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能源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新能源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时间:2024-01-09 14:35: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能源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能源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第1篇

生物质能源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储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以生物质为载体,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环保等优点。通过对生物质材料的开发和加工获得燃气、燃料、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源,与风能、太阳能、核能成为新的能源替代路径。随着基础能源的日渐枯竭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开发可再生的生物质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作为一个生物资源丰富的国家,发展生物质新能源的战略意义尤为突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已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日程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扩大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能力,将生物质液体燃料作为“十一五”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看到生物质新能源将给人类带来的新机遇的时候,也要清醒的意识到,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因其本身的特点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果不能很好的面对这些挑战,长期来看,生物质能源不能处在一个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所以,认真思考生物质新能源领域中的产生的新的伦理问题也是亟待关注的一个方面。

1生物质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伦理关涉问题

1.1生物能源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

生物质能源的主要载体为生物,主要是能源植物。生物质新能源的开发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粮食的安全问题。

1.1.1生物新能源所需粮食性原料对粮食安全的威胁

目前各国使用的目前各国发展的第一代生物质能源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玉米、甘蔗、油料作物。其中美国主要是玉米和大豆油;欧盟则是玉米、小麦、大麦、菜籽油、甜菜和大豆油;巴西为甘蔗和大豆油;加拿大为玉米和小麦;中国和印度为玉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为棕榈。而第二代、第三代生物质能源的开发需要对非粮食性生物质能的深度加工利用,这将提高研发的技术难度和开发成本,所以目前的趋势为生物质能源主要以第一代也就是粮食性作物作为生物质能源的来源。这直接对人类的粮食性需要产生影响,特别是对粮食供给的影响。以巴西为例,在水资源丰富和土地资源丰富的地方,还不能凸显这种矛盾,但是一旦这些资源受到很大限制时,人的口粮与新能源的激烈大战就会打响。这里涉及到一个人权的问题,人类的自身生存都不能保证,还谈何能源的利用呢?这个问题在我国的情况可能比较突出,玉米被作为燃料乙醇的最主要来源,需求量持续大幅度增加,加剧了供需缺口。例如2003年我国燃料乙醇年产仅有7万t,近几年一路飙升,至2006年已达到年产100万t。市场上玉米价格猛涨,燃料乙醇生产遇到了与民争食的问题。为了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国内可耕土地已经筋疲力尽,玉米被作为燃料乙醇的最主要来源,需求量持续大幅度增加,加剧了供需缺口,如果考虑单纯的玉米的来源,那么我们就只能饿着肚皮开车了。

1.1.2能源种植所需要的土地对粮食安全的威胁

非粮食性能源作物的需要也直接挤压着粮食性作物的耕地使用,非粮食作物的高收益率和能源开发的迫切需要的双重挤压导致了非粮食作物的种植对有限的粮食耕地的使用,这将直接导致粮食供给的短缺。

1.1.3生物新能源开发对粮食安全的间接威胁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也间接的影响到粮食安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将会诱导使用在原有粮食生产领域的资源到新能源的开发过程中来从而对传统的农业功能发生重大转变,使农业的发展不在以传统意义的农产品为主,那么新的农业的发展应该如何适应这种转变?农业之当展的伦理定位何在?与农产品粮食相关联的市场也将会受到生物能源开发的影响,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对传统农产品的资源、以及与之关联的农产品的价格的上涨也严重威胁着人类对食用粮食产品的利用。

1.2生物安全性

1.2.1能源作物的生物改良的安全风险

在生物能源的发展过程中,生物质能源的来源除了天然的生物外,还会需要对一些生物种质进行基因改良,以便提高生物能源的利用率,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现代生物技术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中扮演了非常关键的一环,这种生物技术的应用必然影响着生物的遗传特性,从而也会影响其所处的特定生物环境。所以生物能源作物的培育种植对环境的安全也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方面。生物能源的生产来源主要是一些能源作物,而天然的能源作物又存在着产能低、占地广、生长条件苛刻的一些原因,所以要想找到一种天然的品质优良的作物是很困难的,有必要将天然的能源作物使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而这些转基因改良后的作物的安全性评估又是一个值的考虑的因素。这也是所有转基因生物对环境安全都要面临的一个风险。所以考虑发展生物能源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都是需要权衡利弊的一个重要方面。

1.2.2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种植生物质能源作物过程殊的肥料、农药、除草剂可能会产生对周围生态的间接影响。比如对水质的影响,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岸有一个巨大的玉米能源种植区,这些地区是美国最理想的能源作物种植环境,但同时在种植过程中大量的化学肥料、农药的使用导致水源的质量逐年不断下降,同业也严重影响了当地渔恶民的渔业生产,所以在总体上因其带来的损失也抵消它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可持续的代价。

1.2.3生物质能源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

生物能源开发过程中必然涉及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的能源作物的种植长期来看必然导致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干扰,数据报告显示截至到2020年为止,美国的谷物和大豆的生物种类将会下降到60%,相比于没有覆盖能源作物的地区,亚洲油棕榈能源作物也将下降到85%,Fletcher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对脊椎动物来说,替代能源作物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性要远远低于同样条件下的未种植地区的种类。所以在考虑生物质新能源的能源作物种植时,与当地的生态安全和生物种类的影响是需要考虑的伦理问题。

1.3环境可持续性

生物质能源虽然相比其他的新能源有着清洁、低污染的优势,但是受生物新能源发展本身的多因素影响,使得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并不是沿着一个低耗能的环境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前进。

1.3.1能源需要的紧迫性导致对环境可持续的忽视

生物质能源受形式所迫,即能源危机的迫切需要,导致在环境和生活需要之间的失衡。能源危机问题日益严重,同时环境危机的解决也亟不可待,在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双重压力下,短期内很难得到两全其美的解决,人们往往注重短期的生活需要,而忽视长期的环境可持续的需要,甚至以非必须的生活需要满足为由开发生物新能源以换取环境可持续的要求。

1.3.2生物质能源的生产过程复杂性导致中间环节对环境影响的忽视

生物质能源可能在其结果终产物看来是非常理想的低污染能源,但是由于其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导致附属产品和生产环节对环境可持续的破坏容易受到忽视,而且有时候从总体看来,相对于环境的可持续的价值,生物能源的开发可能具有非常大的负价值。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将会改变生物多样性环境,水土流失严重,以东南亚的婆罗洲岛为例,该岛先前是一个环境非常好的热带雨林,随着可再生能源-生物柴油的开发热潮,为了生产更多的棕榈油,这里的人们开荒辟地,扩种棕榈树。导致这里的生物种类急剧单一,而且也造成了当地气候的急剧变化。产能低、占地广和需要传统化肥的作物对后续环境的不可利用性。因为较低的产能,所以需要的种植面积是非常大的,同时对水源的需求也急剧上升,而水资源问题在未来也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1.3.3生物质新能源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中环境可持续的忽视

生物质新能源的生产需要对生物质初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才能获得可以直接使用新的能源。在将生物能源物料加工成生物柴油终产品的过程中,这个过程还要需要多个过程农用设备及乙醇转化装置还需要大量的传统能源维持生产,以及其加工过程的副产物的环境污染,这也将影响到新能源的环境可持续方面。这个过程中需要直接和间接的使用到基础能源,那么就不能不评估生物质能源的产出和投入之间的比较。传统的乐观派只是看到生物能源能解决当下的能源危机难题,或者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拉动作用。但是忽视了对生物能源的产出和所投入能源的之间的净收益比较。如果不考虑对基础能源的投入,那么发展和开发利用生物质新能源就不是缓解传统的能源压力,而是加重了能源危机,因而是一种不道德的能源战略。美国康奈尔大学DavidPimentel跟踪了多种农作物生产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成本,包括种植、生长、收获过程中所需的能源,肥料、杀虫剂的使用以及运输所需能源,种植需要和生产过程中的需要的能源损耗比其产出的能源还要多。这样看来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的过程也可能产生投入大于产出的可能,所以这种开发可能对于环境的可持续性来说具有消极的影响。

1.4生物新能源与新殖民主义

生物能源对于原料产地的要求和本身的可能产生的负效应,使得生物能源的发展在国与国家之间的利益也成为新的伦理焦点。越来的越多的发达国家将生物能源的生产放在较为不发达的国家中来,将生物能源的负效应转嫁到不发达国家身上,SeifMadoffe认为这将导致“气候殖民主义”,“大规模抢占非洲土地”,欧洲企业,其中一些有外国援助资金支持,正快速地在热带国家建立广大的碳栽培牧场(CarbonMonocultureFields)。关于坦桑尼亚的Saadani国家公园,Madoffe质疑富裕的发达国家在这些地区种植“可再生”碳是否道德,因为这些对当地贫民有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要砍伐热带雨林来给“碳牧场”栽培腾地方。是否真的有大面积不使用的土地?不,这是不可能的。源地释放的碳能够被另一个地方的植物固定吸收吗,或者说碳可以从一个国家“出口”到另一个国家吗?这就会引发诸如不平等权力关系和不公平商业交易等方面的问题。富裕国家在这些地区种植“可再生”碳,但却会给当地贫民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要砍伐热带雨林来给“碳牧场”栽培腾地方,这样合理吗?此外,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在贫穷国家占用大规模耕地,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污染土地、河流和海岸生态系统,这样做对吗?看看那些欧洲和美国公司拥有的大型种植项目,这些项目还受到“发展援助”的资助。所以在生物能源发展的过程中相同于其他能源的发展,生物能源的发展的在新的利益驱使下,有可能打着发展贫穷国家的经济的幌子来转嫁生物能源风险的目的

1.5利益相关者的分配

在生物能源的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多方的利益问题,主要涉及到能源使用者、能源开发者、能源间接的利益相关者的利害关系问题,能源使用者、能源开发者的常常由于直接的与新能源的利益相关,所以往往侧重于它们之间的利益,而间接的能源相关者也因为与新能源之间的联系的潜在性和隐蔽性而常常受到忽视。①富人和穷人间因新能源产生的经济不公平,由于生物新能源的开发往往附带着巨大的投入,所以这种新能源的使用代价也相比传统的能源使用成本要高,而这也将导致新的使用阶层和不能使用阶层之间隐性不公;②如前所述,新能源的开发可能会给直接的能源需求者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为能源使用者带来实际的能源便利,但是这对于那些对基本生活的粮食需要者,处在饥饿状态的穷人来说,将会加剧这种利益之间的冲突。除了粮食的危机,因能源开发所导致的农业资源紧缺、农产品价格上扬、环境损失、都以不同的形式与潜在的利益相关者相连,在这其中经济利益和实用效果可能往往会受到极大的关注,而潜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可能会受到忽视,比如,在生物能源的开发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新的生物能源研究开发面临着一个转换的过程中旧的能源领域的从业人员可能会被要求掌握新的技术,而且新的生物能源生产所需要的新的伦理规范来规范和引导生物新能源生产,所以对旧能源领域转型人员以及生物新能源开发利用所涉及到的相关从业人员的“善”待以及对他们的伦理规导都是需要关注的伦理问题。综上所述,生物质新能源的发展在为当代的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时也产生了一些单靠技术所不能解决的伦理问题,这些问题是因为生物能源发展本身所受的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包括经济利益的驱使、能源危机的解决迫切需要、生物质因素的特点决定、环境可持续的需要、贸易公平的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分配等几种伦理关涉,在生物能源的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几方面所带来的伦理问题的思考,因此,笔者在这里提出几条潜在的生物新能源发展的伦理原则以使的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处在一个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使得生物能源能真正的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

2生物质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伦理原则

2.1保证生物质新能源开发利用对人类不伤害性

生物能源的发展必须以满足能源的需要为界限,不能危及到人们必须的、基本的生命需要。依照康德义务论伦理,人是发展的目的,所以必须正视生物能源所涉及到的人的其他利益需求,生命的需要是摆在首要位置的。不能用牺牲食用粮食的代价,特别是贫困人口的饥饿甚至死亡换取部分人的非必须的能源需要。其次要注意生物能源开发过程中的不伤害性,要采用对人无害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工艺。考虑生产诸环节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最后要注意到生物质能源利用对人类其他必要的生活领域的潜在影响,尤其要注意使用者和生物能源开发相关利益者的联系,保证生物能源的开发不会威胁到这类人群的基本的生命权利。

2.2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要注重效率

目前来看,大部分的生物质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回报率不高。整个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从整体上对投入和产出之间的能源做总体分析,使得产出的能源利用率大于投入能源消耗率。更不能将新能源的直接经济利益作为开发利用生物能源的充分理由,必须考虑对基础能源的使用成本。在投入资源到生物新能源的开发研究时,必须强调能源效率的净收益。首先,这种效率除了要考虑能源本身的投入和产出效率外,必须要考虑整个能源开发过程中的综合效率的提高,生物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涉及到对经济、环境、人类生活、气候、以及其他各种潜在的影响,这种新的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的成本是不是太大?这些成本不仅包括经济成本,还要包括对环境、人、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损失的机会成本,必须保证开发的净利益要大于所有成本的总和。再次,注重对开发生物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目前存在条件下不确定性的风险评估,生物能源的开发所使用技术是技术创新的结果,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包括对生命、社会的影响,所以在考虑总体的收益的时候要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的风险,同时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尽可能减少这些风险。

2.3生物能源的开发要注意环境的可持续性原则

生物质能源开发对环境的依赖性也要求生物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需要考虑环境的可持续性。首先,必须保证最低限度的对环境的污染,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产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所以生物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确保它比化石类能源的对环境的可持续性方面要效果更好,需要制定必要的环境可持续性标准。再次,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要适度,不能超过环境的可再生限度,杜绝粗放的使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方式,同时要兼顾代级之间对环境的需要。当下的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不能影响到后代的生态系统的安全。要求在开发生物质新能源的过程中考虑到持续性的对土地、水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的综合因素,也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和生存的气候环境。最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必须保证生物质来源的安全性,考虑到生物技术改良的生物资源对环境安全和可持续性的影响。保证不危及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2.4生物新能源开发利用要保证经济公平

生物能源的开发过程中必定会产生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往往被能源投资者以扶贫和经济利益的形式诱使贫穷国家接收这种风险,这在短期可能会改变贫穷者的经济状况,但是长期来看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潜在的利益损失会拉大贫穷和富人之间的差距。同时在新能源相关的市场中,也可能加大这种差距,可能会把新能源开发的风险分摊到未使用者的身上。所以生物能源的开发必须考虑周全它所涉及到的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保证穷人的利益至少不会受到伤害,最大程度的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涉及到的新能源更新换代的产业升级过程中保持对所涉及到的弱势群体的关注,给予“善”的关怀。

第2篇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开源节流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079-01

1 黑龙江新能源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的必要性

黑龙江省是能源大省,其主要的传统能源有天然气、石油、煤炭、电力等。迄今为止,传统能源仍是黑龙江省的支柱式能源。虽说总量多,但其均为不可再生能源,可使用量日趋减少。部分煤炭矿区仍采用传统的火力发电方式,产生的废气CO2会造成温室效应,有害气体若SO2未经脱硫处理散逸到空气中生成酸雨降到地面会破坏土壤的原有成份。而目前较为普遍的风能发电、水利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排放的CO2及有害污染物的量基可在原有发电方式基础上降低很多,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又是自然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些发电设备投入使用后维护成本也相对要低很多,这对于低碳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无疑是有益的,因此,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新能源的发展为“开源节流”提供了实践保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黑龙江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是对环境产生很少污染的洁净能源。截至2009年底,新能源发电装机为246.65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的12.53%。已建成并网水电装机94.15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4.8%;已投产风电项目143.2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7.3%,在建风电项目112.8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已建成并网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9.3万千瓦,在建项目装机容量26.9万千瓦。农村应用沼气、太阳能、秸秆气化与固体成型燃料年产沼气可达8000万立方米,仅使用太阳能一项就可省下28万吨标煤。新能源的补充使用有效地降低了对原有不可再生的传统能源的消耗量。

2 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新能源开发制造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发展新能源的最根本目的是节能环保,降低对原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实践证明新能源的使用也的确可以做到这一点,但这其中不包括对新能源的开发制造过程。风能、太阳能等均要通过与大量非再生资源结合转化后才能使用,而这些装置的生产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这些原料均为非再生的。在原料经过开矿、熔炼、提纯、合成等必要步骤时,其排放到自然界中的污染物量并不亚于使用传统能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这远远背离我们发展新能源的初衷。

2.2 新能源的生产耗资巨大且对新能源的相关政策不完善

新能源的生产成本也是惊人的,目前风力发电成本是传统火力发电的2-3倍,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是火电的5-10倍之多,新能源的开发资金大多依赖政府补贴或货款,然而黑龙江省新能源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仍不完善,政府补贴是有限的,在经济通货膨胀的压力之下其优惠政策也不能无限制地延续下去,部分新能源的企业对政府补贴具有依赖性。

2.3 新能源设备寿命短、转化效率低

高额的生产成本也不意味着高效的转化效率,据统计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世界最高水准的光电转化效率也仅有11%,如果遇到阴天其效率更会大幅下降。风力发电装置也存在风沙侵蚀等潜在问题,大大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况且由最前卫的理念结合最先进的技术所创造出来的风电设备的最高使用寿命也仅为20年,这些使得新能源的发展阻碍丛丛。

3 针对黑龙江省新能源发展规划的对策建议

3.1 开发新能源同时节约常规能源

黑龙江省正处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加速改造与发展阶段,更应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应用以避免破坏性经济增长方式。但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要注意对常规能源能的节约,节带来的效益不低于新能源的开发,其以巨大、廉价、优质的独有特点被称为“第五能源”,唯有在提高生产技术的同时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才是长久之计。

3.2 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目前黑龙江省大部分应用技术仍依靠自国内外研发中心引入,新能源开发制造等方面的技术仍不成熟,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高。本省应更加重视教育科研等投资及新能源研发方向的人才培养,强调深入新能源技术开发领域的重要性。研发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缩短本省与国内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可省去引入外来科研成果的费用,降低新能源的成本,逐渐使新能源的地位由“补充”提升到“主流”。

3.3 完善法规政策

政府应发挥其独有的风向标作用制定法规体系、完善制度环境,对某些尚未成熟的技术的补贴要慎重,结合省情脚踏实地地对新能源发展方向进行选择,不要盲目跟风,择其善者而从之;鼓力高耗能企业进行能源改造,争取做到循环利用能源无浪费;以广泛的农村资源为基础,重视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将农林业废弃物作为原料制成燃料用以代替原油等高耗高污产品,进一步扩建沼气池变废为宝,既能缓解农村能源紧缺的局面,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以及传染的发生概率;将新能源的优势发展到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张一鹏.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能源开发和利用[J].中外能源,2010,(11):28-32.

第3篇

尊敬的顾副委员长、李副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在这春意盎然、绿满神州的美好时节,我们非常荣幸地与各位领导、嘉宾相聚在北京*中心大酒店。刚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先生在致辞中向各位嘉宾简要介绍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极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下面,我就*的*港和新能源开况向各位领导和嘉宾作详细介绍。

一、已经通航并趁势加快建设的“*深水大港”——*港,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港位于*省*市*县海岸线外13公里,距长江入海口60海里,是长江口北翼最重要的深水海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发现,到2008年10月28日初步通航,*港开发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上海组合港的重要一翼,作为*出江入海的重要支撑,作为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作为推动长江南北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节点,*港开发建设不仅战略意义巨大,而且投资商机无限。

(一)良好的港口条件,为投资者成功兴业奠定了基础

*港特点明显,有着诸多优势条件:

从自然条件来讲,*港的建港自然条件与河北省的曹妃甸港基本相近,都是淤泥质海岸,也同样是离岸式海港,港口的等级规模、岸线使用条件也是同等的。

从港口等级来讲,*港主航道是三万年前古长江的入海通道,平均水深达长期稳定在-17米以上,不需疏浚就可通行10万吨级的巨轮,稍加疏浚可具备30万吨级航道条件,是长三角北翼、也是整个*从连云港到长江口近千公里海岸线上不可多得的可建10~30万吨级深水海港的理想港址。

从区域位置来讲,*港与上海洋山港同处长江入海口的两侧,与洋山港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是上海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港“三靠”的区位优势更为彰显:一是靠上海,已融入上海一个半小时经济圈;二是靠长江,是真正意义上的江海联动;三靠市场,腹地处于长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最成熟的市场之一。

从资源优势来讲,*港区域拥有大面积的滩涂可低成本围垦成陆,临港工业土地资源丰富。*港规划建设两条通江运河和一个平原水库,为港区发展重化工业提供充沛的淡水资源。*港海域面积大,环保空间优势明显,适宜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港规划建设的lng电厂、近海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为*港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教育基础雄厚,高考成绩连续15年保持*省第一,现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继续教育学校近30所,每年可为地方提供技工万人以上。*民风纯朴,社会和谐,是全国万人发案率最低的地区,也是*省社会治安安全县,来港兴业有着可靠的安全保障。总之,*港良好的建港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决定了*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二)清晰的规划定位,为投资者成功兴业指明了方向

*港产业定位已经明确,根据国家交通部、*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港区总体规划》和中咨公司的研究成果,*港的总体目标定位是:世界级亿吨深水大港、*出江入海的大通道、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最具竞争力的组合港。

在岸线利用规划上,根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规划思路,规划建设两条航道、两个人工岛、两条岛陆通道、三条岸线。两条航道分别是蓝沙洋南航道和蓝沙洋北航道。两个人工岛:一是太阳岛,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以油、气、大宗干散货为主体;二是金牛岛,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以修造船和集装箱为主体。岸线总长度17.5公里。规划万吨级以上泊位62个,其中10-20万吨级泊位8个,30万吨级泊位2个。

在临港产业规划上,重点发展以能源、石化、冶金和现代物流为一体的“3+1”产业格局,力争用10至20年的时间,努力把*港打造成*沿海重要的冶金基地、全国绿色能源基地、国际水准的现代化石化基地和长三角重要的物流中心。

在集疏运规划上,一是疏港铁路:目前正在建设的海洋铁路为新长铁路海安编组站至*港专线段,建成后北可接陇海线,南可经沪宁线、沪杭线、浙赣线进入中国铁路网。二是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两条高速公路,一条是扬启高速公路经*港由沪崇苏通道接上海浦东。另一条是锡通高速由无锡经苏通大桥跨江连接*延伸至*港。三是内河航道:规划建设三级和五级两条航道各一条,直通长江。

在港城发展规划上,围绕“一城两翼”的空间格局,全面加快以县城为主体,*港新城区(规划用地17平方公里),和小*新城区为两翼的港城建设步伐,配套建设现代物流园区、行政管理中心、商贸商务中心、配套生活社区,力争通过20年左右的发展,建成50万人左右的新型中等海港城市。

(三)显著的开发成效,为投资者成功兴业提供了平台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乘*新一轮沿海开发和*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东风,以“规划审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为抓手,*港开发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突破。目前,*港区总体规划获得交通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准,省委省政府专题出台了扶持*港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港区域环评获得省环保厅批准,12.6公里的陆岛跨海通道—黄海大桥、1.44平方公里的太阳岛、万吨级的重件码头、蓝沙洋南航道已基本建成,并于2008年10月28日实现初步通航。10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区“三通一平”已配套到位,连接陆岛的管线桥工程获得核准并开工建设。港口新城建设快速推进,启动区道路工程已实现简易通车,综合商务大厦主体工程已经封顶。连接县城的*大道已建成通车,*运河、海洋铁路等集疏运工程快速推进。中石油*lng接收站项目储气罐基础已完工,10万吨级专用码头已开工建设。新加坡金鹰投资的差别化纤维、新加坡凯发集团投资的污水处理、华能国际投资的能源基地、国司投资的煤电一体化等项目也取得重大进展,正在加快落户之中。总的来说,*港开发建设正呈现快速推进的良好态势,*港的影响力和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四)众多的开发领域,为投资者成功兴业创造了机会

*港正步入一个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可投资的推荐项目有四大类:第一类:基础工程项目。一是金牛岛整体开发工程。功能定位以修造船和集装箱为主体。建设规模初步拟定为一期10km2、二期15km2。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二是30万吨原油码头。在太阳岛北侧拟建30万吨级泊位,南侧建设10万吨级泊位。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人民币。三是5万吨级成品油和液体化学品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260万吨。项目总投资约5.9亿元人民币。

第二类:园区开发项目。一是*港散货物流园和液体物流园。规划建设2.2平方公里散货物流园和1.8平方公里液体物流园区。二是5-10平方公里产业园。采用“区中园”的形式进行产业园成片开发。

第三类:产业发展项目。一是冷能利用项目。主要利用lng冷能发展空气分离项目为周边的化工园区提供液氮、液氧等原料;利用港口码头物流及lng冷能发展低温粉碎废旧轮胎项目及相关产业;利用lng冷能建设大型冷冻、冷藏库,发展粮食、水果以及农副产品仓储物流以及下游加工产业。二是幕墙材料项目。规划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幕墙材料进出口仓储区、幕墙材料荒料保税区、幕墙国际石材园区、幕墙金属材料园区等。三是木材加工项目。项目集木材接卸、中转、仓储、加工、制品配送于一体,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四是石化基地项目。主要建设大型现代化石油化工综合基地、氯碱生产基地、原油进口中转基地和原油储备基地,主要招商项目有年产30万吨的vcm项目、年产20万吨的醋酸乙烯项目、年产20万吨的eva项目、年产50万吨的苯乙烯项目等。

第四类:新城开发项目。主要项目有:港城五星酒店项目、商业街开发、旅游度假村及居住区项目等。

二、享有“绿色能源之都”美誉的江海*,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拥有充足的风力、生物质、潮汐等能源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条件优越,前期基础工作扎实,开发前景广阔,是国家首批“绿色能源创建县”。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正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力争早日建成“华夏绿色能源第一县”。

(一)新能源开发规划

瞄准世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沿,我县编制了全县新能源产业规划,以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秸秆发电产业、生物质燃料产业、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太阳能发电示范产业、潮汐发电产业以及风能制氢、海水综合养殖和新能源观光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规划至2015年绿色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达到46亿千瓦时,建成“百万千瓦风电县”;率先建成年产20万吨规模以上的生物柴油项目,着力打造具备国际水准的“绿色能源之都”和具有示范价值的中国新能源产业集群代表。在做好新能源产业规划的同时,重点对风电产业和风电产业园进行了详细规划。

在风电产业规划上,*沿海及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超过400万千瓦。*将以大规模近海风电场开发为起点,构建一个包括风机制造、风力发电、与风电相关的制造产业在内的大风电产业体系。其中,潮间带风电场总规划面积为280平方公里,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近海风电场规划为2个区,总面积为940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250万千瓦。其中i区规划面积为250平方公里,装机容量为80万千瓦;ii区规划面积为690平方公里,装机容量为170万千瓦。

在风电产业园规划上,规划建设3000亩的风电科技产业园,重点引进兆瓦级风机总装厂及配套设备制造等风电设备制造项目,最终建设成为集风电设备研发、制造与风电试验场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科技产业基地。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新能源产业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批新能源项目已成功落户投产,国电龙源集团、华能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北京华睿集团、*国信集团等一批大型电力能源企业已落户*,已建成投产的风力发电规模达25万千瓦,共装机150台套;在建风电场规模达17万千瓦,共装机114台套;*秸秆发电项目2006年动工建设,2008年6月正式通过验收,成功并网发电。强生集团引进的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首条25兆瓦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已于2008年3月转入批量生产,该生产线创下了单线产能、电池转换效率、设备投入与产出比例、批量化生产投产时间四项中国第一。二期投入的两条单体33兆瓦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于今年4月底正式投入生产,年内可形成90兆瓦以上的生产能力,预计三年之内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能力将进入世界前5强。

(三)新能源合作项目

目前,最适合在我县投资的新能源项目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风电设备制造项目。依托风电科技产业园,着力引进总装厂,实行风机设备就地配套,引进风机塔筒厂、风叶厂、电机及控制系统、总装厂及其他修配套服务等项目。二是近海及潮间带风电场项目。规划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约为250万千瓦;潮间带装机容量约为100万千瓦。三是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建设规模为5兆瓦电站,预计投资1.5亿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约5年。四是生物柴油项目。*发展生物柴油项目的条件得天独厚,项目总投资约6000万元,投资回收期约2—3年。五是沼气电站项目。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业是*的传统产业,可大力发展生物沼气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三、素有富商亲商安商优良传统的魅力*,倾情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和“投资福地”

*是我国最早的沿海对外开放的县份,招商引资基础条件较好。近年来,在致力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倾情打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港和*新能源项目,*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涉港项目,均享受省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和“绿色通道”服务。

对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和社会贡献率特大的项目,我们将以个案方式给予更多的优惠。

另外,在*港经济开发区专门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和经济环境监察中心,对所有涉港投资项目实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审批”,对外来项目的审批、建设实行全程式和保姆式的服务。

第4篇

上午好!

在这春意盎然、绿满神州的美好时节,我们非常荣幸地与各位领导、嘉宾相聚在北京*中心大酒店。刚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先生在致辞中向各位嘉宾简要介绍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极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下面,我就*的*港和新能源开况向各位领导和嘉宾作详细介绍。

一、已经通航并趁势加快建设的“*深水大港”——*港,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港位于*省*市*县海岸线外13公里,距长江入海口60海里,是长江口北翼最重要的深水海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发现,到2008年10月28日初步通航,*港开发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上海组合港的重要一翼,作为*出江入海的重要支撑,作为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作为推动长江南北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节点,*港开发建设不仅战略意义巨大,而且投资商机无限。

(一)良好的港口条件,为投资者成功兴业奠定了基础

*港特点明显,有着诸多优势条件:

从自然条件来讲,*港的建港自然条件与河北省的曹妃甸港基本相近,都是淤泥质海岸,也同样是离岸式海港,港口的等级规模、岸线使用条件也是同等的。

从港口等级来讲,*港主航道是三万年前古长江的入海通道,平均水深达长期稳定在-17米以上,不需疏浚就可通行10万吨级的巨轮,稍加疏浚可具备30万吨级航道条件,是长三角北翼、也是整个*从连云港到长江口近千公里海岸线上不可多得的可建10~30万吨级深水海港的理想港址。

从区域位置来讲,*港与上海洋山港同处长江入海口的两侧,与洋山港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是上海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港“三靠”的区位优势更为彰显:一是靠上海,已融入上海一个半小时经济圈;二是靠长江,是真正意义上的江海联动;三靠市场,腹地处于长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最成熟的市场之一。

从资源优势来讲,*港区域拥有大面积的滩涂可低成本围垦成陆,临港工业土地资源丰富。*港规划建设两条通江运河和一个平原水库,为港区发展重化工业提供充沛的淡水资源。*港海域面积大,环保空间优势明显,适宜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港规划建设的lng电厂、近海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为*港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教育基础雄厚,高考成绩连续15年保持*省第一,现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继续教育学校近30所,每年可为地方提供技工万人以上。*民风纯朴,社会和谐,是全国万人发案率最低的地区,也是*省社会治安安全县,来港兴业有着可靠的安全保障。总之,*港良好的建港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决定了*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二)清晰的规划定位,为投资者成功兴业指明了方向

*港产业定位已经明确,根据国家交通部、*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港区总体规划》和中咨公司的研究成果,*港的总体目标定位是:世界级亿吨深水大港、*出江入海的大通道、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最具竞争力的组合港。

在岸线利用规划上,根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规划思路,规划建设两条航道、两个人工岛、两条岛陆通道、三条岸线。两条航道分别是蓝沙洋南航道和蓝沙洋北航道。两个人工岛:一是太阳岛,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以油、气、大宗干散货为主体;二是金牛岛,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以修造船和集装箱为主体。岸线总长度17.5公里。规划万吨级以上泊位62个,其中10-20万吨级泊位8个,30万吨级泊位2个。

在临港产业规划上,重点发展以能源、石化、冶金和现代物流为一体的“3+1”产业格局,力争用10至20年的时间,努力把*港打造成*沿海重要的冶金基地、全国绿色能源基地、国际水准的现代化石化基地和长三角重要的物流中心。

在集疏运规划上,一是疏港铁路:目前正在建设的海洋铁路为新长铁路海安编组站至*港专线段,建成后北可接陇海线,南可经沪宁线、沪杭线、浙赣线进入中国铁路网。二是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两条高速公路,一条是扬启高速公路经*港由沪崇苏通道接上海浦东。另一条是锡通高速由无锡经苏通大桥跨江连接*延伸至*港。三是内河航道:规划建设三级和五级两条航道各一条,直通长江。

在港城发展规划上,围绕“一城两翼”的空间格局,全面加快以县城为主体,*港新城区(规划用地17平方公里),和小*新城区为两翼的港城建设步伐,配套建设现代物流园区、行政管理中心、商贸商务中心、配套生活社区,力争通过20年左右的发展,建成50万人左右的新型中等海港城市。

(三)显著的开发成效,为投资者成功兴业提供了平台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乘*新一轮沿海开发和*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东风,以“规划审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为抓手,*港开发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突破。目前,*港区总体规划获得交通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准,省委省政府专题出台了扶持*港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港区域环评获得省环保厅批准,12.6公里的陆岛跨海通道—黄海大桥、1.44平方公里的太阳岛、万吨级的重件码头、蓝沙洋南航道已基本建成,并于2008年10月28日实现初步通航。10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区“三通一平”已配套到位,连接陆岛的管线桥工程获得核准并开工建设。港口新城建设快速推进,启动区道路工程已实现简易通车,综合商务大厦主体工程已经封顶。连接县城的*大道已建成通车,*运河、海洋铁路等集疏运工程快速推进。中石油*lng接收站项目储气罐基础已完工,10万吨级专用码头已开工建设。新加坡金鹰投资的差别化纤维、新加坡凯发集团投资的污水处理、华能国际投资的能源基地、国司投资的煤电一体化等项目也取得重大进展,正在加快落户之中。总的来说,*港开发建设正呈现快速推进的良好态势,*港的影响力和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四)众多的开发领域,为投资者成功兴业创造了机会

*港正步入一个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可投资的推荐项目有四大类:第一类:基础工程项目。一是金牛岛整体开发工程。功能定位以修造船和集装箱为主体。建设规模初步拟定为一期10km2、二期15km2。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二是30万吨原油码头。在太阳岛北侧拟建30万吨级泊位,南侧建设10万吨级泊位。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人民币。三是5万吨级成品油和液体化学品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260万吨。项目总投资约5.9亿元人民币。

第二类:园区开发项目。一是*港散货物流园和液体物流园。规划建设2.2平方公里散货物流园和1.8平方公里液体物流园区。二是5-10平方公里产业园。采用“区中园”的形式进行产业园成片开发。

第三类:产业发展项目。一是冷能利用项目。主要利用lng冷能发展空气分离项目为周边的化工园区提供液氮、液氧等原料;利用港口码头物流及lng冷能发展低温粉碎废旧轮胎项目及相关产业;利用lng冷能建设大型冷冻、冷藏库,发展粮食、水果以及农副产品仓储物流以及下游加工产业。二是幕墙材料项目。规划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幕墙材料进出口仓储区、幕墙材料荒料保税区、幕墙国际石材园区、幕墙金属材料园区等。三是木材加工项目。项目集木材接卸、中转、仓储、加工、制品配送于一体,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四是石化基地项目。主要建设大型现代化石油化工综合基地、氯碱生产基地、原油进口中转基地和原油储备基地,主要招商项目有年产30万吨的vcm项目、年产20万吨的醋酸乙烯项目、年产20万吨的eva项目、年产50万吨的苯乙烯项目等。

第四类:新城开发项目。主要项目有:港城五星酒店项目、商业街开发、旅游度假村及居住区项目等。

二、享有“绿色能源之都”美誉的江海*,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拥有充足的风力、生物质、潮汐等能源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条件优越,前期基础工作扎实,开发前景广阔,是国家首批“绿色能源创建县”。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正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力争早日建成“华夏绿色能源第一县”。

(一)新能源开发规划

瞄准世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沿,我县编制了全县新能源产业规划,以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秸秆发电产业、生物质燃料产业、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太阳能发电示范产业、潮汐发电产业以及风能制氢、海水综合养殖和新能源观光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规划至2015年绿色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达到46亿千瓦时,建成“百万千瓦风电县”;率先建成年产20万吨规模以上的生物柴油项目,着力打造具备国际水准的“绿色能源之都”和具有示范价值的中国新能源产业集群代表。在做好新能源产业规划的同时,重点对风电产业和风电产业园进行了详细规划。

在风电产业规划上,*沿海及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超过400万千瓦。*将以大规模近海风电场开发为起点,构建一个包括风机制造、风力发电、与风电相关的制造产业在内的大风电产业体系。其中,潮间带风电场总规划面积为280平方公里,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近海风电场规划为2个区,总面积为940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250万千瓦。其中i区规划面积为250平方公里,装机容量为80万千瓦;ii区规划面积为690平方公里,装机容量为170万千瓦。

在风电产业园规划上,规划建设3000亩的风电科技产业园,重点引进兆瓦级风机总装厂及配套设备制造等风电设备制造项目,最终建设成为集风电设备研发、制造与风电试验场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科技产业基地。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新能源产业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批新能源项目已成功落户投产,国电龙源集团、华能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北京华睿集团、*国信集团等一批大型电力能源企业已落户*,已建成投产的风力发电规模达25万千瓦,共装机150台套;在建风电场规模达17万千瓦,共装机114台套;*秸秆发电项目2006年动工建设,2008年6月正式通过验收,成功并网发电。强生集团引进的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首条25兆瓦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已于2008年3月转入批量生产,该生产线创下了单线产能、电池转换效率、设备投入与产出比例、批量化生产投产时间四项中国第一。二期投入的两条单体33兆瓦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于今年4月底正式投入生产,年内可形成90兆瓦以上的生产能力,预计三年之内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能力将进入世界前5强。

(三)新能源合作项目

目前,最适合在我县投资的新能源项目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风电设备制造项目。依托风电科技产业园,着力引进总装厂,实行风机设备就地配套,引进风机塔筒厂、风叶厂、电机及控制系统、总装厂及其他修配套服务等项目。二是近海及潮间带风电场项目。规划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约为250万千瓦;潮间带装机容量约为100万千瓦。三是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建设规模为5兆瓦电站,预计投资1.5亿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约5年。四是生物柴油项目。*发展生物柴油项目的条件得天独厚,项目总投资约6000万元,投资回收期约2—3年。五是沼气电站项目。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业是*的传统产业,可大力发展生物沼气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三、素有富商亲商安商优良传统的魅力*,倾情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和“投资福地”

*是我国最早的沿海对外开放的县份,招商引资基础条件较好。近年来,在致力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倾情打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港和*新能源项目,*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涉港项目,均享受省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和“绿色通道”服务。

对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和社会贡献率特大的项目,我们将以个案方式给予更多的优惠。

另外,在*港经济开发区专门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和经济环境监察中心,对所有涉港投资项目实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审批”,对外来项目的审批、建设实行全程式和保姆式的服务。

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发展;现状;对策;意义

一、低碳经济与新能源的含义

低碳经济可以概括为以传统能源的清洁开发和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排放、低能耗为跟本经济特征,还包括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也被称作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包括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消费和低碳能源,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我们称之为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所谓的新能源是指非传统矿石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形式,具有来源上的可再生性以及使用上的低污染性。

二、当前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1.传统粗放式的经济模式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一直走的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平均能耗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石化能源燃烧所排放出的污染物更是相当之高,不仅浪费可贵的能源,更污染了空气。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逐渐加快对能源需求更加之多,使得各类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更加依赖传统经济。

2.技术水平的限制

主观上想迈向低碳经济社会,但客观上也受到技术水平的很大制约。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在20世纪经济水平比西方发达国家滞后一些,因此,不管是废物处理还是节能减耗技术能力都相对较弱,这是我们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很多净化处理装置都需要通过进口来解决,且沉重的费用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3.产业结构不合理

据调查,我国的产业结构在全球中是最低端位置,出口的商品几乎全是中国制造的密集型商品,能源利用率非常低,重化工业比重过高,使得产业结构严重失调,从而导致了大量废气去染污物的排放。并且由于我们技术不合格,在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中对环境标准要求过低,使我国不得不承受超乎他国的更大压力。

因此,面对这样的形势,为了不走原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发展低碳经济是异常必要的。

三、新能源发展现状

1.核心技术空心化的问题,在我国新能源产能的快速膨胀中正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风电装机第二大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但在基础研发领域投入明显不足,关键技术瓶颈始终未能有大的突破。风能和太阳能是我国新能源新宠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即使在这两个领域,由于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的匮乏,国家级的技术研发平台尚未成立,缺乏深入的研究,没有形成有效的产学研技术开发体系,在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中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制约瓶颈。

2.新能源产业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规划,需要的总投资规模非常庞大,而且因为技术问题,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健全的融资机制和充裕的资金支持将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除了政府的扶持政策,也要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确保整个规划资金的及时到位。

四、如果转变新能源发展的对策

1.用法律调整的对策,通过立法优化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社会和市场环境。包括以下几部法律,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反倾销法等都应该进一步修改并真正落实到新能源的发展中,还要根除地方保护主义,依法保护国内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破除歪曲市场规则的现象,改善市场环境,实现市场的优化配置。对于新能源的研发工作、要依靠生产经营的法律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法修正、能源持续利用写入宪法、建筑节能法立法等应该尽早进行,同时,国家应尽早制定并新能源利用规划,确定新能源利用的短、中、长期目标。新能源产品质量标准、行业规范、质量检测及监督检验体系应尽快建立健全,加强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建设,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科技攻关和专业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遏制市场上的无序竞争。

2.监督管理的对策,应确保有关部门对新能源产业生产、运营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同时提高工商、物价、城管等部门对新能源产业的市场监督和查处力度。

3.先付出后索取的政策。在新能源产业的开始阶段,国家应该学习西方发达等国,重点对工厂、居民小区等场所强制使用符合本区域条件的新能源品种,如住宅区建设光伏发电站、养殖厂配套建沼气池、油田附近建地温空调系统等,国家可以帮助提供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而在沿海岛屿等人烟较少的地区,不妨由国家投资建设潮汐能、风能等低碳工程。对于合理利用新能源自主开发的企业和业主,国家需要奖励加扶持去解决:这样虽然能暂时减少对企业征税的财政来源,但结合项目的人才支持和资金扶持、加快可再生能源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放宽贷款限制。可以先把新能源产业扶持起来。

4.扩大宣传的对策。通过媒体提高全社会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认识,继续通过培植示范企业、示范小区、示范项目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国更应加大低碳技术的投入力度,开发清洁新能源,向发达国家学习,虚心请教,以便更好的解决严峻的资源短缺问题。

5.全面提高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低碳生活能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无处不在,形影不离。如今,大部分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这样不仅能提高人们对碳排放量危害的意识,还能够提高人们对低碳生活观念的认知。大力传播低碳意识,才能高效地促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平稳、持续发展。

这样的对策不是没有根据的,而是根据众多原本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的成功改造而逐渐提出的。我们还是以保定为例,来论证发展低碳经济对保定所产生的效益是很大的。

五、发展新能源对于我国的重要意义

对于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纵观人类历史,第一代能源煤炭和第二代能源石油,曾帮助英、美、德等国实现国力的质的飞跃。对于目前中、印、巴西等新兴大国而言,越早投身于下一代能源的竞逐,越有利于其在未来的国际体系中奠定优势地位。

第一,减轻国际原油价格重新上涨的担忧对中国的威胁。居民对降低能源依赖的重要性都缺乏直观认识。而2008年国际油价的疯狂上涨无疑给了中国一次极大的心理冲击。

第二,客观上中国也存在开发替代能源的需求。近几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努力寻找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还动用了很多外交资源,也投入了相当多的外汇储备,使得中国对外获取能源的边际成本变得越来越高。而新能源大多是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

第三,发展低碳经济更是达到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一直以来,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时都只看到了金钱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发达国家是这样,我国也不例外。由于长期的消费煤炭燃料使得重化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现在环境污染问题正在逐步恶化,因此传统的消费模式也应该抛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融入世界中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培育新能源市场、鼓励新能源消费。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探索建立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政策,如采取优惠的固定电价收购新能源发电量,实行新能源强制性市场配额政策,对新能源实行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采取产品补贴和用户补助结合的扶持政策等,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市场拉动,进而推动能源消费转型。

参考文献:

[1]中国能源发展报告[R].中国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2]成西.低碳生活就在身边[N].恩施日报,2010-01-01.

[3]陈迎.中国低碳经济的挑战与转型策略[J]环境保护,2009年24期:7-12

[4]张鹏飞.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J]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11-5

第6篇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 特性 经济性 分析

伴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地球上的能源逐渐消耗,能源的枯竭将带来人类灭绝的重大灾难,因此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加强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在发电过程中加强了对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的应用,它们具有环境污染小、可再生和潜力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发电过程中对于新能源的应用,体现出了季节性和随机性较强的特点。加强对其特性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研发更多技术,促使电压实现稳定。

1新能源发电的特性

1.1生物质能

该新能源具有三个发电机组,其中应用最广泛、效率最高的要属秸秆发电机组,另外还有垃圾和沼气发电机组。在秸秆发电机组当中,利用其直燃来进行发电,其技术相对简单,并且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生成,可以实现零污染,这也是近年来我国秸秆直燃发电厂出现的主要原因[1]。

焚烧秸秆的锅炉不需要太大的容量,更不应该拥有较高的主蒸汽参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秸秆发电的能源利用率,并降低原料成本。同时在运用秸秆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运用热电联产,它能够促使秸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率被提升,成本也能够得到更有效的降低。然而秸秆焚烧发电的方法更适宜在秸秆产量较大和能够实现集中供热的地区使用,要在充分考虑秸秆的焚烧和集中供热条件的基础之上来对秸秆焚烧发电进行统筹和规划,这样一来能够给秸秆焚烧发电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新能源发电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以实现电网友好型电源为基础,生物质能发电就是最好的方法,它具有较高的出力调节性能,能够有效的进行电网的调峰,能够同电网进行有效的匹配。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生物质能发电的成本不受铁路和煤资源市场价格的影响,发展潜力巨大。

1.2太阳能

运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主要是由光伏电站来进行,它不会对常规的能源进行消耗,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环保特性。通常情况下,其运行应当以公网的现状为准,公网允许,则可以执行投运,接下来各个调度环节的运行应当以最大出力工况为基础,这样一来就能够将常规能源的消耗降到最低,而在特定的情况下,出力应当受到实际情况的限制。例如,在每天的七时到二十时,天气晴朗的状况下,光伏电站能够形成正弦半波的处理形状;如果是在多云的状态下,则这一出力将大大减小[2]。

2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性分析

2.1新能源对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

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受到了系能源不确定出力的严重影响,其难度不断加大,电力设备的使用效率也降低了,这样一来电力系统要想实现稳定的供电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并且,为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电能质量和可靠性的需求,电力系统增加了辅助,如深度调峰需要依靠的火电机组等,对单位范围内的能耗指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2经济性原则

各国在进行新能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想利用其进行发电,则应当考虑到不同能源具有不同的出力曲线、发电成本等特点。在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时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性原则,严格以新能源发电发展总量目标为中心,加强对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技术经济性进行研究,为实现成本最低,结构最优的系能源发电做努力,逐步形成区域的合理布局[3]。

2.3净现值法

NPV即Net Present Value,净现值法。是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这一手段当中,通过运用净现金投资量和净现金投资量的总现值进行计算而得出结论,并根据这一结果来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价。

在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性分析过程中,就可以充分运用这一手段,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新能源未来报酬总现值-新能源建设投资总额=净现值。在这一公式当中,如果最终结果为正数,那么则说明该新能源的投资方案是非常可行的;相反的,一旦结果是负数,那么就说明该投资方案在某一方面还存在不足,不能够立即进行使用。通过该公式,还可以了解到计算所得净现值越大,该投资方案就越可行[4]。

应用该方法进行新能源经济性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一方法既存在有点,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优点是首先,企业能够直接运用该工程所创造的现金流量。对比而言,很多人为的影响存在于利润当中,资本的预算中,其现金和利润是不同的;其次,所有的现金流量都存在于净现值当中,此时这种计算方法同其他计算方法相比是具有优势的。然而它的不足则表现在首先,过程中是很难确定资金的成本率的,如果现阶段的经济环境相对复杂,那么会使资金成本率的确定难度增大;其次,该方法是能够对投资项目的盈亏进行充分反映的,然而却无法决定单位所创造的效益状况。这种现象导致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会忽视那些收益不大的项目,而只将金钱应用到收益较大的项目当中。

3结语

在世界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能源的消耗现象严重,有些能源甚至已经枯竭,这引起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加强了对新能源的研究,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对其加以充分的运用。近年来新能源得到有效开发并应用到发电当中,深入研究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特性,以及在发电过程中他们存在的经济性,对于指明新能源应用的研究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净现值法能够充分进行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性分析,有助于新能源得到更有效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盈.新再生能源发电的电气特性分析及其联合系统的优化设计[D].江苏科技大学,2010.

[2]祁成.生物质与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2.

第7篇

一、低碳经济含义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目的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及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首先,发展低碳经济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人为因素中,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甚至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主要是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联合国提出,为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洪水、热潮、干旱和海平面上涨,各国需要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各国应迅速采取行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有利于达成这一目标。

其次,发展低碳经济利于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性及保证能源安全。今后几十年,由于煤、石油等化石能源贮量有限,能源短缺问题将成头等大事。人类以石油为原料制造了橡胶、塑料、化学纤维以及燃油(包括汽油、柴油、煤油)、沥青和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它支撑了机械及仪器制造(汽车、农机、各种科研仪器),运输(道路运输、航空运输、洋轮船运输),化工,化纤纺织印染,医药及其器械,建材门窗和各种口径的管道,与农业有关的薄膜、农药,包装,装潢印刷,日用化学品……可以说,人类今天的一切物质享受是以消耗石油为代价的。石油一旦枯竭,将会彻底改变现在的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才是化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再次,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之一。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由之路。

三、中国将引领未来低碳经济世界

世界各发达经济体都把发展低碳经济,即发展新能源、新汽车动力、清洁能源、生物产业等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奥巴马上任之后就在美国国内积极推动气候立法,令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欧盟提出在2013年前投资1 050亿欧元,用于环保项目和相关就业,支持欧盟区的绿色产业,保持其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呼声日盛。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大国责任,主要体现在减排与发展低碳产业方面。但从中国实际情况看,向低碳经济转型将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内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消费所占比重过高。我国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部分地区仍存在突出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问题。虽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但必须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逐步促进经济发展向低碳方式转变。

第8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能源发展;应对策略

能源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一国经济独立自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能源的金融化使得能源价格的波动更加激烈,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能源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理性分析金融危机对全球能源行业的影响,准确判断能源发展的新趋势,如何通过改革创新,趋利避害,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危机对能源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还在不断地加剧,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能源形势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石油的价格,从2008年最高时候的147美元每桶,下跌到35美元,虽然2011年10月有止跌回升趋势,但是受供需影响,石油价格短期内不可能再恢复到高位。石油需求与工业生产关联度高,工业部门对原油的消费需求占原油消费需求总量的65%以上,在当前制造业不景气的背景下,能源价格受到很大的影响,石油价格的暴涨暴跌虽然与金融资本炒作有关系,而更为根本的是受供需的影响。同时,由于需求不足,全球能源行业将出现新的一轮整合浪潮,一些重大项目因为资金问题而推迟,而且那些债务比较重、油品品质较差的公司以及一些独立的小型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遇到资金问题,上市公司的市值大幅缩水,有些企业面临部分资产剥离或者整体出售的风险,这将引发世界能源行业的剧烈整合。肯尼亚能源部长基拉伊图・穆伦吉在2011年3月17日的一次记者采访中就表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东非地区的石油开采活动正受到资金短缺制约。同时,全球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开发遭遇空前打击。过去,新能源一直是风险投资的“宠儿”,相关企业也时常受到巨额资金的眷顾。但2008年下半年国际油价的快速下跌、金融危机肆意侵袭后,信贷紧缩令新能源企业的融资瓶颈尽显无遗,新能源一瞬间又成为受创最重的行业,因此,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可能延缓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

二、金融危机下全球能源发展呈现的新特征

受金融危机影响,能源行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趋势。一是能源安全受到各大国前所未有的重视。欧盟提出能源安全外交,解决能源危机的出路在于从伊朗进口天然气,以减轻对俄罗斯的依赖。同时,各国将启动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战略。奥巴马认为美国过分依赖进口石油,无论是对经济还是国家安全都构成威胁,基于这种考虑,奥巴马提出了“新能源计划”,其核心是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二是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交易体系受到冲击,石油交易货币或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当前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化整合的进程中,一些产油国政府已要求买家用美元以外的货币与其结算,国际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多元化趋势开始形成,尤其是受经济危机影响,美国经济作为始发甬者,代价惨重,奥巴马上台后出台的一系列“救市”政策,尤其是开动“印钞机”,加速了美元的贬值,为了避免油价波动中的美元现象,势必要求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三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对中东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同时,奥巴马政府将更加重视多边合作,倚重外交谈判以及同大国之间的关系建设,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参与中东石油开发加剧了中东石油的竞争程度,中东地区在整体上将呈现美国控制下的多方制衡格局,我国在中东地区也将能发挥更大作用,影响力将会上升。四是科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已经形成这样一个基本共识:以化石燃料利用为基础的全球生产和消费模式的不可持续,必然带来石油危机;以美元-石油计价机制为基础的美元体系不可持续,必然带来金融危机。因此,发展使用清洁煤、新一代核能利用包括可控核聚变等技术、各类可再生能源,都要依靠高科技的支持。可以说,新能源科技将是未来能源的源泉。五是追求核能的国家将增多。虽然核能发电将大幅度增加,能源危机有所缓解,但是也将带来负面影响,即全球核扩散危机加剧,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将会增多,将对大国关系造成强烈冲击。同时,建设核电站还面临着核废料处理不完善而导致的环境问题,消耗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将进一步激化。六是石油峰值推动各国加快囤油备荒。虽然目前国际油价还处于较低价位,但美国能源部预测,随着全球经济见底与复苏,国际原油价格2030年将重回130美元。因此,从长远来讲,经济实力雄厚的能源消费大国将进一步扩大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石油的争夺仍将异常剧烈。

三、金融危机下我国能源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以节能减排为中心,推动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

严峻的形势将推动世界经济逐步转向低碳经济直到氢经济。环境成本成为任何一种新能源研发、定价时不得不考虑的一环,也是推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力量。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公开宣布,美国将积极参与气候谈判,并提出了具体的节能减排计划。我国应吸取以往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能源政策,大力促进节能、降耗和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从片面追求生产总量的增长、突出产值增长速度,转变到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主要目的上来。在要从“要素驱动型”和“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以自主创新能力来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进而提高对经济的贡献度,保障能源安全。

(二)重视新能源开发,增加投资,并给予政策支持

发展新能源需要依靠新能源领域技术的突破,而目前的新能源技术在效率、容量、价格、可靠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奥巴马在其新能源计划中提出,未来10年将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包括乙醇燃料、混合燃料动力汽车研发等。欧盟国家也提出扶持新能源发展的相应政策。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和盲目性,这次经济危机有利于我国新能源产业冷静思考、客观评价和合理定位。我国政府应当抓住当前扩大内需的机遇,通过加大新能源技术开发,增加投资,建立国家级新能源基地,确实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近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意见,加快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城乡建筑领域的应用,应严格执行,并不断扩大政策扶持的覆盖面和灵活性,使政策对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制度保障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和战略性。我国目前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可再生能源法》等纲领性法律文件。但要使这些战略和法规得以有效实施,必须进一步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和节能产业管理体系的建立。

(三)完善能源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引导金融资本广泛参与

如何完善能源产业的投融资体系,探索创新有利于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型融资方式,促进能源投资的多元化,是利用能源金融保障我国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的资本市场规模还不大,产品和结构单一,特别是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从而制约了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扩大国内风险投资的规模,加速风险资本市场的建设,为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中国对能源产业技术的发展需求,呼吁中国金融资本全面广泛的参与,同时也为金融资本提供一个无限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当前国际金融格局动荡不定的形势下,中国的能源技术及其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国内外金融资本发挥应有使命的宝贵机遇。

(四)制定能源储备立法,建立能源储备机制

国外经验表明,战略石油储备是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不仅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还可以在油价暴涨的情况下,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目前,国家在战略能源储备上对储备规模、地域分布、资金保障收投规则、日常管理等方面都没有任何规定,建立能源储备迫在眉睫。能源储备相关法律应该着重考虑建立国家资源战略储备制度的功能定位、主体与机构、资金来源、种类与规模、储备方式等问题。国家应有计划地将某些勘探好或开发好的油田或天然气田封存或减量开采,作为战略储备资源和储备库。还要根据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抓住时机以低价购进更多的石油,充实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库。同时,应鼓励企业实行能源商业储备,采取多元化的进口政策,降低对中东地区石油进口的过度依赖。

(五)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世界新能源体系的重建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公平、合理、妥善地解决能源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能源供需和能源安全相互依存。为保障全球能源和金融安全,国际社会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的能源和金融安全观。当前背景下,我国政府除了做好自身工作外,还应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能源新秩序和金融新秩序。由于美元结算的天然缺陷,结算货币多元化具有优越性,因此我国政府要与相关国家共同呼吁改善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呼吁美国政府发行美元要有货币纪律的约束;要寻求石油交易中的货币多元化,与交易国开展货币的双边互换合作,并抓紧研究对象国对中国的进口贸易如何进行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境外的储备、人民币境外的增值如何保证等问题进行研究与协商。针对当前讨论的“建立全球性能源组织”,由于它会带着重要的政府间观点来解决依靠市场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作用以及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创新解决方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应给予支持,并争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国际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协调,加强能源勘探和使用、能源技术研发和转让,提升能源科技创新水平,共同探讨能源领域里的重大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维护国际能源安全与稳定。

除了以上策略,应对金融危机后能源发展的新变化,我国还应当改革现有的能源定价制度,由国家定价逐步转变为市场定价,要逐步培养中国企业运用石油期货交易保值和投机的能力,还应逐渐建立起一套能源相互转换的机制,以适应动荡变化的能源价格。总之,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应深化改革,扩大国际合作,推动能源金融的改革创新,为我国能源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增添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王书平,欧阳智华.高油价时代下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分析[J].特区经济,2008(11).

2.管清友,刘德伟.金融危机与全球能源新秩序[J].国际石油经济,2008(12).

第9篇

全球经济发展带来能源消耗迅速增长,传统化石能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使用化石能源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也日渐沉重。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大量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新能源的消费比重,对于促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产业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业。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的开发与生产前期投入比较大,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性的经济个体而言,主动选择新能源产业则意味着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投入与经济效益预期不一致(朱晓波,2010)[1]。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这种“市场失灵”现象,必须通过政府的政策干预来解决,而税收政策就是一种有效的调控手段。政府可以通过削减税率、投资抵免、加速折旧、亏损弥补等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新能源开发成本,鼓励对新能源的投资,促进新能源产品的生产与供给。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尚属于幼稚产业,大多数新能源技术还处在研究开发阶段,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都比较小,因此更需要国家通过有效的税收政策加以支持。

二、当前我国新能源税收政策的基本现状和不足

(一)我国新能源税收政策概况(1)增值税方面:①对属于生物质能的城市生活垃圾发电实行增值税即征即返政策,对风力发电实行增值税减半征收①;②对县以下小型水力发电单位生产的电力,按6%的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对部分大型水电企业实行增值税退税政策;③对国家批准的定点企业生产销售的变性燃料乙醇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2)消费税方面:对国家批准的定点企业生产销售的变性燃料乙醇实行免征消费税政策②。(3)企业所得税方面:①对综合利用废弃资源如地热、农林废弃物生产电力、热力的内资企业,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②对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新能源利用的内资企业实行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方面的税收优惠;③对设在国务院规定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属于可再生能源电力利用项目的,可以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4)进口环节税收方面:对国内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进口部分的新能源设备,如风力发电机与光伏电池,在规定范围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5)地方性税收方面:一些地区以加快新能源设备折旧的方式来提供税收优惠,还有一些地区对风电机占地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我国新能源税收政策的缺陷首先,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在促进新能源发展方面缺少系统性。相关的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关税和消费税的免征方面。优惠对象也仅限于少数新能源、少数项目。其次,现行新能源税收政策体系的权威性、稳定性弱。主要是现行的有关税收政策大多体现为部门的临时性文件、法律层级太低、税务部门执行强制力不够、纳税人的预期也不够(肖江平,2006)[2]。再次,当前税收手段的运用过于简单化,对促进新能源发展的调控功能较弱。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优惠政策集中于生产环节,而相对忽略了对消费环节的激励;二是政策侧重鼓励新能源发展,而对抑制传统能源消费的调控力度欠缺。最后,有些新能源税收政策在设计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导致政策针对性不强。例如,根据目前企业所得税法,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的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但是从新能源企业自身的营利发展特点看,最初几年难有盈利,因此企业实际上享受不到3年免税期的优惠待遇。

三、新能源税收政策的相关国际经验介绍

近年来,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新能源对未来能源供给的作用,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支持新能源的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和推广应用,而税收政策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政策支持工具。这些国家的新能源税收政策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的新能源税收政策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新能源税收政策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各种税收政策的涉及面广,体系较完整。具体来看,其主要内容包括:

1.直接减税美国联邦政府规定,对太阳能和地热项目永久性减税10%(电力公司除外),对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实行为期10年的产品减税,对于符合条件的新能源发电系统并属于州政府和市政府所有的电力公司和其它非盈利的电力公司给予为期10年的减税,等等。

2.加速折旧《1978年能源税收法》规定新能源企业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政策和五年的加速折旧方案。

3.企业所得税抵免(1)技术开发抵税。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和潮汐的发电技术,投资总额的25%可以从当年的联邦所得税中抵扣,同时其形成的固定资产免交财产税。(2)生产抵税。风能和闭合回路生物质能发电企业自投产之日起10年内,每生产1千瓦时的电能可享受从当年的个人或企业所得税中免交1.5美分的待遇。2003年,美国将抵税优惠额度提高到每千瓦时1.8美分,享受税收优惠的新能源范围也从原来的两种扩大到风能、生物能、地热、太阳能、小型水利灌溉发电工程等(张正敏,1999)[3]。

4.个人所得税抵免家庭住宅所有者可享受太阳能热水器、暖气和空调系统及风能系统的税收优惠。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家庭安装专用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可获得相当于成本的最初的2,000美元中的30%及2,000美元以上不超过8,000美元部分的20%的个人所得税抵免。

(二)英国的新能源税收政策

英国政府将新能源看成是替代化石能源的主要途径,是解决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为此通过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各种手段促进新能源发展。

1.气候变化税英国新能源税收政策中最主要也是最富特色之处在于气候变化税。为了鼓励开发新能源,英国政府开征了以工业、商业和公共等耗能部门为对象的气候变化税以替代化石能源税。气候变化税实行从量计征,其中:电力每千瓦0.43便士;天然气每千瓦0.15便士;液化气每公斤0.96便士;其它燃料每公斤1.17便士。英国政府同时规定,小型水电站和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力以及热电联供(CHP)系统生产的热、电资源用户可申请免税。气候变化税收入主要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热电联供项目。气候变化税的优点是政府不再扮演交易员的角色,使新能源市场更加符合市场理念。新能源由供方机制向买方机制转变,更有利于新能源的市场化导向发展。

2.发电税作为非矿物燃料义务条例的一部分,英国政府政府还向供电公司征收矿物燃料(包括核电在内)发电税,用于补贴新能源的发电。税率高低则因不同地区和时期而异,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税率原先为1%,目前已经提高到了2.2%。苏格兰的税率也由原来的0.7%提高到了0.8%③。

3.其它税收优惠除了气候变化税和发电税外,英国还通过对企业新能源技术研发支出给予税收抵免等税收政策手段来鼓励和支持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丹麦的新能源税收政策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丹麦在秸秆发电、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这与政府的税收扶持政策关系密切。

1.能源税和碳税丹麦率先征收了能源税和碳税,鼓励发展低碳的可再生能源,鼓励企业和个人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到2005年,丹麦的石油消费减少了近1,000万吨,占能源消费的比例不到42%,相对应的天然气、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则从不到1%,分别上升到22.76%、19.53%和15.35%④。丹麦政府在其制定的2008年~2011年能源计划中,提出进一步对能源税进行改革,主要措施是从2008年开始提高二氧化碳税和从2010年开始实施新的氮氧化物税标准。丹麦所征收的能源税和碳税大量用于补贴新能源的技术研究和开发。

2.对新能源的减免税丹麦政府自1976年开始启动新能源的研发工程。对于秸秆发电、风电等新能源,丹麦政府免征能源税、碳税等环境税。同时,丹麦政府还通过对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能源生产和对环保高效的热电项目实行免税等一系列措施,以激励新能源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四)印度的新能源税收政策

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也纷纷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支持本国新能源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是印度,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新能源利用较快的国家,其风力发电发展最为迅速。印度政府支持风力发电的具体税收政策包括:

1.免缴增值税印度为促进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全部免除风电设备制造业和风电业增值税。

2.关税优惠印度为降低可再生能源企业的投资成本,对风电整机设备进口提供25%的优惠关税税率,散件进口不征任何关税。

3.加速折旧印度政府规定,安装风力发电的基本设备可在第一年享受100%的加速折旧政策。

4.所得税抵免印度规定风力发电企业在最初5年内享受免缴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除上述的加速折旧和5年优惠政策之外,工业企业利润用于投资风电的部分还可免交36%的所得税。

(五)韩国的新能源税收政策

韩国税法确立了以下新能源税收优惠政策并无歧视地给予所有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2000)[4]。

1.为提高生产能力的新能源设备投资的税收抵免居民或本国企业投资以下设备的,其投资额的5%可以从所得税和公司税中扣除:用于改进工业和自动化的设备;采用先进技术工艺的设备;用于更新过时设备的设备。

2.对用于特殊目的的设备投资的税收抵免居民和企业投资以下设备,投资额的5%可以从所得税和公司税中扣除:节能设备;防污染设备;环保设备;矿山安全设备;燃气安全设备。

3.节能设备投资的准备金韩国允许购买节能设备的公司预留准备金,并且可以将最多相当于相关税务年度投资总额15%的金额从投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随后两年也可以同样处理。

(六)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新能源税收政策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支持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主要体现在消费环节方面,既有对新能源消费的鼓励政策,也有对传统能源消费的限制政策。

1.新能源的增值税优惠政策立陶宛对生物燃料免征增值税,这项措施对促进交通领域使用生物燃料和其它可再生能源、推行欧盟2003年第30号指令的实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Klevas,Dalia&Ramute,2007)[5]。

2.增加传统能源的增值税税负由于家庭直接用热一般来自富热燃料,而它对环境是有害的,因此拉脱维亚共和国从2005年7月1日起对家庭直接用热开征税率为18%的增值税,而在这之前对家庭直接用热是不征收任何增值税的。

四、国外新能源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一)新能源税收政策的国际经验启示

1.税收政策贯穿新能源产业发展全阶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经历“前生产—生产—市场化—消费”四大阶段(赵媛、郝丽莎,2005)[6],从国际实践看,税收政策既要大力支持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又要积极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商业化运用,既要重视为新能源产品的生产提供优惠的政策环境,也要注重鼓励对新能源产品的消费和使用。我国今后也有必要从“前生产—生产—市场化—消费”四个环节入手,构建全面覆盖新能源产业发展全阶段的税收政策体系。

2.对新能源的激励政策和对传统能源的约束机制相结合西方国家在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新能源研究、开发、生产、消费的同时,还注重抑制传统能源消费需求。如英国征收气候变化税和发电税,丹麦征收能源税和碳税等。通过降低新能源税负,同时增加传统能源税负,可以起到调整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相对价格的作用,从而推动能源利用结构的转变。

3.直接激励与间接引导相结合税收支持新能源发展的重心由直接减免税等直接型优惠向加速折旧、税收抵免等间接型优惠转变,是当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我国在完善新能源税收政策过程中也应当坚持这一发展方向,除了必要的直接优惠政策外,还要更充分、更灵活地运用好各种间接优惠政策,改变目前税收手段运用过于单一化的现状,进一步增强税收政策的调控效力。

4.新能源税收政策的法制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通过法律手段将新能源税收政策予以规范化、制度化,在法律条文中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作出详细的规定,从而使新能源税收激励措施具有确定性和可行性,防止新能源税收政策效力层次低、政出多门等现象。我国现行新能源税收政策的法律层级偏低,有必要加强立法。

(二)对完善我国新能源税收政策的一些具体建议

1.调整和完善新能源增值税政策对新能源企业实行更为优惠的增值税税率;对新能源产品实行与小水电相同的6%的增值税税率。

2.调整和完善新能源企业所得税政策对所有的新能源产品一律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购置新能源产品的设备,在一定额度内实行投资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在以后年度内逐年延续抵免;加大对新能源设备和产品研发费用的税前抵扣比例,并设置免税期间和低税率。

3.调整和完善个人所得税中涉及新能源产业的优惠政策对个人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新能源产业获取的个人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从而鼓励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对新能源企业的技术人员、工作人员的实行适当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以鼓励新能源产业的人才投入。

第10篇

一、低碳经济概述

1、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之上,通过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而得出的,不但可满足建设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要求,同样也为子孙后代考虑,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现的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控制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

2、低碳经济对能源问题的挑战

低碳经济对传统能源提出了挑战,以高能耗和高污染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途径已经不能再走下去,这不但是为了我们当前的居住环境,同样是为了子孙后代去着想,同时,随着能源危机的频频发生,我们可以利用的生物能源已经越来越少,在今天这个高度发达的时代,离开了能源,就好像离开了血液,所以,对于能源的开发是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应用低碳技术转变能源利用方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护地球是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体的,这就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但是建筑冬季取暖的能耗量就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能源消耗占到世界的13%以上,同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还存在明显的缺口,所以,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解决当前对能源造成的挑战问题。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为了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中国正在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排放”肯定会有所增加,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目前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一旦因为低碳经济发展不当造成影响,那么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一定合理的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同时引进和推广低碳技术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1、低碳经济对房地产行业的不利影响

(1)低碳经济会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成本。由于我国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低碳技术还不够发达,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的技术转让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所以,发展绿色建筑无疑会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成本,建筑行业目前的成本已经收到广泛的质疑,如果在当前的形势下在房地产行业发展低碳经济那么势必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开发新技术,同时要利用更昂贵的能源来代替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物能源,而当前,类似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我国的开发还非常不完善,利用替代能源实际上是一种成本更高的行为,所以目前低碳经济一定会提高建筑行业的投入成本。许多开发商不能肯定目前的市场行情能否接受这样的产品,大部分开发商还是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产品的开发类型和形式;而小型开发商的优势在于单个项目的开发,因此也没有资金实力和开发水平去研发低碳产品,同时由于小型开发商没有大企业那样的平台和战略合作者,他们也很难承受低碳建筑可能带来的成本提升。

(2)低碳经济会推高房价。上面已经说过低碳经济需要投入的新材料和新技术都是高投入的成本,会提高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成本,同时,由于发展低碳经济会影响到土地利用,一些开发商就会打着土地利用低碳化和绿色建筑的旗号进一步推高房价,同时,由于绿色建筑往往是面向高端消费者的,在行业中还没有得到普及和认同,所以这样他们售出的房子往往是高品质的房子,但是这又会被认为是绿色建筑和高房价是等同的,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和开发商的推波助澜都是导致房价在短期内的上升。

(3)低碳经济在短期内会抑制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我国房地产业碳排放量占到全社会的30%以上,大量的木材和煤炭使用在房地产相关行业,为了实现地产业的繁荣发展,全行业的能耗都在增加,建筑单位面积内能熬已经是欧洲的三倍,这说明了当前房地产业的发展一定是离不开能源的支持的,因为能源的价格的低廉和方便使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成为了可能。但是同样要看到,如果在低碳经济的形势下,失去了能源的支持,房地产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处于亏损的状态,这样就会在全面范围内引发连锁效应,对整体经济造成很大的不利的影响。

2、低碳经济对房地产行业的有利影响

(1)调整房地产行业内部的结构。当前的形势下,房价居高不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发展商在炒房,这些不懂得建筑的发展商只知道把房价一味炒高,他们并不懂得好房子的品质是如何做出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的门槛过低,行业内部的结构不合理,市场热炒的性质让消费者只怕买不到合适位置、合适价钱的房子而对房子的舒适性和内在品质并不看好,所以发展绿色建筑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中间局面,而且随着政策的调节和技术的成熟,这类房子的成本就回到正常的水平,从长期来看,这是一定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内部调整的。

(2)能够促进房地产行业长期的健康发展。房地产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类似股票市场,繁荣的背后是泡沫的危机,一旦房价不断被推高,市场失去了承接力,那么类似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就会发生。低碳经济的地产行业老实说,是一个投资周期长,未来收益不确定的投资方向,所以,这一投资方向,就避免了炒房等行为的发生,而使开发商更加全心投入到对于建筑品质的提升之中,长期看来,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3)有利于于实现房地产行业的节能减排和建筑的智能化。建筑智能化和节能减排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被资本所左右,所以,开发商都在追求短期内收益最大的投资方式,忽视了建筑智能化和节能减排,在低碳经济的情况,有利于加快将市场的庞大资本和先进的低碳技术相结合,实现未来建筑的智能化和低能耗。

三、低碳经济形势下,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方向

1、依靠新能源和新技术

低碳经济的发展关键就在于新能源和新技术,在低碳经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依靠新能源、新技术和新材料代替以煤炭能源为主的传统能源不可以避免,这一过程中需要我国大力研发、引进和推广低碳技术,政府通过遵循法治原则,出台一系列强制性法律、法规和政策陆续,为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支撑。运用强制性与激励性互为补充的政策手段,力争从各个方面推进并不断完善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建立低碳创新战略,制定出一系列详细的细则,以及鼓励措施,在节约能源、清洁能源供应、和“碳排放信托基金”等方面狠下功夫。最终实现建筑能源的转变。调整能源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效率,积极开发和大力推广新能源,扩大再生燃料的使用和提高燃油效率,根据实际条件采用不同的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等等)。

2、低碳建筑会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

未来,在国家政策,资本结构,和能源技术的不断改善中,低碳建筑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而且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房地产开发商和企业一定会认清形势,并且联合上下游的企业共同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的观念至关重要,所以,要加大对低碳建筑的宣传,让消费者认识到低碳建筑的重要意义。

3、低碳建筑发展的关键在于资本的推动和技术的研发

当今世界,资本是推动进步的做关键因素,正如爱迪生的电灯同样是依靠资本得到普及的,所以,要发展低碳建筑,不单单要在政策和文化层面,最关键的还要寻找良好的资本投放模式,使开发商能够投资进来,并且重视技术研发,使资本和技术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第11篇

一、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六合区农村沼气经过了“两落三起”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出现了发展沼气的热潮,建设了4400多处,但很短时间后多数沼气池就报废了。70年代末期,又掀起了发展沼气热潮,但多数未能持久运行。“两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至2005年底沼气保有量仅为7000处。“两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民欠缺建池施工和日常管理技术,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大量病池报废,综合效益难以发挥,资金浪费严重。2006年至今,各级政府把农村新能源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范畴,加大了财政投入,农村新能源建设的领域也得到了扩展,不仅加快了户用沼气池建设步伐,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也迅速发展。2006—2011年我区共兴建户用沼气池8000多处,沼气工程42处(其中500m3 3处,300m3 2处),秸秆气化工程2处,总投入3439.48万元,其中省级以上投入1578万元,市级配套503.3万元,区级配套174.5万元,农户和企业自筹资金1183.68万元。目前户用沼气池推广的池型是大出料口水压式和强回流沼气池,强调“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该池型密闭性能好,产气量高,出料方便。截止目前,户用沼气池累计推广18000处,已报废3000处,可用15000处,占总农户的10%左右,主要分布在金牛湖、马集、冶山等北部街镇;各类大中小型沼气工程近42处;秸秆气化工程2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池近20处;太阳能热水器80000多台,已在城乡全面普及。

我区严格按照《南京市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要求,严格建设规范,按照统一标准、专业施工、统一操作规程组织建设。在质量管理上,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建设标准,坚持技术标准,坚持职业准入制度,坚持招投标制度。在项目程序上,实行做到“三公开一公布”,“三公开”即要公开省市有关扶持政策、建设计划任务、资金补助标准和建设条件,公开项目自愿建设单位或农户名单,公开物资采购价格及分配办法;“一公布”就是网上公布用户档案、项目村电话、各级管理部门电话。同时,严格项目验收,确保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建立健全农村清洁能源工程管理制度,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建设与管理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保证金制度,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培训工作。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按照《江苏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设立专帐规范核算,专款专用,并实行项目资金财政报账制。农村清洁能源工程竣工后,及时组织开展项目工程决算审计和财务审计,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同时,会同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进行项目的初步验收,出具由区县农村清洁能源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和工程施工企业四方共同签字的工程竣工现场验收报告。区内现有农村能源施工企业1个,资质为三级,持证技工近50人,承担户用沼气池、沼气工程(300m3以下)等建设任务。300m3以上的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工程按照省市要求严格实行招投标制,今年共招投标沼气工程3个。我区多次被省农委评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先进集体。

二、存在问题

我区在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建设速度上还显得不够快。纵向上看有进步,横向上看和江宁、浦口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户用沼气池、沼气工程建设数量显得不足,秸秆气化工程数量也仅有一处。二是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农村沼气服务方面,故障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跟不上,脱硫装置较少进行再生和更换,进出料装备缺乏,大多数沼气农户不掌握综合利用技术,有的沼气池运行了多年,竟没有进行过一次大换料,影响了正常产气,有的农户不按规程操作,换料时不关闭阀门,导致净化器被烧坏,有的农户缺乏安全知识,擅自开盖维修,个别地区导致了事故,沼渣、沼液等优质肥料得不到合理利用,效益打了折扣。三是近两年生猪价格波动较大,发病率高,部分农户和养殖场饲养量下降,造成发酵源不足,产气量下降,甚至不能正常使用。

三、具体对策

1.提高认识

发展农村新能源有利于促进农村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提高生活质量,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有利于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经济繁荣的新农村。如近年来推广的“猪—沼—果(粮、菜)”能源生态经济模式,就是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把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转换成可再生能源沼气和有机肥,既解决了农村燃料问题,又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改善了农产品品质,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加强宣传

一要向领导宣传,发展农村能源,对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农村沼气、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可以把农村的“三废”(秸秆、粪便、垃圾)变成“三料”(燃料、饲料、肥料),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二要向广大农民宣传,一户农民建一只8m3的沼气池,年产沼气350m3左右,一般可解决10个月的做饭、烧水、照明的用能需求。还可提供有机肥料约20t,节柴2000kg以上,户均节支增收1000元左右。三要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宣传,发展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农村新能源建设的良好氛围。

3.加大投入

发展农村新能源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要积极争取利用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的支持,区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配套资金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足额配套,同时拓宽投资渠道,引进民营资本投资该领域,同时收取项目保证金后作为工程款,保证自筹资金全部到位。这样才能加快户用沼气池、沼气工程、秸秆气化工程的建设步伐。此外,要安排好工作经费,保障全区清洁能源建设正常有序开展。

4.强化服务

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方便农民群众为出发点,将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发展协调推进。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逐步建立以省级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区服务站为支撑、镇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巩固沼气建设成果。同时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除采用协会领办、个人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外,鼓励发展股份制沼气服务公司和民营沼气服务队伍,形成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的沼气服务体系。对各类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站内部要确定专人负责,通过参加省市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5.加强管理

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要先进行环境评价,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作为前置条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准备好必备的资金,积极申报国家及省市项目,通过沼气工程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沼气作能源或发电,沼渣沼液作优质的有机肥料。项目实施行过程中,在规划、用地等方面要给予扶持。对现有的规模化养殖场,各级政府要责令限期完成污染治理工作,奶牛养殖必须规划好区域,全部进养殖小区,以便集中处理粪便。

第12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节能理念;节能设计技术

引言:

我国在电气自动化研究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希望通过实现电气自动化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投资量,优化生产环境。而近些年,随着我国能源资源不断匮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使得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越来越难。对此,相关人士认为应当将节能与自动化结合在一起,促使电气自动化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这一思想得到了业界人士的一致认同,加强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研究。本文笔者将基于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资料之上,探究如何在节能理念下进行电气自动技术设计。

一、电气工程设计注意事项

1、提升配电设计水平,使电能充分利用

起重机制造业内部需要充分的电气资源来带动各种设备运行,因此在建设其工程电气设施时要注重实用。除了满足设备用电外也要满足为起重机制造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生活用电。在选用电气设施时要注意该设施是否有能负荷起重机制造业全体设施的用电,更要保证电气设备输电安全、高质;电气设备必须要符合起重机制造业内部的管理需求,以便在严格的控制下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供电系统务必稳定、快速、灵动、多样化、便于控制、易控、多样、便捷、畅通;电气系统应具有安全性,线路的绝缘距离以及强度必须合格,线路的负荷量以及热、动稳定的裕度一定要符合标准;供、配电技术符合安全标准;安装防雷设施;起重机制造业防雷方法;起重机制造业内具有特别功能的地方要注意对静电以及浪潮的危害防治;按照各建筑的火灾危害大小,使用不同的防火技术。

2、提升电力设施的运行能力,降低各种损耗

起重机制造业电力设施的设计原则是在最低的成本投入条件下满足起重机制造业内部所有的用电,因此需尽可能减少能耗,以及资源浪费。为了减少能源浪费,需提升设施的运行功效。

3、选用合适的负荷量以便设计系数合理,提升电气设施负荷以及利用效率。

起重机制造业的电力设施需在安全的条件下满足内部设备用电需求,设计系数的选定需做到负荷合适,电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将节能措施切实应用在有独特用电的地方,合理选择负荷率在节约能源的条件下让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4、使用高新科技发掘新能源

电气工程设计中注意使用高新科技来发掘新能源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对于提高电气工程使用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目前利用高新技术来挖掘新能源存在诸多缺陷,促使新能源开发难度较大,并且容易造成大量资金损失。所以,为了避免新能源发掘和使用效果不佳,在电气工程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加强高新科技和新能源开发可靠性的分析,尽量保证高新科技可以有效应用,实现新能源有效开发,以便合理利用新能源。

二、节能理念下的电气自动技术设计

1、降低电力资源损耗

电力设施降低资源浪费最直接的节能方式设计便是减少运输线路的电阻,这样也能提高电网是使用时间,电阻越小其运输过程中的功率损耗就越小。减少电阻的方式一般是将电阻率较大的线路材料换为较小的;布置线路时要尽量走直线,避免导线盘旋情况出现,因为越短的导线在运输时损耗的电能就越小,因为电流的量是一定的;减少电阻的方式还有增大导线直径,从而达到节约电力资源的目的。节省电能的方式除了改变导线以外还可以在了解供电原理的情况下,尽量的缩短供电距离。

2.选择合适的无功补偿设施

无功功率补偿是整个电力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构件,也称为无功补偿。其作为减少变压器能耗的主力军,对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效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节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谨慎的选择无功补偿设备,防止供电系统因此出现浪费电力资源的情况。

选用无功补偿设备的标准:

(1)参考设备参数。无功补偿设备要依据自己的需求详细对比设备参数,选用最合适的,具体的参数有电力负荷以及容量等;

(2)参照电网运行数据。选用无功补偿设备的主要目的是在线路负荷不足时进行补偿,因此必须将电网的具体负荷搞清楚,将各个线路的负荷量了解透彻。在负荷大的线路处使用动态补偿方法,反之安装静态补偿设施。如电动机所在线路安装动态补偿设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能源损耗;

(3)投切方法符合实际。为了取得更好的补偿效果,选用投切方法时不能仅依据老模板,要选用目前适用面最广的方式进行投切,而且该方式的准确率必须要保持在较高水平;

(4)在施工现场安装设施。无功补偿设施最好在施工现场就进行安装,这样可以更好的节约电能。

3、使用高效率的照明设施

其实,照明设备也会消耗一定能源。所以,在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中需要对照明设施予以合理设计,尽量提高照明设施的节能效果。基于节能理念来进行照明设施节能设计,应秉承着节能和经济及使用等原则,选择节能效果好、应用性强、实用性高的节能照明设施,保证其比一般照明光源更加节能、经济、高效。

4、光伏设备发展带动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发展

光伏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长久的发展,甚至已迈入世界前列位置,由于我国的光伏制造业秉承创新的原则,所以发展的前景非常美好,在无数次的制造与设计中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自我飞跃。节能环保是当前光伏技术的热点话题,我国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将光伏制造的自动化技术与节能理念结合在一起更是取得了重大的的进步。目前,我国制造的光伏已经在品牌效应和技术研发以及生产规模上有了大的突破,国内生产设施在性能上也能比肩国际水平。

结束语:

在我国能源日益匮乏、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从节能理念出发来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可以使电气自动化具有节能、环保的性能,为促进我国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综合本文的分析,笔者认为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就是注意降低电力资源损耗、选用合适的变压器、使用高效率的照明设施、光伏设备合理运用等,希望对于电力自动化节能运行有所作用。总之,加强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董娜,李函霖.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探索[J].科技与企业,2011(07).

[2]张兰兰.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29).

[3]孙有春,陈建昌.国产中压大功率变频调速技术应用初探[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水工业电工专委会第一届第二次年会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

[4]张宏,邹凤华.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