主要在于提高班级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辅导员要严格地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审查,班主任则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客观公正的审定,特别要处理好学习成绩与综合成绩之间的关系。
(三)活动开展方面,双管齐下,加强反馈机制的建立
大学班集体可以组织的活动很多,那么怎样在活动中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是困扰学生工作者的一大难题。由于班主任平时与班级学生接触较多,对班级问题发现较早,因此,在这一方面需要班主任老师牵好头。但是,如果发现问题后仅仅采用单独说教的方式,却收效甚微。可以采取班主任与辅导员联合的方式开展活动,解决问题。班主任将班级存在的具体问题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则要召开该班级的班委工作会议,提出问题所在。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会三者联合讨论制定出具体班级工作整改计划;班主任、班委会根据班级工作整改计划,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
(四)在违纪处理方面,协调一致,共同教育
针对违纪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应共同教育。学生违纪一般都有一定的原因,而且违纪的学生内心是恐惧和脆弱的,班主任和辅导员二者要协调一致,共同教育,把握好教育的方式和力度。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找违纪学生谈话,搞清楚学生违纪的原因。这一方面,辅导员要侧重对违纪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多关心学生的生活、思想等后方因素;班主任则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日常活动等前方因素。教育过程中要加强信息交流,及时沟通交换各自了解的情况,而且要注重后期的培养教育。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时,要注意稳定学生情绪,以防产生悲观轻生的念头。
三、辅导员班主任协同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热爱学生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热爱学生是最根本、最实在的教育理念,它需要高效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付出自己的感情、精力与期望。从尊重人的本质出发,尊重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从学习生活的细微处发现学生思想观念等存在的漏洞,并加以矫正。
2.坚持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教育理念
青春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文化的底色,青春也是一个国家青年人应该具有的一种气魄。作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主力军,辅导员、班主任,既是领导者、组织者、教育者,又是服务者、协调者,一定要尊重时代的特色、个性,时刻以“青春的心”来教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教育理念,辅导员与班主任要从思想上服务学生,从社会竞争机制中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激励学生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还要使学生具有全球化视野的战略性眼光,从而更好的服务国家和社会。
3.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只有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才能不断推进人类的进步。教育更是这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的观念和想法随之而改变,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的教育理念更要不断更新。高校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理论工作水平,甚至还可以把国外知名高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加以整合利用,用世界前沿的管理理论来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使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与实践[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关于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红河学院学报,2005.
[3]大学生政治取向的引导方法[M].广西出版社,2006.
[4]朱其训.和谐教育论[M].人民出版社,2006.
[5]邓平均.大学和谐校园建设探索[M].新华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许多新的社会伦理道德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如何更好的进行道德管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在道德教育管理的实践上存在着一些困难,关心和重视道德教育管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主题。
中日德育有不同的德育目的类型,这种不同的德育目标导向使中日德育产生不同的德育方式。中国德育强调目标,日本德育强调隐性因素对德育的影响,注重德育过程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作用。我们应从日本德育的长处中学习,以克服我们的德育的功利化倾向。从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形成演进中对东方道德的弘扬与摒弃和对西洋道德的摄取与改造这样的崭新角度对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的共性特质与个性差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比较。在研究方法上,采取了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结合,宏观把握与微观梳理结合,一般研究与个案考察结合,整体关联与单项发展结合等交叉并用的研究方法,对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进行分析、综合与概括,揭示了中日近代道德教育同质与异质特征,及道德教育理念形成演进的内在规律。
一、日本道德教育管理的基本特征
商继宗认为,日本由于其经济高速增长的副作用和教育中重智不重德的错误导向,日本教育中出现了严重的“教育荒废”现象,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校内暴力、逃学、自杀等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随后,日本加强了道德教育管理,其特征表现在:
1.道德教育管理理念趋向全面主义发展
日本的道德管理在二战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之前的中央集权到地方行政的分权,建立全面主义的道德教育管理理念,以社会为本位,注重品格的养成,帮助儿童适应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建立系统的道德教育管理体制
日本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道理教育管理法规,建立了比较系统的道德教育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学校,都有专门的部门或者个人对道德教育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日本还重视制定和实施道德教育计划。使德育与整个教育目标和学校的其他活动联系起来,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做到的教育管理的有章可循。
3.设立专门的机构,对道德教育活动实施指导和管理
日本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专门的指导机构,加强道德教育管理。这些专门的指导机构还开展专门的道德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完善道德教育管理的渠道。
4.依据地域,畅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渠道,促进各种道德教育力量的交流、合作和配合
在1975年、1984年、1990年,日本文部省不同程度的设置了道德教育推进的相关制度,动员学校、家庭、社会各界一起开展道德教育活动,谋求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管理体制,注重发挥各方面道德教育力量的作用,使。并不断增加师资培训课程中关于道德教育的内容,提高教师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指导力量。
5.重视道德教育的调研工作,制定防范措施
日本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令和防范措施,防范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主要体现在:开展以防为主的青少年辅导站活动,在公共场合安排专人进行教育引导,设置咨询窗口等。在落实道德教育计划的同时,还在活动中开展有目的的研究与实验。并在1985年,在日本设置了推进道德教育的试点学校,进行专题的道德教育的专题讨论和改革试验。
二、中日道德教育管理的共同性
中国和日本同属亚洲国家,在其历史发展中,会在道德教育管理中,存在一些相同的地方,遵循着共同的道德教育管理的原则,解决共同的问题。
1.重视道德教育管理
中国一贯把道德教育管理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思想政治工作也一直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建国以来,我国颁布了很多道德教育管理的文件,使得我国道德教育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日本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令和推进道德教育的试点,从上到下齐抓道德教育管理。
2.面临本土和国际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道德教育已经超越了学校道德教育,信息时代的快速,也让管理局面难以控制。道德教育管理已经超越国界,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趋向融合,网络对于各国道德教育管理的挑战,是各国面对的共同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由于科学技术带来的道德问题。
3.科学的进行道德教育管理
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管理主要是经验型,现在已经向心理教育型德育管理模式过渡,开始道德教育管理科学化的过程。日本重视了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了一些防范措施,建立各级各类的指导机构,并开展专门的道德教育活动。
三、中日道德教育管理的差异性
虽然,中国和日本在道德教育管理中面临着很多相同的问题,但由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各国遵循的管理理念不同,都决定了中日在道德教育管理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1.目的不同
中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道德教育管理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把道德教育管理提到一个关乎国家是否健康发展的地位,道德教育管理服务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的道德教育管理更注重以社会为本,强调学生品性的养成,不以改变学生的个性为目的。
2.道德教育管理中的重点方面不同
思想政治的管理是我国道德教育管理的重点方面,关注意识形态的管理,而对于具体行为习惯的管理重视不够。日本的道德教育管理重视通过计划和制度进行管理,也关注个体的行为习惯和品性的养成,但类似科层的道德教育管理制度让日本的道德教育管理缺少了一些人情味。
三、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父母小时侯一定也曾经遇到过和孩子类似的情况,当时是怎样对待的或现在遇到了什麽难题又是怎样处理的,这些都可以用孩子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孩子分享。当孩子知道了父母原来也常常会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他们对父母所说的话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父母告诉子女自己是怎样应付压力的,那实际上是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就增强了孩子克服压力的勇气和信心了。四、培养孩子的自尊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这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方法。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就会有勇气、胆量和辨别力,不会同流合污。
********************************************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常规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
【热门课程】: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 90489(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北京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北京京翰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 90489
【人大校区】北京市---- 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489
【公主坟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490
【城建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491
【劲松校区】北京市----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492
【朝外校区】北京市----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493
【亚运村校区】北京市----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494
【北大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495
【宣武门校区】北京市---西城区 400-0066-911转90496
【四中校区】北京市----西城区 400-0066-911转90497
【中关村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498
【马家堡校区】北京市----丰台区 400-0066-911转90499
【团结湖校区】北京市----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500
【雍和宫校区】北京市----东城区 400-0066-911转90501
【方庄校区】北京市----丰台区 400-0066-911转90502
【崇文门校区】北京市----西城区 400-0066-911转90503
【世纪金源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04
【牡丹园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05
【人大附小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06
【北京学院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07
【东直门校区】北京市----东城区 400-0066-911转90508
【望京校区】北京市----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509
【交道口校区】北京市----东城区 400-0066-911转90510
【五棵松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21
【四通桥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20
【公主坟天行健校区】北京市----海淀区400-0066-911转90522
【大屯南校区】北京市----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523
【CBD国际部校区】北京市----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524
【万柳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25
【亦庄校区】北京市----大兴区 400-0066-911转90526
【石景山校区】北京市----石景山区 400-0066-911转90529
【苏州街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30
【清河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31
【花园街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32
【怀柔校区】北京市----怀柔区 400-0066-911转90533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考试命题和阅卷任务。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京翰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1-0088-03
[作者简介]李玲(1987―),女,重庆人,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助教。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这引发了学校对大学生就业的极度重视。现如今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属于“90后”,“90后”大学生如何通过加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实现顺利就业,获得职业长足发展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可使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的理念,充分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探索现有与潜在资源优势,主动探索职业世界,匹配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可能面临职业的横向转换和纵向发展过程中实现合理的生涯决策。笔者自制问卷,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上海市三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调研,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41份,回收率97.43%,有效率98.02%。其中,男生42%,女生58%;大学一年级学生51%,二年级32%,三年级10%,四年级7%。
一、“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调查分析
(一)进校专业选择更加自主,对就业时专业对口要求相对宽松
调查显示,当前55%的“90后”大学生进校时是自己决定现在所学专业的,有22%是综合各方面意见决定的,而仅有12%的人是父母决定的,11%的人目前专业是调剂的。相对于邓洪宝在2006年进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显示的仅有20%的学生是自主决定学校和专业这一结果,自主选择比例明显提升。而对于找工作时是否强调与专业相关,有36%的学生表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适合工作就行,30%的人认为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2%的人就业时选择可以放弃本专业,而要求就业时专业对口的只占14%。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时,专业自主选择程度较高,且对专业对口要求程度相对较低。究其原因,“90后”大学生自身自主意识较强,且大多父母多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文化素养相对较高,教育理念也较为开放。而大学生的专业自主选择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学校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有43%的“90后”大学生对目前所学专业和学校表示满意。而造成对专业对口度要求降低的,更多是因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
(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缺少明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规划
调查显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与方法,仅有22%的受访学生表示知道,45%的受访学生知道得很少,15%表示完全不知道,还有5%表示从未听过职业生涯规划。在所有调查对象中,非常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学习和工作计划的只占11%,清楚的占35%,不太清楚的占了38%,从来没想过的占16%。关于是否清楚自己的能力、性格方面的优势和劣势,11%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清楚,37%的受访学生表示清楚,而41%表示不太清楚,11%的受访学生表示没怎么想过。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的现象。自我认识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而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对自身缺乏系统的梳理和认识,较少掌握认识自我的基本方法,缺少清晰的自我认识和职业规划。
(三)获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途径较为单一
“90后”大学生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有哪些途径?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占81.4%,组织的生涯类讲座、比赛等活动占65.9%,自学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占41.1%,另外,通过辅导员或专业教师、同辈咨询学习的占38.4%, 通过学校相关专业咨询人员的占9.2%,也有3%的人选择通过社会专业机构获得指导。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学校组织的职业生涯类基础课程、讲座等活动占了很大一部分,学校专业咨询人员或者社会专业机构的介入相对较少。调查发现,少数高校的职业咨询人员由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兼职,专业性不强,相比较而言,学生遇到职业生涯困惑更倾向于找大学辅导员或专业任课教师沟通。究其原因,目前虽然上海大部分高校都已配备专业职业咨询人员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辅导,但这部分人员大都不是一线的学生工作者,与学生较为疏远,导致学生有问题时不会第一时间想到专业咨询人员,而更多地求助于专业课教师或辅导员。因此,现在大力提倡更多一线学生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职业咨询培训,提高其职业咨询的专业能力。但如何让高校专业的咨询者走进学生,如何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在日常的学生教育工作中,如何让社会专业的咨询机构走进校园提供专业性更强的职业生涯辅导是今后要重点突破的。
(四)职业价值观更加多元化。
本文以高登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和黄希庭对学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为基础,从物质保障、工作环境、职业兴趣、职业发展、成就价值、工作创新6个维度设置问题对“90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看重的因素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薪资待遇占47%,成就价值占41%,职业兴趣38%,其次是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分别占28%和23%,排在最后的是工作创新占15.4%。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除考虑基本的物质保障外,也很看重包括职位的晋升、培训等职业发展,以及职业发展所带来的成就价值。同时“90后”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重视与自身职业兴趣相吻合也是其凸显的一大特点。除此,有21%的学生也很看重工作环境,包括工作的环境和上下班的便捷程度等。由此可见,从过去的看重“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和“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到既看重物质保障又兼顾自身的职业兴趣,看重职业发展所带来的个人价值,生活在信息大爆炸背景下的“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更加多元化。
二、加强“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一)“90后”大学生应重视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层思考
在进入大学前,学生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获得更高的分数而较少深层思考职业规划的问题。而进入大学之后,突然放松下来的他们不少陷入迷茫状态,不知道该如何为未来做准备,即使部分学生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也不了解哪些途径和方法可以帮助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分依赖职业测评工具,缺少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的“90后”大学生进入职场,部分会出现频繁跳槽、归属感不高、责任心不强的不良症状,不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在这职业探索的关键时候,应树立职业生涯的理念,充分挖掘和认识自身的兴趣爱好,通过生涯人物访谈、生涯家族树、参加企业实习等重要途径探究职场,合理制订计划,形成符合自身的合理的生涯决策,并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贯穿一生的、不断探索自身与外界的互动过程。
(二)学校应提供多元化、全程化和专业化的职业指导
目前上海高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的以公共基础课的形式进行,有的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从调查也可发现,学生获得的生涯教育主要源于此,但生涯教育仅靠单一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要想取得良好的实效性,须根据“90后”大学生具有的自信活跃但协作意识较差,理性务实但功利性较强,理想信念薄弱但不乏爱国热情的特征,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课堂教学、小组辅导、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职业生涯辅导,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适应性评价、未来职务设计、角色转换,从而实现自我成长。且目前高校的生涯教育多偏重一头一尾,注重大一进校时的“适应性”教育,注重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技巧性教育,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过程性。而在日本等发达地区,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全程性,从新生入学就为每个学生建立生涯档案,提供生涯咨询与辅导服务甚至对刚踏上就业岗位的毕业生通过信函、面谈等方式进行跟踪指导,打破了国内大学毕业了学校生涯教育就此中断的局限。
其次,在诸多发达国家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配比都控制在1∶200左右,而国内这一比例远远低于这一比值,且国内职业生涯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如何使这一从业队伍朝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质量尤为重要。
(三)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合力
职业生涯教育体系需要从工作机制、辅导内容、教育环境、实施平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建构。在德国,职业生涯教育形成了高效、合理、规范、有序的社会化教育模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体,学校、私人介绍所、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机制。全国范围开通了职业指导和生涯辅导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和全国职业辅导服务网站,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方式进行宣传、职业辅导和生涯咨询,最大限度普及职业生涯教育理念。而在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主要由学校承担,企业和社会专业机构介入较少,而学生职业发展辅导工作是一项具有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积极寻求社会支持,拓展大学生职业发展辅导工作的渠道,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创设学校、家庭、企业、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不断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指导,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形成大学生职业发展辅导的合力。
参考文献:
[1]邓宏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7(6).
[2]赵文莉.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研究――以上海S大学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学生职业发展要求为目标,通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其预期的目的,促使学生自觉地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这对大学生本人、高校及社会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寻找人生使命,确立人生目标。
用人单位通常需要具有正确职业观、专业知识技能过硬的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对人的素质的综合要求,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规划,然后按照规划去实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便能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所以,对大学生而言, 应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美国哈佛大学大学生学业规划调查显示,87 %的学生没有做学业规划或学业规划模糊,30 年后沦为社会底层或中下层,10 %的学生有短期学业规划,30 年后成为社会白领阶层,而3 %长期学业规划清晰的学生则迈入社会精英阶层。这些数据足以证明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二)有利于树立高校品牌、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现在大学生就业的水平成为检验学校质量的试金石。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建立使大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把“ 要我学” 变为“ 我要学”,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可以促进自身较好的职业能力发展。所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校逐步摆脱就业、学生教育培养的困境,增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力。
(三)有助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促进学生职业和个人能力相匹配,利于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节约了社会人力资本。同时,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的职业观念更为现实,择业手段更为灵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些将大大促进就业率的提高,有力地缓解了社会就业问题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二、当前高校内制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
(一)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滞后于社会发展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变化。新时期高校的教育理念应该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三个方面。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前,部分高校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教育理念,忽视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些高校盲目升格,追求办学大而全,不能正确处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教育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学生学非所学,不被社会所认可导致就业困难。
(二)课程体系不灵活和专业选择余地较窄
职业生涯规划强调高校课程体系要以学生未来的工作需求和发展需求为中心,实践教学体系要有针对性,理论教学体系要强调基础性,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高校不仅要开设一些选修课供学生选择,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然而,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性课程较多,通识教育课程较少,偏重理论性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课程较少,且选修课相对较少,学生选择的余地比较小。从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学计划看,必修课占70 %左右,选修课占30 %左右。其中,选修课中有一部分是限制选修课,可供学生任意选择的选修课大约只占10 %左右。其次,在课程时间安排上,实践教学开课少,即使开课了时间也较晚,许多大学在三、四年级才开始有实习。这不利于正确引导学生职业倾向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对自己、对社会认识不到位,进而对自身发展的比较迷茫。
(三)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职业规划指导不足
尽管我国对职业规划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可是从整体来看,在职业指导人员配备、设施建设、教材投入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另外,由于课程还属于建设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因此,不论是哪个教学或管理部门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从事此课程讲授的教师大都是辅导员或行政人员,大多没经过专门的学术业务训练,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况且有些老师对自身的职业发展都缺乏规划,又如何能有效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所以他们不能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进行更为科学的指导。
(四)组织建设不够健全,不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认识自我和了解社会,明确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但是这仅依靠大学生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难以正确把握的。所以,高校需要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和专职指导人员,逐步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体系,通过有系统理论知识课程的讲授和相应的专业咨询服务、校园文化的熏陶等,帮助学生形成切合实际的自我概念,确立与个人才能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要使这套体系有效运转,需要有效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更好地督促各部门互相协作,互相配合。但是,就目前各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组织建设上不容乐观,缺乏学校各部门统一协调、有效整合教育资源,阻碍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高校内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支持体系
(一)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为核心,对于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高校来说,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教育、辅导、实践等一系列教育措施,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过程,不但重视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就业需要,更重视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高校需转变过去过于强调以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为主的教育理念,建立以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重的新的教育理念。
(二)完善课程体系,从制度上扶持大学生职业规划实现
第一,大力推进由专业招生向学科大类招生改革。现在大学生填写高考志愿时,主要倾向于是听取父母的意见和热衷于跟风“社会热门专业”,或是只求能录取自己的学校、科系即可,并未仔细考虑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志趣。这种方法省时省力,缺点是无法根据个人的能力、特性作长远的规划。虽然能暂时解除烦恼,但是在缺乏考虑自己的性格、能力、个性与就业条件等因素,将来所面对的职业风险就比较高。许多大学生为什么在进入高校后出现厌学,甚至有些学生毕业后还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初的选择出现了问题。所以,我国高校应大力推进由专业招生向学科大类招生转变,允许学生入校后在了解学科建设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当然要建立这种制度,这需要高校自身加强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和扩大教学资源。
第二,真正实行学分制,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为了协调学校和学生之间在学习资源上的供需矛盾,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就开始提倡实施学分制,但由于体制内外的思想观念、制度等影响不能在短期内消失,直到20 世纪90 年代末,虽然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高校已经实行了学分制,但是这些高校的学分制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或多或少还带有学年制的色彩。
真正达到完全“学分制”,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要承认学习主体的差异性,考查方式因材施教。学生生源存在较大差异,要求整齐划一的评价不利于因材施教。因此,学分制的课程考察要有变通性。学生对于所修课程考试不及格均可重修,直到及格取得等值学分为止。一方面体现了对学分的重视,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二是加强学习内容的选择性。从教学内容看,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必要而且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这是为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做准备,也是让学生广泛地接触各个领域,以便结合自己的兴趣有重新选择职业的余地。三是建立弹性的学制。本科标准学制为4 年,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学习期限可放宽为3 至6 年,最长的可延期至8 年,这便于在职人员或有特殊情况必须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正是由于学分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使它能够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力手段。
(三)进行实践教学创新,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实践基础
社会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因此,高校需要构建开放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增加形成大学生职业兴趣、价值观、职业能力等的教学内容,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倾向,合理地进行职业定位。
高校要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社会,及时了解跟踪社会发展的前沿。可以采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协议,让学生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切入真实社会。教师也需要根据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针对大学生对社会、经济、市场前景进行了解的要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调研服务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社会,走进企业,亲身感受社会上的人和事,从而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与社会协调,以避免盲目进入不适合个人职业发展的工作岗位。
(四)建立全员化、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
1.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当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师资十分匮乏,主要组成人员是辅导员和行政干部,他们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培训,缺乏心理学、社会学、职业指导理论专业知识,这就制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顺利开展。为此,加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力资源开发迫在眉捷。一是要重点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研究人员。可通过相关培训机构专业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开展课题或专题研究等形式,全面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成为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资深专家”。二是要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主要兼职人员,重点是辅导员、班主任。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专题培训班、开展经验交流、举办现场观摩等,提高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意识、技巧与指导能力等,帮助他们解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要对其他教师的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是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这就要全体教师具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意识,确保各项工作服务于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2.整合校内外资源是实现全员化服务的关键所在
为有效地帮助学生的成才就业,高校需要整合学生、校友、教师和家长等各方面力量。一是充分利用校友的资源,把校友看作是做好职业生涯服务的重要伙伴。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友会,健全校友网络通讯,聘请校友担任职业咨询兼职老师,为学生提供有帮助的信息或建议,并积极鼓励校友聘用毕业生。二是通过学生自治组织参与校园招聘会、座谈会、校友见面会、雇主校园宣传等活动,这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有利于用人单位近距离的了解学生的需求。三是积极鼓励各种类型的教师参与职业生涯服务,为本科生或研究生学业生涯和职业发展提供建议或帮助。四是建立家校联系机制,让家长参与并且理解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以便获得他们的支持。
3.坚持全程化的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一、目前开放教育有效学习支持服务形式及比较
(一)电大开放教育及其他网校有效学习支持服务
电大始终将学习支持服务放在首位,其形式主要有教学资源,学习过程,学习设施,学习管理,学术活动,技术支持和“天、地、人”网服务体系等。在引导、指导和答疑、解惑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成为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
我国其他网络学院的学习支持服务的做法与电大做法基本类似,主要教学资料和学习过程方面加以引导和服务,但在系统服务方面与电大不同,他们不存在严格的分级管理体制。一般是网校和办学点直接连接。
(二)其他国家(地区)开放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
英国是开办开放大学比较早的国家,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做法是为学习者构建了一个完善、系统、高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入学前的指导和基础课程的学习指导以及学业之外的相关指导,技术支持和地区学习中心。地区学习中心是开放大学在基层的教学和管理机构,所有校内机构被划分为三大组成部分,一是学生支持服务部门,二是教学支持服务部门,三是资源与校内事务管理部门。
我国香港公开大学、中国台湾空中大学在入学指导、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及学校设施和非学科支持服务等方面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
(三)不同国家(地区)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异同比较
不同国家(地区)远程开放教育提供有学习支持服务存在很多异同之处,如在教育理念、资源提供、学习技术和面授辅导等方面相同和组织形式、教师配备等方面不同。具体为:
在教育理念方面,各国远程教育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作为远程教育成功的保障;在资源提供方面,都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教材;在学习技术方面,都是为学生提供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辅导方面,为保证学习质量为学生提供适当比例的面授辅导。
除上面的相同之处外,各国(地区)开放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在组织形式、教师配备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具体为:
在组织形式上,我国学习支持服务的组织形式“团体式”和“体系化”特征明显。比较注重以班、组形式的学习服务;无论是电大还是其他网校的开放远程教育,都有一个自上而下办学系统,学习支持服务也带有明显的层次性和体系特征;而国外(境外)远程教育学校则更注重对学生的个别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教师配备方面,我国对每位教师辅导的学生数量虽然也有师生比的要求,但没有严格执行规定,只要学习者有需求,教师要提供服务,这是教师职责和本分。而国外(境外)远程教育学校一般情况下有明确规定,如英国开放大学对每一位辅导教师服务学生数量有明确和严格的规定,这种规定更有利于保障学习质量,值得借鉴。
二、开放教育有效学习支持服务发展趋势
学习支持服务,虽然已作为理念和准则指导着办学者的行为,但各院校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之间并没有可比性,各自按自己意愿和价值观为学生提供着自己认为合理的和优质的服务,这些服务是否真正优质、高效,是否真正满足了学生需求,由于教育体制原因,无法得到答案。但最终结果是,缺乏竞争,没有按市场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进行优胜劣汰。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和效能,将成为其发展必然。
(一)学习支持服务向多元化、趋同化并存的趋势发展
由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特点决定,教育大众化、终身学习、个性化、个别化学习在这里有更多和更大需求,决定其服务对象和服务产品要呈现个性化和多样性发展特征。随着远程开放教育技术和教育思想和方法的不断提高和成熟,服务产品理应越来越向服务的内涵深层次发展,从扩散向品质转变,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成为办学单位的真正目标和方向,由此决定了服务类型的多样化发展趋势。
由于开办远程教育的学校较多,各学校所开立的专业和课程大同相同或相似。从理论上讲,同一专业、同一课程的学习支持服务产品在不同学校之间不可能存在大的差别,也就出现了学习服务产品的类似开发和应用格局,从这一点上讲,同样出现了服务产品的趋同化发展趋势。学习支持服务的多元化和趋同化并存状态,是服务产品进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必要前提条件。
(二)学习支持服务的“产业化”发展趋势
“产业化”概念属于经营管理范畴,指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通行法则,并在全社会范围内达到通变,从而完成了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产业化,是指以产业化的管理理念,将学习支持服务纳入产业化管理渠道,在开发、生产、应用和服务各环节,遵守产业规则,使学习支持服务进入良好竞争环境中,让学生享受更完美的服务。
英国开放大学大卫?西霍特(David Sewart)教授提出:远程教育的学生支持服务是一种服务产业,它满足服务产业的基本准则。服务的具体方式是:参与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是服务产业的中心,远程教育办学机构所提供的各种学习支持服务的服务质量的最终标准是顾客的满意程度。提供的服务大部分是无形的;生产和消费在服务过程同时发生。要做到教学支持服务的产业化,就要按照产业规范要求去做,从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各环节。
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具有产业化特征,主要看其市场需求是否规模化,看人才队伍是否成熟和稳定,看市场细化是否可行,产品链是否逐渐完善。我国远程开放教育开立十几年来,其行业发展已基本符合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和标准,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服务产品需求市场稳定;以电大为代表的远程教育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充足的服务产品研制、开发人力资源等等,按以上标准加以评价,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产品,在开发和应用上都已经具备产业化条件,所以学习支持服务的产业化将成为教学支持服务市场的未来必然趋势。它有利于服务产品质量的提升。
(三)学习支持服务的“市场化“发展趋势
如何做好“数字化学习港”和“学习服务超市”,如何使“学习服务”这一“特殊商品”不再特殊,接受消费者的选择,就要以市场化理念构建有效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遵循市场规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学习支持服务是否能成为普通商品进入市场?从市场经济角度讲,商品交换,需要经过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目前我国远程开放教育已经处于市场化环境之中,学生上学交纳学费,学校理应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学生有权享受学习服务。从这一方面讲,学习支持服务的商品交换功能正在发挥作用,符合市场经济的特征。但是,从实际角度讲,学校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和满足学生的需要?学习支持服务这种商品是否也与其他商品一样接受市场的选择和挑战?是否经受了优胜劣汰的洗礼?从目前我国大多数远程学校提供的服务产品看?D?D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学习支持服务商品特殊性?D?D多数学习服务产品仍然处于比较优越的卖方市场中,商品的供应方仍然牢牢掌控着销售的主动权,实行的是“以销定产”的计划经济策略。学习服务需求大多是被动接受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市场竞争在这里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远程教育评估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开办远程教育的院校很多,除电大是独立办学外,其他远程网络教育,均是高校的附属院校。普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提供的学习服务产品与成人远程学习的实际需求有差距,并且在教育质量的评估上,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考核评估标准,各院校均独立进行考核,并且其考核也大多停留在书面考试层面上,这种考核很难测评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
目前各个远程开放教育学校都拥自己的网站,在网上提供了属于自己的学习资源,其服务形式可谓琳琅满目,但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学生通过注册一般只能使用本校的学习资源学习,不能货比三家择优使用。然而各家又提供大致相同的服务产品,重复性生产多,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引入竞争机制, 优胜劣汰,让市场选择服务产品理所应当。另外,在竞争中各校之间也可做到有机“整合”和“互联”,实现合作、互补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成长;专业成长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成为关键,而教师的整体水平和专业素质对新课改的成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重中之重。结合实际,笔者谈谈信息技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几个途径。
一、参加教师培训
参加教师培训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如参加上级部门、教育部门、权威机构等组织的培训;请教育专家、学者、老师来上课,讲解教育理念、教育方针、技术成果等;组内教师也可定期互相培训,优势互补。
二、参与互动交流
参与互动交流能够使教师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扩展视野,提升能力。教师可以参与学科研讨会,参与教育论坛的讨论,登录其他教师博客,从中倾听专家的教导,学习同行们的经验。教师应经常互相听课,课后进行评课,从中取长补短,相互提高。
三、深入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课题研究,如参加国家、省、市级、校内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相互协作,增加教师间的凝聚力,激发教师的潜能,开发教师的创造力。
四、积极辅导学生
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辅导,还要辅导学生参加各类计算机竞赛,如信息学奥赛、电脑软件制作比赛、平面设计比赛、网络布线比赛、机器人大赛等,以及研究性学习和专题学习活动等。这些竞赛需要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和综合能力,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概念,这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而解决新问题、疑难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不断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一、高职院校中心理辅导的介入
心理辅导旨在帮助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明晰的自我观念,并且把这种观念转化为实际,运用到自身的实际生活中。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辅以心理辅导的手段,目的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现实途径使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从而在为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终实现学生的成才。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心理辅导的优势
(一)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充实
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人本位”的思想,其在关注社会现状的同时,又重视对人的个体特征进行研究。通俗的来讲,心理辅导就是从人的个性出发,在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之上寻求个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在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心理辅导有这样一些优势,因为心理辅导本身就和其他的而教育方法不一样,其在教育的途径方面不会拘泥于课堂,而且辅导的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其又注重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团体活动等形式的运用,这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感兴趣的形式进行学习和训练,比简答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改进
可以说,与心理辅导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为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供了更多、更科学的方法。例如,自助式的心理测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可能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面对将来自己的就业不知何去何从,产生迷惘的心理状态,这时,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心理测试的特性,为学生选择相应的心理测试,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倾向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避免学生因为这个问题而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此外,心理辅导在形式上还分为团体辅导形式和个体辅导形式,团体辅导注重学生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有益体验,而个体辅导则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其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并在此基础之上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提高
虽然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从小接受的大多都是被动式的教育,这会是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先入为主的抵触情绪,而且,我国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对学生的教育往往都是一刀切,对学生的内心和真实感受关心的比较少,而这也是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一直以来国内的很多学者和专家,都对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和研究其中有学者建议用国外的一些理论的和方法,但是因为我国的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概念还比较模糊,机构也不是很完善,以致在工作中操作的比较随意,效果不是很明显,这也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平日与学生的联系比较多,如果能从心理辅导能够从辅导员身上进行切入,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的优势
首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辅导员在学校扮演者多重角色,其即使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辅导员这种特殊的角色赋予了其在实际工作中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学生眼里,辅导员往往比其他的任课老师拥有较高的威信和号召力,而且学生对辅导员也相对更加信任和亲近,这些都便于辅导心理辅导工作的展开。
其次,作为辅导员,其中工作职责与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其主要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关爱学生、实现以素质育人的目标,这和职业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孩子也心理素质的目标是一致的。
再次,辅导员有开展心理辅导的空间优势,与其他任课教师不同的是,辅导员的工作对象直接面向学生并且服务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更为熟悉,感情也更加深厚,这样可以帮助辅导员很好的对学生个体的能力、心理活动等一系列问题有较好的把握。
一、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环境机制
1.鼓励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并非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创业或者毕业以后马上去自主创业,而是对所有学生都应该进行的一种创业精神、创新文化、创业基本知识的教育,以及对有创业创新意向和准备创业的学生的创业技能的训练。因此,大学生无论毕业后就业还是自主创业都需要接受创业创新教育,具备创业创新素质。
2.转变高校教育理念。要尽快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创新教育,树立起既要注重就业更要注重创业创新,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才重要模式的新观念。
二、进一步改革学校的教育理念,鼓励创新型应用人才
1.在教学体系上全面保障人才培养。制定有针对性的、融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监控系统和教学评估系统为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并考虑纳入基本学分。推进弹性的学习制度,完善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制;扩大学生的选课权,适当改革招生制度,人才的评价机制将由知识化走向能力化,探索建立过程性的学生能力评价方式。
2.加强建立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在课程设置上,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整合,突出素质教育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宽厚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创业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所得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将创业创新课程融入到各科课程教育过程中,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口径、保持特色、注重实践、注重能力的原则。
3.调整专业结构。专业结构调整是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在专业设置中,我们应加大调整力度,努力形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调整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将围绕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及三大产业带建设,打造特色产业人才培育基地。压缩社会需求小、就业差的专业。在专业结构调整中,要加大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加强专业的适应性。要建设一批有影响、水平高、有特色、起示范作用的品牌专业。
三、大力调整整个教育体系,科学推进创业创新理念。
1.在师资培训、引进和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创业创新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把选拔与培养创业创新教育的优质师资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一方面以经管类院系为依托,加强对创业创新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同时推动现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创新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创业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着重培养本土化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加快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
2.努力拓宽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服务平台。继续组织好各种创业计划大赛,支持学生开办创业工作室等,高校应重点建立两大创业创新实践平台。
四、实施全社会配套服务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创业创新的推进
1.高校和政府双管齐下,组织开展创业创新培训。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创新前的培训和辅导,应由政府与高校共同组织实施。
2.由政府拨款、高校扶持,企业提供平台,个人提供理念,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基金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经费,还要用各种政策保障其能够有效使用经费,提高创业成功率,并早日回馈社会。
3.建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已经利用自身优势和已有资源,开辟了专门的场地或是社团机构供学生创业。
五、加强国际和省级交流,学习先进理念并努力贯彻实践
1.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于国外教育理念的学习。西方许多国家的发展模式已经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性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创新人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应加强对国外培养创新人才的先进理念的学习,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改善自身原有机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