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9 11:16: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纺织产品行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目前,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增速继续居全纺织子行业之首,行业平均利润率高于其他纺织行业,未来仍将稳定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8月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3.7%,高于纺织行业4.5个百分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利润率为4.7%,略高于纺织行业4.6%的平均水平。1~8月我国总计出口各类产业用纺织品128.6亿美元,同比增长5.1%。1~8月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1683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500亿元,增长16.12%,利润70亿元,增长9.3%;规模以上企业生产非织造布168.2万吨,同比增长了18.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帘子布58.3万吨,同比增长15.13%;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9.2亿元,同比增长了18.55%,其中新开工项目447个,同比增加了14.91%。
近年来,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一直是纺织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发展速度和质量很引人注目,相信占全纺织行业纤维总量30%比重的前景,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创新联盟连接上下游
目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增势强劲,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从行业技术发展来看,产业关键技术的创新与一个企业、一项技术的创新有所不同,需要产业链内一系列技术的配套和集成,为创新主体提供资源共享。因此,在企业内部研发的基础上,有效吸收和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可以达到低成本和高收益的创新效果。在这种形势下,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新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产业用行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运而生。在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创建基于下游应用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链协作共赢、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今年是产业用行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开始运作的第一个年头,举措繁多。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召开了土工、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等专项联盟会议,来自上下游企业、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的联盟成员,在专项技术项目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互通有无,企业得到更多的消息,并对行业出现技术创新发展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联盟成员之间也互相支持帮助,共同发展。
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技术研究,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力度。
关键词 产业用纺织品;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TS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7-0016-02
1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状况
产业用纺织品产业的兴起于上个世纪50年代,近几十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用纺织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生产状况直接影响到其他行业的生产水平。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内需是主要市场,出口量仅占加工总量的20%左右。现阶段我国纺织行业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原料的使用领域,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速度,这是振兴我国纺织工业的一个重大举措。
2 产业用纺织品的广泛应用
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很多应用领域,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角落,其应用范围和应用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Ⅲ。
2.1 建筑用纺织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物质准求的提高,各种建筑材料包括防水材料方面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增加,水泥砂浆内渗入的合成短纤维可增大抗拉、抗折强度,减少干缩裂缝,用高性能纤维的增强塑料对土建结构加固方面也有所发展,推广前景广泛。
2.2 卫生医疗用纺织品
它包括一次性手术衣帽、医用敷料、绷带以及一些功能性纤维制品,医疗纤维器材如缝线、人工血管、人工肾、人造关节、人工肺、人工心脏瓣等。
2.3 农业用织物
我国正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科技兴农势在必行,农用薄膜、非织造布、输水管道等需求很大,其用于蔬菜可增产,提早上市,覆盖后仍透气、透湿,利于作物光合作用。近年来,我国农用纺织品的数量在逐年递增。
2.4 土工织物
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改善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江河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和治理都需要大量的土工布。
2.5 渔用纺织品
渔业主要用在捕劳及养殖两方面,我国是水产大国。年达500万t-6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1/4~1/5。而我国渔用纤维材料预计2012年可以达到30多万t。
2.6 其他
内饰材料包括汽车附件、蓬帆布、环保用材料等,我国大气污染相当严重,所以对过滤材料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
3 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重点方向
我国现有的产业用纺织品普遍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档次偏低,部分重要领域还是空白。但是随着产业不断的优化和发展,如下项目想成为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3.1 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由聚合物制成的平面材料,与土壤、岩石或其他种类的土工工程材料共同使用,是一种高档多功能土工复合材料。满足当代建筑的需要。
3.2 医疗卫生用纺织品
目前,国内的高档医疗防护非织造布和口罩、防护服等产品基本依靠进口。高档卫生材料大量依赖国外进口,亟需重点发展。
3.3 农用纺织品
农用纺织品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各个领域,但是农用非织造保暖材料、纤维基增强膜材料等农业用纺织品的生产和应用尚处于空白。
3.4 高性能纺织复合材料
高性能纺织复合材料是一种用纺织材料作为增强相的复合材料。目前还未突破国产高性能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产业化应用等核心问题。纺织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叶片、建筑及土工材料,车身和车内结构件,高速列车头及车厢,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
4 我国现阶段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不足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和相关行业在整体竞争水平和实力上与发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引。
4.1 企业规模小
产业链不完整,现阶段,我国规模在亿元以上的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企业数量很少,大多规模小而杂、小而多。国外企业规模大、产品档次高,抗风险能力强。生产和经营的规模的差距,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4.2 产业配套基础和行业公共服务平台薄弱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相关行业和支持行业普遍存在一些列缺乏创新机制、质量可靠性低、研发投入少等问题。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度和产业发展速度不协调,知识产权和成果保护意识淡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规和速度慢于产业的发展速度。
4.3 产业用纺织品的标准制定工作尚需完善
我国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大部分标准缺失或滞后,产品质量缺乏规范监管。且检测跟不上当前国际标准的发展速度,产需衔接盲点多等。
4.4 国际接轨程度低
我国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专门密切关注国际纺织品标准的机构较少,导致行业国际先进标准信息的不对称。指标要求及检测方法与国外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标准的不一致性增加了成本,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被动和不便。
5 展望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结构凋整和产业用纺织品的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已成为纺织工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体现了巨大的开发应用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针对我国农用纺织品发展的现状㈣,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需要明确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采用高新技术改造,客观清醒地认识现阶段行业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行业内的资源整合,形成有效机制;
2)重视品牌建设,针对我过产业用纺织品严重滞后的问题,不断完善上产规模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准,引导和扶持企业在规范化管理和品牌创新方面投入的精力和资金,不断完善自主品牌的建设和营销渠道的拓展。
3)行业标准化的实施
应在相应部门和组织的引导下,指定产品标准和应用标准,将技术指标和检测水平与国外接轨,规范经营降低成本,避免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将坚定行业发展信念,确定投资发展方向,不断调整技术结构,锐意创新,定能在的新环境中站稳脚跟,以创新来谋求更大的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橱彩云,杨经霞,产业用纺织品,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2]朱民儒,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的进展,产业用纺织品,2005,12:11-16。
[3]裘愉发,论产业用纺织品,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4-8。
[4]曾斌平,加速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探讨产业用纺织品,1998,16(2):1-4。
[5]胡申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走高端纺织发展之路,上海纺织科技,2005,10:155-158。
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园、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美国棉花公司、TESTEX瑞士纺织检定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王天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
构建中国纺织行业的新未来
在“构建中国纺织行业的新未来”的主旨演讲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指出,纺织行业的发展要以创新驱动科技产业,以责任发展绿色产业,以文化引领时尚产业,共同构筑行业新未来。他说,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可控、不可知因素日益增多,各领域“黑天鹅”事件频现,身处变局,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领先其他经济体,并仍然有进步和增长的空间,行业新经济表现出强大活力和巨大潜力。
孙瑞哲指出,在“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发展要直面三个矛盾: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之间的矛盾、产能结构与有效需求之间的矛盾、环境约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协调三大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与消费的关系。围绕这三个关系,还要进行三个转变,由传统产业向科技产业、绿色产业、时尚产业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行业“新三板”架构日渐清晰:时尚产业板块、科技产业板块、制造产业板块。时尚产业是为了提升文化自信、引领消费趋势,科技产业要提升创新能力、满足社会需求,制造板块要提升质量水平,控制综合成本。这三大板块并非截然分立的,而是充满了无限可能的跨界融合与价值共生。
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建成纺织强国的目标下,纺织行业要做到六个方面。一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点实现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30+100,即推进六大类30项关键技术、重点推广100项先进适用技术。二是以智能制造为方向实现精益发展,主要体现在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智能产品三方面。三是以产融结合为抓手实现融合发展,包括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资本形成、实现风险管理、提升协调效率。四是以文化自信为目标铸就时尚发展,体现在创意设计、时尚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五是以社会责任为重点实现包容发展,主要从以人为本、环境资源可持续、市场公平三方面来实现。六是以体系建设为核心实现联动发展,有效组织与高度协同是未来竞争力的主要来源,要以文化、资本、技术、网络、责任为纽带实现联动发展。
服装:全面走向优势重构和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发表了“‘十三五’:开启中国服装行业全新发展期”的主题演讲。他首先回顾了今年1~10月份的纺织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增速放缓,出口增幅延续去年的负增长,国内增速回落明显,整体需求不振,在这样的整体形势下,中国服装行业规上企业依然取得了不错的增长。服装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企业更务实、更理性,对行业更充满信心,更加关注产品,关注新技术、模式创新和人才建设。
陈大鹏表示,在消费升级、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中国服装行业正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期,行业将全面走向优势重构和升级,技术创造力、文化创造力和服务创造力不断增强,品牌建设、文化建设以及时尚话语权也在全面提高,整个行业向中高端迈进,正在实现着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产业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贡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的演讲主题为“新技术、新产品、新贡献”,详细介绍了“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所取得的重点突破和突出贡献,包括过滤材料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电磁屏蔽材料在军工武器装备中的应用等;并对“十三五”期间,行业在战略新材料、环境保护产业用纺织品、医疗健康、应急和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军民融合”等领域的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进行了论述。
李陵申表示,“十三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环境保护用纺织品、土工建设用纺织品、生物基功能性纺织品主要技术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集团。
家纺:转型新家纺 提升软实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在主题为“聚焦‘十三五’转型新家纺”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持续稳定增长,顺利完成了行业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家纺行业确定新定位,力争实现主营收入年均增长5.5%、出口年均增长3.2%、纤维消费年均增长1.68%的行业增长目标,劳动效率提高10%、广泛采用互联网技术、自动化程度有所提高的科技创新目标,以及5家区域品牌试点、完善标准提升质量的品牌发展目标。落实行业发展五大任务:建设新家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倡导新生活,改善供给提升服务;构建新格局,优化配置协调发展;立足新高度,打造品牌促进升级;发展新经济,资源节约绿色发展。全方位提升软实力,推动行业早日实现家纺强国梦。
“缩水率”官方称呼为商品水洗尺寸变化率,纺织品的缩水率是指织物在洗涤或浸水后织物收缩的百分数。通常情况下,“缩水率”最小的是合成纤维及混纺织品,其次是毛织品、麻织品、棉织品,丝织品缩水较大,而最大的是粘胶纤维、人造棉、人造毛类织物。
长期以来,“缩水率”尽管也是影响纺织品质量的一个指标,但由于它对消费者的使用来说一般没有大的影响,特别是款式简单、尺寸偏大的床上用品,实际使用中影响确实不太大,因此在实际市场流通过程中,有时并没有被作为严重的质量问题而进行处罚。
那么这个一直被忽视的“缩水率”究竟对纺织品的质量造成了多大的影响,给消费者带来了多少的伤害,纺织品行业里又是谁在悄悄地给产品“缩水”呢?
没有标识,
众多消费者遭遇“被缩水”
有关专家介绍,纺织品的原材料、密度、纱支粗细、生产工艺等都是影响产品“缩水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从目前国内纺织品市场来看,注明了“缩水率”是多少的纺织品可以说几乎没有。这就导致了许多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形成了“盲人摸象”的局面,往往买回家的产品经过洗涤之后便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据从工商部门了解到的数据显示。2009年四季度以来床单、服装等洗涤后缩水,已经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一个热点问题,并且这类投诉还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2010年春节前,家住贵阳的杜女士在一商场为家人选购了几套纯棉的保暖内衣。购买的时候她就很担心衣服经过洗涤后缩水的问题,并且还特意询问了卖场的营业员。但营业员的回答也仅仅只是模棱两可的一句“多少都会有一点”。
杜女士在查看了其他品牌的保暖内衣均未发现标注衣物的“缩水率”之后,便感觉不标明“缩水率”应该是大家约定俗成的惯例,于是便爽快地付款、拿货、走人。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套某名牌的保暖内衣经过洗涤之后缩水的比例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其结果就是导致杜女士及其家人均无法再次穿着这种保暖内衣。
随后,杜女士找到商场理论,打算协商退货。但是,商场以衣服已经被清洗过为理由拒绝了她的要求。这让杜女士感到非常无奈,不洗就不会知道这种衣服的“缩水率”如此之高。但是洗涤之后,商家又以此为理由不同意退货。这可真是让人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最后,实在想不通的杜女士找到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实际上,根据2004年1月份正式执行的国家纺织行业标准规定,纺织类产品优等品的水洗尺寸变化率不能超过“2%~3%”,一等品则不能超过“2%~4%”,合格品则不能超过“2%~5%”,杜女士购买的这种保暖内衣显然不属于合格产品的范畴。目前,此事仍然在消协的调解之中。
纵观整个纺织品行业来看,目前国内的纺织品市场上不论是非法作坊小厂还是正规的品牌企业基本都没有在产品包装上注明“缩水率”。这是属于集体性疏忽还是别有用心的欲盖弥彰,恐怕只有纺织品加工企业自己心里清楚。
增加成本,
纺织品生产企业欲盖弥彰
实际上,对于纺织品因为“缩水率”问题被通报甚至于强行退市一事,纺织品加工企业本身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武汉人李伟早年在沿海淘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便回到武汉开了一家家纺产品生产工厂。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拥有固定资产逾千万,雇用工人近200人。这在当地算得上是个中等规模的家纺企业。
然而,在获悉北京工商部门因为“缩水率”因素对纺织品企业处罚之后,他忧心忡忡地道出了自己内心的苦水。早在2006年,他生产的枕套在投放市场之后就被消费者投诉过。那年春天,一个消费者在购买了他的工厂生产的枕套之后,经过洗涤后变小了,无论如何也套不进枕芯,最后选择向消协投诉。
枕套这个产品和其他的床上用品,例如被套、床单等不同。它的尺码浮动性不能过大,基本上要和枕芯的大小差不多,甚至还可以略小一点。李伟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忽略了纺织品水洗尺寸变化的问题,才产生了被消费者投诉的结果。
但是,我们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一下李伟工厂出现的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即使他当时注意到了纺织品“缩水率”的问题,也同样无法解决或者是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和由此带来的后续情况的发生。
首先,就李伟这样规模的企业是没有条件或者说是根本不可能自己在厂里建一个对进来的原料进行检测的实验室。因为这牵涉到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检测人才等诸多问题。设备简陋了,检测的结果误差大,测不准等于瞎忙活。尖端的设备价格太高,中小企业买不起,用不起。企业对于专业检测人才的待遇给低了,留不住人,迟早跳槽。要是待遇给高点,企业生产成本又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然下降,企业承受不了。所以,目前国内纺织品行业除少数大型、品牌企业之外,绝大多数是没有这类机构的。
当然,另外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把原材料样品送到专业的纺织品纤维检测部门进行检测。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一次性的巨大资金投入。但是,这种办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是专业的检测需要一个过程,虽然算不上冗长但毕竟需要时间。这就会影响纺织品企业的生产进度,特别是遇到赶订单就更加麻烦了。第二,表面看起来把原材料送到专业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单次的费用并不是很高,但实际上累积起来的话,天长日久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商人总是安逸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就好比一架衡量的天平,在是与非之间,总是难以把握和取舍。所以,目前国内的纺织品加工企业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就干脆直接省略了这道检测的环节,把产品的消费风险转嫁到了广大普通消费者的身上,从而导致了对“缩水率”投诉现象的日益加剧。
约定俗成,
面料生产企业装聋作哑
那么,对于纺织品“缩水率”的问题,各种纺织品面料生产企业又是怎么处理的呢?按道理说,他们才是纺织品“缩水率”问题的根源所在。但是,由于长时间对面料“缩水率”问题的轻视,除非特别要求,不少国内面料生产厂家从生产成本考虑,也是故意装傻悄悄省略了这个程序。
众所周知,在纺织品面料生产过程中有一道预缩处理工序。针对这道工序,纺织机械行业的同仁们还专门设计、生产了一种面料缩水定型机。据了解,这种机器包括了送布装置、加湿装置、振动拍打装置、加热烘干装置、抽湿冷却装置、验布计码装置、卷布齐边装置、摆布折叠装置、行走车轨道、气动装置、行程控制装置等等一系列的预缩处理必需的工艺流程,并且,经过缩水加工后的面料手感佳,保持于原尺寸,免除下游的纺织品生产、加工企业考虑面料伸展及收缩的问题。
当然,这套设备价值不菲,并且还需要一定专业的技术工人操作。而面料生产企业根据下游顾客的要求,就不得不面临一部分产品不进行预缩处理,一部分产品又必须进行预缩处理的情况。通常情况下,他们一般都会选择就需要处理的面料送到专门的预缩定型工厂进行加工。这样既可以达到用户的要求,又减少了设备的投入。
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2009年度我国纺织品面料生产企业的平均利润仅为1%~2%。但是,预缩处理这道工序所花费的资金就要占到纺织品成本的7%左右。经没经过这道工序的面料价格自然就会产生较大的悬殊。这才是众多纺织品面料生产企业根据客户要求忽视产品“缩水率”,忽视产品质量,装聋作哑的根本原因所在。
然而,这样一来就会直接导致一个比较恶劣的结果发生。下游的一部分中小纺织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昧着良心追求利润,也就不再进行预缩处理,直接生产然后投放市场。随后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被消费者投诉了就把责任一股脑地推给面料生产企业,同时还做出一副可怜兮兮、貌似“受害者”的表情。真是让人看了就觉得恶心。
实际上,不论纺织品面料生产企业还是纺织品加工企业,从企业的负责人到一线的技术工人,能有谁不知道某种原料生产出来的产品“缩水率”是多少?但有谁又能设身处地地为广大消费者考虑呢?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部分纺织品企业的丑恶嘴脸可谓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部分类似的纺织品企业,时不时地还能以金融危机为噱头,以人民币升值为幌子在笔尖报头嚎叫几声,而众多因“缩水率”不合格吃尽苦头的消费者又能到多少地方去诉苦,去控告呢?鉴于维权成本过大,大部分被坑消费者只得选择“安静地走开”。
争论不断,
是否有必要修改检测标准
不得不承认,“缩水率”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纺织品行业甚至是纤维检验部门的“老大难”问题,长久以来都没有能够找到切实可行且有实际效果的解决办法。缩水率不达标,这已经是纺织品行业很普遍的问题,不论是在家纺行业,还是在服装行业都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随着“缩水率”问题被查处,有部分品牌纺织品企业表示,自己企业目前的检测手法和检测标准存在一定的瑕疵。例如,有的企业自己在厂里检测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面料规定的长度进行检测。有时候搞3米长的面料来检测,有时候又拿2米多的来检测,随意性很大。这就造成了被检测面料的测试度大于规定度,其结果自然也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另外,还有一些纺织品生产企业提出,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个根据不同档次、不同面料、不同用途产品而不同的缩水率,因为消费群体不一致,实际用途也不一样,应该区别对待。其理由主要是,由于预缩处理的成本太高,纺织品企业难以承受。对于床单、被套之类对“缩水率”要求不是很高的纺织产品,可以适当降低一点标准。
纵观纺织品企业提出的部分要求和想法,设身处地地从企业方面考虑也合情合理。但是,在相关部门没有出台新的行业标准之前,众多纺织品生产、加工企业仍然必须按照现行“缩水率”标准执行。行业标准,属于国家法规范畴。在法规面前,任何人任何单位都是没有价钱可以讲的。达到标准即是合格产品,反之不达标准则是伪劣产品。
关键词:欧盟;纺织品贸易;贸易壁垒;贸易争端;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1-0012-02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具有相当大的劳动力优势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能充分发挥优势,且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因此,中国纺织品工业发展迅速,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大量需求外,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吸收国际资本。但是,在国际竞争中既然有受惠者,自然就会有利益受损者,为了争取利益的最大化或是出于保护本国经济的原因,双边贸易中矛盾摩擦不断,不利于双方经济的共同发展。要想实现双边经济的互利共赢,就要明确影响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各方面因素,找出问题所在,再共谋发展良策。
一、中欧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中欧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据中国进出口网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欧盟的主要出口市场中对于美国的出口额达到1610亿欧元,占欧盟总出口额的23%,对于瑞士的出口额达830亿欧元,占总出口额的12%,其中对中国的出口额为320亿欧元,占总出口额的5%;而去年欧盟的主要进口市场中美国占据进口总额的29%,进口总额达到1480亿欧元,从瑞士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2%,达620亿欧元,中国位居欧盟进口市场第三位,进口总额达210亿欧元。2013年度中欧贸易总额高达530亿欧元,中国成为继美国和瑞士之后欧盟第三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和进口来源国。可见,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双边贸易总额不断扩大。
据欧盟网站报道,今年一月至三月份,欧盟对中国出口额345亿欧元,同比增长13%,在欧盟的各个主要贸易伙伴中增长速度最为明显;而其从中国的进口总额为489亿欧元,增长2%。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等,1至3月份进口额合计占欧盟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7.8%,分别为428.9亿美元、113.0亿美元和77.6亿美元,分别减少3.8%、12.4%和10.9%,这些产品在欧盟进口市场中分别占有37.5%、37.8%和66.6%的份额,增速虽然不大,但是总体呈上升趋势。
(二)双边贸易呈互补性强的特点
人口众多,既是负担,又是优势。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因此,在纺织品工业上,中国利用众多廉价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纺织工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凭借自身优势,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强的价格和成本优势。而欧盟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工业发展最为突出,与我国的贸易往来中,中国从欧盟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资本来发展本国企业,欧盟则借助中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在中国进行大量投资,实现双边贸易的互利共赢。双方贸易的互补性特点使得中欧在经济技术交流上成为密切联系的伙伴,虽然期间双边贸易摩擦不断,但是存在的互利互惠点又让中欧双方在贸易竞争中保持关系,矛盾固然存在,积极找出矛盾影响因素,寻求双边贸易的互利共赢策略才是当务之急。
二、双边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多年来中欧贸易往来的经验以及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往来主要受三方面的因素影响,即国内因素、欧盟因素以及国际因素,这三个方面涉及国际贸易的各个利益点,对于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一)国内纺织品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1.自主品牌缺乏,技术专利不足
一件产品从开发、设计,到制造、销售,这一过程中开发和设计属于技术阶段,这一阶段是赚取利益最多的阶段,而制造和销售方面,靠的多是体力,赚取的利益相比起来就甚微了。要知道,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比起来,脑力劳动属于高级劳动,也是高收益的劳动。而我国的纺织品工业发展多是承接外国先进设计技术,引进别人的技术来进行生产的,这样引进专利和技术需要花费巨资,而国内工人们的工资却十分微薄。虽然我国提倡要借鉴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但是一味的借鉴照搬则会丧失自主品牌,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专利,工业发展专捡别人不要的,发展起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也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缺乏自主品牌,也会使得我国的大量资金外流,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就纺织品贸易来说,缺乏国内自主品牌,具有中国特色的纺织品产品不足,也会大大降低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让全球其他各国将中国看作是一个原材料供应国和产品加工场所,不利于我国国际形象的树立,不利于与欧盟国家的贸易往来。
2.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在产品质量上,中国的纺织品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很多厂家在原材料的选取上经常以次充好,打着知名品牌的旗号,生产不合质量要求的纺织产品,尤其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家纺用品、服饰穿戴,假冒、高仿产品众多,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在出口欧盟等其他国家时,对于我国的贸易诚信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合格的纺织品不仅有损消费者的利益,更会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国内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不够,使得这些产品越来越泛滥,大大降低了我国纺织品行业的信誉度和总体质量水平。
3.行业间恶性竞争,企业发展畸形
纺织品行业市场庞大,因此行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入行的企业越来越多,就必然存在企业间的市场利益的竞争问题。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尽可能击败对手,很多资力雄厚的企业对同行实施恶劣的竞争手段,试图挤垮对手,从而达到垄断行业市场的目的。这些恶劣的竞争手段中有大幅度不合理的压低产品价格,在价格上吸引顾客,争取市场,在这些大企业的压制下,很多资力一般的小型企业面临经营危机,甚至破产倒闭。除此之外,为了打压对手,有些企业恶意造谣,对同行的声誉进行污蔑诋毁,可谓是不择手段,这样的恶性竞争一方面使得很多刚刚发展起来的或是小型的纺织品企业发展艰难,不利于行业的共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一味地遏制打压也会损伤自身的元气,损人不利己,对于经济的良性发展造成威胁。企业主没有一种大度宽容的胸怀,想成就大业就无从谈起,这样的恶性竞争只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企业发展畸形,在中欧贸易中,使自身处于不利地位,更难以与世界其他国家竞争,致使中国丧失部分国际市场,后果堪忧。
4.缺乏市场预警意识
对于市场的预测调查和了解是一个行业想要谋取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市场动向、市场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到市场风险和潜在影响因素,才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按照市场的需求,生产出适量产品,不至于使产品因为生产过剩而滞销。例如,在非洲卖棉袄是很愚蠢的行为,在晴天卖雨衣也是一样,纺织品行业更是如此。
中国的纺织品行业在对市场的预警方面做得还不到位,缺乏行业预警意识。一味的生产纺织品,而对于国内外市场的把握却不足。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国际上的纺织品行业也越来越多,消费者面临更多的选择,对于新品牌产品的消费增多,必然会减少另一品牌产品的消费,相关替代产品消费的增加,也会造成被替代产品消费的减少,恶劣天气和灾害的发生,也可能造成产品消费量的变化,这些都是纺织品行业所要考虑的因素。中国在与欧盟的纺织品贸易交易中,对于纺织品市场的市场前景预测力度不够,加上纺织品配额制度的终止,国内纺织品行业大量生产,可是没有清晰明确的市场定向,还是会让中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一定风险,不利于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国内纺织品企业的稳步发展。
5.国内企业对反倾销法认识不足,缺乏维权意识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国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有些国家为了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低价倾销商品,对其他国家的企业经济造成威胁,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防止资金的大量外流,各国开始制定反倾销(Anti-Dumping)政策,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反倾销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发展受阻,由于国内一些纺织品企业对于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规定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对于一些国家的恶意反倾销政策无法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给贸易国家交付高额的反倾销税,致使在贸易过程中利益大受折损。根据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规定,成员国要想对其他国家实施反倾销措施,是在该出口国家的贸易往来对被出口国家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的基础上的,法案有明确规定,我国纺织品行业不了解相关规定,就做不到对自身权益的维护。
(二)欧盟因素
欧盟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经济实体,而是由25个国家组成,这使得欧盟国家难以达成统一的利益共同点,因此,在对待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上,各成员国所持意见不一。对于意大利、法国为主的几个纺织品大国来说,他们对于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欧盟是坚决反对的,因为中国的纺织品的引进,会对他们的利益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价格相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威胁,不利于这些国家纺织品工业的发展;而另一方面,英国、荷兰、德国等纺织业发展较少,主要以技术和产品研发为主的国家,他们十分支持从中国引进廉价的纺织产品。对于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欧盟内部意见不一,这对于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盟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欧盟相关法案也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造成一定的限制,中国纺织品在欧盟的出口要想实现稳步快速发展,还需做出更多的努力。
(三)国际因素
1.国际竞争激烈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让资本和商品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各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纺织品贸易竞争力有所不及。各国凭借自身或是技术、或是专利、或是品牌的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虽然中国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但因为品牌、技术缺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巨大挑战。
2.反倾销措施的阻碍
为了更好地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保证本国市场不被其他国家占据,很多国家陆续实行反倾销措施,对于外国出口产品,收取相应的反倾销税,用这种方法控制外国产品对于本国市场的影响。有些国家更是将反倾销税推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让一些出口国望而却步,有效地抵制了外来产品在本国的倾销。中国的纺织品贸易也遇到了相关的贸易壁垒的阻碍,在出口他国时,遭遇一系列难题,反倾销措施是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问题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我国相关企业应全面认识《反倾销协议》,维护好自身的正当权益。
中欧纺织品贸易往来是不可切断的,而贸易往来中存在的隐患中国应积极正视,在与欧盟实施贸易的过程前后,中国应做好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尽可能减少影响因素的存在,完善自身,积极寻求贸易互利共赢之道,利用这些影响因素更好地发展双边贸易。
参考文献:
[1] 阳红梅.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7):93-94.
[2] 张 昱.关于构建中欧经济法律关系的思考[J].科学之友,2009(2):15-18.
[3] 徐建伟.江苏纺织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商贸,2011(29):255-256.
[4] 蒋 浩.中国与欧盟纺织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2-146.
每年ISPO BEIJING展会期间的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专区,都吸引了众多设计师、产品经理及行业媒体的驻足。
本届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专区将重点聚焦于面料的功能性创新和趋势预测,首次呈现由ISPO在德国慕尼黑主办的全球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大奖的获奖产品。约300件来自全球的创新面料涵盖功能性纺织品的各个层面,包含底层、中间层、外层、物料、纤维与保温材料、膜、配件和软装备类别,他们的创新技术和环保理念,以及将为未来运动服装和时装产品带来的革新,都将在现场揭晓。与此同时,对于流行色彩的趋势预测依旧是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16年的秋冬色卡也将在展会中披露。
观众不仅可以在此近距离观察纺织服装行业最前沿的面辅料,更可以触摸展品,获得对面料的直接感受,感受其中的纺织技术。设计师、研发人员和产品经理将获得大量设计灵感和研发方向的启发,甚至可以直接以现场展示的面料为参照,采购下两季产品的生产用料。
中国运动时尚流行趋势论坛前瞻面料趋势
ISPO BEIJING展会现场,中国运动时尚流行趋势论坛也是最不可错过的同期活动之一。新一届论坛将于2月19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并分享下一年中国运动时尚行业色彩、材料等应用领域的趋势研究和预测。
ISPO展会与流行趋势专家合作,他们对功能性纺织品行业、以及对之产生影响的各种趋势作了全球范围的研究。来自WGSN的时尚专家、纺织品流行趋势顾问Louisa Smith、香港理工大学胡军岩博士等行业专家,将受邀来到现场分享,预测未来面料的革新和变化。而专家们对于2015/16年秋冬流行趋势色卡的专业解读,也将为未来产品的色彩选择,带来更明确的指引。
不仅如此,对于新鲜出炉的全球运动产业大奖――ISPO大奖和ISPO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大奖的最新获奖产品,也将在论坛中一一介绍。对其理念、面料和科技的深入剖析,将给产品研发人员提供重要参考。
《ISPO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手册》实用参考资料
随着ISPO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大奖结果的揭晓,《ISPO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手册》随之出炉。其中收录了国际知名行业专家预测的2015/16年秋冬流行趋势色卡,和来自全球的前沿创新面料,根据所属类别及所获奖项的不同,将产品分为“十佳产品”及其他入选产品呈现,高清大图和文字说明,保证读者对该产品建立足够了解,对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的具体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ISPO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手册》将在ISPO BEIJING展会现场发售。
ISPO十年与你共成长
ISPO BEIJING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从2005年首次举办至今,已发展成一个专业运动用品商贸平台,为品牌商、渠道商和消费者架起一座贸易互通的桥梁,每年吸引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近600个运动品牌参展。
首届春季家纺展试航成功
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继首届春季家纺展成功举办后,本届展会仍然以家纺布艺产品为主导,涵盖窗帘、沙、床上用品、饰品、毛巾、毯类、非纺织窗帘、流苏等等大家居产品,届时仍然会成为春季中国档次最高、最专业的家纺行业内外销市场。目前包括海宁、余杭等地区在内各产业集群的众多企业都纷纷踊跃报名,组委会正在不断筛选并进一步接受报名中。
2011年的家纺界是动力与压力并存的一年,家纺市场也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以前单一的营销渠道现在也面临着开拓内销和外销渠道的共同压力,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突出重围,就必须更加重视品牌文化的建设。也正因为如此,一些企业已经调整了自己的战略目标,把家纺展当成企业提升品牌文化的重要阵地。
首届家纺展甫一招展就受到家纺企业的热捧,共有216家企业参展,展会三天共吸引了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9755名专业观众。经过严格的数据统计及分析,专业观众中批发商、零售商、百货公司占到场观众的40%,进出口商占11%,室内设计/设计师占11%,家具制造商占8%,另外还有新闻机构及专业刊物、建筑商/地产商、装修承包商等。并且买家中在公司内具有完全决策权的占22%,具有部分决策权的占47%,还有28%具有建议权。
展出效果也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认可。杭州华迪纺织有限公司周伟中说:“这次展会现场敲定了好几个订单。之所以参展效果好,一方面是因为公司为展会准备了优质多样的产品,另一方面与主办方的周密组织分不开。主办方集中邀请了专业买家来采购,展会地点也选择合适,上海是经贸重地,紧邻长三角等纺织产业集群和大的消费市场,既方便家纺企业就进参展也利于采购商前来参观洽谈。”
杭州恒生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海华向媒体介绍道,“在美国,家纺展都是按照季节一年分两次举办。家纺产品的季节性很强,一年一次的展示机会不足以将产品的特色和优势全部展现出来,春季家纺展的举办,预示着中国的家纺展会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作为专业观众的圣斯克家居集团采购部经理章永忠则在首届春夏家纺展收获到了一直想采购的产品,他对展会规模和产品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主办方很早就通知了家纺展举办的信息,并提前发了参展企业的相关介绍,所以这次前来参观展会,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表示,“第一届春季家纺展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这种创新举措得到了行业、企业的一致认可,这也是家纺行业规模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适应市场需求以服务企业为根本
行业办展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行业服务于企业,通过对众多企业的走访调查,今年的春季家纺展不仅时间提前以便更好的适应家纺业的供货季,展出地点也移师到展出效果更佳的上海世博展览馆。上海世博展览馆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世博园区内,为世博期间的城市主题馆,10万平方米室内、外展览面积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地上、地下停车区拥有近1500个停车位,物流便捷。展馆1号馆是亚洲最大的单体展馆,双向跨度无柱空间,结合开放式的透光和空间加高设计,规避了传统地下展厅层高低、物流不便等缺点。上海世博展览馆优越的区位,也决定了其方便快捷的独特交通优势,她连接了城市主干线,优化了观展路线。
关于春季家纺展的市场定位,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说,“春季家纺展和秋季家纺展的宗旨相同,就是要向业界传递大家纺概念,展会初始阶段要做好战略布局,要集中有效资源,中国是个很有潜力的市场,我们要做的是搭好平台,扎扎实实为企业服务。”
第五届中国国际非织造布会议如期举行。会议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美国非织造布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主办,并得到了欧洲非织造布协会、贝里集团的支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党委副书记陈伟康、副会长兼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曹学军,国家发改委原巡视员贺燕丽,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梁鹏程等领导以及来自我国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建筑等领域的专家代表,与来自美国非织造布协会、欧洲非织造布协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美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等海外非织造布行业组织负责人等200余人出席会议。
孙瑞哲表示,非织造布是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随着原料与工艺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市场空间渐趋多元。非织造布产业的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快,中国与国外市场的相互依赖正在强化。中国非织造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源、技术、管理、市场的全球合作, 国外非织造布企业也需要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生产能力。全球非织造布产业面临着共同的机遇与挑战,加强产业内部的交流合作与互学互鉴,正变得越来越必要与紧迫。
曹学军表示,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提升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水平,拓展产业用纺织品应用是规划发展的重点领域,要实施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工程,提升和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保护、健康养老、应急安全、一带一路配套等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水平,更为具体的指导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意见将在四季度实施。
李陵申指出,非织造布是全球纺织工业中成长最为迅速、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表现为环境保护用非织造产品、医疗健康养老用非织造布产品、应急和公共安全用非织造产品、新能源汽车用非织造产品、“一带一路”配套产业用非织造产品。可以预见,我国非织造布产业将在市场的推动下,通过提质增效、补短板、提档次,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美国非织造布协会会长David Rousse 对北美非织造布市场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北美地区非织造布市场从供给方面和需求方面都在增长,新的应用领域包括创伤治疗、能源存储、吸水卫生材料等。未来非织造布产业具有不可思议的活力及多样性,并有能力通过创新和技术,推动行业进入全新的终端应用市场,但这也需要持续的资本投入。
欧洲非织造布协会可持续发展及公共事务总监Pierre Conrath就欧洲非织造布技术创新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解读。他指出,2000年以来,欧洲地区非织造布产量持续强劲增长,在细分市场,2015年汽车内饰用非织造布产量增长9.2%;个人护理擦巾强劲增长,2015年按吨计算增长10.7%;失禁用品的增长超过婴儿尿裤;2015年食品和饮料行业应用于肉类和鱼包装的非织造布增长12.4%。此外,非织造布在农作物覆盖、水过滤领域也大显身手。
此外,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产业用纺织品及纺织加工品牌总监Michael J necke、贝里集团全球医疗销售副总裁Fernando Marin还就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市场趋势、感控无纺布在全球医疗市场的采纳及应用等话题进行了演讲。论坛还就医卫用非织造布市场的产业融合与品牌创新、耐久性非织造布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等进行了探讨,为下一步我国非织造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1销售费用与销售费用率作为反映市场营销努力大小的指标
企业的销售费用是指企业用于营销产品所发生的人员推销、广告促销等费用的总和。销售费用的大小直接反映了企业营销努力的程度(注:这种推断的成立是基于企业有基本合适的产品和基本合适的营销工作质量的假设。)对销售费用及其规律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总体状况,并在实际上指导企业的市场营销决策。
但仅从销售费用本身的大小是无法判断一个企业的营销努力水平的。而销售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率,本文称为销售费用率,则是简单易懂的衡量企业营销努力的相对指标,能够用于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分析。
1.2样本企业的选择
我们选择了武汉市的200多家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分为四个大的行业类型: a.轻工食品制造行业(56家),典型的产品类型包括:食品、饮料、纺织、印染、米、面、制药、咽、酒、造纸、生物工程等。b.家庭日用产品制造行业(3O家),典型产品包括:自行车、家用电器、洗涤用品、各种制品等。 c原材料加工行业(20家),典型产品包括:钢铁、化工、液化气、电等。 d.工业产品制造行业(204家),典型产品包括:机床、各种机械、通讯设备、汽车配件、电力设备、造船等众多产品。 这些企业组成了武汉市经济的主体。由于武汉市是中国华中地区的大都市,武汉市的企业虽有它自己的特点,但基本能反映中国企业的平均水平。
1.3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我们收集了这些企业从1989到1993年的系列数据,包括企业销售费用、销售收入、行业特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利息支出、利润等数据,其中大部分数据来源于武汉市统计局。对企业销售费用率与企业规模、行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分析,采用了典型数据与统计规律分析结合的方法。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企业规模采用企业产值指标,而企业的效益则采用资金收益率指标(=(利润十利息)/(固定资产净值十全部流动资金))。
2、研究结果分析
2.1销售费用率与行业的关系
2.1.1销售费用率分行业和年度的平均水平分析 表1 销售费用率分行业和年度的平均水平〔%〕行业类型19891990199119921993轻工食品行业1.0011.6532.8743.6892.192家庭日用品行业1.4741.9283.7054.0503.956原材料加工行业0.8221.2901.7203.5522.239工业产品行业1.4511.6842.7504.0232.353
表 I给了从1989年到1993年分行业大类的各企业销售费用率的平均水平。从表中的数据至少可以发现下面两个方面的规律。第一,各个行业销售费用率的平均水平都是逐年增长的。在1989年左右,在各行业的企业里,销售费用率只占销售收入的约1%到1.5%。四年之内,这个比率上升到3.5%到4.1%左右,平均上升了三倍多(注:中国企业的销售费用与西方企业的相比还是比较低的。钱世政和陶婷芳指出按经验数据,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一般营销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0%,其结构为:广告费/销售收入=5% ;广告外的其它促销费用,<礼品,礼券,现金折扣等>/销售收入=6%;市场研究费用/销售收入=2%;管理费用(工资,仓储费用,办公费等>/销售收入=17%。) 这说明了市场竞争程度增加了,企业竞争意识增强了,在广告促销、个人推销方面的投人增加了。这也说明了中国企业摆脱政府走向市场求生存的—个过程。1993年的销售费用率又有所下降,这可能与该年经济形势好转有关。由此得出下面的结论:企业销售费用率大小与经济形势和市场竞争状况直接相关。
第二,销售费用率在各行业有显著的差别。家庭日用产品行业的销售费用率最高,说明这个行业的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比其它行业的企业多。工业产品行业和轻工食品行业次之,而原材料加工行业的销售费用率最低,这与原材料供应仍以指导性计划为主及供不应求有关,而从1992年后,计划放开,供需矛盾缓和,销售费用率也相应上升。
2.1.2销售费用率分行业和年度的典型情况分析
表2列出了1989年到1993年各年度分行业的销售费用率在具体产品行业的典型情况。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作下面的分析: 较高中较低%典型企业类型%典型企业类型%典型企业类型轻工食品行业: 19893-5.7啤酒/制药1.5-2.99啤酒、制药
a.高的销售费用率发生在各行业的一些典型类型的企业里。在轻工食品行业里,采用高销售费用率的企业为制药企业、冷饮类企业(如汽水、冰棒、冰淇淋)、啤酒和酒类、味精类企业;而采用较低销售费用率的企业多为武汉的纺织行业、米、面加工和印染等类行业。在家庭日用产品行业里,采用高销售费用率的企业多为手表、自行车、家用电器、金属制品等产品制造企业。后来居上者还有牙刷、洗涤用品、玩具等类企业。
在原材料加工行业里,采用较高销售费用率的企业多为水泥、木材、液化气等典型企业。钢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1992年的销售费用率也急剧上升。而在通常情况下,钢材、化工、电类企业的销售费用率都是较低的。在工业产品制造行业里,销售费用高的企业多为制造仪器仪表、服装机械等通用机械、元件器件、走俏的通用机床等产品的企业。而其它的更多的企业的销售费用率都较低。
b.销售费用率的大小在行业之间有较太差别。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在轻工食品行业,制药、冷饮、酒类的某些企业的销售费用率连年保持在10%一20%左右,有的在个别年份高达39%。工业产品行业的服装机械等通用机械的销售费用率也高达16—21%。在日用产品制造行业和原料加工行业,最高的销售费用率的额度相对小一些,通常在10%以内。典型情况下,如水泥在1992年的销售费用率也达10一14%。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日用产品制造行业里,最低销售费用率一般都在1.3一1.5%以上。而在其它行业里,很多企业的销售费用率连年低到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左右。
c.象前面对平均值作分析时发现的一样,从1989年到1992年期间,各行业的企业销售费用率是普遍增加的,而到1993年则有所降低,各行业中在1992年销售费用率最高的企业在1993年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有的下降幅度在5一10%之间。这反映出1993年经济好转,市场需求增大,各行业的销售都变得较容易了。
2.2销售费用率与企业规模的关系分析 表3 企业规模大小分类的销售费用率平均值行业规模大小19891990199119921993小型
销售费用率大小与企业规模大小是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呢?即是否企业越大,销售费用率越大或越小呢?表3列出 销售费用率按各企业规模大小计算的平均值。从总体情况看,大型企业的销售费用率比小型企业的小(约 l一2%)。我们还对每一年各企业的销售费用率和企业规模大小按总体样本,分行业的样本进行了共25个相关性回归分析。所有25个回归分析结果都表明,销售费用率大小与企业规模都呈负相关的关系,但这种负相关关系都不是很显著(显著性水平指标 P都在(0.066—0.4之间变化)。因此我们只能得出厂面的结论:从统计意义上看,规模大的企业的销售费用率倾向于比规模小的企业的销售费用率低。这可能说明较大的企业相对较小的企业在市场竞争力方面有一定规模优势,这表现在市场营销努力方面就是销售费用率相对较低。从理论上讲,市场营销努力本身应该有其规模效应,例如,大企业能向相同或类似市场生产销售多品种的产品,而无需再花较小企业那么多的努力。因此较大企业应尽量发掘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规模优势,从而节省费用。
2.3销售费用率与企业资金收益率的关系分析
企业在营销方面作大量的投入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确保企业达到自己的盈利目标,即市场营销工作能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那么企业作出的市场营销努力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之间的这种相关性是否实际存在呢?首先,我们试图从统计规律上分析销售费用率与资金收益率的相关性。对各年度、各行业样本和总样本进行的相关性回归分析发现:
a.对各年的总样本分别进行的回归
分析表明,销售费用率与资金收益率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显著水平在有的年份不是很高(P在0.018—0.322之间变化)。这表明从总体上看,销售费用率较高的企业,资金收益倾向于较高,反过来也一样。但也同时表示资金收益率与销售费用率的相关性在某些实际的具体产品行业里相关性可能高,而在其它的行业里相关性可能很小或负相关。
b.对五年中各行业样本分别进行的回归分析表明,只在工业产品制造行业中,销售费用率与资金收益率的关系每年都是正相关的,而且相关性逐年变得更加显著(P<0.01)。而在其它的行业里,这种相关性在有的年份里是正的,在其它年份里则是负的。这表明这些行业型的具体产品企业的差别很大。
我们还对武汉的制造厂家较多、竞争较激烈的几个产品行业,如制药行业(8家)、纺织行业(6家)、仪器仪表行业(8东)进行了单独分析(其它产品行业由于样本企业量小,难以作统计推断)。我们发现在制药行业和纺织行业,销售费用中和资金收益率的相关性非常显著(P都<0.01,1989年除外),但在仪器仪表行业却不太显著,有的年份甚至呈负相关关系。对上述行业的具体企业的产品进行分析发现,药品,和纺织产品面对的足广大消费者,而仪器仪表却有了民强的部门特点,因为这8家企业中有6家是国家部委办的,产品为部门服务,虽然其销售费用率都比较高,但资金利润率相差较大。
再对每个行业的资金收益率最高和最低的企业进行观察,发现资金收益中最高的企业,其销售费用中普遍处于较高或处在最高的水平。而资金收益率很小或为负的企业购销售费用率都处于中、下水平。
3、结论及其对双市场营销的战略意义
根据前面的讨论,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a.在1989一1993中期间,中国企业的销售费用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平均销售费用率由1一1.5%上升到3.4—4%左右,但在1993中经济情况好转时又有所回落,下降到2.2—4%之间。销售费用率大小与经济形势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密切相关。
b.反映企业市场营销努力水平的销售费用率大小有很强的行业特点。第一,从整体平均水平看,家庭日用产品类制造企业的销售费用率最高。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家庭日用产品类的大多数企业的销售费用率都在1.3一1.5%以上。而在其它几个行业里仍有不少企业的销售费用率保持在百分之零点几左右。第二,最高的销售费用率出现在一些典型的产品行业里,如制药、啤酒、冷饮(20—39%),服装机械等通用机械(16—21%),仪器仪表(10一14%),水泥(5一14%)等。 c销售费用率与企业规模从总样本和各行业分别分析结果看,有较弱的但一致性很强的负相关性关系,即大的企业的销售用率有相对偏小的趋势。 d.销售费用率与企业经济效益(用资金收益率指标)之间从总体样本结果看,有不太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在工业产品制造行业比较明显。对几个具体产品行业(制药、纺织、仪表)分析表明,面对共同市场竞争的各家企业之间销售费用率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关系。
前面得出的这些规律以及典型分析结果对中国各类企业制定市场营销决策有重要启示:
首先,市场营销工作在竞争环境下是提高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加强市场营销投入是很多企业(特别是那些销售费用率较低的企业)必须认识到的一个现实。
第二,本文中提供的统计数据和典型数据将为中国各类企业制定营销决策和确定合适的销售费用率提供一个参考。
3月11日,中国・叠石桥家纺指数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商务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江苏省商务厅、南通市政府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家纺指数编制团队、行业专家以及媒体记者等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该指数由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信息部共同指导,由国家信息中心、东华大学、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海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叠石桥市场管委会共同编制而成。
“中国・叠石桥家纺指数”是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首次推出的行业指数,对家纺专业市场与家纺产业发展状态进行动态监测与科学测评,为宏观政策制定、产业技术进步、行业结构调整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该指数已被正式纳入国家商务部“商品指数体系”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品价格指数体系”。
在指数筹备阶段,研究团队通过对212家家纺企业、1585间市场门面房、2488个商铺的走访调查,整理生产品11个大类、636个小类,基本涵盖了家纺床上用品及家纺配套用品。2010年4月,中国・叠石桥家纺指数编制方案在北京通过专家论证, 2010年7月第一期采集数据上线,经过近8个月的模拟试运行,市场对指数的指导作用反响良好。
“中国・叠石桥家纺指数”的编制,立足于中国家纺行业的发展和叠石桥地区家纺产业的发展实际,向社会传达准确的生产交易信息,建立起有效的价格、景气指数交流平台。家纺指数的,将有利于建立权威、科学的价格体系,确立我国家纺产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为企业在产品开发、产业投资等方面的理性选择提供参考数据,同时也更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提升中国家用纺织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议价能力。
中国・叠石桥家纺指数主要由三大模块构成:价格指数、景气指数和流量指数,准确的行业指数包含生产环节、贸易环节和流通环节,涵盖了家纺产业链的全过程,及时体现了上下游产业的市场环境变化。
“世界家纺看中国,中国家纺叠石桥”。中国・叠石桥家纺指数的,将为江苏叠石桥家纺市场的提升发展,打造“世界家纺采购之都”创造有利的条件。
目前,江苏省海门工业园区正按照市场延伸、功能完善、业态提升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家纺市场三期工程。该工程竣工投运后,叠石桥家纺产业“引领中国、脉动世界”的集群和辐射效应将进一步放大,叠石桥家纺市场将实现中国家纺知名品牌集聚区、中国家纺科技创新研发设计基地、中国家纺信息化示范基地、中国家纺指数基地、全国家纺产品集散中心、世界家纺产品生产基地的总体目标,真正成为中国家纺之都、纺织之城、购物天堂、旅游胜地。
会上,海门市委书记曹斌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等7位指数顾问专家颁发了聘书,同时还举行了中国・叠石桥家纺网站开通仪式。
中国安全防护用纺织品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座谈会近日在陕西召开,会议围绕产业联盟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公安部装财局研发论证中心主任陈伟以及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纺织工业协会等相关单位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安全防护用纺织品行业竞争是产业链条之间的竞争,要充分发挥终端用户在联盟合作创新中的作用。与会人员还高度评价了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牵头的“产业用纺织品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专项联盟”在警用、电力、石油等防护领域的创新成果。
王天凯对中国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研发基地和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专项联盟举办技术论坛、开展“点对点”技术交流以及警用防护等创新成果表示肯定。他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应用型科学组织的市场化和企业化,如何发挥产业联盟作用对未来纺织行业创新推进来说是一个重大课题。
对如何推进联盟建设并取得创新成果,王天凯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更好地发挥终端用户在联盟中的作用,把终端看明白、利用好,联盟就有了发动机;二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上下游产业合作要有开放性思维,把资源最有效地利用起来;三是联盟如何最大程度吸纳资金、如何最大程度分担风险、如何最大程度使各方享受利益是急需研究的共性问题。
王天凯希望将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专项联盟推向国家级,同时在纺织行业选取一两家联盟进行运行机制的探索和研究。
姚穆强调,产业联盟合作要从原料、成品一直至终端用户,同时要做好后续的技术服务工作。李陵申指出,安全防护纺织品具有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产品差别化等特征,“基地”、“联盟”应做好标准体系研究、提高检测手段、实行吊牌管理。陈伟提出,防护用纺织品是警察处理突发事件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警用面料开发要以轻量化、舒适化和智能化为方向。
会上,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表示,中国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研发基地成立以来,先后承办了两届中国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牵头成立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以及“产业+终端用户”创新模式上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联合上游企业、终端用户先后实施了“特警战训服面料开发技术研究”、“警用战训服特种功能面料差别化纤维复合材料技术”等省级、国家级重点项目,开发了消防抢险救援、灭火服面料等新产品,纺织技术、标准、检测仪器联合攻关,为我国防静电纺织品技术提升和标准化做出了贡献。“基地”和“联盟”将继续围绕技术信息交流与产业链合作、安全防护用纺织品技术创新、标准研究及配套检测仪器开发、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为推动产业交流合作、科技成果创新及应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严家民 文/摄)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非织造布行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2.67亿元,同比增加8.63%,其中新产品产值2.13亿元,同比减少0.06%;资产合计267.44亿元,同比增加8.96%,实现主营收入49.20亿元,同比增加0.68%;完成利润总额1.56亿元,同比增加5.62%;完成出货值8.98亿元,同比增加17.68%行业整体从业人员7.63万人,同比增加2.93%。
1~2月份全国非织造布产量合计为13.6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2.53%,产量增长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浙江、黑龙江和天津,江西、湖北出现了负增长。从企业生产经营和赢利状况看,1-2月份非织造布行业毛利率为12.83%,利润率为3.16%,三费比率(营业、管理和财务费用率之和)为8.17%,产销率为98.42%。
2009年1-2月份,非织造布产业的投资并没有停止下滑的趋势。非织造布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4.36亿元。施工项目总数为51个,同比减少1.92%,其中新开工项目16个,同比减少20%。截至2月底,已实现竣工项目3个,同比增加50%,占施工项目总数的5.88%。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开局以来,非织造布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所受的影响比2008年更为明显,国际市场的情况更为严峻。2009年1~2月。关税税编号第56章、59章中所有与产业用纺织品相关的产品,除絮胎、传动带外,进出口全部出现了负增长。产业用纺织品的出口减少13%,非织造布的进口则减少33%。非织造布进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出口数量减少12.1%涂层布、帘子布和专门技术用途的纺织品出口数量也出现了大幅减少。
企业品质决定生存质量
在包括纺织工业振兴规划在内的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进入2009年,宏观经济出现一些好转迹象,比如信贷规模扩张、PMI回升、出口退税率的多次提高等,纺织经济出现局部趋稳反弹的情况。
“回暖”趋势是清晰的,然而,“还寒”的现实状况也十分严峻。据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大量中小企业订单不足、减停产甚至关闭的情况仍然存在。在国家政策效果充分显现尚需时间以及全球经济危机仍未见底的情况下,仅靠企业自身的“减负”措施,很难在短期内真正有效地解决行业所面临的根本性矛盾。
一些产品比较单一、对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企业则陷入了发展困境,这样的企业在广东较多,约有10%的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而这10%的企业产能只占总产能的5%左右。一般企业的利润率都明显下降。在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一些企业几乎在零利润的情况下运行。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产业链比较完整、产品有较高技术含量、产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链比较完整的企业,比如福建鑫华,该公司具有聚酯瓶回收的涤纶短丝生产、非织造布生产以及后处理能力,且当地的箱包、制鞋行业发达,销售渠道畅通、稳定,因此,该公司在2009年仍能保持一定数量的增长。产品有较高技术含量企业,比如厦门三维丝,所生产的除尘过滤袋,原料全部是P84(聚酰亚胺)、芳纶、PPS(聚苯硫醚)等高性能纤维,企业解决了这些纤维加工中的技术难题,产品质量良好,目前仍能保持较高的利润率。产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比如湖北环福,该公司用纺粘一复膜法生产的防护衣、保暖毯等产品在国际市场畅销,2009年有望达到1000万美元的销售额。
“口罩热”难掩医用纺织之冷
甲型H1N1的爆发和持续流行升级让口罩成为不折不扣的明星,生产、销售、消费都对之趋之若鹜。据记者了解,在湖北仙桃、浙江绍兴等地的无纺布产业集群地,口罩生产带来的相关产业链互动效应非常明显,“火爆”是现状最好的形容词。无纺布及口罩生产企业在忙碌中发愁的是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扩大产能,以抓住“商机”,因此,购买设备、大批招收工人的情形也屡见不鲜。
但是这种火热到底能够持续多久,口罩生产的商机将推动产业多大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理事长朱民儒表示。口罩的生产应该更加注重是国家储备和应急,企业更多应注重承担社会责任,而不是只见眼前之“利”。况且这种盲目狂热生产也许将带来不看后果。
和口罩热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截至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多大突破的医卫用纺织品的提升。国内医用纺织品生产厂家常常是抢着去医院推销,为了竞争,经常是价格降到几乎没有利润。但是医卫用纺织品需求巨大,医院对此每年都有大量的投入,这些巨额投入绝大部分是给了国外生产商。
医卫用纺织品是纺织品中创新性最强的品种之一,它并不仅仅代表医用床单、绷带或手术衣,缝合线、人造血管、人工心脏瓣膜、人造关节等都属于医用纺织品的范畴。目前,在国内生产的医用纺织品中,技术含量低的准纺织产品占绝大部分。而且多停留在原料加工阶段,无法形成科技竞争力。至于人造血管、人工心脏瓣膜、人造关节等“纺织品”几乎没有企业问津,“技术”成为横亘在企业和产品中间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医院只花费“小钱”从国内企业手中买到一些低端的产品,而那些需要花费“大钱”的高端产品只能靠进口。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医生、护士向记者介绍关于医用纺织品时,大多会提起尼普洛、贝朗、强生、美外、库克、巴德等外国品牌。强生医用纺织品在医院很受欢迎,不仅仅因为其产品涉及到生活和医疗用品的很多方面,更重要的是有着“放心”的核心技术水平。
医卫用纺织品这一领域,科技投入巨大,同时也能创造可观的利润。期待中国的医卫用纺织品企业把更多的资金投入科技研发,生产的高端产品逐步打开国内市场,赚取比口罩更高的利润,也赚取更长远和更有希望的发展前景。
突破旧疾看发展
正如前文提及的在金融危机下不同品质企业呈现的不同竞争力,以及口罩热下反衬出的医卫用纺织品之冷,产业用纺织品虽然实现了多年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整个产业存在的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较低、价格便宜、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状制约着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健康发展。
对此,产业用纺织品协会提出,产业必须从不断创新、加强科技投入、注重人才培养、培养骨干企业、进行品牌创建、发展高性能化学纤维等多方面人手。
盲目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生产不是企业的发展之计,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不断加大产品开发,企业才会发展。有能力的企业关掉了老设备,放弃了低端产品的生产,把精力转移到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上来。
产业用纺织品不是劳动密集型,而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注重人才培养,包括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目前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已开始加强专业书刊和技工培训的教学工作,以提高行业整体专业素质。
现在行业内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企业规模小,参与国际竞争的力量不足,今后应培养骨干企业,增强企业实力。
品牌是企业的命脉,是竞争的灵魂,能否培育企业自己的强势品牌,是企业素质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目前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还没有自己的国际和国内知名品牌,协会将一直致力于开展品牌培育计划,提高产品水平、促进行业发展、推广自主品牌,突破国际国内零名牌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