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煤矿生产要素

煤矿生产要素

时间:2024-01-08 11:29: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煤矿生产要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煤矿生产要素

第1篇

关键词:煤炭产业;“钻石”模型;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

一、“钻石体系”模型简介

迈克尔・波特横跨企业战略管理和产业经济学两个领域,他融合两个领域写的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从企业层次、产业层次和国家层次对竞争进行了分析。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提出了著名的波特钻石模型。该模型认为,一个地区产业的竞争优势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及结构和竞争对象、机会、政府等六要素的综合表现。

二、由钻石体系看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

(一)生产要素

1、理论部分。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被归纳成: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五大类。波特又把这些生产要素按等级分类,第一种分类方式是划分为基本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第二种分类方式是划分为普通生产要素和特殊生产要素。其中,高级生产要素和特殊生产要素对产业强大而持久的竞争力提供决定性作用,它们的可获得性与专业程度也决定了竞争优势的质量。

2,山西煤炭产业实际情况。自然资源:煤炭产业离不开煤炭资源。全省煤炭资源总量6,652.0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11.9%。人力资源:煤炭行业已面临人才严重短缺和断档现象,尤其缺乏从事井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基础设施:山西省位于华北西部,在全国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中承东启西。随着大秦线、侯月线以及配套的充石线复线改造、邯长线与邯济线的贯通、京九线的运营,山西煤炭铁路外运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产业竞争力生产要素中关键要素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山西煤炭产业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二)需求条件

1、理论部分。需求条件指的是区域内的需求,即国内需求市场,是决定产业竞争力的第二个关键因素,也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根据竞争优势理论,本国市场要能产生国家竞争优势,必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需求的结构、内行而挑剔的客户及预期型需求:(2)需求的规模和成长模式。“在竞争优势中,国内市场需求的成长率和市场需求的规模,是一体两面”;(3)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将本国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将国内需求转移至外国客户,也对该国提升国际竞争优势有所帮助。

2、山西煤炭产业的需求条件。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和综合国情决定了煤炭在国内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据《国际能源展望2003版》预测,在2025年之前,煤炭在发展中的亚洲国家燃料市场中将继续是主要燃料。在亚洲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能源消费量预计将大幅增长,预计世界煤炭消费量到2025年将达到75亿吨。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10~2020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约为0.4。据此,能源消费增长速度2010~2020年约为3%。2010年国内煤炭需求量约为2,414亿吨,2020年国内煤炭需求量约为2,914亿吨。主要耗煤部门预测,全国煤炭消费量2010年约为25亿吨、2020年约为29亿吨。到2010年,山西煤炭供应能力的缺口将是2.49亿吨,年,到2015年缺口将达3.4亿吨/年。

(三)相关产业与支柱产业

1、理论部分。国内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某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游产业及相关辅助产业与该国能否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着密切联系。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种关系形成相关产业在技术、流程、服务等各方面的竞争力,即波特提出的“提升效应”,从而有助于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的优势地位。

2、山西煤炭产业的相关产业。煤炭产业竞争力还受到与煤炭产业相关的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煤矿机械装备企业和产业:煤机产品专业性强,其发展受控于煤矿的发展。山西煤机企业通过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用高新技术改造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坚持与煤矿、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实行有效联合,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煤炭运输行业:是煤炭产业重要的辅助产业。在我国,煤炭运输主要集中在铁路,煤炭运输的费用普遍比较高,究其原因在于长期计划经济所建设的煤矿铁路是孤立分散的,不能直接面向铁路运输市场,一旦矿井的煤炭资源枯竭,其使用价值也就丧失了;煤矿铁路自身效益低下;由于煤矿和矿区铁路不能直接进入流通领域,自身利润大量流失到运输环节,致使大量煤矿企业亏损。电力:电力行业是煤炭消费的第一大户。发达国家用于发电的煤炭一般都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0%以上,中国发电用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钢铁:钢铁工业是煤炭消费的第二大户,是焦炭消费的最大行业。钢铁产量的强力增长拉动了焦炭市场的持续火暴。

(四)企业战略

1、理论部分。研究一个国家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要研究该产业内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提升产业竞争力,企业必须根据希望取得的目标和发展的要求而采取一系列手段,调整和优化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

2、山西煤炭产业战略。集中度:山西在煤炭大集团战略实施数年来,煤炭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大公司大集团产量占到全省一半以上。竞争:从经济效率看,煤炭产业的过度竞争不仅造成了煤炭生产能力的闲置浪费、煤炭资源的破坏和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全行业的亏损和不正当竞争带来的经济秩序混乱,而且对煤炭产业自身的结构升级、其他产业的技术进步都造成了不利影响。在煤炭产业中,山西的动力煤市场属于过度竞争;焦煤市场属于单寡头市场结构;无烟煤市场属于多寡头市场结构,产业利润居中。

(五)机会和政府

1、理论部分。机会来源于超出国家和企业控制范围的突发事件,包括发明创新、技术突破、自然危害危机等。它的出现往往会消除原有某些产业的竞争优势,打乱原来的竞争次序,提供新的竞争环境和空间,也会影响到钻石体系的各个关键要素。

政府对一国某产业能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它通过政策工具来影响一个产业,同时也是影响本国需求的重大因素之一。但政府本身无法提升竞争力,因此政府应尽力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在改善一般资源、颁布适当的政策、鼓励创新和品牌意识、刺激产业集群升级、培养企业更强的竞争力等方面扮演好角色。

2、山西煤炭产业面临的机会及政府对煤炭产业的影响。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13个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将达17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8%;并形成5~6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和5~6个5,000万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

山西省政府对全省煤炭总量的控制,有利于按照节能降耗的要求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使供需在更好质量的层面上达到平衡。

三、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措施

第2篇

【关键词】煤矿企业;基建 成本管控

基本建设工程投资的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是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建设项目管理是体系化的管理,是市场化的运作,同时又受益于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众多的工程项目是生产要素的集结地,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和来源,他直接维系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强化项目成本控制,方能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最终提升煤矿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从而为煤矿企业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一、加强基建投资的项目管理

基本建设工程投资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如何以高效益去实现项目目标的,并对目标所要求的质量、时限、批准的费用预算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主要体现在“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方面,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1、优化组合、合理配置的管理

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生产要素以满足建设的需要。使生产要素在建设过程中,适当搭配和协调充分发挥作用。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进行动态的管理,它是优化组合、合理配置的手段与保证,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2、相互协调形成系统管理

1)技术系统,是系统管理的核心。因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按时交付完成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设计建设方案与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2)社会系统,人是第一要素。项目的第一责任人总经理,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组织领导指挥能力,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深谋远虑的经营管理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所在。3)经济系统,工程建设项目是生产、技术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经济活动过程。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对投入的人力、物资材料、机器设备及资产资金,都集中反映到企业的经营面貌上,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形成投资造价高,投入不足又会影响工程进度、质量与工期。

二、加强基建投资的成本控制

降低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至少是不会有理想的降低成本效果。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1、组织手段

明确工作职责及岗位责任,工程建设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安全部门:负责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安全和人员安全。工程技术部门:负责整个工程项目技术和进度的责任部门,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计经部门:主管概预算编制、施工图进度、招标议标、合同实施和管理工作,负责工程量、工作量的计价和申报工作,处理工程赔偿问题,加强合同及预算管理,控制工程预算成本。人力资源部门:核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加强工程管理、建设队伍的专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严格劳动组织纪律,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工程物资部:负责物资设备的采购和供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财务部门:主管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随时深入现场,分析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合理调度资金。其它部门和班组都应精心组织,为增收节支尽责尽职。

2、技术手段

一方面,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建设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包括:方法的确定、机具的选择、工序的安排和流水作业的程序组织,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同时,要严把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把技术与经济有效的结合起来。

3、经济手段

1)人工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核定先进的人力资源定额、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工程建设队伍的,专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组织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2)工程物资的控制管理。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订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综合利用一切资源。3)机械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工程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4)间接费及其它直接费控制。主要是精简管理机构,合理确定管理费用与管理层次,节约项目建设管理费用等等。

三、总结

项目成本控制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三者是融为一体、相互作用的。形成以基础工程建设投资方案、经济优化、劳动力合理配备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对煤矿企业成本的有效管控。

参考文献:

[1]赵旭红.浅谈项目经营成本控制[J].技术与市场,2010,(8).

第3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开采 现状 问题 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煤矿数量越来越多,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其生命,因此,加强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即煤矿生产过程中关于安全工作的一系列组织、技术、措施与管理工作,今年来,国家与相关部门多次召开关于煤矿安全的会议,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矿开采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各类煤矿事故也为煤矿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如图1-2),下面就针对我国煤矿开采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图1 煤矿事故现场

图2 煤矿事故现场

1 .我国煤矿开采现状

1.1 开采方式

目前,大多数煤矿都是使用房柱式、刀柱式、巷采等形式进行开采,落煤方式多为炮采落煤,工作面主要选择木支护,少部分使用锚杆支护,大部分煤矿有筛选系统,提升系统主要选择绞车,少部分煤矿使用皮带,除了极少部分使用铁溜与皮带进行运输以外,其余大多适应矿车,虽然多数煤矿实现双回路供电,但是多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此外,部分煤矿尤其是小煤矿通风系统的设计不科学,通风设备较为简陋,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未达到国家标准。

1.2 员工素质情况

就目前来看,煤矿生产人员多存在安全意识薄弱、文化程度低以及技术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他们多为农民工、临时工、协议工组成,在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多为一人身兼数职,且业务素质水平也并不理想。

1.3 灾害防治系统

一些煤矿多未建立好瓦斯抽放系统,虽然多设置好了瓦斯监测系统,但是存在着应付检查、流于形式的情况,这些瓦斯监测系统并不能真正的发挥出他们的作用,此外,很多煤矿没有设置防火与灭火系统与自燃发火监测系统,排水系统简单,没有专业化的探放水设备,这就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2. 我国煤矿开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力水平较弱

与发达国家的煤矿相比而言,我国一些煤矿具有产品结构单一、转化率低、深加工不足、产业性集中度较差、生产系统可靠性低、机械程度低、安全措施不到位、工艺简单、管理松懈、设施落后等不足,且防火水平、安全保障能力与救灾能力偏低。

2.2 管理体制不完善

部分煤矿由于资金投入与管理水平的影响,安全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配置数量普遍不足,此外,由于经营模式的限制,煤矿的管理体系多不够健全,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也只是形同虚设,这就导致这些制度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安全与生产脱节,“安全第一”的思想难以在煤矿开采工作中得到确切的落实。

2.3 非法生产情况严重

虽然省市对于煤矿生产的整顿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之下,部分煤矿中的非法生产情况依然严重,有些煤矿以技术改造或者工程扩建为名开展非法采矿,有些煤矿无视国家法规,日夜不停的开采,还有一些小煤矿则进行游击站,超强度生产。以上的种种行为不仅给煤矿的生产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影响国家的形象。

2.4 管理人员思想不端正

一些煤矿管理人员未真正的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出现矛盾时,将经济效益放在了首位进行考虑,在煤矿瓦斯超限时,也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通风处理,而是心存侥幸、继续生产,这也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2.5 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部分煤矿开采方式落后,资源浪费情况严重,此外,在乱采乱伐之下,对周围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与生产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环保问题严重,综合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3 .煤矿开采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3.1 打击违法生产,整顿生产秩序

为了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加大对非法开发工作的打击力度,坚决关闭与取缔非法开采的小煤矿,对于小煤矿无视监管的违法行为,要坚决禁止,保障安全生产。

3.2 进行资源整合,优化生产要素

在下一阶段下,应该进行资源整合,对小煤矿产权与矿业权进行重组,实施技术改造与工艺革新,对各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真正做到集约经营与规模化生产,解决煤矿散、乱、差的问题。同时,煤矿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生产水平与规模,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优化设计方案,完全内部的管理制度,延长产业链,提升生产附加值,努力实行多种经营,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3.3 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

在现代化产业之下,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因此,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也成为了企业的义务,煤矿企业与其他的企业不同,一旦安全出现问题,那么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为此,煤矿必须要完善约束与监督机制,抓好质量管理工作,将法律制度、经济制度与行政制度进行结合,对于由于违章指挥与造成事故的管理者要严肃处理,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保证煤矿企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3.4 加大安全教育工作的执行力度

安全教育工作是煤矿企业的基本工作之一,为此,各级领导必须要抓好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保证他们可以掌握相关的安全生产技能与安全生产知识,提升他们的安全保护意识,消除违章生产,促进安全生产。

4. 结语

总而言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保障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煤矿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开采安全管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煤矿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宁齐元,杨用君.小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08(01)

[2]郑阳.构建和谐山西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05)

[3]潘伟尔.黑色2004:煤矿生产何时才能安全?――对我国未来高质量煤炭供应能力保障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5(65)

第4篇

一、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内涵

市场作为产品交易的平台,不仅涉及钱物间的互相交换、劳动关系和工资的核定,还涉及各种虚拟性的合约的签订和交易的实现。这就必然涉及交易的成本、资源的配置以及组织结构的科学构建,这些内容的合理组合,必然推定市场的发展。

企业内部,同样也存在市场,这就需要企业内部根据市场规律来进行市场化的管理。内部市场化的管理,要以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价值规律、经济杠杆和竞争机制作为基础,使企业内部的传统的协作关系转变为以等价交换为原则的经济关系。企业内部关系的调整,能让企业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其核心是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从而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二、煤矿企业市场化管理的特点

(一)管理的科学化:管理过程由计划转向市场、由人治转向机制、有粗放转向精细。在煤矿企业内部,从生产到销售,在管理上,从上层行政到基础员工,从外部关系构建到内部员工关系调整,都应以市场为准绳。生产过程中,注重关注市场需求;员工管理,注重将科学和民主相结合;细节管理上,向精细化和效率化转变。

(二)生产的自主化:生产是煤矿企业的基础。企业应摒弃传统的计划生产,以市场为向导,根据供需关系来进行产量的计划。在企业内部,要注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让企业的每个单位和员工和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使生产者成为经营者。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应充分考虑使用的必要性和成本因素。同时,要注意市场的外部变化作用对生产要素的影响,并根据外部市场因素的变化及时进行价格的调整。

(三)经营的市场化:这是通过将煤矿企业内部的工序链、服务链与市场进行接轨,让企业的经营实现有偿的经济往来关系。具体说来,在生产经营中,应对内部的市场价格进行核算,无论是煤矿与区队,还是班组和员工之间,都应有定日结算。

三、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目的

(一)以价格结算来提高生产者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从煤矿内部来讲,要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收入就是决定因素。以市场为指导,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明确的产出和收益的价格结算,通过收益刺激生产的积极性。其次,绩效奖励机制也对生产者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应制定适宜的绩效考核办法,以此来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

(二)以价格和供需关系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市场化管理需要通过价格控制和供需关系调整来指导物资、技术人力等因素的分配,其实质是实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就煤矿企业而言,工资的分配是价格结算收入减去总费用的支出。如此一来,当总费用越少,就意味着工资越多,无形中让单位和个人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自觉地控制生产成本的支出。

(三)以市场需求来促进企业发展。市场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市场需求作为生产和经营的衡量指标。在煤矿企业内部,对风险进行管理,极大的提高生产者的竞争意识;员工方面,当企业以市场需求来决定人才的配置时,那些拥有高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自然具有更多优势,从而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软动力;后勤上,以承包形式进行的经营模式让经营者在利益的驱动下提高了服务水平。

四、推行煤矿企业内部市场化的原则

(一)经营的市场化原则:以市场机制作为调控交易双方的经济往来关系,交易双方不再是单一的供或求的关系,而是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使交易双方都成为主体。

(二)利益的均衡原则: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的,交易双方的利益是均衡的。

(三)分级核算原则:以工作量为指标,以时间为核算期限,采取由一级主体逐步向下的核算原则。

五、推行煤矿企业内部市场化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内部领导能力。要使煤矿企业内部的市场化得以顺利推行,还是得从形而上的组织结构方式做起。具体做法是可以在企业内部成立市场化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成员组成应当由企业内部的各阶层领导构成。领导小组应定期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讨论,针对本企业内部的情况,结合市场规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推行办法,并将办法层层落实。

(二)注重宏观调控。领导小组对整个企业的宏观调控,是建立在市场规律和企业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的。因此,当企业领导小组在根据市场规律制定的相关规程执行中,企业内部会有不同的反应。此时,领导小组要利用价格杠杆,对市场和企业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使之为企业的发展而服务。

(三)完善激励机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改革大多有高端的技术人来引领,而发展则更多的有广大的员工来共同完成。为此,要推行市场化管理,在激励机制方面,企业更多的要注重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措施的制定。一方面注重对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保全基础员工利益,以绩效为标准,让多劳多得的考核标准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第5篇

关键词:模块化;煤矿辅助运输;效率;平台化

“模块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赫尔伯特・西蒙在1962年提出。模块化最初仅应用于技术设计领域[1]。其后很长时期内“模块化”的概念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IBM360电脑的设计和生产运用模块化方法,取得了空前成功,才引起经济学界、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今,模块化的思想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探索本产业的“模块化之路”。不仅制造业显现出模块化的趋势。服务业也出现了模块化的浪潮。作为煤矿重要生产系统之一的辅助运输系统,担负着矿井除煤炭运输以外,人员、材料、设备和矸石等各种运输任务,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生产系统,多生产要素投入,多运输产品产出构成了基本技术特征。它的高时效性要求各个作业环节必须紧密链接。在这样一个生产过程相对复杂的系统中,能否组织形成模块化的思维,构建模块化的运输模式?

一、“模块化”的定义及特征

模块化可分为狭义模块化与广义模块化,狭义模块化指由模块组合成的模块化产品。广义的模块化是一切由典型的通用单元组合成的事物。随着模块化应用的发展,更多的学者将模块化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方法论。研究显示:模块化从最初作为一种产品设计方法,逐步向系统研究方法论角度转变,模块化提供了一种思想,借助这种思想,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许多领域的研究。

在模块化系统中的模块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模块是可组合的独立单元。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独立;另一个是可组合。模块是系统的组成部分。模块可以组合成新系统,也可以从系统中分离、拆卸和更换。不能从系统中分离出来的单元,不能算是真正的模块。第二,模块具有确定的功能。“模块”并不是一个不能再细分的简单生产环节。而是一种半独立性的、半自律性的子系统。第三,模块是一种“标准”的单元。第四,模块具有能够组合成系统的接口。

二、构建“模块化”的可行性

(一)构建模块化结构将有助于提高煤矿辅助运输系统的运输效率。众所周知,辅助运输是矿井各生产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环节。而模块化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煤矿辅助运输系统是一个由机车、车辆、物料、人员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庞大系统,具有开放性、非线性、随机性及随时间动态变化等基本特征。在煤矿辅助运输系统内部,单一作业模块内或多种作业间的关系复杂。组成较长的生产链条。按运输方式分,煤矿辅助运输系统可分为斜井提升运输、立井提升运输、平巷运输与采区运输,它们可全部或部分担当整个运输系统中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为运输人员、物料提供相应的服务。按运输工具分,煤矿辅助运输系统可分为轨道辅助运输和无轨辅助运输两种。轨道辅助运输以铺设双轨或悬吊单轨为主要特征,采用架线电力、防爆柴油机、蓄电池和钢丝绳为牵引动力;而无轨辅助运输则以胶轮或履带为行走机构,采用防爆柴油机、蓄电池等为牵引动力。采用何种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直接决定着煤矿辅助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

(二)构建模块化结构将有助于提高煤矿辅助运输系统的协调性。与其他生产系统相比,煤矿辅助运输系统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运输线路随工作地点的伸缩或迁移而经常变化;(2)运输线路水平或倾斜互相交错连接;(3)工作地点分散,运输线路复杂,运输环节多;(4)待运物料品种繁多,形状各异;(5)井下巷道空间受限制,并有瓦斯和煤尘等爆炸性物质,需用防爆净化设备。煤矿辅助运输系统的特殊性使得辅助运输生产过程更需要拥有有效的协调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拉动机车、车辆、物料、人员等生产要素紧密有序衔接,减少整个系统中的无效环节、提高运输效率[2]。

(三)模块化可以有效降低煤矿辅助运输系统中的不确定性。煤矿辅助运输系统在作业过程会遇到环境不确定性、生产系统复杂导致的不确定性等诸多不确定性。与生产系统复杂导致的不确定性不同,作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往往是系统本身难以控制的。煤矿辅助运输系统复杂导致的不确定性具体是指:在进行辅助运输过程中,机车、车辆、物料、人员等多要素、多工种相互配合作业,每一工种作业又分解为若干操作,单一作业内部或多种作业间的关系复杂,组成的生产链条较长,复杂的辅助运输系统中任何一点产生的不确定性都有可能打乱原定计划的运输生产,对生产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模块化结构在明晰各模块在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标准化的“接口”信息。这些标准化的“接口”实际上是系统对各模块输出数据的质量、数量提出可量化的具体要求,有助于敦促各模块主动消除模块内部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通过构建模块化的系统结构,煤矿辅助运输系统可以将系统风险分解到各个模块中,从而降低了生产过程不确定性对系统整体的影响,将损害程度降到最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于辅助运输系统复杂性导致的不确定性。

(四)模块化可以有效提高煤矿辅助运输的运行效费比。煤矿辅助运输系统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个大型矿井,既有综采综掘,也有日常的人员材料和矸石等的运输,还有综采设备的搬家,物料运输量异常庞大;同时随着近几年煤矿开采装备的升级改造,新投入设备的吨位及体积较以前都有大幅提高,尤其是“三超”(超长、超高、超宽)设备的运输给辅助运输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带来严峻挑战:每件“三超”设备由于形状各异,使用普通矿车是无法进行运输的,只能针对每件“三超”设备对矿车进行相应改造,来满足设备的运输要求,而且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改造矿车安全因素及支撑结构的不确定性,导致“三超”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效率及安全性降低,影响到辅助运输的整体效费比的提高。

要实现矿井辅助运输系统的低成本、高效能安全运行,就必需通盘考虑,全面规划,争取从供料到用料地点尽量采用连续直达运输,力求减少中途转载和停顿。由于模块具有不同的组合可以配置生成多样化的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的特点,同时模块又具有标准的几何连接接口,基于模块化理念的模块化平台设计可以有效解决辅助运输系统中超量运输及“三超”设备的运输难题,通过对辅助运输系统与运输产品的全面规划,将不同的运输对象进行分类,并通过模块化运输平台的配置,实现对不同运输对象的全面覆盖。模块化运输平台设计不是面向单个的运输对象,而是面向整个系统。它的设计模式可用下式表达:

专用运输工具(车辆)=通用模块平台(不变部分)+准通用模块(改型部分)+专用模块(针对运输对象的新设计部分) 模块化运输平台产品设计是基于已建立的通用模块系列,资源共享、继承性强,可减少低层次的重复劳动;设备由通用模块运输平台组成,设备构成具有柔性,对变化的需求可作出快速反应;模块运输平台可以经反复使用、优化,安全性强,可靠性高;模块化运输平台的通用化、系列化程度高,可大幅提高辅助运输系统的效费比,降低全流程运行成本。

总结:随着我国煤矿生产技术装备的改善和提高,煤矿采掘现代化程度有了迅猛的发展,我国煤矿的采掘现代化程度已经比较高了,从目前形势出发,我国煤矿要想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潜力,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只有不断提高辅助运输系统的模块化理念,这是大幅提高矿井全员效率,降低煤炭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省内电煤供应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08年,咸阳市在年初的抗冰雪灾害期间,市县政府紧急动员,清除冰雪,确保道路畅通,各煤炭生产企业抓安全促生产,确保资源供应,煤电运各方紧密协作,集中抢运电煤,使我市和全省电力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为顺利实现年度工业生产首季“开门红”奠定了基础。电力迎峰度夏保奥运期间,咸阳市承担日供应省内7户电力生产企业发电用煤17500吨,占全省电煤汽运量的29.5%,占承担电煤供应任务的四个地市总任务的48.6%,涉及省内7户电力生产企业和咸阳市内8户煤炭生产企业,任务十分繁重。市里精心组织安排,强化统筹协调,狠抓任务落实,全年共供应省内电煤378.5万吨,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我市的省内电煤供应目标任务。我们总的感受是:工作任务的完成得益于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政府煤电油运协调指挥中心、省工交办、驻咸阳督查组的精心指导,得益于我市彬县、旬邑县、长武县人民政府和市级各相关部门的得力组织,得益于市内煤炭生产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得益于各发电企业的积极配合。

 

二、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面做好省内电煤供应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考核。首先,咸阳市政府充分认识做好省内电煤供应,保障生产要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省内电煤供应工作。市长庄长兴、副市长赵庆明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省内电煤供应工作。5月25日省工交办会议和5月29日吴登昌副省长主持召开全省电力迎峰度夏工作会议之后,市里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和安排部署,由市工业办总负责,加强综合协调,彬县、旬邑县和长武县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管县长亲自抓落实,确保电煤供应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其次,为了做好省内电煤资源保障工作,市政府先后两次下发了紧急通知,根据年产30万吨以上各重点煤矿的实际生产能力,制定了咸阳市电力迎峰度夏期间电煤日供应计划,对产煤县政府,市工业办、市煤炭局、市交管部门等和各煤炭生产企业、发电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再其次,为了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咸阳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对煤电运保障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的通知》,将电煤供应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彬县、旬邑、长武三个县的年度目标考核,与三个县政府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并把各县和各煤炭生产企业的电煤供应任务完成情况与限电等级进行挂钩。从而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为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市场监管,确保电煤价格和质量稳定。为了落实国家电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确保价格稳定,市县两级物价和质检部门抽调专人组成工作组,加强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市场价格的监测预警,要求各电煤供应企业不得自行提高电煤供应价格,不得通过降低煤质、以次充好等手段变相涨价,不得将重点合同用煤转为市场煤销售,及时进行电煤价格监管,全力保证电煤供应价格稳定和质量稳定。

 

3.全力保障汽运省内电煤道路畅通。针对我市境内312国道永寿——彬县段设计日车流量5000辆,实际达12000辆,道路堵塞严重,运输效率低下的实际情况,市交通部门及时进行设施维护和抢修,满足最大通行能力。市公安交警支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力迎峰度夏期间保障省内电煤供应交通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市内各交警大队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实行道路24小时交警值班制度,及时进行交通疏导,最大限度缓解运输压力,确保省内电煤运输车辆快捷、有序通行。

 

4.加强督促协调,狠抓电煤供应任务落实。一是咸阳市内各煤炭生产企业讲政治、顾大局,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在电煤价格和市场煤价格差异很大的情况下,把确保省内电煤供应作为首要任务,安排专人与发电企业衔接供应问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生产,加强调度,优先保证电煤生产和供应,严格落实电煤供应计划,不惜牺牲自身经济利益,为推动全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二是为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市政府从市考委办、市煤炭局和市工业办抽调人员,分别由一名副县级领导带队,组成两个工作组驻彬县、长武县和旬邑县,协调解决价格、生产、运输和装卸等有关问题,保证煤炭生产能力的正常发挥,确保电煤供应平稳有序进行。同时,坚持做到省内电煤供应日统计、10天小结和专报制度,及时掌握省内电煤供应动态,便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三是全力配合省政府煤电油运协调指挥中心咸阳督查组工作,先后三次在彬县组织召开会议,积极做好省内电煤供应督促协调工作。通过各方通力协作,不懈努力,我市最多日供应省内电煤达2.4万多吨,主供的渭河电厂最多日接卸汽车运煤1万多吨,多次受到省政府煤电油运协调指挥中心的通报表扬,确保我市较好地完成了省内电煤供应目标任务。

 

三、参照电煤供应,切实做好市区集中供热用煤工作

 

为了确保市区冬季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正常供热,根据省政府煤电油运协调指挥中心《关于下达重点集中供热企业冬季用煤计划的通知》(陕煤电指发[2008]20号)精神,市政府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冬季供暖工作事关工业生产和千家万户群众的利益,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稳定问题,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市区供热用煤参照电煤政策供应执行。并紧急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今冬市区集中供热用煤供应工作的通知》,将19万吨供热用煤任务对应市区各热力公司由八个煤矿承担。在彬县召开咸阳市冬季集中供热用煤专项协调会议,组织各热力公司逐煤矿进行对接,签订合同,确保冬季供热用煤正常供应。目前,市区内各热力公司

 

存煤充足,冬季供热用煤供应工作有序开展。

 

四、加强有序用电管理,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8年以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的积极作用,认真组织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强有序用电管理工作。

 

1.将一些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电网大面积停电影响降至最低。我市制定了《咸阳电网有序用电预案》,保证电网稳定运行和全市有序供电,减少电网拉闸限电造成的损失。去年电力迎峰度夏和有序用电期间,面对严峻的供电形势,一方面为了保障省内电煤供应,对承担电煤供应任务的彬县和旬邑县不予限电;另一方面,加大电网安全维护,在有序用电期间,合理调配电力资源,保持电网供需平衡和安全运行,对工业生产的影响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2.组织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积极推行峰谷电价,利用价格杠杆引导用户避峰填谷。在电力紧张时,均衡每周的用电负荷,采取错峰、避峰措施来改善负荷特性,做到在故障情况下不限电或少限电,尽力减小损失。引导用户配合作好调整负荷工作,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工程,不断降低用电成本,有力促进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及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工作。

 

尽管我市在去年保障电煤等生产要素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2009年,我省的工业经济发展仍将面临严峻考验,我市将继续做好电煤、供热用煤和供电的日常统计、监测和管理,及时把握全市工业生产要素的保障情况和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超前分析预测,及时进行调度,强化综合协调,全力做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保障,为推进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7篇

持续、稳定、健康的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快速发展的直观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政治、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因而追求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纷繁复杂,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影响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许多经济学家致力于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必定安装在相同的四个轮子上,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这四个轮子或者说增长的要素就是: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激励)、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资本(机器、工厂、道路)、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经济学家通常使用总生产函数来表明这些因素之间及其与国民总产出的关系。

总生产函数的数学表达式为:Q=AF(K,L,R)式中:Q表示总产出;K表示投入的资本;L表示投入的劳动;R表示投入的自然资源;A表示经济中的技术水平;F表示生产函数关系。但在以往的经济增长核算理论中,通常将R要么视为常量忽略不计,要么将R合并在资本K中,没有将能源单独作为一个变量来研究其与增长的关系。早期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强调的是土地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当时由于能源的稀缺性因为生产力低下还没有表现出来,因而其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也没有被经济学家们所关注。大多数的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能源在生产中占有相对较不重要的地位,它是由资本、劳动和土地这些主要的生产要素所产生的一个中间变量。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能源的紧缺才因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而日益表现出来,能源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才被经济学家们充分关注。能源问题在理论上的研究可以追索到上世界70年代早期“罗马俱乐部”的一系列研究。

在其最具代表的《增长的极限》中,他们着重强调了能源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后,是Rashe和Tatom首次将能源使用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他们力图寻求能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更符合实际过程的基本规律,定量地描述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长期以来能源在经济增长中的精确的作用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对发达国家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与其他生产要素具有互补关系;另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能被其他生产要素所替代。

但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资源供给约束及价格刚性等问题,使得研究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没有现实意义。不同的研究都说明虽然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必须依赖于四种基本的生产要素,但各国的发展途径是不同的,即各种要素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ObasJohnEbohondui对坦桑尼亚和两个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证实了经济增长与能源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能源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学者赵丽霞、魏巍贤将能源作为新的变量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之间的关系,并得出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完全替代的限制性要素的结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对能源存在依赖性,即大量的能源投入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以经济增长为前提。首先,经济增长促成了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开采、加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发展能源提供了资金保证。其次,不可再生能源的逐渐耗竭及能源生产、利用过程中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却也严重阻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又要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经济增长有双层含义,一方面,经济增长意味着大量生产,而越大量的生产需要越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因而也就有更大量的废弃物排出。另一方面,经济增长还意味着高附加值技术的引入,通过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促成产业的升级转换,使产业向污染较少,技术集约程度高的产业转变,这一切将减少单位产值的投入量和废弃物的排出量,从而缓解以至解决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与无限的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缓解以至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将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能源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得出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然后,进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的计量分析,测度能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探求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深层关系,提出发展我国能源经济的战略性措施建议。

二、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

1.能源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当前,能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理清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于制定有效的能源管理战略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基本思想是:如果变量X的变化引起Y的变化,则X的变化应发生在Y的变化之前。在格兰杰模型中,检验的程序是决定因变量的加入是否显著地增强回归的解释能力,它仅采用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滞后值。为检验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运用下面的两组回归方程:ΔYt=∑mi=1α1iΔYt-i+∑mi=1α2iΔEt-i+Ut(1)ΔEt=∑mi=1β1iΔYt-i+∑mi=1β2iΔEt-i+Vt(2)其中Yt=Yt-Yt-1;Et=Et-Et-1;Yt为国民生产总值;Et为能源消耗。则方程(1)和(2)提供了以下四种可能的因果关系:a.如果∑mi=1α2i≠0且∑mi=1β1i=0,Et对Yt存在单一的因果关系;b.如果∑mi=1β1i≠0且∑mi=1α2i=0,Yt对Et存在单一的因果关系;c.如果∑mi=1α2i≠0且∑mi=1β1i≠0,Et与Yt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d.如果∑mi=1α2i=0且∑mi=1β1i=0,Et与Yt间没有因果关系;我们运用1961———200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数据(数据来源于1994年和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进行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在滞后3、4、5期内均以格兰杰方式引致能源消耗E,这与我国长期以来能源经济建设的步伐落后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步伐的实际国情相一致。根据世界能源委员会《1992世界能源资源调查》提供的资料可以发现,我国的能源经济建设长期以来都在受能源供应的制约。尤其是80年代中期,由于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急增,能源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这在我国的主要能源部门煤炭行业中表现的更为严重明显。以至于国家作出了大力发展乡镇煤矿,尽快解决我国煤炭能源短缺问题的决策。大力发展乡镇煤矿一定的时期内确实是解决了煤炭短缺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更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乡镇煤矿、个体煤矿的乱采、乱掘,煤炭回采率非常低,一般仅能达到10%左右,有的更低,甚至越界、越层开采,严重地破坏了有限的煤炭资源。虽然从市场上来看,煤炭存量不少,但煤炭资源的有限性和开采的有效性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乡镇煤矿的开采技术往往比较落后,而且机械化程度低,安全设施简陋,再加上不考虑煤炭的回收率,因而成本较低。这对国有大中型矿井的冲击很大,不合理的竞争使国有煤矿企业在90年代后期举步维艰。再加上煤炭行业本身的一些特点,一时间,煤炭企业的发展成了经济建设中的一件重要大事。我国的经济在持续、快速发展,长期来看,对能源的需求是必然的。但如果解决不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迟早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协调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能源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分析在此,我们依据已被广泛应用于实证研究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解释变量来对能源与经济增长进行进一步分析。首先我们从下面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程开始:Y=AKαLβRγ(3)两边取自然对数,我们得到:lnY=lnA+αlnK+βlnL+γlnR(4)方程(4)对时间进行求导,得dYdt1Y=αdKdt1K+βdLdt1L+γdRdt1R(5)增加满足标准假设的常数项和误差项,方程(5)可以写成如下形式:YT=c+αKT+βLT+γRT+Ut(6)其中,dYdt1Y=YT,dKdt1K=KT,dLdt1L=LT,dRdt1R=RT方程(6)中的四项表达式分别代表经济增长率,资本、劳动、及能源。因为方程为对数形式,所以系数“α”、“β”、“γ”分别为资本、劳动及能源对产出的弹性,常数“c”用来反应Hicks中性技术进步可能的生产率。

由于资本存量的数据不能获得,因此我们运用可获得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代替。下面就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员及能源消费总量的关系进行检验分析如表2。表中:Y:基于1990年价格的实际GNPK: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L:就业人数R:能源消费总量根据方程(6)运行SPSS得结果如下:YTt=0•068-0•068LTt+0•232KTt+1•437RTt(2•894)(-0•199)(2•544)(3•515)R2=0•785F=12•552从R2值判断建立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较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系数为正,并且统计显著。但是,劳动力系数为负值且其统计显著性较低,这可能暗示,我国实际劳动力的统计数据可能有较大偏差。但对我们研究更为重要的是,能源的回归系数具有预期效果且统计显著。能源的弹性系数为1•437,即能源供给增加1%将导致经济增长1•43%。说明在我国现阶段,发展能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能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上述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能源与经济的增长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严格的双向因果关系。能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毫无疑问是有影响的,但并不是说发展能源就一定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发展能源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发展能源的关系,使二者能够协调发展。

1.努力改变观念,防止顾此失彼发展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在宏观上要处理好影响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全面考虑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发展经济不可忽视能源的影响。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追求,应实事求是,制定经济增长政策要充分考虑相关影响因素的发展水平。注意对关键影响因素的积极扶持,防止薄弱环节对整体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大体协调,略有不足但还不至影响大局。

不过,若从长期来看,能源问题就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通过宏观经济政策,首先要处理好能源的结构问题,在大力改造传统能源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各种新能源,提高能源产业的科技含量;其次要处理好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坚决制止各种短期行为。其二,发展能源不可脱离经济增长实际。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方面,经济增长可以为能源的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经济增长还是能源的最终消费源。因此,发展能源既不能滞后于经济增长,也不能过分超前于经济增长。这些在我国都已经有丰富的经验教训。只有保证能源既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而又不相对过剩,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2.根据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确定合理的能源发展计划各国经济增长的现实已经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也不例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必然日益严重。我们也已经日益认识了这一问题。因此,我国已经制定了《能源“十五”发展规划》。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当前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距仍在扩大,而能源的赋存又很不均衡。如果不注意各地的实际情况,那《规划》可能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国家在根据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基础上制定总的发展规划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发展能源,以做到既保证经济快速发展,又充分利用能源,并减少能源浪费。

第8篇

1.1做好“安全理念”的思想预防只有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弦,像老鼠出洞一样,时刻警惕周围的危险,把预防工作搞好,才能保证无误操作、不违章、不在危险环境中操作。

1.2做好“安全文化”的行为预防企业的安全文化影响着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准则和行事方法,同时培养人的安全意识。在一个时刻讲安全,处处要安全的氛围中,天天接触到的都是安全的东西,由于人的从众心理,哪怕是最开始对安全完全不在乎的人,都会逐渐把安全印到脑子里了。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1.3做好“安全管理”的技术预防煤矿图纸是煤矿生产建设法定的所必需的重要技术资料。因此,首先要严格图纸会审。煤矿生产地质环境复杂,所涉及的生产要素众多,安全管理至关重要。作为煤矿企业,应该针对技术薄弱的节点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对安全法规、制度执行不力的,要敢于加大管理力度;设备有缺陷的要舍得投入资金进行革新改造。从设备质量、人员技术力量上做到预防。

2抓安全管理必须认真、务实

安全上的不作为发现隐患、三违不提出、不处理,一时的侥幸,虽然未因此发生事故,但是会因此助长人的惰性心理,对以后发生的隐患也莫不在乎,导致隐患丛生,在特定的条件下,事故就会变成不可避免。而乱作为则会导致普通职工与管理人员的矛盾,引起职工的逆反心理,反而导致故意性三违的发生,最终将大大增加事故发生的机率。及时正确的处罚、教育和督促,日积月累,逐渐转变职工对安全检查工作的观念,使职工从被动接收安全检查转变成主动要求检查。

3安全工作重在细节,不能因为小而放松管理,细节决定成败

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中,也许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安全管理的细节。“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一个微末细节的重要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精益求精的细节管理。要从大局着眼,从细微处入手,做好每一份工作,每一件小事。只有每个小零件、小部位、小区域的安全都搞好了,整个矿井的安全才能搞的好,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4警惕不良习惯酿灾祸,在煤矿企业里,众多的职工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

不良的行为习惯容易导致习惯性的违章,做事不分场合不分环境。就好比抽一支香烟,习惯性的乱甩,在空旷的广场上肯定不会导致什么事故,但是如果把这个习惯带到一个油库或者是炸药库等危险场所,那么这个习惯导致的就是大的事故,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领导要不定时的深入煤矿生产一线,对煤矿地面、井下生产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尤其是对煤矿防尘设备、制度、措施及日常操作行为进行检查,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就检查所发现的隐患或不当操作行为,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立即整改到位,坚决杜绝因人为误操作引发安全事故。

5安全工作人人抓,幸福你我他

一是坚持“六个坚决做到”。坚决做到理念创新不满足、责任落实不空档、执行制度不放松、致灾因素排查治理不懈怠、建设矿井安全管理不放松、安全监管执法不手软。二是继续引深煤矿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井下、地面安全一起抓,按照各级监管的职责要求和处罚规定,采取定责任区域、定监管人员、定监管任务、定管理制度、定处罚权限的“五定”方法,落实各级监管的责任和任务,完善各司其职、相互联动、综合监管的工作机制。三是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行隐患整改闭合管理,坚持隐患排查不断线,对隐患治理不落实行为进行严处,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制度,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形成煤矿安全隐患整改长效机制。四是开展各种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在全县煤炭行业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建设矿井安全专项检查、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月”等多次大的专项行动和活动,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和监管工作,加快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步伐。

第9篇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2013〕99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眼于巩固、深化和提升,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在推进煤矿安全治本攻坚上见实效,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努力提高我市煤矿安全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着力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全市煤矿安全、和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全市煤矿安全事故总量控制在达州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杜绝较大及以上煤矿事故,实现全市煤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一是年初组织煤矿全体从业人员开展“新安法”宣讲教育培训,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二是督促煤矿及时送培矿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增强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三是组织煤矿职工开展“五大灾害”防范、自救互救知识和岗位技能全员培训。煤矿班组长以及新工人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老工人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结合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3—5月认真开展好春节后煤矿复产复工工作,切实做到“隐患治理行动查出的隐患未整改结束的不得复产复工,不安全不复产复工,不达标准不允许生产建设”,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全面推进质量标准化、机械化、水害普查治理示范矿井建设力度。一是督促船儿河坝煤矿和万田煤矿在2015年底前建成二级质量标准化矿井;二是督促红旗煤矿和陈家湾煤矿在2015年底前建成机械化矿井;三是督促文家岩煤矿在2015年底前建成水害普查治理示范矿井;四是除攻坚战要求达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矿井外,督促其它所有生产矿井必须在2015年10月底前达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矿井在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前必须达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及以上标准要求(停产停工煤矿除外)。

督促各煤矿全面摸清本矿区水、火、瓦斯、煤层自燃等隐蔽致灾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严防隐蔽致灾因素引发安全事故。一是督促长石煤矿、船儿河坝煤矿、文家岩煤矿、右岸口煤矿、同兴煤矿、红旗煤矿、徐家湾煤矿、长石二煤矿、龙洞沟煤矿、刺竹沟煤矿、洞湾煤矿今年内按规定开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红欣煤矿三井、万田煤矿、关田坝煤矿、黑石溪三煤矿、赵家河煤矿5家停产停工煤矿在复产复工后按规定开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二是督促设计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建立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机构,配备人员,完善措施,配齐设备;三是督促所有煤矿编制完成《水患现状调查报告》和《水温地质类型划分报告》,落实探放水制度,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建设。

一是督促我市各煤矿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支撑的技术管理体系,配齐配强采掘、机电运输、通防、防治水、监测监控专业技术人员(生产矿井至少2名,建设矿井至少1名),完善“五长、五科、五队”煤矿安全管理机构;二是推进班组安全建设,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上新台阶;三是督促生产矿井完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供水施救、压风自救、通信联络和紧急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矿井按设计专篇要求时限完成“六大系统”建设。

结合煤矿实际情况,制定2015年度*市安监局煤矿安全监管检查计划报市政府批复,报达州市安监局、川东煤监分局备案,并按批准的监管检查计划认真执行,重点强化煤矿通风、瓦斯、机电运输、防治水、粉尘等隐患排查整治,防止煤矿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大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段检查力度,保障煤矿安全稳定。

一是督促煤矿严格按照《煤矿初步设计方案》和批复的《安全专篇》购置各种安全设备,煤矿所有入井设备必须是具有煤安标志;二是组织煤矿每半年开展一次安全仪器、仪表检定;三是10月底前组织煤矿开展通风阻力测定;四是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定期开展矿井主要通风机性能测试。

加强煤矿密闭管理,加大暗访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煤矿未批先建、边建设边生产、超设计范围施工、超核定头面作业、擅自打开井下密闭、图纸造假、图实不符等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规范我市煤矿安全生产秩序,促进我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是对列为关闭的煤矿开展回头看,确保“关实、关死、关到位”;二是完善关闭煤矿档案资料;三是加强与国土、工商等部门衔接,妥善推进兼并重

组工作;四是加大督促煤矿关闭互助资金的支付力度,确保按期支付到位。 一是对生产能力、生产要素有变化的煤矿,在煤矿生产运行管理信息系统上全部真实上报、公示;二是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的监管,确保煤矿按质、按期竣工投产,2015年计划督促徐家湾煤矿、陈家湾煤矿、长石二煤矿、洞湾煤矿、刺竹沟煤矿、黑石溪二煤矿、万新煤矿、三台寺煤矿竣工验收投产;三是继续作好煤矿企业新工艺和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工作,淘汰落后产品和旧的生产工艺;四是严格煤矿采煤工作面接替、采区接替、水平接替监督管理。

第10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煤矿机械;应用研究

近年来煤矿工业的产业升级越来越明显,它对于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生产技术需求也有了一种新的需求。在生产力水平迫切需要提高的大背景下,机电一体化的出现给煤矿企业带来了希望,成为了当前各大煤矿企业普遍应用的生产运作模式。煤矿工业在传统工业中是一种比较传统和主打的产业,在新产业迅速崛起的今天,若要稳定巩固自身的地位,就要不断改进生产运作模式,不断引入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概述

1.1技术原理

机电一体化即通过对电力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控制等先进技术的整合,同时借鉴微电子技术、智能软件技术的技术精华,实现不同技术形式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的一种广泛运用于煤矿生产活动中的科技匹配系统。机电一体化代表着煤工业技术中先进生产要素的结晶,以其系统化、智能化、微型化和人性化的诸多优势,广泛应用于煤矿企业的生产领域,并为各大企业带来较为丰厚的效益。实现传统工业优化升级的同时,将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煤矿机械中,还能节能降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目标。

1.2发展历程

我国机电一体化起步较晚,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为满足国防建设的需求,在军工企业中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实践研究,进而制造出一系列电子技术与机械系统相结合的技术载体,为机电一体化的研制开发奠定了稳定的基础。第二阶段,上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通信以及控制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这些外部技术基础推动了机电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第三阶段,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民用工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增强,在众多科研院校、研究单位和企业的共同研究下,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尽管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1.3特色优势

随着新兴科技产业的蓬勃崛起,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融合逐渐增强,传统的能源经济的生产模式越发不能满足当前国家崛起的战略需要,因而实现技术体制的改革创新,促成机电一体化体制的构建,既是一种必要性的驱使,也具有得天独厚的特色优势。

2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安监系统中的应用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集中体现,但在我国起步很晚,1980年以后才逐渐开始在煤矿中得到应用,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实现机电一体化的安监系统逐步成熟,开始得到应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外更为先进的煤矿监控技术很大程度上促进、帮助了我国安全监控技术的发展。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煤矿事故的发生,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逐步成熟,煤矿企业尝试了在井下运输系统中应用这一技术,如带式运输机。由于带式运输机运输距离长、功率大,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排除安全隐患,其核心技术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能够实现大倾角、长距离的安全运输,相配套的技术和关键元件也得到了产品研发与理论研究。

2.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

煤矿机械自动化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大大降低安全隐患,为此,机电一体化的采煤机被逐步研发应用。此类型采煤机采用电牵引,相比传统的液压牵引采煤机动力更强,煤层倾角较大、顶板突然来压导致采煤机下滑时,自身也可以实现制动。同时,机电一体化的采煤机结构上更为简单,整机效率高,可靠性强,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2.4提升机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交直流全数字化提升机代表着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高水平。在内装式提升机上,将驱动与滚筒的机械结构合二为一,总体整合了电力电子、机械、自动控制、通信等相关先进技术。采用总线方式的全数字化提升机不仅大大简化了电器安装,也使其达到了高度可靠的效果。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意义

3.1实现了煤矿开采的高效生产

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矿山开采效率,改变了以往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作业模式,提升其中的技术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极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劳动质量,实现了产业升级。

3.2提高了矿山开采的经济效益

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功应用大幅提高了煤炭产量,降低了矿山开采的生产费用,增加了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带动了相关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

3.3提高了安全的煤矿开采工作环境

良好的开采环境是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大量推广应用,煤矿机械的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传统的破、装、运、支、处等生产环节的机械被现代化的设备逐步取代,将采矿工作人员从危险的开采工作中脱出来,降低了发生危险事故的几率,使矿工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证,防止了职业病与工伤的发生。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煤矿企业在发展中对机电一体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当前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已经融入了网络、光纤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作业的安全性,确保煤矿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道敏.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9):116-117.

[2]王国利.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4(01):26-28.

第11篇

[关键词]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煤矿生产;实践

中图分类号:TM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362-01

1 煤矿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有关技术要求

1.1 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的可靠性

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可靠性,主要是以大功率为核心特征,并且在采掘形式上还可通过长壁综采技术,以全面提高煤矿采掘的工作面单产量,最大限度的减少回采面的数目,同时还可简化工作面的巷道布置,符合高效集约化生产的基本特点。

1.2 工作面的巷道分布的合理性

通过对矿井工作面的巷道分布进行合理的布置,并且不断改革巷道掘进过程的支护技术,可有效完善矿井的自动化运输系统,优化整个系统的性能。但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依据煤矿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通过有效结合采区工作面尺寸的变化情况的方式,不断提高采掘的工作面的推进长度,增加巷道的断面的有效面积,更好地满足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技术的应用,确保煤矿生产的高效性与连续性。

1.3 煤矿采掘技术的创新性

对于煤矿采掘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机械化掘进技术的设备发展,还需要不断加大采掘技术的创新,并且还要大力投入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研发,以提升煤矿巷道掘进速度,进而更好地满足煤矿采掘工作面的要求,确保煤矿生产的高产量与快速推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 巷道掘进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掏槽方式有待改善

在采集面生产过程中,一般需要通过巷道掘进技术在煤矿中进行掏槽。目前,掏槽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掏槽方式效率低和循环效率低的问题。以某煤矿为例,其作业井田面积45km2,实际生产能力200万吨,可采煤层10层,主采煤层4层。但是,它在掏槽方式上却存在着效率不高的情况,会导致掏槽的效率过慢,同时在实际操作上也会导致生产效率太低。

2.2 施工不够协调

由于施工作业人员的素质不高,且现场生产的巷道掘进技术效果差,将会严重影响巷道的掘进速度。目前,巷道的施工作业主要采用瞄喷支护方式建立安全框架。而由于施工过程的繁杂,容易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并使机械无法满足设备运行的动力需要,从而往往会给施工人员带来不小的工作压力。同时,也不能充分发挥机械操作的功能性,往往极大影响系统的生产能力,并使设备事故频发,影响生产的安全性。

2.3 提高团队协作

团队施工在提升施工效率上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使用中,对团队施工存在的问题,可以根据巷道快速掘进的实际方案对现实情况进行一定的改进。针对目前存在的情况,要把机械操作应用到实际的维护上。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要注意对实际操作方案的处理与解析,合理设计施工所需要的设计方案,并调整相关操作,促进机械化快速发展,重点创新技术,以达到合理改善的目的。

3 综采工作面分析

3.1 支护方案

支护方案的设计可以采用3D建模方式,通过电脑集成数据,建立三维模式,使支护方案达到最优。通过FLAC3D模型,巷道依据地质条件、岩石力学参数,建立合理的构成框架。这在实际施工与操作上,将会增加施工的效果与施工的安全作用。支护方案的设计可以采取最优化解决的方式。因为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因为数据的情况使实际操作的效果出现问题。而选择最优化的解决方式,能蛴行提升实际的生产效果。

3.2 参数优化

参数优化,即是对巷道中的生产情况进行电脑模拟,让产生的生产方案最大限度适用于周围的岩性情况及生产煤层的厚度情况。由现场施工的经验可见,锚杆的距离与深度、爆破的强度与准度、除尘情况等生产过程中的种种问题,都将影响生产的实际效果。因此,对参数进行优化,在实际运用中非常重要。

4 快速掘进技术的改进设计

4.1 设计改革

在综合改善施工的环境与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对锚杆的支护作用进行合理创新与技术化改进。针对当前已有的煤巷锚杆支护技术,需要将综合采集面与掘进技术进行发展,逐步实现掘进瞄固的一体化,支持快速工作面的发展与生成。同时,促进机械化发展将会改进存在大断面采集的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实现掘进固锚的一体化,更好地支持煤炭采集工作面的快速发展,提高生产效率。

4.2 加大技术创新

通过研发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生产的稳定性,稳定技术的更新周期,并不断改善新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情况,提高煤炭产量与煤炭生产质量。依靠对技术的投入,也能使煤矿生产综采面的工作达到高产与高效,从而实现生产效率与生产速度上的显著进步,并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生产与发展的有效性。实际生产中,也要投入新设备,以保证施工的经济效益,增加并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及煤炭生产的附加值。

4.3 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由于矿井生产属于高危险生产行业,因此在保证巷道生产的安全性上,快速掘进技术必须要进行合理研发。实际上,对矿井工作面巷道进行合理布置,可有效提高生产的安全性能;优化巷道掘进的技术手段,可在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增加采集工作的稳定性与有效性,提高生产效率。

4.4 提高生产效率

快速掘进技术的特点就是能够通过综合集成的生产设备,使一系列的生产过程能够达到快速高效的实施情况。综合机械化的快速掘进技术,将以高度可靠性以及大功率为性能特点,并在工作的单产量生产上产生明显优势,增加综合采集面的推进长度。而提高巷道的有效面积,能够满足巷道生产的有效环境,并对高效集约化的生产提供更多有利的生产要素,使得实际生产过程中,高效集约化的生产模式积极有效地应用于大功率生产的全过程。

结束语

在煤炭工程中应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技术可以集多功能于一身,如定向掘进、运输、除尘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掘进系统,能够满足当前煤炭生产的需求,减少煤炭开采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他们的安全,提高作业的效率,可以让企业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煤炭开采中,应该注重对这一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旭锋,等.深部软岩锚喷支护巷道快速掘进技术[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6,(3).

第12篇

关键词 煤矿企业;计算机网络;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200-02

0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煤炭生产企业,综合了网络信息、Web构建、数据库集成和管理等技术,主要致力于建构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可视化、集成与生产信息、管理各种信息、构建自动化办公体系等方面的综合应用,实现物流运输、安全生产和销售等全面性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为企业建设现代化的经营体系,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1 应用方向

1.1智能总控系统

煤矿企业的智能总控系统囊括了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动化自T控技术,有机地结合了生产安全监测和设备操作系统的数据图像信息等,实行科学性的数据处理、储备和传输。该系统由多种高端的视频控制及显示和调控信息查询等子系统集成,通过高端的可视化技术自动监控安全生产过程和计量统计,实现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同时,该系统又连入了微机网络系统,各种显示设备共享网络信息与和资源成为可能,提高宏观指挥和调度的速度和精确性,建设安全、高效生产的流水线,提高产业机械操作的管理水平,避免井下作业的安全事故。

1.2生产安全监测

安全监测系统由Web技术和预警系统构成,能及时建立矿区地质灾害和安全事故处理的数据模型,通过接收预警信息的自动化网络报警进行在线监测,采用一整套的高级摄像设备和数字化的高端视频处理技术,实现信息化的全时段生产全程监管,高效地加强煤矿生产的安全监管强度,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同时,该系统还可以结合原有安全监测系统形成改良型的系统,改造成为集生产监控、网络运用、信息管理、电网监测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管理系统。

1.3数据管理

煤矿企业的数据库集合了级矿图信息和业务信息,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实现了两者的综合管理。级矿图信息管理系统,在数据库中以特有的数据格式储备和整合图谱信息资源,实现图谱数据的多方共享和集中控制安全生产的提供充分的依据。业务管理系统建立在Web技术之上,实现物资供应、产品销售、机电设备维护、薪金和各种保险等各项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规范管理体系,减小人力投入,提高综合管理的效率[1]。

1.4生产集中控制

实现生产集中控制和管理的系统称之为生产集控系统,主要应用于井下生产矿产整个过程的综合控制和管理。该系统通过智能接口连接井下监控、工业电视等组成的子系统,形成矿井上下监管交互式的多媒体管理控制体系。矿井生产集控系统有无线通讯、人员定位、井下车场信集闭、矿产监测等各种子系统组合而成,且各种子系统可以相互交叉使用,以完成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1.5销售管理

煤炭产品现代化的销售模式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之上,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销售平台,煤炭产品的各种信息和讯息,实现产品的大量订购和批发,以便捷、迅速预测的便捷性网络交易提升销售额,有利于煤炭企业的发展规划。网络交易具有良好的规范性、实效性、经济性和可调整性[2]。

1)规范性。交易双方可根据各自的供需要求设提供规范的技术,以及附加重要的交易条件,用以约束报价和出价,使两者都符合交易市场的规范要求。可以根据产品数量的大小和最低价格的首选原则,优先达成成交的协议,以避免业内竞争企业的人为暗箱破坏,减少交易市场和名利场中不光彩的腐败行为对产品交易的制约作用;

2)时效性。时效性是网络交易最突出优势,只要交易双方洽谈成功以及合计好产品价格就能迅速成交,使销售业务具有了高效性,以可观的销售量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3)经济性。网络交易的经济性体现在:以最低成本的成本价销售产品,因为避免了销售人员由于业务远行造成的大量交通费、食宿费和招待费以及产品远距离运输消耗的资金投入,网络销售价就能剔除了不必要的大量资金投放额;销售双方资金周转迅速,减少资金中途消耗量;网络服务效率高,避免浪费财力和人力;

4)可调整性。煤炭企业可以根据煤种在网上销售的情况,适时调整煤种的销售结构,合理规划企业的生产结构,尽可能减少滞销的情况,在增产畅销煤种的同时适当抬高售价,追求企业最大化利润。

2运用效果

2.1优化资源配置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煤矿企业,有效地分配各种生产要素,为企业构建出各种巨大的平台,合理优化各种生产资料的配置,提高各种要索在生产中的使用效率,提升了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2..2促成安全生产

由于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可以井下作业进行全天候的监测,所以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获得及时、迅速的处理,避免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各种媒体技术的安全监控系统,其有效运用提高了矿产开采、生产和销售三大阶段的安全管理,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一条线的现代化综合监管水平。智能化的监测系统应用于煤矿企业,有效地监测生产的整个过程和在此期间的人身安全,能全天候准确地监测矿井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以前馈控制的方法处理安全事故,显著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杜绝各种程度的瓦斯事故,大幅度提升了矿井生产的综合管理水准,推动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规划。

3结论

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更新快,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方向是煤矿企业向现代化挺进的必然的趋势,一流化的运行、管理控制系统,保证安全生产,提升总体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和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