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0 10:31: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和学习生物课程,这是为以后学习更多的生物知识奠定基础的阶段。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单一,以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靠死记硬背学习生物知识,然后通过习题和试题加以巩固。这种被动单向的教学方式或许可以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却无法激起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好学、善学、乐学,这样才能为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1.学生对生物实验缺乏本质的认识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生物课,出于好奇心,学生对生物学习有着很强烈的兴趣,尤其是对生物实验很感兴趣。虽然学生对生物实验比较感兴趣,但是这也是出于好奇,对于没有明显变化的实验则兴趣不大,甚至不想动手操作。而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F象,忽视了实验所包含的生物学基本原理,对实验缺乏本质的认识,因此达不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2.对生物抽象理论的学习缺乏积极性
初中学生是初次学习生物知识,对于一些熟悉的生物现象会有比较大的学习兴趣,但是学到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直接认知的概念时,有的学生会缺乏学习积极性。例如,学习DNA结构这一章节时,学生根本不能直接观察到DNA结构,也不能像观察细胞那样用实验感知,这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熟悉感,同时这一章节的知识本身就比较有难度,更会严重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生物教学中还涉及不少抽象理论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往往会觉得困难,甚至厌恶,影响学习效果。
3.初中生物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注重找寻合理的生物教学目标,进而有效地为后续的生物学习过程提供参考指标。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在进行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目标制定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对于生物教学的明确目的,对于目标的制定的参考原则也相对比较单一,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与此同时,进行对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将先进教学理念和生物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出,目前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在目标制定和策略制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4.教学观念过于传统,没能与时俱进
造成我国初中生物教学观念古板的原因是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观念没能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素质教学的要求,始终还停留在以前的思维模式中,只是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的最优化,追求升学率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改进初中生物教学的措施
1.加强对生物实验的重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实验的本质
学生之所以对生物实验课感兴趣,是因为学生有好奇心理,出于好玩才热衷于生物实验课。在实践中,学生关心的只是实验中看到的实验表象,却不注重探究实验中所包含的本质原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在实验课上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实验的本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而不仅仅只是看到实验的表面现象。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
2.用直观的情境、模型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涉及一些抽象概念、理论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应该将其与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或者通过建立一些有趣的模型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学习DNA结构知识时,可以将DNA、RNA等物质制作成一些可爱的人物形象,然后将其进行的生物活动用直观的影像表现出来,赋予其一些人的活动和思维,然后用视频、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既能够对这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生物活动有直观的认知,又能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生物知识的趣味性,帮助学生记忆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明确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目标
为了有效地发挥出生物课程教学策略的长处,就需要在进行教学策略制定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初中生的实际特点,来制定出合适的生物课程教学策略,并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贯彻教学的创新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初中生学会生物综合素质能力为首要任务,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学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例如,可以在进行生物名词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生物基本概念的知识延伸。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偏离教学的中心目标,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生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进行对生物种类的分辨方法的猜测,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知识的基本原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生物的基本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理解程度。
4.加强对教师的培养
教学是由老师来进行组织和实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提高,才能更好地去教导学生。然而,现在的许多老师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按照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思路进行,这样的教学过程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多参加教师培训,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
我们要认清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做到对各科一视同仁,不能将生物作为不受重视的“副科”对待,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也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教学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大家积极地投入到生物的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在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能突破沿袭多年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了感染力,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然而,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多媒体综合效能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将这些问题归纳如下:
1、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使用的媒体信息越多越好。
根据教学规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所以,无论计算机的功能多么完备,它仍然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想增加信息量,拓宽知识面,整堂课大量采用多媒体课件,成了典型、的电脑“满堂灌”,教师成了机械的电脑操作者,走人了“使用的多媒体信息越多越好”的误区。如在学习“动物生理结构”时,用具体的实物及其有关模型对其内部结构逐一加以剖析,比单纯用多媒体效果要好得多。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是以科学地传递教学目标来展开的,多媒体信息要恰当地为其服务,决不能为使用而使用。
2、人为增加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容量。
多媒体课件不仅以文字、图表来传递信息,而且还大量地以图形、图像、声音来传递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形成分别以图、文、声、像或综合传递的信息量过大的事实。围绕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强化,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但问题是:教学中存在着任意合并教学单元的现象。如“有丝分裂”这部分内容,应用2课时进行学习。第一课时学习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第二课时学习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然后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点,最后总结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及意义。但有的教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一节课就把有丝分裂的问题解决了。表面上看似知识系统完整,实际上是把两节课的内容合并为一节课上,在短短3 使用伴声的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
许多教师制作的课件往往文字、图像、声音并用,使得一节课上得热闹非凡,课堂成了展览会。据专家研究,人类获取的信息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因此,视听结合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教学信息的获取和记忆。但是,动态的图像速度不易控制,画面不易重复,不易看清局部的内容。有的课件配上了解说,但解说太简单,甚至不标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理解。有的还配上音乐,音乐对思维有干扰作用,有的学生可能被音乐吸引,而不理会所学知识。因此,要表现局部与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时,尽量用静止的图片,教学课件除了必要的音响与解说外,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不能表现内容的声音,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4 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取代其他媒体。
从电教发展的历史看,20世纪初传人中国的幻灯机、投影仪等媒体并没有因录像机、计算机的出现而被淘汰,而是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也不例外,美国学校的计算机普及率几乎已达100%,但也仍在使用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等各种教学媒体。从教学需求的角度看,电教硬件的发展并不是要用一种产品去替代另一种产品。各种媒体各有所长,并非可以互相替代。正如交通运输工具一样,飞机的速度最快,但它不能替代火车、汽车、轮船,而是这几种交通工具并存,人们各取所需。电教硬件发展的道理是一样的。可以肯定,在未来的电教硬件清单中,一定包括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影碟机、照相机、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及网络等。因此,常规媒体不会过时,应提倡多种媒体并存。
5 多媒体教学替代教师教学
目前,许多多媒体课件,都有详尽的与画面相匹配的解说与分析,有的教师认为当今的教育改革就是教学工具的革命,只要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教学中的一切问题皆迎刃而解,整节课就点点鼠标,讲几句串词就算完事,学生整节课就像看电影一样,教师成了“放映员”,丢掉了“主导者”的地位,学生成了“观众”,丧失了“主体者”的地位。其实,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尽管多媒体教学能代替教师进行讲授,但这只是代替了教师的一小部分工作,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始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信息,进行学习引导和学习监督,并且要对课件进行评鉴和解释,要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作为一个为我所用的教学工具及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决不能让“电脑老师”取代自己,教师仍要做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6 多媒体辅助教学代替板书内容。
板书技能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在教学中,教师科学正确地利用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活动,使学生思维与教师传授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感知量,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相反,只是一味套用多媒体中的“板书”则显得机械、呆板,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学习积极性。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代替了板书内容,这样做虽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出现在屏幕上的内容一晃而过,没有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如果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注重重点内容的系统化、条理化,让其有序地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给学生一个整体感,也能弥补其不足。
7 多媒体模拟实验代替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
关键词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010-03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医学基础课, 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联系的纽带,是学好其它医学课程的基础。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繁杂、概念抽象、教学课时少、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符合新时期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问题
近年来中职卫生学校生源综合素质下降,基础较差,部分学生连细胞的基本结构都不知道。同时,多年来的应试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法,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注重机械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如知道细菌个体微小,肉眼无法看到,但观察菌落时提问:一个菌落有多少个细菌,仍然回答一个(应该是无数个),缺乏对知识的思考、方法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及应用。
2.教师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及“应试教育”模式,教学在传统意义上形成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教师自身素质问题也影响教学方法的采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求能把课讲下来就行,缺乏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正确使用。授课枯燥乏味,学生无兴趣,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3.教材问题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把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免疫学三方面的知识融合为一本教材,课时由76节压缩到54节,课时少,教学内容繁杂、抽象、逻辑性较差。因此,学生觉得枯燥,对所学内容难以理解,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学科成绩不理想。
4.教学方法问题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主体,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教学活动围绕“考试”进行,许多学生没有了自己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再加上课时少、课堂容量大,导致教师“满堂灌”现象严重,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及时反馈所学知识,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5.考核评价问题
对学生成绩评定方法单一,仍然采用期末理论考试模式,这种评价方法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导致许多学生平时不学,到考试时死记硬背,知识掌握不牢固,实践操作技能得不到提高。
上述因素长期困扰着学科教师,既不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教学对策
1.优化教学内容
(1)内容合理删补、讲解详略得当
在教学内容多、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把教材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并使其牢固地掌握,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大纲,钻研教材, 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 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精心组织教学,才能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内容。对于有疫苗预防的、不常发病的病原体要少讲或不讲: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白喉杆菌等内容;而对于常见病、无疫苗可预防或预防效果不好、新发病的病原体要重点讲述:如病原性球菌、肠道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内容。同时,还要注意书本内容和学科前沿的联系,与临床统一起来,删除如沉淀反应等临床早已摒弃的内容, 增加临床近年来典型的流行传染病,如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使学生课堂所学知识与当前医学临床发展相符合,开拓学生的视野,使教学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生活。
(2)归类教学、化繁为简
学生普遍反映微生物学各论内容庞杂,枯燥无味,易混淆,不易记忆和掌握。因此把生物学性状相同、致病机理相似的细菌归为一类,如革兰阳性茵、革兰阴性菌、主要产外毒素的细菌、感染途径相同的细菌、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茵、致败血症的细菌、致化脓性感染的细菌等分别归类介绍,并列表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能举一反三,便于学生抓住重点,又能简化知识,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
2.改革教学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一门与临床关系密切的学科,在学习时,联系临床实际尤为重要。比如,在讲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可以使大家联想到自己是否曾有过化脓性感染及其分泌物特点;讲到破伤风杆菌时,可以结合临床实例学习其致病条件及防治原则;讲到乙肝病毒时,可以结合临床“五项指标”的检测,分析不同的病情,使大家进一步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在免疫学的学习过程中,许多临床现象都是学生已感知到的,但并不一定清楚地理解:为什么青霉素等抗生素易发生过敏,个体间ABO血型不合引起输血反应,组织器官移植时易发生排斥反应?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预防性疫苗的注射等。总之,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感知到的临床现象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现象到本质,将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2)演示实验穿插于理论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自我获得知识的手段和源泉”。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培养基的种类及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时,把接种有不同细菌的、不同种类的培养基发给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总结出培养基的种类、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不同生长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的出现在生活、工作中的实际指导意义;把演示内容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强调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易理解、易记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树立无菌观念,为以后的临床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手段中,教师的声调言语、丰富的表情、手势和板书在教学中所达到的感染效果是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不能达到的。其次教材内容多,学时减少,不能承受每次课较大的知识容量。例如:第五章免疫应答是重点章节,其知识点的掌握对后续第六章抗感染免疫及病原生物学的学习将起重要的铺垫作用。本章中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属于微观的动态变化,内容十分抽象,且肉眼难以观察,学生难以理解,是教学难点。故在该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的图像,逼真地模拟了免疫应答的全过程,生动地展示了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该节课的难点,突出了重点,达到了加深理解、方便记忆的教学目的,减轻了学生课后学习负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1)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使教师从知识的权威传授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其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以及自我探究的内在需求,例讲授蛔虫成虫的形态时,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根据蛔虫成虫浸制标本,描述蛔虫成虫的外形、颜色、大小及雌雄成虫的区别,如回答不完整可由其他学生来补充。实践证明,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踊跃回答,遗忘率低。学生既能在“活”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观察能力,做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2)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优化知识结构
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了,课堂呈现出开放的动态型。如此一来,教师难以再靠“吃老本”来维持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力求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在吃透大纲、精研教材的前提下,要努力学习医学免疫学及病原生物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有意识地拓宽医学相关学科的知识,实现多学科的沟通与融合。此外,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的可能问题或突况有备而来,避免在教学中出现随意性、片面性和主观性。最终实现由单一生物学专业知识结构向包括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在内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转化;通过对新知识的主动选择与吸收,改造和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
4.创新考核评价模式
在过去的考试中,通过一张期末笔试试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试,淡化了对学生职业技能即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考核,脱离了中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时代要求。因此应把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质量、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等纳入考核内容,占学科成绩的30%;增加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占学科成绩的20%;期末理论成绩占学科成绩的50%。这样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客观全面的考核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几年来,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寻适应新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接明军,宫淑秋.中职卫生学校化学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 60-61.
一、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生物实验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可持续发不足。
多年前由于中考不考生物学科,高考也是分值不高。生物学科各地不被重视,生物学教师地位很低,不少初中生物科教师转教其他学科,导致生物专业教师流失。很多考生不愿报考生物学教育这一专业,造成生物学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同时大量优秀的农村生物科教师流向了城市,由此造成农村生物科师资更加缺乏。并且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更谈不上什么实验教学创新及课程改革了。农村生物实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只是少数的老师,不能解决目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方面不足的问题。面临着新教材、新学生、新的理念及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部分老师力不从心了,表现在不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和理论学习。缺乏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的能力,实验教学开展无法深入。
2.生物实验教学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相对落后,面对新课改,老师们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把实验作为一种任务,流于形式地去做一遍,至于是否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未必去多想,从而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还有许多教师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学生只要记住实验操作步骤和结论,就能顺利过关,不必知其所以然;还有一些教师将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或是自己在实验室将实验结果做好后带到课堂让学生看看了事,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许多教师也认为实验教学重要,但只认为它是理论课不可缺少的辅助,实验也是围绕知识目标而开设的,教师没有意识到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3.达标实验室数量有限,投入经费紧张,实验资源匮乏。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生物学科常被作为一门“弱小”学科看待,虽然近几年来“普九”验收政府投入,教育教学条件大为改观,但面临的新的困难也日益显著,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缺少足够数量的独立实验室和必配仪器,理化生合用仪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实验室标准化根本无从谈起,基本的实验无法开全开够,课标要求的实验资源严重匮乏。尤其目前扩招普遍,班级数及人数剧增的情况下,这些情况更是捉襟见肘,从而影响了实验的进度和质量。
二、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1.教师应加强学习,改变观念,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师要主动学习,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要被各种利于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所取代。所以提高本校教师的素质的有效办法是鼓励在职人员积极参加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要积极组织生物教师参加新课标培训,提高生物科教师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转变旧的教学观念,从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生物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上不可替代的作用,转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做法,努力创造条件,开足实验,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生物科的一种基本的教学形式。不断地通过自身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并由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积极性,这是在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也是完成生物实验教学目的的基础。主体性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选择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连串的选择活动,从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到学习手段,无一不是选择的结果;从“学什么”到“怎么学”也无一不是选择过程。
3.改善生物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本地生物实验资源。
在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实验教学投入的过程中,农村中学要发挥接近自然、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农村生物学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转变观念,大胆实践,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大力开发校本实验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在某些方面有特殊经验的学生,把农村孩子的这些宝贵的经验运用到学习上来。学生中有很多的生物实验教学材料可以利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可叫学生带各种各样的种子。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在新课标中重点指出了:“提倡探究性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带动学生亲身经历研究,进行思考,从而学会使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这种探究性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自主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主动学习知识,研究问题,同时还可以减轻传统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课业负担,更好地实现教学成果。但是,就目前的探究性教学实施过程看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探究性教学的实施形式还只停留于表面。下面就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实施期间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解决策略供参考。
一、探究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并没有改变
虽然当前教育界倡导课改活动,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授课方法还多以“满堂灌”为主,学生们被动接受课本理论知识的现象并没有多少改变。有很多教师仅在“公开课”或“学习课”上才采用探究形式的教学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上根本不用。这就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默契,在“公开课”课堂气氛活跃的背后是师生缺少情感交流与思维的沟通,这样就无法真正将探究性教学深入到课堂中。
2.探究性教学方法的时间掌握不好
在一些教师实施探究性教学方法时,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教师让学生自由讨论活动时,总会要求学生可以很快讨论出一个结果,并且如果讨论的时间过长或结果不符合正确答案,教师就会将答案告诉学生,结束讨论过程,节约教学时间。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教师忽略了探究性教学的真正意义。探究性教学应该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教师从旁辅助、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得到思维的锻炼。例如:在进行生物教学中“基因”这一课程的教学时,一些教师采用了探究性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也很积极地进行研究,但可能得到的结果不是很理想,教师怕教学时间不够,从而就将基因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讲解: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础,是将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进行排列形成的。这样,就导致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展开就被教师遏制了。
3.探究性教学方法的题目掌握不好
当教师让学生们进行探究时,通常会事先布置一些题目。这些题目的难易程度也应该值得教师进行思考。一些题目难度过大,大多数学生就不知道该从什么角度进行思考,这样会导致学生丧失对题目进行探究的兴趣;一些题目过于简单,学生就会很容易知道答案,这样就丧失了探究的意义。因此,探究题目的提出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更利于开展讨论的问题。
二、探究性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1.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师也应适时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接受新鲜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不能“重复过去的道路”。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应该只停留在学问的表面,更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让学生学会享受探究过程
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关键就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一定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知识;通过不断地探究将问题解决;通过研究的结果表述自己的观点。生物教师应该更合理地进行课程的安排,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与探索,更好地开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体会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把握好探究过程的进度,保证学生的正确思路。例如: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 “细菌筛选”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的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细菌的形态、菌落的颜色等问题的探讨,教师可以参与讨论,与学生更好地进行沟通,纠正学生的错误,填充学生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让学生获得结果。这种探究性教学方法得出的结论更利于学生掌握,并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使用疑问引领学生进行探究
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起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进行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可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让问题变成学生思维活跃的能源和自主学习的基础。对问题的设置也应该恰当、合理。比如:在进行生物变异课程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就“生物的变异一般分为哪些?”进行讨论研究。这个问题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时不会知道答案,少数几名同学进行讨论后也不会得出全部的答案。但经过一番探究后学生可以得出一些具体的答案,教师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归纳,引入教授的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满足感。
三、探究性教学应用的意义
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实施不仅可以让教师同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增加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创造力,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有研究证明,对学生进行探究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模式的教学相比,教学结果更为理想(见上图)。
总而言之,学生开展探究形式的学习过程不仅需要其自身解答学科中的问题,同时还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性教学的实施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索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条理性能力,提高自身素养。教师在探究性教学开展中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内涵,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发挥自我在探究性教学中的价值,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因此,在高中生物中实行探究性教学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推广的教学方法。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应引起更多专业人士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春雷.学无止境――高中生物中探究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9).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师生交流流于形式,缺乏思维深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可谓切中时弊。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从教学现状看,许多教师主观上希望强调与学生的交流,但由于未能对学生的基础进行准确的把握总是流于形式,在课堂上未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在课堂中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就会比较肤浅,更谈不上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把教学目标窄化为了知识的传授和巩固。
1.2探究教学过于程式化,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教师在组织探究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种误区:(1)探究点偏离;(2)探究程式化;(3)探究泛化;(3)动手实验=探究式学习。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来看,较为突出的是前二个问题,教师常会因抓不准值得探究的问题而发生探究点的偏离;而探究教学出现程式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太过于追求一节课中各个探究步骤的完整,使探究过程在课堂中往往比较匆忙,学生像游客走马观花,未能收到应有的探究教学效果。
1.3合作学习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组织,在许多生物的公开课和优质课评比中,常能看到教师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但从组织成效看,真正高效的小组合作却很少。反观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一些教师观念有误,似乎为了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而特意安排学生的合作学习。这样,由于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有效训练,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加上合作学习内容的难易度较难把握等原因,导致许多合作学习活动显得比较生硬而肤浅,成为了一种摆设,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
2、应对策略
2.1重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每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反思教学活动的全过各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强调通过丰富的生物实验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正面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生物科学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其实这也反映出生物教师的“教学境界”。在当前生物课堂里,许多教师把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当作教学的一切,这样做是很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理解生物学的学科思维的,其实若能围绕一些知识点教师常能开展一些学生参与的活动,如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科学史实和科技新闻、生物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生动手进行一些生物实验、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或者在课堂里围绕某个学生关心的生物学命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开展辩论(如到底能否支持克隆人类的研究等)等,这样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能动性,又能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多种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2.2加强学校的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开展有成效的生物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实体,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托。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是推动学校每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抓手。加于规模较大的学校来说,备课组也是开展生物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抓好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要重视研究和制定教研组的详细发展规划,根据生物的学科特点和教师实际,善加压力,为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目标和动力支持;(2)生物教研组长要重视帮助每位生物教师确立明晰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重视发挥组内名师和骨干教师等的帮教作用,发挥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校本教研工作的合力;(3)重视设计和组织好每次生物教研活动,做到有主题、有分工、有讨论、有总结,建立有良好合作氛围的生物团队;(4)应以案例研究及反思为主要的生物教研活动方式,建立规范有效的活动方式,争取使不同的教师都能从每次活动有收获、有提高,目的要将案例的研究深化,善于通过活动使教师心得从理性认识转化为教学成果,促进教学经验的理性升华,从而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3致力于提高生物探究教学的成效,避免程式化,探究学习应成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中如何才能组织好生物的探究教学?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使教师正确认识探究学习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不能仅为追求探究而进行探究教学,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探究学习是学生养成生物科学素养的必要途径。第二,因地制宜,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尽量设计一些利于学生实施的生物实验、调查、考察等探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有效防止探究活动设计的泛化和探究点的偏离;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现象和问题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科学实践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意识。
2.4强调对合作学习组织的训练,重视提高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首先,要加强学生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学生对合作学习技能的训练和合作交流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通过训练,使学生将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合作形成一种默契,训练时应坚持“由易而难,由意识到行为,循序渐进”的原则。其次,要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形式,在人数上一般以4人~6人为宜,在组员的组成基本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基础上,既要保持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同时又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变换学习小组,使学生学会与不同个性的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最后,要重视班级规模不宜过大,同时考虑合适的教室桌位摆放要适于小组内的学生交流和讨论,最好让学生面对教室的侧面相向而坐,这样便于汇报和讨论。所有这些都是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
学生的学习活动,知识的获取只是“标”,不是“本”,从根本上来讲,其最终目标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自我学习能力的形成,也就是说,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学习能力,通过“授之以渔”这种手段,让学生形成“渔”的根本能力,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取之不尽的“鱼”,这种鱼是一种可再生的能力和资源,即使获取“鱼”的环境发生变化,学生依然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获得新的学习能力,然后调整“渔”的方式方法,继续获得“鱼”资源。
当下中学生物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恰恰就是“渔”这种技能的缺失,我们只是功利地盯着“鱼”的数量多少与丰腴与否,而没有时间去考虑是否具备和如何具备“渔”的能力与条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我们不能单一地将其归到教师或学生头上,要充分认识到出现这种状况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避免这种急功近利的短见行为出现。
首先,就教育行政管理者来看,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是最根本的作祟者。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主掌一校之政的校长,都在高考升学率、本科上线率、重点上线率、单科优秀率等芜杂的评价指标的天罗地网下,无力顾及其他,唯指标、率是从,只能通过行政手段和行政命令逼迫教师、学生不择手段提高成绩,唯分数论英雄,得分数者得天下。对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极为短见和功利,只看见眼下的分数,眼下的进步,而无法顾及、也无心顾及学生的长远发展。
因此,要改变当下的这种教学现状,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单一的、片面的、狭隘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完整的、以人为本的综合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全面发展,既要看分数,更要看能力、看综合素质。当然,要达到这种理想的效果,我想,这也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时间、需要过程,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先形成共识,然后循此努力。
其次,就课堂的主导者就是来看,在前述评价体系之下,一些教师也缺乏整体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手段陈旧,应试教育倾向严重,也削尖了脑袋适应这种评价体系,没有了具有前瞻性、全面性、科学性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树立全面、整体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要站在生物教育哲学和生物教育学的高度审视和实施生物教学。要树立“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教学观。帮助学生建立网络化生物学科认知体系,保证学生“即能看到树木,又能看到森林”。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树立“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学生的“学”组织教学,成为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咨询者和服务者。教师要高度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训,摒弃“教教材”的陈腐观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学习服务。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因此,要积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在课堂教学之余,要大力开展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课程要求、学校和地方课程资源情况广泛组织学生开展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将进一步巩固、检验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例如,以“温室效应与人类生存环境”为题目的研究性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中相关章节知识的学习成果;通过探究性活动、调查研究、课外预习、课堂收集学习资料、撰写小论文和小制作等方式将生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切实解决教学内容多、课时不够用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形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要大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此要重视生物科学实验。生物科学实验能使我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探究活动,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现学方法式转变切入点和突破点,是学好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探究式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生物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科学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既有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也有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某些侧面的活动。探究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既有实验的方法,也有观察,调查,测量的方法,这我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
最后,最为生物教学主体的学生,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新时代、新环境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学习,抛却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思维,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自主探究。传统的教学,知识量大,面面俱到,严重挤压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不利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离开了科学探究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的形成,必须改变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被动地听讲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如:在上开花和结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已动手拼合花的结构图,在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富有个性化。要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自我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农村中学 生物实验教学 问题 解决途径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借助于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初中生物新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即操作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整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由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也符合素质教育需要。
由于生物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对中学现有的师资和设备等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和规范化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学合格生物教师不足,专业教师少、师资薄弱。究其原因,近几年从高校毕业的生物专业教师少,不少农村中学的生物课只能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带”。这些教师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勉强能应付,但在实验和实验教学的技能方面与专业教师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另外,近年高考中恢复了生物学的地位,各地高中争夺生物教师,使大量优秀的农村生物学教师流向了城市,由此造成农村生物学师资更加缺乏。
2.教学观念陈旧,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许多教师重知识、轻实验,觉得实验教学费时、费力。于是,对于“实验课”往往通过教师“讲实验”和学生“背实验”的方式来完成。失去了“实验课”原本的价值。
3.教学设备较差、实验议器匮乏
受经济条件制约,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许多农村中学没有生物实验室,缺乏实验器材,造成了实验无法开设,严重影响生物教学。
二、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主要途径
1.增加投入、购置必需的生物实验器材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的增加,教学设施逐步得到改善,农村中学自身也要重视生物实验室建设,拿出一定的资金购置必需的实验器材,使新大纲、新教材所要求实验能够正常开设。
2.加强生物教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1)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生物学教师要积极参加新课标培训和开展校本培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转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做法,努力创造条件开足实验,使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形式。
(2)建立教研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要创设教师间互相交流切磋、互相帮助促进、不断学习的平台;探索生物教改实验,推动生物教学工作;寻求生物实验教学的途径。
3.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因陋就简开展生物小实验
(1)充分利用当地常见的材料或废弃材料,开设低成本实验。农村中学缺乏实验器材,教师只要开动脑筋,积极创造条件,许多实验还是能够进行。例如,用“学生文具”(小刀、圆规等)作为“解剖器”,开展一系列的植物形态解剖实验;利用废弃的各种透明饮料瓶制作漏斗、水槽、量杯、发芽器皿等做“种子发芽率测定”实验。
(2)充分利用农村生物资源,开展实验、实训。农村中学虽然实验设施设备落后于城市,却有城区学校无法比拟的动植物资源,校园内有各种花草树木、有果园、有农作物种植园;校外有农户种植的日光温室蔬菜、有良种繁殖场、畜禽养殖场。只要因地制宜,农村学校也同样能把实验教学搞得有声有色。
4.搞好课堂实验教学
(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当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会自觉产生动手实验的动机,实验效果一定好。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例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列举出典型事例,如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要通过化验、还要借助于显微镜,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
(2)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规范操作。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初中生动手能力差,许多学生实验往往需要教师先演示一遍。教师每操作一步,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并讲清楚该步的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独立做一遍,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操作,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
(3)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这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
(4)分析与思考。实验结结束后,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实验中每种仪器和药品有什么作用?是否可以改用其他材料和仪器?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的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5)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填写实验报告是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进一步掌握实验技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还可检查学生的实验质量。实验报告多包括绘图(或填图)和练习两部分。绘图时,让学生一定要照实物用铅笔画,不可抄袭课本上现成的图。
5.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地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其途径有:组织开展学生生物知识竞赛;结合校园绿化开展花木栽培等课外科技活动,美化校园、陶冶情操;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生物小实验,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简单科学研究的能力;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科所(站)、养殖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田参观、实习和开展义务劳动;请农技师、专业户讲解有关无土栽培、植物组织培养、食用菌培养等方面的知识,也可利用校园及附近的农田山地、溪流池塘进行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等一系列课外活动。
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
6.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改革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角度阐明生物大分子组成和生命活动机理的一门科学,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专业的教学、学习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环保、食品、卫生等很多的领域都有涉及生物化学知识。对高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促进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势在必行。探讨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策略是高校生物类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思考的关键内容。
一、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高校的生物化学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影响较大的问题,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总结的几个问题。第一,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气氛差。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高校生物化学的授课模式亦不例外。这种单向的授课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上课疲劳感,而互动式的授课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参与感,提升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学内容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学生丧失听课的兴趣,而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则可以取得对立的教学效果。最后,落后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学生学习兴趣弱,学习模式固化,缺少创新思维。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知识为了考试。另一方面,由于生物化学知识,如各种复杂繁琐的代谢过程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感到吃力。学生缺少兴趣,只是运用听课、做练习题的学习模式,思维受到严重限制。第三,教学过程中缺少实践教学,实验课学生操作能力弱。生物化学课程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且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有许多实验课,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但是,一些高校却不重视实验教学,使得学生实践能力偏低。
二、高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调整
根据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能够轻易看出,对高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很重要,它与教学方法改革一样不容忽视。生物化学作为高校生物类专业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生物化学课程中有许多复杂的名词,抽象难记,许多繁琐的知识点学生理解困难。例如呼吸链、共价修饰、底物水平磷酸化、腺苷酸环化酶等这样的名词生涩难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形成全面系统的教学体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促进学生记忆。其次,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给学生讲解蛋白质的内容时,应该给学生讲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外在这部分内容中经常提及的内容,同时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最新的关于蛋白质内容的论文、报告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是调整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
三、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在高校的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受新课改的影响,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从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看到,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受到重视。以下是笔者提出的几点关于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进的策略。(一)注重科学教学意识的提升,采取新颖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学中的主角,对学生的影响重大。因此,教师的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科学教学,针对课程内容采取新颖适宜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和脂肪有关的知识时,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向学生发问“人体发胖与什么有关?”,让学生讨论,这时学生就会想到脂肪导致人体发胖,然后再进行授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还可以以此引出“糖和脂肪转化”以及脂肪肝形成的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二)注重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教学内容是教学中的主要材料,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是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例如,在“糖原分解代谢”的课程中,可以引入现实生活中剧烈运动后会感觉肌肉酸痛的现象,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注重教学辅助设备的运用,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我们知道,教学辅助设备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工具,生物化学是一门较难的课程,教学辅助设备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DNA的双螺旋结构和蛋白质二级结构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应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三维动画,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四)注重生物化学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在高校的教学中,对于比较难的课程,需要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而生物化学中的实验课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生物化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糖类的性质实验中,学生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得原理,领悟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四、结语
总之,教学方法的改革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已经成为热点话题,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得到高校教师的高度重视。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加以改善。从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对高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对生物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都是很有必要的,这对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淑梅,冯乃杰等.《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03).
[2]臧运祥,郑伟尉.教学方法改革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4,(10).
活动教学 生物教学 主体地位 科学
在很早以前,国外就存在着“自然教育论”的论断,还有“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等观点,并且在我国古代就有相关的学者提出“学至与行之而止”的相关说法,这就说明学习只有联系实践才能得到巩固。而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当中,也提出了提倡具有启发意义的活动性教学观念。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不少学校相关的活动配套设施还不够齐全,老师和学生的观念也没有转变过来,还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学校自身的管理也不够科学。就算部分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真的进行了活动教学,他们也过分地在意活动,却忽视了应该学习的知识和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
一、生物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观念陈旧,不能接受新的教育方法
由于素质教育推行的时间较晚,就算有些学生从小就经历了素质教育,但是部分学校还是坚持灌输式的教育,很多学生也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而对自主学习,对活动教学存在着排斥,甚至一旦他们听说要进行活动教学,他们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如果让他们自己去解答一个问题,他们甚至毫无头绪,失去方向。也正是因为他们在活动教学中无所适从,他们也就很排斥活动教学,认为活动教学光有形式,缺乏具体的学习内容,并且浪费了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还不如自己去背几篇课文,做几道习题来的直接。
2.老师对活动教学缺乏科学的认识,观念相对落后
不仅是学生过于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老师也不能够转变观念去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还是坚持着老套的灌输式的教育。而造成老师形成这样的观念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只有传统的教学方法才能提升学生的成绩,活动教学完全是浪费自己上课的时间和学生学习的时间;还有的就是担心学生过分地迷恋于活动,给了学生过多的自主性,自己作为老师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自己作为老师的作用不能发挥;还有的就是部分老师怕承担活动管理不善的后果。
3.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受制于学校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教学资源缺乏,而这也是制约学校开展活动教学的一个巨大的瓶颈。除此之外,由于学校和社会对生物这门学科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生物课只是一门副课,学校应该以提高学生的成绩目标。部分家长不仅不会支持活动教学,甚至还会阻碍活动教学的进行。导致学校对生物课程方面的设施投入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教学设备的缺乏。而这首先就表现为学校为生物学科配备的老师不够,师资力量完全不足,甚至有的老师是随便找的其他课程的老师在代课。再就是表现在物质上的缺乏,活动的设备,仪器,活动场所等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二、解决生物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1.老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传统教学与活动教学的统一
虽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再是高分的学生,还应该是真正有能力的学生。而传统教学在锻炼学生的能力方面显然存在着弊端,因此,在实施活动教学的整个进程当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和存在的弊端,实现两者的结合。要在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去进行活动教学,要在既达到教学标准又不过分要求学生的基础上去设计活动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设计好了之后,还应该给与学生必要的指导,但是也不能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由于部分学生对活动教学存在着排斥,老师应该跟学生进行耐心的解析,讲明现在社会的形势和潮流,说明活动教学的优点和传统教学的优缺点,让学生认识到活动教学能提高他们的生物学习能力,还能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起作用,争取改变学生错误的观点。
2.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学也就事半功倍。好的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然而在具体的活动当中,老师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自己只需要做适当的指导即可。而且从活动教学的概念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参加活动,从而获得知识,获得能力。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在关键的知识点或者学生普遍弄不清楚的知识点去安排活动。例如,在人体的结构图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存在着记忆不牢,分不清位置的问题,老师可以拿一个人体模版让学生自己去辨认,记忆,老师应该只是负责后期的考评,整个过程应该把权力完全交给学生。
3.加强对生物活动设施的投入
上面提到很多活动教学的观点,但是如果没有实际的活动设施作为基础,一切都是枉然。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应该重新认识生物学科。首先,21世纪也被称为是“生化主宰的世纪”;其次,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而不只是为了卷面上的成绩而已。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加大对生物活动设施的投入。例如,建立一个生物实验室,购买课堂教学需要的标本等。
三、总结
生物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的观念过于陈旧,不能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因而造成对生物活动设备的投入不够,学生在活动中缺乏自主性。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设备的投入,老师和学生都应该转变观念,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争取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高中生物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1-02
众所周知,教育改革的首要着手点就是学生上课的课程,因为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否与课程的建设是息息相关的。由于高中生物课程系统不全面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得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有待增强。在此过程中,实施谈及性学习策略是极为必要的,其符合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新思想,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从而激发高中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为培养高素质生物学科人才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一、高中生物教学课程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策略的主要问题
纵然近些年高中生物教学课程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进展,但是仍然有些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生物老师对学生的教学依然是理论至上,而探究能力被过分看轻,从而对学生上课积极性、学习动力和兴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由此反映出一个严峻的事实:在高中生物教学课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策略已经刻不容缓。目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课程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策略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对学生所起到的探究导向意义不大。最近几年,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能达到统一,使得生物教学课程偏离了最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第二,生物老师由于对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的不平衡授课,即:重理论,轻实践,影响学生生物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三,高中生物老师授课方式单一,缺少新意,忽视生物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和课后对知识的总结评价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听课状态。尤其是农村高中学校,没有基本的生物实验教学设备,不能做一些验证类实验,致使高中生无法亲身探究相关生物知识以及生命活动,对其生物学习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1.建立实施探究学习导向的生物课程创新的基本设施
要想保证探究学习导向的高中生物课程的创新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建立实施探究学习导向的高中生物课程创新的基本设施。首先,编制探究性学习导向的高中生物课程教材。教材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来源,更是生物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其次,为了给探究学习导向的高中生物课程的创新提供一些保障,学校必须根据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创立一套属于生物教学的实验室。只有拥有好的实验室硬件设施,高中生才可以有更好的平台对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最后,学校要对生物老师进行教师高水平的培训,不仅加强老师专业知识的培训。专业老师的各项技能得到加强和提高,才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生物知识探究的引导,并在实现生物教学目标的同时对课程进行创新与改进。
2.引入问题,调动高中生探究性学习热情
问题是学习的基础,牛顿就是通过提出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问题,探究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如此一来,疑问是思考的先决条件,同样,也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以问题为切入点,结合生物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调动高中生探究性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以“细胞呼吸”授课为例,首先,笔者播放了一段动画视频,引出了“把手伸进储存的粮食推,为什么会感觉温热感?”;其次,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讨论;最后,在研究性学习结束之后,笔者启发学生们进行反思和总结,真正了解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不仅要开好头,更要有个漂亮的结尾,继而深入了解细胞呼吸的内涵。如此一来,通过以问题为切入点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提升自身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帮助提升生物教学水平,促进生物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3.重视生物教学实践操作环节
生物学实验是作为研究性学习开展的一个关键步骤存在的,通过生物实验,能够使学生的生物素养从根本上得到提升,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观察习惯、探究习惯。为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了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任课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基础知识的积累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尽可能的要求学生亲身探究实验过程,完成探究性学习活动。即学生按照书本中实验主题内容,根据多样化的方法和思路自行展开、组织以及设计实验,从而完成自我探究成长的一个过程。以酶活性检验为例,笔者在讲授相关基础知识时,引出了“酶活性会受到那些因素影响”的疑问,引导学生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对该实验内容进行设计,继而得出酶活性会受到PH值影响和温度影响的结论,在此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掌握有关于“酶”的知识点。
三、结语
根据上述高中生物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运用探究性学习策略是刻不容缓的,只有这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的运用探究性学习,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解决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高中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邱晨.浅析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5):69-69.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不足;对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教育界开展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伴随着新课标的出台,高中生物教学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生物作为高中阶段的基本学科,其教学目标就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对生物教学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当今的中学生物教学中存在着那些不足呢?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应该采取什么举措?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有关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其相应的对策,希望各位同行多多指教。
1 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实验教学需改进,学生动手能力需提高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例如:在实验中,首先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应该首先通过预实验确定合适的实验条件,同时应该设置空白实验作为对照组,每个实验水平都要设计平行样以减少误差等等。这些小的细节都是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同时,实验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由于大班教学的限制,很多教师将“做实验”变成“讲实验”,很多重要的、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都以课堂展示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得本来生动有趣的实验又回归到了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实验过程当中,只动眼而不动脑,提不起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动手能力。再如:虽然有的学校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很高,但是人手一本实验讲义,讲义将实验目的,内容,原理和步骤方法都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做实验,一堂实验课下来,却不知道为何这样设计实验,这样设计实验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并且急需解决。
1.2教学形式单一,内容脱离生活
生物科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语文等文学学科相比,缺乏生动性,知识点晦涩难懂,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生物现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单纯地讲解知识点,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在底下听得也索然无味,课堂效率不高。事实上,很多生物现象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物科技也逐步走进了生活。改变这种单一的生物教学模式,拉近生活与科学的距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1.3探究性学习流于形式
在教学方式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探究性教学也逐步走进了课堂。但是,虽然很多课堂看起来学生讨论热烈,一片热闹的景象,但是效率很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得探究性教学成了形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小组合作分工不明确,合作效率低,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分工不均使得很多学生没有的锻炼的机会。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布置的合作任务不明确,所提问题浅显或难度大,课后不注意巩固和反思等等。
2 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1改进、创新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因此,在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以通过讲解经典的实验方案,给学生以启示,鼓励学生进行尝试,进而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权威。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最终总结出实验方案。与直接提供实验模板相比,这种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另外,在实验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中学生物中常用的实验仪器比如显微镜、研磨器、解剖针等,都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当同学进行操作时,可让其他同组的学生观察组员的操作方式,相互指出问题,共同进步。
2.2课后反思――课堂教学的升华
课堂上将知识讲解清楚后,下课后不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就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教学过程。当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时,应该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总结本堂课程学习到的知识点,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存有疑问,并找出答案,不要留下知识的死角。学生只有当堂回顾学到的知识,并且总结出问题,才能加深印象,并清楚自己的知识薄弱点,由此进行针对性训练。而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反思记录教学过程中成功和仍然存在问题的地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不断改进中提高教学效率。
2.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创新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新颖和生动性,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靠老师讲解和静态的图片,枯燥无趣,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漫长的生理过程在短时间内动态地展现出出来,另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将围观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例如,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这一章节中,可以通过视频演示,将微观中和卵子的结合过程形象动态地展示给学生,配以知识点的解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还要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效率,这就需要通过小组的明确分工和相互配合,使得组员都有锻炼和思考的机会。例如,在观察洋葱的根尖细胞分裂实验中,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分工合作,有的学生对根尖细胞低温处理后进行观察,有的在常温下进行观察,然后进行结果对比,并对结果进行小组讨论,由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总结
总之,要完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学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经验中不断总结、发现问题、提出策略。高效的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沈伟.多措并举――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J]. 教学研究,2011
[2] 杜东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中小学电教,2012
[3] 王子华.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有效性的建议王[J]. 教学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