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会计实务知识点

财务会计实务知识点

时间:2024-01-09 11:17: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会计实务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会计实务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微课财务会计

微课作为教学的一种创新形式,目前广泛盛行,普遍运用于教师的教学课堂。微课视频的制作也很简单,课堂中穿插微课内容,能在教学中间给学生意外的惊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财务会计课程是高职学生的核心专业课程,因此其教学地位十分重要,但课程内容普遍较为枯燥,因此迫切需要把微课引入进来,提起学生的兴趣热情。

一、“微课”在教学活动的特点及意义

微课时间短,通常仅为5~8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其教学内容少,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由教师择其一点设计教学,展示智慧。微课的优点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时间短,易理解,趣味性强。归纳来说,“微课”的特点如下:

1.微课是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在信息化爆炸的今天,学生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他们现在接触的、感兴趣的、每天都在用的都是信息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的极大丰富,确实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在教学中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严峻考验,因为教师的教学手段没有跟上学生进步的步伐,多数教师不得不感叹: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上课简直似乎是在和手机有一场博弈战,学生似乎只有对自己的手机感兴趣! ”一方面我们要考虑是不是学风建设出了问题,另一方面更要考虑自己的教学手段是不是过于老化? 如果我们能善加利用“微课”这种新时代的教学手段,把专业知识的讲解串成一部“大片儿”,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2.微课属于碎片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 分钟左右,碎片化教学有助于帮助记忆。所以,把课程碎片化,并进行深层次加工,最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起到的效果会更好。

3、微课的价值体现。微课价值的体现,首先包括教师的基本功和教育机智;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包括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效果与评价等。可以看出,微课与整节课的区别,只在课时限制于几分钟内,微课其本身指向于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或者展示课堂中的一个片段。微课的优点很明显,就是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学习和研究时间节约,教师从中可以受到启发,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

4、微课的教学意义。对于有些微课所讲述的知识点或者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自己班级学生学习的资源,通过微课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清晰地明白某一知识点别人有着怎样的观点和思考。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丰富教师教学的资源。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对“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所以,“微课”在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更加便捷实用的教学资源。

二、微课在《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中的制作要点

(一)财务会计教学重点及微课设计思路

财务会计是现代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学科,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基础工作。科学的教学设计,实现财务会计教学效果分析的基础在现代财务教学效果的具体应用中,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利用科学的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更加趋于合理。《 财务会计实务》知识点众多,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做成微课,例如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只需点透,无需通过制作一个微课来呈现。对《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中会计各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制作思路。

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选出的知识点基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计:一是真实案例的经济业务引入,配以原始凭证,二是列出工作任务,三是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处理,四是补入知识链接,五是课后训练。

(二)微课制作与展示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资源,一般时长控制在 5~10 分钟,因此在知识点的选择上一定要细微且准确。同时微课作为一种媒体,选择的知识点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例如选择那些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动画、视频等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财务会计实务》知识点和技能点的不同,微课制作工具也有所不同,对理论知识点主要使用学校录播室通过录屏软件,在教师讲解事先准备好的 ppt 上课时就同步完成了微课的录制。而对一些技能操作性强的知识点在微课制作时采用了真实场景再现、真人视频相结合的方式。

(三)微课的录制及加工

第2篇

互联网+时代,教育逐渐从线下走向线上,传统教育机构、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探索在线教育的最佳模式。精品开放课程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课程建设在未来的十三五规划中注重提升交互性、主打碎片化学习、课程知识点分解、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二、当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精品开放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是课程建设需要优秀的教学团体和足够的资金才能顺利建设完成,部分学校领导重硬件建设,轻内涵建设,忽视课程的建设问题,从而也导致师资和资金投入不足。

(二)课程建设缺乏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深入融合

许多精品开放课程申报时只有申报书,没有建立专门的课程学习网站和平台,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达不到课程资源共享与应用的效果。

(三)课程内容陈旧,资源更新缓慢

随着通讯技术和教育技术快速发展,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课程资源对于处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已经缺乏吸引力,过去长达40分钟以上的课堂视频已经显得冗长,学生更喜欢利用形式多样的微视频或者生动有趣的动画进行碎片化学习。

(四)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形同虚设

部分精品开放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缺乏教师和学生参与和互动。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上只有教师上传资源,却没有学生利用资源,或者只有学生在学习平台提出问题,却没有教师解答问题,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实践

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使传统教育领域的课程、教学、学习和评价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为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拥有一批内容质量较高、丰富多样、系统完整且充分开放共享教学资源的精品开放课程。该课程能满足凡具备会计基础及税法知识的高职院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学习会计理论知识、提升会计实务技能和职业资格考证训练等需要。

(一)课程平台建设

课程资源的创生、储存、传播和获取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网站或公共服务平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建设的关键前提是课程资源平台建设,课程平台是课程资源实现共享的载体。“财务会计实务”开放课程的建设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技术,开发能够支持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或学习,能实现在线考试、在线自测、在线互动交流、在线作业提交、在线视频学习等功能的“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和基于未来移动时代学习要求(个性化学习,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学习)的“手机移动微课堂学习平台”。详见表1。

通过“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和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能实现泛载、移动、个性化的技能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在线网络平台、移动手机微课堂平台能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实现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财务会计实务”是学院和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圳德永信税务师事务所共同建设的重点课程,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课程通过分析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与任职需求,在整合财务会计(院级精品课程)、初级会计师资格的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师资格的中级会计实务和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会计理论教学基础上,结合“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 “真账实训”形成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结合课程特点与需要主要建设如下资源:

1.基本资源建设。建设能系统、完整、科学反映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资源配置及利用、课程改革成果,有力支撑教学目标实现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教学活动必需的基本资源,资源类型上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和虚拟仿真类素材等。

2.拓展/创新资源建设。建设能反映会计基本技能特点,应用于各教学环节,支持教学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各类典型的反映当前“营改增”的真账案例、专题讲座、素材资源,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连接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系统、作业提交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以及集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建设能够涵盖课程标准和会计职业所需各基本技能点的微课程视频资源。修订和上传一批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涵盖会计基本技能的真账资源。

(三)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高校精品_放课程的建设需要完备的保障措施。网络平台开发、课程资源开发及更新、信息收集,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的拓展和师资建设都需要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高校需要制定系列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课程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在制度上保障各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在精品开放课建设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课程负责人、教师及有关人员、应给予一定教学工作量的减免和年度绩效考核上的加分鼓励、奖金分配支持奖励。对于精品开放课程教学团队,在晋升和聘岗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2.资金保障。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主要分为课程建设前期、建设中期和验收阶段。课程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课程平台服务器、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移动手机微课堂平台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和后期网站维护费用等。高校应设立精品开放课程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分年实施;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专项管理、绩效考评”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3.技术保障。为保障精品开放课程的正常运行,提高课程网站的浏览速度,可以购置专用网络教学服务器,由网络中心专人负责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运行维护、网络服务器系统维护和网络课程的安全管理,确保网络的畅通。

四、“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建设特色

(一)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建设

随着数字化学习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非正式学习逐渐受到学生的青睐,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学习方式――移动微学习已成为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不可逾越的内容。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建设在网络在线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了具有科技含量高、课堂内容短小精湛特点的手机移动微课堂。学生使用手机扫描课程二维码,即可登录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进行课程内容碎片化、移动性的微课学习。移动微课堂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库,从而逐渐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产、教、学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依托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圳德永信税务师事务所进行产、教、学深度融合建设。根据会计典型工作任务和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编制课程标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项目,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校企共建“德永信订单班”,共同制定会计校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计划、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开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系列教材,包括会计基本职业技能实训、财务会计实务实训和会计综合实训等,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拍摄企业会计实操微课,为课程教学团队提供师资培训。

(三)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有特色,实用性好,访问量高

“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学习平台,课程网页特色鲜明,网站内容丰富实用,有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授课计划、实训项目大纲、实训项目指导书、教学视频、课后练习等基本资源,还有企业会计案例、专业素材库、会计实操微课,会计实操模拟动画、会计考证历年真题与习题、网中网实训、最新的企业准则和财税资讯,以及专业网站链接等网络教学拓展和创新资源全部实现网络共享,学生可以随时登陆在线阅读或者下载资料。此外,n程学习网站还设置了在线自测平台和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在线自测提供章节测试和综合测试,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自测平台及时测试知识的掌握程度。交流活动平台包括投票、话题和讨论模块,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课后互动交流平台。

五、结语

高职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和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先进的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理念作为前驱,专业的课程网站开发人员作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打造成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和教师创造性教学辅助平台。

参考文献:

[1]杨久红,王小增.互联网e时代背景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2]邰志艳.“互联网+”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

[3]梁飞媛.关于《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18).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 多元化教学方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85-02

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构成了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其中,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知识体系的主体部分,将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企业的具体业务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技术性和操作性,是与会计实务联系最紧密的一门课程。掌握好这门课程,才能为后续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为学生就业后胜任会计实践工作提供保证,同时它也是目前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以及会计专业研究生考试的重要科目。因此,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显得至关重要。

一、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多,难度相较于基础会计来说,提升了一个很高的档次,这对学生的学习及课程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传统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大多采用讲授方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为结合不同教学章节讲解对某项业务如何编制会计分录,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比较枯燥,学生缺少注意力和兴趣。在教学中涉及的案例也多是教师结合知识点进行业务举例,不能和企业实际结合,缺少翔实、充足的案例资料。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案例的搜集和制作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效果不理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企业不断涌现出全新的经济活动,企业会计准则也相应不断进行修订颁布,相关准则解释等随之出台,财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操作内容越来越多,除六大会计要素的一般会计实务的操作外,还涉及一些复杂的会计实务。然而,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课时却是有限的,不可能涵盖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教师在教学时习惯于按教材内容组织教学,侧重核算细节的讲授。教学流程多为先讲理论,然后讲解该业务的核算过程与会计分录,常常出现教师苦教,学生被动地记忆分录编制的借贷方内容的局面。进行练习与作业时,学生虽然也能依葫芦画瓢做出来,但不能完全理解和消化核算原理,遇到实际问题,或转换一些条件时很难结合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考核方式侧重业务核算,考核方式单一

中级财务会计的考核一般是通过期末试卷的考试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等来认定。期末考试的试题多与课堂例题类似,并侧重考核业务分录的编制。平时成绩主要是出勤和作业等成绩,而来上课不代表其在听课,从作业结果上也很难判断是否自己独立完成。如果期末考试前突击背书,往往也能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这样的考核结果不能反映学生真正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应充分利用这~核心环节,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应既能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改革讲授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讲授法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和讲解有关知识的方法,这一传统教学法目前被广泛采用。但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只单一使用这种方法,无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虽然讲授法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在使用中应扬长避短,不断发展和创新。可以采取“选讲式”的模式,根据课程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对能力理解范围内的知识点让学生先进行自学,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该部分内容的概括。在自学中不能理解或理解困难的重要知识点通过一定渠道收集后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对于课程的重点、难点,由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细讲。另外,还要和案例、讨论、练习等结合,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路。

(二)注重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它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与综合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判断能力、会计政策的选择能力以及对财务报表等的理解能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重视案例教学的全面运用,可以在教学的导人环节,重点、难点部分加入恰当的案例,如媒体报道的焦点事件、上市公司的经济纠纷,等等。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实施,要从案例选取、案例教学组织等方面予以保证。

进行案例选取时,可以采用教师自己编写设计的综合处理业务,也可以在网上搜集实际资料,在课堂上一起讨论分析有关会计方面的热点问题,还可以给出案例,让学生分辨正误,思考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改正等。

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首先应保证课程的课时,使案例教学手段能有足够的课时得到运用。其次应注意案例教学的组织方法。案例不同于例题,教师不应过多讲解,而应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思考、讨论和分析,教师则退入后台进行指导,在分析过程中进行引导,以保证分析主线不偏离,达到教学的目的。通过案例教学,学生由知识吸纳者变为知识运用者,真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灵活运用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讨论的形式处理理论学习和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教学全过程中灵活采用。在讨论中,教师根据讨论进程要加以引导,过于发散时要回归到主题,通过讨论,最终要能找到问题的正确解决思路。教师可以视情况采用多种讨论形式。例如:一是同桌讨论。一般和讲授法结合使用,教师在讲授中提出有一定难度或有异议的问题交由学生讨论。二是小组讨论。如果课程设置有课程小组,教师事先布置一些难度更大的话题,交由学习小组课下讨论,课堂时间就各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三是全班性辩论。可以提出一些有争议性的甚至没有明确结论的话题,学生任意发挥,发表不同见解。或提前准备一个论点,将学生分成两方,各持一种观点,学生在课下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在课堂组织正反双方辩论,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四)角色换位教学法

传统教学中多是教师教、学生听,而角色换位教学法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定教学内容,由学生备课、授课,其他学生及教师听课、提问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使学生通过书本的文字抽象描述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具体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法时,要注意选择的内容不要过难,时间安排不宜过早。可以在学期初就说明本学期对课程的此项安排,让学生充分准备。由于这种教学法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最好发动学生主动报名或指定优秀学生参加。学生讲完后,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补充,以达到所有学生对知识的完整掌握。

(五)设置课程学习小组

将学生组织起来分成若干个课程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将来更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通过小组对问题的讨论与内容的沟通,学生能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对当前所学知识获得比较全面和正确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安排,将各项教学任务布置给课程小组合作完成。例如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布置一些需要集体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讨论及协作学习,并在课堂上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或学习成果,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企业不同岗位的角色,如总经理、财务主管、会计、出纳等,就某项经济活动发生时各部门各岗位行使的不同职责,让学生充分体验不同岗位的分工、作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六)转变成绩考核方式

学习成绩的评价与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现有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培养职业素养的转变。可以考虑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并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使最终成绩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培养学生踏实的学习作风。可以考虑将死记硬背内容为主的试题,转变为考核对原则性的理解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在常见的考核项目,如出勤情况、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以外,根据所应用的教学方法,加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表现等考核项目,并合理设置其权重比例。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要合理安排、综合使用

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只能在一个或几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很难单独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完成全部教学过程。而根据教学内容分别选择几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有效保证。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学校学生的专业基础、接受能力等,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提高任课教师专业素质与职业责任感

在教学中合理、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要求任课老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责任感,这是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例如,案例教学法的采用要求教师了解和关注上市公司的具体运作,具有资本市场、经营管理、税收、经济法等相关专业知识,精通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熟悉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原理与实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久性日常化建设工作。为了保证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要求担任此门课程的教师应该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又能承担实践教学的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第4篇

财务会计课程难度较大,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在理论教学中辅助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⑴,从而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深刻的财务会计理论置于真实的经济背景中,财务会计的知识点才能变得鲜活起来,财务会计的教学才能变得更加生动。

一、如何选择财务会计的教学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就是有好的案例。长远来看,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开资料由教师来撰写案例,应该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但是,案例是否成熟有待考验。短期来看,基于现有的案例资源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捷径。

1.案例资源的获取与改编

从现有的财务会计案例资源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现成的教材,如东北财经大学刘永泽 教授主编的财务会计教学案例,至今已出版至第五辑,均为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反映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二是基于网络资源,如巨潮资讯网、和讯网以及一些门户网站的财经版块,如网易财经、凤凰财经等。相比较而言,教材中的案例都比较成型,就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连续追踪,针对性较强。而基于网络资源获得的案例资料相对比较及时。无论通过那种路径获得的案例资源,都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

2.案例选取的原则

选择适合的案例进入课堂需要有所取舍。杨有红认为,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是实务性、典型性和针对性?。我们认为,通常案例选取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上市公司、知名的大公司,应该是首选。其次,案例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必须引起教师的关注W,如在讲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合并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人优酷合并土豆的案例。只有将案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好地融合,贴近实际,才能更容易引人人胜。此外,经典案例往往不会时过境迁,在说明某些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

3.案例的曰常搜集与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完整的案例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案例,并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分门别类地加以保存,每位教师如果能够将资源整理在一起,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案例库,以备进行案例的集体讨论和切磋。

二、如何实施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

1.案例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对接

从案例到课程知识点,如何做到有效对接,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案例资源,可能注重案例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所以通过某个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是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需要明确的,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如何将案例为我所用,将案例内容顺利过渡到课程知识点,通过一个案例来展现某一个或某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或利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案例问题的设计与思路的引导

通常在案例资料给出后,需要与课程知识点相衔接来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人案例,了解案例中的情境,更要走出案例,理解案例引发的问题。以固定资产折旧这个知识点为例,围绕固定资产折旧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案例公司的固定资产有哪些类别,分别采用怎样的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如何,折旧的会计政策是否发生变更’若变更,是法定变更还是自愿变更?对变更采取了怎样的会计处理方法?对案例公司的损益或权益是否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一个案例,设计相关联的若干问题,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与会计政策变更这两个主要的知识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

3.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组织过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进行点评等环节[4]。因此,各个环节的时间分布与相互衔接,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哪些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课前进行、课后进行,都需要教师进行规划。只有有效的设计、良好的规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BB平台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作业等诸多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到该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和课后学习。因此,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可将背景知识与案例的基本资料到该平台上,学生可提前熟悉案例,此外,教师也可在讨论区几个基本的问题使学生提前进入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下发案例资料为课堂教学节省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设计评分细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是使学生最为受益的方式,因此教师更需要做的是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与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而在课堂上可通过PPT汇报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三、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要做到“承前”,也要做到“启后”。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个庞大的案例往往涉及很多内容,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才能使大学生更容易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真正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者和践行者。

因此通过一个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活学活用。以存货为例,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对存货的日常核算与期末计量这一知识点,引人“獐子岛10亿存货消失之谜”这样一则网上流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存货期末计价问题的思考,与此同时,?水产品这类特殊的存货如何进行审计,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等问题也对学生有所启发。因此,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审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相结合,为后续课程能够进行很好的铺垫。

第5篇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传统本科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一、课程属性

(一)课程地位

《财务会计》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进行企业日常会计实务处理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与管理会计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同时,本课程是参加国家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基础,利于学生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

(二)课程性质

《财务会计》是应用型本科会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详细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企业常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使其成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与课程群的联系

本课程与《基础会计学》、《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财务管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前修课程:《基础会计学》、《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本课程起着良好的知识结构支撑作用。

后续课程:《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审计》、《管理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经济法》、《高级财务会计》等,这些课程对本课程起着巩固和深化的作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汇贯通,为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其课程设置紧紧围绕社会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使其成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逐步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充分考虑国家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对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实训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提高学生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充知识和收集信息,提升知识、技能迁移等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将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在成绩考核上,采取过程性考核,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企业常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用系统地、全局地、联系地思维去分析、解决会计实务。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计量属性等,能够解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所涵盖的经济业务核算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成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该具备下列能力:

1.专业能力:(1)能够正确编制、填写日常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2)能够正确的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3)具备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能力;(4)能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在附注中披露相关的信息。

2.方法能力:(1)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新知识;(2)以全局地、系统地、发展地眼光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

3.社会能力:(1)具备会计职业道德,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拥有较好的心里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结构目标

(1)?币资金、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2)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的会计处理

(3)收入和利润的核算

(4)财务报告的编制

(5)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变更、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

2.职业能力目标

(1)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

能根据企业日常经济业务资料,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进行货币资金、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处理。

(2)完整编制财务报表的能力

能根据企业业务资料,完整地编制财务报表,并且可以运用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3)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模拟实训中,不限于固定的思维模式,能充分打开思路,学会运用创新思维,用新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检索和运用文献资料能力

能通过专业网站、领域内的学术期刊、杂志等渠道检索文献,关注领域的相关理论最新进展,及时地吸收新的知识,不?喔?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3.素质教育目标

(1)具有很强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具有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的精神。

(2)自主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的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思想意识。

(3)培养透过现象看出事实本质的能力。在每个会计期末,会计团队需要分析大量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企业在过去一期内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可以在下一期内发挥优势,避免劣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内容标准

(一)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课程目标实现的三方面,掌握财务会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进行企业日常账务会计处理,期末编制完整的财务报表。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充分理解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掌握日常经济业务会计分录的编制,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另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本课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侧重于在实训模拟中,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融合应用于具体的案例实践中。理论知识讲授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为5:5,主要目的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动手能力、创新创业思想的培养。在理论内容方面,主要包括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六大会计要素的会计处理原则、财务报告的编制原则、会计调整的处理原则等知识。在模拟实训方面,主要包括通过具体的分解案例,培养六大会计要素会计处理能力,通过综合案例,锻炼编制财务报告能力、会计调整能力等。

在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入会计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通过生动形象地案例解说会计基本准则中的最新变化,以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建议与要求

(一)师资条件

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熟悉国家相关财经法规知识和企业会计工作流程;课程组具备“双师双能”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师资结构合理;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担任实训老师、创新创业授课老师。

(二)教学资料

选用的教材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教材内容既要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配有相关的实训内容,并且尽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

1.使用教材

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主要教学参考书

(1)王华,石本仁.中级财务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3.

(2)林钢.中级财务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9.

(3)J?戴维?斯派斯兰德.中级财务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

(4)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4.

3.主要参考期刊、杂志

《财会月刊》、《会计之友》、《财会学习》、《会计师》、《商业会计》、《中国会计年鉴》以及各类学报等。

4.推荐的教学网站和相关专业文献网站

(1)东奥会计在线

(http://dongao.com/)

(2)中华会计网校

(http://chinaacc.com/)

(3)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

(http://kzp.mof.gov.cn/)

(4)财会月刊网

(http://ckyk.cn/)

(三)教学组织

课程教学由教研室主任负总责,课程组组长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基本流程包括:①成立课程组;②教学准备;③课程教学;④辅导答疑;⑤课程考核;⑥总结反馈。建议该课程在教授每个完整的知识点后,即可进行模拟实训练习。

(四)教学方法

1.扩大小班化教学。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代入角色法。在进行相关知识点模拟实训中,引导学生自我代入相关角色中,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思考,扩大自身的思维视野。

3.探究式教学。通过创设生成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探究活动,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

4.广泛开展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实行激励教学。在课堂中,应激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其与老师直接的互动。比如平时基准分为70分,若在模拟实训课上,学生能很好地融入均色,并且能充分发散思维,则予以平时分的奖励。

(五)课程考核与建议

第6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 教学 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74-01

在上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事《财务会计实务》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教材体系的重建和教材内容的重组,实施方式的转变,教学情景的改造,则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由于之前采用的课本理论性较强,为了使同学们增强实践能力,故本学期会计系将课程调整为按岗位来学习,第一个要学习的岗位为出纳岗位。

作为财会专业的学生,财务工作的初始岗位往往是从出纳开始,具备出纳岗位知识技能能使毕业生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所采用的课本为《出纳岗位实务》,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立体化教材之一,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出纳相关知识与出纳工作交接(项目1);第二部分为出纳岗位的实务操作(项目2至项目7),是出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第三部分为出纳岗位综合实务操作(项目8),旨在提高学生岗位职业的综合能力。

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而且财会专业课又是一门理论性强、实践性要求严格、规范的课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操作技能,这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研室一起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现在这里谈几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财务会计实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对该课程要求同学们完成学习后,能够达到初级会计师的水平,而之前的财务会计教材,理论水平相对较高,因此本学期我们采用的教材是分岗位学习的教材,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对学生将来的工作有着很好的基础作用,对传统财务会计优化整合,同时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开发,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组合作学习稳步推进。本学期我们把各班全体同学分别分成8个组,每个组6~8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搜集资料,形成物化成果,小组之间互相比较,互相竞争,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在手工实训时,小组中每两个人又分为一个小小组,在登记账簿时,一个人登记总账,一个人登记明细账,互相核对,使同学们逐渐树立岗位意识,同时互相指出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训结束时,我让每一组派代表上来发言,总结自己实训中的得失,肯定成绩,明确不足。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同学们多自己总结,把你自己总结的东西讲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听,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制作教学课件,探讨利用课件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来学习的方法,增大教学的容量。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授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这两者速度的局限性限制课堂信息含量,使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教学中信息的传播依赖于老师的语言和板书,再会调动课堂气氛的教师也有疲惫的时候。而课件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却大大调动了课堂气氛。在教学中遇到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时,单凭老师的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或有些知识凭老师的叙述,学生无法清晰理解,这时候课件教学却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具体体现在“三评”上,即“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谦虚谨慎——学生自主评价

(2)取长补短——学生互相评价

A、生生评价 B、小组评价

(3)灵活巧妙——教师评价

A、口头语言评价 B、体态语言评价 C、实物评价

积极推进利用厦门网中网进行实训,由于学生未曾参加过生产经营活动,既缺乏理性知识,又缺乏感性知识,在本学期我积极推进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利用厦门网中网财务会计教学平台进行实训,效果十分明显,主要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仿真性强。例如签发一张现金支票,需要盖几个什么章,盖什么章,找谁去盖,在实训中有角色转换,同学们能够更真实地体会出来,而这个在手工实训中很难解决。

(2)自动查找错误功能,在手工实训中,有的同学做得很认真,但有的做错了也不知道,虽然老师有检查,但也是很笼统,不可能每个细节都检查到,但有了这个软件之后,同学们随时能够发现自己错误的地方,及时更正,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3)逐渐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手工实训时,抄作业的现象比较严重,而在这种实训中,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就连平时上课经常睡觉的学生,也在积极的训练,教学的目的达到了。

(4)老师可以随时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能够进行学习的过程控制,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鼓励,对表现不好的同学给予提醒,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第7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财务会计教学 现状 教学模式

笔者拟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石,并糅合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习得理论,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依托,从理论上探讨我国高校会计学教学模式,以期为会计学的教学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财务会计学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以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以及其他行业会计为主要课程体系。从教材上看,初级财务会计着重对会计循环、会计基本理论的讲解;中级财务会计通常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项目划分章节;高级财务会计则是以互相独立的会计特殊事项为体系,各章节之间互相孤立,会计原则与会计实务互相分离,教材编写侧重规则条文和制度讲解。从教学观念上看,普遍存在着“重规则轻原则,重实务轻理论、重技能轻素质教育”的现象,迫于各种考试和就业压力,教师以教会具体的操作技能和规则制度为己任,学生则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从教学方式上看,教学形式陈旧,讲课依照是呆板的教学模式,各类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在这种从教材到考试均侧重规则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智力的认识不断深化。最为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则从20世纪末开始引发了教育的大变革,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

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20世纪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将智能定义为:在个人所属的文化和社会中提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创造产品的能力,并将智能归纳为九种。加德纳教授认为,个体的智能状况是不同类别的智能因素组合的结果,个体之间的差异体现为智能类别的组合差异和强势类别的表现差异,因而单个个体往往能突出各异的一两种智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往往不在于高低的差别,而一般在于其特长表现在不同方面,因此不能以单一的模式来评判个性化的智能状况。

适当教育方式的要义在于,以多元化的模式去挖掘、提升个体的智能,彰显强势智能,提高弱势智能,使被教育者的智能发挥至最高水平。多元智能理论蕴含着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给传统的教育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与该理论的内涵充分吻合,在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均衡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个体的强势智能类别,使其在未来能胜任某一方面的工作。然而,在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方面,我们却很少借鉴国外的经验。本文基于我国高校财务会计教学思想比较混乱的现状,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理论基石来构建我国的高校财务会计学教学模式。

三、普通高校财务会计学教学模式设想

1.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笔者认为,财务会计学教学蕴含着多维的智能发展契机。财务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会计教学,使学习者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追踪国际学术前沿动态的同时培养其在专业学科领域中综合运用财务会计知识的能力。多元化目标不但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有利于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满足学习者的多维智能发展需求,而且提升了弱项智能、强化了优势智能,促进学习者智能的综合提高。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1)教学工具的多样化。多样化的教学工具是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前提。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为教学工具的多样化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多样化的教学工具不但可以给学生带来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诱导其无意注意,培养其有意注意,而且往往意味着多渠道的信息源,符合会计学科本身知识更新频率高、技术运用关联度广的特征,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原始材料,容易产生更为直接的正向学习迁移。

(2)课堂教学的互动化。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会产生差异较大的主观情感体验,因此设置互动的教学情境尤为重要。在经过精心设置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者不但可以体验到知识运用的成就感,产生愉悦的学习经验,而且根据Vroom的期望和价值理论,可以在各种互动合作教学活动中,明确并修正其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在这一教学氛围下,更易于会计专业逻辑思维智能的综合提高。但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材选择的首要标准应满足学习者智能发展的需求。高等院校的生源各不相同,智能层次和特点有较大的区别。对于起点较低的班级,如果盲目地追求使用难度较大的教材,反而会弄巧成拙。因此,应紧密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难度适中的教材,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程测试评估的多元化

传统的课程测试主要以笔试为主,有的辅以一定的平时作业和课程论文,主要测试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识记与解题能力,存在智能评估范围狭窄的缺陷。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必然要体现在课程测试当中,因此测试评估的多元化成为必然的选择。

众多的财务会计学教师由于认识上的缺陷或客观条件的限制,在课程测试中往往简单地以笔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但这种方式显然淡化了会计教学综合智能的培养特色,忽视了对学习者综合智能发展状况的检测,使多元化的智能发展取向简单化,从而抑制了有着不同智能发展特点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一部分具有个性化需求的学生逐渐被“边缘化”,严重损害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测试模式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在财务会计教学的课程测试当中,可以采用笔试与论文相结合、平时检测与期末测验互补、客观试题与主观命题并行的灵活多样的评估测试模式。对于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可集中以笔试的客观题测试为主要测试项目,其他还可设计多种形式的项目则由学生进行选测,做到客观、公平地对待各种具有不同智能发展特点的学生,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基础理论及教育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第8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会计教学 应用

会计是现阶段教育体系中最为热门的专业,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旨在为社会输送专业性、职业性人才,以满足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效果平平,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课堂缺乏趣味性与个性化色彩,致使会计教学受到严重制约。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会计教学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与创新性,将更具趣味性的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会计专业领域,进而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一)构建案例情境

案例教学法是现阶段教育领域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效果显著。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真实案例来辅助与诠释教学,让学生深入到案例之中来学习和感知会计知识[1]。真实的案例涉及到专业的会计知识,可让在学生在处理相关会计问题时能从容面对,在案例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能在具体的案例呈现中吸收与见识到会计专业课程的规范性操作,可大大提高会计教学水平。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提出,强调“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重在课堂参与,及时解决会计教学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在会计领域方面的实践性与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二)锻炼学生技能

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的开展考验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点考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通过相关案例情境的设计,能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全面锻炼,在案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财务报表制作能力、财务数据核算能力、财务信息化系统操作能力等,其直接关乎着学生的专业素质,可见,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实效性与规范性。

(三)强调讨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其训练与应用的点不仅仅在于实践参与和程序锻炼方面,还在于案例分析与讨论,只有通过有效的案例分析与讨论才能将案例中所要考查的会计知识点进行提取,是培养与锻炼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案例分析过程中,注重的不是案例的结果,而是案例实际情况的分析过程,在分析时会迸溅出大量的思想和观点,也就不会重视什么是正确答案,重要的是案例分析的过程。在开展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予以激励,重视学生个人的发展[2],对一些个性化的观点应予以鼓励和支持,以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会计课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案例与课程讲解的融合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中的应用,应注重案例与课程讲解的相互融合,打造更具规范性的案例教学模式,在应用案例时,应融入相应的案情导入元素,教师应给予足够的讲说与授课,及时将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巧妙的融入到案例之中,能在呈现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吸收新知识,会计教学不存在刻意性,而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能让学生更为深度而高效的学习到会计专业知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融入相应的问题来牵动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3]。

例如,在学习会计核算的相关知识点时,若运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切入主题,为学生讲述会计核算的方法。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应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做好问题导入,教师应先将案例中的经济类业务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核算,此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会计核算应怎样操作与实施呢?此时,教师应给予相应的讲授,为学生讲授有关账户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设置相应的问题,可引起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

(二)强调案例与合作学习的搭配

新时期,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在不断的创新与优化,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其中,注重案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法的有效结合和搭配,制定更为合理的会计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法中渗透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展开小组讨论与分析,以实现对会计案例的深度剖析与解读,对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的相互融合,是两种高效教学模式的强强联合,能为会计课堂增添色彩与乐趣[4],对学生会形成有效的吸引力,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是必然结果。

例如,在学习“会计恒等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提出了相关的案例:“A企业若想要创办其下属的原料生产厂,在前期的资金问题上应如何处理?”然后小组内的学生就该案例展开分析,通过小组的讨论得出:企业若想运营,必须具备足够的运营资金,投入的资金来源可由企业自行承担,也可由其他企业进行投资,若向他人借入,会形成债权关系,向债权人借入资金,然后会形成债权人权益,则A 企业则处于负债的状态;若招商引资,则会形成所有者权益。通过分析,小组内的学生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答案,也展现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倡案例与多媒体的有效合作

在案例呈现时,可以选择图片、文字和动画等形式来丰富课堂,更具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及时对会计实务的操作课程予以全面的了解,及时总结会计实务的操作要点,提倡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其能自行动手去操作,进而突显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价值。

例如,教师可将职场环境下的会计实务操作流程制作成小视频,让学生观察与学习小视频中的案例,对职场环境下的会计操作失误情况予以了解,也可对学生产生警示性。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会计课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呈现,运用多媒体教学予以辅助,使得案例呈现更为生动、具体,更具趣味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会计课教学现状的有效分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导致会计教学质量不高。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会计课专业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应将职场中的案例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锻炼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模式相互结合,进而得到更为高效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刘敏.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2:67-68.

[2]俞福明,刘平荣.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8:164.

第9篇

1教学内容多且难度大

目前,“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点相对孤立,内容详尽琐碎,注重介绍理论方面的条款,内容设计也相对枯燥。这就要求授课对象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而高职学生多喜欢形象、具体思维,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之前缺少会计行业实践认知,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不熟悉,很难掌握好财务会计知识。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如金融资产和减值准备等,对学生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2知识更新快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正处于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的阶段,是变革时期,修改很频繁。2014年上半年刚讲过利润变和长期股权投资,结果2014年7月份这两项准则就变动了,这些实际的变革都要求“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了知识更新的特点。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我国理论教学是文字性的,看着课本和文字来练习业务的处理,而实践教学也好,实际工作也好,每笔业务都没有文字,都是看着原始凭证对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而如何看懂原始凭证,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学会。

4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大多学校财务会计的教学一般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并认真记笔记,然后课下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已学知识。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

5能力考核上的不足

大多数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教学采用传统的书面闭卷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也是理论知识及会计的账务处理。大多数学生平时不学习,到考试前两周,通宵达旦地复习书中的知识,翻着上课的笔记。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二改革内容

(1)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正确定位“财务会计”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2)转变教学理念,进行开放式教学,定期把学生带到校外实训基地,如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由实训指导教师或企业师傅进行现场教学。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在会计教育中的应用。(3)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表达及创新能力,将财务会计课程按工作技能要求,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目的性强地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课堂随身携带笔记本,每一个知识点开始前,教师会提问,让学生先想出自己所知道的与该知识点有关的实际案例,然后教师再列举情景,教师不再板书。因为教师板书学生只听的话,印象不深刻,所以教师讲,让学生自己写下来,这样学生可以边写边消化、边理解。有些知识点教师认为学生预习能看懂的,教师让学生自愿上来讲,然后教师补充说明。课内实训中,教师会在课堂中留有时间让他们练习,然后让他们上讲台说答案并讲出原因,教师再纠正补充。(4)把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不常见的业务从必修课中剔除,转变为选修课。由于该门课程是初级会计师考试必考科目之一,为了响应“岗、证、课、赛融通”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备课时还要参考初级会计实务考证大纲的要求。(5)教材与岗位、业务一体化。(6)教学方法、手段多元化。采用比较分析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知识串联法、教学岗位化流程化等方法;建立企业仿真模拟实训室,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场所一体化。(7)加强实践教学,深度校介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争取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并且实训环节要组团队、分岗位进行。(8)改变考核方式,以考核理论为主变考核职业能力为主。(9)全方位提升教师能够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三改革目标

本文以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校介企合作模式,深化校介企合作,形成校介企3方共同育人这种新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形成“岗、证、课、赛融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既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持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所需的大批量会计专业人才,还可以为学校知名度的远播和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四可行性分析

(1)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及学校未来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教学改革的支持。(2)项目组成员、教学团队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项目组成员中有2名副教授,6名硕士,已经完成多项省、厅级教研、科研课题,发表多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已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并积极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师敬业负责,在研究能力、时间上以及实施上能够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开展。(3)12年以来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逐渐总结出了适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4)理实一体化教材开始出现。(5)多年的教学使课题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6)从2007年开始,我们重点加强了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建立了ERP和会计分岗实验室,为本项目提供了实验条件。(7)有校企合作的基础,能够实现“行业与专业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

五实施方案

第10篇

关键词:校本教材;中职会计;教学

目前,会计专业教材普遍存在教材知识点覆盖面大,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偏理论、少实践,多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少教法和学法的指导等问题。如何根据校本课程设置编写科学、合适的校本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线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着力编写既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又能帮助学生长远发展的校本教材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中职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编写的必要性

(一)编写校本教材是优化会计专业教材的需要

目前会计专业教材更新速度慢,学生将大量时间用在学习一些落后且无应用价值的课程上,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不符合企业的需要。另外教材高深呆板,内容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却缺少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学法的指导,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教材的表达局限于文字,缺少形象的图像与文字相配合,这样的教材怎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二)编写校本教材是解放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生产力的需要

施校本教研的过程,就是解放教育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契机的过程;也是更好地回答人是如何成长又是如何学习的,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等深层次问题的挑战的过程。在自身素质上,通过自编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总之,校本教材的编写就是要面向教师,为教师创造搞研究的机会,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有利于加快大批教师成长。

(三)编写校本教材是促进会计专业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职业学校近年来由于招生困难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教学工作也面临新的困难,学品差的学生成为现行教育体制下职中学生构成的主要成分,硬性规定他们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课,学习那些高深的理论、枯燥的定律,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基于学生减负增效上的校本编写及推广实施,对于解决教学与就业脱节的问题有着良好的作用,也为培养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途径。

二、中职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编写的策略

(一)侧重校本教材编写中“技”和“能”的渗透

技,是指技术。为确保学生在两年时间内掌握较完善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我校首先编写的是会计专业校本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根据专业理论、技能和学生的情况合理地开设课程,在专业课程的开设中突出专业技能的应用,使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目前已编写的关于会计就业方向的专业校本课程有: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专业基础技能课(基础会计实务)、专业课(财务会计)、专业技能课(财务会计实务、电算化)、就业课程(会计证、中小企业会计实务、税收基础)。此课程体系在我校整体运行情况良好。

能,是指能力。只有真正掌握专业技术才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光有一个课程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地完善,根据其在该专业中的地位确定最终考核标准。我校对会计校本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最后达标要求规定,不仅重视最后的结果,更注重过程考核。我校将每一门课每一学期分四个考核时间,第1次月考、期中考,第2次月考和期终考,并将考核内容及要求加以细化。

(二)侧重布局校本教材编写中的“新”和“用”

利用市场教材组织专业教学常会面对两大难题:一是会计制度规范不断推陈出新,导致专业教材相关内容陈旧过时,有些教材甚至从它出版之日就已经存在欠缺。二是专业课程体系相对固化,导致专业课教材建设停滞缺乏活力。因此,校本教材编写中的“新”和“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创新。会计校本教材编写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才能满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需要。除了新变专业知识的加入外,在编写形式上要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适合专业教材编写的模式,将内容划分成几个教学模块,每一个教学模块再细分为几个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以活动的形式来编排内容,在每一个具体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和技能。

第二,更新。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变革,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都有新的变化,而所选用市场上现有教材新知识的更新不够,有些学校使用自编教材,但在自编教材中相互照搬,在教材修改方面没有创新,缺乏科学系统的思路与方式。所以在编写会计校本教材时应根据最新的规定进行及时的内容更新。

第三,适用。校本教材在学生中使用时,将实用性的知识点简化,让校本教材更能适用于在校学生的学习和运用。一方面,编写时要考虑职业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差、动手能力不错的实际情况,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注意多一些动手操作、少一些理论研究、多一些公司作业、少一些课堂教学。也可以根据专业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可有不同的要求。

第四,实用。在考虑学生的同时校本教材的编写更应考虑企业的需求。因为能不能被企业认可是学生就业的前提,所以校本教材应根据企业的常见业务需求确定编写内容。教师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相关业务或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对校本教材的编写予以指导与审核,使教材编排更符合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学生现在所学的就是他们将来就业所用的,教材内容应尽量具体化、岗位化、实用化。

编写校本教材需研究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编写的目标定位、价值取向,充分认识现行专业教材的不足和空白,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会计专业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三、结语

课程编写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复杂过程,要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考虑,并抓住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充分发掘学生个性特点。这样,才能编写出真正切合学校实际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的好的会计专业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问题的提出

    1.美国会计教育的启示

    管理会计起源于美国,美国对会计教育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会计教育的研究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各国会计教学中起着引领作用。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名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对会计教学来说,最为关键的目标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能力。可见,一个好的会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会计之原因及其处理之方法,培养学生组织问题、确认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并推论其可能答案的能力。那么,会计教育就需要进行适时研究,会计教学必须跟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满足会计职业发展的需求,以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我国企业应用的思考

    管理会计是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引进的,三十年来没有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在企业的实际作用很不明显,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改善管理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缺乏应用管理会计的意愿和要求。这种现象引起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者的极大困惑,探究其教育教学源头,可能管理会计教材和教学两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绝大多数仅限于对国外着作的翻译,基本上停留于纯理论的探讨,很多专门技术和方法可操作性差,在中国没有用武之地,不具有应用的针对性。另外,管理会计教学侧重讲授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我国管理会计经典案例的分析。改变管理会计在我国难以推广和应用的现状,必须对管理会计教育教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促进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我国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当前我国的高校中,一般都有会计专业的管理会计课程,但其教学缺乏对管理会计实务的指导,偏重专业理论教学,很少考虑实践教学或者基本没有考虑实践教学,导致管理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脱节,致使管理会计在企业实际应用难以推广。

    1.课时安排偏少

    大多数高校,安排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在第五个学期,教学课时在52至64之间。但是,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多,就是去掉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课程交叉的内容,其课时也只能满足课堂理论教学与相应习题、案例的讲解,没法开展市场调查、实践调研等社会学习活动。导致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只重专业理论讲授,忽视实践应用指导。

    2.授课模式和课型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只有理论课型,没有实践课型,还没有哪个高校开展像财务会计模拟操作的实践课型。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课堂上教师单向式教授专业知识,学生被动地听,对教师所讲解的理论知识与公式只是机械地记,只会拿着书本做题,却不知如何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和课型,对学生的实践应用缺乏有效的安排和指导,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导致学校课程教学与实践应用严重脱离,课程教学有效性低。

    个别高职院校有意识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开出管理会计实务课程,其实际也只是管理会计题目的练习,其教学课型虽属实践,其教学内容仍然是管理会计专业理论,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应用指导。

    3.教材沿用西方理论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管理会计教材,其内容一般为:管理会计概述、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其专门技术和方法均为西方管理会计理论模型,在没有较好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虽然近年出版了不少管理会计精品课程教材,但其内容仍旧是西方管理会计教材知识体系,与国内管理会计实务脱节,既不适合我国会计职业的市场需求,也没有管理会计业务实务内容,导致课程教学有效性差。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现管理会计实践操作教材。在会计教育改革中,会计教材不再被当作教学的主要依据,而是仅仅作为若干种教学材料的一种。但是,教材毕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专业理论模板,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目的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管理会计课程的有效性教学对策

    在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诸要素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办法是比较容易控制的变量,也是目前会计教学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在教学设计上突出管理会计实务,以满足企业实际应用的需求。

    1.整合课程内容,体现管理会计职能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三门课程教材,在内容上的交叉、重复率非常高,影响课程教学效率效果。为此,必须解构学科体系,打破相关课程之间的界限,适当处理《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管理会计属于应用性学科,教学内容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精简过多的理论,重点突出理论知识对培养学生实践应用的指导。《成本会计》以成本核算、成本计算、成本报表为主,有关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的内容,纳入《管理会计》。预算管理、投资管理是《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交叉重复较多的知识点,管理会计课程应从全面预算角度出发,围绕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调控、考评展开教学,将财务预算的编制纳入财务管理课程;财务管理课程以证券投资为主,管理会计课程以项目投资为主,使之与全面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内容实现有效衔接。二者内容均以时间价值为基础,可通过教学计划,根据授课时间先后调整各自教学。

    2.引入社会真实案例,明确会计职业角色

    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过程更注重实践应用的指导,必须引入会社真实案例作为教学素材。例如,亏损产品决策、半成品深加工决策,产品定价决策等的教学,引入当地公司实例,或上网搜索上市公司相关素材,将企业的管理场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会计职业角色有更明确的理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融入日常生活素材,增强专业实用性

    从我国实情看,大学生毕业之后,一开始主要从事一些最基本的工作,不可能接触到过于复杂和高层次的管理,领导也不会把重要的决策交给他们去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小见大,从学生日常生活、个体户入手,将社会生活素材融入教学案例,具有实现意义。比如,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决策、相关成本分析等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旧的学习用品如何处置更划算,买书还是租书划算,手机办何种业务划算等,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可以通过管理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优势特长等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研等活动,并引导学生撰写分析报告或小论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与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4.提供多样性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分析决策问题,其问题及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管理会计教学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情况时所具备的思路和方法。我国当前的管理会计教材中,几乎每一个问题和每一道作业题都有一个不需证明的正确答案,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教材提供的练习题或案例不应只有唯一答案,而是多样化的参考思路,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案例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指导学生的只可能是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较好的方案,重视分析思考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教学效果。

    5.转变课堂主体,增加实践课型

    首先,转变课堂主体。传统的授课,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向学生单向式教授教材内容,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应用得很少,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时代的信息环境条件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向当前个性化的教学对象施展教学,教学课堂应该是“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教学的重心在于设计学生学习的任务,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其次,增加实践课型。管理会计是应用性的学科,实践课型要高于理论课型。安排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进行案例分析;添置设备、器材和实验室,设置管理会计实践模拟操作课型;设计预测、规划、决策等业务任务,指导学生结合各自兴趣爱好、优势特点等开展市场调查、社会调研等活动。通过多样性的实践课型,让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又能达到锻炼职业技能的目的,提高管理会计实践应用能力。

    6.增加课时安排,侧重实践教学

    管理会计课型,除传统的理论课型、实践课型外,还应该有模拟操作、社会活动等课型,教学课时应该多安排一些。除常规的课堂理论教学课时外,还需增加模拟操作、市场调查、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课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进行实践应用体验,以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达到管理会计课程有效教学的目的。

第12篇

关键词:会计准则 会计教学 影响与对策 

一、2006年8月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会计术语与国际的趋同,与原企业会计准则相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新的理念 

1.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会计国际趋同的需要,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为目标,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除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等计量属性外,新准则特别增加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新准则不再强调以历史成本作为基础计量属,而是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的体现。 

2.资产负债观的引入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提出。我国原会计准则强调配比原则的运用,计量收益倾向于收入费用观。新会计准则提出了资产负债观,更加强调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注重相关性原则的运用,体现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以及公共利益核心理念。新会计准则引入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提法,将原基本准则中的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删去,不再作为衡量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继续保留了其余各项,并突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以强调会计的目标为广大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 

3.在成本核算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成本补偿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按照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成本补偿制度,改进了成本核算项目和方法。 

4.明确了“决策有用”的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新准则明确提出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可以看出,会计目标由改革前的主要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投资者、债权人服务变成主要为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服务,增加了社会公众这一主体,隐含地提出了报表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实现了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转变。 

5.重确认、计量、报告,轻记录。新会计准则在基本准则中强调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在第1至29号准则中都使用了“为了规范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的提法。由过去的会计制度“重记录与报告,轻确认与计量”向“重确认、计量、报告,轻记录”转变。 

二、新会计准则对现行会计教学内容的影响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38个会计准则涉及内容多,知识点多,而在课程不变的情况下,对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对《基础会计》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对《基础会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原“一般原则”的修改及更名、对会计要素的规范及重新定义、对有些基本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修改等方面。 

2.新会计准则对《中级财务会计》的影响。《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科体系中与当前会计实务联系最紧密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围绕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具体项目展开,以会计报表的编制为终结,详细阐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随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导致《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更改和补充,影响了教学内容的稳定性。比如,在我国新会计体系中,有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增加了教学难度。 

3.新会计准则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影响。《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基本上是专题性质的,不能形成一个体系,前后内容没有更多的逻辑关系。就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会计教学的影响看,37项具体会计准则要影响到财务会计,而财务会计仅分成中级、高级财务会计两个层次,如果确定了中财级务会计的讲授内容,剩下的内容都应纳入高级财务会计范畴中。

三、新准则下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