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外阅读的优点

课外阅读的优点

时间:2024-01-10 15:09: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外阅读的优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外阅读的优点

第1篇

一、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可以充实人的头脑,启迪人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知识面的宽广与狭窄,阅读量的多少,已成为学生成才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初中学生要健康成长,就需要阅读大量课外书籍,接受各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视野更宽广,心胸更开朗,知识更丰富。

3、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情怀、广博的知识,更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通过课外阅读,可培养学生的爱心、孝心、忠心、诚心、信心等,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等。

5、通过课外阅读,可让学生了解中国与外国的文化、风俗、人情、习惯等,了解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历史名人与时事等。

二、当前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2012年九月,我对本校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过一项调查,主要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有多少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

2、主要读哪些方面的书籍;

3、有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4、有无合理安排阅读的时间。

经过大量的观察、询问、问卷调查等,我了解到:

1、我所在的这所农村中学,只有约20%的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其他大部分学生除了接受课本知识以外,无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浪费了很多课余时间。放学回家很多孩子忙于帮家里人干农活,根本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即使是进行过课外阅读的学生,也只是阅读一些小人书、故事书、武侠小说等,对学习没有很大帮助。

3、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4、没有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只是偶尔有时间随手翻翻,翻后即忘,达不到阅读的目的。

5、小部分学生家长为提高子女学习成绩强压他们阅读《点拨》、《题解》等,学生往往很不乐意,学习效果不明显。

通过以上调查,我认为:农村中学生几乎没有什么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和揪心,帮助他们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

三、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课外阅读

1、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适时启发、引导、激励。向学生推荐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介绍名人的励志故事和发愤图强的精神,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书籍的营养,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2、要让学生确立正确的课外阅读目标

首先要让学生从不愿到愿意阅读课外书籍,进而发展为想读、爱读、善读;其次要让学生有计划的阅读,不要盲目阅读;再就是要注意让学生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

3、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如:一周读一本课外小读物、一个学期读2-3部名著等。要帮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如:每天阅读1-2小时,让他们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养成天天读、月月读、年年读的良好习惯。

4、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要有取舍

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是让他们什么都读,而应注意取舍,要选择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书籍,应摒弃那些俗气的、低级趣味的书籍。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课外读物,制定各年级的具体阅读内容,要发挥学生的特长、优点,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身的修养,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检验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的只让学生不停地阅读各类书籍,而应适时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总结、检验。

1、在学生按老师的布置、安排进行课外阅读一段时间后,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总结,肯定他们阅读的优点,适时进行激励和表扬。

第2篇

关键词:兴趣 指导 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首次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从中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读”呢?

一、明确读的目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读”必须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去读,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有机渗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二、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历史的经验充分说明,“多读”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小学阶段,课内精读、略读的文章只有三百多篇,不超过40万字;如果小学生只读这些课文,是无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的。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对于扩展阅读教学的资源、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化底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课外阅读活动持久地进行,我们学校每两周安排有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根据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承担的教学任务,可将这种课型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阅读兴趣培养课。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导读方式激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乐读的感情。

第二类是阅读能力训练课。这是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主要课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由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所必需的内部智力操作和外部技能操作两方面的因素组成的。

三、注重读的技巧

朗读时速度的快慢是由课文的内容和体裁决定的,声音的高低是依照思想的变化而调节的。如小珊迪临死前的话,后一层意思表达了他对弟弟可怜、牵挂的强烈感情。训练中,我指导学生放慢速度、降低声音、加强停顿、突出重音,把小珊迪牵挂弟弟、控诉当时社会制度的强烈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四、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

阅读,其主要方法有二:一是精读,二是略读。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但是略读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的结果必然是一无所得。

略读方法指导可侧重于下面两种:

1.浏览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

2.筛选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法的综合运用,都应在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思考,如果懒于思索,不肯深入钻研,其结果必然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因此,我们应当把教会学生边读边想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又一个重点。

指导时可着力于下面两种读书法:

1.问题式读书法。这种方法是针对阅读材料从正反两方面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并逐一查询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2.评议式读书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提出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列举优点和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五、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3篇

在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值得我们思考与实践。语文教学在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广博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可许多家长、学生和老师却长期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认为学生课外阅读对学生帮助不大,甚至认为多读课外书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教师对学生读课外书态度不坚决,持鼓励态度的老师不多,而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甚至可以说是很淡,有一小部分同学根本没有阅读的兴趣,平时每天晚上则沉迷于电视、网络游戏,缺乏阅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家长也没很好地进行指导,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只要看到学生捧着书,怎么去读,是不是读出效果来则往往不被他们所关心。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课外阅读时易受情感的支配,兴趣在于阅读一些不太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刊上,更有不少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具体引导和指导,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文学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演讲赛、文学社活动、甚至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各项奖励以赠书的形式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要加强阅读动机的培养。我们要抓住学生相成才的心理,向他们讲述一些作家、名人通过读书走向成功、成才的故事,激发他们读书看报的欲望。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请班上或学校里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介绍他们的读书经验,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读书看报能拓宽知识视野,能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进而产生强烈的课外阅读的机动。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交流读书看报的体会,讲述读书看报中所得的趣闻轶事等。营造出这样一种浓浓的书香氛围,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将会起到“和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学期或年度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的系统的清单。重点要推荐一些中外名著,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作为语文老师更要广泛涉猎,及时了解阅读有关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课外阅读,这样更有利于向学生推荐书目,更有利于与学生交流,对其进行引导。要使学生阅读大量书籍,就得为学生提供可读之书。顺利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首先是要创造条件,广开门路,保证书报的数量。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好零用钱,鼓励学生购买书报。学校的图书室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场所和教育资源库,教师要主动与学校领导沟通,提出合理使用图书室的建议,组织学生定期借阅。老师要组建班级的图书角,号召学生自愿、踊跃为班级捐赠书报,实行资源共享,营造读书氛围。

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必须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求是明确的,方法是生动活泼,把听说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当然,并不是每本课外阅读书都是这样详细指导的,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要求每次阅读一定的质量,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还要求学生尽量多读些,开拓眼界。教师结合讲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读篇目,简要地提示阅读重点和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其一、阅读时间要合理安排;其二、阅读量不宜过大;其三、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引导;其四、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处理好这几个问题,学生才会自觉地、主动地阅读,并有所获,逐渐形成习惯,否则,学生将会感到厌烦,甚至厌学。

交流活动还能激发兴趣,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教师应分阶段地开展一些活动,如召开读书报告会、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举行读书知识比赛、举办手抄报比赛等等。组织这些活动要有计划,认真实施,才有效果。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不管采取的是什么方法,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一点点,也要予以充分肯定。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阅读兴趣会大大增加,听说读写能力也会全面得到提高,从而形成了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如何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这是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多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举办一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活动,帮助学生把这种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长久地保持下去,增强继续阅读的信心。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活动,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或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开展“你说我说大家说”活动。内容为课外阅读的知识,让学生在广泛阅读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材料,并写初稿提纲准备口述。指出每位同学演讲的优点和不足,以评促听,以评促说,以评促写。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由于平时阅读、写作、说话、听话的机会增多,学生的作文水平确实有提高。这样,既检查了课外阅读的效果,又使学生体验到课外阅读成功的乐趣,更好的激发和维护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把课内的阅读所得及时有效地延伸到课外,开展广泛自主的阅读,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第4篇

关键词:培养;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二、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对这一要求,作为教师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样大的阅读量,对于我们贫困山区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艰巨的问题。

由于地处贫困山区,受地区条件、经济条件的限制,我们山区小学生在学习中除课本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课外阅读的书籍。我在班上调查发现,极少部分学生有一两本课外书籍,而阅读情况也只是随便翻看一下了事,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根本谈不上帮助阅读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能不着急呢?

要想保质保量完成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规定,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没有兴趣是不行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有兴趣,就会喜欢,情感才会主动驱使实施;有兴趣,才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获得成功体验。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曾想了很多办法,甚至硬性规定学生课外必须阅读什么书籍,然而取得的效果却事倍功半。有的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去阅读,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国家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让许多贫困山区的学校拥有了模式Ⅰ、模式Ⅱ、模式Ⅲ,我们学校也成为此项工程的受益者。一次我组织全班学生观看故事演讲的教学光碟,学生兴致勃勃,从头到尾都看得津津有味,一碟放完,学生嚷着还要观看。之后,学生在课外时间总缠着我,要我放光碟给他们看。看着学生兴致盎然的模样,我想,何不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远程教育提供的资源非常丰富,很多材料可供阅读,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这样就弥补了学校图书室藏书少、内容陈旧的不足,也能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不花钱买书也有“书”可读。同时,远程教育资源提供的材料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思想上,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有利于学生的德育发展。再者,很多材料都是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符合儿童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顺着学生喜欢看光碟的劲头,每周用一天的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光碟,内容涉及故事、朗读示范、课堂教学实录、课件展示等。每一次学生都觉得新鲜、有趣,都盼望下一次早日到来。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我给学校建议向学生课外开放远程教育网络教室,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看教育节目,同时解答学生在阅览中遇到的问题。此举得到学校领导的赞同,更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支持和拥护。学生课外时间到网络教室已逐渐形成习惯。看到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我是喜上心头,琢磨着如何抓住这一良好势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变“让我读”为“我要读”呢?随后,我在班上定期开展讲故事比赛。学生先在小组内推荐,然后在全班演讲,比一比哪一组的故事更精彩更新颖,哪一个学生是故事大王。开始,学生讲的故事大多是从远教资源中获得的,许多学生都看过或听过,学生们想求新求异,渴望有新的天地。我因势利导,向学生推荐一批书目,让学生购买或借阅,并把自己收藏的一些书籍借给学生阅读。还用鲁迅先生的话“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来教育学生要多看书,看好书,尽量博览群书。慢慢地,我惊喜地发现班上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有时学生还聚在一起谈论书中的人物、情节,各自发表一些认识,甚至进行激烈争辩。在接下来班上的故事比赛中,学生的故事内容拓展了,“新”的故事越来越多。学生书包中有了课外书的身影,数量也呈上升趋势。这时,我又号召学生把课外书籍相互交换进行阅读,分享精神食粮,减轻学生购买书的压力。

随着阅读兴趣的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悄悄发生变化。课堂上,学生发言时语言更加流畅了;作文中,学生的农村土语逐渐减少了,书面语言更规范了,优美词句多起来了;文章内容不再是限于割猪草、放牛,变得更有新意了。

学期结束前夕,我在班上搞了一个主题班会“课外阅读伴我成长”,评选出班上课外阅读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彰,在班上树立阅读榜样,让他们引领全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学生的汇报中,了解到有几个学生居然读过了《三国演义》《天方夜谭》《水浒传》,让我喜出望外,他们也获得了全班同学赞许、羡慕的眼光。

第5篇

一、考查测试

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考查测试,我们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问卷调查,另一种是书面测试。我们分低、中、高三个年段给实验班的学生发放课外阅读调查问卷并做好分析表。通过综合多个主体问卷的情况,较客观地了解学生阅读的内容与范围、兴趣与习惯、方法与途径等方面情况。以下是从学生问卷中选出的部分题目:1. 你最喜欢读哪一类型的课外书籍?(A. 童话故事;B. 历史故事;C. 科幻小说;D. 科普知识;E. 漫画卡通;F. 其他)2. 你一个学期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A. 1本;B. 2本;C. 3本;D. 4本;E. 5本或以上;F. 根本不读)3. 你习惯通过以下哪种媒体进行课外阅读?(A. 报纸;B. 杂志;C. 书籍;D. 上网)4. 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你是怎么做的?(A. 查字典;B. 查相关资料;C. 请教他人;D. 忽略,跳过去)5. 你已经养成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A. 专心阅读,不随意分散注意力;B. 边读边思考;C. 边读边做批注;D. 写读书笔记,收集资料)以上各题分别调查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量、阅读途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

书面测试主要是结合课外读物内容设计考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答题,以分数为依据,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每学期确定阅读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高、中、低年段向小学生推荐书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了75篇优秀诗文背诵篇目,还推荐了各种课外读物,我们把这些书目作为重点推荐书目。针对有的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语言平淡、缺乏真情实感和创新精神的现象,我们向他们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和《哈里・波特》等读物。这样,选学生之所需,他们就会乐意认真研读。每学期中下旬,我们分年段以试卷形式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考核。试题形式多样,有填空、判断、选择、问答等,测试学生对书中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了解,以及读后的感受。由于试题富有趣味性,测试后学生兴趣盎然,激起了再次阅读的欲望。

二、活动展演

广泛的课外阅读使学生获取了许多信息,产生了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举行一次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读书成果交流、读书知识竞赛、故事大王评选活动等,为学生展示读书成果搭建平台。

如学习了《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等说明性课文后,布置学生查阅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阅读一些说明性文章,在两周后开展的“走进‘说明性文章’”阅读展示活动中,我们以“玻璃展销会”“鲸的自述”“说明方法大比拼”三种形式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课外阅读成果。在“玻璃展销会”上,有的学生创造性地介绍了课文中的五种玻璃,有的学生介绍了从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玻璃,有的学生介绍了自己想发明的玻璃。在“鲸的自述”中,学生们从鲸的种类、生活习性、繁殖、面临的危机等不同角度交流各自从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关于鲸的知识。在“说明方法大比拼”中,学生们交流了许多“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并作了分析,有的还交流了自己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一事物的片段。由于学生课外认真阅读、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课前在小组中进行了交流,所以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又如五年级学生学习了《草船借箭》这一课后,教师要求学生读《三国演义》,过了一段日子,实验班教师上了一堂主题为“漫游‘三国’”的阅读展示课。通过“畅游知识园”“走进故事王国”“慧眼识英雄”“逛妙语佳句城”等环节检测学生对小说中主要故事情节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感受情况。由于学生认真读过《三国演义》,人人都有话可说,再加上展示课富有趣味性,学生更是兴致勃勃。实验班的学生排演的课本剧《草船借箭》还获得了镇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的一等奖。

三、作品展示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自然会产生表现个人阅读成果和独特感受的需要,教师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校刊、手抄报等媒体,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如学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后,让每个学生围绕“我爱读书”这一专题写一句话,表达自己对阅读或书籍的理解。经修改之后,布置学生以“阅读――言谈”为内容出一期黑板报,刊登每一个学生对阅读理解最经典的一句话。接着教师布置学生制作读书卡,经过评审,给优秀作品颁奖。六年级学生在假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制作诗歌集和优秀作文集,部分学生还运用电脑制作,三至六年级学生举行课外阅读手抄报比赛,五、六年级举行读后感比赛等。

四、评价记录

每学期我们都适当布置学生阅读一些名著名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家长参与评价检测,对学生阅读过程、读书质量的跟踪记录则显得更重要。

《课外阅读记录本》:学生每周选取两篇课外阅读文章,摘录在课外阅读记录本上。包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摘抄精彩词、句,读后感受。并摘抄一首课外古诗。学生完成后,让家长检查签名,并在家长面前背诵古诗。再交给老师按其完成情况评上“优、良、中、差”等次,并写上鼓励性评语,既有赏识也提出努力的方向。

第6篇

关键词:阅读;评价;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93-01

传统的阅读教学大多以琐碎的分析、模式化的概括讲解取代学生的体验和教师指导下的习得。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一、个好探究性阅读阶段

个好探究性阅读阶段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2004年高考我校的河北省文科状元杨令霞同学曾说,优异的语文成绩主要得益于自觉广泛的阅读。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当然,这些程序和方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善于发现,注重总结。

二、课外阅读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评价原则

模糊性原则。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

重过程原则。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

导向与激励性原则。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课外阅读的评价手段

依据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采用如下评价方法:

资料查阅法。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查阅时间:《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审核、期末验对,其他内容每周查阅一次。

活动评价法。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搜集许多信息,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在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的基础上,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是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

作品展示法。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个人阅读成果、独特感受的需要,有展示自己的独立发现的需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评定时间与成绩显现方式

第7篇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 阅读方法 阅读氛围 阅读习惯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此外,《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于“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呼吁,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光在课堂上学语文,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从积累语言、提高素养、发展思维的角度说,学好语文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阅读没有合法的地位,各种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再加上家长意识不到位等等,造成学生无暇读书,也不爱读书,课外阅读水平参差不齐。那么,如何让小学生爱上课外阅读、主动阅读呢?我结合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他们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心思转移到课外阅读上来。这样,即使再忙,学生也会挤出时间来读书,尽情享受阅读的愉悦。

如今的社会是信息开放的时代,那些生动有趣的电视荧屏,那些形形的漫画书时刻在冲击着孩子们的眼球,很少有学生真正愿意坐下来静静地阅读名家著作。即使给学生讲一堆大道理,也很难收到实效。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教材给学生制造悬念,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时,我有意朗读了一段成年后的闰土的描写片段,学生听了后感到一脸的茫然,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原先是一个聪明可爱、天真活泼的少年,成年后竟然会是那种状况?这大大激起了学生要一读原著的欲望。于是,我把鲁迅的小说《故乡》介绍给了大家……实践证明:结合文本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指导,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座行之有效的桥梁。此外,我还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通过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减轻学生的做题负担。

减少消除那些机械的、烦琐的“题海”,减少那些重复无用的作业,更多地腾出时间来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读,潇潇洒洒地读,走进书中,真正地进行心灵对话。其实,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靠做习题“做”出来的,而是靠广泛地阅读“读”出来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他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认为,文学就像一条清甜溪流,可以滋润学生心田,启迪学生心智,完善一个人的人生。现在,我们更应大力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上网浏览,广采博闻,开阔视野。

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如果说兴趣是影响阅读的内在因素,那么氛围就是外在因素。首先,教师要舍得花时间来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新课标总目标中提到“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把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上,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广泛而快速的阅读,最大限度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其次,教师要能够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读书成果的机会,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再次,家长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果允许条件,提倡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保障和鼓励他们与课外阅读“零距离”。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平日课堂上就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去读课本,全身心地去读,把书读好,不要被外界干扰,克服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

(2)读书时边读、边想、边写读书笔记。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认为,大凡读书,须“眼到、口到、心到”。革命老人徐特立补充一“到”――“手到”,使这一读书方法更为完整了。它要求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动眼、动口、动脑、动手”。这就是读书“四到”法。

细看、细读是第一步。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看的同时,要动口读。朗读,有利于启迪思维,体会要领,通晓精妙。特别是名篇佳作,要声情并茂地朗读,最好背诵下来。

细读的同时,还须结合“多思、善思”,做到边读边想,读中有思,动口又动脑。读书必有疑,疑必要思,思方能进,强调读书要“心到”,使读书有疑而入,无疑而出。要想“开卷有益”,动脑是极为重要的。

除了看、读、思之外,就是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要“动手”做笔记、摘要、点评。

读书的过程,是看、读、思、记的过程,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

(3)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字词随时翻阅词典,然后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阅读课文。

五、指导学生大量阅读。

鲁迅先生认为: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先生的话告诉我们,看书要像蜜蜂采蜜一样,只有读更多的名著,读书的面广一些,才能得到多方面的优点”。

现在出版的书籍很多。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在选择读物上,一定让学生按自己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思想内容健康、题材广泛、题材多样的好书来读。《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建议,参考其中,老师可向同学们推荐精品少儿读物。这些图书有童话、故事、儿童小说、诗歌、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有传统精品,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国四大名著等。

总之,阅读是一种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应重新认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阅读是一颗智慧的种子,让我们一起在孩子的心里种下这颗种子。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教版及小语教材。

2、《小议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丁洋

第8篇

一、加强课外阅读目的性指导

只有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读有所获,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进。

培养学生健康阅读的关键,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心诱因和兴趣。并加强思想引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围绕“读书与成才”开展专题学习,讨论和交流活动,提高认识水平。如介绍名人故事:著名诗人苏阿芒读了《贝多芬》后确立自己信仰和奋斗目标,他说:“《贝多芬》是我少年时代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发明大王爱迪生年轻时下决心读完图书馆里所有藏书,日积月累达十五英尺高,后来一位学者对他说:“你这种阅读会浪费精力,经济实效的阅读方法有一定的目的,再去选书读”。为发明电灯,他多方搜集有关资料,笔记达四万多页,爱迪生硕果累累更得益于他有目的性读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可以从名人读书格言和读书故事中受到启发熏陶。

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比较好的读物,或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介绍要读的书目,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读。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如常用浏览法、略读法、精读法,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课外阅读时间、地点灵活性很强,学生也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使规范和指导工作有一定困难。教师要采取进一步方式从宏观上指导学生。在一定的目标的指引下,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去阅读。如在一周之内,几天之内去阅读完内容,合理的安排进度,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切不可搞持久战,那样会给学生一种“马拉松式”的松散感觉,弄得学生筋疲力尽,收获却不大。我在实践中,一般要求学生在一个星期内完成要读的内容,提前读完的可和其他的同学相互交换读本去读,尽量提高读书的效率,提高读书的质量。另外可以制定表格,让学生在读书中填写,一定时间搜集起来,看谁的收获大,效果好,并对出色的进行奖励,以提高其积极性。如在实践中,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心得拿到班上交流,评出优秀的,供大家参考学习,彼此交流经验。这样一来会使学生有兴趣去读,读有所获。制定课外读书情况表时,填写内容包括书刊名、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目的、内容及感想。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有系统性科学性,课外阅读在教材系统性基础上作面的拓展和点的深化。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学为辅,两者有机结合,互相影响、促进。如学了一组说明性文章,启发学生找来商品说明书来读一读,看看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在“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单元,引导学生搜集图文资料,了解中国昔日的耻辱和今日的强大。这样,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课外知识,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效果。

三、课外阅读与写作活动相结合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目的是为了有用,写作又能促进阅读,两者紧密结合,使课外阅读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读书笔记,使其学会阅读,在读中学,在学中读。详读应该是那些第一流的书,能够发展自己特长爱好的书,从内容到细节都不放过,对精华部分作摘录,略读只要达到开阔眼界就行,大多数课外书都属于这类。我在实践过程中,还让学生写读后感,去完成周记,学生不会觉得周记无所可写,又及时强化了所阅读的效果,写出了学生的感受和见解,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克服了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无味性、片面性。否则,学生只是为“读”而去读,收效却不大。

课外阅读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所推荐的读物可以围绕某种写作目的,应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不能盲目地让学生去读。如在小学中高年级给学生推荐一些趣味性,知识性比较强的读物让学生们阅读,以长其见识,开阔视野,达到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才会大有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按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去选择读物,以适合他们的不同的品味要求。

四、检查、讲评学生的阅读效果

只有对学生的阅读适当地进行检查督促,才能激励其不断上进,认真对待课外阅读,坚持不懈地自觉地去阅读。正如演戏一样,没有观众的戏是无味的,多评多议,且是集体性的评议,会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知晓自己的不足,有足够的兴趣去阅读,完成每一次阅读的内容,如在实践中,定期举办读书笔记交流会,读书报告会等,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学,有兴趣而思进。

第9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现状;对策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阅读兴趣的淡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欲望,然而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造成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淡薄。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让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不注重文章情感的培养,学生与文章情感产生不了共鸣,学习语文对学生来说也就毫无兴趣可言。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不加评价(既没表扬也没指导),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长久以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日益淡化。

2.阅读评价的缺失。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阅读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阅读评价的缺失甚为严重,阅读评价的缺失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

二、不良阅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是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未发挥积极作用,主要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承受着较大的W习压力,应付作业和考试,没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文学作品。二是流行文化的冲击,使学生的阅读肤浅化。由于流行文化如影视、音像、电子游戏、流行音乐、网络等具有新颖性、时代性、通俗性、休闲性,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尤其是网络的超大信息化、直观性、交互性,使传统经典作品的文本阅读受到极大冲击,加上青少年的思维活跃、接受力强、敏感性高,对流行文化具有特别的认同力和接受性,自然成了流行文化最热衷的追随者,因而课外阅读有所冲淡。三是个别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不够,学生没有正确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四是对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淡化了阅读。五是书源的良莠不齐导致学生的阅读面不宽。

三、小学生课外阅对策

1.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阅读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语文课本所收录的文章多是优美的,抒情的,感人的。有的故事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小学生对此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重现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故事阅读的兴趣。如阅读《庐山的云雾》一课,教师先放映一段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录像,然后导入:“同学们,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笔一起去游览一番。”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切感受。又如阅读《海底世界》一文,通过多媒体放映“海底世界”的奇妙神奇的画面,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

2.要突出阅读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对阅读的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读的真好,把作者那。。。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谁愿意和他比一比?”这样的评价既点评了该学生在阅读中优点,挑战阅读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如,教师在学生不动情的朗读后,应给予这样的评价:“你没有读出。。。的感受。究竟什么是‘渲染’什么是‘墨线勾勒’请同学们自己去查字典等方法理解一下。”这种评价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让学生主动去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当然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评在阅读中同样相当重要,指出他人缺点的同时自己也注意避免缺点的产生。多种方式的阅读评价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激起了阅读的兴趣。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课堂上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去读,善于抵制干扰,全身心去读书,克服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

(2)培养一边读一边思的习惯:读书前教师可以根据课后内容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后提示问题去读。

(3)培养圈画的习惯:在读书时随时圈点、画、批,画出重点、难点,圈出不理解的地方,批注自己的理解和理会。

(4)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字词随时翻阅词典,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阅读课文。

(5)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经常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刊、报纸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

第10篇

【摘要】

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因而教师在讲读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学会阅读,从探求阅读方法入手,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从而带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从而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对各种阅读材料的兴趣,真正达到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关键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方法

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抓好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相通的,它们都要从字、词、句、段入手,理解文章意思,学习写作方法等。因而教师在讲读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学会阅读,从探求阅读方法入手,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学会读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运用读书方法,从而带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多年的尝试,积累了以下的方法,现介绍给大家,请君一试。

1.做好读物推荐

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学生推荐书目并进行分类。如少年读物、科普读物、历史读物、经典名著、民间故事、科幻作品、古诗文、名人名言等,根据书目核定为“背诵书目”、“精读书目”、“略读书目”。另外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学了《杨修之死》,推荐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章节;学完《丑小鸭》后,相应地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作为课外读物。如学了《香菱学诗》,推荐学生读《红楼梦》,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推荐学生读《水浒传》等。推荐读物要尽量广泛、多样。蜜蜂每酿五百克蜜大约需要在一万朵花上采集原料。读书的范围也要尽量广些,种类要尽量多些,才能吸取到各种营养,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不仅要推荐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寓言及其它文学作品,也要推荐科技知识、政治常识及其它的社会科学知识读物。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还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例如汶川地震,全国为遇难者下半旗志哀,为了让学生更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四川灾区的人民,对整件事件有更多的了解,我让学生作一个简单的研究报告,对国际下半旗致哀的来历、我国建国以来一共几次下半旗及我国国旗法对下半旗的规定等进行研究。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怎样收集处理信息,还进行了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2.做好方法指导

一是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有的未能解决,不妨跳过。二是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浏览、速读、默读、复述、背诵、吸收性阅读、精读、品读等。三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边读书边查字典的查读;边思考边议论的议读;边读边作符号批注的划读;在教师指导下的仿读;自我设疑,进而理解课文的研读。同时还要教学生探索不同文体的读法和步骤。例如读记事类的文章:初读,清楚六要素,弄清起因、经过、结果,了解大意;细读,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及重点部分;精读好词佳句,理解中心。读写景类的文章,应先明确写的是何景,景有什么特点,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有哪些词句表现此景的特点。读说明性的文章,先明白写的是何物,有何特点,再看按什么顺序,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最后了解哪个方面说得最明白等等。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阅读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多形式地阅读,如粗读、精读、跳读、泛读、略读等,学会根据阅读内容选择阅读形式。

3.建立班级图书角、读书园地

开展“把好书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活动,以我的1本书换大家46本书,把大家捐的书分类,选出图书管理员,每周两次午间开展读书活动;也可以把自己在家里看的书带到教室里来看,让教室书香飘逸。这样在大家的带动下一部分平时不爱看课外书的同学也捧着一本书开始读起来。

4.指导写读书笔记

一是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等。二是指导记录的方法。如批注笔记,提纲笔记,摘录笔记等方法。

5.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

让学生吟诵古诗、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成语接龙,谈论自己收集到的与本节课有关的资料、逸事。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最突出的优点是好表现自我,他们要在这5分钟中展现自己最有学问、知识丰富,就必须在课外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久而久之,爱上课外阅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6.争取家长支持

第11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内容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117-02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评价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课外阅读评价是指根据科学的课外阅读目标,创设评价环境,利用技术评价手段,对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该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及方法支持的活动。其核心是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情感、态度、方法、能力和活动效果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原则

1.1以生为本的原则。我们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而是为了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力争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各尽其美。

1.2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学生课外阅读不能只是满足于学生走马观花地看了多少本书,而是要让学生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实现从"量"到"质"的跨越。因此我们注重研究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读书方法,把阅读和习作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写批注,写读书笔记等,对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课外知识进行评价,不断强化课外阅读的实际效果。

1.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的原则。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课堂之外的独立阅读活动,不受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具有相对的开放性。学生由于阅读兴趣不同,所选读物不同,基础不同,很难制定完全统一的量化标准。因此,课外阅读活动评价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过程的关注,将评价日常化,抓住课外阅读的主要特征进行定性评价适当结合定量分析,以便让评价客观准确更有说服力。

1.4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应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和导向性。教师和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要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通过评价来主动调整阅读的策略,提高阅读效果。学校和家长也要参与进来,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情感态度、方法习惯等进行评价,形成立体的评价,理解、欣赏、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师生主动发展的功能。

2.评价方法

2.1星卡评价。我们借鉴德育活动中星卡评价制度。设置绿星卡、红星卡、蓝星卡和黄星卡。学生获得十张绿星卡即可兑换一张红星卡,获得五张红星卡可换一枚带有学生自己照片的"优秀读书郎"奖章作为留念。十张红星卡可换一枚"一星级读书好少年"奖章,同时将获奖学生的照片张贴在学校宣传橱窗内。十五张红星卡可换一枚"二星级读书好少年"奖章,同时学校给家长发送喜报。二十张红星卡可换"三星级读书好少年"奖章同时获得贴有和班主任合影的纪念卡。二十五张可换"四星级读书好少年"奖章同时获得带有校长签名的纪念卡。上不封顶,一个学期全校总结一次,给予表彰。蓝星卡是进步卡,五张蓝星卡可换一张绿星卡。黄星卡是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设置的,有效期是一个学期,凡是达到一定数量的都发放"读书好少年"奖章作为纪念。星卡循环使用,评价过程中,如果学生有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可暂扣星卡,待学生改正后再归还。星卡由学生自行保管,蓝星卡、绿星卡和黄星卡遗失不补。红星卡丢失需个人写出申请,家长组长签字方可补办。两次丢失不再补办。不许买卖、转借、私拿别人星卡,一经发现给予没收星卡的惩罚。

2.2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评价。建立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状况与点滴进步。一人一袋,学生自行保管,随时充实,定期展览。平时注意收集各种与自己阅读相关的材料,包括读书活动照片、读书笔记,获得的有关读书的各种奖励、自评互评表、读书计划、读书随笔、自制书签等等,鼓励学生进行阶段总结。记录袋内容丰富,学生时常翻看,能体验阅读成长的快乐。使课外阅读评价处于动态的良性循环中。

2.3自我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大大方方写出自己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学会反思,悦纳自己,改进阅读方法和习惯,激励自己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增强学生积极快乐的阅读体验。

2.4相互评价。让学生按照评价标准相互评价,评价往往更全面更客观。在实践过程中,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长对每位组员进行评价,组员相互评价,也可对组长进行评价,并填写评价记录表。老师给予适当指导,通过相互评价,学生知道了怎样客观评价他人,不是光表扬或光"挑刺",还要懂得欣赏别人的长处,真诚提出自己的建议,不仅可以互相监督,还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加强合作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2.5教师评价。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学生往往更看重的是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占主导地位,很多评价工作靠教师来完成,教师要注意观察,正确使用评价语言,进行指导性评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独特的阅读体验,在各种展示交流活动中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纵向比较,及时肯定学生点滴进步,促进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学校对教师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督促教师认真参与。

2.6家长评价。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生和家长共读一本书,目前大部分是无法实现的,更谈不上家长的指导了。但课外阅读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家里进行。怎样让家长进行监督,我们我们一方面积极组织家长培训,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家长的特点制定了家长评价表,要求家长实事求是填写,老师到校抽查,并对家长评价表高度重视,尊重家长的意见,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对做的好的家长进行表扬,树立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带动其他的家长。

3.评价工具

量规评价。针对不同评价主体发放多种评价量表,其中包括开展各种读书活动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在不同的实验阶段穿插运用调查问卷评价、观察评价、访谈评价等评价工具。

4.评价内容

4.1阅读量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三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即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一二年级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同时要求背诵一定篇目的优秀古诗文。详细的数字,为我们具体操作提供了依据。

4.2阅读兴趣和习惯的评价。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并长久持续下去,成为学生的内心需求。有研究表明持续稳定地做某一件事,坚持二十一天就会形成习惯。有了阅读的习惯,通过大量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阅读的快乐,就会不断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4.3阅读能力的评价。教师要注重课内外衔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才能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关于课外阅读能力的评价是形成性的评价,主要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课外阅读时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活动过程的资料都放入学生的阅读成长记录袋,让学生经常补充完善,感受自己阅读的进步。以上是我们初步建构的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体系。经过实践检验,我们发现学生在牢固树立课外阅读意识,产生阅读兴趣,感受阅读快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及形成阅读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语文综合素养得到较大提升。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叶澜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2]《中小学教学评价系列丛书》,丁锦辉,开明出版社,2005.1;

[3]《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及典型案例》,蔡敏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第12篇

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1.选择好书,激发阅读兴趣

要让学生爱上看书,就得让学生喜欢上这本书。怎样选择好书呢?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选好书,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的,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可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在教低年级的时候,我向学生推荐过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开直升飞机的小老鼠》,包蕾的《猪八戒吃西瓜》,等等,深受学生的喜爱。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我在教五年级的时候,向学生推荐了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金斯莱的《水孩子》,王尔德的《快乐生子集》,卡罗尔的《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托尔金的《指环王》,等等,学生非常喜欢,看得津津有味。

其次,推选好书的面应该广泛。鲁迅先生曾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因此,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要尽量扩大选择范围,可以是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2.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2.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2.在活动中砺练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阅读活动中提升阅读品位,从而形成阅读的良性循环。

2.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可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

3.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听得津津有味。这时候,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如我在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时,每当讲到精彩之处,学生就会露出急切期盼的眼神,恨不得一下了把整本书看完。课后,他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故事是远远不够的,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学生讲,也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而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一举两得。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读比赛、讲故事大赛、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我班开展的“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的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办手抄报和杂志。如这学期,为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我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么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有模有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张贴展览。学生在互相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像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以多组织几次,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5.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

老师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阅读计划。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其次在时间上,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最后,要注意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阅读计划。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个性、兴趣、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等。

6.开展读书评比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