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0 14:47: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教育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适时调整充实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名誉校长,部分离退休县级老领导任校长、副校长,组织、老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教育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校务委员会定期研究老年教育新情况,及时解决老年教育工作新问题,为老年教育事业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经费落实到位。县财政把老年大学3万元办学经费纳入预算,按期拨付,临时性大型活动所需经费随报随,不断加大老年教育事业的投入,积极帮助解决办学场所、办学设施等问题。目前学校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固定教室,安装有2台3匹柜式空调,配备了影碟机、录像机、电视机、卡拉OK等教学设施,设有保健室、阅览室、接待室、活动室等辅助设施。
三是师资配备到位。以学员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作为唯一标准,采取“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方式,不断扩展教师的选聘渠道,加强后备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先后从县委党校、县司法局、县中医院、县一中、县文体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单位聘请26名有专业特长、热心老年教育、懂老年教学的同志担任老年大学教师,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
二、强化工作措施,满足老年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年教育工作,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做到“三个突出”,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教学内容突出多样性。一方面,坚持将政治理论作为老年大学的必修课,通过形势报告会、理论专题辅导等形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老年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另一方面,根据老年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不断拓展文化知识、保健常识、娱乐活动等教学内容,突出老年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近年来,学校还通过在教室设立模拟法庭,用真实案例引导学员学法用法,效果甚佳。
二是课程设置突出合理性。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先后开设了时事政治、英语、老年保健、老年体育、书画、盆景、音乐等八个专业课程。其中,保健、书画、盆景等深受老年学员喜爱的专业,开设“提高班”课程,同时增设英语专修班、电脑专修班、文艺专修班,既满足了老年学员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又满足了老年学员“提升自我”的愿望。
三是教学方式突出灵活性。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先后组建了盆景、摄影、绘画等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以教学推进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促进老年教育由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社会教学的延伸,不断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每学期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1至2次。近年来,先后参观了县内重点工程白水峪电站、庙子头电站、北河农业科技示范园、石花镇参观了重点企业、五山镇参观小康村建设、承恩寺、襄阳古隆中、枣阳白水寺、二汽襄樊基地、河南内乡等20多处。
三、强化创新意识,促进老年教育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创新贯穿于老年教育的全过程。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形势报告会、理论辅导班,对离退休干部进行正规、系统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老同志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党的*召开后,及时邀请理论专家进行辅导,发放*报告单行本和学习资料。
关键词:老年教育;美国;发展阶段;组织机构;启示
老年是人的正常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是生命的晚年。人的晚年有多长?答案是不确定的,各人也是不一样的,可能几年,可能几十年。人的老年又一般被分为三阶段:低龄老人阶段,60~69岁;中龄老人阶段,70~79岁;高龄老人阶段,80岁以上。按身体状况分,老年人退休后,又可分为退休自理期和退休依赖期。做好老年人工作,特别是做好老年人教育工作,可延长退休后的自理期,缩短退休后的依赖期。
一、推动美国老年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美国老年教育是随着美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推动美国老年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老年人群内部对学习和教育的迫切需求。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了两次生育高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6-1966年,美国有7000多万新生人口,这导致后来美国老年人口迅速增加。2000年,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美人口的13%;到2020年,这一比率预计达到17%。二战后,由于美国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其公民受到了良好教育。早在20世纪40-5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了大众化,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人口比率在40%以上;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率已达到80%以上。由于老年人素质较高,他们到了晚年并不满足于一般的休闲和娱乐,而要求获取新的知识,退休后希望重返工作岗位,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发挥余热。这些都促进美国政府、教育机构和民间组织积极发展老年教育。
二、美国老年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老年教育并不重视,一是因为老年人口并不多,对学习要求不迫切;二是舒尔茨理论的提出。当时,美国开展了一场关于人力资源理论的大讨论,其代表人物是西奥多・舒尔茨。他认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人力资本,而不是物质资本,充分肯定了教育和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于是,有人提出,应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于在职人员,用于正规教育,而用于老年教育不值得,是“资源浪费”,因而对老年教育采取拒绝和歧视态度,老年教育被边缘化。同时,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也很低,受到社会的排挤。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增长、福利待遇的提高,政府建立了许多供老年人使用的“疗养院”或“退休部落”,并招聘有相关资质的专门人员,为老年人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待遇,不仅体现在疗养、休闲方面,更体现在教育方面――认识到应满足老年人的学习愿望,为老年人提供教育也成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但这一阶段的老年教育还主要停留在老年福利的延伸上,老年教育的内容以休闲、娱乐为主,因此是老年教育的萌芽阶段。
(二)发展阶段
1965年,美国制定了《高等教育法》和《美国老年人法》,规定老年人可以参加公立社区学院的学习,图书馆要对老年人开放,老年人学习热情大增。美国政府为了满足老年人学习的需求,开始培训老年工作者,提出在全国各地都可以创办老年教育机构,而且有经费补助,并开始重视老年教育的课程建设。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对社会福利项目投资过多,导致对经济部门的投资减少,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财政紧缩,减少了福利开支,增加了私人投资。当时一些社会人士认为,国家不应该过多地包办社会事务,应让地方政府承担部分老年教育的责任。当时颁布的《医疗保险方案》《医疗补助方案》《美国老年人法》等,都涉及到@方面的内容。
依据《美国老年人法》,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了老龄委员会,专门负责全国的老龄事务。该委员会也是全国老龄教育的协调部门,有力地推动了美国老龄教育的大发展。1973年《美国老年人法》的修正案中规定:州和地方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来管理老年项目。
1971年,美国白宫老龄问题会议提出,对于所有老年人来说,教育是一项基本权利。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对老人同样有积极作用,教育将成为老年人获得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的途径之一,是帮助他们发展潜力的一种手段。白宫老龄问题会议是美国老年教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此之前,政府主要关注老年人的医疗、福利,而忽视了老年人能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白宫会议之后,政府注重帮助老年人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继续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当时被誉为“老年教育之父”的密歇根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麦克拉斯基在白宫老龄问题会议上强调要重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他提出,老年人有五类需求:应对的需求、表现的需求、贡献的需求、影响的需求、超越的需求,这与马斯洛提出的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大需求是一致的。麦氏理论促使美国老年教育从社会服务为主转变为帮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为主。第二,白宫会议后,政府强调老人要自立自强,改变过去社会大众认为老年人是包袱、病态的、不具有生产价值的观念,鼓励老年人再就业,认识到“老”并不是病,不是生涯的结束,而是另一个生命旅程的开始,让他们更有信心去开创人生。第三,提高了美国老年人的独立性,将老年人视为重要资源,把终身教育贯穿于老年教育之中,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
由于认识上的升华,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老年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是社区学院为老年人提供教育,由政府提供经费补助;二是大学对老年人开放,美国规定一些国立高等教育机构允许老年人参加课程学习,并减免费用;三是建立老年寄宿教育学校,即一部分学院和大学建立“寄宿学校”供老年人居住,方便老年人来校学习。这种寄宿教育,对老年人、学校、社会都有益。1975年成立的“老年游学营”是寄宿教育的典型代表,成立时仅220人,20年后发展到了30多万人,其中有23万多人参加国内项目,6万多人参加国外项目。
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70年代的美国老年教育最大的变化是,认识到老年教育应该以老年人的发展为目标,是为了帮助老年人自立自助,并发挥他们的能力为社会作贡献,而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服务。
(三)创新阶段
1990年以后,美国已经没有用于监督和支持老年教育活动的中心系统,而是由当地机构及社区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建立老年教育机构或开展项目。由于没有国家监管,当地政府和社区的灵活度大,老年教育的实施趋于多样化,私人和非营利的教育机构逐渐增多;老年人参与教育的热情高涨,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增多。老年人想通过大学的学习实现自我发展,以便再就业,社区学院主动为老年人提供开放式教育。例如,允许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听课,为老年人设置专门课程,为老年人提供非学分课程,在校园外提供学分课程。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老年退休学习协会广泛发展起来,主要以自学为主,有的在家中自学,有的在图书馆、博物馆、画廊中自学。社区中心、公园等其他一些老年教育机构,如老年游学营、家教学院、校友会等,都为老年人的学习提供条件。
三、美国老年教育的组织机构
美国老年教育机构呈现多样化,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扮演重要角色。主要的教育机构有以下5类。
(一)老年游学营
老年游学营又称“老年旅社”,1975年创办,是目前美国规模最大、最富盛名的老年教育机构,在90个国家开设了1万多个活动点,每年有20万人参加老年游学营活动。老年游学营面向年满55岁的老人,15~40人一组,参加为期1~3周的课程,以人文学科学习为主,组织实地考察和课外活动、社会交流,开设国际性课程,让学员出国考察不同的文化、民情和历史。老年游学营的口号是:“世界是我们的课堂”。
(二)退休学习学院
退休学习学院于1962年由一批退休教师在纽约创办,属自治组织,实行会员制。学院章程、规章制度、学习课程、学费标准等完全由会员自主决定,课程一般持续6~15周,课程内容包括艺术和人文学科、跨学科研究、乡土历史、健身、旅游、营养卫生、时事政治、外国事务及最新问题等,课程没有成绩评定,每年招收约10万人。
(三)老年人信息学院
建立于1982年的老年人信息学院是为美国老年人提供便利生活服务的系统,现由美国联邦连锁百货商店、五月连锁百货公司基金会等组织主办,分布在全美26个城市的约30家购物中心和连锁店,总部设在圣路易斯。该机构以丰富老年人生活为宗旨,为老年人提供参加志愿者服务项目的机会。商店为老年人提供办公室、休息室、会客室、教室,为其休息、会友提供舒适环境。该学院目前为35万名老年人提供服务。
(四)老年人网络
老年人网络由马克尔(Markle)基金会创立于1986年,专供50岁以上老年人使用,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学习资料,提升其生活质量,同时促进老年人多参与社会活动,交流经验,加强沟通。老年人网络目前在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设有240多个学习中心,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他们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可以参加网上组织的各种老年问题讨论;可以享受网上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等。
(五)什帕德中心
什帕德中心(Shepherd)是由不同宗教组织共同创办的基于社区的一种网络,在21个州设有75个机构。什帕德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老年人使用他们的智慧和技能为他们的社区作贡献,使每一位老年人在其晚年的每个阶段都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四、美国老年教育的主要经验
(一)有较完善的法律政策保障
美国的老年教育伴随着相关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而得到保障和发展。美国十分重视立法工作,是世界上成人教育方面立法最多、最完备的国家之一。美国针对老年人的立法也有很多,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美国老年人法》《美国老年人福利法》《美国老年人就业促进法》《老年人保健法》《老年人护理保险法》《禁止歧老年人法》《老年人教育法》等。美国白宫还设立了美国老龄委员会,定期召开白宫老龄问题会议,以探讨老龄问题并制定老年人相关法律政策。美国各州与地方都有负责老年人工作的团体和机构,专门负责保护老年人权益,为老年人服务。
(二)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机构,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美国老年教育机构和老年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有政府投资办学、民间力量办学、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等。由于政府对老年教育投入减少、功能削弱,私营机构、非营利性机构在美国老年教育中成为主角。美国的老年游学营、退休学习学院,以及图书馆、博物馆、教堂、医院、银行、投资公司、娱乐中心、网络平台等都在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或收费的教育,还有以自学为主的教育、远程教育等。美国各地还建立了老年人寄宿学校,招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入学,被称为“退休村”或“老年宿舍”。
包括社区学院和著名学府在内的美国高校向老年人开放,主要通过如下三种方式开展老年教育:一是招收老年学员进修或旁听大学课程,如果仅旁听不计学分,那么一般是免费的,如果旁听计算学分,以及参加授予学位的正式课程则是收费的;二是举办暑假老年进修班,推动老年寄宿教育;三是在大学附近兴建退休村,供老年人居住并就近学习,如斯坦福大学就建立了拥有500个房间的寄宿学校,方便老年人学习。
(四)重视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美国老年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其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有密切关系。例如,从将老年教育视为社会福利,转变至将其视为推动老年人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将老年人视为“病人”“社会的包袱”,转变为将其视为社会财富,帮助老年人再就业,为社会作贡献。美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非常关注老年人的生老病死问题,重视衰老与死亡教育及理论研究。这种教育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可以减少社会大众对死亡的错误理解和悲伤感,提高老年人应对未来死亡事件的能力。美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还注重研究多元化的老年教育方法,从现象学的视角,提出老年教育应该回归本真的生活世界,强调老年教育理论要关注现实,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并探索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美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将多门学科与老年教育研究联系起来,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结合起来,论述老年人学习和老年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五、美国老年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程度将日益提高,老年教育将越来越重要,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在老年教育方面的经验,努力做好我国老年教育工作。
(一)提高对老年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
近些年来,我国对老年教育逐渐重视,但在思想认识上还停留在老年教育是社会公共福利的层面,是为了满足于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认识到老年教育的目的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发展,开发老年人的宝贵资源,为家庭、为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二)推进老年教育的法制建设
美国老年教育之所以有保障,主要原因之一是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条文,从联邦政府、州政府,到社区、高等院校、民间机构、公共服务机构,都承担老年教育的义务和职责。全国各地都有老年教育机构,无论在人员编制、经费、相关政策等方面都比较完善。我国政府于2016年10月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教育法规。我国应借鉴美国经验,制定中国的《老年人教育法》,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把老年工作、老年教育纳入法制的轨道。
(三)鼓励高等院校向老年教育开放
我国有各类普通高校2500多所,加上成人高校共有2800余所,大多数高校的教室都有空位,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生源减少,不少高校招生计划尚有余额,我国应学习美国的做法,凡有能力的高校向老年人开放。具体建议如下:一是普通高校直接办老年学院、老年大学,实施非学历课程教学,利用学校优质资源为老年人开设相关课程,适当收取成本费和管理费;二是老年人经考核合格可以参加学历教育,按学分收取一定的费用;三是有空位的教室,应允许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旁听,旁听生免缴学费,不参加考试,不计学分。高等学校举办老年教育,为老年人开放教育资源,并非是教育资源流失,而是更充分的利用。
(四)提倡老年教育多样化、自主性、开放式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我国从2000年开始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上老年大学既可减轻社会养老机构、场地和设施不足的压力,又可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素质,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战略高度认识办好老年大学的重要意义。(1)是要理顺体制,规范建设,提高质量。多年的老年教育实践证明理顺体制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前提,规范建设是老年大学发展基础,提高质量是老年大学发展的保证,这既是经验也是老年大学发展的规律,只有遵循这条规律,老年大学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体制不顺,政府责任不清,这是目前最大的发展障碍。(2)是老年大学既要普及,又要提高。老年大学是老年人接受教育的基本场所,老年大学教育也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与未来的系统工程。
加快老年大学的发展有两项任务:普及;提高。首先加大老年大学的覆盖面。目前的老年大学多数集中在大中型城市,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要让更多人享受老年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将以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力量参与,去完善已有大学的设施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大力推近各种形式的老年教育场所,推进远程教育和电化教学,满足不同居住地和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人学习的需求,形成多层次、开放式、覆盖全社会的老年教育网络,形成老年人便利的入学格局,普及基础上,逐步分层级办学,市省级老年大学将把重点放在示范、培训和研究上。其次要提高教学质量。质量是发展之本,是老年大学的生命线,社会的认可,政府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老年大学的教学质量。一方面,把教学质量当做核心来抓,不断增强老年大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努力把工作人员培养成内行,让内行来办学,提高办学管理水平。实现老年人终生学习目标。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新形势下,要办好老年大学,必须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一些有识人员提出:“一流的学校靠文化管理,二流的学校靠制度管理,三流的学校靠权力管理。”可见学校文化对于办好老年大学的重要。文化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文化的最大特质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构建老年大学先进校园文化,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必要条件,是办学理念和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也是引领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经过多年老年教育学者的办学实践,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党的指导思想为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学校全体成员为主体,以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为重点,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坚持办学理念,强化制度规范,培育优良作风,凸显文化品位,使师生置身于人文校园的环境与氛围中,接收校园文化的熏陶与文明风尚的感染,增强凝聚力,吸引和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
(1)要把建好校内媒体,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投入,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发展环境。(2)搭建展示平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层次化,精品化;主题活动系列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的思路,组织好大型校园文化活动。(3)要开展主题活动,传递校园文化精神,校风是学校的品牌形象,把践行校训、校风变成广大教职工自觉行动,激发责任意识和学习热情。(4)要发挥品牌作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5)重视制度,推动校园文化创新,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价值的具体化,事关学校长远发展的根本建设。
三、构建和谐校园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构建和谐校园的小环境,本身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大环境的具体落实和支撑,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谐的校园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晚年幸福;有利于老年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发展进步。
(一)要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校园的和谐是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主观感知的,这是由人、事、物构成的。老年大学教学环境是否和谐,关键看其是否有利于老年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是否有利于老年学员的身心健康。只有经过和谐校园里熏陶的老年人,他们的感受才是深刻的,难忘的,并会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辐射家庭,辐射社区,辐射社会,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构建文明、优雅、健康的校风环境,使老年学员一跨进校园就有昂扬向上、青春焕发之感。
(二)构建和谐的教学队伍。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教师、学员及工作人员是办好老年大学不可缺一的重要力量。构建和谐的教师队伍,既要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也要建立建(下转第232页)(上接第230页)全学校规章制度,以保证教学队伍工作稳妥有序的运行。(1)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的核心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老年大学的根本保障。要坚持把学员满不满意,接不接受作为唯一的标准。(2)抓好学员骨干队伍建设。培养和建立一支学员骨干队伍,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基础。学员是老年大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自己管理自己,这种管理由于立场、观点、目的的一致性,再加上经验丰富、时间充足,实行起来效果显著。(3)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责任感强、熟悉业务、热心服务、老同志满意的职工队伍,是办好老年大学的组织保证。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工作的好坏、态度的优劣是做好老年大学工作的基础,也体现着老年大学的整体形象。
(一)对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
理论是科学的规律总结,是经验的提炼、升华,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在社会化过程中,老年人的发展、健康和保障依然离不开基本理论教育。“赋权增能”理念是在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区分中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学习型社区理论、社区发展理论、以人为本理论是社区教育的理论支撑。老年教育的理论取向是以权利理论、福利理论、自我完善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和社会参与理论为主。而赋权增能理念是指老年人首先在充足的教育资源供给下,然后通过教育参与,提高其生存发展的能力。此外,刘颂把社区老年教育定位在老年教育的范畴,用康复理论、提高素质(或社会适应)理论和其他理论作为社区老年教育的理论支撑。高娟则认为,社区老年教育是一种独特性质的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注重教育机会公平性,以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为发展目标,并积极促进健康老龄化社会的成型,联合闲暇教育的教育形式,让社区老年教育真正的植根于老年社会活动中,达成一种理想的教育形态。
(二)对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
老年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人类系统教育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任何类型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因而,老年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独立学科,与各种类型教育呈同步型发展模式。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有的研究者提出“养、医、为、学、乐”有机结合的老年教育模式,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几个“老有所”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老有所学”与其他四个“老有所”之间息息相关,它推动其他四个“老有所”的发展。因此,以“养”、“医”、“为”、“乐”为主题选择学习内容,那么“老有所养”,“养”有科学;“老有所医”,“医”有相助;“老有所为”,“为”有本领;“老有所乐”,“乐”有源泉。王英倾向于赋权增能的发展模式,社区老年教育的赋权是老年教育资源的供给过程,制度、机制、环境、心理资源是老年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动力。社区老年教育的增能是在教育资源充足供给的条件下,老年人通过社会参与,提高其生活掌控能力、变化适应能力以及社会参与能力等。
(三)对我国社区老年教育价值取向的探究
老年人退休后,一般都由“单位人”转为“社区人”。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他们在社区生活和活动的时间最长,对社区建设最为关心,在长期的社区生活期间,也建立起强烈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从社区文化构建和稳定发展的政策性要求上,老年教育成为了社区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力。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
1.社区老年教育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选择。我国人口规模大、进程快,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越来越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社区老年教育不仅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而且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因此社区老年教育逐渐成为我国养老的重要形式。
2.社区老年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终身教育是指人们一生应当接受的各种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当前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数量多,相对需要灵活的教育形式和丰富的教育内容,但是大多数老年人对教育费用的支付能力较低,而成本较低、经济实惠的社区老年教育满足了老年人的教育需求,保障了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利,让老年人完成了终身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社区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区老年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庞大的老年群体,作为桥梁和纽带,上关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下关乎家庭的和睦与传承,是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的一支数量可观的重要力量,是解决社会矛盾的缓冲器,不可等闲视之。老年人有自我学习和志愿服务的精神,在构建和谐社区中,老年人利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努力维护社区秩序,协调人际关系,成为社区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素质,可以发挥老年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4.社区老年教育是对教育本质回归的重要载体。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个体进行完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生长。老年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功利性”价值观,是以“人本位”为价值观的教育,是不受现实功利主义影响的教育,是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和完善老年人生命价值的教育。社区老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是老年人个体生命发展的重要媒介,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5.社区老年教育推动老年人顺利进行社会化。首先,社区老年教育缓解了老年人因社会角色的变化所产生的低落情绪,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有助于老年人适应新的角色,实现角色转换;其次,社区老年教育可以让老年人更好地了解新的知识,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减少代际冲突,促进老年人与其家庭成员的沟通,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给老年人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有助于老年人调试好社会关系,尤其是与社区同龄群体间的关系;再次,社区通过健康教育讲座,基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老年生命形态的特性,应积极培养老年人的正确生死观。
(四)对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方面的研究
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地区差异较大,发展形式也不完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较为低下,这些问题都阻碍了社区老年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
1.社区老年教育的覆盖面较窄。当前我国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主要由年龄较低的、身体状况良好、受教育程度高、有丰厚经济来源的老年人组成。究其原因,一是当前的社区老年教育形式主要是锻炼身体为主,不适应高龄老年人的需求。二是老年人受教育程度高低的不同,导致其老年生活的选择方向的不同,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对生活质量要求高,而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追求的是传统的“天伦之乐”。三是经济拮据的老年人支付社区老年教育费用的能力不高,其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也相对较弱。
2.社区老年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我国社区老年教育主要以宣传栏和广播形式为主,宣传一些保健知识,互动性不强,无法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不能满足社区内老年人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另外,社区老年教育目前还处于开发摸索阶段,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因此造成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
3.社区老年教育的专业服务水平不高。首先,由于社区老年教育开展的时间不长,其管理制度体系也不健全,管理人员忽视老年教育的异质性,忽视老年人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对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教育内容没有做系统的规划,尤其是对丧偶、空巢的老人们。其次,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没有充分利用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另外,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制定标准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
4.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资源短缺。社区老年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对社区内外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要注重对物力、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要重视开发社区的文化建设、管理效能、社区归属感和社区教育参与度。首先,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虽然有法律、法规方面的制度保障,但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处于起步期,教学组织、实施、经费使用等还在探索实践阶段,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其次,当前我国的社区老年教育归纳在社区教育的范畴内,没有专项的教育经费、单独的教学场地以及专门的师资队伍。再次,社区老年教育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在对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方面缺少全面、专业的培训,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素质不高,这严重制约了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步伐。
(五)对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对策的研究
1.政府要充分重视,统筹规划。当前,我国对于老年人的关注还更多地停留在养老、医疗保障上面,忽视了对老年人教育方面的关注。有些地方政府重视不够,认为老年教育是一种纯粹的“消费”,没有认识到办好社区老年教育,不仅能降低社会养老的成本,而且可以开发老年人的潜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视,老年教育真正要在社区立足,还需要下很多工夫。各级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显得格外重要。
2.理顺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的老年教育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实行交叉管理,不利于老年教育的长足发展。基于社区老年教育的实施与财政、教育、民政、劳动、文化、卫生、城市管理等方面息息相关,发展社区老年教育需要各政府部门之间理顺关系共同合作。此外,这些部门之间通力合作,组成一个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长效运作机制。
3.加大老年教育的资金投入,完善教育设施。资金的缺乏直接导致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将老年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改善老年人学习和活动的环境。
4.提高社区老年服务人才的专业水平。由于我国的社区老年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老年服务人员忽视了老年人教育需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提高社区老年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仅可以开发老年人的潜能,让老年人全面发展,而且能够深入的了解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有层次、有步骤地贯彻和实施社区老年教育的计划,为促进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城镇社区老年教育研究存在的缺失
跨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的研究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研究内容比较零散
通过对近五年文献梳理,社区老年教育的研究内容主要涵盖了社区老年教育的功能、社区老年教育的价值、社区老年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原因探析以及如何推进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等方面。研究范围太过狭窄,而且只注重对社区老年教育其中一个模块进行研究,忽视社区老年教育这一整个教育体系的建设,导致研究内容比较零散,而且缺乏系统研究和有影响力的研究。有的社区老年教育研究虽倾向于对地区进行调研,但调研的地区多为大、中城市,研究结果也只是针对调研地区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而缺乏把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意识,这对于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
(二)对社区老年教育的功能和定位认识存在偏差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基数大,当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3亿,约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发展老年教育,利国利民,任重道远,对社区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目前,我国的社区老年教育偏向于老年养老和老年服务,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下,社区老年教育不仅要解决老年人最低生存需要,还要为老年人的高层次发展需要创造条件。给生命以时间还是给时间以生命是定位老年教育发展方向的基础,给生命以时间又称“休闲性教育”,是指老年人退休后,参加一些文化娱乐活动,让退休后的生活尽可能的舒适和幸福,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而给时间以生命是一种“发展性教育”,它认为,老年人退休后应积极参加老年教育活动,从中学习新的知识,并开发自己的潜能,在晚年生活中有所创造和发展,继续为社会做贡献。人的存活是分层次的,低层次只是活着,而高层次则是有所作为,是人的素质决定的。老年教育的方向是实现老年人生存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是实现老年人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目前社区对老年教育的定位还不准确,不利于社区老年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忽视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的国情
多数研究倾向于介绍国外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并对比我国的社区老年教育,分析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缺失,提出对策建议。比如,美国的社区大学向老年人提供各种教育,专门为本社区的老年人举办各种生活知识教育,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互助能力。日本的图书馆、博物馆、视听中心、文化中心等教育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大量优质及免费的学习机会,使老年人的学习条件更便利。他们在社区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重视向老年人提供各种教育场所和机会,他们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但这些研究只停留在对发达国家社区老年教育的经验介绍,忽视对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国情的研究,盲目地学习国外社区老年教育的经验,忽视我国的国情,这对于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总结
关键词:老年大学;模式;对策
1人口老龄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共同趋势。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7%时,就标志着该国或地区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以60岁为标准,1995年,我国老年人口为1.14亿,2000年为1.29亿,2010年为1.52亿,2020年为2.01亿,2030年为3.42亿,2040年为4.09亿,2050年为4.38亿。由此可见,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之庞大。我国老龄化速度极快。比较世界部分国家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从9%增加到18%所需要的时间,中国为25年,英国为45年,美国为66年,瑞典为85年,意大利为100年,法国为140年。这表明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加速过程中,中国的加速度最高。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世界各国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与探索,老年大学就是其产物之一。实践证明它将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积极、合理、有效的模式。
2老年大学的发展模式
老年大学最先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有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种。
(1)英国模式。
英国在193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英国的老年教育起步早,发展较为完善。根据提供教育资源的渠道,英国的老年教育可以划分为高等教育系统、地方教育当局系统以及志愿团体组织系统。在前两者中,老年人是以普通成人的身份与其他年龄段的成人共同参与教育,而后者则是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展的特殊老年教育,并以“第三年龄大学”的办学形式为主。
(2)美国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美国社会也越来越重视老年教育的问题。总体说来,美国老年大学的主要由两类机构提供:其一是各类大学,包括国家级、地区级和社区大学;其二是专门负责老年活动的非营利机构。老年大学的教育形式多样,可以是课堂学习,也可以是户外运动(登山、旅游、参观等),时间可长可短。目的是寓教于乐,让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乐趣。
(3)日本模式。
日本老年教育的实施形态主要有: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等公共机构实施的形态、民间团体等实施的形态、利用通讯媒体进行函授教育的形态。前两者可称为设施利用型,后者称为媒介利用型。日本老年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施:高龄者学级、高龄者教室;发挥高龄人才作用事业;老年人大学、大学院及长寿学院。
我国老年大学的办学模式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老年大学主要依附于政府、教育系统和国有企业,其政治意义强于教育意义。
3我国老年大学的现状
1973年,法国的皮埃尔·维勒斯教授在图卢兹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学,亦称“第三年龄大学”。此后,各类老年教育学校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三种典型的模式政府投资型模式、自治自主型模式与社区型模式。我国的老年大学在世界潮流的引领下也得到一定发展,1983年6月4日,山东省率先创立了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标志着我国老年教育迈出了第一步。1984年3月1日,广东省建立了我国第一所民办老年大学-广东领海老年大学;1995年与2000年,上海市老龄委、上海老年大学、上海电视大学先后联合创办了上海空中老年大学与上海网上老年大学,现代传媒手段与信息网络技术被运用到老年大学中。目前,我国已拥有各类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2.6万余所,在校学员超过230万人,每位100老人中就有2位接受过老年教育。上海市这一比例接近10%,位于全国前列。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大学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水平,再加上它还是一项新事物,因此,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
4我国老年大学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老年大学的发展中,由于国家对老年大学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促使中国的老年大学教育不断地走上发展的道路。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对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很多关于老年大学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如:教育形式单一、教育设施设备不齐全、教育内容不丰富等等。但中国在发展老年大学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的几个根本问题:
(1)经济支持不足。
一是国家经济实力不足,对老年教育的投入跟不上老年社会的发展;
二是居民生活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阻碍了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
许多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在10000多美金,而中国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水平的国家,中国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2)社会重视不够。
我国当前教育发展重点在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因此,老年大学事实上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这种地位导致其管理混乱。目前老年教育工作由文化、教育、民政、人事等部门多头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责任分散化资金匾乏,老年大学是非盈利性社会福利机构,需要财政部门的支持,但没有足够的投人改善老年大学的硬件设施队伍涣散,缺乏专门的老年大学管理与教学人才,高等院校没有设置相关专业,老年科学研究机构屈指可数。
(3)老年人认识不够。
目前,人们对老年教育认识还不统一,有的重视,有的不重视。有的认为老年教育是提高老年人口素质、促进社会进而使真正能够参与到老年大学中的老年人不多。老年大学实际上所针对的主要还是文化层次比较高的离休、退休干部等教育对象。
5我国老年大学的发展对策
老年期是个体生命的最后阶段,个体将在此阶段度过三分之一的生命历程,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个资源和市场。这势必造成我国老年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和普及程度还不够。究其原因,师资匮乏、经费不足、产权虚置是制约老年大学发展的桎梏。随着该群体规模在逐渐扩大,办好老年大学已经成为当前及将来一项紧迫的社会课题,现提出若干对策以促进老年大学的发展。
(1)更新观念,加大宣传,使社会重视老年大学的生存与发展。美国学者埃里克森(EH·Erikson)指出,人到老年,往往会处于自我完善和自我绝望两端之间。因此与一般的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相比,老年教育更应侧重于人生最后阶段的自我完善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意义。
(2)改善老年大学的教学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认识到老年大学对老年个体和整个社会有巨大的意义与价值,可以因地制宜成立老年教育管理机构,引进专业人才、实施专门管理,逐步形成一个由政府统筹规划、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业务指导、涉老部门参与操作的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格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老年教育经费开支列入财政预算。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政府还可成立专门研究老年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机构。
(3)运用各种办学力量,形成多元化格局。传统大学面向老年人开放,老年学员可以以非注册学生身份旁听课程以及公开讲座;开放大学吸引大量的老年人参与学习。地方教育当局可以通过直接开办课程等形式来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自主自治办学突出表现为第三年龄大学,全部是由老年人自发成立、自行组织、自助分享。转(4)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师资力量。
老年大学绝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养老场所,也是满足老年人日益强烈的“职业技能提高需求”与“自我发展需求”的再教育基地。原有的娱乐型课程已略显老套,因此开设计算机、英语、法律、金融、现代科技等课程刻不容缓。强化师资力量的措施主要有部分高等院校可开设老年教育学等相关课程,为老年大学输送教学人才选聘热衷于老年教育事业者,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把握老年人生理、心理与学习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5)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和扩大受教育群体。
老年大学的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极其灵活多样。①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种形式并行发展。②自主教育形式受到普遍关注。老年大学应注重小组学习和分享型学习,所有的学员都是平等的、互助的。③广泛重视和发展远程教育。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网络扩展到乡镇一级,在没有老年大学的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老年人同样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上老年大学也不再是体弱多病的老者渴望而不可及的事,他们足不出户,就可接受教育。由此可见,发展网络教育无疑是关注弱势群体中的老年群体的有效途径,为我国构建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步入真正的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6结束语
世界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中国的脚步更快。由于中国老龄人口的数目大,老年大学教育的缺口也相应较大。发展我国老年大学是解决老年人口教育的根本途径,其发展模式灵活多样,其发展对策主要是针对当前问题,提出适宜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万本根,许改玲.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银色产业崛起的机遇”[J].经济体制改革,2001(3):86-90.
[2]张运刚.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2):18-23.
[3]郭美玉.美国老年教育与借鉴-对发展老年教育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4]杜智萍.老年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环节-─日本的经验和启示[J],成人教育,2006,(12).
[5]杨佳,陈瑶.老年大学发展初探[J],成人教育,2007.7.
一、老年教育目标体系的解构与融合
老年教育是继老年大学之后的概念,老年大学设立之初是对老干部的学习补偿教育,老年教育是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制的实践中提出的,是在老龄人口快速增加的社会现实中提出的。老年教育既有教育的社会属性,又有养老的社会属性。老年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是针对老年人这一特定对象开展的教育活动,有其特定的教育目标、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评价方式;老年教育又是老年人养老的一部分,是养老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现实社会中具有指导作用的老年教育目标是在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前,老年教育的目标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学习知识,也可以用“增长知识”“老有所学”等来表达,主要是指通过接受老年教育获得新的知识,如在书法、绘画、电脑、家政等方面的知识。第二个方面是丰富精神生活,也可以用“陶冶情操”“老有所乐”等来表述,主要是指提升欣赏音乐戏曲、欣赏书法绘画等美术作品、领会文学艺术作品等方面的能力,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第三个方面是学习养生之道,也可以表述为“老有所养”“教育养老”“健康长寿”等,主要是指学习健康养生的知识,调节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长寿的目的。第四个方面是服务社会,也可以表述为“老有所用”等。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子项,当前仍然适用,特别是对刚迈人老龄的参加老年教育学习的人非常适用。从教育的本质来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老年教育的目标在上述四个方面从教育的角度是切实的、是可行的。但是从老年人养老的方面讲,老年教育是养老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老年教育更应该是尊重生命、生命尊严的教育,通过老年教育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严。老年教育是特殊的教育,是针对老年人特殊群体的教育。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在老年时期特别是暮老时期,关注的是如何面对疾病,如何面对死亡。然而我们的老年教育在这方面是避而不谈的。尊重生命、尊重老年人就要勇于面对疾病、面对死亡,把病人关怀、养老关怀列人老年教育的目标。这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养老的终极目标。
二、老年教育管理体系的解构与融合
据2014年底的统计,山东省建认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老年教育办学网络,全省共建有老年大学(学校)7897所,在校注册学员54.89万人,有64.9%的乡镇和10.3%的村建起了老年学校。济南市基本形成市、县(区)、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办学网络。老年大学的管理体制是归口党委组织部门管理。省、市、县三级老年大学都是归口各级党委组织部,由同级党委老干部局代管,形成了从上到下的管理体制。从山东省实施老年教育的主体看,各级老年大学承担着主要的老年教育工作,体现着老年教育的特点。因此,老年大学的管理体制基本上体现着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创建老年大学之初和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全省五级老年教育办学网络的形成,使老年人及时获得了教育资源,享受了老年教育的权利。但这一体制在新的形势下遇到了挑战。首先是与国家制度层面上定位的不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重视老年教育”。这为老年教育在国家制度层面上定了位,老年教育属于教育并且归属继续教育范畴。老年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国民教育,既是老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养老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公益事业。但是,在国家制度层面上,老年教育终归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其次,当前的体制有利于干部身份的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而对分布在社区的基层老年人来讲,出现了教育不公的社会现象。这种老年教育不公现象,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老年教育当前的体制不利于老年教育的统筹规划。各业务管理机关在计划老年教育工作时,考虑的前提是本部门工作要求和业务形势,老年教育工作规划应放在国家及各省市继续教育总体框架内实行规划。再次,目前老年教育经费非常不足,特别是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的老年教育经费十分短缺。老干部局和老龄工作委员会每年都有老年教育经费预算,但无法统一规划使用。老年教育经费应纳人教育经费的大盘子,并制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统一规划老年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确保各级老年教育的发展有规划、制度,有编制、人员,有足够的办学经费、较好的教学设施;确保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老年教育办学主体体系的解构与融合
济南市承办老年教育的主体,既有各级老年大学(学校)也有乡镇(街道)、村(社区)负责组织工作的部门,还有济南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济南出版社、电视台开展的老年电视大学。省市各区县的老年大学办学条件相对较好,有固定的校区、相应的教学设施设备,师资相对充足。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的老年教育学校多数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所需的教学设施设备,师资更是相对匾乏。由此来看,社区开展老年教育工作困难相对较多,各级老年大学无法满足社区老年教育的需求。为解决这一现实矛盾,一是承办老年教育的主体可以尝试扩大到少数高等学校进行试点,由高校继续教育部门承担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由于老年教育的对象是特定的老年人,老年人在参加学习的过程中,应离家相对较近,而且交通方便。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属地原则,由少数高校试点开展老年教育。高校不仅有充足的教育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师资等资源条件,而且具备开展老年教育研究的科研条件,便于加快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促进老年教育健康发展。二是尝试引人做慈善事业的企业开展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是公益事业,尝试开展老年教育的企业应有相应的资产资金投人,禁止向参加学习的人员收取任何费用。目前,济南市馆骚街社区引进济南天瑞集团开展老年日间照料服务工作,并对社区老年人开展义务老年教育。
四、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解构与融合
老年教育当前设置的课程,主要是闲暇教育的课程,围绕满足老年人自身发展个人爱好、天赋和潜能,提高生存质量,开设了陶冶心理健康的文化艺术课程和以提高身体健康的养生课程。如:开设的陶冶心理健康的文化艺术课程有文学鉴赏课、书法绘画课、音乐戏曲课、舞蹈课等。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使老年人通过鉴赏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领悟书中的哲学真谛,反思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将读书的心得体会运用于生活,同时使得老年人通过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来滋补自己的心理。开设的提高身体健康的养生课程有太极拳、网球、棒球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使老年人躯干平衡性、灵活性有明显改善,同时对老年人感知觉、思维、记忆、情感、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老年教育课程,应按照人发展由成熟到衰老的客观规律来设置。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将老年人分为三个阶段:60岁至68岁为初老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身体健康良好,尚能从事适当工作,或是在家从事家务。这一时期的老年人在接受老年教育时主要学习适合自身发展个人爱好、天赋和潜能的课程。68岁至82岁是中老阶段。这一阶段的老年人行动开始迟缓,记忆开始减退,疾病开始逐渐增多。这一时期的老年人在接受教育时应主要学习“病人关怀”“养老关怀”“死亡关怀”等课程。82岁以后至死亡是暮老阶段。这一阶段的老年人行动进一步迟缓,记忆进一步减退,疾病进一步增多。这一时期的老年人在学习时应以听为主。根据目前老年教育开设课程的情况和老年人三个阶段的划分以及老年教育是生命尊严的教育的内含,克服惧怕疾病、惧怕死亡的心理,在老年人初老阶段的后期和中老阶段的初期开设“病人关怀”“养老关怀”“死亡关怀”等课程。开设这些课程,其一,体现老年教育是生命尊严的教育的内含,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严,让老年人无畏惧、无恐怖地开心舒适走完人生的历程。其二,引导老年人正确地认识人类生老病死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向老年人传播正确疾病观、死亡观,使其明自疾病和死亡对于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可避免性、终极否定性和不可逆转性,澄清对死亡的种种困惑和误解,勇于面对疾病,勇于面对死亡。其三,引导老年人努力活在当下。只有科学地认识和思考疾病、死亡,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努力活在当下,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实现和创造生命的价值。
五、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体系的解构与融合
关键词:老年教育;新形势;发展;途径
老年教育是我国老龄事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老有所学的重要平台。我国老年教育事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社会对老年教育的认识程度、关注度都不够。面对新的形势,老年教育必须不断实现自身的提升,做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满足老年群体不断增长的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一、进一步理顺老年教育工作管理体制
老年教育是适应改革开放和人口老龄化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兴教育事业,是我国老龄事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老年教育事业虽然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发展还不平衡,存在着一些制约老年教育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因素。首先,要理顺老年教育工作管理体制,突出各级党政组织对老年教育工作的领导。老年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密切协作。从全国范围看,老年大学的归口普遍不够明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建立以来,对协调、指导全国老年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它毕竟是群团组织,没有管理职能,且在人力、财力上都有局限性。其次,由在职的分管领导很相关部门领导组成老年教育常设机构(委员会),经常研究解决老年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完善落实相关政策,推进老年教育提升办学水平。第三,明确老年教育经费预算,加大财政对老年教育的支持力度。将老年教育经费开支列入财政预算系列,使老年大学的软硬件逐步提升,学校数量能够按需增加,尽快解决偏远地区老年人入学问题。规模上不论大小都要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资保证,实现教学质量以及规范办学等各方面的整体提高。逐步形成一个由政府统筹规划,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业务指导、涉老部门具体操作,全社会关心、支持老年教育,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格局。
二、实现老年大学的规范化管理
从第一所老年大学诞生至今,老年教育已经走过来近30年的历程,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一所老年大学的发展壮大,取决于是否实现了规范化管理。首先大力加强教职员工队伍建设,提升队伍质量和整体素质。管理人员是教学的管理者和学员的服务者,管理人员队伍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织架构。当前管理人员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人员少,懂教学管理的专业人员少,管理经验不足,管理不够规范等。老年大学领导干部的配备,应该是按需配备,真正把懂教育,会管理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上来。这样的同志能较快地进入角色,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师资力量决定了教学质量。实现老年大学的规范化管理,首先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老年大学教师队伍的现状看,总体质量是好的,基本能够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的教师队伍还存在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的教师不多、年龄偏大、个别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无法满足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队伍质量和整体素质、强化队伍管理已是刻不容缓。加强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制定老年大学教师管理办法,规范教师队伍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教职工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老年教育事业,看好老年教育事业。同时,应该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情况,逐步提高教职工待遇,做到待遇留人和岗位吸引人,才能聚拢优秀人才,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教职工队伍。
第三,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教学质量同样是老年大学的生命线,从教学管理、教材选用和编写、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都要严谨规范。这是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得出的结论。有的老年学校,由于教学质量差,管理松散,老年人因入学后学无所得,生源流失,使之有名无实。而有的学校因治学严谨,管理比较规范,学员学有所得,甚至学有所成,声誉大增,生源不断。要保证教学质量,需要把好三关:聘请专业造诣较深,热爱老年教育事业,有奉献精神和一定教学经验的师资任教;根据老年人要求和社会需要设立专业课程并有相应的教材;要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
三、加强宣传增加全社会对老年教育的共识
推进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宣传舆论工作必须摆在首位。我们要从全面、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只有做好宣传工作,才能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视老年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党和国家重视发展老年教育的方针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做好宣传工作,才能进一步扩大老年大学社会影响,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支持老年教育事业。首先,我们要通过坚持不懈、扎实有效的宣传,使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关心、重视、支持老年教育工作,使全社会更加了解、关注老年教育事业。宣传广大老年人通过学习教育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增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典型事迹,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和关心老年教育事业的浓厚氛围。面向社会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教学成果和风貌,进一步增强老年教育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让更多的老年人成为老年教育的受益者。
其次,让更多的老年人知道,老年教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是老年人享受终身教育的权利,是落实“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重要途径。老年教育是使代间人构建共融、共建、共享社会的重要条件。国际老年人组织提出的主题是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即建立代间人能够在互惠、公平的原则下,共享社会经济成果。在退休人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他们通过在老年大学的二次充电后,他们继续实现老年人自身的社会价值,提高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
无锡市比较重视老年教育工作。2009年,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列入终身教育体系;市老年大学要成为全省一流、国内领先的老年教育阵地和品牌,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虽然近年来无锡市老年教育工作取得较大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以市老年大学为龙头,市(县)、区老年大学为骨干和基础的老年教育网络体系,但是每年全市现有老年大学招收学员的额度还不到3万人次,老年群体入学率仅为3.3%。因此无锡这几年出现上老年大学“连夜排队,一座难求”的现象。面向普通大众开展老年教育的实践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大众化老年教育模式,尤其是基层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的开展仍面临不少困境和问题:一是社区老年教育覆盖面窄;二是社区老年教育的实际参与率低;三是社区老年教育的资源匮乏;四是社区老年教育内容、形式、方法单一;五是老年教育规划与管理体制不完善;六是社区老年教育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七是社区老年教育师资力量比较匮乏。
二、对策与思考
1.理顺管理体制,成立社区老年教育领导管理机构
社区老年教育的持续、健康、全面、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市集中统一的领导管理机构,从根本上解决社区老年教育工作中诸如制定发展规划、纳入年终考核、加大资金投入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加大政府对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支持力度,并要求和督促各级涉老部门将社区老年教育列入规划、列入财政、列入统计、列入考核,各尽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加强社区老年教育的规范化管理,杜绝社区教育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各社区应专门制定社区老年教育的管理规程并付诸实施,而不再仅仅凭借个人经验或口头指示开展社区老年教育工作。
2.加大对社区老年教育办学条件的投入
社区老年教育不仅是老龄事业,而且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老年教育只有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才能取得长足进步与发展。经费不足是目前社区老年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社区老年教育的经费投入,要将社区老年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体系,最好以条规的形式规定社区老年教育在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另一方面,各街道办和社区要积极为社区创收和争取社会力量的鼎力支持,将社区老年教育活动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多开展一些为社会和社区服务的老年教育活动,以使社会的各级力量成为社区老年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教学场地及其设施问题是开展社区老年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而目前调查发现,教学场地及设施有限一直是困扰很多社区的“老大难”问题。各社区居委会虽然都配备老年活动中心,但实际上因为种种原因,真正发挥功能和作用的并不多。有的被居委会转租以充实社区办公经费,有的干脆挂锁闲置,从而影响了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社区要加强教学场地及其设施的建设,兴建各种适合老年人课内外活动的场地,购置多样化的教学器材和健身器材,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教育活动和健身需求。社区要强化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加强与市内外老年大学、其它社区及周边学校的联系和磋商,确保社区老年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3.加强社区老年教育专业队伍建设
一支专业的管理和教师队伍是老年教育工作持续发展的保证和基础。现阶段,社区老年教育队伍主要有以下来源:一是从市、区老年大学或高校聘请的兼职教师,二是社区干部,三是社区老年教育志愿者队伍。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社区内的人力资源,聘请社区内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一技之长、热心社区老年教育事业的退休老年人任教,尽快建立全市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师资信息库;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广大志愿者参加社区老年教育服务的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志愿者服务社区老年教育的组织网络。志愿服务内容的提供要重视社区老年人的接纳性,要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评估。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特别是精神需求提供针对性、差异化的教育服务,如开展不同种类的符合不同层次老人的兴趣班,坚持以老人为本,尽最大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保证志愿者所提供服务质量,志愿者在上岗前需要接受一定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包括老年心理学、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等课程,以便在提供服务的时候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社区还应根据志愿者所学的专业特长,设置专业化的社区老年教育服务项目,促进社区老年教育服务队伍的专业化。
4.合理设置社区老年教育课程
课程是社区老年教育的核心,课程教学是促进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关键。目前老年教育中的课程编排与组织形式大同小异。不同区域、不同背景、不同个性特征的老年群体所开展的老年教育活动,并没有充分凸显老年人群体的教育需求和主张。很多老年人只是在这种固有的课程模式中尽量寻找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一旦没有收获或教育需求不能满足,只好放弃。因此,社区老年教育的课程要精心设置,课程内容要切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诉求,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现实问题和生活困难。只有课程内容的设计紧贴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实际,才能符合他们的教育学习需求,才能达到社区老年教育的根本目的。失落、孤独、寂寞是绝大多数老年人退休离开工作岗位后呈现的普遍特征。社区老年教育应从老年人的实际出发,以“讲求实效”和“按需施教”为原则,以提供文化知识为经,以提供精神情趣为纬,开设具有广泛性、趣味性、层次性、实用性、时代性的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在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建设中,为提高实效性,不仅要重视课程内容,还要关注课程形式。可以开发社区老年教育微课程,通过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将精彩的课程教学活动录制成5至10分钟的视频文件,从而将课程精练、有效、便捷地向社区老年人群推广。
5.探索和推广社区老年教育的数字化学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全市敬老院老年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们县召开,这既是对我们县的关心、重视,更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和鼓励,同时也是我们学习兄弟县区经验、推动老年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的一次难得机遇。在此,我谨代表县几大班子向前来参加现场会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县是省会的东大门,全县总面积2216平方公里,人口109.3万,辖18个乡镇、2个开发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以改善民计民生为取向,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自02年以来,连续七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十强县”,2012年继续跻身“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县委、县政府不忘采取有力措施,把发展老年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推动老年教育工作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设施不断完善,内容不断创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今年以来,我们还把集居在敬老院的特殊老年群体纳入视野,对老年教育延伸到敬老院进行了尝试。目前,已有6所乡镇敬老院开办了老年学校(分校),在这里,老人们接受了美的教育,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生活,增进了健康。老年教育进养老机构,使我们县的老年教育工作走上了一条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发展道路。在此,我们也真诚的希望老年朋友们在老年学校这个大家庭中通过锻炼和学习,成为健康快乐的寿星、争做贡献的楷模、促进和谐的榜样、树立新风的典范;希望从事老年教育的同志,继续努力工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学习内容,广泛开展活动,把更多的老年朋友发展成为老年学校的学员,并当成自己的亲人照顾好、服务好;希望各级领导、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帮助解决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广大老年朋友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娱乐环境,为老年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老年教育是一项夕阳事业,但同时我们也认为老年教育是一项朝阳工程。我们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的精神,满腔热情地投入老年教育事业,努力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和谐,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最后,祝在座的老领导、老同志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谢谢大家!
(一)对老年人的理性认识
尽管在知识以摩尔式的几何倍数增长的时代,老年人所积累的经验依旧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晶体智力因素诸如知识、词汇、计算等方面不仅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反而有所发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们更应该把老年人视为国家社会的资源。只有在正确认识老年人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的老年教育观。
(二)对老年教育的理性认识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不仅能够提升和充实老年人的生活,而且可以有效地缓解当前人口压力,促使老年群体成为丰富的人力资源。2002年世界老龄人大会通过的《国际老龄行动计划2002》也强调,教育是促使老年人积极生活的必要基础。但是我国的老年教育与西方相比起步较晚,并且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很多地区常常把老年教育当作社会福利事业,而没有把它当作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作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教育观的指导下,没有把老年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体系中,而看成是福利事业。还有一些地方将老年教育作为扫盲任务、职业培训的一种形式,视其为老年人怡情养性、安度晚年的途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直接指向人的精神世界。教育的目的是涵养人的理性,同时使人得以发展。如果把教育单纯的看作一种福利事业,这无疑偏离了教育宗旨。当今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职业和教育明显的分离,这本身就违背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更有甚者,把老年人接受教育看作是他们知识贫乏的象征,以一种高姿态的形式说教。教育应该是一个教学互长的过程,向老年人教育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知识传递,而是互相学习的过程。所谓“学者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年人身上所积淀的知识文化、伦理道德、精神价值是值得借鉴学习的,教育的价值也就得到了体现。总而言之,老年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落在老年人身上。而不是单纯从社会角度出发,忽视了老年教育中亟待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诸如关注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以及对待死亡的问题。
二、西方老年大学教育运作模式
自1973年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学在法国的图卢兹大学诞生以来,西方国家对老年教育问题的关注就从未停歇。老年教育的办学具有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特点,国外老年大学教育模式大致分为三种模式:
(一)政府投资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征表现为老年大学教育中的投资是以国家为主体,老年大学教育的主要开支是有政府财政预算。主要代表有日本、法国等国家。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日本的老年教育是由文部省直接领导的,其教育类型丰富多样。“日本的老年教育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福祉行政密集型老年教育;二是福祉行政广域型老年教育;三是教育行政广域型老年教育;四是教育行政地域密集老年教育。”④法国相对其他国家的老年教育更为规范。老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且把教育看作是老年人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的办学得到了正规教育的支持,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而选择参加闲暇教育,亦或者是正规教育。老年大学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比如老年养生、疾病预防、文学、历史、法律以及最新的时事政策等各领域的知识,有些甚至开设基于老年人自身的理论研究。
(二)自治自助型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老年大学由老年人自发组织成立,所有有专长的老年人都可以执教,一个班的教师很可能是另一个班的学员”这种模式的代表国家主要是英国。英国将这种自治自助的老年教育模式称为第三年龄大学,其主要是提供给老人和成年人一个免费学习的场所,所以其性质是非营利性的志愿组织,组织所需的运行费用都来自于慈善彩票事业的捐赠。学员的层次也是有很大差异的,一般是退休干部以及其他行业的老年人,因此,他们之间的学历差距也是存在的。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灵活的开展教学活动;英国的第三年龄大学没有与正规大学保持联系,所以他们都是自己组织和管理。尽管如此,其课程内容同样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养身锻炼、时事政策、绘画、音乐鉴赏、语言、投资以及家禽学等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
(三)社区型模式
国外的社区型模式与我国是有明显的差异,其主要是各所老年大学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网络并依附于社区,由学员自行管理的一种老年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美国的社区教育与英国的自治自助型的教育模式一样都属于非盈利的福利性组织,其运行的资金大都来自于某些学校或慈善机构的捐赠。不同的是美国社区教育与正规教育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老年教育模式一般设立在本地的市立学校,其教学的开展是由学员自行负责,有时也会聘请老师授课。此外,还有寄宿式学校,老年人可以与同龄人一起学习和生活,安享晚年。多样化的课程也是美国老年教育的一大特色,涉及面广泛,包括了文、史、哲还有艺术等方面。
三、我国老年大学教育运作模式以及建议
(一)我国老年大学教育的传统运作模式
当前,我国的老年大学教育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老年大学,这类教育形式主要是在固定的场所集中向老年人授课。二是社区教育,指在老年人生活的社区附近,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形式。三是以教育机构的形式举办的老年教育。教育形式相对比较灵活,是针对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欲求接收教育的老年群体而发展起来的。我国的老年教育较之国外的老年教育相对落后,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内容上过于单一化,更重要的是没有形成一种规范,政府的重视度和社会的关注度远远不够。这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以此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有效地将老年群体转化成宝贵的人力资源。
(二)关于我国未来的老年大学教育运作模式的建议
老年教育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就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还是十分落后的。首先是政府没有制定出一套有效的老年教育发展管理体制,不管是师资还是受教育者的权利,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管理机构。其次,老年教育管理归属部门的含糊,划分归属不明确,造成教育资源严重的浪费以及老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最后,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以此建立与老年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制也是有待考究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和完善的体制,所以政府还需不断地完善老年教育体制,加大老年教育普及的力度。结合时代特点,联系实际情况,多渠道地开设老年教育,不断延伸和发展老年教育。
1.幼儿培训机构附设老年教育职能
目前,社会上广泛开设了各种以教育为主题的盈利性培训机构,其中,幼儿教育占据了大半的教育市场,老年教育方面的涉及很少。少有的老年教育机构的设置,其教授内容也都是以娱乐、养生为主。迫于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压力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应该建立以知识文化和技能为主的老年教育,以此来保证老年群体劳动力资源。基于大多数幼儿的学习和生活都是由老年人负责这一现状,所以在幼儿培训机构附设老年教育是可行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闲暇教育。老年的闲暇教育也是老年教育的一种方式,也是终身教育的一种体现,更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种体现。
2.养老院开设老年教育
随着我国老年保障机制不断地完善,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在全国各地开设,养老院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由于对养老机构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刻,甚至有排斥养老院的情绪。时代观念的转变,出于不愿意拖累子女以及可以得到更多同年人之间的陪伴的考虑,也开始接受各种养老机构。所以,在养老院开设老年教育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授课,加强老年人文化知识素养。另外,还应开设心理辅导班,疏导他们内心的孤独和对事物偏执的看法。增强自身对老人以及老年教育的理性认识,提高他们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3.干休所设置老年教育特色班
我国干休所主要是军队离休或退休的干部居住修养的地方。这些离退休干部本身就有受过文化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在干休所设置老年教育特色班,一方面可以帮助这些离退休干部继续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服务更多的老年群体接受最新的知识。这样可以解决老年教育场所不足的状况,从而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这种特色班可以开设退休教育课程和死亡教育课程,帮助他们消除离开工作岗位以及面对死亡这个问题的恐惧和疑惑。
4.建立老年教育服务站
一、以地域及老年人需求的不同来定位老年教育的模式
从老年大学的性质来看,老年大学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就传统大学来说,不论是专业设置、培养方向、学校的规模等都由政府宏观掌控,学生均来自全国各地,学校的目标就是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而老年大学则不然,学员来源基本上是居住在当地的离退休老同志,这些老同志因受年龄、身体、家庭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就近就地学习,因而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员管理等就不能简单地照搬传统大学的办学模式,必须要充分考虑并照顾到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就学习目的性来说,虽然老年人在体力、记忆力等方面远不如年轻人,但他们不是为了升学和就业而学,因而没有思想上的负担和压力。进老年大学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加健康快乐和丰富多彩。目前,各地各级老年大学所开设的课程,基本上适应和满足了绝大数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在大、中城市,由于老年人的阅历、文化修养、爱好等的不同,大多以学习书画、声乐、器乐、摄影、舞蹈等为主,体现了大、中城市老年人以乐为主的学习特点。大多数老年人通过在老年大学的学习,掌握了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后,还乐于主动参与当地的许多社会公益活动,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和精神风貌,为社会增添了和谐的音符。也有部分老年人结合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了较为实用的电脑、中医、养生、外语等知识的学习。在小城镇,更多的老年人则选择学习专业实用技术知识,不仅能为自己和家庭增加一些经济效益,这些老同志还把自己掌握的技能反哺于社会、服务百姓,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好评。通过在各级老年大学的学习,大多数老同志既做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又体现了自身价值。因此,我们各级老年大学在定位自己的办学模式时,应把立足于当地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要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对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配备、学校规模等,也都要做到与之相适应。否则,偏离了这一宗旨,不仅难以受到老同志欢迎,也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以当地政府的经济实力来定位老年大学规模
各级老年大学除了承担为广大离退休老同志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和服务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为政府承担着做好稳定老年人工作的政府职能,这就是老年大学与普通高校的差别。基于这样一个因素的考量,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办好老年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尤其要摒弃那种认为老年教育是只投入没回报,不愿意为老年教育事业花钱的思想认识。各级政府部门应在制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规划时,一并把老年教育事业也纳入其中,加大在财政上对老年教育事业的投入,要充分认识到建一所受老年人欢迎的老年大学,不仅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反映一个地方社会祥和稳定的标志。老年工作虽不是大局,但影响大局;不是中心,但影响中心。没有老年人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只有做到让老年群体稳定,也才能够使得整个社会稳定,才能够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活到老、学到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精神追求。今天,在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前列,物质条件极大改善,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已经不再是第一需求的时候,随之而来的便是寻求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要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需要,政府只有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对老年教育事业的投入,才能满足老年群体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重视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重视老年教育,乃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升的象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能否办好老年大学,并使其具有相应的规模也是一个地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体现。凡是老年教育办得好的地方,经济一定发展,社会也和谐稳定。只重视发展经济,忽视了老年教育,这样的发展是不全面、不圆满的。只有做到了使经济与老年教育事业同步发展,一个地方的社会发展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经济实力决定和制约着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总体情况来看,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政府对老年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也相对较多;在经济欠发达或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政府对老年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相对较少。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制约着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加之国家对于建设各级老年大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因此使得各级政府在对老年大学的资金投入上存在着较大的弹性空间,甚至个别地方用于老年教育事业的经费少得可怜,这种状况谈何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由于缺少经费,因而使得这些地方的老年大学不论在课程设置、校舍规模、人员配备等方面都明显地滞后,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最终要落实到政府的重视和财政投入上。要使老年教育事业走上正规发展之路,中央政府应把老年教育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各地还要根据不同省(市)、市、县的人口基数,测算出未来老年人的人数、分布等情况,制定出适应当地老年人人口数量比例、应该具有的老年大学的数量、标准和规模。这样,就可使各地各级在建老年大学时有一个可参考的标准,并依此来规划和发展该地区的老年大学,避免盲目和重复发展。老年教育与国民教育一样,需要政府的投资。在个别欠发达的、政府财政收入较少的贫困地区,根本没有财力来办老年教育事业的情况下,就需要上一级政府酌情给予一定的老年教育财政资金支持,使其专款专用,用于发展当地老年教育事业。也可另辟蹊径,由政府出面,争取和吸引民间和外来资金办老年大学,以弥补政府财政资金的不足,使老年教育事业得以发展。
三、以人口结构未来老龄化趋势程度来定位老年大学规模
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未来的中国已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截至2013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突破2亿。当大量的老年人出现在社会上时,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设立相应的机构接纳他们,还要按照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大力发展老年事业,尤其是办好老年教育,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更多的老年人在乐中学、学中乐,这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一条比较好的途径。从中国大陆的人口出生结构情况来看,自以后,人口数量的增长便逐渐呈现出了回升状态,到上世纪70年代初,人口的出生率和人口数量的增长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期,这一出生高峰将成为60年以后人口老龄化的高峰。现在,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正逐步进入到老年人的行列,十几、二十年以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达到高峰。这样的一个人口特点,决定了我们各级政府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有前瞻性、有预见有目的地去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到来,这也是历史赋予政府的社会责任。为此,我们各级政府在制定和规划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国民经济发展蓝图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该地区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从现在起,就应逐步加大对与老年事业有关的活动设施、教育设施等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重点是要办好与之相适应的各级老年大学,并逐步改进和完善已有的各级老年大学的硬件设施,完善相应的体制建设,做到对老年教育设施的投入与老年人需求相同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做到有备无患,就能够做到在任何情况出现时都能应对自如。应对老龄化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的投入。当然,各级涉老部门,更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
作者:邵建忠 单位:陕西老年大学
1999年某日,同事探问,有日本研究高等教育的博士研究生求访,是否接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欣然应允。到访之日,未料来者竟是一位头发花白、满面皱纹的老妪,不免诧异。细谈方知,老人受过高等教育,中年丧偶,承夫之业,经营书店以维持家计,直至儿辈大学毕业成家。晚年无生活之忧,遂再次走进大学,以圆研究教育旧梦。一年又一年,她从硕士读到了博士,正在打算撰写有关中日高等教育比较的学位论文。告白无华,闻之动容。2003年末,笔者到日本任客座教授,见各地社区生涯学习馆所林立,老人学习者居半数;而大学则普遍向社会开放,社会人求学蔚然成风,其中不乏老者。由此深深体验到,在日本终身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学习型社会不为虚言。
本期发表了杜作润和俞可两位的文章,内容涉及老年高等教育,目的在引起学界与世人关注。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加速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凸显,人口老龄化即为其一。“未富先老”的严峻挑战不仅考验社会的良心,而且考验政治的智慧。不久前,读到竺乾威、朱春奎主编的《中国政府建设与发展报告2012——包容性发展与政府建设》,颇有感悟。按照该书所言,所谓包容性发展,是不同国家、民族与公民共同发展、平等参与、成果共享的发展模式。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就是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机会,消除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和裂隙。依愚之见,实现包容性增长,达成社会包容性发展,建构满足社会各群体需求的教育体系,乃应有之义。依此之理,老年教育当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的今天,发展老年高等教育显然也应成为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议题。《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文件有一句提及“办好老年教育机构”,轻重可见。
发展老年高等教育,很重要的是破除狭隘功利主义的观念。人们提到学习、提到教育,总是与实际的功用联系起来。在一些人心目中,“年纪大了,学那么多有什么用?”2006年,天津58岁的仝正国考上昆明理工大学,许多人不解,有的网民甚至认为,她不该占用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时至今日,虽然对老年人参加高考、入大学学习表示理解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老年人进普通正规大学学习仍属稀罕,参加学历教育障碍重重。目前社会上为数不多的老年教育机构,主要面向部分老年人休闲养生之需,层次不高,功能有限。即便如此也是非常稀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其实,老年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并不在于生活实用功利,而在于生命价值的升华。对于特定生命阶段的人群而言,精神层面的愉悦和观照会使他们更好地品味人生的意义。老年人生存品质高了,才会有真正的社会和谐。
我国老年高等教育未兴,反映出终身教育的理念在社会还没有获得普遍认同,学习型社会的建构还缺乏富于远见的价值目标、系统思考和科学战略。因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必定超越狭隘的功利目的,而成为所有人的基本生存方式,教育必定贯穿人的生命的各个阶段。如果有一天老人可以自由进入各类大学接受教育,相信离教育现代化、学习型社会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