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专业的挑战

护理专业的挑战

时间:2024-01-05 17:0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专业的挑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理专业的挑战

第1篇

一、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

1.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医者,德为本”,可以说涉外护士的责任心是涉外护理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护士尤其是涉外护理的学生必须真心地热爱护理工作,必须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面对灾难和危机必须挺身而出,无私无畏。要具有科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服务于病人,才能做好涉外护理工作。

2.精深系统的专业知识素质

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精深系统的专业护理知识,并且要能熟练运用自己所学的护理知识分析和解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另外,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还必须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护理技术,并且尽力做到操作正规和手法娴熟。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满足国际护理的需要。

3.稳定健康的身心素质

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工作环境复杂,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这就要求不但有稳定健康的心理,而且还必须有强健的身体。涉外护士一定要待人诚恳,内心宽容豁达,遇事要稳重冷静,面对各种紧急救护处变不惊。另外,涉外护士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尤其是通常需要在晚夜班工作,这就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身体素质。

4.熟练丰富的外语知识

涉外护理专业因为面对的护理对象不是国内患者,直接面对的是外国友人。这就要求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有熟练丰富的外语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沟通和语言交流上的困难,才能使得自己的护理工作开展得顺利高效。

5.良好的外表形象素质

国际护士会对护士的形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就要求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按照国际护士的要求尽力做到热情开朗,要富有活力,要做到内心豁达大度,外表温文尔雅,性格要温柔。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从外表形象到内在气质都符合国际护士的需要。

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的拓展途径

1.要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

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面对的是世界,随时都面临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的革新,所以对于他们不能保守陈旧的理念,必须抱着很高的学习热情去主动学习国际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及新设备的使用等,必须使自己的知识同飞速发展的护理科学相适应,必须坚决做到用到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知识就及时补什么知识。

2.针对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加强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

学校可以将英语学习同涉外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要向学生讲授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及社会人文知识,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护理专业用语及常用对话句型。再就是帮助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雅思英语口语以便能顺利通过雅思考试,因为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如果出国留学或者深造是必须过雅思英语考试的。

3.培养学生的礼仪和沟通技巧

学校可以邀请航空公司等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或专家对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培训,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服务礼仪、外交礼仪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交往礼仪等,从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4.加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对涉外医疗法律和法规的学习

学校要有意识地安排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涉外医疗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白涉外医疗紧急救援流程,要学生都能熟悉各种国际医疗保险文书,对于涉外医疗纠纷要知道应该如何处理。

5.结合我国中医特色,推进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医护理

涉外护理专业的服务对象是面向世界的,为了能提高我国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可以大力推进中医特色护理。为此,学校可以深化和改革涉外护理专业课程,培养学生不但能拥有娴熟的西医护理技能知识,同时又具备针灸或者按摩这样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医护理技能。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人格;心理测验;护理专业;青春期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在普通护理专业的基础上,又先后开设了英语护理、家庭护理、保健护理等医学护理相关专业。我们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四个护理专业的学生间存在较大的心理差异[1]。同时这些护理专业学生正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2]对护理专业学生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培养跨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也是现代护理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所以有必要对四类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格因素进行研究,以便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临床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卫校英语护理专业99、2000级各一个班;普通护理专业99级两个班;家庭护理专业99、2000级各一个班;保健护理专业2000级两个班,共4个专业8个班353人,全部为女性,年龄15~21岁。

1.1.1 方法[3]

采用中国修定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RC),作为评价学生人格的工具。这个测验测量项目较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调查过程由具有心理测验专业资格证书并受过CPI-RC测验培训的老师按照标准化步骤和方法完成,问卷回收率100%。

2 结果

2.2 四类专业学生心理素质比较

对CPI-RC测出的每个学生人格的20项指标求均值,以50分为中线分为5个等级。43分以下为差;44~48分为较差;49~51分为中等;52~54分为较好;55分以上为优秀。调查结果4个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3,P

2.2.2 自我实现(潜能)水平情况比较

根据CPI-RC测验中的V3项的程度,划分为七个自我实现水平的等级:7级-是优秀的个人整合和所属类型积极潜能的实现;6级-是明显高于平均水平;5级-是高于平均水平;4级-是平均水平的个人整合和潜能实现;3级-是低于平均水平;2级-是明显低于平均水平;1级-差的个人整合和很少积极潜能的实现。把四个护理专业的学生按上述标准进行划分并进行统计比较,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24,P

3 分析讨论

3.1 家庭、保健护理专业的学生应加强心理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

从调查结果中得知,英语护理、普通护理的学生心理素质整体水平好于家庭护理和保健护理。在四个不同护理专业中,英语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水平较高,而较差者是家庭护理专业的学生,这与学生的生源有关。英语护理专业、普通护理专业的学生是通过全省中专考试录取的,英语护理专业学生是英语成绩较突出的学生。而家庭护理和保健护理的学生是学校自主招生、自报专业录取的学生,文化课的基础较差。从上述调查中得知,他们之间的差异不仅是在文化课上,心理素质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所测心理素质包括:支配性、进取能力、社交能力、自我接受、独立性、通情、责任心、社会化、自我控制、宽容性、智力效率、适意感、同众性、好印象、顺从成就、独立成就、心理感受、灵活性等多个项目。这项结果要求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护理专业学生人格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应有所区别,保健护理特别是家庭护理专业的学生应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其整体心理素质,以适应学习和临床工作要求[3]。

3.2 学校应多给普通护理、英语护理学生更大施展才能的空间。

通过CPI-RC测验中的自我实现(潜能)水平V3项的测量得知,普通护理和英语护理的学生自我实现(潜能)较高,她们具有成熟、有自信、懂文明、乐观、兴趣广泛,神经病倾向和人际冲突相对较少,感到有能力并能应付生活中的紧张刺激,能够达到自己目的。而家庭护理和保健护理的学生则缺乏对自我正确的评价,有较多的不满情绪,对纷繁复杂的事物感到无所适从,感到自己缺乏决心和毅力,容易在生活中受打击,实现自己的志向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家庭护理和保健护理的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树立远大目标,帮助她们积极的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学校应多给普通护理和英语护理学生更好的实习和就业空间,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应增加深度和拓宽知识面,帮助学生实现她们心中的梦想。

参 考 文 献

[1] 高晓玲,钱海红.中学生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状况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0,15(2):121-123.

第3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班主任教师;管理艺术;实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同时,高校各个专业领域划分的更加细致,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如何适应社会新形势下的需求,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对于护理专业来说,由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要求班主任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班级管理工作职能和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的能力,为护理专业教学提供一定的辅助,在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同时,也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效地支持。所以护理专业班主任教师应该对班级管理艺术进行研究和分析,争取借助艺术化管理措施的践行,促进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1护理专业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障碍

对护理专业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发现虽然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总体上仍然不够理想,这主要是因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学生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存在较大的障碍。学生心理问题上,护理专业的学生虽然选择护理专业,希望未来到护理岗位上开展工作,但是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心理上并未真正做好为护理事业努力奋斗的准备,在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复杂的医学知识产生畏难情绪,针对特殊的护理病案分析可能会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对医患关系的认识也不够深刻,导致班主任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作为班主任教师,不仅要加强管理,还应该对这部分学生实施相应的心理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对护理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加强对学生护理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力求将护理专业中的学生真正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1]。社会方面的问题上,一些社会因素的存在也会影响护理专业班主任班级管理效果。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在社会上普及应用的背景下,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网络上纷乱驳杂的信息,这会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不良影响,甚至网络上一些医患纠纷问题也会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对自身学习的专业和工作岗位存在错误认识,亦或是造成学生在进入到岗位工作前就对患者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2]。可见,社会问题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专业教学难度和学生管理难度,班主任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对社会影响进行具体分析,并引导护理专业学生对相关问题形成更为明确系统的认识,促进护理专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2护理专业班主任管理艺术和践行措施

护理专业班主任教师管理工作艺术性的凸显主要体现在其能够灵活应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在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的同时对学生实施人性化管理,并且所开展的班级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对学生专业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基于此要想在护理专业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中践行管理艺术,就应该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实施全面优化。

2.1班主任教师应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树立管理威信

护理专业的班主任教师要想实现艺术化管理,首要工作就是应该在班级中树立班主任威信,正如苏联教育学研究专家赞科夫所说,如果丧失了威信,师生之间就不会产生真正的关系,教育有效性和引导性也会随之丧失。可见,树立班主任教师的威信是护理专业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首要工作,只有树立威信,才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实现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有效管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树立班主任教师的威信,不是要对学生实施强制性管理,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以及管理权利,进而增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保证各项管理措施都能够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针对护理专业班主任教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树立管理威信。2.1.1加强自身修养,为护理专业的学生做好榜样。由于护理专业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希望能够促进学生敬业奉献精神、谨言慎行习惯和严谨工作态度的强化,因此班主任教师在工作中也应该做到这一点,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促进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强化。2.1.2用爱心和真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是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元素,护理专业班主任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护理知识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关心爱护和友好交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加以引导,促进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加强学生护理专业素养的培养。2.1.3坚持平等的原则。在班级管理中不偏待任何一个学生,增强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进而逐步树立班级管理威信,凸显班级管理的艺术化[3]。

2.2选拔学生干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仅凭护理专业班主任教师的个人力量必然无法取得理想的管理成绩,而教师合理选拔班级干部,分担不同方面的管理责任,让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管理艺术化程度也会有所提升。在具体践行方面,护理专业的班主任教师可以结合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在班级中选拔有能力的班干部,分担学生心理管理、学习管理、日常事务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并定期召开班会对学生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积极听取护理专业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调整,唯有如此,在学生管理的支持和辅助下,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效果才能够得到全面提高,班级管理艺术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凸显。

2.3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护理专业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的配合对班主任管理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尝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认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份子,积极配合班级管理活动。这样,班级管理工作在学生的全面配合下才能够取得理想的管理成效。此外,护理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其他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学生未来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也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因此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促进整体管理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我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贡献一定的力量。

3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的班主任教师管理工作存在特殊性,班主任教师只有加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并与时俱进的引入新的管理思想,凸显班级管理的艺术,才能够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为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护理专业班主任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和看待班级管理工作,明确自身管理责任,通过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措施,有效促进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

作者:孙瑞曼 张晓东 汤冠荣 单位: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彭英慧.高职学生班级班主任工作管理艺术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7):25-27.

第4篇

关键词 新医疗环境 男护生 职业价值观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及护理专业的发展,男性从事护理专业越来越显示出他们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和医院开始培养、接受并使用男护士。因此,应该鼓励和培养更多的男性加入到护理队伍中来。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它不但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和工作态度。对人们的职业选择、工作目标、努力程度、自我实现等有重大影响。因此,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动机。

本研究采用访谈的方式,对某医学院校2005―2009级护理学10名本科男生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访谈本着自愿原则,访谈前让男生充分了解本研究的目的、方法,访谈时间每人半小时,访谈过程中充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男护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

通过访谈,对男护生择业动机、职业价值观现状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逐步分析、整理和归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男护生在择业时的盲目性、随机性、从众性倾向明显。参加访谈的10名男护生入学时均非第一志愿,其中1名为第二志愿,其余均为服从分配或调剂,学生不清楚或不了解护理专业的性质。其中8名学生选择专业时参考家长或亲属朋友的意见,认为护理工作稳定,以后可以保障基本的经济来源,从而接受护理专业。由此可见,男护生的择业动机非个人理想和个人兴趣的选择,而是迫于其他压力,对护理工作缺乏激情和投身护理事业的信念。

(2)男护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多样性。护理专业学生处于发展的不稳定状态,他们正处在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期,其职业价值观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职业生涯来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处于一种发展的不稳定状态。受访的男护生表示在学习护理专业之前,对这个专业并不十分了解。虽然他们大多肯定护理专业的职业价值,但是他们表示护理职业不是自己理想中的职业目标,仅将其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跳板,即使将来干得不错也不会长期从事。

(3)男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众所周知,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上都要承担事业、家庭的重任。婚姻、养家、购房等问题就成为许多男生择业时必须面对的难题。访谈显示,男护生大多缺乏明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和就业缺乏一致性,大多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想法。这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以实现自我价值和兼顾经济收入为标志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男护生的职业价值观取向消极,处于一种发展的不稳定状态。

2培养男护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对策

针对男护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家庭、医院都要共同努力,帮助男护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和加强他们对护理职业的认同。

(1)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培养男护生正确、积极的专业价值观。学校教师要加强学生就业观、价值观的教育。要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的学科水平和社会地位,应充分认识男护生在专业思想问题上的特殊性及其产生的重要原因,理解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表达专业态度的权力。通过人生观教育和学科教育的综合作用激发学生的专业感情和共鸣,发展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专业价值观,热爱护理专业,立志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2)学校还要加强对男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有效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就业优势。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

(3)医院要重视男护生的临床实习,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强化他们对护士职业的角色认同。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获得社会所期望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的重要社会化过程。因此,营造良好的有利于男生成长的工作环境,对稳定男生专业思想,吸引大部分学生安于所学的专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具有重要意义。让他们了解医院临床上对男护士的需求及国内外男护士的执业情况、工作心态及各种成就,使他们看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和发展前景,进而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和热情,提高从事护理职业的稳定性。

总之,护理专业会因为男性的加入而更趋完善、合理,并且必将对提高护理质量、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男护士积极、正向的职业价值观的建立过程,既需要男生自身能够勇敢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又需要学校、医院和全社会的支持与关注。

参考文献

[l] 孙静,张新宇.护理本科男生职业价值观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0(2).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a)-165-02

中医护理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际护理界的关注。中医护理教育是以传统医学文化为依托、以中医学整体观理论为指导、以辨证施护为中心,着力培养在临证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控制感染等方面都能体现“以人为本,天人相应”指导思想的中医护理专业队伍[1]。现行的中医护理教育体系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是否愿意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在护理岗位上能否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是值得中医护理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笔者对此于2007年1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讨中医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某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本科4年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内容为专业认知情况、课程结构、教学手段、实训安排和师资等情况。调查采取匿名问卷形式,并抽取了其中15名学生进行专题小组座谈。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70份,有效问卷70份,有效率100%。调查对象中女生56人,男生14人。

2 结果与分析

笔者查阅了2000年以来中医护理类专业的主要期刊,并利用互联网进行主题词搜索,再结合调查结果对所获资料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如下:

2.1 关于专业选择

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者8人(11.4%),第二志愿者37人(52.9%),第三志愿者3人(4.3%),服从分配者22人(31.4%)。填写专业时对专业性质很不了解者9人(12.9%),不了解者18人(25.7%),比较了解者29人(41.4%),仅14人(20%)表示很了解。

2.2 关于专业思想

调查显示,对中医护理学有一定了解的53人(占75.7%)。100%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医理论与技能同现代整体护理程序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中医特色教学是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的优势”。喜爱护理专业、毕业后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58人(占82.9%),认为自己将来能开展中医护理的27人(占38.6%)。在专题座谈中,有的学生提到,尽管自己刚进校时对中医护理的前景充满信心,但当了解到有些情况并非尽人意时,便影响了其学习热情,以致无法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如有的三甲医院住院部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不是由护理人员完成,而是由医生操作等等。

这说明,相当的学生专业思想较为巩固,对中医护理有一定认知度,对目前的中医护理教育特色优势持赞同态度,且对中医护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较为乐观,但也有部分学生因中医护理在现实中的不利因素而对职业前景感到茫然甚至悲观。

2.3 关于护理教学

调查显示,认为专业课教学中突出中医特色的47人(占67.1%),仅有12人认为自己已初步掌握了针灸、推拿、拔罐、敷贴、刮痧和熏洗等操作技能(占17.2%)。访谈发现,这除了与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有关外,现行的教学计划安排也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护理本科专业大多属于中西医结合下的护理专业,中西医课程比例分别为10.3%和25.26%,公共课程占21.35%,人文社科占14.69%,护理专业课程仅占了28.41%。这一课程构成比反映出,人文课和公共课课时过多(合计超过30%),护理专业课程虽然占到了28.41%,但从教学内容上看,还是沿用医学分科体系,侧重于医学知识传授,护理知识则显得零散、重复,中医护理内容更是薄弱。加之大多数院校采取的是中西医两套课程体系授课,因此重复内容较多,公共卫生类课程较少,不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观念;在医学基础和护理专业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安排方面,实践教学的比重不足1/3,基础课――临床课――毕业实习的三段式教学使课堂讲授与临床教学不能很好地衔接,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2]。

2.4 关于师资结构

调查结果反映出我国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的师资队伍与高等中医护理教育发展不相适应。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师资则更显匮乏,且师资结构不够合理,中医药专业和西医护理专业教师担任中医护理专业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中医护理教育是扩大知识面、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压力的“法宝”已得到了学生的认同,且各院校在专业思想和特色优势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针对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3.1 加强招生专业宣传,转变社会对中医护理的认知观念

中医学历来强调“三分治,七分养”,所谓“养”的具体实施就属于护理范畴,它包括生活起居、饮食调养、舒畅情志、用药护理、康复锻炼和传统技术等。中医护理在预防、治疗和康复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观念认为,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下,是低学历、低技能、简单琐碎的服务性工作(甚至有人认为推拿、保健按摩是非正当职业),这势必影响学生的高考志愿选择,并会影响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的确立。因此,应加强招生宣传,强调护理工作的社会意义与职业价值,突出宣传中医护理的重要性。可选择一些典型故事对中医护理进行重点介绍,以增加感染力,让公众了解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专业所长,减少学生报考志愿时的盲目性。

3.2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和就业观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要保证。专业思想教育不但要在新生入学教育上体现,更需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通过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具有基础扎实、眼界开阔、专业能力提升快、能长足发展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同时,也要指出护理本科生的共性问题,如普遍存在不愿离开大城市到基层、找不准自己的定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攀比心态。通过生动的护理实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职业荣誉感,激发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此外,还可将中医护理特色优势贯穿于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并结合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对中医护理需求的增长来巩固专业思想。社区卫生服务是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减少残障等服务在内的整体健康服务,这为简便易行、价廉安全、疗效确定的中医护理技能的优势发挥提供了机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可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3.3 调整教学计划,适应社会发展

针对目前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不太合理的现状,笔者建议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

(1)调整医学类课程与护理类课程的结构比例。护理专业与医学既密不可分,又相对独立,其课程设置不能是医学专业课程的翻版或缩小,教学内容应有自己的特点,能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尤其应突出技能的训练。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加强课间见习和毕业实习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做出护理诊断和制定护理计划,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断深化。此外,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实习过程的安排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树立也会产生影响。因为临床见习和实习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验证,而是通过对患者的护理使学生建立责任感、义务感和同情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形成正向的值观和积极的职业态度。

(3)调整中西医课程比例,加大中医药类课程的比重,突出中医药护理本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4)适当增加人文知识和有关职业道德、行业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学学时,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5)教材是制约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编写具有中医特色的教材不是一个学校或一个单位所能完成的,建议教育部、卫生部组织有关教育专家协作攻关,材内容和教材编写格式,形成一套系统的、符合现代医学的护理专业教材[3]。

3.4 加强中医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人师表,必备其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专业态度对学生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由西医护理专业或中医专业的教师担任中医护理的教学工作,则很难准确地将中医学的思想内容与整体护理的内容融会贯通。因此,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的师资是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关键。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提高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师资的学历水平。目前,中医药院校的护理教师已基本具备了本科学历,但具备硕士学位的护理人才则寥寥无几。这一问题若不得到足够重视,必将影响本来起步就较晚的中医护理专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药院校的本科护理教育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既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又与现代护理的先进理念接轨,使学生掌握更多、更实用的理论和技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扬长避短,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色,才能最终实现中医护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建平,王岩梅,黄铮.中医护理教育发展与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3):251-252.

[2]陈耀璋,许以秀,唐凤鸣,等.适应医学模式转变 改革护理专业教育的探讨[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1):7-9.

第6篇

老年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准备度水平

由于自主学习准备度量表各维度的条目数不同,为使各维度得分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采用得分指标进行评价。得分指标=(各维度总均分/各维度总分)×100%。一年级学生热爱学习维度得分最高,自我管理维度得分最低;二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维度得分最高,自我管理维度得分最低。两个年级学生均以集中型为主,一年级17人(45.9%),二年级学生14人(35.0%);而一年级顺应型最少为1人(2.7%),二年级发散型最少为5人(12.5%)。

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学习动机3个层面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面动机与深层次动机差异显著,表面策略与深层次策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准备度

一年级学生热爱学习维度得分最高,二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维度得分最高,两个年级学生自我管理维度得分均最低。表明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有自主学习的需求,渴望接受新知识,能够接受挑战,对自主学习的主观态度较好,二年级学生与一年级学生相比自控能力有了一定提高,能够较好地为自己制定目标,行事有自己的准则;但两个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都较差,不能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合适的方法及系统学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与王伟的调查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分数较其他专业低,本身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控能力有一定关系。而老年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基础知识,要掌握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能合理规划课程学习,充分利用有效的学习时间。因此,需要加强其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表3可见,学生的学习动机各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统计结果显示,表面动机与深层动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面策略与深层策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学生学习动机与策略更倾向于深层型与成就型,这与邓辉平等的研究结果部分一致。说明我校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对所学的课程内容有内在兴趣,主要是为了掌握知识,或者为了获得高分或得到奖励、表扬而学习。这与学生喜欢该专业、充分认识到老年护理专业的特点、专业前景以及学校对学生专业认知培养有关。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用人单位考查学生比起高分更看重其是否具备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能力,学生也更注重自己确实掌握了什么技能和本领。而且护理专业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并重,单纯成绩的好坏并不能说明是否具有成为优秀护士的素质,因此深层型动机成为护生主要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大学不同于中学,学习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成就水平的唯一指标,学生不会为了考试而苦读,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学习风格以集中型为主,其次为同化型,在信息感知维度,学生倾向于抽象概括,在信息加工维度,学生倾向于主动实践。说明目前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能力是抽象概括和主动实践。老年人健康问题主要是慢性病发病率高、生活自理障碍、认知功能减退和心理变化。因此,老年护理是提供老年人预防、保健、护理、理疗、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该专业的特点也决定了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动脑思考,运用已有的观点进行逻辑推理,挖掘理论观点的实际用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不断探索做出决策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两个年级学生的学习风格,在具体经验与信息加工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为具体经验方面强调通过个人实际经验和情感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者多依赖自己的适应能力,二年级学生多了一年的学习经验,得分自然高。在信息加工维度,学生更倾向于主动实践,说明老年护理专业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注重实践,通过实践学习新东西,并通过具体途径解决实际问题,这可能与护理专业注重实践能力的特点有关。

由于老年护理为新的专业方向,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代表性受到了一定影响。还应进一步扩大取样范围使结论更具有代表性,也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学习策略和学习风格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会学习才是学习者成功应对各种挑战的关键。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是现代素质教育及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作为护理教育者,只有明确了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过程以及自主学习的现状,才能帮助学生发展适当的学习动机与有效的学习策略,根据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风格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策略,力图培养出新一代适应时展的高水平老年护理工作者。

本文作者:张扬王燕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第7篇

1我国护理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医疗护理教育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和国外的护理教育发展状况相比,和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和社会需求相比,仍然有着种种问题需要解决。护理教学的整体规模以及护理教育的结构体系,逐渐跟不上社会要求。这些年,中国的高等教育的水平和层次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就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仍然进步不大。护理教育的体系结构有很多的不合理因素,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与教学质量不协调。护理学专业的教育培养定位与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社会医疗保健的发展需要不一致。现阶段的护理教育在定位上与国际形势脱离,教育模式陈旧没有创新意识,教学安排上也没有体现新时代下对护理人才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临床的指导老师对学生很多方面都不够了解,比如,学生的护理实践操作水平的高低、社会工作能力的大小、护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深浅,这样就使得护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通常片面的注重了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护生其他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经过这些的发展,部分的高校在护理教学安排中也加入了法律基本知识的学习,但是安排的课时往往非常有限。中国的护理专业教学,不仅学生在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很多老师对这方面的掌握程度也不够。现在很多的护理中出现的问题都和法律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2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策略

加入教育国际化进程首先,护理教育应树立教育国际化观念,要充分认识教育国际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加速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速度。第二,要加强国际间护理学术交流,充分利用国际护理教育信息与技术资源,加速我国护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第三,积极发展国际合作办学,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有关法规、政策,探索灵活多样的合作办学模式,充分利用国外优秀师资、先进教材以及科学的管理经验,为我国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服务。另一方面,要对外开放我国的护理教育市场和教育资源,加强护理教育市场化运作的研究,争取在国际护理教育服务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推动我国护理教育产业化发展。

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适虚新世纪需求的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着眼于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竞争能力,具有国际护理执业资格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应是实用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要立足于培养具有能在复杂多样的卫生保健环境中从事跨学科护理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人才;应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要高度重视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评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独立从事专业实践和发展专业理论的创新性护理人才;应是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着力于培养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良好的人际沟通技能和充分的理解他人、善于合作的工作态度的护理专业人才。

想要建立起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较完整的护理教育机构和教育模式,必须做到紧紧围绕素质培养的重心,将对护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教育目标,不断探索出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综合起来,使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3结语

作为护理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有责任感,对中国的护理教育事业,对社会的护理人才培养,都要勇于担起责任。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护理教育面临的挑战,并分析了当前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探究了中国护理教育未来的发展道路和策略,以期让护理教育工作者对我国的护理事业有所思考,我中国护理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刘方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8篇

护理高职教育是高等院校护理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学科的持续变化,21世纪的护理高职生必然要承担起更富有挑战的重要使命,从而促进高职护理学科得到新的发展,进而提升与强化护理专业的地位。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提升人的全而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在护理高职教育中,十分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以核心能力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自从 2003年国际护士会提出了护士核心能力的框架之后,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国都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护士核心能力体系,并全而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通过有效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从事该行业一定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有效推进本国护士总体能力的提高。有鉴于此,要更加深入地探讨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应当具有的核心能力以及这一理念所带来的启示,从而更加有的放矢地培养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

一、核心能力理论阐述

在如今的高职教育发展改革进程中,高职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是教育模式的中心内容,各不相同的高职教育模式必然体现课程模式之差异。高职教育模式是不是能够切实有效地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是不是能够贯彻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方针,而且又能符合高职教育之特点,完全取决于其是不是具有正确的课程教育模式。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IDA)资助的中加高中后职业教育项目第一次把能力本位教育引入我国。其后,能力本位高职思想成为了学术界的共识。同时,核心能力理论在商业领域的极大成功更是让全球职教界高度关注,英、美、德、澳等国均提出要将培养人才的核心能力作为本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护理高职教育中核心能力分析

具体到护理教育领域,全球多个国家对护士职业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实施了相应研究。其中,美国对于护士职业的核心能力研究最为深入,在美国的护理职业教育领域中早就用到了核心能力理念,并以此培养与评价护士。近些年来美国科罗拉多护理学院的Loring教授对护理核心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护理核心能力主要应当包括八个不同方面的能力:一是评估与干预能力,二是交流能力,三是评判思维能力,四是人际交往能力,五是管理能力,六是领导才能,七是教育能力,八是知识综合能力。国内外进行的研究成果发现,护士核心能力理念的研究,为护理教育以及课程改革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虽然全球各国对于护士职业核心能力界定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也有一些是各国共同认可的能力,比如,解决具体问题之能力,和他人交流合作之能力,应用与处理各类信息之能力,规划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应用技术能力等。笔者运用调查问卷对131名高职护理专业的管理者进行了调查,得出了护理高职毕业生应当具备的最为重要的能力,主要有:健康促进方面的能力,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直接护理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病人管理能力等。而护理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主要可以运用文献查阅、专家访谈、专家咨询等不同的方法加以界定。我国护理教育研究者白玫等全而总结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应当具有的各项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了批判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观察能力,评价能力,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创造力,学习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临床应用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护理高职生作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对象,对其核心能力加以界定十分必要和重要。此外,研究者李淑花等人运用专家咨询的方法,得出结论,认为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主要应包含科研能力,专业知识技能,评判思维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专业潜在发展能力等。吴霞兰通过研究,提出高职护理人才核心能力之培养,主要可以从建立良好的竞争意识,打造创新能力,培养科研能力,改进信息素质能力等四个不同方面实施。

三、护理高职教育中核心能力教育理念带来的几点启示

1.核心能力课程开发的启示。依据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之内涵,应当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课程。核心能力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是把所界定的核心能力翻译成为高职生们学习的目标,也就是课程目标。这一课程目标作为指导所有课程编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准则。我国护理教育研究者朱海利等提出要把护理学这一学科划分为一级学科,其培养的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主要导向的,应当围绕临床培养高职生的科研、教学及管理等能力,设计富有个性化的课程,并且强化国际间合作,申请相关的重要课题,成立相应的导师组,不断加快建设临床护理专家队伍的步伐,从而健全完善护理高职教育及其用人机制。高职护理教育课程的设置可划分成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加上若干与论文有关的课程。基础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主要是在学习者入学后第一年完成,基础必修课程一般包含了护理理论、护理专业角色以及护理论文写作等,而选修课则可安排心理学、循证医学等内容。专业必修课应当结合高职生的教学计划,各项具体知识可以在实践场景中学习,比如,临床实习需要掌握的相应知识等。各学科的完成形式可依据不同要求分别划分为考核、论文、演讲以及答辩等。护理专业课程的教材可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相互结合的方式,应当在参考教材的前提下增加相应的护理专业文献资料阅读,从而弥补当前高职护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理论滞后之不足。高职学生可以在导师的认真指导下,依据其自身所选课题分不同的阶段完成论文写作。

2.教育教学方法的启示。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实施核心能力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完全可以通过实施合作学习、互动教学、情境模拟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方式。在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整个过程中,研究者Tai尝试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模式,对高职生们的核心能力加以培养。该模式主要是分为两个阶段加以实施。第一阶段是成立发展委员会,通过日常讨论、文献回顾以及实证研究等实施,主要内容涵盖了考试准备、情境模拟、考核结果评价等。第二阶段则运用团体辅导等方式完成该模型的练习,从而检验其信度以及效度。美国科罗拉多护理学院的研究者Lenburg则设计了能力效果与绩效评价模型,其建立的护理课程模式倡导运用各类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主要有合作学习法、互动学习法、情境模拟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等。这些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依据以下步骤开展。一是要明确教学目标。要依据培养类型和培养目标确定教学的目标。二是要明确教学计划。要依据护理高职人才的培养方案,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具体状况,师生共同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三是要认真实施好教学计划。四是要对教学效果实施调查研究。

3.评价方法的启示。系统化、可操作的评价方法,是实施有效评价的关键内容。研究者Lenburg的能力效果以及绩效评价模型所设计的组织架构尽管较为简单,但却具备了全而性与综合性。这一模型要求教学者和其他开发计划负责人对于五个基本问题实施具有实际合作性的全而分析:现实实践中最为基本的能力是什么;其表现力是什么;如何定义这些能力;学习以上能力最具成效的途径是什么;证明学习者已经达到了所要求能力的有效方式是什么,等等。我国护理教育研究者樊落对护士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方法加以总结。假如依据评价主体进行分类可划分成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依据评价形式进行分类可划分为笔试、口试、观察法、360度考核法以及客观结构化临床测试等。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应当作为护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能力的重中之重。作为护理专业高职生,首先要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并通过理论考核、临床能力考核、提交课题报告等多种形式综合考察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当然,通过以上形式还可更好地巩固其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让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增强学习效果。二是临床技能。主要包括了临床工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素质等。应分别采用平时考核、阶段考核等方式进行,主要可采用笔试、临床实践操作等两种考核形式。三是科研能力。科研能力作为高职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护理专业高职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尤其要抓好毕业论文环节的考核评价。

4.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高水平的护理高职教育一定要以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基础。所以,需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人才体系,培养一支具有较高学术能力,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高职护理专业导师队伍。美国护理联盟将护理专业教师的核心能力确定为:能够促进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与社会化能力,能够有效评估与评价,能够参与护理课程设置以及评价,具有履行改革与领导职责之能力,具备参与护理专业学术活动之能力等。借鉴以上内容,我国护理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核心能力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要实施更加严格的导师筛选机制。建立高职教育导师资格体系,依据该体系对护理高职生的导师实施更为严格的筛选,从而提升护理专业导师的总体质量。二是要实施严格的导师认定机制。对于现有的高职护理专业导师实施重新考核评价,在重新认定时应当注重结果的有效性以及真实性,尽可能地避免形式主义。三是要建立严格的导师辅导机制。比如,要成立临床导师与原导师指导相互结合的双师队伍,从而强化导师对高职生的指导,切实发挥导师对于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与促进作用。四是要提升导师辅导的质量。要从核心能力上加以考察,落实评价与反馈工作。五是要在对护理教师实施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强化与国外同类院校的交流合作,从而更加全而吸收国外的先进做法与经验。

综上所述,如今的护理高等教育侧重人才素质的全而提升及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护理高职教育中应当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行以核心能力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新型高职教育模式,高度重视护理高职生核心能力之培养,进而提升护理高职生群体的职业胜任能力。

第9篇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 社区卫生服务 课程设里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护理专业课程设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社区服务能力。在对社区护士进行调查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中职护理专业社区服务能力培养课程设里研究的原则与具体措施。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专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关于开展“中专教育质量年”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我校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加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改革。特别是自2005年12月我校开始承担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立项课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服务能力培养实施方案研究”以来,我校教务科、医学教育研究室对以培养学生社区服务能力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论证,并根据护理专业需要和我校学生的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改革、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试从护理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确定与组织、教学安排等方面对中等卫校社区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与探讨。

1建立机构,确定改革指导思想

1. 1开展护理专峨裸程体系友内容认里研究

我校在课题组的指导下,成立了护理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学副校长、教务科长、医学教育研究室主任组成,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调研、设计改革方案。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教务科、医学教育研究室组织由承担护理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参加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探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服务能力改革方案,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1. 2确立裸程体系友内容改革指导思龙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我校根据社区人群的护理需求,积极进行护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以“减数理,增基础,强专业,重实训”为指导思想,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面向社区,具有综合护理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各级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护士,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课程设里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 1登体枯原则

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的首要原则,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它强调的是整体与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整体为归宿川。因此,课程设置必须涉及培养目标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局部、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强调参与改革的全体人员是一个整体,各门课程是一个整体,全部教学活动是一个整体。其最大特点在于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达到各个部分单纯相加所不能达到的整体功能。

2. 2燎合枯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对任何客观事物的研究都必须从它的组成部分、结构功能及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方式等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研究。根据综合性原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往过分强调单一学科的完整性及争学时、争资源的矛盾,打破现有的注重知识传授的课程体系,增加人文社会和护理知识,在新知识大量涌现、社会对护理人员要求日益提高、然而学时又有限的情况下,充分体现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2. 3长优化原口纽

最优化原则的确定是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得出的。系统的最优化原则要求在研究和解决间题时要统筹兼顾,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出最优化的系统方案川。因此,应根据现代教育观和护理观以及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根据一个培养目标选择的课程内容可以有许多种组合。例如可以按临床分科组合,也可以按人的生命周期组合,还可以按照从健康到疾病的顺序组合等。但是 无论怎样组合,都应该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又有利于 护理教育的发展;既有利于现有教师目前的发展,又有利于迎接未来的挑战,在考虑现有资源的同时求得最大的效果。

3课程设置改革的具体措施

3.1更根摇护理专勇倍未月标钦里裸程

有关社区护理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适应社区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社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使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 结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明确社区护理的培养目标,根据培 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应适应先进的系统化 整体护理的需要,趋向合理化、实用性,注重对人关怀和整体护理,注重莫定继续教育基础,强调通用技能的训练、关键能力的 培养,如在具备一般临床护理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社区 服务能力,使受教育者具有从事各种护理服务工作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在社区护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中,主要是增加了社区护理学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社区服务能力。

3. 2棋块式佑构构建社区护理倪刀铸荞裸程

社区护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式课程结构,分为人文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综合活动课程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等。另外,增添护理专业新知识、新理论。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领域的拓宽,需要大量具备新知识、新理论的护理人才,因此,选修课程模块应包括现代医学的新型课程,如护理美学、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临床实习时,安排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为期2周的社区实习。

3.3液化母科恋识,建立护理专勇稼合裸程体系

在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建立体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以综合课程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中,各门课程都要以护理教育为主线,为共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因此,我校护理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紧紧围绕护理教育的宗旨,突出护理教育的特点,突出面向社区与整体护理的理念,淡化学科意识,强化整体观念,各门课程的设置离不开护理专业目标,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衔接的,为此改过去临床护理各课程分开的状况为开设临床护理综合化课程。同时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社区护理的综合服务能力,根据社区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建立社区护理综合课程。

3, 4咯荞稼合萦质、板龙社区服务倪刀苟塞从,佑合实陈,翎食文化塞从裸程

文化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政治教育以德育课、操行品德为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及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加强护理哲理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根据学生实际删减数理课程,这并不意味着不开数学、物理课程,这2门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数学课以初等数学为核心,采用具体一抽象一应用的思路,突出图形教学,数形结合。要求物理课程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删减,以学生能用、够用为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计算机的课时量,增加计算机操作机会,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包括上网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通讯、计算机辅助教学、文字录人处理能力、专业软 件应用能力等。

3. 5雷、够用苟原则,适亩烤加或减少裸程之阅伪母时比例

护理基础课程的设置是为护理专业课程服务的。因此,在 以社区为基础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结合学生的自身素质、 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专业的特点,我们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对一些基础课程的学时进行了调整,如整合解剖学、生理学、生 物化学课程与学时比例,适当减少病理学课程学时,保持药理 学课程学时不变。同时根据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 6立足于社区与格未,橄化护理专火裸程

以社区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学生,既要有一定的临床护理能力,又要具备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因此,必须面向社区与临床,强化护理专业课程。在设置过程中,增加了护理技术、临床护理、卫生保健等护理专业课程学时比例,特别是把社区护理学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进行学习。

3. 7加橄实戏教李,加极与医陇的联系

在专业课程中,理论和实践学时数之比基本为.因此我校建立了规范的实验室和稳固的实习基地。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课开设的质量;加强临床实习锻炼。专业实践见习采取课间、课外活动、集中轮回等形式安排。毕业实习必须安排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进行。加强与医院的联系,聘请医院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来校授课、讲学,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组织学生定期到医院、社区参观、见习,强化职业服务意识及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3.8贡现瓜性裸程谈,加橄李健萦质教育

第10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

近年来护理教育发展迅速,护理教育研究也日渐深入,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构建适应护理专业岗位特点,符合护理专业知识结构需要,符合高等护理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进而形成独立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而加强教材改革与建设直接关系到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现已成为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如何建设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特色和目标要求的教材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护理解剖学》教材编写的必要性

《人体解剖学》是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该课程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但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缺少护理专业的专用教材,且其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护理专业的需求,未能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现有供本科护理专业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与供其他专业用的教材并无明显差别,如国内大多数高等护理教育使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仍与临床专业共用由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统解剖学》教材;如国内部分高等护理教育使用针对护理专业编写的《人体解剖学》教材,打破了长期沿用的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教材编写模式,但大多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其内容的选取侧重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坚守基础课程的定位;如国内部分高等护理教育使用《人体结构学》教材,把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内容融合为一体,但90%以上护理学院本科生的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属于两门课程,分别由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承担,教学与考核存在较多问题,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近年来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教学借鉴医疗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形式,部分高校将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护理应用解剖学两门课程分别开设。实践已证明这种培养模式对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切实可行的。不但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临床操作技能,而且也为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鉴于国内高等护理教育本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结合近年来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护理解剖学教学经验,改革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和近几年我们开发的《护理应用解剖学》教材[1]融为一体,编写适合本科护理教育的《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势在必行。

2《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编写思路

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是为学生以后临床护理服务,但临床上到底需求哪些内容?如何根据护理职业岗位需要重组《护理解剖学》教学内容?真正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如何确定教材结构、教材形式以及编写思想上的创新点?特别是教材编写思想上的创新;如何将最新的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运用于《护理解剖学》教材的编写中?首先,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调查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各级护理工作统计中急危重症监护病人显著上升;随着介入治疗的大量开展深静脉穿刺和动脉穿刺急剧增加,术后导管护理大量增加;尤其随着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专科护理操作如心内注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泪道冲洗等逐渐增多。其次,分析以上述临床护理工作调查结果设计座谈提纲,组织高年级学生、临床护理专家召开座谈会,主题贴近护理岗位来确定编写重点内容。如为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准确定位编写教材突出全身体表标志内容;为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成功率编写教材突出表浅血管神经体表投影;为提高学生防范失误的能力编写教材突出与各种注射、穿刺、插管、急救等操作定位、操作技术控制的解剖学知识。最后,结合对国内外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学教研相关文献检索分析,最终确定编写思想、教材内容和教材形式的创新,形成详实的文字材料并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最后通过课堂实践,将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用于教材内容的调整上,以编写出既能够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特色又能兼顾终身教育的高等学校《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

3《护理解剖学》教材编写创新

3.1思想创新

在教材编写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指导思想,遵循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和为护理及其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必须够用理论知识的基本原则,重在基础,贴近临床,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人文精神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2]。

3.2内容创新

结合临床护理工作调查发现,紧贴护理岗位需要,同时保证人体解剖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凝练。内容选择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强调职业需要,以够用为原则,尽可能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最新的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运用于教材编写中。对与护理专业关系密切的内容充分描述,如运动系统内容突出全身表面标志、易于发生骨折和损伤部位的解剖知识;如内脏学突出各系统重要脏器位置、结构功能,尤其要突出内脏插管涉及的脏器和部位;如脉管系统突出心、全身动脉主要分支、表浅动脉压迫止血点和全身浅静脉等内容;如神经系统突出周围神经重要分支、与注射和性神经损伤等有关内容。同时在护理专业工作领域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在各章节中尽可能渗透环境保护、人文知识、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对其他内容只作一般介绍。如腹腔血管和神经的分支分布、出入脏器的结构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运动系统部分内容等进行删减和压缩。

3.3形式创新

在教材总体结构和表现形式上尽可能做到贴近专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3]。根据高等护理教育需要,重组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本教材是医学基础课程贴近护理专业教学的有机尝试。全书分为9章,每章前设置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大纲的基本要求,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每章内容分基础模块和护理应用模块2部分,基础模块在内容选择上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强调护理专业需要,使其内容符合护理专业岗位执业标准。基础模块中“知识卡片”是护理专业知识的拓展(如学科进展、学术前沿等),体现专业素质、能力、职业道德。护理应用模块结合临床常用的诊疗、护理操作技术,从解剖学知识应用的角度上,研究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阐述操作的定位、局部层次结构与操作的关系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使学生提前感受基础知识与应用的结合。在护理专业工作领域、服务人群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专业模块中尽可能渗透环境保护、人文知识、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每章末设置思考题,紧贴执业考试内容和题型,尽可能利用临床护理案例展现解剖学基础知识点,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4]。如第七章感觉器:上部基础模块包括第一节视器(分眼球、眼副器、眼的血管和神经)、第二节前庭蜗器(分外耳、中耳、内耳);下部护理应用模块包括泪道冲洗术、球结膜下注射术、球后注射术和咽鼓管导管吹张术共四节内容,每节内容包括应用解剖和应用要点;正文后临床护理案例如:某高校大一男生,游泳后出现双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接着出现眼皮红肿、怕光、流泪,早晨起床眼皮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就诊后医生诊断为:急性结膜炎。请运用视器相关知识指导结膜炎病人局部滴眼药水,如何滴入眼药水才能使其与结膜完全接触?滴完后常常需要自己用手指尖按压该眼内眦角处,请解释其原因?为避免急性结膜炎的传染流行,如何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编写《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将人体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护理专业知识融为一体,即使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又使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增强学习兴趣,是解剖学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革新的一种尝试。期望这种尝试能使学生不再感到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枯燥无味,难学难记,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应用它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护理应用能力。形成人体解剖学教学与临床护理应用的零距离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充分体现《护理解剖学》教材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1]刘桂萍,张伟宏,吴爱群.护理应用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8.

[2]张伟宏,赵秋民,刘桂萍.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的临床与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4):492-493.

[3]张伟宏,郑老须.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3:156-224.

第11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 提高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89-02

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对目前职院护理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有针对的提出卓有成效的解决办法。

一、现状分析

1、生源情况

随着近年来初中毕业生人数的下降,又逢高中招收人数的增加,且家长、社会对职教的认识不足,使得职院招不到好的生源。甚至是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很多时候都是不要什么成绩。这些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中考是落榜者,文化成绩很差,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自信心不足。但是按照我们的相关要求,护理毕业生又必须要对通过资格考试才能获得工作机会。这些都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职院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

现在职院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问题较多,大概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缺乏责任感、比较自我

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小时候就备受家人关爱,这就养成了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出非常自我的一面,在面对事情时也首先是从自己除非,缺乏起码的责任。与此同时他们又缺少较强的心理承受力,不具有艰苦奋斗的意志,这些与我们的护理工作实际相去很远,因为护理需要的是吃苦耐劳、乐于奉献。

(2)不良的社会影响

现在很多的网吧、KTV等娱乐场所都离职校较近且数量很多,一部分的学生对自己放纵,结成小团伙、吸烟、酗酒等不良情况也随之涌现。社会的很多地方还没有得到规范,文化领域受到一些暴力、黄色等因素的污染比较严重,这些都给那些职院的青少年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3)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没有作用

最近几年受到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很多的毕业生面临很多的就业难题。社会各种舆论对学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学习不起作用的言论,这让一部分学生比较茫然,认为将来找工作和现在的学习状况没有关系,这就很难积极学习。

目前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程设置不科学

课程设置中前后相同的情况较多,且对基础理论不重视,过分的强调专业理论,比较枯燥,且缺乏实践性。职院的学生初中文化成绩差,对理论的学习比较吃力,这样也会打击她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方法陈旧

学生更多的喜好上实训课。但是在很多职校都还没有注重到学习的需要上,那种沿用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符合学生的现实状况,这也就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应对办法

1、对学生的教育方案进行调整,让职院教育更加引人

职院要加强和外部的合作,建立健全“学识基础、技术加强、层次提升、双证齐全、定向培育”等护理专业培训形式。这样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可持证上班,可能继续升造,也可定向培训,定向就业等。这样就更提高职院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就使之更加有吸引力,能吸引更好的生源就读。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克服自我思想

(1)要利用学校的网络、校园广播等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让集体主义的观念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这样生活中到处都是这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就能潜移默化、看似无形中改变学生的自私自我思想。让集体主义的良好思想武装他们。

(2)让学生有正确的就业观念

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当今社会的形势,让他们能有正确的竞争意识。要让学习改变过去的依赖就业观,要让他们明白就要靠的是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更要让学生改变职业有高低贵贱的思想,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和现在的学习努力相联系的。且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努力把握开始的教学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有深刻的了解,更需要对相关专业的重难点、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对新的知识信息也要及时掌握,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也才能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

(2)注重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体会成功。多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进而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3)多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感性认识促进理论学习。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多一点临床的模拟实践,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加学生对临床实践技术的理解,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对理论的学习。

总之,教学质量是我们教育者永恒的追求,也是一个学校发展壮大的关键。所以学习必须要能够注重学生本身,要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的更新思想,最终实现职院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护理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护理实训基地是培养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条件,护理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比重大,仅依靠医院的见习和实习是不够的。我院护理系以新思路建设护理实训基地,合理配置护理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护理实训基地,得到了省内外各级专家的好评,2007年获得了省级实训基地称号,2010年获得了国家财政部经费支持。

1建设护理实训基地的思路

鉴于过去护理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缺乏整体规划性的不足[1],从高职护理教育的根本任务出发,在院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下,经过反复考察、研究和论证,结合社会对护理行业需求的变化,开展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新思路建设护理实训基地,打造高职护理教育的特色。

我们将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目标确定为,构建成一个护理专业各课程共用,资源共享的小型模拟医院,具有“教、学、做”一体化特色的仿真护理实训基地[2]。使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得到强化训练后,进入临床医院实习达到与护理岗位“无缝对接”。

2建设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的实施

2.1示教、实训通用化 我们在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实施中,以护理职业技能为主线,根据护理岗位任务性质特点划分为不同的技能模块实训区,构建成示教、实训通用化的模拟实训室。在各实训室设置相应的职业技能模拟场景与设备,并配置了壁挂式电视机,既能连接U盘使用课件,又能播放护理技能视屏,在实训室教师既能演示护理技术操作,又能组织学生就地进行技能训练,实训室体现了示教、实训通用化,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2.2一室多用灵活化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中我们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些能模仿不同实训情景的多功能的护理实训室。如多功能妇产科实训室中,模拟产房与模拟待产室共用一室,即同一实训室内既有产房设备,又有待产室物品。当讲授待产时遮挡或移开产房设备,将教学场地布置成待产室;当讲授分娩时再将待产室物品移开,突出产房设备;若移开和遮盖产房及待产室设备,摆上产科检查台和胎心监护仪等设施,此时又可以进行产前检查示教和训练。在“一室多用”的思想指导下,我们还创建了多功能外科实训室、多功能健康评估实训室、多功能急救护理实训室、多功能注射技能实训室和多功能基础护理实训室,大大提高了实训室的使用率。

2.3护理实训基地的管理措施我们制定了护理实训基地的系列管理规章制度,护理实训基地实行全天开放(包括节假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在护理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过程、实训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各种技能演练项目、各个实训项目操作流程、实训场地的安全和卫生管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护理实训基地由系部统筹使用与管理,协调安排实训场地和使用时间,各实训室实行物品交班制度,让学生在开放式的护理实践课程中学会自我管理。

3护理实训基地应用情况

3.1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启动使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完成3届学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训、综合演练和见习、实习前的临床护理综合技能训练,进入临床参加毕业实习后,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实习医院临床带教老师和病人的好评。我院护理实训基地还作为医院护士继续教育的教学场所以及护士职业技能竞赛考核场所,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3.2提高了护理教学研究的水平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良好的条件,促进了高职护理教育研究和护理教学改革工作。我们开设“临床综合护理思维”课程,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框框,体现学校教学与医疗、护理专业新进展的一致性。

4讨论

4.1要深刻领会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理念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几个实训室合并在一起,而是要从整个高职护理教育的定位出发,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好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理念,才能整合和优化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才能打造一个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实训大平台。

4.2护理实训基地可持续性发展的挑战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学生提供仿真临床训练条件,也为护理教师们开展教研和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实验条件。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对护理师资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4.3要深入研究实训基地的管理要深入探讨和研究开放式一体化实训基地的管理问题。使其不仅在护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院校合作共育人才方面,打造服务社会平台。正确使用和管理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充分挖掘潜力,才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真正价值。

综上所述,以新思路建设我院高职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既为我院高职护理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充分发挥一体化护理实训基地的真正价值,为提高我国高职护理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陆秀花.护理专业实验室现存的问题及建设思路.护理研究,2006

[2] 陶丽云,李晓芳.护理基本技术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与研究.当代护士,2005

[3] 胡野.高职护理专业仿真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